文言文成语及解释
文言文中成语汇总
初中1-6册古诗文中的成语总汇七年级上册1、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童趣》)2、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童趣》)3、怡然自得:(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童趣》)4、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5、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则》)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7、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十则》)8、见贤思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十则》)9、任重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十则》)10、死而后已:(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十则》)11、岁寒松柏: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论语〉十则》)12、老骥伏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13、无可奈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14、似曾相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15、塞翁失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
(《塞翁失马》)16、曲径通幽: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17、源头活水: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
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七年级下册18、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19、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成语 文言文 文学常识
成语文言文文学常识
1. 不可胜道:无法一一列举,极言其多。
出处: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
2. 无所措手足: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然自要以上过尧,不过三寸,不知此人是何氏,居何处。
”
3. 虚左以待:空着尊位恭候别人。
出处:《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
4. 贵古贱今:只看重古代的事,而看不起当代的事。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今上(汉武帝)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仿)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
自是之后,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
言尚书自济南伏生。
言礼自鲁高堂生。
言易自菑川田生。
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于赵自董仲舒。
”
5. 焚百家之言:焚烧各家的著作。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
以古非今者族。
吏来而问日:‘官命促烧之。
不与?’对日:
‘不敢。
’问日:‘不烧,即是心不副行也。
论而杀之何如?’对日:‘不敢。
’”。
出自文言文成语解释及出处
出自文言文成语解释及出处以下是一些出自文言文的成语解释及出处:1.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 不为已甚:已甚:过分。
多用于劝诫别人对人的责备或处罚应当适可而止。
出自《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3. 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4. 不言而喻:言:说明;喻:了解,明白。
出自《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
”5. 不虞之誉:虞:料想;誉:称赞。
出自《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6. 出尔反尔:尔:你;反:通“返”,回。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7. 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天下有同类者,非我莫属也。
有所生有所长,与我同类者犹引绳而绝之也,能不使我心若寇仇之无恐乎?”8. 此一时,彼一时:此:这;彼:那。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9. 箪食壶浆:食:食物;浆:汤。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10. 当务之急: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
出自《孟子·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汉语言学者。
有文言文中意思的成语
有文言文中意思的成语篇一:标题:拓展:有关文言文中的成语正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用于书写经典、文学作品和官方文件,直到现代汉语的形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言文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被广泛地使用。
许多成语都是由文言文演变而来的,这些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由文言文演变而来的成语及其含义:1. 纸上谈兵: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2. 洛阳纸贵:比喻非常流行而珍贵的东西。
也比喻某一作品问世后广泛流传,人人争购。
3. 独具匠心: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多指技术或艺术方面有创造性。
4. 狼狈为奸:形容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联合干坏事。
5. 沧海一粟: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6. 提纲挈领:比喻抓住事物的主要环节,指导全面。
7. 不遗余力:指把所有的力量都使出来,毫不保留。
8. 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9. 入室操戈:进入别人的卧室,拿起了戈来乱打。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0. 鱼龙百变:比喻变化多端,灵活多变。
以上是一些由文言文演变而来的成语及其含义,这些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
拓展:除了上述的成语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文言文成语,如“相濡以沫”、“曲高和寡”、“良辰美景”、“流连忘返”等等。
这些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很高的使用率,并且在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同时,文言文成语的学习过程也是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
篇二:标题:自强不息正文:自强不息是一种古老的成语,出自《周易·乾卦》。
它的意思是,一个人应该不断地自我努力,自我激励,永不放弃。
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非常重要,许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需要不断地自我激励,以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自强不息”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广泛使用,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例如,人们可以用它形容一个人在努力奋斗,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目标。
也可以用它形容一个企业或组织,强调其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能力。
初中文言文成语解释
成语七上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声音像雷声一样,形容蚊子很多。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庞然大物:形容表面上强大,实际上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海天相吻:海水与天空相接的景象。
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地看见,却不能接近。
比喻事情一时无法实现。
绝处逢生:比喻在面临绝境的情况下,又找到了一条生路。
浪子回头:指不务正业或做了坏事的人改过自新。
碌碌终生:形容人一生无所作为。
繁弦急管: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
或形容各种声音交杂在一起的场面。
红灯绿酒: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不可磨灭: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玲珑剔透:形容工艺品精巧细致、孔穴明晰。
也形容人精明灵活。
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但形状规模小。
整个形体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回味无穷:比喻事后越想越觉得意味深长或体会无限的意趣。
多姿多彩:丰富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样,很多种形状,很多种颜色。
无忧无虑:形容没有什么可忧虑和担心的。
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神情愉快。
阴晴圆缺:描述月亮各种状态的词语,常用来比喻人生无常。
各具风韵: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特点。
举世无双:全世界仅仅只有一个,多指极其珍贵的东西。
紧张不安:非常害怕、担心。
心痛如割:心痛得如刀割一样,比喻非常伤心痛苦。
险象迭生:危险的事情一环又一环地发生。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指一个人比较在意个人的得失。
慧心未泯:指人虽经过滚滚红尘的洗练。
但是心灵深处的良知并未因此而泯灭。
多愁善感:形容感情脆弱,容易忧愁和感伤。
天灾人祸:自然的和人为的灾祸。
突如其来:指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或到来。
异国他乡:别人的国家,他人的家乡。
坚韧不拔:形容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问心无愧:扪心自问,没有什么感到惭愧的地方。
专心致志: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这样。
获益匪浅:得到的好处不少。
猝然长逝:突然去世。
八年级 文言文中的成语
文言文中的成语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
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
(好读书,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传》)
·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
·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
·水落石出——比喻真相大白。
《醉翁亭记》)
·百废俱兴:指任事振作有为,凡有荒废者,皆整理兴举起来。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气象万千:谓景象宏伟绚丽,非常壮观。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心旷神怡:心胸旷达,精神愉快。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期基础知识复习之拼音。
出自古文的成语
三顾茅庐: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妄自菲薄: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作奸犯科: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危急存亡: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临危授命: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计日可待:出自诸葛亮《出师表》;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醉翁之意不在酒: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出来。
山肴野蔌: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峰回路转: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觥筹交错: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
舍生取义:出自《鱼我所欲也》;舍弃生命为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思贤若渴:出自陈寿《隆中对》;比喻迫切地想延揽有才德的人。
心旷神怡: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气象万千: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黔驴技穷:出自柳宗元《黔之驴》;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用完了。
一鼓作气:出自《曹刿论战》;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比肩继踵:出自《晏子春秋》;肩挨着肩,脚跟着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不蔓不枝:出自周敦颐《爱莲说》;既不蔓延,也不分枝;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刮目相看:出自司马光《孙权劝学》;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朝发夕至:出自郦道元《三峡》;早上出发晚上就能到达;形容路途不远或交通方便。
世外桃源: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1. 明察秋毫:意为眼睛明亮得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生的细毛。
成语故事文言文加翻译
成语故事文言文加翻译成语故事是我国悠久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把学历史和学成语故事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培养自学能力等,具有一举几得的效益,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成语故事文言文加翻译。
成语故事文言文加翻译1:不耻下问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称他为‘文’呢?”孔子说:“聪敏而又爱好学习,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看作羞耻,因此谥号称他为‘文’。
”成语故事文言文加翻译2:高山流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翻译:四川僧人抱弹名琴绿绮,他是来自巴蜀的峨嵋峰。
他为我挥手弹奏了名曲,好象听到万壑松涛雄风。
高山流水音调一洗情怀,袅袅余音融入秋天霜钟。
不知不觉青山已披暮色,秋去也似乎暗淡了几重!成语故事文言文加翻译3: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翻译: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成语故事文言文加翻译4:曾子杀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古代文言文的常用成语与典故
古代文言文的常用成语与典故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后人喜爱和借鉴。
其中,成语和典故作为古代文言文的重要表达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文章、诗词和对话中。
本文将介绍古代文言文中常见的成语和典故,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应用场景。
一、常用成语1. 一言九鼎这是《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的成语,意为“一句话像九鼎之重”。
源于古代圣贤周公的铸九鼎,象征国家权威和尊严。
形容言辞权威,具有重要影响力。
2. 以卵击石此成语出自《淮南子·人间训》。
比喻力量悬殊,以微弱势力去对抗强大敌人,自取灭亡。
3. 不胫而走出自古代文学家刘向的《列子注》。
比喻消息传播非常快,形容信息迅速传播,犹如脚不离地而走。
4. 指鹿为马原出自西汉丞相赵高在秦始皇面前,故意把马说成鹿,想考验秦始皇的智慧。
后用来形容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行为。
5. 守株待兔源于战国时期的故事。
比喻不思进取,固守成规,等待机会从天而降。
二、典故的运用1. 相敲做《水浒传》本典故源自《水浒传》中的故事,比喻相互勾结,共同做坏事。
在古代的文言文中,可以用于描述勾结势力的行为。
2. 钟鼎人家这一典故出自《吕氏春秋》中的故事,意思是为了钱利而背叛友谊。
用于古代文言文中,可以形容一个人对朋友的背叛行为。
3. 抛砖引玉出自《礼记·玉藻》。
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作品,以增强自身的学识和文化。
在古代文言文中,可以用来进行谦虚陈述,表达对他人的敬重和欣赏。
4.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史记·苏秦列传》。
比喻老年人依然怀抱远大的志向和壮志。
用于古代文言文中,可以形容人的精神风貌,展现不达目标坚持奋斗的决心。
5. 鸟语花香出自《史记·张良列传》中的故事,比喻春天的景色美好。
在古代文言文中,可以用于描写美好的自然景色,增加文章的艺术性和生动性。
通过对古代文言文常用成语和典故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成语和典故不仅仅是表达一种意思,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价值观的体现。
出自文言文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文言文的成语及解释1、鞠躬尽瘁(诸葛亮)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释义: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5、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接竿而起(陈胜)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
指人民起义。
9、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文言文成语
一、古今异义1.短兵相接——古义:兵器;今义:战士。
2.破涕为笑——古义:泪;今义:鼻涕。
3.走马观花——古义:跑;今义:行走。
4.赴汤蹈火——古义:开水;今义:煮东西的汁水。
5.身体力行——古义:亲身经验;今义:人体。
6.形容枯槁——古义:身体和面容;今义:描述。
7.大家闺秀——古义:富贵人家:今义:所有的人;著名的专家。
8.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通信的总称。
9.学而不厌——古义:满足;今义:讨厌。
10.爱莫能助——古义:同情;怜惜。
今义:喜爱热爱。
11.不假思索——古义:凭借、依靠;今义:与“真”相对。
12.不速之客——古义:招致,引伸为邀请;今义:迅速。
1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14.吊民伐罪——古义:慰问;今义:悬挂。
二、通假字1.被发文身被通披2.厉兵袜马厉通砺3.一暴十寒暴通曝4.拨乱反正反通返5.厝火积薪厝通措6.一唱百和唱通倡7.春华秋实华通花8.信口开河河通合9.图穷匕见见通现10.排沙简金简通拣11.受益匪浅匪通非三、虚词用法“之”的用法(1)无稽之谈:助词,的。
(2)等闲视之:代词,它。
(3)之死靡它:动词,到。
(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助词,无意义。
(5)不此之图: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以”的用法(1)以貌取人:介词,凭。
(2)拭目以待:连词,而。
(3)自以为是:动词,认为。
(4)物以类聚:介词,按照。
(5)以理服人:介词,用。
(6)以辞害意:介词,因为。
“而”的用法(1)向隅而泣:连词,表承接。
(2)侃侃而谈:助词,地。
(3)鼎足而立:连词,表修饰。
(4)乐而忘返:连词,表原因。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连词,如果,表假设。
(6)博而不精:连词,却,表转折。
(7)述而不作:连词,表并列。
四、词类活用名词活用做一般动词(1)名词放在副词(主要是“不”)的后面而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如:不胫而走(长腿)不翼而飞(长翅膀)不稂不莠(长狼尾草、长狗尾草)密云不雨(下雨)不毛之地(长草木)不情之请(近人情)莫名其妙(说出)华而不实(结果实)先礼后兵(讲礼貌、用兵)(2)两个名词形成主谓或动宾结构时,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车水马龙(车如流水、马如游龙)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尽力实行)心猿意马(心如猿猴跳跃、意如快马奔驰)一诺千金(一个许诺下来就价值千金)洞烛其奸(照亮)计日程功(计量、考核)韩信将兵(带领)平步青云(行走,这里指走上)名词活用做状语1、时间名词作状语。
有文言文中意思的成语
有文言文中意思的成语篇一:当今社会,成语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文言文中,也有许多成语被用来表达深刻的含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文言文中使用的成语,以及它们的现代含义和拓展。
1. 精卫填海精卫填海是一个在文言文中使用的成语,其意为不顾一切地去完成一项任务,不畏艰难险阻,永不放弃。
这个成语也常常用来比喻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
在现代社会中,精卫填海的精神仍然备受推崇。
人们常用这种精神来激励自己去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或者克服一个困难的难关。
同时,精卫填海的典故也启示人们要有毅力和决心去完成自己的目标,即使遇到挫折也不能轻易放弃。
2. 鸡犬相闻鸡犬相闻是一个在文言文中使用的成语,其意为村庄里家家户户都能听见鸡鸣狗吠的声音,形容村庄的安静与和谐。
在现代社会中,鸡犬相闻已经成为了一个城市化的标志。
在城市中,人们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常常需要保持高度的紧张状态。
而鸡犬相闻的宁静和和谐已经成为了一种稀缺的资源。
人们渴望回到那种宁静、安逸的生活,这也催生了越来越多城市隐居主义者的出现。
3. 沧海桑田沧海桑田是一个在文言文中使用的成语,其意为大海变成了农田,农田变成了大海,形容世事变幻,人生无常。
在现代社会中,沧海桑田已经成为了一种自然的地貌变化。
尤其是在现代化的城市中,沧海桑田的变化更是每天都在发生。
人们常常用沧海桑田来形容世事变幻,也启示人们要顺应时代的变化,不断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以上就是本文关于文言文中一些成语的现代含义和拓展的相关内容。
这些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运用,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篇二:当今社会,成语是我们日常使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其中许多成语都是源自于文言文。
在文言文中,成语是一种表达简单、意义深刻、具有文化内涵的语言形式。
以下是一些在文言文中使用的成语以及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1. 守株待兔:比喻因被固定的观念限制而无法自行思考解决问题,只等待外在机会的到来。
文言文常用成语及解释
文言文常用成语及解释
以下是文言文中常用成语及解释:
1. 安步当车: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形容不慌不忙,从容不迫。
2. 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
形容留恋故乡。
3. 安居乐业: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形容管理者把社会治理得很好。
4. 安贫乐道:处于贫困境地,仍乐于坚守信仰。
形容人为了自己信仰或理想的实现,宁愿处于贫困恶劣环境。
5. 安闲自得: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6. 安堵如故:相安无事没有改变或十分安定。
7. 相安无事:指彼此相处平安和睦,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
8. 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9. 既来之,则安之:原意是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
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10. 计将安出:如何制定计谋呢?
11.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12. 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13. 画饼充饥:比喻只会空想,不会实际行动的人。
文言文成语及解释
文言文成语及解释在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文言文成语犹如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这些成语不仅具有深刻的内涵,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探索一些常见的文言文成语及其解释。
先来说说“刻舟求剑”。
这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讲的是有个人乘船渡河,他的剑不小心掉到了水里,于是他就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说等船靠岸了就从这儿下去找剑。
可是船一直在行进,而剑却不会跟着船移动,用这种方法去找剑,显然是愚蠢的。
“刻舟求剑”常用来比喻人的眼光未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
“守株待兔”也是大家熟知的一个成语。
它源自《韩非子·五蠹》,说的是宋国有个农夫,一天在田地里干活,突然一只兔子跑得太快,撞在树桩上死了。
从此,这个农夫就不再劳作,天天守在树桩旁,希望能再捡到撞死的兔子。
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这个成语用来讽刺那些企图不经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也批评那些不知变通、死守教条的人。
“掩耳盗铃”同样富有教育意义。
故事讲的是有个人想偷一口钟,可钟太大,搬不走,于是他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去偷钟,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这是多么荒唐的想法!“掩耳盗铃”常被用来形容那些自欺欺人,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却偏要想法子掩盖的行为。
“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
说的是一个人丢了羊,才去修补羊圈。
虽然损失已经造成,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还不算太晚。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狐假虎威”出自《战国策·楚策一》。
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唬其他动物。
常用来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滥竽充数”源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讲的是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
“买椟还珠”见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有个楚国人到郑国去卖珍珠,把珍珠装在一个很华丽的盒子里。
古文言文中的成语_胡晓江
古文言文中的成语微专题德才兼备:德:是指道德素质;才:是指技术能力。
关怀备至:关心得无微不至。
备,表示完全。
戒备森严:jiè bèi sēn yán,形容警戒防备十分严密。
短兵相见:duǎn bīng xiāng jiē,意思是车轴相撞,刀剑相碰。
指作战时近距离厮杀。
后来也比喻双方面对面进行尖锐的斗争。
出处《九歌·国殇》。
兵强马壮:bīng qiáng mǎ zhuàng,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有时也比喻其他的队伍力量强大。
兵贵神速:拼音是bīng guì shén sù,释义:表示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四通八达:sì tōng bā dá,意思是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
形容交通便利,也比喻事理融会贯通。
通宵达旦:tōng xiāo dá dàn,意指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
出自《北齐书·文宣纪》卷四:“或躬自鼓舞,歌讴不息,从旦通宵,以夜继昼。
”达官贵人:dá guān guì rén,指地位高的大官和出身侯门身价显赫的人。
势不可当:shì bù kě dāng,意思是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首当其冲:shǒu dāng qí chōng,汉语成语,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遇到灾难。
出自《汉书·五行志上》。
安步当车:ān bù dàng chē,意思是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
也指人能够安守贫贱生活。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负隅顽抗:fù yú wán kàng,比喻依仗某种条件顽固抵抗,出自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下》。
忘恩负义:wàng ēn fù yì,忘:忘记;恩:恩情;负:辜负;义:情义。
成语翻译文言文
一、成语:画龙点睛文言文翻译:绘龙以点睛,意谓画龙而成,点睛之后,龙生动如生,形神俱佳。
解析:画龙点睛,原指画家在画龙时,以一点之墨使龙生动。
后引申为在事物关键之处,用少许言语或行动,使事物完整、生动。
文言文翻译中,保留了成语的意象,同时用“绘龙以点睛”来强调“点睛”这一关键动作。
二、成语:塞翁失马文言文翻译: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意谓塞翁失马,未必为祸,或许为福。
解析:塞翁失马,出自《战国策·齐策》。
讲述塞翁因马走失而忧虑,后马归来,带来良马,塞翁转忧为喜。
成语翻译中,保留了成语的意象,用“塞翁失马,安知非福”表达出塞翁的心态转变。
三、成语:掩耳盗铃文言文翻译: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意谓掩耳盗铃,以为无人察觉,实则自欺欺人。
解析:掩耳盗铃,出自《庄子·秋水》。
讲述一人掩耳盗铃,以为无人听见。
成语翻译中,保留了成语的意象,用“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表达出盗铃者的愚蠢行为。
四、成语:悬梁刺股文言文翻译:悬梁刺股,勤奋好学。
意谓悬梁刺股,形容人勤奋刻苦,不畏艰辛。
解析:悬梁刺股,出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讲述范雎刺股,勤奋学习,终成大器。
成语翻译中,保留了成语的意象,用“悬梁刺股,勤奋好学”表达出勤奋刻苦的精神。
五、成语:朝三暮四文言文翻译:朝三暮四,变幻无常。
意谓朝三暮四,形容事物变化无常,不可预测。
解析:朝三暮四,出自《庄子·逍遥游》。
讲述一位卖猴者,用朝三暮四的方法欺骗猴子。
成语翻译中,保留了成语的意象,用“朝三暮四,变幻无常”表达出事物变化无常的特点。
总结:成语翻译成文言文,既要保留成语的意象,又要体现文言文的典雅韵味。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用词准确、简洁,同时兼顾语境和意境。
通过翻译,使成语在文言文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读者在品味文言文的同时,也能领略成语的魅力。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汇总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则》)·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
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
--《扁鹊见蔡桓公》·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
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无他,但手熟尔。
--《卖油翁》)·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桃花源记》)·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记》)·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士别当曰,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
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龟虽寿》)·源头活水: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文言文常用成语及翻译
1. 画龙点睛古文:画龙点睛,以成其妙。
现代汉语:比喻在关键处加上一两句话,使整篇文章或事物显得更加完美。
2. 举案齐眉古文:举案齐眉,自得其中。
现代汉语:形容夫妻之间感情和睦,相敬如宾。
3. 指鹿为马古文:指鹿为马,自以为得计。
现代汉语: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4. 青出于蓝古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现代汉语: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5. 悬梁刺股古文:悬梁刺股,勤学苦读。
现代汉语:形容刻苦学习,勤奋读书。
6. 鹏程万里古文:鹏程万里,扶摇直上。
现代汉语:比喻前程远大,大有作为。
7. 胸有成竹古文:胸有成竹,未下笔先有形。
现代汉语:比喻做事之前已有充分的准备。
8. 胸无点墨古文:胸无点墨,无知无识。
现代汉语:形容人无知无识,没有学问。
9. 风马牛不相及古文:风马牛不相及,各自为政。
现代汉语:比喻事物之间毫无关联。
10. 一箭双雕古文: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现代汉语:比喻一举两得,一举两全。
11. 鸡鸣狗盗古文:鸡鸣狗盗,形容微不足道的小事。
现代汉语:比喻微不足道的小事。
12. 胸怀壮志古文:胸怀壮志,志向远大。
现代汉语:形容人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13. 鹤立鸡群古文:鹤立鸡群,独树一帜。
现代汉语:比喻才能或仪表出众,与众不同。
14. 狐假虎威古文:狐假虎威,借势欺人。
现代汉语: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15. 老马识途古文:老马识途,经验丰富。
现代汉语:比喻经验丰富,能够指引方向。
这些成语不仅体现了文言文的魅力,而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仍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古文,同时也能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文言文论语里有哪些成语
文言文论语里有哪些成语1. 犯上作乱不好犯上,而好作乱,未之有也。
(《学而篇》)释: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从来没有这种人。
2. 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篇》)释: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很少有仁德的。
3. 言而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学而篇》)释: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守信。
4. 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为政篇》)释:三十岁时能确立自己立足的事业,四十岁时,对很多事情不再迷惘、困惑;五十岁时,知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生命运。
5. 知之为知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篇》)释: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 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八佾篇》)释:这种事情也能够忍受的话,还有不能忍的事吗?7. 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八佾篇》)释:已经做了的事不便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不便再劝解了,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
8. 尽善尽美尽善矣,又尽美也。
(《八佾篇》)释:美极了,而且好极了。
9. 见贤思齐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篇》)释:看见贤人,便应该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10. 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篇》)释:文采与做人的本质,相匹配,这才是君子。
11. 敬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雍也篇》)释:以敬拜的态度对待鬼神,但保持应有的距离,这可以说是聪明的做法。
12. 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篇》)释: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了。
13. 暴虎冯河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述而篇》)释:只知道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去渡河,不懂得以智取胜,这样死了都不知后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共事的。
14 . 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述而篇》)释:孔子在齐国听到《韶》的乐曲,回味无穷,很长时间尝不出肉味。
出自文言文中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文言文中的成语及解释第一册•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则》)•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
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
——《扁鹊见蔡桓公》•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
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无他,但手熟尔。
——《卖油翁》)第二册•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桃花源记》)•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记》)•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
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
(《黔之驴》)•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
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龟虽寿》)•源头活水: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及解释
第一册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则》)
•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
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
——《扁鹊见蔡桓公》
•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
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无他,但手熟尔。
——《卖油翁》)
第二册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桃花源记》)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记》)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
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
(《黔之驴》)
•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
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龟虽寿》)
•源头活水: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
(《愚公移山》)
第三册
•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闲情记趣》)
•挥汗成雨:大家用手抹汗,洒出去就像下雨一样。
原来形容人多,后来也形容出汗多。
•比肩继踵:肩膀靠肩膀,脚尖碰脚跟。
形容人多,拥挤。
•张袂成阴:张开衣服袖子就能遮住阳光,形容人多。
(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晏子故事两篇》)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
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
(好读书,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传》)
•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
•画蛇添足: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有害无益。
(《寓言四则》)
•买椟还珠:取舍失当,舍本逐末,是极不可取的。
(《寓言四则》)
•滥竽充数:没有本事的人混在有本事的人中间凑数,终会露馅。
(《寓言四则》)
•塞翁失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
(《寓言四则》)
第四册
•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
•披[被]坚执锐:身披坚硬的护甲,手上拿着锐利的兵器。
比喻投身战斗。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第五册
•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
•水落石出——《醉翁亭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方面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则必然陷于孤立。
(《孟子二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愁患害能使人奋斗而获得生存,安逸快乐使人沉迷于享乐,反而容易导致死亡。
(《孟子二章》)
•百废俱兴:指任事振作有为,凡有荒废者,皆整理兴举起来。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气象万千:谓景象宏伟绚丽,非常壮观。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心旷神怡:心胸旷达,精神愉快。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第六册
•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
•箪食壶浆:(老百姓)用箪盛了饭,用壶装了汤来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
后来用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曹刿论战》)
•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
形容军队溃败——《曹刿论战》
•三顾茅庐:东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山名,在今湖北襄阳)聘请隐居于草庐的诸葛亮出来帮助打天下。
后用来指诚心诚意再三邀请或访问。
(《出师表》)
•妄自菲薄:不知自重,轻视自身价值。
(《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