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课程设计空调系统设计
暖通空调第二版课程设计
暖通空调第二版课程设计1. 概述本文档是针对暖通空调第二版的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本文档包含以下几个部分:课程设计目标、设计内容、实验环境和实验步骤。
2. 课程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1.掌握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原理;2.学会使用实验室中的设备进行实际操作;3.学会进行暖通空调系统的实验设计;4.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的设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冷循环实验2.制热循环实验3.空调系统设计实验4.空调系统调试实验3.1 制冷循环实验制冷循环实验是本次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
该实验的主要内容为探究制冷循环系统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及调试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实验室中的制冷机和相关仪器、设备,进行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3.2 制热循环实验制热循环实验是课程设计的另一大重点。
该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探究制热循环系统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及调试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实验室中的热水器、加热器等设备,进行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3.3 空调系统设计实验空调系统设计实验是整个课程设计的核心部分。
该实验的主要内容为学生们进行空调系统的组成、设计、调试等全流程操作,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掌握空调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3.4 空调系统调试实验空调系统调试实验是整个课程设计的最后一步。
该实验的主要内容为学生们在完成空调系统设计后,进行调试操作,调整空调系统的各项参数,确保其正常运行。
4. 实验环境本次课程设计主要采用实验室环境,提供必要的仪器和设备。
实验室中应该配备有制冷机、热水器、恒温箱、压缩机、流量计等设备,全面覆盖本次课程设计的实验内容,便于学生在实验中获取必要的数据。
5. 实验步骤5.1 制冷循环实验步骤:1.将制冷机各部件组装调试好,如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等;2.连接管路,将制冷机系统封闭,排除气体;3.根据实验要求选用不同的实验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4.开始实验,记录相关的实验数据;5.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效果。
暖通课程设计空调系统图
暖通课程设计空调系统图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能够阅读和理解空调系统图,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空调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
1.了解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掌握空调系统的主要设备和部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3.能够阅读和理解空调系统图。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空调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5.能够使用相关工具和软件进行空调系统的模拟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暖通工程的热情和兴趣;2.培养学生对科学和技术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和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
1.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空调系统的主要设备,包括空调器、空调机组、冷却塔等的工作原理;3.空调系统图的阅读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和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空调系统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暖通空调》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多媒体资料:包括空调系统的图片、视频等,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3.实验设备:包括空调器、空调机组、冷却塔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3.考试: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和设备工作原理的掌握程度。
暖通空调系统自动化课程设计 (2)
暖通空调系统自动化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暖通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自动化控制的方法,通过自主设计和实践,深入理解系统的运行特点和常见问题,并能独立进行相关系统的设计和调试。
二、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分为两个部分:暖通系统和空调系统,以下将详细介绍设计的内容和流程。
1. 暖通系统暖通系统是指家庭或办公场所的供热、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
设计中需要了解以下内容:1.暖通系统概述:包括系统的组成、功能、特点等;2.暖通系统的设计:如如何确定供暖的面积和热负荷、选择和配置设备等;3.暖通系统的控制:包括传统的人工控制和自动化控制等。
2. 空调系统空调系统是指家庭或办公场所的空气调节系统。
设计中需要了解以下内容:1.空调系统概述:包括系统的组成、功能、特点等;2.空调系统的设计:如如何确定制冷负荷和换气量、选择和配置设备等;3.空调系统的控制:包括传统的人工控制和自动化控制等。
三、课程设计流程本课程设计采用以下流程:1.确定项目:由教师指定或学生自选暖通系统或空调系统作为自动化控制课程设计的对象;2.系统分析:对所选的系统进行分析,包括系统组成、功能需求、控制方式等;3.设备选择:根据系统分析结果,选择适合的设备和元器件;4.系统设计:设计系统的控制逻辑,结合所选的设备,通过软件实现自动化控制;5.系统调试:对完成的系统进行测试和调试,检查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四、课程设计评估本课程设计评估采用以下方法:1.设计文档: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完整的设计文档,包括系统分析、设备选择、控制逻辑、软件代码等;2.实验报告: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撰写实验报告,详细叙述课程设计的流程和实现的结果;3.课堂报告:学生需要在结课前进行课堂报告,展示设计的过程和结果,并回答相关问题。
五、总结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深入了解了暖通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自动化控制的方法,提高了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
同时,本设计还为学生未来的项目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上海办公楼空调系统设计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暖通空调》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内容和要求1、设计内容(1)负荷计算:围护结构的负荷计算;玻璃窗传热的冷负荷;屋盖的冷负荷;内墙的冷负荷;空气渗透的冷负荷;设备﹑照明﹑人体的负荷计算;室内冷负荷;根据卫生要求确定新风量,计算新风负荷,建筑总冷负荷;(2)空调系统确定:根据建筑物功能和实际条件,选择空调系统形式。
气流组织设计:室内空气状态点的确定;送风系统设计;选取新风机组、空调机组、风机盘管、散流器与回风口等;(3)风系统的设计:a.风管尺寸计算;b.根据各管段的风量和选定的流速,确定各管段的断面尺寸;c.风管水力计算;(包括干管和支管)d.风管水力平衡;(对各并联管段进行阻力平衡,计算系统总阻力)e.风机选型:(根据系统总风量和计算阻力选用风机型号)(4)水系统的设计:a.管径计算;b.直线管段的阻力计算;c.局部阻力计算;d.总阻力计算;(5)绘制空调系统平面布置图、流程图。
a.空调平面图。
b.空调或新风机房平、剖面图。
c.水系统图。
2、设计要求1、设计计算说明书:说明书的编写应保证设备计算分析的条件充分性、过程的层次分明性及结果的数据准确性。
所采用的主要公式应给出出处。
对所选用设备、确定的方案给出简要的分析。
2、课程设计说明书手写或打印,用统一的信纸,依次包括封面、目录、前言、正文、小结及参考文献等部分,并装订成册。
3、图纸:规格按国家规定标准,长度可根据需要加长。
图例、文字按专业制图标准要求。
按照工程制图要求绘制至少3张A2或以上图纸,必须包括空调系统平面图、设备、管件编号。
设计图纸要求:(1) 空调系统平面图:设计建筑某一层空调风系统和水系统图,包括管道尺寸、数量与形式、必要的阀门等。
(2) 空调或新风机房平、剖面图:包括各种设备的型号、尺寸、定位尺寸的标注情况,水管道的坡度、坡向、标高、定位尺寸和管径的标注情况。
机房适当位置剖面。
(3) 水系统原理图:绘制整个建筑的空调水系统原理图,表示出水系统定压、空调系统等的连接原理及相应设备。
2024版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ppt课件
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ppt 课件目录•暖通空调系统概述•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基础•负荷计算与设备选型•空气处理过程与系统设计•水系统设计与水力平衡调节•控制系统设计与智能化技术应用•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故障排除01暖通空调系统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暖通空调系统是一种集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旨在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
分类根据使用目的和场所不同,可分为舒适性空调、工艺性空调以及特殊用途空调等。
发展历程及现状发展历程从早期的自然通风、集中供暖到现代的中央空调、智能控制,暖通空调系统经历了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现状目前,暖通空调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住宅、办公楼、商场、医院等各个领域,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未来趋势与挑战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未来的暖通空调系统将更加智能化、高效节能和环保。
例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控制和优化运行,采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碳排放等。
挑战在实现智能化和高效节能的过程中,面临着技术、成本和政策等多方面的挑战。
例如,如何提高系统的自适应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如何降低改造成本并保障投资回报,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引导和技术标准等。
02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基础热力学原理热力学基本概念温度、热量、功、热力学系统、状态方程等。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在热力学中的应用。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现象的方向性,熵增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密度、粘度、压缩性、导热性等。
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静压力分布、流体静力学方程等。
流体静力学流动类型、流动阻力、流量计算等。
流体动力学流体力学原理控制系统的组成、分类、性能指标等。
自动控制原理控制方式控制策略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复合控制等。
PID 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在暖通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030201控制理论应用03负荷计算与设备选型03实例分析结合具体建筑类型和气候条件,进行负荷计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空调系统设计【范本模板】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学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暖通空调课程设计设计题目航站楼底层空调系统设计班级节能1101学生姓名曹洪学号 1809110109日期2013年12月指导教师张广丽2013年12月目录课程设计任务书2第一章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设计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1。
2 设计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空调冷负荷的计算42。
1主要设计参数42。
2冷负荷与湿负荷的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一层左边国际营业厅冷、湿负荷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2。
4第三章空调设备选择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3.1风机盘管的选择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新风机组的选择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空气分布24。
1布置气流组织分布24。
2散流器布置的原则24.3风系统水力计算44.4风口布置4参考文献5课程设计任务书一、工程概况按照分组要求,本工程分别位于西安、北京、上海和广州,占地面积7021平方米.建筑面积10886平方米,均为地上建筑,其中中转库面积6454平方米,办公楼4432平方米。
航站楼底层层高5。
10m,二到四层3。
9m。
底层包括国际营业厅、监控室、配载室、办公门厅等。
本栋建筑可接入市政热力供暖,蒸汽压力为0。
6MPa。
本栋建筑可接入市政给水提供生活热水,供水温度为55℃,供水压力约350KPa。
空调冷热媒参数冷水供回水温度:7-12℃;热水供回水温度:60—50℃.要求进行地上一层的夏季空调系统设计.二、原始资料1、围护结构参数表结构类型类型传热系数(w/m2)标准规定值外墙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结合工程所在地自行确定0。
43查《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屋面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结合工程所在地自行确定0。
38查《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外窗铝合金中空断热单框中空玻璃窗2。
5 查《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内墙粉煤灰砌块隔墙120mm厚 1.88楼板面层+钢筋混凝土楼板+反贴保温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25mm厚)1.22、人员密度:办公室:4m2/人;门厅、大堂:4m2/人;其它房间:5m2/人;3、电气设备使用功率:办公室20 w/m²;会议室5w/m2;其他地方5w/m2;走廊无电气设备使用负荷;4、照明功率:大堂及门厅15 w/m²;办公室20 w/m²;走廊5w/m²;5、空调使用时间:办公室:9:00~22:00营业性建筑使用时间:9:00~23:00三、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2012);2、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四、制图依据1、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01)2、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T 50001—2001)3、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T 50114-2001)六、施工验收依据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七、参考资料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书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暖通空调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应用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暖通空调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运行机制,掌握空调和供暖系统的设计方法,了解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技术和环保要求。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暖通空调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成部分。
2.了解暖通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机制。
3.熟悉空调和供暖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要求。
4.掌握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技术和环保要求。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分析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要求和条件。
2.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和计算。
3.能够进行暖通空调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暖通空调行业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对节能环保意识的重视。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暖通空调的基本原理、系统设计和应用实践。
具体内容包括:1.暖通空调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成部分,如空调器、供暖设备、通风系统等。
2.暖通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机制,包括制冷、制热、通风等过程。
3.空调和供暖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要求,如负荷计算、设备选型、系统布置等。
4.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技术和环保要求,如能源利用效率、排放标准等。
教学大纲将根据以上内容进行详细安排和进度规划,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暖通空调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应用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暖通空调系统的具体设计和应用。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亲身体验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和维护过程。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暖通空调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暖通空调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暖通空调系统自动化课程设计
暖通空调系统自动化课程设计1. 概述暖通空调系统自动化技术是现代智能建筑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课程设计通过对暖通空调系统自动化的介绍、实验设计及实验操作等环节的学习,提升学生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调试和运行的能力。
2. 课程学习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该能够掌握:•暖通空调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原理和基本知识。
•暖通空调系统自动化控制方案设计方法。
•暖通空调系统自动化控制器配置、编程及调试方法。
•暖通空调系统自动化控制实验操作方法。
3. 课程内容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3.1 暖通空调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原理和基本知识•静态图形和符号规范。
•算法图解和逻辑实现。
•暖通空调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软件和硬件配置。
•自动化控制器编程和调试技术。
3.2 暖通空调系统自动化控制方案设计方法•系统设计重要性介绍。
•系统控制原则和策略讲解。
•系统控制器方案设计。
•系统调试过程介绍。
3.3 暖通空调系统自动化控制器配置、编程及调试方法•PLC常见模块介绍(输入模块、输出模块、计数模块、模拟量模块和通讯模块)。
•常用PLC编程语言介绍。
•自动化控制器调试技术。
3.4 暖通空调系统自动化控制实验操作方法。
•实验室硬件环境介绍。
•实验项目介绍。
•实验流程讲解。
4. 实验设计与操作以某航空机场的空调系统为例,具体设计如下:4.1 实验项目1.温度传感器检测机场大厅内室温,调节风机控制机场大厅内空气循环。
2.机场大厅内湿度传感器检测机场大厅内相对湿度,调节空气加湿类控制。
3.检测所有航站楼内外温度,制定智能化“取暖”计划。
4.2 实验流程1.设计与安装传感器与系统之间的传输协议:使用modbus协议,使用RTU方式进行通讯。
(软件平台使用:目前主流的第三方modbus测试工具如Modscan、Modscan32、Comtest、PDU等)。
2.空气循环控制:设计算法对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值进行控制,控制机场大厅内的空气流通。
(软件平台使用:Siemens S7-200 PLC)。
暖通空调课设
暖通空调课设一、选题背景和意义暖通空调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建筑物内部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课设旨在通过对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深入了解该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并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设内容1. 建筑物信息与环境要求分析(1)建筑物类型及用途(2)环境要求分析(3)建筑物平面布局及立面形式2. 暖通空调系统设计(1)制冷量计算(2)供回水管道设计(3)风管系统设计(4)冷却塔及水泵选型3. 暖通空调系统模拟分析(1)模拟软件介绍与使用方法(2)模拟结果分析与评估4. 经济性评价与节能措施分析(1)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评价(2)节能措施分析与优化设计三、主要任务和步骤1. 收集建筑物信息并进行环境要求分析,包括建筑物类型及用途、环境要求分析、建筑物平面布局及立面形式等。
2. 进行制冷量计算,包括室内散热负荷计算、冷负荷计算、制冷机组选型等。
3. 进行供回水管道设计,包括供回水管道的布置设计、管径选择等。
4. 进行风管系统设计,包括风管系统的布置设计、风机选型等。
5. 进行冷却塔及水泵选型,包括冷却塔和水泵的数量和容量计算。
6. 使用模拟软件进行暖通空调系统模拟分析,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估。
7. 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经济性评价,并进行节能措施的分析与优化设计。
四、预期成果1. 完成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并得到实际应用;2. 掌握暖通空调系统模拟软件的使用方法;3. 能够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经济性评价,并提出节能措施;4. 增强实际操作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
五、课设难点1. 建筑物信息与环境要求分析在建筑物信息与环境要求分析阶段,需要对建筑物的类型、用途、平面布局及立面形式进行详细的分析,以确保后续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2. 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在暖通空调系统设计阶段,需要对制冷量计算、供回水管道设计、风管系统设计、冷却塔及水泵选型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稳定性。
暖通空调第二版课程设计
暖通空调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随着建筑的不断普及,暖通空调行业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
随之而来的是对于暖通空调专业人才的需求。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于暖通空调领域的了解和掌握,以满足市场上对于该领域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目标1.了解暖通空调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流程;3.学习暖通空调系统的调试和维护。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暖通空调基本概念1.暖通空调的定义;2.暖通空调系统的组成结构;3.暖通空调系统的分类。
第二章暖通空调系统设计1.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2.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具体流程;3.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三章暖通空调系统调试1.暖通空调系统调试的基本原则;2.暖通空调系统调试的具体流程;3.暖通空调系统调试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四章暖通空调系统维护1.暖通空调系统维护的目的和意义;2.暖通空调系统维护的方法和流程;3.暖通空调系统维护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一方面讲解暖通空调基本概念、设计方法、调试流程、维护指引等理论知识,另一方面结合实例给学生讲解暖通空调设计实践的过程和技巧。
2.实验操作:学生实验操作暖通空调系统设计、调试和维护,将上课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达到巩固和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3.课程讨论:针对暖通空调系统设计、调试和维护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探讨最佳解决方案。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包括授课积极参与、问题回答质量、课堂纪律等方面;2.实验操作: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调试和维护方法,且能够完成相应实验操作工作;3.课程论文:学生需要完成一篇与暖通空调系统设计、调试或维护相关的论文,可包括相应的案例分析。
六、参考书目1.《暖通空调工程师手册》(第三版),刘志华等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2.《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教程》,黄莉莉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3.《暖通空调系统》,杨洪义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
暖通空调工程课程设计
暖通空调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暖通空调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空调系统的工作流程及主要设备功能;2. 掌握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进行初步的设计计算;3. 了解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分析和节能措施,提高学生对能源利用和环保的认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CAD软件绘制简单的暖通空调工程图纸;2. 学会使用专业软件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模拟分析,优化系统设计;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能够就设计方案进行讨论和修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暖通空调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节能减排,提高社会责任感;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对专业领域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暖通空调工程设计能力,为未来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基本原理:介绍暖通空调工程的基础知识,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制冷原理、空气调节原理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系统设备及工作流程:讲解空调系统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分析系统的工作流程,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设计方法与步骤:教授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法,如负荷计算、设备选型等,以及设计步骤,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设计计算:运用相关公式进行实际案例的设计计算,强化理论知识的应用,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能耗分析与节能措施:分析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探讨节能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暖通空调--空调风系统设计
7为什么说风管内空气流速对空调系统的经济性有较大的 影响?
8风道阻力计算方法有哪些?简叙利用假定流速法进行风 道水力计算的步骤。
9为什么进行风道水力计算时,一定要进行并联管道的阻 力平衡?如果设计时不平衡,运行时是否会保持平衡?对系统 运行有何影响?
10 集中式空调系统除设置送风机外,在什么条件下宜设 置回风机而成为双风机系统?
2 一矩形风道断面尺寸为 400×200mm,用镀锌薄钢板制成,管长 8m,风量为 0.88m3/s,试计算其沿程压力损失。若该风管采用 混凝土制作(k=3.0mm),其沿程压力损失为多少?
3 一90°矩形断面送出三通,各部分流量和断面尺寸如下:
G1=3000m3/h,
F1=320×500mm
G2=1500 m3/h,
根据局部阻力计算公式: ? Pj=ζ ×υ2ρ/2
查《局部阻力系数ζ 计算表》取得局部阻力系数ζ 值,求出局部阻力损失。
8)计算系统的总阻力,? P=∑(? pyl +? Pj )。
9)查并联管路的阻力平衡情况。 10)根据系统的总风量、总阻力选择风机。
13.5.4 风道设计
13.8.4 风道设计
4)根据造价和运行费用的综合最经济的原则,选择合 理的空气流速。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可按 表10-9确定。 5)根据给定风量和选定流速,逐段计算管道断面尺寸, 并使其符合表 10-7(或10-6)所列的矩形风管统一规格。 然后根据选定了的断面尺寸和风量,计算出风道内实际流 速。 通过矩形风管的实际风速
υ =M/(3600ab) (m/s)
3.风道的布置应力求顺直,避免复杂的局部管件 。弯头、 三通等管件应安排得当,管件与风管的连接、支管与干 管的连接要合理,以减少阻力和噪声。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教学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教学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暖通空调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对暖通空调工程的兴趣和责任感。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暖通空调的基本概念、分类和适用范围;–掌握暖通空调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学习暖通空调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状况,判断常见故障;–能够运用暖通空调设计软件进行简单的设计计算;–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进行暖通空调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使其认识到暖通空调在现代建筑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暖通空调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和设计方法。
具体内容如下:1.暖通空调的基本原理:介绍暖通空调的工作原理,包括制冷、制热和通风过程;2.暖通空调系统的组成:讲解空调系统、采暖系统和通风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3.暖通空调的设计方法:介绍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负荷计算、设备选型、系统布置和控制策略。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讲解暖通空调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和设计方法;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暖通空调的设计和运行;3.实验法:学生进行暖通空调设备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暖通空调》作为主教材,辅助以相关参考书籍;2.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课件,展示暖通空调的原理、系统和设计方法;3.实验设备:准备暖通空调实验装置,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4.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徐州暖通空调课程设计
徐州暖通空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暖通空调的基本原理,理解热力学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2. 学习并掌握空调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等关键元件的工作原理。
3. 了解不同类型的暖通空调系统,如分体式、中央空调等,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并解读暖通空调系统的原理图,进行简单的系统设计。
2. 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仪器,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基本的故障诊断和维护。
3.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活动,模拟并优化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暖通空调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强化节能减排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暖通空调系统在节能降耗中的重要作用。
3.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针对徐州地区高二年级学生,结合学科性质,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空调原理与分类:讲解空调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制冷循环过程,介绍不同类型的空调系统,如定频与变频、分体式与中央空调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暖通空调概述》2. 系统关键元件:深入学习空调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如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等,讲解其结构、工作原理及在系统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空调系统关键部件》3. 系统设计与优化:教授空调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分析系统设计中涉及的参数和影响因素,探讨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的途径。
教材章节:第三章《空调系统设计与优化》4. 故障诊断与维护:介绍空调系统常见故障及其诊断方法,教授基本的维护技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材章节:第四章《空调系统故障诊断与维护》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空调系统组装、调试及优化实验,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践技能。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天津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天津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暖通空调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和设计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暖通空调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发展历程;(2)掌握暖通空调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3)熟悉暖通空调的设计原则和方法;(4)了解暖通空调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暖通空调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2)具备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和计算的基本能力;(3)掌握暖通空调设备的选用和安装方法;(4)能够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调试和维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暖通空调行业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对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认识;(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章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暖通空调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设计方法和应用案例。
具体安排如下:1.暖通空调的基本原理:介绍暖通空调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讲解空调和供暖的基本原理。
2.暖通空调系统的组成:讲解空调系统、供暖系统、通风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作用。
3.暖通空调的设计方法:介绍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包括负荷计算、设备选型、系统布置等。
4.暖通空调应用案例:分析典型的暖通空调工程案例,讲解实际工程中的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讲解暖通空调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和设计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暖通空调工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实验法:学生进行暖通空调设备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暖通空调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暖通空调专业书籍,供学生深入阅读和参考。
暖通空调设计—空调系统设计ppt课件
13—电动阀
32
1—分水器
2—集水器
3—冷水机组
4—动态水力平衡
二
阀
次
5—冷冻水一次泵
泵
6—止回阀
变
7—静态水力平衡
流 量
阀 8—压差控制器 9—冷冻水二次泵
系
10—冷冻水一次备
统
用泵
11—末端风机盘管
12—电动两通阀
13—电动阀
33
第二节.空气调节冷热水系统
五.变流量系统的设置
设置2台或2台以上冷水机组和循环泵的空气调节 水系统,应能适应负荷变化改变系统流量。
出的送风量; 3 室内散发有害物质,以及防火防爆等要求不允许
空气循环使用; 4 各空气调节区采用风机盘管或循环风空气处理机
组,集中进新风的系统。。
16
第一节. 空调系统
十一.空气调节系统的新风量
1 不小于人员所需新风量,以及补偿排风和 保持室内正压所需风量两项中的较大值;
2 民用建筑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按国家现行 有关卫生标准确定;工业建筑应保证每人不小于 30m³/h的新风量。并根据人员的活动和工作性质 以及在室内的停留时间等因素确定。
用的补水泵,宜设置备用泵。
(当给水硬度较高时,空气调节热水系统的补水宜进行水处理,
并应符合设备对水质的要求)
43
软化水装置
44
开式膨胀水箱定压的补水系统
45
开式高位膨胀水箱: 膨胀水箱的有效容积为膨胀水量Vp 与调节
水量Vt之和。 a.膨胀水量Vp=α·Vc·△t 式中α——水的膨胀系数,取0.0005; VC——系统水容量(L); △t——水的平均温差,冷水取15℃,热水
二.开式与闭式空调水系统 空气调节水系统宜采用闭式循环。当必须采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一.夏季空调负荷的计算:1.已知西安一号空调冷负荷指数:100W/m2湿负荷指数:0.05g/s人2空调面积计算:餐厅面积=319m2,商务中心面积=24.87m2,楼梯面积=26.32m2故空调区域总面积=370.19m23.确定室内人数:据了解,人员密度为≤ 0.4人/m2,人均密度为0.25人/m2,餐厅总面积为370.19m2,房间预计人数为370.19×0.25=93人4确定室内冷负荷和湿负荷:室内冷负荷:100w/m2×370.19m2=37019w室内湿负荷:0.05g/s人×93人=4.65g/s 二.空调系统新风量的计算:1.人员所需的新风量:餐厅人均新风量为20m3/h,人员所需新风量=人均所需新风量×人数=20m3/(h人)×93人=1860m3/h2.根据空调区域的正压要求(5~10pa),确定保持室内正压所需的新风量不小于1次/h3.确定空调系统新风量:取餐厅高为4.5m通风量=总风量/室内量=1860m/h/(370.19m)×4.5m)=1.12次/h>1次/h,因此空调系统新风量为1860m3/h空调方案确定:根据不同空调系统的特点,选择全空气系统。
四.空气处理过程的计算:1.根据空气焓湿图确定室外空气状态点和室内空气状态点3二扬州大学建工学院2.计算热湿比εε=冷负荷/湿负荷=37019w/4.65g/s=7961.1kj/kg3.计算送风量、回风量和总冷量:送风量:g=q/(I0 in)=37.019kw/(61.9-48.5)kJ/kg=2.76kg/s空气密度:ρ=1.2kg/m3送风量为:g=2.76×3600/1.2=8280m3/h回风量:送风量-新风量=8280m3/h-1860m3/h=6420m3/h总冷量:37.019kw+1860/3600×一点二×(80.4-61.9)=48.49kw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学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暖通空调课程设计设计题目航站楼底层空调系统设计班级节能1101学生姓名曹洪学号 1809110109日期2013年12月指导教师张广丽2013年12月目录课程设计任务书2第一章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设计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设计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空调冷负荷的计算42.1主要设计参数42.2冷负荷与湿负荷的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一层左边国际营业厅冷、湿负荷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2.4第三章空调设备选择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3.1风机盘管的选择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新风机组的选择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空气分布24.1布置气流组织分布24.2散流器布置的原则24.3风系统水力计算44.4风口布置4参考文献5课程设计任务书一、工程概况按照分组要求,本工程分别位于西安、北京、上海和广州,占地面积7021平方米。
建筑面积10886平方米,均为地上建筑,其中中转库面积6454平方米,办公楼4432平方米。
航站楼底层层高5.10m,二到四层3.9m。
底层包括国际营业厅、监控室、配载室、办公门厅等。
本栋建筑可接入市政热力供暖,蒸汽压力为0.6MPa。
本栋建筑可接入市政给水提供生活热水,供水温度为55℃,供水压力约350KPa。
空调冷热媒参数冷水供回水温度:7-12℃;热水供回水温度:60-50℃。
要求进行地上一层的夏季空调系统设计。
二、原始资料1、围护结构参数表结构类型类型传热系数(w/m2)标准规定值外墙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结合工程所在地自行确定0.43查《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屋面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结合工程所在地自行确定0.38查《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外窗铝合金中空断热单框中空玻璃窗 2.5 查《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内墙粉煤灰砌块隔墙120mm厚 1.88楼板面层+钢筋混凝土楼板+反贴保温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25mm厚)1.22、人员密度:办公室:4m2/人;门厅、大堂:4m2/人;其它房间:5m2/人;3、电气设备使用功率:办公室20 w/m²;会议室5w/m2;其他地方5w/m2;走廊无电气设备使用负荷;4、照明功率:大堂及门厅15 w/m²;办公室20 w/m²;走廊5w/m²;5、空调使用时间:办公室:9:00~22:00营业性建筑使用时间:9:00~23:00三、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2012);2、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四、制图依据1、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01)2、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T 50001—2001)3、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T 50114-2001)六、施工验收依据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2002)七、参考资料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2、赵荣义.空气调节(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电子工业部第十设计研究院.空气调节设计手册(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陆耀庆.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一章空调负荷的计算1.1主要设计参数1.1.1 围护结构的选取1.1.2室外气象参数基本信息城市西安经度 108.56 纬度 34.18 夏季参数空调室外干球计算温度 35.0 空调室外湿球计算温度 25.8 室外通风计算温度 30.6 最热平均月相对湿度(%) 58风速(m/s) 1.9大气压力(Pa) 95980 1.1.3室内设计参数1.2 负荷计算1.2.1空调房间负荷计算依据1.外墙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2-1)(2-2)式中:Qc(t)—外墙瞬变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W;A—外墙的面积,m²;K—外墙的传热系数,W/(m²ºC);tR—室内计算温度,ºCtc(t)—冷负荷计算温度逐时值,ºC;ka—外表面放热系数修正值,ka=1;kρ—吸收系数修正,查表取外墙:kρ=0.942.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2-3)式中:Qc(t)—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W;Aw--窗口面积,m²;K—外玻璃窗的传热系数,W/m²ºC;tc(t)—外玻璃窗的冷负荷计算温度逐时值,ºCcw—玻璃窗传热系数修正值;金属窗框,80%玻璃双层窗,cw=1.20;td —窗玻璃地点修正值,td=0;3.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2-4)式中:Ca—有效面积系数,双层钢窗Ca=0.75;Cs—玻璃窗的遮阳系数,3 mm厚普通玻璃Cs=0.86;Ci—窗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Ci=0.60;D jmax —日射得热因数,W/m²;C LQ—窗玻璃冷负荷系数,C LQ=1.00Aw—窗口面积,m²;4.人员散热引起的冷负荷Qc(t) =nΦ(qq+qx) (2-5)式中:n—房间人数Φ—群集系数,这里取0.89 q q—显热, 这里取64Wq x—潜热, 这里取117W5.照明散热引起的冷负荷Qc(t) =1000n1n2NC LQ(2-6)式中:n1—整流器消耗功率的系数,取1.2n2—灯罩隔热系数,取0.6N—照明设备的安装功率(KW)C LQ=1.006.设备散热引起的冷负荷Qs=1000n1n2n3N(2-6)式中:n1—利用系数,取0.8n2—电动机负荷系数,,取0.5n3—同时使用系数,取0.6N—电动设备的安装功率(KW)7.房间的散湿主要是设备与人员散湿。
相对于人员散湿,办公室等建筑设备的散湿量相对较小,故在此只计算人员散湿即可。
计算公式为:(2-8) 式中:m w—人体散湿量,kg/sg—成年男子的小时散湿量g/h,取175g/hn—室内全部人数Φ—为群集系数,取0.898.新风量的计算公式为:(4-1)式中:Gw—新风量m3/hn—人数gw—每人每小时新风量m3/h,取30(m³/(h*人))1.2.2房间负荷的计算以右侧国际营业厅1--2为例该房间最大冷负荷出现在14:00,为7307.59w第二章空调设备的选择2.1全空气系统中空调制冷设备提供的冷量以一层右侧国际营业厅为例,房间的冷负荷为Q=7509.52w,湿负荷M=0.00091kg/s,室内空气计算温度 =25℃,相对湿度60%,室外干球温度=35℃,室外湿球温度为25.8℃,该房间室内人员20人,总新风量为600m3/h。
全空气系统图全空气系统焓湿图(1)求热湿比(2)确定送风点在h-d 图上确定室内空气状态点N,通过该点画出=8252.22的过程线。
由下图所示,对应焓湿图从而得出:由得采用露点送风温差,取ε线与=90%的交点即为送风状态点S,得(3)计算送风量按全热平衡确定2.2空调制冷设备需要提供的冷量及热量确定(1)确定最小新风比最小新风比(2)查得混合点M参数如上焓湿图第三章空气分布空气分布又称气流组织,也就是设计者要组织空气合理的流动。
大多数空调与通风系统都需要向房间或被控制区送入和排出空气,不同形状的房间、不同的送风口和回风口形式和布置、不同大小的送风量都影响室内空气的流速分布、温湿度分布和污染物浓度分布。
室内气流速度、温湿度都是人体热舒适的要素,而污染物浓度时空气品质的重要指标。
因此,要想使房间内人群的活动区域成为一个温湿度适宜,空气品质优良的环境,不仅要有合理的系统形式及对空气的处理方案,而且要有合适的空气分布。
3.1布置气流组织分布此次设计属于舒适性空调设计,在此设计中气流组织采用如下形式:散流器平送单层百叶回风的气流组织形式,送出的气流为贴附于顶棚的射流。
射流下侧吸卷室内空气,射流在近墙下降,回风口远离散流器。
工作区为回流区,该模式的通风效率低于侧送风,换气效率约为0.3-0.6。
3.2散流器布置的原则(1)布置时充分考虑建筑结构的特点,散流器平送方向不得有障碍物(如柱);(2)一般按对称布置或梅花形布置;(3)每个方行散流器所服务的区域最好为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如果散流器服务区的长度比大于1.25时,宜选用矩形散流器;如果采用顶棚回风,则回风口应布置在距散流器最远处;(4)散流器送风气流分布计算,主要选用合适的散流器,使房间内风速满足设计要求。
3.3散流器送风以房间1—1为例进行计算面积:13.3×5.65,送风量:1701.6,净高6,吊顶2,送风温差,拟采用径向散流器,试确定有关参数并计算其气流分布1)布置散流器,采用对称布置方式,共布置8个散流器。
=1.2,=1.0,=0.2,水平射程分别为1.4m及1.675m,平均取=1.5375m,垂直射程=6-2-2=2m 2)每个散流器的送分量为=1701.6/8=212.73)散流器的出风速度选定为3.0,这样4)检查:根据式式中—根据查图,按在曲线8,9间插值得=0.58—均取1.代入各已知值得5)检查:计算检查结果说明及均满足要求6)检查射流贴附长度:因此,贴附的射流长度基本上满足了要求3.4风系统水力计算3.4.1计算方法在系统和设备布置、风管材料、各送排风点的位置和风量均已确定的基进行。
采用假定流速法,其计算和方法如下:(1)绘制通风或空调系统轴测图,对个管段进行编号,标注长度和风量。
(2)确定合理的空气流速。
(3)根据各风管的风量和选择的流速确定个管段的断面尺寸,计算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
(4)并联管路的阻力平衡。
(5)计算系统的总阻力。
3.4.2计算结果参见计算附表风管水力3.5风口布置风口对气流组织有着关键断作用,根据送回风量,选择合适的风口,均匀分配,同时避免柱和梁的阻挡。
最大可能的减少风量扰动对气流产生的负面效应。
在工程设计中采用了以下措施:(1)新风口应尽量靠近风机盘管的送风口,目的让新风与室内回风混合均匀,此次设计采用新风口和风机盘管出风口为同一出风口。
(2)送风口尺寸放大。
变风量末端在调节时产生的风速变化会使人感到不舒适,这在大风量送风口尤为明显。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简单方法是加大吊顶风口的尺寸,尽可能减少出风速度,使这种风速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微乎其微。
一般可将送风口的额定流量加大一档。
(3)增强吊顶贴附效应。
使吊顶平面保持平整,尽量使吊顶面的凸凹远离送风口。
这其中主要包括灯具、水喷淋头和火灾报警探头,两者间须隔开一定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