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抗体偶联药物(adc)深度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2023年中国医药生物ADC行业深度系列调研报告

2023年中国医药生物ADC行业深度系列调研报告

[Table_Info1][Table_Date][Table_Report]2023年中国医药生物ADC行业深度系列调研报告目录1.“魔法子弹”高效杀伤肿瘤,精准靶向治疗时代呼之欲出 (4)1.1. 抗体+连接子+毒素—抗体偶联药物(ADC)兼具靶向性、杀伤性 (4)1.2. CDE频发指导意见规范ADC临床,为百亿赛道保驾护航 (5)1.3. ADC赛道交易不断,临床价值受国际认可 (6)1.4. ADC市场,大有可为 (11)1.5. 三次技术迭代造就今日ADC,治疗窗口扩充明显 (15)2. ADC药物协同共赢的技术核心—抗体、连接子、毒素、偶联技术 (19)2.1. 抗体与靶抗原—ADC的制导系统 (20)2.1.1. ADC靶点的选择 (20)2.1.2. ADC抗体的选择 (21)2.2. 毒素—ADC的杀伤系统 (22)2.2.1. ADC毒素的挑选原则 (22)2.2.2. ADC常用毒素介绍 (22)2.3. 连接子与偶联技术—ADC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24)2.3.1. 连接子的挑选原则和类型 (24)2.3.2. ADC偶联技术的介绍以及DAR值 (24)2.3.3. ADC药物DAR值的选择 (27)2.4. 海外核心ADC药物平台—Seagen (27)2.5. 海外核心ADC药物平台—第一三共 (29)2.6. ADC技术平台介绍—Synaffix技术 (31)2.7. CDMO企业ADC技术平台介绍 (33)1. “魔法子弹”高效杀伤肿瘤,精准靶向治疗时代呼之欲出1.1. 抗体+连接子+毒素—抗体偶联药物(ADC)兼具靶向性、杀伤性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ADC)最早起源于1913年,诺奖得主德国科学家保罗·埃尔利希Paul Ehrlich首次提出“Magic bullets”(魔法子弹)设想:将细胞毒药物安装在特异性靶向肿瘤细胞的载体上,便可实现在不伤害正常细胞的前提下精确杀死癌细胞。

ADC联合治疗的研究进展

ADC联合治疗的研究进展

ADC联合治疗的研究进展抗体偶联药物(ADC)是由靶向特异性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与小分子细胞毒性药物通过连接子链接而成,兼具传统小分子化疗的强大杀伤效应及抗体药物的肿瘤靶向性。

ADC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负责选择性识别癌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负责杀死癌细胞的药物有效载荷,以及连接抗体和有效载荷的连接子。

ADC目前已成为治疗血液恶性肿瘤和实体瘤的一类热门药物,进行了广泛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

然而,与大多数细胞毒性药物的情况一样,由于耐药机制的出现,ADC作为单一疗法产生的客观反应或临床益处的持续时间仍然受到限制。

因此,ADC与其他抗癌药物的组合成为ADC药物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监管部门已批准了针对血液肿瘤的ADC与化疗/化学免疫治疗的组合,FDA也授予了enfortumab vedotin和pembrolizumab的突破性疗法认定。

与ADCs组合最有吸引力的药物是那些对肿瘤细胞或其微环境具有加成或协同作用而没有不可接受的重叠毒性的合作伙伴。

包括抗血管生成药物、HER2靶向药物、DNA损伤应答剂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联合用药是目前积极研究的方向。

ADC联合化疗ADC与化疗药物的最佳组合需要更好地理解独特的细胞周期相互作用以及细胞毒性伴侣对表面抗原表达的调节。

到目前为止,越来越多的临床前和临床数据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并为指导进一步的药物开发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细胞周期相互作用作用于S期并产生G2/M期阻滞的DNA损伤剂(例如抗代谢药物、铂和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可与微管抑制剂组合。

卡铂与mirvetuximab soravtansine、anetumab ravtanine或luveltamab tazevibulin在卵巢癌模型中的成功组合,说明了这一概念。

在早期临床试验中,以ravtansine为基础的ADCs 与卡铂或阿霉素联合治疗对铂敏感和耐药的卵巢癌患者,以及以deruxtecan为基础的ADCs与卡培他滨或顺铂联合治疗胃癌和肺癌患者的疗效显著。

抗体偶联药物技术

抗体偶联药物技术

抗体偶联药物技术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靶向治疗方法,它将单克隆抗体与小分子细胞毒性药物通过连接子进行偶联,形成一种能够同时具有靶向性和杀伤性的药物。

以下是对抗体偶联药物技术的主要方面的详细介绍:1. 抗体选择在ADC技术中,抗体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理想的抗体应具有高亲和力、高特异性和高稳定性。

通常使用的抗体是针对肿瘤相关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这些抗原通常在肿瘤细胞表面过度表达,而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或低表达。

2. 药物载荷ADC中的药物载荷通常是小分子的细胞毒性药物,如化疗药物或毒素。

这些药物通过连接子与抗体进行偶联,形成ADC。

连接子的选择对于药物的稳定性、抗体的靶向性以及药物的释放至关重要。

3. 连接子连接子是ADC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能够将抗体与药物载荷连接在一起。

理想的连接子应具有稳定性、可选择性、可降解性和低免疫原性。

常用的连接子包括硫醚连接子、腙连接子和二硫键连接子等。

4. 药代动力学优化ADC的药代动力学性能对其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人员通过改变抗体与药物载荷的比例、优化连接子的稳定性等手段来优化ADC的药代动力学性能。

优化后的ADC应具有较高的肿瘤组织浓度、较低的正常组织浓度以及较长的半衰期。

5. 安全性评估ADC的安全性评估是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临床前研究中,需要对ADC进行全面的安全性评估,包括对动物的毒理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以及对免疫原性的评估等。

在临床试验中,需要对患者的安全性进行密切监测,包括对不良反应的记录和处理。

6. 临床试验ADC的临床试验通常分为多个阶段,包括初步安全性评估、剂量探索和扩大队列验证等。

在临床试验中,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并对ADC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在试验结束后,需要对患者的生存期、生活质量等进行长期随访和评估。

总之,抗体偶联药物技术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靶向治疗方法,它通过将单克隆抗体与小分子细胞毒性药物偶联在一起,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精准打击和有效治疗。

2024年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市场需求分析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市场需求分析1. 引言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s)是一种新的生物药物,它结合了抗体的特异性和药物的疗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ADC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

2. ADC技术的发展与应用ADC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靶向抗体的筛选、药物载体的选择和连接药物的方法等。

目前,ADC已经成功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包括乳腺癌、肺癌和淋巴瘤等。

3. ADC市场规模及趋势据市场研究机构统计,全球ADC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里持续增长。

预计到2025年,ADC市场的价值将达到数十亿美元。

这一趋势得益于ADC技术的不断改进和生物药物市场的快速扩张。

4. ADC市场需求的主要驱动因素4.1 癌症的高发率癌症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癌症的高发率成为ADC市场需求的主要驱动因素。

4.2 个体化治疗需求增加 ADC作为一种高度定制的药物,可以根据病人的基因型和肿瘤类型进行个体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个体化治疗需求的增加也推动了ADC市场的发展。

4.3 药物上市和批准的增加随着越来越多的ADC药物通过临床试验并获得上市和批准,市场上对ADC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这进一步激发了制药公司对ADC技术和新药研发的兴趣,推动了市场规模的增长。

5. ADC市场的挑战和机遇5.1 价格和成本压力由于ADC技术的复杂性和高成本,ADC药物的价格较高,这给患者和医疗保健系统带来了压力。

降低制造成本和药物价格,成为ADC市场面临的挑战之一。

5.2 制造技术和生产能力 ADC的制造涉及多个步骤和技术,包括抗体表达、药物连接和纯化等。

目前,ADC制造技术和生产能力还面临一定的限制,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5.3 市场竞争和专利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制药公司投入ADC研发和生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此外,ADC技术和相关药物的专利问题也需要关注,特别是对于新进入市场的制药公司来说。

adc抗体偶联药物作用原理

adc抗体偶联药物作用原理

adc抗体偶联药物作用原理
ADC(抗体-药物复合物)是一种靶向治疗药物,它将单克隆抗体与细胞毒性药物结合在一起,以便把药物直接传递到癌细胞。

ADC 的作用原理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释:
1. 靶向作用,ADC的抗体成分具有特异性,能够识别和结合到癌细胞表面的特定抗原。

一旦抗体与癌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ADC 就被内吞进入癌细胞内部。

2. 内吞作用,一旦ADC进入癌细胞内部,它会被内吞体系吞噬到内部囊泡中。

这种内吞过程有助于将ADC释放到癌细胞的细胞质内。

3. 药物释放,一旦ADC进入癌细胞的细胞质,它会被特异性的酶分解,释放出细胞毒性药物。

这种药物释放过程确保了药物的作用仅限于癌细胞内部,减少了对正常细胞的损害。

4. 细胞毒性作用,一旦细胞毒性药物释放到癌细胞内部,它会干扰癌细胞的代谢过程、DNA合成或细胞分裂,最终导致癌细胞的死亡。

总的来说,ADC的作用原理是通过将抗体与细胞毒性药物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对癌细胞的精准靶向治疗,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正常细胞的损害,从而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这种治疗方法在癌症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抗体偶联药物(ADC)有效载荷最新研究进展2023

抗体偶联药物(ADC)有效载荷最新研究进展2023

抗体偶联药物(ADC)有效载荷最新研究进展2023抗体偶联药物(ADC)结合了单克隆抗体的精确靶向性和有效载荷的高效杀伤性等优点,显示出巨大的临床治疗价值。

ADC的有效载荷在决定ADC药物疗效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该领域备受关注。

理想的ADC有效载荷应具有足够的毒性、低免疫原性、高稳定性和可修饰的功能基团。

常见的ADC有效载荷包括微管蛋白抑制剂和DNA损伤剂,其中微管蛋白抑制剂占临床开发ADC药物的一半以上。

然而,由于传统ADC有效载荷的临床局限性,如疗效不佳和获得性耐药性的产生,人们正在开发靶点多样、副作用较小的新型高效有效载荷。

本期小编结合一篇相关综述,梳理总结传统和新型ADC有效载荷的"前世今生"和相关研究内容,并进一步探讨ADC有效载荷的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开发具有高疗效、低毒性、足够稳定性和克服耐药性的新型ADC有效载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未来发展方向。

ADCs药物的前世今生尽管近年来免疫疗法和细胞疗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化疗仍是癌症治疗中最常用的策略。

然而,由于传统化疗药物尽管对癌细胞具有强大的细胞毒性,但往往对健康组织产生毒性作用,从而大大限制了其临床疗效。

因此,开发高效且全身毒性有限的给药系统来治疗癌症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策略。

因此,一种新概念——ADCS 应运而生(图1)。

通常情况下,ADC由靶向肿瘤特异性抗原或相关抗原的抗体和多个有效载荷通过适当的连接体组成,ADC结合了单克隆抗体(mAb)的高靶向能力和有效载荷在肿瘤组织中的高效,已成为近年来发展最快的肿瘤药物类别之一,ADC具有副作用小、治疗范围广和更高的治疗效力。

图1ADC的主要结构和作用机制。

(A)ADC的一般作用机制;(B)DNA抑制剂作为ADC有效载荷的机制;(C)剪接抑制剂作为ADC有效载荷的机制;(D)小管蛋白抑制剂作为ADC有效载荷的机制;(E)PROTAC分子作为ADC有效载荷的机理;(F)Bd-X1抑制齐IJ和蛋白酶体抑制齐IJ作为ADC有效载荷的机理;(G)NAMPT抑制剂作为ADC有效载荷的机理;(H)N1R-Prr作为ADC有效载荷的机理。

抗体药物偶联物

抗体药物偶联物

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 因其良好的靶向性及抗癌活性目前已成为抗肿瘤抗体药物研发的新热点和重要趋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

ADC 药物由单克隆抗体 、 高效应的细胞毒性物质以及连接臂三部分组成, 它将抗体的靶向性与细胞毒性药物的抗肿瘤作用相结合, 可以降低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 , 提高肿瘤治疗的选择性, 还能更好地应对靶向单抗的耐药性问题.
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思考:1) 靶标与抗体的选择 2)接头与偶联技术 3)负载药物 4)ADC药物的质量属性分析
重点说一下偶联技术:
非特定位点:通常药物与抗体的偶联是通过抗体上赖氨酸残基或链间二硫键还原产生的半胱氨酸残基实现的 。

这两种方式所获得的抗体药物偶联物中单个抗体上偶联的药物个数为 0个到 8 个不等, 具有较大的异质性,这对抗体偶联药物的批间一致性提出 了巨大的挑战 。

位点特异性偶联的方法还包括使用非天然氨基酸、 硒代半胱氨酸和酶解偶联法。

简单介绍一下一个在研的ADC项目:
构成:Herceptin+linker+MMAF/MMAE,通过在Herceptin碳端(重链或轻链)引入额外序列CAAX,进而采用特定的酶反应使linker+drug部分能偶联在特定位点。

采用在血浆中稳定的而在靶向部位易裂解的linker,保证了ADC药物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临床前数据表明,此药物与Herceptin具有相同的体外结合亲和力以及相同的PK特性;在HER2
阳性细胞株上,展现出良好的体外细胞毒性;在体内异种乳腺癌细胞株BT-474以及胃癌细胞株NCI-N87试验中,表现出强的抑制肿瘤效果。

{对ADC项目或此项目有兴趣的,可以交流一下}。

抗体偶联药物(ADCs)分析

抗体偶联药物(ADCs)分析

抗体偶联药物(ADCs)分析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s)是一类由单克隆抗体和具有强效细胞毒性的小分子药物通过生物活性连接子偶联而成的新型生物药物。

其药物作用机理为通过单克隆抗体特异导向靶标癌细胞,再由偶联的小分子药物杀死癌细胞。

因此,ADC兼具了单克隆抗体药物高度特异性和靶向性的特点,以及小分子药物清除癌细胞的高效性,能协同发挥抗体药物和化学药物各自的优点,能够降低对生物系统的伤害。

常用的抗体偶联药物的制备是通过两步偶联反应,先将抗体与偶联剂(linker)结合形成中间体(抗体-linker),然后中间体再与小分子药物连接生成抗体偶联药物,如下图所示。

抗体偶联药物ADCs两步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1, 部分抗体和小分子药物不能成功偶联;2, 抗体中存在多个结合位点(Cys, Lys 残基等),结合部位以及结合数量的不同会导致不均一性;3, 由于小分子药物的疏水性更高,与单抗结合数量的不同可能导致ADC药物的疏水性发生变化等问题。

这些未偶联的裸抗和具有细胞毒性的小分子以及偶联药物的不均一性可能会对ADC药物的药效、安全性产生影响。

相比单克隆抗体,ADCs药物的生产工艺更为复杂,因此为了保证ADCs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对ADCs药物的质量进行监控。

药物抗体比(drug to antibody ratio,以下简称DAR)是评价ADCs药物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

因此,在ADC申报前对于ADC药物结构、DAR、药效、安全性的全面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百泰派克拥有多种先进色谱质谱分析仪器,结合专业生物信息学分析团队,能快速、准确的为您提供专业系统的抗体偶联药物分析评定服务。

检测平台• MALDI-TOF质谱。

• ESI-TOF质谱。

• UV/VIS光谱。

• UV-MALDI质谱。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RP-HPLC)。

• 亲水相互作用色谱 (HILIC)。

抗体偶联药物(ADC)专题报告(3)--工艺与产业链

抗体偶联药物(ADC)专题报告(3)--工艺与产业链

内容目录1、春风来不远,ADC 市场渐入佳境 (5)2、广大日已积,ADC 药物波折中不断发展 (9)2.1ADC 发展历程曲折 (9)2.2ADC 已发展3 代 (9)2.2.1第一代ADC 产品 (10)2.2.2第二代ADC 产品` (11)2.2.3第三代ADC 产品 (11)3、核心技术 (13)3.1抗体偶联药物的结构 (13)3.1.1抗体部分 (14)3.1.2连接物部分 (18)3.1.3毒素部分 (19)3.2“魔法导弹”ADC 药物的作用原理 (21)3.2.1ADC 药物的靶向杀伤肿瘤机制与路径 (22)3.2.2ADC 的旁观者(BYSTANDER)效应 (23)4、才高壁垒新,复杂性将促进ADC 的CMO 企业发展 (24)4.1复杂的工艺与质量控制 (24)4.1.1ADC 各组分组装的生产工艺复杂 (24)4.1.2ADC 药物质量控制要求严格 (25)4.2ADC 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评价复杂 (26)4.2.1ADC 药物的常见生物分析方法 (26)4.2.2针对ADC 免疫原性的中和抗体分析 (28)4.3ADC 生产质控与分析的复杂性促进CMO 平台的发展 (29)5、创新药企主导ADC 产业链 (31)5.1ADC 产业链分析 (31)5.2ADC 平台技术外延价值 (32)6、ADC 中国市场测算 (33)7、他山之石——国外已上市经典ADC 分析 (34)7.1Kadcyla——罗氏乳腺癌的三驾马车 (34)7.2ENHERTU(DS8201)——可能成为Her2 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新的治疗标准387.3Adcetris——改变了CD30 淋巴瘤治疗 (41)8、展望与推荐企业 (43)8.1荣昌生物——RC48 国内首个进批临床的ADC (43)8.2百奥泰:BAT8001-国产ADC 药物进展最快,已进入Ⅲ期 (45)8.3科伦药业——两款ADC 在ASCO 上显示良好潜力 (47)8.4多禧生物——浙江本地的ADC 未来之星 (49)8.5新理念——张江的ADC 潜力股 (50)9、风险提示 (50)4、才高壁垒新,复杂性将促进ADC 的CMO 企业发展ADC 集大分子与小分子的特性于一身,导致了 ADC 分子本身的复杂性。

抗体偶联药物(ADC)专题报告(3)--工艺与产业链

抗体偶联药物(ADC)专题报告(3)--工艺与产业链
DAR合理范围是 2-4。ADC 的主要特征是药物抗体比 DAR,如果 DAR 太低,细胞毒 性就会太小,起不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若是 DAR 太高,其免疫原型会大大提
24
高,因此会引起免疫系统的识别从而被清除,随着 DAR 增高,ADC 聚集的可能性 就会增加,这都会对 ADC 产生不利。DAR 值在 2-4 之间属于最佳选择。
原则》
数据来源:财通证券研究所
4.1.2 ADC 药物质量控制要求严格 ADC 具有比单抗更复杂的结构和更特殊的质量属性。质量控制策略基于对关键原 材料(单抗、连接子、小分子药物等)的质量评价、对终产品关键质量属性的理 解,有着相较于单抗更高的要求。
具体来看:DAR 是 ADC 药物质量关键因素。ADC 有效载荷在通过连接子与抗体偶 联时应在循环中处于非活性状态,并保持稳定的偶联状态,直到偶联物达到目标 靶点为止。除了减少不依赖靶标的摄取之外,偶联物的稳定性对于从有效负载的 特异性递送和分布至关重要。结合位点,化学物质和接头的设计以及 DAR 的负载 极大地影响了血浆的稳定性,生物物理特性,并因此影响了结合物的药代动力学。 DAR(药物抗体比例)可以说是 ADC 最重要的质量因素,因为它直接影响安全性 和有效性,DAR 的均一性直接影响药物的同质性,因此应该控制在一个适当的狭 窄范围,以确保产品一致性。
ICH Q7 、 ICH外观性状、结构确证、 Q11、《化 学 药 理 化 性 质 、纯度检查、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批间一 致 物 原 料 药 制 备 含 量 测 定 、细菌内毒、素 性,生产工艺一致性、杂质限 度 和 结 构 确 证 研 有 机 残 溶 测 定 、手性检有机试剂残留可接受限度和 反究 的 技 术 指 导 测 、连接子的稳定性检应设备清 洗 原则》 测

抗体偶联药物ADC

抗体偶联药物ADC

抗体偶联药物ADC抗体药物偶联物(ADC) 是一种靶向疗法,旨在选择性地将细胞毒剂递送至癌细胞。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 由一种抗体组成,该抗体靶向癌细胞表面的特定蛋白质或抗原,并与旨在杀死癌细胞的细胞毒性药物分子相连。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 的抗体成分识别并结合癌细胞表面的特定蛋白质或抗原。

一旦ADC 与癌细胞结合,细胞毒性药物分子就会释放并进入细胞,从而杀死癌细胞。

这种有针对性的方法可以更精确地将细胞毒剂递送至癌细胞,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健康细胞的损害。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 已显示出治疗各种类型癌症的前景,包括乳腺癌、淋巴瘤和白血病。

与传统化疗相比,它们具有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的潜力。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 的结构示意图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简介抗体-药物偶联物或ADC是一类生物制药药物,设计用于治疗癌症的靶向疗法。

与化学疗法不同,ADC 旨在靶向并杀死肿瘤细胞,同时保留健康细胞。

截至2023 年5月,约有433 家制药公司正在开发ADC。

ADC 是由与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毒性(抗癌)有效载荷或药物相连的抗体组成的复杂分子。

抗体-药物偶联物是生物偶联物和免疫偶联物的一个例子。

ADC 结合了单克隆抗体的靶向特性和细胞毒性药物的抗癌能力,旨在区分健康组织和患病组织。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作用机制抗癌药物与靶向特定肿瘤抗原(或蛋白质)的抗体偶联,理想情况下,该抗原仅存在于肿瘤细胞内或肿瘤细胞上。

抗体附着在癌细胞表面的抗原上。

附着时发生的生化反应会触发肿瘤细胞中的信号,然后肿瘤细胞会吸收或内化抗体以及连接的细胞毒素。

ADC 被内化后,细胞毒素会杀死癌症。

他们的靶向能力被认为可以限制癌症患者的副作用,并提供比其他化疗药物更广泛的治疗窗口。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历史1900 年,德国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埃利希(Paul Ehrlich)构想出针对肿瘤细胞而忽略其他细胞的药物想法;由于其靶向特性,他将这些药物描述为“灵丹妙药”。

抗体偶联药物

抗体偶联药物

抗体偶联药物(ADC)的涅槃重生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是将抗体与细胞毒性药物连接起来,通过抗体的靶向作用将细胞毒药物靶向肿瘤,进而降低化疗中常见的药物非特异性的全身毒性。

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80s,,但是直到2000年,首个抗体偶联药物gemtuzumab o zogamicin(商品名Mylotarg,Pfizer研发)才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但由于偶联技术、靶向性、有效性等受限,完整的抗体偶联药物在血液不稳定,导致致死性毒性的产生,于2010年撤市。

这使得本就不明朗的ADC药物研究,更蒙上了一层阴影。

但是随着Takeda/Seattle Genetics 通过对原有技术的改进,利用自己的新型抗体偶联技术开发了brentuximab vedotin(SGN-35,商品名Adcetris,)新型抗体偶联药物,并与2011年被FDA批准用于治疗霍奇金淋巴瘤和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2013年抗体偶联药物再次取得突破,Genentech/ImmunoGen 联合开发的Ado-trastuzumab emtansine(T-DM1,商品名Kadcyla)被FDA批准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这是首个针对实体瘤的抗体偶联药物。

随着这两个药物的研发成功,ADC药物再次以火热的状态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

1、进入临床阶段ADC药物截至目前大概有30多种ADC药物进入临床开发阶段(表1),统计表中30种药物针对适应症发现,其中仅有4种药物针对实体瘤。

主要原因:抗体难于透过毛细管内皮层和穿过肿瘤细胞外间隙到达实体瘤的深部。

而使用抗体片段,如Fab,制备分子量较小的偶联物,可能提高对细胞外间隙的穿透性,增加到达深部肿瘤细胞的药物量。

因此“抗体的小型化或适度的小型化将会是研制ADC药物的重要途径”。

抗体偶联药物的研究进展与质量控制_王兰

抗体偶联药物的研究进展与质量控制_王兰

抗体偶联药物的研究进展与质量控制_王兰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s)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药物,其由靶向肿瘤细胞表面特异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毒素及连接两者的化学偶联物组成。

ADCs的独特机制使其能够实现靶向肿瘤细胞,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

近年来,ADCs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进展。

ADCs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ADCs靶向效果的提高。

ADCs靶向作用的关键在于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力,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合理设计和改造抗体,使其具备更好的靶向特异性和高亲和力。

此外,还通过选择更具特异性的靶标,如肿瘤特异抗原、肿瘤细胞内的特异分子等,进一步提高ADCs的靶向效果。

其次,ADCs的毒副作用的降低。

ADCs通过将细胞毒素与抗体连接起来,使细胞毒素仅在特定的靶向细胞中释放,以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

研究人员通过改进连接物的设计,使得细胞毒素能够在肿瘤细胞内高效释放,同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影响。

再者,ADCs的稳定性和药代动力学的改进。

由于ADCs是由抗体和细胞毒素通过化学连接而成,其稳定性和药代动力学特性对其药效的发挥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通过优化ADCs的构建,延长药物的半衰期,改善稳定性,提高药物在体内的存留时间,以增强其抗肿瘤活性。

对于ADCs的质量控制,其主要涵盖了多个方面。

首先是抗体的质量控制。

抗体是构建ADCs的关键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ADCs的靶向效果和安全性。

因此,对抗体的纯度、活性、特异性等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是连接物的质量控制。

连接物主要包括连接抗体和细胞毒素的化学连接物和稳定性连接物。

连接物的合成纯度、纯度和化学稳定性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ADCs的质量稳定性。

最后是ADCs的质量控制。

ADCs的纯度、活性、稳定性和释放细胞毒素的能力等需要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

包括ADCs的纯度分析、药代动力学特性分析、药物释放特性分析等。

抗体药物偶联物 (ADC) 概述

抗体药物偶联物 (ADC) 概述

抗体药物偶联物 (ADC) 概述
抗体-药物偶联物 (ADC)由所需的单克隆抗体、活性药物和适当的接头组成。

抗体和药物之间适当的连接体维持ADC的稳定性并提供特定的桥梁,从而帮助抗体选择性地将药物递送至肿瘤细胞并在肿瘤部位准确地释放药物。

ADC PEG 连接体的选择是靶标依赖性的,基于对所使用的活性药物(包括细胞毒素)、抗体-靶标抗原复合物的内化和降解以及缀合物的临床前体外和体内活性比较的了解。

单分散聚乙二醇 PEG是靶向治疗中应用广泛的一种连接子。

PEG连接体具有高利用率、靶向性、调节PH值等特点。

PEG连接体具有多种官能团选择,可以与不同的抗体和药物缀合,形成不同的连接体,如pH敏感连接体、二硫键连接体、β-葡萄糖醛酸连接基...
单分散胺-PEG-羧基作为小分子连接基,含有亲水基团,可以溶解在大多数溶剂中,因此胺基也广泛用于ADC设计中。

此外,与匹配的抗体或药物连接的胺基可以作为pH敏感的连接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货抗体偶联药物(adc)深度研究报告
目录一、行业背景
针对病症
历史沿革基本原理介绍二、核心技术抗体部分(1)靶点选
择(2)抗体选择(3)抗体修饰(4)抗体内吞连接物部分
(1)连接物(Linker)选择(2)连接方式及DAR(3)新技术Abzena的ThioBridge毒素部分核心专利-连接物与毒素排序三、效果对比:Kadcyla对比Herceptin四、核心公司竞
争情况1.领先公司(1)Seattle Genetics (2)ImmunoGen (3)Immunomedics 2.规模较大公司
(1)Abzena (2)Agensys (3)Celldex (4)Progenics Pharmaceuticals (5)Genmab (6)Sorrento旗下Concortis 3.大型药企在ADC领域的布局(1)Abbvie 及其旗下Stemcentrx (2)Roche旗下Genetech的情况(3)武田旗下Takeda Oncology (4)辉瑞ADC 产品Mylotarg
(5)
复星、药明、浙江医药与Ambrx (6)三生制药及三生国健(7)丽珠医药集团旗下丽珠单抗
(8)
江苏恒瑞医药(9)四川恒康旗下上海美雅珂生物
(10)其他药企五、行业市场规模六、ADC成功要素分
析独家技术优秀团队研发方向
一、行业背景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是拥有强细胞毒性的化疗药物通过连接物与单抗偶联形成的,兼具小分子药物强大的杀伤力和纯单抗高度的靶向性,因而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和发展热点。

但是,ADC 本身并非在各方面强于纯单抗。

其疗效的显著提升是通过牺牲药品的均一性与稳定性实现的。

现在比较成熟的两种偶联技术分别侧重均一性与稳定性,有一些新式偶联技术能够在两方面同时改善。

1、针对病症ADC药物被用于癌症治疗,其针对病症由其中抗体所针对的靶点决定,能够对将该靶点高表达的肿瘤细胞进行针对性DNA破坏或抑制微管。

由于
其针对性很高,其可以使用化疗中不能使用或剂量不能提高的高毒性药物[1]。

ADC药物相对于化疗药的治疗安全窗口therapeutic window会更大,相对更加安全[2]。

下表为可供使用的各种靶点及其针对的癌症种类。

其中,目前已经上市的两款药物中,Kadcyla使用HER2靶点,针对HER2阳性的肺癌;Adcetris使用CD30靶点,针对CD30阳性的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 (HL)与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ALCL) [3]。

靶向药物中不同抗原及其针对癌症种类,以及相应在研的ADC药物数量抗
原对应在研ADC数量主
要针对适应症在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的靶向抗原GPNMB1乳腺癌及黑素瘤CD561小细胞肺癌(SCLC)TACSTD2
(TR0P2)1三阴性乳腺癌(TNBC )及胰腺癌CEACAM51 结肠直肠癌Folate receptor- alpha2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Mucin 1(Siaglycotope CA6 )1乳腺癌、卵巢癌、子宫颈癌、肺癌及胰腺癌STEAP 11前列腺癌Mesothelin2卵巢癌、胰腺癌及间皮瘤(mesothelioma)Nectin 42膀胱癌、乳腺癌、肺癌及胰腺癌ENPP31肾癌、肝癌及前列腺癌GCC1胰腺癌及结肠直肠癌SLC44A41胰腺癌、胃癌及前列腺癌NaPi2b2非小细胞肺癌、铂类耐药卵巢癌CD70(TNFSF7)4肾癌CA9, Carbonic anhydrase1 实体瘤5T4(TPBG)1 实体瘤SLTRK61 膀胱癌SC-16(anti-Fyn3)1小细胞肺癌,或非小细胞肺癌及卵巢癌Tissue factor1实体瘤LIV-1 (ZIP6)1乳腺癌
P-Cadherin1实体瘤PSMA2前列腺癌在癌症组织外部血管及细胞间基质内的靶向抗原
Fibronectin Extra-domain B1 实体瘤Endothelin receptor ETB1 黑素瘤VEGFR2 (CD309)1实体瘤Tenascin c1实体瘤Collagen IV1实体瘤Periostin1实体瘤癌症成因性的靶向抗原HER2( Kadcyla使用的靶点)3乳腺癌EGFR3胶质母细胞瘤、非小细胞肺癌、头颈癌、乳腺癌、食道癌血液肿瘤
CD30(Acetris使用的靶点)2霍奇金淋巴瘤(HL )及渐变性大
细胞淋巴瘤(ALCL)CD223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及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CD79b1扩散性大B淋巴细胞淋巴癌及囊性非霍奇金淋巴癌CD192扩散性大型B淋巴细胞淋巴癌及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 )CD1381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CD741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 )、非霍奇金淋巴癌(NHL )及多发性骨髓瘤CD371非霍奇金淋巴癌(NHL )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CD33(Mylotarg 使用的靶点)2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 )CD191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 )及非霍奇金淋巴癌(NHL )CD981急性骨髓性淋巴癌(AML )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