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页(共2页)

座号:

蒙阳新星学校七年级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2分。) 1.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让我们对生物的共同特征有了深刻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都要繁殖后代 B.生物都是由多细胞构成的

C.生物都能自由的活动

D.生物都需要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2.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描述的现象体现了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生长

C.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

D.生物能呼吸 3.变黄的杨树叶能够从树枝上脱落下来,这说明( ) A.杨树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B.杨树能够繁殖和生长 C.杨树能够进行呼吸 D.杨树能够排出体内的废物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对这一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为:影响桃花开放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温度 B.空气 C.光照 D.水分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置了“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条件,探究“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模拟法

6. 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一组是( )

A .青草与山羊

B .青草与青蛙

C .工蜂与蜂王

D .水稻与杂草 7.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下列哪项组成的( )

A.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B.植物、动物、细菌、真菌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阳光、空气、水 8.请指出下列四条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

A.阳光→草→兔→狼

B.草→昆虫→青蛙→蛇

C.蛇→青蛙→昆虫→草

D.草→蝗虫→细菌和真菌

9.把载有透明物体“b ”字的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在视野中所看到的物像是 ( ) A 、d B 、q C 、p D 、b

10.下表为某同学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以下修改意见正确的是

位置 鼠妇数量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半侧 10只 明亮 5℃ 适宜 纸盒右半侧 10只 黑暗 25℃ 适宜 A.左右两侧的温度都应设置为25℃ B.左右两侧都应设置为黑暗环境 C.左右两侧的湿度可以不同 D.左右两侧的鼠妇数量可以不同 11.下列哪一生态系统在人的作用消失后,会很快退化?(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12.

生态系统的最终能量来源是( ) A.阳光 B.消费者 C.生产者 D.分解者 13.如果盖盖玻片的方法不恰当,很容易出现气泡,影响观察效果。下列四种盖盖玻片的方法中,最不容易出现气泡的是(图中半扁圆形结构代表水滴,箭头代表盖盖玻片的方向)( )

A B C D

14.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对光时,用高倍镜正对光孔

B . 要使视野变亮,可把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C . 镜筒下降,当物镜靠近载玻片时两眼注视目镜

D . 要使刚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可调节细准焦螺旋

15.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了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河流干涸致使鱼虾死亡,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这种现象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

D.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16.生态系统发挥其自动调节功能时,主要通过什么途径来进行( ) A.食物链和食物网 B.阳光 C.生产者 D.分解者 17.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生物能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B.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C.生物的生活环境主要是指空气、阳光、水、温度、土壤等

D.环境是不断改变的,生物也在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

18.要使视野中单个细胞最大,应选用的显微镜镜头组合是( )

A . ①和④

B . ②和⑥

C . ③和④

D . ①和⑥

19.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气温降低到24 ℃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 ) A.阳光 B.水 C.温度 D.空气 20.某生物研究小组的同学要为环保部门提供某地的有关环境污染的报告,他们应采取下列哪种方法来了解此处的环境状况?(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模拟法 21.下列实验设计中,不能作为对照实验的一组是( ) A.空气和无空气 B.温度和湿度 C.20 ℃和5 ℃ D.有光和无光 2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第2页(共2页

)

A.一片森林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构成森林生态系统

B.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C.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恒定不变的

D.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23.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关系,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右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发现乙的数量增加,试分析此时甲、丙、丁的数量变化正确的是( )

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减少

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减少

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减少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24.使用显微镜时,下降镜筒,眼睛应该看着:( ) A 、粗准焦螺旋 B 、目镜 C 、镜筒 D 、物镜

25.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转动目镜和物镜都不能把视野中的污点移走,那么可以断定污点在( ) A . 目镜上 B . 物镜上 C . 玻片标本上 D . 反光镜上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

26、实验室的显微镜配有两个物镜A (10×)、B (40×)和两个目镜C (5×)、D (10×),请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对光时,应选用的物镜是____________(填字母),此时如果光线较强,为了控制进光量,应选用较_______(填“大”或“小”)的光圈和_________(填“平面镜”或“凹面镜”)。 (2)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标本应放在_________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

__________的中心。

(3)在低倍显微镜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需要转动 [⑨] ____________,如果想获得更清晰的物象,需要调节 [⑩] ____________。

(4)若要在显微镜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目镜和物镜是_________(填字母),此时物像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_____。

(5)一位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如下图所示,若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向____________(填“左”或“右”)方向移动.

27、研究者对某池塘中部分生物摄取的食物成分进行分析,并将结果记录在上表中。请回答问

题:(10分)

(1)表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2)根据表中的信息,请写出一条食物链: 。 (3)该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都是由生产者通过 制造的。 (4)该池塘受到了汞污染,表中体内汞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

(5)该系统在一段时间内能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 能力。 28、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是某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0分)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 。 (2)图一的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组成。

(3)若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 。

(4)图一的土壤中含有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5)若图一中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则鼠的数量会 。

29、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的活动过程补充完整。 (10分)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明的硬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中央放10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如果在铁盘中放2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到准确的结论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

2

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加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

50010001500200025003000

甲乙丙生物种类

有机物

的总量

(kg )

27题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