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原核生物基因组

合集下载

医学分子生物学

医学分子生物学

第二章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一、名词解释基因组(genome):细胞或生物体中,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的总和。

如真核细胞基因组包含细胞核染色质DNA及线粒体DNA,原核细胞基因组包含染色体DNA和质粒DNA。

质粒(plasmid):细菌细胞内的、染色体外的DNA分子,是共价闭合的环状DNA分子,能够独立于细胞的染色质DNA进行复制。

假基因(pesudogene):与有功能的基因同源,但不能产生有功能的基因产物的基因。

卫星DNA(satellite DNA):是基因组中的一种高度重复序列,其重复单位一般由2~10bp 组成,成串排列,具有调节基因的复制和转录等功能。

单拷贝序列(singe copy sequence):在整个基因组只出现一次或很少的几次,绝大多数真核生物蛋白质的编码及因的单拷贝序列。

二、简答题1 原核生物染色体中结构基因的特点是什么?(1)编码的连续性(2)编码序列的不重叠性(3)重复序列很少(4)多为单拷贝基因在基因组中所占比例较大2 简述质粒的基本特征。

(1)原核细胞中染色体外的共价闭合的环状DNA分子(2)能够独立于细胞的染色体而进行复制,并依赖于宿主细胞(3)其所带的遗传信息能赋予宿主细胞特定的遗传性状(4)在宿主菌中具有不相容性是DNA重组技术中所使用的主要载体3 真核生物染色体中结构基因的特点是什么?(1)通常为断裂基因(2)转录产物多为单顺反子RNA(3)在基因组中所占比例较小4 真核生物染色质中含有几种蛋白质?各自功能是什么?(1)真核细胞染色质中含有组蛋白和非组蛋白两类蛋白质,参与DNA的折叠和组装。

(2)组蛋白包括核心组蛋白和连接组蛋白两种。

组蛋白借助静电作用使DNA分子缠绕在其周围,形成核小体。

并具有调控基因的复制和转录的功能。

(3)非组蛋白是染色体上结合特异DNA序列的蛋白质,其功能包括:①帮助DNA分子折叠。

②协助启动DNA复制。

③控制基因转录,调节基因表达。

分子生物学 第二章 有机体、基因和染色体

分子生物学  第二章 有机体、基因和染色体

②蛋白质基因通常以单拷贝的形式存在。多拷贝 基因或多拷贝序列存在于染色体上常引起非均 等交换 , 结果导致了相同序列之间的基因的缺 失或倒位。 基因序列的倍增虽是经常发生的 (10-4), 可是绝大 多数的倍增并没有给细菌带来选择上的优势 , 因而很快又被淘汰。这样 , 使绝大多数的蛋白 质基因保持单拷贝形式。

类核的结构
E.coli: 4.2×106bp ( 1300 微米), 闭合环状,约 编 码 3000~4000 个 基因。
生物在进化中选择了经济而又有效的结构形式:
①功能上相关的几个结构基因前后相连,再加上一 个共同的调节基因和一组共同的控制位点,即启 动子和操作子在基因转录时协同动作。细菌基因 表达调控的这样一个完整的单元,称为操纵元。 例:大肠杆菌中半乳糖代谢的 β- 半乳糖苷酶,半乳 糖苷透性酶,半乳糖苷乙酰化酶三个酶的基因z、 y 、 a 与控制位点 o 、 p 以及它们的调不需要转录后加工;而真 核生物基因转录后的绝大部分前提RNA必须经过剪接 过程才能形成成熟的RNA。 原核生物细胞内缺少分隔的功能区域,所有生理生化 反应都在同一细胞质中进行,因而原核生物的基因转 录和翻译是偶联的,边转录边翻译;真核生物细胞的 转录和翻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分离的。
推理过程:


φ×174的DNA数量有限,其基因在排列上更加 体现了经济原则:
(1) φ×174 有11蛋白质基因,但是只转录成3个 mRNA,其中一个从A基因开始,一个从B基因开始, 另一个从D基因开始. (2) φ×174的DNA分子绝大部分用来编码蛋白质, 不翻译出来的部分只占4%(217/5386),其中包括 基因之间的间隔区和一些控制基因表达的序列. (3) φ×174 的基因排列上最显著的特点是有重叠 基因和基因内基因.

第二章 基因的组织与结构

第二章 基因的组织与结构

哺乳动物的主要TEs-反转录病毒:哺乳动物和其他脊椎动物 的主要TEs是一组感染的反转录病毒,其插入在宿主时称原病 毒(provirus),两端正向重复可作为转录的增强子,启动子 和终止信号,内部顺序约5-10kb可编码几种蛋白包括反转录 酶和整合酶(integrase)及病毒外壳蛋白等。 反转录病毒含两个拷贝RNA分子可以是相同的或含等位基因, 感染后在宿主细胞内可以任一条RNA链为模板合成cDNA由整 合酶将其插入宿主基因组。人体内有约1-100或更多的整合的 反转录病毒拷贝,有无害的或是致病性的,如艾滋病毒HIV。 一些插入的反转录病毒可诱发癌症因其使细胞进入失去控制生 长状态,正常细胞基因由反转录转座子或其他机制转化为癌症 相关形式称为致癌基因。
可变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许多基因可进行可变剪接
将不同的内含子切除,外显子和内含子均可选择地被切除或 保留而产生不同mRNA分子并具有特殊功能。
假基因(pseudogene)
假基因就是指核苷酸序列与其相应的功能基因基本相同,但却 不能合成出相应的功能蛋白的失活基因。 非加工假基因是突变(编码区及5‘区的碱基替换,缺失和重排) 产生的,5’区突变使得基因无法转录,而编码区突变可形成异常 或无功能蛋白质,其位置与正常功能基因相同。 加工的假基因与mRNA匹配而无5‘端和3’端及内含子因而通常是 不转录的,可能是mRNA由反转录酶形成互补DNA(cDNA)后插 入基因组中。 rRNA, tRNA和sn/scRNA基因假基因的重复亦出现且有时比正常 基因还多。 tRNA来源的假基因具有完好的内部启动子故可正常 转录可通过反转录后cDNA的插入而增加其数量。
剪接反应:将内含子两端糖-磷酸键断开并连接游离端产生连 续的mRNA分子,断口精确发生在内含子-外显子接口处而不 会产生移码。内含子剪切有5种U小核RNAs(U snRNAs)即 U1,U2,U4,U5,U6及其关联蛋白组成复合物剪接体 (spliceosome)的参与,snRNA-蛋白复合物与内含子结合折 叠成易于切除的构象(分支RNA结构-套索,lariat),需ATP 的参与。 低等真核及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前体-mRNA的剪接为RNA自我 剪接(self-splicing),其剪接的RNA前体中的内含子属II类内 含子(group II introns),其形成的套索与二级结构有关(与 snRNA和前体-mRNA内含子配对构型相似),有些象核酶自 催化的反应。

第二章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演示文稿

第二章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演示文稿
inside the nucleus of the cell in the familiar form of chromosomes; and a mitochondrial genome -outside the nucleus in the cytoplasm of the cell, usually in the form of one round chromosome (the mitochondrial chromosome).
④与进化有关 不同种属的高度重复序列的核苷酸序列不同,具有
种属特异性,但相近种属又有相似性。
⑤与个体特征有关
同一种属中不同个体的高度重复序列的重复次数不 一样,这可以作为每个个体的特征,即DNA指纹。 ⑥与染色体减数分裂时染色体配对有关。
第20页,共53页。
高度重复序列类型 (1)反向(倒位)重复序列
第二章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演 示文稿
第1页,共53页。
优选第二章基因组的结构与功 能
第2页,共53页。
Genome:
a set of integrated monoploid genetic material sum total in cellule or organism.
Structure of genome:
人基因组中,大约占60%-65%。
第26页,共53页。
三、多基因家族与假基因
multigene family:
from ancestral gene to group genes by repetition and mutation long time.
histone family: clustering in same chromosome.
第12页,共53页。

第二章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练习题(附答案)

第二章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练习题(附答案)

第二章基因与基因组结构与功能(一)选择题A型题1.原核生物染色体基因组是A.线性双链DNA分子B.环状双链DNA分子C.线性单链DNA分子D.线性单链RNA分子E.环状单链DNA分子2.真核生物染色体基因组是A.线性双链DNA分子B.环状双链DNA分子C.线性单链DNA分子D.线性单链RNA分子E.环状单链DNA分子3.有关原核生物结构基因的转录,叙述正确的是A.产物多为多顺反子RNAB.产物多为单顺反子RNAC.不连续转录D.对称转录E.逆转录4.原核生物的基因组主要存在于A.质粒B.线粒体C.类核D.核糖体E.高尔基体5.下列有关原核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核生物基因组DNA虽然与蛋白结合,但不形成真正的染色体结构B.结构基因中存在大量的内含子C.结构基因在基因组中所占比例较小D.原核生物有真正的细胞核E.基因组中有大量的重复序列6.下列有关原核生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与调控序列以操纵子的形式存在B.在操纵子中,功能上关联的结构基因串联在一起C.在一个操纵子内,几个结构基因共用一个启动子D.操纵元件也是结构基因E.基因组中只存在一个复制起点7.真核生物染色质中的非组蛋白是A.碱性蛋白质B.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C.识别特异DNA序列的信息存在于蛋白上D.不能控制基因转录及表达E.不参与DNA分子的折叠和组装8.真核生物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A.α-螺旋B.核小体C.质粒D.ß-片层E.结构域9.关于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的转录,正确的说法是A.产物多为多顺反子RNAB.产物多为单顺反子RNAC.不连续转录D.对称转录E.新生链延伸方向为3'→5'10.外显子的特点通常是A.不编码蛋白质B.编码蛋白质C.只被转录但不翻译D.不被转录也不被翻译E.调节基因表达11.下列有关卫星DNA说法错误的是A.是一种高度重复序列B.重复单位一般为2~10 bpC.重复频率可达106D.能作为遗传标记E.在人细胞基因组中占5%~6%以上12.下列有关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结构基因大都为断裂基因B.结构基因的转录是不连续的C.含有大量的重复序列D.结构基因在基因组中所占比例较小E.产物多为单顺反子RNA13.染色体中遗传物质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组蛋白B.非组蛋白C.DNAD.RNAE.mRNA14.真核生物染色质中的组蛋白是A.酸性蛋白质B.碱性蛋白质C.一种转录因子D.带负电荷E.不带电荷15.指导合成真核生物蛋白质的序列主要是A.高度重复序列B.中度重复序列C.单拷贝序列D.卫星DNAE.反向重复序列16.真核生物基因组一般比较庞大,但所含基因总数却很少,究其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产物多为单顺反子RNAB.存在大量的重复序列C.非编码区所占比例较大D.存在大量的内含子E.编码区所占比例很小17.在DNA重组技术中,最常用到的并存在于原核生物中的载体是A.BACB.人工染色体C.噬菌体D.质粒E.YAC18.与原核细胞基因组相比,真核细胞基因组的编码方式与其不同,主要体现在A.以单顺反子的形式进行转录B.以多顺反子的形式转录C.存在大量的重复序列D.基因组较大E.结构基因所占比例较小19.用非特异性核酸酶酶切真核细胞的染色质DNA时,大多数情况下可得到约200 bp的片段,其主要原因是A.DNA片段较短B.每个核小体单位包含约200 bp的DNAC.核酸酶没有特异性D.基因组结构简单E.DNA是线性的B型题A.不连续的B.连续的C.瞬时的D.无规律的E.不需要启动子20.原核生物结构基因中编码信息是21.真核生物结构基因中编码信息是A.质粒B.线粒体DNAC.核糖体中的核酸D.核小体E.重复序列22.原核生物的基因组除染色体DNA外还包括23.真核生物的基因组除染色体DNA外还包括A.线性分子B.环状分子C.单链分子D.RNAE.cDNA24.线粒体基因组是25.质粒基因组是X型题26.原核生物基因组位于哪种结构中A.质粒B.线粒体C.类核D.内质网E.核糖体27.真核生物基因组位于哪种结构中A.核糖体B.线粒体C.染色体D.质粒E.高尔基复合体28.真核生物染色体中的核心组蛋白包括A.H1B.H2AC.H2BD.H3E.H429.线粒体DNAA.能独立编码线粒体中的一些蛋白质B.是核外遗传物质C.是环状分子D.是线性分子E.编码的蛋白质不能进入细胞核30.病毒基因组可以是A.DNAB.RNAC.线性分子D.环状分子E.可以形成多顺反子mRNA(二)名词解释1.基因组(genome)2.质粒(plasmid)3.内含子(intron)4.外显子(exon)5.断裂基因(split gene)6.假基因(pseudogene)7.单顺反子RNA(monocistronic RNA)8.多顺反子RNA(polycistronic RNA)9.卫星DNA(satellite DNA)10.单拷贝序列(single copy sequence)(三)简答题1.原核生物染色体中结构基因的特点是什么?2.简述质粒的基本特征。

2第二章 基因、基因组与基因组学

2第二章  基因、基因组与基因组学
(侧翼序列),参与基因表达调控。
2019/9/26
8
1、结构基因
① 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是连续的,RNA合成后不需 要剪接加工。
z
y
非结构基因 a
非结构基因
结构基因
2019/9/26
9
② 真核生物结构基因 由外显子(编码序列)和内
含子(非编码序列)两部分组成,编码序列不连续, 称为断裂基因(split gene / interrupted gene)。
医学分子生物学
第二章 基因、基因组与基因组学
南华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目录 CONTENT
•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 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 • 基因组学 • 基因组复制 • 本章小结
PPAARRTT1 1
第一节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基因的生物学概念 基因的现代概念
2019/9/26
3
一、基因的生物学概念
1909, W. L. Johannsen 将遗传因子改称为基因(gene),提出 基因型和表型的概念
1910,T. H. Morgan 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
2019/9/26
4
1944, M. McCarty & O. Avery 肺炎球菌转化实验
1952,A. Hershey & . Chase T4噬菌体感染细菌实验
25
3. 结构基因没有内含子,多为单拷贝,结构基 因无重叠现象;
4. 基因密度非常高,基因组中编码区大于非编 码区;
5. 重复序列很少,重复片段为转座子; 6. 有编码同工酶的等基因(isogene);
2019/9/26
26
7、存在可移动的DNA序列
转 座 因 子 ( transposable element ) : 能 够 在 一 个 DNA分子内部或两个DNA分子之间移动的DNA片段。

原核生物基因组

原核生物基因组
2. 转座子(transposons)
3. 可转移性噬菌体 (transposable phages)
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的 女科学家B.MClintock
9.非编码区主要是一些调控序列
➢ 编码区所占比例约50%。 ➢ 非编码区常有反向重复序列,可形成特殊
结构,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IR(反向重复序列): TGCGAT . . . . ACGCTA ACGCTA . . . . TGCGAT
乙酰半乳糖
lac Y基因编码
lac Z基因编码 lac A基因编码
乳糖操纵子(lac operon)的结构
调控序列
结构基因 终止序列
I CAP RPNoPlA. O Z
YA
Promoter Operator
CAP结合位点
CAP : catabolite gene activation protein
➢ R质粒(resistance factor)
又称抗药性质粒或耐药性质粒 ➢具有使宿主菌对链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产生抗 药性的基因群 ➢由抗性转移因子(RTF)和抗性决定R因子组成。 ➢RTF,11MD,控制质粒拷贝数及复制,可使耐药 性自一菌转移至另一菌;R因子大小不固定,几MD 到100MD,含抗性基因。
质粒的分类
➢F质粒
功能
➢R质粒
➢Col质粒
➢ F质粒(fertility factor)
又称致育因子或性因子 ➢存在于肠细菌属、假单胞菌属、嗜血杆菌、奈瑟 氏球菌、链球菌等细菌中,决定性别并有转移功能 ➢一种最有代表性的单拷贝的接合型质粒 ➢62×106D,94.5kb,相当于核染色体DNA2%的环状 双链DNA,其中1/3基因(tra区)与接合作用有关 。

分子遗传学-第2章-基因组

分子遗传学-第2章-基因组
福建农林大学 2012
第三节
真核生物基因组
福建农林大学 2012
3.1 概况
• 除非特别说明,真核生物基因组一般是指其核基 因组 • 真核生物基因组由多个 DNA 分子组成,每个皆 为双链线形分子 • 每个 DNA 分子皆与蛋白质结合,构成染色体, 染色体上有着丝粒结构,可以进行有丝分裂
福建农林大学 2012
福建农林大学 2012
细菌染色体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环状结构域及超螺旋化
福建农林大学 2012
病毒的一 般结构
蛋白质壳体
双层酯被膜
蛋白质刺突
(2130个) 蛋白质亚基
福建农林大学 2012
烟草花叶 病毒(TMV)
福建农林大学 2012
2.2 组织结构
• 基因簇
指功能相关的一组基因按一定顺序成串排列的现象
• 断裂基因
指一个基因的编码序 列在 DNA 上是不连续 的,被一些插入序列 (一般无编码功能) 所隔开。其中编码序 列称为外显子,插入 序列称为内含子。 DNA 转录为 RNA 后, 内含子序列必须切除。
福建农林大学 2012
福建农林大学 2012
福建农林大学 2012
编码 RNA 的基因和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皆可能有内含子 高等真核生物中大多数基因有内含子,但低等真核生物 中有内含子的基因较少 已发现在原核生物和细胞器基因组中也存在内含子 关于内含子的起源,主要有两种观点:
fungi
protists
福建农林大学 2012
monera
protozoa
•生物进化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遗传信 息量不断增加。 •推论:基因组(C 值) 与遗传信息量应该是平行 的,也应该相应不断增大,二者是成正比的。 •从大的进化尺度看,这个规律是成立的;从小的 进化尺度看,在进化早期(低等生物进化阶段) 也是成立的,但在高等生物进化阶段显然不成立。

第2章 原核生物基因组与病毒基因

第2章 原核生物基因组与病毒基因
2. R质粒(又称抗药性质粒或耐药性质粒):主要特征是 带有耐药性基因,可以使宿主菌获得耐受相应抗生素 的能力。
3. Col质粒(也称大肠杆菌素生长因子):是可以产生大 肠杆菌素(colicin)的大肠秆杆菌质粒。大肠杆菌素能 阻止不含这种质粒的大肠杆菌生长。
三、质粒的一般性质
1、质粒的主要成分:
ΦX174噬菌体的基因结构
Ala Glu Gly Val Met 终止
- GCGˊG AAˊG GAˊG TGˊATGˊTAAˊTG TˊCT-
Arg Lys Glu 终止
起始 Ser
二、大肠杆菌基因组特征
〈一〉大肠杆菌基因组: 1、分子量:2.64 x109Da,4 639 221 bp。 2、染色体DNA总长度:1100-1400um。 3、基因组:约有3500个基因。
是指携带有效接触基因的质粒,只能使细菌接合, 本身不能被传递。
2. 可移动型质粒(mobilizable plasmid):
可以被传递,但不能使细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合。
3.自传递型质粒(self transmissible plasmid):
是兼具上述两种功能的质粒,如F质粒兼有接合和 可移动的双重性质。
二、质粒的类型 (3)
DNA或RNA;单链或双链;闭合环状或是线性分子。 3.基因组中有重叠基因现象。
使较小的基因组能携带较多的遗传信息。 4.基因组中具有操纵子结构。 5.病毒基因可连续(噬菌体)也可间断(真核细胞病毒)。 6. 重复序列少,不像真核生物基因组。 7.非编码区少,编码序列大于90%。 8.基因组是单倍体(逆转录病毒有两个拷贝)。 9.相关基因丛集 形成一个功能单位或转录单元。
二、DNA病毒:基因组的一般特点

系统生物学 第二讲 基因组学

系统生物学 第二讲 基因组学
• 卫星DNA的重复单位一般由2~70 bp组成,成串 排列。 • 卫星 DNA 占基因组的比例随种属而异,在 0.5 ~ 31% 范围内。
• 卫星 DNA 的碱基组成不
同于其它部分,故可用
等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基
因组中分离出来。
卫星DNA集中在异染色质区,特别是在着丝粒和端粒附近,通常不转录。 卫星DNA可能与染色体折叠压缩和配对分离有关,因此,又被称为结构DNA。
基因分类
• 第一类是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它具有转录和翻译功能, 包括编码酶和结构蛋白的结构基因以及编码阻遏蛋白 的调节基因 • 第二类是只有转录功能而没有翻译功能的基因,包括 tRNA基因和rRNA基因 • 第三类是不转录的基因,它对基因表达起调节控制作 用,包括启动基因和操纵基因
基因组(genome)
数不一样,这可以作为每一个体的特征,即
DNA指纹 。
STR分析法已经成为法医学领域个体识别和亲
权鉴定的重要分析方法,可应用于司法案件调
查,也就是遗传指纹分析。
(2) 中度重复序列
中度重复序列(moderately repetitive sequence)在基因组 内重复数十次至数十万次,平均长度6×105bp,重复程度和 长度相差都很大,分散存在于基因组内。 中度重复序列中有编码序列,如rRNA基因、tRNA基因和组蛋 白基因等,其大量重复的拷贝有利于大量合成这些基因的表 达产物,以满足细胞的需要。也有不少非编码序列,如Alu家 族、Kpn I序列和可移动DNA成分等。 目前认为,大部分非编码的中度重复序列与基因表达的调控 有关,它们可能是一些与DNA复制、转录起始和终止有关的酶 及蛋白质因子的识别位点。
• 基因组(genome)一词系由德国汉堡大学H. Winkles 教授于1920年首创,从GENe和 chromosOME组成。用于表示生物的全部基因和 染色体组成的概念。

第二章 基因组DNA和染色体

第二章 基因组DNA和染色体
基因组就有1.75×107bp,大约是细菌(E.Coli)基因组的3-4
倍。
最简单的多细胞生物线虫其基因组有8×107bp,大 约是酵母的4倍,而进化到昆虫,基因组必须大于 8×108 bp,进化到哺乳动物更要具有大于2×109bp 的基因组。DNA的含量与有机体之间存在这样的关 系并不难理解,随着有机体变的复杂,他们需要更多 的核DNA。
a a a a a cut a a a a a
aa
a
denaturation
aa
a renaturation
a
aa a
a
DNA with unique sequence. Its complexity is high.
b c d e cut
f
Note that the size of the
g
genome by itself does not h
简单序列DNA又叫卫星DNA(satellite DNA),当用密度梯 度离心法分离基因组DNA时,含有简单序列DNA的片断就会 形成卫星带(satellite band)。例如,将人的基因组DNA截断 成50~100 Kb的片段,就会形成一个主带(浮力密度为1.701 gcm-3)和三个卫星带(1.687, 1.693以及1.697 gcm-3)
Main Components in Eukaryotic Genomes
1、快速复性组分
在复性动力学实验中,大约10-15%的哺乳动物DNA快速 复性组分,其Cot½ 值小于0.01。快速复性组分代表着简单序 列DNA。简单序列DNA是由重复序列(repetitive sequence)构成的,所谓重复DNA是指在DNA分子或整个 基因组中出现两次以上的一段DNA序列。构成简单序列DNA 的重复序列一般由一些完全相同或相似的短寡聚核苷酸序列 串连在一起形成的,长度可能有几百Kb,因此又称串连重复 DNA(tandem repeats)。一个基因组可能含有几种不同类 型的简单序列DNA,各含有一个不同的重复单位。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二章DNA与染色体(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完整版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二章DNA与染色体(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完整版

现代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完整版(不用看其他的了,绝对保过)第二章 DNA和染色体名词解释1、基因:合成一种功能蛋白或RNA的必需的全部DNA序列。

DNA中含有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

2、端粒酶:位于染色体末端,参与DNA复制的蛋白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为逆转录酶。

将富含dGMP结构添加到染色体末端,稳定染色体结构。

3、假基因:与正常基因结构相似,没有正常功能。

4、Alu序列家族:哺乳动物基因组中的重复序列,约有50万份拷贝。

有限制性内切酶Alu工的识别位点ATCG。

5、断裂基因:成熟RNA序列在基因中被其他的序列隔开。

6、重叠基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序列。

7、变性:DNA双螺旋中的氢键被打开,变成两条单链。

8、复性:变形的DNA在适当条件下,两条彼此分开的链又重新地合成双螺旋结构。

9、C值矛盾:C值是指真核生物钟单倍体基因组DNA总量。

形态学的复杂程度与C值的不一致成为C值矛盾。

(如两栖类的C值比灵长类的高,或同物种间相差100倍。

原因:基因组中有很多无功能DNA片段。

)10、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传递给蛋白质,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也可从DNA传递给DNA,完成DNA的复制过程。

11、增色效应:DNA变性的过程中,在260nm吸收值先是缓慢上升,达到某一温度时骤然上升。

12、染色体:遗传信息的载体,由DNA\RNA和蛋白质构成。

在间期染色质,分裂期染色体。

13、异染色质:间期细胞核中染色体纤维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凝缩状态,染料着色深的染色体,富含重复DNA序列。

14、核小体:由H2A、H2B、H3、H4各两个分子生成的八聚体和大约200bp的DNA组成的。

H1在核小体外面。

(分子收缩7倍)15、单顺反子:一个编码基因转录生成一个mRNA,经翻译生成一个多肽。

16、外显子:在断裂基因及其初级转录产物上出现,并表达为成熟RNA的核算序列。

17、内含子:断裂基因的转录产物,在剪接过程中,被出去的核酸序列。

医学分子生物学复习重点

医学分子生物学复习重点

第二章基因【目的要求】掌握:基因的概念及结构特点;结构基因;基因转录调控相关序列;顺式作用元件;多顺反子,单顺反子。

一、基因:是负责编码RNA或一条多肽链的DNA片段,包括编码序列、编码序列外的侧翼序列及插入序列。

二、结构基因:基因中编码RNA或蛋白质的DNA序列成为结构基因。

三、基因转录调控相关序列:1原核生物基因的调控序列中最基本的是启动子和终止子,有些基因中还有不同的调节蛋白结合位点或操纵元件。

操纵元件:是一段能够被不同基因表达调控蛋白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是决定基因表达效率的关键元件。

2真核生物基因中的调控序列一般被称为顺式作用原件,包括启动子和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反应元件和poly(A)加尾信号。

启动子和上游启动元件:TATA盒-TFIID-RNA聚合酶复合物(启动转录);CAA盒-CTF(决定转录的效率);GC盒-Sp1(促进转录)。

增强子:可特异性的与转录因子结合,增强转录因子的活性。

四、顺式作用元件:真核生物基因中的调控序列一般被称为顺式作用原件。

包括启动子和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反应元件和poly(A)加尾信号。

五、多顺反子: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多转录为多顺反子mRNA,即每一个mRNA分子带有几种蛋白质的遗传信息(来自几个结构基因),利用共同的启动子及终止信号,组成“操纵子”的基因表达调控单元。

转录出来的mRNA分子可以编码几种不同的、但是多为功能相关蛋白质。

六、单顺反子:真核生物结构基因转录为单顺反子mRNA,即一个编码基因转录生成一个mRNA分子、经翻译生成一条多肽链,基本上没有操纵子的结构。

转录生成的mRNA前体中既有编码序列(外显子),又有间隔序列(内含子),需要进行转录后的剪切加工以及各种修饰,形成成熟的mRNA。

1熟悉:基因型;表现型;基因突变;;外显子;内含子;选择性剪接。

一、基因型:指逐代传递下去的成对因子的集合,因子中一个来源于父本,另一个来源于母本。

分子生物学 基因组结构与功能

分子生物学 基因组结构与功能

●卫星DNA:这类DNA在真核生物中发现,占基因组的6%, 在DNA链上串联重复几百万次。常含有一些A· T,A· T浮 力密度小;
将DNA切断成数百 个碱基对的片段进 行等密度超离心时, 常会在主要的DNA 带的上面有一个次 要的DNA带相伴随, 这就是所谓的卫星 DNA(satellite DNA)。
●长分散重复片段
平均长度为3500 bp-5000 bp ●短分散重复片段 平均长度约为300 bp-500 bp,拷贝数 可达10万左右,如Alu,Hinf家族。

Alu家族
人基因组平均每5 kb
DNA就有一个Alu序列,长
度约300 bp ,每个单位长
度中有一个限制性内切酶
Alu的切点(AG↓CT),





1.真核基因组结构庞大,DNA是双链线状,与蛋白 质结合形成多条染色体。 2.大多数基因为断裂基因,基因不连续,受顺式作 用元件调控; 3.真核基因组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 4.非编码区较多,多于编码序列(9:1) 5.含有大量重复序列,约35% 6.具有端粒结构 7.含有细胞器基因组:线粒体、叶绿体基因组 8.含有基因家族
乳糖操纵子 lac operon
二、原核生物中的质粒DNA
1.质粒的基本特性

质粒的定义
质粒(plasmid)是细菌细胞内的、染色体外的共价闭合的环
状DNA分子(covalent closed circularDNA,cccDNA)

质粒克隆载体
质粒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 能够独立于细胞的染色质DNA而进行复制
在单倍体基因组中只出现一次或数次,单拷贝
序列在人基因组中占60-65%,储存了编码各种不 同功能的蛋白质的遗传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 质粒带有选择标记
质粒的不相容性 ?
(incompatibility)
• 同一类群的不同
质粒通常不能在同一 菌株内稳定共存,当 细胞分裂时就会分别 进入不同的子代细胞, 这种现象叫做质粒的 不相容性。
第三节 基 因 转 移
• 一、基因转移的方式 • 二、原核生物的转座子
一、基因转移的方式
控。
类核结构照片图
第二节 质 粒
一、质粒的结构与理化性质 二、质粒的命名与分类 三、质粒的生物学特征
• 什么是质粒(plasmid)?
是细菌细胞染色体 以外的能独立复制并能 稳定遗传的共价闭合环 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cccDNA)分子。
•质粒有DNA和RNA质粒之分,本书主要介绍DNA质粒。
三、质粒的生物学性质
• 1. 质粒的主要成分 环状超螺旋DNA分子,分子量4×106~1×108dal
• 2. 质粒的转移 分子量在2.5×107dal以上的质粒有转移能力,可发生在
同一菌属或不同菌属之间。结果使某些质粒在致病菌中播散, 形成多重耐药菌株。 • 3. 质粒的复制
主要由4个遗传控制系统决定: 复制调控系统 分配系统 细胞分裂控制系统 位点特异重组系统
因此,研究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对于进一步 深入探索真核生物基因组以至人类基因组的结构特征都将有 重要的价值。
母代表,如pUC118、pMT-18T、pBR322等。
(二)质粒的分类
• 1.复制机理 • 2.功 能 • 3.转移方式 • 4.大 小 • • 5.宿主范围
严紧型 松弛型 F质粒 R质粒 Col质粒 接合型 可移动型 自传递型 小型(1.5kb-15kb) 大型(60kb-120kb) 窄宿主谱型 广宿主谱型
基因重叠: 基因组DNA中某些序列被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基因所共用。这些基因序列之间互相有重叠。 • 5.具有编码同工酶的不同基因 如E.coli 含有两个乙酰 乳酸合成酶基因
6.不同原核生物间,GC含量差异较大。
不同细菌基因组GC含量比较
细菌名
GC%
细菌名
Bacillus anthracis
35%
52% 58%
Vibrio cholerae Yersinia pestis
47% 48%
Salmonella typhi
52%
• 7.非编码区内主要是一些调控序列 在基因组中编 码序列只占50%,复制起始区、复制终止区、转 录起始区和终止区等存在非编码区域。
• 8.存在可移动DNA序列 如插入序列、转座子等。
例 λ噬菌体的生活史
溶菌生长途径 (lysis pathway)
溶源菌生长途径 (lysogenic pathway)
目录
• 4.转染(transinfection) : 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若是原核生物,
转染指噬菌体侵入细菌细胞过程。
二、原核生物的转座子
• 转座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又称转座元件,是一 类在细菌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之间自由移动并具有转位 特性的独立DNA序列。
• 1. 接合(conjugation) 又称“细菌杂交”,是遗传物质通过细胞间
的直接接触而进行的转移和重组。当细胞与细 胞、或细菌通过菌毛相互接触时,质粒DNA从 一个细胞(细菌)转移至另一细胞(细菌)的 DNA转移称为接合作用(conjugation)。
• 2. 转化(transformation)
蓝藻
• 第一节 原核生物基因组的一般特征 • 第二节 质粒 • 第三节 基因转移
第一节 原核生物基因组的一般特征
一、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 二、原核生物的类核结构
一、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
• 1.基因组DNA分子量较小, 106~107bp之间,位于细胞中央, 形成一个致密的区域,称为类核(nucleoid) 。
◆ 质粒是染色体以外的能独立复制并稳定遗传的共价闭合环状 DNA分子。质粒可以移动,同时携带的遗传性状(如抗药性 基因)也能随之转移,这些性状大多数对细菌是有利的。
◆ 质粒通常有三种分子构型,即共价闭合环状DNA分子、半开 环DNA分子和线性DNA分子。
◆ 原核生物的基因转移主要有四种方式:接合、转化、转导和 转座。其中经转座后可引起三种主要遗传效应:基因突变、 引入新基因及引起生物进化。
第二章 原核生物基因组
临床生化教研室
植物界
动物界
植物界
原生生物物界 动物界
植物界
真菌界
原生生物物界
动物界
植物界 真菌界
原核生物物界 原生生物物界 动物界
病毒界 植物界
真菌界
原核生物物界 原生生物物界
动物界
生植物物分分界界图图
原核生物
• 环状DNA位于细胞质 中,不具成形的细胞核
• 细胞器无膜 • 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
Whole genome of E.coli
二、原核生物的类核结构
• 类核(nucleoid):原核生物基因组DNA位于细胞的中央区,与 支架蛋白和RNA结合在一起,以复合体的形式存在,经高度 盘旋聚集形成一个较为致密的区域。
• 中央部分-RNA和支架蛋白 • 外围部分-双链闭环的超螺旋DNA • 每个DNA环是一个独立的功能区,完成不同区域基因表达调
Staphylococcus aureus
Streptococcus pyogenes
Vibrio cholerae
nt 4,857,432 2,821,361 1,895,017 4,056,157
Pseudomonas aeruginosa, 6,264,404
Yersinia pestis
4,653,728
• 转座子的遗传效应 1.引起突变 转座可引起多种突变
插入失活 转录终止 缺失和倒位 2.引入新基因 某些抗生素的抗性基因 3.引起生物进化 转座引起基因重排产生具有新的生物学功 能的蛋白质。
•转座子的分类
1.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IS) 组成: 700-2,000bp 一个转位酶基因 两侧的反向重复序列
SalmonellaBiblioteka typhi4,809,037
•2.存在操纵子(operon)结构
乳糖操纵子(lac operon)的结构
调控区
结构基因
DNA
P OZ YA
操纵序列 启动序列 CAP结合位点
Z: β-半乳糖苷酶 Y: 透酶 A:乙酰基转移酶
• 3.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多数是单拷贝,连续排列没有 内含子成分 • 4.编码顺序一般不重叠
不同细菌染色体基因组长度比较
细菌名 Bacillus anthracis
Escherichia coli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Neisseria meningitidis
nt 5,392,168 4,639,675 4,347,292 2,184,406
细菌名
Salmonella typhimurium
5’ GGAATCGATCTTAAGATCGATTCC 3’ 3’ CCTTAGCTAGAATTCTAGCTAAGG 5’
小结
◆ 原核生物基因组DNA通常由一条环状双链DNA分子组成, 具有一个复制起点。基因组DNA与RNA和支架蛋白结合在一 起构成类核,并位于菌细胞中央。 ◆ 操纵子结构是其功能单位,其中结构基因多数是单拷贝的、 连续的、没有内含子成分,并能转录出多顺反子型mRNA模 板。 ◆ 基因与基因之间几乎没有间隔。 ◆ 编码顺序一般不重叠,基因组中存在多种功能的识别区域 及可移动的DNA序列。
一、质粒的结构与理化性质
• 1. 质粒的结构
通常有三种构型:
共价闭环DNA分子
半开环DNA分子
线性DNA分子
• 2.质粒的理化性质
具有核酸分子的一般理化特性,如可嵌入某些染
料(溴化乙锭, EB ),具有较强的抗切割和抗变性的 能力。
二、质粒的命名与分类
• (一)质粒的命名
• 原则:

用小写字母 “ p”代表质粒,后面一般有2个大写字
受体菌直接吸收来自供体菌的DNA片段,通 过交换将其整合到自身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供体 菌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 3.转导(transduction) :
当病毒从被感染的(供体)细胞释放出来、 再次感染另一(供体)细胞时,发生在供体细胞 与受体细胞之间的DNA转移及基因重组即为转导 作用(transduction)。
Salmonella typhimurium
GC% 52%
Escherichia coli
50%
Staphylococcus aureus
33%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66%
Streptococcus pyogenes 38%
Neisseria meningitides Pseudomonas aeruginosa,
2.转座子(transposon,Tn) 组成: 4,500-20,000bp 转座酶基因 抗性基因
3.可专座噬菌体 具有转座功能的温和性噬菌体, 能整合到宿主基因组内引起突变。
反向重复序列 (inverted repeat sequence):
在同一多核苷酸链内的相反方 向上存在的重复的核苷酸序列。在 双链DNA中反向重复可能引起十字 形结构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