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知识点结构

合集下载

物理声现象知识点

物理声现象知识点

物理声现象知识点
一些物理声现象的知识点包括:
1. 声波的传播: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在介质中以波动形式传播。

声波需要介质来传播,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2. 速度、频率和波长:声波的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在空气中约为343米/秒。

频率是指声波每秒钟发生的振动次数,以赫兹(Hz)表示。

波长是声波在介质中传播一个完整波的距离。

3.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是指声波传递的能量量度,以分贝(dB)表示。

声音强度的增加会导致声音的变大。

4. 声音的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声波的频率。

频率越高,声音越高。

5. 回声和共鸣:回声是指声波反射后返回的声音。

共鸣是指当声音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匹配时,物体发生共振并放大声音。

6. 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指当声源或听者相对运动时,声音的频率发生变化。

例如,当一个警车以高速驶过时,发出的声音会向前“压低”。

7. 声音的干涉和衍射:声音可以像光一样经历干涉和衍射现象。

当两个相同频率的声波相遇时,它们可以相互干扰或增强。

当声波通过一个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导致声音的扩散。

这些是物理声现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还有很多深入的内容和研究领域可以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第一章 声现象 知识点

第一章 声现象 知识点

第一章一、声音的产生: 声现象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转换法:鼓面撒纸屑、音叉击水花、音叉振动乒乓球弹开。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声源的分类:(1)固体声源:如: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振动发声, 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2)液体声源:如:哗哗的雨滴声、叮咚的泉水声、咆哮的黄河水声(3)气体声源:爆胎声、呼呼的西北风、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注:①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②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声音不一定能听见,如:在真空中、超声波和次声波)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如:“土电话”能实现10米左右的通话;古代士兵用箭筒贴紧地面听敌情。

(2)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如:“怕得鱼惊不应人”、潜水员能听到岸上人的声音。

(3)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

如:听老师讲话的声音(4)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如: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2、固体的传声效果比气体好如:“敲衣架实验”、医生用听诊器听诊、“土电话”能实现10米左右的通话三、声波和声能1、声音是一种波,叫做声波。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2、声能的利用(1)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 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 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超声波粉碎胆结石、超声波清洗眼镜(2)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如: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医生用B超诊断病情;敲铁轨听声音;超声波回声定位、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四、声速1、声速: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单位是m/s。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之一,它是物体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所产生的机械波。

声音不仅在人类沟通和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概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章节内容。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使空气分子振动,进而传递能量形成声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主要传播介质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在这些介质中,声波会引起介质分子的振动传递,形成声音的传播。

二、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取决于声源的振幅大小,与传播距离成反比。

强度的单位是分贝(dB)。

2. 声音的频率:频率表示声音发生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

不同频率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音调。

3. 声音的音调:音调是声音的高低音程,与声音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 声音的响度:响度是声音的主观感觉,与声音的强度有关。

响度越大,声音越响亮。

三、声音的传播特性1. 声音的直线传播:当声音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是直线。

2. 声音的反射: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根据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可以推导出声音反射定律。

3. 声音的折射:声音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折射定律可以计算折射角度。

4. 声音的衍射:声音通过一个障碍物边缘时会发生衍射现象,衍射角度与波长有关。

四、声音的利用1. 声音的通信:声音是一种重要的通信工具,人们可以通过声音进行语言沟通和传递信息。

2. 声音的测量: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和声波传播的原理,可以进行声音的测量和分析,例如使用麦克风进行声音录制和音频信号分析等。

3. 声音的工程应用:声音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音响系统设计、声纳探测、音频信号处理等。

总结:通过对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的归纳和概述,我们了解到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的特性和传播特性。

声现象知识点梳理总结

声现象知识点梳理总结

声现象知识点梳理总结声现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物理现象,它涉及到声音的传播、产生和接收等方面的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声现象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声现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声波的传播声波是由气体、液体和固体中的分子之间的振动产生的一种机械波,它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

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分子也会跟随振动,形成一系列的机械波,通过介质传播出去。

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此外,声波还会受到介质的温度、密度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二、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由振动源引起的,当物体发生振动时,周围的空气分子也会随之振动,引起了声波的传播。

振动的物体可以是乐器、声源或其他媒介,它们通过振动产生的声波就是我们听到的声音。

不同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会产生不同的声音音调和响度。

三、声音的接收人的耳朵是接收声音的主要器官,它能够将声波转化成电信号传输到大脑,从而产生听觉。

除了耳朵,还有一些专门的设备也可以接收声音,比如麦克风和录音设备等。

它们通过接收声波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来记录和传输声音。

四、声音的特性声音有很多特性,比如音高、音量和音色等。

音高是指声音的频率,频率越高声音就越尖锐,频率越低声音就越低沉。

音量是指声音的响度,它取决于声波的振幅大小。

音色是指声音的质地,它与声波的波形和谐波的组成有关。

五、声音的应用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被用来进行交流、娱乐和传播信息等。

比如,电话、音响、广播等都是利用声音传输信息的设备。

此外,声音还被用来进行医学诊断、声呐探测、水声通讯等领域。

总的来说,声现象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它牵涉到声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原理,更好地利用声音进行各种应用。

希望大家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声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震动发的声音可以记录下来,早期的机械唱片、近期的磁带、激光唱盘、存储卡等都能记录声音。

2、传播:声由传播,一切固体、、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

通常听到的声是靠作介质传播的;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声速的大小跟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 m/s 。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同、不同)。

声在中传播最快,在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觉声音更响亮。

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5、人耳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的过程:物体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的形式传播,引起振动,然后通过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

这是耳传导感知声。

感知声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骨传导感知声。

P31第2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指的是音调、、①,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越大,音调越高。

②,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越大,距发声体越近,越大。

③,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构造: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不振动不产生声音,振动必定有声音,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在振动不用然能听见声音。

2、声音的特点:声音的三因素(或说特点):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次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振幅: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大)。

音色:( 1)不同样样发声体的资料,构造不同样样,发生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样样。

2、声音的流传: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固、液、气都是介质,都可以传声。

流传速度:V固>V液>V气(真空不可以够传声)。

声音15 摄氏度的空气中流传速度为340m/s。

在3、声音的应用:回声测距离、传达信息、传达能量。

1.1 声音的产生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碎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蚊子是翅膀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刻消逝。

(由于本来发出的声音还可以连续流传);3、全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用然发声(低于 20 Hz 或许高于 20000Hz 或没有介质)。

4、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平易体;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5、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而且可从头复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流传1、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平易体都可以流传声音;2、真空不可以传声;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流传;注:有声音物体必定在振动,在振动不用然能听见声音;4、声速:声音在每秒内流传的距离喊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 v=s/t;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m/s; s 是距离,单位是米( m), t 是时间,单位是秒( s)5、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相关。

V 固> V 液>V 气一般状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三、回声声音在流传过程中,碰到阻截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巅峰的回声,夏季雷声轰鸣不停,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 0.1s 以上,距阻截物最少 17 m(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由于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丈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声音流传行程: S=v* t ,距离 L= S /2(由题的条件判断能否除以2)3、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正确?看到冒烟正确,听到枪声后计时比看到冒烟慢了 t=s/v=100 m/340m/s=0.29 s,运动员的成绩比实质高 0.29 s。

初二物理讲义声现象

初二物理讲义声现象

初二物理讲义第一讲声现象(一)一.主要知识点回顾:1.声音是由发声体---------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的物体都在-----------。

2.声音的传播靠---------,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在液体中----------,在气体中较----3.声音在15摄式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m/s 且声速与温度有关4.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类似水波)。

5.人耳的构造------ --------- --------6.骨传导:声音通过--------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7.声源:8.双耳效应:9、回声现象(1)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而被反射回来的现象,人耳要区分开回声和原声,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障碍无与发声体相距大于米)(2)利用回声测量距离:-----------------(写公式)二.考考你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通常称为声源,由声源发出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播到人耳的。

______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

2.气体、液体、固体都能______声音。

传播最快的是______。

3.吹笛子发出的声音是______振动引起的(填:“人嘴”“笛子杆”“笛中的空气”)。

4.通常人称月球上是一片“死寂的”空间,它的意思是“无声”,其原因是月球表面附近______。

5、下列事件中不属于声源的是()A.挥动的手臂B.挂在胸前的哨子C.在夜里飞行的蝙蝠D.被鼓椎敲击的鼓面6、初次用收录机把自己的歌声录下,在播放自己录制的磁带的声音好象不是自己的声音,其原因是()A.收录机质量不太好,录制的声音失真.B.歌声经录制后转化为电信号,放磁带时是电信号转化为声音C.平时人们听见自己的声音是通过骨骼将声带发出的声音传到内耳的,他与经空气传过来的声音有差别.D.录放磁带时,转速不一致.7、沸腾的水会发出声音这是因为( )A.水能传声B.水蒸汽能传声C.空气能传声D. 水振动而发声`三.感悟与实践【例1】、某人站在离围墙前击掌,经过1.5s听到了回声,则他距墙多远?变式练习1-1为了听到回声,反射声波的障碍物至少应该离开我们多远?猎人在射击后6秒钟听到射击的回声,障碍物离猎人有多远?(空气中的声速是340米/秒)1-2、为了测量海底的深度,把发声体放在船底,经过1S听到从海底返回的声音,求这处海底有多深?(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31m/s)1-3、某人站在离围墙136m处击掌,则他经过多长时间能听到回声?四.巩固与提高1.敲锣时,用手按住发声的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敲钟时,停止敲击时还余音未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2.你知道下列各种声音分别是由什么振动发出的吗?(1)扬声器;(3)二胡声;(5)风吹树叶的沙沙声;(6)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个歌词中分别描述的声源是、、___________ ;(7)笛声;3.医生用的听诊器,在听病人心脏跳动时,是通过介质传到医生的耳朵里的,用了听诊器提高了。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定义: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可以发声ﻫ2.理解:ﻫ①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ﻫ②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ﻫ③ 发声物体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ﻫ3.难点:ﻫ①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例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②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③ 用转化的方法,通过纸屑的跳跃或其他物理的运动来显示发生物理在振动。

习题1. 声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说话时__________在振动.敲锣时锣面在___________.2. 在扬声器纸盒内放些碎泡沫.当扬声器发声时出现图1-1-1所示的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而发生的,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中传播.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 A.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B.蝈蝈和蝉发声时,不需要物体的振动C.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发声停止,振动也停止D .液体振动时不能发声5.图l-l-5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__________作用.知识点二:声源1. 定义: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 理解:① 人是怎样发声的?说话时,空气从肺部通过气管挤压,引起声带振动发声。

② 乐器是怎样发声的?乐器分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

鼓、锣等打击乐器受到打击时,鼓面和锣面发生振动而发声二胡、小提琴等弦乐器通过弦的振动发声,它们常有一个木制共鸣箱使声音洪亮。

长笛、箫等管乐器,靠空气柱振动发声,吹奏时,用手指将孔全堵上,振动的空气柱最长,孔全打开时振动的空气柱最短。

知识点三:声音的传播ﻫ1.定义: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讲解)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讲解)

第一章声现象一、知识点(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2的探究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课本P14的探究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课本P14图11--4的演示实验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补充: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

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课本P19的演示实验说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声现象单元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单元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单元知识点总结声现象是物质振动而引起的声波传播的现象。

声现象单元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理解声波的产生、传播、特性与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声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等方面对声现象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声波的产生1. 声源:声波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振动的物体称为声源。

常见的声源有弦乐器、膜乐器、空气柱、声响器、电声器等。

2. 声波产生的条件:声波的产生需要声源的振动,声源的振动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发生振动,形成声波。

3. 声波的频率:声波的频率是指声源振动的频率,不同频率的声波对应不同的声音高低。

频率越高的声波对应的声音越高。

二、声波的传播1. 声波的传播方式:声波是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传播的机械波,其传播方式包括纵波和横波。

在空气中,声波以纵波的形式传播。

2. 声波的传播速度: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3. 声波的传播特性: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介质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会影响声波的传播速度。

4. 声波的衍射和干涉: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也会出现衍射和干涉现象,衍射是声波遇到障碍物后弯曲或散射,干涉是两个或多个声波相遇时相互叠加或抵消。

三、声波的特性1. 声波的振动参数:声波的振动参数包括频率、振幅、波长和声速等。

频率决定声音的高低,振幅决定声音的大小,波长和声速决定声音的传播特性。

2. 声波的声强:声波的声强是指声波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流量,与声波的振幅和频率有关。

3. 声波的频率范围:人耳可以听到20Hz-20000Hz范围内的声波,超出这个范围的声波称为次声波(20Hz以下)和超声波(20000Hz以上)。

4. 音速: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称为音速,通常在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四、声波的应用1. 声音的产生和放大:声波可以通过声响器(如扬声器)放大并传播出去,用于广播、演唱会、讲话等场合。

2. 声波的测距:利用声波的反射原理,可以实现声波的测距,如超声波测距仪。

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网络图

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网络图
(2)转换法:鼓面的振动同学们不容易观察到,实验中在鼓面上放些碎纸片,因此我们说因碎纸片在振动而推知鼓面在振动.这种将不容易直接观察的细微现象,通过某种方式转化成直观、形象的现象表现出来,这种转换思想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叫转换法.
(3)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某一个物理量往往受几个不同因素的影响,为了确定各个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其固定不变,然后改变其中某一因素,探究所研究的因素与该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第一章声现象典型例题
题1除夕夜,热闹的春节文娱晚会进行到午夜时,大家都会等待新年的第一声钟响,在人们敲响大钟后,有同学发现,虽然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大钟仍“余音不止”,其原因是()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是人的听觉“延长”了时间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题2如图1所示,两个中学生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对该实验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结构图
声现象重点、难点及典型例题
1.主要概念和公式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可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是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空气中传播最慢,声速还与温度有关,即使在同一种介质中,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声速也是不相同的. 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声音的三要素
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由声源振动的振幅决定;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音色不同,声音的波形不同.
(3)噪声
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它的波形杂乱无章.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即“人们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例如,在休息时,即使是美妙的音乐也是噪声.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声现象则是对声音的一种科学研究和描述。

在第二章中,我们学习了有关声现象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当物体振动时,空气分子也会随之振动,形成声波。

声波通过空气传播,当声波达到人的耳朵时,人就能够听到声音。

二、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基本特性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

音调取决于声波的频率,频率高的声波对应高音调,频率低的声波对应低音调。

音量取决于声波的振幅,振幅大的声波对应大音量,振幅小的声波对应小音量。

音色是指不同乐器和声源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点。

2.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

在同一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

3. 声音的强度是指声波传播过程中携带能量的大小,与声波的振幅和传播距离有关。

三、声音的测量我们通常使用分贝(dB)来测量声音的强度。

分贝是一种相对单位,用来比较两个声音强度的大小。

分贝的计算公式为:L = 10log(I/I0),其中L表示声音的强度,I表示声音的强度,I0表示参考强度。

四、共振和声音的放大共振是指当声波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物体会发生共振现象,使声音得到放大。

共振现象可以用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技术应用,如音乐乐器的共鸣和声学共振。

五、声音的吸收和衰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障碍物和介质,这些障碍物和介质会导致声音的吸收和衰减。

声音的吸收和衰减与介质的性质有关,如密度、厚度和材质等。

六、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指当声源和观察者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所听到的声音频率会发生变化。

当声源靠近观察者时,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频率会变高,当声源远离观察者时,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频率会变低。

七、声音的应用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声音可以用于通信、音乐、语言交流、声纳等方面。

《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所产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不等于我们立刻听不到声音把不明显、不容易观察的实验现象转换为另一个更明显、更容易观察的实验现象。

把物体微小的振动放大。

实验探究方法:转换法二、声音的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探究方法:科学推理。

1、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温度、状态有关。

2、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3、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4、原声与回声之间相差时间大于0.1s,人就能区分开回声和原声。

小于0.1s 区分不开,但可以使声音更响亮,教室即利用这个原理。

第2节声音的特性一、声音的三大特性特性决定因素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振动的快慢,1s内振动的次数,单位Hz)响度(声音的大小或强弱)振幅(振动的幅度)音色材质、结构注:1、音调高不等于响度大。

2、影响响度大小的另一个因素为离发声体的远近二、声的分类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声声音(人耳听得到的部分)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蝙蝠和海豚能发出和听到超声波,大象能发出和听到次声波。

三、常见改变音调的例子1、琴弦或橡皮筋越细,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反之,越粗音调越低。

越紧,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反之,越松音调越低。

振动部分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反之,越长音调越低。

2、空气柱(笛箫类)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反之,越长音调越低。

3、鼓皮越紧,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反之,越松音调越低。

4、尺子类伸出桌面部分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反之,越长音调越低。

5、敲装不同量的水的瓶子(振动的是水和瓶子)装的水越多,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反之,水越少音调越高。

6、吹瓶子(振动的是空气柱)装的水越多,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反之,水越少,音调越低。

八年级生物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生物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生物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

本文档总结了八年级生物第二章的声现象知识点,超详细的内
容如下:
1. 声是一种机械波:
- 声是一种通过物质传播的机械波,需要媒质的存在才能传播。

- 声波的速度取决于媒质的性质,一般在空气中传播的声波速
度约为340米/秒。

2. 声的特性:
- 高低音的区分:声音的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波的频率。

- 响度的区分:声音的响度取决于声波的振幅,振幅大的声音
听起来较响亮。

- 音色的区分:不同声源产生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音色由
声波的波形决定。

3. 声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振动的对象可以是弹性体也可以是流体。

- 声音通过物质中的分子间的振动传播,当一个分子振动时,会传递给相邻的分子,从而形成机械波。

-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折射、反射和干涉等现象。

4. 声的应用和保护:
- 声波在通信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如电话、无线电等设备使用声波进行信息传输。

- 听觉器官的工作原理与声波的接收有关,人类和动物能够通过听觉感知周围的声音。

- 长时间暴露在高响度的声音中会对听觉系统造成损害,应注意保护听力。

以上是八年级生物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的超详细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第二章声现象是八年级物理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涵盖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这一章节的知识点进行超详细总结: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当物体发生振动时,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声波。

-声音的振动源可以是弹簧、弦、膜等。

-声音的大小与振动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大。

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在固体中传播的声音速度最快,气体中传播的声音速度最慢。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密度越大,弹性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

3.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频率、振动数、声强和音调等特性。

-频率是指声音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振动数是指声音波动的次数,单位是圈。

-声强是指声音的强度,单位是分贝(dB)。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音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声音的传播过程:-声音的传播可以分为发声、传播和接收三个过程。

-发声过程是指声音的产生过程,物体发生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

-传播过程是指声音从振动源传播到接收者的过程,通过空气中的分子相互碰撞传递能量。

-接收过程是指声音到达接收者的过程,接收者的耳朵接收到声音引起耳膜振动,再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

5.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会沿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吸收等现象。

-声音的反射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从而改变传播方向。

-声音的折射是指声波传播过程中,由于介质密度的变化,使声波改变传播方向。

-声音的吸收是指声波能量被障碍物吸收而无法传播的现象。

6.声音的强度和音量:-声音的强度是指声音的能量,可以通过声强来表示。

-声音的音量是指人耳感受到的声音大小,与声音强度有关。

-声音的音量可以通过调整声音的强度来改变。

7.声音的频率和音调:-声音的频率是指声音的振动次数,频率越高,声音越尖锐,音调越高。

-声音的音调可以通过调整声音的频率来改变。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归纳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归纳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所产生的,一般来说,只有在频率在20到20000赫兹之间的振动才能产生听觉上的声音。

例如,乐器演奏、人的声音、机械设备的噪音等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振动的基本是周期性和简谐的,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受到振动的影响而发生压缩和膨胀,形成了声波,这些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并且通过电磁感应产生了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在大气中,声音是通过空气分子之间的碰撞来传播的,当物体振动时,产生的声波会引起空气分子的局部振动,这些振动会向周围传播,形成了声音。

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性质有关,一般来说,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大约是每秒343米,而在水中声音的速度大约是每秒1482米。

声音的传播还受到了温度、湿度、气压等因素的影响。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声音的传播速度会有所不同,例如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空气分子的平均速度较大,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会增大;而在湿度较高的情况下,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影响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还受到了介质的吸收和散射的影响,当声音传播到不同的介质中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吸收和散射,这会影响声音能够传播的距离和清晰度。

三、声音的感知人类的耳朵是感知声音的主要器官,当声音传播到耳朵时,会引起耳膜的振动,然后通过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中被解释成声音。

人类对声音的感知能力很强,可以通过声音来判断物体的位置、大小、形状等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声音来交流和传达情感。

除了人类之外,很多动物也能够通过声音来交流和感知环境,例如鸟类通过鸣叫来求偶、警告等。

声音的感知还受到了声音强度、频率和音调等因素的影响。

声音的强度越大,人们感知到的声音也越大;声音的频率越高,人们感知到的声音也越高,而不同的频率和音调也会引起不同的感觉和情绪。

四、声现象的应用声现象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通讯领域,人们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来进行语音通话、声纹识别等;在医疗领域,人们利用声音的特性来进行听力检测、超声波影像等;在音乐和娱乐领域,人们利用声音的产生和感知来进行音乐演奏、歌唱、录音等;在工程领域,人们利用声音的传播来进行声波测量、声纳应用等。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一、声的特性1、声是一种机械波,是由振动物体产生的振动传播而成的波。

2、声的传播速度是以空气为介质时的速度,其速度为340m/s。

3、声的传播距离越远,其强度越小,衰减规律为:强度衰减按照距离的平方而衰减,即I∝1/r2。

4、声的频率越高,其音调越高,频率越低,其音调越低,频率的单位是Hz,频率范围为20Hz~20kHz。

5、声的幅度越大,其强度越大,幅度的单位是dB,幅度范围为0dB~120dB。

二、声的产生1、声的产生是由振动物体产生的,振动物体可以是某种固体、液体或气体,振动物体的振动会产生声波,传播到周围的空气中。

2、声的产生过程可以用公式表示:声压p=F/S,其中F为振动物体的振动力,S为振动物体的振动面积。

三、声的反射1、声的反射是指声波在遇到物体表面时,部分反射回去,部分穿过物体表面,继续传播。

2、声的反射可以分为完全反射和部分反射,完全反射是指声波全部反射回去,部分反射是指声波部分反射回去,部分穿过物体表面,继续传播。

3、声的反射可以用公式表示:反射系数R=I1/I2,其中I1为反射声的强度,I2为入射声的强度。

四、声的吸收1、声的吸收是指声波在遇到物体表面时,部分被物体吸收,部分穿过物体表面,继续传播。

2、声的吸收可以用公式表示:吸收系数α=1-R,其中R为反射系数。

3、声的吸收可以分为完全吸收和部分吸收,完全吸收是指声波全部被物体吸收,部分吸收是指声波部分被物体吸收,部分穿过物体表面,继续传播。

五、声的折射1、声的折射是指声波在遇到物体表面时,部分折射,部分穿过物体表面,继续传播。

2、声的折射可以用公式表示:折射系数n=v1/v2,其中v1为声波在介质1中的传播速度,v2为声波在介质2中的传播速度。

3、声的折射可以分为完全折射和部分折射,完全折射是指声波全部折射,部分折射是指声波部分折射,部分穿过物体表面,继续传播。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声现象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声现象

声现象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是一种通过介质传播的机械波。

以下是八年级物理的声现象的知识点:1.声的产生声音是物体振动传递给空气或其他介质时产生的。

振动物体的能量使空气或其他介质中的分子发生振动,进而产生声波。

2.声的传播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才能传播。

声波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它们的密度越大,声速越快。

3.声的特性声音具有以下的特性:音量、音调、音色和音速。

音量是声音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音调是声音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音色是声音的质地,与声源振动的谐波有关;音速是声音在特定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4.回声和共鸣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这种反射称为回声。

共鸣是指当一个物体的自然频率与外界周期性作用力的频率相同或接近时,共鸣现象会发生,使物体发出更大振幅的声音。

5.声音的变化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如吸收、折射、散射、衍射等。

吸收是指声音能量被物体吸收而减弱;折射是指声波在介质之间传播时改变传播方向;散射是指声波遇到不规则表面时改变方向;衍射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或开口时弯曲传播。

6.声音的保护和利用高强度的声音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声音保护。

常见的声音保护措施包括低音量听音乐、戴上防噪耳塞等。

声音的利用包括通讯、音乐、声纹识别等诸多方面。

7.声音的传播媒介声波可以在空气、水、钢铁等介质中传播,不同介质中的声波传播速度不同。

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3米/秒,水中约为1500米/秒,钢铁中约为5000米/秒。

8.声音的频率和波长声音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频率越高的声音,音调就越高。

波长是声波的一个特性,是指在一个完整振动周期内,声波传播的距离。

波长越短,声音的频率越高。

这些是八年级物理中关于声现象的主要知识点,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七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

七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

七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例如,人说话时,是靠声带的振动发声;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声;蜜蜂飞舞时,翅膀振动发声。

-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因为声音可能还在传播过程中)。

2.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 真空不能传声。

例如,在月球上(月球表面是真空环境),即使两个人面对面,也不能直接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需要借助无线电设备。

-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v_{固}>v_{液}>v_{气}。

声音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二、声音的特性1. 音调-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 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是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 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例如,弦越短、越细、越紧,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 响度-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

- 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振幅是指物体振动的幅度。

- 响度还与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3. 音色- 音色也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特色。

-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例如,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就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能区分不同人的声音,也是因为音色不同。

三、声的利用1. 声与信息-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例如,蝙蝠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医生通过听诊器听病人心肺的声音来诊断病情;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鱼群位置等。

2. 声与能量-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例如,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等。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噪声的定义- 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人靠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中传得最快,中最慢;2、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交谈;3、声音以的形式传播;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一般情况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五、声音的特性包括:、、;1、音调:声音的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物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叫响度;与发声体的、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和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4、女高音中的“高”指声音的,男低音指声音的,引吭高歌指声音的。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高于叫超声波;低于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3、“B超”说明声能传递。

超声波击碎结石说明声能传递。

4、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海水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1500m/s。

此出海底深度为。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单位是,符号为。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分贝;指刚刚引起听觉;5、控制噪声:(1)在减弱(安消声器);(2)在减弱(植树。

隔音墙)(3)在处减弱(戴耳塞)八、声音的利用1、声可以传递(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制作声纳等等)2、声可以传递(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声;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可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第一章声现象考点整理学以致用二、本章考点梳理及典例1.1 声音的产生(重点)⑴.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

⑵.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1:(2011,盐城,2分)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

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产生的原因B.决定音调的因素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例2:(2011,济宁)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

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3: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

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1.2 声音的传播(重点)⑴.声音靠________ (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

________不能传声。

⑵.声速跟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________中传播速度较慢,在液体中较快,在_______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⑶.人耳区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是不小于0.1 s,因此我们至少距离障碍物________m才能听到回声。

例4:(2010,临沂,2分)如图所示,将甲手机挂在玻璃罩内,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能听到甲手机响亮的振铃声,同时也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

如果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再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听到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但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

这个实验说明( )A.声音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B.声音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光不能D.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例5:(2011年赤峰)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只能通过介质传播C.声音在一切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D.声音中,人们听不见的声音只有超声波例6:(2011年自贡)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说话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 A.声音从空气传人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B.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例7:(2010,乌鲁木齐)决定声音传播速度的是( )A.发声体振动的幅度B.发声体振动的频率C.传播声音的介质D.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例8:甲同学在一根很长(足够长)的充满水的钢质的直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乙同学在管的另一端将耳朵贴近管,可以听到________次响声,其中第一次响声是通过________传来的。

最后一次响声是通过________传来的,由此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例9:(2010,桂林)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C.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D.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1.3 声音的特性(重点)⑴.声音的________叫音调。

音调的高低和物体振动的________有关;物体越庞大相对而言振动的难度就________,所以相对来说振动的________就低,即________低。

⑵.含水的玻璃水瓶作为声源时,吹气时的发声体是________,敲击时的发声体是________。

⑶.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Hz至________Hz,低于前者叫做__________,高于后者叫做__________。

⑷.响度的强弱和发声体的________、距离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

⑸.人耳能分辨不同人或物体发出的声音,根据就是它们的________不同。

例10:(2011·湖北武汉)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B.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C.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D.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例11:(2011·湖南邵阳)学校在进行紧急疏散演练时,会拉响警报.警报声之所以能传播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它的( )A.音调高B.响度大C.音色美D.节奏快例12:(2011·衡阳)使用随身听(MP3、MP4等)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就是改变了声音的( ) A.频率B.音调C.响度D.音色例14:(2011·四川成都)如右上图所示,小王同学正在弹奏吉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调B.吉他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C.吉他音量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D.吉他声具有能量例15:(2011·江苏扬州)小明向家里打电话,他主要依靠声音的_______听出是妈妈接的电话,妈妈要他把声音讲大些,这是要求增大声音的_______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例16:(2011·山东烟台)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l(Do)”、“2(Re)”、“3(Mi)”、“4(Fa)”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__________ ____。

1.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重点)⑴.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dB。

⑵.控制噪声的途径有三条:防止噪声的产生,即在_________处减弱;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_________中减弱;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即在_________处减弱。

例17: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列哪种方法有效合理( ) A.在教室室内安装噪声监控器装置B.在教室周围植树C.每个学生都戴个防噪声耳罩D.将教室的窗户打开例18:(2011·江西南昌)交通噪声是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如图所示,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在_________和_________控制了噪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