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下册《沂蒙山小调》教案讲课讲稿

合集下载

《沂蒙山小调》教案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对《沂蒙山小调》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我国民间音乐文化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1. 歌曲《沂蒙山小调》的背景介绍。

2. 歌曲的旋律分析。

3. 歌曲的歌词解释。

4. 歌曲的演唱技巧。

5. 歌曲的演奏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沂蒙山小调》的演唱和演奏。

2. 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处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歌曲的背景、旋律和歌词。

2. 采用示范法,示范演唱和演奏技巧。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反复练习演唱和演奏。

4. 采用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背景。

2. 分析歌曲:讲解歌曲的旋律特点和歌词含义。

3. 示范演唱:教师示范演唱《沂蒙山小调》,学生跟随演唱。

4. 示范演奏:教师示范演奏《沂蒙山小调》,学生跟随演奏。

5. 练习:让学生单独演唱和演奏,教师指导并进行纠正。

6.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沂蒙山小调》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沂蒙山小调》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演唱和演奏中的表现,包括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对歌曲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沂蒙山小调》的旋律图、歌词、背景介绍等。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示范演奏。

3. 乐器:吉他、钢琴等,用于示范演奏。

4. 乐谱:《沂蒙山小调》的乐谱,供学生练习演唱和演奏。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歌曲背景,分析歌曲旋律和歌词。

2. 第二课时:示范演唱和演奏,学生跟随练习。

3. 第三课时:互动环节,学生提问和分享学习心得。

七年级音乐下册《沂蒙山小调》教案

七年级音乐下册《沂蒙山小调》教案

七年级音乐下册《沂蒙山小调》教案标1 能认真欣赏音乐,感受歌曲的风格特征,体会歌曲的特点,了解歌曲中的表现手法,有感情地、自然、舒展地演唱歌曲《沂蒙小调》,能进行实践性歌词创作及歌曲演唱方式的创编活动2 通过欣赏、学唱、表演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体验音乐情绪,参与歌曲演唱和艺术创编活动,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 通过体验音乐之类,让学生在讲情画意中感受歌曲风格,增强学习民族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民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演唱《沂蒙小调》学习难点歌曲创作“鱼咬尾”手法,艺术创编活动学习过程备注第一部分导我最近很喜欢听的一种歌曲,就是把新时代元素的融入到经典民歌中,体现了时代特征和人们的怀旧情结,也展示了新时代的歌曲特性。

如欣赏《浏阳河2018》,也算是老歌新唱。

你们还知道那些“老歌新唱”的歌曲?第二部分新教学1听新歌〈沂蒙小调〉今天我给你们介绍一首经典东民歌《沂蒙小调》听说过沂蒙吗?直接播放并介绍字,歌曲循环播放,并在介绍完后直接聆听,让同学归纳旋律、歌词及歌曲风格的特点。

民歌特点口语化,方言化,简小易懂,结构简单。

2听伴奏曲子介绍“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听伴奏并找出相应的“鱼咬尾”3 跟琴唱旋律(采用趣味接唱法)一遍教师唱“啦”,学生接唱“鱼头”“鱼尾”部分的音符;二遍接长衬词“哎”;三遍口语化的“那个”“草地儿”“谷子儿”;(看同学们能不能接准衬词,调动兴趣)试唱“共产党”这一段,如何合理安排歌词。

4听完整范唱,并有感情的跟唱。

5教师提议,引导变化各段演唱方式,为后面的创编做个铺垫。

改唱〈沂蒙小调〉一段,正常;二段,跳跃式;三段,快速;四段,由慢渐快。

第三部分编创空间1要求同学可自选一段进行编创可改变个别音符;速度,节奏适当的改变;歌词,可歌唱家乡。

2可选出有代表性的创编进行试唱。

3前两名创编成功者有机会上选择视频之一。

(《本草纲目》周杰伦,《浏阳河2018》周笔畅,《又唱艳阳天》李晓杰《不变的情歌》黑龙,《新康定情歌》凤凰传奇)4总结复习完整,优美的演唱。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教学目标: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知识目标:唱会《沂蒙山小调》,掌握鱼咬尾的音乐创作手法。

能力目标:能唱出带有山东民歌风味儿的《沂蒙山小调》,并能为本歌曲创编(改变)歌词。

教学重点:能唱出带有山东民歌风味儿的《沂蒙山小调》。

教学难点:唱出带有山东民歌风味儿的《沂蒙山小调》,初步掌握“鱼咬尾”的音乐创作手法。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共10分钟)1、(放沂蒙山风光介绍片)边放老师边介绍,“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大山里看看,听听来自大山里的声音。

你们听,多美。

”(2分钟)。

2、那么同学们,这段熟悉的旋律也曾经回荡在了2010年全运会的开幕式上(播放视频),播放完毕。

问:同学们,为什么这段旋律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这首歌曲到底有什么背景呢?(2分钟)。

3、(出示课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山东人自己的民歌《沂蒙山小调》。

4、(出示课件),介绍歌曲背景。

(2分钟)5、同学们听,彭丽媛老师为我们唱起了《沂蒙山小调》(放视频)(3分钟)6、下面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学唱歌曲。

二;学唱歌曲(共18分钟)1、(看乐谱听歌曲两遍),第二遍小声跟唱。

(4分钟)2、请同学们跟老师的琴,把前两段乐谱唱一遍。

第二遍我们加歌词跟琴唱(弹琴伴奏)。

同学们唱得很棒,但是老师为大家提个小小的建议,这首歌曲是山东民歌,我们能不能学歌唱家那样把山歌的味道唱得再浓一点儿。

(老师示范)“人人……哎”,“风吹…..地儿哎”,我们现在在山上歌唱,我们要唱给的所有人听,是不是要亲切地喊出来呢(老师示范),所以要突出“哎”;儿化音是为了把我们山东民歌唱得更加有味道(老师示范)。

(5分钟)3、下面同学们可以带上刚才老师教大家的方法去唱了。

(跟琴再唱一遍)。

(2分钟)4、好,同学们,我们学唱了几遍之后请同学们再次看乐谱,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发展规律(出示课件)。

我们一起来唱一遍,边唱边找(把每一个要出示的音唱重,然后让同学们一起说自己看出的规律。

初中音乐《沂蒙山小调》教学课件1

初中音乐《沂蒙山小调》教学课件1
归韵处理
情感投入

在演唱《沂蒙山小调》时,要深入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将自己置身于歌曲所描绘的场景之中,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表现力提升
通过运用不同的音色、力度和演唱技巧,如滑音、颤音等,来丰富歌曲的表现力。同时,注意与伴奏的协调配合,使演唱更具整体感和层次感。
05
CHAPTER
伴奏编配与合奏实践
在排练过程中,要注意各声部之间的音量平衡和音色协调;同时,要关注乐曲的情感表达和细节处理,确保合奏效果达到最佳。
排练方法
注意事项
服装与道具
根据《沂蒙山小调》的民族特色和情感表达,可选择具有民族风格的服装和道具,如民族服饰、头饰等,以增强舞台效果。
表演技巧
在舞台表演时,要保持自然、放松的状态,注意与观众的眼神交流;同时,要合理运用肢体语言,增强表演感染力。
音乐术语
音乐符号是指在乐谱中用来表示音的高低、长短、节奏等方面的符号。在《沂蒙山小调》中,学生需要掌握各种音乐符号的写法和意义,如连音线、休止符等。
音乐符号
03
CHAPTER
《沂蒙山小调》歌曲分析
《沂蒙山小调》采用了典型的起承转合四句体结构,旋律优美,易于传唱。
歌曲结构
旋律以级进和跳进相结合,音域宽广,起伏较大。同时,装饰音和滑音的运用使得旋律更具地方特色。
VS
根据《沂蒙山小调》的曲风和情感表达,建议选择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如二胡、琵琶、笛子等,同时可加入钢琴或电子琴提供和声支持。
编配原则
在编配伴奏时,要遵循和声学原则,确保和声与旋律的和谐;同时,根据乐器的音域和演奏技巧,合理安排各个声部的旋律和节奏。
乐器选择
在合奏排练中,可采用分声部练习、分段合奏和整体排练相结合的方法。首先让各个声部熟悉自己的旋律和节奏,然后逐渐进行声部间的配合练习,最后进行整体排练。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及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通过聆听、演唱等方式,感受歌曲的旋律美、节奏美。

3、让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演唱《沂蒙山小调》,并尝试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演绎。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沂蒙山小调》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准确演唱。

2、教学难点(1)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并通过演唱展现出来。

(2)引导学生在演唱中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气息控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演示法、练习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钢琴、乐谱五、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沂蒙山地区的自然风光视频,让学生感受当地的美丽景色。

(2)提问学生对沂蒙山地区的了解,引出《沂蒙山小调》。

2、知识讲解(1)介绍《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歌曲诞生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意义。

(2)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调式等。

3、聆听欣赏(1)播放《沂蒙山小调》的音频,让学生安静聆听,感受歌曲的整体氛围。

(2)在聆听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节奏变化以及歌词表达的情感。

4、学唱歌曲(1)教师示范演唱,让学生感受正确的演唱方法和情感表达。

(2)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曲,注意纠正音准、节奏等问题。

(3)让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强调声音的和谐统一和情感的投入。

5、歌曲处理(1)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层次,如欢快、抒情等部分。

(2)指导学生在演唱中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和音色来表现歌曲的情感变化。

6、拓展与创新(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演绎《沂蒙山小调》,如合唱、轮唱等。

(2)鼓励学生为歌曲加入简单的舞蹈动作,进行综合性的表演。

7、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歌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和演唱技巧。

(2)强调《沂蒙山小调》所代表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和演唱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音乐教材《沂蒙山小调》。

歌曲以沂蒙山的美丽风光为背景,展现了山区人民的美好生活。

歌曲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沂蒙山的壮丽景色,第二部分则表达了山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沂蒙山的美丽风光,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学会演唱《沂蒙山小调》,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

3.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演唱《沂蒙山小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以及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教学课件、音响设备。

2. 学具:乐谱、歌词卡片、三角板(用于打击节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沂蒙山的图片和视频为素材,引导学生了解沂蒙山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唱歌曲:(1)教授歌曲旋律:教师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跟唱,注意纠正音准和节奏。

(2)教授歌词: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习歌词,注意字的发音和咬字。

(3)结合旋律和歌词:教师指导学生将歌词与旋律相结合,熟练演唱歌曲。

3.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互相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4. 合唱展示:各组选出代表,进行合唱展示,评选出最佳演唱奖。

5. 打击节奏:教师教授三角板的打击节奏,学生跟随歌曲节奏进行打击。

6. 完整演唱:学生在打击节奏的伴奏下,完整演唱《沂蒙山小调》。

六、板书设计板书歌词《沂蒙山小调》,突出重点音符和节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沂蒙山小调》,并录制视频。

2. 作业答案:视频时长不限,要求歌曲演唱完整、音准准确、节奏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学会了演唱《沂蒙山小调》,对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下一节课,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沂蒙山风光图片展,让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沂蒙山美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沂蒙山小调》【教案】

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沂蒙山小调》【教案】

沂蒙山小调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喜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了解山东民歌的风格和歌曲的背景,知道鱼咬尾的创作方式。

3、能唱出具有山东民歌风味的《沂蒙山小调》。

2重点难点能用优美明亮的声音的演唱歌曲,准确的表达歌曲的风格和情感理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和变拍子,学会拖腔的演唱3教学过程3.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民歌《最美的名字》2、提问:“这是哪一个地区的民歌,演唱有什么特点?3、谈一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地区的民歌,它们具有什么特点?”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走进山东、走进沂蒙山看看这一首民歌为你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风景?1、聆听歌曲2、生:“这是藏族地区的歌曲,具有高亢的特点。

3、学生自由回答从熟悉的民歌风格导入新课教学,让学生更有兴趣了解新的民歌风格,激发学习兴趣7分钟新课教学1、欣赏2012年元宵晚会《沂蒙山小调》。

介绍歌曲背景展示沂蒙山风光图片2、请同学们看着歌谱听老师演唱,看看这首歌一共几段可以分成几个乐句?介绍歌曲“起承转合”的曲式结构1、感受歌曲、想象画面。

回答上一个问题。

2、生答:“四个乐句”通过欣赏和分析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熟悉歌曲。

5分钟学唱歌曲轻声跟唱歌曲问题一:“找出哪些字唱出了山东民歌的韵味?”问题二:“哪个字的演唱最具有难度?”2、难点教唱,请学生到黑板上为拖腔画旋律线,练唱时配合手势。

3、师生分句互换演唱。

师唱1、3句,学生唱2、4句。

4、请同学们观察乐句首尾音,揭示鱼咬尾的写作手法、请学生讨论手法的作用。

1、生答:“(那个)(哎)等。

好字最难唱2、通过手势的帮助学习演唱拖腔3、分句学唱4、观察讨论歌曲通过多种形式的学唱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情感和唱腔。

18分钟教学拓展欣赏另一种演唱形式的《沂蒙山小调》、体验不一样的感受。

在老师的伴奏下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结束本课运用前面学习的内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了解民歌发展的多样性、使学生喜欢民歌热爱家乡。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2、教学重难点3、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5、教学资源6、教学评价一、教学目标11 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沂蒙山小调》,把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

111 了解《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理解。

112 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掌握《沂蒙山小调》的旋律和节奏,准确演唱歌曲。

212 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22 教学难点221 歌曲中装饰音和滑音的演唱技巧。

222 体会歌曲中的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等知识,让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了解。

32 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唱,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33 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节奏旋律。

3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歌曲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沂蒙山地区的自然风光视频或图片,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42 知识讲解421 介绍《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作者等相关知识。

422 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特点。

43 学唱歌曲431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学生跟唱。

432 强调歌曲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如装饰音、滑音等的演唱方法。

433 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巡视指导。

44 歌曲处理441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如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等。

442 指导学生在演唱中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和表情来表现歌曲的情感。

45 拓展与延伸451 欣赏其他具有沂蒙山地区特色的音乐作品,如民间戏曲等,进一步感受当地的音乐文化。

452 鼓励学生尝试改编或创作与沂蒙山相关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6 总结46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462 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五、教学资源5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视频、音频和展示图片等教学资料。

《沂蒙山小调》教案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沂蒙山小调》这首歌曲的基本知识,包括歌曲的背景、结构、旋律等。

2. 通过学习《沂蒙山小调》,使学生能够理解和体会沂蒙山区人民的生活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3.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背景:《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山东省沂蒙山区的传统民歌,它反映了沂蒙山区人民的生活情感和精神风貌。

2. 歌曲结构:《沂蒙山小调》的结构简单,旋律优美,富有沂蒙山区的特色。

3. 歌曲旋律:通过学习《沂蒙山小调》,使学生能够掌握歌曲的旋律,学会演唱这首歌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沂蒙山小调》的歌曲知识和演唱技巧。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旋律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向学生介绍《沂蒙山小调》的歌曲背景、结构和旋律特点。

2. 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行演唱,让学生跟随学习。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反复演唱,直到熟练掌握。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沂蒙山小调》的歌曲背景和特点。

2. 讲解歌曲结构,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组成部分。

3. 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学习。

4. 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学习、交流。

5. 课堂展示,让学生在全体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演唱成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互动交流等。

2. 评价学生对《沂蒙山小调》歌曲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歌曲背景、结构、旋律等。

3. 评价学生的演唱技巧,包括音准、节奏、音色等。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其他沂蒙山区的民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2. 组织学生进行沂蒙山区的文化考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沂蒙山区的历史文化。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沂蒙山小调》歌曲教材。

2. 音响设备:播放《沂蒙山小调》歌曲的音响设备。

3. 网络资源:查询沂蒙山区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

沂蒙山小调说课稿课件ppt

沂蒙山小调说课稿课件ppt
一、说教材
《沂蒙山小调》是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歌曲, 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山东民歌,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为一 段体分节歌形式,曲调优美、抒情,朗朗上口,每个乐句 都有以结束音为中心的回返的拖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充分体现了山东人民憨厚朴实的性格,抒发了人们对家乡 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除使用拖腔外,还使用了衬词,体现 了小调的特征,并且突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同时对渲染歌曲气氛,活跃歌者情绪,加强歌唱语气,起 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歌曲还运用了“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教学过程
第二阶段是欣赏歌曲《沂蒙山小调》,思考问题:大 家都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我会告诉学生,这首民歌 非常简单,只有四句,但在短短的四个乐句中,却藏有许 多音乐奥妙,让我们一起来探一探,里边究竟藏了 什么 奥妙呢?接着我给学生示范演唱歌曲,在演唱中我会强调 歌曲的特点“拖腔”和“衬词”,让学生总结出这些特点, 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乐句与乐句之间的关系,找出与前 面文学创作中的“顶真”相似的地方,告诉学生音乐创作 中的“顶真”有一个非常形象的名字叫“鱼咬尾”,学生 总结什么叫“鱼咬尾”。接着是音乐创编活动,我先写出 一个乐句,学生用“鱼咬尾”的手法接着创编一到两个乐 句。五分钟后,找学生书写到黑板上进行展示、评价。
教学过程
第三阶段是学习歌曲阶段,此阶段分为三个部分,一 是歌曲旋律的学习,我仍然采用做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先 唱音阶do re mi fa sol fa mi re do 连续唱三遍,再由 学生分小组按顺序交替演唱此音阶,学生记住自己所唱的 音及音高,我再随机抽个别小组按我的指挥唱出自己唱过 的音,这时学生唱出的旋律,其实就是《沂蒙山小调》的 旋律,此游戏的目的有三个:第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三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 学会了歌曲的旋律。二是演唱歌曲,演唱过程中我用做示 范的方法,指导学生歌唱的方法及“衬词”、“拖腔”和 山东民歌质朴、淳厚的特点。第三是完整演唱歌曲,对学 生的演唱做出评价。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沂蒙山小调》教案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沂蒙山小调》教案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沂蒙山小调》教案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沂蒙山小调》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体验音乐之美,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歌曲风格,增强学习民族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民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体会歌曲的特点,了解歌曲中的表现手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尝试进行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进行旋律创编活动。

3、通过欣赏、学唱、竖笛演奏等多种方式,体验音乐情绪,参与歌曲演唱和艺术创编活动,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教学难点:运用“鱼咬尾”创作手法进行艺术创编活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琴教学过程:一、每周一曲小组竖笛才艺展示。

二、导入1、说沂蒙说说我们沂蒙山区有哪些旅游生态场所,名胜古迹。

2、看沂蒙。

播放沂蒙景点图片。

三、唱沂蒙。

1、播放《沂蒙山小调》音乐,学生欣赏并小声跟唱,熟悉旋律。

2、用“啦”模唱曲谱,注意气息的连贯。

3、填词学唱,注意一字多音的唱法。

教师弹琴,学生跟唱。

四、忆沂蒙《沂蒙山小调》诞生于抗战时期的1940年。

当年,就在下白石屋村,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员李林、阮若珊借助当地的花鼓调创作了初期的《沂蒙山小调》,后在流传中经过多次加工修改,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沂蒙民歌。

这支小调诞生于蒙山第三高峰——望海楼脚下的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当年由驻沂蒙山区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员李林(上海歌剧院顾问)和阮若珊(中央戏剧学院原副院长)两位同志创作。

196x年,华东地区举行民歌会演时,韦友芹用她那甜润的歌喉,演唱了《沂蒙山小调》,受到陈毅和其他中央首长的称赞,后被录制唱片,又一次在全国引起了轰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首“山东民歌”已蜚声国内外。

为纪念小调的诞生,当地政府在村前建了一座纪念亭、立了一座纪念碑,亭前的一块天然巨石上刻着小调的原作者之一阮若珊女士于1999年8月17日亲笔题写的一行字--“深深怀念沂蒙山好地方”,寄托了作者对白石屋、对沂蒙山的一腔深情。

人音版 音乐 七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沂蒙山小调 教案设计

人音版 音乐 七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沂蒙山小调   教案设计

沂蒙山小调一.教学目标让学生准确演唱歌曲。

演唱时充分理解歌曲结构。

能够有感情地演唱并做好拓展。

二.重点难点1、通过聆听、演唱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感受地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重点)2、感受民歌的拖腔中使用“鱼咬尾”的表现手法的作用。

(难点)三.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沂蒙山小调【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过江苏民歌《茉莉花》、《无锡景》、河南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山东民歌,一起走进秀美富饶的山东沂蒙,去领略她的风采吧!板书题目(沂蒙山小调)【授课过程】一、赏析歌曲《沂蒙山小调》:1、简介歌曲——“她的前世今生”这首歌曲最初叫《打黄沙会》。

黄沙会是与我抗日军民相对抗的反动势力。

1940年10月,是抗日战争最困难时期,八路军抗大一分校的战士就住在沂蒙山临沂市费县北部山区的马头崖乡白石屋村,这里偏僻、安全。

这首《沂蒙山小调》就是在这时由两名年轻的文艺战士阮若珊(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李林(现任上海歌剧院顾问)创作的。

这首歌是根据山东逃荒到东北卖唱人所唱的曲调加工整理而成的。

后来,歌词又加上了赞美沂蒙山好风光的歌词,同时又加上了歌唱新生活、歌颂共产党的内容。

2、教师范唱,学生初步欣赏本首歌曲,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①结合民歌的种类,思考《沂蒙山小调》属于哪种体裁?小调②回忆这种体裁有什么特点?旋律细腻,富有变化。

常用衬字、衬句扩展音乐结构,加强情感表达。

③结合曲谱,具体说出哪些乐句或符号体现了这些特点?旋律:中速、歌颂地、柔美拍子:3/4 4/4 变换拍子,节奏富有变化(节奏要稳、拍子要准)最后一句速度提示:慢一倍。

自由延长音的使用衬词:那个、哎。

歌词中“儿化音”:低儿,子儿。

歌曲中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演唱:一字多音——拖腔。

(本节课的重点之一,要唱得准确连贯)二、学习歌曲:1、用“La”跟琴哼唱旋律。

方法指导:①指导其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发声方法:吸气时,口、鼻同时进气,小腹收缩,腹部和腰部均有扩张的感觉,像闻花一样。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沂蒙山小调教案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沂蒙山小调教案
4.对课程学习的影响:学生对沂蒙山小调这类民族音乐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研究和学习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同时,针对学生在演唱和演奏方面的不足,教师需要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5.学习困难分析:学生在学习沂蒙山小调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沂蒙山风光和沂蒙山小调的音频、视频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2)教学软件:使用音乐教学软件,帮助学生分析沂蒙山小调的旋律和节奏,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实物展示:展示沂蒙山小调的相关实物,如乐器、乐谱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学习沂蒙山小调。
3.判断题:
(1)沂蒙山小调的旋律风格属于激昂奔放。()
(2)沂蒙山小调的演唱方法主要包括演唱和演奏。()
(3)沂蒙山小调的起源地区是山东省。()
4.简答题:
(1)请简述沂蒙山小调的背景和特点。
(2)请简述沂蒙山小调的演唱方法。
(3)请简述沂蒙山小调的旋律风格。
5.论述题:
(1)请论述沂蒙山小调在民族音乐中的地位和影响。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沂蒙山小调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沂蒙山小调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沂蒙山小调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民族音乐的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3.沂蒙山小调的演唱和演奏方法指导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沂蒙山风光,引导学生了解沂蒙山小调的背景。

《沂蒙山小调》音乐课件备课讲稿

《沂蒙山小调》音乐课件备课讲稿
2、歌词中有哪些“儿化音”? 地儿、子儿
3、歌曲中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演唱有什 么特点? 一字多音——拖腔

看 香 好
根据《沂蒙山小调》的旋律即兴填词,向大家介 绍你的家乡,歌唱自己的家乡,表达对家乡的热 爱之情。
1.人 人(那个)都说 (哎) 2.福 田(那个)菊乡 (哎)
麻城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好 好 风光
《沂蒙山小调》音乐课件
《 沂 蒙 山 小 调 》 诞 生 地
鱼咬尾
• 鱼咬尾是指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 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的结构,也 叫衔尾式、接龙式,是中国传统音乐 的一种结构形式。就像下一条鱼的嘴 咬着上一条鱼的尾巴似的。

看 香 好
1、歌词中的“那个”有没有实际意义? 没有,只是民歌中的衬词
龟峰(那个)山上(哎) 人杰(那个)地灵(哎)
开 满花 奔 小康
下课
再见!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沂蒙山小调》教案

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沂蒙山小调》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材分析】《沂蒙山小调》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首小调体裁的民歌,全曲为一段体,3/4与4/4的变化拍子,采用了汉族小调民歌中常见的“起、承、转、合”四句体的结构,前三句运用了中国民族音乐特有的“鱼咬尾”创作手法。

歌词内容以歌颂沂水、蒙山的自然风光和幸福生活为主,歌曲优美抒情、纯朴清秀、音调丰富、旋律舒展,富于歌唱性。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初步掌握识谱能力、歌唱的方法,通过上学期《劳动的歌》这一单元的学习,对民歌已有一定的了解。

因正处于变声期,部分学生对于演唱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又由于民歌这种体裁与学生所处的年代、环境有差异,所以学生对于演唱民歌的兴趣不大,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歌曲的情绪与意境,增进对小调的认识和喜爱。

二、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所采用的“鱼咬尾”创作手法和小调“起、承、转、合“的曲式结构。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模唱、分析、对比、体验、探究、合作、描画旋律线等方法,理解小调的音乐风格与特点。

【教学重点】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正确把握小调体裁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变化拍子,歌曲一字多音、拖腔的唱法【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意图:运用柯达伊教学法、体验教学法通过游戏、律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基础薄弱的学生体会3/4拍和4/4拍的强弱规律及节拍变化,为突破难点——变化拍子的歌曲学唱做准备。

)二、歌曲学唱(一)出示课题,击拍(变化拍子)聆听并思考: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可从音乐要素分析,也可从歌词、情绪分析)(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关注音乐要素的习惯,让学生初步感知音乐的速度、力度、节拍、风格、曲式结构、演唱形式、情绪、情感。

)(二)教师出示图片简介歌曲的创作背景,击拍(变化拍子)聆听并思考:歌词描写了什么内容?美丽风光、丰收景象、美好生活(三)小组讨论1、老师范唱歌曲第一段,学生标记换气记号,思考:歌曲分成几个乐句?2、老师范唱旋律,学生击拍聆听,找出每个乐句的最后一个音和下个乐句的起始音音是什么关系?(PPT展示,前三个乐句都是“鱼咬尾”形式,起承转合的一段体)(四)师生一起画旋律线学唱第一段歌词(五)学生跟范唱学唱歌曲第二段、第三段。

初中音乐辽海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沂蒙山小调》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音乐辽海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沂蒙山小调》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音乐辽海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沂蒙山小调》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体验音乐之美,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歌曲风格,增强学习民族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民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知识与技能
能认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风格特征,体会歌曲的特点,了解歌曲中的表现手法,有感情地、自然舒展地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了解“鱼咬尾”。

3、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演唱、表演唱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体验音乐情绪,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情况参差不齐。

3重点难点
学会演唱《沂蒙山小调》,准确的掌握好小调的韵味,有感情的表演唱.了解什么是“鱼咬尾” ,感受这首歌中使用“鱼咬尾”的表现手法的作用,并有感情地演唱好这首歌。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活动】律动
老师带领同学们边欣赏《青春舞曲》边做律动。

大家一起随音乐做动作,在欢乐的气氛下开始今天的音乐之旅.
2【导入】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山东快书的视频。

并提出问题。

播放山东及沂蒙山的现在与解放前的视频并对比。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五单元《沂蒙山小调》教案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五单元《沂蒙山小调》教案

安徽省滁州二中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沂蒙山小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风格及其体裁2、能力目标:唱好歌曲《沂蒙山小调》。

3、情感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品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唱好歌曲《沂蒙山小调》,了解和其有关的知识点。

三、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

四、授课过程:1、导入:欣赏《沂蒙山小调》回答:哪个地区的民歌?曲名是什么?学生回答:《沂蒙山小调》山东民歌教师总结,介绍作品创作背景:(1940年10月,抗日战争处于最困难的阶段。

位于沂蒙山区费县北部山区的马头崖乡白石屋村虽然贫穷、偏僻,但群众基础好,且隐蔽、安全。

当年,抗大一分校在这一带工作、学习,文工团就驻在这个村里。

《沂蒙山小调》就在这时由两位年轻的文工团员李林和阮若珊创作的。

歌曲最初的题目是《反对黄沙会》,曲调是他们根据山东逃荒到东北卖唱人所唱的曲调,加工整理而成的。

当时,沂蒙抗日根据地建立不久,日寇经常“扫荡”,以国民党临沂专员张里元为首的顽固派也时常骚扰破坏抗日根据地。

他们还利用当时反动道会门黄沙会与抗日军民对抗。

为扫除抗日障碍,费东工委和行署,向黄沙会会首和下层会众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政治教育工作,但由于反动派的严密控制,都未能奏效。

最终,我军不得不决定使用武力解决。

当时抗大文工团的任务,就是以文艺宣传为武器,积极配合这一行动。

全团一面在前线开展对敌人的政治攻势,一面深入到黄沙会最盛行的沙沟峪、马头崖等地召开干部群众座谈会,进行调查研究和宣传教育,同时搜集创作素材。

《沂蒙山小调》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下白石屋的一间乱石砌墙、茅草盖顶的简陋民房里创作出来的。

当时歌曲的题目叫《反对黄沙会》,歌词共分8段,内容主要是控诉黄沙会的罪行,揭露黄沙会的阴谋。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喜爱这首歌曲,并随着形势的发展,又不断地按照自己的意愿修改它、充实它、完善它。

后来渐渐撇开了反对黄沙会的词句,换上了抗日救国、反对投降的内容,如揭露国民党顽军的“光吃军粮不打仗,一心一意要投降”;揭露汉奸“勾结鬼子来‘扫荡’,奸淫烧杀丧天良”等,给它注入了更强的时代精神。

沂蒙山小调课件教案

沂蒙山小调课件教案

沂蒙山小调课件教案一、教学目标1、聆听《沂蒙山小调》体会山东民歌的音乐特点,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2、在聆听和分析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能够了山东地区的民族音乐。

欣赏并演唱《沂蒙山好风光》感受歌曲的风格特征,体会歌曲的特点,了解歌曲中的表现手法。

3、掌握旋律创作手法“鱼咬尾”,并能有感情的演唱《沂蒙山小调》,体会歌曲的美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沂蒙山小调》。

【难点】学习与感受“鱼咬尾”这种旋律创作手法。

三、教材分析《沂蒙山小调》,阮若珊词,李林曲。

歌曲优美抒情、淳朴清秀,音调丰富,旋律舒展,富于歌唱性。

这是一首带有山歌风味的小调,最初流行在山东临沂地区,现已传遍全国。

全曲为一段体结构,含变宫的六声徽调式,具有严谨的旋律进行逻辑和方整性的曲体结构形态:四个乐句,每句两小节。

歌曲采用了汉族小调民歌中常见的“起、承、转、合”四句体的结构,各句基本上是前半句明显跳进、后半句曲折级进,旋律既有开朗、挺拔的性格,又有细致委婉的抒情咏叹。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音响设备、钢琴。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聆听并思考:1、歌曲名称。

2、此歌曲体裁为(小调)。

3、中国的汉族民歌体裁主要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三大类。

(二)新课1、欣赏沂蒙山风光。

2、歌曲简析。

3、初步聆听,学生边听边画旋律线。

4、衬词的作用(教师范唱。

歌曲的第一段,无衬词)5、思考,歌曲一共有几个乐句组成?歌曲采用一段体,为单乐段分解歌的形式。

第一乐句是起,第二乐句是承上启下,它是第一乐句的变化乐句,第三句是转,它是前两句对比乐句,最后一乐句是合,它为结束性乐句。

6、教师范唱简谱,学生跟琴唱谱哼唱。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个乐句的结束音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每个乐句都以上一个乐句的落音作为,下一乐句的开始音。

四个乐句的落音层次递降,这种创作的手法叫做“鱼咬尾”,这种创作形式在我国民间音乐创作中时常用到。

7、教师伴奏,学生跟琴唱谱,感受“鱼咬尾”这种创作手法,并用手势表现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音乐下册《沂蒙山小调》教案
七年级音乐下册《沂蒙山小调》教案
教材分析:
《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具有浓郁“北方官话”特点的,初起流传于山东沂蒙地区的小调,内容以歌颂沂水、蒙
山的自然风光和幸福生活为主。

阮若珊词,李林曲。


曲采用了汉族小调民歌中常见的“起、承、转、合”四
句体的结构,其中前三句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所特有的“鱼咬尾”创作手法,歌曲优美抒情,纯朴清秀,音调
丰富,旋律舒展,富于歌唱性。

教学目标:
1、了解民歌的体裁划分、学唱歌曲《沂蒙山小调》
2、引导学生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歌唱《沂蒙山小调》,通过活动拓展使学生初步了解“鱼咬尾“的音乐创作手法,
3、欣赏《沂蒙山小调》感受沂水、蒙山的自然风光和幸福生活,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怀。

学情分析:
经过之前的学习,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他们乐
于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但由于年纪较小,对音乐内容的
理解还需加强,因此,对初一学生应该使他们对音乐的兴
趣继续保持,同时引导他们加强音乐思维。

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沂蒙山小调》,初步掌握“鱼咬尾”的音乐创作手法。

难点:能够唱出带有山东民歌风味的《沂蒙山小调》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并导入新课
江苏民歌《茉莉花》作为发声练习
提问:歌曲名字?哪里的民歌?
生:《茉莉花》,江苏民歌。

提问:那谁来说说什么是民歌?
生:人民的歌曲·····
出示课件:民歌、民歌的分类.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一首民歌《沂蒙山小调》,教师范唱歌曲沂蒙山小调,提问歌曲名字
二、播放视频《沂蒙山小调》,聆听歌曲《沂蒙山小调》感受歌曲速度、力度、情绪。

(速度中速渐慢、力度适中、情绪优美抒情)
提问:歌曲的速度怎样?情绪如何?
师:《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山东省的经典民歌,属于小调,1940年由驻沂蒙山区抗大文工团团员李林和阮若珊等人采集创作的抗日主题歌曲《反对黄沙会》。

1953年经由李广宗、等人重新修改记谱,将原来歌词改为歌
颂家乡的主题,从此沂蒙山小调诞生了。

三:学习歌曲:
1、由教师歌唱乐谱学生拍打节奏并注意默读乐谱.
2、学生拍打节奏唱乐谱教师弹奏钢琴。

3、教师弹奏钢琴一部分学生唱歌谱一部分学生小声唱第一段歌词。

4、全体学生小声唱第一段歌词
5、教师纠正学生唱错的地方并改正练习
6、要求声音的优美,情感的真切。

四、了解和体会“鱼咬尾”创作手法
师:同学们注意观察这首歌曲的旋律,(出示图片)第一乐句结束音是2,第二乐句又从2开始,第三乐句结束音位1,第四乐句又从1开始,这使我想起了我们经常会玩的一个游戏成语接龙
五、活动拓展:
1、引导学生进行成语接龙
2、想想你们听过的会唱的那些歌曲它的创作手法是“鱼咬尾”。

《茉莉花》、《青春舞曲》(教师适当提醒)
3、运用鱼咬尾进行乐曲编创
4、播放视频《沂蒙山革命老区》,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师:沂蒙又名沂蒙山区,地处山东省中部,是以蒙山、沂水为地域标志的革命老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在沂蒙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儿女,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后来被概括为沂蒙精神,至今,仍激励着广大沂蒙人民在新的领域昂首阔步前进。

六:再次唱起沂蒙山小调结束本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