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基础与物理层及模型分析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 物理层

计算机网络  物理层

计算机网络物理层
物理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建立在传输介质基础上,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传输。

该层不仅定义了通信设备与传输线缆接口硬件的电气、机械以及功能和规程的特性,还定义了传输通道上的电气信号以及二进制位是如何转换成电流、光信号或者其他物理形式。

物理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底层,它向下直接与传输介质相连接,向上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服务。

它为数据链路层实体之间建立必须的物理连接,按顺序传输数据,并进行差错检查。

在发现错误时,向数据链路层提出报告。

物理层协议定义了数据终端设备与通信设备之间的接口。

数据终端设备(DTE)是指数据输入、输出设备和传输控制器或者计算机等数据处理设备,以及通信控制器。

数据通信设备(DCE)是对为用户提供接入点的网络设备的统称,如自动呼叫应答设备、调制解调器等。

DTE的基本功能是产生、处理数据;DCE的基本功能是沿传输介质发送和接收数据。

如图2-5所示,为DTE/DCE接口示意图。

图2-5 DTE/DCE接口示意图
DTE与DCE之间要连接,需要遵循共同的接口标准,即物理层接口协议。

物理层协议规定了标准接口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和规程特性,不仅为完成实际通信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而且使不同厂家的产品可相互兼容,设备间可有效交换数据。

OSI七层模型和TCPIP模型及对应协议(详解)

OSI七层模型和TCPIP模型及对应协议(详解)

OSI七层模型和TCPIP模型及对应协议(详解)1.OSI七层模型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七层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种网络体系结构模型,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任务。

这些层次从底层到顶层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物理层:负责传输比特流,即原始的0和1的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将物理层传输的数据流划分为数据帧,并在物理传输媒介上发送和接收数据帧。

-网络层:负责通过不同网络节点进行数据的路由和转发,实现数据包的传输。

-传输层:负责端到端的通信连接,在传输过程中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和错误控制。

-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会话。

-表示层:负责数据的格式化和解码、加密和解密,确保接收方能够正确理解发送方的数据。

-应用层:提供用户与网络的接口,支持各种应用程序的网络访问和通信。

2.TCP/IP模型TCP/IP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体系结构,目前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

TCP/IP模型由四个层次构成,分别为网络接口层、互联网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网络接口层:负责将数据帧从物理层传输到网络层,并对数据进行分割和重组。

-互联网层: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的主机,包括IP协议、ARP协议和ICMP协议等。

-传输层: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和错误控制,包括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等。

-应用层:提供用户与网络的接口,支持各种应用程序的网络访问和通信,包括HTTP、FTP、SMTP等协议。

3.OSI七层模型和TCP/IP模型的对应关系及协议:-OSI的物理层对应TCP/IP的网络接口层,协议包括以太网、Wi-Fi 等。

-OSI的数据链路层对应TCP/IP的网络接口层,协议包括以太网、Wi-Fi等。

-OSI的网络层对应TCP/IP的互联网层,协议包括IP、ARP、ICMP等。

计算机网络 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 1

计算机网络 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 1

复习:1.我们要访问某个网站,必须打开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相关信息,这是由哪个层的哪个协议规定的?2.OSI模型中,为传输层提供直接或间接服务的有哪几个层?3.一个主机与一个中继系统能否称为一对对等实体?4.只有两个端系统的通信系统中数据的封装与拆封过程如何?增加一个或多个中继系统之后呢?5.每个中继系统都需要对数据进行拆封之后再封装,这句话如何理解?6.会话层中设置的同步控制用于完成什么功能?7.一次传输连接可以对应多个会话连接,这句话如何理解?反过来,一次会话连接也能对应多次传输连接,如何理解?1.http协议2.网络层直接为传输层提供服务,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间接为传输层提供服务3.不能,两者从网络体系结构上包含的层是不同的,完成的功能也完全不同4.数据在发送端由上到下进行封装,在接收端由下到上进行拆封;每个中继系统都会完成数据的自下而上的拆封和自上而下的封装5.中继系统中总是由一个端口接收数据,从物理接口接收开始向上逐层拆封,向外转发时则由上向下逐层封装,到物理接口发送6.当传输连接的意外中断引起会话过程的意外中断之后,只要新的传输连接建立起来,会话过程即可由断点之前最近的同步点处继续进行下去7.一次传输连接建立起来之后,完成一个会话连接后可以不断掉传输连接而继续进行下一次会话连接;从时间顺序上,多个会话连接必须是前后按顺序进行。

一个会话连接可以因为传输连接的中断而建立在多个传输连接的基础上来完成,也可以将一次会话内容分解到多个并行的传输连接中完成。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数据通信基本知识传输媒体信号调制技术复用技术差错控制技术拥塞控制技术2.1 数据通信基本知识2.1.1 通信系统模型2.1.2 通信方式数据通信中,按信号在传输介质中的传输方向,可分三种方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如图所示2.1.3 数字通信和模拟通信数字通信:传输系统的物理链路上传输的是数字信号(数字信号是指离散的电信号,直接用两种不同的电压表示二进制的0和1,又称基带信号)模拟通信:传输系统的物理链路上传输的是模拟信号(模拟信号是指连续的载波信号)要表示路口红灯的变化过程,要使用什么信号?要表示24小时天气温度的变化过程,要使用什么信号呢?信号传输过程的失真由于物理链路存在电阻、电感和电抗,导致信号经过物理链路时会衰减,衰减程度与物理链路的长度成正比,衰减后的信号会产生失真,失真是指组成信号的不同频率的波形的不同程度的衰减所造成的信号形状发生变化,而不仅仅是指信号幅度等比例降低。

5、数据通信

5、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回顾上节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数据的电编码、电磁编码或光编码的表现形式就是信号,它是传递数据的载体。

根据两种不同的数据类型,若表示成时间的函数,信号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离散的,相应有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种。

模拟信号是指表示信息的信号及其振幅、频率、相位等参数随着信息连续变化,幅度必须是连续的,但在时间上可以是连续的或离散的。

连续变化的信号,它的取值可以是无限个。

数字信号是指离散的一系列电脉冲,它的取值是有限的几个离散数值,其强度在某个时间周期内维持一个常量级,然后改变到另一个常量级。

例如,计算机所用的二进制代码1和0表示的信号。

根据在信道上传输信号的方式,信号又可分为基带信号和宽带信号。

基带信号是指用两种不同的电压来直接表示数字信号1和0,再将该数字信号送到信道上进行传输。

宽带信号是指将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后形成的频分复用模拟信号。

基带信号经过调制后,其频谱搬移到较高的频率处。

由于每路基带信号的频谱被搬移到不同的频段,所以合成在一起后不会相互千扰,实现了在一条线路中同时传输多路信号,提高了线路利用率。

数据涉及的是事物的形式,而信息涉及的则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

信息的载体可以是数字、文字、语音和图形等,可以用数据表示。

数据在信道进行传输的形式可以用信号表示。

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产生和交换的信息都是二进制代码信息,表现为一系列脉冲信号。

正确地掌握信息、数据和信号这三个术语的含义,才能理解数据通信系统的实质问题。

一、数据通信的理论基础1、什么是数据数据是传递信息的实体,是任何描述物体、概念、形态的事实、数字、符号和字母。

数据是事物的形式,信息是数据的内容或解释。

数据有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两种形式。

模拟数据是指描述连续变化量的数据,如声音、视频图像、温度和压力等。

数字数据是指描述不连续变化量(离散值)的数据,如文本信息、整数数列等.2、什么是通信信息的传递过程称为通信。

3、什么是数据通信数据通信技术是发展网络技术的重要基础,它主要研究在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之间传输表示字母、数字和符号的二进制代码0、1比特序列的模拟或数字信号的过程。

《计算机网络课件:OSI七层模型》

《计算机网络课件:OSI七层模型》

保数据的正确传输和接收。
3
会话层的错误检测与恢复
讲解会话层的错误检测和恢复机制,以 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
表示层功能概述
数据的编码与解码
解释表示层如何对数据进行编码 和解码,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 和解析。
数据的加密与解密
介绍数据加密和解密的过程,保 护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
数据的压缩与解压缩
讲解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技术, 减少数据传输的带宽占用。
物联网的普及将提出新的网 络需求,可能需要重新定义 OSI模型各层的功能和协议。
3 网络安全
未来网络的安全性要求更高,OSI模型可能会加强对数据加密和身份 验证的支持。
OSI模型的层次结构为互联网 通信提供了标准化的基础。
企业内部网络
企业内部网络遵循OSI模型, 实现高效的内部通信。
网络设备开发
网络设备开发人员参考OSI模 型,开发出符合标准的设备 和协议。
未来网络发展对OSI模型的影响
1 大数据处理
2 物联网应用
未来的高速网络将需要更高 效的数据处理和传输,OSI模 型可能会进一步优化。
数据链路层概述
解释数据链路层的目标和任务,包括帧的封装 和解封装、差错校验和流量控制等。
传输层介绍
介绍传输层的职责,包括可靠性传输、流量控 制和拥塞控制等。
会话层职责分析
1
会话的建立和终止
讲解会话层的主要职责,包括建立会话、
会话层数据的同步2ຫໍສະໝຸດ 维护会话状态和会话的终止。
介绍如何在会话层实现数据的同步,确
计算机网络课件:OSI七 层模型
计算机网络课件:OSI七层模型是关于计算机网络中的基础知识。本课件将深 入介绍OSI七层模型的每一层,帮助您全面理解网络架构和通信过程。

01 数据网络基础 OSI七层模型

01 数据网络基础 OSI七层模型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第2层:数据链路层
• MAC地址
以太网数据帧格式 前导 8B 目的MAC地址 6B 源MAC地址 6B 类型/长度 2B 数据 FCS 4B
0000.0Cxx.xxxx
组织唯一标识符OUI 由IEEE分配
0000.0Cxx.xxxx
由厂商分配
第2层:数据链路层
• 工作在OSI 第2层的设备:交换机
学习
沉淀
成长
分享
数据 络基础
SI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ontent
数据网络基础
OSI七层模型
什么是网络拓扑(Topology)
Internet
服务器群
OR
Si Si S i
Si Si S i
WEB服务器 文件服务器
Si S Si i
Si S Si i
Si S Si i
Si S Si i
101010111100
位 Bit
Thank You

第3层:网络层
• 工作在第3层的设备:路由器(Router)
• 隔离广播域;隔离广播 • 路由选择;维护路由表 • 寻址及转发
• 流量管理
• 连接广域网(WAN)
第2层:数据链路层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2
• •
组帧、物理编址,将数据帧从链路上的一个节点传递到 另一个节点 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接入控制
4
3 2 1
数据的分段及重组;提供端到端的数据服务(可靠或不可靠)
将分组从源端传送到目的端;逻辑寻址;路由选择 将分组数据封装成帧;实现两个相邻结点之间的通信;差错检测 在介质上传输比特;提供机械的和电气的规约

OSI七层模型基础知识及各层常见应用

OSI七层模型基础知识及各层常见应用

OSI七层模型基础知识及各层常见应用OSI Open Source Initiative(简称OSI,有译作开放源代码促进会、开放原始码组织)是一个旨在推动开源软件发展的非盈利组织。

OSI参考模型(OSI/RM)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网络系统互连模型。

它是网络技术的基础,也是分析、评判各种网络技术的依据,它揭开了网络的神秘面纱,让其有理可依,有据可循。

一、OSI参考模型知识要点图表1:OSI模型基础知识速览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

1至4层被认为是低层,这些层与数据移动密切相关。

5至7层是高层,包含应用程序级的数据。

每一层负责一项具体的工作,然后把数据传送到下一层。

由低到高具体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第7层应用层—直接对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应用程序可以变化,但要包括电子消息传输第6层表示层—格式化数据,以便为应用程序提供通用接口。

这可以包括加密服务第5层会话层—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连接。

此服务包括建立连接是以全双工还是以半双工的方式进行设置,尽管可以在层4中处理双工方式第4层传输层—常规数据递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

包括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第3层网络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它包括通过互连网络来路由和中继数据第2层数据链路层—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

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第1层物理层—原始比特流的传输电子信号传输和硬件接口数据发送时,从第七层传到第一层,接受方则相反。

各层对应的典型设备如下:应用层………………。

计算机:应用程序,如FTP,SMTP,HTTP表示层………………。

计算机:编码方式,图像编解码、URL字段传输编码会话层………………。

计算机:建立会话,SESSION认证、断点续传传输层………………。

数据通信与网络

数据通信与网络

数据通信与网络一、引言数据通信与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负责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共享,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本文将讨论数据通信与网络的基本概念、功能以及一些常见的应用。

二、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1. 数据通信的定义数据通信是指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这种传送需要借助设备和协议来确保信息的准确和完整传输。

2. 数据通信的基本要素数据通信包括发送方、接收方、传输介质和传输协议四个基本要素。

发送方将原始信息转换为信号,并通过传输介质将信号发送给接收方。

传输协议规定了信号传输的方式和规则。

3. 数据通信的模型数据通信可以使用OSI模型进行描述,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七个层次。

每个层次有不同的功能和任务,通过层与层之间的协议进行通信。

三、数据通信的功能1. 数据传输数据通信的主要功能是将原始数据转换为可传输的信号,并通过传输介质将信号传输给接收方。

这样接收方就可以恢复原始数据。

2. 数据交换数据交换指的是在网络中传输数据的过程。

数据通信通过数据交换的方式实现信息的共享。

3. 错误检测和纠正数据通信通过添加冗余信息和使用校验算法来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数据压缩与加密数据通信可以利用压缩算法将数据压缩,减少传输的数据量。

同时,通过加密算法可以保护敏感数据的安全性,防止信息被非法获取。

四、数据通信的应用1. 互联网互联网是当前最常见和广泛使用的数据通信网络。

它连接了全球各地的计算机和设备,实现了信息的全球化传输和共享。

2. 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是指通过移动网络进行数据通信的方式。

它包括手机通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多种应用,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通信手段。

3. 在线购物数据通信使得在线购物成为可能。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将购物需求传输给电商平台,实现网上购物和订单交付。

4. 远程办公与视频会议数据通信为远程办公和视频会议提供了支持,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工作和交流,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便利性。

计算机网络概论习题与答案

计算机网络概论习题与答案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一、填空题1.在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互相结合,为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2.从传输范围的角度来划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其中,Internet属于(广域网)。

3.从资源共享的角度来定义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指的是利用(通信线路)将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独立的(自治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4.从逻辑功能上,计算机网络可以分成(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个部分。

5.(ARPAnet)的诞生是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为Internet 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6.局域网的主要技术要素包括(网络拓扑)、(传输介质)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7.Internet是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网络借助于(路由器)相互联接而形成的全球性互联网。

8.在通信技术中,通信信道的类型有两类:点对点式和(广播式)。

在点对点式通信信道中,一条通信线路只能连接一对结点。

而在(广播式)通信信道中,多个结点共享一个通信信道,一个结点广播信息,其他结点必须接收信息。

9.在数据传输系统中,传输介质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物理路径,可以分为(导向)介质和(非导向)介质。

采用(导向)介质传输数据的网络称为(有线网),而不采用(非导向)介质传输数据的网络称为(无线网)。

10.对于通信子网,早期ARPAnet中承担通信控制处理机功能的设备是(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而现代计算机网络中承担该功能的设备是(路由器/router)。

是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互联而成的计算机网络,狭义的Internet 是指由上述网络中采用IP协议的网络互联而成的,广义的Internet是指狭义Internet加上所有 (1) C 的网络。

Internet体系结构具有良好扩充性的主要原因在于它(2)B。

广义Internet的这种基于单一主干核心结构的弊端在于(3) D 。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Networking techno;ogy
2.1 基本概念
信号
f(t)是消息或数据的电磁编码x(。nT)信号的时域特性表 示为时间t的函数,信号的数学描述一般是以时
间t为自变量,以某种物理量(如电压)为因变
量。
t
11 00001 11 010 01 10 11 1 1 nT
分为(a) 模模拟拟信信号 号与数字信号。 (b) 数字信号
然而:信道对不同频率的信号其衰减幅度是不 相同的,因而会发生畸变。一般来说,频率越 高的信号,其衰减幅度越大
2.2.2 信道的截止频率与带宽
2.2.3 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率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7
Networking techno;ogy
2.2.1 信号的频谱和带宽
傅立叶已经证明:任f(何t) 一个周期为T的函数f(t)都是由 无穷多个正弦和余弦函数合成,即:
具体的数字编码方式。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11
Networking techno;ogy
脉冲信号频谱图
信号的脉冲宽度与其带宽成反比,因此信 号的数据率越高,信号的带宽也就越宽。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12
Networking techno;ogy
2.2.2 信道的截止频率与带宽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13
Networking techno;ogy
信道截止频率
A
10lg 2 3
A
10.707
10.707
f fc
(a) 单通滤波器

通信原理ch6_OSI模型

通信原理ch6_OSI模型
17
OSI模型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高层协议:负责 面向用户的信息 处理 高层与低层之间的接口, 负责将其连接起来
传输层
网络层Leabharlann 数据链路层物理层低层协议:负责底 层设备间的通信
18
OSI模型

Application Layer Presentation Layer Session Layer Transport Layer Network Layer Data Link Layer Physical Layer
11
面向连接服务
E 虚电路 A
12
面向无连接服务

无连接服务(connectionless service): 以邮政系统为模式。


每个报文带有完整的目的地址,并且每一个报 文都独立于其他报文,经由系统选定的路线传 递。 正常情况下,当两个报文发往同一目的地时, 先发的先收到。但是,但是也有相反的情况出 现,而这种情况在面向连接的服务中是绝对不 可能发生的。
30

IEEE将数据链路层划分为两个子层:


(二)数据链路层

主要功能:
(1)帧同步 (2)寻址(最近结点和下一结点地址包含在报 头和尾部中) (3)访问控制
(5)差错控制 (6)链路管理 (7)链路管理透明传输
(4) 流量控制
31
(三)网络层

网络层的特点: 负责将信息从一台网络设备传送到另一 台网络设备 决定数据包的最佳传输路径,即进行路 由选择。 设备建立一般被视为无连接 (connection-less),不需要进行连 接的建立和维护。
常见的协议:IP协议
34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的知识点整理3篇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的知识点整理3篇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的知识点整理第一篇:物理层基础一、数据通信基础概念1. 数据通信:指在两个或多个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所使用的技术和方法。

2. 信号: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所采用的电、光等物理形式。

3. 信道:数据通过的传输媒介。

4. 带宽:信道所能够传输的数据量。

5. 波特率:信号每秒钟变化的次数。

6. 编码:将数据转换为特定的电信号或光信号。

二、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1. 模拟信号:连续的信号,可以取得任意一连串数值。

2. 数字信号:离散的信号,只能取到有限的数值。

三、调制与解调1. 调制: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的过程。

2. 解调:将模拟信号重新转化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四、常见的调制方法1. 幅度调制(AM):将数字信号调制到载波中的幅度上。

2. 频率调制(FM):将数字信号调制到载波中的频率上。

3. 相位调制(PM):将数字信号调制到载波中的相位上。

五、数字通信系统中的编码方式1. 非归零编码:0对应低电平,1对应高电平。

2. 归零编码:每个位周期的中间都有一次电平变化,0对应低电平,1对应高电平。

3. 曼彻斯特编码:每个比特都由一个位周期内两次电平跳变组成。

4.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每个比特的位周期内第一次电平跳变表示1,否则表示0。

六、常见传输介质1. 双绞线:应用广泛,可分为UTP和STP两种。

2. 同轴电缆:常用于有线电视和以太网。

3. 光纤:传输速度快,适用于远距离传输。

4. 无线电波:适用于无线网络和移动通信。

七、多路复用技术1. 时分复用(TDM):将时间分成若干时隙,不同的信号在不同的时隙进行传输。

2. 频分复用(FDM):将频率带宽分成若干频道,不同的信号在不同的频道进行传输。

3. 波分复用(WDM):利用光的不同波长来实现频分复用。

4. 码分复用(CDM):每个用户分配唯一的码,所有用户共用相同频率带宽,通过解码来实现分离。

八、数据的传输方式1. 单工传输:只有一个方向的传输,如广播电视。

TCPIP协议各层详解

TCPIP协议各层详解

TCPIP协议各层详解OSI七层协议互联⽹协议按照功能不同分为osi七层或tcp/ip五层或tcp/ip四层TCP/IP协议毫⽆疑问是互联⽹的基础协议,没有它就根本不可能上⽹,任何和互联⽹有关的操作都离不开TCP/IP协议。

不管是OSI七层模型还是TCP/IP的四层、五层模型,每⼀层中都要⾃⼰的专属协议,完成⾃⼰相应的⼯作以及与上下层级之间进⾏沟通。

由于OSI七层模型为⽹络的标准层次划分,所以我们以OSI 七层模型为例从下向上进⾏⼀⼀介绍。

TCP/IP协议毫⽆疑问是互联⽹的基础协议,没有它就根本不可能上⽹,任何和互联⽹有关的操作都离不开TCP/IP协议。

不管是OSI七层模型还是TCP/IP的四层、五层模型,每⼀层中都要⾃⼰的专属协议,完成⾃⼰相应的⼯作以及与上下层级之间进⾏沟通。

tcp/ip是个协议组,它可以分为4个层次,即⽹路接⼝层,⽹络层,传输层,以及应⽤层,在⽹络层有IP协议、ICMP协议、ARP协议、RARP协议和BOOTP协议。

在传输层有TCP,UDP协议⽽在应⽤层有HTTP,FTP,DNS等协议因此HTTP本⾝就是⼀个协议,是从WEB服务器端传输超⽂本,到本地浏览器的⼀个传输协议OSI模型OSI/RM协议是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它需要三个基本的功能:提供给开发者⼀个休息的,通⽤的概念以便开发完善,可以⽤来解释连接不同系统的框架。

OSI模型定义了不同计算机互联的标准,是设计和描述计算机⽹络通信的基本框架。

OSI模型把⽹络通信的基本框架⼯作分为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层和应⽤层(1)(Physical Layer)孤⽴的计算机之间要想⼀起玩,就必须接⼊internet,⾔外之意就是计算机之间必须完成组⽹物理层功能:主要是基于电器特性发送⾼低电压(电信号),⾼电压对应数字1,低电压对应数字0物理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它利⽤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

OSI七层模型详解

OSI七层模型详解

OSI七层模型详解1. OSI简述 OSI是⼀种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简称OSI),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联合制定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为开放式互连信息系统提供了⼀种功能结构的框架。

它从低到⾼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层、应⽤层。

2.OSI七层协议2.1 物理层 定义: 物理层是OSI的第⼀层,它虽然是最底层,但是是整个开放系统的基础。

物理层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互连设备,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

媒体和互连设备: 物理层的媒体包括架空明线、平衡电缆、光纤、⽆线信道等。

通信⽤的互连设备指DTE和DCE间的互连设备。

DTE即数据终端设备,⼜称物理设备,如计算机、终端等都包括在内。

⽽DCE则是数据通信设备或电路连接设备,如调制解调器等。

数据传输通常是经过DTE——DCE,再经过DCE——DTE的路径。

互连设备指将DTE、DCE连接起来的装置,如各种插头、插座。

LAN中的各种粗、细同轴电缆、T型接、插头,接收器,发送器,中继器等都属物理层的媒体和连接器。

主要功能: 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数据通路可以是⼀个物理媒体,也可以是多个物理媒体连接⽽成。

⼀次完整的数据传输,包括激活物理连接,传送数据,终⽌物理连接。

所谓的激活,就是不管有多少物理媒体的参与,都要在通信的两个数据终端设备之间连接起来,形成⼀条通路。

传输数据:物理层要形成适合数据传输需要的实体,为数据传送服务。

⼀是要保证数据能在其上正确的通过,⼆是要提供⾜够的带宽(带宽是指每秒钟能通过的⽐特(BIT)数),以减少信道上的拥塞。

传输数据的⽅式能满⾜点到点,⼀点到多点,串⾏并⾏,半双⼯和全双⼯,同步和异步传输的需要。

2.2 数据链路层 定义: 数据链路可以粗略地理解为数据通道。

物理层要为终端设备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其连接。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通信的 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 送(当然也就不能同时接收)。
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通信的 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基带(baseband)信号和 带通(band pass)信号
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来自信 源的信号。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 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
对基带数字信号的几种调制方法
基带信号 0 1 0 0 1 1 1 0 0 调幅 调频
调相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正交振幅调制 QAM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举例
(r, ) r
可供选择的相位有 12 种, 而对于每一种相位有 1 或 2 种振幅可供选择。
带通信号——把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 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 在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 够通过信道)。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几种最基本的调制方法
基带信号往往包含有较多的低频成分,甚至有直流 成分,而许多信道并不能传输这种低频分量或直流 分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对基带信号进行 调制(modulation)。
第 2 章 物理层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2.4 信道复用技术 2.5 数字传输系统 2.6 宽带接入技术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 特性,即:
机械特性 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 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物理层(1)接口特性、数据通信模型、奈氏准则、香农定理

物理层(1)接口特性、数据通信模型、奈氏准则、香农定理

物理层(1)接⼝特性、数据通信模型、奈⽒准则、⾹农定理⼀、物理层接⼝特性 物理层解决如何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特流,⽽不是具体的传输媒体。

物理层主要任务是确定与传输数据有关的特性(定义标准)。

物理层定义的标准: 1)机械特性:定义物理连接的特性,规定物理连接时所采⽤的规格、接⼝形状、引脚数⽬、引脚数量和排列情况。

2)电⽓特性:定义传输⼆进制位时,线路上信号的电压范围、传输速率和距离限制等。

3)功能特性:指某条线路上的电平表⽰何种意义,接⼝部件的信号线的⽤途。

(描述⼀个物理层接⼝引脚处于⾼电平时的含义) 4)规程特性:定义各条物理线路的⼯作规程和时序关系。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般包括发送端、接收端以及收发两端之间的信道三个部分。

如图: 信息源是信息或信息序列的产⽣源,它泛指⼀切发信者,可以是⼈也可以是机器设备,能够产⽣诸如声⾳、数据、⽂字、图像、代码等电信号,信息源发出信息的形式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离散的。

发送设备把信息源发出的信息变换成便于传输的形式,使之适应于信道传输特性的要求并送⼊信道的各种设备。

信道是指传输信号的通道。

根据传输媒介的不同,可分为有线信道(电缆、光纤等)和⽆线信道(微波、卫星),只经信道经码⽽不经调制就直接送到电缆去传输的数字信号称为数字基带信号,经调制后的信号称为频带信号。

信道噪声,可能是进⼊信道的各种外部噪声,也可能是通信系统中各种电路、器件或设备⾃⾝产⽣的内部噪声。

接收设备接收从信道传输过来的信息,并转换成信息宿便于接收的形式,功能与发送设备的功能刚好相反。

信息宿是接收发送端信息的对象,它泛指⼀切信息接收者。

按照信道中所传输信号的不同形式,通信系统可以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如图是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信源编码的主要功能是把语⾳、⽂字、图像等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即模/数(A/D)转换。

信道编码是将数字信号转换成与调制⽅式和传输信道匹配的形式,降低传输误码率,提⾼传输的可靠性。

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在计算机网络中,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描述和理解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的过程。

该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被称为七层模型,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一层都负责不同的功能,共同协作完成数据传输的全过程。

1. 物理层物理层是OSI参考模型中最底层的一层,其主要任务是在物理媒介上传输数据比特流。

在这一过程中,数据被转换成电信号、光信号或无线信号,通过物理连接传输到目标设备。

在物理层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传输介质、接口规范、传输速率等。

2.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将物理层传输的数据进行分组,并添加位置区域信息,以便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中能够准确识别目标设备。

在这一过程中,数据被封装成帧(Frame),并进行差错检测和纠错,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3. 网络层网络层主要负责数据在不同网络之间的路由和转发。

在这一过程中,数据被封装成数据包(Packet),并添加目标设备的位置区域信息,以便在网络中找到最佳的传输路径。

网络层使用路由器等设备进行数据包的转发和交换。

4. 传输层传输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核心层之一,主要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

在这一过程中,数据被封装成段(Segment),并通过传输控制协议(TCP)或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和错误恢复。

5. 会话层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不同设备之间的会话连接。

在这一过程中,数据被封装成会话数据单元(SDU),确保数据在通信过程中的正确交互和同步。

6. 表示层表示层负责数据的格式转换和加密解密处理。

在这一过程中,数据被封装成表示数据单元(PDU),并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和加密解密的操作,以保证数据能够正确解析和理解。

7. 应用层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中最高层的一层,主要负责为用户提供应用程序的接口和数据交换功能。

物理层教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物理层教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物理层教案-范文模板及概述示例1:标题:构建物理层基础:探究与设计高效物理层教案一、引言在现代通信技术的教学体系中,物理层作为通信系统架构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物理层教案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信号传输的基本原理、信道模型、调制解调技术、编码解码理论以及噪声对通信系统的影响等内容,从而培养他们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物理层教学内容概述1. 信号与系统基础:介绍模拟和数字信号的基本特性,探讨信号在时间和频域的表示方法,包括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基础知识。

2. 信道模型分析:解析各类有线和无线信道的特点,讨论信道容量、衰减、干扰等因素对信号传输质量的影响,并引入信道编码的概念。

3. 调制解调技术:详细阐述幅度、频率、相位调制及其对应的解调方法,对比不同调制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4. 噪声与信道编码:深入讲解加性高斯白噪声、窄带噪声等基本噪声类型,以及如何通过差错控制编码(如CRC、卷积编码、Turbo编码、LDPC 编码等)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噪性能。

5. 实验与实践环节:设计物理层相关的实验项目,让学生亲手操作,以直观感受物理层各项理论知识在实际通信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三、教案设计原则与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解物理层基本概念的同时,结合实验和案例分析,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2. 分层递进式教学:按照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关系,由浅入深地组织教学内容,确保学生逐步建立完整、扎实的物理层知识框架。

3. 创新驱动学习:鼓励学生关注物理层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动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四、结语设计高效的物理层教案,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更能激发学生对通信技术领域的浓厚兴趣,为他们未来在该领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教师也应持续跟进学科前沿,不断更新和完善教案内容,以适应快速发展的通信技术环境。

示例2:标题:物理层教案设计与实施:构建通信技术基石一、引言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工程领域,物理层作为七层OSI模型的底层,是实现数据传输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氯乙烯套层
绝缘层
铜线
➢ 三类UTP
100Ω, 100m,10Mbps,用于10BASE-T以太网。
➢ 五类UTP(目前常用)
100Ω, 100m,100Mbps,用于100BASE-T以太网。
➢ 超五类UTP
100Ω, 80m,1000Mbps,用于千兆以太网。
➢ 六类UTP
100Ω, 100m,1000Mbps,用于千兆以太网。
v
v
t 模拟信号
数字信号
模拟通信:利用模拟信号来传输数据。 数字通信:通过数字信号来传输数据。
t
5
3.1 数据通信基础
数字通信的优点
抗干扰能力强。 适合远距离传输。 有利于安全性。 适合多媒体信息传输。
3.1.3 信号带宽
信号带宽: 信号能量所集中的频率范围(频谱)。 例 如 : 语 音 信 号 占 用 的 频 率 谱 为 300-3400Hz, 那 么 带 宽 为 3400-
3.1.1通信系统模型
3.2.1 物 理 层 协 议 在 通
3.1.2 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 信系统中的地位
3.1.3 信号带宽
3.2.2 四类物理层协议
3.1.4 信道
3.3 物理层协议举例
3.1.5 物理传输媒体
3.1.6 数字信号的编码
3.1.7 数字调制技术
3.1.8 模拟信号的脉码调制
解:(1)由奈奎斯特定理:
C=2H log2L =2×4000log28=24000 (bps)
8
3.1 数据通信基础
(2)由香农定理:
C = H log2(1+S/N) =4000log2(1+1023) = 40000bps
所以,信道最大数据率24000bps
波特率 波特率又称码元速率,是指每秒传输码元的数目,单位为波特
C=2H log2L ( bps)
其中,C为信道的数据率(即容量);H为信道的带宽;L为 数字信号的离散取值数目。
香农定理(有噪声信道,L不受限)
C=H log2(1+S/N)
( bps)
其中,S为信号功率,N为噪音功率,S/N为信噪比。
பைடு நூலகம்
例:H=4KHz, S/N =1023, L=8; 求C。
信道:传输信号的一条通路。一条物理线路可构成一个或多个信道。
噪声源:信道自身的噪声以及周围环境对信道的干扰。如热噪声,闪电, 强电磁场干扰等。
信宿:将物理信号转换为信息,如计算机,手机,电话机等。
4
3.1 数据通信基础
3.1.2 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
模拟信号: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连续变化。 数字信号: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离散变化。
宽带同轴电缆(75Ω) 用于闭路电视。
与双绞线相比,同轴电缆传输距离长,抗干扰能力强,但价格贵, 布线麻烦。
14
3.1 数据通信基础
光纤
光纤的中央是一根直径几十微米光导玻璃或塑料芯。外面用一 层玻璃体包住,最外层是塑料保护层。多根光纤由外包层包裹 在一起构成光缆。
光纤分为单模和多模两类。
15
3.1 数据通信基础
16
3.1 数据通信基础
无线传输媒体
无线传输以自由空间作为传输媒体,主要包括无线电波、微波、 卫星通信、激光、红外线等。
衡量信道质量的两个重要参数 信道的带宽。 信道的误码率。
信道带宽
信道带宽:信道允许传输信号的频率范围,单位为Hz。
如普通电话线的带宽是4KHz。
对数字通信,通常用数据率来表示带宽。
数据率:信道每秒最多传输的二进制位数,单位为bps。
7
3.1 数据通信基础
信道带宽与数据率的关系 奈奎斯特定理(无噪声信道)
12
3.1 数据通信基础
屏蔽双绞线(STP)
聚氯乙烯 套层
屏蔽层
铜线
绝缘层
➢ 抗干扰性能好。 ➢ 价格昂贵、安装麻烦。
同轴电缆
13
3.1 数据通信基础
同轴电缆中央是一根铜导线,外包一层绝缘材料(泡沫塑料),这
。 层绝缘材料又被第二层网状导体裹住,以屏蔽外界电磁干扰
基带同轴电缆(50Ω) 粗缆: 10BASE-5 细缆: 10BASE-2
(Baud). 若码元的离散取值数目为L,波特率为B,数据率为C,则:
C = B log2L
9
3.1 数据通信基础
误码率
误码率是指数字信号比特(二进制位)在传输过程中出错的概 率。
P = Ne/N 其中,P为误码率;Ne为出错的比特数;N为传输的总比特数。
信道的通信方向
单工信道
只允许数据信号在信道上的单向传输。如:无线电广播,电视。
半双工信道
数据信号可以在信道上双向传输,但同一时刻只允许单向传输。
如:无线对讲机。
全双工信道
允许数据同时双向传输。如:计算机通信。
10
3.1 数据通信基础
数据
A
B
单工信道
应答
数据
A
B
半双工信道
应答
数据
A
B
全双工信道
应答
11
3.1 数据通信基础
3.1.5 物理传输媒体(通信介质)
双绞线 非屏蔽双绞线(UTP)
单模光纤
➢ 光线主要沿着光线的轴心向前传输 ➢ 单模光纤传输距离较长,但对光源要求高。
多模光纤
➢ 光线沿着光纤以多种角度被包层反射向前传输。 ➢ 多模光纤传输距离较短,但对光源要求不高。
光纤优点
➢ 容量大:可达几百Gbps。 ➢ 距离远:100km(无需中继)。 ➢ 抗干扰能力强:不受外部电磁场干扰。 ➢ 化学性质稳定。
3.1.9 数据同步方式
3.1.10 多路复用技术
3
3.1 数据通信基础
3.1.1 通信系统模型
信源
变换器
信道
反变换器
信宿
发送端
噪声源
接收端
信源:将各种信息转换成原始物理信号,如计算机,手机,电话机等。 变换器/反变换器:对原始物理信号进行变换/反变换,以便适合在给定 的信道上传输,如MODEM , TA ,光/电转换器等。
300=3100Hz 对数字信号,带宽 H 可近似表示为:
H =1/τ τ为脉冲宽度;数据率越高,脉宽越窄,数字信号的带宽越大。
6
3.1 数据通信基础
3.1.4 信道
信道 信道是传输信号的一条通路。 信道通常由物理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如MODEM,中继器, 均衡器)组成。 一条物理线路可同时复用多条信道。
数据通信基础和物 理层及模型分析
1
课前思考
什么是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 信道的基本参数有哪些? 最大数据率如何确定? 什么叫模拟通信、数字通信?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如何相互转化? 什么叫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 何谓复用技术?常用的复用方技术有哪几种?
2
本章内容
3.1 数据通信基础
3.2 物理层协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