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授课教案
大学教师授课教案模板
![大学教师授课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6c7c3957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74.png)
大学教师授课教案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研究生三、授课时间:XX学年第XX学期,每周X节,共X学时四、授课教师:XXX(姓名)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掌握课程核心理论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2)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3)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学生遵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课程核心知识点的讲解与巩固;(2)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与提高;(3)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1)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有效结合;(2)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与培养。
后续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教案模板的后续部分,供您参考: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新知讲授(20分钟)(1)详细讲解本节课的理论知识;(2)通过案例分析、实例演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合作探究(15分钟)(1)分组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巩固练习(10分钟)(1)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2)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答疑解惑。
5、拓展延伸(5分钟)(1)分享与本节课相关的行业动态、学术研究等;(2)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
大学老师公开课教案
![大学老师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3c946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2d.png)
一、课程名称现代科技与人类生活二、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三、授课时间2课时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现代科技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2)掌握现代科技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领域;(3)认识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科技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创新的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1. 现代科技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2. 现代科技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领域;3. 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六、教学难点1. 现代科技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2. 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科技发展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兴趣;2. 提问:同学们对科技发展有什么看法?你们认为科技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二、讲授新课1. 现代科技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1)介绍现代科技的基本概念,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2)分析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如智能化、绿色化、网络化等。
2. 现代科技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领域:(1)信息技术:互联网、移动通信、智能家居等;(2)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现代农业等;(3)新材料技术:纳米材料、超导材料、复合材料等。
三、课堂讨论1.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包括积极和消极方面;2. 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回顾现代科技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2. 回顾现代科技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领域。
二、讲授新课1. 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积极影响: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等;(2)消极影响:环境破坏、资源枯竭、道德沦丧等。
2. 如何应对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1)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2)提高全民科技素养,培养创新人才;(3)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
大学授课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大学授课教案设计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b88ec1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f.png)
课程名称:XX学科授课教师:XXX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时间:XX年XX月XX日授课地点:XX教室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XX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XX学科的核心理论;2. XX学科的关键技能;3. XX学科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XX学科理论的深入理解;2. XX学科技能的熟练掌握;3. XX学科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内容: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内容;2. 引出本节课主题;3. 提出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新课讲授1. XX学科基本理论讲解;2. XX学科关键技能演示;3. XX学科实例分析。
三、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针对新课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XX学科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 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XX学科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 强调重点、难点;3. 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内容: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学的XX学科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2. 引出本节课主题:提出本节课要学习的XX学科核心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提出本节课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二、新课讲授1. XX学科基本理论讲解:详细讲解XX学科的核心理论,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
2. XX学科关键技能演示:通过实例演示XX学科的关键技能,使学生了解XX学科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XX学科实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XX学科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针对新课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XX学科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授课内容教案
![大学授课内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d3d11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a2.png)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提高学生应对心理压力的能力,学会自我调节。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教学重点:1. 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
2. 心理压力的应对方法。
3. 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如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压力。
2.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1. 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 介绍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
- 分析心理健康的四个方面:认知健康、情感健康、行为健康、社会适应健康。
2. 心理压力的应对方法- 讲解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 介绍应对心理压力的方法,如:调整心态、合理宣泄、寻求支持等。
3. 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强调心理素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 介绍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方法,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与人沟通等。
三、案例分析1. 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心理问题的表现和危害。
2. 引导学生讨论,提出应对措施。
四、互动环节1. 分组讨论:如何在学校和生活中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健康?2. 学生分享自己的心理困扰和应对方法,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应对心理压力的能力。
3. 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
大学十分钟授课教案
![大学十分钟授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75a6f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ae.png)
授课班级:大学中文系2019级1班授课时间: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第2节授课教师:张丽华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现代文学史的基本脉络,掌握现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教学内容:1. 现代文学史概述2. 现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家和作品教学重点:1. 现代文学史的基本脉络2. 现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家和作品教学难点:1. 现代文学史的发展阶段划分2. 现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家和作品的特色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现代文学史的定义和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现代文学史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二、现代文学史概述1. 简述现代文学史的发展阶段,包括五四运动前后、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五十年代等。
2. 概述各个阶段的主要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家。
三、现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家和作品1. 以鲁迅为例,介绍其生平和主要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2. 以茅盾为例,介绍其生平和主要作品,如《子夜》、《林家铺子》等。
3. 以巴金为例,介绍其生平和主要作品,如《家》、《春》等。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你认为现代文学史中的哪位作家或作品对你的影响最大?为什么?2.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五、总结1. 教师总结现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家和作品,强调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 布置课后作业:阅读一篇现代文学作品,并撰写一篇读书笔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简要介绍现代文学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作家作品,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大学理论课程授课教案
![大学理论课程授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9471b7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f1.png)
授课教师:张伟授课班级: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2023级1班授课时间:2023年11月15日(星期三)上午第1-2节授课地点:综合楼B座204教室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二战后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
2. 了解和把握当代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演变发展的特点、趋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3. 认识主要国际力量在世界经济、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对外战略。
4. 全面认识中国的外交战略、方针政策、国际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导论:世界经济与政治概述2.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3. 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4. 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5. 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外交战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二战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演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2. 教学难点:国际关系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中国外交战略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二战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演变。
2. 引出本节课主题: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二、讲授新课1. 导论:世界经济与政治概述- 介绍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
- 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变化的趋势。
2.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讲解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过程。
- 分析主要经济力量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介绍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
- 分析主要政治力量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4. 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 介绍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如现实主义、理想主义等。
- 分析不同理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5. 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外交战略- 讲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 分析中国外交战略的方针政策和实施效果。
三、课堂讨论1. 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 教师点评,总结讨论结果。
四、作业布置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当前国际形势。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国际形势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大学45分钟课程授课教案
![大学45分钟课程授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c6496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63.png)
授课班级:2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7日授课教师:XXX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极限的概念,理解极限的性质。
2. 让学生能够运用极限求解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1. 极限的概念2. 极限的性质3. 求解极限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函数的概念,引出极限的定义。
2. 提问:什么是极限?为什么学习极限?二、讲授新课1. 极限的概念- 引入极限的直观意义:当自变量无限接近某一值时,函数值无限接近某一值。
- 给出极限的数学定义:设函数f(x)在x=a的某一去心邻域内有定义,如果存在一个常数A,使得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ε,总存在一个正数δ,使得当0<|x-a|<δ时,都有|f(x)-A|<ε,则称常数A是函数f(x)当x趋向于a时的极限。
2. 极限的性质- 极限的保号性:如果函数在某一点连续,那么在该点的极限值等于函数值。
- 极限的保序性:如果函数在某一点单调递增(或递减),那么在该点的极限值也单调递增(或递减)。
3. 求解极限的方法- 直接求极限:如果极限存在,直接计算极限值。
- 间接求极限:如果直接求极限困难,可以运用洛必达法则、泰勒公式等方法求解。
三、课堂练习1. 计算下列极限:(1)lim(x→0) x^2(2)lim(x→∞) 1/x(3)lim(x→1) (x^2-1)/(x-1)2. 求下列函数的极限:(1)f(x) = x^2,x→0(2)f(x) = sin(x)/x,x→0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极限的概念、性质和求解方法。
2. 强调极限在数学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导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直观意义、数学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对极限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课堂练习环节,通过实际计算和求解,使学生掌握了极限的求解方法。
大学课程教案范例
![大学课程教案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c6aa843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8e.png)
一、课程名称:现代企业管理二、授课教师:张老师三、授课班级:经济与管理学院2019级市场营销1班四、授课时间:第1周星期二第1节五、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现代企业管理的概念、特征和基本原则;(2)使学生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和主要方法;(3)使学生了解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企业管理的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企业管理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企业管理观念;(2)培养学生热爱企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六、教学内容:1. 现代企业管理的概念、特征和基本原则2. 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和主要方法3. 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八、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1. 导入新课(5分钟)2. 讲解现代企业管理的概念、特征和基本原则(10分钟)3. 讨论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和主要方法(15分钟)4. 分析典型案例,讲解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10分钟)5. 课堂讨论(15分钟)6.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九、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重点、难点和案例;2. 板书:梳理教学内容,便于学生记忆;3. 网络资源: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
十、作业布置:1.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了解现代企业管理的相关知识;2. 结合实际,分析一家企业管理的成功案例,撰写心得体会;3. 收集有关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相关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十一、教学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3.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大学教师授课教案(参考格式)模板
![大学教师授课教案(参考格式)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2fbf930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44.png)
大学教师授课教案模板(一)一、课程信息1. 课程名称:X课程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公共课3. 学分:X学分4. 学时:X学时5. 授课对象:X专业大一/大二/大三学生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X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X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熟悉X的应用领域和前景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X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备X实践操作能力具备X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三、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章节:X内容章节:X内容2. 教学难点:章节:X内容章节:X内容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X概念、原理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X实例和案例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X话题的讨论四、教学资源1. 教材:X教材2. 参考书:X参考书3. 课件:制作X课件4. 网络资源:提供X相关网站和资料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小测验等2. 期中考试:闭卷考试,测试X知识和能力3.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测试X综合运用能力4. 实践环节:完成X实践项目,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学教师授课教案模板(二)一、课程信息1. 课程名称:X课程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公共课3. 学分:X学分4. 学时:X学时5. 授课对象:X专业大一/大二/大三学生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X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X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熟悉X的应用领域和前景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X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备X实践操作能力具备X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三、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章节:X内容章节:X内容2. 教学难点:章节:X内容章节:X内容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X概念、原理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X实例和案例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X话题的讨论四、教学资源1. 教材:X教材2. 参考书:X参考书3. 课件:制作X课件4. 网络资源:提供X相关网站和资料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小测验等2. 期中考试:闭卷考试,测试X知识和能力3.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测试X综合运用能力4. 实践环节:完成X实践项目,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学教师授课教案模板(三)一、课程信息1. 课程名称:X课程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公共课3. 学分:X学分4. 学时:X学时5. 授课对象:X专业大一/大二/大三学生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X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X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熟悉X的应用领域和前景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X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备X实践操作能力大学教师授课教案模板(四)六、教学安排1. 第1周:课程介绍与X基本概念2. 第2-3周:X原理与方法的学习3. 第4-5周:X案例分析与讨论4. 第6-7周:X实践操作与演练5. 第8周:期中考试与反馈6. 第9-10周:X进阶知识与技能7. 第11-12周:综合练习与讨论8. 第13周:期末考试与总结七、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讲解X概念、原理和方法2. 案例分析:分析X实例和案例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X话题的讨论4. 实践操作:完成X实践项目5.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6. 作业与小测验:巩固所学知识八、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3. 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 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5. 反馈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改进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逻辑性2.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节奏3.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4.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5. 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十、教学反思与改进1.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2. 收集学生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3. 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4. 积极参加教学培训和交流,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5. 关注教育发展趋势,紧跟学科前沿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X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大学教案_授课对象怎么写
![大学教案_授课对象怎么写](https://img.taocdn.com/s3/m/14ba5f30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07.png)
授课对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阶段;(2)掌握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3)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流派。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培养学生的文学史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3)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文学事业的热爱,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2)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3)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流派。
2. 教学难点:(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作品;(2)对现代文学史的理解和评价;(3)如何将文学史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基本知识;(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重要作家、作品和事件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的特点和影响。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事件、作家和作品;(2)文献资料:推荐相关书籍、论文等,供学生课后阅读和思考;(3)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历程,引出中国现代文学;(2)介绍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重点内容(1)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2)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3)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流派。
3. 组织讨论(1)就重要作家、作品和事件进行讨论;(2)引导学生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的特点和影响。
大学讲课中国历史教案
![大学讲课中国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1f6ea7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1c.png)
课程名称:中国历史授课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和发展阶段。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一、中国历史的概述1. 中国历史的分期2. 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二、中国历史的重点时期及事件1. 先秦时期:夏、商、周2. 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开疆拓土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鼎立、南北朝对峙4. 隋唐时期:唐朝的繁荣与衰落5. 宋元时期:宋朝的文治武功、元朝的统一与分裂6. 明清时期:明朝的辉煌与衰落、清朝的封建统治与鸦片战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历史为何如此悠久、灿烂?2. 提出问题:如何认识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二、讲授中国历史的概述1. 中国历史的分期: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
2. 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如秦始皇、汉武帝、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唐太宗、武则天、赵匡胤、忽必烈、朱元璋等。
三、课堂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你认为中国历史上哪个时期最为辉煌?为什么?2.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讲授中国历史的重点时期及事件1. 先秦时期:夏、商、周2. 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开疆拓土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鼎立、南北朝对峙4. 隋唐时期:唐朝的繁荣与衰落5. 宋元时期:宋朝的文治武功、元朝的统一与分裂6. 明清时期:明朝的辉煌与衰落、清朝的封建统治与鸦片战争二、课堂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你认为中国历史上哪个事件对后世影响最大?为什么?2.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三、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历史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中国历史。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和发展阶段有了一定的了解。
2.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大学授课教案模板三篇
![大学授课教案模板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9e9b8a524de518964b7da8.png)
大学授课教案模板三篇篇一:大学教授课教案模板学校XX大学任课教师XX授课题目80年代寻根文学思潮授课时间长度20 分钟所用教材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下册)教学目知识目标:1.明确寻根小说的特点。
2.掌握寻根小说的代表作品。
标 3.掌握寻根小说的理论。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把握文学史的能力。
德育目标:让学生借助文学达成对较好的人生观的追寻。
教学重点掌握寻根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了解与熟悉小说作品中“根”的深层含义教学难点明确寻根小说的特点。
教学方法分析1.讨论法2.讲授法教学方式:讲授□√探究□问答□实验□演示□练习□其他□√教板书学手段分析教学手段:板书□√多媒体□模型□实物□标本□挂图□音像□其他□过程设计引导 5分钟;授新课内容 30分钟;讨论与提问5分钟;总结与布置作业 5分钟授课类型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练习课□其他□教学步骤设计步骤时间主要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的意图第一步(5分钟)引入新授内容提问与引导回答老师问题,随老师讲授进入对新引入新的授课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的了解。
便于学生对内容的把握。
第二步(30分钟)讲授新的课程内容:寻根文学的定义、兴起、特征与影响。
利用板书展示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通过讲授对寻根文学展开深入介绍。
认真聆听老师讲授内容,结合课前作品阅读把握课程重点与难点。
利用板书和讲授让学生理解寻根文学相关的基本内容与代表作品。
第三步(5分钟)讨论与提问引导同学对设定话题开展讨论;引导同学提问并答疑。
学生回顾本次授课内容,开展相互讨论,对存疑问题提问。
通过相互学习加深理解,通过解疑释难促进对讲述内容的掌握。
第四步(5分钟)总结与布置作业结合板书口头总结本次课程内容;板书布置作业内容;介绍涉及的参考书目。
随老师总结快速记忆和复习,记录作业内容。
全面总结复习,为下次课准备。
内容讲解要求与解释:根据教学步骤设计,细化知识内容(即台词)呈现的程序,类似于传统的备课笔记。
大学教案模板三篇
![大学教案模板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aee9f7a5e9856a57126067.png)
大学教案模板三篇篇一:大学教案模板授课课题:(教学章节或主题)授课时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授课班级: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技能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等)教学目标、要求:(教学目标一般说应包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内容,教学要求是指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层次或用“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四个层次。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为了达到确定的教学目的而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教学难点,是就学生的接受情况而言的,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能理解或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即可确定为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启发、演示、辩论、讲练结合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录像带、挂图、幻灯片等)教时安排: (本章节或主题授课所需的教时数)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教学过程:(体现教学步骤,包括时间分配和教学内容教学进程)这一部分是授课的重点,因课程和不同的教师教法各异。
应包括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等环节。
这一部分的编写要做到教学步骤、内容纲要和教法设计相结合,不仅便于教师自己课堂教学,也便于别人(甚至外行)亦能通过阅读教案而了解到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活动情况和本堂课讲授的内容要点。
建议包括三方面内容:1、引言导入新课,注意本次授课与上次课的内容衔接2、阐述、分析、推导等突出教学内容要点,采用的教学方法等,要求简明扼要,若有与教材中相同的文字、表格、例题等不要在教案上照抄,可注明教材页码。
3、总结主要是本堂课的要点归纳,应写出结论性的文字。
作业布置:(含思考题、讨论题)教学后记:(因为教学后记是教案实施效果追记,课前还不能打印,只能课后用笔手写)篇二:大学教案模板_____________________课程课程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学时/周学时: / 授课时间:学年第学期第周至第周授课专业、班级:使用教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院(部)/教研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程教学进度计划安排课程教案(理论课分章、专业课分单元节备课)篇三:大学教案模板第讲。
大学教师上课教案模板
![大学教师上课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91f2031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d1.png)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班级名称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X 第X节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了解相关理论背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点。
2. 结合实际案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课堂讲解1. 知识点一:介绍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定义。
2. 知识点二:分析相关理论背景,阐述其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
3. 知识点三:结合实例,讲解相关方法和技巧。
4. 知识点四:讨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思考。
三、案例分析1. 选择典型案例,分析案例中的关键问题。
2. 引导学生讨论案例,分析案例中的问题解决方法。
3. 结合案例,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四、课堂练习1.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 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点评,纠正错误。
五、课堂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3. 提出课后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内容: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引导学生复习。
2. 引入本节课主题:结合实际案例,提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讲解1. 知识点一:介绍核心概念和定义,如“什么是……”,“……的定义”等。
2. 知识点二:分析理论背景,阐述其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
3. 知识点三:结合实例,讲解相关方法和技巧,如“如何……”,“……的步骤”等。
4. 知识点四:讨论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如“……的难点在哪里”,“如何解决……的问题”等。
三、案例分析1. 选择典型案例,分析案例中的关键问题。
2. 引导学生讨论案例,分析案例中的问题解决方法。
3. 结合案例,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大学授课教案
![大学授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6d241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3.png)
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授课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2. 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培养学生正确面对心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2. 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教学难点:1. 如何正确面对心理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心理健康?为什么大学生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二、讲授新课(30分钟)1.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目的a.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b. 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c. 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预防心理疾病。
2. 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a. 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
b. 心理压力的来源和应对方法。
c. 情绪管理技巧。
d. 人际交往技巧。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教师选取一个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心理健康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 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总结与作业(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 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4.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大学一课时授课教案设计
![大学一课时授课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4040e9f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7d.png)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授课对象:大学一年级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波动光学的概念,了解光的波动性质,理解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波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波动光学的概念和光的波动性质。
2. 光的干涉现象及其应用。
3. 光的衍射现象及其应用。
4. 光的偏振现象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的原理和规律。
2. 如何运用波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光的性质,提出问题:光除了具有粒子性外,还具有什么性质?2. 介绍波动光学的概念,说明光的波动性质。
二、讲授新课1. 光的波动性质a. 提出光的波动性假设,介绍光波的描述方法。
b. 讲解光波的相位、波长、频率和光速等概念。
c. 通过实例说明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2. 光的干涉现象a. 介绍干涉现象的原理和规律。
b. 讲解双缝干涉实验,说明干涉条纹的形成原理。
c. 举例说明干涉现象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3. 光的衍射现象a. 介绍衍射现象的原理和规律。
b. 讲解单缝衍射实验,说明衍射条纹的形成原理。
c. 举例说明衍射现象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4. 光的偏振现象a. 介绍偏振现象的原理和规律。
b. 讲解偏振光的形成原理,说明偏振光的特点。
c. 举例说明偏振现象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三、课堂小结1. 总结波动光学的概念和光的波动性质。
2. 强调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的原理和规律。
3. 指出波动光学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回顾波动光学的概念和光的波动性质。
2. 回顾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的原理和规律。
二、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波动光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三、实验演示1. 实验演示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大学老师讲课三步走教案
![大学老师讲课三步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070755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7f.png)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学老师讲课的基本步骤。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课堂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教学重点:1. 讲课三步走的具体内容。
2. 课堂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在短时间内抓住学生注意力。
2.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简要介绍自己,让学生了解授课教师。
2. 提问:大家认为一堂好的大学课程应该具备哪些特点?二、讲课三步走1. 第一步:导入新课a. 老师通过讲述一个与课程相关的故事、案例或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b. 引出课程主题,明确学习目标。
2. 第二步:讲解重点a. 老师针对课程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结合实例、图表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解。
b.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
3. 第三步:总结与拓展a.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b. 引导学生思考,提出与课程相关的问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课堂表达技巧1. 老师讲解时要注意语速、语调,富有感染力。
2. 与学生保持眼神交流,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 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
4. 适当运用肢体语言,增强表达效果。
四、课堂互动1. 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课堂参与度。
3. 老师针对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课堂小结1.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讲课三步走,使学生掌握了大学老师讲课的基本步骤。
2. 课堂互动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达到了教学目标。
3.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优化课堂表达技巧,提高教学效果。
大学老师授课教案
![大学老师授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12e29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38.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函数与极限2. 导数与微分3. 高阶导数与高阶微分4. 微分中值定理5. 泰勒公式与泰勒展开6. 不定积分7. 定积分8. 定积分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导数与微分、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不定积分的计算和定积分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初等数学中的函数、极限等概念,引导学生进入高等数学的学习。
2. 讲授新课(1)函数与极限介绍函数的定义、性质,以及极限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2)导数与微分讲解导数的定义、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导数的运算法则,以及微分的基本概念。
(3)高阶导数与高阶微分介绍高阶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高阶微分的基本性质。
(4)微分中值定理讲解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和柯西中值定理,并举例说明。
(5)泰勒公式与泰勒展开介绍泰勒公式的基本概念和展开方法,以及泰勒展开的应用。
(6)不定积分讲解不定积分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以及常见的不定积分公式。
(7)定积分介绍定积分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以及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8)定积分的应用讲解定积分在几何、物理、经济等领域的应用。
3. 课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与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5.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总结等环节,使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基本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大学教案_授课对象
![大学教案_授课对象](https://img.taocdn.com/s3/m/99ec898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ee.png)
授课对象:大学一年级中文系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现代文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现代文学概述2. 现代文学作品选读与分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如先秦、汉魏、唐宋等,让学生思考这些时期的文学特点。
2. 提出问题:与古代文学相比,现代文学有哪些特点?二、现代文学概述1. 讲解现代文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
2. 介绍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如鲁迅、茅盾、郭沫若等。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如题材、表现手法、审美观念等。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总结现代文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强调现代文学对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现代文学有哪些重要作品?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鉴赏现代文学作品?二、现代文学作品选读与分析1. 选取鲁迅的《阿Q正传》作为选读作品。
2. 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
三、学生分组讨论1. 学生分组阅读《阿Q正传》,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事件。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总结《阿Q正传》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2. 强调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现代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现代文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3.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引入问题、课堂讨论、作品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
3.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适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大学授课教案
![大学授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0a8b40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87.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脉络,掌握西方哲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学术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哲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西方哲学史概述2. 古希腊哲学3. 基督教哲学4. 中世纪哲学5.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6. 近代哲学7. 现代哲学8. 当代哲学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脉络和主要流派。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哲学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哲学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和评价。
4.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观哲学博物馆、图书馆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导入做好铺垫。
2. 课堂讲授(1)西方哲学史概述讲解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脉络,强调不同时期哲学的特点和代表性人物。
(2)古希腊哲学介绍古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如智者学派、苏格拉底学派、柏拉图学派和亚里士多德学派,并分析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3)基督教哲学讲解基督教哲学的起源、发展和主要思想,如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人的观点。
(4)中世纪哲学介绍中世纪哲学的主要流派,如经院哲学、神秘主义等,并分析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5)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讲解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的特点,如人文主义、自然哲学等,并分析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6)近代哲学介绍近代哲学的主要流派,如理性主义、经验主义等,并分析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7)现代哲学介绍现代哲学的主要流派,如存在主义、分析哲学等,并分析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8)当代哲学介绍当代哲学的主要流派,如后现代主义、生态哲学等,并分析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哲学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和评价。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围绕哲学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分钟)
讲授新的课程内容:寻根文学的定义、兴起、特征与影响。
利用板书展示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通过讲授对寻根文学展开深入介绍。
认真聆听老师讲授内容,结合课前作品阅读把握课程重点与难点。
利用板书和讲授让学生理解寻根文学相关的基本内容与代表作品。
第三步
(5分钟)
讨论与提问
引导同学对设定话题开展讨论;引导同学提问并答疑。
第二步(30分钟)讲授新的课程内容:
1、寻根概念的产生:新的创作潮流的出现,很快引起一些作家、评论家的关注,并于1984年冬聚会杭州,集中地探讨文化与文学创作的关系,提出了“文化寻根”或“文学寻根”的主张。从1985年上半年起,一批志同道合的作家陆续发表了一系列堪称“寻根”宣言的文章,以表达他们的观点。其中以韩少功的《文学的“根”》最具代表性。他认为,“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该深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而我们的责任就是“释放现代观念的热能,来重铸和镀亮”“民族的自我”。这些文章把当时思想文化界和学术界的“文化热”引入了文学界,在理论批评和文学创作中得到广泛的回应。
过程
设计
引导5分钟;授新课内容30分钟;讨论与提问5分钟;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授课
类型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他□
教 学 步 骤 设 计
步骤时间
主要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的意图
第一步
(5分钟)
引入新授内容
提问与引导
回答老师问题,随老师讲授进入对新课的了解。
引入新的授课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对内容的把握。
首先,它打破了当代文学此前各种思潮所体现出的单一的政治视角,而生成了更为开阔的文化视野。
其次,“‘寻根文学”的创作实践,打破了现实主义独尊的格局。总体精神上表现出浪漫主义倾向,但其艺术取向却是多元的,“寻根小说”在糅合了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多种表现手法。
5、对寻根文学的评价:“文化寻根”在倡导之初得到热烈欢迎的同时,也受到诘难和批评。
3、寻根内部对“文学之根”的不同理解:
(1)肯定态度:阿城《棋王》,邓友梅《烟壶》、《那五》等。《棋王》写了一个“吃”和“下棋”,亦即物质与精神的最低层次需求度过了许多动乱的年代。……作品流露了这样的暗示:道家文化传统是中国人应付乱世的有效工具。
(2)否定态度:韩少功《爸爸爸》、《女女女》,王安忆《小鲍庄》等。韩少功《爸爸爸》中所寻出的却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传统中深植的一个丑陋不堪的“老根”:丙崽。丙崽是一个白痴,却被全村人奉若神明。作者在这里批判了我们这个民族常常将自身的命运交付给某种荒诞而抽象的异己物,进而导致了整个民族行为常常陷入一种无理性的盲动之中。
(3)辩证态度:冯骥才《神鞭》、李杭育“葛川江”系列小说等。《神鞭》主人公“神鞭”曾经打败天下无敌手,这是我们民族曾经有过的辉煌,但在八国联军枪炮面前,却又不堪一击。于是主人公放弃神鞭,投入北伐军,练就双枪神枪手。作者在这里,表现了对民族文化传统的一种唯物辩证的历史态度,以及一种历史乐观主义。
4、寻根文学的历史意义:
第三步(5分钟)讨论与提问:
韩少功《爸爸爸》是否仅仅是单纯的对传统文化进行否定。
大学授课教案
附件:
授课教案
学校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任课教师
向晨蔚
授课
题目
80年代寻根文学思潮
授 课
时间长度
20分钟
所用教材
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下册)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寻根小说的特点。
2.掌握寻根小说的代表作品。
3.掌握寻根小说的理论。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把握文学史的能力。
德育目标:让学生借助文学达成对较好的人生观的追寻。
教学
重点
掌握寻根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了解与熟悉小说作品中“根”的深层含义
教学
难点
明确寻根小说的特点。
教学
方法
分析
1.讨论法
2.讲授法
教学方式:讲授 探究□ 问答□ 实验□ 演示□ 练习□ 其他
教学
手段
分析
板书
教学手段:板书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标本□ 挂图□ 音像□ 其他□
第一步(5分钟)Biblioteka 习上节内容,引入新授内容:同学们,在之前的课上,我们一起学习了改革开放后八十年代初期的小说创作,对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它们出现的时间,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文学创作发展的影响,也让同学们在课后去阅读了这几股文学思潮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在这一股以“伤痕-反思-改革”文学为主要代表的现实主义创作潮流中,一股新的小说创作潮流正在慢慢的酝酿,这股新的文学潮流虽在作家构成、作品题材、艺术风格等方面差异颇大,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这就是“返回”的意向,其中包括:张承志等知青作家作品中表现出的“返回青春”的意向,贾平凹等农裔城籍作家在《商州三录》等作品中表现出的“返回乡土”的意向,汪曾祺等非主流作家作品中表现出的“返回传统”的意向等。而这些在“返回”意识作用下创作出的小说,正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寻根文学。
2、寻根文学的主要特点:是“超越社会政治层面,突入历史深处而对中国的民间生存和民族性格进行文化学和人类学的思考”。其主要特点在于: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
学生回顾本次授课内容,开展相互讨论,对存疑问题提问。
通过相互学习加深理解,通过解疑释难促进对讲述内容的掌握。
第四步
(5分钟)
总结与布置作业
结合板书口头总结本次课程内容;板书布置作业内容;介绍涉及的参考书目。
随老师总结快速记忆和复习,记录作业内容。
全面总结复习,为下次课准备。
内容讲解
要求与解释:根据教学步骤设计,细化知识内容(即台词)呈现的程序,类似于传统的备课笔记。
批评者担忧它的“回归”倾向会导致对传统文化不加批判的复古,取材上的偏颇可能导致对现实的漠视。事实上这种批评有其合理性,有些贵远残近、向虚背实的作品多少表现出猎奇的趣昧。
其实,“寻根文学”也表现出现代人的文化困惑及因困惑而引发的焦躁心态。虽然它企图借助传统来解答现代人的文化困惑,但它并没有弄清楚传统就是流动的现实,就是过去与现实的不断融合,仅仅沉迷在古老的传统中,很难对现代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做出有力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