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ppt概述

合集下载

五行学说ppt概述【2024版】

五行学说ppt概述【2024版】

水的特性
水曰润下:润,湿润;下,向下
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
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闭藏等作用的事物 和现象,均归属为水
(二)五行归类和推演
1.取象比类法: “取象”,即是从事物的形象(形态、作用、 性质)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
“比类”,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特性) 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 定其五行归属。
母亢→子盛→母子皆亢 如:肝火亢盛,心火亦亢,心肝火旺
(2)子病及母:是指五行中“子”(先病)的一行异常, 会影响到“母”(后病)的一行,结果母 子皆异常。
①子亢→母盛→子母皆盛→“子病犯母”(子能令母实) 如:心火盛,引动肝火,而心肝火旺。
②子亢→损母→子盛母衰→“子盗母气” 如:肝火盛,下劫肾阴,而肝旺肾阴亏虚。
相侮次序:木→金→火→水→土(→木)顺序反克
相侮原因:太过、不及

.太过所致相侮:如水太过,
水反侮土


.不及所致相侮:如土太虚,
土虚水侮


五行相乘与相侮的关系 主要区别:
.相乘是按五行相和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
均可由“太过”“不及”引起, 且相乘与相侮可同时发生。 如《素问·五运行大论》说:“气有余,则制己所 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 所胜,轻而侮之。”
脾(土):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肺(金):肺气肃降,肃清气道 肾(水):藏精主水,先天之本
(三)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1.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的资生关系: 木生火:肝藏血以济心,肝之疏泄以助心行血
火生土:心阳温煦脾土,助脾运化 土生金:脾气运化,散精,上归于肺,使肺宣肃正
常 金生水:肺之精津下行以滋肾精,肺气肃降以助肾

五行学说ppt课件

五行学说ppt课件

12
精选ppt
13
(三)五行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五行的生克制化
——正常情况下的自动调节机制
(二)五行的乘侮、母子相及
——异常情况下的自动调节机制
精选ppt
14
(一)五行的生克制化
——正常情况下的自动调节机制
精选ppt
15
⒈五行相生
⑴含义:是指木、火、土、金、 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 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五行学说对中医学理论体 系有深刻影响。
精选ppt
5
(一)五行的特性
木曰曲直 火曰炎上 土爰稼穑 金曰从革 水曰润下
精选ppt
6
木曰曲直
引申
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
精选ppt
7
火曰炎上
引申
炎热、上升、光明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
精选ppt
8
土爰稼穑
引申
生化、承载、受纳 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
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 累及其子行,导致母子两 行皆异常。 例:木病及火。 ⑵子病及母 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 影响到其母行,终致子母 两行皆异常。 例:火病及木。
精选ppt
25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部分)
精选ppt
26
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
肝属木:木曰曲直,枝叶 条达,有升发之性。肝性 条达,恶抑郁,有疏泄之 功
肺肃降以助肾——金生水
肾藏精以养肝——水生木
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间相资生的联系。
精选ppt
29
相克: 肝木条达以疏泄脾土之壅塞—木克土 心之阳热以制肺金之肃降太过—火克金 脾土运化以制约肾水之泛滥—土克水 肺气肃降以克制肝阳之上亢—金克木 肾水上承以制心火之亢烈—水克火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五行学说 ppt课件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五行学说  ppt课件
进行五行属性的归类; 3、归类的方法 主要是“取象比类”和“推演络绎 ”。 把自然界千变万化的事物归结为五行系统 意 把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 义 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
说明人体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ppt课件
8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ppt课件
9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简表
相生—相互资生 相克—相互制约
次序:原因有“太过”和“乘不及”。例:

木乘

原因:不及: 木乘
土乘

水 乘火
太过:
木乘
乘金

(正常水平)(低于正常水平)(过于亢进)(正常水平)
同:次序相同
相克与相乘 异:相克表示生理现象,
相乘表示病理现象
ppt课件
15
含义: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
制。又称“反克”。
次序:与相克相反。
木曰曲直:向上向外生长、舒展、升发、条达、舒畅; 火曰炎上:温暖、炎热、上升、光明、昌茂、盛; 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 金曰从革:沉降、肃杀、收敛、清洁、发声; 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ppt课件
7
三、事物或现象的五行归类:
1、归类的标准 以五行特性为依据; 2、归类的对象 以人和自然的事物或现象为对象
胜气复气出现的原因: 胜气的出现是由于五行中一行太过(包括绝对亢盛和
相对亢盛) 复气的出现是由于胜气的出现,“有胜则复” 五行的胜复又称“子复母仇”,通过胜复调节机制, 五行系统在局部出现不平衡的情况下,自行调节以维持 其整体的平衡。
ppt课件
14
(三)五行相乘与相侮:
含义: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制约 或克制。又称“倍克”。此次序与相克相同 。

中医理论五行学说 PPT课件

中医理论五行学说 PPT课件

肺气肃降以克制肝阳之上亢 ——金克木
肾水上承以制心火之亢烈 ——水克火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相生关系的变传
母 病 及 子

子 病 及 母
母病及子:为顺,其病轻。 子病犯母:为逆,其病重。
相克关系的变传




相乘:相克太过为病,如木旺乘土。


相侮:是反克为害, 如肝木太过,反侮肺金。
指导疾病的诊断 指导疾疾的治疗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
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
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
肝属木:如木性之升发,喜条达舒畅、恶抑郁,主疏

心属火:为阳中之阳,心阳有温煦作用,象火性之温
» 五行相乘与相侮
» 五行的母子相及
五行相生与相克
» 五行相生
>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生水、水生木。
» 五行相克
>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制化与胜复
» 五行制化
> 五行中的制化关系,是五行生克关系的结合。 > 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反相成。
» 五行胜复
> 胜复指胜气和复气的关系。 > 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
> 取象比类法:中医学五行学说运用类比方法,将事物的形象
(指事物的性质、作用、形态)与五行属性相类比,物象具有与 某行相类似的特性,便将其归属于某行。
> 推演络绎法:是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至其他

五行学说 ppt课件

五行学说 ppt课件
至此,五行中的每一行都发生了 变化,但变化的结果在五行系统的整 体是(0),即稳定不变。
0 0

+ ++
++
五行学说
(二)五行的乘侮、母子相及
——异常情况下的自动调节机制
⒈五行相乘
⑴含义: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 的过度制约或克制。
⑵规律:
⑶原因:太过、不及 太过所致相乘:如木旺乘土 不及所致相乘:如土虚木乘
五行学说
相生:
肝藏血以济心——木生火
心之阳以温脾——火生土
脾散精以充肺——土生金
肺肃降以助肾——金生水
肾藏精以养肝——水生木
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间相资生的联系。
五行学说
相克: 肝木条达以疏泄脾土之壅塞—木克土 心之阳热以制肺金之肃降太过—火克金 脾土运化以制约肾水之泛滥—土克水 肺气肃降以克制肝阳之上亢—金克木 肾水上承以制心火之亢烈—水克火
羽咸 黑 藏 寒 北 冬 水 肾 膀 耳 骨 唾 恐 呻 胱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生克制化
——正常情况下的自动调节机制
(二)五行的乘侮、母子相及
——异常情况下的自动调节机制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生克制化
——正常情况下的自动调节机制
⒈五行相生
⑴含义:是指木、火、土、金、 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 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木曰曲直
引申
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等性质或作用的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
土爰稼穑
引申
生化、承载、受纳 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
金曰从革
引申
沉降、肃杀、收敛 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
水曰润下
引申
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
(二)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PPT课件
出现不协调时,系统本身具有的一种反馈机制。 以木行亢盛为例:
木(+) 土(-) 水(+) 火(-) 金(+) 木(-)
.
12
五行相乘
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 五行相乘的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同)
木乘土 土乘水 水乘火 火乘金 金乘木
导致相乘的原因: 1.太过——五行中某一行过度亢盛,对其所胜一行克制太过,使其
所胜——土 所不胜——金
.
10
五行制化
制化——五行制化是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以 维持平衡协调的关系。
五行制化的规律:
木生火,火生土,而木又克土; 火生土,土生金,而火又克金; 土生金,金生水,而土又克水; 金生水,水生木,而金又克木; 水生木,木生火,而水双克火。
五行间生中有克,克中有生,形成既相互生化,双相互 制约的“制化”关系。五行制化,就是五行相生与五行相 克结合的自我调节,通过五行之间的负反馈效应,而使五 行系统整体上维持稳定与协调。
僧沙——肤色苍,两肩广阔, 背部挺直,忠心耿耿,任劳 任怨——木形人
白马——浑身洁白,清洁如洗, 能静能动,能变化其形 ——金形人
.
7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相生
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相克 相克
正常关系
五行之间关系
异常关系
制化与胜复
制化 胜复
相乘与相侮 相乘
母子相及
相侮 母病及子 子病及母
.
8
五行相生
相生——五行之间互相滋生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五行相生的次序:
推演络绎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至其它相 关的事物,以得知这些事物五行属性的方法。

《五行学说》PPT课件共36页

《五行学说》PPT课件共36页

(四)用于疾病的治疗
1、指导脏腑用药
2、控制疾病传变
“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
当先实脾。” ——张仲景
“先安未受邪之地”——叶天士
3、确定治则治法
• (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则治 法
• 虚则补其母
• 滋水涵木-滋肾阴以养肝阴-肾阴
亏损导致肝阴不足 “水不涵木”
• 益火补土-温肾阳以补脾阳-肾阳
相侮示意图
木 金
过度
正常 相侮 亢盛
水平
木侮金


过度 衰弱
相侮正常
水平
土侮木
生克乘侮之间的联系
以木行为例-正常情况:相生,相克
-异常情况: 木亢盛:木乘土,木侮金 木虚弱:金乘木,土侮木
3、五行的母子相及
-相生异常的变化
母病及子 子病及母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解释五脏的生理功能特点 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2、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行学说》PPT课件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南窗以寄来自傲,审


五行学说ppt课件

五行学说ppt课件

木 + 水
金 +复气
+胜气
— 火
土 —
五行胜复规律:
五行胜复属五行之间按相克规律的自我调节。
“有胜则复”:五行中一行亢盛(包括绝对亢盛或相 对亢盛),则按相克次序克制,引起其所不胜(即复气) 旺盛,以制约该行的亢盛,使之复归于常。
如木行亢盛为例:木旺克土引起土衰,土衰则制水 不及而致水盛,水盛克火而使火衰,火衰则制金不及而 致金旺,金旺则克木,使木行亢盛得以平复。此处木行 偏亢为胜气,而金行旺盛为复气,金行旺盛是对木行亢 盛的报复。余四行的胜复依此类推。(如上图)
(四)、五行相乘、相侮、
母子相及(病理)

1.五行相乘


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
五行最早见于《尚书》《尚书·周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 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 爰稼穑。”此时的五行,已从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物质中抽象出来, 上升为哲学的理性概念,衍化为归纳宇宙万物并阐释其相互关系的五种基本属 性。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如事物或现象的某一特征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则将 其归属于木。如肝气的疏泄条达之性与木的特性相类, 肝属木。其他类推。
推演络绎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 演归纳其他相关的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
例如:已知肝属木(大前提),由于肝合胆、主筋、 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小前提),因此可推演络绎胆、 筋、爪、目皆属于木。其他类推。
0 0

金 +
+ 木
++ 火
土 ++
4.五行胜复(子复母仇)
五行胜复:是指五行中一 行亢盛(即胜气),则引起 其所不胜(即复气)的报复 性制约,从而使五行之间复 归于协调和稳定。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ppt课件

25
引起相侮的原因 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强盛,对原来“克我”一行进行反向克
制。 如:“木亢侮金”
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虚弱,受原来“我克”一行的反向克制。 如:“金虚木侮”
完整版ppt课件
26
五行相乘与相侮的关系
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
区别:相乘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生过强的克制,相侮是与五行 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现象。
完整版ppt课件
40
病色与病脉 脏腑病,出现本脏之色、本脏之脉,此为疾病的色脉相符,病情较 轻。
脏腑病,出现色脉相生,表示病情虽重,但病势为顺,预后良好。
脏腑病,出现色脉相克,表示病情严重,病势为逆,预后不良。
完整版ppt课件
41
病色与反映在面部的分部
本脏之色见于本脏之位,是色脉相 符,表示病情较轻。 心
完整版ppt课件
20
五行制化调节
制,制约;化,化生。
是指五行系统结构在正常 状态下,通过其相生和相 克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 种调节作用,又称之为 “五行制化”,或隔二隔 三调节。
完整版ppt课件
21
五行制化
如:以火为例
水克火, 火生土以克水; 使水对火的克制不致过分造成火的偏衰。
木生火 , 火生土以克水,水生木,木生火; 以保证火不会偏亢。
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 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
完整版ppt课件
51
抑木扶土法
是通过疏肝健脾以治疗肝气亢逆、脾虚失运病证的一 种方法,又称疏肝健脾法。 适用于肝郁脾虚病证。 临床表现
完整版ppt课件
52
培土制水法
是通过温运脾阳,或健脾温肾,以治疗水湿停聚病证的一种方法, 又称健脾温肾利水法。 适用于脾虚不运,或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 临床表现

《中医基础五行学说》PPT课件ppt课件

《中医基础五行学说》PPT课件ppt课件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药学的应用
(2)相克规律: “抑强”、“扶弱” 抑木扶土法(调理肝脾法) 培土制水法(温运脾阳→治疗肾虚水泛) 佐金平木法(泻肝清肺法) 泻南补北法(泻心火以滋肾水) (3)其他: 指导脏腑用药 色、味 指导针灸治疗 指导精神情志疾病的治疗
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之间的关系 均属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阴阳与五行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事物发展变化的 规律 五行中每一行又可再分阴阳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药学的应用 (三)说明脏腑疾病的发病和传变规律 1、疾病的发生 2、疾病的传变 (1)相生关系的传变、母子相及 ①母病及子 肾精不足→肝血不足→肝肾精血不足 ②子病及母 子盗母气 心火旺引动肝火→心肝火旺 (2)相克关系的病理传变(相乘相侮) ①相乘 肝病传脾(木旺乘土、土虚木乘)→肝脾不和 ②相侮 肝病传肺(木侮金)→肝火犯肺
生长、升发、舒畅、条达 温热、升腾、向上 生化、承载、受纳 清肃(清洁、肃杀)、收敛 寒凉、滋润、向下
木曰曲直—— 凡具有生长、 升发、条达、 舒畅性质的事 物,归属于木 行。
火曰炎上— 凡具有温热、 升腾等性质 的事物,归 属于火行
土爰稼穑— 凡具有承载、 受纳、生化 等性质的事 物,归属于 土行
中医理论知识-- 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行 — 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以之 分类而构成的五大行类事物之间的运动变化。 “行”——①行列,次序;②运动变化 ——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五行的特性
木:木曰曲直 火:火曰炎上 土:土爰稼穑 金:金曰从革 水:水曰润下
五行相生相克关系
木(肝)
相生
相克
水(肾)
火(心)
金(肺)
土(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并非所有的疾病都适合从五行生克规律来 治疗护理
五行学说对于养生的意义
春季,青色、酸味入肝,青色的蔬菜水果,如青苹果、菠菜等可以养肝; 夏季,赤色、苦味入心,红色西红柿、红萝卜、红苋菜、赤豆(红豆)花生、 红枣、海蛰头以及相应色的水果,可补泻心火; 长夏,黄色、甘味入脾,黄色的蔬菜食物,如黄玉米、金瓜、南瓜、柿子、 黄 豆、生姜、鸡蛋、马铃薯、吊瓜子、金针菜、芒果、枇杷等与色相应 的 水果可壅补脾土; 秋季,白色、辛味入肺,白色的蔬菜食物如:白萝卜、白菜、甘兰花菜、白 木 耳(银耳)、芝麻、银杏、葱白头、冬瓜、白玉米、薏仁、杏仁、白 瓜、 碗豆以及与色相应的果蔬可扶荣肺金; 冬季,黑色、咸味入肾,黑色果蔬如:桑椹(桑树之果实)、黑木耳、香菇、 黑豆、黑米、荞麦粉、燕麦粉、黑芝麻、黑枣、海带、紫菜、乌鸡、 紫 茄菜、栗子、芋艿以及与色相应的果蔬可滋润肾水。
(1) 母病及子 : 是指五行中“母”的一行异常,累 及 其“子”行,结果母子皆异常。 母虚→子虚→母子两虚“母能令子虚” 如:水不足,无力生木,则木干枯,结果水竭木 枯。“水不涵木”——肾与肝的关系 母亢→子盛→母子皆亢 如:肝火亢盛,心火亦亢,心肝火旺
(2)子病及母:是指五行中“子”(先病)的一行异常, 会影响到“母”(后病)的一行,结果母 子皆异常。 ①子亢→母盛→子母皆盛→“子病犯母”(子能令母实) 如:心火盛,引动肝火,而心肝火旺。
火具有温热、向上、光明的特性 具有温热、升腾、光明等作用的事物和现象,
均归属为火
土的特性
土爰稼穑:稼,春种;穑,秋收。
土有播种和收获庄稼、生长万物的作用。 具有受纳、承载、生化等作用的事物和现象,
均归属为土
金的特性
金曰从革:从,由来;革,改革
金有肃杀、收敛、潜降的特性 具有肃杀、沉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和现象,
如肝脏有病: 病传至心,为母病及子; 病传至肾,为子病及母; 病传至脾,为相乘; 病传至肺,为相侮。
子病及母

母病及子







五行母子或乘侮关系的传变,并不是一 定会发生,与脏气虚实、病邪性质以及护理 治疗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不能机械理解
(五)指导疾病的诊断
(1)从本脏所主色、味、脉来指导疾病的定位诊 断 如:面色青,喜酸,脉弦为肝病症状 (2)从出现它脏所主色、脉来分析疾病的传变情况 如:脾虚病人,面色青,口泛酸水,即可诊断 为肝木乘土,即肝脾不和证。
(1)五行相乘 乘:乘虚侵袭 五行相乘 : 是指五行中某一行 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 相乘次序:木→土→水→火→ 金(→木)顺序同克
相乘原因:太过、不及 .太过所致相乘:如木太过, 木旺乘土 .不及所致相乘:如土太虚, 土虚木乘
木 水 火


(2)五行相侮
侮:欺侮,恃强凌弱 五行相侮 : 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 向制约和克制。 即“反克”,又称“反侮”。 相侮次序:木→金→火→水→土(→木)顺序反克 相侮原因:太过、不及 .太过所致相侮:如水太过, 水反侮土 .不及所致相侮:如土太虚, 土虚水侮
3.指导针灸取穴
阳经:输、经、合、井、荥 阴经:井、荥、输、经、合 木、火、土、金、水
4.指导情志疾病的护理和治疗(以情胜情) 木、火、土、金、水 ↓ ↓ ↓ ↓ ↓ 怒、喜、思、悲、恐 以情胜情:根据情志的相互制约关系来达到治疗和护 理的目的。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 悲胜怒、恐胜喜





五行相乘与相侮的关系 主要区别: .相乘是按五行相克次序发生过度克制, .相侮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反向克制。 二者联系:相乘和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 均可由“太过”“不及”引起, 且相乘与相侮可同时发生。 如《素问· 五运行大论》说:“气有余,则制己所 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 所胜,轻而侮之。”
②子亢→损母→子盛母衰→“子盗母气” 如:肝火盛,下劫肾阴,而肝旺肾阴亏虚。 ③子弱→母虚→子母俱虚→“子不养母” 如:心血虚,致肝血虚,而心肝血虚。
(四)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2.按相克关系传变 (1)相乘 (2)相侮
(1)相乘 1.一脏太过,乘“我克”之脏 “木旺乘土”(肝与脾的关系) 如:情志变化致脾胃失调
(三)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1.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的资生关系: 木生火:肝藏血以济心,肝之疏泄以助心行血 火生土:心阳温煦脾土,助脾运化 土生金:脾气运化,散精,上归于肺,使肺宣肃正 常 金生水:肺之精津下行以滋肾精,肺气肃降以助肾 纳气 水生木:肾藏精滋养肝血,肾阴资助肝阴防肝阳上 亢 肝→心→脾→肺→肾→肝
(三)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2.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 水克火: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 火克金:心火之阳热,可以抑制肺气清肃太过
金克木:肺气清肃下行,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
木克土:肝木条达,可疏泄脾土之壅滞 土克水:脾气之运化水液,可防肾水泛滥 肾→心→肺→肝→脾→肾
(四)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传变:脏腑病变的相互影响和传递 1.按相生关系的传变 (1)母病及子 (2)子病及母
(六)用于治疗与护理
1.控制疾病传变 根据生克乘侮规律,太过者泻之,不及者 补之 “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 其脾气”
(六)用于治疗与护理
2.确定治疗和护理的原则和方法 (1)相生规律确定护治原则: 用于母病及子或子病及母等病症,亦可 用于单纯的子病虚证 虚则补其母——母子失调的虚证 实则泻其子——母子失调的实证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五行特性
“木曰曲直” ,“火曰炎上” ,“土爰稼穑”, “金曰从革” ,“水曰润下”
木的特性
木曰曲直:曲,亦屈;直,伸也。
树木主干向上挺直,枝条曲折外展 具有升发、生长、条达、舒畅等作用的事物
和现象,均归属为木
火的特性
火曰炎上:炎,热也;上,向上。
(三)、五行1)五行相生:
互相资生、助长、促进


相生次序:木→火→土→金→水(→木) 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如:木火为母子关系

(2)五行相克: 相互制约、克制、抑制




相克次序:木→土→水→火→金(→木)
“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 如:火克金,金克木,火为金所不胜,木为金之所胜
如:事物与木的特性类似,则归属于木
(二)五行归类和推演
2. 推演络绎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 归属,推演归纳其他相关的事物,从而确定 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
如(下页)
推演络绎法
如:木 (五季)春——草木萌芽,生气蓬勃 (五气)风——春季多风 (五脏)肝——喜条达、舒畅 (六腑)胆——与肝相表里 (五官)目——肝开窍于目 (五体)筋——肝病多有目病、痉挛 (五志)怒——大怒伤肝 (五色)青——肝病出现青色
2.一脏不及,受“克我”之脏所乘 “土虚木乘” (脾与肝的关系) 如:慢性胃病因情绪变化发作
(2)相侮
1.一脏太过,则侮“克我”之脏 如:木气亢极,反来侮金 “木火刑金”(肝与肺的关系)
2.一脏不及,“我克”之脏反克 如:脾土虚衰,不能制水,水湿泛滥,脾土 受困 “脾虚肾侮”
五脏病变传变规律(总汇)
均归属为金
水的特性
水曰润下:润,湿润;下,向下
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 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闭藏等作用的事物
和现象,均归属为水
(二)五行归类和推演
1.取象比类法: “取象”,即是从事物的形象(形态、作用、 性质)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
“比类”,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特性) 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 定其五行归属。
中医基础理论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材”: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
“行”: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五行 : 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不仅相 互资生、相互制约,而且处于不断、变化之 中。
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
种物质的特性及其运动变化规律来认识世 界、解释世界和探索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 观和方法论。
图:水气有余
正常情况: 土克水 水克火
图:水气不足
正常情况: 土克水 水克火
图:五行相乘与相侮的联系
正常情况: 金克木 木克土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一)归属人体组织结构
(二)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
肝(木):喜条达恶抑郁,疏泄气血、调畅情 志 心(火): 心阳温煦,主血脉,恒定体温,主 神明,为脏腑之主 脾(土):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肺(金):肺气肃降,肃清气道 肾(水):藏精主水,先天之本
(六)用于治疗与护理
2.确定治疗和护理的原则和方法 (2)相生规律确定护治方法: 滋水涵木法——滋养肾阴以养肝阴,用于肾阴亏损致 肝阴不足 金水相生法——滋补肺肾阴虚,用于肺虚不能滋肾 培土生金法——健脾益气达到补益肺气,用于脾虚不 能滋肺 益火(肾阳)补土法——温肾阳以补脾阳,用于肾阳 衰微致脾阳不振
(3)相克规律确定护治原则: 用于相克关系紊乱的乘侮病症 抑强——相克太过“木亢乘土” 扶弱——相克之力不及“木不疏土” 因虚而被乘袭“土虚木乘”
(4)相克规律确定护治方法:
扶土抑木法——健脾疏肝的药物治疗脾虚肝气亢逆 培土制水法——温运脾阳的药物治疗水湿停聚 佐金平木法——清肃肺气抑制肝火亢盛,治疗肝火亢 逆,灼伤肺金的“木火刑金”证 泻南补北法——泻心火、补肾水治疗肾阴不足,心阳 偏亢,心肾不交证
(3)五行制化
制:制约、克制。化:化生、变化 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 互制约,维持平衡协调,推动事物间稳定有 序的变化与发展。是生克关系的相互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