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生活中的噪声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8课生活中的噪声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8课生活中的噪声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03f8ca964bcf84b8d57b25.png)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8课生活中的噪声教案教学设计第18课《生活中噪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声音”的最后一课。
噪声是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是和我们生活、学习、工作密切相尖的。
本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去了解噪声的存在,还要认识到噪声离我们其实很近,矩道噪声是可以防控的。
最后,学生通过制作宣传海报的实践,真正参与到保护听力的活动中。
本课可以安排两个课时。
活动1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噪声及身边的噪声现象。
通过调查周围是否存在较大的噪声,是否采取了防治噪声的措施等,让学生体会噪声现象就在我们身边,并且认识到噪声是可以防控的。
活动2承接上一个活动中噪声的危害,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与人体健康有矢的听力问题。
本活动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哪些因素会造成听力受损,知道保护听力的方法,并由此重视听力的保护。
最后通过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制作一份保护听力的海报。
本实践活动是通过制作宣传海报的方式,加深同学、家长等对保护听力的认识,并在生活中自觉地保护好自己的听力。
二、学情分析前面几节课对声音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跟声音有矢的科学概念。
本节课有尖噪声的现象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出现,但与之相矢的一些科学概念学生并不是十分的清晰,例如噪声强度、噪声的危害、噪声的防控等。
这些内容的学习需要结合前面所学的有矢知识,同时在实际的调査与访问及收集资料中学习相为的科学概念。
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调査身边的噪声的来源、噪声的强度、噪声的危害、有无防控措施等,难度不是特别大,应该可以顺利完成的。
对于保护听力的问题,学生一般不是特别重视。
那是因为他们并不了解到有些情况会造成听力永久损害。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保护听力的重要性认识,应该会有一定的提升。
三、教学目标1 •能说出噪声的危害,知道噪声是可以防治的。
2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通过观察和测量活动,了解身边的噪声现象O3•知道保护听力的方法,愿意在宣传听力保护方面做出努力。
小学科学18《生活中的噪声》教案
![小学科学18《生活中的噪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5436c2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c.png)
小学科学18《生活中的噪声》教案生活中的噪声引言:噪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各种不便和困扰。
了解噪声的来源、影响以及如何避免和减轻噪声对我们非常重要。
本节课将帮助学生了解噪声的概念,并学习一些防止和减轻噪声的方法。
一、噪声的概念及来源1. 噪声是指人类听觉系统能够感知的不规律的声音。
2. 噪声可以分为自然噪声和人为噪声。
a. 自然噪声:如风声、雨声、雷声等。
b. 人为噪声:如交通噪声、机械噪声、人声噪声等。
其中,交通噪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噪声。
二、噪声对人体的影响1. 噪声超过一定的程度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a. 声音过大会造成人体听觉系统受损,引发听力问题。
b. 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容易造成心理紧张、焦虑、失眠等问题。
c. 噪音还会对人体的消化、呼吸和心血管等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2. 噪声对学习和工作的影响。
a. 学生在嘈杂的环境中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影响学习效果。
b. 工作场所的噪声会影响职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减轻噪声的方法1. 避免产生噪声。
a. 不随意敲打物体、拍打桌子等。
b. 不大声喧哗、大声说话。
c. 不开启大音量的电视、音乐。
d. 不使用高分贝的机械设备。
2. 采取隔音措施。
a. 在家中安装隔音窗、隔音门等。
b. 隔离音乐噪声的声音源。
c. 在学校或工作场所采用合适的隔音材料。
3. 佩戴耳塞或使用耳机。
a. 在嘈杂的环境中,佩戴耳塞可以有效降低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刺激。
b. 使用耳机时,注意音量不要过大,避免对听觉系统造成伤害。
4. 寻求远离噪声的环境。
a. 可以选择安静的地方居住或学习。
b. 避免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
四、各地噪声管理政策1. 噪声管理政策是为了保护公众免受噪声污染的影响而制定的。
2. 每个地区都会有相应的噪声管理政策。
a. 对于交通噪声,城市会采取限制车辆噪音、修建隔音墙等措施。
b. 针对工业噪声,企业需要严格控制噪音污染,使用噪音减震设备和隔音材料。
18.《生活中的噪声》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粤教版
![18.《生活中的噪声》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粤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86c633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0.png)
(5)噪声与心理健康:介绍噪声对人类心理健康的潜在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和减轻这些影响。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3. 随堂测试:教师设计随堂测试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检查学生对噪声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测试成绩给予评价。
4. 实验操作: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亲身体验噪声的产生和控制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数据记录、实验结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5.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答案准确度、思考深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18.《生活中的噪声》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粤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生活中的噪声》,来源于四年级上册科学粤教版。课程主要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噪声的产生、危害和控制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噪声对生活的影响,掌握控制噪声的方法,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声音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噪声的产生、传播和控制方法等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1)收集身边的噪声源,进行分类和记录,分析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调查所在社区的噪声污染现状,了解居民对噪声污染的看法和建议。
(3)设计一个噪声控制方案,针对一个具体的噪声源提出解决办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生活中的噪声作业设计方案》
![《生活中的噪声作业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17cf1e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42.png)
《生活中的噪声》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噪声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珍爱认识;2. 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平时生活中可能产生的噪声,并提供解决方案;3. 提高学生的听力和观察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噪声?噪声的分类和来源;2. 噪声对人体健康和心理的影响;3. 如何有效减少生活中的噪声;4. 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珍爱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城市中车辆喧嚣的录音,让学生感受噪声的强度和影响;2. 知识讲解:介绍噪声的定义、分类和来源,以及噪声对人体健康和心理的不良影响;3. 案例分析: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噪声源,并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案;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平时生活中有效减少噪声,并提出解决方案;5. 制作海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关于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珍爱的海报;6. 分享交流: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海报,并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解决方案;7.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对噪声问题的认识和态度。
四、评判方式:1. 参与度评判:根据学生在教室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判;2. 作业评判:评判学生制作的海报内容和设计,以及对噪声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案是否合理;3. 总结评判: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判,包括知识掌握水平、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五、拓展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来校进行讲座,深入探讨噪声污染问题;2.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境整治活动,积极推动环境珍爱工作;3. 开展“无噪音日”活动,号召学生自觉降低噪声污染。
六、教学资源:1. 录音设备和播放器;2. 海报制作材料;3. 专业人士的讲座资料;4. 环境珍爱相关的书籍和资料。
七、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深刻理解噪声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增强环境珍爱认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环境珍爱认识,为未来的环境珍爱工作奠定基础。
《生活中的噪声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生活中的噪声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a2e06e46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67.png)
《生活中的噪声》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噪声对人类健康和生活的影响;
2. 掌握减少噪声污染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珍爱环境的认识和行动。
导学内容:
1. 什么是噪声?噪声对人类健康的风险有哪些?
2. 生活中常见的噪声源有哪些?
3. 如何减少生活中的噪声污染?
4. 个人如何从平时生活中做起,珍爱环境,减少噪声污染?
导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老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噪声污染?噪声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什么影响?请谈谈你的看法。
第二步:进修
1. 了解噪声的定义和风险:
噪声是指那些不期望的声音,它会对人类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包括耳膜受损、听力下落、睡眠障碍、情绪波动等。
2. 探讨生活中的噪声源:
生活中常见的噪声源包括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社交噪声、家庭噪声等。
3. 进修减少噪声污染的方法和技巧:
- 减少交通噪声:选择低噪声的交通工具、避免高峰时段出行等;
- 减少家庭噪声:应用隔音材料、减少家电应用时的噪声等;
- 个人防护:佩戴耳塞或耳罩等。
第三步:实践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份减少噪声污染的方案,并向全班汇报。
第四步: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认识到噪声对人类健康和生活的风险,掌握减少噪声污染的方法和技巧,并培养珍爱环境的认识和行动。
拓展延伸:
1. 学生可自主收集有关噪声污染的信息,撰写小结或心得体会;
2. 学生可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内地区的噪声污染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3. 学生可组织相关活动,倡导减少噪声污染,珍爱环境。
四年级科学上册(粤教版)第18课生活中的噪声(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上册(粤教版)第18课生活中的噪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fa0e11a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b.png)
答案:例如:噪声影响人们的休息和工作,可以在家中安装隔音窗或使用耳塞来减少噪声干扰;噪声污染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可以植树造林或使用环保材料来降低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5.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噪声控制方案,用以解决某一特定场所的噪声问题。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噪声知识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声音传播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针对部分学生观察不细致、思考不深入的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深入思考。此外,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行为规范。
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对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他们对噪声有一定的认知,但噪声的控制和减少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计有趣的实验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年级科学上册(粤教版)第18课生活中的噪声(教学设计)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四年级科学上册(粤教版)第18课《生活中的噪声》,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噪声的产生、传播和控制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认识到噪声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并学会如何在生活中减少噪声的干扰。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三单元第18课《生活中的噪声》教案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三单元第18课《生活中的噪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3fbcae55270722192ef7f1.png)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三单元第18课《生活中的噪声》教案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8课时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0课电路的研究教案教学设计第20课《电路的研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简单电路”的第2课。
本课活动是在前一课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认识电路,引导学生用基本的电路元件连接电路,使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观察和比较这些电路的连接方法,通过取出其中一个灯泡的方法来认识到连接方法有两种,从而引导学生对闭合回路有更进一步的认知。
本课共由2个活动和1个实践活动组成。
活动1“让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中,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让两个灯泡同时发光的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
活动2“电路是怎样连接的”是让学生通过取出一个灯泡,观察和比较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的特点。
实践活动自制“数学游戏机”是让学生进一步利用闭合回路的原理,自制“数字游戏机”。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一节的学习基础上,已经知道了用导线如何连接灯泡、电源能使灯泡亮起来,本节课增加一个灯泡,让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对学生来说不算很大难度。
一般学生都能想到的是串联的方法,而并联的方法他们可能需要教师引导或者激发他们发散思维,让他们想多些可能的连接方法。
通过取下其中各灯泡再观察另外一个灯泡的观察方法,学生能直观感受到串联和并联的不同,这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也能激发他们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进一步了解闭合回路。
自制“数字游戏机”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对游戏机是十分感兴趣的,能积极主动思考怎么利用简单电路的原理去设计这个游戏机。
三、教学目标1.尝试用不同的连接方法让电路中的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
2.通过多种方法对简单电路进行探究,进一步认识电路形成的条件。
3.愿意与同学合作,养成相互交流的习惯。
2 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设想、实践,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连接两个灯泡,让它们同时发光。
《生活中的噪声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生活中的噪声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https://img.taocdn.com/s3/m/9b79d177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5.png)
《生活中的噪声》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1. 导入儿童工作中心,检查儿童穿着是否整齐干净,思想是否集中,准备可以开始教学。
2. 询问学生对于“噪声”这个词的理解,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噪声有哪些。
3. 引导学生谈论噪声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二、学习目标1. 了解噪声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的影响。
2. 学会识别和减少生活中的噪声。
3. 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学习内容1. 什么是噪声?噪声对我们的危害有哪些?2. 生活中常见的噪声有哪些?如何识别和衡量噪声的大小?3. 如何减少生活中的噪声?个人如何保护自己不受噪声影响?四、学习过程1. 师生共同讨论什么是噪声?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有哪些?引导学生关注和意识到噪声对我们的危害。
2. 学生分组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噪声,如交通噪声、家庭噪声、工作噪声等,并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 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如何识别和衡量噪声的大小,了解不同噪声对人体的影响程度。
4. 学生讨论如何减少生活中的噪声,如改善环境、使用隔音设备等方法,并讨论个人如何保护自己不受噪声影响的策略和技巧。
5. 小结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和技能,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五、课堂拓展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如义务清理噪声来源、宣传环保知识等。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感受不同环境下的噪声,并思考如何改善。
3. 鼓励学生在家庭中、学校中积极倡导减少噪声,建立健康、安静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六、课后作业1. 撰写500字以上的作文,谈谈自己对噪声的认识和生活中的噪声对自己的影响。
2. 收集生活中的噪声来源,并分析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3. 自主制定一个减少噪声的计划,并在家庭、学校中实施,记录实施效果和感受。
七、评价反馈1. 考察学生对于噪声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2. 监督学生实施减少噪声计划的效果。
3. 收集学生对于课程的反馈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噪声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的影响,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从而积极探索减少噪声、改善生活环境的方法,真正做到保护自己、保护环境,创造健康宁静的生活环境。
生活区域噪声课程设计
![生活区域噪声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23b51b1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c4.png)
生活区域噪声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噪声的概念,掌握噪声的来源和分类。
2. 学生能够掌握噪声对生活区域的影响,了解噪声污染的危害。
3. 学生能够掌握减少噪声污染的基本方法,了解相关环境政策。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区域噪声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2. 学生能够运用测量工具,对生活区域噪声进行实地监测,收集和分析数据。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噪声问题,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噪声污染对生活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关注生活环境。
2.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噪声污染的防治,树立社会责任感,关爱他人健康。
3. 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学探究类课程,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对生活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通过观察、实践、合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噪声相关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具体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噪声的概念与分类- 噪声的定义与特点- 噪声的来源及分类2. 噪声的危害与影响- 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噪声对生活区域环境的影响3. 噪声监测与数据分析- 噪声监测方法与工具的使用- 实地监测与数据收集- 数据分析与应用4.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减噪原理与方法- 生活区域噪声污染防治策略- 相关环境政策与法规介绍5. 环保意识与科学探究- 培养环保意识,关注生活环境- 科学探究方法在噪声问题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与沟通协作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噪声的概念与分类,噪声的危害与影响第二课时:噪声监测与数据分析,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第三课时:环保意识与科学探究,总结与拓展教材章节关联:《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章:声音与环境内容列举:1. 声音的传播与噪声2. 噪声的影响与防治3. 声音与环保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生活中的噪声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生活中的噪声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https://img.taocdn.com/s3/m/b3c1b37c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2e.png)
《生活中的噪声》导学案
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文,学生能够了解噪声对生活的影响,认识到保持环境安静的重要性,并学会有效应对噪声的方法。
导学内容:
1. 了解噪声对人体的影响
2. 认识到噪声对生活的负面影响
3. 进修如何有效应对噪声
导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引导学生思考:你觉得生活中的噪声对我们有哪些影响?你平时会遇到哪些噪声?这些噪声是如何影响你的生活的?
第二步:进修
1. 了解噪声对人体的影响
通过阅读文章《生活中的噪声》,学生了解到噪声对人体的风险,如对听力、心理健康等造成的影响。
2. 认识到噪声对生活的负面影响
让学生思考:噪声会影响我们的进修和工作效率,会导致失眠等健康问题,会影响我们的心情和情绪等。
引导学生认识到噪声对我们的生活有着负面影响。
第三步:讨论
与学生讨论:你们在平时生活中遇到哪些噪声?这些噪声是如何影响你们的生活的?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来应对这些噪声吗?
第四步: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保持环境安静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学会在噪声环境下保持岑寂、集中注意力,学会有效应对噪声的方法。
作业:写一篇关于如何应对生活中噪声的文章,包括自己在平时生活中遇到的噪声和对应的解决方法。
【拓展】
1. 让学生自主收集生活中的噪声,并对这些噪声进行分类和分析。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在应对噪声方面的经验和方法。
3.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有效应对噪声的方法,并分享他们的心得体会。
小学综合实践《生活中的噪音》活动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生活中的噪音》活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6170f4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58.png)
小学综合实践《生活中的噪音》活动方案学校综合实践《生活中的噪音》活动方案一、活动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工业生产的不断扩大,噪音成了世界富强的产物。
但我们生活在这喧闹的世界了,久而久之习惯了嘈杂,对四周的一切噪音已经习以为常。
本课题的提出就是让同学重新端详噪音污染现象,从感性的熟悉上升到理性的熟悉:怎样的声音是噪音?毕竟会有什么危害?再去追究其产生的地点、缘由及危害性,激发起同学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产生消退噪音、改造生活的美而好愿望。
知道的同学从身边做起,从可操作的做起。
继而通过对声音传播方式、噪方法的解读,延长至如何改造生活,激发对科学讨论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1使同学自主观看生活、体验问题,让同学充分关注社会,形成正确的熟悉,树立应有的社会责任感,通过采访收集事例、自主查询科学资料、走访相关部门、访问有关人员等形式,培育同学综合的社会实践力量。
2通过对声音传播的原理学习与探究,了解目前消噪的方法,引发联想,产生改造生活的美而好愿望,激发同学对科学学问的兴趣。
三、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发觉问题什么是噪声自然界和人类存在于声音的世界。
声音对于人们有肯定的意义,但是,正像任何事物都必需有限度一样,声音也必需有适当的"度'。
假如声音过大,持续时间过长,就会成为干扰人们正常生活的噪声。
同学相互沟通争论什么样的声音才是噪声。
老师告知大家正确的解释:物理学角度的噪声是指做无规章的杂乱无章的振动体发出的声音。
环保角度的噪声是指凡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活动过程二:调查感受探寻噪声源随着工业的进展,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吵闹,噪音成了世界富强的代价。
我们东台也正在快速崛起,但一系列的噪音问题也随之而来。
你是否关注过我们的城市,哪些地方是噪音最为肆虐的地方?哪些地方严峻影响了我们的安静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去做个调查吧!可以采纳应用观看、实地考察、采访、听介绍、向长辈询问等方式,记录下噪音地区的群众对噪声的感受,写几个事例。
《生活中的噪声作业设计方案》
![《生活中的噪声作业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d67f9e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ab.png)
《生活中的噪声》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掌握生活中常见的噪声源及其特点;3.学会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噪声对生活的干扰。
二、教学内容:1.噪声的定义及分类;2.噪声对人体的影响;3.生活中常见的噪声源;4.减少噪声干扰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掌握生活中常见的噪声源及其特点;3.学会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噪声对生活的干扰。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噪声的定义、分类以及对人体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噪声的风险;2.实例法: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噪声源,让学生认识到噪声的来源和特点;3.讨论法:让学生讨论如何减少噪声对生活的干扰,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城市噪声的录音,让学生感受噪声对生活的干扰;2.讲解:介绍噪声的定义、分类及对人体的影响;3.展示: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噪声源,如交通噪声、工厂噪声等;4.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减少噪声对生活的影响,并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减少噪声对生活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判:1.教室表现: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对噪声问题的关注和认识;2.作业:安置作业,要求学生调查周围的噪声源,并提出减少噪声干扰的方法;3.考核方式:通过教室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判。
七、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噪音调查,了解不同环境下的噪声水平;2.邀请相关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深入探讨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3.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认识。
以上是《生活中的噪声》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引起学生对噪声问题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通过本次课程的进修,能够认识到噪声对生活的影响,并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噪声对生活的干扰。
《生活中的噪声》作业设计方案
![《生活中的噪声》作业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f6655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bf.png)
《生活中的噪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噪声的定义、分类和危害。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其对噪声问题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噪声:噪声的概念及特点。
2. 噪声的分类: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噪声种类及来源。
3. 噪声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和谐的危害。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概念引入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环境中的噪音,并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噪声,噪声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有哪些。
第二步:知识讲解教师介绍噪声的定义、分类和危害,引导学生对噪声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第三步:案例分析学生分组讨论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噪声案例,分析其来源、危害和对策,并展示给全班进行讨论。
第四步:实践操作学生团队合作,设计一个关于噪声防护的小组实践方案,包括调查周围环境中的噪声情况、提出改善建议并实施。
第五步:成果展示学生展示他们的实践成果,并进行总结和分享经验,加深对噪声问题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四、评价方式1. 组内评价:每个小组成员对自己和其他组员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合作精神、贡献度和表现等方面。
2.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整体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团队合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对噪声问题的认识等方面。
五、教学资源1. 图书资料:关于噪声的定义、分类和危害的相关书籍和资料。
2. 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环境中的噪音和噪声源。
3. 实践工具:调查问卷、实地调查工具和防护装备。
六、课后延伸1.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关于噪声防护的宣传展板,并在学校进行展示。
2. 鼓励学生自发进行噪声问题的实地调查和实践活动,增强对噪声问题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噪声问题的定义、分类和危害,培养对噪声问题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其对噪声问题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关注和防范生活中的噪声问题,提升整个社会的环境质量和人民的生活幸福感。
《生活中的噪声作业设计方案》
![《生活中的噪声作业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595dbb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8a.png)
《生活中的噪声》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生活中的噪声是我们每天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无论是来自交通、工作、家庭还是社交,噪声都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我们旨在让学生认识到噪声对生活的影响,并提供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设计目标1. 让学生了解噪声对身心健康的影响;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环境珍爱认识。
三、设计内容1. 课前准备:老师准备PPT,介绍噪声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一些常见的噪声来源;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生活中常见的噪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3. 制作海报:让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内容,设计海报,宣传减少噪声污染的重要性;4. 角色扮演:安排学生分角色扮演不同环境下的噪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5. 教室分享: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海报设计,让全班学生了解噪声问题和解决方案。
四、评判方式1. 小组讨论表现:包括讨论的深度和广度,解决问题的创新性等;2. 海报设计评选:评选出最具创意和吸引力的海报;3. 角色扮演表现:评判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教室分享效果:评判学生对噪声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方案的实用性。
五、延伸活动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周边环境中进行噪声测量和调查,了解真实的噪声情况;2. 社区宣传:让学生设计宣传活动,向社区居民宣传减少噪声污染的重要性;3. 制定行动计划:让学生制定个人或小组的行动计划,减少自身在平时生活中产生的噪声。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我们希望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噪声问题,培养他们的环境珍爱认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创造一个更加清静的生活环境做出贡献。
愿我们的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长和收获。
《生活中的噪声作业设计方案》
![《生活中的噪声作业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41b182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7.png)
《生活中的噪声》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生活中的噪声是我们平时生活中无法避免的问题,它不仅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影响。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生活中的噪声问题,本次作业设计将以《生活中的噪声》为主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解决这一问题。
二、设计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噪声对人们的影响;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 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认识。
三、设计内容:1. 学生将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场景或地点(如学校、家庭、公共交通工具等),对该场景或地点的噪声情况进行调查和观察,记录下噪声来源、噪声强度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2. 学生将根据调查和观察结果,撰写一份关于该场景或地点噪声问题的报告,包括噪声来源分析、影响分析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3. 学生将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提出针对该场景或地点的具体解决方案,并设计一份实施计划。
4. 学生将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完成一份展示PPT,展示他们的调查结果、分析报告以及解决方案。
四、评判方式:1. 调查报告的撰写质量(包括内容的完备性和逻辑性);2. 报告中对噪声问题的分析深度;3. 解决方案的创新性和可行性;4. 展示PPT的设计和呈现效果;5. 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和贡献水平。
五、时间安排:1. 第一周:确定小组成员,选择调查地点,进行调查和观察;2. 第二周: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3. 第三周:讨论解决方案,设计实施计划;4. 第四周:完成展示PPT的制作,进行展示。
六、作业要求:1. 要求学生峻厉按照时间安排完成各阶段任务;2.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合作,共同完成作业任务;3. 要求学生在展示时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4. 要求学生对其他小组的作业进行评判和点评。
七、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生活中的噪声问题,培养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锻炼团队合作认识,为今后的进修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生活中的噪声》 说课稿
![《生活中的噪声》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fb5cf1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9.png)
《生活中的噪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活中的噪声》。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生活中的噪声》是初中物理声学部分的重要内容。
教材通过对噪声的定义、来源、危害以及控制等方面的介绍,让学生对噪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声学的基本概念,还能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保护环境的意识。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
它是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等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和应用,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环境保护等相关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对噪声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噪声的科学定义、来源分类、危害程度以及控制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还比较欠缺。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验来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噪声的定义和来源。
(2)了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的方法。
(3)能够区分乐音和噪声。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噪声控制方法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噪声的定义和来源。
(2)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的方法。
(1)如何从物理学角度和环保角度理解噪声。
(2)噪声控制方法的实际应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噪声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2)演示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噪声的产生和传播。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2、学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获取知识。
《生活中的噪声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生活中的噪声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https://img.taocdn.com/s3/m/364c9ddc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5e.png)
《生活中的噪声》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生活中的噪声》是一门面向初中生的生活技能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和处理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噪声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进修,学生将能够培养自我珍爱认识,学会有效应对噪声干扰,提高自身的生活品质。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噪声对人体的风险;2. 学会识别生活中的各种噪声来源;3. 掌握有效的噪声处理方法;4.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噪声干扰。
三、课程内容1. 噪声的定义和分类;2. 噪声对人体的风险;3. 生活中常见的噪声来源;4. 噪声的检测和评估;5. 噪声处理方法;6. 噪声对心理健康的影响;7. 噪声与睡眠质量的干系;8. 噪声与进修效果的干系;9. 噪声对人际干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示范和案例分析,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2.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实验和模拟处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教室互动,增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4. 视听:播放相关视频和音频资料,增强学生的感知和理解。
五、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参与讨论、教室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2. 实践能力:根据实地调查、实验和模拟处理的结果进行评估;3. 期末考核:进行知识考核和能力评估,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问答题。
六、作业设计1. 课前调研:要求学生进行一次家庭或校园噪音调查,记录噪声来源和强度,并撰写调研报告;2. 噪声处理方案: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噪声问题,设计一个有效的噪声处理方案,并进行实践操作;3. 噪声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要求学生查阅相关文献,撰写一篇关于噪声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的钻研报告;4. 噪声与进修效果的干系:要求学生进行一项关于噪声对进修效果的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5. 噪声对人际干系的影响: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噪声对人际干系的影响,并提出改善建议。
七、教学资源1. 课本:《生活中的噪声》教材;2. 视听资料:相关视频和音频资料;3. 实验器械:噪声检测仪、耳塞等实验器械;4. 图书资料:相关书籍和文献。
《生活中的噪声》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生活中的噪声》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https://img.taocdn.com/s3/m/efaac2dd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f6.png)
《生活中的噪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意图《生活中的噪声》作业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噪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通过实地调查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噪声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危害,进而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爱护环境的习惯。
二、目标1.了解噪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危害;2.学会使用科学方法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3.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三、作业要求1.选择一个具有一定噪声污染问题的地点,如市中心、交通要道、工厂周围等;2.结合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分析该地点的噪声来源、噪声水平及其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影响;3.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调查,了解居民对噪声的感受和诉求;4.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改善噪声污染问题的建议,并附上实施计划和预期效果。
四、作业流程1.确定调研地点和主题(1天):学生根据老师要求选择调研地点,并确定调研主题。
2.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2天):学生实地调查噪声来源和水平,并收集相关资料。
3.设计调查问卷(1天):学生根据调研结果设计问卷,准备进行调查。
4.实施调查(1天):学生在调研地点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居民意见。
5.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2天):学生根据调研结果和问卷数据分析,撰写完整的调研报告。
6.提出改进建议和实施计划(1天):学生根据调研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并设计实施计划。
7.撰写总结和展示(1天):学生撰写作业总结,并准备展示PPT。
五、评分标准1.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的深度和广度;2.调查问卷设计的合理性和实施效果;3.数据分析和报告的逻辑性和准确性;4.提出的改进建议和实施计划的可行性和创新性;5.作业总结和展示的完整性和清晰度。
六、思考和讨论该作业设计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并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学生在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过程中,将锻炼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在提出改进建议和计划时展现自己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中的噪声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生活中的噪声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feaa6b63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2.png)
《生活中的噪声》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一篇名为《生活中的噪声》的文章,主要讲述了噪声对我们生活和健康的影响。
文章内容生动有趣,语言简洁明了,适合初中生阅读。
通过本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到噪声带来的问题,并学会如何应对和减少噪声对我们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噪声对健康的影响;(2)掌握减少噪声对身体和心理的危害的方法;(3)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
2. 能力目标(1)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2)能够正确运用相关词汇和表达。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珍惜安静环境的意识;(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城市中的噪声场景,引入本次课程主题,并让学生就噪声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2. 学习新知识(1)帮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用自己的话描述文章的主要意思;(2)讲解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如noise pollution, affect, concentrate等;(3)引导学生思考噪声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对噪声的暴露。
3. 合作探究分小组让学生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噪声对我们的影响。
每个小组汇报自己的讨论结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拓展延伸(1)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关于噪声对健康影响的资料;(2)引导学生围绕“在生活中如何创造安静环境”展开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进行思考和总结,对今后如何减少噪声对健康的影响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课堂作业以“我如何减少噪声对我的影响”为题,写一篇短文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噪声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的健康。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会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噪声污染的防范,为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提供更好的保障。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噪声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生活中常见的噪声源;3. 了解噪声对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4. 学会有效减少和消除生活中的噪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生活中的噪声教案教学设计
第18课《生活中噪声》教学设
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声音”的最后一课。
噪声是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是和我们生活、学
习、工作密切相关的。
本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去了解噪声的存
在,还要认识到噪声离我们其实很近,知道噪声是可以防控的。
最后,学生通过制作宣传海报的实践,真正参与到保护听力的活
动中。
本课可以安排两个课时。
活动1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噪声及身边的噪声现象。
通过调查周围是否存在较大的噪声,是否采取了防治噪声的措施等,
让学生体会噪声现象就在我们身边,并且认识到噪声是可以防控
的。
活动2承接上一个活动中噪声的危害,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听力问题。
本活动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哪些
因素会造成听力受损,知道保护听力的方法,并由此重视听力的
保护。
最后通过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制作一份保护听力的海报。
本实践活动是通过制作宣传海报的方式,加深同学、家长等对保护
听力的认识,并在生活中自觉地保护好自己的听力。
二、学情分析
前面几节课对声音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跟声音有关的科学概念。
本节课有关噪声的现象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出现,但与
之相关的一些科学概念学生并不是十分的清晰,例如噪声强度、
噪声的危害、噪声的防控等。
这些内容的学习需要结合前面所学
的有关知识,同时在实际的调查与访问及收集资料中学习相关的
科学概念。
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调查身边的噪声的来源、噪声
的强度、噪声的危害、有无防控措施等,难度不是特别大,应该
可以顺利完成的。
对于保护听力的问题,学生一般不是特别重视。
那是因为他们并不了解到有些情况会造成听力永久损害。
通过本
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保护听力的重要性认识,应该会有一定的提
升。
三、教学目标
1.能说出噪声的危害,知道噪声是可以防治的。
2 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2.通过观察和测量活动,了解身边的噪声现象。
3.知道保护听力的方法,愿意在宣传听力保护方面做出努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噪声是可以防控的,了解保护听力的方法。
教
学难点:实地调查身边的噪声现象。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分贝计、相关图片或视频、课件等。
学
具准备:绘画纸、彩色笔、学生活动手册等。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媒体:出示本课课题与驱动情景,主题人物讨论高架桥两边的隔音墙的问题。
问
题:为什么高架桥两边要有高墙呢?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隔音防噪
问题:高架路边的高墙有什么用途?
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结:高架路边的高墙是为了隔绝噪声。
问题:什么是噪声?有哪些噪声现象?
讨论:分组讨论。
汇报:学生根据日常经验汇报噪声情况,教师分类汇总。
小结:噪声是比较嘈杂、刺耳,妨碍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一般噪声根据来源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等。
任务:我们身边有没有噪声现象?分组调查校园周边的噪声现象及防控措施。
讨
论:如讨论调查方案,包括调查的地点、内容、方法等。
活动:分组调查校园周边的噪声现象。
教师随同进行指导和监督。
汇
报:分组汇报自己的调查记录,教师归纳汇总。
讨论:学生根据汇总的调查记录,讨论校园周边的噪声现象及防控措施。
小
结:根据讨论结果,对校园周边的噪声现象及防控措施进行小结。
2.活动2:保护听力
问题:噪声的环境对人的听力有什么影响呢?
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交流讨论。
媒
体:用多媒体介绍噪声影响人听力的资料。
小结:噪声对人的听力有较大的危害;除此之外,一些不良的用耳习惯也会对听力造成损害。
任务:我们应该像保护视力一样保护好自己的听力,但在生活中很多人对听力的保护并不是很在意。
让学生收集保护听力的资料,并根据资料制作一份保护听力的宣传海报。
媒体:介绍海报的基本特点和绘制的一般技巧。
活动:学生搜集资料并根据搜集的资料绘出海报的草图,组内学生对草图的内容进行交流,教师予以一定的指导。
学生再根据交流和指导改进草图,然后根据草图绘制宣传海报。
展示评价:展示学生绘制的宣传海报,评选出最佳海报若干张,在班级或校园内展示。
七、板书设计
第18课生活中的噪声
噪声现象来源:交通、工厂、工地、生活…… 保护听力:远离噪声注意用耳卫生
第三单元第13课《声音的产生》练习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三单元第13课时
《声音的产生》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当古筝、大鼓、皮筋、音叉发出声音的时候,它们都会。
2、为了更容易观察声音现象,我们在吹试管时,可以在试管里放一张。
3、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停止,也停止。
4、古筝、排箫、鼓发声的部位,但是都能发出美妙的。
5、喇叭发声时也会产生。
二、判断题。
1、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不同,但都能发出美妙的声音。
()
2、用铁罐可以模仿古筝发声。
()
3、用鞋盒和皮筋结合可以模仿排箫发声。
()
4、各种乐器的发声部位和发声频率都不同,但都能发出美妙的声音。
()
5、借助一些物体,可以使现象更加明显,我们就更容易观察。
()
三、选择题:
1、对着空瓶子口吹气,就会听到一种声音,这声音主要是()振动产生的。
A、瓶子
B、空气
C、嘴巴
2、停止敲锣后,在一段时间内还能听到锣声,这是因为()。
A、耳朵的错觉
B、振动停止后,声音还会
3、我们用力弯曲尺子,尺子却没有发出声音,因为它没有()。
A、受到力
B、改变形状
C、振动
4、把敲响的音叉放到水面上,会看到()。
A、水面十分平静
B、水向一个方向流
C、水面会振动起来
四、简答题。
1、说一说哪些动作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2、你见过风铃吗?风儿一吹,它为什么会发出美妙的音乐?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三单元第13课时
《声音的产生》同步练习答案
一、填空题。
1、产生振动
2、纸
3、振动振动振动声音
4、不同声音
5、振动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选择题。
1、 B
2、 B
3、 C
4、 C
四、简答题。
1、答:摩擦、弹拨、敲击、吹气等动作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2、答:是因为组成风铃的部件长短不一,风儿一吹,互相撞击,产生振动,就奏出了美妙的音乐。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三单元第13课《声音的产生》练习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三单元第13课时
《声音的产生》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当古筝、大鼓、皮筋、音叉发出声音的时候,它们都会。
2、为了更容易观察声音现象,我们在吹试管时,可以在试管里放一张。
3、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停止,也停止。
4、古筝、排箫、鼓发声的部位,但是都能发出美妙的。
5、喇叭发声时也会产生。
二、判断题。
1、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不同,但都能发出美妙的声音。
()
2、用铁罐可以模仿古筝发声。
()
3、用鞋盒和皮筋结合可以模仿排箫发声。
()
4、各种乐器的发声部位和发声频率都不同,但都能发出美妙的声音。
()
5、借助一些物体,可以使现象更加明显,我们就更容易观察。
()
三、选择题:
1、对着空瓶子口吹气,就会听到一种声音,这声音主要是()振动产生的。
A、瓶子
B、空气
C、嘴巴
2、停止敲锣后,在一段时间内还能听到锣声,这是因为()。
A、耳朵的错觉
B、振动停止后,声音还会
3、我们用力弯曲尺子,尺子却没有发出声音,因为它没有()。
A、受到力
B、改变形状
C、振动
4、把敲响的音叉放到水面上,会看到()。
A、水面十分平静
B、水向一个方向流
C、水面会振动起来
四、简答题。
1、说一说哪些动作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2、你见过风铃吗?风儿一吹,它为什么会发出美妙的音乐?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三单元第13课时
《声音的产生》同步练习答案
一、填空题。
1、产生振动
2、纸
3、振动振动振动声音
4、不同声音
5、振动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选择题。
1、 B
2、 B
3、 C
4、 C
四、简答题。
1、答:摩擦、弹拨、敲击、吹气等动作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2、答:是因为组成风铃的部件长短不一,风儿一吹,互相撞击,产生振动,就奏出了美妙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