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教师素养
国学与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
其二,人文风范的感受:“学为人师,行 为世范” 一是伟人的典范:“高山仰止,景行行 止” 二是教师的风范:“风范”与“情谊”
2、教师人文素养:经典、境界、风范 1)叩问经典:文化经典与文学经典
其一,三部文化经典,三大文化轴心
西方哲学史—“柏拉图阐释史”
西方神学史—“《圣经》阐释史”
中国思想史—“《论语》阐释史”
2)词章之学:包括诗学、词学、曲学、文章学、小
说学、俗文学等。
3)经世之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
学、地理学、军事学、农学、工学、商学、医学、数 学等等。 4)义理之学:包括经学、子学、玄学、佛学、理学、 哲学、宗教学等。
二、国学与语文教师的素养
(一)国学与语文教师的人文使命
“人是需要教育的唯一的生命。人只能通过教育而
(《论语· 为政》)
生命双重历程:自然生命的历程,精神生命的境界。
(三)国学与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
1、语言文学系的课程体系:知识结构
2、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本”与 “末”
专业素养的“本”——“学” “语言” “文学” 全面系统的学识素养 “文化” 专业素养的“末”——“术” “语文教学法” “教学新技术” 教学与高考的博弈 “高考新趋势”
1、国学四部——经史子集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 四大部类。
(1)经部
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 “礼类”、“春秋类”、“孝经类古籍”、
“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
“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
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ppt
(2)史部
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 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
教师国学经典心得体会(3篇)
教师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教师,国学经典是我必须学习和传承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教授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我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人智慧的卓越,也从中汲取到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是孔子的国学经典,也是教育学的重要基石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孔子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健全的家庭和和谐的社会的使命。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我深刻理解到了“修身”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只有我们自身具备了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才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才能够将国学经典真正地传承下去。
同时,《大学》中还强调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这也是我在教育实践中一直秉持的原则。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首先要有真诚的态度和诚信的心灵,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感染学生;其次,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和钻研,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育技能;最后,我们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
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语》是我在国学经典中最喜欢的一部作品。
通过学习《论语》,我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论语》中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通过对这些言行和思想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的智慧和道德准则,进而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在教授《论语》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学习孔子的为人处世之道,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例如,在学习《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时,我通过故事和例子,告诉学生要待人如友、宜远近,不分贵贱;在学习《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我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尊重他人、不伤害他人的意识。
同时,我也将《论语》和现代社会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
例如,在学习《论语》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时候,我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优秀人物,向他们学习,同时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进步。
国学对教师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接触到国学,感受到了国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国学的熏陶下,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对国学对教师心得体会的总结。
一、国学强化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国学中强调“仁、义、礼、智、信”五常,这些道德观念深深植根于教师的心中。
作为教师,我们要以身作则,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为学生树立榜样。
同时,国学中的“师德”观念也提醒我们,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
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益终身。
二、国学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国学强调“因材施教”,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能。
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我价值。
此外,国学中的“教无定法”观念也告诉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国学丰富了教师的知识体系国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涵盖了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医学等多个领域。
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国学,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丰富的知识。
四、国学培养了教师的修养国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观念,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品德和修养。
我们要以诚待人,以德服人,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同时,国学中的“中庸之道”观念也提醒我们,在教学中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要宽容、理解,善于引导学生。
五、国学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国学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思考,反思。
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国学中的“教学相长”观念也告诉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成长,与学生共同进步。
总之,国学对教师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通过学习国学,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品读经典 涵养师德读书心得
品读经典涵养师德读书心得品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1一提到“国学经典”四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会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作为教师,需要不断的充实自己,带着崇敬的心情,我认真学习了《国学经典与教育》,它分为四个教学视频。
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而已,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
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
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
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二、国学让我学会感恩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
"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讲礼貌,尊敬长辈等。
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可以说,国学知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郭雪是中国人特有的国粹,蕴含着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智慧精华。
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证明,也是世界上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之本,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教师的国学素养读后感
教师的国学素养读后感导语:国学,是中国之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创造的灿烂文化,接下来为大家介绍教师的国学素养读后感文章,仅供参考!教师的国学素养读后感国学,是中国之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创造的灿烂文化。
这些文化,不仅存在于典籍中,而且也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祖先的思想智慧是珍贵的,而这些思想智慧则是由浩瀚的文化典籍传承下来的。
这些宝贵的典籍穿越时空,给一代代人带来心灵的震撼与滋养,她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与精神价值的载体,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积淀下来的经验和智慧结晶,也是全球华人民族凝聚力的根基。
作为一个奋战在教育一线的老师,并且作为一个在一所崇尚国学的校园里工作的老师,我更加要学习国学了解国学。
尽管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对国学只需要做到不求甚解。
但作为老师,我们却要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要研究国学,热爱国学,把国学作为一门需要精通的学问。
在《教师的国学素养》一书中,我看到了《颜氏家训》这本书的简介。
于是,就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读了这部著作,并有了自己的体会。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史名著,为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大学者颜之推所著。
我深知不停的学习不仅可以给教育以源头活水,而且更能丰富自己的人生,以此引导自己和他人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读了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
在《颜氏家训》这部家训中,颜之推系统地讲述了做人、修身、成才、教育、治家的道理和方法,内容涉及许多领域,其中对家庭教育的探究尤其突出。
他指出在家庭教育时要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强调要进行勤俭教育、择友教育、自省教育,劝勉教育和切磋交流,合理解决了博学和专精的关系。
提出要让孩子潜心求学、知行结合、省事知足、专心精一。
他强调家庭教育的关键是父母,父母的行为和教育方法对子女的成长影响极大,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必须把爱子和教子结合起来,切忌“无教而有爱”,要做到“爱子要爱得其所,爱得有方”,不能过分溺爱和放纵孩子。
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父母还要“威严而有慈”,要重视建立良好的家风和环境熏陶等。
当代教师为何要学习国学,提高国学素养
当代教师为何要学习国学,提高国学素养本次培训使我受益颇多,专家们的讲座也是十分精彩,聆听的内容也是感慨万分。
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有几个问题困扰着我,例如:当代教师为何要学习国学,提高国学素养?如何提升师德培训的有效性?教师如何在平凡琐碎的岗位上,把工作做成乐事?通过专家的讲座中我找到了答案。
教师为什么要提高国学素质?一是,事先中国梦的需要;二是,建立文化自信的需要;三是,事先文化认同的需要;四是,弘扬核心价值关的需要;五是,传承优秀教育传统的需要。
国学一词,始于清代。
国学,是指中国学术,也就是中国一切学问的总称。
国学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标志,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拥有几千年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在吸取世界上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必须自觉维护自己的根,守住自己的魂,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国学素养就是通过对国学经典的研习,从而提高本人的内在涵养,并进而提升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水平水平。
国学素养是指国学中传统文化的人文教育部分,说白了就是人的素养教育、人格教育,通过修身养性孕育出真正的“人”。
教师如果没有好的国学素养,语文课堂上不能给学生渗透传统文化观念,那么,学生对语言的认识就会肤浅,对学习会缺乏兴趣与动力。
为了民族文化的复兴,为了给国人尤其是青少年学子以文化根基和自信,为了课堂的神圣与深度,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国学素养。
如何提升师德培训的有效性?首先何为教师职业道德一一师德。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它既是教师在人格特质化的品德,也是教师教育实践凝聚而成的品质,是价值预设与自主构建相结合的结果。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
国学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国学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什么国学教育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国学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自信,提高他们的思想品质、道德观念和人文素养。
本文将探讨国学教育的核心目标,并论述其重要性和实现途径。
一、培养中国文化自信国学教育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信。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通过学习国学,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培养中国文化自信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信心,使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定和乐观。
二、提高思想品质和道德观念国学教育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观念。
国学强调儒家的思想,提倡仁爱、孝道、忠诚、廉洁等传统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公民意识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国学,学生可以明辨是非,正确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三、提升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指个体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能力,也是国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培养对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人文领域的兴趣,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
人文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并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胸怀。
实现国学教育的核心目标的途径一、优化教材和教学方法在国学教育中,教材和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优化教材内容,将重点放在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上,避免枯燥和繁琐内容的堆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手段,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国学教育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素养和教育能力的优秀教师。
因此,加强国学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
通过选拔优秀的国学教师、加强师资培训和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可以提高国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使学生更好地受益于国学教育。
解读国学、人文素养和教师人文素养、传统文化
解读国学、人文素养及教师人文素养、中国传统文化一、什么是国学?国学是中国学术的简称。
称中国学术为国学,所谓国是本国之义。
具体讲,就是中国传统学术。
总起来说,中国传统学术包括哲学、经学、文学、史学、政治学、军事学、自然科学以及宗教、艺术等等。
其中自然科学有天文、算学、地理、农学、水利、医学等,这些都是国学的内容。
如上是中国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研究的成果,也是我们学习《国学》的导引。
《国学》的内容博大精深,是前人聪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所谓“先进文化”的基点,正是根植于中国《国学》的精髓。
诸如,“以法治国”、“以德治国”、“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就借鉴了古人的文明成果。
秦始皇统一六国,任用“商鞅变法”的“立法治国”。
十四届六中全会“弘扬道德”,正是道家老子“道德经”的神奇。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引用了“中华道德”的行为规范。
“构建和谐社会”,借鉴于佛家的“和”。
我为《百佛书画册》题序,逻辑推理说:“和谐者,平衡也;平衡者,为善也;为善者,尚和也;尚和者,和尚也。
”这种“以和为尚的精神叫“和尚”,“和尚”是佛家的尊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
建国初,周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正是儒家提出的“和而不同”,即“求大同存小异”;小平同志提出的香港、澳门回归的“一国两制”政策,也是根由于这一儒家学说。
当今,世界各国成立了五十多个“孔子学院”,这是东方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在美国“世界孔子研究会”的大堂上,悬挂流金牌匾,上写孔子名言:“以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日本的“立命馆大学”的校名,就取孔子《论语》中的“安身立命”。
孙武、孙膑祖孙创立的《孙子兵法》及《三十六计》,成为世界尊崇的“军事宝典”。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很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宝库,任何“文化策划”、“文化创意”,都离不开这个源泉。
二、人文素养:理解“人文素养”,遵循字面内涵表述组合意义就是最实际、最便利的途径。
听国学课程心得体会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参加了国学课程的学习,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深刻的灵魂洗礼和知识盛宴。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国学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国学课程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这些著作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理念,感受到了古代圣贤们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
其次,国学课程让我对教师的职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国学课程中强调的“仁、义、礼、智、信”五常,以及“孝、悌、忠、信、礼”五伦,都是我们应当教育学生遵循的道德规范。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以此为准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再次,国学课程让我对教育方法有了新的思考。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古代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如孔子的“有教无类”、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等。
这些教育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理论资源,使我们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更加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此外,国学课程还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具备一定的国学素养。
只有自身具备深厚的国学底蕴,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国学,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因此,我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国学素养,努力成为一名具备国学素养的教师。
最后,国学课程让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了新的期待。
国学课程中强调的“德育为先,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为我们指明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总之,通过参加国学课程的学习,我对国学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对教师的职责、教育方法、自身素质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有了新的认识。
教师国学师德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国学师德培训心得体会在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教师作为教育的传递者,其自身的修养和素质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的高低。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国学师德的培训,这次培训不仅让我对国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作为一名教师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新的认识。
培训的第一部分是对国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价值的解读。
国学,泛指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包括了儒家、道家、佛家等众多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
在这些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师德的概念尤为重要。
它不仅仅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体现,更是中华文化传统美德的一种延续。
通过对《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文献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教书育人”的深远意义。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培养他们成为有道德、有修养、有责任感的人。
这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自身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在培训的互动环节中,我们分组讨论了如何在现代教育中融入国学师德的理念。
大家普遍认为,国学师德的核心是“仁爱”和“礼义”。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用礼仪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以礼相待,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将国学的智慧应用到解决现实问题中。
例如,通过学习《易经》中的变通之道,我们可以教会学生面对挑战时的应变能力;通过《诗经》中的诗歌鉴赏,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化素养。
这些都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学会做人的道理。
培训的最后一部分是对师德的自我反思和提升。
我们每个人都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剖析,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违背师德的行为,以及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践行师德。
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专业水平,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持。
这次国学师德培训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也是一次智慧的升华。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学习和实践,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在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用国学濡养小学教师的素养
语, 呵护童年” 为理念 , 倡导 童 子》《 以“ L 、 老子》等优秀书籍的选段诵读 随着 国学 热 的兴起 , 国学 在小 学 阅读 , 进母 语教 育 , 促 营造 精 神 家园 ” 也 进入 了校 园 。
、
国学在目前小学校园中的现状
校 园 中逐涛 到 重视 。 教育 实验 发 为宗 旨, 得 叛 旨在使 童在阅读过程中接 L 起 者 朱 永 新 提 出 :教 育 者 应 该 把 人 受母语教 育 , “ 不断寻找 自我 、 确立 自
2 1 第 0 0 年 期
总 0嚣 第3 3
师德与德
用 国 学 濡 养 学 教 师 的 素 养
孟纪军
( 苏省句 容 市华 阳 中心 校 2 2 0 ) 江 14 0
“ 国学 ” 一说 , 生 予 西 学 东 渐 、 类文化的精华提供给孩子 , 产 把对他们 我 、 富 自我 , 而 帮 助 童 走 上 幸 丰 从 J 文 化 转 型 的 历 史 时期 。 国学 被 称 为 最有 益 的 书放 到 他 们最 方 便 的地 福清硬的人生之路 。读经典的书 , “ 做 “ 国学 ”汉 学 ” 国故 ” 国故学 ”狭 方 。怀 着对 “ 一种 幸福 完整 的教 育 有根 的人 ”是 亲近 母语 的核 心 目的 。 中 “ “ “ , ” 过
活等多方面内容 , 是中华 民族智慧和 与儿童 诗 的复合 内容作 为诵 读 内容 , 风 土人 情 …… 于是 中华 文化 阅读 指 实践 经验 的结 晶 , 中华 民族 赖 以生 出版了《 是 中华经典诵读》 册教材 。 6 在 导丛 书开始 编撰 、 出版 。 存 的文化 基石 。清 代怪 杰 ” “ 辜鸿铭 一 午读 中不断探求师生 的阅读书 目, 经 各 个 学校 都 在 打 造 书香 校 园工
教师学国学心得体会总结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参加了国学培训课程,深入学习国学经典,感受到了国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这次学习过程中,我收获颇丰,不仅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还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
以下是我对学习国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人生智慧。
通过学习《论语》、《道德经》、《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我深刻认识到国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和魂。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努力传承和弘扬国学文化,让学生们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
二、国学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国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我将结合国学经典,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例如,在《论语》中,孔子提倡“仁爱”、“忠诚”、“诚信”等美德,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素材。
同时,国学经典中的智慧故事、寓言故事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国学教育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学习国学,让我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将国学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国学教育让我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四、国学教育有助于促进家校共育国学教育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结合国学经典,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习惯。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如何将国学教育融入家庭教育,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总之,学习国学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国学经典,将国学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我在学习国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体会:1. 增强了文化自信。
通过学习国学,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文化自信,坚定了文化自觉。
教师应具有的素养
教师应具有的素养教师是社会的守护者,是学生的引路人,是知识的传播者。
作为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外,还应具备良好的师德和教师素养。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探讨教师应具有的素养。
首先,教师应具有道德素养。
作为学生的楷模,教师应该努力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教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秉持诚实守信的原则,不做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的事情,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纯洁性和公平性。
只有熏陶学生的品德,才能真正做到“为师者,为人师之”。
其次,教师应具备专业素养。
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各门学科的知识,还应不断学习更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此外,教师应具有人际素养。
教师要善于与学生、家长和同事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要以真心对待每一个学生,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成长。
与家长合作时,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共同为学生的发展努力。
与同事相处时,要相互尊重、支持和合作,共同推动学校事业的发展。
最后,教师应具有情感素养。
教师要用爱心和耐心对待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有真心关爱学生,才能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友谊,才能让学生从心底尊重和爱护老师。
总之,教师应具有全面的素养,包括道德素养、专业素养、人际素养和情感素养。
只有具备了这些素养,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使命,为学生成长成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学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与影响
国学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与影响国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教育的瑰宝之一。
国学教育不仅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性和影响。
本文将探讨国学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与影响。
一、加深教师的文化底蕴国学教育注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通过学习经典著作、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智慧,使教师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这种深入的文化底蕴将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增强他们对于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能够更好地传递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尊心。
二、拓宽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国学教育的精髓在于让教师们学习和熟悉中国古代的教育方法和传统的教学思路。
古人讲究“以德育人”,强调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国学教育倡导通过经典读书和文化熏陶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情操。
教师通过学习国学,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经典文献的阅读和研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元素,使课堂更加有趣和生动。
三、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国学教育强调教师的自我修养和终身学习的态度。
通过学习国学,教师可以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
教师能够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提升自己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此外,国学教育还注重培养教师的修身养性,对教师的情感教育和教育态度具有积极的影响。
这些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将进一步提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能力和水平。
四、推动教师职业发展与提升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其自身的职业发展与提升是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
国学教育作为一种专业发展资源,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学术舞台和发展机遇。
教师通过国学教育的学习和研究,可以进行论文的发表和研究成果的转化,推动自己的学术发展和职业晋升。
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通过参与国学教育项目、培训课程以及学术交流等方式,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和合作,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影响力。
国学与教师礼仪》心得体会
国学与教师礼仪》心得体会研究《国学与教师礼仪》的心得体会教师礼仪是教师整体风范之一,他们的音容笑貌、举止文明、作风正派、知识渊博、风度儒雅,衣着发式无形中都成为学生和社会研究的楷模。
通过本次“国学经典”网络培训,我认真观看研究了《国学与教师礼仪》,使我对教师礼仪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注重礼仪修养是前提。
教师不仅要注重礼仪规范,而且要严格训练。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成长进步的导师,是学生研究、效仿的榜样。
教师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衣着打扮、工作态度、创新精神、人格魅力等,无不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只有教师注重礼仪修养,才能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为人师表,塑造出优良的师德形象。
其次,施展礼仪修养是核心。
优良的教师礼仪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为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敬业爱岗,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甘于奉献;关心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工作责任心强,有进取精神;注重获取新的知识,不断钻研业务,不断完善自身形象。
社会对教师形象的要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教师主要面对的是学生、父母、党和国家,不同对象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出发点去思考问题,因此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对自己形象的要求也要从多方入手。
在学生眼里,知识丰富、平易近人的老师是最好的;在父母眼里,书教的好,对待孩子有慈母心的老师是最好的;党和国家对教师的要求就是培育出全面发展的或有一技之长的优秀人才。
教师只有明确各方要求,才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教师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恰到好处的施展教师礼仪,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强化礼仪修养是必要的,因为新时代要求我们具备文明礼仪、优良修养。
我们应该从内心到外表不断完善自我,美化自我,向外界展示自我的风采,这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同时,研究交际艺术,掌握交际技巧,也将有助于我们事业的发展。
因此,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良好修养是我们必须要做的。
需要注意的是,礼仪修养不仅是表面上的形式,更需要内心的真诚和善良。
做国学教师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国学教师这一职业的心得体会。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传承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而作为国学教师,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弘扬国学文化的重任。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国学教师的认识。
一、国学教师的使命国学教师,是国学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创新者。
我们的使命,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学、热爱国学,让国学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1. 传承国学文化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灵魂。
作为国学教师,我们要深入学习国学经典,掌握国学知识,将国学文化传承下去。
我们要将古代圣贤的思想、智慧、道德、艺术等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在国学文化的熏陶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 传播国学文化在全球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学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国学教师,我们要积极参与到国学文化的传播工作中,通过各种渠道、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学、认识国学、喜爱国学。
我们要将国学文化推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民族。
3. 创新国学文化国学文化虽然博大精深,但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
作为国学教师,我们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将国学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为国学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我们要关注时代发展,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将国学文化与现代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相结合,为国学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二、国学教师的责任1. 严谨治学作为国学教师,我们要严谨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我们要深入研究国学经典,掌握国学知识,努力成为国学领域的专家。
同时,我们要关注学术动态,及时更新知识,为学生们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2. 善于沟通国学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我们要善于与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等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为他们提供满意的服务。
同时,我们要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将国学文化推广给更多的人。
3. 身教言传国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国学教师,我们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
男老师国学师德师风演讲稿
男老师国学师德师风演讲稿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学校的一名男老师,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国学师德师风的话题。
首先,我要感谢学校给我这个机会,让我能够与大家一起探讨这个重要的话题。
国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哲学内涵。
作为一名国学老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使命,我时刻铭记着国学师德师风的重要性,努力践行着这些美德。
首先,作为一名国学老师,我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
师德是一名老师最基本的素养,也是一名老师最重要的品质。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师德为人师表,要求老师勤奋敬业、言传身教、端正操守、以身作则。
我始终认为,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被学生所尊敬和信赖。
其次,作为一名国学老师,我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华文化强调教育要全面培养人的智、德、体、美四个方面,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相信,只有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们才能够受益终生。
再次,作为一名国学老师,我要注重师德的传承与发扬。
我会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力求在教学中发挥示范作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希望通过我自己的努力,能够激励更多的教师和学生,让国学师德师风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最后,我想说的是,国学师风师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一名国学老师,我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责任与使命,我愿意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努力做到更好的自己。
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努力,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的国学师风师德更加光彩熠熠!谢谢大家!愿我们的国学师风师德更加美好!。
教师的国学素养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深感荣幸。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使命。
今天,我想就“教师的国学素养”这一主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国学素养的重要性。
国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作为一名教师,具备国学素养,不仅是个人修养的提升,更是对教育事业负责的体现。
以下是我对教师国学素养的几点看法:一、国学素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石。
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传承文化的重任,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
国学中强调的“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
我们要将国学中的道德理念融入教育教学,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二、国学素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国学知识博大精深,涵盖了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教师具备国学素养,有助于拓宽知识视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结合国学经典,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哲理,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
三、国学素养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途径。
在全球化背景下,弘扬国学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要积极引导学生了解国学,感受国学魅力,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国学素养是促进家校共育的纽带。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教师具备国学素养,有助于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教育问题,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为了提升教师的国学素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强学习,深入学习国学经典。
教师应将国学经典作为必修课,通过阅读、讲座、研讨等形式,深入学习国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国学素养。
2.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国学氛围。
学校可以举办国学讲座、经典诵读、传统文化活动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国学魅力。
3. 开展教师国学素养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学素养培训,邀请专家学者授课,提高教师的国学素养。
4.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孩子国学素养。
国学教师基本特征分析报告
国学教师基本特征分析报告引言国学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与智慧的结晶。
随着中国的崛起与发展,国学教育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国学教师作为传承和弘扬国学的关键人才,他们的基本特征对于培养学生的国学兴趣和素养具有重要影响。
本报告将对国学教师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提升国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
方法本报道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分析国学教师在教育背景、知识储备、教学经验、教育理念等方面的特征,从而得到国学教师的基本特征。
教育背景国学教师通常需要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
一方面,他们需要有较高的学历,通常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并且相关专业背景如中文、历史、哲学等。
另一方面,他们还需要接受专门的国学教育培训,以提升对国学经典和文化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知识储备国学教师应具有扎实的国学知识储备。
他们需要熟练掌握中国古代经典文献、史书、诗词、论语等,理解其中的精华与思想内涵,并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读和讲述。
此外,国学教师还应持续学习与更新自己的国学知识,紧跟国内外学术研究的最新进展,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深入的国学教育。
教学经验教学经验是国学教师的重要特征之一。
国学经典文化的传承和教育需要时间和积累,教学经验丰富的国学教师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
教学经验丰富的国学教师还能在教学中注重思维培养、能力培养和情操修养的综合发展,使学生受益匪浅。
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国学教师的核心特征之一。
国学教师应秉持“以德为本、以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个性发展。
他们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文化素养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修养内涵。
结论通过对国学教师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国学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教育背景、扎实的国学知识储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正确的教育理念。
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特征的国学教师,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国学文化,培养学生的国学兴趣和文化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迩来又学射,力薄愁官笥。
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夥。
何当尽屏去,万事付懒惰。
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
世俗笔苦骄,众中强嵬騀wéi é 。
钟张忽已远,此语与时左。
--和子由论书
教师素养
一、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 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 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要有远大理想和抱负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 解惑也。”“传道”是第一位的 。如果只知道“授业”、“解惑 ”而不“传道”,不能说这个老 师是完全称职的,只能是“经师 ”、“句读之师”,而非“人师 ”了。优秀的老师,既要精于“ 授业”、“解惑”,更要以“传 道”为责任和使命。
老师首先要有理想信仰。
孔门四科:德行:颜渊、闵子骞 、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 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 :子游、子夏。
孔门弟子根据其学业特长分为德 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
德行:品德。指能实行孝悌、忠 恕等道德。
言语:指善于辞令,能办理外交 。
政事:指能从事政治事务。
文学:指通晓《诗》、《书》、 《礼》、《乐》等古代文献。
儒者,犹今言教育家耳。
《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 ,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 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 ,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 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 。”
儒家教育的目的:将学生培养成 有道德、有理想、有能力的治理 社会的“君子”。
君子的含义:在孔子之前,君子 一语主要是从政治角度立论的。 “君子”是指具有贵族血统的人 ,而“小人”则是指一般的平民 百姓。到孔子,君子具有了道德 品质的属性。将“君子”和“小 人” 从“位”转换为“德”, “ 君子”成为一个道德的主体, 正是孔子的贡献。
4、游于艺
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 于仁,游于艺。玄
逸品、神品、妙品、能品
不拘常法+天性+能+曲尽书法之 妙=逸品
天性+能+曲尽书法之妙=神品 能+曲尽书法之妙=妙品 精于技巧+合乎规矩=能品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 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 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椭。 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好之每自讥,不谓子亦颇。 书成辄弃去,谬被旁人裹。 体势本阔略,结束入细么。 子诗亦见推,语重未敢荷。
汉时教初学之所名曰书馆,其师 名曰书师,其中用《仓颉》《凡 将》《急就》《元尚》诸篇,其 旨在使学童识字习字。……汉人 就学,首学书法,其业成者,得 试为吏,此一级也。其进则授 《尔雅》《孝经》《论语》。 (王国维:《汉魏博土考》, 《观堂集林》卷四。)
2、教化作用
书教:礼、乐、射、御、书、数
“政治主体”与“社会主体”: “君子”必须“修己以安人”、 “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 问》)子路问君子。子曰:“修 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 ”曰:“修己以安人。”曰:“ 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 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 犹病诸。”(宪问)
君子应该具有的素养:六种技能
礼、乐、射、御、书、数。
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 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 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于加 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 工作的意见》
二、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
《周礼·大司徒》:“五家为 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 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 。”又按《周礼·遂人》:“ 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 酇〔CUO嵯〕,五酇为鄙, 五鄙为县,五县为遂。”
儒家:
《说文解字》:“儒,柔也,术 士之称。”
《周礼·太宰》:“儒,诸侯保 氏有道术以教人者。”
《周礼·大司徒》:“师儒,乡 里教人以道义者。”
《乐记》曰:“凡音之起,由人 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 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 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心正则笔正(唐穆宗与柳公权)
3、功利性
从汉朝开始就以字取官
历朝历代的科举考试
唐朝的书法家都身居高位、封公 封侯:虞世南“晋县公”、褚遂 良“河南郡公”、薛稷“太子少 保”、欧阳询“太子帅更令”、 颜真卿“鲁郡公”、柳公权“太 子少师”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 ,成于乐。”《论语.泰伯》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 善也。”谓《武》:“尽美矣 ,未尽善也。”
《论语·八佾》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儒学视野中的书法功能
1、实用性 然书之作也,帝王之经纶,圣贤 之学术,至于玄文内典,百氏九 流,诗歌之劝惩,碑铭之训戒, 不由斯字,何以纪辞。故书之为 功,同流天地,翼卫教经者也。
国学:古代指国家设立的学校。
《周礼·春官·乐师》:“乐师 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 ”
自 “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 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 术”。
西周时设在王都的小学、大学 ,总称之为国学。设在王都郊 外六乡行政区中的地方学校, 总称之为乡学。据《礼记·学 记》,西周的乡学是:“家有 塾,党有庠,术(遂)有序。”
熊泽文,名雨泽,字泽文,号 竹溪逸翁,又号望佛斋居士, 古蜀郡陵州人氏。性闲适,喜 古文,好读书,不求甚解。早 年就读于西南师范学院,后求 学于中山大学,现就职于乐山 师范学院。
为兰亭题字 到草堂留诗 去北大演讲 给老师讲课
采石江边一堆土, 李白诗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 鲁班门前耍大斧。
音乐的教化作用 苔
袁枚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 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 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 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 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 曰:於!予击石拊,百兽率舞 。 (《尚书·尧典》)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 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 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毛诗大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