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焉的意义和用法.doc

合集下载

虚词焉的用法及例句

虚词焉的用法及例句

虚词焉的用法及例句一、虚词焉的用法解析虚词是指在句子中不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常用于连接或修饰其他词语,以及表达情感色彩等功能。

而“焉”即是一种古代汉字,用作疑问代词和状语,与虚词相结合后可以表达更加复杂的语义。

本文将探讨虚词焉的用法,并给出相应的例句进行解释。

二、焉的用法及例句1. 询问事物存在方式或状态在古代汉语中,“焉”常用来引导疑问,并与其他成分连用,表示对事物存在方式或状态的询问。

例句:你要如何克服困难之时,焉能得到成就呢?如此艰苦的环境下生存,我们应该从何处着手呢?2. 表示原因、结果等关系“焉”也可表示原因、结果等逻辑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与其他虚词或实词连用。

例句:天寒地冻之时,我家花木已枯萎。

得到老师的认可后,她心满意足地微笑了。

3. 表示强调与肯定有时,“焉”也可用于表示强调或肯定的语气。

例句:这幅画作着实不错,我眼花缭乱。

这首诗婉转动人,我乐此不疲。

4. 表示反问在文言文中,“焉”常用于反问句中,以表达自责、追问等语气。

例句:吾焉能及苏子之才呢?他们辛勤努力,而我却无所作为,焉不羞愧!5. 表示时间的推移或指代“焉”有时候也可以表示时间的推移或指代特定的时间点。

例句:此山已有百年, 伟大历史事件便是在此次发生。

穷一宿之后, 天明已是不远了。

三、总结在汉语中,“焉”属于虚词的范畴,其用法丰富多样。

它可以用来询问事物存在方式或状态、表示原因、结果等关系、强调与肯定、表示反问以及表示时间的推移或指代等。

通过学习虚词焉的用法和相应例句,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并增进您对虚词焉的了解。

虚词焉的用法

虚词焉的用法

虚词焉的用法一、介绍虚词焉的定义及意义虚词是指在句子中起到辅助作用,没有具体的语义含义的词语。

而“焉”则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重要虚词之一。

它最早出现于《周礼》中,后来被广泛运用于文言文中,并在许多成语和俗语中得到应用。

本文将探讨虚词焉的用法,包括其在古代文献和日常口语中使用时的具体表达方式,以及反映了中国古代思维方式和丰富的修辞手法。

二、虚词焉在句子结构中的应用1. 作为“处所状语”,表示地点或状态。

当“焉”位于句首或副词之前时,可以表示某个地方或状态。

例如,“江南有丹橘”的“焉”即表示了地点:“江南(处所)”。

2. 作为动宾短语替代成分。

在古代文献中,“焉”可用于引导一个由动宾关系构成的动宾短语,从而替代前面提到过的名词或动宾短语。

“昔者公输般与楚共侵蔡……天下谓公输般焉”的“焉”即代替了前文中的“楚共侵蔡”。

3. 作为疑问句中的状语。

在日常口语中,我们可以使用“焉”来构造疑问句,并询问某个具体的内容或原因。

例如,“你去何处?”即可表达“你去哪里?”的含义。

三、虚词焉在成语和俗语中的运用1. 应用于成语中:虚词焉经常出现在一些成语之中,使得这些成语更加富有表现力和修辞效果。

例如,“无事生非”,其中“火生木焉”,含义是指没有原因就制造麻烦。

2. 应用于俗语中:虚词焉也常出现在一些俗语之中,给人们提供了更多形象生动的说法。

例如,“人心隔肚皮”,其中的“肝胆相照,不如於温润。

”即指出了人与人之间心意不通的情况。

四、虚词焉反映的中国古代思维方式和修辞手法1. 示人思维方式:通过使用虚词焉,中国古代文化倾向于采用间接表达方式,而非直接陈述事实。

这样做可以增添句子的文雅和修辞效果,也更贴合中国文化对含蓄和暗示的追求。

2. 丰富修辞手法:虚词焉为古代作家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使得他们能够更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拟、描写和夸张等。

这不仅使得文章更加丰富多样,还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五、结论虚词焉作为古代汉语中重要的虚词之一,在句子结构中起到辅助作用,为句子增添了一种优美的韵味。

(完整版)兼词“焉”的用法

(完整版)兼词“焉”的用法

一、兼词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于是”。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

(《论语》)译:多个人行走,在其中必定有一个可以做我的老师。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

(《劝学》)译:堆土成为高山,风雨自然会从这里兴起。

(3)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在这件事情上)者也。

(《五人墓碑记》)译:(墓中的)五个人,就是当蓼洲周公被逮捕的时候,激于义愤而死在这件事情上的。

(4)如乐作焉(在这里)。

《石钟山记》译:就像音乐在这里演奏。

(5)吾夫又死焉(在这件事上),我子又死焉(在这件事上)。

(《捕蛇者说》)译:我的丈夫又死在这件事上,我的儿子又死在这件事上。

(6)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到那里)。

(《石钟山记》)译:不知到它的深浅,微小的波浪涌入到那里。

2、相当于“于何”。

可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译:况且将土石放在哪里呢?二、代词1、相当于“之”。

(1)犹且从师而问焉(代老师)。

(《师说》)译:尚且跟从老师学习,向老师请教。

(2)去今之墓而葬焉(代五人),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五人墓碑记》)译:距离现在建墓安葬他们,时间不过十一个月。

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1)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译:不知道生,怎么知道死呢?(2)割鸡焉用牛刀。

(《论语》)译:杀鸡怎么要用杀牛的刀呢?(3)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译:哪里有仁爱的人处在君主的地位,对陷害百姓的事却能做得出来呢?(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班超传》)译:不进老虎窝,怎么能捉到小老虎。

3、指示代词,那里然力足以至焉。

(《游褒禅山记》)译:然而力量足以到达那里(却没有到达)。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译:等到燕子丹用派遣荆卿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

(2)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文言虚词焉的用法虚词所的用法总结

文言虚词焉的用法虚词所的用法总结

文言虚词焉的用法虚词所的用法总结
文言虚词焉作为兼词的用法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

(《论语》)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

(《劝学》)
③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在这件事情上)者也。

(《五人墓碑记》)
2.相当于“于何”。

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②非再至,焉知其若此?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文言虚词焉作为代词的用法
1.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之”,他,他们。

①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师说》)
③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五人墓碑记》)
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②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文言虚词焉作为语气词的用法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
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齐桓晋文之事》)
③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四)助词,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

虚词焉的用法及例句意义

虚词焉的用法及例句意义

虚词焉的用法及例句意义一、虚词焉的定义和语法特点虚词是指在句子中不具有独立意义且不可拆分的词语。

其中,焉是一个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虚词,常被用于问句、引导疑问副词等语法结构之中。

在古代文言文中,焉可以作为问句的导言词,表达“何”、“如何”、“怎样”的含义,同时还可以作为过去时态动词“曰”的省略形式出现。

然而,在现代汉语中,焉已经逐渐淡化并且不再使用。

二、虚词焉在文言文中的用法1. 作为问句结构的引导字:焉可以引导带有疑问意味的结构,提出问题或者表达反问。

例如:“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焉,忽然而已。

”此句意有所思念他方景况之有限。

“神州成长至今万载矣。

当日谁非幼童焉?”此句表达反问之辞。

2. 作为替代“怎样”、“如何”的字:在一些现代作品或者翻译文献中,焉被用作替代“怎样”、“如何”的字。

例如:“不过去可!心上愧,形同背者焉。

”此句表达传统价值体系的意涵。

3. 作为动词曰的省略形式:在某些情况下,文言文中的动词“曰”会被省略成为焉。

例如:“道高尚矣!\n人无我有之,则曰盗焉;聊以一日服一日耳。

”此句通过使用焉来表达动词“曰”的含义。

三、虚词焉用法的例句及意义解析1.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焉,忽然而已。

"(《论语·任问》)这句话是孔子在《论语》中的一段对话。

“人生天地之间”是引导部分,“若白驹之过隙”是描绘部分,“瑟兮生白驹,飒飒如流霜”,结构中没有使用符号常见所连把整句概括前始发展所写景而带出结果主题句很具精神气魄。

“过隙焉”起着提问的作用,“忽然而已”表示事情瞬息即逝。

2. "神州成长至今万载矣。

当日谁非幼童焉?"(郭沫若)这句话出自郭沫若的《神州长云暗雪浩荡》中。

此句即表达了对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赞美与景仰之情,“神州成长至今万载矣”是她对中国历史悠久的肯定,而“谁非幼童焉?”则反问了那些与祖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始终珍爱着祖国的人们。

3. "不过去可!心上愧,形同背者焉。

师说中虚词焉的用法和意义

师说中虚词焉的用法和意义

师说中虚词焉的用法和意义
中虚词“焉”在古代汉语中常用作副词,具有表示疑问、感叹或表示动作发生的地点等意义。

它的用法和意义如下:
1. 表示疑问: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或“呢”。

例如:“彼可畏焉?”(他怕不怕?)
2. 表示感叹:用在句末表示感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哪”。

例如:“美哉!世界之大!”(世界之大啊!)
3. 表示动作发生的地点: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发生的地点,在意义上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哪里”或“于何处”。

例如:“遭虎焉”(在哪里遭到老虎)
需要注意的是,中虚词“焉”属于古代汉语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多在文言文或古代文献中出现。

文言虚词焉的用法和意义归纳总结

文言虚词焉的用法和意义归纳总结

文言虚词焉的用法和意义归纳总结
1. 哎呀呀,“焉”可以作兼词呢!就像“积土成山,风雨兴焉”里的“焉”,它在这里就相当于“于之”呀,表示在那里的意思。

你想想看,这是不是很神奇呀?
2. 嘿,“焉”还能作代词哟!比如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这里的“焉”不就是代指那篇文章嘛。

这就像你寻找一个东西,“焉”就是你要找的那个呀,有趣吧?
3. 哇塞,“焉”作语气助词的时候也不少呢!像“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这里的“焉”就是个语气助词呀,帮助表达那种感觉呀。

这就好像给一句话加了个小尾巴,让它更有韵味了呢!
4. 你知道吗,“焉”还能表示疑问呢!比如“且焉置土石”,这里的“焉”不就是在问把土石放在哪里嘛。

这不就像是你在找东西时问自己该放哪儿一样嘛!
5. 哈哈,“焉”也有表示陈述的用法哟!像“永之人争奔走焉”,这里的“焉”就是在陈述人们争着去做这件事呀。

就好像你跟别人说你干了一件什么事一样平常呀。

6. 哎哟喂,“焉”还有表示停顿的作用呢!就像“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这个“焉”就是让句子有个停顿呀。

这就好像说话时喘口气一样自然呀。

7. 呀,“焉”也可以表示承接呀!比如“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这里的“焉”就是在承接上下句呀。

就像你走路时一步接着一步一样顺溜呢!
8. 哼,“焉”的用法还真是多样呀!我们可得好好记住它呢。

无论是兼词、代词、语气助词还是其他用法,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呢!总之,“焉”真的是文言文中很重要的一个虚词呀!。

文言虚词焉的用法及意思解释

文言虚词焉的用法及意思解释

文言虚词焉的用法及意思解释一、引言在古代汉语中,文言虚词是常见的一种词类,用于连接句子成分或表达语气、态度等。

其中,焉作为最为常见的虚词之一,在文言文中使用频率较高。

本文将对焉的用法进行详细解释,并探讨其随着时代变迁而逐渐消亡的原因。

二、焉的基本意义与用法1. 焉表示所在或处所:「彼日者」(《左传·僖公十年》),古代以「者」、「乎」等做疑问标志,在疑问句末加焉,表示所在或处所。

2. 焉表示理由或原由:「未可与言也矣」(《左传·穆公十五年》),表示事件发生的原因或理由。

3. 焉表示某种状态:「欲斩之而后已焉……吾未厌其遗政」(《资治通鉴·卷一百四》),此处焉表示状态,意为已经实现。

4. 焉引导并列条件句:「出城重门,毁连环者券焉」(《战国策·赵策四》),此处焉引导并列条件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若是」。

5. 焉引导从句表示动作结果:「吾闻天有五雷焉,雷之在天为霆……」(《礼记·诸射》),此处焉连接从句,并表示前一动作的结果。

三、焉逐渐消亡的原因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白话文体的发展,焉这类文言虚词逐渐淡出日常使用。

主要原因如下:1. 受到现代汉语习惯用法影响:现代汉语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吗」、「何以」等表达疑问或条件概念的词语,而不再使用焉。

2. 文言文学习减少:在当今教育体制下,文言文学习时间被压缩,很多人对于文言虚词的认知程度较低,不太了解其用法和意义。

3. 汉字书写方式改变:现代汉字书写方式与古代相比有所改变,在科技发展的背景下采用了拼音输入法等新形式。

由于文言虚词存在复杂结构和笔画繁琐等特点,在输入法中逐渐被削弱使用频率。

四、对文言虚词的理解与应用虽然焉等文言虚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在学术研究、古代文献阅读以及有关文言诗的欣赏理解等方面仍具有重要意义。

1. 学术研究:对于专业学者而言,掌握和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是进行古代文献研究的基本功。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其中的差异和细微之处,才能正确地理解和阐述古代文献中的思想观点。

五个步骤区别文言虚词“焉”字的用法和意义

五个步骤区别文言虚词“焉”字的用法和意义
删 除法 ” 区 别 句尾 的 “ 焉” , 能 删 除 且 不 影 响 句意 的 , 就是助词 , 而 句尾 作 代 词 或 兼 词 的 “ 焉” 要 充 当 句 子 主 要成 分 , 不可删除 。
用法和意思呢? 判别 的原则是 先“ 用法” 后“ 语义 ” 。 决 不 能从 “ 意义 ” 角度区别。 如 果从 “ 意义 ” 角 度 区别 . 则永远无法 区别。如“ 塞 翁 失

动词 词 尾 。 如“ 眷焉顾之 , 潸 然 出涕 ” ( 《 诗・ 小稚 ・ 大 东》 ) ; 有 形 容词尾“ 我心忧伤 , 怒 焉 如 捣 ”( 《 诗经 ・ 小雅 ・ 小弁》 ) ; 有 叠 词 词尾 , 如“ 盘盘焉 , 困困焉” ( 《 态 语 法 是 用 独 特 的数 学 模 型 、 力 动 态 等 分 析 方 法 凸 显 语 言 的 组 织 构 架 和语 义 流 向的 时 空 关 联 .更 能 提 示 语 言 结 构 的 本 质 。 因 动态 语 法 理论 有难 度 。 也不是本文重点 . 因 此 本 文 对 动 态 语 法 不做 纯理 论 上 的探 讨 , 请读者谅解 。 只借 助 最 简 单 的“ 位置法 、 删除法、 替换法 、 换位法” 解决 “ 焉” 字难题。 “ 焉” 字 主要 有 四种用 法 , 分 为语气 助词 、 词 尾 助词 、 疑
和语 义 。
3 1 2 0 2 5 )
问代 词 、 疑 问副词和兼 词。判别 “ 焉” 字的用 法时 , 可 分 为 以 下 几步 。 1 . 用“ 位置法” 和“ 替换法” 初步确定其可能的 用法。“ 焉” 字 在 线 性 句 子 中 的 位 置 只有 这样 几种 : ( 1 ) “ 焉”处于词尾 , 有
尾“ 然” —— 凡位置处于词尾且能用“ 然” 来 替换 的都 是 词尾 助

焉的意义和用法

焉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虚词“焉”的意义和用法一、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例: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焉:在其中)②不复出焉。

(焉:从这里。

)③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焉:从别人那里。

)④永之人争奔走焉。

⑤然力足以至焉。

⑥始而惭焉,久而安焉。

(焉:对此)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焉:从这里。

)⑧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焉:在这件事情上。

)⑨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焉:从这里面。

)二、哪里,怎么。

例:①且焉置土石?②非再至,焉知其若此?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三、作语气助词,用于句末。

例: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今其室十无一焉。

④虽鸡狗十无一焉。

⑤请致电上海领事而救先生焉。

⑥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⑦悲予志焉。

⑧则牛羊何择焉?⑨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四、作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例:①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②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五、相当于“之”。

例:①谨食之,时而献焉。

(焉:它,指蛇。

)②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焉:它,指作者自己所写的这篇文章。

)③犹且从师而问焉。

(焉:他们,指五人。

)④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焉:他们,指五人。

)⑤非曰能之,愿学焉。

(焉:它,指作小相的事。

⑹作语气助词,用于句中,表示停顿,无义。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文言虚词 “焉”的用法

文言虚词 “焉”的用法



虚词积累——焉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③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 (在这件事情上)者也。(《五人墓碑记》)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①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③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五人墓碑记》) 2.哪里,怎么。 ①未知生,焉知死(《论 语》) ②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①至丹以荆卿为 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 学而大遗(《师说》)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赤壁赋》)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 子”“……地”。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 千万落(《阿房宫赋》)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高考文言基础知识】“焉”的意义和用法(含兼词)

【高考文言基础知识】“焉”的意义和用法(含兼词)

补充练习:把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题源:湖南省雅礼中学2022届高三月考(一)】
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 佳山水,名士多居之。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 序以申其志。(《晋书·王羲之传》)
【参考翻译】(王羲之)平素喜欢服食丹药养生,不愿意留在京城, 刚到浙江,就有在这里终老的念头。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B.①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
②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C.①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河中石兽》)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D.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阿房宫赋》)
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练习
下列句子中“焉”的意义和用法接近的一组是( )
( )(3分)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于此”
B. 犹且从师而问焉 代词,代老师
C. 或师焉,或不焉 句中语气词
D.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句末语气词
补充练习:把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题源:湖南省雅礼中学2022届高三月考(一)】
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 佳山水,名士多居之。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 序以申其志。(《晋书·王羲之传》)
A.①犹且从师而问焉。(代《词师,说代》)老师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论词语,》“)于此” B.①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句末语气词
②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疑问词,哪里
C.①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河中石兽》)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兼词,于此
D.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阿房宫赋》)语气词,……的样子

古汉语文言虚词《焉的意义和用法》

古汉语文言虚词《焉的意义和用法》

常用文言文虚词之十:焉.《说文》:“焉,焉鸟,黄色,出于江淮。

”本义为鸟名。

虚词“焉”与本义无关,是假借字。

可用作代词、副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先秦已有用例,后沿用于文言中。

介词用作疑问代词一、“焉”代人,一般作宾语。

可译为“谁”。

例:君定王室而残其姻族,民将焉.放?(《国语·晋语四》)二、“焉”代事物。

(一)“焉”作小句谓语在主语前,主语是“所+动词”,构成“焉·所·动”的小句。

例:尧舜禹汤文武焉.所从事?曰从事兼,不从事别。

兼者,处大国不攻小国。

(《墨子·天志中》)(二)“焉”作宾语,在动词前。

例: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三、“焉”代处所。

(一)作动词宾语,在动词前。

例:北郭骚沐浴而见晏子,曰:“夫子将焉.适?”晏子曰:“见疑于齐君,将出奔。

”(《吕氏春秋·节士》)“焉”的处所义虚化,询问程度,可译为“……到什么程度”。

例:武王使人候殷,反报岐周曰:“殷其乱矣!”武王曰:“其乱焉.至?”对曰:“谗慝胜良。

”(《吕氏春秋·贵因》)“焉”作宾语,构成“焉往而不……”的格式,可译为“到哪里而不……”。

例: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论语·微子》)(二)作状语。

例: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副词“焉”表反诘。

可译为“怎”“哪”“何”等。

后面常与助动词“得”“敢”“可”“可以”“能”“足”“足以”等连用。

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烛之武退秦师》)连词用于复合句后一分句之首,承接上文,表示在上面所说的情况下将会如何。

可译为“于是就”“就”等。

例: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庄子·则阳》)助词一、用于形容词、副词或动词之后,表示状态。

可译为“地”“然”“着”“似的”“如……状”等。

例: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虚词“焉”的用法

虚词“焉”的用法

“焉”字用法“焉”是大纲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之一,其主要用法如下所述。

一、兼词1.兼有介词“于”和代词“之”或“是”的作用,相当于“于是”“于之”,可译成“在那里”“从这里”,多用于缺补语或宾语的陈述句末。

例如:①故钱塘之人日日候焉(在这里)(《柳毅传》)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2.相当于“于何”,可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例如:③且焉(在哪里)置土石(《愚公移山》)④不入虎穴,焉(从哪里)得虎子。

(《班超传》)二、代词1.用在动词后面直接作宾语,表他称,相当于“他”“他们”,“它”“它们”。

例如:①吴之民方痛心焉(他)(《五人墓碑记》)②君何辱讨焉(他们)(《殽之战》)③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它,代苛政猛于虎这种情况)(《捕蛇者说》)2.表远指,相当于“那”“那里”。

例如:④然力足于至焉(那里)(《游褒禅山记》)3.疑问代词,一般在疑问句中动词之前,可译为“哪里”。

⑤焉(哪里)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孟子·滕文公上》)三、疑问副词多用在动词前作状语,表反问。

可译为“怎”“怎么”。

例如:①未能事人,焉(怎)能事鬼(《论语·先进》)②未知生,焉(怎么)知死(《论语·先进》)四、词尾1.用于叠音形容词后面,相当于“然”,可译为“……的样子”“……的”。

例如:①盘盘焉,囷囷焉(的样子),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阿房宫赋》)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的)(《石钟山记》)2.前边有“如”“若”相应,中间插入词或词组,组成“如……焉”“若……焉”的格式,相当于“一样”“那样”。

例如:③如乐作焉(那样)(《石钟山记》)五、语气词1.用于句末表示叙述情况或行为的目的,有时可译为“了”“呢”等,有时可不译。

例如:①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了)(《捕蛇者说》)②则牛羊何择焉(呢)(《齐桓晋文之事》)③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不译)(《六国论》)2.用在句中,表示语气上的停顿或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无义,可不译。

文言文虚词焉的用法

文言文虚词焉的用法

文言文虚词焉的用法一、焉的基本含义及用法在古代文言文中,虚词焉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字眼。

它通常出现在句子末尾,具有疑问、反问、批评、询问等语气,在这些语境下起着衬托或强调的作用。

同时,焉还可以引导名词性从句或关联连接词,并且经常与其他虚词搭配使用。

二、表示发问和疑问之意1. 焉可单独置于句首:盖闻天地之数德皆百里为期焉。

2. 焉亦可置于名词前:人而无仁义道德爱者,与豕乎何异?予岂能忠信敦厚以待友哉?犹恐失之色也。

身誓而二三不至者比尔等何以为证状耶?三、表示反问和批评意味1. 质问别人行动的合理性或真实性:今人众而新科多秀杰焉,汝为阻隔耶?2. 责备对方某事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僧言罪戾辄於藏府,罪灵神物皆祀焉,此何禁伐之忌!3. 表示不以为然:吾奉国朝之敕,存才自善焉。

抑岂湮博士有新邪说与附逆乎?四、引导名词性从句或关联连词1. 连接名词性从句,表示原因和目的:使其欲言无所归焉,则大而化之。

2. 引导让步状语从句:岂其气量褊小而小人得逞焉?3. 构建条件状语从句:苟能锲而不舍焉及成功。

4. 引导方式状语从句或伴随状语从句:与余筹控并吞之秦将军,兵灭宜城,仓廪轻且空;民流荡觳出于外者万计;王子弟至游走京沙索跗者相数百家等。

五、其他常见搭配1. 何以意豈,钮若愿闻——《论衡》·伯夷列传.2. 其如蚌章杯质厚重而腹浅也——《原道》·货殖第二十.3. 嘻木秀为人粗豪志气方笃,今乃陈塘黄梁并和溪海、孟堰之间,而国政摇为一乱火灾也——宋·李瓒《乘机》.通过以上对焉的用法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古代文言中,焉是一个十分常见且多功能的虚词。

它既可以表示发问和疑问的意味,还可以用来表达反问、批评等感情色彩,同时还可以引导名词性从句或作为关联连词使用。

对于学习古代文言文的同学们来说,掌握焉的用法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认识和运用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古代文本,并准确传达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文言虚词焉的用法和例句

文言虚词焉的用法和例句

文言虚词焉的用法和例句一、引言在文言文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虚词,它们起到了连接句子成分,表达感叹、疑问、态度等功能。

其中一个特别常见的虚词就是“焉”。

本文将从用法和例句两个方面来介绍文言虚词“焉”的作用。

二、用法1. 表示处所。

在古代汉语中,“焉”可用来表示处所,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在哪里”。

例如,《论语·公冶长》中有句:“子曰:‘麻冕,禄则不继;舆说辞焉,则可继也。

’”(【宋】朱熹评论:“禄者名也。

俸,则官爵业您断绝了,雄辩家是指兼於笔傅是拥其品德者改变结构款物件牲畜形式修理服饰车辆回答众人问题行持一些打趣称赞的话。

”)、《论语·顺而陂上》有:“无忧如何?君子以祭祀焉。

”(同上)。

这两个例句中,“焉”都表示所在的地点。

2. 表示方式或情势。

“焉”有时可以表示某种方式或情势。

例如,《周易·乾卦·彖》中有句:“元气曰‘焉’”。

这里,“焉”表示了元气所处的状态或方式。

3. 表示疑问。

在古代汉语中,有时我们可以用“焉”的疑问形式来表达疑问的语气。

例如,《左传·襄公十一年》中有:“王曰:‘唯仲山甫焉’”;《左传·僖公十三年》中也有:“公将如齐,而欲观其政焉。

”这两个例句中,“焉”用作疑问词,引出了一个疑问。

三、例句1.《孟子·尽心上》:“既使然也,随其成象廷立而已焉。

”这句话意思是说:“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就顺其自然吧。

”例句使用了“而已焉”,表示事情只能如此,无法再做其他选择。

2.《荀子·王制上》:“民为贼合绳以备之,则杀贼者拘;非顺明道义而行禁典则茫茫然无所笑运 Board 男孩儿入伍那边最不怕打仗纷争悠闲过日时候站起签合约多明后刘凡五一期间辽宁大学宿舍楼我从不向别人谈论至少也是奔波自己的事情呀落地此正规洗浴城现在成了幕损魄天女舞【唐】姚崇《权苑》诗:“神务既昌果其心,公傅畏毋背圣因。

”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遵从圣道,则没有什么可害怕的,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文言虚词焉的用法

文言虚词焉的用法

文言虚词“焉”字用法【1】一.兼词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

(《论语》)译:多个人行走,在其中必定有一个可以做我的老师。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

(《劝学》)译:堆土成为高山,风雨自然会从这里兴起。

2.相当于“于何”。

可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译:并且将土石放在哪里呢?二.代词1.相当于“之”。

①犹且从师而问焉。

(《师说》)译:尚且跟从老师学习,向老师请教。

2.哪里,怎么。

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译:ญ知道生,怎么知道死吢?②割鸡焉用牛刀(《论语》)译:杀鸡怎么要用杀牛的刀呢?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译:哪里有仁爱的人处在君主的地位,对陷害百姓的事却能做得出来呢?三.语气词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译:等到燕子丹用派遣荆卿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

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齐桓晋文之事》)译:一根羽毛不能举起,是因为不肯用力量。

③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译: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师说》)译:不通晓句读,迷惑而不去解答,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赤壁赋》)译: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生气,徘徊在斗宿和牛宿之间。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的”。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阿房宫赋》)译:盘旋屈曲的样子,就像蜂房水涡,矗立着不知有几千万座。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石钟山记》)译:在杂乱的石壁中间选择一两处敲打它,发出硿硿的响声。

“焉”字的用法详解

“焉”字的用法详解

“焉”字的用法详解文言虚词“焉”字在中学教材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是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常见文言虚词之一。

“焉”字的用法较多,在中学教材中常见的用法有作兼词、代词、疑问代词、语气助词和词缀等。

“焉”用在句中,一般作疑问代词、句中语气助词或词缀等。

如:1.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2.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3.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阿房宫赋》)4.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师说》)例1和例2中的“焉”都是疑问代词,意思是“哪里”、“怎么”。

例3中的“焉”是词缀,相当于“然”,可译为“……的样子”“……的”。

例4中的“焉”是句中语气助词,只表示停顿,可不译。

“焉”字用在句中,意义和用法比较容易辨识,若是用在句末,就必须仔细斟酌了,否则影响句子意义的理解。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5.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7. 虽鸡狗不得宁焉.。

(《捕蛇者说》)上面三个例句中的“焉”字皆处于句末,用法却大不相同。

例5中的“焉”是代词,其用法和代词“之”相当,代指作者所写的《捕蛇者说》这篇文章,充当及物动词“得”的宾语。

例6中的“焉”是兼词,相当于“于是”。

“于”是介词,“是”是代词,两词组成介宾短语,表示处所,意为“从这里”,用在不及物动词“出”之后,充当的补语。

例7中的“焉”是语气助词,用在主谓短语“鸡狗不得宁”之后,表示感叹的语气,意为“啊”。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辨识用在句末“焉”字的用法呢?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及物动词作谓语,其后的“焉”是代词,相当于“之”。

如:8.王无罪岁,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9.犹且从师而问.焉。

(《师说》)10.谨食之,时而献.焉。

(《捕蛇者说》)上例中,加点词皆为及物动词,它们后面的“焉”都相当于代词“之”。

虚词焉的用法和意义

虚词焉的用法和意义

虚词焉的用法和意义一、虚词焉的定义和基本用法虚词是指在句子中不具有实际意义、不能单独作为一个句子成分存在的词语。

它们通常起到连接或修饰其他成分的作用,常见的虚词包括助动词、连系动词、介词等。

其中,焉是一种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助词,用于加强语气或表示疑问、反问、感叹等情感色彩。

1. 焉的语气加强作用在古代汉语中,焉可以加强语气,使得表达更加强调或决定。

例如:“何以喻之?岂其玄邪也!”(《左传》)这里的焉起到了加强情感色彩的作用,突显出说话者对某种怀疑或否认态度。

2. 焉表示问题或选择焉还可以引导问题或选择性表达。

例如:“既去焉, 谁与渡之?”(《后汉书》)这里的焉引导了一个反问句,表达了说话者对于没有人能够帮助自己渡河的困惑和无奈。

二、焉的意义和使用场景1. 表示疑问用焉来引导疑问句时,常表示对某种事物的怀疑或询问。

例如:“谁将为我解脱?我生恶人乎?”(《诗经·小雅·鹤鸣》)这里的焉表示对于没有人帮助自己解脱困境的疑问。

2. 表示感叹焉还可以用来表示感叹或强调说话者的情感。

例如:“哲人在邦, 忧心忡忡;Lucius Domitius Quintus焉存焉处?”(《荀子·劝学篇》)这里的焉加强了作者对于哲人在国家内部忧虑和不安的感叹。

3. 替代其他虚词有时,焉也可以替代其他虚词,起到类似作用。

例如,“吾闻阪上有贤者,吾欲往觅之。

”(《庄子·敬亭》)这里,“往”的否定“不”被省略,而使用了焉来表示否定的意义。

三、虚词焉的变体和演变1. 雅化体现在现代汉语中,“焉”逐渐淘汰,其地位主要由“何”所取代。

但是,在文言文或较正式场合仍然保留有使用。

“何”在古代常被称为“焉”,现代汉语对其进行了雅化。

2. 用法的变化焉在古代常用于否定句中,而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更加灵活多样。

例如:“今日焉与吾辩者乎?”(《论语·子路》)这里,“焉”用于疑问句中,表示反问的意义。

四、虚词焉在文言文中的运用1. 强调感情色彩在文言文中,焉经常被使用来增强表达者的感情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虚词“焉”字的用法和意义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文言虚词“焉”字的用法和意义
学习目标:掌握“焉”字在初中阶段常见的意义和用法;
一、课堂导入
文言文是让很多同学感到非常棘手的一个知识点,它不仅有众多实词、虚词,
而且实词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多重含义,同样一个虚词在不同句子中还有很多用法和含义, 在这些众多的知识点里面,我们今天先来集中攻破虚词
这个知识点。

稍微留心下考试考点,大家就知道,虚词的考察通常以选择题和翻
译句子的形式出现。

而2017 年河北省中考中可能涉及到的虚词有18个。

今天的
学习中,我们重点学习新增加的“何”“焉”“所”“因”这四个虚词。

二、题型展示
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虚词有16 个,它们分别是“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考试有两种形式。

(1)A、B、C、D四个选项集中考一个虚词的含义,选出用法或含义不同的一
项。

(2)A、B、C、D四个选项分别考四个虚词的含义,每个选项两个句子,第一
个是短文中的句子;第二个是初中阶段学过的文中的句子,选出用法或含义不同或相同的一项。

考题展示:
(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例句:请以.今言为正也
A.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B.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C.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D.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B.巡城遇之.至之.市(《郑人买履》)
C.遂焚烧其.车其.真无马耶(《马说》)
D.乃.便游江浙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三、知识讲解
(一)作为兼词
1. 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例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

(《论语》)
译:多个人行走,在其中必定有一个可以做我的老师。

2. 相当于“于何”。

可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例句: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译:并且将土石放在那里呢?
(二)代词
1. 相当于“之”。

例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1
译:看却不可玩弄它。

2. 哪里,怎么。

例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湖心亭看雪》) 译:湖中样的人! (气词 1. ,相当于“了” 、“啊”、“呢”。

例句:肉之,焉?( 》)
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2. ,表,相当于“也” 。

例句少焉,月山之上,徘徊于斗。

(《》) 译:一会儿,月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

3.尾,相当于“然”为“⋯ ⋯子” “⋯ ⋯ 的”。

例句:于择其一二扣硿焉。

(》) 译在乱选敲打它出声响。

四精析
句中加点的“焉”字和用法。

1. 率妻子邑人境,不复出焉 .。

( )
2. 俟其欣焉 .。

( ) 3. 夫大测也,惧有伏焉.。

( )
4.而受之于我何加焉 .。

( ) 堂运用
太行( há ng
),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r è n )。

本在冀( j ì )州之南, 河阳之北。

北山愚



年且




山而
( ché ng )山北之塞 (s è
) ,出入之迂
(y ū )也。

聚曰:“吾与汝 (r ,指通豫南, 阴, 可乎?”
杂。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c é n g )魁(k u í )父 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曰:渤海之土之北。


遂荷担( h è d ā n )者三夫,叩 k ò u 壤,箕畚( j ī b ě n )运于渤海
之人京城氏之孀( s h u ā n g )男( chè n ),跳往助之。

寒暑易
节,始一反焉。


曲智







“甚




不惠
! 以残

余其如土石何 ?”北山息曰:“汝心之固,固,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 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孙无穷 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





惧其






于帝。

帝,
命夸娥
氏二山,
一,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之断焉。

1.下列句中语或用法相同是( )
A 、指通豫南达阴 每假借于之家(
B 、而.山不加增 而.不知太也我之死有子存焉. 三人行,2
D、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3.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
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
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

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
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六、拔高训练
工之侨献琴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
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
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注释】
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

太常:太常寺,祭祀礼乐的官署。

国工:最优秀的工匠,乐师。

篆工:刻字的工匠。

刻字多用篆体字。

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

贵人:大官。

乐官:掌管音乐的官吏。

弦:琴弦。

这里作动词用,装上弦。

匣:装在匣子里。

诸:兼词,之于
1.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弦.而鼓之()②作断纹.焉()
③易.之以百金()④莫不然.矣
()2. 解释下列句子中“焉”字的意义和用法。

①工之侨得良桐焉()
②作断纹焉()
3. 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3
4.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