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气气浮池的计算书

合集下载

气浮池计算书

气浮池计算书

处理水量Q=5m3/h反应时间t=6分钟,接触室上升流速V=10毫米/s气浮分离速度Vs=2.0mm/s,分离室停留时间取10分钟溶气水量占处理污水量的比值R=30%,溶气压力采用3kg/cm2填料罐过流密度L=5000m3/d.m2设计计算:(1)气浮接触室直径doV=10mm/s,接触室表面积:A0=Q(1+R)/V=5(1+0.3)/(3600×10×10-3)=0.1806m2接触室直径:d=(4×A/π)1/2=(4×0.1806/3.14) 1/2=0.48m,取0.5m (2)气浮池直径D,选定分离速度V s=2.0mm/s,则分离室表面积:As =Q(1+R)/Vs=5(1+0.3)/(3600×2×10-3)=0.903m2气浮池直径D=[4×(A0+A s)/π]1/2=[4×(0.1806+0.903)/3.14]1/2=1.175m,取1.2m(3)分离室水深Hs ,选取分离室停留时间ts=10分钟,则Hs =Vsts=2.0×10-3×10×60=1.2m接触室出口断面处的流速V1=7mm/s,则出口处水深H2H2=Q(1+R)/(tsdoV1)=5×(1+0.3)/(3600×3.14×0.5×7×10-3)=0.164m,取1.7m(4)接触室高度H0=H3-H2=1.2-0.17=1.03m(5)气浮池容积W=(A0+As)Hs=(0.1806+0.903)×1.2=1.3m3(6)时间校核,接触室气、水接触时间t0=H/V=1.03/(10×10-3)=103秒(>60秒)气浮池总停留时间:T=60×W/[Q×(1+R)]=60×1.3/[5×(1+0.3)]=12.0分钟分离室停留时间:T- t=12.0-103/60=10.28分钟与初选时间相符(7)计算反应池体积V其中V1的高度h1为:h1=(D-d)/2×tg30°=(1.2-0.5)/2×0.577=0.2020mV1=[(D/2)2+(d/2)2+(D/2)×(d/2)]×(πh1/3)=[(1.2/2)2+(0.5/2)2+(1.2/2)×(0.5/2)]×(3.14×0.2020/3) =0.121m3设取圆台V2的底d=0.5m,则V2的高h2为:h2=(D-d)/2×tg30°=0.202m V2=0.121m3∴V=V1+V2=0.121×2=0.242m3根据基本设计数据反应时间为t=6分钟计算,反应池体积为:W1=Qt/60=5×6/60=0.5m3现V略小于W1,其实际反应时间为:t1=60×V/Q=60×0.242/5=2.904分钟(8)反应-气浮池高度浮渣层高度H1=5厘米,干舷H=15厘米,则反应-气浮池高度H为:H=H0+H1+H2+h+h1+h2=0.15+0.05+0.17+1.03+0.202+0.202=1.804m(9)集水系统气浮池集水采用12根均布的支管,每根支管流量为:q=Q(1+R)/12=5×(1+0.3)/12=0.5417m3/h=0.000151m3/s查表得支管直径dy=25mm,管中流速为0.95m/s,支表中水的损失为:h阻=(ξ进+λL/d+ξ阻+ξ出)VX2/(2g)=(0.5+0.02×1.80/0.025+0.3+1.0)×0.952/2g=0.15米出水总管直径Dg取DN80,管中流速为<0.54m/s,总管上端装水位调节器反应池进水管靠近池底(切面方向),其直径D’=80毫米,管中流速<1.0m/s 气浮池排渣管直径DN100mm2.溶气释放器根据溶气压3kg/m2,溶气水量1.5m3/h,及接触室直径d=0.5m的情况,可选用TJ-H 型释放器一台,释放器安置在离接触室底5厘米处的中心。

部分回流加压溶气气浮

部分回流加压溶气气浮

3.3加压溶气气浮单元设计计算本厂采用部分回流加压溶气气浮法,它是将空气在一定压力下溶入水中,然后在减压条件下水中的空气呈微小气泡析出,黏附废水中的悬浮物,一起上浮到水面进行固液分离使悬浮物被去除的技术,气浮法去除SS效率为E g=85%,产生污泥含水率P g=96%。

以下是气浮池的计算过程:3.3.1设计条件水量Q=480m3/d=0.005556m3/s,SS=800mg/L,气浮区水平流速ν=5mm/s,絮体上浮速度u=2.5mm/s,溶气水回流比R=20%,水温T=20℃,废水溶气罐内停留时间t d=4min,气浮池内接触时间t C=6min,分离室内停留时间t S=30min。

3.3.2气浮—絮凝池的设计计算(1)确定气固比a、回流水量Q Ra=AS=ρC S(fPP㊀−1)×Q rQS a式中A——减压至常压时释放的空气量,g/d;S——悬浮固体干重,g/d;ρ——空气密度,g/L;C S——在一定温度下,一个大气压时的空气溶解度,mL/L;p——溶气罐压力(绝对压力);f——加压溶气系统溶气效率;Q r——加压溶气用水量,m3/d;查表得ρ=1.164g/L,C S=18.7mL/L,P=0.2MPa,f=0.85,所以a=ρC S(fPP㊀−1)×Q rQS a=1.164×18.7×(0.85×200000101325−1)×576480×800=0.02213回流水量Q R=480×20%=96m3/d(2)接触区容积V C=t2(Q+Q R)24×60=6×(480+96)24×60=2.4m3(3)分离区容积V S=t S(Q+Q R)24×60=30×(480+96)24×60=12m3(4)气浮池有效水深H=V S×t S=0.75m (5)分离区面积A S和长度L SA S=V SH=120.75=16m2分离区池宽B S=4.0m,则分离区的长度L S=A SB S =164.0=4.0m(6)接触区面积A C和长度L CA C=V CH=2.40.75=3.2m2L C=A CB=3.24=0.8m(7)浮选池进水管:D i=100mm,u=0.5m/s;出水管D o=100mm。

部分回流加压溶气气浮

部分回流加压溶气气浮

3.3加压溶气气浮单元设计计算本厂采用部分回流加压溶气气浮法,它是将空气在一定压力下溶入水中,然后在减压条件下水中的空气呈微小气泡析出,黏附废水中的悬浮物,一起上浮到水面进行固液分离使悬浮物被去除的技术,气浮法去除SS效率为E g=85%,产生污泥含水率P g=96%。

以下是气浮池的计算过程:3.3.1设计条件水量Q=480m3/d=0.005556m3/s,SS=800mg/L,气浮区水平流速=5mm/s,絮体上浮速度u=2.5mm/s,溶气水回流比R=20%,水温T=20℃,废水溶气罐内停留时间t d=4min,气浮池内接触时间t C=6min,分离室内停留时间t S=30min。

3.3.2气浮—絮凝池的设计计算(1)确定气固比a、回流水量Q R式中A——减压至常压时释放的空气量,g/d;S——悬浮固体干重,g/d;——空气密度,g/L;C S——在一定温度下,一个大气压时的空气溶解度,mL/L;p——溶气罐压力(绝对压力);f——加压溶气系统溶气效率;Q r——加压溶气用水量,m3/d;查表得=1.164g/L,C S=18.7mL/L,P=0.2MPa,f=0.85,所以回流水量Q R=480×20%=96m3/d(2)接触区容积(3)分离区容积(4)气浮池有效水深(5)分离区面积A S和长度L S分离区池宽B S=4.0m,则分离区的长度(6)接触区面积A C和长度L C(7)浮选池进水管:D i=100mm,u=0.5m/s;出水管D o=100mm。

(8)集水管小孔面积S,取小孔流速=0.8m/s,则取小孔直径D k=0.015m,则孔数(9)浮渣槽宽度L b取0.5m。

3.3.3溶气罐的设计(1)溶气罐的容积(2)溶气罐直径,取过流密度=2000m3/(m2·d),则(3)溶气罐高度h式中h1——灌顶、罐底封头高度,m;h2——布水区高度,m;h3——贮水区高度,m;h4——填料层高度,m。

气浮的使用计算式

气浮的使用计算式

3、气浮法的原理与应用❖ 气浮法的分类:(根据产生气泡的方法分类)❖ 电解气浮法❖ 散气气浮法(扩散板,叶轮)❖ 溶气气浮法(真空溶气,加压溶气)❖ 气浮法的适用范围:❖ 分离去除废水中的悬浮油和乳化油;❖ 分离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和表面活性物质;❖ 分离回收废水中的有用物质(纸浆,贵金属)❖ 分离浓缩活性污泥(代替二沉池、浓缩池)。

❖ 气浮法的优点:❖ 表面负荷可达12m3/m2.h ,效率高;❖ 浮渣含水率低(<96%),渣量少,排渣方便;❖ 与混凝沉淀法比,混凝剂用量少;❖ 增加溶解氧,有利于后续处理,泥渣不易腐化。

❖ 气浮法的缺点:❖ 电耗高,运营费用高;❖ 设备多,管理复杂。

4、回流加压溶气气浮工艺设计计算:❖ 设计参数:❖ 气浮池有效水深:2.0 - 3.0 m❖ 气浮池长宽比:1:1 – 1.5 :1❖ 分离区表面负荷:5 – 10 m3/m2.h❖ 分离区水力停留时间:10 – 30 min❖ 分离区水流下降流速:1 –3 mm/s❖接触区水流上升流速:5 – 10 mm/s❖ 接触区水力停留时间:≥2 min5、回流加压溶气气浮工艺设计计算:气浮池有效容积(接触区,分离区):(min)t )/(Q )/(Q )(6024)(3R 33水力停留时间—回流加压溶气水量—处理水量—气浮池有效容积—式中:d m d m m V t Q Q V R ⨯⋅+=例题1:某工业废水拟采用回流加压气浮法处理,Q =2000m3/d ,SS 浓度S ’=600mg/L ,水温30°C ,气浮实验数据:A/S =0.02,f =0.6,P =0.3MPa (表压),Ca =18.14 mg/L ,求回流加压溶气水量。

❖ 解: dm P f C S Q S AQ a R /9454.2524000)10.46.0(14.18600200002.0)1(3==-⨯⨯⨯⨯=-⋅⋅'⋅⋅=。

气浮法设计计算

气浮法设计计算

气浮法设计计算一.气浮法分类及原理二.气浮法设计参数三.气浮法设计计算四.不同温度下的K T值和736K T值例:2×75m3 / h气浮池气浮池设置在絮凝池侧旁,沉淀池上方。

气浮类型较多,有全部压力溶气气浮、分散空气气浮、电解凝聚气浮、内循环射流气浮等,这里选择适用于城镇给水处理的部分回流压力溶气气浮。

气浮适用于含藻类及有机杂质、水温较低、常年浊度低于100NTU的原水;它依靠微气泡粘附絮粒,实现絮粒强制性上浮,达到固、液分离,由于气泡的重度远小于水,浮力很大,促使絮粒迅速上浮,提高固、液分离速度。

气浮依靠无数微气泡去粘附絮粒,对絮粒的重度、大小要求不高,能减少絮凝时间,节约混凝剂量;带气絮粒与水的分离速度快,单位面积产水量高,池容及占地减少,造价降低;气泡捕足絮粒的机率很高,跑矾花现象很少,有利于后级滤池延长冲洗周期,节约水耗;排渣方便,浮渣含水率低,耗水量小;池深浅,构造简单,可随时开、停,而不影响出水水质,管理方便。

●结构尺寸:取回流比R=20%,气浮池处理水量:Q3=(1+R)Q2=1.2×75=90m3/h接触区底部上升段纵截面为矩形,上升流速10~20mm/s,取U J1=18mm/s=64.8m/h接触区底部通水平面面积:F J1=90/64.8=1.389≈1.4m2接触区宽与絮凝池相同,B=2m,接触区底部平面池长方向尺寸:L J1=1.4/2=0.7m接触区上端扩散段纵截面为倒直角梯形,出口流速5~10mm/s,取U J2=7.5mm/s=27m/h接触区上端扩散出口通水平面面积:F J2=90/27=3.333m2接触区宽与絮凝池相同,B=2m,接触区上端扩散出口平面池长方向尺寸:L J2=3.333/2=1.6665≈1.7m扩散段水平倾角α=35°,扩散段高:h K=(1.7-0.7)tan35°=0.7m扩散段容积:V K=〔(1.7+0.7)/2〕×0.7×2=1.68m3接触区停留时间需大于60s,取t J=90s=1.5min,接触区容积:V J=90×1.5/60=2.25m3接触区底部上升段高:h D=(V J-V K)/F J1=(2.25-1.68)/1.4=0.4m分离区清水下降流速1.5~2.5mm,取U3=2.5mm/s=9m/h分离区平面面积:F F=Q3/U3=90/9=10m2分离区平面池长方向尺寸:L F=10/2=5m(<沉淀池长5.5m)气浮池长度方向尺寸:L=5.5m取分离区液深h Y=1.5m,分离区容积:V F=5.5×2×1.5=16.5m3分离区清水下降时间:t F=h Y/U3=1.5/9=0.167h=10min取分离区安全超高h A=0.5m,气浮池高H F=1.5+0.5=2m复核分离停留时间:t F′=V F /Q3=16.5/90=0.183h=11min,满足停留10~15min 的要求,并能满足清水到达池底所需时间。

竖流式气浮池计算书

竖流式气浮池计算书

0.25 m
√ 4X6X24/3 .14/3000
20X30%X53X1.2= 381.6 L/h
2X10-³
20(1+30% )/14
0.46 m 1.96 m³
(2.40.8)/2X0 .577 0.96+1
2 m³
20X6/60
5.88 min
60X1.96/ 20
3.06 m
0.15+0.0 5+2.4+0. 46
7集水系统 气浮池集水 采用14根均 匀布水的支 管,每根支 管中流量q为
q= Q(1+R)/14=
查有关的管 渠水力计算 表可查得支 管直径dg为 25mm,管中 流速为 0.95m/s 出水总管直 径Dg取 125mm,管中 流速为 0.54m/s,总 管上端装水 位调节器 反应池进水 管靠近池底 (切向), 其直径Dg¹取 80mm,管中 流速为 1.12m/s 气浮池排渣 管直径Dg¹¹取 150mm 8,溶气释放 器 根据溶气压 力0.3MPa, 溶气水量6m³ /h,及接触 室直径1m的 情况下,可 选用TJ-11型 释放器1只, 释放器安装 在距离接触 室底部约5cm 处的中心
气浮分离速度
(2)气浮池设计 ①接触区直径dc
Ac= Q(1+R)/Vc=
0.72
m2
dc= √4Ac/∏
0.96
m
取1m
Vc=
接触池容积 (1+30%)
1.3X20X2/60=0.8667 m³
QT2/60=
接触池高度 Hc=
Vc/Ac=0.86 67/0.72=1. 2
m
2气浮池直径D,选定分离速度
竖流式气浮 池的计算书 已知:

气浮池

气浮池

气浮池1、设计说明由于废水的固体悬浮物含量很高,且含有大量的蛋白,所以设一气浮池,分离提取蛋白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压力。

该气浮池采用部分回流的平流式气浮池,并采用压力溶气法。

2、参数选取设计水量:Q总=4800m3/d=200m3/h=0.056m3/s选用两个池子,所以每个单池的流量Q=0.056/2=0.028m3/s反应时间取15min,接触室上升流速取20mm/s,气浮分离速度取2.5mm/s,溶气罐过流密度取150m3/(h•m2), 溶气罐压力取2.5kgf/cm2,气浮池分离室停留时间为15min。

水质情况:预计处理效果项目CODCr BOD5 SS进水水质(mg/L)9008 3694 1340去除率(%)40 40 80出水水质(mg/L)5405 2216 2683、设计计算(1) 反应池:采用穿孔旋流反应池反应池容积W = 50m3 采用两个池,则单池为25m3反应池面积考虑与调节池的连接,取有效水深H = 2.5m,则反应池面积S = W / H = 25/3=8.33m2孔室分4格: 1.5m×1.5m×4个=9m2每格面积S1=S/4=8.33/4=2.08m2采用边长为1.5m的正方形平面T=1.5minv2=0.2m/s,中间孔口流速 取用v1=1.0m/s,v==注:表中孔口流速f=⎨孔口面积水头损失h=1.06vn-空口流速,m/sQ-流量,m3/stn-反应历时,minT-反应时间,取15ming-重力加速度,取9.81N/m2孔口旋流反应池计算如下:孔口旋流反应池计算孔口反应历时t(min) 孔口流速(m/s)孔口面积(m2) 水头损失(m)进口处0 1.00 0.056 0.054一、二格间T/4=3.75 0.67 0.084 0.024二、三格间2T/4=7.5 0.48 0.117 0.012三、四格间3T/4=11.25 0.35 0.160 0.007出口处T=15 0.2 0.28 0.0020.099(2)气浮池①气浮所需的释气量:= =400 L/h②所需空压机额定气量:=0.0093m3/min故选用Z—0.025/6空压机两台,一用一备,设备参数:排气量0.025m3/min,最大压力6kgf/cm2,电动机功率0.375kw。

气浮法设计计算

气浮法设计计算

气浮法设计计算一.气浮法分类及原理二.气浮法设计参数三.气浮法设计计算四.不同温度下的K T值和736K T值气浮池设置在絮凝池侧旁,沉淀池上方。

气浮类型较多,有全部压力溶气气浮、分散空气气浮、电解凝聚气浮、内循环射流气浮等,这里选择适用于城镇给水处理的部分回流压力溶气气浮。

气浮适用于含藻类及有机杂质、水温较低、常年浊度低于100NTU的原水;它依靠微气泡粘附絮粒,实现絮粒强制性上浮,达到固、液分离,由于气泡的重度远小于水,浮力很大,促使絮粒迅速上浮,提高固、液分离速度。

气浮依靠无数微气泡去粘附絮粒,对絮粒的重度、大小要求不高,能减少絮凝时间,节约混凝剂量;带气絮粒与水的分离速度快,单位面积产水量高,池容及占地减少,造价降低;气泡捕足絮粒的机率很高,跑矾花现象很少,有利于后级滤池延长冲洗周期,节约水耗;排渣方便,浮渣含水率低,耗水量小;池深浅,构造简单,可随时开、停,而不影响出水水质,管理方便。

●结构尺寸:取回流比R=20%,气浮池处理水量:Q3=(1+R)Q2=1.2×75=90m3/h接触区底部上升段纵截面为矩形,上升流速10~20mm/s,取U J1=18mm/s=64.8m/h 接触区底部通水平面面积:F J1=90/64.8=1.389≈1.4m2接触区宽与絮凝池相同,B=2m,接触区底部平面池长方向尺寸:L J1=1.4/2=0.7m接触区上端扩散段纵截面为倒直角梯形,出口流速5~10mm/s,取U J2=7.5mm/s=27m/h 接触区上端扩散出口通水平面面积:F J2=90/27=3.333m2接触区宽与絮凝池相同,B=2m,接触区上端扩散出口平面池长方向尺寸:L J2=3.333/2=1.6665≈1.7m扩散段水平倾角α=35°,扩散段高:h K=(1.7-0.7)tan35°=0.7m扩散段容积:V K=〔(1.7+0.7)/2〕×0.7×2=1.68m3接触区停留时间需大于60s,取t J=90s=1.5min,接触区容积:V J=90×1.5/60=2.25m3接触区底部上升段高:h D=(V J-V K)/F J1=(2.25-1.68)/1.4=0.4m分离区清水下降流速1.5~2.5mm,取U3=2.5mm/s=9m/h分离区平面面积:F F=Q3/U3=90/9=10m2分离区平面池长方向尺寸:L F=10/2=5m(<沉淀池长5.5m)气浮池长度方向尺寸:L=5.5m取分离区液深h Y=1.5m,分离区容积:V F=5.5×2×1.5=16.5m3分离区清水下降时间:t F=h Y/U3=1.5/9=0.167h=10min取分离区安全超高h A=0.5m,气浮池高H F=1.5+0.5=2m复核分离停留时间:t F′=V F /Q3=16.5/90=0.183h=11min,满足停留10~15min的要求,并能满足清水到达池底所需时间。

溶气气浮机的详细设计计算

溶气气浮机的详细设计计算

压力溶气气浮的主要设备及其设计计算压力溶气气浮装置由水泵、空气压缩机(射流溶气气浮装置为射流器)、压力溶气罐、溶气水释放控制阀、释放器、刮渣机、电气控制箱、流量计和气浮池等构成。

下面就主要设备的设计计算进行介绍。

(一)实际供气量及空压机选型气浮过程所需释气量取决于废水中的悬浮物性质和浓度。

由气固比A/S 的定义可得下式所示的关系: ()as S Q 1-fp/100C Q S A r = 式中 ——气浮过程气固比,L空气/kgSS;{选值见:附件一 } Q 和Q r ——分别为入流废水和溶气用水流量,m 3/h ;C s ——98kPa 压力和指定温度下空气在水中的平衡溶解量,mL/L ;{大气压下,20℃,空气在水中的平衡溶解量为18.68ml/L}——溶气水中的空气饱和系数;{在2~4min 的常用溶气时间内,填料罐的饱和系数为0.7~0.8,空罐为0.6~0.7。

}p ——溶气绝对压力,kPa ;{绝对压力=相对压力(表压)+101.325kpa} S a ——入流废水中的SS 浓度,mg/L 。

由上式可求得加压溶气用水的需用量Q r ,并按下式计算实际供气量Q a (L/h ):式中 ——空气在水中的溶解度系数,L/kPa ·m 3;{20℃,空气在水中的溶解度系数0.180L /kPa·m 3}——溶气效率(%)。

{ 溶解于水中的空气量与通入空气量的百分比,称为溶气效率。

在20℃和290~490kPa(表压)的溶气压力下,填料溶气罐的平均溶气效率为70~80%,空罐为50~60% }空压机所需额定气量(m3/min)为式中——安全与空压机效率系数,一般取1.2~1.5。

按和溶气压力及输气管路阻力降,即可进行空压机选型。

附件一:{A/S:气固比的确定有两种方法:①试验法:根据所需处理水的水质和水量,参照相应的水质进行可行性试验,选取或测定出气固比参数a/s.从节省能耗,实现理想的气浮分离效果考虑对所需处理的水进行气浮可行性试验是十分必要的.②经验选取法:气固比a/s的典型的经验选取范围在0.005~0.060之间,下面有a/s与出水中SS含量的关系图和a/s与浮渣中固体含量的关系图的两组实验数据,以供参考:}(二)溶气释放器常用的溶气释放器为TS型、TJ型、TV型、SV型、SD型和GTV型等高效溶气释放器。

气浮法设计计算

气浮法设计计算

气浮法设计计算一.气浮法分类及原理处理方法按产气方式分类常用方式原 理气 浮 法气浮法压力溶气 全溶气气浮法部分回流溶气气浮法用水泵将废水提升到溶气罐,加压至~(表压)同时注入压缩空气,使之过饱和。

然后瞬间减压,骤然释放出大量密集的微细气泡,从而使气泡和被去除物质的结合体迅速分离,上浮至水面。

气浮法细碎空气喷射气浮法叶轮气浮法(韦姆科气浮法)利用高速喷射的水流或高速旋转的叶轮,将吸入水中的空气剪切成微细气泡,从而使气泡与被去除物质的结合体迅速上浮与水分离。

二.气浮法设计参数全溶气气浮法 部分回流溶气气浮法1流 程 示 意 图2 进水水质 pH=~含油量<100mg/l pH=~含油量<100mg/l3投加药剂(品种和数量根据实际水质筛选决定)聚合铝25~35mg/l或硫酸铝60~80mg/l或聚合铁15~30mg/l或有机高分子凝聚剂1~10mg/l聚合铝15~25mg/l或硫酸铝40~60mg/l或聚合铁10~20mg/l或有机高分子凝聚剂1~8mg/l4 混凝反应 管道和水泵混合无反应室管道混合,阻力损失≥或机械混合,搅拌浆叶线速度s 左右,混合时间气 浮 方式参 数 序 号三.气浮法设计计算四.不同温度下的K T值和736K T值例:2×75m3 / h气浮池气浮池设置在絮凝池侧旁,沉淀池上方。

气浮类型较多,有全部压力溶气气浮、分散空气气浮、电解凝聚气浮、内循环射流气浮等,这里选择适用于城镇给水处理的部分回流压力溶气气浮。

气浮适用于含藻类及有机杂质、水温较低、常年浊度低于100NTU的原水;它依靠微气泡粘附絮粒,实现絮粒强制性上浮,达到固、液分离,由于气泡的重度远小于水,浮力很大,促使絮粒迅速上浮,提高固、液分离速度。

气浮依靠无数微气泡去粘附絮粒,对絮粒的重度、大小要求不高,能减少絮凝时间,节约混凝剂量;带气絮粒与水的分离速度快,单位面积产水量高,池容及占地减少,造价降低;气泡捕足絮粒的机率很高,跑矾花现象很少,有利于后级滤池延长冲洗周期,节约水耗;排渣方便,浮渣含水率低,耗水量小;池深浅,构造简单,可随时开、停,而不影响出水水质,管理方便。

【干货】气浮池计算书

【干货】气浮池计算书

【干货】气浮池计算书溶气气浮(DAF)是气浮的一种,它利用水在不同压力下溶解度不同的特性,对全部或部分待处理(或处理后)的水进行加压并加气,增加水的空气溶解量,通入加过混凝剂的水中,在常压情况下释放,空气析出形成小气泡,粘附在杂质絮粒上,造成絮粒整体密度小于水而上升,从而使固液分离。

溶气气浮(DAF)是气浮的一种,它利用水在不同压力下溶解度不同的特性,对全部或部分待处理(或处理后)的水进行加压并加气,增加水的空气溶解量,通入加过混凝剂的水中,在常压情况下释放,空气析出形成小气泡,粘附在杂质絮粒上,造成絮粒整体密度小于水而上升,从而使固液分离。

溶气气浮(DAF)适用于处理低浊度、高色度、高有机物含量、低含油量、低表面活性物质含量或具有富藻的水。

相对于其它的气浮方式(详见附录1),它具有水力负荷高,池体紧凑等优点。

但是它的工艺复杂,电能消耗较大,空压机的噪音大等缺点也限制着它的应用。

1 分类(type)根据不同的划分原则,DAF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1.1 根据气泡从水中析出时所处压力的不同,可分为真空式气浮法与压力溶气气浮法两种。

前者利用抽真空的方法在常压或加压下溶解空气,然后在负压下释放微气泡,供气浮使用;后者是在加压情况下,使空气强制溶于水中,然后突然减压,使溶解的气体从水中释放出来,以微气泡形式粘附上絮粒,一起上浮。

1.1.1 真空式气浮池,虽然能耗低,气泡形成和气泡与絮粒的粘附较稳定;但气泡释放量受限制;而且,一切设备部件,都要密封在气浮池内;气浮池的构造复杂;只适用于处理污染物浓度不高的废水(不高于300mg/l),因此实际应用不多。

1.1.2 压力溶气气浮法是目前国内外最常采用的方法,可选择的基本流程有全流程溶气气浮法、部分溶气气浮法和部分回流溶气气浮法三种。

气浮池计算书.zip。

溶气气浮池的计算书

溶气气浮池的计算书

平流式气浮池的计算书已知:Q=150m3/d 待处理废水量SS=700mg/L 悬浮固体浓度700A a/S=0.02气固比P= 4.2atm溶气压力0.2-0.4MPaC a=18.5mg/L 空气在水中饱和溶解度T1=3min 溶气罐内停留时间T2=15min 气浮池内接触时间T s=25min 分离室内停留时间10~20minv s=0.09m/min 浮选池上升流速0.09~0.18m/min(1)确定溶气水量Q RQ R=A a/S*S a*Q/C a(f*P-1)=75m3/d20%~40%溶气效率f=0.6取回流水量Q R=75m3/d(2)气浮池设计①接触区容积VcVc=(Q+Q R)*T2/(24*60)= 2.34m3(150+75)*15/(24*60)②分离区容积VsVs=(Q+Q R)*T s/(24*60)= 4.68m3(150+75)*30/(24*60)③气浮池有效水深HH=v s*T s=0.09*25 2.25m④分离区面积A s和长度L2A s=Vs/H= 2.08m2取池宽1.5mB=则分离区长度L2=As/B= 1.3667m⑤接触区面积A c和长度L1A c=Vc/H= 1.0578m2L1=A c/B=0.705m⑥浮选池进水管:DN200⑦浮选池出水管:DN150⑧集水管小孔面积S取小孔流速v1=0.5m/sS=(Q+Q R)/24/3600v1=0.0052m2(150+/24/3600/0.5取小孔直径D1=0.015m则孔数4*S/3.14*D12=29.44个n=孔数取整数,孔口向下,与水平成45°角,分二排交错排列⑨浮渣槽宽度L3:取L3=0.8m浮渣槽深度h′取1m,槽底坡度i=0.5,坡向排泥管,排泥管采用Dg=200.(3)溶气罐设计①溶气罐容积V1V1=Q R*T1/(24*60)=0.156m3溶气罐直径D=0.45m,溶气部分高度1m(进水管中心线)。

部分回流加压溶气气浮

部分回流加压溶气气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加压溶气气浮单元设计计算 本厂采用部分回流加压溶气气浮法,它是将空气
在一定压力下溶入水中,然后在减压条件下水中的空 气呈微小气泡析出,黏附废水中的悬浮物,一起上浮 到水面进行固液分离使悬浮物被去除的技术,气浮法 去除 SS 效率为 Eg=85%,产生污泥含水率 Pg=96%。以 下是气浮池的计算过程: 3.3.1 设计条件 水量 Q=480m3/d=0.005556m3/s,SS=800mg/L,气浮区 水平流速 =5mm/s,絮体上浮速度 u=2.5mm/s,溶气 水回流比 R=20%,水温 T=20℃,废水溶气罐内停留时 间 td=4min,气浮池内接触时间 tC=6min,分离室内停 留时间 tS=30min。 3.3.2 气浮—絮凝池的设计计算 (1)确定气固比 a、回流水量 QR
式中 h1——灌顶、罐底封头高度,m; h2——布水区高度,m; h3——贮水区高度,m; h4——填料层高度,m。
查阅相关资料得 h1=0.6m,h2=0.2m,h3=1.0m,h4=1.2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式中 A——减压至常压时释放的空气量,g/d; S——悬浮固体干重,g/d; ——空气密度,g/L; CS——在一定温度下,一个大气压时的空气溶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固比,气浮计算

气固比,气浮计算

在加压溶气系统设计中,常用的基本参数是气固比(G/S),即空气析出量G与原水中悬浮固体量S的比值,定义为:
式中 Q、q———污水流量和加压溶气水量,m3/L,如全部进水加压,
则q=Q;
a1、a2———溶气罐内和气浮池出水中的空气溶解量,mg/L,其值可
由式3-11和空气密度计算;
c0———污水中悬浮物浓度,mg/L。

根据亨利定律,上式可写为:
式中 a0———101.3kpa乱下空气在水中的饱和溶解度,mg/L。

其值
与温度有关,见表3-9;
f———溶气水中空气的饱和系数,其值与溶气罐结构、溶气压力和
时间有关,—般为0.5~0.8
p———溶气罐中的绝对压力,kpa。

式中夕表———表压,kpa。

试验表明,G/S对气浮效果影响很大,如图3-33所示。

由图可见,在—定范围内,G/S值增大,出水悬浮物浓度降低,浮渣固体含量提高,既气浮效果是随气固比的增大而增大的;但对于不同的污水,其影响程度不同。

因此,合适的G/S值应由试验确定,当无实测数据时,—般可选用0.005~0.06,原水的悬浮物含量较高时,取下限,低时
则取上限。

根据试验或公式计算确定G/S值后,可用下式计算所需要的空气量
Va(mg/LH2O):
当确定了气固比G/S和溶气压力夕后,可由式3-13计算溶气水量q。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流式气浮池的计算书
已知:
Q=150m3/d 待处理废水量
SS=700mg/L 悬浮固体浓

700
A a/S=0.02气固比
P= 4.2atm溶气压力0.2-0.4MPa
C a=18.5mg/L 空气在水中饱和溶解度
T1=3min 溶气罐内停留时间
T2=15min 气浮池内接触时间
T s=25min 分离室内停
留时间10~20min
v s=0.09m/min 浮选池上升
流速
0.09~0.18m
/min
(1)确定溶气水量Q R
Q R=A a/S*S a*Q/C a(f*P-
1)=
75m3/d20%~40%溶气效率
f=
0.6
取回流水量Q R=75m3/d
(2)气浮池设计
①接触区容积Vc
Vc=(Q+Q R)*T2/(24*60)= 2.34m3(150+75)*15/(24*60)②分离区容积Vs
Vs=(Q+Q R)*T s/(24*60)= 4.68m3(150+75)*30/(24*60)③气浮池有效水深H
H=v s*T s=0.09*25 2.25m
④分离区面积A s和长度L2
A s=Vs/H= 2.08m2
取池宽
1.5m
B=
则分离区长度L2=As/B= 1.3667m
⑤接触区面积A c和长度L1
A c=Vc/H= 1.0578m2
L1=A c/B=0.705m
⑥浮选池进水管:DN200
⑦浮选池出水管:DN150
⑧集水管小孔面积S
取小孔流速v1=0.5m/s
S=(Q+Q R)/24/3600v1=0.0052m2(150+/24/3600/0.5取小孔直径D1=0.015m
则孔数
4*S/3.14*D12=29.44个
n=
孔数取整数,孔口向下,与水平成45°角,分二排交错
排列
⑨浮渣槽宽度L3:
取L3=0.8m
浮渣槽深度h′取1m,槽底坡度i=0.5,坡向排泥管,排泥管采用Dg=200.
(3)溶气罐设计
①溶气罐容积V1
V1=Q R*T1/(24*60)=0.156m3
溶气罐直径D=0.45m,溶气部分高度1m(进水管中心
线)。

采用椭圆形封头,曲面高为275mm,直边高为
25mm,溶气罐耐压强度10×105Pa,溶气罐顶部设放气管Dg=15mm,排出剩余气体,并设置安全阀、压力表。

②进出水管管径:进出水管均采用65mm管径,管内流速为0.52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