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图书馆的照片

合集下载

图书馆调研报告-清华

图书馆调研报告-清华

图书馆调研报告-清华图书馆调研报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图书馆图书馆是人类文明的宝库,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

无论是古代还是在现代,书总被人们看作是神圣的东西,而存放书的建筑更是被看作神圣的殿堂加以点缀和美化。

(清华大学图书馆旧馆)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期。

而高校的图书馆作为校园的标志性文化建筑,已成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每一座图书馆犹如一部永恒的作品,刻写着学校在不同时代的风雨历程。

纵览现代高校图书馆馆楼设计,可谓千姿百态、不拘一格。

概括来说,图书馆外部造型集典雅、庄重、美观于一体,内部讲求通达、方便、舒适。

既要坚持馆舍布局科学、适用的原则,又要给人以建筑美的享受。

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图书馆新馆为例。

一、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逸夫馆)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是清华规划建设的成功典范。

1919、1930、1991年分三期建成的图书馆,总面积27940平方米,一二期天衣无缝,二三期珠连壁合,是墨菲-杨廷宝-关肇邺三位建筑大师的共同杰作,获得国家设计金奖的新馆设计是继承和创新的范例。

新馆在位置和高度选择上,它尊重大礼堂和一二期老馆的中心地位,甘居偏位和次高;但却一箭双雕,形成了图书馆区和西大操场区两个环境空间;在建筑形式上,和旧馆建筑在呼应中有变化,采用欧美建筑形式的同时,不沿袭“一览无余”而吸收中国传统的几进几出、院中有院;选择传统建材“粗粮细作”的同时,应用了现代科技成果铝合金大玻璃门窗采光、共享大厅天窗采光通风。

二、北京大学图书馆新坐落在北京大学校园未名湖南岸的燕园中心区,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新馆与旧馆浑然一体,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藏书700万册,成为北京大学的标志性建筑。

新馆的对称布置外型尺度空间体量建筑装饰。

新馆地上六层局部七层,地下二层。

与燕园中心建筑群相协调融合,并成为中心建筑群体的主导建筑。

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建筑特点:一、图书馆建筑的艺术性一个现代图书馆的建筑不仅具有内部布局灵活、功能齐全,外型应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地方特色、富有艺术性。

清华大学图书馆40问

清华大学图书馆40问

清华大学图书馆40问1.清华大学图书馆始建于何年?经过怎样的历史变迁?1911年建立清华学堂。

1912年清华学堂改建为清华学校,正式建立了小规模的图书室,称清华学校图书室。

1919年3月图书室独立馆舍(现老馆东部)落成,建筑面积2114平方米,迁入新馆舍的同时,更名为清华学校图书馆。

1928年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后,图书经费骤增,馆藏逐年大量增加,馆舍不敷使用,乃于1930年3月开工扩建馆舍(即今老馆之中部和西部),于1931年11月竣工。

1935年10月至1936年9月,著名文学家朱自清教授任图书馆委员会主席兼代图书馆主任。

1937年"七·七"事变后,学校被迫南迁。

1938年4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在昆明建立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清华图书馆运抵昆明书刊23000余册。

抗日战争胜利后,清华大学迁回北京清华园。

1946年复校时,图书馆已面目全非。

到解放前夕,馆藏仅有41万余册。

1948年12月15日,随着清华大学的解放,图书馆重新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2.你知道清华早期的“四大建筑”吗?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曾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在1916-1920年间陆续建成的图书馆(东部)、科学馆、体育馆(前部)和大礼堂,全部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主持设计。

四大建筑在1920年前后相继落成,和稍早建成的清华学堂、同方部组成了清华早期校园的主要建筑群,为校园中心区建设奠定了欧式的建筑风格,同时为学校发展成为大学奠定了基础。

3.您是否了解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建筑设计?清华大学图书馆建于1916-1919年间,建筑面积2114.4平方米。

由美国建筑师墨菲设计,全部照欧美新式避火法建造。

图书馆于1930-1931年间又进行了扩建,为老馆之中部大厅和西翼。

由杨廷宝(1921届校友,在建筑界与梁思成一起被誉为“南杨北梁”)设计,建筑面积5588.56平方米。

扩建部分与原有者浑然一体,很难看出是先后建造的,被公认为扩建工程中的杰作。

高中统编版 语文必修上册 第13课-2《上图书馆》课件(1)

高中统编版 语文必修上册 第13课-2《上图书馆》课件(1)

3.引用莎士比亚的台词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表达对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建筑风格的赞美;另一方面表达对图书馆为人 类做出的贡献的赞美,因为从图书馆里走出了像马克思这样的伟人。
主题归纳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分别写了作者在中学阶段、大学阶段、留学期间 上图书馆的经历及品味到的乐趣,展示了图书馆在其学习成长中的重要 作用,写出了读书在增长知识、丰富情感、提升教养等方面的作用。
走近作者 王佐良(1916—1995),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1929 年至1934年,在武昌文华中学读书。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原清华大学 外语系),留校任教。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研究生。1949年回国后, 历任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系主任、副院长。
书感到失望和遗憾。虽说现在的大学生已不是天之骄子,但学好大学 所规定的专业课程是每一位大学生应该做到的。而大学图书馆藏书丰 富,正是大学生深造的主要途径,每一位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 对专业课程扩充学习、加பைடு நூலகம்理解,而不应该只盯着考试辅导类图书。 对此,希望大学的相关部门能予以正确的引导。
• 观点二:我认为,大学生到图书馆借阅考试辅导类图书无可厚非。 现在的大学生早已不是天之骄子,他们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他 们不能不对将来的就业早做准备。而且,尽管借阅的是考试辅导图 书,他们能够坐下来学习,也说明他们并没有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 心。因此,对这些大学生的做法我们应该多一些理解。
4. 文中有很多意味深长的细节描写,请赏析。
王佐良的《上图书馆》抒情含蓄,作者的心情、文章的深意都寄寓在看似平淡的记叙、 描写之中,尤其是其中的细节描写,更增添了文章韵味。如第6 段,“当时新建的第三阅 览室好像有一个足球场那么长,其中各种精美的书刊闪着光,宽长的书桌上两端各立一个 铜制的高台灯,它们在一个19 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 白炽灯所不能比的”。此处的细节描写,将作者对书籍的热爱,对那段美好的读书时光的 无比珍视之情表现得含蓄隽永、意味深长。再如“初夏的阳光给了馆内更多光亮,我的心 境也豁然开朗了”,情景交融,令人回味。

清华大学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导览

清华大学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导览

更信任商业数据库,将搜索引擎作为辅助手段。
电子资源(1) —— 文摘索引型数据库

Web of Science平台 —— 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SCI/SSCI/A&HCI, CPCI-S/CPCI-SSH), CCC, INSPEC, BIOSIS Previews , DII(世 界专利) , 中国科学引文索引 (CSCD) 第15讲

第27、28、29、30、33讲
Word、Latex、Excel、PPT
电子资源 —— 按文献类型、按学科
对资源进行了 精心梳理
电子资源 —— 按文献类型、按学科
电子资源 —— 按文献类型、按学科
主要内容
1
2 3 4
图书馆提供哪些文献资源 如何查找与获取文献 图书馆提供哪些信息服务 电子资源访问注意事项
馆藏概况(全校,2014年底)
实体馆藏总量(含分馆):478.8万册(件)
资源类型
图书 期刊 报纸 学位论文 古籍 各类数据库
纸本资源
474万册 (分布在各书库及阅览室)
电子资源
877万册 (中文273.4万、外文603.6万)
现刊2593种(报刊阅览室及分馆) 6.7万种 过刊57.7万册(过刊阅览区) (学术:外文5.6万,中文1万) 108种(报刊阅览室) 26种长期收藏(老馆报刊库) 本校学位论文14.3万册 (老馆学位论文阅览室) 线装古籍:22万册 (古籍阅览室) 1871种 295万册 9个古籍数据库








文摘索引型数据库适合用于文献调研普查,某些权威数据库也用于学术评价。
电子资源(2) —— 全文型数据库

Step 1 登录清华大学图书馆主 …

Step 1 登录清华大学图书馆主 …

☞检索方法指南SCIE收录同样适用于SSCI、A&HCI、CPCI_S、CPCI_SSHStep by step逐步指导技巧提示打印说明清华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心(新馆406室)Step 1登录清华大学图书馆主页(),点击“资源/数据库导航”Step 2从“常用电子资源平台/数据库”左栏“外文数据库”中找到“Web of Science平台”,点击进入点击进入Step 3点击Web of Knowledge点击Step 4 认识Web of Science 数据库的界面这个界面是在所有数据库中检索,检出结果不能证明是被SCI收录,切记,切记!新版界面非常简洁,很多常用的功能都被隐藏起来了,看到各种小箭头要点开看看哦!Step 5选择数据库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点开这个箭头选择这个数据库Step 6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界面将子数据库列表展开点击这个更多设置,子数据库列表会出现选择子数据库(注意:默认是全选,根据具体需要单选)如果检索SCI收录,只选这一个数据库。

这两个是会议论文数据库,CPCI-S就是大家常说的ISTP。

CPCI-SSH收录社科会议论文。

Step 7在编辑框中输入待查作者姓名,例如李艳梅,输入“Li ym”,在下拉式菜单中选择“作者”,等等,然后点击“检索”点这个小箭头选择作者字段这里输入作者拼音,一般姓全拼,名缩写如果需要地址或其他作者姓名限制,点这里添加字段Tips 1检索结果如下。

在结果页面的左下角可以选择每页显示的记录数,如“每页50条”Tips 2 数据库对作者姓名的著录通常为姓的全称加名的缩写,如“李艳梅”-li ym,“李严”-li y,不过偶尔还会有其他形式,如”李艳梅“-li y、yanmei l、yan-mei l,“李严”-yan lTips 3 仅通过作者姓名进行检索,往往会因同一姓名缩写相同而检出许多不相关文献,可以在检索框内输入主题词、地址、刊名、发表年、合作者等进行组合检索。

清华大学法学院图书馆建筑设计分析——基于方体九宫格的形体比例分析

清华大学法学院图书馆建筑设计分析——基于方体九宫格的形体比例分析

园林与建筑清华大学法学院图书馆建筑设计分析——基于方体九宫格的形体比例分析□王超宇曹仁宇摘要:建筑与比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空间分布到立面构成上皆是如此。

和谐的比例、恰当的尺度是建筑物具备良好的美感和准确的体量感的基础。

该文以清华大学法学院图书馆为例,从建筑本身出发,以九宫格原型为切入点,分析和研究该建筑的平面、立面以及虚实体积构成等,探知建筑师对于建筑形态的理解与运用。

关键词:九宫格比例形体虚实构成清华大学法学院图书馆项目位于清华大学校园内,建筑师设计的新建筑是校园既有规划建筑之一,其既呼应了群组下沉区的主题景观,又兼容开放与封闭两种形态的人行道,“二元性”是图书馆设计的核心理念。

该建筑主要包含研究、教学和办公三大功能区,不仅致敬了传统的凹版印刷,而且让人联想到北京的胡同和庭院天井。

建筑单体在形体构成上颇具匠心,虚实处理极具节奏感,立面上也展示出和谐的比例和尺度关系,不失为匠心之作。

一、九宫格比例处理分析杜克在《法国建筑通用词典》中给出了比例的定义,认为比例“是整体与局部间存在着的关系——是合乎逻辑的、必要的关系,同时比例还具有满足理智和眼睛要求的特性”。

简单来说,比例就是物体的每一个部分与整体之间以及每一个部分与其他部分之间存在的数值关系。

在建筑学中,研究比例关系有很多方法和载体,而九宫格体系是建筑教育中常用的一种帮助学习者把握和理解比例关系的载体,借其能较为清晰地说明比例关系的控制与生成。

在美国,以海杜克为领军人物的库伯联盟学院在教学中曾采用九宫格体系作为教学训练的载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比例及构成关系等。

以九宫格原型为起点分析图书馆建筑的比例尺度关系,在生成的九宫格空间模型中,可以讨论功能划分、建筑构架、空间层级等各种建筑问题。

清华大学法学院图书馆在平面上为正方形,布局关系与九宫格体系比较契合,辅以九宫格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平面上的空间构成。

而在立面上,如果以横向为九宫格的三个切分单位,垂直方向则近似五个切分单位,横竖向之间的比例接近黄金分割比,实现了对建筑中隐含的黄金分割比例的控制。

探析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与推广——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例

探析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与推广——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例

定制毕业季书签套装、精美信封信纸、图书馆特色徽章、原创手绘壁纸、清华“ 城” 手账本、清华 风物纸胶带、清华记忆纸胶带、永恒笔、图书馆原创鼠标垫等
帆布包、限量版“ 清华映像” 精选记事周历、“ 穿越清华园” 毕业棋等 108 周年校庆专属头像、专属 H5 礼包( 包含 256 首定制音乐及 11 幅“ 清华映像” 原创手绘图) 等 人文日新·清华图书馆立体便签、清华大学金属折扣本套装、清华基础款英文鼠标垫、清华大 学绑带本、清华学霸古风线装笔记本、花开清华笔记本、商务基础款无限笔、清华理辉竹制套 尺、巍然吾校书签套装等
1 构建文创工作体系,整合文创团队
1. 1 构建文创工作体系 清华大学图书馆联合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清 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清华校友总会文创专 业委员会、清华大学学生文化创意协会、清华大学五 道口金融学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等校内部门,依托 iCenter 清华大学创客空间、清华 x -lab 创意创新创 业教育平台、清华大学创客教育实验室,借助北京水 木联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青橙创客教育科技 有限公司等,构建了集场馆、学院、实验室、协会、公 司于一体的文创工作体系。 1. 2 整合文创团队 清华大学图书馆组建了多个专业的文创团队,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发布展览及活动资讯,分享中外优秀艺术品信息,构建艺术与文化交流平台。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文化 创意评论
集聚创意,引领文化。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评论”依托清华大学文创院丰富的 学术科研优势和业界产业优势,为您提供最前沿、最权威的资讯。
清华大学
iCenter 清华大学 创客空间
iCenter 清华大学创客空间源自 1922 年清华大学手工教室。 历经百年,从机 械厂到金工实习,iCenter 如今已成为清华大学创意创新创业团队聚集,融合 科技孵化、先进加工制造、三创实践等多元化发展的教学平台。

清华的第一个楼 学堂注册中心

清华的第一个楼 学堂注册中心

清华的第一个楼——清华学堂●史轩在清华大学二校门北面的大草坪东边,矗立着一座式样别致的二层楼房。

此楼为德国古典风格,青砖红瓦,坡顶陡起,这就是清华校园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清华学堂大楼。

在清华建校初期兴建的第一批校舍中,清华学堂大楼被称为“一院”或“一院大楼”。

1909年清政府成立了游美学务处,负责直接选派学生游美,同时着手筹设游美肄业馆。

1910年11月,游美学务处向外务部、学部提出了改革游美肄业馆办法。

其中提到,因已确定清华园为校址,故呈请将游美肄业馆名称改为“清华学堂”。

12月,清政府学部批准了这个改革办法。

之后,清末兼管学部和外务部的军机大臣那桐于宣统辛亥年(1911年)为清华学堂题写了校名。

我们今天看到的清华学堂大楼大门外,正额“清华学堂”四字即为那桐手书。

清华学堂大楼分西部、东部两期建成。

其西部建于1909~1911年,学校同期兴建的还有二院(在清华学堂以北、电机馆的西边,现已拆除)、三院(在大礼堂以北,现已拆除,在其原址扩建新图书馆)、同方部等一批建筑。

俟这批建筑基本竣工后,清华学堂于1911年4月29日在清华园开学,这就是清华历史的开端。

周诒春校长到职后积极筹备改办大学,在任职期间(1913年8月~1918年1月)又盖了一批适应未来大学需要的高标准建筑(清华著名的“四大建筑”——大礼堂、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均始建于周诒春任内)。

其间,1916年清华学堂大楼向东进行了扩建,扩建后总建筑面积达4560平方米。

当时清华学堂是清华园内第一座“大楼”,虽然高不过两层,但因四大建筑那时还未落成,故在当时的校园建筑中已是鹤立鸡群了。

清华学堂大楼西部建成后成为高等科学生的教室,东部建成后曾是高等科毕业班的学生宿舍,所以历史上也称“高等科”。

高等科宿舍的设施相当华丽舒适,有闪闪发亮的打蜡地板,能抵御北方风沙的双层拉窗。

据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的梁实秋先生回忆:“临毕业前一年是最舒服的一年,搬到向往已久的大楼里面去住,别是一番滋味。

清华大学校园布局分析

清华大学校园布局分析

清华大学校园布局分析报告目录一、清华大学简介 (3)(1)初期发展 (3)(2)实力 (3)二、校园环境 (4)校园占地六千余亩,以南北主干道为线分为东区、西区。

西区校园为老校区,以美式的校园布局和众多西洋风格的砖石结构历史建筑为特色,大礼堂为其中心景观,图书馆、科学馆、清华学堂、西体育馆及新建的理学院、新图书馆等建筑分布其间,而原“工字厅”、“古月堂”、“水木清华”等古建筑,以及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描述的“近春园荒岛——荷塘”等,则展示了中国传统的皇家园林风格。

东区校园50年代则以兴建的苏式主楼为主体,90年代开始主楼前后新建了各院系系馆及综合体育馆、游泳馆、紫荆公寓等现代风格的建筑物,雄伟大气,而又安静舒适。

(4)三、清华大学校园布局 (4)1.清华大学位置 (4)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30号 (4)2.清华大学简明地图 (5)3.场馆 (5)4.清华建筑 (6)(1)早期建筑 (6)(2)现代建筑 (8)5.布局分析 (8)(1)建筑规划 (8)(2)校园布局分析 (8)(3)校园各建筑布局分析 (9)四、总结 (11)一、清华大学简介清华大学(英文名:Tsinghua University),地处北京西北郊繁盛的园林区,是在几处清代皇家园林的遗址上发展而成的。

清华大学占地面积6000余亩,位于皇家园林清华园,清朝康熙年称熙春园。

雍正、乾隆、咸丰先后居住于此,咸丰年间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

清华大学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2010年《福布斯》评出14所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清华是亚洲唯一上榜的大学。

(1)初期发展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曾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

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

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

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

清华校史馆简单介绍

清华校史馆简单介绍

清华校史馆简单介绍清华校史馆是清华大学的重要文化遗产和历史见证,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校园内。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清华校史馆进行全面介绍。

首先,清华校史馆是一座专门展示和保护清华大学历史文物和珍贵档案的博物馆。

馆内陈列了大量的历史文物、照片、文件和其他资料,展示了清华大学从创建至今的发展历程,以及清华师生在各个时期的学术成果、社会影响和校园生活等方面的变迁。

通过展览和展示,清华校史馆向人们展示了清华大学百年来的辉煌历史和独特精神。

其次,清华校史馆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西方的建筑元素。

馆内设有多个展厅,包括常设展厅和临时展厅。

常设展厅主要展示清华大学的发展历程、校园文化和校友事迹等内容,通过文物、图片、文字等形式生动地展现了清华大学的历史与现状。

临时展厅则会根据不同的主题定期举办特展,展示特定时期或特定主题的相关内容。

此外,清华校史馆还开设了导览服务和教育活动。

馆内有专业的导览员,可以为参观者提供详细的解说和讲解,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清华大学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清华校史馆还定期组织学生和公众参与的教育活动,如讲座、展览导赏、主题研讨等,以促进学术交流和文化传承。

最后,清华校史馆作为清华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承和弘扬清华精神的使命。

它不仅是一个展示历史的场所,更是一个凝聚情感、激发思考的文化空间。

通过清华校史馆的参观和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感受到清华大学的独特魅力和学术氛围。

总之,清华校史馆是一座重要的博物馆,以其丰富的历史文物和珍贵档案,全面展示了清华大学的百年历史和学术成就。

它不仅是清华师生的精神家园,也是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清华大学的窗口和纽带。

清华大学介绍[优质PPT]

清华大学介绍[优质PPT]

清华西门
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由新馆和老馆两部 分组成,整个图书馆的建成共分三 期工程进行,时间跨度长达75年。 一期工程由美国著名建筑师墨菲设 计,1916年4月始建,1919年3月完 工;二期工程始于30年代初,因学 校发展需要,在有“南杨北梁(梁思 成)”之称的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主 持下,建成了今老馆之中部和西部 ;三期工程(新馆)开始于九十年 代初,由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资,关 肇业院士设计,1991年9月建成。 新馆既保持了同老馆风格上的一致 ,同时又在许多细节上有所创新, 因而获得了1993年"国家优秀工程设 计金奖"。至此,清华大学图书馆总 建筑面积已经达到2.8万平方米,阅 览座位2800余席,馆藏总量已经超 过400万册(件),中、外文学术 性全文电子期刊逾25000种。
梅贻琦 陈吉宁
历任领导
冯友兰 胡和平
顾秉林
知名校友
(排名不分先后)
季羡林
钱学森
杨振林
邓稼先
梁实秋
在清华100多年的历史中,59位清华学子当选为解放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500多位校 友(含协和)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7名校友当选美国国家院士。 约有1/4的中国科学院院士,1/5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清华校友,500多名毕业生就任国内 院校校长、党委书记,以上数据在国内均位列全国高校第一位
清华大学简介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始建于1911年,初 名清华学堂,当时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 年 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 学部,同年开办清华国学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 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 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 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 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清华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 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 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

高校学科馆员知识管理实例研究——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例

高校学科馆员知识管理实例研究——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例

送给相关院系的教师们 , 开展个性化学科服务 , 充分了解信息用户的知 识资源需求 ;03 20 年清华大学发展成立 了专 门的学科馆员组织 , 这些 学 科馆员具有清华相关专业背景 、 硕士以上学历 , 基本上都有境外或国外 工作的~些经历 , 这样的人员素质高 , 学习能力 强 , 而且相对 比较集中 , 便于整体协 调与相互交流 , 学科馆员个人知识 的获取与知识结构 的 使 完善变得易操作 , 随之也提高 了学科馆员服务的质量与层次 ; 参与相关 学科 电子资源的建设与服务 , 主要包括使用 、 估 、 评 宣传推广 , 负责说 明 页和使用指南的编写 , 参与各种测试 , 参与资源整合管理系统的测试 与 启动 , 针对各个数据库使用 统计采取相应对策 , 与各院系联系 , 争取合 作订购 电子资源 ; 开展各种形式的学科咨询服务 , 主要包括轮值咨询台 ( 当面咨询和 电话 咨询) 虚拟参 考咨询 ( A 、 , F Q 表单 咨询和实时 咨询 ) , 参与 Q et n o t u so i 系统 , 发T L R 系统 , i Pn 开 HVS 参与 C LS A I联合 虚拟参考 咨询项 目[; 3还组织 了图情 教授与学科馆员 的研讨 会 , 1 开展多层 次学科 用户 教育 , 开展各种专题 的培训讲座 , 如参 考文献及论文写作格 式 、 与 投稿相关 的核心期刊 、 影响 因子 、 投稿指南等 , 构建更为实用化 、 更具亲 和力 的图书馆 网站 , 供学科馆员 的电话 、 提 电子邮件联 系方式 , 及时 回 馈, 建BS 构 B 图书馆专版 , 有利 于知识 的交流 与共 享 ; 学科馆 员还进行 服 务的创 新 , 实施 “ 入式” 嵌 教学 , 直接参 与了研究生课程 的教学 过程 , 直接参 与科研课题 的研究 。在 图书馆 的主页上还提供 了重点学科 网络 资源 导航 和最新全 国高校 学科 排名 的链接 , 供新的 、 提 专业化 、 系统化 的知识服务 。 4成绩、 . 存在 问题 与发展趋 势 清华大学 图书馆学科馆员从开始至今 , 一直注重个人知识的管理 , 在 实际工作 中进行 有效 的个人知识管理 , 所开展 的学科信 息服务具有 前 瞻性 , 其工作职责 与工作任务一直随着用 户需求 、 资源构 成 、 服务手 段 的发展 而不断变化与深入 , 已经建立 了一支稳定 的学科馆员 队伍 , 形 成 了一套适合 电子化 网络化服务环境 、 合本 校学科用户需 求和本馆 适 馆情 的学科馆员制 度。注重知识 的共享 和创新 , 依靠基 础支撑平台和 学科 服务 支撑 团队, 提升了清华大学图书馆 的知识管理能力与水平 。 学科 馆员制度起源 于美国和加拿大 的研 究型大学 图书馆 , 以清华 大学图书馆为代 表的中 国大学学科馆 员与其相 比, 有着 较大的差距 和 不足 , 体现在 : 学科 馆员的服务层次不 高 , 主要侧重 于学科联 络和用户 需 求 , 图书馆 的资源和服务推送 宣传 给用户 。而高水 平的学科服 务 把 应该是提供 文献研 究 、 知识分 析的深层知识化服务 ; 由于对 图书馆工作 的认 识不足 以及对 学科 馆员工作宣传 的不足 , 作为 图书馆的高层次 人 才, 学科馆员的素质和T作 成绩 尚待社会 的充分肯定 ; 学科馆员利用现 代信 息技术 的支 持进 行隐性 知识 的挖掘 和管理 程度 不高 , 有开展 没 K Bo 知识 博客 、 Q Wi 维客 、 S 简 易信 息聚合等更为便捷 的服 务 —l g Q 、 k i RS 方式 。另外 , 学科馆员工作 绩效的评 价是个难点 , 立有效 的图书馆 应建 激 励机制 , 激发学科 馆员的工作热情 ; 学科馆员 的创新 型服务在服务广 度和深度 上均有待 于进一步加强 。 随着 信息环境的数 字化 、 化程度 的不断 深人 , 网络 学科馆 员制度呈 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 以数字图书馆 为依托 , 充分体现 “ 以用 户为中心 ” 的 思想 , 通过数字图书馆系统与研究机构知识 管理平 台的“ 无缝 ” 成 , 集 使 学科馆员 “ 无缝 ” 融入到各个 院系可以更多地参与科研 活动 , 将信息 服 务融人到用户个人信息环境中 , 注重个人 隐性的 、 在的知识 的挖 掘和 潜 管理 , 有效 地进行知识共享 与创 新 , 加深学科服务 的深度 , 建立多元 化 的 图书馆激励 机制 , 构建基 于知识 管理的学科馆 员绩 效评价体系 有 , 效激发学科馆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科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发展 的必然结果 , 这对提升高校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 能力与知识服务水平 具

清华近现代建筑群简单分析

清华近现代建筑群简单分析

清华近现代建筑群简单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关于清华近现代建筑群主要建筑统计规划:南面居民区,北面学生居住区,西面红区,东门白区,中间教学区。

清华的白区红区:按建筑的色调,清华学子们喜欢将校园分为“白区”和“红区”:主校门一带,是仿苏联样式的主楼,以及上世纪90年代兴建的一批“水泥盒子”,坚硬、平实,以白色为基调;二校门以北,则是仿照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格局而设计的欧式古典风格老建筑,包括大礼堂和图书馆等等,以厚重温暖的红砖墙为统一标识。

主校门二校门大礼堂清华学堂白区 红区如果再算上清华校内的“灰区”——以灰色调为主的中国古代皇家园林,清华的各种色调令人不禁感慨,历史犹如一位调色师,擅长以不同颜色给这所百年名校打下了鲜明的时代印记。

“红区”里的科学馆,自1926年以来,就一直是物理系所在地,直至1999年新的理科馆落成。

在为新馆选址时,当时的物理系主任陈皓明便弃“白区”不选,唯独看中了西北门内的一片空地。

那里离古典的“红区”更近,并矗立着1932年建成的化学系馆。

而待新的理科馆建成以后,它的建筑风格以及红砖外墙的装饰,也与科学馆如出一辙。

如今,化学馆对面,就是呈半“口”字型的理科馆,其西翼是数学系,东翼是物理系,再加之一旁新建起的生命科学学院,一个“新红区”,已在清华校园的西北角悄然形成。

从“红区”到“白区”,再回归至“新红区”,清华大学的百年足迹,在凝固着历史的建筑上可见一斑。

关于四大建筑:四大建筑图书馆、大礼堂、科技馆、体育馆在1920年前后相继落成,和稍早建成的清华学堂、同方部组成了清华早期校园的主要建筑群,为校园中心区建设奠定了欧式的建筑风格,同时为学校发展成为大学奠定了基础。

一、图书馆图书馆是分三期建成的。

其中第一期建筑工程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设计,平面呈“一”字型,1916年建成,建筑面积仅仅770平方米。

13.2+《上图书馆》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3.2+《上图书馆》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A.在语文教学的问题上,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那就是“ 教是为了不教。” B.当多数缺少天赋的人将自己的阅读能力很快就只用来读报上的 新闻或商业版时,少数人仍然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疯魔( 因为它们古时候都曾经是富有魔力的符箓和咒语)。 C.我家阳台上种有迎春、石榴、木桃、月季……等,花开不断。 D.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 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上 图 书 馆
导图引路
文本构建
*上图书馆
上图书馆之乐
中英文藏书丰富 比“公书林”更神气
包德林图书馆
梳理作者不同阶段的读书选择和读书的感受与思考。
人物


书 林
佐清

华 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圆 形 图 书 馆
阅读经历
影响
愉快 1.有丰富的藏书,全部开架。
2.房子宽敞、舒服,环境优雅。
启蒙之乐
比“公书林”更神 气。
学图书馆,再到留学期间的英国牛津大学的包德林图
书馆以及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其中包含着他对
知识的执着追求和对时代的忧虑。
写作 特点
2.借助光来烘托氛围和描摹心情。 文章用光来烘托氛围与描摹心情,如清华图书馆台灯温情宁静的光
,是作者心境的写照:觉得知识和情感的新世界“一片灿烂”。然而历
史的巨变,让这一切都暗淡下来,“清华图书馆的灯光全灭了”,作者
”,作者的心境也豁然开朗。
写作 特点
3.富有韵味,充满文化气息。 文章在开篇就引用名人名言,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 扑面而来,在讲述自己的上图书馆之乐时,无论是对读 书场景的描摹,还是对图书馆环境的刻画,都弥漫着浓 厚的文化气息,读来沁人心脾。

杨廷宝对大学校园单体建筑的设计策略及转变——基于四座校园建筑对比分析

杨廷宝对大学校园单体建筑的设计策略及转变——基于四座校园建筑对比分析

体建筑设计,主要分布在南京、北京、沈阳、成都四地的大学校园。

探索杨廷宝先生在大学校园内的单体建筑设计思路和方法,选择清华大学图书馆扩建工程、南京华东航空学院主教学楼、南京工学院五五楼和南京工学院动力楼为主要分析对象,分析杨廷宝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后半叶对校园单体建筑的设计策略和转变思路,展现其在不同人生阶段、针对不同建筑条件所采取的多样化设计策略。

1.2研究方法分析策略包括立面分析、平面分析、轴侧分解,以及对建筑生成逻辑的几何和构图原型的分析等。

其中,立面图作为与房屋立面平行的投影面上所作的房屋的正投影图,比平面图和轴测分析图更接近于人的直观感受,但本文更加聚焦于杨廷宝校园单体建筑作品的空间体验。

因此,将以平面图分析法和轴测分解分析法为基础,再结合立面图分析法完成研究。

2建筑平面分析2.1清华大学图书馆扩建工程——轴线转换与集中平面杨廷宝自1930年起进行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扩建项目。

原图书馆一期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Henry Killam Murphy)设计,始建于1919年。

校园规划为多轴线的园林式布局,建筑平面为东西向的“十”字形,位于学校大礼堂的东北侧(见图1)。

杨廷宝通过引入一条新的斜向轴线,轴线穿过大礼堂和扩建部分的四层中楼,扩建书库和原一期部分沿轴线对称且互相垂直,进一步衬托了大礼堂的地位,同时也提高了图书馆本身的等级,防止建筑过长,打破原有校园轴线。

然而,尽管扩建的二期前部外形几乎为一期的镜像,但一期平面为十字形,中间的门厅将图书阅览室分为大小相等的两间,更具包裹的内聚性和形摘要 文章通过选取杨廷宝设计的四个代表性校园单体建筑——南京华东航空学院主教学楼、清华大学图书馆扩建工程、南京工学院五五楼和动力楼,分析各校园建筑的平立面构图和空间形态、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其与校园空间的关系,再将四者进行横向比较,分析杨廷宝在归国后和20世纪下半叶对校园单体建筑的设计策略从古典到现代、从轴线到基线、从类型到场地的特征转变,并尝试探讨其原因。

钱钟书横扫清华图书馆

钱钟书横扫清华图书馆

给 家里请了一位 名叫安娜 的保 姆 ,刚谈好 薪酬 ,
的 能 手 。 他 说 你 洗 过 的 衣 服 就 像 新 买 的 一 样 ,你
晓 梦
莫 泊 桑 就 遇 到 一 个 熟 人 ,那 个 熟 人 正 好 是 安 娜 的 拖 的 地 板 就 像 新 铺 的一 样 ,还 说 你 把 他 的 家 里 收
绝 不 放 过 的 , 凭 借 着 超 乎 常 人 的 勤 奋 和 毅 力 , 钱 文 学 研 究 家 。
钟书 阅读了大 量的 图书 ,创 造了清 华学生 中读 书
钱 钟 书 的 博 学 归 功 于 他 的 博 览 和 勤 奋 。只 要
数 量 第 一 的 记 录 。
我们像 钱钟书 那样 孜孜不 倦地求知 ,也一定 会使
第二天 ,安娜 刚一进 门 ,莫泊桑就假装欣喜 赞美说给 她听 ,让她 自己改掉了懒惰的坏毛病。”
安 娜 听 了 这 些 话 后 , 以 为 前雇 主 真 的 这 样 赞
忘 了 晾 起 来 ;她 拖 过 的 地 板 永 远 都 是 脏 兮 兮 的 , 美她 了,不禁感到又惭愧 又感激 ,于是决定 要好
还 得让我重新拖一 遍 :她还经常 忘记给我 的花 园 好表现 ,以符合这份 “赞美 …… ”
成了一个特 别勤快 的保 姆 ,把莫泊桑家 的里 里外
莫 泊 桑 听后 感 到 很 吃 惊 ,可 是 总 不 能 现 在 反 外 都 打 理 得 井 井 有 条 。
悔 ,把 保姆赶走 呀。怎么才能使安娜 变成一个 勤
后来 ,那个朋友来到莫泊桑 家做客 ,他被安
快的保姆呢?如果是别人 ,可能会对安娜说 :“你 娜的勤快 惊呆了 ,不禁好 奇地问莫泊桑 : “为什

清华大学:手机图书馆聚焦用户体验

清华大学:手机图书馆聚焦用户体验
具有实现和运行成本低 以及使用方便 的优点 , 也是 目前 手机 图书馆的所有 功能中被使用得最频繁 的一部分 。
3手 机 终 端 软 件 .
T MS系统框架和功能 Wl
手 机 图 书馆 系统 是 在 满 足上 述 需 求 的基 础 上 开发 的
能够有效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并面向各种手机应用环境的
上 ,整合 一部 分 异 构信 息 资源 ,提供 了基 于 图 书馆
OA T 是通过移动通信系统对sM卡数据及应用程序 O AC、电子资源 整合链 接等系统 的读 者服务 , 图书 I P 把
进 行 远 程 管理 的技 术 , 以把 新 服 务 直 接 推 入用 户手 机 馆 的各种资源 以WAP 电子邮件等方式 提供给用户 , 可 、 把
图 1清华 大学研 究和 开发的手 机图书馆系统
过分依赖 手机终端特性 的高兼容性 特点 , 是手机 图书馆
2J中 教 网 5 0 4 国 育 络2 1
COVER S TORY 封 面报 道
的主 要 形 式 。
6手机支付。 .
2基于 S . MS的实时和交互服务
利用短信 和彩信实现信息浏览 、检索 和主动推送 ,
视 频 播 放 、地 图漫 游 等 。
4基 于 O A的 SM应 用 . T I
T MS WI 系统 面 向手 机 用 户 提供 基 于 WA 的 服 务 。 P 服
的应用开发可以提供在 WAP上不 易实 现的功能 ,诸 如 务内容主要包 括 了图书馆传统 的读 者服务 以及 电子资
源 检 索 服 务 等 。T I W MS系 统 在 图 书馆 现 有 资 源 基 础
馆 功 能需 求 应 包 括 以下 几个 部 分 :

清华大学介绍

清华大学介绍

开场:各位小朋友家长大家好,我叫xx,是大家这次清华之行的导游。

现在是硕士研究生,今天我将带大家一起漫步清华校园,感受一下校园的氛围,了解清华的特色建筑,和大家分享一下在清华学习和生活的感受!游览流程:参观二校门、清华学堂、工字厅、水木清华、近春园、清华大学图书馆、然后由清华大学的正门离校。

清华介绍:清华大学是一所历史非常悠久的学校,它所在的地区是北京西北郊的名胜园林区,最早在明朝的时候,这里是一个私家园林。

清朝时,这里是圆明园的一部分,叫做熙春园,是康熙皇帝的行宫。

道光年间,道光皇帝把熙春园分为两部分,西边的一部分取名为近春园,东边的一部分仍旧叫做熙春园。

后来咸丰皇帝即位,将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

这就是“清华园”这个名字的最早由来了。

而要说到清华大学的建立,则是和一起重大的国耻事件——八国联军侵华相联系的,所以老一代的清华人都把我们的学校称之为“国耻纪念碑”。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惨败,于1901年与八国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必须向列强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加在一起为9.8亿两。

当时的美国政府分得了3200万两,折合美元为2400万元。

后来美国政府觉得赔款“实属过多”,所以决定拿出赔款的1/2在中国培养留美学生。

1908年,中美两国政府达成协议,决定成立留美预备学校,校址选在清华园,经兼管学部和外交部的军机大臣叶赫那拉氏那桐批准,于1909年开始兴建校舍,1911年,第一批校舍建成,1911年4月29号学校开学,取名为清华学堂,这就是清华大学最早的历史纪元了。

辛亥革命后,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校园占地约450亩,全校师生只有1000多人。

直到1925年,清华学校才开始招收大学本科生,当时设了留美预备部、大学部、国学研究院三个部门,开始由一所留美预备学校逐步向完全的综合性大学过渡。

1928年成立“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开始得到长足的发展,1929年,清华大学最后一班留美预备生毕业,结束了我们的留美预备学校的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