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通论考试资料
考古学通论复习题
![考古学通论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72477fccc22bcd127ff0c44.png)
考古学通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20分)
1、文化层:文化层就是包含有文化遗物、文化遗迹和人类活动痕迹的地层。
因为有人类活动的痕迹,所以大部分文化层中都含有有机质,土层一般呈灰色,或者由于先民用火的关系,土层呈褐色。
由于积存时间和积存地点的条件不同,在同一地点便自上而下形成了质地不同、土色不同、包含物不同的若干层次,这些层次越往下越古老。
2、贝币:贝币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形态,我国最早的贝币出现于夏商时期,原为天然贝壳,后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商代晚期又出现了青铜铸造的铜贝。
春秋战国时期,铜贝继续被用于商品交换中,并由于使用地的不同,有无纹铜贝和有文铜贝两种贝币。
3、丁村人:1954年发现于山西省襄汾县丁村,其所处的时代是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5—10万年,即早期智人阶段。
丁村人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主要使用打制石器,已经有较高的时石器期制作水平。
4、敦煌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0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南北1600余米。
据记载,莫高窟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其后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代都曾在此开窟造像,历时达千年之久。
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飞天4000余身,是一处由建筑、雕塑、绘画组成的艺术殿堂。
5、蓝田人:指中国陕西蓝田县公王岭发现的直立人化石,从发现化石的特征来看,蓝田人比北京人、爪哇人都要古老。
他们使用的石器有砍砸器、刮削器等,形制都比较粗糙。
6、人殉:指商代为了奉侍死后的社会或家族中某些特权者而从死的人,其中有陪臣、妻妾、侍卫和亲信,也有做仆役的奴隶。
考古学通论复习资料
![考古学通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a0dcbcfc8d376eeaeaa316f.png)
《考古学通论》复习资料第一部分考古学概论遗迹是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不可移动的文化遗存;通常分为房屋、水井、陶窑、村落、运河、墓葬等人工建筑和设施。
考古学中的地层学最初来自地质学,是指地层堆积和遗迹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即在考古发掘中判明地层和遗迹的相对年代关系;考古地层学主要有先后关系和共存关系两种基本情况。
人类居住在一地,一般都会在原来的天然堆积或沉积的生土上面,堆积起一层熟土,这种熟土常夹杂着人类无意遗留下来的或有意抛弃的器物;这种包含文化遗物的熟土层,考古学上称为“文化层”。
考古学文化是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遗存。
判断考古遗存年代的方法可分为“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前者是指各种遗迹和遗物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后者是指它们的作成距今已有多少年。
断定相对年代,通常是依靠地层学和类型学的研究,地层学断代的要旨,是先确认各文化层次序的先后以断定它们的相对年代,然后再以各层所含的遗物断定各层的绝对年代;类型学断代的要旨,是将遗物或遗迹按型式排比,把用途、制法相同的遗物(或遗迹)归成一类,并确定它们的标准型式(或称标型),然后按照型式的差异程度的递增或递减,排出一个“系列”,从而体现了它们之间的相对年代。
断定绝对年代,在历史考古学的领域内,主要是依靠文献记载和年历学的研究;无文字记载的史前考古学的绝对年代的断定,则借助于自然科学的方法,如放射性碳素断代、热释光断代、树木年轮断代等。
利用死亡生物体中碳-14不断衰变的原理进行断代的技术称为放射性碳素断代;一般适用的年代范围是5万年以内;美国芝加哥大学W.F.利比是该方法的创始人。
我们将以青铜作为制造工具、用具和武器的重要原料和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叫做青铜时代。
利用航空摄影和航天摄影探寻到的遗迹大体可分为三类:根据土色明暗判别的,如坑穴、壕沟、道路等;阳光斜射阴影显示的,如堤坝、坟丘、城墙等;植物的绿色深浅差异判断,如村落、都市、运河等。
考古学通论复习题提纲
![考古学通论复习题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c55480beb90d6c85ec3ac6d0.png)
考古学通论复习题提纲一、大题1、北京猿人答:北京直立人,距今71-23万年。
遗址发现地位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
(1)过程a、1921年安特生发现“周口店第1地点”(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坡的洞穴);b、1929年,在裴文中主持下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
c、到1937年共发现北京人头盖骨5个,此外还有头骨碎片、面骨、下颌骨、股骨、肱骨、锁骨、月骨等,以及牙齿147颗。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这些珍贵的标本下落不明);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发现北京人的牙齿5颗,下颌骨一具,1966年发现一个残破的头盖骨。
总共得到了属于40多个个体的北京人化石。
e 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头部与四肢发展的不平衡性(头部较原始,四肢进化较快);京人的头盖骨低平,额向后倾,比猿人高。
脑量平均为1043 毫升,大于猿人,牙齿较猿人弱小简单,说明它们比猿人进步。
但头盖骨较厚,眉脊粗壮,向前突出,面部较短,吻部前伸,牙齿比现代人粗大,说明它们保存有浓厚的始形态。
(2)文化遗物:出土大量石制品、骨角器(鹿角、鹿头骨)和用火遗迹(在北京人洞穴里的灰烬层中,发现许多被烧过的石头、骨头和朴树籽,还有一块紫荆木炭。
灰烬有的成堆,说明他们已能很好地管理火。
(3)学术意义:自从北京人头盖骨发现以后,特别是随后又发现了石器和用火遗迹,直立人的存在才得到肯定,从而基本上明确了人类进化的序列,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2、良渚文化答:江浙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
因最先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
距今约四、五千年左右。
主要分布于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市,还有杭州水田畈、吴兴钱山漾和邱城、嘉兴双桥等。
发现中心聚落和多处祭坛,各类型墓葬在墓地规模形制随葬品数量与质量有明显的等级分界。
出土陶器以夹沙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普遍采用轮制。
种类繁复,圈足器、三角器和平底器较多,有些表面刻有纹饰,还有少数漆绘陶器;生产工具由石、骨、木等制作而成;石质工具种类多,制作细,专用性强,主要有磨制精细的大型三角犁形器、扁薄长方形穿孔石斧、半月形石刀和石镰、及石锛和石镞等;玉器种类很多,工艺水平甚高形较大的有玉琮、玉璧等礼器;手工编织发达,出土有竹编和丝、麻织品。
考古学通论复习题提纲
![考古学通论复习题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57d4d6a1e518964bce847c27.png)
考古学通论复习题提纲一、大题1、北京猿人答:北京直立人,距今71-23万年。
遗址发现地位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
(1)过程a、1921年安特生发现“周口店第1地点〞〔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坡的洞穴〕;b、1929年,在裴文中主持下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
c、到1937年共发现北京人头盖骨5个,此外还有头骨碎片、面骨、下颌骨、股骨、肱骨、锁骨、月骨等,以及牙齿147颗。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这些珍贵的标本下落不明〕;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发现北京人的牙齿5颗,下颌骨一具,1966年发现一个残破的头盖骨。
总共得到了属于40多个个体的北京人化石。
e 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头部与四肢开展的不平衡性(头部较原始,四肢进化较快);京人的头盖骨低平,额向后倾,比猿人高。
脑量平均为1043 毫升,大于猿人,牙齿较猿人弱小简单,说明它们比猿人进步。
但头盖骨较厚,眉脊粗壮,向前突出,面部较短,吻部前伸,牙齿比现代人粗大,说明它们保存有浓厚的始形态。
(2)文化遗物:出土大量石制品、骨角器〔鹿角、鹿头骨〕和用火遗迹〔在北京人洞穴里的灰烬层中,发现许多被烧过的石头、骨头和朴树籽,还有一块紫荆木炭。
灰烬有的成堆,说明他们已能很好地管理火。
(3)学术意义:自从北京人头盖骨发现以后,特别是随后又发现了石器和用火遗迹,直立人的存在才得到肯定,从而根本上明确了人类进化的序列,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2、良渚文化答:江浙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
因最先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
距今约四、五千年左右。
主要分布于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市,还有杭州水田畈、吴兴钱山漾和邱城、嘉兴双桥等。
发现中心聚落和多处祭坛,各类型墓葬在墓地规模形制随葬品数量与质量有明显的等级分界。
出土陶器以夹沙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普遍采用轮制。
种类繁复,圈足器、三角器和平底器较多,有些外表刻有纹饰,还有少数漆绘陶器;生产工具由石、骨、木等制作而成;石质工具种类多,制作细,专用性强,主要有磨制精细的大型三角犁形器、扁薄长方形穿孔石斧、半月形石刀和石镰、及石锛和石镞等;玉器种类很多,工艺水平甚高形较大的有玉琮、玉璧等礼器;手工编织兴旺,出土有竹编和丝、麻织品。
考古学通论复习题
![考古学通论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35e0f36a300a6c30c229f65.png)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第一章概论1、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
其三大方法论是地层学、类型学和年代学,考古学的工作流程是收集资料(考古调查、考古发掘)、室内整理、编写报告。
田野考古学就是以科学的方法在野外实地考察挖掘、收集实物资料,从事考古活动的一门学科。
其主要内容包括野外调查、田野发掘、室内整理和编写发掘报告。
田野考古学是考古学的基础,没有田野考古,考古学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田野考古学对中国歷史的贡献巨大,使中国的信史上推至夏代、商代。
2、遗迹: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
包括遗址、墓葬、灰坑、岩画、窑藏及游牧民族所遗留下的活动痕迹等。
其中遗址又可细分为城堡、宫殿、村址、居址、作坊址等;防卫性的设施如壕沟、栅栏、边塞烽燧、长城等也属此类。
3、遗物: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生产工具、武器、日用器具及装饰品等。
遗物的分类方法较多,按其材质可分为石器、陶器、骨角器、金属器、玉石器等;按用途分则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随葬品等。
一种遗物之下则可按类型学方法分为若干型式。
考古发掘报告经过室内整理分析,对遗址、遗迹、遗物的文化面貌有了初步的了解,编写出报告予以揭示。
考古报告内容分为三部分:5、考古发掘的具体方法是什么?一般发掘方法有两种,正方形的叫探方:一般取每边长5米的正方形,进行发掘,相邻两方之间要留0.5~1米的隔梁,直到发掘完成后再挖掉,是最常用的方法,优点较多;长方形的叫探沟:挖一条狭长的沟,从沟壁的垂直断面上,可以观察较长的文化层,也就是遗址的地层剖面,适合时间很短的试掘。
发掘类型可分为居住址的发掘和墓葬的发掘两类。
居住址的发掘,一般要采取开探方(或探沟)的方法,以利对各种现象的控制和记录,并可留出剖面,以观察文化层的堆积。
考古学复习参考题
![考古学复习参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9b9fd1f5941ea76e58fa0476.png)
《考古学通论》考点整理1、“金石学”是专门研究古代________和________,正式诞生于北宋中叶。
2、名词解释:考古学:3、考古学研究对象是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实物资料包括_____和_____;考古学研究范围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
4、“文化层”是包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地层。
5、名词解释:“考古学文化”:6、“考古学文化”的命名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收集实物资料的主要手段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_______和______。
8、考古学断代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编写报告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
10、考古学分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论述题:考古学和其他学科关系:12、考古学年代可分为_______、_______,其中相对年代是依靠________、________进行研究。
地层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考古学发展简史:●古代考古:______的《考古图》是现存年代最早的且有系统的古器物图录;__________的《古玉图》现存最早的专录玉器的著作;_________著有《金石萃编》。
●近代考古:1921年___________发现并提出了“仰韶文化”;1922年北大成立了__________;1924年北大考古学研究室设立了_________。
1926年,__________是第一次由中国学者主持田野考古;1927年___________成立。
考古学通论考试重点
![考古学通论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b4368a064431b90d6c85c746.png)
裴李岗文化:年代约5500--4900B.C. ,属新石器时代豫中及其周围地区的文化。
陶器以泥质红陶为主,夹砂红陶次之,泥质灰陶最少;流行陶壶,以素面为主。
石器以磨制为主,有少量打制及刮削器,石铲多为两端刃,石镰为弓背弧刃。
房屋均为半地穴式,以圆形房屋为主,门朝南,有阶梯式门道。
墓葬有集中的墓区,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多单人仰身直肢葬,个别合葬,个别合葬,男性墓随葬石铲、石镰,女性墓随葬石磨盘、石磨棒,表明男女有明显分工。
红山文化:年代约4000--3000B.C.,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铜石并用时代早期的中国东北地区辽河流域的文化,1935年在赤峰红山后第二驻地发掘,后被命名红山文化。
陶器有夹砂褐陶和泥质红陶两种,基本属简形罐“之”字文化系统,器形以大口深腹平底罐最多。
玉器文化发达。
细石器、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同存一个文化层,叶形石耜是主要的生产工具之一,由于翻土。
居民经济以农业为主,狩猎采集占相当地位。
马家窑文化:年代约为距今5000--4000年,属新石器时代黄河上游地区的文化。
有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
彩陶文化发达,出现铜器。
房屋多为半地穴式,形状以方形最为普遍,葬式一般有仰身直肢、侧身屈肢和二次葬,随葬品男女不同、数量和质量有差别,反映男女分工、贫富差别。
居民经济以经营旱地农业为主,采集狩猎仍重要。
文化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河姆渡文化:年代约5000--3300B.C.,属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地区杭州湾以南的文化。
因首先于1973年在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发现而得名。
分四个文化层,第一、二为晚期阶段,第三、四为早期阶段。
稻作农业发达,发现大量稻谷遗存,骨器中骨耜作为生产工具数量最多。
渔猎和采集仍占重要地位。
饲养的家畜有猪狗。
陶器有夹炭和夹砂的黑陶和灰陶,有丰富的骨、角、牙和木器。
房屋为干栏式建筑,发现最早的水井。
墓葬无墓坑和葬具,全为单人屈肢葬,头向东,面向北。
许水南庄头遗址:距今10500--9700年左右,南庄头遗址位于河北省徐水县南庄头村东北约2公里处,是中国北方地区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
北京师范大学2022年—2022年学年第1学期文物与博物馆学《考古学通论》考试试卷(A卷)及参考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2022年—2022年学年第1学期文物与博物馆学《考古学通论》考试试卷(A卷)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692d4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5.png)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总分评卷人 得分北京师范大学 2022-2022 学年第 1 学期《考古学通论》考试试卷〔A 卷〕考试范围:《考古学通论》;总分值:10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院/系: 专业: 姓名: 考号:留意事项: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名词解释〔6 选 4,每题 5 分,共 20 分〕1. 马面2. 元谋人3. 越窑4. 侯家庄陵区5. 陈设设备6. 简帛文字二、简答题〔6 选 5,每题 10 分,共 50 分〕1. 简述汉代画像石的雕刻技法。
2. 依据文物分类的原则和依据,对青铜器进展分类。
3. 简述唐代铜镜的形制、花纹、工艺和演化分期。
4. 简答龙山文化觉察的意义。
5. 简述南越王墓。
6. 光对纸质文物变质糟朽的影响有哪些〔老化作用〕?后果是什么?三、论述题〔3 选 2,每题 15 分,共 30 分〕1. 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者的联系。
2. 试例举三种不同形制的汉代铜镜,并对其特征加以简要说明。
3. 宋代手工业。
评卷人 得分评卷人 得分【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6 选 4,每题 5 分,共 20 分〕1.马面是冥府有名的勾魂使者。
佛经中指地狱中阎罗王的两名狱卒之一,与牛头并称为牛头马面。
佛教传入中国后,牛头马面之说才在中国流传开来,被道教吸取,并充当了阎罗王及判官的爪牙,现在很少在佛寺中看到牛头马面,反而常见于城隍庙、东岳庙、阎王庙等。
马面又称马头罗刹,“罗刹”是指恶鬼,亦称“罗刹娑”、“阿罗刹娑”等,故马面罗刹即马头鬼,形象为马头人身,与牛头为伙伴,为阎王判官做事。
2.元谋人又称元谋直立人,是目前我国最早的远古居民,觉察地点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
在考古学上,元谋人是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地质时代属于早更世,经测定,年月约为距今170 万年。
还有164 万年,不超过73 万年,即可能为距今60~50 万年或更晚等数据。
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学通论》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试卷
![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学通论》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d34fcf02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b.png)
中国⼈⺠⼤学《考古学通论》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试卷考古学通论2019-2020学年期末试卷专业:考古学第⼀部分:选择题(30分)下列哪位考古学家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A)李济B)傅斯年C)夏鼐D)许宏考古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献资料B)⽂物遗址C)史料⽂献D)⼝头传说什么是⽂化相对论?A)考古学家应该尊重不同⽂化的差异B)不同⽂化之间没有⾼低之分C)⽂化发展是渐进的D)⽂化发展是⾰命的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的考古发现最多?A)夏朝B)商朝C)周朝D)汉朝考古学中什么是“三期法”?A)将考古遗址分为三个阶段B)将考古遗址分为三个层次C)将考古遗址分为三个时期D)将考古遗址分为三个地区第⼆部分:简答题(40分)简要介绍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
(10分)什么是考古学的基本概念?请列举三个。
(10分)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墓葬制度。
(10分)什么是⽂化遗产?请列举两个例⼦。
(10分)第三部分:论述题(30分)选择以下论述题之⼀,写⼀篇⼤约300字的结构良好的论述。
论考古学在中国⽂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性。
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阶段。
第四部分:案例分析(20分)阅读以下案例,回答相关问题:案例: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这个遗址位于哪⾥?(5分)这个遗址的年代是多少?(5分)这个遗址的⽂化价值是什么?(10分)注意:本试卷总分为120分。
学⽣必须回答第⼀部分和第⼆部分的所有题⽬。
学⽣可以选择第三部分的⼀个论述题。
第四部分的案例分析必须详细准确。
试卷时间为2⼩时。
考古学通论复习资料
![考古学通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e5c5e85a1c7aa00b52acb68.png)
考古学通论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 考古工作者一般把一个具有自身风格特点的(陶器群)作为界定考古学文化的首要标准。
2. 考古钻探时,遇土质湿软不带土时,可改用(套铲)。
3. 一个完整的探方包括主体、(隔梁)和关键柱三部分。
4. 需要打掉( 隔梁 )时,应征得领队同意,绘好剖面图后方可进行。
5. 排列密集、关系复杂或与遗址交叠的墓葬,应采用(探方)法,按遗址发掘的要求,逐层清理,直至生土。
6. 考古发掘报告的要求可概括为客观、全面、系统、(准确)和及时。
7. 考古发掘报告中的M表示墓葬,H表示灰坑,D表示(洞)。
8. 有两条墓道的墓葬在考古学术语中被称为(中形)墓。
9. 考古钻探时,探孔必须保持规整,上下垂直,孔穴要用(纯土)填实。
10. 考古钻探时,遗址布孔不宜(过密)。
11. 考古发掘时,一个遗址的探方、遗迹要统一编号,多次发掘的遗址要避免(重复编号)。
12. 墓葬中保存较好的人骨架要全部取回。
保存较差的,要尽量取回头骨、盆骨、肢骨和(牙齿)。
13.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由墓道(门)进入墓室清理,否则应采用(揭顶法)。
14. 考古发掘时,重要遗迹如需解剖,应在 ( 拍照记录 )后方可进行。
15. 整理考古发掘资料时,要尽最大努力复原器物,尤其是(陶器)。
16. 随葬品必须经( 拍照记录 )之后,方得移动。
17. (考古地层学)是关于区分遗址各个堆积单位并确定其先后次序的科学获取考古资料的方法论。
18. 对发现于不同遗址或同一遗址不同位置的遗存,可以进行横联排比,以确定它们的(共时关系)关系。
19. 对植物遗存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当地(古气候)、古地理的变化,并有助于考古断代。
20. 对植物遗存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当地古气候、(古地理)的变化,并有助于考古断代。
21. 经过性别、(年龄)鉴定的墓葬人骨资料,可以帮助探讨当时的丧葬习俗、婚姻制度和社会组织形态。
22. 对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兽骨的研究,可以究明(家畜)的起源。
考古学通论
![考古学通论](https://img.taocdn.com/s3/m/f140aab5a32d7375a41780e1.png)
一、什么是考古学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1.遗迹(古代人类活动而遗留下来的具有不可移动性的迹象。
)2.遗物(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具有可移动性的器物。
)三、考古学的研究范畴1.时间范畴2.考古学的公用(1.补史 2.证史)四、考古学文化及考古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一)考古学文化1.广义和狭义的文化广义: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狭义: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2.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文明包含在文化之中,文明是指有文字记载以后,进入文明时代、阶级社会之后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文化外延大,文明外延小。
3.考古学文化的定义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代表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具有共同特征性的一群文化遗存。
4.考古学文化的命名方法①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的小地命名②在以小地命名的基础上加前缀③④以同一类型遗址中文化遗存最丰富、最能反映其文化的遗址来命名(二)考古学类型(三)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1.考古地层学2.考古类型学(四)考古学的研究步骤1.考古调查(田野调查)调查是为发掘做准备。
只有经过调查,才能选定发掘的地点和对象,并决定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发掘。
在调查之前,要广泛查阅文献,同时要充分利用地图和地名学的研究成果,以便得到探求各种遗迹、遗物的线索。
在调查过程中要做好文字、绘图、照像和测量等各种记录,并适当采集标本,以便在室内做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2.考古发掘(田野发掘)在考古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考古发掘,考古发掘是整个考古活动的中心。
(1)必须恪守地层学的原则,谨防不顾地层、一味挖“宝”的滥掘、甚至盗掘行为。
考古最终是为历史研究服务的,不是为了寻找世俗所谓的“宝物”。
文物的价值绝不是世俗的人们所能认识到的。
一件普通的器物,哪怕是一件陶器,只要是能为阐明历史问题服务,它就具有相当大的价值。
(2)要有敬业的工作态度。
(3)要掌握科学的发掘方法。
考古发掘就是要把埋没在地下的遗迹和遗物揭露出来,在揭露过程中,遗迹和遗物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考古学通论复习资料全
![考古学通论复习资料全](https://img.taocdn.com/s3/m/6207b59f6c85ec3a87c2c5cd.png)
《考古学通论》复习资料第一部分考古学概论遗迹是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不可移动的文化遗存;通常分为房屋、水井、窑、村落、运河、墓葬等人工建筑和设施。
考古学中的地层学最初来自地质学,是指地层堆积和遗迹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即在考古发掘中判明地层和遗迹的相对年代关系;考古地层学主要有先后关系和共存关系两种基本情况。
人类居住在一地,一般都会在原来的天然堆积或沉积的生土上面,堆积起一层熟土,这种熟土常夹杂着人类无意遗留下来的或有意抛弃的器物;这种包含文化遗物的熟土层,考古学上称为“文化层”。
考古学文化是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遗存。
判断考古遗存年代的方法可分为“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前者是指各种遗迹和遗物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后者是指它们的作成距今已有多少年。
断定相对年代,通常是依靠地层学和类型学的研究,地层学断代的要旨,是先确认各文化层次序的先后以断定它们的相对年代,然后再以各层所含的遗物断定各层的绝对年代;类型学断代的要旨,是将遗物或遗迹按型式排比,把用途、制法相同的遗物(或遗迹)归成一类,并确定它们的标准型式(或称标型),然后按照型式的差异程度的递增或递减,排出一个“系列”,从而体现了它们之间的相对年代。
断定绝对年代,在历史考古学的领域,主要是依靠文献记载和年历学的研究;无文字记载的史前考古学的绝对年代的断定,则借助于自然科学的方法,如放射性碳素断代、热释光断代、树木年轮断代等。
利用死亡生物体中碳-14不断衰变的原理进行断代的技术称为放射性碳素断代;一般适用的年代围是5万年以;美国芝加哥大学W.F.利比是该方法的创始人。
我们将以青铜作为制造工具、用具和武器的重要原料和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叫做青铜时代。
利用航空摄影和航天摄影探寻到的遗迹大体可分为三类:根据土色明暗判别的,如坑穴、壕沟、道路等;斜射阴影显示的,如堤坝、坟丘、城墙等;植物的绿色深浅差异判断,如村落、都市、运河等。
考古通论复习提纲
![考古通论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43269c6602768e9951e73844.png)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小题,10分)1,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丁村人,许家窑人,马坝人,山顶洞人都属于旧石器时代人类。
()2,晚期直立人的石器打制方法中,锤击法、碰砧法、砸击法属于直接打击法,击棒法、压制法属于间接打击法。
()3,仰韶文化因首先于1921年发现于豫西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其分布中心地区是渭河流域、豫西和晋南地区。
仰韶文化最明显的特征是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故也称彩陶文化。
()4,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旧石器就消失了。
()5,河南舞阳贾湖墓地出土了二十多支骨笛,是世界上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乐器。
()6,大约距今1.2万年开始,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主要以磨制石器为生产工具。
()7,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根本区别是人类经济生活的变革,从攫取性经济到生产性经济的转变。
()8,新石器时代文化诸要素有:农业、家畜饲养业、磨制石器、陶器。
9,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是: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
10,龙山文化的陶器以黑陶为主,典型器物是蛋壳陶高柄杯。
()11,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为: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
12,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骨耜是一种农业生产中的翻土工具,说明在近7000年前的杭州湾以南的宁绍地区已经进入耜耕农业阶段。
()13,河姆渡遗址下文化层的房屋是一种靠榫卯结构组合的干栏式建筑木构建筑,是为了适应低洼潮湿的沼泽地而设计的建筑形式。
()14,夏代文化指的是夏王朝时期夏民族的文化,这是探讨夏代文化的前提。
与夏人活动有关的地区主要是豫西和晋南地区。
15,二里头遗址发现的两座宫殿建筑布局特点为:北部有殿堂,殿前有广阔的庭院,周围有廊庑,南面有大门,其平面设计开创了我国宫殿建筑的先河,对于判定二里头遗址为一处都邑遗址具有重要意义。
16,属于商代的城址有偃师商城、郑州商城、湖北黄陂盘龙城,其中偃师商城时代最早。
中国考古学通论考研复习资料
![中国考古学通论考研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4cf2613192e45361166f51f.png)
料资习复研考论通学古考国中
因。变改之随常常也态形的物器�的化变展发断不是也素因化文种各�的进演级高向级低由地断不是会社类人。理原的学型类古考 。 ”学态形物器“或”学型标“叫也� ”学 型类古考“为称般一�见起别区为。点特的身自着有是而�用搬单简的学型类学物生是非并学型类的中学古考�然当。法方的究研 较比、析分类分、理整地学科行进。迹遗、物遗的土出掘发古考对�理原的类分物生和论化进物生用借 。念概本基的学型类古考 学型类古考、二 。的时同是为视可代年的们它�看来度角学层地从�物遗的系关存共有属凡。系关存共 了成构�物遗种各的含包中�等基房座一、穴窖座一、葬墓座一如�位单迹遗或层地一每�中系关层地述上在 。系关存共、 �3 � 。者破打被于晚应也般一代年迹遗的含包中之者破打�者破打被于晚 要代年的者破打为作�中系关层地一这在。系关层地的成形而设建或层地的期早破打迹遗动活类人期晚是的指 。系关破打、 �2� 。者压叠被于晚 要物含包及者压叠�中系关层地一这在�系关层地的成形而压叠次依下而上自积堆化文的上以层两或层两指是 。系关压叠、 �1 � 。系关层地 。层地分划象现迹遗和物含包、色土、质土据依要主 。分划的层化文 。下在的老�上再的新——律序层层地 。理原本基的成形层化文 。一之法方的础基最中究研古考是也�法方的料资究研得取地学科中掘发古考野田在�理原究研的层地对学质地用借 是学层地古考。称总的石岩层成切一的义涵间空和间时定一有指是�念概本基最个一的中学质地是层地 。念概本基的学层地古考 。学层地古考、一 。代时器铁期早——代时器铜青——�克里耶基.G。意�代时用并石铜——�克伯卢.翰约 。英�代时器石新——�朗布.伦艾。英�代时器石中——�克伯卢.翰约。英�代时器石旧�分细步一进的上础基法分三�法分六 。代时器铁——代时器铜青——代时器石� ”说期三“为称被 �段阶个三的展发化文前史洲欧出提�类分的物古藏馆据依�5681---8871,nesmohT�森姆汤长馆馆物博家皇麦丹�年 9181�法分三 。法期分的段阶展发大两”期时史历“和”期时前史“为分史化文类人将�志标为无有的载记字文以�法分二 。法方期分 。法方与术技年测的中术技学科代现于赖依要主则�期时前史的载记字文有没在�物遗的字文年纪有种 各和学历年、载记献文靠依要主�域领学古考的期时史历在�法方的代年对绝定断 。间时体具的成做物遗、迹遗指�代年对绝 。 ”期后代商“ 、 ”期
一些考古学通论试题
![一些考古学通论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571f34a58fafab069dc0296.png)
考古学通论试题一、论述题(每题30分)1、论述大汶口文化的分期、类型及基本文化特征。
2、论述二里冈文化的发现、命名及基本文化特征。
3、论述曹魏邺城、北魏洛阳城的平面布局及其重要性。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山顶洞人裴里岗文化石家河文化半坡类型夏家店上层文化琉璃河燕国墓地虫鸟书体东下冯遗址走马楼简牍马王堆汉墓镇墓兽长沙窑考古学通论1997(每个4分,共20分)一,名词解释:1,夏鼐2,山顶洞人3,腰坑4,空首布5,黄肠题凑二,问答题:(每题20分,共80分,4、5题选做一题)1,试述安阳殷墟遗址的发现及在中国考古学研究中的意义。
2,简述考古发掘的基本原则。
3,举例说明文物鉴定的内容和方法4,浅谈大汶口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的关系。
5,浅谈河南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关系。
考古学通论1998年一,必答题(没小题20分,共80分)1,简述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几支考古学文化的分布、年代和文化特征:裴李岗(或磁山)文化大地湾(或老官台)文化后李文化兴隆洼文化2,铁器的发明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简述汉画像石墓的分布、画像题材内容及画像雕刻技法。
4,概述隋大兴,唐长安城的平面布局二,任选题(任选一题,20分)1,列举良渚文化的重要发现,并论述其在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中的意义。
2,二里头遗址的重要发现及其意义。
考古学通论2001年一,名词解释(每词5分,共25分)1,山顶洞人2,夏家店下层文化3,梁思永4,陶俑5,敦煌莫高窟二,论述题(任选三题,每题25分,共75分)1,试述大汶口文化的基本特征与研究现状2,试述二里岗文化的发现,文化特征及其意义3,汉代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墓画面主要有哪些内容?4,论述唐代三彩器的釉色特点,器物种类和残生发展的历史原因。
考古学通论2002年一,解释(任选其中五题,每题5分)1,安特生2,舞阳贾湖3,良渚文化4,恒北商城5,晋侯墓地6,汉代瓦当7,曹魏邺城二,论述(任选二题,每题25分)1,黄河流域龙山文化城址的发现及其意义2,列举三项近年周代考古重大新发现并简述其意义3,概述汉代画像石墓的分布和画像石的内容题材4,隋唐时期的铜镜,根据铜镜上的花纹可分为哪些类?其中特种工艺镜主要有哪几种?05山大考古学通论试题一、名词解释(12*5)丁村文化,陶寺,聚落考古,北辛文化,绳纹,吴城文化,岳石文化(不确定),敦煌莫高窟,永宁寺,黄肠题凑,渤海国贞惠公主墓二、论述题(3*30)1、论述良渚文化2、殷墟的发现及研究(大概是此意)3、北齐和东魏墓葬的分期与特征04山大真题考古学通论1、人类起源研究的新进展2、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3、偃师商城的考古发现和研究4、汉晋简牍的发现和研究5、元大都与隋大兴城的差别及其意义2010考古学通论(六选四)1、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的主要发现与研究进展2、试述新石器早期遗存的发现与研究3、试论中国历史时期考古学研究方法及评述4、试述先秦中心地区墓葬制度的形成过程(以墓地、墓形、棺椁、器物、墓上封树方面进行论述)5、汉唐长安城的差别及其演变意义6、试述两宋金瓷器手工业的发展和成就。
南师大《考古学通论》期末整理
![南师大《考古学通论》期末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1ed3708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01.png)
南师大《考古学通论》期末整理《考古学通论》第一部分概论部分一、金石学【P24-26】金(青铜器、吉金)石(石刻、碑)→文字(证经补史)“考古”最早出现:北宋元祐七年(1092)吕大临《考古图》1、春秋战国孔子欹器《荀子·宥坐》2、汉许慎《说文解字》张敞尸臣鼎3、魏晋南北朝郦道元《水经注》4、唐石鼓5、北宋金石学形成欧阳修《集古录》曾巩《金石录》(失传)赵明诚《金石录》北宋金石学集大成《宣和博古图》6、明曹昭《格古要论》(文物鉴定)7、清金石学鼎盛时期(人多、书多、研究领域多、水平高)顾炎武《金石文字记》等等8、民国马衡《中国金石学概要》(中国金石学收山之作)二、考古学文化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命名原则【P3-4】1、定义:代表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具有一群..有特征性的文化遗存。
2、形成原因: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3、命名: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地的地名三、考古类型学的概念及基本原理1、概念:是通过对遗存形态的分类排比以研究遗存演化序列的学说。
2、类型式一型无耳罐早Ⅰ式分类:陶罐二型单耳罐中Ⅱ式三型双耳罐晚Ⅲ式发展演变四、考古学对于历史研究的意义证经补史史前史——史前考古古史的构建五、自然科学测年中的碳十四与树木年轮测年法【P18、20】(一)碳14测年法1、C14 6个质子,8个中子N14 宇宙射线C14 衰变N14半衰期5730±40年2、创始人:利比芝加哥大学1949 碳素革命中国:仇士华、蔡莲珍1985-1965建成C14实验室3、缺陷:测年范围不超过5万年,准确度低测年取样量大工作强度大4、20世纪70年代加速器质谱C14测年法(技术含量高、设备庞大、价格昂贵)陈佳洱北大1993年从牛津大学购得的设备投入使用(二)树木年轮测年法1、特点:精确度高、测年范围10000年(使用范围有限)2、原理:同一气候区中同种树木的不同个体,在同一时期内年轮的宽窄谱是相似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考古学:是根据过去人类在一定时期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状况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历史学的组成部分。
说明:1.经考古调查、发掘所获得的实物资料是唯一的研究对象。
2.研究目的:透物见人,研究历史。
3.时间范畴:上启人类开始,下限在明末。
遗存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能够反映人类活动的物质,又称实物资料。
它包括直接由人类加工制造和利用过的物质,也包括间接与人类活动有某种关系的物质,是考古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实物资料有两个特有的属性,客观性和无限性。
遗迹:在中国,遗迹往往是指不可携带人工产物,也就是不可能不破坏他的原来形状和位置,而把它搬迁或移动,如古人踩的路,古人挖的井等等。
遗物:是指各自分立的实体,他们的形状或出土地点,都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而且这些实体是可以携带的,在移动或搬迁的过程中,不会改变形状。
遗址:遗存是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体,而人的活动都是在某个特定的社会当中进行的,所以,人类通过活动遗留下来的大多数遗存在空间上都是成群分布的,这种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连续分布的一群遗存,考古学上通常称其为遗址。
那么这种遗址当中,自然也就包括了人工遗迹,人工遗物和非人工遗物。
非人工遗存:指的是并非人类制造,但被认为是和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物质。
树木年轮法是利用树木年轮的生长规律进行断代的技术。
先建立某一地区的标准轮距序列,再将同一地区考古发现的木头标本,与此年轮序列相对照,就可以分析考古发现的木头样品的年代。
树木年轮断代是现阶段最精确的断代方法。
考古地层学又称层位学,是一种通过判定遗址中诸堆积形成的先后过程或次序,来研究遗存之间相对年代早晚关系的方法。
根据“土质土色”区分不同堆积,根据叠压、打破及平行关系确定不同堆积形成的先后次序。
地层学的根本问题是划分层次,确定层位关系。
堆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堆积起来的物质,可分为地层堆积和遗迹堆积。
生土:遗迹中未有人类活动前天然堆积的土层。
熟土:当人类居住或进行其他长期活动时,会在地表大面积形成新的土层,其中夹杂人们有意思抛弃的垃圾和无意失落的物品,这些新的土层都叫“熟土层”。
文化层:是指包含有人类活动遗存的堆积层。
间歇层:有时,由于当地人类活动有较长时间中断,或因自然灾变(如洪水、火山爆发等)在熟土层之间会出现不含有任何人工遗物的自然堆积层。
地层:考古上把生土层、各熟土层和间歇层统称为“地层”。
叠压关系:一个堆积积压于另一个堆积的现象。
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可以确定下层堆积的总体形成年代一定早于上层堆积的总体形成年代。
打破关系:晚期的遗迹在形成时向深处破坏原有的堆积,这种现象叫“打破”。
后冈三叠层:是梁思永在殷墟第四次发掘中发现并创立的,他在河南安阳后冈地点错综复杂的地层堆积中,用土质土色区分出了上层的小屯文化层(商文化)、中层的龙山文化层与下层的仰韶文化层,这就是中国考古史上著名的“三叠层”。
后冈三叠层的确立明确了仰韶、龙山和商代文化的叠压关系,首次判断出这些文化的发展序列,考定了仰韶、龙山和商文化的相对年代关系。
更重要的是标志着以前水平层位发掘法的结束和以文化层为单位发掘法的开始,从而奠定了中国科学的考古地层学基础,使中国的田野考古发掘有了突破性进展从而走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考古类型学:是研究考古遗存(包括遗迹和遗物)的外部形态顺序的方法论。
是借用生物进化论和生物分类的原理,对考古发掘出土的遗存进行科学地整理、分类分析、比较研究的方法。
1903年,瑞典考古学家蒙特留斯在《东方和欧洲的古代文化诸时期》一书中专门总结并论述了类型学原理。
二十世纪30年代类型学理论传入中国。
类型学最初是为了解决考古遗存的时代问题,也被应用于各考古学文化的比较研究,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刮削器:是一种小型工具。
主要用石片加工而成,少数是用小石块或石核制作。
它将毛坯的一个边或几个边加工成刃。
主要用于切割和刮削,其功能相当于现代的小刀。
常见长度为30-50mm,重在100克以下,在我国的旧石器地点和遗址中,除少数的几个地点外,其余均为主要的工具类型。
尖刃器:也是一种小型工具,多用石片制成。
尖刃器的定义是“两个修理边夹一角”。
否则不应该称为尖刃器。
他的功能与刮削器有相同之处,偏重于刺割划与现代的尖刀相同。
可能用于剥兽皮和割肉。
雕刻器类:是一种由石片制成的小工具,也有用砾石做毛坯的。
一般在石片的一端或两端,左右互击一下或几下形成凿子形的刃口。
其功能主要是起刻划作用。
手斧类:是用石核、砾石或者大石片为毛坯,多采用交互打击加工而成。
是大型的有尖工具。
其功能主要是挖掘。
砍砸器类:是一种大型的工具,多数砍砸器使用石核和砾石制成的,而少数使用石片制成,长度多在80毫米以上,重量均超过250克。
可用于砍劈、锤砸和挖掘等多种用途。
加工方式多用交互法,加工粗糙,刃口多称“S”型。
砍砸器的分类与刮削器基本相同。
可以分为单刃、双刃、复刃、端刃和尖刃型。
判断时代早晚关系的两种方法:①横联法:简单的说,横联法的原理是:A、B两种器物和A、C两种器物常常分别共存于不同单位内,则可认为B、C两种器物也是同时的。
②桥联法:依据地层排定C式罐晚于A式罐,弄清两者形态演变的逻辑关系后,自然可以将无地层关系而形态上介于A、C式罐之间的B式罐排在A、C之间。
考古学文化:是分布于一定区域存在于一定时间,具有共同特征的人类活动遗存。
考古学文化反映了人类活动遗存的类别或不同群体的区分与联系,以及由它反映的人们共同体的历史演进过程。
它也被称为“统一文化共同体”。
考古区系类型论:区系类型的研究是建立在考古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宏观地进行遗址间、文化间、文化系统间比较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目的在于建立诸考古学文化(尤其是史前文化)发展的基本时空框架体系。
聚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居住和进行各种活动的场所,也是人类生产劳动的场所。
史前聚落的遗留形式便是史前遗址,但遗址并不等同于聚落,考古学文化遗址中只有同一层面的遗存才能构成聚落。
石器类型:刮削器:刮削器是一种小型工具。
主要用石片加工而成,少数是用小石块或石核制作。
它将毛坯的一个边或几个边加工成刃。
主要用于切割和刮削,其功能相当于现代的小刀。
常见长度为30-50mm,重在100克以下,在我国的旧石器地点和遗址中,除少数的几个地点外,其余均为主要的工具类型。
钻器:钻器是一种小型工具,多用石片制成,其加工方法与尖刃器相似,是从尖刃器中派生出来的。
其功能是钻和锥的作用。
钻、锥尖刃器的区别有以下三点:1)钻均为锐尖,尖角小于尖刃器;2)钻有肩,而尖刃器没有;3)钻的功能是钻和锥,而尖刃器为刺割。
雕刻器:雕刻器类是一种由石片制成的小工具,也有用砾石做毛坯的。
一般在石片的一端或两端,左右互击一下或几下形成凿子形的刃口。
其功能主要是起刻划作用。
砍砸器:砍砸器类是一种大型的工具,多数砍砸器使用石核和砾石制成的,而少数使用石片制成,长度多在80毫米以上,重量均超过250克。
可用于砍劈、锤砸和挖掘等多种用途。
加工方式多用交互法,加工粗糙,刃口多称“S”型。
尖状器:尖刃器也是一种小型工具,多用石片制成。
尖刃器的定义是“两个修理边夹一角”。
否则不应该称为尖刃器。
它的功能与刮削器有相同之处,偏重于刺割划与现代的尖刀相同。
可能用于剥兽皮和割肉。
简答题:一,考古学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字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根据有无文字,人们通常把历史分成两个阶段。
即:将没有文字记载的时代称为史前时代,将有文字记载的时代称为历史时代。
而考古学在这两个时代的历史学研究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时代和地区,考古学是唯一的,最重要的研究手段,如中国的三代之前,除了一些后世的传说和追记以外,基本没有文字记载,因此主要依靠考古学研究,也导致了史前考古是考古学领域里最发达的一个分支。
其次,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代,考古学在研究人们大众的日常生活,文化技术和基本的生业活动等方面,具有文献史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因为,历史时代的文献,主要偏重于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缺乏对大众日常生活的记载和描述。
所以,只要考古学才能使历史学深入到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变化的许多细微之处,是历史学研究不断开拓新的领域。
总之,随着考古材料的极大丰富,和考古研究水平的日渐提高,考古学在广义的史学研究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弥补和纠正文献历史的空白和错误,而且还可以为许多其他学科,如农业史,冶金史、法律史、军事史等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实物方面的史料,从而不断推动这些相关学科的进步和发展。
二,遗存的生成与转变从遗存的产生到被发现,大致经历了两个过程,即生成过程和转变过程,遗存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所以一般都经历过制造、使用和废弃这么三个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遗存虽然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但并非所有的人类活动都能够留下物质遗存所以说,我们今天没有发现的东西,并不等于历史上就不曾存在。
考古学所研究是事情,都是发生在遥远的过去,因此,那些事件留下来的遗存大多经过了一个很长时间的转变过程。
这种转变过程本身是千差万别的,而造成其转变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自然因素;一个是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大量的遗存在漫长的转变过程中,往往因自然的作用而消失的无影无踪。
首先是大量的有机物质的消失,如粮食,毛皮,纺织物,纸张等;其次,即便是无机物,也大多数难以保存其原貌,如铁刀的锈蚀,壁画的褪色等。
据研究,风和水有时甚至能够毁灭整个遗址。
除此之外,植物的根茎,小动物的洞穴和地下活动等等,也可以给遗址带来很大的破坏,另一方面,自然因素不仅有破坏作用,有时还可以造成一种假象,比如旧石器时代的假石器。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对遗存的破坏也很严重。
如社会的动荡和战争,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有目的的盗掘古墓或纵火等等,这些人为因素,也都会破坏掉大批的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遗存。
在下面几种情况下,遗存往往能够得以比较好的保存下来,而能够基本保持其原貌。
第一种是长期的冰冻(如蒙古和西伯利亚的古墓);第二种是干燥(如我国新疆的干尸);第三种是密封缺氧(如两湖地区的楚墓);第四种是泥潭沼泽地(如北欧发现的一些木头)。
综上所述,遗存的形成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其制造、使用、废弃阶段,可称为生成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因为自然和人为的因素而导致的消失、变化等阶段,即转变阶段。
三,如何看待遗存由于有些人类活动不能留下遗存,加之能够留下的遗存绝大多数都有一个转变过程,因此,今天考古学上发现的遗存,既不是当时人们留下的遗存的全部,也往往非其原貌。
故而,考古学家在利用遗存研究历史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充分的认识到,遗存是过去人类活动残存的反映,而且往往是变形的反映。
即便是这些残存、变形的遗存,目前还有大量没有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