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自序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一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 第1课 太史公自序含答案
第1课太史公自序1.通假字(1)《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失之豪.厘,差以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罔.罗天下放失.旧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辅拂.股肱之臣配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同“讽”,讽喻 (2)同“旨”,要旨 (3)同“毫”,毫毛,极小的数量单位 (4)同“矣”,助词,表陈述语气 (5)同“隳”,毁 (6)“罔”同“网”,搜罗;“失”同“佚”,散失(7)同“弼”,辅助 (8)同“倜”,与“傥”构成联绵词,卓越洒脱,不拘于俗2.一词多义(1)适⎩⎪⎨⎪⎧ 白司马氏去周适.晋: 而子迁适.使反:(2)卒⎩⎪⎨⎪⎧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 于是卒.述陶唐以来: (3)罔⎩⎪⎨⎪⎧罔.罗天下放失旧闻: 罔.疏则兽失: (4)略⎩⎪⎨⎪⎧ 南略.邛、笮、昆明: 略.推三代:(5)论⎩⎪⎨⎪⎧ 于是论.次其文: 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论.考之行事:答案 (1)到/恰巧 (2)死/最终 (3)搜罗/名词,网 (4)巡行,巡视/大略 (5)读l ún ,编/论述/讨论3.虚词归纳以⎩⎪⎨⎪⎧ 以.传剑论显: 是故《礼》以.节人: 以.天下之大过予之: 作《师说》以.贻之:答案 介词,凭借/介词,用来/介词,把/连词,来4.古今异义词(1)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太史公自序演练Word版含解析推荐
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句中不 .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而子迁适使反 B .无忘吾所欲论著矣C .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D .辅拂股肱之臣配焉解析:选 C 。
A 项,反,通 “ 返”;B 项,无,通 “毋”;D 项,拂,通 “弼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 .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 B .南略邛、笮、昆明 C .孔子修旧起废D .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解析: 选 D 。
A 项, “ 将 ” ,名词活用为动词,率领军队; B 项, “南 ” ,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南; C 项, “旧 ” 、 “废 ”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过去被废弃破坏的礼乐。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序:顺序B .守经.事而不知其宜经:经过C .被.之空言而不敢辞被:表被动D .海外殊俗,重译款 .塞款:叩解析: 选 D 。
A 项,序:理,主管。
B 项,经:常,通常。
C 项,被:蒙受,遭受。
4. 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 .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B .古之人不余欺也C .此孝之大者D .大王来何操解析: 选 C 。
C 项为判断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5~ 8题。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年十岁则诵古文。
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 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 邛、笮、昆明,还.报命。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
而子迁适使反,见父于河洛之间。
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 “ 余先周室之太史也。
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
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
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惟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第1课太史公自序练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蚜
太史公自序<时间:30分钟分值:35分>一、积累运用<25分>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而子迁适使反B.无忘吾所欲论著矣C.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D.辅拂股肱之臣配焉解析:选C。
A项,"反"同"返";B项,"无"同"毋";D项,"拂"同"弼"。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3分>A.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B.南略邛、笮、XXC.孔子修旧起废D.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解析:选D。
A项,"将",名词活用为动词,率领军队;B项,"南",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南;C 项,"旧""废",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过去被废弃、破坏的礼乐。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序:顺序B.守经.事而不知其宜经:经过C.被.之空言而不敢辞被:表被动D.海外殊俗,重译款.塞款:叩解析:选D。
A项,序:理,主管。
B项,经:常,通常。
C项,被:蒙受,遭受。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解析:选A。
A项,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表祈使语气/代词,他们;C项,目的连词,用来/介词,把;D项,表修饰/表顺承。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司马迁的感叹表明他对自己在汉武帝面前为李陵辩护一事深感后悔。
B."身毁不用"的叹息表明,司马迁在遭祸前,还有著述以外的志向。
C.贤圣发愤著述的故事,给了司马迁巨大的精神动力。
太史公自序阅读带答案
太史公自序阅读带答案太史公自序阅读带答案「篇一」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
《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①久矣’。
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
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② 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
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
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
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
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
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
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
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
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太史公曰:“《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讥刺而已也。
汉兴以来,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
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
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于是论次③其文。
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於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
”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专题一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 第1课 太史公自序 Word版含答案推荐
第1课 太史公自序1.通假字(1)《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失之豪.厘,差以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罔.罗天下放失.旧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辅拂.股肱之臣配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同“讽”,讽喻 (2)同“旨”,要旨 (3)同“毫”,毫毛,极小的数量单位 (4)同“矣”,助词,表陈述语气 (5)同“隳”,毁 (6)“罔”同“网”,搜罗;“失”同“佚”,散失 (7)同“弼”,辅助 (8)同“倜”,与“傥”构成联绵词,卓越洒脱,不拘于俗2.一词多义(1)适⎩⎪⎨⎪⎧ 白司马氏去周适晋:而子迁适使反:(2)卒⎩⎪⎨⎪⎧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于是卒述陶唐以来:(3)罔⎩⎪⎨⎪⎧ 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罔疏则兽失:(4)略⎩⎪⎨⎪⎧ 南略邛、笮、昆明:略推三代:(5)论⎩⎪⎨⎪⎧于是论次其文:孙子膑脚,而论兵法:论考之行事: 答案 (1)到/恰巧 (2)死/最终 (3)搜罗/名词,网 (4)巡行,巡视/大略 (5)读lún,编/论述/讨论 3.虚词归纳 以⎩⎪⎨⎪⎧以传剑论显:是故《礼》以节人:以天下之大过予之:作《师说》以贻之: 答案 介词,凭借/介词,用来/介词,把/连词,来4.古今异义词(1)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余所谓述故事..①,整齐..②其世传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接三代绝业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则文学..①彬彬稍进,《诗》《书》往往..②间出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古义:参与其事。
《太史公自序》阅读答案及翻译
太史公自序西汉·司马迁太史公曰:“先人①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
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子,大夫雍.之。
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
’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
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
余闻之先人曰:‘《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
’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封禅,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穆清,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
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
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
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
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于是论次其.文。
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
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语文导学苏教史记选读讲义:专题一 第1课 太史公自序 Word版含答案
第1课太史公自序——司马迁的学术史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识,如“适”“略”“论”等多义词,重点掌握通假字。
2.思维:理解太史公创作《史记》的条件、动机和指导思想,加深对其人其书的认识。
3.审美:主客问答的写作手法。
学法点拨初学《史记》,同学们一定有理解不深不透、弄不明白的地方,不必急躁,可以注意以下几点:1.将它与必修五《报任安书》结合起来学习。
2.借助注释和译文。
抓住常见常用的语言点学习积累,过于艰涩的地方可以放过。
尤其对文中最难的部分——司马迁与壶遂的对话,只要知道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要效仿孔子作《春秋》、寓褒贬于书中即可,不必强求自己弄通。
3.实在不明白,可以边学习其他文章边学习本文,将本文与其他具体文章结合学。
还可以在学完所有的选读篇目后,再重温甚至重学它。
诗美晨读题汉太史司马迁墓诗[明]李园春曾读遗书慕令名,祠堂今教观仪型。
数茎白发欺霜雪,一寸丹心贯日星。
文藻不随秋色老,英灵常伴晓峰青。
穷碑犹记当年事,三复令人涕泪零。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
首联点题,表达了自己对太史公的仰慕之情。
颔联承接上联运用白描,描写了太史公的白发,疑似霜雪,让人想见太史公著述的艰辛,同时诗人点出太史公的一片丹心可昭日月,与日月同辉,彪炳史册。
颈联是转,写太史公的文采不会跟秋色一样衰败,太史公的英灵永远和清晨的山峰一样万古长青。
尾联是合,写诗人读完碑文,想起了太史公一生的际遇,心中感慨万千,不禁涕泗交流。
Ⅰ语言积累与梳理一、基础梳理1.通假字(1)《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失之豪.厘,差以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罔.罗天下放失.旧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辅拂.股肱之臣配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同“讽”,讽喻(2)同“旨”,要旨(3)同“毫”,毫毛,极小的数量单位(4)同“矣”,助词,表陈述语气(5)同“隳”,毁(6)“罔”同“网”,搜罗;“失”同“佚”,散失(7)同“弼”,辅助(8)同“倜”,与“傥”构成联绵词,卓越洒脱,不拘于俗[必备知识]通假字古人在写作时,有时对某一个词没有用记录它的那个固定的字,而用了一个跟它语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就叫做“通假”,原先那个固定的字叫“本字”,用来代替的字叫“通假字”。
太史公自序学案含解析史记
太史公自序一、读准字音颛顼..(zhuān xū) 蒯聩..(kuǎi kuì)篡弑..(cuàn shì) 缧绁..(léi xiè)羑.里(yǒu) 股肱.(ɡōnɡ)封禅.(shàn) 牝牡..(pìn mǔ)朔.旦(shuò) 重.译款塞.(chónɡ sài)喟.然而叹(kuì) 善善恶恶..(wù è)二十八宿.(xiù) 辅拂.(bì)俶傥..(tì tǎnɡ)二、识记通假(1)堕先人所言(“堕”同“隳”,毁)(2)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纂”同“缵”,继承)(3)辅拂股肱之臣配焉(“拂”同“弼”,辅助)(4)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俶傥”同“倜傥”,卓越洒脱,不拘于俗)三、一词多义(1)适⎩⎪⎨⎪⎧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动词,到……去)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形容词,舒适,满足)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动词,享受)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动词,女子出嫁)从上观之适.与地平(副词,恰好)适.得府君书(副词,刚才)(2)本⎩⎪⎨⎪⎧本.《诗》《书》《礼》《乐》之际(动词,遵奉)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名词,树木的根)自言本.是京城女(副词,本来)今存其本.不忍废(名词,稿本)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动词,推理,探究)(3)次⎩⎪⎨⎪⎧于是论次.其文(动词,编排、整理)列坐其次.(名词,旁边)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动词,按次序排列)其次.不辱身(形容词,低一等、次一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动词,临时驻扎)(4)以⎩⎪⎨⎪⎧以.传剑论显(介词,凭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介词,把)是故《礼》以.节人(连词,用来)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介词,因为)(5)且⎩⎪⎨⎪⎧故发愤且.卒(副词,将要)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副词,尚且)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河水清且.涟猗(连词,又,表并列关系)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连词,并且,表递进关系)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况且,表递进关系)四、词类活用(1)其在卫者,相.中山(名词用作动词,担任国相)(2)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名词用作动词,担任将军)(3)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名词用作动词,坑杀)(4)于是迁仕.为郎中(名词用作动词,出仕)(5)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名词用作动词,主管)(6)乡射..邹、峄(名词用作动词,参加乡射之礼)(7)王.卬于殷(名词的使动用法,封……为王)(8)南.略邛、笮、昆明(名词用作状语,向南)(9)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名词用作状语,向上;向下)(10)则学者至今则.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准则,把……视为准则)(11)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12)孔子修旧.起废(形容词用作名词,指过去被废弃破坏的礼乐)(13)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形容词用作动词,奖励;惩罚)(14)整齐..百家杂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归纳)(15)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显耀)五、古今异义(1)无泽为汉市长..古义:掌管市场的官长。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太史公自序》节选(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太史公自序》节选(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
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成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太史公曰:“《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
汉兴以来,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
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
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
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于是论次其文。
七年而太史公道李陵之祸,幽于缧绁..。
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
”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有删节)材料二: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太史公自序(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太史公自序(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基础运用层]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王:姓②司马氏世典.周史典:掌管③则学者至今则.之则:把……视为准则④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显:显露⑤故长于风.风:讽喻⑥被.之空言而不敢辞被:遭受A.①②④⑥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⑥D.①③④⑤B[①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王;④显: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显耀。
] 2.下列句子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事武安君白起②堕先人所言③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④辅拂股肱之臣配焉⑤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⑥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⑥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⑥B[①⑤没有。
②“堕”同“隳”,毁;③“纂”同“缵”,继承;④“拂”同“弼”,辅助;⑥“俶傥”同“倜傥”,卓越洒脱,不拘于俗。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汝其.念哉②察其.所以③王卬于.殷④而君比之于.《春秋》A.两个“其”字相同,两个“于”字也相同B.两个“其”字相同,两个“于”字不同C.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于”字相同D.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于”字也不同D[①其,表祈使语气,可译作“应该、可要”;②其,代词,他们。
③于,介词,在;④于,介词,同,跟。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分组正确的一项是( )①相.中山②堕.先人所言③整齐..百家杂语④存.亡国,继绝世⑤善.善恶恶⑥则续.吾祖矣⑦贤.贤贱不肖⑧既科条..之矣A.①⑧/②④⑥/③⑤⑦B.①③②/⑥⑧/④⑤⑦C.①②/⑥⑧/③④/⑤⑦D.①/②⑥⑧/③④/⑤⑦A[①⑧名词用作动词,②④⑥动词的使动用法,③⑤⑦形容词用作动词。
]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欲以何明A.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B.显功名于虞夏C.臣不臣则诛D.浮于沅、湘A[A项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B、D两项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被动句。
《报任安书》《太史公自序》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3分)1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分)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答案:14.【答案】D【试题分析】“次”:编次,编纂。
句意是:于是开始论述编次所得文献和材料。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答案】C【试题分析】C项,都是连词,表承接。
A项,介词,因为/连词,表目的。
B项,表被动,被/助词,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
D项,副词,才/连词,于是。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答案】B【试题分析】“悔恨、妥协”有误,此处是寓悲愤于自贬。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答案】(1)如今少卿竟然拿举荐贤士(的事情)教导我,恐怕和我个人的想法相违背吧?(2)《诗》、《书》含义隐微而言辞简约,是作者想要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评分标准】“无乃……乎”“剌谬”及状语后置句各1分;“隐约”“遂”及判断句各1分。
18.【答案】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评分标准】断对一处0.5分。
断在其他地方每错一处扣0.5分,扣完3分为止。
《太史公自序》练习含答案
《太史公自序》练习(含答案)《太史公自序》练习(含答案)《太史公自序》练习(含答案)1.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线处。
(只填序号)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古体与律体之辩跟诗歌史联系起来,就是古体的典范——汉魏晋诗与律体的典范——唐诗之辨,①那么,为什么讲求声、对偶等形式技巧就是品格低呢?②他们认为,诗歌的审美方面、形式技巧方面对于人的道德修养没有正面的价值。
③以这种价值观去看诗歌的体载样式,古体诗就高于律诗。
④既然诗歌的审美方面没有价值,本来可以不讲,但是如果要进入到诗歌领域去谈诗的话,那么,形式方面人为的工巧因素越多,其价值就越低。
⑤抛开诗歌的内容不论,单从形式上看,近体诗要讲求声律、对偶等,这些讲求在理学家看来,是其在品格上低于古体诗的重要原因。
答案⑤①②④③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颛顼(zhuān)唐虞(yú)休甫(pǔ)蒯聩(kuǎi)轩辕(xuān)B.会稽(kuài)汶河(wén)鄱阳(pó)邛笮(qióng)起讫(qì)C.后稷(jì)朔旦(shuò)牝牡(pìn)篡弑(cuàn)股肱(hóng)D.伏羲(xī)封禅(shàn)款塞(sài)缧绁(léixiè)於戏(wūhū)答案:D3.解释下列词语A.相读音一:xiàng①相貌。
无如季相,愿季自爱。
(《高祖本纪》)②看相。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
(《高祖本纪》)③宰相、丞相。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鸿门宴》)④辅助,帮助。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季氏龋伐颛臾》)⑤帮助盲人走路的人。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读音二:xiāng①彼此,互相。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陈情表》)②表动作偏指一方。
《史记·孝景本纪》《太史公自序》综合阅读及答案译文(鲁琼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孝景皇帝..者,孝文之中子也,母窦太后。
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
元年四月乙卯,赦天下。
五月,除田半租,为孝文立太宗庙,令群臣无朝贺。
匈奴入代,与约和亲..。
三年正月乙巳,赦天下。
长星出西方。
天火燔阳东宫大殿城室。
吴王濞、楚王戊、赵王遂、胶西王昂、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反,发兵西乡。
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蓺等与谋反者。
封大将军窦婴为魏其侯,立楚元王子平陆侯礼为楚王,立皇子端为胶西王,子胜为中山王。
徙济北王志为菑川王,淮阳王馀为鲁王,汝南王非为江都王。
齐王将庐、燕王嘉皆薨.。
七年十一月晦,日有食之;春,免徒隶作阳陵者。
丁巳,立胶东王为太子,名彻。
中元年四月乙巳,赦天下,赐爵一级,除禁锢。
后二年正月,地一日三动。
郅将军击匈奴,酺五日。
令内史郡不得食马粟,没入县官;令徒隶衣七緵布,止马春。
为岁不登,禁天下食不造岁。
省列侯,遣之国。
十月,租长陵田。
后三年十月,日月皆赤五日。
十二月晦,袴。
日如紫,五星逆行守太微。
月贯天廷中。
正月甲寅,皇太子冠。
甲子..,孝景皇帝崩。
遗诏赐诸侯王以下至民为父后爵一级,天下户百钱;出宫人归其家,复无所与。
太子即位,是为孝武皇帝。
太史公曰:汉兴,孝文施大德,天下怀安,至孝景,不复忧异姓;而晁错刻削诸侯,遂使七国俱起,合从而西乡,以诸侯太盛,而错为之不以渐也。
及主父偃言之,而诸侯以弱,卒以安。
安危之机,岂不以谋哉?(节选自《史记·孝景本纪》)诸侯骄恣,吴首为乱,京师行诛,七国伏辜,天下翕然,大安殷富。
作《孝景本纪》。
(节选自《太史公自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4.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蓺等与谋反者/B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蓻等/与谋反者/C.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遗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蓺等/与谋反者/D.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珠之/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等与谋反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早有三皇五帝,如羲皇、娲皇、黄帝等。
《史记·太史公自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史记·太史公自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
《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①久矣’。
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
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②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
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
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
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
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
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
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
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
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太史公曰:“《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讥刺而已也。
汉兴以来,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
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
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于是论次③其文。
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於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
”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语文:第1课太史公自序课时作业(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第1课太史公自序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王:姓②司马氏世典.周史典:掌管③则学者至今则.之则:视为准则④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显:显露⑤故长于风.风:讽喻⑥被.之空言而不敢辞被:遭受A.①②④⑥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⑥D.①②③⑤2.下列句子中全有通假字的一组是()①事武安君白起②而子迁适使反③弗敢阙④其指数千⑤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⑥泽流罔极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⑥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⑥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汝其.念哉②察其.所以③王卬于.殷④建于.明堂A.两个“其”字相同,两个“于”字也相同B.两上“其”字相同,两个“于”字不同C.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于”字相同D.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于”字也不同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全部不同的一组是()①不得与从事..,明是非⑤万物之散聚..之德④别嫌疑..皆在《春秋》..②终于..立身③言其能论歌文武⑥余所谓述故事..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②③⑥5.下列不属于宾语前置句式的一句是()A.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B.小子何敢让焉C.欲以何明D.安在其不辱也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9题。
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接三代绝业。
周道废,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
于是汉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矣。
自曹参荐盖公言黄老,而贾生、晁错明申、商,公孙弘以.儒显,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
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
曰:“於戏!余维先人尝掌斯事,显于.唐虞,至于周,复典之,故司马氏世主天官。
至于余乎,钦念哉!钦念哉!”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
太史公自序课后练习
《太史公自序》课后练习一、文学常识《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作者是(司马迁)。
内容包括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
司马迁自述编纂《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二、通假字1、其指数千通“旨”,要旨。
2、失之豪厘通“毫”,本义是细长而尖的毛,喻极微小的长度或数量。
3、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通“倜傥”,卓越洒脱,不拘于俗4、罔罗天下放失旧闻通“网”,网罗;通“佚”散失。
5、辅拂股肱之臣通“弼”,辅助。
6、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通“缵”继承。
7、堕先人之言通“隳”,毁。
8、弗敢阙通“缺”,缺漏。
9、故长于风通“讽”,讽喻。
10、而子迁适使反通“返”,返回。
三、词类活用。
1、其在卫者,相中山相:名词用作动词,做……相。
2、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坑:名词用作动词,活埋,坑杀。
3、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王:名词活用作动词,封王。
4、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
是非,形容词用为动词,褒贬评定。
5、忠臣死义之士死:为动用法,为……死。
6、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善:奖励恶:惩罚贤:尊重,赏识贱:鄙视,轻视。
7、则学者至今则之则:名词的意动用法,视……为准则。
8、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名词用作动词,像君,像臣,像父,像子。
9、既科条之矣。
名词用作动词,对史事科分条列,提纲挈领地编排出来。
10、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
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11、孔子修旧起废。
形容词用作名词,废弃破坏的(礼乐)。
四、古今异义词1、使复典之,至于夏商(至于:一直到;今义:表示可能达到某种程度)(典:古:掌管今:标准,法则)2、不得与从事。
跟从,侍奉;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
3、小子何敢让焉。
自称谦词,指自己;今义,年幼的男孩子,也用于含有轻蔑意。
(让:辞让,推辞;今义:不争,尽着旁人)4、余所谓故事,整齐其传世,非所谓作也(故事:历史旧闻。
太史公自序练习答案
《xx自序》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xx通“缺”缺漏2、指数千通“旨”要旨3、.失之豪厘通“毫”秋天小鸟身上刚生长出来的羽毛形容细小4、堕先人所言通“隳”,毁5、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通“缵”,继承6、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同“弼”,辅助7、扶义俶傥,不令已失时通“倜傥”,卓越洒脱,不拘于俗8、故长于风通“讽”讽喻9、罔罗天下放失旧闻通“网”网罗通“佚”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使复典之,至于夏xx:掌管今:标准,法则2.无泽为汉市长古义:掌握市场的官长;今义:行政长官3.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古:最终落在今:副词,表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
4.则学者至今则之古:以……为准则今:连词;准则5.迁俯首流涕曰古:眼泪今:鼻涕6.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古义:跟从xx;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古义:抒发愤懑;今义:决心努力7.先人有言古:父亲今:xx8.xx卒后至于今五百岁古义:到;今义:表另提一件事9.是非242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古:褒贬评定今:对错10.余所谓述故事古:历史旧事今: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11、以为天下仪表古义:标准;今义:人的外表12.夫《诗》《书》隐约者古:隐奥而xx简约今:不清楚13.xx我xx五帝末流古:遗业今:已经衰退的;等级或质量低的三.找出活用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义.1.其在卫者,相xx名作动作……丞相2.与xx君坑xx军名作动坑杀活埋3.xx之相xx,xx卬于殷名作动封xx4.忠臣死义之士为动用法为……而死5.上明三xx形作动阐明6.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形作动,奖;形作名,善事;形作动,惩;形作名,邪恶;形作动,以……为贤;形作名,贤能之人;形作动,以……为低贱,轻视。
7、存亡国,继绝世使动使……存在,恢复;使……延续8、《礼》经纪人xx名作动,规范9、其实皆以为善形容词作名词10、《春秋》采善贬恶形容词作名词11、整齐其世传使动用法使……整齐整理,归纳12.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名作动对史事提纲挈领的编排记述四.解释实虚词1、命南正重以xx掌管2、xx之际,xxxx之后继承3、使复典之掌管4.为xx而徇朝歌巡行攻占5.xx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攻占6.耕牧于xxxxxx水之北7.xxxx,还报命巡行巡视8.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愚钝9、小子何敢让焉辞让推辞10、适自xx去xx往……去而xx适使反恰逢籍每适浑拜访11、相其在卫者,相xx做……丞相辅佐xx之相王一起12、而还而与之俱赐死xx顺承xx执迁手而泣曰修饰13.xx害之,大夫壅之嫉害阻塞14.是故礼以节人用来15.以为天下仪表把……作为16.察其所以……的原因17.《乐》乐所以立……的原因18.xx失明,厥有《国语》才19.被之空言而不敢辞蒙受,遭受20.垂空文以断礼义用笔墨写成的著作21.欲遂其志之思也考虑22.俟后世圣人君子等待23.不得通其道也实现24.退而深惟曰思虑,考虑25.xx敝通变衰败五.翻译下列句子(特殊句式请注明)1.xxxx之后,使复典之又让重、黎的后代继续掌管天文、地理,直到夏商时期2.自xx去周适晋自从xx离周到xx之后3.xx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秦惠王派司马错率军攻打蜀国,攻取后,又让他做了蜀地郡守4.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南略邛,还报命探察禹穴,观览九疑山,泛舟于沅水湘水之上;北渡汶水、泗水,在齐、鲁两地的都会研讨学问,考察孔子的遗风,在邹县、峄山行乡射之礼;困厄于鄱、薛、彭城,经过梁、楚之地回到家乡。
司马迁《太史公自序》韩愈《送孟东野序》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材料二: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
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
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选自韩愈《送孟东野序》)材料三: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
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
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
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
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
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
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
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
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
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
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学号姓名
1、司马氏去.周适.晋:离开/到
2、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攻占
3、汉之.伐楚:用于句子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于是
..迁仕为郎中:于是,表顺承
5、故发愤且卒
..:将死
6、汝必.为太史:一定
7、且夫孝始于事.亲:侍奉
8、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又”
9、汝其.念哉:一定要
10、意在斯.乎:此
11、以达王事而已
..矣:罢了
12、皆失其本.已:根本(礼仪)
13、故有国者
...不可以不知《春秋》:当权者
14、相.中山:名作动,做……的相
15、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罪过
16、诗人歌.之:歌颂
17、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名作动,坑杀
18、诸侯之相王,王.昂于殷:封……为王
19、罪莫大焉.:句末语气助词
20、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错了
21、退而深惟.曰:思
22、史记放绝
..:废弃
23、凡.百三十篇:总计
24、下辨人事之纪.:法度,准则
25、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有的
26、错孙靳,事.武安君白起:事奉
27、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之后
28、是岁
..天子始建汉家之封:今年29、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留传/没有
30、无忘吾所欲
..论著矣:所字结构,所想要
31、乃喟然
..而叹曰:叹气的样子
32、余为太史而弗.论.载:不能/编辑
33、迁俯首流涕
..曰:流着眼泪
34、故发愤
..且卒:愤懑
35、是故
..《礼》以节人:因此
36、非一旦.一夕.之故也:一朝一夕
37、二十而南.游江、淮:名作动,南下
38、被之空言而不敢辞.:辩解
39、夫礼禁未然.之前:这样,引申为事情发生
40、是非
..二百四十二年之中:褒贬是非
41、泽流罔.极:无。
罔.极,无边。
42、遭变事而不知权.:变通的权宜之计
43、俟.后世圣人君子:等待。
期待……观览
44、讨.大夫:声讨
45、于是卒.述陶唐以来:最终
46、不令己失时.:时机
47、易.服色:更改
48、其指.数千:“旨”,要旨
49、上.明三王之道,下.辩人事之纪:名作状,向上,向下
50、还报命
..:复命
51、秦拨.去古文:废弃
52、推.三代之德:推崇
53、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才
班级学号姓名
1、蒯聩玄孙昂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夺取,攻占
2、失之豪.厘,差之千里:“毫”小的计量单位
3、堕.先人所言:同“隳”,毁
4、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同“缵”,继承
5、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同“弼”辅助
6、扶义俶傥
..:同“倜傥”,卓越洒脱,不拘于俗
7、于是迁仕.为郎中:名作动,出仕
8、以为
..天下仪表
..:以……为,把……作为/标准
9、孔子修旧.起废.:形作名,过去被破坏、废弃的礼乐
10、南略.邛、笮、昆明:巡行,巡视
11、则学者至今则.之:名次意动用法,以……为准则
12、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为动用法,为……而死
13、无泽为汉市长
..:古,掌管市场的长官;今,城市的行政首长
14、善善恶恶
....,贤贤
..贱不肖
...:形作动,奖/形作名/形作动,惩/形作名/形作动,尊崇/形作名贤能的人/形作动,鄙夷/没有才能的人
15、至于君不君.,臣不臣.:名作动,不像君/名作动,不像臣
16、不得与从事
..:古,参与其事;今,投身事业
17、夫《诗》、《书》隐约
..者:含意隐奥/言辞简约18、大抵贤圣发愤
..之所为作也:抒发愤懑
19、小子何敢让.焉:谦让,推辞
20、且士贤能而不用.:被任用
21、弗敢阙.:缺漏
22、被.之空言而不敢辞:蒙受,遭受
23、有司
..之过也:有关官员
24、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沿袭
25、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编辑/编撰
26、诸侯害.之,大夫雍.之:嫉恨/阻塞
27、承敝
..通变:顺应/衰败
28、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被采纳/ 实行
29、长于风.:讽喻说事
30、余述历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止,完毕
31、整齐
..其世传:整理,归纳
32、萧何次.律令:修订
33、前有谗.而弗见:形作名,谗佞之徒
34、余所谓述故事
..:旧事,旧例
特殊句式
1、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被动句(意义被动)
2、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被动句、省略句
3、见父于河洛之间:状语后置句
4、孔子知言之不用:被动句
5、欲以何明:宾语前置句
6、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宾语前置句
7、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定语后置句
班级学号姓名
1、绍.重黎之后:继承
2、故重黎氏世序.天地:理,这里是主管的意思
3、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山南水北为阳
4、受命于穆清
..:天
5、小子不敏
..:不才,愚钝
6、论考
..之行事:讨论研究
7、诸神受纪.:历法
8、君不君则犯.:指被臣下所干犯
9、幽于缧绁
..:捆绑犯人的绳索,此指牢狱
10、则文学彬彬
....稍进:文质兼备的儒生
11、使复典.之:掌管
12、钦念
..哉:郑重地记着。
钦,敬
13、二十八宿.环北辰:星宿
14、䌷.史记石室金匮之书:缀集
15、守经.事而不知其宜:常,通常。
处理通常情况下的事16、垂.空文以断礼义:留下
17、既科条
..之矣:名作动,对史事科分条列,
提纲挈领地编排记述
18、年十岁则诵古文
..:先秦古文字所写的古书
19、我欲载之空言
..:指褒贬是非而不被当世所用的言论主张
20、以拾遗补艺.:指儒家六艺
21、故述往事,思来者
..
22、改正朔
..:历法。
正,岁首。
朔,月首。
23、罔罗
..天下放失旧闻:网罗
24、厥协六经异.传.:注释或解释经义的各种著作
25、《诗》《书》往往间.出矣:不断地
26、三十辅.共一毂.: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一轮有三十辐/车轮中心用以插轴的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