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中考数学总复习:代数几何综合问题

合集下载

广东2019年中考数学备考复习课件专题六代数与几何综合.pptx

广东2019年中考数学备考复习课件专题六代数与几何综合.pptx

【即时巩固2】(2018· 深圳市)已知顶点为 A的抛物线 1 2 3 5 y a ( x ) 2 经过点B( ,2),点C( ,2). 2 2 2 (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 如图1,直线AB与x轴相交于点M, y轴相交于点E,抛物线与y轴相交 于点F,在直线AB上有一点P,若 ∠OPM=∠MAF,求△POE的面积; (3) 如图2,点Q是折线A-B-C上一点, 过点Q作QN∥y轴,过点E作EN∥x 轴,直线QN与直线EN相交于点N, 连接QE,将△QEN沿QE翻折得到 △QEN1,若点N1落在x轴上,请直接写出点 Q的坐标.
第二轮
专题六
中考题型突破
代数与几何综合
【题型1】以一次函数或反比例函数为背景,结合面积、 最值和不等式等知识 【例 1】(2018· 菏泽市)如图,已知点D在反比例函数 a y 的图象上,过点D作DB⊥y轴,垂足为B(0,3), x 直线y=kx+b经过点A(5,0),与y轴交于点C,且BD =OC,OC∶OA=2∶5. a (1) 求反比例函数 y 和一次 x 函数y=kx+b的表达式; (2) 直接写出关于x的不等式 a >kx+b的解集. x
【题型2】以二次函数为背景,结合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
【例 2】(2018· 白银市)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2x +c的图象经过点C(0,3),与x轴分别交于点 A,点B (3,0). 点P是直线BC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 . (1) 求二次函数y=ax2+2x+c的解析式; (2) 连接PO,PC,并把△POC沿y轴翻 折,得到四边形POP′C. 若四边形 POP′C为菱形,请求出此时点 P的 坐标; (3) 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 ACPB的面积最大?求出此时 P点 的坐标和四边形ACPB的最大面积 .

2019届全国中考数学汇编含详细分析1:代数问题

2019届全国中考数学汇编含详细分析1:代数问题

而甲种雪糕数量为 x ,乙种雪糕数量为 1.5x 。(数量=金额÷价格)
40
30
20
从而得方程: x 1.5x 。故选B。
x+3y=4 a 2. (2020浙江杭州3分)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 x y=3a ,其中﹣3≤a≤1,给出下列结论:
x=5 ① y= 1是方程组的解;
②当a=﹣2时,x,y的值互为相反数; ③当a=1时,方程组的解也是方程x+y=4﹣a的解; ④若x≤1,则1≤y≤4.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C。 【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分析】解方程组得出x、y的表达式,根据a的取值范围确定x、y的取值范围,逐一判断:
【答案】C。
【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增长率问题)。
【分析】由于每次提价的百分率都是x,第一次提价后的价格为100(1+x),
第一次提价后的价格为100(1+x)
(1+x) =100(1+x)2。据此列出方程:100(1
+x)2=121。
故选C。
a2 b2 1 a b 1
6. (2020云南省3分)若
【答案】A。
【考点】不等式的性质。
【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计算后作出判断:
a<c
a +1< c +1
a+b < c+d
∵a、b、c、d都是正实数,且 b d ,∴ b d ,即 b d 。
b>d
d<b
∴ a+b c+d ,即 c+d a+b ,∴③正确,④不正确。
a<c
b>d
b +1> d +1 a+b > c+d

2019九上代数综合题中考数学

2019九上代数综合题中考数学

2019九上代数综合题2019昌平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 y =mx 2-4mx +4m -2 的顶点为M . (1)顶点M 的坐标为_______ __.(2)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 若MN ∥y 轴且MN = 2.①点N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②过点N 作y 轴的垂线l ,若直线l 与抛物线交于P 、Q 两点,该抛物线在P 、Q 之间的部分与线段PQ 所围成的区域(包括边界)恰有七个整点,结合函数图象,求m 的取值范围.2019朝阳2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12)2y ax a x =+--(0)a ≠与y 轴交于点C .当1a =时,抛物线与x 轴交于点A ,B (点A 在点B 左侧). (1)求点A ,B ,C 的坐标;(2)若该抛物线与线段AB 总有两个公共点,结合函数的图象,求a 的取值范围.2019大兴26.已知抛物线256y x m x m =--+-+(). (1)求证:该抛物线与x 轴总有交点;(2)若该抛物线与x 轴有一个交点的横坐标大于3且小于5,求m 的取值范围;(3)设抛物线256y x m x m =--+-+()与y 轴交于点M ,若抛物线与x 轴的一个交点关 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恰好是点M ,求m 的值.2019东城26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的表达式为222422y x mx m m =-+-+,线段AB的两个端点分别为A (1,2),B (3,2) (1) 若抛物线经过原点,求出m 的值;(2)求抛物线顶点C 的坐标(用含有m 的代数式表示);(3)若抛物线与线段AB 恰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函数图象,求出m 的取值范围.2019房山2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4,2A --,将点A 向右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 . (1)直接写出点B 的坐标;(2)若抛物线2y x bx c =-++经过点A ,B ,求抛物线的表达式;(3)若抛物线2y x bx c =-++的顶点在直线2y x =+上移动,当抛物线与线段AB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时,求抛物线顶点横坐标t 的取值范围.2019海淀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抛物线G :224844y x ax a =-+-,(1,0),(,0)A N n -. (1)当1a =时,①求抛物线G 与x 轴的交点坐标;②若抛物线G 与线段AN 只有一个交点,求n 的取值范围;(2)若存在实数a ,使得抛物线G 与线段AN 有两个交点,结合图象,直接写出n 的取值范围.2019怀柔2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2y ax ax c =++(其中a 、c 为常数,且a <0)与x 轴交于点A ()3,0-,与y 轴交于点B ,此抛物线顶点C 到x 轴的距离为4.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求CAB ∠的正切值;(3)如果点P 是x 轴上的一点,且ABP CAO ∠=∠,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2019门头沟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2y x mx n =-++经过点A (0,2),B (3,4-). (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及对称轴;(2)设点B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C ,点D 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动点,记抛物线在A ,B 之间的部分为图象G (包含A ,B 两点),如果直线CD 与图象G 有两个公共点,结合函数的图象,直接写出点D 纵坐标t 的取值范围.2019平谷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y =ax 2+bx +3(a ≠0)经过(1,0),且与y 轴交于点C .(1)直接写出点C 的坐标 ; (2)求a ,b 的数量关系;(3)点D (t ,3)是抛物线y =ax 2+bx +3上一点(点D 不与点C 重合).①当t =3时,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②当3<CD <4时,求a 的取值范围.2019石景山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0)y kx b k =+≠与抛物线243y ax ax a =-+的对称轴交于点(1)A m -,,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恰为抛物线的顶点. (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及a 的值;(2)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记直线(0)y kx b k =+≠与抛物线围成的封闭区域(不含边界)为W .①当=1k 时,直接写出区域W 内的整点个数;xyO②若区域W 内恰有3个整点,结合函数图象,求b 的取值范围.2019通州2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40y ax ax m a =-+≠与x 轴的交点为A 、B ,(点A 在点B 的左侧),且AB =2.(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及m 的值(用含字母a 的代数式表示);(2)若抛物线()240y ax ax m a =-+≠与y 轴的交点在(0,-1)和(0,0)之间,求a的取值范围;(3)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若抛物线在点A ,B 之间的部分与线段AB 所围成的区域内(包括边界)恰有5个整点,结合函数的图象,直接写出a 的取值范围.2019西城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抛物线. (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2)当a >0时,设抛物线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顶点为C ,若△ABC为等边三角形,求a 的值;(3)过点T (0,t )(其中≤t ≤2)且垂直y 轴的直线l 与抛物线交于M ,N 两点,若对于满足条件的任意t 值,线段MN 的长都不小于1,结合函数图象,直接写出a 的取值范围.2019丰台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过点A (-1,0).243y ax ax a =-+1-2+3y ax bx a =+(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2)直线与y 轴交于点B ,与该抛物线对称轴交于点C ,如果该抛物线与线段BC 有交点,结合函数的图象,求的取值范围.2019密云26.已知抛物线244+10)y ax ax a a =-+≠(与y 轴交于点A ,点A 与点B 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直线l 经过点B 且与x 轴垂直.(1)求抛物线的顶点C 的坐标和直线l 的表达式.(2)抛物线与直线l 交于点P ,当OP ≤5时,求a 的取值范围.4y x =+a。

2019年北京初三数学汇编 代数综合

2019年北京初三数学汇编  代数综合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 y =mx 2-4mx +4m -2 的顶点为M(1)顶点M 的坐标为_______ __(2)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 若MN ∥y 轴且MN = 2①点N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②过点N 作y 轴的垂线l ,若直线l 与抛物线交于P 、Q 两点,该抛物线在P 、Q 之间的部分与线段PQ 所围成的区域(包括边界)恰有七个整点,结合函数图象,求m 的取值范围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3y ax bx a =+过点A (-1,0)(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2)直线4y x =+与y 轴交于点B ,与该抛物线对称轴交于点C ,如果该抛物线与线段BC 有交点,结合函数的图象,求a 的取值范围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抛物线G :224844y x ax a =-+-,(1,0),(,0)A N n -(1)当1a =时①求抛物线G 与x 轴的交点坐标 ②若抛物线G 与线段AN 只有一个交点,求n 的取值范围(2)若存在实数a ,使得抛物线G 与线段AN 有两个交点,结合图象,直接写出n 的取值范围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2y ax ax c =++(其中a 、c 为常数,且a <0)与x 轴交于点A ()3,0-,与y 轴交于点B ,此抛物线顶点C 到x 轴的距离为4(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求CAB ∠的正切值(3)如果点P 是x 轴上的一点,且ABP CAO ∠=∠,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40y ax ax m a =-+≠与x 轴的交点为A 、B ,(点A 在点B 的左侧),且AB =2 (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及m 的值(用含字母a 的代数式表示)(2)若抛物线()240y ax ax m a =-+≠与y 轴的交点在(0,-1)和(0,0)之间,求a 的取值范围 (3)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若抛物线在点A ,B 之间的部分与线段AB 所围成的区域内(包括边界)恰有5个整点,结合函数的图象,直接写出a 的取值范围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4,2A --,将点A 向右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1)直接写出点B 的坐标(2)若抛物线2y x bx c =-++经过点A ,B ,求抛物线的表达式(3)若抛物线2y x bx c =-++的顶点在直线2y x =+上移动,当抛物线与线段AB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时,求抛物线顶点横坐标t 的取值范围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2y x mx n =-++经过点A (0,2),B (3,4-)(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及对称轴(2)设点B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C ,点D 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动点,记抛物线在A ,B 之间的部分为图象G (包含A ,B 两点),如果直线CD 与图象G 有两个公共点,结合函数的图象,直接写出点D 纵坐标t 的取值范围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oy 中,抛物线()()02212≠--+=a x a ax y 与y 轴交于点C ,当a=1时,该抛物线与x 轴的两个交点为A ,B (点A 在点B 左侧)(1)求点A ,B ,C 的坐标(2)若该抛物线与线段AB 总有两个公共点,结合函数的图像,求a 得取值范围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抛物线a ax ax y 342+-= (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2)当a >0 时,设抛物线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左侧),顶点为C ,若△ABC 为等边三角形,求a 的值(3)过T (0,t )(其中21≤≤-t )且垂直y 轴的直线l 与抛物线交于M ,N 两点. 若对于满足条件的任意t 值,线段 MN 的长都不小于1,结合函数图象,直接写出a 的取值范围已知抛物线()m x m x y -+-+-=652(1)求证:该抛物线与x 轴总有交点(2)若该抛物线与x 轴有一个交点的横坐标大于3且小于5,求m 得取值范围(3)设抛物线()m x m x y -+-+-=652与y 轴交于点M ,若抛物线与x 轴的一个交点关于直线x y -=的对称点恰好是点M ,求m 的值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c bx x y ++-=2经过点A ,B ,C ,已知A (-1,0)C (0,3)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如图1,P 为线段BC 上一点,过点P 作y 轴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D ,当BCD ∆的面积最大时,求点P 的坐标(3)如图2,抛物线顶点为E ,x EF ⊥轴于F 点,N 是线段EF 上一动点,M (m ,0)是x 轴上一动点,若090=∠MNC ,直接写出实数m 的取值范围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的表达式为m m mx x y 224222+-+-=,线段AB 的两个端点分别为A (1,2)B (3,2)(1)若抛物线经过原点,求出m 的值(2)求抛物线顶点C 的坐标(用含有m 的代数式表示)(3)若抛物线与线段AB 恰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函数图像,求出m 的取值范围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y =ax 2+bx +3(a ≠0)经过(1,0),且与y 轴交于点C(1)直接写出点C 的坐标(2)求a ,b 的数量关系(3)点D (t ,3)是抛物线y =ax 2+bx +3上一点(点D 不与点C 重合)①当t =3时,求抛物线的表达式②当3<CD <4时,求a 的取值范围。

中考数学三轮易错复习:几何与代数综合问题(含解析)

中考数学三轮易错复习:几何与代数综合问题(含解析)

中考数学三轮易错复习:专题 20 几何与代数综合问题4【例 1】(2019· 洛阳二模)如图,直线 yx 4 与 x 轴、y 轴的交点为 A ,B .按以下步骤作图: 3①以点 A 为圆心,适当长度为半径作弧,分别交 AB ,x 轴于点 C ,D ;1②分别以点 C ,D 为圆心,大于 CD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OAB 内交于点 M ;③作射线 AM ,2交 y 轴于点 E .则点 E 的坐标为【变式 1-1】(2019· 偃师一模)如图,点 A(0,2),在 x 轴上取一点 B ,连接 AB ,以 A 为圆心,任意1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 OA ,AB 于点 M ,N ,再以 M ,N 为圆心,大于 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2点 D ,连接 AD 并延长交 x 轴于点 P .若△OPA 与△OAB 相似,则点 P 的坐标为【变式 1-2】(2018· 河南第一次大联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 Oy 中,已知直线 y =kx (k >0)分别交反比例函数y 1 9 1 和 y 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于点 A ,B ,过点 B 作 BD ⊥x 轴于点 D ,交 y x xx的图象于点 C ,连接 AC .若△ABC 是等腰三角形,则 k 的值是__________.【例 2】(2019· 偃师一模)当-2≤x ≤1 时,二次函数 y=-(x -m )2+m 2+1 有最大值 4,则实数 m 的值为【变式 2-1】 (2019· 洛阳二模)四张背面相同的扑克牌,分别为红桃 1,2,3,4,背面朝上,先从中抽取一张把抽到的点数记为 a ,再在剩余的扑克中抽取一张点数记为 b ,则点(a ,b )在直线 y =x +1 上方的概 率是【变式 2-2】(2018· 信阳一模)如图,有甲、乙两种地板样式,如果小球分别在上面自由滚动,设小球在甲种地板上最终停留在黑色区域的概率为 P ,在乙种地板上最终停留在黑色区域的概率为 P ,则( )A .P >PB .P <PC .P =PD .以上都有可能强化精炼:1.(2018· 焦作一模)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 ABCO 的点 B 坐标(3,3),点 A 、C 分别在 y 轴、x 轴上,对角线 AC 上一动点 E ,连接 BE ,过 E 作 DE ⊥BE 交 OC 于点 D .若点 D 坐标为(2,0),则点 E 坐标为.2.(2018· 焦作一模)如图 1,在等边△ABC 中,点 D ,E 分别在边 AB ,AC 上,AD =AE ,连接 BE ,CD , 点 M 、N 、P 分别是 BE 、CD 、BC 的中点.(1)观察猜想:图 1 中,△PMN 的形状是;(2)探究证明:把△ADE 绕点 A 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图 2 的位置 △,PMN 的形状是否发生改变?并说 明理由;(3)拓展延伸:把△ADE 绕点 A 在平面内自由旋转,若 AD =1,AB =3,请直接写 △出PMN 的周长的 最大值.1 21 21 2 1 2图 1图 23.(2019· 三门峡二模)如图,正方形A BCD 的对称中心在坐标原点,AB ∥x 轴,AD ,BC 分别与 x 轴交a于 E ,F ,连接 BE ,DF ,若正方形 ABCD 的顶点 B ,D 在双曲线 y = 上,实数 a 满足 a 1 a =1,则四边形xDEBF 的面积是( )A .1 3 B .2 2C .1D .214.(2019· 省实验一模)如图,在△ABC 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点 B ,C 为圆心,以大于 BC2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两点 M ,N ;②作直线 MN 交 AB 于点 D ,连接 CD .如果 CD =AC ,∠ACB =105°,那么∠B 的度数为()A .20°B .25°C .30°D .35°15.(2019· 省实验一模)如图,点 A (m ,5),B (n ,2)是抛物线 C :y = x 2 2﹣2x+3 上的两点,将抛物线 C 向左平移,得到抛物线 C ,点 A ,B 的对应点分别为点 A ',B '.若曲线段 AB 扫过的面积为 9(图中 的阴影部分),则抛物线 C 的解析式是( )1 12 21A .y = (x ﹣5)2 2+11B .y = (x ﹣2)2+421C .y = (x +1)2 2+11D .y = (x +2)2 2﹣2k6.(2019· 省实验一模)如图,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双曲线 y = 1 与直线 y =k x 在第二象限交于格x点 A .(1)填空:k =,k =;(2)双曲线与直线的另一个交点 B 的坐标为;(3)在图中仅用直尺、2B 铅笔画△ABC ,使其面积为 2|k |,其中点 C 为格点.7.(2019· 叶县一模)有两张完全重合的矩形纸片,将其中一张绕点 A 顺时针旋转 90°后得到矩形 AMEF (如图 1),连接 BD ,MF ,若 BD =16cm ,∠ADB =30°.(1)如图 1,试探究线段 BD 与线段 MF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把△BCD 与△MEF 剪去,将△ABD 绕点 A 顺时针旋转得△AB △D ,边 AD 交 FM 于点 K (如图2),设旋转角为 β(0°<β<90°),当△AFK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 β 的度数;(3)若将△AFM 沿 AB 方向平移得到△A △ F M (如图 3),F M 与 AD 交于点 P ,A M与 BD 交于点 N , 当 NP ∥AB 时,求平移的距离.2 1 2 11 1 12 2 2 2 2 2 2图 1图 2图 338.(2019· 濮阳二模)若函数 y =(m ﹣1)x 2﹣6x + m 的图象与 x 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则m 的值为()2A .﹣2 或 3B .﹣2 或﹣3C .1 或﹣2 或 3D .1 或﹣2 或﹣3k9.(2019· 濮阳二模)如图,点 A 在双曲线 y = (x >0)上,过点 A 作 AB ⊥x 轴,垂足为点 B ,分别以x1点 O 和点 A 为圆心,大于 OA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 D ,E 两点,作直线 DE 交 x 轴于点 C ,交 y2轴于点 F (0,2),连接 AC .若 AC =1,则 k 的值为( )A .2B .32 25C .4 3 5D .2 5 2 510.(2019· 商丘二模)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 OABC 绕原点 O 逆时针旋转 30°后得到矩形 O A ′B ′C ′,A ′B ′与 BC 交于点 M ,延长 BC 交 B ′C ′于 N ,若 A ( 3,0),C (0,1),则点 N 的坐标为()A .(3 3 3,1)B .(2- 3 ,1)C .( 3 -2,1)D .(1- 3,1)11.(2019· 开封模拟)如图所示,在正方形 ABCD 中,G 为 CD 边中点,连接 AG 并延长交 BC 边的延 长线于 E 点,对角线 BD 交 AG 于 F 点.已知 FG =2,则线段 AE 的长度为.12.(2019·新乡一模)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按如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点A、D为圆心,1以大于AD的长为半径在AD两侧作弧,交于两点M、N;②连接MN分别交AB、AC于点E、F;③连接2DE、DF.若BD=6,AF=4,CD=3,则BE的长是()A.2B.4C.6D.813.(2017·西华县一模)如图,△在ABC中,AB=AC,∠A=36°,且BC=2,则AB=.114.(2019·省实验一模)如图,点A(m,5),B(n,2)是抛物线C:y=x2﹣2x+3上的两点,将抛2物线C向左平移,得到抛物线C,点A,B的对应点分别为点A',B'.若曲线段AB扫过的面积为9(图中的阴影部分),则抛物线C的解析式是()1A.y=(x﹣5)22+11B.y=(x﹣2)2+421C.y=(x+1)22+11D.y=(x+2)22﹣261122115.(2019· 郑州联考)如图,在△ABC 中,∠ACB =90°,分别以点 A 和点 C 为圆心,以大于 AC 的长2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 M 和点 N ,作直线 MN 交 AB 于点 D ,交 AC 于点 E ,连接 CD .若∠B =34°, 则∠BDC 的度数是( )A .68°B .112°C .124°D .146°16.(2019· 郑州联考)如图,在 ABCD 中,E 、F 分别是 AB 、DC 边上的点,AF 与 DE 相交于点 P ,BF与 CE 相交于点 Q ,若 S =16cm 2, =25cm 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Scm 2.17.(2019· 安阳二模)如图,在△ABC 中,∠C =50°,∠B =35°,分别以点 A ,B 为圆心,大于 AB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 M ,N ,直线 MN 交 BC 于点 D ,连接 AD .则∠DAC 的度数为( )A .85°B .70°C .60°D .25°18.(2019· 枫杨外国语三模)如图,已知矩形 AOBC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O (0,0),A (0,3), B (4,0),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 O 为圆心,适当长度为半径作弧,分别交 OC ,OB 于点 D ,E ;②分别以1点 D ,E 为圆心,大于 DE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BOC 内交于点 F ;③作射线 OF ,交边 BC 于点 G ,2则点 G 的坐标为( )4 45 5A .(4, )B .( ,4)C .( ,4)D .(4, )3 3 3 3APD BQC19.(2019·中原名校大联考)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按如下步作图:①分别以点A,D1为圆心,以大于AD的长为半径在AD两侧作弧,两弧交于两点M,N;②作直线MN分别交AB,AC于2点E,F;③连接DE,DF,若BD=6,AE=4,CD=3,则CF的长是()A.1B.1.5C.2D.320.(2019·许昌月考)任意一条线段EF,其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图痕迹如图所示.若连接EH、HF、FG,GE,则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正确的是()A.△EGH为等腰三角形C.四边形EGFH为菱形B.△EGF为等边三角形D.△EHF为等腰三角形参考答案2020 年中考数学三轮易错复习:专题 20 几何与代数综合问题【例 1】(2019·洛阳二模)如图,直线 y43x 4 与 x 轴、y 轴的交点为 A ,B .按以下步骤作图: ①以点 A 为圆心,适当长度为半径作弧,分别交 AB ,x 轴于点 C ,D ;1②分别以点 C ,D 为圆心,大于 CD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OAB 内交于点 M ;③作射线 AM ,2交 y 轴于点 E .则点 E 的坐标为3【答案】(0, ).2【解析】解:过点 E 作 EF ⊥AB 于 F ,如图所示,在 y43x 4 中,当 x=0 时,y=4 ;当 y=0 时,x=3 , 即 A (3,0),B (0,4),在 Rt △AOB 中,由勾股定理得:AB =5,由题意的尺规作图方法可知,AM 为∠BOA 的平分线, ∴EO =EF ,∴△OAE ≌△FAE ,∴OA =AF =3,∴BF =AB -AF =2,设OE=x,则EF=x,BE=4-x,在△R t BEF中,由勾股定理得:(4-x)2=x2+22,33解得:x=,即OE=,223∴答案为:(0,).2【变式1-1】(2019·偃师一模)如图,点A(0,2),在x轴上取一点B,连接AB,以A为圆心,任意1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AB于点M,N,再以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2点D,连接AD并延长交x轴于点P.若△OPA与△OAB 相似,则点P的坐标为【答案】(233,0).【解析】解:由题意知,AP为∠OAB的平分线,∴∠OAP=∠BAP,∵△OPA与△OAB相似,∴∠OPA=∠OAB=2∠OAP,∴∠OAP=30°,∵OA=2,∴OP=OA·t an30°=233,即P点坐标为(233,0).【变式1-2】(2018·河南第一次大联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 Oy中,已知直线y=kx(k>0)分别交反比例函数y 191和y 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于点A,B,过点B作BD⊥x轴于点D,交y 的图象于x x x点C,连接AC.若△ABC是等腰三角形,则k的值是__________.3715【答案】或.75【解析】解:联立y=kx,y 1x,得:x=11,y=k,即A(,k),k k3同理,得点B的坐标为(,3k∵BD⊥x轴,3k,),∴C 点坐标为(k3k),∴BC=3k-k33k k ,BC的中点的纵坐标为-≠26k,∴A 不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即AB≠AC,(1)当AB=BC时,即AB2=BC2,31 2k k 3kk32,解得:k=3737或k=77(舍);(2)当AC=BC时,即AC2=BC2,31 k kk3k2 23k ,解得:k=1515或k=55(舍);故答案为:3715或75. 23k k2k311【答案】- 3或 2.【解析】解:①当-2≤m ≤1 时,x =m 时,y =4,即 m 2+1=4,解得:m =3(舍)或 m =- 3 ,②当 m <-2 时,x =-2 时,y =4,即-(-2-m )2+m 2+1=4,解得:m =74(舍); ③当 m >1 时,x =1 时,y =4,即-(1-m )2+m 2+1=4, 解得:m =2,综上所述,m 的值为- 3或 2.【变式 2-1】 (2019· 洛阳二模)四张背面相同的扑克牌,分别为红桃 1,2,3,4,背面朝上,先从中抽取一张把抽到的点数记为 a ,再在剩余的扑克中抽取一张点数记为 b ,则点(a ,b )在直线 y =x +1 上方的概 率是1 【答案】 .4【解析】解:抽到的点数有序数对(为1,2:),(1,3),(1,4),(2,1),(2,3),(2,4),(3,1),(3,2),(3,4),(4,1),(4,2),(4,3),共12 中可能,只有(1,2),(2,3),(3,4)三个点在直线y =x +1 上,即点(a ,b)在直线 y =x +1 上方的概率是3 1= ,12 41故答案为: .4【变式 2-2】(2018· 信阳一模)如图,有甲、乙两种地板样式,如果小球分别在上面自由滚动,设小球在甲种地板上最终停留在黑色区域的概率为 P ,在乙种地板上最终停留在黑色区域的概率为 P ,则( )A .P >PB .P <PC .P =PD .以上都有可能1 2121 21 2【解析】解:由图甲可知,黑色方砖 6 块,共有 16 块方砖,∴在乙种地板上最终停留在黑色区域的概率为 P =由图乙可知,黑色方砖 3 块,共有 9 块方砖,∴在乙种地板上最终停留在黑色区域的概率为 P = ∴P >P ;故答案为:A .强化精炼:6 3,16 83 1, 9 31.(2018· 焦作一模)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 ABCO 的点 B 坐标(3,3),点 A 、C 分别在 y 轴、x 轴上,对角线 AC 上一动点 E ,连接 BE ,过 E 作 DE ⊥BE 交 OC 于点 D .若点 D 坐标为(2,0),则点 E 坐标为.【答案】(1,2).【解析】解:过点 E 作 EH ⊥OC 于 H ,延长 HE 交 AB 于 F ,连接 OE ,∵四边形 ABCO 是正方形,∴AB ∥OC ,∠OAB =∠AOC=90°,∠OAC =∠BAC =∠OCA =45°,OA ∥BC , ∴FH ∥OA ,∴∠HEC =∠OAC =∠OCA = 45°,∠BFH =∠OAB =90°,∠DHE =∠AOC =90°, ∴EH=CH =BF ,∠EBF=∠DEH ,∴△BEF ≌△EDH ,121 2∵点D坐标为(2,0),即OD=2,由正方形性质得:OE=BE=DE,∵FH⊥OC,1∴OH=DH=OD=1,2∴EF=DH=1,∵FH=OA=3,∴EH=2,∴点E的坐标为(1,2),∴答案为:(1,2).2.(2018·焦作一模)如图1,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AD=AE,连接BE,CD,点M、N、P分别是BE、CD、BC的中点.(1)观察猜想:图1中,△PMN的形状是;(2)探究证明:把△ADE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图2的位置△,PMN 的形状是否发生改变?并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把△ADE绕点A在平面内自由旋转,若AD=1,AB=3,请直接写△出PMN的周长的最大值.图1图2【答案】(1)等边三角形;(2)(3)见解析.【解析】解:(1)∵△ABC为等边三角形,∴AB=AC,∠ABC=∠ACB=60°,∵AD=AE,∴BD=CE,∵点M、N、P分别是BE、CD、BC的中点,∴PM∥CE,PM=121 CE,PN∥AD,PN=BD,2∴PM=PN,∠BPM=∠BCA=60°,∠CPN=∠CBA=60°,∴∠MPN=60°,∴△PMN为等边三角形;答案为等边三角形;(2)△PMN的形状不发生改变,理由如下:连接CE、BD,∵AB=AC,AE=AD,∠BAC=∠DAE=60°,由旋转性质得:BD=CE,∠ABD=∠ACE,∵点M、N、P分别是BE、CD、BC的中点,11∴PM∥CE,PM=CE,PN∥AD,PN=BD,22∴PM=PN,∠BPM=∠BCE,∠CPN=∠CBD,∴∠BPM+∠CPN=∠BCE+∠CBD=∠BCA+∠ACE+∠CBD=∠BCA+∠ABD+∠CBD=∠BCA+∠ABC=120°,∴∠MPN=60°,∴△PMN为等边三角形.1(3)∵PN=BD,2∴当BD的值最大时,PN的值最大,当A、B、D共线时且A在B、D之间时,BD取最大值,此时BD=1+3=4,∴PN 的最大值为 2,即△PMN 的周长的最大值为 6.3.(2019· 三门峡二模)如图,正方形A BCD 的对称中心在坐标原点,AB ∥x 轴,AD ,BC 分别与 x 轴交a于 E ,F ,连接 BE ,DF ,若正方形 ABCD 的顶点 B ,D 在双曲线 y = 上,实数 a 满足 axDEBF 的面积是( )1a=1,则四边形A .1 2B .3 2C .1D .2【答案】D .【解析】解:∵实数 a 满足 a1a=1,∴a =±1,又∵a >0,∴a =1,a∵正方形 ABCD 的顶点 B ,D 在 y = 上,x∴S =1,矩形 ∵正方形 ABCD 的对称中心在坐标原点,∴S=S =2S =2×1=2, 平行四边形 矩形 矩形故答案为:D .1 4.(2019· 省实验一模)如图,在△ABC 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点 B ,C 为圆心,以大于 BC2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两点 M ,N ;②作直线 MN 交 AB 于点 D ,连接 CD .如果 CD =AC ,∠ACB =105°,那么∠B 的度数为()BGOF DEBF ABFEF BGOFA.20°B.25°C.30°D.35°【答案】B.【解析】解:由尺规作图可得:MN垂直平分BC,∴DC=BD,∴∠DCB=∠DBC,∵DC=AC,∴∠A=∠CDA,设∠B 为x,则∠BCD=x,∠A=∠CDA=2x,∴x+2x+105°=180°,解得:x=25,即∠B=25°,故答案为:B.15.(2019·省实验一模)如图,点A(m,5),B(n,2)是抛物线C:y=x22﹣2x+3上的两点,将抛物线C向左平移,得到抛物线C,点A,B的对应点分别为点A',B'.若曲线段AB扫过的面积为9(图中的阴影部分),则抛物线C的解析式是()1A.y=(x﹣5)22+11B.y=(x﹣2)2+421C.y=(x+1)22+11D.y=(x+2)22﹣2【答案】C.1【解析】解:∵y=x22﹣2x+3=12(x﹣2)2+1,∵阴影部分的面积为9,A(m,5),B(n,2),∴3BB′=9,∴BB′=3,1122即将 C 沿 x 轴向左平移 3 个单位长度得到 C 的图象,1 ∴C 的函数表达式是 y = (x +1)2+1.2答案为:C .6.(2019· 省实验一模)如图,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双曲线 y = 点 A .k1 与直线 y =k x 在第二象限交于格 x(1)填空:k =,k =;(2)双曲线与直线的另一个交点 B 的坐标为;(3)在图中仅用直尺、2B 铅笔画△ABC ,使其面积为 2|k |,其中点 C 为格点.【答案】(1)﹣2;﹣2;(2)(1,﹣2);(3)见解析. 【解析】解:(1)由图可得:A (﹣1,2),将点 A (﹣1,2)分别代入双曲线 y =k1 和直线 y =k x ,x可得:k =﹣2,k =﹣2,(2)由对称性可知,两函数图象的另一个交点与 A (﹣1,2)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B (1,﹣2);(3)∵k =﹣2,∴2|k |=4,∴满足条件的点 C 有四个,如图所示.1 2 2 2 1 2 12 1 2 117.(2019· 叶县一模)有两张完全重合的矩形纸片,将其中一张绕点 A 顺时针旋转 90°后得到矩形 AMEF (如图 1),连接 BD ,MF ,若 BD =16cm ,∠ADB =30°.(1)如图 1,试探究线段 BD 与线段 MF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把△BCD 与△MEF 剪去,将△ABD 绕点 A 顺时针旋转得△AB △D ,边 AD 交 FM 于点 K (如图2),设旋转角为 β(0°<β<90°),当△AFK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 β 的度数;(3)若将△AFM 沿 AB 方向平移得到△A △ F M (如图 3),F M 与 AD 交于点 P ,A M与 BD 交于点 N , 当 NP ∥AB 时,求平移的距离.图 1图 2图 3【答案】见解析.【解析】解:(1)结论:BD =MF ,BD ⊥MF .理由: 延长 FM 交 BD 于点 N ,由题意得:△BAD ≌△MAF .∴BD =MF ,∠ADB =∠AFM .∵∠DMN =∠AMF ,∴∠ADB +∠DMN =∠AFM +∠AMF =90°,1 1 12 2 2 2 2 2 2∴∠DNM=90°,∴BD⊥MF.(2)由题意知,∠KAF<90°,①当AF=AK时,∠AKF=∠F=30°,此时∠KAF=120°,不符题意,此种情况不存在;②当AK=FK时,∠KAF=∠F=30°,则∠BAB=180°﹣∠B AD﹣∠KAF=180°﹣90°﹣30°=60°,即β=60°;③当AF=FK时,∠FAK=75°,∴∠BAB=90°﹣∠FAK=15°,即β=15°;综上所述,β的度数为60°或15°;(3)由题意得四边形PNA A是矩形,设A A=PN=x,在△R t A M F中,F M=FM=16,∠F=∠ADB=30°,∴A M=8,A F=83,∴AF =83﹣x.同理,AP=8﹣33x,∴PD=AD﹣AP=83﹣8+∵NP∥AB,PN DP∴,AB AD33x.x∴88388333x,解得x=12﹣43,∴平移距离为:12﹣43.8.(2019·濮阳二模)若函数y=(m﹣1)x23﹣6x+m的图象与x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则m的值为(2)1111222222222222A .﹣2 或 3B .﹣2 或﹣3C .1 或﹣2 或 3D .1 或﹣2 或﹣3【答案】C .3【解析】解:(1)当 m =1 时,函数解析式为:y =﹣6x + ,是一次函数,图象与 x 轴有且只有一个交2点,(2)当 m ≠1时,函数为二次函数,3∴62﹣4×(m ﹣1)× m =0,2解得:m =﹣2 或 3, 故答案为:C .k9.(2019· 濮阳二模)如图,点 A 在双曲线 y = (x >0)上,过点 A 作 AB ⊥x 轴,垂足为点 B ,分别以x1点 O 和点 A 为圆心,大于 OA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 D ,E 两点,作直线 DE 交 x 轴于点 C ,交 y2轴于点 F (0,2),连接 AC .若 AC =1,则 k 的值为( )A .2B .32 25C .4 3 5D .2 5 2 5【答案】B .【解析】解:设 OA 交 CF 于 K .由作图方法可知,CF 垂直平分线段 OA , ∴OC =CA =1,OK =AK ,在 △R t OFC 中,由勾股定理得:CF = 5 ,由三角形的面积知:AK =OK =2 55,∴OA =4 5 5,由△FOC ∽△OBA ,可得: OF OC CF,OB AB AO∴ 2 1 5 ,OB AB 4 558 4∴OB = ,AB = , 5 58 4即 A ( , ),5 5∴k = 32 25.∴答案为:B .10.(2019· 商丘二模)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 OABC 绕原点 O 逆时针旋转 30°后得到矩形 O A ′B ′C ′,A ′B ′与 BC 交于点 M ,延长 BC 交 B ′C ′于 N ,若 A ( 3,0),C (0,1),则点 N 的坐标为()A .(3 3 3,1)B .(2- 3 ,1)C .( 3 -2,1)D .(1- 3 ,1)【答案】B .【解析】解:连接 ON ,取∠ONE =∠NOC ,由旋转性质得:C 'O =CO ,∠COC '=30° ∵CO =C 'O ,NO =NO∴△R t CON≌△R t C'ON(HL)∴∠NOC=∠NOC'=15°∴∠ONE=∠NOC=15°∴∠NEC=30°,NE=EO∵NC⊥OC,∠NEO=30°1∴NC=NE,CE=32∵CE+OE=1NC∴2NC+3NC=1∴NC=2﹣3即点N坐标(2﹣3,1)所以答案为:B.11.(2019·开封模拟)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 中,G为CD 边中点,连接AG并延长交BC边的延长线于E点,对角线BD交AG于F点.已知FG=2,则线段AE的长度为.【答案】12.【解析】解:∵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CD,AB∥CD,∴∠ABF=∠GDF,∠BAF=∠DGF,∴△ABF∽△GDF,∴AF ABGF DG=2,∴AF=2GF=4,∴AG=6.由题意得:CG为△EAB的中位线,∴AE=2AG=12.所以答案为:12.12.(2019·新乡一模)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按如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点A、D为圆心,1以大于AD的长为半径在AD两侧作弧,交于两点M、N;②连接MN分别交AB、AC于点E、F;③连接2DE、DF.若BD=6,AF=4,CD=3,则BE的长是()A.2B.4C.6D.8【答案】D.【解析】解:由作图方法可知:MN是线段AD的垂直平分线,∴AE=DE,AF=DF,∴∠EAD=∠EDA,∵AD平分∠BAC,∴∠BAD=∠CAD,∴∠EDA=∠CAD,∴DE∥AC,同理,DF∥AE,∴四边形AEDF是菱形,∴AE=DE=DF=AF,∵AF=4,∴AE=DE=DF=AF=4,由DE∥AC,得:BBBB CCCC,∵BD=6,AE=4,CD=3,∴BE=8,故答案为:D.13.(2017·西华县一模)如图,△在ABC中,AB=AC,∠A=36°,且BC=2,则AB=.24【答案】 5 1.【解析】解:作∠ABC 的平分线交 AC 于 D ,∵AB =AC ,∠A =36°,∴∠ABC =∠C =72°,∴∠ABD =∠CBD =36°,∴DA=DB ,∴∠BDC =∠A +∠ABD =72°,∴BD=BC =2,∴AD=BC =2,∵∠CBD =∠A ,∠BCD =∠ACB , ∴△BCD ∽△ABC ,∴BC :AC =CD :BC ,∴BC 2=AC CD ,即: 22 ACAC 2,解得:AC =1+ 5 或 AC =1- 5 (舍)即 AB =1+ 5.1 14.(2019· 省实验一模)如图,点 A (m ,5),B (n ,2)是抛物线 C :y = x 2﹣2x +3 上的两点,将抛2物线 C 向左平移,得到抛物线 C ,点 A ,B 的对应点分别为点 A ',B '.若曲线段 AB 扫过的面积为 9(图中1 1 2的阴影部分),则抛物线 C 的解析式是( )1A .y = (x ﹣5)2 2+11B .y = (x ﹣2)2+421C .y = (x +1)2 2+11D .y = (x +2)2 2﹣2【答案】C .1 【解析】解:y = x2 2﹣2x +3= 1 2(x ﹣2)2+1,∵曲线段 AB 扫过的面积为 9,A (m ,5),(n ,2) ∴四边形 ABB ’A ’为平行四边形,且 BB ’边上的高为 3,即 3BB ′=9,∴BB ′=3,1新函数图象是将函数 y = (x ﹣2)2+1 的图象沿 x 轴向左平移 3 个单位长度得到,2∴新图象的函数表达式是 y = 1 2(x +1)2+1.故答案为:C .115.(2019· 郑州联考)如图,在△ABC 中,∠ACB =90°,分别以点 A 和点 C 为圆心,以大于 AC 的长2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 M 和点 N ,作直线 MN 交 AB 于点 D ,交 AC 于点 E ,连接 CD .若∠B =34°, 则∠BDC 的度数是( )A .68°B .112°C .124°D .146°2【答案】B .【解析】解:∵∠ACB =90°,∠B =34°,∴∠A =56°,由作图方法可知:DE 是 AC 的垂直平分线,∴AD =CD ,∴∠DCA =∠A =56°,∴∠BCD =90°﹣56°=34°,∴∠BDC =180°﹣34°﹣34°=112°,故答案为:B .16.(2019· 郑州联考)如图,在 ABCD 中,E 、F 分别是 AB 、DC 边上的点,AF 与 DE 相交于点 P ,BF与 CE 相交于点 Q ,若 S =16cm 2, =25cm 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Scm 2.【答案】41.【解析】解:连接 EF ,∵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 ∥CD ,∴S =S,S=,△△△△S S=S,S=,△△△△S ∵S =16cm 2,S=25cm 2,△△ ∴S=41cm 2 四边形,故答案为:41.17.(2019· 安阳二模)如图,在△ABC 中,∠C =50°,∠B =35°,分别以点 A ,B 为圆心,大于 AB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 M ,N ,直线 MN 交 BC 于点 D ,连接 AD .则∠DAC 的度数为()APD BQCEFC BCF EFQ BCQ EFD ADF EFP ADPAPD BQC EPFQA.85°B.70°C.60°D.25°【答案】C.【解析】解:在△ABC中,∠B=35°,∠C=50°,∴∠BAC=180°﹣∠B﹣∠C=95°,由作图可知MN为AB的垂直平分线,∴DA=DB,∴∠DAB=∠B=35°,∴∠CAD=∠BAC﹣∠DAB=60°,故答案为:C.18.(2019·枫杨外国语三模)如图,已知矩形AOBC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O(0,0),A(0,3),B(4,0),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O为圆心,适当长度为半径作弧,分别交OC,OB于点D,E;②分别以1点D,E为圆心,大于DE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BOC内交于点F;③作射线OF,交边BC于点G,2则点G的坐标为()4455A.(4,) B.(,4)C.(,4)D.(4,)3333【答案】A.【解析】解:由作图方法知,OG是∠BOC的平分线,过G作GH垂直AC于H,∴GH =BG ,由题意知:∠CBO =90°,BC =3,OB =4, 由勾股定理知:OC =5,∵OG =OG ,GH =BG ,∴ △R t OGH ≌ △R t OGB ,∴OB=OH =4,∴CH=1,设 G (4,m ),则 BG =m ,CG =3-m ,CH =1,∴(3-m)24 =m 2+1,解得:m = ,34即 G (4, ),答案为:A .319.(2019· 中原名校大联考)如图, △在ABC 中,AD 平分∠BAC ,按如下步作图:①分别以点 A ,D1为圆心,以大于 AD 的长为半径在 AD 两侧作弧,两弧交于两点 M ,N ;②作直线 MN 分别交 AB ,AC 于2点 E ,F ;③连接 DE ,DF ,若 BD =6,AE =4,CD =3,则 CF 的长是( )A .1B .1.5C .2D .3【答案】C .【解析】解:由作图方法知:EF 垂直平分 AD ,设 AD 、EF 交于 O , ∴AE =DE ,AF =DF ,EF ⊥AD ,∵AD 平分∠BAC ,得:△AEO ≌△AFO ,∴AE=AF,∴AE=AF=DE=DF=4,∴四边形AEDF为菱形,∴DF∥AB,∴CF CD AF BD,∴CF=2.故答案为:C.20.(2019·许昌月考)任意一条线段EF,其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图痕迹如图所示.若连接EH、HF、FG,GE,则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正确的是()A.△EGH为等腰三角形C.四边形EGFH为菱形B.△EGF为等边三角形D.△EHF为等腰三角形【答案】B.【解析】解:由作图方法知,GH是线段EF的垂直平分线,∵EG=EH,∴△EGH是等腰三角形.即A正确;∵EG=GF,∴△EFG是等腰三角形,由图知,EF不一定等于EG,即B错误.∵EG=EH=HF=FG,∴四边形EHFG是菱形.即C正确.∵EH=FH,∴△EFH是等腰三角形.即D正确.故答案为:B.30。

2019届中考数学(通用版)复习专题学案:代数综合题

2019届中考数学(通用版)复习专题学案:代数综合题

代数综合题【题型特征】综合题是指涉及的知识面较宽、解题过程较复杂、解题方法较灵活的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数学综合题大致可分为以代数知识为主体的综合题;以几何知识为主体的综合题;代数、几何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以代数知识为主体的综合题,简称代数综合题,是指以代数知识为主的或以代数变形技巧为主的一类综合题.“分析探求思路,优化实施解答,反思验证结论”是解代数综合题的基本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方程思想.代数综合题涉及的知识类别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不易将它们作十分明显的分类.为了复习方便,我们将其分为:方程不等式型、函数型.【解题策略】代数综合题主要以方程或函数为基础进行综合.解题时一般用分析综合法解,认真读题找准突破口,仔细分析各个已知条件,进行转化,发挥条件整体作用进行解题.解题时,计算不能出差错,思维要宽,考虑问题要全面.类型一方程不等式型∵x2-x-1=0,∴x2=x+1.则原式=1.【提醒】先根据分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把原式进行化简,由已知一元二次方程解出x 的值,再把x的值代入进行计算即可.举一反三类型一1. (2019·新疆乌鲁木齐)已知m,n,k为非负实数,且m-k+1=2k+n=1,则代数式2k2-8k+6的最小值为().A. -2B. 0C. 2D. 2.52. (2019·湖北荆门)若-2x m-n y2与3x4y2m+n是同类项,则m-3n的立方根是.类型二函数型典例2(2019·广东珠海)如图,矩形OABC的顶点A(2,0),C(0,2).将矩形OABC绕点O 逆时针旋转30°,得矩形OEFG,线段GE,FO相交于点H,平行于y轴的直线MN分别交线段GF,GH,GO和x轴于点M,P,N,D,连接MH.(1)若抛物线l:y=ax2+bx+c经过G,O,E三点,则它的表达式为:;(2)如果四边形OHMN为平行四边形,求点D的坐标;(3)在(1)(2)的条件下,直线MN与抛物线l交于点R,动点Q在抛物线l上且在R,E两点之间(不含点R,E)运动,设△PQH的面积为S,当时,确定点Q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全解】(1)如图(1),过点G作GI⊥CO于点I,过点E作EJ⊥CO于点J,(1)∵A(2,0),C(0,2),∴OE=OA=2,OG=OC=2.∵∠GOI=30°,∠JOE=90°-∠GOI=90°-30°=60°,∴G(-,3),E(,1).设抛物线表达式为y=ax2+bx+c,∵经过G,O,E三点,(2)(3)【技法梳理】(1)求表达式一般采用待定系数法,通过函数上的点满足方程求出.(2)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恰得MN为OF,即为中位线,进而横坐标易得,D为x 轴上的点,所以纵坐标为0.(3)已知S范围求横坐标的范围,那么表示S是关键.由PH不为平行于x轴或y轴的线段,所以考虑利用过动点的平行于y轴的直线切三角形为2个三角形的常规方法来解题,此法底为两点纵坐标得差,高为横坐标的差,进而可表示出S,但要注意,当Q在O点右边时,所求三角形为两三角形的差.得表达式再代入,求解不等式即可.另要注意求解出结果后要考虑Q本身在R,E之间的限制.举一反三类型二3. (2019·福建福州)现有A,B两种商品,买2件A商品和1件B商品用了90元,买3件A 商品和2件B商品用了160元.(1)求A,B两种商品每件各是多少元?(2)如果小亮准备购买A,B两种商品共10件,总费用不超过350元,但不低于300元,问有几种购买方案,哪种方案费用最低?4. (2019·福建福州)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D.(1)求点A,B,D的坐标;(2)连接CD,过原点O作OE⊥CD,垂足为点H,OE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E,连接AE,AD,求证:∠AEO=∠ADC;(3)以(2)中的点E为圆心,1为半径画圆,在对称轴右侧的抛物线上有一动点P,过点P作☉E 的切线,切点为Q,当PQ的长最小时,求点P的坐标,并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1)(2)(第4题)【小结】本类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性质与图象,直角三角形及坐标系中三角形面积的表示等知识点.注意其中“利用过动点的平行于y轴的直线切三角形为2个三角形的常规方法来表示面积”是近几年中考的考查热点,需要加强理解运用.类型一1. (2019·湖南张家界)若,则(x+y)2019等于().A. -1B. 1C. 32019D. -320192. (2019·贵州遵义)若a+b=2,ab=2,则的值为().A. 6B. 1C. 3D. 23. (2019·贵州毕节)若-2a m b4与5a n+2可以合并成一项,则m n的值是().A. 2B. 0C. -1D. 14. (2019·湖南娄底)先化简,再从不等式2x-3<7的正整数解中选一个使原式有意义的数代入求值.5. (2019·四川巴中)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满足x2-4x+3=0.类型二6. (2019·江苏连云港)如图,△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1,2),B(2,5),C(6,1).若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与△ABC有交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第6题)③当∠AOC=90°时,|k1|=|k2|;④若OABC是菱形,则两双曲线既关于x轴对称,也关于y轴对称.其中正确的结论是(把所有正确的结论的序号都填上).(第8题)(第9题)10. (2019·甘肃白银)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顶点为M的抛物线是由抛物线y=x2-3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后得到的,它与y轴负半轴交于点A,点B在该抛物线上,且横坐标为3.(1)求点M,A,B坐标;(2)联结AB,AM,BM,求∠ABM的正切值;(3)点P是顶点为M的抛物线上一点,且位于对称轴的右侧,设PO与x正半轴的夹角为α,当α=∠ABM时,求P点坐标.(第10题)参考答案【真题精讲】1. D解析:∵m,n,k为非负实数,且m-k+1=2k+n=1,∴m,n,k最小为0,当n=0时,k最大为(第4题(1))(第4题(2))由☉E的半径为1,根据切线性质及勾股定理,得PQ2=EP2-1, 要使切线长PQ最小,只需EP长最小,即EP2最小.设点P坐标为(x,y),由勾股定理得EP2=(x-3)2+(y-2)2.又点P在对称轴右侧的抛物线上,∴x1=1舍去.∴P(5,1).【课后精练】1. B2. B3. D4.原式=÷=·=,不等式2x-3<7,解得x<5,其正整数解为1,2,3,4,当x=1时,原式=.5.原式=÷=·=-,解方程x2-4x+3=0,得x1=1,x2=3.当x=1时,原式无意义;当x=3时,原式=-.6. B7.a<-58.①④解析:作AE⊥y轴于E,CF⊥y轴于F,(第8题)∵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S△AOB=S△COB.∴AE=CF.∴OM=ON.当∠AOC=90°,∴四边形OABC是矩形.∴不能确定OA与OC相等.∴不能判断△AOM≌△CNO.∴不能判断AM=CN.∴不能确定|k1|=|k2|,所以③错误.若OABC是菱形,则OA=OC,而OM=ON,∴Rt△AOM≌Rt△CNO.∴AM=CN.∴|k1|=|k2|.∴k1=-k2.∴两双曲线既关于x轴对称,也关于y轴对称,所以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④.,∴k=33=9.(2)如图,过点D作DM⊥x轴于点M,过点B作BN⊥x轴于点N.(第9题)则∠DMA=∠ANB=90°.∴BN=ON=3.设MD=a,OM=b.∴△ADM≌△BAN(AAS).∴BN=AM=3,MD=AN=a.∴OA=3-a,即AM=b+3-a=3,得a=b,∵ab=4,∴a=b=2.∴OA=3-2=1.即点A的坐标是(1,0).10. (1)抛物线y=x2-3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后得到的函数表达式为y=(x-1)2-3, 顶点M(1,-3),令x=0,则y=(0-1)2-3=-2,点A(0,-2),x=3时,y=(3-1)2-3=4-3=1,(2)如图,过点B作BE⊥AO于点E,过点M作MF⊥AO于点M,(第10题)∵EB=EA=3,∴∠EAB=∠EBA=45°.同理可求∠FAM=∠FMA=45°,∴△ABE∽△AMF..。

2019届中考数学总复习:几何综合问题

2019届中考数学总复习:几何综合问题

题能力的探究性的问题、方案设计的问题等等
. 主要特点是图形较复杂,覆盖面广、涉及的知识点较多,
题设和结论之间的关系较隐蔽,常常需要添加辅助线来解答
.
几何综合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如折叠类型、探究型、开放型、运动型、情景型等,背景鲜活,具有
实用性和创造性,考查方式偏重于考查考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AP
时,△ PAQ∽△ ABC,则有:
BC AB
6 t 2t
,解得 t=3 ( s),
6 12
即当 t=3s 时,△ PAQ∽△ ABC;
所以,当 t=1.2s 或 3s 时,以点 Q、 A、 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ABC相似.
【总结升华】 本题是动态几何题,同时也是一道探究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发现、归纳和表达能力,
.
【答案与解析】
解:(1)对于任何时刻 t , AP=2t ,DQ=t, QA=6-t .
当 QA=AP时,△ QA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 6-t=2t ,解得: t=2 (s),
所以,当 t=2s 时,△ QA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2)在△ QAC中, QA=6-t , QA边上的高 DC=12,
1
1
∴ S△QAC= QA?DC= (6-t )?12=36-6t .
2
2
在△ APC中, AP=2t, BC=6,
1
1
∴ S△APC= AP?BC= ?2t ?6=6t .
2
2
∴ S 四边形 QAPC=S△QAC+S△ APC=( 36-6t ) +6t=36 ( cm2).
由计算结果发现:在 P、 Q两点移动的过程中,四边形

(word完整版)2019年全国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3:代数几何综合压轴题

(word完整版)2019年全国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3:代数几何综合压轴题

代数几何综合压轴题一、选择题1. (2019年四川省达州市)矩形O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B(2,2),点A在x轴上,点C在y轴上,P是对角线OB上一动点(不与原点重合),连接PC,过点P作PD⊥PC,交x轴于点D.下列结论:①OA=BC=2;②当点D运动到OA的中点处时,PC2+PD2=7;③在运动过程中,∠CDP是一个定值;④当△ODP为等腰三角形时,点D的坐标为(,0).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矩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解:①∵四边形OABC是矩形,B(2,2),∴OA=BC=2;故①正确;②∵点D为OA的中点,∴OD=OA=,∴PC2+PD2=CD2=OC2+OD2=22+()2=7,故②正确;③如图,过点P作PF⊥OA于F,FP的延长线交BC于E,∴PE⊥BC,四边形OFEC是矩形,∴EF=OC=2,设PE=a,则PF=EF﹣PE=2﹣a,在Rt△BEP中,tan∠CBO===,∴BE=PE=a,∴CE=BC﹣BE=2﹣a=(2﹣a),∵PD⊥PC,∴∠CPE+∠FPD=90°,∵∠CPE+∠PCE=90°,∴∠FPD=∠ECP,∵∠CEP=∠PFD=90°,∴△CEP∽△PFD,∴=,∴=,∴FD=,∴tan∠PDC===,∴∠PDC=60°,故③正确;④∵B(2,2),四边形OABC是矩形,∴OA=2,AB=2,∵tan∠AOB==,∴∠AOB=30°,当△ODP为等腰三角形时,Ⅰ、OD=PD,∴∠DOP=∠DPO=30°,∴∠ODP=60°,∴∠ODC=60°,∴OD=OC=,Ⅱ、OP=OD,∴∠ODP=∠OPD=75°,∵∠COD=∠CPD=90°,∴∠OCP=105°>90°,故不合题意舍去;Ⅲ、OP=PD,∴∠POD=∠PDO=30°,∴∠OCP=150°>90°故不合题意舍去,∴当△ODP为等腰三角形时,点D的坐标为(,0).故④正确,故选:D.二、解答题1. (2019年四川省攀枝花市)已知抛物线2=-++的对称轴为直线x=1,其图y x bx cC。

2019届中考数学总复习:几何综合问题

2019届中考数学总复习:几何综合问题

2019届中考数学总复习:几何综合问题【中考展望】几何综合题是中考试卷中常见的题型,大致可分为几何计算型综合题与几何论证型综合题,它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几何知识的能力.这类题型在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中占有相当的分量,不仅有选择题、填空题、几何推理计算题以及代数与几何的综合计算题,还有更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探究性的问题、方案设计的问题等等.主要特点是图形较复杂,覆盖面广、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题设和结论之间的关系较隐蔽,常常需要添加辅助线来解答.几何综合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如折叠类型、探究型、开放型、运动型、情景型等,背景鲜活,具有实用性和创造性,考查方式偏重于考查考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几何为主的综合题常常在一定的图形背景下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证明线段、角的数量关系(包括相等、和、差、倍、分及比例关系等);2、证明图形的位置关系(如点与线、线与线、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3、几何计算问题;4、动态几何问题等.【方法点拨】一、几何计算型综合问题,常常涉及到以下各部分的知识:1、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2、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的性质;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函数;4、平行四边形的性质;5、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6、垂径定理,切线的性质,与正多边形有关的计算;7、弧长公式与扇形面积公式.二、几何论证型综合题的解答过程,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图形的直观提示,注意观察、分析图形,把复杂的图形分解成几个基本图形,通过 添加辅助线补全或构造基本图形;2、注意分析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发展条件,为解题创造条件打好基础,要由已知联想经 验,由未知联想需要,不断转化条件和结论来探求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3、要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几何证明问题,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几何计算问题,还要灵活运用 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方程等思想来解决问题.【典型例题】类型一、动态几何型问题1.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12cm ,BC=6cm ,点P 沿AB 边从点A 开始向点B 以2cm/s 的速度移动;点Q 沿DA 边从点D 开始向点A 以1cm/s 的速度移动.如果P 、Q 同时出发,用t(s)表示移动的时间(0≤t ≤6),那么:⑴当t 为何值时,△QA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⑵求四边形QAPC 的面积;提出一个与计算结果有关的结论;⑶当t 为何值时,以点Q 、A 、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D AB C QP【思路点拨】⑴中应由△QA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这一结论,需补充条件AQ=AP ,由AQ=6-t ,AP=2t ,可求出t 的值;⑵中四边形QAPC 是一个不规则图形,其面积可由矩形面积减去△DQC 与△PBC 的面积求出;⑶中由于题目中未给出三角形的相似对应方式,因此需分类讨论. 【答案与解析】解:(1)对于任何时刻t ,AP=2t ,DQ=t ,QA=6-t .当QA=AP 时,△QA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6-t=2t ,解得:t=2(s ),所以,当t=2s 时,△QA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在△QAC 中,QA=6-t ,QA 边上的高DC=12,∴S △QAC =12QA •DC=12(6-t )•12=36-6t . 在△APC 中,AP=2t ,BC=6, ∴S △APC =12AP •BC=12•2t •6=6t . ∴S 四边形QAPC =S △QAC +S △APC =(36-6t )+6t=36(cm 2).由计算结果发现:在P 、Q 两点移动的过程中,四边形QAPC 的面积始终保持不变.(也可提出:P 、Q 两点到对角线AC 的距离之和保持不变)(3)根据题意,可分为两种情况,在矩形ABCD 中:①当QA AP AB BC=时,△QAP ∽△ABC ,则有: 62126t t -=,解得t=1.2(s ), 即当t=1.2s 时,△QAP ∽△ABC ;②当QA AP BC AB=时,△PAQ ∽△ABC ,则有: 62612t t -=,解得t=3(s ), 即当t=3s 时,△PAQ ∽△ABC ;所以,当t=1.2s 或3s 时,以点Q 、A 、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总结升华】本题是动态几何题,同时也是一道探究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发现、归纳和表达能力,这就要求我们通过计算分析,抓住其本质,揭示出变中不变的规律.四边形QAPC 的面积也可由△QAC 与△CAP 的面积求出,;⑶中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结论具有一定的开放性.2.(永春县校级月考)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AD=3,CD=5,BC=10,梯形的高为4,动点M 从点B 出发沿线段BC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向终点C 运动;动点N 同时从点C 出发沿线段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 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1)直接写出梯形ABCD 的中位线长;(2)当MN ∥AB 时,求t 的值;(3)试探究:t 为何值时,使得MC=MN .【思路点拨】(1)直接利用梯形中位线的定理求出即可;(2)平移梯形的一腰,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3)利用MC=MN时,结合路程=速度×时间求得其中的有关的边,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解.【答案与解析】解:(1)∵AD=3,BC=10,∴梯形ABCD的中位线长为:(3+10)÷2=6.5;(2)如图1,过D作DG∥AB交BC于G点,则四边形ADGB是平行四边形.∵MN∥AB,∴MN∥DG,∴BG=AD=3.∴GC=10﹣3=7.由题意知,当M、N运动到t秒时,CN=t,CM=10﹣2t.∵DG∥MN,∴△MNC∽△GDC.∴=,即=.解得,t=;(3)当MC=MN时,如图2,过M作MF⊥CN于F点,FC=NC=t.∵∠C=∠C,∠MFC=∠DHC=90°,∴△MFC∽△DHC,∴=,即=,解得:t=.综上所述,t=时,MC=MN.【总结升华】解决动点问题,首先就是要找谁在动,谁没动,通过分析动态条件和静态条件之间的关系求解,但是对于大多数题目来说,都有一个由动转静的拐点.3.(2016秋•泗阳县期末)(1)已知:如图1,△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为BC边上的一动点(点D 不与B 、C 重合),以AD 为边作等边△ADE ,连接CE .求证:①BD=CE ,②AC=CE+CD ;聪明的小明做完上题后进行了进一步变式探究.(2)如图2,在△ABC 中,∠BAC=90°,AC=AB ,点D 为BC 上的一动点(点D 不与B 、C 重合),以AD 为边作等腰Rt △ADE ,∠DAE=90°(顶点A 、D 、E 按逆时针方向排列),连接CE ,类比题(1),请你猜想线段BD 、CD 、DE 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请直接写出,不需论证;(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若D 点在BC 的延长线上运动,以AD 为边作等腰Rt △ADE ,∠DAE=90°(顶点A 、D 、E 按逆时针方向排列),连接CE .①题(2)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②连结BE ,若BE=10,BC=6,求AE 的长.【思路点拨】(1)①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BAC=∠DAE=60°,AB=BC=AC ,AD=DE=AE ,进而就可以得出△ABD ≌△ACE ,即可得出结论;②由△ABD ≌△ACE ,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AC=DC+CE ;(2)先判定△ABD ≌△ACE (SAS ),得出∠B=∠ACE=45°,BD=CE ,在Rt △DCE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出CE 2+CD 2=DE 2,即可得到BD 2+CD 2=DE 2;(3)①运用(2)中的方法得出BD 2+CD 2=DE 2;②根据Rt △BCE 中,BE=10,BC=6,求得CE=22106-=8,进而得出CD=8﹣6=2,在Rt △DCE 中,求得DE=2228+=,最后根据△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AE 的长.【答案与解析】解:(1)①如图1,∵△ABC 和△ADE 是等边三角形,∴∠BAC=∠DAE=60°,AB=BC=AC ,AD=DE=AE ,∴∠BAC ﹣∠DAC=∠DAE ﹣∠DAC ,∴∠BAD=∠EAC .在△ABD 和△ACE 中,,∴△ABD ≌△ACE (SAS ),∴BD=CE ;②∵BD=CE ,AC=BC ,又∵BC=BD+CD ,∴AC=CE+CD ;(2)BD 2+CD 2=DE 2.证明:如图2,∵∠BAC=∠DAE=90°,∴∠BAC ﹣∠DAC=∠DAE ﹣∠DAC ,即∠BAD=∠CAE ,在△ABD 与△ACE 中,,∴△ABD ≌△ACE (SAS ),∴∠B=∠ACE=45°,BD=CE ,∴∠B+∠ACB=∠ACE+∠A CB=90°,∴∠BCE=90°,∴Rt △DCE 中,CE 2+CD 2=DE 2,∴BD 2+CD 2=DE 2;(3)①(2)中的结论还成立.理由:如图3,∵∠BAC=∠DAE=90°,∴∠BAC+∠DAC=∠DAE+∠DAC ,即∠BAD=∠CAE ,在△ABD 与△ACE 中,,∴△ABD ≌△ACE (SAS ),∴∠ABC=∠ACE=45°,BD=CE ,∴∠ABC+∠ACB=∠ACE+∠ACB=90°,∴∠BCE=90°=∠ECD ,∴Rt △DCE 中,CE 2+CD 2=DE 2,∴BD 2+CD 2=DE 2;②∵Rt △BCE 中,BE=10,BC=6,∴22106-=8,∴BD=CE=8,∴CD=8﹣6=2,∴Rt △DCE 中,2228+68∵△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683422== 【总结升华】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举一反三:【变式】△ABC 是等边三角形,P 为平面内的一个动点,BP=BA ,若0︒<∠PBC <180°,且∠PBC 平分线上的一点D 满足DB=DA ,(1)当BP 与BA 重合时(如图1),∠BPD= °;(2)当BP 在∠ABC 的内部时(如图2),求∠BPD 的度数;(3)当BP 在∠ABC 的外部时,请你直接写出∠BPD 的度数,并画出相应的图形.【答案】(1)∠BPD= 30°;(2)如图3,连结CD .∵ 点D 在∠PBC 的平分线上,∴ ∠1=∠2.∵ △ABC 是等边三角形,∴ BA=BC=AC ,∠ACB= 60°.∵ BP=BA ,∴ BP=BC .∵ BD= BD ,∴ △PBD ≌△CBD .∴ ∠BPD=∠3.∵ DB=DA ,BC=AC ,CD=CD ,∴ △BCD ≌△ACD .∴ 134302ACB ∠=∠=∠=︒.∴ ∠BPD =30°.(3)∠BPD= 30°或 150°.类型二、几何计算型问题【高清课堂:几何综合问题 例1 】 4.如图,直角三角形纸片ABC 中,∠ACB=90°,AC=8,BC=6.折叠该纸片使点B 与点C 重合,折痕与AB 、BC 的交点分别为D 、E.(1) DE 的长为 ;(2) 将折叠后的图形沿直线AE 剪开,原纸片被剪成三块,其中最小一块的面积等于 .【思路点拨】(1)由题意可得:DE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易证DE∥AC,即DE是△ABC的中位线,即可求得DE的长;(2)由DE∥AC,DE=12AC,易证△AOC∽△EO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OA:OE=2,然后求得△ACE的面积,利用等高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底的比,即可求得答案.【答案与解析】(1)根据题意得:DE⊥BC,CE=BE,∵∠ACB=90°,即AC⊥BC,∴DE∥AC,∴AD=BD,∴DE=12AC=12×8=4;(2)∵DE∥AC,DE=12 AC,∴△AOC∽△EOD,∴OA:OE=AC:DE=2,∵CE=12BC=12×6=3,∵∠ACB=90°,AC=8,∴S△ACE=12CE•AC=12×3×8=12,∴S△OCE=13S△ACE=4,∴S△ADE+S△ODE=S△ABC-4-12=8,∴其中最小一块的面积等于4.【总结升华】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是一道典型的几何综合题.举一反三【变式】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中,∠B=45°,AE为BC边上的高,将△ABE沿AE所在直线翻折得△AB′E,那么△AB′E与四边形AECD重叠部分的面积是 . 【答案】在Rt△ABE中,∵∠B=45°,AB=2,∴AE=BE=2,∴S△ABE=1.由翻折的性质可知:△AB′E≌△ABE,∴EB′=EB=2∴B′C=BB′-BC=22-2,∵四边形ABCD是菱形,∴CF∥BA.∴∠ B′FC=∠B′AB=90°, ∠B′CF=∠B=45°∴CF=2'=2-22B C,∴SB FC△'=221CF=3-22∴S阴=SB E′△A -SB FC′△=22-2.5.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B∥DC,∠A=45°,AB=10 cm,CD=4 cm,等腰直角△PMN的斜边MN=10 cm, A点与N点重合, MN和AB在一条直线上,设等腰梯形ABCD不动,等腰直角△PMN沿AB所在直线以1 cm/s的速度向右移动,直到点N与点B重合为止.(1)等腰直角△PMN在整个移动过程中与等腰梯形ABCD重叠部分的形状由________形变化为________形;(2)设当等腰直角△PMN移动x (s)时,等腰直角△PMN与等腰梯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cm2),求y 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当x=4 (s)时,求等腰直角△PMN与等腰梯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思路点拨】(1)根据已知求出∠PNM=∠DAB=45°,求出∠AEN,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判断即可;推出∠DAB=∠PNM=45°,根据等腰梯形的判定判断即可;(2)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①当0<x≤6时,重叠部分的形状为等腰直角△EAN,AN=x(cm),过点E作EH⊥AB于点H,则EH平分AN,求出EH,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即可;②当6<x≤10时,重叠部分的形状是等腰梯形ANED,求出AN=x(cm),CE=BN=10-x,DE=x-6,过点D作DF⊥AB于F,过点C作CG⊥AB于G,求出DF,代入梯形面积公式求出即可.【答案与解析】(1)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梯形.(2)等腰直角△PMN在整个移动过程中与等腰梯形ABCD重合部分图形的形状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①当0<x≤6时,重叠部分的形状为等腰直角△EAN(如图①).此时AN=x(cm),过点E作EH⊥AB于点H,则EH平分AN,∴EH=AN=x,∴y=S△ANE=AN·EH=x·x=.②当6<x≤10时,重叠部分的形状是等腰梯形ANED(如图②).此时,AN=x(cm),∵∠PNM=∠B=45°,∴EN∥BC,∵CE∥BN,∴四边形ENBC是平行四边形,CE=BN=10-x,DE=4-(10-x)=x-6,过点D作DF⊥AB于F,过点C作CG⊥AB于G,则AF=BG,DF=AF=(10-4)=3,∴y=S梯形ANED=(DE+AN)·DF=(x-6+x)×3=3x-9.综上,.(3)当等腰直角△PMN运动到PN边经过点D时,移动时间为6(s),∴当x=4 (s)时,y=x2=×42=4.∴当x=4 (s)时,等腰直角△PMN与等腰梯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是4cm2.【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对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平移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综合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B=15,AD=20,∠C=30°.点M、N同时以相同速度分别从点A、点D开始在AB、AD(包括端点)上运动.(1)设ND的长为x,用x表示出点N到AB的距离,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2)当五边形BCDNM面积最小时,请判断△AMN的形状.【答案】(1)过点N作BA的垂线NP,交BA的延长线于点P.则AM=x,AN=20-x.∵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CD,∠D=∠C=30°,∴∠PAN=∠D=30°.在Rt△APN中,PN=AN×sin∠PAN=(20-x),即N到AB距离为(20-x).∵点N在AD上,0≤x≤20,点M在AB上,0≤x≤15,∴x取值范围是0≤x≤15.(2)∵S五边形BCDNM=S梯形-S△AMN且S梯形为定值,∴当S五边形BCDMN最小时,应使S△AMN最大据(1),S△AMN=AM·NP=.∵<0,∴当x=10时,S△AMN有最大值.∴当x=10时,S五边形BCDNM有最小值.当x=10时,即ND=AM=10,AN=AD-ND=10,即AM=AN.则当五边形BCDNM面积最小时,△AMN为等腰三角形.【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2016•天水)如图,边长为2的等边△ABC和边长为1的等边△A′B′C′,它们的边B′C′,BC位于同一条直线l上,开始时,点C′与B重合,△ABC固定不动,然后把△A′B′C′自左向右沿直线l 平移,移出△ABC外(点B′与C重合)停止,设△A′B′C′平移的距离为x,两个三角形重合部分的面积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是()A.B. C. D.2.如图,将直角三角形ABC沿着斜边AC的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A、D、C、F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直角边DE交BC于点G.如果BG=4,EF=12,△BEG的面积等于4,那么梯形ABGD的面积是()A.16B.20C.24D.28二、填空题3.(2016•海淀区二模)据传说,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泰勒斯曾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在金字塔影子的顶部立一根木杆,借助太阳光线构成两个相似三角形,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如图所示,木杆EF 的长为2m,它的影长FD为3m,测得OA为201m,则金字塔的高度BO为 m.4.如图,线段AB=8cm,点C是AB上任意一点(不与点A、B重合),分别以AC、BC为斜边在AB的同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MC和△CNB),则当BC=_____________cm时,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最小.三、解答题5.有一根直尺的短边长2cm,长边长10cm,还有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形纸板,它的斜边长12cm.如图①,将直尺的短边DE与直角三角形纸板的斜边AB重合,且点D与点A重合;将直尺沿AB方向平移(如图②),设平移的长度为xcm(0≤x≤0 ),直尺和三角形纸板的重叠部分(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cm2.(1)当x=0时(如图①),S=________;(2)当0<x≤4时(如图②),求S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3)当4<x<6时,求S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4)直接写出S的最大值.6. 问题情境:如图①,在△ABD与△CAE中,BD=AE,∠DBA=∠EAC,AB=AC,易证:△ABD≌△CAE.(不需要证明)特例探究:如图②,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B上,且BD=AE,AD与CE交于点F.求证:△ABD≌△CAE.归纳证明:如图③,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CB、BA的延长线上,且BD=AE.△ABD与△CAE 是否全等?如果全等,请证明;如果不全等,请说明理由.拓展应用:如图④,在等腰三角形中,AB=AC,点O是AB边的垂直平分线与AC的交点,点D、E分别在OB、BA的延长线上.若BD=AE,∠BAC=50°,∠AEC=32°,求∠BAD的度数.7.如图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6cm,⊙O的半径为rcm,当圆心O从点A出发,沿着线路AB-BC-CA运动,回到点A时,⊙O随着点O的运动而移动.⑴若r=3cm,求⊙O首次与BC边相切时,AO的长;⑵在⊙O移动过程中,从切点的个数来考虑,相切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写出不同情况下r的取值范围及相应的切点的个数;⑶设⊙O在整个移动过程中,在△ABC内部,⊙O未经过的部分面积为S,在S>0时,求关于r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r的取值范围.A(O)OB C8.(2015•德州)(1)问题: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点P为AB上一点,∠DPC=∠A=∠B=90°,求证:AD•BC=AP•BP.(2)探究: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点P为AB上一点,当∠DPC=∠A=∠B=θ时,上述结论是否依然成立?说明理由.(3)应用:请利用(1)(2)获得的经验解决问题:如图3,在△ABD中,AB=6,AD=BD=5,点P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由点A出了,沿边AB向点B运动,且满足∠DPC=∠A,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以D为圆心,以DC为半径的圆与AB 相切时,求t的值.9.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B=12 cm,BC=9 cm,DC=13 cm,点P是线段AB上一个动点.设BP为x cm,△PCD的面积为y cm2.(1)求AD 的长;(2)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x为何值时,y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3)在线段AB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CD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B=10,AD=6,∠A=60°,点P从点A出发沿边线AB—BC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C运动,当P与C重合时停下运动,过点P作AB的垂线PQ交AD或DC于Q.设P运动时间为t秒,直线PQ扫过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S.求S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如图1所示:当0<x≤1时,过点D作DE⊥BC′.∵△ABC和△A′B′C′均为等边三角形,∴△DBC′为等边三角形.∴DE=32BC′=32x.∴y=12BC′•DE=34x2.当x=1时,y=34,且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如图2所示:1<x≤2时,过点A′作A′E⊥B′C′,垂足为E.∵y=12B′C′•A′E=12×1×32=34.∴函数图象是一条平行与x轴的线段.如图3所示:2<x≤3时,过点D作DE⊥B′C,垂足为E.y=12B′C•DE=34(x﹣3)2,函数图象为抛物线的一部分,且抛物线开口向上.故选:B.2.【答案】B.二、填空题3.【答案】134.4.【答案】4.三、解答题5.【答案与解析】(1)由题意可知:当x=0时,∵△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EF=2,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12×2×2=2;故答案为:2;(2)在Rt△ADG中,∠A=45°,∴DG=AD=x,同理EF=AE=x+2,∴S梯形DEFG=12(x+x+2)×2=2x+2.∴S=2x+2;(3)①当4<x<6时(图1),GD=AD=x,EF=EB=12-(x+2)=10-x,则S△ADG=12AD•DG=12x2,S△BEF=12(10-x)2,而S△ABC=12×12×6=36,6.【答案与解析】特例探究:证明:∵△ABC 是等边三角形,∴AB=AC ,∠DBA=∠EAC=60°,在△ABD 与△CAE 中, AB CA DBA EAC BD AE =⎧⎪∠=∠⎨⎪=⎩,∴△ABD ≌△CAE (SAS );归纳证明:△ABD 与△CAE 全等.理由如下:∵在等边△ABC 中,AB=AC ,∠ABC=∠BAC=60°, ∴∠DBA=∠EAC=120°. 在△ABD 与△CAE 中,AB CA DBA EAC BD AE =⎧⎪∠=∠⎨⎪=⎩,∴△ABD ≌△CAE (SAS );拓展应用:∵点O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OA=OB ,∴∠OBA=∠BAC=50°,∴∠EAC=∠DBC .在△ABD 与△CAE 中,AB CA DBA EAC BD AE=⎧⎪∠=∠⎨⎪=⎩,∴△ABD ≌△CAE (SAS ),∴∠BDA=∠AEC=32°,∴∠BAD=∠OBA-∠BDA=18°.7.【答案与解析】(1).设⊙O 首次与BC 相切于点D ,则有OD ⊥BC .在直角三角形BDO 中,∵∠OBD=60°,∴OB=03sin 60=2. ∴AO=AB-OB=6-2=4(厘米);(2)由正三角形的边长为6厘米.可得出它的一边上的高为33厘米.①当⊙O 的半径r=33厘米时,⊙O 在移动中与△ABC 的边共相切三次,即切点个数为3; ②当0<r <33时,⊙O 在移动中与△ABC 的边相切六次,即切点个数为6;③当r >33时,⊙O 与△ABC 不能相切,即切点个数为0.(3)如图,易知在S >0时,⊙O 在移动中,在△ABC 内部为经过的部分为正三角形.记作△A ′B ′C ′,这个正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于原正三角形三边平行,且平行线间的距离等于r . 连接AA ′,并延长AA ′,分别交B ′C ′,BC 于E ,F 两点.则AF ⊥BC ,A ′E ⊥B ′C ′,且EF=r .又过点A ′作A ′G ⊥AB 于G ,则A ′G=r .∵∠GAA ′=30°,∴AA ′=2x .∴△A ′B ′C ′的高A ′E=AF-3r=9-3r ,B ′C ′=233A ′E=23(3-r ).∴△A ′B ′C ′的面积S=12B ′C ′•A ′E=33 (3-r )2.∴所求的解析式为S=33(3-r )2(0<r <3). 8.【答案与解析】解:(1)如图1,∵∠DPC=∠A=∠B=90°,∴∠ADP+∠APD=90°,∠BPC+∠APD=90°,∴∠ADP=∠BPC,∴△ADP∽△BPC,∴=,∴AD•BC=AP•BP;(2)结论AD•BC=AP•BP仍然成立.理由:如图2,∵∠BPD=∠DPC+∠BPC,∠BPD=∠A+∠ADP,∴∠DPC+∠BPC=∠A+∠ADP.∵∠DPC=∠A=∠B=θ,∴∠BPC=∠ADP,∴△ADP∽△BPC,∴=,∴AD•BC=AP•BP;(3)如图3,过点D作DE⊥AB于点E.∵AD=BD=5,AB=6,∴AE=BE=3.由勾股定理可得DE=4.∵以点D为圆心,DC为半径的圆与AB相切,∴DC=DE=4,∴BC=5﹣4=1.又∵AD=BD,∴∠A=∠B,∴∠DPC=∠A=∠B.由(1)、(2)的经验可知AD•BC=AP•BP,∴5×1=t(6﹣t),解得:t1=1,t2=5,∴t的值为1秒或5秒.9.【答案与解析】(1)如图1,作DE⊥BC于点E.据题意知,四边形ABED是矩形,AB=DE,AD=BE.在Rt△DEC中,∠DEC=90°,DE=12,CD=13,∴ EC=5.∴AD=BE=BC-EC=4.(2)若BP为x,则AP=12-x.S△BPC=BP·BC=x. S△APD=AP·AD=24-2x.∴S△PCD=S梯形ABCD-S△BPC-S△APD=78-x-24+2x=-x+54.即 y=-x+54,0≤x≤12.当x=0时,y取得最大值为54 cm2.(3)若△PCD是直角三角形,∵∠BCP<90°,∴∠PCD≠90°∴分两种情况讨论,如图2.①当∠DPC=90°时∵∠APD+∠BPC=90°,∠BPC+∠PCB=90°,∴∠APD=∠PCB.∴ △APD∽△BCP.∴.即.解得x=6.∠APD=∠BPC=45°的情况不存在,不考虑.②当∠P1DC=90°时,在Rt△P1BC中,P1C2=BP12+BC2=x2+92,在Rt△P1AD中,P1D2=P1A2+AD2=(12-x)2+42,∵∠P1DC=90°,CD2+P1D2=P1C2.即132+(12-x)2+42=x2+92.解得.综上,当x=6或,△PCD是直角三角形.10.【答案与解析】当Q点与D点重合时,AQ=AD=6,此时AP=AQ=3=t当P与B点重合时,t=10,当P点运动到C时,t=16,∴分三类情况讨论(1)当0≤t≤3时,如图:AP=t,PQ=t,∴S=AP·PQ=t2(2)当3<t≤10时,示意图:过D作DH⊥AB于H,AD=t,则DH=AD sinA=6·=3,AH=ADcosA=3∴DQ=PH=AP-AH=t-3∴S=(AP+DQ)·DH=(t+t-3)·3=3t-(3)当10<t≤16时,如图:AB+BP=tCP=AB+BC-(AB+BP)=16-t∴CQ=CP=8-QP=·CQ=8-t∴S=S□ABCD-S△CPQ=AB·h -·CQ·PQ=10·3-·(8-)·(8-)=30-(64-8t+)=综上,.第21 页共21 页。

2019中考数学练习题:代数、三角、几何综合问题

2019中考数学练习题:代数、三角、几何综合问题

2019中考数学练习题:代数、三角、几何综合问题
“2019年中考数学练习题:代数、三角、几何综合问题”,更多2019年中考报名时间、2019中考时间等信息,请访问2019年中考数学练习题:代数、三角、几何综合问题
 概述:
 代数、三角与几何综合题是较复杂与难度较大的问题,其中包括方程、函数、三角与几何等,内容基本上包含所有的初中数学知识,必须把以前的函数观念、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进行综合来解题.
 典型例题精析
 例1.有一根直尺的短边长2cm,长边长10cm,还有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形纸板,它的斜边长12cm,如图1,将直尺的矩边DE放置与直角三角形纸板的斜边AB重合,且点D与点A重合,将直尺沿AB方向平移如图2,设平移的长度为xcm( 0≤x≤10),直尺和三角形纸板的重叠部分(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cm2.。

中考数学代数综合题专题复习

中考数学代数综合题专题复习

中考数学代数综合题专题复习
2019中考数学代数综合题专题复习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推荐的 2019中考数学代数综合题专题复习,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2019中考数学代数综合题专题复习
代数综合题主要以方程或函数为基础进行综合.解题时一般用分析综合法解,认真读题找准突破口,仔细分析各个已知条件,进行转化,发挥条件整体作用进行解题.解题时,•计算不能出差错,思维要宽,考虑问题要全面.
典题分析
1.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4)x2+3x+k2-3k-4=0的一个根为0,求k的值.
2.某产品每件成本10元,试销阶段每件产品的日销售价 (元)与产品的日销售量 (件)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元)
15 20 25 30
(件)
25 20 15 10
⑴在草稿纸上描点,观察点的颁布,建立与的恰当函数模型。

⑵要使每日的销售利润最大,每件产品的销售价应定为多少元?此时每日销售利润是多少元?
【闯关夺冠】。

2019年中考数学冲刺总复习教师课件:专题31 代数与几何综合题(1)(共20张PPT)

2019年中考数学冲刺总复习教师课件:专题31 代数与几何综合题(1)(共20张PPT)
第三轮 综合性问题复习
专题31 代数与几何综合题(1)
代数几何综合题是初中数学中覆盖面最广,综
合性最强的题型 . 近 5 年广东中考考查分两类:①
2014年前,考查以二次函数为背景,引出几何问题,
存在性问题,分类讨论思想为主;②2014年后,考查
以几何动态为背景,引出二次函数,求最值或点坐标
等. 解决这类问题常见方法有:①从特殊问题探路,

(3)在x轴下方且在抛物线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Q,
使∠BQC=∠BAC?若存在,求出Q点坐标;若不存 在,说明理由.
存在. 证明如下:
∵A(-1,0),C(0,1),
∴OC=OA=1∴∠BAC=45°.
∵∠BQC=∠BAC=45°, ∴点Q为△ABC外接圆与抛物线对称轴在x轴下方 的交点.
设△ABC外接圆圆心为M,
如CM2+BM2=BC2,即2x2=10, ∴ x=
5 (负值已舍去), ∵AC的垂直平分线的为直线y=-x,
AB的垂直平分线为直线x=1,
∴点M为直线y=-x与x=1的交点,即M(1,-1),
Q的坐标为(1,-1-
5 ).
对应训练
1.(2018·兰州)如图,抛物线y=ax2+bx-4经过A(-3,
(2)求证:AB平分∠CAO; 证明:∵AO=3,OC=4,
∴AC=5.
取D(2,0),则AD=AC=5.
∴BD=
32 42 =5.
∵C(0,-4),B(5,-4),∴BC=5.∴BD=BC. 又AD=AC,AB=AB,∴△ABC≌△ABD(SSS), ∴∠CAB=∠BAD,∴AB平分∠CAO.
∴m2-4m+3=0,
解得:m=1或m=3(舍去).

中考代数几何-综合题

中考代数几何-综合题

中考代数几何综合题代几综合题是初中数学中覆盖面最广、综合性最强的题型.近几年的中考压轴题多以代几综合题的形式出现.解代几综合题一般可分为“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探求解题思路;正确解答”三个步骤,解代几综合题必须要有科学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数学思想是解代几综合题的灵魂,要善于挖掘代几综合题中所隐含的重要的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方程(不等式)的思想等,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这是学习解代几综合题的关键.题型一般分为:(1)方程与几何综合的问题;(2)函数与几何综合的问题;(3)动态几何中的函数问题;(4)直角坐标系中的几何问题;(5)几何图形中的探究、归纳、猜想与证明问题.题型特点:一是以几何图形为载体,通过线段、角等图形寻找各元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代数方程或函数模型求解;二是把数量关系与几何图形建立联系,使之直观化、形象化,从函数关系中点与线的位置、方程根的情况得出图形中的几何关系.以形导数,由数思形,从而寻找出解题捷径. 解代几综合题要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数与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关键是要从题目中寻找这两部分知识的结合点,从而发现解题的突破口.方法点拨方程与几何综合问题是中考试题中常见的中档题,主要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为背景,结合代数式的恒等变形、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其基本形式有:求代数式的值、求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与方程有关的代数式的证明.函数型综合题主要有:几何与函数结合型、坐标与几何、方程与函数结合型问题,是各地中考试题中的热点题型.主要是以函数为主线,建立函数的图象,结合函数的性质、方程等解题.解题时要注意函数的图象信息与方程的代数信息的相互转化.例如函数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相应方程的根;点在函数图象上即点的坐标满足函数的解析式等.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中考命题的主要考查对象,由于这类题型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能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有较好的区分度,因此是各地中考的热点题型.几何综合题考查知识点多、条件隐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有较强的驾驭能力,并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1.几何型综合题,常以相似形与圆的知识为考查重点,并贯穿其他几何、代数、三角等知识,以证明、计算等题型出现.2.几何计算是以几何推理为基础的几何量的计算,主要有线段和弧长的计算,角的计算,三角函数值的计算,以及各种图形面积的计算等.3.几何论证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几何知识的能力.4.解几何综合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数形结合,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图形,挖掘隐含条件,寻找数量关系和相等关系;(2)注意推理和计算相结合,力求解题过程的规范化;(3)注意掌握常规的证题思路,常规的辅助线作法;(4)注意灵活地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类型一、方程与几何综合的问题1.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90°,AB=7,AD=2,BC=3.问:线段AB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P、A、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B、C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这样的总共有几个?并求出AP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点拨】由于以P、A、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B、C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时的对应点不能确定,故应分两种情况讨论.【答案与解析】解:存在.∵AD∥BC,∠A=90°,∴∠B=90°,当△PAD∽△PBC时,∵AD=2,BC=3,设AP=x,PB=7-x,则∴.①当△ADP∽△BPC时,AD=2,BC=3,设设AP=x,PB=7-x,则∴AP=1或AP=6.②由①②可知,P点距离A点有三个位置:,AP=1,AP=6.【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答此题时要注意分类讨论,不要漏解.【变式】有一张矩形纸片ABCD,已知AB=2,AD=5.把这张纸片折叠,使点A落在边BC上的点E处,折痕为MN,MN交AB于M,交AD于N.(1)若BE=,试画出折痕MN的位置,并求这时AM的长;(2)点E在BC上运动时,设BE=x,AN=y,试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x 的取值范围;(3)连接DE,是否存在这样的点E,使得△AME与△DNE相似?若存在,请求出这时BE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画出正确的图形.(折痕MN必须与AB、AD相交).设AM=t,则ME=t,MB=2-t,由BM2+BE2=ME2,得t=,即AM=.(2)如图(a),∵BE=x,设BM=a,则a2+x2=(2-a)2,a2+x2=4-4a+a2,∴a=,AM=2-BM=2-=.由△AMN∽△BEA,得,∴y=,∵0<x≤2,0<y≤5,x的取值范围为:,故x=1.(3)如图(b),若△AME与△DNE相似,不难得∠DNE=∠AME.又∵AM=ME,∴DN=NE=NA=,∴=解得:x=1或x=4.又∵,故x=1.或者由∠DEN=∠AEM,得∠AED=90°,推出△ABE∽△ECD,从而得BE=1类型二、函数与几何综合问题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从原点O出发,沿x轴向右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t(t>0)秒,抛物线y=x2+bx+c经过点O和点P.已知矩形ABCD的三个顶点为A (1,0)、B(1,-5)、D(4,0).⑴求c、b(可以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⑵当t>1时,抛物线与线段AB交于点M.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你认为∠AMP的大小是否会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AMP的值;⑶在矩形ABCD的内部(不含边界),把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称为“好点”.若抛物线将这些“好点”分成数量相等的两部分,请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答案与解析【思路点拨】(1)由抛物线y=x2+bx+c经过点O和点P,将点O与P的坐标代入方程即可求得c,b;(2)当x=1时,y=1-t,求得M的坐标,则可求得∠AMP的度数;(3)根据图形,可直接求得答案.【答案与解析】解:(1)把x=0,y=0代入y=x2+bx+c,得c=0,再把x=t,y=0代入y=x2+bx,得t2+bt=0,∵t>0,∴b=-t;(2)不变.∵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tx,且M的横坐标为1,∴当x=1时,y=1-t,∴M(1,1-t),∴AM=|1-t|=t-1,∵OP=t,∴AP=t-1,∴AM=AP,∵∠PAM=90°,∴∠AMP=45°;(3)<t<.①左边4个好点在抛物线上方,右边4个好点在抛物线下方:无解;②左边3个好点在抛物线上方,右边3个好点在抛物线下方:则有 -4<y2<-3,-2<y3<-1,即-4<4-2t<-3,-2<9-3t<-1,∴<t<4且<t<,解得<t<;③左边2个好点在抛物线上方,右边2个好点在抛物线下方:无解;④左边1个好点在抛物线上方,右边1个好点在抛物线下方:无解;⑤左边0个好点在抛物线上方,右边0个好点在抛物线下方:无解;综上所述, t的取值范围是:<t<.【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点的关系.此题综合性很强,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与方程思想的应用类型三、动态几何中的函数问题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与轴交于,与轴交于A、B两点,点B的坐标为(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顶点D的坐标;(2)点M是第二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动点,若直线OM把四边形ACDB分成面积为1:2的两部分,求出此时点的坐标;(3)点P是第二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动点,问:点P在何处时△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并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答案与解析举一反三【思路点拨】(1)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只有两个待定系数,因此只需将点B、C的坐标代入其中求解即可.(2)先画出相关图示,连接OD后发现:S△OBD:S四边形ACDB=2:3,因此直线OM必须经过线段BD才有可能符合题干的要求;设直线OM与线段BD的交点为E,根据题干可知:△OBE、多边形OEDCA的面积比应该是1:2或2:1,即△OBE的面积是四边形ACDB面积的,所以先求出四边形ABDC的面积,进而得到△OBE的面积后,可确定点E的坐标,首先求出直线OE(即直线OM)的解析式,联立抛物线的解析式后即可确定点M的坐标(注意点M的位置).(3)此题必须先得到关于△CPB面积的函数表达式,然后根据函数的性质来求出△CPB 的面积最大值以及对应的点P坐标;通过图示可发现,△CPB的面积可由四边形OCPB的面积减去△OCB的面积求得,首先设出点P的坐标,四边形OCPB的面积可由△OCP、△OPB的面积和得出.【答案与解析】解:(1)由题意,得:解得:所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顶点D的坐标为(-1,4).(2)画图由A、B、C、D四点的坐标,易求四边形ACDB的面积为9.直线BD的解析式为y=2x+6.设直线OM与直线BD 交于点E,则△OBE的面积可以为3或6.①当时,如图,易得E点坐标(-2,-2),直线OE的解析式为y=-x.设M 点坐标(x,-x),∴②当时,同理可得M点坐标.∴ M 点坐标为(-1,4).(3)如图,连接,设P点的坐标为,∵点P在抛物线上,∴,∴∵,∴当时,. △的面积有最大值∴当点P的坐标为时,△的面积有最大值,且最大值为【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图形面积的解法以及二次函数的应用等知识;(2)问中,一定先要探究一下点M的位置,以免出现漏解的情况.【变式】如图所示,四边形OABC是矩形,点A、C的坐标分别为(3,0),(0,1),点D是线段BC上的动点(与端点B、C不重合),过点D作直线=-+交折线OAB 于点E.(1)记△ODE的面积为S,求S与的函数关系式;(2)当点E在线段OA上时,若矩形OABC关于直线DE的对称图形为四边形OA1B1C1,试探究OA1B1C1与矩形OABC的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该重叠部分的面积;若改变,请说明理由.【答案】(1)由题意得B(3,1).若直线经过点A(3,0)时,则b=若直线经过点B(3,1)时,则b=若直线经过点C(0,1)时,则b=1.①若直线与折线OAB的交点在OA上时,即1<b≤,如图1,此时点E(2b,0).∴S=OE·CO=×2b×1=b.②若直线与折线OAB的交点在BA上时,即<b<,如图2,此时点E(3,),D(2b-2,1).∴S=S矩-(S△OCD+S△OAE +S△DBE )=3-[(2b-1)×1+×(5-2b)•()+×3()](2)如图3,设O1A1与CB相交于点M,C1B1与OA相交于点N,则矩形O1A1B1C1与矩形OABC的重叠部分的面积即为四边形DNEM的面积.由题意知,DM∥NE,DN∥ME,∴四边形DNEM为平行四边形,根据轴对称知,∠MED=∠NED,又∠MDE=∠NED,∴∠MED=∠MDE,MD=ME,∴平行四边形DNEM为菱形.过点D作DH⊥OA,垂足为H,设菱形DNEM的边长为a,由题可知,D(2b-2,1),E(2b,0),∴DH=1,HE=2b-(2b-2)=2,∴HN=HE-NE=2-a,则在Rt△DHM中,由勾股定理知:,∴a=.∴S四边形DNEM=NE·DH=.∴矩形OA1B1C1与矩形OABC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不发生变化,面积始终为.类型四、直角坐标系中的几何问题4. 如图所示,以矩形OABC的顶点O为原点,OA所在的直线为x轴,OC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OA=3,OC=2,点E是AB的中点,在OA上取一点D,将△BDA沿BD翻折,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1)直接写出点E、F的坐标;(2)设顶点为F的抛物线交y轴正半轴于点P,且以点E、F、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3)在x轴、y轴上是否分别存在点M、N,使得四边形MNFE的周长最小?如果存在,求出周长的最小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与解析【思路点拨】(1)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FBD=∠ABD,FB=AB,可得四边形ABFD是正方形,则可求点E、F的坐标;(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则可用顶点式设抛物线的解析式. 因为以点E、F、P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没有给明顶角的顶点,而顶角和底边都是唯一的,所以要抓住谁是顶角的顶点进行分类,可分别以E、F、P为顶角顶点;(3)求周长的最小值需转化为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求解.【答案与解析】解:(1)E(3,1);F(1,2);(2)连结EF,在Rt△EBF中,∠B=90°,∴EF=.设点P的坐标为(0,n),n>0,∵顶点F(1,2),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1)2+2,(a≠0).①如图1,当EF=PF时,EF2=PF2,∴12+(n-2)2=5,解得n1=0(舍去),n2=4.∴P(0,4),∴4=a(0-1)2+2,解得a=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x-1)2+2.②如图2,当EP=FP时,EP2=FP2,∴(2-n)2+1=(1-n)2+9,解得n=-(舍去)③当EF=EP时,EP=<3,这种情况不存在.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抛物线为y=2(x-1)2+2.(3)存在点M、N,使得四边形MNFE的周长最小.如图3,作点E关于x轴的对称点E′,作点F关于y轴的对称点F′,连结E′F′,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M、N,则点M、N就是所求. 连结NF、ME.∴E′(3,-1)、F′(-1,2),NF=NF′,ME=ME′. ∴BF′=4,BE′=3.∴FN+NM+ME=F′N+NM+ME′=F′E′==5.又∵EF=,∴FN+MN+ME+EF=5+,此时四边形MNFE的周长最小值为5+.【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等腰直角三角形、抛物线解析式的求法、利用轴对称求最短距离以及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 分类讨论的思想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对问题分类、求解,要特别注意分类原则是不重不漏,最简分类常见的依据是:一是依据概念分类,如判断直角三角形时明确哪个角可以是直角,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分清哪两条边是对应边;二是依运动变化的图形中的分界点进行分类,如一个图形在运动过程中,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部分可以是三角形,也可以是四边形、五边形等. 几何与函数的综合题是中考常见的压轴题型,解决这类问题主要分为两步:一是利用线段的长确定出几何图形中各点的坐标;二是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关系式.类型五、几何图形中的探究、归纳、猜想与证明问题5. 如图所示,以等腰三角形AOB的斜边为直角边向外作第2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BA,再以等腰直角三角形ABA的斜边为直角边向外作第3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 BB,……,如此作下去,若OA=OB=1,则第n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S= ________(n为正整数).答案与解析举一反三【思路点拨】本题要先根据已知的条件求出S1、S2的值,然后通过这两个面积的求解过程得出一般性的规律,进而可得出S n的表达式.【答案与解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S1=;根据勾股定理,得:AB=,则S2=1=20;A1B=2,则S3=21,依此类推,发现:=.【总结升华】本题要先从简单的例子入手得出一般化的结论,然后根据得出的规律去求特定的值.【变式】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求 3+32+33+…+3100的值.解:令 S=3+32+33+…+3100(1),将等式两边提示乘以3得到:3S=32+33+34+…+3101(2),(2)-(1)得到:2S=3101-3∴S=∴3+32+33+ (3100)问题:(1)2+22+…+22011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写出结果)(2)求4+12+36+…+4×350的值;(3)如图,在等腰Rt△OAB中,OA=AB=1,以斜边OB为腰作第二个等腰Rt△OBC,再以斜边OC为腰作第三个等腰Rt△OCD,如此下去…一直作图到第8个图形为止.求所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所有斜边之和.(直接写出结果).答案与解析【答案】解:(1)22012-2.(2)令S=4+12+36+…+4×350①,将等式两边提示乘以3得到:3S=12+36+108+…+4×351②,②-①得到:2S=4×341-4∴S=2×351-2∴4+12+36+…+4×350=2×351-2.(3).一、选择题1.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 将长为2的线段QF的两端放在正方形相邻的两边上同时滑动.如果点Q从点A出发,沿图中所示方向按滑动到点A为止,同时点F从点B出发,沿图中所示方向按滑动到点B为止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线段QF的中点M所经过的路线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A. 2B. 4-C.D.2. 如图,夜晚,小亮从点A经过路灯C的正下方沿直线走到点B,他的影长y随他与点A之间的距离x的变化而变化,那么表示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为()二、填空题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4,0),点B的坐标为(4,10),点C在y轴上,且△ABC是直角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C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4. 如图,(n+1)个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有一条边在同一直线上,设△B2D1C1的面积为S1,△B3D2C2的面积为S2,…,△B n+1D n C n的面积为S n,则S2=______________;S n=__________________(用含的式子表示).三、解答题5. 如图,在Rt△ABC中,∠C=90°,AC=4cm,BC=5cm,点D在BC上,且CD=3cm,现有两个动点P,Q分别从点A和点B同时出发,其中点P以1厘米/秒的速度沿AC向终点C运动;点Q以1.25厘米/秒的速度沿BC向终点C运动.过点P作PE∥BC交AD于点E,连接EQ.设动点运动时间为t秒(t>0).(1)连接DP,经过1秒后,四边形EQDP能够成为平行四边形吗?请说明理由;(2)连接PQ,在运动过程中,不论t取何值时,总有线段PQ与线段AB平行.为什么?(3)当t为何值时,△EDQ为直角三角形.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是梯形,OA∥BC,点A的坐标为(6,0),点B的坐标为(3,4),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动点M在OA上运动,从O点出发到A点;动点N在AB上运动,从A点出发到B点.两个动点同时出发,速度都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即停止,设两个点的运动时间为t(秒)(1)求线段AB的长;当t为何值时,MN∥OC?(2)设△CMN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指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S是否有最小值?若有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7. 条件:如下图,A、B是直线l同旁的两个定点.问题:在直线l上确定一点P,使PA+PB的值最小.方法: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接A′B交l于点P,则PA+PB=A′B的值最小(不必证明).模型应用:(1)如图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为AB的中点,P是AC上一动点.连接BD,由正方形对称性可知,B与D关于直线AC对称.连接ED交AC于P,则PB+PE的最小值是______;(2)如图2,⊙O的半径为2,点A、B、C在⊙O上,OA⊥OB,∠AOC=60°,P是OB上一动点,求PA+PC的最小值;(3)如图3,∠AOB=45°,P是∠AOB内一点,PO=10,Q、R分别是OA、OB上的动点,求△PQR周长的最小值.8. 如图,四边形OABC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矩形纸片,O为原点,点A在x 轴上,点C在y轴上,OA=15,OC=9,在AB上取一点M,使得△CBM沿CM翻折后,点B落在x轴上,记作N点.(1)求N点、M点的坐标;(2)将抛物线y=x2﹣36向右平移a(0<a<10)个单位后,得到抛物线l,l经过点N,求抛物线l的解析式;(3)①抛物线l的对称轴上存在点P,使得P点到M、N两点的距离之差最大,求P 点的坐标;②若点D是线段OC上的一个动点(不与O、C重合),过点D作DE∥OA交CN于E,设CD的长为m,△PDE的面积为S,求S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S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 如图,直线y=kx﹣1与x轴、y轴分别交于B、C两点,tan∠OCB=.(1)求B点的坐标和k的值;(2)若点A(x,y)是第一象限内的直线y=kx﹣1上的一个动点.当点A运动过程中,试写出△AOB的面积S与x的函数关系式;(3)探索:在(2)的条件下:①当点A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OB的面积是;②在①成立的情况下,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OA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写出满足条件的所有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 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3经过点B(-1,0)、C(3,0),交y轴于点A,将线段O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点B的对应点为点M,过点A的直线与x轴交于点D(4,0).直角梯形EFGH的上底EF与线段CD重合∠FEH=90°,EF∥HG,EF=EH=1.直角梯形EFGH从点D开始,沿射线DA方向匀速运动,运动的速度为1个长度单位/秒,在运动过程中腰FG与直线AD始终重合,设运动时间为t秒.(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t为何值时,以M、O、H、E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3)作点A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A′,直线HG与对称轴交于点K,当t为何值时,以A、A′、G、K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t值.11. 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F分别为边AB,AC,BC的中点,M 为直线BC上一动点,△DMN为等边三角形(点M的位置改变时,△DMN也随之整体移动).(1)如图①,当点M在点B左侧时,请你判断EN与M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点F是否在直线NE上?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理由;(2)如图②,当点M在BC上时,其它条件不变,(1)的结论中EN与M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利用图2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若点M在点C右侧时,请你在图③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判断(1)的结论中EN 与M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理由.【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B.2.【答案】A.三、填空题3.【答案】(0,0),(0,10),(0,2),(0,8)4.【答案】;;【解析】由于各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且各边长为2,过各三角形的顶点B1、B2、B3…向对边作垂线,垂足为M1、M2、M3∵△AB1C1是等边三角形,∴AD1=AC1.sin60°=2×=,∵△B1C1B2也是等边三角形,∴C1B1是∠AC1B2的角平分线,∴AD1=B2D1=,故S1=S△B2C1A﹣S△AC1D1=×2×﹣×2×=;S2=S△B3C2A﹣S△AC2D2=×4×﹣×4×=;作AB∥B1C1,使AB=AB1,连接BB1,则B2,B3,…B n在一条直线上.∵B n C n∥AB,∴==,∴B n D n=.AD=,则D n C n=2﹣B n D n=2﹣=.△B n C n B n+1是边长是2的等边三角形,因而面积是:.△B n+1D n C n面积为S n=.=.=.即第n个图形的面积S n=.三、解答题5.【答案与解析】解:(1)能,如图1,∵点P以1厘米/秒的速度沿AC向终点C运动,点Q以1.25厘米/秒的速度沿BC向终点C运动,t=1秒∴AP=1,BQ=1.25,∵AC=4,BC=5,点D在BC上,CD=3,∴PC=AC-AP=4-1=3,QD=BC-BQ-CD=5-1.25-3=0.75,∵PE∥BC,解得PE=0.75,∵PE∥BC,PE=QD,∴四边形EQDP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2,∵点P以1厘米/秒的速度沿AC向终点C运动,点Q以1.25厘米/秒的速度沿BC向终点C运动,∴PC=AC-AP=4-t,QC=BC-BQ=5-1.25t,∴∴PQ∥AB;(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如图3,当∠EQD=90°时,显然有EQ=PC=4-t,又∵EQ∥AC,∴△EDQ∽△ADC∴,∵BC=5,CD=3,∴BD=2,∴DQ=1.25t-2,∴解得t=2.5(秒);②如图4,当∠QED=90°时,作EM⊥BC于M,CN⊥AD于N,则EM=PC=4-t,在Rt△ACD中,∵AC=4,CD=3,∴AD=,∵∠CDA=∠EDQ,∠QED=∠C=90°,∴△EDQ∽△CDA,∴t=3.1(秒).综上所述,当t=2.5秒或t=3.1秒时,△EDQ为直角三角形.6.【答案与解析】解:(1)过点B作BD⊥OA于点D,则四边形CODB是矩形,BD=CO=4,OD=CB=3,DA=3在Rt△ABD中,.当时,,,.∵,,∴,即(秒).(2)过点作轴于点,交的延长线于点,∵,∴,.即,.,.,∴.即().由,得.∴当时,S有最小值,且7.【答案与解析】解:(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垂直平分BD,∴PB=PD,由题意易得:PB+PE=PD+PE=DE,在△AD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DE=;(2)作A关于OB的对称点A′,连接A′C,交OB于P,PA+PC的最小值即为A′C的长,∵∠AOC=60°∴∠A′OC=120°作OD⊥A′C于D,则∠A′OD=60°∵OA′=OA=2∴A′D=∴;(3)分别作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M、N,连接OM、ON、MN,MN交OA、OB于点Q、R,连接PR、PQ,此时△PQR周长的最小值等于MN.由轴对称性质可得,OM=ON=OP=10,∠MOA=∠POA,∠NOB=∠POB,∴∠MON=2∠AOB=2×45°=90°,在Rt△MON中,MN===10.即△PQR周长的最小值等于10.8.【答案与解析】解:(1)∵CN=CB=15,OC=9,∴ON==12,∴N(12,0);又∵AN=OA﹣ON=15﹣12=3,设AM=x∴32+x2=(9﹣x)2,∴x=4,M(15,4);(2)解法一:设抛物线l为y=(x﹣a)2﹣36则(12﹣a)2=36∴a1=6或a2=18(舍去)∴抛物线l:y=(x﹣6)2﹣36解法二:∵x2﹣36=0,∴x1=﹣6,x2=6;∴y=x2﹣36与x轴的交点为(﹣6,0)或(6,0)由题意知,交点(6,0)向右平移6个单位到N点,所以y=x2﹣36向右平移6个单位得到抛物线l:y=(x﹣6)2﹣36;(3)①由“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知:P点是直线MN与对称轴x=6的交点,设直线MN的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y=x﹣16,∴P(6,﹣8);②∵DE∥OA,∴△CDE∽△CON,∴;∴S=∵a=﹣<0,开口向下,又m=﹣∴S有最大值,且S最大=﹣.9.【答案与解析】解:(1)∵y=kx﹣1与y轴相交于点C,∴OC=1;∵tan∠OCB=,∴OB=;∴B点坐标为:;把B点坐标为:代入y=kx﹣1得:k=2;(2)∵S=,y=kx﹣1,∴S=×|2x﹣1|;∴S=|x﹣|;(3)①当S=时,x﹣=,∴x=1,y=2x﹣1=1;∴A点坐标为(1,1)时,△AOB的面积为;②存在.满足条件的所有P点坐标为:P1(1,0),P2(2,0),P3(,0),P4(,0).10.【答案与解析】解:(1)∵抛物线y=ax2+bx+3经过点B(﹣1,0)、C(3,0),∴,解得a=﹣1,b=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2)在直角梯形EFGH运动的过程中:①四边形MOHE构成矩形的情形,如图1所示:此时边GH落在x轴上时,点G与点D重合.由题意可知,EH,MO均与x轴垂直,且EH=MO=1,则此时四边形MOHE构成矩形.此时直角梯形EFGH平移的距离即为线段DF的长度.过点F作FN⊥x轴于点N,则有FN=EH=1,FN∥y轴,∴,即,解得DN=.在Rt△DFN中,由勾股定理得:DF===,∴t=;②四边形MOHE构成正方形的情形.由图1可知,OH=OD﹣DN﹣HN=4﹣﹣1=,即OH≠MO,所以此种情形不存在;③四边形MOHE构成菱形的情形,如图2所示:过点F作FN⊥x轴于点N,交GH于点T,过点H作HR⊥x轴于点R.易知FN ∥y轴,RN=EF=FT=1,HR=TN.设HR=x,则FN=FT+TN=FT+HR=1+x;∵FN∥y轴,∴,即,解得DN=(1+x).∴OR=OD﹣RN﹣DN=4﹣1﹣(1+x)=﹣x.若四边形MOHE构成菱形,则OH=EH=1,在Rt△ORH中,由勾股定理得:OR2+HR2=OH2,即:(﹣x)2+x2=12,解得x=,∴FN=1+x=,DN=(1+x)=.在Rt△DFN中,由勾股定理得:DF===3.由此可见,四边形MOHE构成菱形的情形存在,此时直角梯形EFGH平移的距离即为线段DF的长度,∴t=3.综上所述,当t=s时,四边形MOHE构成矩形;当t=3s时,四边形MOHE构成菱形.(3)当t=s或t=s时,以A、A′、G、K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简答如下:(注:本题并无要求写出解题过程,以下仅作参考)由题意可知,AA′=2.以A、A′、G、K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则GK ∥AA′,且GK=AA′=2.①当直角梯形位于△OAD内部时,如图3所示:过点H作HS⊥y轴于点S,由对称轴为x=1可得KS=1,∴SG=KS+GK=3.由SG∥x轴,得,求得AS=,∴OS=OA﹣AS=,∴FN=FT+TN=FT+OS=,易知DN=FN=,在Rt△FND中,由勾股定理求得DF=;②当直角梯形位于△OAD外部时,如图4所示:设GK与y轴交于点S,则GS=SK=1,AS=,OS=OA+AS=.过点F作FN⊥x轴,交GH于点T,则FN=FT+NT=FT+OS=.在Rt△FGT中,FT=1,则TG=,FG=.由TG∥x轴,∴,解得DF=.由于在以上两种情形中,直角梯形EFGH平移的距离均为线段DF的长度,则综上所述,当t=s或t=s时以A、A′、G、K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11.【答案与解析】解:(1)判断:EN与MF相等(或EN=MF),点F在直线NE上.(2)成立.证明:连结DE,DF.∵△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BC.又∵D,E,F是三边的中点,∴DE,DF,EF为三角形的中位线.∴DE=DF=EF,∠FDE=60°.又∠MDF+∠FDN=60°,∠NDE+∠FDN=60°,∴∠MDF=∠NDE.在△DMF和△DNE中,DF=DE,DM=DN,∠MDF=∠NDE,∴△DMF≌△DNE.∴MF=NE.(3)画出图形(连出线段NE),MF与EN相等的结论仍然成立(或MF=NE成立).。

通用版2019年中考数学冲刺:几何综合问题--知识讲解(基础)

通用版2019年中考数学冲刺:几何综合问题--知识讲解(基础)

中考冲刺:几何综合问题—知识讲解(基础)责编:常春芳【中考展望】几何综合题是中考试卷中常见的题型,大致可分为几何计算型综合题与几何论证型综合题,它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几何知识的能力.这类题型在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中占有相当的分量,不仅有选择题、填空题、几何推理计算题以及代数与几何的综合计算题,还有更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探究性的问题、方案设计的问题等等.主要特点是图形较复杂,覆盖面广、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题设和结论之间的关系较隐蔽,常常需要添加辅助线来解答.几何综合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如折叠类型、探究型、开放型、运动型、情景型等,背景鲜活,具有实用性和创造性,考查方式偏重于考查考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几何为主的综合题常常在一定的图形背景下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证明线段、角的数量关系(包括相等、和、差、倍、分及比例关系等);2、证明图形的位置关系(如点与线、线与线、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3、几何计算问题;4、动态几何问题等.【方法点拨】一、几何计算型综合问题,常常涉及到以下各部分的知识:1、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2、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的性质;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函数;4、平行四边形的性质;5、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6、垂径定理,切线的性质,与正多边形有关的计算;7、弧长公式与扇形面积公式.二、几何论证型综合题的解答过程,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图形的直观提示,注意观察、分析图形,把复杂的图形分解成几个基本图形,通过添加辅助线补全或构造基本图形;2、注意分析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发展条件,为解题创造条件打好基础,要由已知联想经验,由未知联想需要,不断转化条件和结论来探求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3、要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几何证明问题,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几何计算问题,还要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方程等思想来解决问题.【典型例题】类型一、动态几何型问题1.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12cm ,BC=6cm ,点P 沿AB 边从点A 开始向点B 以2cm/s 的速度移动;点Q 沿DA 边从点D 开始向点A 以1cm/s 的速度移动.如果P 、Q 同时出发,用t(s)表示移动的时间(0≤t ≤6),那么:⑴当t 为何值时,△QA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⑵求四边形QAPC 的面积;提出一个与计算结果有关的结论; ⑶当t 为何值时,以点Q 、A 、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思路点拨】⑴中应由△QA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这一结论,需补充条件AQ=AP ,由AQ=6-t ,AP=2t ,可求出t 的值;⑵中四边形QAPC 是一个不规则图形,其面积可由矩形面积减去△DQC 与△PBC 的面积求出; ⑶中由于题目中未给出三角形的相似对应方式,因此需分类讨论. 【答案与解析】解:(1)对于任何时刻t ,AP=2t ,DQ=t ,QA=6-t .当QA=AP 时,△QA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6-t=2t ,解得:t=2(s ), 所以,当t=2s 时,△QA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在△QAC 中,QA=6-t ,QA 边上的高DC=12,在△APC 中,AP=2t ,BC=6,∴S 四边形QAPC =S △QAC +S △APC =(36-6t )+6t=36(cm 2).由计算结果发现:在P 、Q 两点移动的过程中,四边形QAPC 的面积始终保持不变.(也可提出:P 、Q 两点到对角线AC 的距离之和保持不变)(3)根据题意,可分为两种情况,在矩形ABCD 中:612t -=即当t=1.2s 时,△QAP ∽△ABC ;D ABCQ P66t -=即当t=3s 时,△PAQ ∽△ABC ;所以,当t=1.2s 或3s 时,以点Q 、A 、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总结升华】本题是动态几何题,同时也是一道探究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发现、归纳和表达能力,这就要求我们通过计算分析,抓住其本质,揭示出变中不变的规律.四边形QAPC 的面积也可由△QAC 与△CAP 的面积求出,;⑶中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结论具有一定的开放性.2.(永春县校级月考)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AD=3,CD=5,BC=10,梯形的高为4,动点M 从点B 出发沿线段BC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向终点C 运动;动点N 同时从点C 出发沿线段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 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直接写出梯形ABCD 的中位线长; (2)当MN ∥AB 时,求t 的值; (3)试探究:t 为何值时,使得MC=MN .【思路点拨】(1)直接利用梯形中位线的定理求出即可;(2)平移梯形的一腰,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3)利用MC=MN 时,结合路程=速度×时间求得其中的有关的边,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解. 【答案与解析】解:(1)∵AD=3,BC=10,∴梯形ABCD 的中位线长为:(3+10)÷2=6.5;(2)如图1,过D 作DG ∥AB 交BC 于G 点,则四边形ADGB 是平行四边形. ∵MN ∥AB , ∴MN ∥DG , ∴BG=AD=3. ∴GC=10﹣3=7.由题意知,当M 、N 运动到t 秒时,CN=t ,CM=10﹣2t . ∵DG ∥MN ,∴△MNC∽△GDC.∴=,即=.解得,t=;(3)当MC=MN时,如图2,过M作MF⊥CN于F点,FC=NC=t.∵∠C=∠C,∠MFC=∠DHC=90°,∴△MFC∽△DHC,∴=,即=,解得:t=.综上所述,t=时,MC=MN.【总结升华】解决动点问题,首先就是要找谁在动,谁没动,通过分析动态条件和静态条件之间的关系求解,但是对于大多数题目来说,都有一个由动转静的拐点.3.(2016秋•泗阳县期末)(1)已知:如图1,△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为BC边上的一动点(点D不与B、C重合),以AD为边作等边△ADE,连接CE.求证:①BD=CE,②AC=CE+CD;聪明的小明做完上题后进行了进一步变式探究.(2)如图2,在△ABC中,∠BAC=90°,AC=AB,点D为BC上的一动点(点D不与B、C重合),以AD 为边作等腰Rt△ADE,∠DAE=90°(顶点A、D、E按逆时针方向排列),连接CE,类比题(1),请你猜想线段BD、CD、DE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请直接写出,不需论证;(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若D点在BC的延长线上运动,以AD为边作等腰Rt△ADE,∠DAE=90°(顶点A、D、E按逆时针方向排列),连接CE.①题(2)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②连结BE,若BE=10,BC=6,求AE的长.【思路点拨】(1)①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BAC=∠DAE=60°,AB=BC=AC,AD=DE=AE,进而就可以得出△ABD≌△ACE,即可得出结论;②由△ABD≌△ACE,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AC=DC+CE;(2)先判定△ABD≌△ACE(SAS),得出∠B=∠ACE=45°,BD=CE,在Rt△DC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出CE2+CD2=DE2,即可得到BD2+CD2=DE2;(3)①运用(2)中的方法得出BD2+CD2=DE2;②根据Rt△BCE中,BE=10,BC=6,求得,进而得出CD=8﹣6=2,在Rt△DCE中,求得,最后根据△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AE的长.【答案与解析】解:(1)①如图1,∵△ABC和△ADE是等边三角形,∴∠BAC=∠DAE=60°,AB=BC=AC,AD=DE=AE,∴∠BAC﹣∠DAC=∠DAE﹣∠DAC,∴∠BAD=∠EAC.在△ABD和△ACE中,,∴△ABD≌△ACE(SAS),∴BD=CE;②∵BD=CE,AC=BC,又∵BC=BD+CD,∴AC=CE+CD;(2)BD2+CD2=DE2.证明:如图2,∵∠BAC=∠DAE=90°,∴∠BAC﹣∠DAC=∠DAE﹣∠DAC,即∠BAD=∠CAE,在△ABD与△ACE中,,∴△ABD≌△ACE(SAS),∴∠B=∠ACE=45°,BD=CE,∴∠B+∠ACB=∠ACE+∠ACB=90°,∴∠BCE=90°,∴Rt△DCE中,CE2+CD2=DE2,∴BD2+CD2=DE2;(3)①(2)中的结论还成立.理由:如图3,∵∠BAC=∠DAE=90°,∴∠BAC+∠DAC=∠DAE+∠DAC,即∠BAD=∠CAE,在△ABD与△ACE中,,∴△ABD≌△ACE(SAS),∴∠ABC=∠ACE=45°,BD=CE,∴∠ABC+∠ACB=∠ACE+∠ACB=90°,∴∠BCE=90°=∠ECD,∴Rt△DCE中,CE2+CD2=DE2,∴BD2+CD2=DE2;②∵Rt△BCE中,BE=10,BC=6,∴,∴BD=CE=8,∴CD=8﹣6=2,∴Rt△DCE中,∵△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总结升华】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举一反三:【变式】△ABC 是等边三角形,P 为平面内的一个动点,BP=BA ,若0︒<∠PBC <180°,且∠PBC 平分线上的一点D 满足DB=DA ,(1)当BP 与BA 重合时(如图1),∠BPD= °; (2)当BP 在∠ABC 的内部时(如图2),求∠BPD 的度数;(3)当BP 在∠ABC 的外部时,请你直接写出∠BPD 的度数,并画出相应的图形.【答案】(1)∠BPD= 30°; (2)如图3,连结CD .∵ 点D 在∠PBC 的平分线上, ∴ ∠1=∠2.∵ △ABC 是等边三角形, ∴ BA=BC=AC ,∠ACB= 60°. ∵ BP=BA , ∴ BP=BC . ∵ BD= BD , ∴ △PBD ≌△CBD . ∴ ∠BPD=∠3.∵ DB=DA ,BC=AC ,CD=CD , ∴ △BCD ≌△ACD . ∴ 134302ACB ∠=∠=∠=︒. ∴ ∠BPD =30°. (3)∠BPD= 30°或 150°.类型二、几何计算型问题【高清课堂:几何综合问题例1 】4.如图,直角三角形纸片ABC中,∠ACB=90°,AC=8,BC=6.折叠该纸片使点B与点C重合,折痕与AB、BC的交点分别为D、E.(1) DE的长为;(2) 将折叠后的图形沿直线AE剪开,原纸片被剪成三块,其中最小一块的面积等于.【思路点拨】(1)由题意可得:DE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易证DE∥AC,即DE是△ABC的中位线,即可求得DE的长;然后求得△ACE的面积,利用等高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底的比,即可求得答案.【答案与解析】(1)根据题意得:DE⊥BC,CE=BE,∵∠ACB=90°,即AC⊥BC,∴DE∥AC,∴AD=BD,∴△AOC∽△EOD,∴OA :OE=AC :DE=2,∵∠ACB=90°,AC=8,∴S △ADE +S △ODE =S △ABC -4-12=8, ∴其中最小一块的面积等于4.【总结升华】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是一道典型的几何综合题. 举一反三【变式】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B=45°,AE 为BC 边上的高,将△ABE 沿AE 所在直线翻折得△AB ′E ,那么△AB ′E 与四边形AECD 重叠部分的面积是 . 【答案】在Rt △ABE 中,∵∠B=45°,AB=2, ∴AE=BE=2 ,∴S △ABE =1.由翻折的性质可知:△AB ′E ≌△ABE ,∴EB ′=EB=2 ∴B ′C=BB ′-BC=22-2, ∵四边形ABCD 是菱形,∴CF ∥BA .∴∠ B ′FC=∠B ′AB=90°, ∠B ′CF=∠B=45°∴CF='2B C ∴S B FC△' =221CF =3-22 ∴S 阴=S B E ′△A -S B FC′△=22-2.5.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B ∥DC ,∠A=45°,AB=10 cm ,CD=4 cm ,等腰直角△PMN 的斜边MN=10 cm , A 点与N 点重合, MN 和AB 在一条直线上,设等腰梯形ABCD 不动,等腰直角△PMN 沿AB 所在直线以1 cm /s 的速度向右移动,直到点N 与点B 重合为止.(1)等腰直角△PMN 在整个移动过程中与等腰梯形ABCD 重叠部分的形状由________形变化为________形;(2)设当等腰直角△PMN移动x (s)时,等腰直角△PMN与等腰梯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cm2),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当x=4 (s)时,求等腰直角△PMN与等腰梯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思路点拨】(1)根据已知求出∠PNM=∠DAB=45°,求出∠AEN,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判断即可;推出∠DAB=∠PNM=45°,根据等腰梯形的判定判断即可;(2)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①当0<x≤6时,重叠部分的形状为等腰直角△EAN,AN=x(cm),过点E作EH⊥AB于点H,则EH平分AN,求出EH,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即可;②当6<x≤10时,重叠部分的形状是等腰梯形ANED,求出AN=x(cm),CE=BN=10-x,DE=x-6,过点D作DF⊥AB于F,过点C作CG⊥AB于G,求出DF,代入梯形面积公式求出即可.【答案与解析】(1)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梯形.(2)等腰直角△PMN在整个移动过程中与等腰梯形ABCD重合部分图形的形状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①当0<x≤6时,重叠部分的形状为等腰直角△EAN(如图①).此时AN=x(cm),过点E作EH⊥AB 于点H,则EH平分AN,∴EH=AN=x,∴y=S△ANE=AN·EH=x·x=.②当6<x≤10时,重叠部分的形状是等腰梯形ANED(如图②).此时,AN=x(cm),∵∠PNM=∠B=45°,∴EN∥BC,∵CE∥BN,∴四边形ENBC是平行四边形,CE=BN=10-x,DE=4-(10-x)=x-6,过点D作DF⊥AB于F,过点C作CG⊥AB于G,则AF=BG,DF=AF=(10-4)=3,∴y=S梯形ANED=(DE+AN)·DF=(x-6+x)×3=3x-9.综上,.(3)当等腰直角△PMN运动到PN边经过点D时,移动时间为6(s),∴当x=4 (s)时,y=x2=×42=4.∴当x=4 (s)时,等腰直角△PMN与等腰梯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是4cm2.【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对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平移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综合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B=15,AD=20,∠C=30°.点M、N同时以相同速度分别从点A、点D开始在AB、AD(包括端点)上运动.(1)设ND的长为x,用x表示出点N到AB的距离,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2)当五边形BCDNM面积最小时,请判断△AMN的形状.【答案】(1)过点N作BA的垂线NP,交BA的延长线于点P.则AM=x,AN=20-x.∵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CD,∠D=∠C=30°,∴∠PAN=∠D=30°.在Rt△APN中,PN=AN×sin∠PAN=(20-x),即N到AB距离为(20-x).∵点N在AD上,0≤x≤20,点M在AB上,0≤x≤15,∴x取值范围是0≤x≤15.(2)∵S五边形BCDNM=S梯形-S△AMN且S梯形为定值,∴当S五边形BCDMN最小时,应使S△AMN最大据(1),S△AMN=AM·NP=.∵<0,∴当x=10时,S△AMN有最大值.∴当x=10时,S五边形BCDNM有最小值.当x=10时,即ND=AM=10,AN=AD-ND=10,即AM=AN.则当五边形BCDNM面积最小时,△AMN为等腰三角形.。

通用版2019年中考数学冲刺:几何综合问题--知识讲解(基础)

通用版2019年中考数学冲刺:几何综合问题--知识讲解(基础)

中考冲刺:几何综合问题—知识讲解(基础)责编:常春芳【中考展望】几何综合题是中考试卷中常见的题型,大致可分为几何计算型综合题与几何论证型综合题,它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几何知识的能力.这类题型在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中占有相当的分量,不仅有选择题、填空题、几何推理计算题以及代数与几何的综合计算题,还有更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探究性的问题、方案设计的问题等等.主要特点是图形较复杂,覆盖面广、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题设和结论之间的关系较隐蔽,常常需要添加辅助线来解答.几何综合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如折叠类型、探究型、开放型、运动型、情景型等,背景鲜活,具有实用性和创造性,考查方式偏重于考查考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几何为主的综合题常常在一定的图形背景下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证明线段、角的数量关系(包括相等、和、差、倍、分及比例关系等);2、证明图形的位置关系(如点与线、线与线、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3、几何计算问题;4、动态几何问题等.【方法点拨】一、几何计算型综合问题,常常涉及到以下各部分的知识:1、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2、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的性质;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函数;4、平行四边形的性质;5、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6、垂径定理,切线的性质,与正多边形有关的计算;7、弧长公式与扇形面积公式.二、几何论证型综合题的解答过程,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图形的直观提示,注意观察、分析图形,把复杂的图形分解成几个基本图形,通过添加辅助线补全或构造基本图形;2、注意分析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发展条件,为解题创造条件打好基础,要由已知联想经验,由未知联想需要,不断转化条件和结论来探求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3、要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几何证明问题,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几何计算问题,还要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方程等思想来解决问题.【典型例题】类型一、动态几何型问题1.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12cm ,BC=6cm ,点P 沿AB 边从点A 开始向点B 以2cm/s 的速度移动;点Q 沿DA 边从点D 开始向点A 以1cm/s 的速度移动.如果P 、Q 同时出发,用t(s)表示移动的时间(0≤t ≤6),那么:⑴当t 为何值时,△QA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⑵求四边形QAPC 的面积;提出一个与计算结果有关的结论; ⑶当t 为何值时,以点Q 、A 、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思路点拨】⑴中应由△QA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这一结论,需补充条件AQ=AP ,由AQ=6-t ,AP=2t ,可求出t 的值;⑵中四边形QAPC 是一个不规则图形,其面积可由矩形面积减去△DQC 与△PBC 的面积求出; ⑶中由于题目中未给出三角形的相似对应方式,因此需分类讨论. 【答案与解析】解:(1)对于任何时刻t ,AP=2t ,DQ=t ,QA=6-t .当QA=AP 时,△QA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6-t=2t ,解得:t=2(s ), 所以,当t=2s 时,△QA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在△QAC 中,QA=6-t ,QA 边上的高DC=12,在△APC 中,AP=2t ,BC=6,∴S 四边形QAPC =S △QAC +S △APC =(36-6t )+6t=36(cm 2).由计算结果发现:在P 、Q 两点移动的过程中,四边形QAPC 的面积始终保持不变.(也可提出:P 、Q 两点到对角线AC 的距离之和保持不变)(3)根据题意,可分为两种情况,在矩形ABCD 中:612t -=即当t=1.2s 时,△QAP ∽△ABC ;D ABCQ P66t -=即当t=3s 时,△PAQ ∽△ABC ;所以,当t=1.2s 或3s 时,以点Q 、A 、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总结升华】本题是动态几何题,同时也是一道探究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发现、归纳和表达能力,这就要求我们通过计算分析,抓住其本质,揭示出变中不变的规律.四边形QAPC 的面积也可由△QAC 与△CAP 的面积求出,;⑶中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结论具有一定的开放性.2.(永春县校级月考)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AD=3,CD=5,BC=10,梯形的高为4,动点M 从点B 出发沿线段BC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向终点C 运动;动点N 同时从点C 出发沿线段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 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直接写出梯形ABCD 的中位线长; (2)当MN ∥AB 时,求t 的值; (3)试探究:t 为何值时,使得MC=MN .【思路点拨】(1)直接利用梯形中位线的定理求出即可;(2)平移梯形的一腰,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3)利用MC=MN 时,结合路程=速度×时间求得其中的有关的边,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解. 【答案与解析】解:(1)∵AD=3,BC=10,∴梯形ABCD 的中位线长为:(3+10)÷2=6.5;(2)如图1,过D 作DG ∥AB 交BC 于G 点,则四边形ADGB 是平行四边形. ∵MN ∥AB , ∴MN ∥DG , ∴BG=AD=3. ∴GC=10﹣3=7.由题意知,当M 、N 运动到t 秒时,CN=t ,CM=10﹣2t . ∵DG ∥MN ,∴△MNC∽△GDC.∴=,即=.解得,t=;(3)当MC=MN时,如图2,过M作MF⊥CN于F点,FC=NC=t.∵∠C=∠C,∠MFC=∠DHC=90°,∴△MFC∽△DHC,∴=,即=,解得:t=.综上所述,t=时,MC=MN.【总结升华】解决动点问题,首先就是要找谁在动,谁没动,通过分析动态条件和静态条件之间的关系求解,但是对于大多数题目来说,都有一个由动转静的拐点.3.(2016秋•泗阳县期末)(1)已知:如图1,△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为BC边上的一动点(点D不与B、C重合),以AD为边作等边△ADE,连接CE.求证:①BD=CE,②AC=CE+CD;聪明的小明做完上题后进行了进一步变式探究.(2)如图2,在△ABC中,∠BAC=90°,AC=AB,点D为BC上的一动点(点D不与B、C重合),以AD 为边作等腰Rt△ADE,∠DAE=90°(顶点A、D、E按逆时针方向排列),连接CE,类比题(1),请你猜想线段BD、CD、DE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请直接写出,不需论证;(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若D点在BC的延长线上运动,以AD为边作等腰Rt△ADE,∠DAE=90°(顶点A、D、E按逆时针方向排列),连接CE.①题(2)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②连结BE,若BE=10,BC=6,求AE的长.【思路点拨】(1)①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BAC=∠DAE=60°,AB=BC=AC,AD=DE=AE,进而就可以得出△ABD≌△ACE,即可得出结论;②由△ABD≌△ACE,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AC=DC+CE;(2)先判定△ABD≌△ACE(SAS),得出∠B=∠ACE=45°,BD=CE,在Rt△DC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出CE2+CD2=DE2,即可得到BD2+CD2=DE2;(3)①运用(2)中的方法得出BD2+CD2=DE2;②根据Rt△BCE中,BE=10,BC=6,求得,进而得出CD=8﹣6=2,在Rt△DCE中,求得,最后根据△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AE的长.【答案与解析】解:(1)①如图1,∵△ABC和△ADE是等边三角形,∴∠BAC=∠DAE=60°,AB=BC=AC,AD=DE=AE,∴∠BAC﹣∠DAC=∠DAE﹣∠DAC,∴∠BAD=∠EAC.在△ABD和△ACE中,,∴△ABD≌△ACE(SAS),∴BD=CE;②∵BD=CE,AC=BC,又∵BC=BD+CD,∴AC=CE+CD;(2)BD2+CD2=DE2.证明:如图2,∵∠BAC=∠DAE=90°,∴∠BAC﹣∠DAC=∠DAE﹣∠DAC,即∠BAD=∠CAE,在△ABD与△ACE中,,∴△ABD≌△ACE(SAS),∴∠B=∠ACE=45°,BD=CE,∴∠B+∠ACB=∠ACE+∠ACB=90°,∴∠BCE=90°,∴Rt△DCE中,CE2+CD2=DE2,∴BD2+CD2=DE2;(3)①(2)中的结论还成立.理由:如图3,∵∠BAC=∠DAE=90°,∴∠BAC+∠DAC=∠DAE+∠DAC,即∠BAD=∠CAE,在△ABD与△ACE中,,∴△ABD≌△ACE(SAS),∴∠ABC=∠ACE=45°,BD=CE,∴∠ABC+∠ACB=∠ACE+∠ACB=90°,∴∠BCE=90°=∠ECD,∴Rt△DCE中,CE2+CD2=DE2,∴BD2+CD2=DE2;②∵Rt△BCE中,BE=10,BC=6,∴,∴BD=CE=8,∴CD=8﹣6=2,∴Rt△DCE中,∵△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总结升华】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举一反三:【变式】△ABC 是等边三角形,P 为平面内的一个动点,BP=BA ,若0︒<∠PBC <180°,且∠PBC 平分线上的一点D 满足DB=DA ,(1)当BP 与BA 重合时(如图1),∠BPD= °; (2)当BP 在∠ABC 的内部时(如图2),求∠BPD 的度数;(3)当BP 在∠ABC 的外部时,请你直接写出∠BPD 的度数,并画出相应的图形.【答案】(1)∠BPD= 30°; (2)如图3,连结CD .∵ 点D 在∠PBC 的平分线上, ∴ ∠1=∠2.∵ △ABC 是等边三角形, ∴ BA=BC=AC ,∠ACB= 60°. ∵ BP=BA , ∴ BP=BC . ∵ BD= BD , ∴ △PBD ≌△CBD . ∴ ∠BPD=∠3.∵ DB=DA ,BC=AC ,CD=CD , ∴ △BCD ≌△ACD . ∴ 134302ACB ∠=∠=∠=︒. ∴ ∠BPD =30°. (3)∠BPD= 30°或 150°.类型二、几何计算型问题【高清课堂:几何综合问题例1 】4.如图,直角三角形纸片ABC中,∠ACB=90°,AC=8,BC=6.折叠该纸片使点B与点C重合,折痕与AB、BC的交点分别为D、E.(1) DE的长为;(2) 将折叠后的图形沿直线AE剪开,原纸片被剪成三块,其中最小一块的面积等于.【思路点拨】(1)由题意可得:DE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易证DE∥AC,即DE是△ABC的中位线,即可求得DE的长;然后求得△ACE的面积,利用等高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底的比,即可求得答案.【答案与解析】(1)根据题意得:DE⊥BC,CE=BE,∵∠ACB=90°,即AC⊥BC,∴DE∥AC,∴AD=BD,∴△AOC∽△EOD,∴OA :OE=AC :DE=2,∵∠ACB=90°,AC=8,∴S △ADE +S △ODE =S △ABC -4-12=8, ∴其中最小一块的面积等于4.【总结升华】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是一道典型的几何综合题. 举一反三【变式】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B=45°,AE 为BC 边上的高,将△ABE 沿AE 所在直线翻折得△AB ′E ,那么△AB ′E 与四边形AECD 重叠部分的面积是 . 【答案】在Rt △ABE 中,∵∠B=45°,AB=2, ∴AE=BE=2 ,∴S △ABE =1.由翻折的性质可知:△AB ′E ≌△ABE ,∴EB ′=EB=2 ∴B ′C=BB ′-BC=22-2, ∵四边形ABCD 是菱形,∴CF ∥BA .∴∠ B ′FC=∠B ′AB=90°, ∠B ′CF=∠B=45°∴CF='2B C ∴S B FC△' =221CF =3-22 ∴S 阴=S B E ′△A -S B FC′△=22-2.5.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B ∥DC ,∠A=45°,AB=10 cm ,CD=4 cm ,等腰直角△PMN 的斜边MN=10 cm , A 点与N 点重合, MN 和AB 在一条直线上,设等腰梯形ABCD 不动,等腰直角△PMN 沿AB 所在直线以1 cm /s 的速度向右移动,直到点N 与点B 重合为止.(1)等腰直角△PMN 在整个移动过程中与等腰梯形ABCD 重叠部分的形状由________形变化为________形;(2)设当等腰直角△PMN移动x (s)时,等腰直角△PMN与等腰梯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cm2),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当x=4 (s)时,求等腰直角△PMN与等腰梯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思路点拨】(1)根据已知求出∠PNM=∠DAB=45°,求出∠AEN,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判断即可;推出∠DAB=∠PNM=45°,根据等腰梯形的判定判断即可;(2)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①当0<x≤6时,重叠部分的形状为等腰直角△EAN,AN=x(cm),过点E作EH⊥AB于点H,则EH平分AN,求出EH,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即可;②当6<x≤10时,重叠部分的形状是等腰梯形ANED,求出AN=x(cm),CE=BN=10-x,DE=x-6,过点D作DF⊥AB于F,过点C作CG⊥AB于G,求出DF,代入梯形面积公式求出即可.【答案与解析】(1)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梯形.(2)等腰直角△PMN在整个移动过程中与等腰梯形ABCD重合部分图形的形状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①当0<x≤6时,重叠部分的形状为等腰直角△EAN(如图①).此时AN=x(cm),过点E作EH⊥AB 于点H,则EH平分AN,∴EH=AN=x,∴y=S△ANE=AN·EH=x·x=.②当6<x≤10时,重叠部分的形状是等腰梯形ANED(如图②).此时,AN=x(cm),∵∠PNM=∠B=45°,∴EN∥BC,∵CE∥BN,∴四边形ENBC是平行四边形,CE=BN=10-x,DE=4-(10-x)=x-6,过点D作DF⊥AB于F,过点C作CG⊥AB于G,则AF=BG,DF=AF=(10-4)=3,∴y=S梯形ANED=(DE+AN)·DF=(x-6+x)×3=3x-9.综上,.(3)当等腰直角△PMN运动到PN边经过点D时,移动时间为6(s),∴当x=4 (s)时,y=x2=×42=4.∴当x=4 (s)时,等腰直角△PMN与等腰梯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是4cm2.【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对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平移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综合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B=15,AD=20,∠C=30°.点M、N同时以相同速度分别从点A、点D开始在AB、AD(包括端点)上运动.(1)设ND的长为x,用x表示出点N到AB的距离,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2)当五边形BCDNM面积最小时,请判断△AMN的形状.【答案】(1)过点N作BA的垂线NP,交BA的延长线于点P.则AM=x,AN=20-x.∵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CD,∠D=∠C=30°,∴∠PAN=∠D=30°.在Rt△APN中,PN=AN×sin∠PAN=(20-x),即N到AB距离为(20-x).∵点N在AD上,0≤x≤20,点M在AB上,0≤x≤15,∴x取值范围是0≤x≤15.(2)∵S五边形BCDNM=S梯形-S△AMN且S梯形为定值,∴当S五边形BCDMN最小时,应使S△AMN最大据(1),S△AMN=AM·NP=.∵<0,∴当x=10时,S△AMN有最大值.∴当x=10时,S五边形BCDNM有最小值.当x=10时,即ND=AM=10,AN=AD-ND=10,即AM=AN.则当五边形BCDNM面积最小时,△AMN为等腰三角形.。

中考数学2轮专题解读与强化训练 专题10 代数几何综合问题(含解析)

中考数学2轮专题解读与强化训练 专题10 代数几何综合问题(含解析)

【2019赢在中考】数学二轮专题解读与强化训练专题10 代几综合问题代几综合题是指以几何元素为背景构造未知量或以代数整数为背景形成几何关系的综合题。

涉及知识与园、方程,函数与三角形、四边形等相关知识为主,在方法上把解直角三角形、图形的变换、相似等与代数计算融为一起;在能力考查上体现方程与函数思想、转换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代几综合题是中考压轴题。

常见类型有:(1)以函数为母图,结合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知识(2)以三角形、四边形为母图,结合函数(3)函数与圆的综合题当函数与几何图形相结合时,关键是要做好点的坐标与线段长短的相互转换,同时要考虑分类讨论。

特别注意分类的原则是不重不漏、最简。

考向一以二次函数为母图,结合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知识例1.(2018年湖南省常德)如图,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O(0,0).A(8,4),与x轴交于另一点B,且对称轴是直线x=3.(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若M是OB上的一点,作MN∥AB交OA于N,当△ANM面积最大时,求M的坐标;(3)P是x轴上的点,过P作PQ⊥x轴与抛物线交于Q.过A作AC⊥x轴于C,当以O,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O,A,C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时,求P点的坐标.【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思路点拨】(1)先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确定B(6,0),然后设交点式求抛物线解析式;(2)设M(t,0),先其求出直线OA的解析式为y=x,直线AB的解析式为y=2x﹣12,直线MN的解析式为y=2x﹣2t,再通过解方程组得N(t,t),接着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利用S△AMN=S△AOM﹣S△NOM得到S△AMN=•4•t﹣•t•t,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3)设Q(m,m2﹣m),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当=时,△PQO∽△COA,则|m2﹣m|=2|m|;当=时,△PQO∽△CAO,则|m2﹣m|=|m|,然后分别解关于m 的绝对值方程可得到对应的P点坐标.【解题过程】解:(1)∵抛物线过原点,对称轴是直线x=3,∴B点坐标为(6,0),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x﹣6),把A(8,4)代入得a•8•2=4,解得a=,∴抛物线解析式为y=x(x﹣6),即y=x2﹣x;(2)设M(t,0),易得直线OA的解析式为y=x,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把B(6,0),A(8,4)代入得,解得,∴直线AB的解析式为y=2x﹣12,∵MN∥AB,∴设直线MN的解析式为y=2x+n,把M(t,0)代入得2t+n=0,解得n=﹣2t,∴直线MN的解析式为y=2x﹣2t,解方程组得,则N(t,t),∴S△AMN=S△AOM﹣S△NOM=•4•t﹣•t•t=﹣t2+2t=﹣(t﹣3)2+3,当t=3时,S△AMN有最大值3,此时M点坐标为(3,0);(3)设Q(m,m2﹣m),∵∠OPQ=∠ACO,∴当=时,△PQO∽△COA,即=,∴PQ=2PO,即|m2﹣m|=2|m|,解方程m2﹣m=2m得m1=0(舍去),m2=14,此时P点坐标为(14,0);解方程m2﹣m=﹣2m得m1=0(舍去),m2=﹣2,此时P点坐标为(﹣2,0);∴当=时,△PQO∽△CAO,即=,∴PQ=PO,即|m2﹣m|=|m|,解方程m2﹣m=m得m1=0(舍去),m2=8(舍去),解方程m2﹣m=﹣m得m1=0(舍去),m2=4,此时P点坐标为(4,0);综上所述,P点坐标为(14,0)或(﹣2,0)或(4,0).【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题: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和二次函数的性质;会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理解坐标与图形性质;灵活运用相似比表示线段之间的关系;会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数学问题.考向二以三角形、四边形为母图,结合函数例2.(2018年辽宁省沈阳)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F的坐标为(0,10).点E的坐标为(20,0),直线l1经过点F和点E,直线l1与直线l2 、y=x相交于点P.(1)求直线l1的表达式和点P的坐标;(2)矩形ABCD的边AB在y轴的正半轴上,点A与点F重合,点B在线段OF上,边AD平行于x 轴,且AB=6,AD=9,将矩形ABCD沿射线FE的方向平移,边AD始终与x 轴平行.已知矩形ABCD以每秒个单位的速度匀速移动(点A移动到点E时止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t>0).①矩形ABCD在移动过程中,B、C、D三点中有且只有一个顶点落在直线l1或l2上,请直接写出此时t的值;②若矩形ABCD在移动的过程中,直线CD交直线l1于点N,交直线l2于点M.当△PMN的面积等于18时,请直接写出此时t的值.【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思路点拨】(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函数关系式联立方程求交点;(2)①分析矩形运动规律,找到点D和点B分别在直线l2上或在直线l1上时的情况,利用AD、AB分别可以看成图象横坐标、纵坐标之差构造方程求点A坐标,进而求出AF距离;②设点A坐标,表示△PMN即可.【解题过程】解:(1)设直线l1的表达式为y=kx+b∵直线l1过点F(0,10),E(20,0)∴解得直线l1的表达式为y=﹣x+10求直线l1与直线l2交点,得x=﹣x+10解得x=8y=×8=6∴点P坐标为(8,6)(2)①如图,当点D在直线上l2时∵AD=9∴点D与点A的横坐标之差为9∴将直线l1与直线l2交解析式变为x=20﹣2y,x=y∴y﹣(20﹣2y)=9解得y=则点A的坐标为:(,)则AF=∵点A速度为每秒个单位∴t=如图,当点B在l2直线上时∵AB=6∴点A的纵坐标比点B的纵坐标高6个单位∴直线l1的解析式减去直线l2 的解析式得﹣x+10﹣x=6解得x=则点A坐标为(,)则AF=∵点A速度为每秒个单位∴t=故t值为或②如图,设直线AB交l2 于点H设点A横坐标为a,则点D横坐标为a+9由①中方法可知:MN=此时点P到MN距离为:a+9﹣8=a+1∵△PMN的面积等于18∴解得a1=,a2=﹣(舍去)∴AF=6﹣则此时t为当t=时,△PMN的面积等于18【名师点睛】本题是代数几何综合题,应用待定系数法和根据函数关系式来表示点坐标,涉及到了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考向三函数与圆的综合题例3.(2018年北京市)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图形M,N,给出如下定义:P为图形M上任意一点,Q为图形N上任意一点,如果P,Q两点间的距离有最小值,那么称这个最小值为图形M,N间的“闭距离“,记作d(M,N).已知点A(﹣2,6),B(﹣2,﹣2),C(6,﹣2).(1)求d(点O,△ABC);(2)记函数y=kx(﹣1≤x≤1,k≠0)的图象为图形G.若d(G,△ABC)=1,直接写出k 的取值范围;(3)⊙T的圆心为T(t,0),半径为1.若d(⊙T,△ABC)=1,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考点】圆的综合题【思路点拨】(1)根据点A、B、C三点的坐标作出△ABC,利用“闭距离”的定义即可得;(2)由题意知y=kx在﹣1≤x≤1范围内函数图象为过原点的线段,再分别求得经过(1,﹣1)和(﹣1,﹣1)时k的值即可得;(3)分⊙T在△ABC的左侧、内部和右侧三种情况,利用“闭距离”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可得.【解题过程】解:(1)如图所示,点O到△ABC的距离的最小值为2,∴d(点O,△ABC)=1;(2)y=kx(k≠0)经过原点,在﹣1≤x≤1范围内,函数图象为线段,当y=kx(﹣1≤x≤1,k≠0)经过(1,﹣1)时,k=﹣1,此时d(G,△ABC)=1;当y=kx(﹣1≤x≤1,k≠0)经过(﹣1,﹣1)时,k=1,此时d(G,△ABC)=1;∴﹣1≤k≤1,∵k≠0,∴﹣1≤k≤1且k≠0;(3)⊙T与△ABC的位置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当⊙T在△ABC的左侧时,由d(⊙T,△ABC)=1知此时t=﹣4;②当⊙T在△ABC内部时,当点T与原点重合时,d(⊙T,△ABC)=1,知此时t=0;当点T位于T3位置时,由d(⊙T,△ABC)=1知T3M=2,∵AB=BC=8、∠ABC=90°,∴∠C=∠T3DM=45°,则T3D===2,∴t=4﹣2,故此时0≤t≤4﹣2;③当⊙T在△ABC右边时,由d(⊙T,△ABC)=1知T4N=2,∵∠T4DC=∠C=45°,∴T4D===2,∴t=4+2;综上,t=﹣4或0≤t≤4﹣2或t=4+2.【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的综合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并掌握“闭距离”的定义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和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一、选择题1.(2018年四川省泸州)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以原点O为圆心,1为半径作圆,点P在直线y=上运动,过点P作该圆的一条切线,切点为A,则PA的最小值为()A.3 B.2 C.D.【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切线的性质【思路点拨】如图,直线y=x+2与x轴交于点C,与y轴交于点D,作OH⊥CD于H,先利用一次解析式得到D(0,2),C(﹣2,0),再利用勾股定理可计算出CD=4,则利用面积法可计算出OH=,连接OA,如图,利用切线的性质得OA⊥PA,则PA=,然后利用垂线段最短求PA的最小值.【解题过程】解:如图,直线y=x+2与x轴交于点C,与y轴交于点D,作OH⊥CD于H,当x=0时,y=x+2=2,则D(0,2),当y=0时,x+2=0,解得x=﹣2,则C(﹣2,0),∴CD==4,∵OH•CD=OC•OD,∴OH==,连接OA,如图,∵PA为⊙O的切线,∴OA⊥PA,∴PA==,当OP的值最小时,PA的值最小,而OP的最小值为OH的长,∴PA的最小值为=.故选:D.【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若出现圆的切线,必连过切点的半径,构造定理图,得出垂直关系.也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2.(2018年湖北省黄石)如图,在Rt△PMN中,∠P=90°,PM=PN,MN=6cm,矩形ABCD中AB=2cm,BC=10cm,点C和点M重合,点B、C(M)、N在同一直线上,令Rt△PMN不动,矩形ABCD沿MN所在直线以每秒1cm的速度向右移动,至点C与点N重合为止,设移动x秒后,矩形ABCD与△PMN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则y与x的大致图象是()A.B.C.D.【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思路点拨】在Rt△PMN中解题,要充分运用好垂直关系和45度角,因为此题也是点的移动问题,可知矩形ABCD以每秒1cm的速度由开始向右移动到停止,和Rt△PMN重叠部分的形状可分为下列三种情况,(1)0≤x≤2;(2)2<x≤4;(3)4<x≤6;根据重叠图形确定面积的求法,作出判断即可.【解题过程】解:∵∠P=90°,PM=PN,∴∠PMN=∠PNM=45°,由题意得:CM=x,分三种情况:①当0≤x≤2时,如图1,边CD与PM交于点E,∵∠PMN=45°,∴△ME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此时矩形ABCD与△PMN重叠部分是△EMC,∴y=S△EMC=CM•CE=;故选项B和D不正确;②如图2,当D在边PN上时,过P作PF⊥MN于F,交AD于G,∵∠N=45°,CD=2,∴CN=CD=2,∴CM=6﹣2=4,即此时x=4,当2<x≤4时,如图3,矩形ABCD与△PMN重叠部分是四边形EMCD,过E作EF⊥MN于F,∴EF=MF=2,∴ED=CF=x﹣2,∴y=S梯形EMCD=CD•(DE+CM)==2x﹣2;③当4<x≤6时,如图4,矩形ABCD与△PMN重叠部分是五边形EMCGF,过E作EH⊥MN于H,∴EH=MH=2,DE=CH=x﹣2,∵MN=6,CM=x,∴CG=CN=6﹣x,∴DF=DG=2﹣(6﹣x)=x﹣4,∴y=S梯形EMCD﹣S△FDG=﹣=×2×(x﹣2+x)﹣=﹣+6x ﹣10,故选项A正确;故选:A.【名师点睛】此题是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有难度,主要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矩形的性质的应用、动点运动问题的路程表示,注意运用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二、填空题3.(2018年四川省攀枝花)如图,已知点A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作Rt△ABC,边BC在x轴上,点D为斜边AC的中点,连结DB并延长交y轴于点E,若△BCE 的面积为4,则k= .【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思路点拨】先根据题意证明△BOE∽△CBA,根据相似比及面积公式得出BO×AB的值即为|k|的值,再由函数所在的象限确定k的值.【解题过程】解:∵BD为Rt△ABC的斜边AC上的中线,∴BD=DC,∠DBC=∠ACB,又∠DBC=∠EBO,∴∠EBO=∠ACB,又∠BOE=∠CBA=90°,∴△BOE∽△CBA,∴,即BC×OE=BO×AB.又∵S△BEC=4,∴BC•EO=4,即BC×OE=8=BO×AB=|k|.∵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一象限,k>0.∴k=8.故答案是:8.【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反比例函数y=中k的几何意义,即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k|,是经常考查的一个知识点;这里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做此类题一定要正确理解k的几何意义.4.(2018年江苏省连云港)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O经过A,B两点,已知AB=2,则的值为.【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思路点拨】由图形可知:△OA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2,可得A,B两点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k和b的值,进而得到答案.【解题过程】解:由图形可知:△OA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A=OB∵AB=2,OA2+OB2=AB2∴OA=OB=∴A点坐标是(,0),B点坐标是(0,)∵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将A,B两点坐标代入y=kx+b,得k=﹣1,b=∴=﹣故答案为:﹣【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图形的分析运用和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找出A,B两点的坐标对解题是关键之举.三、解答题5.(2018年四川省甘孜州)如图,△ABC中,AB=AC,∠BAC=90°,点D,E分别在AB,BC上,∠EAD=∠EDA,点F为DE的延长线与AC的延长线的交点.(1)求证:DE=EF;(2)判断BD和CF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AB=3,AE=,求BD的长.【考点】三角形综合题【思路点拨】(1)只要证明EA=ED,EA=EF即可解决问题;(2)结论:BD=CF.如图2中,在BE上取一点M,使得ME=CE,连接DM.想办法证明DM=CF,DM=BD即可;(3)如图3中,过点E作EN⊥AD交AD于点N.设BD=x,则DN=,DE=AE=,由∠B=45°,EN⊥BN.推出EN=BN=x+=,在Rt△DEN中,根据DN2+NE2=DE2,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1)证明:如图1中,∵∠BAC=90°,∴∠EAD+∠CAE=90°,∠EDA+∠F=90°,∵∠EAD=∠EDA,∴∠EAC=∠F,∴EA=ED,EA=EF,∴DE=EF.(2)【解题过程】解:结论:BD=CF.理由:如图2中,在BE上取一点M,使得ME=CE,连接DM.∵DE=EF.∠DEM=∠CEF,EM=EC.∴△DEM≌△FEC,∴DM=CF,∠MDE=∠F,∴DM∥CF,∴∠BDM=∠BAC=90°,∵AB=AC,∴∠DBM=45°,∴BD=DM,∴BD=CF.(3)如图3中,过点E作EN⊥AD交AD于点N.∵EA=ED,EN⊥AD,∴AN=ND,设BD=x,则DN=,DE=AE=,∵∠B=45°,EN⊥BN.∴EN=BN=x+=,在Rt△DEN中,∵DN2+NE2=DE2,∴()2+()2=()2解得x=1或﹣1(舍弃)∴BD=1.【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综合题、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6.(2018年广东省)已知Rt△OAB,∠OAB=90°,∠ABO=30°,斜边OB=4,将Rt△OAB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如题图1,连接BC.(1)填空:∠OBC= °;(2)如图1,连接AC,作OP⊥AC,垂足为P,求OP的长度;(3)如图2,点M,N同时从点O出发,在△OCB边上运动,M沿O→C→B路径匀速运动,N沿O→B→C路径匀速运动,当两点相遇时运动停止,已知点M的运动速度为1.5单位/秒,点N的运动速度为1单位/秒,设运动时间为x秒,△OMN的面积为y,求当x为何值时y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考点】四边形综合题【思路点拨】(1)只要证明△OBC是等边三角形即可;(2)求出△AOC的面积,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3)分三种情形讨论求解即可解决问题:①当0<x≤时,M在OC上运动,N在OB 上运动,此时过点N作NE⊥OC且交OC于点E.②当<x≤4时,M在BC上运动,N在OB上运动.③当4<x≤4.8时,M、N都在BC上运动,作OG⊥BC于G.【解题过程】解:(1)由旋转性质可知:OB=OC,∠BOC=60°,∴△OBC是等边三角形,∴∠OBC=60°.故答案为60.(2)如图1中,∵OB=4,∠ABO=30°,∴OA=OB=2,AB=OA=2,∴S△AOC=•OA•AB=×2×2=2,∵△BOC是等边三角形,∴∠OBC=60°,∠ABC=∠ABO+∠OBC=90°,∴AC==2,∴OP===.(3)①当0<x≤时,M在OC上运动,N在OB上运动,此时过点N作NE⊥OC且交OC 于点E.则NE=ON•sin60°=x,∴S△OMN=•OM•NE=×1.5x×x,∴y=x2.∴x=时,y有最大值,最大值=.②当<x≤4时,M在BC上运动,N在OB上运动.作MH⊥OB于H.则BM=8﹣1.5x,MH=BM•sin60°=(8﹣1.5x),∴y=×ON×MH=﹣x2+2x.当x=时,y取最大值,y<,③当4<x≤4.8时,M、N都在BC上运动,作OG⊥BC于G.MN=12﹣2.5x,OG=AB=2,∴y=•MN•OG=12﹣x,当x=4时,y有最大值,最大值=2,综上所述,y有最大值,最大值为.【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几何变换综合题、30度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7.(2018年北京)如图,Q是与弦AB所围成的图形的内部的一定点,P是弦AB上一动点,连接PQ并延长交于点C,连接AC.已知AB=6cm,设A,P两点间的距离为xcm,P,C两点间的距离为y1cm,A,C两点间的距离为y2cm.小腾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分别对函数y1,y2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腾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1)按照下表中自变量x的值进行取点、画图、测量,分别得到了y1,y2与x的几组对应值;x/cm 0 1 2 3 4 5 6 y1/cm 5.62 4.67 3.76 2.65 3.18 4.37 y2/cm 5.62 5.59 5.53 5.42 5.19 4.73 4.11 (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描出补全后的表中各组数值所对应的点(x,y1),(x,y2),并画出函数y1,y2的图象;(3)结合函数图象,解决问题:当△APC为等腰三角形时,AP的长度约为cm.【考点】动点问题函数图象,圆的有关知识【思路点拨】(1)利用圆的半径相等即可解决问题;(2)利用描点法画出图象即可.(3)图中寻找直线y=x与两个函数的交点的横坐标以及y1与y2的交点的横坐标即可;【解题过程】解:(1)当x=3时,PA=PB=PC=3,∴y1=3,故答案为3.(2)函数图象如图所示:(3)观察图象可知:当x=y,即当PA=PC或PA=AC时,x=3或4.91,当y1=y2时,即PC=AC时,x=5.77,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x的值为3或4.91或5.77.故答案为3或4.91或5.77.【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动点问题函数图象、圆的有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图象法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8.(2018年甘肃省兰州(a卷))如图,AB为⊙O的直径,C为⊙O上一点,D为BA延长线上一点,∠ACD=∠B.(1)求证:DC为⊙O的切线;(2)线段DF分别交AC,BC于点E,F且∠CEF=45°,⊙O的半径为5,sinB=,求CF的长.【考点】圆周角定理;切线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直角三角形【思路点拨】(1)根据圆周角定理得:∠ACB=∠BCO+∠OCA=90°,根据同圆的半径相等和已知相等的角代换可得:∠OCD=90°,可得结论;(2)先根据三角函数计算AC=6,BC=8,证明△CAD∽△BCD,得,设AD=3x,CD=4x,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可得x的值,证明△CED∽△BFD,列比例式可得CF的长.(1)证明:连接OC,∵AB为⊙O的直径,∴∠ACB=∠BCO+∠OCA=90°,∵OB=OC,∴∠B=∠BCO,∵∠ACD=∠B,∴∠ACD=∠BCO,∴∠ACD+∠OCA=90°,即∠OCD=90°,∴DC为⊙O的切线;(2)【解题过程】解:Rt△ACB中,AB=10,sinB=,∴AC=6,BC=8,∵∠ACD=∠B,∠ADC=∠CDB,∴△CAD∽△BCD,∴,设AD=3x,CD=4x,Rt△OCD中,OC2+CD2=OD2,52+(4x)2=(5+3x)2,x=0(舍)或,∵∠CEF=45°,∠ACB=90°,∴CE=CF,设CF=a,∵∠CEF=∠ACD+∠CDE,∠CFE=∠B+∠BDF,∴∠CDE=∠BDF,∵∠ACD=∠B,∴△CED∽△BFD,∴,∴,a=,∴CF=.【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切线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正确寻找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9.(2018年四川省达州)矩形AOBC中,OB=4,OA=3.分别以OB,OA所在直线为x轴,y轴,建立如图1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F是BC边上一个动点(不与B,C重合),过点F的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与边AC交于点E.(1)当点F运动到边BC的中点时,求点E的坐标;(2)连接EF,求∠EFC的正切值;(3)如图2,将△CEF沿EF折叠,点C恰好落在边OB上的点G处,求此时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思路点拨】(1)先确定出点C坐标,进而得出点F坐标,即可得出结论;(2)先确定出点F的横坐标,进而表示出点F的坐标,得出CF,同理表示出CF,即可得出结论;(3)先判断出△EHG∽△GBF,即可求出BG,最后用勾股定理求出k,即可得出结论.【解题过程】解:(1)∵OA=3,OB=4,∴B(4,0),C(4,3),∵F是BC的中点,∴F(4,),∵F在反比例y=函数图象上,∴k=4×=6,∴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E点的坐标为3,∴E(2,3);(2)∵F点的横坐标为4,∴F(4,),∴CF=BC﹣BF=3﹣=∵E的纵坐标为3,∴E(,3),∴CE=AC﹣AE=4﹣=,在Rt△CEF中,tan∠EFC==,(3)如图,由(2)知,CF=,CE=,,过点E作EH⊥OB于H,∴EH=OA=3,∠EHG=∠GBF=90°,∴∠EGH+∠HEG=90°,由折叠知,EG=CE,FG=CF,∠EGF=∠C=90°,∴∠EGH+∠BGF=90°,∴∠HEG=∠BGF,∵∠EHG=∠GBF=90°,∴△EHG∽△GBF,∴=,∴,∴BG=,在Rt△FBG中,FG2﹣BF2=BG2,∴()2﹣()2=,∴k=,∴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名师点睛】此题是反比例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中点坐标公式,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求出CE:CF是解本题的关键.10.(2018年浙江省宁波)如图1,直线l:y=﹣x+b与x轴交于点A(4,0),与y轴交于点B,点C是线段OA上一动点(0<AC<).以点A为圆心,AC长为半径作⊙A交x轴于另一点D,交线段AB于点E,连结OE并延长交⊙A于点F.(1)求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和tan∠BAO的值;(2)如图2,连结CE,当CE=EF时,①求证:△OCE∽△OEA;②求点E的坐标;(3)当点C在线段OA上运动时,求OE•EF的最大值.【考点】圆的综合题【思路点拨】(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b即可得出直线l表达式,即可求出OA,OB,即可得出结论;(2)①先判断出∠CDF=2∠CDE,进而得出∠OAE=∠ODF,即可得出结论;②设出EM=3m,AM=4m,进而得出点E坐标,即可得出OE的平方,再根据①的相似得出比例式得出OE的平方,建立方程即可得出结论;(3)利用面积法求出OG,进而得出AG,HE,再构造相似三角形,即可得出结论.【解题过程】解:∵直线l:y=﹣x+b与x轴交于点A(4,0),∴﹣×4+b=0,∴b=3,∴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y=﹣x+3,∴B(0,3),∴OA=4,OB=3,在Rt△AOB中,tan∠BAO==;(2)①如图2,连接DF,∵CE=EF,∴∠CDE=∠FDE,∴∠CDF=2∠CDE,∵∠OAE=2∠CDE,∴∠OAE=∠ODF,∵四边形CEFD是⊙O的圆内接四边形,∴∠OEC=∠ODF,∴∠OEC=∠OAE,∵∠COE=∠EOA,∴△COE∽△EOA,②过点E⊥OA于M,由①知,tan∠OAB=,设EM=3m,则AM=4m,∴OM=4﹣4m,AE=5m,∴E(4﹣4m,3m),AC=5m,∴OC=4﹣5m,由①知,△COE∽△EOA,∴,∴OE2=OA•OC=4(4﹣5m)=16﹣20m,∵E(4﹣4m,3m),∴(4﹣4m)2+9m2=25m2﹣32m+16,∴25m2﹣32m+16=16﹣20m,∴m=0(舍)或m=,∴4﹣4m=,3m=,∴E(,),(3)如图,设⊙O的半径为r,过点O作OG⊥AB于G,∵A(4,0),B(0,3),∴OA=4,OB=3,∴AB=5,∴AB×OG=OA×OB,∴OG=,∴AG==×=,∴EG=AG﹣AE=﹣r,连接FH,∵EH是⊙O直径,∴EH=2r,∠EFH=90°=∠EGO,∵∠OEG=∠HEF,∴△OEG∽△HEF,∴,∴OE•EF=HE•EG=2r(﹣r)=﹣2(r﹣)2+,∴r=时,OE•EF最大值为.【名师点睛】此题是圆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勾股定理,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本题的关键.11.(2018年新疆乌鲁木齐)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x2+bx+c经过点A(﹣2,0),B(8,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C是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连接BC,设点P是抛物线上在第一象限内的点,PD ⊥BC,垂足为点D.①是否存在点P,使线段PD的长度最大?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②当△PDC与△COA相似时,求点P的坐标.【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思路点拨】(1)直接把点A(﹣2,0),B(8,0)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出可得结论;(2)先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4,①如图1,作辅助线,先说明Rt△PDE中,PD=PE•sin∠PED=PE•sin∠OCB=PE,则当线段PE最长时,PD的长最大,设P(t,),则E(t,),表示PE的长,配方后可得PE的最大值,从而得PD的最大值;②先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ACB=90°,则△COA∽△BOC,所以当△PDC与△COA相似时,就有△PDC与△BOC相似,分两种情况:(I)若∠PCD=∠CBO时,即Rt△PDC∽Rt△COB,(II)若∠PCD=∠BCO时,即Rt△PDC∽Rt△BOC,分别求得P的坐标即可.【解题过程】解:(1)把A(﹣2,0),B(8,0)代入抛物线y=﹣x2+bx+c,得:,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4;(3分)(2)由(1)知C(0,4),∵B(8,0),易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4,①如图1,过P作PG⊥x轴于G,PG交BC于E,Rt△BOC中,OC=4,OB=8,∴BC==4,在Rt△PDE中,PD=PE•sin∠PED=PE•sin∠OCB=PE,∴当线段PE最长时,PD的长最大,设P(t,),则E(t,),∴PG=﹣,EG=﹣t+4,∴PE=PG﹣EG=(﹣)﹣(﹣t+4)=﹣t2+2t=﹣(t﹣4)2+4,(0<t <8),当t=4时,PE有最大值是4,此时P(4,6),∴PD==,即当P(4,6)时,PD的长度最大,最大值是;(7分)②∵A(﹣2,0),B(8,0),C(0,4),∴OA=2,OB=8,OC=4,∴AC2=22+42=20,AB2=(2+8)2=100,BC2=42+82=80,∴AC2+BC2=AB2,∴∠ACB=90°,∴△COA∽△BOC,当△PDC与△COA相似时,就有△PDC与△BOC相似,∵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PCD=∠CBO或∠PCD=∠BCO,(I)若∠PCD=∠CBO时,即Rt△PDC∽Rt△COB,此时CP∥OB,∵C(0,4),∴y P=4,∴)=4,解得:x1=6,x2=0(舍),即Rt△PDC∽Rt△COB时,P(6,4);(II)若∠PCD=∠BCO时,即Rt△PDC∽Rt△BOC,如图2,过P作x轴的垂线PG,交直线BC于F,∴PF∥OC,∴∠PFC=∠BCO,∴∠PCD=∠PFC,∴PC=PF,设P(n,+n+4),则PF=﹣+2n,过P作PN⊥y轴于N,Rt△PNC中,PC2=PN2+CN2=PF2,∴n2+(+n+4﹣4)2=(﹣+2n)2,解得:n=3,即Rt△PDC∽Rt△BOC时,P(3,);综上所述,当△PDC与△COA相似时,点P的坐标为(6,4)或(3,).【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综合题、一次函数的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根据方程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中考数学总复习:代数几何综合问题【中考展望】代几综合题是初中数学中覆盖面最广、综合性最强的题型.近几年的中考压轴题多以代几综合题的形式出现.解代几综合题一般可分为“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探求解题思路;正确解答”三个步骤,解代几综合题必须要有科学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数学思想是解代几综合题的灵魂,要善于挖掘代几综合题中所隐含的重要的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方程(不等式)的思想等,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这是学习解代几综合题的关键.题型一般分为:(1)方程与几何综合的问题;(2)函数与几何综合的问题;(3)动态几何中的函数问题;(4)直角坐标系中的几何问题;(5)几何图形中的探究、归纳、猜想与证明问题.题型特点:一是以几何图形为载体,通过线段、角等图形寻找各元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代数方程或函数模型求解;二是把数量关系与几何图形建立联系,使之直观化、形象化.以形导数,由数思形,从而寻找出解题捷径. 解代几综合题要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数与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关键是要从题目中寻找这两部分知识的结合点,从而发现解题的突破口.【方法点拨】方程与几何综合问题是中考试题中常见的中档题,主要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为背景,结合代数式的恒等变形、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其基本形式有:求代数式的值、求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与方程有关的代数式的证明.函数型综合题主要有:几何与函数结合型、坐标与几何、方程与函数结合型问题,是各地中考试题中的热点题型.主要是以函数为主线,建立函数的图象,结合函数的性质、方程等解题.解题时要注意函数的图象信息与方程的代数信息的相互转化.例如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相应方程的根;点在函数图象上即点的坐标满足函数的解析式等.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中考命题的主要考查对象,由于这类题型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能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有较好的区分度,因此是各地中考的热点题型.几何综合题考查知识点多、条件隐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有较强的驾驭能力,并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1.几何型综合题,常以相似形与圆的知识为考查重点,并贯穿其他几何、代数、三角等知识,以证明、计算等题型出现.2.几何计算是以几何推理为基础的几何量的计算,主要有线段和弧长的计算,角的计算,三角函数值的计算,以及各种图形面积的计算等.3.几何论证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几何知识的能力.4.解几何综合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数形结合,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图形,挖掘隐含条件,寻找数量关系和相等关系;(2)注意推理和计算相结合,力求解题过程的规范化;(3)注意掌握常规的证题思路,常规的辅助线作法;(4)注意灵活地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典型例题】类型一、方程与几何综合的问题1.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AD∥BC(BC>AD),∠D=90°,BC=CD=12,∠ABE=45°,若AE =10,则CE的长为_________.【思路点拨】过B作DA的垂线交DA的延长线于M,M为垂足,延长DM到G,使MG=CE,连接BG.求证△BEC≌△BGM,△ABE≌△ABG,设CE=x,在直角△ADE中,根据AE2=AD2+DE2求x的值,即CE的长度.【答案与解析】解:过B作DA的垂线交DA的延长线于M,M为垂足,延长DM到G,使MG=CE,连接BG,∴∠AMB=90°,∵AD∥CB,∠D CB=90°,∴∠D=90°,∴∠AMB=∠DCB=∠D=90°,∴四边形BCDM为矩形.∵BC=CD,∴四边形BCDM是正方形,∴BC=BM,且∠ECB=∠GMB,MG=CE,∴Rt△BEC≌Rt△BGM.∴BG=BE,∠CBE=∠GBM,∵∠CBE+∠EBA+∠ABM=90°,且∠ABE=45°∴∠CBE+∠ABM=45°∴∠ABM+∠GBM=45°∴∠ABE=∠ABG=45°,∴△ABE≌△ABG,AG=AE=10.设CE=x,则AM=10-x,AD=12-(10-x)=2+x,DE=12-x,在Rt△ADE中,AE2=AD2+DE2,∴100=(x+2)2+(12-x)2,即x2-10x+24=0;解得:x1=4,x2=6.故CE的长为4或6.【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中勾股定理的运用,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本题中求证△ABE≌△ABG,从而说明AG=AE=10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二、函数与几何问题2.如图,二次函数y =(x-2)2+m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C,点B是点C关于该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对称的点.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该二次函数图象上点A(1,0)及点B.(1)求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写出满足kx+b≥(x-2)2+m的x的取值范围.【思路点拨】(1)将点A(1,0)代入y=(x-2)2+m求出m的值,根据点的对称性,将y=3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求出B的横坐标,再根据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解析式;(2)根据图象和A、B的交点坐标可直接求出满足kx+b≥(x-2)2+m的x的取值范围.【答案与解析】解:(1)将点A(1,0)代入y=(x-2)2+m得,(1-2)2+m=0,1+m=0,m=-1,则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x-2)2-1.当x=0时,y=4-1=3,故C点坐标为(0,3),由于C和B关于对称轴对称,在设B点坐标为(x,3),令y=3,有(x-2)2-1=3,解得x=4或x=0.则B点坐标为(4,3).设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kx+b,将A(1,0)、B(4,3)代入y=kx+b中,得,解得,则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1;(2)∵A、B坐标为(1,0),(4,3),∴当kx+b≥(x-2)2+m时,1≤x≤4.【总结升华】本题考察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一次函数函数解析式以及数形结合法解不等式.求出B点坐标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如图,二次函数2(0)=++≠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其中A点坐标为(-1,0),y ax bx c a点C(0,5)、D(1,8)在抛物线上,M为抛物线的顶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MCB 的面积.【答案】解:(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y ax bx c =++,根据题意,得058a b c c a b c -+=⎧⎪=⎨⎪++=⎩, 解之,得145a b c =-⎧⎪=⎨⎪=⎩. ∴所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45y x x =-++.(2)∵C 点的坐标为(0,5).∴OC =5.令0y =,则2450x x -++=,解得121,5x x =-=.∴B 点坐标为(5,0).∴OB =5.∵2245(2)9y x x x =-++=--+,∴顶点M 坐标为(2,9).过点M 作MN ⊥AB 于点N ,则ON =2,MN =9.∴11(59)9(52)551522MCB BNM OBC OCMN S S S S ∆∆∆=+-=+⨯⨯--⨯⨯=梯形. 类型三、动态几何中的函数问题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2,-4),OB=2,抛物线y=ax 2+bx+c 经过点A 、O 、B三点.(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若点M 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试求AM+OM 的最小值;(3)在此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以点P 与点O 、A 、B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梯形?若存在,求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把A 、B 、O 的坐标代入到y=ax 2+bx+c 得到方程组,求出方程组的解即可;(2)根据对称求出点O 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B ,连接AB,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 的长,就可得到AM+OM 的最小值.(3)①若OB ∥AP ,根据点A 与点P 关于直线x=1对称,由A (-2,-4),得出P 的坐标;②若OA ∥BP ,设直线OA 的表达式为y=kx ,设直线BP 的表达式为y=2x+m ,由B (2,0)求出直线BP 的表达式为y=2x-4,得到方程组,求出方程组的解即可;③若AB ∥OP ,设直线AB 的表达式为y=kx+m ,求出直线AB ,得到方程组求出方程组的解即可. 【答案与解析】解:(1)由OB=2,可知B (2,0),将A (-2,-4),B (2,0),O (0,0)三点坐标代入抛物线y=ax 2+bx+c ,得4420420a b c a b c c -=-+⎧⎪=++⎨⎪=⎩ 解得:1,21,0.a b c ⎧=-⎪⎪=⎨⎪=⎪⎩∴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212x x -+(2)由y=212x x -+=211(1)22x x --+可得,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且对称轴x=1是线段OB的垂直平分线,连接AB 交直线x=1于点M ,M 点即为所求.∴MO=MB ,则MO+MA=MA+MB=AB,作AC ⊥x 轴,垂足为C ,则|AC|=4,|BC|=4,∴AB=42, ∴MO+MA 的最小值为42. 答:MO+MA 的最小值为42.(3)①如图1,若OB ∥AP ,此时点A 与点P 关于直线x=1对称,由A (-2,-4),得P (4,-4),则得梯形OAPB .② 如图2,若OA ∥BP ,设直线OA 的表达式为y=kx ,由A (-2,-4)得,y=2x .设直线BP 的表达式为y=2x+m ,由B (2,0)得,0=4+m ,即m=-4, ∴直线BP 的表达式为y=2x-4. 由12⎧⎪⎨⎪⎩2y=2x-4,y=-x+x.解得x 1=-4,x 2=2(不合题意,舍去), 当x=-4时,y=-12,∴点P (-4,-12),则得梯形OAPB .③ 如图3,若AB ∥OP ,设直线AB 的表达式为y=kx+m ,则4202k m k m -=-+⎧⎨=+⎩,. 解得12k m =⎧⎨=-⎩,.∴AB 的表达式为y=x-2. ∵AB ∥OP ,∴直线OP 的表达式为y=x .由2,12y x y x x =⎧⎪⎨=-+⎪⎩得 x 2=0,解得x=0,(不合题意,舍去),此时点P 不存在.综上所述,存在两点P (4,-4)或P (-4,-12),使得以点P 与点O 、A 、B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梯形.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对梯形,解二元二次方程组,解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性质,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综合运用性质进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如图,直线434+-=x y 与x 轴、y 轴的交点分别为B 、C ,点A 的坐标是(-2,0). (1)试说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2)动点M 从A 出发沿x 轴向点B 运动,同时动点N 从点B 出发沿线段BC 向点C 运动,运动的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他们都停止运动.设M 运动t 秒时,△MON 的面积为S .① 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② 设点M 在线段OB 上运动时,是否存在S =4的情形?若存在,求出对应的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③在运动过程中,当△MON 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 的值.【答案】(1)证明:y=443x -+ ∵当x=0时,y=4; 当y=0时,x=3, ∴B (3,0),C (0,4), ∵A (-2,0),由勾股定理得:BC=22345+= ∵AB=3-(-2)=5, ∴AB=BC=5,∴△ABC 是等腰三角形; (2)解:①∵C (0,4),B (3,0),BC=5, ∴sin ∠B=40.85OC BC == 过N 作NH ⊥x 轴于H .∵点M 从A 出发沿x 轴向点B 运动,同时动点N 从点B 出发沿线段BC 向点C 运动,运动的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 又∵AB=BC=5,∴当t=5秒时,同时到达终点, ∴△MON 的面积是S=12OM NH ⨯⨯ ∴S=20.4t t-⨯②点M 在线段OB 上运动时,存在S=4的情形.理由如下: ∵C (0,4),B (3,0),BC=5, ∴sin ∠B=40.85OC BC == 根据题意得:∵S=4, ∴|t-2|×0.4t=4,∵点M 在线段OB 上运动,OA=2, ∴t-2>0,即(t-2)×0.4t=4,化为t 2-2t-10=0, 解得:111,111(t t =+=-舍去)∴点M 在线段OB 上运动时,存在S=4的情形,此时对应的t 是(111t =+)秒. ③∵C (0,4)B (3,0)BC=5, ∴cos ∠B=30.65OB BC == 分为三种情况:I 、当∠NOM=90°时,N 在y 轴上,即此时t=5;II 、当∠NMO=90°时,M 、N 的横坐标相等,即t-2=3-0.6t ,解得:t=3.125, III 、∠MNO 不可能是90°,即在运动过程中,当△MON 为直角三角形时,t 的值是5秒或3.125秒. 类型四、直角坐标系中的几何问题4.(2015•阳山县一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 是矩形,点B 的坐标为(4,3).平行于对角线AC 的直线m 从原点O 出发,沿x 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设直线m 与矩形OABC 的两边分别交于点M 、N ,直线m 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点A 的坐标是 ,点C 的坐标是 ; (2)当t= 秒或 秒时,MN=AC ; (3)设△OMN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思路点拨】(1)根据BC∥x 轴,AB∥y 轴即可求得A 和C 的坐标;(2)分成MN 是△OAC 的中位线和MN 是△ABC 的中位线时两种情况进行讨论;(3)根据时间t 值的范围不同,M,N 与矩形的两边相交构成不同的三角形,画出图形进行分类讨论,然后正确表示出△OMN 的面积即可. 【答案与解析】 解:(1)A 的坐标是(4,0),C 的坐标是(0,3); (2)当MN 是△OAC 的中位线时,M 是OA 的中点,则t=OA=×4=2; 当MN 是△ABC 的中位线时,如图1. 则△AME∽△OCA,则AE=OA=×4=2,则E 的坐标是(6,0),即平移了6个单位长度.故答案是:2或6.(3)当0<t≤4时,OA=t ,则ON=t , 则S △OMN =×t×t=238t (0<t≤4). 即当4<t <8时,如图1.设直线AC 的解析式是y=kx+b ,根据题意得,解得:,则直线AC 的解析式是y=﹣x+3.设MN 的解析式是y=﹣x+c ,E 的坐标是(t ,0),代入解析式得:c=t , 则直线MN 的解析式是y=﹣x+t .令x=4,解得y=﹣3+t ,即M 的坐标是(4,﹣3+t ). 令y=3,解得:x=t ﹣4,则N 的坐标是(t ﹣4,3). 则S 矩形OABC=3×4=12, S △OCN =OC•CN=×3•(t ﹣4)=36.2t -S △OAM =OA•AM=×4•(﹣3+t )=﹣6.S △BMN =BN•BM=[4﹣(t ﹣4)][3﹣(﹣3+t )]=t 2﹣6t+24. 则S=12﹣(﹣6)﹣(t ﹣6)﹣(t 2﹣6t+24),即S=﹣t 2+3t(4<t <8).【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以及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直线平行的条件,正确利用t 表示出M 和N 的坐标是关键.类型五、几何图形中的探究、归纳、猜想与证明问题5.一个质点在第一象限及x 轴、y 轴上运动,在第一秒钟,它从原点运动到(01),,然后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即(00)(01)(11)(10)→→→→,,,,…,且每秒移动一个单位,那么第35秒时质点所在位置的坐标是_______.【思路点拨】由题目中所给的质点运动的特点找出规律,到(2,0)用4秒,到(2,2)用6秒,到(0,2)用8秒,到(0,3)用9秒,到(3,3)用12秒,即可得出第35秒时质点所在位置的坐标.【答案与解析】解:质点运动的速度是每秒运动一个单位长度,(0,0)→(0,1)→(1,1)→(1,0)用的秒12 3 xy1 2 3 …数分别是1秒,2秒,3秒,到(2,0)用4秒,到(2,2)用6秒,到(0,2)用8秒,到(0,3)用9秒,到(3,3)用12秒,到(4,0)用16秒,依此类推,到(5,0)用35秒.故第35秒时质点所在位置的坐标是(5,0).【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数字变化规律,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读懂题意,能够正确确定点运动的顺序,确定运动的距离,从而可以得到到达每个点所用的时间.举一反三:【变式】(2016•泰山区一模)如图,动点P从(0,3)出发,沿所示方向运动,每当碰到矩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点P第2014次碰到矩形的边时,点P的坐标为()A.(1,4) B.(5,0) C.(6,4) D.(8,3)【答案】B.【解析】解:如图,经过6次反弹后动点回到出发点(0,3),∵2014÷6=335…4,∴当点P第2014次碰到矩形的边时为第336个循环组的第4次反弹,点P的坐标为(5,0).故选;B.【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2017•河北一模)如图,点A的坐标为(0,1),点B是x轴正半轴上的一动点,以AB为边作等腰Rt△ABC,使∠BAC=90°,设点B的横坐标为x,设点C的纵坐标为y,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A.B.C.D.2.如图,在半径为1的⊙O中,直径AB把⊙O分成上、下两个半圆,点C是上半圆上一个动点(C与点A、B不重合),过点C作弦CD⊥AB,垂足为E,∠OCD的平分线交⊙O于点P,设CE=x,AP=y,下列图象中,最能刻画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二、填空题3. 将抛物线y1=2x2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抛物线y2的图象如图所示,P是抛物线y2对称轴上的一个动点,直线x=t平行于y轴,分别与直线y=x、抛物线y2交于点A、B.若△ABP是以点A或点B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求满足的条件的t的值,则t=.4. (2017•宝山区一模)如图,D为直角△ABC的斜边AB上一点,DE⊥AB交AC于E,如果△AED沿DE翻折,A 恰好与B 重合,联结CD 交BE 于F ,如果AC=8,tanA=,那么CF :DF= .三、解答题5.一个形如六边形的点阵.它的中心是一个点(算第一层)、第二层每边有两个点,第三层每边有三个点……依次类推.(1)试写出第n 层所对应的点数; (2)试写出n 层六边形点阵的总点数;(3)如果一个六边形点阵共有169个点,那么它一共有几层?6.如图,Rt △ABC 中,∠B=90°,AC=10cm ,BC=6cm ,现有两个动点P 、Q 分别从点A 和点B 同时出发,其中点P 以2cm/s 的速度,沿AB 向终点B 移动;点Q 以1cm/s 的速度沿BC 向终点C 移动,其中一点到终点,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连接PQ .设动点运动时间为x 秒. (1)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BQ 、PB 的长度; (2)当x 为何值时,△PBQ 为等腰三角形;(3)是否存在x 的值,使得四边形APQC 的面积等于20cm 2?若存在,请求出此时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阅读理解:对于任意正实数a 、b ,∵2()0,a b -≥20,2,a ab b a b ab ∴-+≥∴+≥a b =只有当时,等号成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