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文与骈赋和散文的区别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骈体文

古代汉语骈体文

一、骈文与辞赋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1、从修辞看,骈文以对仗为主,辞赋以铺陈为主;2、从句法看,骈文以对偶句为主,辞赋以排比句为主;3、从音律看,骈文有时要求平仄而不求押韵,辞赋除平仄外还要求句尾押韵;4、从题目看,绝大多数的赋以赋命题,骈文则没有固定的文体标志;5、从功用看,辞赋用于描写与抒情,骈文除此二者还可议论并充当应用文。

注:铺陈是指对事物或现象的方方面面作周详的描绘陈述。

排比是指三个以上句型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如果只有两个句型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那往往是对仗或曰骈偶,而不能叫排比。

排比是对仗的增加,对仗有时是排比的组成部分。

辞赋以排比为主,也不乏对偶句;骈文以对偶句为主,也可用排比句。

二、骈体文的发展骈文在梁陈时叫做“今文”,唐宋时叫做“时文”,皆相对于古文而言,意思是时下流行的文体。

有的古人称之为“六朝文”,未免以偏盖全,无视当时还有非骈体文存在。

三、骈文和散文(一)含义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

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散文。

作为句式来讲,骈散自来并存,往往互相搭配,自由组合。

散文中可以有少量骈句,骈文中可以有少量骈句。

散文骈文之分不在骈偶对仗之有无,而在其数量多少。

说骈句自古有之是对的,说骈文古已存在则不妥,因为句子不等于文章。

(二)两者之间的区别骈文和散文的区别,不仅在于对偶句的多少,还在于文章风格的追求。

明王志坚《四六法海》“总论”说:“古文如写意山水,俪体如工画楼台。

”现代学者钱基博指出:“主气韵勿尚才气,则安雅而不流于驰骋,与散文殊科。

崇散朗勿矜才藻,则疏逸而无伤于板滞,与四六分疆。

”(《骈文通义》)台湾学者张仁青说:“散文主气势旺盛,则言无不达,辞无不举。

骈文主气韵曼妙,则情致婉约,摇曳生姿。

”这些见解相当精辟。

张氏又说:“散文得之于阳刚之美,即今世所谓壮美者也;而骈文得之于阴柔之美,即今世所谓优美者也。

”“散文家认为文章所以明道,故其态度是认真的,严肃的,盖以文章为经世致用之工具也。

古代十大散文流派

古代十大散文流派

古代十大散文流派一、赋:赋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文体,起初是指边塞歌谣,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散文形式。

赋的特点是以辞章华美、修辞繁复为主,以表现作者的感情和思想为目的。

赋可分为骈赋和比赋两大类。

其中,骈赋是指使用平仄韵律明确的文体,而比赋则是指使用平仄韵律不那么明确的文体。

二、诗:诗是古代文学中最重要、最受重视的一种文体。

古代诗歌主要有五言诗、七言诗和律诗三种形式。

五言诗和七言诗是根据诗句中字数的不同来划分的,而律诗是指按照平仄韵律来写的诗歌。

古代诗歌的特点是以抒发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为目的,以形象生动、意境深远为特色。

三、散文:散文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散文形式,相对于古代诗歌而言,散文更加注重写实和叙事。

古代散文的特点是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以直抒胸臆、真实感人为目的。

古代散文可分为骈文和白文两类,骈文是指使用平仄韵律明确的散文,而白文则是指使用平仄韵律不那么明确的散文。

四、笔记:笔记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文体,主要用于记录和记述作者的体验和见闻。

古代笔记的特点是以真实的细节和独特的观点来描写事物,以让读者对事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为目的。

古代笔记可分为游记、见闻录、杂记等多种形式。

五、叙事:叙事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文体,主要用于叙述故事和事件。

古代叙事的特点是以情节的安排和人物的塑造为重点,以引导读者进入故事情境为目的。

古代叙事可分为小说、传奇、志怪等多种形式。

六、议论:议论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文体,主要用于表达作者的观点和看法。

古代议论的特点是以辩证的思维和逻辑的推理为主,以引导读者思考和探索问题为目的。

古代议论可分为议论文、骈文、辩论等多种形式。

七、杂文:杂文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文体,主要用于表达作者的思考和观察。

古代杂文的特点是以思辨和抒发感悟为主,以启发读者思考和反思为目的。

古代杂文可分为随笔、小品、笔记等多种形式。

八、颂:颂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文体,主要用于赞美和歌颂某人或某事。

文学体裁 文与赋

文学体裁 文与赋

文学体裁文与赋
文和赋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体裁。

文是一种散文体裁,形式自由,不拘一格,可以叙事、抒情、议论等。

它的特点是语言简练、清新自然,富有感情色彩和思想深度。

文可以分为古文和骈文两种类型。

古文是指以先秦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为代表的古代散文,其语言古朴典雅,富有文化内涵。

骈文则是指以对偶、对仗为主要特征的骈俪文,其语言华丽优美,富有韵律感。

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它既有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又有散文的自由和灵活。

赋的特点是铺陈其事、描绘细腻、辞藻华丽、富有气势。

赋可以分为大赋、小赋和骈赋等类型。

大赋是指以描写历史、地理、物产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赋,其篇幅较长,气势磅礴。

小赋则是指以抒情、咏物为主要内容的短篇赋,其篇幅较短,语言简练。

骈赋则是指以对偶、对仗为主要特征的骈俪赋,其语言华丽优美,富有韵律感。

文和赋虽然都是散文体裁,但它们的特点和风格有所不同。

文注重语言的简练和自然,富有思想深度和感情色彩;赋则注重语言的华丽和气势,富有描绘和表现能力。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文和赋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是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是文化传承和思想交流的重要载体。

文综复习24魏晋南北朝的律赋骈文与散文

文综复习24魏晋南北朝的律赋骈文与散文

文综复习24:魏晋南北朝的律赋、骈文与散文模拟练习题一.作品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郦道元《三峡》,庾信《哀江南赋序》。

陶宏景《答谢中书书》,杨衒之《白马寺》,孔稚圭《北山移文》,谢惠连《雪赋》,谢庄《月赋》,江淹《登楼赋》、《恨赋》。

二.解释:1、骈文 2、诗体赋 3、《别赋》 4、《水经注》 5、《洛阳伽蓝记》三.填空1、魏晋散文刘勰以“气爽才丽”一语评价“三曹”。

在建安各体文章中,曹操的甚具异彩,有之风。

在应用文体中显露文学魅力的,是曹丕、曹植的。

在曹植传世的文章中,与书体相近的文,如《求白试表》等也是情文并茂。

2、抒情小赋在魏晋时涌现出一批佳作:如曹植的《》、王粲的《》、陶渊明的《》等。

3、南朝的骈文中,有代表性的名作有鲍照凭吊广陵的《》,孔稚圭讽刺伪隐士周颙的《》,江淹抒写各种离情别景的《》和各种人的遗憾的《》。

4、南朝的山水写景文的代表作有丘迟的《》、吴均的《》和陶宏景的《》。

其中丘迟描写江南暮春三月景色的有三句话,它们是:,,。

5、北朝散文的代表作有北魏郦道元的《》和杨衒之的《》。

四.简答1、试述“三曹”散文的内容和风格。

2、北朝时期有哪些重要散文著作,作者是谁?3、南朝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散文和辞赋的代表作家和重要作品?4、试说说《北山移文》艺术特点?5、简述《哀江南赋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6、简述《大人先生传》与《与山巨源绝交书》艺术之异同。

五.论述1、试述南朝美文衍化所表现的各个方面,你对它们有何评价?2、齐梁时期,文学的“新变”有哪三个方面?试作简要说明与论述。

魏晋南北朝骈文与散文

魏晋南北朝骈文与散文

郦道元从少年时代起就爱好游览。他跟随
父亲在青州时候,曾经和友人游遍山东。 做官以后,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个地方, 都要游览当地名胜古迹,留心勘察水流地 势,探溯源头,并且在余暇时间阅读了大 量地理方面的著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地 理学知识。他一生对我国的自然、地理作 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究工作,并且撰 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为我国古 代的地理科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南北朝的骈文
一、骈文的概念
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骈文在形式上 讲究对偶,因其对偶句似两马并行而称之 为骈文。在声律上虽不如诗歌严格,但追 求平仄配合、音韵谐和。其他如讲究文采 华美,讲究用典等等。骈文因其多用四六 句式,所以也称“四六文”。
二、骈文的产生和成熟
先秦散文中已出现偶句,在汉赋中骈偶 的成分增加,进而影响到散文,散文骈偶 化的倾向渐渐抬头。魏晋时期日趋定型, 骈文初步形成。南北朝时期达到了完全成 熟而极度兴盛的地步。

二、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杨衒之,《魏书》、《北史》均不立传,生平 事迹不甚可考,有的说他曾任北齐期城郡太守, 也有的说他官至秘书监,都不知道确否。不过从 本书本卷首署名及卷中自述来看,作者曾任北魏 抚军司马,担任过奉朝请,并且亲身经历了北魏 中后期的全盛与变乱。东魏孝静帝武定五年(547 年),杨衒之因有事重经洛阳,看到昔日金碧辉 煌、鳞次栉比的寺院宫观都成了鸟兽出没之所与 牧童野老往返之地,于是作者抚今追昔,感慨之 余,写下了《洛阳伽蓝记》一书。
伽蓝,梵文Samgharama(僧伽蓝摩)音 译的略称,意思是“众园”或“僧院”, 即佛教寺院。他之所以写这部书,不单是 为了记录北魏佛教全盛时期的概貌,也是 为了记叙当时社会的富庶,追溯祸乱的由 来,悲慨繁华的消失。因此,这绝不仅仅 是一部关于北魏佛寺的书,而且包含了丰 富的社会史料,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生 活、文化事业的各个方面都很有价值。 此书多采用单行散句,也杂有四六骈偶 句式,文笔洗练流畅,风格秾丽秀逸。

骈文 散文

骈文 散文

骈文散文骈文和散文都是文学中的重要形式,虽然它们虽然不同,各有特点,但同样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下面就围绕“骈文散文”进行一篇探讨。

一、什么是骈文?骈文是指两个以上意义相近或相反的单音节、双音节或多音节词组,通过韵律、平仄、声调、意义等方面相互配合、结合,以达到修辞、升华、美化、概括表达等效果的文学形式。

骈文可以分为对仗、交互、堆叠等几种方式。

二、骈文的作用骈文的作用是对内容进行概括表达,同时也可以表达依偎、依恋、缠绵的感情,使语言更加优美、富有韵律美。

有时,它也可以起到升华意境、凝练思想的作用。

三、什么是散文?散文指的是没有严格的韵律、节律,但是在表达方式、语言特点方面,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同时也要有思想感情和文字表达的特点。

散文可以分为抒情散文、写景散文、游记散文、叙事散文等等。

四、散文的作用散文的作用是表达作者的感情、观点,概括自己的思想,同时也可以通过语言、笔墨的精细表达,产生美学、情感上的享受。

五、骈文与散文的差异骈文和散文最大的差异在于,前者是通过平仄、韵律、声调等美感的表达方式来呈现意义,而后者则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

骈文更加注重形式上的美,而散文则更加注重内容本身的美。

另外,骈文大多是古典文学中的一种形式,而散文则可以是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最常见的体裁。

六、总结在文学中,骈文和散文都具有巨大的价值。

骈文的韵律美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而散文则可以让人以更加深刻的方式理解文化、历史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此,在进行文学创作或者学术研究时,无论是采用骈文还是散文,都需要根据不同时代、不同题材、不同感情来选择适当的方式来进行表达。

什么是古代文学中的散文和骈文

什么是古代文学中的散文和骈文

什么是古代文学中的散文和骈文
古代文学中的散文和骈文是两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1. 散文:
散文是一种不拘泥于严格韵律和固定格式的文学形式,它在古代文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散文的写作风格自由灵活,语言质朴自然,内容广泛多样,可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观点和见解。

在古代文学中,散文常常被用于记录历史事件、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等。

2. 骈文:
骈文是一种注重对仗、声韵和谐、辞藻华丽的文学形式,它在古代文学中也具有重要地位。

骈文的写作风格严谨工整,语言优美华丽,内容多以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在古代文学中,骈文常常被用于写作诗歌、辞赋等。

总的来说,散文和骈文是古代文学中的两种重要文学形式,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在古代文学中,这两种文学形式常常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和散文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和散文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和散⽂魏晋南北朝是我国辞赋发展的⼀个重要转变时期。

从先秦辞赋的抒情化转向了西汉以咏物为主的散体⼤赋,⾃东汉末年开始,以抒情咏物为主的⼩赋逐渐增多。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仍有散体⼤赋,但咏物抒情⼩赋占了较⼤的⽐重,成为这个时期辞赋的主流。

与东汉班固、张衡等赋家兼善散体⼤赋与骚体辞赋不同,这⼀时期的作家往往集诗⼈与⼩赋作者于⼀⾝,这也标志着诗赋交相影响的深化与合流的趋势。

赋体受诗的影响,语⾔趋向骈偶化。

骈偶作为⼀种增加语⾔对称美的修辞⼿法,被辞赋家们逐渐刻意追求和雕琢,于是骈⽂逐渐取代了辞赋,成为“⼀代之⽂学”。

骈⽂和散⽂是相对⽴⽽存在的。

散⽂是⼀种⽐语⾔精练⽽⼜不受形式约束的⾃由体⽂章。

由于⽂⼈⼤量地⾃觉运⽤骈偶这种修辞⼿法,因⽽南北朝的散⽂并不发达,只在史传、地理等学术著作中有些优秀作品,成就较⾼的是北魏郦道元的《⽔经注》和北魏杨之<洛阳伽蓝记》。

⼀、魏晋南北朝辞赋魏晋时赋的发展呈现出两种趋势。

在内容⽅⾯是咏物赋增多,⼤多取材于“草区禽族”,⽽在此外的⼀些作品中抒情成分增多,在形式⽅⾯则表现为除个别⼤赋外,作品的篇幅普遍短⼩,⾏⽂也⽇趋活泼,很⼤程度上摆脱了汉赋堆积名物辞藻的板重之习。

最能代表这⼀时期辞赋发展成就的,当推曹植、王粲、潘岳和左思等⼈。

曹植最著名、最能代表其艺术成就的是《洛神赋》。

赋序称“感宋⽟对楚王神⼥之事,遂作斯赋”,可知此赋的写作是受到宋⽟《神⼥赋》的启发。

它以浪漫⼿法,通过幻想境界,描写了⼀个神⼈相恋,⽽⼜⽆法结合,终于含恨分离的悲剧故事,充满着抒情⽓氛与神奇⾊彩。

作者将⼀位端庄秀丽的美⼥形象刻画得⼗分⽣动传神。

特别是写她将⾄的神情,更画出了⽔上⼥神的特点,给⼈以若真若幻的感觉,“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尘,动⽆常则,若危若安,进⽌难期,若往若还”。

这种描写,其成就远⾮宋⽟《神⼥赋》可以⽐拟。

王粲在辞赋⽅⾯的成就远远超过他的诗歌。

曹丘在《典论·论⽂》中说:“王粲长于辞赋。

骈散文的定义

骈散文的定义

骈散文的定义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骈散文的定义呀。

骈文呢,就像是一场华丽的盛装舞会!那词句对仗得整整齐齐,就像舞者们的步伐一样精准。

它讲究韵律和谐,读起来呀,那感觉就像优美的音乐在耳边流淌。

你想想看,那一句句对仗工整的文字,不就像舞台上一对对翩翩起舞的佳人吗?那华丽的辞藻、严谨的结构,真真是让人陶醉其中呢!
散文呢,则像是漫步在乡间小道上。

它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想怎么走就怎么走。

它可以细腻地描绘一朵小花的绽放,也可以豪爽地抒发内心的万丈豪情。

散文的世界里呀,没有那么多的规矩和束缚,就如同那乡间小道,充满着各种惊喜和可能。

骈文和散文,那可真是各有各的魅力呀!骈文虽然华丽,但有时候会不会觉得有点太拘束啦?就好像一直穿着礼服,偶尔也想换换便装嘛。

而散文呢,虽然自由,可有时候是不是也会觉得少了点那种精致的美感呀?
咱们平时读书的时候,遇到骈文就像是走进了一座华丽的宫殿,每一处都那么精美,让人忍不住细细观赏。

而读到散文呢,就仿佛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之间,任由自己的思绪飘荡。

要是写文章呢,有时候用骈文来表达庄重、严谨的情感,那真是再合适不过啦。

那对仗的词句,就像给情感加上了一层华丽的外衣。

但要是想抒发内心最真实、最自然的感受,散文可就派上大用场啦!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多畅快呀!
总之呢,骈散文就像是文学世界里的两颗璀璨明珠,各有各的光芒,各有各的精彩。

它们丰富了我们的文学宝库,让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有了更多的选择和乐趣。

我们要好好欣赏它们,好好利用它们,让我们的文学之旅更加丰富多彩呀!你们说是不是呢?。

骈文和骈赋的文学常识

骈文和骈赋的文学常识

骈文和骈赋的文学常识
,及文章对于骈文和骈赋的相关情况的分析
骈文和骈赋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两者组成的古代文学享有盛誉。

它们都属于古典文学,其文体都很繁复。

骈文是由楚辞、唐诗、宋词和元曲等组成,它将情感和思想结合在一起,表现
了古代文人对礼仪、物态、宇宙观和价值观的高度认识。

它以它复杂的自由体式写作而著称,文章通常在数百至上千字之间,有着让人入神的优美句子和节奏流畅的行文。

骈赋是中国古代著作的一种小说体裁,它的形式比骈文简单,语言也比较活泼,主要写神仙的神话故事,也可以写人看法和描写生活的细节,内容更接近现实。

它以其写作的简明易懂、夸张生动而广受大家的喜爱,其精妙的分离手法之间充满不可多得的寓意,耐人寻味。

骈文和骈赋,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代表性的文体。

两者都不仅体现了当时文
人的文化修养和社会观念,而且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

真正欣赏他们,除了要学习文体特点,更要学习他们背后的民族文化,进而探究古代文化深层内涵含义。

散文、韵文、骈文、诗文的最大区别?

散文、韵文、骈文、诗文的最大区别?

散文、韵文、骈文、诗文的最大区别?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

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韵文:指有韵的文体。

与散文相对。

如诗、赋、词、曲和有韵的颂、赞、箴、铭、哀、诔等。

章炳麟《文学说例》:“韵文完具而后有散文,史诗功善而后有戏曲。

”讲究韵律的文学体裁,用韵律格式写成的文章骈文: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诗文;表意:就是指像诗一样的文章,具有丰富的内涵。

诗歌的特点(1)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象。

(3)诗歌的语言是精炼的,形象的,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的。

(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释义。

指脍炙人口,并长久流传的诗歌和文章。

比如李商隐的《无题》、《锦瑟》、李白的《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欧阳修的《生查子》、《蝶恋花》等等。

诗文一词泛指一切文学体裁。

诗原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在诗文一词中,诗是指诗、词、歌、赋等,包括格律诗和自由诗,旧体诗和新体诗;文是指除了诗词歌赋以外的,诸如元杂剧、小说、散文、戏剧、报告文学等文学体裁,以及记叙文、论说文等各种类型的文章。

但通常具有文字华美,具有韵律等“诗”的特点。

新第六章 辞赋、骈文与散文

新第六章  辞赋、骈文与散文
其代表作是《哀江南赋》。
《哀江南赋》以自身经历为线索,叙述了梁 朝由兴盛到衰亡的全部过程,抒发了国破家亡后, 身仕异朝的矛盾与痛苦之情,表达了浓重的故国 之念、乡关之思。
此外,《小园赋》、《枯树赋》、《竹杖 赋》都是后期的抒情之作。
“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杜甫《咏怀古迹》)
• 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
• 1、解题
• 此赋是黄初三年,作者入朝后返回封地,途 经洛水,有感而作。洛神,即洛水女神,相传为 古帝伏羲之女,淹死于洛水。
• 关于此赋的主题,有“感甄说”,“艳遇之 思说”等。
• 假托洛神思慕君王,含恨离别的情节,抒写 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以及理想破灭后的惆怅 与悲哀。

• 2、内容层次
• 第一层(开头段):经洛水,遇洛神,惊异 其美。
• 1、赦罪可降:

“朱鲔涉血于友于,张绣剚刃于爱子。”

“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
• 2、录用前途:

“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
疆埸之任。”
第三段:北魏不足恃,处境危险/晓之以理。 1、南燕慕容超、后秦姚泓均被刘裕擒杀。 2、“北虏恶积祸盈,理至焦烂。”/“伪孽昏
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 “方当 系颈蛮邸,悬首藁街。”
1、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颜之推,字介,祖籍琅琊临沂。初仕梁, 梁亡,逃奔北齐后仕周、隋。
颜之推是一位学者。
《颜氏家训》是一部告戒子孙之作,说教之 处,常利用亲身经历以证之,从中可见当时社会 风气。其中《文章篇》表达了作者的文学观。
《颜氏家训》语言质朴,文气平易,无论 叙事还是议论,都非常平实而真挚,其中一些生 动传神的小故事,完全可以看作情味隽永的笔记 文。

赋与骈文:两种不同的文学表达方式比较研究

赋与骈文:两种不同的文学表达方式比较研究

赋与骈文:两种不同的文学表达方式比较研究引言文学作品是人类表达思想、情感和观点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两种独特的文学表达方式,即赋和骈文。

赋和骈文在形式、结构和表达方式上都有显著的区别,但它们都是对现实世界的再现与反思。

本文将对赋与骈文这两种不同的文学表达方式进行比较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两种形式的文学作品。

赋的特点与表达方式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独特形式,它以表现写实风景、描绘人物形象和抒发作者情感为主要目的。

赋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形象生动、词藻华丽以及情感深沉。

在赋中,作者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丰富多样的词藻来描绘自然景观、人物形象和情感体验,以便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形象生动赋注重对细节的描绘,通过描述细腻的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信息,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所描绘的场景。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描绘了长城的壮丽景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些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长城之上,感受到了壮丽景色所带来的震撼。

词藻华丽赋的语言华丽丰富,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对仗等,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通过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赋能够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例如,左思的《三都赋》中写到:“城郭广袤蹙青苍,龙案笙歌为宴裳。

邻州谩属长吏杯,美酒供人数千石。

”这些词藻华丽的描述,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城市的繁华和丰富的文化氛围。

情感深沉赋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情感的表达。

赋作为一种抒情的文学形式,注重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和观点。

通过描述自然景色、描绘人物形象、抒发心情等方式,赋能够使读者共情并深入思考。

比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一文中表达了强烈的自豪感和对逝去时光的思考:“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些诗句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光阴流逝的深切感慨。

骈文的特点与表达方式骈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另一种独特形式,它与赋有着显著的区别。

骈文与赋有何异同?

骈文与赋有何异同?

骈文与赋有何异同?细说骈文:是精雕细琢的美玉,还是一股畸形的文学潮流?中国文学史上,有一种它介乎韵文和散文之间,曾经流行了上千年的文体。

它行文对仗,有一定声律和讲求藻饰,它就是骈文。

《说文》对“骈”的解释是:“骈,驾二马也”。

从字面的意思来看,“骈”是两匹马并驾拉车,因此有对偶之意。

那么用以“骈”来命名一种文体,可以看出骈体的结构是以两两相对的对偶句组成为主。

“骈文”的基本特征是源于辞赋,多以抒情见长;句读整齐,对偶工丽,声调和谐,读起来十分悦耳。

骈文特别适宜朗诵中国的汉字是由千千万万个单字组成的。

每个单字都有其特定的意思。

而文章中用对偶、重叠、双声、叠韵等手法来修饰,可以加强语气,有助于增加声情之美。

语言功能的多样性正是汉语的神奇韵味,用各种修辞手法加工于汉字之上,很容易创造整齐对偶的精美句子。

这是骈文产生的语言基础。

一、骈文的由来骈文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真正意义的中国文学,始于先秦时期。

当然,这一时期的文学还处在一种初创期,所以先秦著作往往是在政论、哲学和辩论的基础上,体现出来最初的文学性。

这时的百家诸子的作品,多以自然为主,对修辞手法运用很少。

先贤们的文章巨著,或记事,或论辩,或阐述道理,都是有着明确的目的性。

他们的文字都是心中所想,是天然率性而得。

这时的文章,很少有刻意去寻求对仗和的叠韵,文风大多古朴自然。

但是,不刻意去追求对仗和叠韵,并不代表先秦时的文章是一杯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

这个时期出现的《诗经》和《易经》中,就有一些华丽的辞藻和对仗的语句。

后人认为“夫经语皆朴,惟《诗》、《易》独华。

《诗》之比物也杂,故辞婉而妍;《易》之造象也幽,故辞惊而创。

此骈语之出乎。

”这段话的意思,说的是后世的骈文与先秦时的文学有些一定的继承关系,骈文中出现的不少特点,都可以在先秦文学中找到痕迹。

特别是以华丽著称的楚辞,对后来骈文的影响更大。

屈原的《离骚》、宋玉的《九辩》中,都有大量的对仗句型,词藻也极为华丽。

骈文、骈赋、律赋、散文体赋各自的平仄特点

骈文、骈赋、律赋、散文体赋各自的平仄特点

骈文、骈赋、律赋、散文体赋各自的平仄特点平仄问题在骈文、骈赋、律赋、散文体赋中,若要研究的话,应分为两大类。

其一是“脚句”类的平仄,其二是“句中”类的平仄。

而属于韵文的“骈赋、律赋”与属于非韵文的“骈体文”在“脚句”的平仄上区别是很大的。

而介于韵文与非韵文之间的“散、文体赋”与前面两者,亦有所不同。

现在逐一来看看。

先讨论“脚句”类的平仄。

1,骈文的脚句平仄(举例皆为古代名家名篇)骈文的脚句平仄,亦有一个随意到规范的过程。

比较规范的时期是在初唐以后。

这是随着汉文字声韵学的不断完善而完善的。

从发现“四声”到研究发展,再到具体使用在各种文体之中,而后经过不断修正到取得一致认同,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大抵从六朝发端到唐初或唐代中期定型。

而律诗及骈文、骈律赋等等,其有关脚句平仄的一些认识,皆在唐朝得到完善。

从这角度看,大唐确实是一个值得让人敬畏的年代。

六朝骈文的脚句平仄,显的有些随意。

尤其是对于“隔句对”其中分句的脚字平仄,尚未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先来看一段《哀江南赋序》(以下加红色者为仄声,加绿色者为平声。

由于六朝韵书繁杂,并皆失传,故只能以平水韵为参衡其平仄的依据。

由于同属'中古音系’,故六朝平仄定义与平水韵大抵可依。

):“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

大盗移国,金陵瓦解。

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

华阳奔命,有去无归。

中兴道销,穷于甲戌。

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天道周星,物极不反。

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

昔恒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

并有著书,咸能自序。

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

”从这些加了颜色的脚句字可以看出,其平仄的安排是随意的。

常有数仄字连用,或平仄字交替使用的情况。

至于“分句对”,亦不如唐以后,讲究利用分句脚字来调和成“双进双出”的平仄格式。

而唐以后骈文出现的“双进双出”的规则,在清代被称为“马蹄式”,亦成为现代《联律通则》的理论基础之一。

所以说,六朝骈文虽然讲究对仗,句式亦初见规模,但其声律部分,尚处在发展阶段。

骈文与散文的区别

骈文与散文的区别

骈文与散文的区别骈文与散文的区别,骈文有所要求:一是对仗:骈体文的句子多数是四、六句,而且对偶。

比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二是声韵:讲究“四声八病”,用字讲究平仄。

比如孔稚珪的《北山移文》。

三是用典:用古代的人和事来反映自己的思想感情。

比如鲍照的《芜城赋》。

四是藻饰:讲究文字华丽,不惜堆砌词句。

比如庾信的《哀江南赋》。

散文: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

散文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骈文是一种从修辞学角度划分的文体,是以对偶句为主介乎散文与韵文之间的一种美文。

这句话包括三点:一、以对偶句为主,这是骈文本质所在,舍此不成其为骈文;二、对音律的要求在散韵之间;三、讲究辞藻华丽的美学效果。

而散文对骈文莱说,就是散文不用对偶,只要散行的文字构成文章。

言语优美,形散而意不散~~~~~~一是对仗;骈体文的句子多数是四、六句,而且对偶。

比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这一点与散文不同。

二是声韵;讲究“四声八病”,用字讲究平仄。

比如孔稚珪的《北山移文》。

散文没有这方面的要求。

三是用典;用古代的人和事来反映自己的思想感情。

比如鲍照的《芜城赋》。

这一点相同,散文也用典。

四是藻饰;讲究文字华丽,不惜堆砌词句。

比如庾信的《哀江南赋》。

散文虽也追求词句的华丽,但远不及骈文那么刻意。

骈文与散文的区别

骈文与散文的区别

骈文与散文的区别骈文与散文的区别,骈文有所要求:一是对仗:骈体文的句子多数是四、六句,而且对偶。

比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二是声韵:讲究“四声八病”,用字讲究平仄。

比如孔稚珪的《北山移文》。

三是用典:用古代的人和事来反映自己的思想感情。

比如鲍照的《芜城赋》。

四是藻饰:讲究文字华丽,不惜堆砌词句。

比如庾信的《哀江南赋》。

散文: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

散文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骈文是一种从修辞学角度划分的文体,是以对偶句为主介乎散文与韵文之间的一种美文。

这句话包括三点:一、以对偶句为主,这是骈文本质所在,舍此不成其为骈文;二、对音律的要求在散韵之间;三、讲究辞藻华丽的美学效果。

而散文对骈文莱说,就是散文不用对偶,只要散行的文字构成文章。

言语优美,形散而意不散~~~~~~一是对仗;骈体文的句子多数是四、六句,而且对偶。

比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这一点与散文不同。

二是声韵;讲究“四声八病”,用字讲究平仄。

比如孔稚珪的《北山移文》。

散文没有这方面的要求。

三是用典;用古代的人和事来反映自己的思想感情。

比如鲍照的《芜城赋》。

这一点相同,散文也用典。

四是藻饰;讲究文字华丽,不惜堆砌词句。

比如庾信的《哀江南赋》。

散文虽也追求词句的华丽,但远不及骈文那么刻意。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辞赋骈文骈赋

辞赋骈文骈赋
北朝赋因庾信的入北,出现了一批内容 充实又技巧精致的慷慨悲凉之作,代表 作庾信《哀江南赋》。
三、魏晋南北朝散文与骈文
1、魏晋南北朝散文
建安散文注重抒发个性情怀,注重文 采。代表作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丕《与吴质书》、曹植《求自试 表》。
正始散文,谈玄的大量出现,如何晏 《无为论》、嵇康《声无哀乐论》等, 但最有名的是对司马氏统治进行讽刺 的文章,如阮籍《大人先生传》、嵇 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四四四四对,如“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 士不还,寒风萧瑟”(庾信《哀江南赋序》)
四六四六对,如“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 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同上)
六四六四对,如“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 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同上)
骈文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有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孔稚圭 《北山移文》、吴均《与宋元思书》、 丘迟《与陈伯之书》等。庾信入北朝后 的《哀江南赋序》可称为是骈文的颠峰 之作。
如: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
非河桥之可闻?
写绝望的思念,表示强调,很容易重复。上 句从视觉写,用否定句式;下句从听觉写, 用反问句式,避免了重复,而又有一种刚健 之气。
(2)用典
典故有鲜明形象,能产生象征意义
如:荒谷(形象鲜明);秦庭、周粟 (双关);荆璧睨柱(活用)
用的好的“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
自己在西魏、北周做官的矛盾复杂心情
羞耻感、内疚、悔恨、痛惜:“畏南山之雨, 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两度 不忠)
为自己辩解:“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 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受骗);“申 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 之以血”(其实是忠心的)

魏晋南北朝辞赋、骈文与散文

魏晋南北朝辞赋、骈文与散文

• 四、南北朝辞赋 南北朝辞赋 • 赋的骈俪化与骈文的兴盛是南北朝辞赋与 美文发展的一大特点。 美文发展的一大特点。 • 南北朝赋更趋于形式的完美,骈俪的风气 南北朝赋更趋于形式的完美, 十分浓厚。 十分浓厚。 • 骈文用语比赋更为严格,以四言、六言为 骈文用语比赋更为严格,以四言、 基本句式,因此又叫四六文。 基本句式,因此又叫四六文。
• (三)、“通脱”——文学格调的变化 )、“通脱” 文学格调的变化 • 思想无所顾忌,行文不拘常例 思想无所顾忌,
二、魏晋辞赋的变化: 魏晋辞赋的变化:
• 沿着汉末抒情小赋发展而来 • (一)题材扩大 • (二)抒情意味更浓 (三)篇幅更趋短小 描写细致,字句清丽。 描写细致,字句清丽。 汉赋堆垛铺陈。 汉赋堆垛铺陈。
• 齐梁文学的新变 齐梁文学的新变——题材与风格的处理上翻新出 题材与风格的处理上翻新出 奇,各竞新巧 • 第一,永明声律说兴起 第一, • 第二,文笔之辨的深入 第二, • “笔之为体,言之文也;经典则言而非笔,传记 笔之为体,言之文也;经典则言而非笔, 则笔而非言。 则笔而非言。”——颜延之 颜延之 • “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刘勰 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刘勰 • 第三,不拘常体的呼声。 第三,不拘常体的呼声。 • “若无新变,不能代雄。” 若无新变,不能代雄。
• 骈文(骈体文) :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 骈文(骈体文) 的一种文体,语言形式上,对仗、声律、 的一种文体,语言形式上,对仗、声律、 用典、藻饰。 用典、藻饰。 • 骈文起始于东汉,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 骈文起始于东汉,形成于魏晋, 北朝。晚唐、明清用“四六” 北朝。晚唐、明清用“四六”,清代才叫 骈体文。 骈体文。
魏风的变化 个性化、 新的格局 :个性化、美文化、多元化。 个性化 美文化、多元化。 )、“文以气为主” (一)、“文以气为主”——文学价值取 文学价值取 向变化,具有划时代意义(人的觉醒)。 向变化,具有划时代意义(人的觉醒)。 “以气质为体”——沈约 以气质为体” 沈约 文以气为主” “文以气为主” ——曹丕 曹丕 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 “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刘勰 刘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骈文与骈赋和散文的区别【篇一:骈文与骈赋和散文的区别】骈文与赋的异同是什么? - 知乎登录加入知乎骈文与赋的异同是什么?我想知道它们具体的发展演变过程是怎样的?区别又在哪?能否举例说明?显示全部关注者7被浏览1293添加评论分享邀请回答关注问题写回答2 个回答默认排序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

3 人赞同了该回答我觉得还是先整清楚一个维度问题吧,骈文和赋不是一个维度上的区分。

我讲啰嗦点吧,也好明白。

文分韵文和非韵文,需不需要押韵是以文体来讲的,跟骈或散无关。

比如赋、诔、铭等这些文体是韵文,需要押韵。

而序、跋、书信等文体是非韵文,不需要押韵。

确定文体也就确定押不押韵。

而你写赋呢,你可以写散赋也可以写骈赋,无论啥都要押韵。

同理写序,散骈皆可,都不需要押韵。

也就是说,骈文和赋,是存在叠加关系的两个文体标准,叠加起来称为骈赋。

赋偏重的是文章内容,比如铺陈赋物;而骈偏重的是文章格式,比如对仗。

我觉得两者并不能直接比较异同。

要说发展的话,只能说,骈文(赋)是文章(赋)的骈化过程的极值。

3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文史爱好者/trans3 人赞同了该回答赋与骈文不是一类事物,划分的依据不同,也不存在发展的问题。

骈文是指用整齐的对偶句写的文章,相对的概念是散文;赋则是一种文体,相对的概念是诗、文、词等等。

骈文与赋的区别是多方面的。

从起源看,赋的源泉一是屈原、宋玉的楚地文学,二是荀子的《赋篇》;骈偶句古已有之,在汉魏时期,文章中偶句愈多、对仗愈工,渐渐发展为骈文。

从句法上看,骈文致力骈偶,而赋的正宗为散体大赋,自然以散句为主,至少骈散不拘。

从内容上看,“赋体物而浏亮”,兼抒情,多铺陈排比;而骈文因为只是文章的骈化,故可以胜任各种内容。

从格式看,赋要押韵;骈文需要平仄谐婉,句式对仗。

而且赋受儒学博识名物观念的影响,喜用僻字奇字,骈文则好隶事用典。

赋的题目一般带有“赋”字,骈文的题目没有固定规则。

赋和骈文又有共同性。

比如追求声律、敷衍辞藻、描写详尽等等。

赋与骈文的交集是六朝骈赋,兼有两种文体的上述特点,例如江淹的《丽色赋》、庾信的《镜赋》。

可谓八音迭奏,五色相宣,极具形式美。

骈赋的流行可能使人们愈加混淆了赋和骈文。

但我认为骈文是当时的大趋势,各种文体都在骈俪化,赋也如此,骈赋是赋适应时代发展产生的新形式。

一如汉初受楚文化影响产生的骚体赋、唐代受律诗影响产生的律赋、宋代受古文运动影响产生的文赋,都是赋的不同形式。

所以赋和骈文虽有相似之处,但不是同一范筹的概念。

3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下载知乎客户端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相关问题 6638 个回答 4257 个回答 14971 个回答 4987 个回答 2323 个回答相关 live 推荐「不可描述」的文学:色情与理性假的摄影:《鸦》的编辑法则雨果和他的《巴黎圣母院》写小说的实用技巧从零开始学写作(二)【篇二:骈文与骈赋和散文的区别】骈文与散文、辞赋的区别原文地址:作者:骈文曾经流行于中国文坛一千八百年,有过辉煌的业绩,也遭到众多的责难,可谓誉满天下,谤满天下。

然而五四以后似乎消声匿迹了。

很少有人写作和研究,一般文学史避而不谈,即使提到亦多谥为“形式主义”、“唯美文学”,几乎毫无价值,人们渐渐把它淡忘了。

但近一二十年来,骈文逐渐又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1〕。

虽然比不上古代散文和辞赋研究之盛,总算在学术论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了。

正因为长期不受重视,研究者对骈文的认识自然难于一致,某些概念理解和使用不同,有些新的观点尚待深入。

为此,笔者不揣冒昧,拟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引起学界对骈文的关注。

一、骈文的名称究竟什么叫骈文?张仁青《中国骈文发展史》罗列出二十五种,莫道才《骈文通论》归纳为十三项。

我以为,其中使用比较普遍而且比较恰当的是骈体文和四六文。

骈文是骈体文或骈俪文的简称,四六文可简化为“四六”。

骈文在梁陈时叫做“今文”,唐宋时叫做“时文”,皆相对于古文而言,意思是时下流行的文体。

有的古人称之为“六朝文”,未免以偏盖全,无视当时还有非骈体文存在。

如果下定义,可否说,骈文是以对偶句为主介乎散文与韵文之间的一种美文。

这句话包括三点:一、以对偶句为主,这是骈文本质所在,舍此不成其为骈文;二、对音律的要求在散韵之间;三、讲究辞藻华丽的美学效果。

从文体角度考察,骈文、散文都是就其语言方式的大致概括,古人并没有当作具体的文章类别来使用,它们的名称出现都比较晚。

“散文”一词最早使用于南宋,与之相对的是“四六文”〔2〕。

“骈文”一词使用于清代,与之相对的是“散文”或“散体”。

以“四六”作为骈文专集之名始于唐末李商隐的《樊南四六》,继后,北宋欧阳修、夏竦等人亦将其所作骈文列为专集以四六名之。

南宋始有专论骈文的著作如王铚《四六话》、谢伋《四六谈麈》、杨囦道《云庄四六余话》,与诗话词话同列。

然而,四六文并不完全等于骈文。

六朝前期,骈文多用四言单句对。

梁陈以后,多用四六言隔句对。

唐代骈文以四六为正宗,宋骈爱用三句以上长联,清人也有学魏晋之四言骈体者。

所以,后来的“四六文”实际上是骈文的概称。

明代以前,有骈文别集而无总集。

明代出现不少四六选本〔3〕,多为公私应酬文字。

以王志坚《四六法海》较有学术价值,该书起魏晋止南宋,名取四六法式汇编之意,但并不限于四六对偶之文。

清代骈文总集有:李兆洛《骈体文钞》(起李斯止隋陈,编者主骈散合一,故所选并不都是骈体)、许梿《六朝文絜》(专收南北朝短篇骈文)、王先谦《骈文类纂》(起屈原止清末,历代皆选,是目前收文最系统的选本)。

此外有:陈均《唐骈体文钞》、彭元瑞《宋四六选》、曾燠《国朝骈体正宗》、张鸣轲《国朝骈体正宗续编》等等。

清代仍有人以“四六”命名骈文专著,如陈维崧《四六金针》、孙梅《四六丛话》、李渔《四六初徵》、陈云程《四六清丽集》等。

五四以后,学界通称骈文。

有人认为,骈文最早的名称是连珠。

连珠是一种微型文体,始于汉,盛于魏晋,绵延于唐宋明清,有其独立的发展历史。

它对骈文形成有所启发,但并不等于骈文,也不是骈文的源头。

西晋傅玄《连珠叙》说:“所谓连珠者,兴于汉章帝之世。

……其文体辞丽而言约,不指说事情,必假喻以达其旨,而贤者彻悟,合于古诗劝兴之义。

欲使历历如贯珠,易睹而可悦,故谓之连珠也。

”连珠与骈文相似之处在于对仗和用典。

不同之处是,连珠尚不成其为文章,每首仅几句话,表述一个简单的命题,只能算文章片断。

是当时文人为模拟奏章而作的练习,故每首皆以“臣闻”开头。

常常许多首连在一起,但意义互不连贯。

若比之现代文体,颇接近散文诗。

至于真正代表骈文初始的文章,如蔡邕《郭有道碑》,仲长统《乐志论》,与连珠的差别是十分明显的。

二、骈文的界定清代骈文号称中兴。

骈文家为了与古文家争地盘,极力主张骈文自古有之,一些骈文选本把入选范围搞得很宽,以壮大骈文声势。

有的现代学者承袭清人,竟主张,“凡不涉(唐宋)八家藩篱者,皆不得不归之骈文之列。

……古文既不足以概散文,则骈文当包括汉魏赋家,以迄于宋四六,乃至近代似骈非骈之应用文字,亦皆在其中。

”〔4〕这种说法,从文体学看并不科学,必须加以厘清。

1、骈文和散文如前所述,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

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散文。

作为句式来讲,骈散自来并存,往往互相搭配,自由组合。

散文中可以有少量骈句,骈文中可以有少量骈句。

散文骈文之分不在骈偶对仗之有无,而在其数量多少。

说骈句自古有之是对的,说骈文古已存在则不妥,因为句子不等于文章。

某些清代学者(如阮元)从《尚书》《周易》《诗经》等先秦古籍中搜集一些对偶句子,就认为那即是骈文了。

他们是混淆了文体与句式这两个不同的范畴。

现当代研究者有时也没有区别清楚。

于景祥《唐宋骈文史》把相当一批以散句为主的文章,如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袁家渴记》,范仲俺《岳阳楼记》、《严先生祠堂记》,李纲《议国是》,岳飞《五岳祠盟记》,皆当成骈文。

这些作品,不但当代选家视为散文代表作,清代各种骈文选本亦未见收录。

于先生也许是看中里面有少量对偶句子。

倘若有对偶即为骈文,恐怕中国古代绝大多数文章皆可算作骈文了。

应该指出,骈文和散文的区别,不仅在于对偶句的多少,还在于文章风格的追求。

明王志坚《四六法海》“总论”说:“古文如写意山水,俪体如工画楼台。

”现代学者钱基博指出:“主气韵勿尚才气,则安雅而不流于驰骋,与散文殊科。

崇散朗勿矜才藻,则疏逸而无伤于板滞,与四六分疆。

”(《骈文通义》)台湾学者张仁青说:“散文主气势旺盛,则言无不达,辞无不举。

骈文主气韵曼妙,则情致婉约,摇曳生姿。

”这些见解相当精辟。

张氏又说:“散文得之于阳刚之美,即今世所谓壮美者也;而骈文得之于阴柔之美,即今世所谓优美者也。

”“散文家认为文章所以明道,故其态度是认真的,严肃的,盖以文章为经世致用之工具也。

……骈文家之见解则以文章本身之美即为文章之价值,故其态度是淡泊的,超然的,盖以文章为抒写性灵之工具也。

”〔5〕如此概括恐未必尽然。

骈文中并不乏阳刚柔之美如骆宾王《讨武氏檄》,散文中也有擅阴柔之美如晚明小品。

骈文亦可经世致用如陆贽,散文亦宜抒写性灵如公安竟陵派。

究竟如何从美学上探究骈文与散文的不同,是一个有待开拓的新课题。

2、骈文与辞赋研究者大致有三种意见:一、骈文包括辞赋,二、不包括,三、包括骈赋而不包括其他赋体文学。

我认为,辞赋与骈文是并存的两种文体,各自有其独具的特色和产生、发展、变化的历史。

在古代文体分类中,赋从来自成一家。

在当代赋学研究著作中,辞赋并不隶属于骈文,骈文亦不被视为赋体。

二者有交叉关系,那就是六朝骈赋。

至于汉晋大赋和抒情小赋,唐之律赋,宋之文赋,都不宜算作骈文。

骈文与辞赋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从修辞看,骈文以对仗为主,辞赋以铺陈为主;从句法看,骈文以对偶句为主,辞赋以排比句为主;从音律看,骈文有时要求平仄而不求押韵,辞赋除平仄外还要求句尾押韵;从题目看,绝大多数的赋以赋命题,骈文则没有固定的文体标志;从功用看,辞赋用于描写与抒情,骈文除此二者还可议论并充当应用文。

铺陈是指对事物或现象的方方面面作周详的描绘陈述。

排比是指三个以上句型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如果只有两个句型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那往往是对仗或曰骈偶,而不能叫排比。

排比是对仗的增加,对仗有时是排比的组成部分。

辞赋以排比为主,也不乏对偶句;骈文以对偶句为主,也可用排比句。

姜书阁《骈文史论》认为“汉赋尚未成为骈体,只是骈之初始而已。

”这是对的。

但又主张律赋应归骈文,似欠斟酌。

于景祥《唐宋骈文史》把散体赋(即文赋)的代表作《秋声赋》、《赤壁赋》等当作骈文,未免过宽。

不但当代各家骈文选本没有先例,古代骈文选本亦罕见。

骈文和赋的界限,古代骈文家在写作中是意识到了的。

如陆机《豪士赋》、庾信《哀江南赋》,前有序,为骈文,序之后才是赋的本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