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雷击事故的分析及防范措施

合集下载

探究夏甸风电场雷击箱变事故分析及解决方案

探究夏甸风电场雷击箱变事故分析及解决方案

178YAN JIUJIAN SHE探究夏甸风电场雷击箱变 事故分析及解决方案Tan jiu xia dian feng dian chang lei ji xiang bian shi gu fen xi ji jie jue fang an李英伟风电场的风机、箱变、杆塔、架空集电线路的防雷措置对于风力发电系统安全运行极为重要,因此防雷安全措施不可忽视,本文以招远夏甸风电场的防雷状况为主,通过分析雷电频繁对箱变造成损坏的原因,从而针对性的做出综合性的系统防雷,达到理想的防护效果。

国电招远夏甸风电场工程场址位于招远市夏甸镇西南部,场址区域地势平缓开阔,山丘连绵,地形起伏不大,海拔高度160m ~250m。

2017年7月16日风电场所处地区大范围持续降雨并伴有雷电发生,在下午5点左右雷击后发现异常,维修人员巡检到A15风机处发现箱变低压侧箱门鼓开,内部电器已经烧毁。

现场勘察及存在问题如下:(1)A15风机及附近杆塔相对位置较高,周围地势空旷,雷击风险系数大,风机及附近线路易受雷击影响,但本次雷击风机内部设备并没有发现异常。

(2)损坏箱变高压室:高压避雷器型号HZS-DN/Z35/J,接地导线6mm 2,长度0.8m,外观无闪络。

(3)损坏箱变低压室:内部烧毁痕迹严重,HY1.5W1-0.8/2.3型防雷器炸裂,该防雷器与风机电源侧连接导线6mm 2,长度1m ,接地线6mm 2,长度2m ;ABB 断路器上端烧毁,内部触点粘合,与其连接的铜排有闪络放电痕迹。

图1 损坏箱变压室(4)其他:35KV 铠装电缆在杆塔及进入箱变侧均金属外皮接地;检测A15风机箱变及杆塔地网阻值0.4Ω(雨后);本次雷击事故箱变断开,但是线路并没有跳闸(以往有过多次雷击事故跳闸案例);同时据风场介绍,之前该风场也曾多次因雷击原因造成箱变损坏,低压侧防雷器及设备烧毁居多,高压侧避雷器也有过击穿现象。

招远夏甸风电场 “7.16”雷击事故分析:根据风场对发生事故当天状况的描述及记录以及我司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的勘察,经分析认为招远夏甸风电场 “7.16”事故是由于A15号风机附近的输电杆塔遭受雷击,雷电流能量窜入箱变而造成的设备损坏事故,并非风机遭受雷击而引起!参考分析如下:雷雨天气中,集电线路杆塔聚集电荷较多,引发雷击的概率较大。

风电机组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三)——部件质量所引发的事故

风电机组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三)——部件质量所引发的事故

风电机组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三)——部件质量所引发的事故(实用版)编制人:__审核人:__审批人:__编制单位: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个人总结、汇报体会、策划方案、事迹材料、申请书、演讲稿、主持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personal summaries, report experiences, planning plans, deeds materials, application forms, speeches, hosting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风电机组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三)——部件质量所引发的事故本店铺为你整理了多篇风电机组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三)——部件质量所引发的事故,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您还可以在本店铺找到更多相关《风电机组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三)——部件质量所引发的事故》范文。

风电场雷击事故原因分析与改进建议

风电场雷击事故原因分析与改进建议

◎陈珊珊风电场雷击事故原因分析与改进建议一、雷击对风机影响概述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风力发电系统都存在一定的雷灾问题。

随着风电单机容量和风电场建设规模的的逐年增加,风机的安全稳定性问题尤为突出,影响风机安全稳定运行的原因众多,其中雷电是风机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一方面,风电场所处的自然环境通常比较空旷也极其恶劣,比如风能资源充足的山区,近海和戈壁,这种自然环境可能存在高温、高盐雾程度、高湿度等问题。

与此同时该种环境中风机的接地条件很复杂,风电场场址的土壤电阻率普遍很高,通过一般的接地设计很难将风机的接地电阻控制在安全标准范围内。

其次,风机自身结构高大,现今世界范围内新装设的风机,主用机型的容量通常在2.0-5.0MW 之间,大部分新装风机高度已达100~160m,加之风电机组在运行时桨叶的旋转作用,使得风机易被雷击。

再次,风机叶片、发电机、电控系统等各部分构造复杂,元器件灵敏度高,易受感应过电压的危害,由于内部空间有限,与建筑物防雷类别,设备的安装难以达到建筑物中所规定的最低的雷电安全距离,这对风机内部电子设备的防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于雷击导致的风电机组损坏问题,不同的机构发布的数据略有差异,但是都表明雷电是导致风电机组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统计数据表明雷击事故占风电场自然事故中的3/5以上,严重威胁风电场的安全稳定运行。

1995年,国际电工委员会就制定了IEC-61662标准。

2006年,国际电工委员会重新修订颁布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标准,更名为IEC-62305。

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物与服务设施的分类、雷电灾害与雷电损失、雷灾风险、防护措施的选择以及建筑物与服务设施防护的基本标准等。

同时IEC/TR-61400-24中也给出了防雷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内容包括风力发电系统的雷击灾害资料统计、雷击灾害风险评估、风电设施和人员安全的雷电防护、风机接地系统等内容。

二、直击雷对的风机结构的危害风电机组遭受雷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带电雷云与风电机组间的放电过程。

风电场防止雷击伤害事故措施

风电场防止雷击伤害事故措施

风电场防止雷击伤害事故措施
1、雷雨天气时,室内人员应离开可能传来雷电侵入波的线路和设备1.5m以上。

应尽快关好门窗、不要使用手机,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不要靠近室内的金属设备,如暖气片、自来水管、下水管、设备外壳等;尽量离开电源线、电话线、广播线,以防止这些线路和设备对人体的二次放电。

2、在室外遇到雷雨天气,要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

切勿靠近导电性高的物体,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铁丝网、机组塔筒、旗杆、孤立的树木等物体。

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旁,切勿站在山顶、楼顶或其他相对较高的地点;尽快进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和船只内。

3、在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网)的支柱上严禁悬挂灯具、电话线、广播线、电视接收天线及低压架空线,以防雷电侵入室内。

4、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旷野里行走,要穿塑料等不浸水的雨衣,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肩上不要扛带有金属杆的工具。

不要停留在风电机组内或靠近风电机组,风电机组遭雷击后1小时不得接近,以降低或避免跨步电压伤害。

5、雷雨天气时,不得检修和巡视风电机组;雷雨天气风电机组受潮会发出沙沙噪声,此时不得接近风电机组,以防感应电。

6、如在风电机组塔筒内工作,没有及时注意到逼近的雷电而来不及离开机组,可双脚并拢站在塔架平台上,不要碰任何东西,直到雷电结束。

7、人在遭受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即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两只鞋底相互接触,减小跨步电压,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缩小暴露面,衣服不要接触地面。

尽可能站在一个孤立的表面上,例如:干树枝上、帆布背包或棉制的夹克。

风电场事故预防与应急管理

风电场事故预防与应急管理

风电场事故预防与应急管理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持续的能源来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风电场作为风能发电的主要设施,不仅具有环保的优势,还能为社会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然而,随着风电场的不断扩建和运维,事故的发生潜在风险也随之增加。

因此,风电场事故的预防与应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风电场事故的主要风险源1. 设备故障:风电场的发电设备包括风力发电机、转子、变频器等,如果这些设备发生故障,不仅会对电力供应造成影响,还可能引发事故。

2. 天气因素:风电场通常建立在开阔的地区,容易受到强风、雷击和其他不利天气因素的影响。

恶劣的天气条件可能导致风电设备受损或发生事故。

3. 人为原因:不当的操作、设备维护不善、安全意识淡漠等人为因素也是风电场事故的主要风险源之一。

二、风电场事故预防措施1. 完善设备管理:风电场应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包括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维护和升级,并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修,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加强安全培训:风电场工作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安全培训,了解设备操作规程以及各种应急处理情况,并掌握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以及时发现并消除风险。

3. 完善监测系统:风电场应建立健全的设备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监测设备状态、风速、温度等各项指标,通过数据分析预测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预防。

三、风电场事故应急管理1. 应急预案制定:风电场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职责和工作流程,以及信息沟通和协调机制,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响应。

2. 事故报告与分析:风电场应建立事故报告与分析机制,记录每起事故的过程和原因,及时汇总分析事故数据,总结教训,为后续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3. 应急演练培训: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模拟真实事故情景,检验预警、报警、疏散等应急措施的有效性,并通过演练强化人员的应急意识和应对能力。

4. 社会协同合作: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区的合作,建立沟通渠道,共享信息资源,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形成整体联动的应急管理体系。

风电场防止风电机组雷击事故措施

风电场防止风电机组雷击事故措施

风电场防止风电机组雷击事故措施
1.1在风电场可研设计阶段,应严格土壤视在电阻率测试和雷电等级确定,根据有关标准确定风电机组设防等级。

1.2强雷暴区域风电机组叶片引雷线宜采用铜导线,各类引雷线的直径应满足技术规范要求。

1.3叶片引雷线必须固定牢固,与叶片根部法兰连接的那一段引下线不能悬空,要设计机构使其固定,在招标及订货时明确提出。

1.4 叶片到场后和吊装前,均应检查叶片防雷引下线是否完好,并检测叶片接闪器到叶片根部法兰之间的直流电阻,不得高于厂家规定的电阻值。

应仔细检查防雷引下线各连接点联接是否存在问题,或通知生产厂家来现场处理。

1.5 机组吊装前后,应检查变桨轴承、主轴承、偏航轴承上的泄雷装置(碳刷、滑环、放电间隙等)的完好性;并确认塔筒跨接线连接可靠。

叶片吊装前,应检查并确保叶片疏水孔通畅。

1.6 应及时修补表面受损叶片,防止潮气渗透入玻璃纤维层,造成内部受潮。

定期清理叶片表面的污染物,防止接闪器失效。

1.7 应定期检查从轮毂至机组塔底引雷通道,每年一次测量阻值。

要及时清理引雷滑环的锈蚀,及时紧固引雷接线,确保引雷通道接触良好,阻值正常。

1.8 必须确保风电机组电气系统中所有的等电位连接无异常。

1.9 定期检查风电机组电气回路的避雷器,及时更换失效避雷器。

1.10 应在每年雷季来临前测量一次风电机组接地电阻,确保接地电阻值在4欧姆以下并尽可能降低接地电阻。

风电场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管理办法(三篇)

风电场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管理办法(三篇)

风电场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管理办法风电场是利用风能发电的重要装置,它具有高效、环保、可再生等优势,在我国的能源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风电场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点,可能对工作人员和设备造成威胁。

为此,制定一个有效的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管理办法对于保障风电场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一、危险点分析1. 高空作业风险:在风电场中,高空作业是非常常见的,针对安装、检修、维护等工作需要进行高空作业。

然而,由于风电机组通常位于较高的高度,高空作业风险较高,可能导致人员失足摔落、绳索断裂等意外情况发生。

2. 风电机组维护风险:风电机组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这需要工作人员接触到机组内部的运行设备,存在电气触电、机械伤害等风险。

3. 风电机组火灾风险:由于机组内部存在高温、高压等因素,一旦发生火灾,很可能会引发爆炸、燃烧等严重后果。

4. 风电机组风叶失速风险:风电机组的风叶在运行时可能由于故障或其他原因发生失速,这将导致风叶摇摆、碰撞,进而引发意外事故。

二、控制措施1. 安全培训:为所有从事风电场工作的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包括高空作业安全、电气安全、机械安全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 安全设施和装备:在风电场中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如防护网、安全绳索、安全带等,为工作人员提供安全保护。

同时,检测和保养设备的及时更新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3. 定期检查和维护:对风电场的设备和设施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修复存在的问题,确保风电场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4. 火灾监控和预防:采取必要的火灾监控设备,如火灾探测器、灭火器等,进行火灾的监测和预防。

同时,定期进行火灾演习和应急预案的培训和实施,提高处理突发火灾事件的能力。

5. 故障检测和预警:安装故障检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风电机组的问题和异常,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潜在的风险和危害。

6. 管理制度和规范: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和任务,规范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措施的有效实施和保障。

风电场雷击应急预案

风电场雷击应急预案

风电场雷击应急预案背景风电场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它们的高度和外露性质,风力发电机有时会受到雷击的影响。

如果风电场没有恰当的预防和应急措施,雷击可能会对设备造成严重的损害,使风电场停产并造成物质和财产上的损失。

为了减少这种风险,本文介绍了风电场雷击应急预案。

这个计划旨在提供针对风电场遭受雷击的恰当应对措施,并降低损失和停机时间。

预防措施在实施风电场雷击应急预案之前,有必要首先实施预防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损失和维修时间。

检查设备定期检查设备以确保它们得到充分维护是一种防止雷击的有效方法。

建议定期检查以下设备:•风力发电机叶片•发电机•变压器•逆变器地面保护一种有效的地面保护方法是通过将排放电器(如范德格拉夫)固定在风车的导电部分上。

排放电器可以提供一条更容易通过的途径,使雷击电流跳到大地上并规避对设备的彻底破坏。

导电部分维护风力发电机的导电部分必须定期进行维护。

这包括清洁和保护涂层、清理腐蚀区域、检查焊点和螺栓等。

应急预案预防措施能够减轻风电场遭受雷击的危险,但并不能消除风险。

当一场雷雨来袭,在风电场设备被雷击时,需要紧急行动。

立即关闭风力发电机风力发电机受到雷击后应立即关闭。

这将防止电流继续流入电路并影响扩散到其它部分。

确定损坏范围损坏范围应该尽可能地确定。

这有助于确定维修所需的零部件和工作方案。

检查设备的物理损坏,并使用检测设备,如多用途数显万用表和局部放电监教器等,以确定雷电击中设备时电气损伤的局部细节。

维修在确定设备已被完全关闭并损坏范围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可以开始维修设备。

维修计划应该包括所有需要的工具、零部件和技能以及完成工作所需的时间。

测试维修完成后,需要进行完整的测试以确保设备正在正常工作。

需要测试的设备包括发电机、变压器、逆变器和线路。

总结风电场遭受雷击是一种常见情况,但实施配备完整的应急预案可以在紧急情况中提供指导。

为了防止受雷电击而造成的严重损失,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故障排除,建立地面保护,以及采用适当的引导措施。

雷击事故预防与处置方案

雷击事故预防与处置方案

雷击事故预防与处置方案一、概述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具有高电流、高电压和高能量的特点,如果不正确处理,会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极大的危害。

为了有效预防和处置雷击事故,应制定科学合理的雷击事故预防与处置方案。

二、预防方案1.提高防雷意识:加强对防雷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雷意识,使大家了解雷电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2.防雷设施建设:对公共场所、重要建筑物和易受雷击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增设避雷针和接地装置,提高防护能力。

3.室外活动安全:在雷电活动频繁的季节,严禁在室外进行高空作业、水上活动和其他容易受雷击的活动。

4.科学规划建筑物:在规划建设新建筑物时,要考虑建筑物的防雷等级和抗雷能力,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方案。

三、处置方案1.雷击事故发生时,首先要保证人身安全,迅速撤离靠近雷击点的人员,并组织人员进行救护。

2.通知相关部门:及时报告当地电力公司和公安部门,并将现场情况进行详细描述,协助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和调查。

3.断电处理: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迅速断开电源,避免电力设备损坏和进一步事故的发生。

4.检查设备损失:雷击事故后,要及时对受损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并进行相应的报修和赔偿。

5.事故调查和分析:对雷击事故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和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措施。

6.风险评估:对雷电活动频繁的区域和场所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防雷方案和措施,加强对雷电事件的监测和预警。

四、应急措施1.在雷电活动频繁的季节,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项防雷措施和责任人,以应对突发的雷击事故。

2.进一步加强对防雷设施的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和排除设施隐患,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4.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应变能力和处置雷击事故的技能,为突发情况做好准备。

五、总结雷击事故预防与处置方案是一个综合性工作,需要各部门和人员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防雷意识,建设防雷设施,科学规划建筑物和加强设备保护,可以有效预防雷击事故的发生。

风力发电机组防雷措施

风力发电机组防雷措施

风力发电机组防雷措施引言:风力发电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形式,被广泛应用于现代能源领域。

然而,由于风力发电机组的高度和外露设备,其易受雷击的风险较高。

因此,采取合适的防雷措施对于保护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风力发电机组的防雷措施。

一、风力发电机组雷电灾害的危害雷电灾害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直接打击:雷电直接击中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塔架等部件,造成严重损坏。

2. 感应效应:雷电产生的电磁场会感应在风力发电机组内部的电缆和设备上,导致设备烧毁。

3. 浪涌效应:雷电产生的浪涌电流会通过电缆进入风力发电机组内部,对设备产生瞬态过电压,损坏电子元器件。

4. 地电位效应:雷电击中地面会产生地电位效应,进而通过地线进入风力发电机组系统,对设备造成损害。

二、风力发电机组防雷措施为了减少雷电灾害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影响,需要采取以下防雷措施:1. 雷电监测系统安装雷电监测系统可以及时监测雷电活动,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雷电监测系统可以通过测量电场和磁场强度,以及监测雷电频次和雷暴活动距离等参数,实现对雷电活动的实时监测和预测。

2. 避雷针系统在风力发电机组的塔顶和叶片上安装避雷针系统,可以有效地引导雷电击中。

避雷针系统一般由导线、导线支架和接地装置组成,通过将雷电引导到接地装置上,减少雷电对风力发电机组的直接打击。

3. 接地系统良好的接地系统是防止雷电灾害的重要手段。

风力发电机组的各个部件(包括塔架、叶片、发电机、变压器等)都需要进行接地处理,以保证雷电通过接地系统安全地流入地下。

4. 防雷装置在风力发电机组的电气系统中安装合适的防雷装置,可以有效地降低雷电对设备的影响。

常见的防雷装置包括避雷器、浪涌保护器、瞬态电压抑制器等,它们能够吸收或抑制雷电产生的过电压,保护设备免受损坏。

5. 电磁屏蔽风力发电机组的电缆和设备应采用合适的电磁屏蔽措施,减少雷电感应效应对设备的影响。

对山区某风电场集电线路雷击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对山区某风电场集电线路雷击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对山区某风电场集电线路雷击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山东省济南山区某风电场集电线路在2012年夏季经常发生雷击跳闸事故,通过对集电线路雷击事故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在多雷山区风电场集电线路、电气设备采取的防雷措施。

标签:风电场集电线路雷击防雷措施0 引言截止到2012年8月,山东电网共有55座风电场,装机容量达到342.9万千瓦,最高发电负荷219.8万千瓦。

根据“十二五”发展规划,预计未来风电行业仍将会保持高速发展,但风电场普遍存在比较容易遭受雷击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为打造电网友好性风电场,采取防范措施避免风电场雷击事故发生,确保风电场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风电场集电线路是风电场主要组成部分,该风电场共六条集电线路,总长度为34.2公里,集电线路所径之处为旷野山脉,集电线路长,遭遇雷击的机率较大,雷击放电引起很高的雷击过电压,是造成线路跳闸事故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雷击引起线路跳闸事故占该风电场事故的76%。

雷害成为仅次于污闪影响风电场运行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因素,因此,完全有必要研究并采取集电线路的防雷措施。

1 典型雷击事件描述该风电场所处山东省济南地区,是雷电活动较为活跃,高土壤电阻率、地形复杂的山区。

进入夏季后,该风电场集电线路发生多次雷击事故。

最严重的一次雷击:2012年07月31日20时43分19秒921毫秒,该风电场35kV第V回集电线路0311开关过流I段保护动作出口,开关跳闸,第V回集电线路停运。

由于故障时济南地区正在下雨,第V回集电线路巡检道路无法通过。

风电场安排运检人员在8月1日早上对35kV第V回集电线路及所带风机、箱变进行逐一检查。

8月1日上午对第V回集电线路进行检查,没有发现异常。

对第Ⅴ回集电线路所带风机、箱变进行检查时发现501箱变内B相过电压保护器、502箱变内B 相过电压保护器、503箱变内B相过电压保护器、506箱变内B相过电压保护器、510箱变内A相过电压保护器、511箱变内B相过电压保护器、512箱变内B相过电压保护器发生动作。

风机雷击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风机雷击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风机雷击火灾事故案例分析一、案例描述2019年7月,一场雷暴突然袭击了某地的风力发电场。

在这场雷暴中,其中一台风力发电机遭到了雷击,随后发生了火灾事故。

由于火灾现场地处偏远,救援人员无法及时赶到,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初步调查,该风机火灾事故的起火原因是由雷击引发的。

这一意外事件给当地社会和风电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为了深入了解此事故的原因和教训,特组织了相关专家对该风机雷击火灾事故进行了详细的案例分析。

二、案例分析1. 风机雷击火灾的起因风机在遭受雷击后,往往会因为电磁能量的释放而引发火灾。

在大多数情况下,雷击火灾是由于风机塔身和叶片等金属构件受到雷击而引发的。

当雷电击中风机塔身时,因为其具有较大的导电能力,电流会通过塔身迅速传导到地面,产生较大的电磁感应,从而加热空气,并引发火灾。

2. 风机雷击火灾案例的分析本次风机雷击火灾事故发生后,相关专家对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他们从风机设计、雷击防护、应急救援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得出了以下结论:(1)风机设计存在缺陷。

风机结构设计中未对雷击进行充分考虑,导致风机抗雷击能力不足。

其金属构件没有进行专门的防雷处理,也没有采取一定的防雷措施。

(2)雷击防护措施不到位。

在雷电天气下,风机缺乏有效的防雷措施,雷电发生时未能及时远离或紧急停机,加剧了雷击造成的危害。

(3)应急救援措施不完善。

火灾事故发生后,由于救援人员无法及时赶到,导致伤亡和财产损失加剧了事故的后果。

存在应急救援措施不足的情况。

(4)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事故现场人员未能及时撤离,也没有进行有效的自救和互救,导致了更严重的后果。

基于以上分析,专家针对该风机雷击火灾案例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和建议。

三、教训与应对措施1. 风机设计改进为了提高风机的抗雷击能力,需要从设计上加强对雷击的防护,包括对风机塔身和叶片等构件进行专门的防雷处理,提高其雷击抗性。

2. 加强防雷措施对于风机所在地雷电严重的情况下,应加强对风机的防雷措施,包括设置专门的雷击探测器,及时发现雷电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风电场箱变雷击事故关键原因分析及防护优化改进

风电场箱变雷击事故关键原因分析及防护优化改进

风电场箱变雷击事故关键原因分析及防护优化改进摘要:本文结合风电运行状态,分析其箱变雷击现象的事故成因,阐述了防雷的具体措施,力图通过替换铠装电缆、增加绝缘装置来提升风机装备的防雷能力,分别在导体电极、电缆电线之上安装绝缘防护装置,并且提出避雷装置的安装方法,试图利用避雷设备加强风电场防雷能力,保证风电场的有序运行。

关键词:风电场箱变雷击;电力系统;防雷系统1事故原因分析1.1雷击成因1.1.1低压侧损坏成因当风机叶片遭遇雷击时,雷电流穿过风机设备,其运行轨迹为:风机塔筒作为雷电流的进入位置,途径接地网,最终流向大地;当地网遇见雷电流时,由于地接电阻元素,接地网的电位产生升高状态,升高幅度为U;雷击电流与冲击接地电阻,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成比;大型接地网,在遭遇雷击电流是会产生电感效应,地电位为U的结构特征依赖于雷击点、地网分布。

在雷击时,接地网上方位置的线缆,其产生的感应电位为U1。

在箱变低压侧的端末处承受雷电压力为U2,U2值作为箱变接地点产生的电压值,是地电位与接地网上方电压之间的差值(U1作为低压侧电缆位置的感应电压值),则有U2=U-U1。

如果U2电压值增大到承载极限,伴随着高山区域的湿润空气状态,极易引发SPD相关设备表层出现水蒸气凝露,引发外部绝缘,导致沿面闪络,造成雷击击穿时间,箱变内部呈现出放电流程,导致不同程度的放电反应,引发持续性工频续流;放电的具体表现形式为:相间放电、相对放电。

工频电弧及其短路电流的共同作用下,产生设备损坏问题,损坏设备包括二次设备、熔断器等。

1.1.2高压侧损坏成因当雷击产生U1时,造成低压侧的短路问题,继电保护装置的反应机制不及时,极易造成风机与高压侧两部分的电源端口,产生短路点输出问题,其输出的是短路电流。

工频短路电流在途经线路侧时,再次流入箱变位置,造成高压侧位置的熔断器损坏,引发低压侧设备大面积损坏问题。

1.2风机箱变雷击风能是地球表面的一种流动性能源,基于空气流动产生。

风电场防止风电机组雷击事故措施

风电场防止风电机组雷击事故措施

风电场防止风电机组雷击事故措施风电场是利用风能发电的重要设施,但由于其高处位置和金属结构等特点,容易成为雷击的目标。

雷击风电机组可能导致设备损坏、发电停止甚至火灾等严重后果,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雷击事故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1.雷电监测系统:在风电场周围建立雷电监测系统,通过实时监测雷暴活动情况,以提前预警风电机组和人员,确保安全转避。

2.超高大风避雷装置:安装超高大风避雷装置,可大大降低风电机组被雷击的概率。

该装置采用棒状闪络绳、金属网和接地装置等,构成一个良好的避雷网,能够吸引雷电并将其引入地下。

3.接地系统的建设:准确设计和建设风电机组的接地系统,确保接地电阻低于一定标准。

接地系统能够将雷电引入地下,以保护风电机组设备免受雷击。

4.避雷针/避雷网:在风电机组的周围安装避雷针或避雷网,以降低雷击的可能性。

避雷针通过尖端放电,将雷电引导到地下,避免了对风电机组的伤害。

5.避雷防护盖:对风电机组的机舱部分安装避雷防护盖,减少雷击的可能性。

避雷防护盖能够吸引和引导雷电分散,避免雷电直接击中敏感部位。

6.防止静电聚集:有效地排除风电机组上的静电,减少雷击的可能性。

可以通过在机组上加装静电释放装置等方法来实现。

静电释放装置能够及时将静电释放到大气中,减少风电机组周围的电场变化。

7.高压装置的防护:电力设备和输电线路等高压装置容易成为雷击的目标,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可以通过安装避雷针、避雷网等设施,建立有效的接地系统,保护高压装置免受雷击。

8.定期维护和检测:定期对风电场的防雷设施进行维护和检测,确保其正常运行。

包括检查避雷装置的完好性,及时更换损坏的部件,保证其良好工作状态。

9.停电保护:在雷电活动频繁的天气条件下,可以考虑临时停电措施,以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及时关闭风电机组,减少雷击风险。

总之,为了防止风电机组的雷击事故,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建立雷电监测系统、安装避雷装置和避雷网、做好接地系统、保护静电聚集、维护和检测等。

风电场安全工作总结:防范措施与风险管控

风电场安全工作总结:防范措施与风险管控

风电场安全工作总结:防范措施与风险管控。

一、防范措施1、安全管理制度建设风电场应制定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工作落实机制,确保安全工作的有效推进。

该风电场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风电场安全管理制度》、《风电场安全防护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

通过内部培训,让每一位员工了解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2、设备检修保养风电场设备的检修保养工作对于保障风电场的安和运行至关重要。

该风电场设有专门的维修保养部门,负责机组的日常检修和大修工作,并严格按照检修计划进行。

在检修过程中,重点检查机组零部件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老化的部件,保证机组的运行安全。

3、应急救援预案制定风电场在遇到突发事件时,需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保障风电场的安全运行。

该风电场制定了应急救援预案,并对员工进行应急演练,以保证发生事故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处置。

二、风险管控1、雷击地保护风电场位于高处,且周边环境复杂,容易导致雷击事故。

为了避免雷击事故的发生,该风电场采取了多种防雷措施,如架设避雷针、雷电监控系统等。

2、风速预警风电场的安全运行需要考虑风速因素,当风速超过机组安全范围时,可能会造成机组叶片损坏、机组停机等安全事故。

该风电场通过自动测风和人工巡检的方式,对风速进行实时预警,并及时采取措施,保障风电场的正常运行。

3、防止人为破坏风电场的安全工作还需要考虑人为因素。

该风电场通过加强巡逻、加固场区安全围栏等措施,保障风电场的安全运行。

风电场的安全工作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防范和管控。

该风电场通过建立安全管理制度、设备检修保养、应急救援预案制定等措施进行防范,同时通过雷击地保护、风速预警、防止人为破坏等措施进行风险管控,保障风电场的安全运行。

风电机组发生雷击事故应急预案

风电机组发生雷击事故应急预案

一、总则1. 编制目的为提高我风电场应对雷击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雷击事故造成的损失,保障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电力企业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导则》《风电场安全生产规程》《雷电防护技术规范》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风电场内所有风电机组发生雷击事故的应急处置。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领导小组由风电场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面指挥、协调雷击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救援组由电气、机械、安全等部门人员组成,负责事故现场的具体救援工作。

3. 技术保障组由技术部门人员组成,负责事故现场的技术支持和设备恢复工作。

4. 信息联络组由办公室人员组成,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

三、事故预警及预防措施1. 预警(1)密切关注气象预报,提前做好防范准备。

(2)加强对雷击事故易发区域的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2. 预防措施(1)完善雷电防护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2)加强对风电机组的日常维护保养,提高设备抗雷击能力。

(3)定期对员工进行雷电防护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四、应急处置程序1. 事故报告(1)发现雷击事故后,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2)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初步处置(1)应急救援组迅速赶赴现场,评估事故情况。

(2)根据事故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3. 现场救援(1)切断事故现场电源,防止火势蔓延。

(2)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并迅速送往医院治疗。

(3)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4. 技术支持(1)技术保障组对受损设备进行评估,制定修复方案。

(2)及时恢复设备运行,确保风电场正常运行。

5. 信息上报(1)信息联络组及时收集、整理事故信息,向上级部门报告。

(2)根据事故情况,及时发布事故信息。

五、后期处理1. 事故调查(1)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责任。

(2)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一次风电场雷击过电压事件分析及对策

一次风电场雷击过电压事件分析及对策

一次风电场雷击过电压事件分析及对策摘要:通过对一次风电场雷击过电压事件的分析,找到避雷器及过电压保护器损坏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改进措施。

关键词:风电场;雷击;过电压0.概述风电场多建设在山地丘陵地带,风电机塔筒及集电线杆塔较周围地貌明显凸出,雷雨季节容易受到雷电侵袭,导致设备损坏。

据统计,雷击引起线路跳闸占输电线路事故的 60%以上。

如何提高风电场的防雷水平,减少设备损坏,是亟需解决的一个课题。

1.事件经过2021年5月13日 17:11,雷雨天气,某风电场35kV Ⅰ、Ⅱ集电线路保护装置报“过流Ⅰ段”保护动作,开关跳闸。

检查风机集电线路及就地箱变,35kV Ⅱ线#202箱变过电压保护器爆裂,C 相保险熔断,箱变首塔上的C相避雷器击穿;#203箱变过电压保护器损坏,箱变首塔上的A相、C相避雷器击穿;#204箱变过电压保护均损坏;35kV Ⅰ线#121箱变过电压保护器损坏,箱变高压支持瓷瓶放电烧损,详见图1。

图1 #202箱变 #121箱变查看故障录波记录,17:11:58.819ms,35kV Ⅰ母线三相电压出现浪涌尖波,时长1.25ms,电压最高值为67.7kV(一次瞬时值),约为正常运行电压值的2.37倍,Ⅱ线三相电流同时增大,最大值3.4kA(一次有效值),持续约100ms,17:11:58.872ms,Ⅱ线保护动作跳闸。

17:11:59.315,35kV Ⅰ母A相母线电压升高至44.5kV(一次瞬时值),B、C相母线电压降低,Ⅰ线B、C相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发生相间接地短路,后迅速发展为三相短路,最大值3.52kA(一次有效值),持续约103ms,17:11:59.363,Ⅰ线保护动作跳闸。

见图2图2 故障录波图2.集电线路故障原因分析(1)35kV Ⅱ线#202、#203、#204及Ⅰ线#121风电机安装位置临近,均安装于山陵地带且临近水库,为易遭受雷击区域。

集电线路全程架设单根架空地线,风电机出线首塔均安装了避雷器(型号YH5WZ-51/134G),箱变高低压侧加装了过电压保护器(型号HKBD-B-42/119)。

风力发电机组火灾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风力发电机组火灾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一、前言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突出自我修复,加强生态治理,打好治理大气、水、土壤污染攻坚战”。

我国是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紧张,以及化石能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发展清洁能源成为解决能源危机,治理大气污染的最有效手段。

2005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该项法律的颁布和实施,为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提供见了坚实保障。

我国地域辽阔,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可供开发的风能储量超过10亿KW ,其中陆上风能2.53亿KW ,海上风能7.5亿KW ,风能开发又是全世界可再生能源开发中技术和设备较为成熟领域,因此,大力建设风电,发展风电清洁能源,不仅可以获取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还能有序调整火电在发电领域“一家独大”的格局,大幅降低化石能源燃烧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及其它污染物,改善被污染的大气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从风电发展来看,从2003年-2007年的8年间,国内新增风电装机复合增速达115%,到2010年,当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18.9GW ,累计装机达44.7GW ,一举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风电产业迅猛发展带来环境红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安全问题,尤其是风电机组防火问题,成为风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难点。

二、国内外风电机组火灾事故虽然在2010年,我国就成为风电机组装机体量最大的国家,但截至2011年之前,我国在风电机组防火研究方面依然基础薄弱,甚至是媒体对于风电机组失火的报道都寥寥无几,防火安全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而同期在国外,风电机组的报道很多,根据凯斯内斯风电场信息论坛的不完全统计,截至到2009年10月31日,火灾已成为风电机组最常见的安全事故,仅论坛中列出的火灾事故就有138起之多。

近些年,随着我国对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要求日益严格,以及媒体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跟踪报道,各风电企业,尤其是国有风电企业加强了风电机组防火安全管理力度,加大了研发投入,风电项目安全管理形势有了一定好转,但是风电安全事故尤其是火灾事故,依然会时不时经常出现在各类新闻报道中。

风力发电雷击事故应急预案

风力发电雷击事故应急预案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风力发电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雷击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风力发电项目的安全稳定运行,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风力发电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雷击事故的应急响应和处理。

三、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 事故类型:雷击事故主要包括雷击设备损坏、雷击引发火灾、雷击导致人员伤亡等。

2. 危害程度:雷击事故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可能造成设备损坏、火灾、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四、应急处置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雷击事故的预防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2. 迅速响应,协同作战: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迅速响应,协同作战。

3. 保障安全,减少损失: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4. 及时上报,妥善处理:事故发生后,及时向上级单位报告,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五、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下设以下小组:(1)现场指挥小组:负责现场指挥、调度和协调。

(2)救援小组:负责事故救援、伤员救治、设备抢修等工作。

(3)安全保卫小组:负责现场安全保卫、疏散等工作。

(4)后勤保障小组:负责事故应急处置所需物资、车辆等后勤保障。

(1)应急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指挥和协调。

(2)现场指挥小组:负责现场指挥、调度和协调,确保救援工作有序进行。

(3)救援小组:负责事故救援、伤员救治、设备抢修等工作。

(4)安全保卫小组:负责现场安全保卫、疏散等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5)后勤保障小组:负责事故应急处置所需物资、车辆等后勤保障。

六、应急处置措施1. 预防措施(1)加强设备防雷措施,提高设备抗雷击能力。

(2)完善防雷设施,确保防雷接地系统有效。

(3)加强雷击监测,及时掌握雷击天气情况。

2. 应急响应(1)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迅速响应。

(2)现场指挥小组立即组织救援小组、安全保卫小组和后勤保障小组开展救援工作。

风电场雷击事故的分析及防范措施

风电场雷击事故的分析及防范措施

风电场雷击事故的分析及防范措施第一篇:风电场雷击事故的分析及防范措施风电场雷击事故的分析及防范措施摘要:风电场经常发生雷击跳闸事故,通过对事故的分析,提出在多雷山区应采取的一些防雷措施。

关键词:风电场雷击防雷分析防雷措施一、引言架空输电线路是电力网及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暴露在大自然中,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损害。

而雷击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

架空输电线路所经之处大都为旷野或丘陵、高山,输电线路长,遭遇雷击的机率较大。

雷击放电引起很高的雷电过电压,是造成线路跳闸事故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雷击引起的跳闸事故占电力系统事故的50%~70%。

二、典型故障就拿某风电场为例,某风电场地处丘陵地带,依山傍水,雷电活动较为活跃。

当地气象部门统计资料表明该地区落雷较多且强度较大,是典型的多雷地带。

进入春夏季节后,该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发生多次雷击事故。

最严重的一次雷击发生在六月中旬,四条35kV集电线路过流保护动作跳闸,两条线路35kV开关柜内过压保护器炸裂。

巡线后发现线路杆塔及箱式变压器高压侧多处避雷器被击毁,多处瓷瓶炸裂。

风机内多个交换机和网关损坏,严重影响了风电场的安全生产运行。

三、雷电事故的判别及特征架空电力线路由雷电产生的过电压有2种:一种是雷击于线路或杆塔引起的直击雷过电压;另一种是雷电产生电磁感应所引起的感应雷过电压。

其中,感应雷过电压是引起线路故障的主要原因。

经分析该风电场易遭受雷击的杆塔大都是:(1)山顶的高位杆塔或向阳半坡的高位杆塔。

(2)临水域地段的杆塔。

(3)山谷迎风口处杆塔。

而雷电反击是引起箱式变压器内避雷器以及风机内交换机和网关损坏的主要原因。

四、雷击故障产生的原因分析(1)该地区属于多雷区,气象统计数据表明其年均雷暴日在60d 以上,分布在此区段的35kV架空线路受雷击率较高。

而该风场线路设计时没有考虑其环境特殊性,基本按常规设计。

(2)35kV线路上没有安装避雷线,防雷主要靠安装在线路上的避雷器,而避雷器只安装在变电站的出线侧和配电变压器的终端杆,这样造成线路中间缺少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电场雷击事故的分析及防范措施
摘要:风电场经常发生雷击跳闸事故,通过对事故的分析,提出在多雷山区应采取的一些防雷措施。

关键词:风电场雷击防雷分析防雷措施
一、引言
架空输电线路是电力网及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暴露在大自然中,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损害。

而雷击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

架空输电线路所经之处大都为旷野或丘陵、高山,输电线路长,遭遇雷击的机率较大。

雷击放电引起很高的雷电过电压,是造成线路跳闸事故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雷击引起的跳闸事故占电力系统事故的50%~70%。

二、典型故障
就拿某风电场为例,某风电场地处丘陵地带,依山傍水,雷电活动较为活跃。

当地气象部门统计资料表明该地区落雷较多且强度较大,是典型的多雷地带。

进入春夏季节后,该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发生多次雷击事故。

最严重的一次雷击发生在六月中旬,四条35kV集电线路过流保护动作跳闸,两条线路35kV开关柜内过压保护器炸裂。

巡线后发现线路杆塔及箱式变压器高压侧多处避雷器被击毁,多处瓷瓶炸裂。

风机内多个交换机和网关损坏,严重影响了风电场的安全生产运行。

三、雷电事故的判别及特征
架空电力线路由雷电产生的过电压有2种:一种是雷击于线路或杆塔引起的直击雷过电压;另一种是雷电产生电磁感应所引起的感应雷过
电压。

其中,感应雷过电压是引起线路故障的主要原因。

经分析该风电场易遭受雷击的杆塔大都是:
(1)山顶的高位杆塔或向阳半坡的高位杆塔。

(2)临水域地段的杆塔。

(3)山谷迎风口处杆塔。

而雷电反击是引起箱式变压器内避雷器以
及风机内交换机和网关损坏的主要原因。

四、雷击故障产生的原因分析
(1) 该地区属于多雷区,气象统计数据表明其年均雷暴日在60d 以上,分布在此区段的35kV架空线路受雷击率较高。

而该风场线路设计时没有考虑其环境特殊性,基本按常规设计。

(2) 35kV线路上没有安装避雷线,防雷主要靠安装在线路上的避雷器,而避雷器只安装在变电站的出线侧和配电变压器的终端杆,这样造成线路中间缺少保护。

(3) 杆塔及避雷器接地存在缺陷。

部分杆塔接地电阻较大,致使泄流能力降低,雷击电流不能快速流入大地。

另外接地引下线的截面为8mm 圆钢,不满足12mm的设计标准。

(4) 直线杆塔采用P- 20 针式绝缘子。

此类绝缘子质量存在缺陷,曾多次发生雷击绝缘子引起的接地故障或短路故障。

五、防雷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可采取如下防雷措施:
(1) 35kV集电线路架设避雷线,虽然雷击于避雷线时,由于线路绝缘水平低会引起反击闪络,但避雷线对间接雷击感应过电压的幅值可以
减少30%左右,能有效降低线路跳闸率。

(2) 提高线路耐雷水平,采用比线路电压等级更高一级的绝缘。

如:采用陶瓷横担替代原镀锌铁横担;将原P- 20 针式绝缘子更换为防雷绝缘子。

都能大大提高线路绝缘水平。

(3) 改善杆塔接地网,降低接地电阻对提高架空线路耐雷水平、减少反击概率是非常有效的。

对于部分位于山顶地势较高处杆塔或高土壤电阻率无避雷器的杆塔,可采用连续伸长接地体将每根杆塔的接地装置连接起来的措施,以形成一条低电阻通道,防止杆塔顶部的雷电场强发生畸变,即防止线路遭受雷击。

也可以通过填充降阻剂或置换接地体附近小范围内高电阻率土石以降低接地电阻。

(4) 重新测量接地电阻,发现不符合规定的及时整改。

检查接地引下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是否符合要求,安装是否规范、可靠。

(5) 完善避雷装置,定期进行避雷器预试验。

雷雨季节前加强对线路的巡视。

并抽取易受雷击杆塔上的绝缘子进行耐压试验。

有不符合规定值的及时更换。

六、结束语
影响架空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的因素很多,有一定的复杂性。

解决线路的雷害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对处于多雷地区的配电线路,除在设计之初就应考虑其防雷特殊性外,还应充分了解地理、气象及线路运行等各方面的情况,核算线路的耐雷水平,研究采用措施的可行性、工作量、难度、经济效益及效果等,然后采取相应的一种或几种防雷措施。

在平时运行维护工作中,也应加强防雷
装置和接地装置的运行维护,定期检查和测量,才能保证配电线路正常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