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绪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微生物与免疫学 绪论PPT课件
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 物、 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精选毒PP、T课亚件 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17
(二)微生物的种类
一、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衣原体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 蓝细菌。
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菌(霉菌、酵母菌等)、
支原体
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
三、非细胞型微生物 蓝细菌 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等。 精选PPT课件
❖ 有利于物质交换和能量、信息的交换;
❖ 微生物一系列属性均与此特点密切相关。
精选PPT课件
25
2、吸收多,转化快
生物界的普遍规律:某生物个体越小,其 单位体重消耗的食物越多; ❖ 3克地鼠每天消耗与体重等重的粮食; ❖ 1克闪绿蜂鸟每天消耗两倍于体重的粮食; ❖ 大肠杆菌每小时消耗2000倍于体重的糖;
衣原体
18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主要特征: 无核膜、核仁、染色体, 仅有裸露的核酸链形成的 核区域,称核质体; 无细胞器; 只有核糖体,为70S。
精选PPT课件
19
细菌、放线菌、立克次 氏体、衣原体、支原体、 螺旋体等
大肠 杆菌
衣原体
蓝细菌
支原体
放线菌
精选PPT课件
20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主要特征:
•有核膜,核仁,染色体; •有细胞器; •核糖体为80S; •含有两类核酸。
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细菌/cm2; 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 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 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1000亿个;
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 每个喷嚏的飞沫含4500-150000个细菌,重感冒患者为8500万;
非细胞类:病精选毒PP、T课亚件 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17
(二)微生物的种类
一、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衣原体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 蓝细菌。
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菌(霉菌、酵母菌等)、
支原体
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
三、非细胞型微生物 蓝细菌 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等。 精选PPT课件
❖ 有利于物质交换和能量、信息的交换;
❖ 微生物一系列属性均与此特点密切相关。
精选PPT课件
25
2、吸收多,转化快
生物界的普遍规律:某生物个体越小,其 单位体重消耗的食物越多; ❖ 3克地鼠每天消耗与体重等重的粮食; ❖ 1克闪绿蜂鸟每天消耗两倍于体重的粮食; ❖ 大肠杆菌每小时消耗2000倍于体重的糖;
衣原体
18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主要特征: 无核膜、核仁、染色体, 仅有裸露的核酸链形成的 核区域,称核质体; 无细胞器; 只有核糖体,为70S。
精选PPT课件
19
细菌、放线菌、立克次 氏体、衣原体、支原体、 螺旋体等
大肠 杆菌
衣原体
蓝细菌
支原体
放线菌
精选PPT课件
20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主要特征:
•有核膜,核仁,染色体; •有细胞器; •核糖体为80S; •含有两类核酸。
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细菌/cm2; 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 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 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1000亿个;
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 每个喷嚏的飞沫含4500-150000个细菌,重感冒患者为8500万;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PPT课件
免疫应答的类型
根据免疫应答过程中是否出现抗体,可将免疫应答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类型。体液免疫是指通过抗体与 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毒作用,最终清除抗原的免疫应答类型;细胞免疫是指通过T淋巴细胞与抗原的直接 接触,激活细胞毒T细胞或巨噬细胞等,最终清除抗原的免疫应答类型。
免疫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ppt课件
• 病原生物概述 • 免疫学基础 • 病原生物感染与免疫反应 • 免疫预防与治疗 •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实验
01
病原生物概述
病原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病原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动物疾病的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 虫等。
分类
病原生物可根据其形态、遗传特征、致病特点等进行分类,如细菌中的革兰氏 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病毒中的DNA病毒和RNA病毒等。
抗体的概念
抗体是指机体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 具有高度特异性的蛋白质分子,能 够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抗原与抗体的关系
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结合具有高度特 异性,即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 发生结合。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力取 决于它们之间的亲和力。
免疫应答的过程与类型
免疫应答的过程
免疫应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感应阶段是指抗原进入机体后被识别和处理的 阶段;反应阶段是指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产生应答的阶段;效应阶段是指免疫应答产生的效应物质与抗原结合, 最终清除抗原的阶段。
疫苗的研制与应用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通过人工制备减毒或灭活的病原微生物或 其代谢产物,研制出各种疫苗,用于预防 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利用免疫学技术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诊 断和治疗,如检测自身抗体、调节免疫功 能等。
根据免疫应答过程中是否出现抗体,可将免疫应答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类型。体液免疫是指通过抗体与 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毒作用,最终清除抗原的免疫应答类型;细胞免疫是指通过T淋巴细胞与抗原的直接 接触,激活细胞毒T细胞或巨噬细胞等,最终清除抗原的免疫应答类型。
免疫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ppt课件
• 病原生物概述 • 免疫学基础 • 病原生物感染与免疫反应 • 免疫预防与治疗 •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实验
01
病原生物概述
病原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病原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动物疾病的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 虫等。
分类
病原生物可根据其形态、遗传特征、致病特点等进行分类,如细菌中的革兰氏 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病毒中的DNA病毒和RNA病毒等。
抗体的概念
抗体是指机体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 具有高度特异性的蛋白质分子,能 够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抗原与抗体的关系
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结合具有高度特 异性,即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 发生结合。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力取 决于它们之间的亲和力。
免疫应答的过程与类型
免疫应答的过程
免疫应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感应阶段是指抗原进入机体后被识别和处理的 阶段;反应阶段是指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产生应答的阶段;效应阶段是指免疫应答产生的效应物质与抗原结合, 最终清除抗原的阶段。
疫苗的研制与应用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通过人工制备减毒或灭活的病原微生物或 其代谢产物,研制出各种疫苗,用于预防 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利用免疫学技术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诊 断和治疗,如检测自身抗体、调节免疫功 能等。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第一章概论 PPT
病原微生物
概念:能引起人、动物、植物疾病 的微生物。
经验微生物学时期 实验微生物学时期 现代虎克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医学
古希腊时蒸酒
腌渍与蜜饯的食品
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的形态学时期
荷兰人列文虎克(1632-1723)是显微镜的先驱
个体小、结构简单
以微米为测量单位 由单细胞、简单多细胞或非细
胞生命物质构成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种类多、繁殖快
例如一般细菌在合适的条件下, 最快可以每20分钟繁殖一代
易变异
微生物与外界环境直接紧密接触,易受环 境因素和人类使用的各种消毒剂和防腐剂 等影响,发生突变同时获得很强的外环境 适应力
汤飞凡
Bye Bye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第一章概论 PPT
第一章 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学概述
掌握:微生物的概念、特点 及分类
第一节 微生物及其类型
一、微概生物概念:
微生物是一群体积微小,结构简单, 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 电子显微镜放大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 物。
微生物的特点
个体小 结构简单 繁殖快 易变异 分布广 种类多
乙肝病毒
HIV病毒
流感病毒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无核膜、核仁、细胞器
立克次体
衣原体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有完整的核结构和细胞器
白色念珠菌
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利: 1、参与自然 界的物质循环 2、微生物在 农、工、医药 方面的应用
微生物
有害: 病原微生物
导致疾病
自然界中N、C、S等 元素循环
列文虎克
列文虎克观察到的微生物
列文虎克 和他自制的显微镜 (放大266倍)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绪论ppt课件
免疫学的应用
1、传染病的预防 卡介苗(结核)脊髓灰质炎糖丸(小儿麻痹) 乙肝疫苗(乙肝)等。
2、疾病的治疗 肿瘤、超敏性疾病
3、免疫诊断 早孕诊断、乙肝诊断、血型鉴定
1973年以来发现的主要的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
疾病
病原微生物
疾病
轮状病毒 嗜肺军团菌
婴儿腹泻 军团菌病
幽门螺杆菌(H.pylori) 日本斑点热立克次体 阮粒(prion)
幽门螺杆菌病 东方斑点热 疯牛病、克-雅病
汉坦病毒
肾综合征出血热 人疱疹病毒-6型(HHV-6) 幼儿急诊
空肠弯曲菌 人类嗜T细胞病毒Ⅰ型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Pathogenic biology and immuology
微免教研室
学时:64学时 考核性质:考查 知识板块:
微生物学
免疫学
人体寄生虫学
绪论
学什么? 为什么学? 怎么学?
微生物 Microorganism
一类体积微小、结构 简单、肉眼直接看不 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实验时期 (18-19世纪)
现代时期 (20世纪至今)
显微镜出现
荷兰人列文虎克 (Leeuwenhoek)1632-1723
微生物与疾病关系
巴斯德(1822-1895) 巴氏消毒法 证明发酵、腐败由微生 物引起
巴斯德 ( 创用固体培养基 发现炭疽芽胞杆菌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引起AIDS,1981年首报告,1983年分 离到病毒
性传播、输血传播、垂直传播
肝炎病毒进展
1947年,甲型肝炎和血清型肝炎的概念 1970年,Dane颗粒(HBV) 1973年,HAV颗粒(HAV) 1978年,NANBV 1989年,HCV、HEV 1990-1994年,non A-E 1995年,HGV 1997年,TTV
护理学课件-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件(共234张PPT) 免疫学基础
血液和淋巴液中淋巴细胞经淋巴细胞再 循环沟通。
链接 淋巴细胞再循环
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淋巴细胞周而 复始地从血液进入外周淋巴组织,再通 过淋巴管道回到血液中的过程。
淋巴细胞再循环有利于识别抗原和 迅速传递信息,使分散各处的淋巴细胞 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使功能 相关的淋巴细胞共同进行免疫应答。
1890
Behring, Kitasato 抗毒素、免疫血清疗法的建立
1894
Jules Bordet
补体和溶菌中抗体的作用
1897
P Ehrlich 抗体形成的侧链学说,体液免疫学说
1900
Landsteiner 人类A、B、O血型抗原及抗体
1921
Calmette, Guerin 卡介苗预防接种
2.脾脏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 官。脾脏主要清除血液内的抗原物 质以及自身衰老死亡的细胞。其中 B淋巴细胞约占60%,T淋巴细胞约 占40%。来自血液的抗原物质进入 脾脏刺激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 分化,发生免疫应答并被清除。切 除脾脏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
3.黏膜和相关淋巴组织
主要包括扁桃体,阑尾和 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 粘膜下分散的淋巴组织等。这 些组织中都分布有各类免疫细 胞,是全身免疫系统的重要部 分。
重点提示:
人体骨髓产生B细胞, 胸腺产生T细胞,
T、B细胞进入外周免疫器官定居。
二、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是指参与免疫应 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 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 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 辅佐细胞,以及它们的前体细 胞等。它们共同完成免疫功能。
链接 分化群(CD)
免疫细胞在发育成熟过程中,细胞表面 会出现不同的蛋白质分子结构,称为分化抗 原。
链接 淋巴细胞再循环
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淋巴细胞周而 复始地从血液进入外周淋巴组织,再通 过淋巴管道回到血液中的过程。
淋巴细胞再循环有利于识别抗原和 迅速传递信息,使分散各处的淋巴细胞 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使功能 相关的淋巴细胞共同进行免疫应答。
1890
Behring, Kitasato 抗毒素、免疫血清疗法的建立
1894
Jules Bordet
补体和溶菌中抗体的作用
1897
P Ehrlich 抗体形成的侧链学说,体液免疫学说
1900
Landsteiner 人类A、B、O血型抗原及抗体
1921
Calmette, Guerin 卡介苗预防接种
2.脾脏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 官。脾脏主要清除血液内的抗原物 质以及自身衰老死亡的细胞。其中 B淋巴细胞约占60%,T淋巴细胞约 占40%。来自血液的抗原物质进入 脾脏刺激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 分化,发生免疫应答并被清除。切 除脾脏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
3.黏膜和相关淋巴组织
主要包括扁桃体,阑尾和 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 粘膜下分散的淋巴组织等。这 些组织中都分布有各类免疫细 胞,是全身免疫系统的重要部 分。
重点提示:
人体骨髓产生B细胞, 胸腺产生T细胞,
T、B细胞进入外周免疫器官定居。
二、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是指参与免疫应 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 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 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 辅佐细胞,以及它们的前体细 胞等。它们共同完成免疫功能。
链接 分化群(CD)
免疫细胞在发育成熟过程中,细胞表面 会出现不同的蛋白质分子结构,称为分化抗 原。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中职) 绪论课件
02
病原生物
病原生物的分 类
细菌
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 等。
真菌
包括酵母菌、霉菌等。
病毒
包括DNA病毒、RNA病毒、逆转录病毒等。
寄生虫
包括原虫、蠕虫等。
病原生物的致病性
侵袭力
病原生物突破机体防御屏障的 能力。
毒力
病原生物对机体的损害程度。
数量
病原生物在机体内繁殖的数量, 影响发病程度。
病原生物感染与免疫反 应
病原生物感染引发免疫反应
当病原生物侵入人体时,机体的免疫系统迅速启动防御机制,产生针对该病原 生物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免疫反应的分类
根据免疫应答的特点,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和特异性免疫应答,前者包括 天然屏障、吞噬作用等,后者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免疫学在病原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免疫学检测技术
抗原抗体反应
01
利用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检测反应产物来判断
抗原是否存在的方法。
免疫细胞功能检测
02
通过检测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杀伤活性等功能来判断免疫
状态的方法。
免疫分子检测
03
通过检测免疫分子如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的含量来判断免
疫状态的方法。
0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关系
学科研究内容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病原生物的 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和防治原则,以及免疫 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免疫应答机制。
该学科还涉及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领域,与 人类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
通过研究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相互作用,有助 于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疾病的诊断、 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免疫分子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绪论课件
1 2Leabharlann 培养创新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病原生物学与免 疫学的基础知识,为未来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 培养创新人才。
促进跨学科合作
本课程将为学生提供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领域的 交叉知识,促进医学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合作。
3
推动医学领域发展
通过对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研究,将不断推动 医学领域的发展,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免疫应答的诱导
病原生物成分作为抗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特异 性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
免疫病理损伤
某些病原生物可引起超敏反应或自身免疫病,导 致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造成损伤。
免疫系统对病原生物的防御机制
非特异性防御机制
包括屏障结构、吞噬作用和炎症反应等,阻止病原生物的入侵和 扩散。
特异性免疫应答
通过抗原识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途径,清除被感染的细胞和 病原生物。
毒素作用
某些病原生物能产生毒素, 对细胞和组织造成损伤, 如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和外 毒素。
免疫损伤
某些病原生物能引起强烈 的免疫反应,导致组织损 伤,如风湿热和某些类型 的肾炎。
病原生物的传播途径
01
02
03
04
空气传播
如流感病毒、结核杆菌等通过 飞沫或气溶胶传播。
接触传播
如肠道病毒、疱疹病毒等通过 直接接触传播。
免疫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免疫疗法
随着免疫学研究的深入,免疫疗法在肿瘤、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 病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免疫预防
新型疫苗的研发和应用,如mRNA疫苗,为预防传染病提供了 更有效的方法。
免疫监测
免疫监测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早期发现免疫系统异常,及时采取 干预措施。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绪言PPT课件
14
病原菌从哪里来?
我们身边的病原菌
年代 1873 1877 1878 1879 1880 1881 1882 1883 1883 1884 1885 1886 1887 1888 1892 1894 1896 1898 1900 1903 1906
疾病 细菌名称 麻风病 麻风分枝杆菌 炭疽病 炭疽芽孢杆菌 化脓 葡萄球菌 淋病 淋病奈瑟氏菌 伤寒 伤寒沙门氏菌 化脓 链球 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 霍乱 霍乱弧菌 白喉 白喉棒杆菌 破伤风 破伤风梭菌 腹泻 大肠埃希氏菌 肺炎 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 脑膜炎奈瑟氏菌 食物中毒 肠炎沙门氏菌 气性坏疽 产气荚膜梭菌 鼠疫 鼠疫耶尔森氏菌 肉毒中毒 肉毒梭菌 痢疾 痢疾志贺氏菌 副伤寒 副伤寒沙门氏菌 梅毒 苍白密螺旋体 百日咳 百日咳博德特氏菌
21
(二)微生物学的奠基
法国人巴斯德(Louis Pasteur) (1822~1895)
德国人柯赫(Robert Koch) 22 ( 1843~1910)
1.巴斯德
(1) 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化学家出生的巴斯德涉足微生物学是为了治疗“酒病”和 (2)“蚕病” 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18
(一)微生物的发现 我国8000年前就开始出现了曲蘖酿酒;
4000年前埃及人已学会烘制面包和酿制果酒; 2500年前发明酿酱、醋,用曲治消化道疾病; 公元六世纪(北魏时期)贾思勰的巨著“齐民要术”; 公元2世纪,张仲景:禁食病死兽类的肉和不清洁食物; 公元前112年-212年间,华佗:“割腐肉以防传染”; 公元九世纪痘浆法、痘衣法预防天花; 1346年,克里米亚半岛上的法卡城之战(靼坦人-罗马人); 16世纪,古罗巴医生G.Fracastoro:疾病是由肉眼看不见 的生物(living creatures)引起的; 1641年,明末医生吴又可也提出“戾气”学说; 19
病原菌从哪里来?
我们身边的病原菌
年代 1873 1877 1878 1879 1880 1881 1882 1883 1883 1884 1885 1886 1887 1888 1892 1894 1896 1898 1900 1903 1906
疾病 细菌名称 麻风病 麻风分枝杆菌 炭疽病 炭疽芽孢杆菌 化脓 葡萄球菌 淋病 淋病奈瑟氏菌 伤寒 伤寒沙门氏菌 化脓 链球 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 霍乱 霍乱弧菌 白喉 白喉棒杆菌 破伤风 破伤风梭菌 腹泻 大肠埃希氏菌 肺炎 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 脑膜炎奈瑟氏菌 食物中毒 肠炎沙门氏菌 气性坏疽 产气荚膜梭菌 鼠疫 鼠疫耶尔森氏菌 肉毒中毒 肉毒梭菌 痢疾 痢疾志贺氏菌 副伤寒 副伤寒沙门氏菌 梅毒 苍白密螺旋体 百日咳 百日咳博德特氏菌
21
(二)微生物学的奠基
法国人巴斯德(Louis Pasteur) (1822~1895)
德国人柯赫(Robert Koch) 22 ( 1843~1910)
1.巴斯德
(1) 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化学家出生的巴斯德涉足微生物学是为了治疗“酒病”和 (2)“蚕病” 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18
(一)微生物的发现 我国8000年前就开始出现了曲蘖酿酒;
4000年前埃及人已学会烘制面包和酿制果酒; 2500年前发明酿酱、醋,用曲治消化道疾病; 公元六世纪(北魏时期)贾思勰的巨著“齐民要术”; 公元2世纪,张仲景:禁食病死兽类的肉和不清洁食物; 公元前112年-212年间,华佗:“割腐肉以防传染”; 公元九世纪痘浆法、痘衣法预防天花; 1346年,克里米亚半岛上的法卡城之战(靼坦人-罗马人); 16世纪,古罗巴医生G.Fracastoro:疾病是由肉眼看不见 的生物(living creatures)引起的; 1641年,明末医生吴又可也提出“戾气”学说; 19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全套课件298P) ppt课件
7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
医学微生物学 人体寄生虫学
8
医学微生物学 绪论
一.微生物定义(P6)
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个体微小、结构简 单、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必须借助光学显 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 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9
二.微生物的特点 1. 体积微小、结构简单 2. 种类多、繁殖快 3. 易变异、分布广
37
郭霍
(Robert Koch,1843~1910)创用固体 培养基,使有可能将细菌从环境或 病人排泄物等标本中分离成为纯培 养,利于对各种细菌的特性分别研 究。他还创用了染色方法和实验动 物感染,为发现多种传染病的病原 菌提供实验手段。
38
第二篇 医学微生物学 第九章 细菌概述
39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P110)
10
体积微小:
以微米(μm)或纳米(nm)来测量
11
结构简单:
• 由单细胞、简单多细胞或非细胞 生命物质所构成
12
种类多
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达数十万以上, 按其分化程度、化学组成与结构分为 三大型八大类:
非细胞型微生物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13
繁殖快:
一般细菌每20分钟繁殖一代
一、细菌的形态 (一)大小 — 微米(μm) (二) 基本形态
1. 球菌: 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 2. 杆菌 3. 螺形菌
40
双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
41
链球菌
42
葡萄球菌
43
球菌 ----四联球菌
44
球菌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
医学微生物学 人体寄生虫学
8
医学微生物学 绪论
一.微生物定义(P6)
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个体微小、结构简 单、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必须借助光学显 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 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9
二.微生物的特点 1. 体积微小、结构简单 2. 种类多、繁殖快 3. 易变异、分布广
37
郭霍
(Robert Koch,1843~1910)创用固体 培养基,使有可能将细菌从环境或 病人排泄物等标本中分离成为纯培 养,利于对各种细菌的特性分别研 究。他还创用了染色方法和实验动 物感染,为发现多种传染病的病原 菌提供实验手段。
38
第二篇 医学微生物学 第九章 细菌概述
39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P110)
10
体积微小:
以微米(μm)或纳米(nm)来测量
11
结构简单:
• 由单细胞、简单多细胞或非细胞 生命物质所构成
12
种类多
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达数十万以上, 按其分化程度、化学组成与结构分为 三大型八大类:
非细胞型微生物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13
繁殖快:
一般细菌每20分钟繁殖一代
一、细菌的形态 (一)大小 — 微米(μm) (二) 基本形态
1. 球菌: 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 2. 杆菌 3. 螺形菌
40
双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
41
链球菌
42
葡萄球菌
43
球菌 ----四联球菌
44
球菌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
病原生物与免疫ppt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绪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及分类。 ②、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 发展简史。 ③、掌握免疫学的概念及免疫的功能。 ④、了 解免疫学的发展简史。⑤、了解医学寄生虫学的概念及分类。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提高学生分析说明问题和 交流合作能力;由日常所见的感染及预防措施延伸到病原 微生物学及免疫学,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的迁移与思维能 力。
3、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3.1 新病原微生物的发现
1971年美国Diener发现类病毒等 1981年首先在美国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3.2 微生物全基因组的研究已取得进展 3.3 微生物全基因组的研究已取得进展 3.4 疫苗研制的高速发展
பைடு நூலகம்
医学免疫学概述
基本概念
1.免疫的原始概念 Immunity(免疫),源于拉丁语, 意指免除瘟疫。
3、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引导学生 关注与护理有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热爱护理专业、献身护 理事业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及分类。 2、掌握免疫学的概念及免疫的功能。
教学难点:
1、微生物的分类。 2、免疫的功能。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引言
首先以所讲题目引入,启发学生思考:
题目为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概论,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见 过的感染病人,说出感染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临床表现,激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护士工作的职责和肩负的责任,因 此,要注重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
提出问题:
1、见过的感染及预防措施。 2、如何预防感染。 3、由第1、2问题引出所讲内容。
3.免疫监视 (immunologic surveillance) 正常:识别、杀伤 与清除体内突变细胞或病毒感染细胞。异常:恶性肿瘤。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及分类。 ②、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 发展简史。 ③、掌握免疫学的概念及免疫的功能。 ④、了 解免疫学的发展简史。⑤、了解医学寄生虫学的概念及分类。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提高学生分析说明问题和 交流合作能力;由日常所见的感染及预防措施延伸到病原 微生物学及免疫学,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的迁移与思维能 力。
3、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3.1 新病原微生物的发现
1971年美国Diener发现类病毒等 1981年首先在美国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3.2 微生物全基因组的研究已取得进展 3.3 微生物全基因组的研究已取得进展 3.4 疫苗研制的高速发展
பைடு நூலகம்
医学免疫学概述
基本概念
1.免疫的原始概念 Immunity(免疫),源于拉丁语, 意指免除瘟疫。
3、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引导学生 关注与护理有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热爱护理专业、献身护 理事业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及分类。 2、掌握免疫学的概念及免疫的功能。
教学难点:
1、微生物的分类。 2、免疫的功能。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引言
首先以所讲题目引入,启发学生思考:
题目为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概论,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见 过的感染病人,说出感染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临床表现,激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护士工作的职责和肩负的责任,因 此,要注重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
提出问题:
1、见过的感染及预防措施。 2、如何预防感染。 3、由第1、2问题引出所讲内容。
3.免疫监视 (immunologic surveillance) 正常:识别、杀伤 与清除体内突变细胞或病毒感染细胞。异常:恶性肿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牛痘的挤奶女工手臂
未发生天花的全 身症状
结论:接种牛痘可预防天花
Vaccination (接种) 取自拉丁文vacca牛及vaccinia牛痘之意。
Vaccine——牛痘苗、疫苗
-
42
Edward Jenner 首创用牛痘预防天花,为预防医学开
微生物全基因组的研究,可发现致病基因 和特异DNA序列,用于诊断、研制新抗菌 药物和新疫苗。 4.现代免疫学的兴起
-
31
(四)微生物感染的新动向
据WHO统计,近年全球平均每年有1700 多万人死于传染病。 新的病原体不断出现,造成新现传染病。 原流行的病原体因变异、耐药等原因造成重 新流行,导致再现传染病。 最近几年发生的来源于禽、畜病病原体感染。 一些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迄今末发现。 某些病原体的致病和免疫机制有待阐明。 不少疾病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
-
12
2002年:冠状病毒---SARS 2004年:禽流感 2009年:H1N1型甲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13
三、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一)经验时期
北宋末年(11世纪)刘真人就有肺痨由虫引起之说。
据洪稚存《北江诗话》说,师道南(清代乾隆年 1792~1793)年间生,有异才,年未三十卒。当时赵 州有怪鼠,白日入人家,即伏地呕血死。人染其气, 亦无不立殒者。 《鼠死行》:“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 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圻堵。昼死人,莫问数,日色惨 淡愁云护。三人行,未十步,忽死两人横截路……”
-
32
第二节 寄生虫
概念:一些低等小动物失去了在外界环境中自主生活的能 力,暂时或永久居留在其他生物体表或体内,从这些 生物中摄取营养,维持生存,并对其产生损害,这些 低等动物称寄生虫。
寄居在人体并引起就损害的低等动物称为人体寄生虫。
蠕虫
人体寄生虫
原虫
节肢动物
在我国肆虐的五大寄生虫病: 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钩虫病。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
1
绪论
学习内容:
1.病原生物的概念 2.微生物的特点 3.理解免疫的概念与功能 4.了解微生物与免疫与临床关系
-
2
第一节 医学微生物学
(一)微生物 1. 概念
一大群 体形微小,结构简单, 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 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 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 的微小生物。
免疫防御
防止病原微生物的 超敏反应,易受感
侵袭、感染
染
免疫自稳 免疫监视
清除损伤或衰老细 胞
清除突变细胞和病 毒感染细胞,防止 癌变和病毒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肿瘤 病毒性疾病
-
37
三、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经验时期
科学时期 近、现代时期
11世纪
19世纪初 20世纪中叶至今
-
38
人痘苗预防天花(Smallpox)
-
7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讲授三大类微生物
生物学性状
致病性
免疫性
细 菌
实验室检查
支 原 体
衣 原 体
细螺 菌旋 体
防治
放 线 菌
立 克 次 体
病 毒
真 菌
-
8
细 菌
放 线 菌
蓝 细 菌
-
酵 母 霉 菌
蕈 菌
-
返回第1一0 节
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 类和动、植物是有益 的,而且有些是必需 的。
-
39
人痘苗预防天花(Smallpox)
天花病毒 Pox virus
Day 3
Day 5
Day 7
人类治疗传染病过程中所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
-
40
18世纪末的伟大发明——牛痘苗
感染牛痘的挤奶女工 不易患天花
英国乡村医师Jenner 1749-1822
-
41
一次冒险的尝试:
取少许牛痘脓液
数周后,取少许天花脓液
-
3
2. 八大特点
体积微小 种类繁多 繁殖迅速 代谢旺盛
结构简单 数量巨大 养源广泛 特性易变
-
4
小
形体微小
m级:光镜可见 nm级:电镜可见
-
5
简 结构简单
单细胞 简单多细胞 非细胞结构
-
6
3. 分类
(1)非细胞型微生物: 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一般由核心(核酸)和 衣壳(蛋白质)构成。 如:病毒。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有核质,无核膜、核仁,缺乏完整细胞器。 如: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 衣原体。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有核,有核膜、核仁,有完整的细胞器。 如:真菌、藻类、原生动物。
-
33
人体寄生虫学
医医医 学学学 蠕 原 节肢 虫 虫 动物
形态结构 生活史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所致疾病 易感人群
防治
-
34
第三节 医学免疫学
一、免疫的概念
免疫的传统概念 机体对再次感染具有的抵抗力称为免疫 (immunity),即免除瘟疫。
来自拉丁文“immunitas”,在古罗马 时代的本意是指免除个人劳役或对国 家的义务。 immunitas → immunity
黄金时代
-
16
5、发现新的微生物: 伊凡诺夫斯基发现病毒
迪纳发现类病毒 普鲁西纳发现朊病毒 6、人工自动免疫及人被动免疫: 琴纳发明牛痘菌,贝林发明白喉抗毒素 7、传染病的化学及抗生素治疗: 欧立希合成砷凡纳明, 弗来明发现、弗劳里提纯青霉素
-
17
(三)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1.微生物超微结构的研究 2.病毒组织培养技术的建立 3.基因工程的应用
1.在自然界中元素的循环 2.在工业方面的作用 3.在农业方面的作用 4.在医药方面的作用
只有少数的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是有害的。
-
11
1、绝大多数有益----- 正常菌群 对宿主有营养、免疫、生物拮抗作用
2、正常菌群在一定条件下有致病性 ------条件致病菌
3、小部分可引起人、动、植物的疾病,有致病性 --------病原微生物
-
14
关于预防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指出患者的衣服 蒸过之后再穿就不会感染疾病,表明已有消 毒的记载。 明代发明了人痘 接种-预防天花。
-
15
(二)实验微生物学时期(七个里程碑)
1、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 2、巴斯德证实了微生物的作用 3、李斯特创用了外科手术无菌术 4、郭霍三大发明一法则,将微生物推入
免除差役 → 免除瘟疫
-
35
免疫的现代概念
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
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
体生理平衡的功能。
☺ 识别“我”与“非我”(自我稳定)
——排除非己的抗原性异物
——对自身物质形成免疫耐受
有时要能造成病理损伤。
-
36
二、免疫的功能:
功能
正常表现(有利) 异常表现(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