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ppt课件

合集下载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课件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课件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儒家思想概述 • 法家思想概述 •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比较 •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在当代的应用 •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未来发展
01
儒家思想概述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01
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时期,由孔 子创立,经过孟子、荀子等人的 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3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比 较
政治观念的比较
儒家强调仁政
儒家认为治理国家应以仁爱和道 德为本,主张君主应以德治国, 以仁爱和礼制来教化人民,实现 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法家主张法治
法家认为治理国家应以法律为准 绳,主张君主应制定严格的法律 制度,通过法治手段来维护社会 秩序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人性论的比较
法家思想强调规矩、纪律和服从,主张通过严格的规矩和纪 律来培养人的行为习惯。在教育领域,法家思想可以应用于 学校管理和课堂纪律,强调规矩和纪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 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企业领域的应用
儒家思想注重人际关系、忠诚和信誉,主张以人为本、以 和为贵。在企业领域,儒家思想可以应用于企业管理、团 队建设和企业文化,强调团队合作、忠诚和信誉,促进企 业内部的和谐与稳定。
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过程中,需 要注意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避免文化冲突。同 时,也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进行适当的调 整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背景的需求。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在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儒家思 想与法家思想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例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 迁,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在 发生变化。这需要儒家思想和法家思 想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和完善,以适应 时代的需求。

历史必修三课件:第4课 活跃儒家思想 (共28张PPT)

历史必修三课件:第4课 活跃儒家思想 (共28张PPT)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学习目标
列表归纳明清活跃的儒家思想。
注意:四人本质上都代表先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 只不过各有侧重,要有机联系,而不能彼此割裂。
2
☆课文结构示意图
社会背景
生活经历
明 清
李贽的离经叛道 思想观点 评价
——《日知录》 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积极思 想,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故曰:“载 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
——《亭林文集》
12
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 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 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 有责焉耳矣。”
11
【历史纵横】顾炎武的朴实学风 ⑴经世致用 “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 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己遗其粗,未究其本 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 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 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 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 覆,宗庙丘墟。”
19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 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 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 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 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 “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 于辞矣。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 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儒家孔孟之道》课件

《儒家孔孟之道》课件
仁爱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爱思想,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以仁 爱之心对待他人,这是人性本善的表现。他强调人与人之间 的相互关爱和帮助,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教育观之比较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教育不应受身份、地位等限制 ,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他强调实践和思考相结合,注 重培养品德和能力。
孟子则强调“性相近,习相远”,认为人的本性是相近的, 但由于环境和教育的不同,人们的习惯和行为会有所差异。 他主张教育应以人的本性为基础,引导人们向善,培养良好 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儒家孔孟之道》ppt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儒家思想概述 • 孔子思想 • 孟子思想 • 孔孟思想比较 • 儒家孔孟之道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与启示
01
儒家思想概述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时期,由孔 子创立,经过孟子、荀子等人的 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儒家思想在汉代以后成为官方意 识形态,对中国社会、政治、文
05
儒家孔孟之道在现代社会的 应用与启示
儒家孔孟之道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01
02
03
家庭教育
儒家孔孟之道强调家庭和 睦、孝顺父母,有助于现 代家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 系。
企业管理
儒家孔孟之道提倡忠诚、 诚信、勤奋等品质,有助 于企业培养员工良好的职 业道德。
社会治理
儒家孔孟之道主张仁爱、 公正,可以作为现代社会 治理的重要思想基础。

智慧、知识、见识是儒家思想的 认识论,要求人们不断学习、思 考,提高自身修养。
儒家思想的影响与价值
01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对中国社会 、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文化概述(PPT74页).pptx

儒家文化概述(PPT74页).pptx
在这种爱的基础上产生的尊敬的心情愉悦的颜色爱的基础上产生的尊敬的心情愉悦的颜色乃至奉养的行动必然是纯真无伪的情感的流乃至奉养的行动必然是纯真无伪的情感的流无论对于孔子孝悌思想的认识有多少无论对于孔子孝悌思想的认识有多少不同但大多数人在以下观点上还是达成共识不同但大多数人在以下观点上还是达成共识的即认为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的许多家庭的即认为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的许多家庭里发扬了这种积极因素做到了少有所长老里发扬了这种积极因素做到了少有所长老有所终形成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父慈子孝的正有所终形成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父慈子孝的正常习俗和美好的道德风尚
5.自强不息的精神
讨论题: 为什么说“自强不息”是中国文化特
有的精神,而不是西方文化特有的精神?
为什么说“自强不息”是中国文化特有 的精神,而不是西方文化特有的精神?
要点: ① 思维方式:“天人合一”与“法自然”的原 则
《易传·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 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 诸身,远取诸物,于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 万物之情。”
❖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曾 经极大地影响并规定了包括朝鲜、韩国、日本在内的 整个东方文化的思想内涵及其发展进程,使东方文化 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上,以 儒家文化为主干的中国——东方文化,一度造就了领 先于世界文明的东方古代文明。
❖作为身处21世纪剧变洪流中的现代中国人,要在挑 战中去把握机遇,就更应当以处变不惊的冷静、理性 和客观,去重新审视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 化,发掘蕴藏其中的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文化基因,加 以继承和创新,进而去开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第二章 儒家文化
概说
❖儒家文化是一种礼乐文化。这种礼乐文化是中国古代 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东方文明的象征。

儒家思想体系概述ppt课件

儒家思想体系概述ppt课件
路漫漫其悠远
3.强调教化主体身教示范的榜样带动作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域在其中矣; 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卫灵公》
4.孔子教化思想的终极追求:以培养君子圣贤 为目标,礼乐教化并行,让人具备高尚道 德品格。
“礼也者,理也。”《礼记·仲尼燕居》“恭 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 路漫漫其悠远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
? 在国家社会治理层面,提倡为政者需要培 养仁民爱物之心,置恒产,养恒心,以求 兼善天下。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 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 ,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 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 体。”《孟子·离娄上》
路漫漫其悠远
? 而在个体成长层面,基于性善论而强调涵 养本心,扩充“四端”,从而达德天下,使人 成为品德高尚之人。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 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 “仁义 礼智,非由外练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 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 倍雜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孟子· 告子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 之心,智之端也······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 丑上》
路漫漫其悠远
1.董仲舒思想的逻辑
? 天人合一、天人相副理念,以天道释人道 ,以阴阳释性情,说明人道顺时教化的必 要性。董仲舒所说的“天”是包括天、地、阴 、阳、火、金、木、水、土、人等在内的“ 十端”。
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将天分为阴阳两 部分,称其具有阴阳两方面的性质、功能和 特征。所谓“天之大道者在阴阳。阳为德,阴 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孔子与儒家思想PPT学习课件

孔子与儒家思想PPT学习课件

总结:
1、儒家思想的合理部分: 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 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 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 维护国家统一:大统一思想(统一祖国) 个人修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八坚持、反对) 2、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和 谐社会”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新体现。
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演变
(1)春秋时期 (2)战国时期 (7)宋明时期 (8)明清时期
(3)秦朝时
(4)西汉时
(9)洪秀全吸取儒家大同思想
(10)十九世纪末,康有为借用
(5)三国两晋南北朝 (11)辛亥革命后
(6)唐宋时期
(12)新文化运动前期
(9)洪秀全对儒家思想的利用
将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教义以 及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创 立了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
全盘 利用 否定
是否顺应了时代发展及统治者加强 君主专制,巩固统治的需要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趋向瓦解封建制度正在确立, 战乱频繁,新兴地主阶级急需强有力的手段来巩固新生的 政权。 儒家思想提倡“仁”、德治、维护周礼,这些思想 主张无助于统一,不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需求, 必然受到冷落。 西汉武帝在位时期封建国家强盛,为维护封建大一 统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应的思想体系。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主张“君权神授”、 “天 人感应”、“大一统”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 需 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还为政治上
美国旧金山市政 广场的祭孔活动
形 成 、 发 展 和 演 变
一 、 儒 家 思 想 的
1、创立: 春秋时期 孔子 “仁” 、“礼”

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儒家思想精品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儒家思想精品PPT课件
从形式上看,是有了主客体的对立和联结。
孟子是在什么领域完成了主客体的合一的?
三、荀子的“隆礼重法”
荀子,名荀况,字卿,战国末赵国人。他将先秦儒学 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是我国先秦时期唯物主义哲学的集大 成者。
1、主张“天人相分”,强调主体能动作用
他直接把“天”解释为自然界。自然界有其运行规律。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 以乱则凶”。“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人性就是“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 “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 。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 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天者,谓之性;可 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 也。”
“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 乱理而归于暴。”因此,必须“化性起伪” 。
二、孟子的“以德王天下”
孟子(前372-前289),名 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 邹县)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 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 圣”。
孟子发展和完善了仁 的学说,提出仁政说和性 善论,反映出伦理本位的 人本主义思想。
1、仁政学的内容
(1)制民之产 民为邦本 保民而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中国传统文化
任课教师:张金荣
第二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儒家思想
第一节 儒家学派的初创—先秦儒家人情化
第二节 儒家思想的第一次改造—汉代儒家 神学化
第三节 儒家思想的第二次改造—宋代儒家 哲理化
第四节 儒家的理想人格和人生哲学模式
第一节 儒家学派的初创 —先秦儒家人情化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干之一, 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以孔子为宗师, 以《诗》、《书》、《礼》、《乐》、 《易》、《春秋》及四书(《大学》、 《中庸》、《论语》、《孟子》)为经

中国传统文化儒家33页PPT

中国传统文化儒家33页PPT
• 另一种说法,认为儒是以六艺教民者。所谓六艺 就是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具体的技能。 “礼”、“乐”这两个问题,我下面很多地方会 讲到;“射”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射箭;“御”就 是驾驭车驾;“书”,大部分人都认为是书写或 书法;“数”就是计数、算数了。儒者就是教授 六艺的人。
一、什么是儒?什么是儒家?
二、儒家的发展历史
• 《论语》“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孔子提出要“克己复礼”,以恢复礼制。启发人
们道德的自觉性,也就是要明了自己处于一个什 么样的等级克己了 以后,人们才能够自觉地恢复这个礼、维护这个 礼,能做到这点就是“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 动,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 但是他基本上教导的都是规范性的东西,并没有 什么理论的说明 。
一、什么是儒?什么是儒家?
• 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要求君主要“以德 配天”,强调君主自我人格的提升是最根本的, 只有提升自己的品德才能得到上天的保佑。他告 诫成王要“疾敬德”,要努力地提升自己的品德, 这就开创了中国文化“以人为根本”的人文精神。
• 孔子继承了周公的思想,而且他认为这个思想与 尧、舜、文武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所以《中庸》 评价孔子时,说“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是儒家的一个根本特 点,是它的思想的根源。中国的儒家就是在这个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儒家的发展历史
• 大儒董仲舒,他就极力地把《春秋》说成是孔子 为汉朝预先制定好的一部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的 纲领。
•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就出现了“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的局面。
• 董仲舒特别强调阴阳学。而阴阳学是把德和刑都 容纳了的,阳就是德,阴就是刑,阴阳要平衡, 要并用,那么刑、德也要并用。所以在他的学说 里实际上已经把德治和法治结合起来了。

儒家思想概述(PPT37张)

儒家思想概述(PPT37张)
儒家思想概述
一、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也称为儒 教或儒学。 《汉书· 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 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 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叙尧、舜,宪 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 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儒家思想是一 种人类社会道德伦理规范的学说。

二.儒学发展的各阶段及基本特征

⑴、孔子开创的先秦原始儒学 ⑵、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儒学(经学) ⑶、以程朱理学为标志的宋明新儒学(理学) ⑷、西学冲击下的现代新儒学
(一)、孔子开创的先秦原始儒学

1、孔子、《论语》与儒学的起点 ①创立背景: A、东周时期,中国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周王室衰微,诸 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
B、鲁国在文化上保留着最多的周文化传统,为 他创立早期的儒学思想体系提供了条件。

②《论语》与孔子的思想 “仁”、“礼”是孔子的基本思想
2、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
“仁政”说
“性善论” “内圣” 由人而天,尽心知性,天人合一
3、荀子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
2、董仲舒的理论观点:
①、“深察名号” ----------为什么学习经书 天意----真理-----“名”、“号”------儒家经 典

②、“微言大义” ----------如何学习经书 “见其指者,不任其辞。不任其辞,然后可与 适道矣。” (《春秋繁露·竹林》) (即领会圣人没 有明说,却透露于字里行间的意思。)
③、“大一统论” --------论证一统专制的合理 性

含义:所谓大一统就是大统一的意思, 就是一切统一于天子朝廷的专制统治。
“大一统论”的根据:

儒家思想-礼ppt课件

儒家思想-礼ppt课件

7
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 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 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 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 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 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 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 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 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 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是儒家学说比较崇尚的一种思想,是治国的方略。那么,到底什么是礼呢? 按照《礼记》中的解释:“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所谓礼,就是用来研究人际关系的亲疏,判断事情的嫌疑, 辨别物类的异同,分辨事物的是非的。那么,儒学为什么如此重视礼呢?我认为 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是为了维持等级制度。国君、王侯、大臣、士,等级不同,礼节也就不同, 如果没有礼的约束,一切都会没有遵循,国家就会混乱; 第二、是为了维持社会关系秩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社会关系,这种关系 在任何时代都是需要规范的,如果不加以规范,社会就很难实现文明,因为文明 的主要标志就是作为社会的人在合理的规范中享有他的权力。而在封建社会,为 了更好地使社会关系保持连续和稳定,就更需要对各种相对关系做出规定; 第三、是个人立身修养的需要。孔子一直崇尚礼,他认为不知礼就无以立身。他 有句著名的话“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把礼提高到立身、立家、立国的高 度。要求君子应该“克己复礼”,不仅在立身方面要求礼,而且从个人安危的角 度,儒家也强调了礼的重要性“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 也。”; 第四、是怡情审美的精神需求。人除了物质的需求外,还有一个精神的需求,精 神需求是一种审美需求,那么礼的作用,譬如音乐(音乐是礼的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这一需要,使人们得到怡情娱乐。

儒家思想的概况PPT课件

儒家思想的概况PPT课件
儒学开始于孔子,并由 此形成一个以孔子为核心 的学派,后世即称为“儒 家”。
.
5
先秦儒家
.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 (公元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 前479年),享年73岁。孔子36岁时,齐 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 臣,父父,子子。”公日:“善哉!信如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 粟,吾得而食诸!”由此可以看出,孔子不 只是想做一个教师,他试图指导国家政治, 并想使其抱负在他有生之年得以实现。孔 子在鲁国做过小官,一度曾摄相事。但在 鲁定公十三年他毅然离开鲁国,开始了 14年的访问诸侯列国的活动。晚年又回
.
3
第一节 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儒家
所谓“儒家”乃是指先秦至秦汉 之际形成的以孔子为宗师的学派。 《汉书·艺文志》有云:“儒家者 流……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 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 高。”
.
4
先秦儒家
3、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孔子
孔子是当时由旧儒向新 儒过渡的典型代表之一。 由于他晚年集中精力从事 教育,整理并删修殷周以 来的古代典籍,并首开私 人讲学之风,所以,成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先秦儒学
汉代经学
宋明理学
.
清代朴学
1
第一节 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儒家 儒家是春秋末年由孔子创立的学术派别,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对 后世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 儒家的特征是宗师孔子,尊奉六经,崇尚礼乐仁义,提倡“中 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伦理道德等。儒家的创 始人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战国时,儒家内部产生分化,“儒分为八”。其中以孟子与荀 子影响最大。 秦代和汉初,儒家曾一度消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学说一跃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此后至清末一直占据中国统治思想地位。 二千余年来,历代儒者从孔子学说中演绎出各种应时的儒家学 说,又有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之流变。在漫长的历史中, 儒家思想深入到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干,深刻

儒家思想课件

儒家思想课件

• 忠,于今而言,仍然要推之古今而公行。暂不论 孔孟的这一正确的“忠”是可以照搬不误,即便 是董子所谓的“忠”也可以拿来用。孙中山先生 便曾说:"古时所讲的‘忠',是忠于皇帝……我 们在民国之内,照道理上说,还是要尽忠,不忠 于君,要忠于国,忠于民,要为四万万人去效忠。 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要高尚得多。" (《孙中山选集》)显然,严格来说,孙中山先 生这段话中"古时所讲的‘忠',是忠于皇帝"这句 是笼统而有误的。但把忠的对象转化为为国为民, 则所言甚是。 我们对于传统美德都应古为今用,并进行现代 注解。于忠而言,亦复如是。
•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 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译文】说父母健在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 母去世了,就要观察他的行为,三年不更改父母 的为人之道,那么他的行为就能算是孝了。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 忧。”【译文】父母的年纪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事 情,我们一来对他们的寿命感到喜悦,一来又时 时刻刻为他们的衰老而担忧。 •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 • 【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之难就在 于孝敬父母的时候的脸色一定要和颜悦色。有好 的食物,要首先拿来孝敬父母。
• 三、朝鲜:在朝鲜半岛,早在公元1世 纪初,儒学早已传入朝鲜半岛,统治 阶级非常重视儒学,把它视为维护秩 序、加强王权的思想武器,采取各种 措施加以引进和推广。高句丽于372年 设立太学,传授儒家学说,进一步发 展儒学教育,在中央设立国学,置博 士、助教,招收贵族子弟传授儒家经 典。为了推动学习儒学的热潮,国王 甚至亲“幸国学听讲”。与此同时, 还向中国派遣留学生,其中一些人考 中状元,出现了一些著名儒学者。

儒家思想PPT课件

儒家思想PPT课件

▪ 经过春秋以来长期的兼并和争夺,形成了齐 、魏、赵、韩、楚、秦、燕七国对峙的局面
▪ 这七国内部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改革与保守 的斗争,外部都面临着激战,在内外矛盾的 促使下,各国程度不同地进行了一些政治改 革。
▪ 著名的有魏国魏文侯、李悝的变法,楚国楚 悼王支持的吴起变法,齐国齐威王的改革, 秦国秦孝公支持的商鞅变法,赵国赵武灵王 的改革等等,这些改革促进了社会发展。
子 以 四 教 , 文 、 行
诗 、 书 、 礼
六 艺 到 六 经



——


天忠Leabharlann 、下、春






学 在 礼官 、府 乐与 、六 射艺 、 御 、 书 、 数 。
二、政治理想
▪ 理想国——有道世界。
▪ “有道”代表了孔子的理想政治和基本政治 原则,具有以下特点:
▪ 其一,所有的人都按照礼制规定,贵贱有等 ,上下有序,各出其位,各称其事。儒家 “ 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 可易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
第一节 孔子
孔子(约公元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出身破落贵族。 他从小受到贵族教育,“十五 志于学”,“三十而立”,通 晓礼仪,成为鲁国有名望的人, 并开始私人办学,招收弟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
一、孔子的历史地位

▪ 兴办私学
▪ 整理典籍 ▪ 创建学派天 下
有 道
学 而 优 则 仕 。
▪ 其二,不要使礼之“分”走向破裂和对立, 要在“分”中注之以“和”与“仁”。
▪ “和”不是消除贵贱上下之别,而是在“别 ”中求得和谐。
▪ 实现和谐要靠“仁”。仁包括许多内容,其 中心是忠恕,即爱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思想的核心
2015级数控(1)班 高皋
1
准备进入 贰仟伍佰年前。。。
2
5
3
4
4
3
5
6
7
8
儒家思想:
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 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 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儒:
前身是古代专为贵族服务的巫师, 后来指的是知识分子。
9
一、儒家思想发展史 孔子
礼 仁
10
孔子思想的核心
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孟子认 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3
儒家思想的核心
❖ 儒家思想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仁、义、礼、智、信、恕、 忠、孝 、悌
14

仁: ❖
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 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 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体现在教育思想 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 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
16
和的思想,和为贵
17
三、儒学对中国及现代世界的影响
1、对中国的影响 文化:稳定封建统治 制定行为规范 当今社会:响
2、对世界的影响 东亚:深化儒家思想 稳定社会秩序 欧洲:推动启蒙运动 催生现代观念
19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20
❖ 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冶”,德冶的基本精神实质是 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礼治”为 “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 “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 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15

礼: ❖
孔子及儒家的政治
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 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 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 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 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 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 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 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 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 发展。
11
一、儒家思想发展史 孟子
民贵君轻 政在得民
12
孟子思想的核心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仁政”学说 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 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 是“爱人”。
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 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 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 切的同情和爱心。
①多数人认为,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②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礼,把孔子的学说概 括为“礼学”。一般说来,凡是肯定孔子积极 作用较多的,都主张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而对孔子否定较多的,则多强调礼是他思想体 系的核心。③仁和礼二者在孔子那里是一对范 畴,仁和礼共同构成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④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中庸。认为孔子思想是 一个复杂的整体,但被中庸所制驭着。⑤认为 孔子思想的模糊性与庞杂性,很难用单一的核 心来概括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