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考试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完整版)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完整版)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一、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什么是新闻传播法?广义: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的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狭义:规范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专门性的法律。

二、我国新闻法制的渊源在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与规章、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与法规、法律解释、国际条约与协定等。

1、宪法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2、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制定的一般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所作的、具有规范性的决议、决定。

3、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与批准的、进行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大部分称“条例”。

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凡具有规范性者,也属于行政法规之列。

4、行政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以及其他直属机构根据现行的法律与法规、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并发布实施的规范性文件,称为规定、命令、指示、规章等。

5、地方性法规与规章由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其他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仅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规范性文件。

地方性规章是由上述各类行政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四、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是言论出版自由。

言论自由是指公民享有发表意见、交流实现、抒发感情、传播信息、传授知识等而不受干涉的自由。

出版自由是指公民享有通过以印刷或其他复制手段制成的出版物公开表达和传播意见、思想、感情、信息、知识等的自由。

新闻自由: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活动中体现。

既包括公民有通过报纸和新闻期刊等出版物表到思想见解的权利,也包括公民通过广播电视等出版手段发表意见的权利,还包括公民通过新闻媒介了解国内外大事,获取各种信息,表达并传播各种思想见解,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项政治权利。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重点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重点

名词解释新闻政策:新闻政策就是关于新闻报道的政策限定。

时事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

与国际民生、社会建设、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里发生的重要新闻。

媒介审判:指新闻报道形成某种舆论压力,妨碍和影响司法独立和公正的行为。

有偿不闻:新闻从业人员借舆论监督之名,接受或变相呗监督方的贿赂而使舆论监督活动中止或改变的行为。

实质是新闻敲诈。

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媒体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国家秘密:所谓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情的事项。

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名誉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

名誉权具有其他人格权所共有的特征,即法定性、人身专有性和财产关联性。

新闻职业道德: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新闻规范和准则,是社会道德对新闻记者这一职业所提出的特殊要求。

新闻传播法:广义的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的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的是指规范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专门性法律。

有罪推定:主要是指未经司法机关依法判决有罪,对刑事诉讼过程中的被追诉人,推定其为实际犯罪人。

简答题1、新闻自由与国家秘密之间的关系P162新闻传播活动与保守国家秘密绝不是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

新闻自由也从来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在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保守国家秘密都是新闻自由的底线,这是出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而对新闻传播活动所做的必要限制。

在我国,做好新闻保密工作,对于有效地保护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新闻传播事业蓬勃发展,各类媒体百花齐放,新闻报道面日益扩大,媒体出口限制日益放宽,这些新情况同时给新闻保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进一步显示了加强新闻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新闻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重点复习

新闻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重点复习

新闻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重点复习新闻法律职业道德其伦理规范复习资料1、一个道德原则,若干条道德规范,有哪些原则?(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由哪些内容构成)P290-3121条道德原则和几条道德规范构成1条道德原则就是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新闻传播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是新闻传播行业及从业者在调整职业活动中各种利益关系时必须遵循的最重要的一把尺子。

(1)新闻自由原则(2)社会责任论(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几条道德规范1.新闻要真实、客观与公正。

①力求准确②尽可能交代消息来源①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②将事实与观点严格分开、避免主观倾向③保持平衡2.清正廉洁,以正当方式从事本职工作。

①坚持新闻传播职业的独立性,不屈服于邪恶势力,避免主观干扰②不受贿,不搞“有偿新闻”等行业不正之风③不得混淆新闻与广告的界限,大搞“广告新闻”3.自觉遵守法律,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权利。

①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团结②维护司法尊严与司法公正③不得伤风害俗,不得宣扬色情、凶杀、暴力、愚昧、迷信及其他格调低劣有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内容。

④维护公民合法权利,不诽谤他人,不揭人隐私。

4.提倡公平竞争,加强协作与交流。

5.同情弱者,注意保护少年儿童等易受伤害者。

2、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新闻法律的主体和客体P14-17新闻传播法律关系定义:指新闻传播法所确认和调整的在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参与者各方所形成的权力与义务关系。

特点:1.国家意志的体现2.以法律上的权力和义务为内容3.由国家强制力做保障主体: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

1.新闻传播媒体(最重要)。

具有法人主体资格2.记者、编辑等新闻传播从业者。

3.政府、公民、法人和社会团体、群众团体内容:指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是指由新闻传播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作出一定行为的许可和保障。

义务是指新闻传播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主体所承担的某种行为行为的必要性。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复习资料111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复习资料111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法:法是由国家权力机构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规定人们权利义务的社会规范的总和。

2、新闻侵权行为:在新闻采集和传播中侵害他人人格权的行为。

3、新闻检查:国家权力机构或其他权力主体对新闻采访、报道、传递和发布所做的限制和删除。

4、姓名权: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变更自己的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种人格权利。

5、“深喉”:一般是指事件背后所发出的更深层次的声音。

为了公众利益而奋不顾身的作证,新闻调查的新闻工作者通常称他们为“深喉”。

6、隐性采访:记者不将身份告诉采访对象,或虽告知真实身份但不告知采访意图的采访。

7、国家秘密: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8、媒介审判:指大众传媒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大案件,在法院还未做出相应的判决前,就对该案件进行大量的报道而在报道过程中为感情因素或利益驱使,报道者往往会参杂个人的主观好恶因素,用一些感情色彩很浓的褒贬词语进行报道,从而担当起“民间审判”的角色。

9、新闻自由: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是出版言论自由,即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是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

二、简答:1、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所表达的主要是法律运行的状态、方式、程序的过程,其关注的焦点是强调法律的至上权威。

而法制所表达的是一个静态的概念,仅仅表明特定社会中存在着一种独立于其他各种制度的法律制度,有时甚至是一套较为完备的法律制度。

它强调法律的工具作用,人依靠法律统治。

2、新闻职业道德缺失的现状(1)编辑部与经营部混岗(2)广告版与新闻版混淆(3)新闻栏目拉企业赞助(4)受贿无闻(5)假新闻(6)制造“传媒假事件”(7)免费接受采访方的各种好处(8)侵犯隐私权(9)侵犯著作权(10)媒介审判(11)隐性采访和偷拍偷录(12)拒绝更正与答辩(13)恶炒明星绯闻和犯罪新闻(14)无人性的冷漠新闻(15)直接展现暴力、血腥、灾难、痛苦、的照片或画面(16)虚假广告和庸俗广告3、世界上的两大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4、法的渊源在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融宪法、主要法律、基本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特别行政区法规、国际公约为一体的新闻法制渊源。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的复习资料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的复习资料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1、《宪法》是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也是新闻传播法制建设的基本依据.2、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1)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内涵:公民享有言论出版自由权利;言论出版自由权利不可滥用)(2)坚持党的领导和“两个服务”方向的原则(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3)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3、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是:言论、出版自由(新闻自由的问题)为什么?1)不是一种人为规定,是新传法历史客观演变进而确定的一个主题。

2)从新闻传播实践上看,任何一次新传法规定的制度与修改,其根本问题都是新闻出版和言论自由是否能实现、怎么实现以及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3)寻找真理的手段,保障社会成员参加国家决策的方法,维持社会稳定与变化的手段.4、新闻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主要包括:新闻媒体主管机关、新闻媒体、新闻记者或新闻从业人员、受众5、新闻泄密的含义:指在新闻媒介中公开国家秘密,以致使国家安全或者国家利益遭到破坏的行为。

6、新闻保密制度包括:①新闻出版保密审查制度②通过内部途径反映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的制度③采访涉及国家秘密的事项由主管机关批准制度④新闻发布制度8、传媒监督司法的必要性:①满足公众知情权的需要②监督公共权力的需要③传媒的职责所在④司法实践的需要17、我国新闻工作者应遵循的五条原则: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③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④维护新闻真实性⑤保持清政廉洁的作风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1)禁止发表煽动言论 2)禁止泄露国家秘密 3)禁止破坏民族团结新闻传播与社会秩序1)禁止散布谣言【是指行为人以制造社会混乱、扰乱社会秩序为目的,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包括互联网的制作、下载、复制、发布、传播或者以其他方式)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2)禁止宣传邪教 3)禁止传播淫秽、色情内容4)禁止渲染凶杀、暴力内容新闻传播与公民权利1、传媒侵害名誉权(指公民和法人对自己的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名誉,享有不可侵犯的权利,它具有法定性、人身专有性、财产关联性)的方式:侮辱和诽谤2、传媒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①行为人实施了侵害名誉权的行为②行为人传播的内容直接指向受害人③行为人传播的内容确有造成受害人精神损害的事实④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3、名誉权的抗辩事由:①内容真实②公正评论③特许权(特定人同意)4)消息来源权威4、隐私权(是法律保护的,公民不愿公开的个人生活私密和个人生活自由的人格权利)主要包括四部分:①个人信息②私人领域③个人私事④私人活动5、侵害隐私权的方式:1)公布、宣传他人的隐私2)窃取个人资讯3)侵入私生活领域4)侵入互联网的私生活区域6、新闻侵权的特点:涉及隐私信息报道越真实,新闻侵权越严重.7、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1)侵权行为存在A、侵权作品已出版B、侵权作品的内容有特定指向侵权人C、侵权作品侵害了他人合法利益2)损害结果的存在A、精神损害与财产损失3)侵权行为与侵权结果有因果关系A、精神损害是可由行为退定而来B、对受害人因隐私侵犯而导致的财产损失。

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复习资料

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复习资料

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复习资料1. 新闻法规新闻法规是指规范新闻行业从业者行为和维护新闻秩序的法律法规。

在新闻报道过程中,遵守新闻法规是新闻从业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1.1 新闻从业者职责新闻从业者在报道过程中应该遵守以下职责:- 提供准确、客观、全面的报道 - 尊重真实、尊重事实、尊重公平 - 尊重个人隐私和人身安全 - 防止不实言论、造谣和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1.2 依法采访原则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新闻从业者应该遵守以下原则: - 依法采访,不得非法侵入他人的生活私密空间 - 尊重采访对象的知情权和表达权 - 采访涉及未成年人的事情时要遵守法律规定1.3 法律责任和法律风险在报道过程中,新闻从业者需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和责任。

一旦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将面临法律责任和法律风险。

因此,新闻从业者应该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避免违法行为。

2. 新闻职业道德新闻职业道德是指新闻从业者应该遵守的职业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

作为舆论引导者,新闻从业者需要具备高度的道德标准和职业操守。

2.1 客观、公正、中立新闻从业者应该以客观的态度报道事实,并且保持公正和中立。

不应该因为个人立场或利益关系而歪曲事实的真相。

2.2 尊重个人隐私新闻从业者应该尊重他人的个人隐私,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2.3 避免错误和不实报道新闻从业者应该在报道过程中避免错误和不实报道的情况发生。

如果发现报道错误,应该及时进行修正和澄清。

2.4 遵守职业道德准则新闻从业者应该遵守新闻行业的职业道德准则,尊重并维护良好的新闻秩序。

不得进行虚假报道、诽谤、诬告、造谣等行为。

3. 结语新闻法规和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从业者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只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新闻行业才能保持健康发展,更好地履行舆论监督和信息传播的角色。

希望每一位新闻从业者都能牢记这些原则,并以此为指导,做好自己的工作。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考试复习重点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考试复习重点

人格权:是法律赋予公民和法人的专属权利。

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个人尊严。

人身自由、生命、健康、姓名、肖像、隐私、名誉、荣誉等方面的权力都属于公民人格权的范畴著作权:也称版权,它是指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基于创作某种作品而享有的署名、发表、出版、获取报酬等权利。

隐私权:就是个人有依照法律规定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受侵害的权利。

肖像权:是公民个人形象通过绘画、照相、雕刻、录像、电影等艺术形式,使公民外貌在物质载体上再现的视觉现象。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是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得到总和。

新闻法概念:1广义的新闻法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

2狭义专门指适用于新闻传播的一部法律。

新闻法制:指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志,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用以调节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制度。

我国新闻法制有以下几个特点:(1)有极强的意识形态色彩(2)渗透在各部分法律中(3)限制滥用新闻自由的法规多,保障新闻自由的法规不多(4)新闻法制与党的政策和新闻职业道德辩证统一新闻侵权:新闻侵权是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媒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新闻侵权行为发生的原因有哪些?1采访不够深入②写作内容失实③无疑披露隐私④有意毁损名誉⑤批评褒贬过度⑥编辑核实不力新闻侵权行为有哪些特点:1首先必须是和新闻活动相关的,在新闻活动中发生的行为;2从形式看,主要对公民的人格权造成损害;3从传播方式看,具有广泛性和迅速性的特征;从后果看,会对受害人造成严重的损害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1行为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侵害行为2指向特定的受害人3损害事实的存在4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新闻侵权的四个构成要件损害事实、侵权行为、行为人的过错、因果关系隐性采访:又称“暗访”、“秘密采访”等,指记者不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也不告知对方采访的目的,在对方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其形象和声音用暗藏的摄像机或录音机记录下来,并在媒体上发表的采访形式。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考试内容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考试内容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考试内容《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考试内容一、不定项选择题1、新闻法律关系的主体是(ACD)A、新闻记者或新闻从业人员B、物C、新闻媒体D、政府、公民、法人、社会团体、群众团体2、新闻法律关系的客体是(ABD)A、物B、智力成果C、新闻媒体D、新闻行为3、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要内容有(ABCD)A、消极的权利和积极的权利B、约定的权利和要求保护的权利C、消极不作为的义务和积极作为的义务D、接受法律制裁的义务4、有关于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D)A新闻法律关系是根据新闻法律规范建立的关系。

B新闻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C新闻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会关系。

D新闻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

5、我国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ABC)A依法行使言论出版自由原则B社会效益第一原则C宪法原则D实际恶意原则6、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为言论和出版自由,其内涵包括(ABC)A、坚持自审和送审制度B、通过内部途径反映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的制度C、采访涉及国家秘密事项的批准制度D、新闻发布制度二、名词解释1、法治法治是一种与“人治”相对应的概念,是一种治国思想和治国方式,其基本含义是执政者以法律、制度限制、制约国家权力,依法合理地运用公共权利,形成普遍遵守法律和切实保障公民权利的状态。

或:法治是指以民主为前提和基础,以严格依法办事为核心,以制约权力为关键的社会管理机制、社会活动方式和社会秩序状态。

2、法制法制是掌握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建立起来的,用以维护其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法律和制度。

3、新闻法制: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志,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用以调节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制度。

4、新闻法律关系是指新闻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在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参与者各方所形成的新闻权利和新闻义务关系。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考试复习资料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考试复习资料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考试复习资料复旦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复习题1、如何看待新闻传播伦理的主要内容?与新闻传播的关系?2、法制、法治的区别?1)法制是指执政者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建立起来的、用以维护其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法律和制度;而法治则与“人治”相对立,主张严格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一种政治思想(理念)。

2)法制指一个国家的法及法律制度,而法治却强调一个国家处于依法治理的一种状态。

3)法制的内涵比法治要小的多,法制着重讲的是法的一系列规则、原则及与此相关的制度,而法治的内容就要丰富的多。

4)法制所讲的法主要指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而法治所讲的法除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之外,还包括动态的立法、司法、行政执法以及守法等活动。

5)法制所讲的法律制度既可以是好的、民主的法律制度,也可以是不好的、专制的法律制度;而法治所讲的法律制度单指良好的、民主的、能使法得以正确适用和普通遵守的法律制度;法制社会中的法与民主的关系既可以是与民众的意志相统一、体现了民众意志的法,也可以是与民众相对立、是统治者统治民众的工具的法,而在法治社会中完全体现的是主权在民、政治的工具的法,而在法治社会中法完全体现的是主权在民、政治民主。

6)法制社会中法对权力的规范和约束既可以是所有的人和一切国家机关,也可能是在法的约束和规范之外仍然存在着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力独裁者或权力机关,也就是说法制并不必然地排斥人治。

而法治社会中法对权力的约束和规范却是完全的、绝对的,包括一切的权力机关和所有的个人,法治必然地排斥人治,法在法治社会中至高无上,除此之外不存在绝对的个人或权力机关的至上权威,而且所有的国家权力都予合理配置和划分,并相互制约。

3、言论出版自由的内涵?是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因为我们所说的言论自由,既不是自言自语,也不是与亲朋好友私下交谈的自由,这种自由人们早就有了。

现在需要争取实现并努力维护的言论自由是公民在公开场合发表意见的自由,而最持久和最便于传播的场合当然是公开出版物。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复习重点(3)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复习重点(3)

第一章1.什么是法?法的特点有哪些?法的渊源?p4法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社会控制手段,即人类社会用来指导、约束社会上各种人体与群体的一套行为规范.特点: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量来实施是以权力和义务为主要内容在法学上指的是法的效力来源,包括法的创制方式和法律规范的外部表现形式.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行政规章、军事法规和规章、特别行政区的法规、国际条约2。

什么是新闻传播法制?p15就是掌握着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将本集团的意志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出现,通过国家机关制定的调节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与制度的总和1、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2、“两个服务”方向的原则3、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渊源:法律渊源——从形式意义上来使用这一概念,指依据法律效力的来源不同而形成的法律类别,其制订机关、效力范围、修改程序都有不同。

3.我国新闻传播法规及其渊源?p14即广义的新闻传播法,是指国家指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节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与规章、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与法规、法律解释、国际条约与协定等。

4.什么是新闻传播法律关系?其构成要素有哪些?p15是指新闻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在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参与者各方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新闻媒体、新闻记者或新闻从业人员客体: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新闻行为、智力成果三种5.什么是新闻违法行为?其特点有哪些?p20新闻传播媒体及其从业者在主观过错的支配下实施的违反法律规范要求和法定行为模式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新闻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行政违法行为。

1.新闻媒体创办的基本方式和制度?p60批准登记制、注册制等2.广播电视播出秩序的监管,包括商业广告播出的比例播出比例、时段;境外节目的播出限制等等?各电视频道每天播出的境外影视剧,不得超过该频道当天影视剧总播出时间的25%;每天播出的其他境外电视节目,不得超过该频道当天总播出时间的15%.未经广电总局批准,不得在黄金时段(19:00-22:00)播出境外影视剧。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复习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复习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复习第一章新闻传播伦理概述一、现代新闻传播活动的职业特征1、新闻工作者是在紧迫的时间压力下工作的2、在现代社会新闻工作者必须借助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高度复杂化、精密化的大众传播媒介才能完成传播活动;3、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活动具有极大的社会广泛性时效性造成了几个矛盾:1、报道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之间的矛盾2、报道的时效性和深刻性之间的矛盾3、报道的时效性和时机性之间的矛盾带来的问题1、新闻工作者与受众联系的间接化2、新闻工作者的工作自主性受到较大限制对工作方式的影响1、建立广泛的信息来源渠道2、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二、新闻伦理的概念(一)道德的几层含义1、道德是人类理性的结晶2、道德是一种具有社会重要性的习俗3、道德是一种非权力性规范(二)职业道德:所有从事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的关系。

(三)新闻伦理:也叫新闻职业道德或新闻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自然形成的调整新闻传播事业内部、调整新闻传播事业与社会上其他职业、调整整个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或准则。

三、新闻职业道德的特点1、阶级性与普适性的统一阶级性指的是新闻职业道德在调整新闻传播关系中体现着某个阶级的特殊利益。

2、职业性和大众性的统一3、团体责任和个人责任的统一四、新闻职业道德的调节对象1、新闻工作者与受众的关系2、新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的关系3、新闻工作者与同行的关系4、新闻工作者与所属媒介的关系5、新闻工作者与广告客户的关系五、新闻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1、提升新闻工作者的社会地位2、营造社会公信力,提高传播效果3、对社会道德的提升和示范作用4、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起调节作用延伸阅读与思考1、一虎一席谈《“艳照门”事件下艺人的道德危机》观看视频《这是不是网络暴力》,思考网民应该具有怎样的道德规范?第二章新闻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一、新闻职业道德的起源与初步发展1、原始社会:真实2、奴隶社会:真实;强烈的阶级性3、封建社会末期:新闻职业道德从一般的社会道德中分化出来;言论、出版自由提出4、19世纪中期,以新闻自律为核心的职业道德理念形成;《纽约太阳报》制定的13条规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要求新闻从业人员进行自律的“报人守则”。

新闻道德法规考试重点(名词解释和主要理论、观点)

新闻道德法规考试重点(名词解释和主要理论、观点)

新闻道德法规一、名词解释1、什么是法治?指依法治国,即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即“人治”),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和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都要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2、人格权:是人身权的一种。

指公民本身固有的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和名誉权。

3、人身权:是以公民人身不能分离,而又不直接与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权利。

分为人格权、身份权。

4、新闻法制:是指新闻传播法的规范化与制度化。

新闻传播法制的定义,就是掌握着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将本集团的意志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出现,通过国家机关制定的调节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与制度的总和。

5、大陆法系:又称民法系,罗马-日耳曼法系,成文法系。

是欧洲大陆大部分国家从19世纪初以罗马法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和1890《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法律制度。

其中《德国民法典》为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6、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7、外国短期采访记者:6个月8、外国常驻记者:是指由外国新闻机构派驻中国6个月以上,从事新闻采访报道业务的职业记者。

9、新闻统制:就是在“党化新闻界”、“以党治报”为出发点,根据各种新闻法令和条例建立各种新闻检查制度和各种新闻检查机构,对新闻传播业进行严格控制。

“新闻统制”实际上就是“新闻控制”。

10、新闻侵权:也称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媒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11、国家安全:指作为政治权利组织的国家机器所建立的社会制度的生存与发展的保障。

包括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相关的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家机关的安全。

12、记者站(考):是新闻机构根据新闻采访业务的需要,在其登记地以外地区设立的从事采访、组稿、通联等新闻业务的派出机构。

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考试要点

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考试要点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概念:广义的新闻传播法,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的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的新闻传播法,是指专门使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一部法律。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

主要包括:1、新闻传播媒体2、记者、编辑等新闻传播从业者3、政府、公民、法人和社会团体、群众团体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客体: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新闻行为和智力成果三种。

第二章国家秘密:是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可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国家秘密的范围包括:1、国家事务中的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2、国家建设和武装力量中的秘密事项。

3、外间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事项。

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

5、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

6、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

7、其他经国家保密工作部门确定应当保守的国家秘密事项侵害隐私的抗辩原则:1、公共利益原则2、社会知名人士与公众兴趣原则3、政府官员克减隐私原则4、权利人同意原则5、是指不可辨认原则新闻传播与司法的关系1、新闻传播与司法的一致性2、新闻传播与司法的矛盾性3、新闻传播媒体监督司法的必要性媒介审判:是指新闻传播媒体在报道消息、评论是非时,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涉案人员作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造成破坏司法原则的后果。

媒介审判具有两大负面影响:1)亵渎了法治原则2)导致新闻传播媒体角色错位第三章批准登记制: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实行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外国常住记者:是指由外国新闻机构派驻中国6个月以上,从事新闻采访报道业务的职业记者。

设立电台、电视台主体资格的确认,是运作秩序管理的首要环节。

记者站:是新闻机构根据新闻采访业务的需要,在其登记地区设立的从事采访、组稿、通联等新闻业务的派出机构。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考点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考点

第一章1.新闻传播法规的渊源: p14新闻传播法规即广义的的新闻传播法,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的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的是指专门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一部法律。

渊源:是新闻传播法规的各种表现形式,主要有法律、判例、习惯和条例等。

在我国,新闻传播法规的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与规章、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与法规、法律解释、国际条例与协定等。

2.我国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P18言论自由“两个服务”方向的原则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3.媒介审判极其负面影响P58媒介审判是指新闻传播媒体在报道消息,评论是非时,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犯案人员作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情绪论,造成破坏司法原则的后果。

负面影响:a, 亵渎了法治原则。

媒介审判虽然不能真正代替现实生活中的司法程序,但能够制造和引导一种“众情激奋”的舆论氛围。

B,导致新闻传播体角色错位。

媒介审判使新闻传播媒介超越报道新闻、提供信息、引导舆论的职能,转而担任“民间审判”的角色,对自己拥有的权利的无限放大,干预了正常的司法程序。

防范:客观真实不煽风点火不添油加醋;理性不偏不倚,忠实记录历史;公正平衡给原告双方同等说话的机会,甚至给与罪犯嫌疑人发言或为自己辩驳的机会,维护司法尊严,在法治原则下监督司法。

第三章1 . 新闻传播媒体实行的制度:批准登记制2.我国.新闻传播媒体实行的制度批准登记制的意义及其内容p60内容:对中央单位与地方单位创办报刊的报批部门做了行政级别区分,中央单位创办正式报刊,由报刊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署审批。

地方单位创办正式报刊,由报刊主管部门向所在地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核准并报省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署审批。

国内统一刊号的结构形式为: CN 报刊登记号 /分类号。

意义:a,确保媒体切实遵守《宪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充分发挥积极的功能b,便于对新闻传播媒体的发展规模、总体布局、资源配置进行调整。

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教程复习提纲

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教程复习提纲

一、中国新闻信息传播法治的基本原则·中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基本原则,源自《宪法》中有关的新闻传播活动的原则性规定,主要有三条:(1)言论出版自由原则;·沿路出版自由的原则有两层内涵:公民享有言论出版自由权利+言论出版自由权利不可滥用;(2)“两个服务”方向的原则;·为人民服务是因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新闻传播事业只能以广大人民群众为自己的服务对象,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为社会主义服务,是对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政治性质和指导思想的规定;(3)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原则有两层内涵:国家传播发展传播事业+国家通过政府管理部门对新闻传播事业实行行政管理;二、我国报纸创办流程、管理制度、主管与主办单位1、我国报纸创办流程:(1)主办单位提出申请;(2)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与否;(3)主办单位到所在地省级行政主管部门登记;(4)主管部门审核发放出版许可证;我国报纸的创办实行批准登记制,设立报纸出版单位,由其主办单位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新闻出版总署收到申请后做出批准或者部批准的决定;报纸主办单位收到新闻出版总署的批准后去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发放出版许可证;2、我国报纸管理制度(1)我国报纸实行责任编辑制度;(2)对于报纸的出版质量,主要进行:报刊出版事后审读制度;报刊出版质量评估制度;报刊出版年度核验制度;报刊出版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3、主管与主办单位·主办单位:报刊的创办者,被规定为报刊社的上级领导部门;·主办单位的职责和权限:报刊的内容+经济责任+人事制度;·主管单位:必须达到一定的行政登记主管单位不仅领导主办单位,而且可以直接施行对报刊的领导;报刊停办或变更,要由主管单位决定,并向行政管理部门报告;三、网络出版服务、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网络游戏的审批制度1、网络出版服务·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的,具有编辑、制作、加工等出版特征的数字化作品;·从事网络出版服务的必要条件:(1)有确定的出版平台;(2)有确定的网络出版服务范围;(3)必要的技术设备,相关服务器存储设备必须在中国境内;2、网络视听节目3、网络游戏的审批制度四、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的限制性规定·驻地方机构:依法批准的新闻单位设立的从事新闻此阿扁活动的派出机构;·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的业务范围:(1)批准的新闻采编活动,不得从事广告、出版物发行;(2)不得开办经营实体等与新闻采编业务无关的活动;·驻地方机构及其人员不得有下列违法违规和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1)编发虚假新闻;(2)有偿新闻、有偿不闻、新闻敲诈等;(3)利用职务影响和职务便利要求采访、报道对象及相关单位和人员作广告、定报刊、提供赞助等;(4)其他谋利不正当利益的行为;五、我国《广告法》的禁止性规定,广告播出时长、次数的限制性规定,哪些属于特殊商品1、我国《广告法》的禁止性规定(1)使用或者变相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的国旗、国歌、国徽,军旗、军歌和军辉;(2)使用或者变相使用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的名义或者形象;(3)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词语形容;(4)损害国家的尊严或者利益,邪路国家秘密;(5)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6)危害人身、财产安全,邪路个人隐私;(7)妨碍社会安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8)含有淫秽色情、赌博迷信、恐怖暴力等内容;(9)含有民族宗教性别歧视等内容;(10)妨碍环境、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保护等;(11)法律、行政法规归档禁止的其他清醒;2、广告播出时长、次数的限制性规定(1)时限播出机构每套节目每小时商业广告播出时长不得超过12分钟;其中,广播电台在11点至13点之间、电视台在19点至21点之间,商业广告播出总时长不得超过18分钟;播出机构每套节目每日公益广告播出时长不得少于商业广告时长的3%。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重点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重点

审判工作制度刑复核制度)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基本原则(1)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2)“两个服务”方向的原则(3)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新闻传播与社会秩序1禁止散布谣言 2 禁止宣扬邪教3 禁止传播淫秽、色情内容4 禁止渲染凶杀、暴力内容新闻传播与司法活动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将公众利益放在首位位臵,以追求社会正义为其主要的价值取向。

从行政行为主体看,我国对新闻传播机构与媒体实施行政监管的中央机构,主要⏹记者站的驻站人数不得超过5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关于重大政务新闻的发布与报道,一直实行⏹1949年12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办法》,规定:一切公告及公告⏹世界上唯一的对地震新闻与信息的发布实行法制化管理的国家⏹1982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新中国第一个有关广告的行政法规《广告管理暂行条例》。

⏹播出机构每套节目每日公益广告播出时长不得少于商业广告时长的3%⏹一般时段每小时12分钟、黄金时段每小时9分钟的限制广告发布的三原则广告应当真实;广告应当合法;广告应当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电视台每套节目每日播出的烈性酒类商业广告不得超过12条,其中19点至21点之间不得超过2条。

⏹维护公序良俗是各国法律中的一项基本的法律原则,它的具体内容包括以⏹新闻侵权从形式看,主要是对公民的人格权造成损害,其中尤以侵害公民的名誉权和隐私权最为多见。

“媒介审判”:是指新闻媒介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对被报道对象所作的一种先在性的“审判预设”。

它是新闻竞争日趋激烈下的产物,从法理学的视角看,“媒介审判”损害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形象,是新闻媒体的职能错位,它使得司法独立和新闻自由的天平过分倾斜,有悖于法治精神。

有偿新闻:指某些企业单位、经营者个人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而想方设法在一些媒体上上镜头、占版面等,以新闻报道的形式给自己做广告,而给予记者或编辑以物质利益需求,或者是政府官员为了掩盖丑行而贿赂新闻人员以做出歪曲事实的报道的违法行为。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考前知识点整理 重点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考前知识点整理 重点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知识点题型:主观题60分(简答、论述、应用)客观题40分(填空、名词解释)1、法的定义P3法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社会控制手段,即人类社会用来指导、约束社会上各种个体与群体的一套行为规范。

2、法与政策的基本关系P6一是法是政策体系的一种表现形式;二是法在政策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宪法制度P7宪法制度,是指以宪法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

4、新闻传播法规的含义P14广义: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的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是指专门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一部法律。

5、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基本原则P18一是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二是“两个服务”方向的原则(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三是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

6、报刊审读制度P26报刊审读制度是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和报刊主管单位在报刊出版后,组织有关人员依法对报刊出版质量进行的审阅和评定,是报刊出版事后管理的重要制度。

7、突发事件P29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8、煽动的含义P38煽动,是指行为人以语言、文字、图像等方式对他人进行鼓吹煽动,意图使他人接受或相信所煽动的内容或实行所煽动的分裂国家的行为。

9、国家秘密的含义及级别P39国家秘密,是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国家秘密的密级可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10、我国法律禁止传播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P41(1)散布谣言;(2)宣扬邪教;(3)宣扬淫秽、色情;(4)渲染暴力、凶杀。

11、名誉和名誉权P46 、212名誉,是社会或他人对公民品德、才干、信誉、功绩、资历和身份等方面评价的总和。

名誉权,就是公民享有应该受到社会公正评价的权利和他人不得非法损害这种公正评价的权利。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复习资料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复习资料

一、新闻传播法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1.经济条件:经济条件是新闻法产生和发展的首要条件。

2.思想条件:近现代新闻法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得益于新闻自由理论:自由地表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为宝贵的基本人权之一,因此,每个公民都享有言论和出版自由.3.政治条件:社会主义新闻传播法产生和发展的政治基础是社会主义民主。

二、我国古代新闻信息管制制度的基本特征:“言禁"、“书禁”和”“报禁"三、新闻传播法制的基本原则1、宪法原则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最高法,在一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的地位:第一、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第二、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2、社会效益第一原则。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3、依法行使言论出版自由原则言论出版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

它决定着人们的信仰自由、思想、信息交流和人身自由.4、“两个服务”方向的原则5、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四、社会主义新闻法规产生的政治基础是社会主义民主。

五、英国新闻传播法制起源于1215年的《大宪章》对表达自由的保护。

六、1586年伊丽莎白颁布“星法院法令”,确立了各项审查制度,其核心是特许制。

七、、海洋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区别1)法律渊源不同.大陆法系的法律主要以立法机关制定的成文法为主,司法机关的判例不作为法律渊源;海洋法系的法律渊源主要以法院的判例为主,兼有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

2)法律结构不同。

大陆法系的法律主要以法典的形式出现,一部法典对该法律部门所包含的规范做统一系统的规定。

海洋法系的法律主要是单行法,很少制定法典.3)法官的权限不同。

大陆法系的法官只能依据现有的法律审判案件,法官自己不能创造法律 .海洋法系的法官除了依据现有法律和判例审判案件外,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创造新的法律 .4)诉讼程序不同。

大陆法系的诉讼程序以法官为重心,庭审中采用纠问制。

海洋法系采用当事人主义,法官只是居中裁判;还有陪审团制度,陪审团负责判断事实,而法官负责法律适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权:是法律赋予公民和法人的专属权利。

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个人尊严。

人身自由、生命、健康、姓名、肖像、隐私、名誉、荣誉等方面的权力都属于公民人格权的范畴著作权:也称版权,它是指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基于创作某种作品而享有的署名、发表、出版、获取报酬等权利。

隐私权:就是个人有依照法律规定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受侵害的权利。

肖像权:是公民个人形象通过绘画、照相、雕刻、录像、电影等艺术形式,使公民外貌在物质载体上再现的视觉现象。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是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得到总和。

新闻法概念:1广义的新闻法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

2狭义专门指适用于新闻传播的一部法律。

新闻法制:指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志,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用以调节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制度。

我国新闻法制有以下几个特点:(1)有极强的意识形态色彩(2)渗透在各部分法律中(3)限制滥用新闻自由的法规多,保障新闻自由的法规不多(4)新闻法制与党的政策和新闻职业道德辩证统一新闻侵权:新闻侵权是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媒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新闻侵权行为发生的原因有哪些?1采访不够深入②写作内容失实③无疑披露隐私④有意毁损名誉⑤批评褒贬过度⑥编辑核实不力新闻侵权行为有哪些特点:1首先必须是和新闻活动相关的,在新闻活动中发生的行为;2从形式看,主要对公民的人格权造成损害;3从传播方式看,具有广泛性和迅速性的特征;从后果看,会对受害人造成严重的损害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1行为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侵害行为2指向特定的受害人3损害事实的存在4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新闻侵权的四个构成要件损害事实、侵权行为、行为人的过错、因果关系隐性采访:又称“暗访”、“秘密采访”等,指记者不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也不告知对方采访的目的,在对方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其形象和声音用暗藏的摄像机或录音机记录下来,并在媒体上发表的采访形式。

媒介审判:指新闻传播媒体在报道消息、进行评论时,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涉案人员做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者败诉等结论,造成破坏原则的后果。

如何报道灾难新闻:①充分尊重受众的知情权,及时准确地报道灾难新闻②体现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③理性、冷静地处理当事人及其亲属的隐私信息④坚持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奉行生命至上原则灾难报道中伦理运用核心伦理:个体生命和人格尊严亚里士多德,适度与节制的中庸之道康德,注重行为的方式,动机和对他人的影响的道义论英国功利主义最有用价值,最少的人最少的伤害原则新闻法制与职业道德的关系(一)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法规的共同点1、二者具有目的的一致性(1)都起源于人类社会新闻传播活动存在与发展的需要(2)都是保障新闻传播活动正常秩序的发展的手段(3)判断二者的标准都是一致、客观的2、二者的内容具有相互包含性2、二者的内容具有相互包含性二者都是从人类社会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约定俗成的习惯、规则中发展出来。

3、二者都具有阶级性。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法规都是特殊的意识形态,二者都是为阶级利益服务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二)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法规的区别1、二者形成的方式不同新闻职业道德作为一种自律性规范,是新闻事业在发展中追求行业自治的手段,因此,新闻职业道德一般都是新闻事业的行业性组织主持制定的。

新闻法规是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立法机关遵循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2、二者的实现方式不同新闻职业道德功能的发挥主要依靠新闻从业者自身良知的觉醒和自律精神,外界的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也是维系新闻道德的重要力量。

新闻法规必须依靠国家强制力才能保证实施。

较之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的实施有严格、不受主观意志干扰的法律程序,更具有权威性。

3、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新闻法规的规定非常明确具体,明确规定禁止做哪些事情并且规定出违反法律会受到何种法律制裁。

新闻工作者可以据此预测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由此起到对新闻从业者的传播行为约束指导的作用。

新闻道德相较于新闻职业法规只是一些原则性规定,比较抽象概括。

主要以倡导和鼓励新闻从业者为手段,大部分的内容都具有理想性,根源于新闻工作者追求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需要。

中国近代报人提出哪些伦理观点1记者的“品性”最重要2报道务求客观、真实、公正、全面3报纸文风要直抒胸臆,通俗易懂4独立人格,自由思想中国新闻法发展历史笔记隐性采访需要坚持的原则(1)、公共利益为上的原则(2)、守法原则(3)、客观记录原则(4)、动机良好原则清末各报律立法条款的变化及特点(1)清末报律关于公民办报条款呈宽松趋势。

(2)报纸发印前须呈送官署的表述,由“查核”到“存查”。

(3)增加了新闻从业者及媒介的义务条款,如不得损人名誉、涉及阴私、有错误须更正等,使报律在内容上更趋完整。

(4)惩处条款刑罚的量刑程度不断减轻,民事化色彩渐浓新闻传播活动中侵害他人隐私权的行为主要有两种一是在传播内容中公布、宣扬隐私。

(1)报道与“性”有关的话题而对当事人不作讳避;(2)报道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或其他不良行为时任意披露未成年人的姓名、肖像和其他足以辨认的资料;(3)披露他人婚姻恋爱家庭情况;(4)披露信件、电话等通信的内容;(5)披露其他各种个人资料。

二是在采集信息的活动中侵入私生活区域。

(1)侵入住宅;(2)窃听电话和偷拆偷看他人的信件;(3)侵入公共场所的私人场合;(4)侵入互联网私生活区域;(5)骚扰。

就是通过不断地打电话,或者以追逐、跟踪、监视等方式对他人纠缠不休,严重地影响了他人的生活安宁。

6、新闻自由的积极意义:(简答)(1)、便于更多的领导听到群众和舆论的声音;(2)、媒体的开放是社会稳定的保障;(3)、有利于凝聚人心,增强国家凝聚力;(4)、有利于进行舆论监督;(5)、有利于维护受众和大多数人的利益。

3、新闻侵权的特点(简答)新闻侵权主体的复杂性;新闻侵权客体的多样性;新闻侵权行为的特殊性;新闻侵权后果的严重性;在有些情况下,由于打官司这种社会新闻本身的轰动效应,会给作为当事人的新闻媒体以及被侵权者双方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4、新闻侵权损害的救济方式(简答)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损害赔偿。

5、新闻报道中所指的公众人物包括:(简答)政治公众人物:政府官员、政府雇员、公职候选人、前政府要员等;社会公众人物:指除政府官员之外,社会生活各领域中的出类拔萃者,其工作、生活等都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联系,对社会公序良俗有着深刻影响的人物,包括文艺界、影视界、体育界等领域的明星。

偶然性公众人物:指因一些偶然性因素而一夜成名的人物,也称为“旋涡式”公众人物,“偶然被置于媒介或众人关注的中心”。

附属性公众人物:指高级领导人及社会公众人物的家庭成员、身边工作人员、领导干部及犯罪案件中的共同犯。

新闻法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1经济条件: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基础。

新闻传播法作为一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相应的经济基础的制约。

可以说经济条件是新闻法产生和发展的首要条件2思想条件:近现代新闻传播法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得益于新闻自由言论。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法渊源来自与资本主义人权理论,社会主义国家则源于社会主义的人民主权学说。

3政治条件:现代意义的新闻法是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以民主政治为标志的。

资本主义国家新闻法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宪政民主。

社会主义国家是社会主义民主。

新闻侵权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新闻侵权的责任主体:作者、言论表达着;新闻媒体;消息源客体:人格权、著作权新闻侵权的特点:1.从行为主体来看,新闻侵权行为的主体主要是依法设立的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机构2.内容的特殊性:侵害了他人的权利,并且造成了一定的伤害.3.从侵权的后果来看,范围的广泛性;影响的深刻性;传播速度的迅速性等。

主要形式:新闻侵权主要涉及到的公民权利是:知识产权、财产权、人格权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表现形式:1、事实不真实导致新闻侵害名誉权2、评论失实3、褒扬性新闻失实4、言词失实5、图片失实新闻侵害隐私权的表现形式:1、不当公开他人的财产、家庭生活、生理缺陷、疾病史等私人信息2、不当挖掘渲染名人婚恋情况,对当事人婚外情的不恰当公开3、未经当事人同意,公开其不宜公开示人的事情新闻侵害肖像权的表现形式:1、刊播未经当事人同意的在非公开场合拍摄的肖像2、处于美化版面和扩大传播效果,使用与新闻传播内容无关的他人的肖像3、配有肖像照片的文字报道侵犯了当事人的权利,也负有连带责任4、图文报道与图文报道相关的信息混合编排在一起时,也有责任广告存在的问题和如何完善、解决:1、虚假广告和夸大广告,不实现象2、广告低俗化,没有文化内涵3、广告中的性元素太多4、广告存在性别歧视5、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广告解决方法:1、利用行业竞争,激活市场2、精心选择优质广告提高观众注意力和其审美性3、强化法律意识,强化职业道德,强化执法力度虚假广告是社会问题,也是意识和道德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