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齿轮的加工工艺

合集下载

直齿圆柱齿轮的设计和加工工艺设计

直齿圆柱齿轮的设计和加工工艺设计

题目:直齿圆柱齿轮的设计和加工工艺设计学院冀中职业学院学生姓名李朋辉学号2009040217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届别2009指导教师姜小丽职称二011年月诚信承诺本人慎重承诺和声明:我承诺在毕业论文(设计)活动中遵守学校有关规定,恪守学术规范,在本人毕业论文中为剽窃他人的学术观点、思想和成果,为篡改研究数据,如有违规行为发生,我愿承担一切责任,接受学校处理。

学生(签名):李朋辉2011年月日摘要现在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最常用的形式之一,它在机械、电子、纺织、冶金、采矿、汽车、航天等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直齿圆柱齿轮是汽车及机械行业中重要的传动零件,其形状复杂,材质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及综合机械性能很高。

本文主要介绍直齿圆柱齿轮的结构及设计和加工工艺。

目录概述…………………………………………………..第一章直齿圆柱齿轮的设计1.1齿轮基础知识……………………………………1.2直齿圆柱齿轮结构及零件图……………………1.3直齿圆柱齿轮材料及其参数合理选取…………第二章直齿圆柱齿轮的加工工艺2.1夹具及毛坯的选取………………………………2.2齿轮加工方法……………………………………2.3齿轮加工方案选择及使用要求…………………2.4直齿圆柱齿轮加工工艺过程……………………结束语………………………………………………..参考文献……………………………………………..概述齿轮是机械行业量大面广的基础零件,广泛应用于机床,汽车,摩托车,农机,建筑机械,航空,工程机械等领域,而对加工精度,效率和柔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齿轮加工技术从公元前400—200年的手工业制作阶段开始经历了机械仿形阶段、机械返程加工阶段以及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数控技术加工阶段。

第一章直齿圆柱齿轮的设计1.1齿轮的基础知识1.1.1齿轮机构的特点如下:(1)齿轮机构的优点有:1)齿轮机构传动比恒定,寿命长,工作可靠性高。

2)齿轮机构传递的功率和圆周速度分别可达100000k w、300m∕s。

学习情境5圆柱齿轮机械加工工艺卡片设计

学习情境5圆柱齿轮机械加工工艺卡片设计

3. 调整法 利用机床上的定程装置或对刀装置或预先调整好的刀架,使刀具相对于机床或夹具达到一定的位置精度,然 后加工出一批工件。 4. 自动控制法 采用一定的装置,使工件在达到图样要求的尺寸时,自动停止加工。具体方法主要有两种:①自动测量,② 数字控制。
任务实施: 一、圆柱齿轮加工工艺过程
二、 圆柱齿轮加工工艺分析
知识准备:
一、毛坯的选择 1. 常见毛坯的种类 1)铸件
形状复杂的零件毛坯,宜采用铸造方法制造。目前铸件大多用砂型铸造,它又分为木模手工造型和金属模机 器造型。 木模手工造型铸件精度低,加工表面余量大,生产率低,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或大型零件的铸造。 金属模机器造型生产率高, 铸件精度高,但设备费用高,铸件的重量也受到限制,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中 小铸件。其次,少量质量要求较高的小型铸件可采用特种铸造(如压力铸造、离心制造和熔模铸造等)。
中载的一般用途的齿轮。
(2) 中碳合金结构钢(如40Cr) 这种钢进行调质或表面淬火后综合力学性能较45钢好,且热处理变形小, 适用于速度较高、 载荷大及精度较高的齿轮。 某些高速齿轮,为提高齿面的耐磨性,减少热处理后的变形,不再进行磨齿,可选用氮化钢 (如38CrMoAlA)进行氮化处理。
(3) 渗碳钢(如20Cr和20CrMnTi等) 这种钢经渗碳或碳氮共渗等渗碳淬火后,齿面硬度可达58~63HRC, 而芯部又有较高的韧性, 既耐磨 又能承受冲击载荷, 适用于高速、 中载或有冲击载荷的齿轮。 (4) 铸铁及其它非金属材料(如夹布胶木与尼龙等) 这些材料强度低,容易加工,适用于一些较轻载荷下的齿轮传动。
的抗振性差,零件的热变形大。
5)
冲压件 冲压件的精度较高,冲压生产的效率也比较高,适于加工形状复杂,批量较大的中小

直齿圆柱齿轮工艺及夹具设计

直齿圆柱齿轮工艺及夹具设计

直齿圆柱齿轮工艺及夹具设计对于直齿圆柱齿轮的工艺设计,首先需要进行齿轮的结构设计,确定齿轮的模数、齿数、压力角等参数。

然后,根据齿轮的类型和尺寸,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

一般情况下,直齿圆柱齿轮的加工工艺包括车削、铣削和磨削等过程。

下面,我将分别介绍这些工艺的具体步骤。

1.车削加工:车削是直齿圆柱齿轮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车削加工需要使用齿轮车削机,通过将刀具沿齿轮的螺旋线进行切削来加工齿轮齿面。

车削加工的关键是确定好刀具的进给量和切削速度,以保证齿轮齿面的质量和精度。

2.铣削加工:铣削是直齿圆柱齿轮加工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铣削加工需要使用齿轮铣床,通过将刀具沿齿轮的齿廓进行切削来加工齿轮齿面。

铣削加工通常采用刀具分多次切削的方式,以提高加工效率和保证齿轮齿面的质量。

3.磨削加工:磨削是直齿圆柱齿轮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

磨削加工需要使用齿轮磨床,通过将砂轮沿齿轮的齿廓进行磨削来加工齿轮齿面。

磨削加工可以大大提高齿轮的精度和光洁度,达到高精密要求。

除了工艺设计,夹具设计也是直齿圆柱齿轮加工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夹具的设计应根据齿轮的类型和尺寸来确定,以确保齿轮在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精度。

常见的齿轮夹具包括顶夹具、侧夹具和中心夹具等。

在夹具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夹紧力、夹紧方式、夹紧面形状等因素,以提高夹具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直齿圆柱齿轮的工艺及夹具设计对于保证齿轮加工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在工艺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并控制好加工参数,以确保齿轮的精度和光洁度。

在夹具设计中,需要根据齿轮的类型和尺寸,设计合理的夹具结构和夹紧方式,以提高夹具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

圆柱齿轮减速器的加工工艺

圆柱齿轮减速器的加工工艺

圆柱齿轮减速器的加工工艺圆柱齿轮减速器是目前广泛应用于机械传动系统中的一种减速装置。

它由齿轮、轴、机壳等部件组成,通过齿轮之间的啮合来实现速度和力的传递。

下面将详细介绍圆柱齿轮减速器的加工工艺。

1. 零件加工准备:首先需要准备齿轮、轴和机壳等零件的原材料。

通常情况下,齿轮和轴材料采用优质的合金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

而机壳可以使用铸铁或钢板等材料。

2. 齿轮加工:圆柱齿轮的加工主要包括铣齿和磨齿两个工序。

首先将齿轮的齿数、模数等参数计算好,然后进行铣齿加工。

铣齿时可以采用铣齿刀具,以齿轮的旋转为主动轴,采用插补运动的方式进行切削。

铣齿完毕后,需要进行磨齿加工。

磨齿是通过磨齿机进行的,可使用专用的磨齿刀具,通过齿轮的旋转和磨齿刀具的运动实现切削。

磨齿的目的主要是提高齿轮的精度和光洁度。

3. 轴加工:轴的加工主要包括车削、铣削和镗削等工艺。

首先需要根据齿轮减速器的设计要求,确定轴的直径、长度和端面形状等参数。

然后进行车削加工,将原材料切割成符合要求的轴形状。

接着进行铣削,通过铣削机加工轴上的槽孔或键槽等特殊形状。

最后进行镗削,将轴的孔径进行加工,以适应其他配件的连接。

4. 机壳加工:机壳加工主要包括铸造和机械加工两个过程。

首先需要设计和制造模具,然后进行铸造,将熔融的铁水倒入模具中,待其冷却凝固后取出即可得到铸造件。

铸造件可能存在一些缺陷,如气孔、夹渣等,这些缺陷需要进行修整和修补。

然后进行机壳的机械加工,主要包括铣削、钻孔、镗削等工序。

通过机械加工,可以使机壳的外形尺寸和内部孔径达到设计要求。

5. 零件组装:在加工完成的齿轮、轴和机壳等零件上,进行齿轮减速器的组装。

首先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将齿轮、轴等上进行润滑,然后将齿轮安装到轴上,并将轴装入机壳的孔中。

在组装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零件的配合尺寸和间隙,确保齿轮的啮合精度和运转平稳。

同时,要注意润滑和密封的问题,以确保齿轮减速器的正常工作。

综上所述,圆柱齿轮减速器的加工工艺包括零件加工准备、齿轮加工、轴加工、机壳加工和零件组装等环节。

毕业设计(论文)--直齿圆柱齿轮的加工工艺规程

毕业设计(论文)--直齿圆柱齿轮的加工工艺规程

直齿圆柱齿轮的加工工艺规程摘要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广泛使用各种机器。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和技术,不断创新出各种新型的机器,因此“机器”也有了新含义。

本设计研究的对象是为机械中常见的齿轮传动、齿轮的校核和基本设计理论、计算方法以及一些零件的选择和维护。

各部分内容都是按照工作原理、结构、强度计算、使用维护的顺序介绍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设计的理解在不断的深化,设计方法也在不断的发展,然而常规的设计方法是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机械设计的重要基础。

设计的传动方案满足其工作要求,具有结构紧凑、便于加工、使用维护方便等特点。

【关键词】:齿轮传动设计理论计算过程齿轮校核。

目录一摘要 (1)前言 (3)二齿轮加工工艺 (4)第一章齿轮转动基础知识 (4)第二章齿轮的发展历史及我国齿轮发展现状 (6)第三章齿轮的种类及应用范围 (9)第四章齿轮加工方法及工艺过程 (14)三结束语 (18)四参考文献 (19)五结束语 (20)前言齿轮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基础零件,其加工质量和加工能力反映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

实现齿轮加工的数控化和自动化,加工和检测的一体化是目前齿轮加工的发展趋势。

齿轮加工机床系指用齿轮切削工具加工齿轮齿面或齿条齿面的机床及其配套辅机。

齿轮机床按加工原理分为两类,仿形法和范成法(或称展成法)。

仿形法是用刀具的刀刃形状来保证齿轮齿形的准确性,用单分齿来保证分齿的均匀。

范成法是按照齿轮啮合原理进行加工,假想刀具为齿轮的牙形,它在切削被加工齿轮时好似一对齿轮啮合传动,被加工齿轮就是在类似啮合传动的过程中被范成成形的,范成法具有加工精度高,粗糙度值低,生产率高等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范成法按其加工方法和加工对象分为:(1)插齿机:多用于粗、精加工内外啮合的直齿圆柱齿轮,特别适用于双联、多联齿轮,当机床上装有专用装置后,可以加工斜齿圆柱齿轮及齿条。

(2)滚齿机:可进行滚铣圆柱直齿轮、斜齿轮、蜗轮及花键轴等加工。

圆柱齿轮加工工艺过程

圆柱齿轮加工工艺过程

圆柱齿轮加工工艺过程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圆柱齿轮加工工艺过程常因齿轮的结构形状、精度等级、生产批量及生产条件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工艺方案。

下面列出两个精度要求不同的齿轮典型工艺过程供分析比较。

一、普通精度齿轮加工工艺分析(一)工艺过程分析图示为一双联齿轮,材料为40Cr,精度为7-6-6级,其加工工艺过程见表1。

从表中可见,齿轮加工工艺过程大致要经过如下几个阶段:毛坯热处理、齿坯加工、齿形加工、齿端加工、齿面热处理、精基准修正及齿形精加工等。

双联齿轮加工工艺过程加工的第一阶段是齿坯最初进入机械加工的阶段。

由于齿轮的传动精度主要决定于齿形精度和齿距分布均匀性,而这与切齿时采用的定位基准(孔和端面)的精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这个阶段主要是为下一阶段加工齿形准备精基准,使齿的内孔和端面的精度基本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

在这个阶段中除了加工出基准外,对于齿形以外的次要表面的加工,也应尽量在这一阶段的后期加以完成。

第二阶段是齿形的加工。

对于不需要淬火的齿轮,一般来说这个阶段也就是齿轮的最后加工阶段,经过这个阶段就应当加工出完全符合图样要求的齿轮来。

对于需要淬硬的齿轮,必须在这个阶段中加工出能满足齿形的最后精加工所要求的齿形精度,所以这个阶段的加工是保证齿轮加工精度的关键阶段。

应予以特别注意。

加工的第三阶段是热处理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主要对齿面的淬火处理,使齿面达到规定的硬度要求。

加工的最后阶段是齿形的精加工阶段。

这个阶段的目的,在于修正齿轮经过淬火后所引起的齿形变形,进一步提高齿形精度和降低表面粗糙度,使之达到最终的精度要求。

在这个阶段中首先应对定位基准面(孔和端面)进行修整,因淬火以后齿轮的内孔和端面均会产生变形,如果在淬火后直接采用这样的孔和端面作为基准进行齿形精加工,是很难达到齿轮精度的要求的。

圆柱齿轮加工工艺设计

圆柱齿轮加工工艺设计

圆柱齿轮加工工艺设计摘要本文对传动齿轮的加工工艺路线进行了设计。

其中包括了工艺分析,工艺要求,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确定定位基准,粗基准的选择,精基准选择的原则,确定各表面加工方案,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法的选择,提高齿轮的加工精度,工艺路线的拟定,工序的合理组合,加工阶段的划分,工艺路线,确定齿轮的偏差,机械加工余量及毛坯尺寸,毛双联坯形状、尺寸确定的要求,确定机械加工余量,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工序设计,选择加工设备,确定工序尺寸。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制定需选择机械加工余量,加工余量的大小,不仅影响机械零件的毛坯尺寸,设备的调整,材料的消耗,切削用量的选择。

先锻件成型后进行表面热处理(正火、淬火、回火等)此次设计的主要内容在于如何使加工工序简单化、降低加工难度。

关键词:工艺路线工序定位基准加工余量目录1 零件特点及其工艺性分析 (3)1.1圆柱齿轮的特点 (3)1.2圆柱齿轮的技术要求 (4)1.3审查圆柱齿轮的工艺性 (4)1.4确定圆柱齿轮的生产类型 (4)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5)2.1选择毛坯 (4)2.2 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5)2.3绘制圆柱齿轮铸造毛坯简图 (5)3数控加工工艺设计 (6)3.1 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主要内容 (6)3.2数控加工工艺的特点 (6)3.3 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的主要内容 (6)4拟定圆柱齿轮工艺路线 (8)4.1定位基准的选择 (8)4.2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8)4.3加工阶段的划分 (9)4.4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9)4.5工序顺序的安排 (9)4.6确定工艺路线 (10)4.7齿轮加工工步 (14)4.8 机床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用 (15)5齿轮程序的编制 (16)6切削用量、时间定额的计算 (18)6.1切削用量的计算 (18)6.2时间定额的计算 (19)7设计体会 (20)参考文献 (21)求的精度等级相差不是很大,采用半精加工即可以保证各加工表面技术要求。

圆柱齿轮制造基本工艺过程

圆柱齿轮制造基本工艺过程
机的交换齿轮有:速度交换齿轮 、分度交换齿轮 、轴向进给交换齿轮 和差动 交换齿轮 。其调整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在滚齿机的随机说明书中有详细的说明, 使用者在调整机床前要详细阅读。
滚切直、斜齿轮交换齿轮的调整公式见下表:
交换齿轮 速度交换齿轮 分度交换齿
名称

公式 表公式中:
i An 0
n0

1000v da0
滚齿机是加工圆柱齿轮、蜗轮等零件的主要工艺装备。滚齿机按布局形式 和结构特点,可分为立式和卧式滚齿机,常用的是立式滚齿机。按JB/T6344.1— 1999的规定,滚齿机的型式有工作台移动式和立柱移动式两种,滚齿机的系列 由万能滚齿机、高效滚齿机和数控滚齿机构成。
滚齿是目前世界上在齿轮加工中应用最广的切齿方法,目前国际上精滚齿 的加工精度(主要指周节偏差)可以达到5~7级(GB/T10095),国内的滚齿机 (数控)精滚齿的加工精度也可以达到6~8级(GB/T10095)。CNC滚齿机是目 前国际上已广泛采用的设备,国内齿轮生产厂家的使用也越来越多。为了达到 最大可能的静刚度和动刚度,滚齿机部件都尽可能以封闭箱形的铸造结构制造, 采用减震性能良好的铸铁,有经过验证的热补偿系统。
滚齿原理图
10
二、齿轮的加工方法
1,滚齿 1),滚齿原理
根据滚齿加工原理,滚切齿轮时滚齿机必须 具有以下几种运动: (1)切削运动 即滚刀轴1的转速,借助于切削 速度交换齿轮或变速箱2,滚刀的转速为:
n0

1000v
da0
式中:—切削速度 (m/min)
—滚刀齿顶圆直径(mm)
2)分度运动 随着滚刀的转动,齿坯也要相应n地w
13
二、齿轮的加工方法
1,滚齿 常见的机械式传动链滚齿机很多,技术性能不尽相同,但均具备切削运动、

圆柱齿轮机械加工工艺

圆柱齿轮机械加工工艺

2.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各表面的加工方案见表3.1所示
3.热处理工序分析
(1)齿坯热处理。在齿坯加工前后安排预备热处理—正火 或调质。其主要目的是消除锻造及粗加工所引起的残余 应力,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和提高综合力学性能。就本 例而言,因材料为合金钢20Cr钢,且为锻件,所以锻后 零件要进行正火处理,其硬度应为HBS156~217。
2.齿轮热处理 (1)毛坯热处理。在齿坯加工前后安排预备热处理——
正火或调质。其主要目的是消除锻造及粗加工所引起 的残余应力,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和提高综合力学性
(2)齿面热处理。齿形加工完毕后,为提高齿面的硬度 和耐磨性,常进行渗碳淬火,高频淬火,碳氮共渗和 氮化处理等热处理工序。
3.齿轮毛坯 齿轮毛坯的选择取决于齿轮材料、结构形状、尺寸大
3.1.2中间轴齿轮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编制
1.确定毛坯 1)确定毛坯制造形式 :毛坯宜选用锻件,这样可使金属纤
维尽量不被切断,保证零件工作时稳定可靠。又因为年 产量5 000件,为大批生产,且零件形状较简单,尺寸较 小,所以采用模锻。 2)毛坯机械加工余量及公差的确定 (1)锻件公差等级。由该零件的功用和技术要求,确定其
项目三 圆柱齿轮加工
【任务分解】 (1)圆柱齿轮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2) (3)滚齿加工。
任务一 圆柱齿轮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
【学习目标】 (1) (2)能编制齿轮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3)能编制齿轮零件的机械加工工序卡。
3.1.1识读齿轮零件图
教学案例:某拖拉机变速箱倒速中间轴齿轮零件图, 根据锻件质量、零件表面粗糙 度、形状复杂系数查表得单边余量是:厚度方向为 1.7~2.2 mm,水平方向为1.7~2.2 mm。

圆柱齿轮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圆柱齿轮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圆柱齿轮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一、分析和准备工件1.首先,对齿轮工件进行检查和测量,确保其质量和尺寸符合要求。

2.根据工程图纸和要求,确定加工工艺和工具。

二、车削外圆和端面1.将齿轮工件夹紧在车床上,并调整车刀和切削速度。

2.分别进行外圆和端面的车削加工,确保尺寸和表面质量达到要求。

三、车削齿顶和齿根1.根据齿轮的齿数和模数,计算出齿顶和齿根的加工参数。

2.使用齿轮车刀进行齿顶和齿根的车削加工,保持刀具与工件的正确定位和同步。

四、铣削直齿槽1.使用齿轮铣刀进行直齿槽的铣削加工,确保齿轮的内齿廓和模数符合要求。

2.控制铣削进给速度和切削深度,保证加工质量。

五、车削齿轮孔1.将齿轮工件夹紧在车床上,并使用特殊夹具将中孔紧固好。

2.使用齿轮车刀进行齿轮孔的车削加工,保证孔的质量和精度。

六、磨削齿面和齿根圆角1.使用齿磨机进行齿面的磨削加工,确保齿轮齿面的平整度和精度。

2.使用齿磨机进行齿根圆角的磨削加工,提高齿轮的强度和耐磨性。

七、热处理1.对已经加工完毕的齿轮进行热处理,例如淬火、回火等。

2.通过热处理,提高齿轮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

八、磨削齿轮外圆1.使用齿磨机对齿轮的外圆进行磨削加工,提高其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

2.控制磨削进给速度、切削深度和砂轮的选择,确保加工效果。

九、清洗和检验1.对加工完毕的齿轮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油脂和杂质。

2.使用齿轮测量仪等检验工具对齿轮进行尺寸、精度和质量的检验。

十、包装和出货1.将加工完毕的齿轮进行包装,确保其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

2.根据订单要求,将齿轮进行出货。

总结:圆柱齿轮加工工艺过程包括分析和准备工件、车削外圆和端面、车削齿顶和齿根、铣削直齿槽、车削齿轮孔、磨削齿面和齿根圆角、热处理、磨削齿轮外圆、清洗和检验、包装和出货等步骤。

每一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加工参数和工艺技术,以确保最终齿轮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与加工工艺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与加工工艺

1斜齿圆柱齿轮传动1.1齿面形成研究直齿圆柱齿轮时知道,两轮的齿廓面沿一条平行于齿轮轴的直线KK ′相接触,KK ′与发生面在基圆柱上的切线NN ′平行。

当发生面沿基圆柱做纯滚动时,直线KK ′在空间形成的轨迹就是一个渐开面,即直齿轮的齿廓曲面,如图1示。

图1 直齿齿轮渐开线的形成斜齿圆柱齿轮齿面的形成原理和直齿圆柱齿轮的情况相似,所不同的是发生面上的直线KK ′与直线NN ′不平行,即与齿轮轴线不平行.面是与基圆杆母线NN ′成一夹角βb 。

故当发生面沿基圆柱作纯滚动时,直线KK ′上的每一点都依次从基圆柱面的接触点开始展成一条渐开线,而直线KK ′上各点所展成的渐开线的集合就是斜齿轮的齿面。

由此可知,斜齿轮齿廓曲面与齿轮瑞面(与基圆柱轴线垂直的平面)上的交线(即端面上的齿廓曲线)仍是渐开线。

而且由于这些渐开线有相同的基圆柱,所以它们的形状都是一样的,只是展成的起始点不同面己,即起始点依次处于螺旋线K 0K 0′上的各点。

所以其齿面为渐开螺旋面,如图2示。

由此可见.斜齿圆柱齿轮的端面齿廓曲线仍为渐开线。

可将直齿圆柱齿轮看成斜齿圆柱齿轮的一个特例。

从端面看,一对渐开线斜齿轮传动就相当于一对渐开线直齿轮传动,所以它也满足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图2 斜齿齿轮的渐开线形成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和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一样,仅限于传递两平行轴之间的运动。

如果两斜齿轮分度圆上的螺旋角不是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则这样的一对斜齿轮还可以用来传递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两轴之间的运动。

为了便于区别,把用于传递两平行轴之间的运动,称为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用于传递两交锗轴之间的运动,称为交错轴斜齿轮传动。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中的两轮齿啮合为线接触,而交错轴斜齿轮传动中的两轮齿啮合为点接触。

一对斜齿圆柱齿轮啮合时,齿面上的接触线是由一个齿轮的一端齿顶(或齿根)处开始逐渐由短变长,再由长变短,至另一端的齿根(或齿顶)处终止。

这样就减少了传动时的冲击和噪声,提高了传动的平稳性,故斜齿轮适用于重载、高速传动。

8.1.6 圆柱齿轮的加工工艺过程_机械制造基础_[共2页]

8.1.6 圆柱齿轮的加工工艺过程_机械制造基础_[共2页]

机械制造基础240 推孔是用推刀进行的,用压力机将推刀强行从孔中间推过即可。

此法生产率高,一般不必留推孔余量。

对精度高或已淬硬的孔,直径大而短的孔则应采用磨孔工艺。

磨孔必须留磨孔余量。

2.齿轮加工方案保证齿轮精度是齿轮加工的主要工艺问题,齿轮的加工方案主要取决于加工精度和热处理要求。

(1)8级以下精度的齿轮加工多采用滚(插)齿方案:滚(插)齿→齿端加工→热处理→修正内孔。

因热处理后齿形不再加工,为弥补热处理变形,处理前的齿形精度应比图样要求提高一级。

(2)6~7级精度的齿轮有两个方案。

剃—珩方案:滚(插)齿→端面加工→剃齿→表面淬火→修正基准→珩齿。

此方案生产效率高,设备简单,成本较低,适合成批生产。

磨齿方案:滚(插)齿→端面加工→渗碳淬火→修正基准→磨齿。

此方案生产效率较低,一般用于6级精度或热处理变形较大时。

(3)5级以上精度的齿轮采用的方案:粗滚(插)齿→精(滚)插齿→端面加工→淬火→修正基准→粗磨齿→精磨齿。

此方案精度最高,但生产成本也高,生产率低。

若工件不需淬火,则把上述各方案中淬火以后的各阶段去掉即可。

3.齿坯加工方案齿坯加工方案与生产批量有关:大批量生产时常用钻孔、车端面→拉孔→加工其他表面的方案,加工设备常用多刀半自动车床;中、小批量生产则在普通车床上进行,采用粗车各部→精加工孔→精车各部的加工路线。

8.1.6 圆柱齿轮的加工工艺过程圆柱齿轮的加工工艺随其结构、精度、热处理要求和生产批量、生产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但也有其共同之处,下面举两个例子来分析比较。

如图8-4所示为7级精度的双联齿轮,其成批生产时的工艺过程如表8-2所示。

图8-4 双联齿轮。

圆柱齿轮加工工艺

圆柱齿轮加工工艺

03
04
以Φ 82孔及E端面定位,拉花键孔.
拉床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精车,以花键孔外径定位精车Φ 298外圆及B,E两 端面。 用钻模钻减重孔。
滚齿,以花键孔及E端面定位,粗,精滚齿。 钳工去毛刺。 齿面渗碳淬火。 用推刀精整花键孔。 以花键孔外径定位光车B,E两端面。 磨齿,以花键孔及E端面定位磨齿面。 检验,按设计图检验所有尺寸。
第一节
概述
一、圆柱齿轮的功用及结构特点 圆柱齿轮是传递运动和动力的重要零件,在
一般的减速箱或变速箱中,约占零件总数的 60%以上,图5-1为常见的结构类型。
二、圆柱齿轮的传主动与从动齿轮相对运动准确协调。 2、传递运动的平稳性 在传递运动过程中,瞬时传动比变化小,工作平稳,振
四、齿形加工方案
主要根据生产纲领,加工精度,热处理等影响因素进行
确定。
1、8-7级精度,不淬火的齿轮,插齿,滚齿即可。
2、7-6级精度,不淬火的齿轮(插齿)滚齿-剃齿。
3、7-6级精度,淬火的齿轮,单件小批生产, (插齿)滚 齿-齿面热处理—修整定位基准-磨齿。大批大量生产, 滚齿-剃齿-齿面热处理—修整定位基准-珩齿。
动小,噪音低。 3、载荷分布均匀 要求齿轮啮合时,齿面接触良好,以免使齿面承受载 荷不均,造成齿面局部磨损,影响齿轮的使用寿命。 4、传动侧隙 齿轮啮合时,非工作齿间应有一定的间隙,以便储存 润滑油,补偿弹性变形,
三、圆柱齿轮的材料与毛坯
热变形,以及齿轮传动装置的制造和安装误差。但侧 隙过大,特别是反转时会引起较大的换向冲击,产生噪 声。
即:三爪卡盘装夹小外圆,粗车大端面,大外圆和孔—
调头,装夹大外圆,粗车小端面,小外圆和台阶面。

圆柱齿轮加工

圆柱齿轮加工
机械制造技术
圆柱齿轮加工
机械制造技术
圆柱齿轮加工
机械制造技术
学习任务
谢谢观看!
机械制造技术ຫໍສະໝຸດ 机械制造技术圆柱齿轮加工
第I组为齿轮传递运动准确性项目。有:切向综合公差、齿距累积公差 个齿距累积公差、径向综合公差、齿圈径向跳动与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 第II组为齿轮传递运动的平稳性、噪声振动的项目,有:一齿切向综合公差、一齿径向综合公差、齿形公差、齿距极限偏差、基节极限偏差与螺旋线波度公差。 第III组为齿轮传动载荷分布均匀性项目。有:齿向公差、接触线公差和轴向齿距偏差。 齿轮毛坯以锻件为主,锻造常用模锻法。锻造后的齿轮毛坯需经过正火处理,以消除锻造内应力。大直径齿轮常用铸造齿坯。
机械制造技术
圆柱齿轮加工
毛坯制造→热处理→齿坯加工→齿轮加工→轮齿热处理→定位基面精加工→轮齿精加工。图3-18为一只双联齿轮零件图,小齿轮精度为7级,大齿轮精度为6级,齿面硬度为52HRC。生产批量为中批生产。齿轮加工可归纳出一些共同的规律: 1.定位基准的确定与加工 齿轮加工的定位基准应可能与设备基准相重合;而且,在加工齿形的各工序中尽可能应用相同的定位基准。对于小直径的轴齿轮,定位基准采用两端中心孔;大直径的轴齿轮通常用轴颈及一个较大的端面制成来定位;带孔(或花键孔)齿轮则以孔 和一端面来定位。
机械制造技术
圆柱齿轮加工
在加工齿圈附近的多联齿轮、内齿轮、人字齿轮等工件时只能用插齿;而要加工涡轮时只能用滚齿。加工斜齿轮时,滚齿比插齿方便。同一把滚刀可以加工模数和压力角相同的直齿轮和任意螺旋角的斜齿轮;而插齿不能。因为滚齿时交叉轴螺旋齿轮啮合,安装角在滚齿机上可以在一定范围 内调整大小。插齿时平行轴啮合,工件螺旋角改变,只能换插齿刀,使用的插齿刀的螺旋角必须与工件一致。 当遇到既可滚齿也 可插齿的场合,应从加工精度与生产率方面进行比较。 2、 剃齿 剃齿刀实质上时一只高精度的螺旋齿轮,在其齿面上,沿渐开线方向开有许多形成切削刃的小槽。它与被加工齿轮以螺旋齿轮双面紧密啮合的自由对滚而完成切削过程,因此,剃齿原理也相当与一对螺旋齿轮的啮合原理。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直齿圆柱齿轮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装置,其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本文将从直齿圆柱齿轮的定义、结构、工作原理、制造工艺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定义。

直齿圆柱齿轮是一种以圆柱面为齿轮齿面的齿轮,其齿轮齿面与齿轮轴线平行,齿轮齿面为直线。

直齿圆柱齿轮通常由两个或多个齿轮组成齿轮传动系统,通过齿轮的啮合传递动力和运动。

二、结构。

直齿圆柱齿轮通常由齿轮轮毂、齿、齿顶、齿根、齿面等部分组成。

齿轮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齿轮的模数、齿数、齿轮厚度、齿轮硬度等参数,以保证齿轮的强度、耐磨性和传动精度。

三、工作原理。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是通过齿轮的啮合来传递动力和运动的。

当齿轮轴转动时,齿轮的齿与相邻齿轮的齿啮合,通过齿面的啮合来传递动力,实现齿轮的旋转运动。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具有传递功率大、传动效率高、传动比稳定等特点。

四、制造工艺。

直齿圆柱齿轮的制造工艺通常包括齿轮设计、齿轮加工、热处理、齿面加工、齿轮组装等环节。

齿轮的制造需要严格控制齿轮的几何尺寸和表面质量,以保证齿轮的传动精度和使用寿命。

五、应用领域。

直齿圆柱齿轮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如汽车变速箱、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船舶、风力发电机组等。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系统具有传动功率大、传动效率高、传动比稳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载、高速、高精度的机械传动系统中。

六、结语。

直齿圆柱齿轮作为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直齿圆柱齿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机械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双联圆柱齿轮的加工

机械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双联圆柱齿轮的加工

• 载荷分布均匀性精度为7级,主要是Ⅰ齿、Ⅱ齿的齿向公 差Fβ为0.017mm。
• 端面A、B与轴线有垂直度要求。
• 表面粗糙度分别为Ra3.2m(B)、

Ra1.6m(A)。
二、相关知识学习
2.明确圆柱齿轮的毛坯状况
该齿轮在正火后进行精加工,承载能力不高,其制造工 艺较简单,适用于一般机械传动。
毛坯制造 齿坯加工 齿形加工 齿端加工
齿面热处理 精基准修正
齿形精加工
三、制定实施计划
3.拟定双联齿轮的工艺路线
2)划分加工阶段
齿坯加工
主要是为下一阶段加工齿形: 1.准备精基准,使齿轮的内孔和端面的 精度基本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 2.此外,对于齿形以外的次要表面的加 工,也应尽量在这一阶段的后期加以完 成。
等级
Ra(m)
9 级以下 6.3~3.2
单件修配生产中,加工低精度的外圆柱齿轮、齿条、 锥齿轮、蜗轮
7级
1.6~0.4
大批量生产 7 级内齿轮;外齿轮拉刀制造复杂,故
少用
8~7 级
3.2~1.6
批量生产中,加工中等质量外圆柱齿轮及蜗轮
1.6
批量生产中,加工中等质量的内、外圆柱齿轮、多
联齿轮及小型齿条
二、相关知识学习
1.分析双联齿轮的结构和技术要求
• 图5.48所示的双联齿轮:
• 传递运动精度为7级,主要是Ⅰ齿、Ⅱ齿公法线变动公差 Fw分别为0.039mm 、0.024mm,Ⅰ齿、Ⅱ齿的齿圈
径向跳动公差Fr为分别0.05mm、0.042mm;
• 传动的平稳性精度为7级,主要有Ⅰ齿、Ⅱ齿的基节极限 偏差±fpb均为±0.016mm,Ⅰ齿、Ⅱ齿的齿形公差ff 分别为 0.017mm、0.018mm;

圆柱齿轮的加工工艺

圆柱齿轮的加工工艺

圆柱齿轮的加工工艺一、 齿轮的技术要求圆柱齿轮是机械传动中应用极为广泛的零件之一,其功用是按规定的速比传递运动和动力。

1圆柱齿轮的结构特点齿轮尽管由于它们在机器中的功用不同而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和尺寸,但总是可以把它们划分为齿圈和轮体两个部分。

常见的圆柱齿轮有以下几类(图6-15):盘类齿轮、套类齿轮、内齿轮、轴类齿轮、扇形齿轮、齿条(即齿圈半径无限大的圆拄齿轮)。

其中盘类齿轮应用最广。

一个圆柱齿轮可以有一个或多个齿圈。

普通的单齿圈齿轮工艺性好;而双联或三联齿轮的小齿圈往往会受到台肩的影响,限制了某些加工方法的使用,一般只能采用插齿。

如果齿轮精度要求高,需要剃齿或磨齿时,通常将多齿圈齿轮做成单齿圈齿轮的组合结构。

2圆柱齿轮的精度要求齿轮本身的制造精度,对整个机器的工作性能、承载能力及使用寿命都有很大影响。

根据齿轮的使用条件,对齿轮传动提出以下几方面的要求:⑴运动精度要求齿轮能准确地传递运动,传动比恒定,即要求齿轮在一转中,转角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

⑵工作平稳性要求齿轮传递运动平稳,冲击、振动和噪声要小。

这就要求限制齿轮转动时瞬时速比的变化要小,也就是要限制短周期内的转角误差。

⑶接触精度齿轮在传递动力时,为了不致因载荷分布不均匀使接触应力过大,引起齿面过早磨损,这就要求齿轮工作时齿面接触要均匀,并保证有一定的接触面积和符合要求的接触位置。

⑷齿侧间隙要求齿轮传动时,非工作齿面间留有一定间隙,以储存润滑油,补偿因温度、弹性变形所引起的尺寸变化和加工、装配时的一些误差。

二、齿轮的材料、热处理和毛坯⑴材料的选择齿轮应按照使用的工作条件选用合适的材料。

齿轮材料的选择对齿轮的加工性能和使用寿命都有直接的影响。

一般齿轮选用中碳钢(如45钢)和低、中碳合金钢,如20Cr、40Cr、20CrMnTi 等。

要求较高的重要齿轮可选用38CrMoAlA氮化钢,非传力齿轮也可以用铸铁、夹布胶木或尼龙等材料。

⑵齿轮的热处理齿轮加工中根据不同的目的,安排两种热处理工序:1)毛坯热处理:在齿坯加工前后安排预先热处理正火或调质,其主要目的是消除锻造及粗加工引起的残余应力、改善材料的可切削性和提高综合力学性能。

圆柱齿轮加工工艺

圆柱齿轮加工工艺
16
检验
检验入库。
编制
审核
会审
标准化
批准
刘一宁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日期:`来自热处理齿部高频淬火HRc50-55。
9

粗拉键槽14±0.021mm。
10
内磨
校准齿轮节圆及左端面,磨内孔φ65H7+0.030mm。
11
平磨
磨右端面,厚度至45。
12
精拉
精拉键槽16±0.021mm。
13
磨齿
磨齿m=3,Z=44,控制公法线长度50.559+0.0360mm(跨测齿数6)。
14
检验
CAK6140 C6150A
5
平磨
磨右端面,光出。
M7132
6

滚齿m=3,Z=44,留磨量0.3-0.4mm。
Y3150
7
倒角
齿部两侧面倒圆角。
8
热处理
齿部高频淬火HRc50-55。
9
内磨
校准齿轮节圆及左端面,磨内孔φ36H7+0.030mm,带磨左端面,光出。
MD2120
10
平磨
磨右端面,厚度至82。
2
粗车
各部留余量2mm。
C6140
3
调质
调质HB250-275。
4
精车
精车左端面及外圆φ1750-0.1mm,内孔φ35.8+0.030,内外圆倒角车准;换头精车右端面,定长82.2mm,车内孔φ44*12,内孔倒角去毛刺。上芯轴车齿轮外圆φ700-0.019至φ70.4mm,螺纹M64*2至φ65,内外圆倒角车准。
工作编号
产品名称
零件名称
图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柱齿轮的加工工艺一、齿轮的技术要求圆柱齿轮是机械传动中应用极为广泛的零件之一,其功用是按规定的速比传递图5-24 圆柱齿轮的结构形式运动和动力。

1圆柱齿轮的结构特点齿轮尽管由于它们在机器中的功用不同而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和尺寸,但总是可以把它们划分为齿圈和轮体两个部分。

常见的圆柱齿轮有以下几类(图6-15):盘类齿轮、套类齿轮、内齿轮、轴类齿轮、扇形齿轮、齿条(即齿圈半径无限大的圆拄齿轮)。

其中盘类齿轮应用最广。

一个圆柱齿轮可以有一个或多个齿圈。

普通的单齿圈齿轮工艺性好;而双联或三联齿轮的小齿圈往往会受到台肩的影响,限制了某些加工方法的使用,一般只能采用插齿。

如果齿轮精度要求高,需要剃齿或磨齿时,通常将多齿圈齿轮做成单齿圈齿轮的组合结构。

2圆柱齿轮的精度要求齿轮本身的制造精度,对整个机器的工作性能、承载能力及使用寿命都有很大影响。

根据齿轮的使用条件,对齿轮传动提出以下几方面的要求:⑴运动精度要求齿轮能准确地传递运动,传动比恒定,即要求齿轮在一转中,转角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

⑵工作平稳性要求齿轮传递运动平稳,冲击、振动和噪声要小。

这就要求限制齿轮转动时瞬时速比的变化要小,也就是要限制短周期内的转角误差。

⑶接触精度齿轮在传递动力时,为了不致因载荷分布不均匀使接触应力过大,引起齿面过早磨损,这就要求齿轮工作时齿面接触要均匀,并保证有一定的接触面积和符合要求的接触位置。

⑷齿侧间隙要求齿轮传动时,非工作齿面间留有一定间隙,以储存润滑油,补偿因温度、弹性变形所引起的尺寸变化和加工、装配时的一些误差。

二、齿轮的材料、热处理和毛坯⑴材料的选择齿轮应按照使用的工作条件选用合适的材料。

齿轮材料的选择对齿轮的加工性能和使用寿命都有直接的影响。

一般齿轮选用中碳钢(如45钢)和低、中碳合金钢,如20Cr、40Cr、20CrMnTi 等。

要求较高的重要齿轮可选用38CrMoAlA氮化钢,非传力齿轮也可以用铸铁、夹布胶木或尼龙等材料。

⑵齿轮的热处理齿轮加工中根据不同的目的,安排两种热处理工序:1)毛坯热处理:在齿坯加工前后安排预先热处理正火或调质,其主要目的是消除锻造及粗加工引起的残余应力、改善材料的可切削性和提高综合力学性能。

2)齿面热处理:齿形加工后,为提高齿面的硬度和耐磨性,常进行渗碳淬火、高频感应加热淬火、碳氮共渗和渗氮等热处理工序。

(3)齿轮毛坯齿轮的毛坯形式主要有棒料、锻件和铸件。

棒料用于小尺寸、结构简单且对强度要求低的齿轮。

当齿轮要求强度高、耐磨和耐冲击时,多用锻件,直径大于400~600mm的齿轮,常用铸造毛坯。

为了减少机械加工量,对大尺寸、低精度齿轮,可以直接铸出轮齿;对于小尺寸、形状复杂的齿轮,可用精密铸造、压力铸造、精密锻造、粉末冶金、热轧和冷挤等新工艺制造出具有轮齿的齿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原材料。

三、齿坯的机械加工1齿坯加工方案的选择对于轴齿轮和套筒齿轮的齿坯,其加工过程和一般轴、套基本相似,现主要讨论盘类齿轮齿坯的加工过程。

齿坯的加工工艺方案主要取决于齿轮的轮体结构和生产类型。

⑴大批大量生产的齿坯加工大批大量加工中等尺寸齿坯时,青年工人多采用“钻一拉一多刀车”的工艺方案:1)以毛坯外圆及端面定位进行钻孔或扩孔;2)拉孔;3)以孔定位在多刀半自动车床上粗精车外圆、端面、切槽及倒角等。

这种工艺方案由于采用高效机床可以组成流水线或自动线,所以生产效率高。

⑵成批生产的齿坯加工成批生产齿坯时,常采用“车一拉一车”的工艺方案:1)以齿坯外圆或轮毅定位,精车外圆、端面和内孔;2)以端面支承拉孔(或花键孔);3)以孔定位精车外圆及端面等。

这种方案可由卧式车床或转塔车床及拉床实现。

它的特点是加工质量稳定,生产效率较高。

当齿坯孔有台阶或端面有槽时,可以充分利用转塔车床上的多刀来进行多工位加工,在转塔车床上一次完成齿坯的加工。

四、齿形的加工方法齿形加工是整个齿轮加工的关键。

按照加工原理,齿形加工可分为成形法和展成法两种。

指状铣刀铣齿、盘形铣刀铣齿、齿轮拉刀拉内齿轮等是成形法加工齿形的例子,而滚齿、剃齿、插齿等是展成法加工齿形的例子。

现介绍几种用展成法加工齿形的加工方法。

1滚齿⑴滚齿特点滚齿是齿形加工中生产率较高,应用最广的一种加工方法。

而且滚齿加工通用性好,可加工圆柱齿轮、蜗轮等,亦可加工渐开线齿形、圆弧齿形、摆线齿形等。

滚齿既可加工小模数、小直径齿轮,又可加工大模数、大直径齿轮,加工斜齿也很方便。

滚齿可直接加工9~8级精度齿轮,也可作为7级精度以上齿轮的粗加工和半精加工。

滚齿可以获得较高的运动精度。

因滚齿时齿面是由滚刀的刀齿包络而成,参加切削的刀齿数有限,故齿面的表面粗糙度值较大。

为提高加工精度和齿面质量,宜将粗、精滚齿分开。

⑵滚齿加工质量分析1)影响传动准确性的加工误差分析影响传动准确性的主要原因是,在加工中滚刀和被加工齿轮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运动发生了变化。

相对位置的变化(几何偏心)产生齿轮径向误差,它以齿圈径向跳动ΔF r来评定;相对运动的变化(运动偏心)产生齿轮切向误差,它以公法线长度变动ΔF w来评定。

现分别加以讨论:图5-25 几何偏心引起的径向误差r一滚齿时的分度圆半径r一以孔轴心O′为旋转中心时,齿圈的分度圆半径①齿轮的径向误差。

齿轮的径向误差是指滚齿时,由于齿坯的回转轴线与齿轮工作时的回转轴线不重合(出现几何偏心),使所切齿轮的轮齿发生径向位移而引起的齿距累积误差(图6-16)。

从图6-32可以看出,O为切齿时的齿坯回转中心,O′为齿坯基准孔的几何中心(即齿轮工作时的回转中心)。

滚齿时,齿轮的基圆中心与工作台的回转中心重合于O,这样切出的各齿形相对基圆中心O分布是均匀的(如图中实线圆上的P1=P2),但齿轮工作时是绕基准孔中心O′转动的(假定安装时无偏心),这时各齿形相对分度圆心O′分布不均匀了(如图中双点划线圆上的P1′≠P2′)。

显然这种齿距的变化是由于几何偏心使齿廓径向位移引起的,故又称为齿轮的径向误差。

②齿轮的切向误差:齿轮的切向误差是指:滚齿时因滚齿机分齿传动链误差,引起瞬时传动比产生不稳定,使机床工作台不等速旋转,工件回转时快时慢,所切齿轮的轮齿沿切向发生位移所引起的齿距累积误差。

如图6-17所示。

由图6-17可以看出,当轮齿出现切向位移时,图中每隔一齿所测公法线的长度是不等的。

如2、8齿间的公法线长度明显大于4、6齿间的公法线长度。

据此可以看出,通过公法线长度变动ΔF w可以反映出齿轮齿距累积误差(切向部分),因此在生产中公法线长度变动可以作为评定齿轮传递运动准确性的指标之一。

机床工作台的回转误差,主要取决于分齿传动链的传动误差。

在分齿传动链的各传动元件中,影响传动误差的最主要环节是工作台下面的分度蜗轮。

分度蜗轮在制造和安装中产生的齿距累积误差,使工作台回转时发生转角误差,这些误差将直接地复映给齿坯使其产生齿距累积误差。

影响传动误差的另一重要环节是分齿挂轮,分齿挂轮的制造和安装误差,也会图5-26 齿轮的切向误差以较大的比例传递到工作台上。

为了减少齿轮的切向误差,主要应提高机床分度蜗轮的制造和安装精度。

对高精度滚齿机还可通过校正装置去补偿蜗轮的分度误差,使被加工齿轮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⑵影响齿轮工作平稳性的加工误差分折影响齿轮工作平稳性的主要误差是齿形误差、基节偏差等。

1)齿形误差① 滚齿后常见的齿形误差,如图5-27所示。

其中齿面出棱、齿形不对称和根切,可直接看出来;而齿形角误差和周期误差需要通过仪器才能测出。

应该指出,图6-18所示的误差是齿形误差的几种单独表现形式,实际齿形误差常是上述几种形式的叠加。

②齿形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滚刀在制造、刃磨和安装中存在误差,其次是机床工作台回转中存在的小周期转角误差。

下面分析这些误差对齿形误差的影响。

齿面出棱的主要原因 滚齿时齿面有时出棱,其主要原因是:滚刀刀齿沿圆周等分性不好和滚刀安装后存在较大的径向圆跳动及轴向窜动等。

由图5-28看出,刀齿存在不等分误差时,各排刀齿相对准确位置有的超前有的滞后,这种超前与滞后使刀齿上的切削刃偏离滚刀基本蜗杆的螺纹表面。

因而,在滚切齿轮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过切”和“空切”而产生齿形误差。

图5-28c 是从图5-28b 中取出三图5-27 常见的齿形误差a)出棱 b)不对称 c)齿形角误差 d)周期误差 e)根切个刀齿位置加以放大的示意图。

图中双点划线表示无等分误差时刀齿的位置(和渐开线齿面相切);实线表示有等分误差时,刀齿2因滞后而引起刃口“空切”和刀齿3因超前而引起刃口“过切”的情况。

刀齿等分性误差愈大,这种“空切”和“过切”愈严重,齿面出棱愈明显。

刀齿等分性误差对不同曲率的渐开线齿形的影响是不同的,齿形曲率愈大(即齿轮基圆愈小)影响愈大,这也就是齿数少的小齿轮为何齿面易出棱的缘故。

滚刀安装后,如果存在较大的径向圆跳动或轴向窜动,滚刀刀齿面同样会产生“过切”或“空切”使齿面出棱。

产生齿形角误差的主要原因齿轮的齿形角误差主要决定于滚刀刀齿的齿形角图5-28 刀齿不等分引起的齿形误差a)刀齿不等分b)滚切过程c)放大图图5-29刀齿前刀面非径向性误差对齿形误差的影响a)前角大于零b)前角小于零1一刀齿2一工件误差。

滚刀刀齿的齿形角误差,由滚刀制造时铲磨刀齿产生的齿形角误差和刃磨刀齿前刀面所产生的非径向性误差及非轴向性误差而引起。

刀齿前刀面非径向性误差对齿形误差的影响,如图5-29所示。

精加工所用滚刀的前角通常为0°(即刀齿前刀面在径向平面内),刃磨不好时会出现前角(正或负)。

由于刀齿侧后面经铲磨后具有侧后角,因此刀齿前角误差必然引起齿形角变化。

前角为正时,齿形角变小,切出的齿形齿顶变肥(图5-29a);前角为负时,齿形角变大,切出的齿形齿顶变瘦(5-29b)。

刀齿前刀面的非轴向性误差,是指直槽滚刀前刀面沿轴向对于孔轴线的平行度误差(图6-21)。

这种误差使各刀齿偏离了正确的齿形位置,而且刀齿左右两侧刃偏离值不等,这样既产生轴向齿距偏差,又引起齿形歪斜。

产生齿形不对称的主要原因滚齿时,有时出现齿形不对称误差,除了刀齿前刀面非轴向性误差的影响外,主要是滚齿时滚刀对中不好。

滚刀对中是指滚齿时滚刀所处的轴向位置应使其一个刀齿(或齿槽)的对称线通过齿坯中心(图6-22)。

滚刀对中了,切出的齿形就对称;反之则引起齿形不对称。

滚刀包络齿面的刀齿数愈少,工件齿形愈大且齿面曲率愈大时,齿形不对称愈严重。

故对于模数较大且齿数较少的齿轮,滚齿前应认真使滚刀对中。

产生齿形周期误差的主要原因滚刀安装后的径向圆跳动和轴向窜动、机床分度蜗轮副中分度蜗杆的径向圆跳动和轴向窜动都是周期性的误差,这些都会使得滚齿时出现齿面凸凹不平的周期误差。

③减少齿形误差的措施:从以上分析可知,影响齿形误差的主要因素是滚刀的制造误差、安装误差和机床分齿传动链中蜗杆的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