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淋巴转移是不是没救了
结肠癌手术后出现转移是晚期吗
结肠癌是一种危害人体肠胃的癌症疾病,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结肠癌就会让患者丧失肠胃的正常消化功能,严重起来也会危害人们的生命,对于结肠癌的治疗,手术是常用的方法,通过切除病灶短期内控制病情发展,延长患者生命,不过手术治疗并不彻底,有不少患者在术后出现了转移的情况,一听到转移,患者和家属就担心不已,害怕病情进入晚期,患者无药可救,那结肠癌手术后出现转移是晚期吗?肿瘤转移属于癌细胞的基本特性,指的是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经淋巴道,血管或体腔等途径,到达其他部位继续增殖生长,形成新肿瘤病灶的过程。
不过并非只有晚期肿瘤才会转移,早期也存在转移,因此结肠癌患者术后出现转移的情况,也不一定意味着病情进入晚期了,不过即使属于晚期也并非无药可救,患者通过合理有效的治疗还是有助于控制病情,延长生存时间的。
结肠癌术后出现转移再次手术切除的可能性不大,常用的方法有放化疗和中医治疗。
其中放化疗短期效果明显,通过对机体内癌细胞的抑杀,控制病情发展,缓解临床症状,但放化疗是一把双刃剑,由于无法区分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在治疗过程中会将它们一块杀死,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的出现,降低患者生存质量,甚至影响到生存时间。
因此选择放化疗的患者,需要有较强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如果患者一般状况较差,对放化疗不敏感,多不建议放化疗,即使勉强治疗可能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因过度的治疗而加重病情,缩短寿命。
中医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治癌方面积累了丰富有效的经验,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
中医治疗结肠癌具有较强的整体观念,从患者的整体出发,把补充患者元气放在首位,调节机体内气血、阴阳、脏腑的平衡,逐步稳定癌环境,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繁殖,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全部使用中草药,副作用小,基本上不会损伤机体,像年老体弱、广泛转移的患者也能使用,而且能够联合西医进行综合治疗,如选择放化疗的患者,配合中医有助于起到增效减毒的功效,使治疗顺利完成,并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命。
结肠癌转移的途径
结肠癌转移的途径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结肠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吧,我们的结肠起到了消化和吸收的功能,如果结肠出现了问题,不但会给我们带来疼痛的感觉而且还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结肠,一旦结肠出现了问题,要引起重视并且及时去治疗,下文我们介绍一下结肠癌转移的途径。
1.结肠癌肝转移:结肠癌的远处转移主要是肝脏,约50%的患者会发生术前或术后肝脏转移。
约有30%的患者在手术前已有B超或CT无法检测的阴匿性肝转移。
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切除术是安全的,而且是目前有可能提高已经转移患者长期生存率的治疗方法。
但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10%-20%)适合手术切除,且其中70%术后复发。
2.结肠癌的淋巴转移:淋巴转移一般依下列顺序由近而远扩散,但也有不依顺序的跨越转移。
(1)结肠淋巴结位肠壁脂肪垂内。
(2)结肠旁淋巴结位邻近结肠壁的系膜内。
(3)系膜血管淋巴结位结肠系膜中部的血管旁,也叫中间淋巴结组。
(4)系膜根部淋巴结位结肠系膜根部。
癌肿侵入肠壁肌层后淋巴转移的机率增多,如浆膜下淋巴管受侵,则淋巴转移机会更大。
3.血行转移:一般癌细胞或癌栓子沿门静脉系统先达肝脏,后到肺、脑、骨等其它组织脏器。
血行转移一般是癌肿侵犯至毛细血管小静脉内,但也有由于体检时按压瘤块、手术时挤压瘤体所致,甚至梗阻时的强烈蠕动皆可促使癌细胞进入血行。
4.侵润与种植:癌肿可直接侵润周围组织与脏器。
癌细胞脱落在肠腔内,可种植到别处粘膜上,脱落在腹腔内,可种植在腹膜上,转移灶呈结节状或粟粒状,白色或灰白色,质硬。
播散全腹腔者,可引起癌性腹膜炎,出现腹水等。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结肠对于我们人体的重要性,我们知道结肠起到了吸收等功能,如果结肠出现问题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多方面的麻烦,结肠癌是结肠疾病的一种,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结肠癌转移的途径。
结肠癌转移能活多久
结肠癌转移能活多久结肠癌转移能活多久?结肠癌是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它的出现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伤害。
结肠癌早期症状表现不明显,到了晚期常出现转移现象。
那么,结肠癌转移能活多久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结肠癌转移症状表现:1、直接蔓延:可沿直肠壁上下蔓延,也可穿透肠壁,直接侵犯相邻器脏,形成转移后的继发肿瘤。
2、淋巴转移:是晚期肠癌的最主要转移形式,通过其癌肿区的淋巴管,把癌细胞转移到该区域的淋巴结。
引流区域淋巴结发病或其淋巴管阻塞,使癌细胞随阻塞之淋巴液向下面和两侧的淋巴结转移。
3、种植转移:结肠癌晚期扩散特征有哪些?即肛管结肠癌的癌细胞脱落后,种植于粘膜或其他部位。
4、血行播散:少见,均为癌肿晚期,癌细胞可通过门静脉转移到肝脏。
结肠癌能活多久决定因素:1、病情的分期决定治疗难度肿瘤长度小于3CM的患者生存期较长,大于7CM的患者生存期较短。
不同肿瘤发生的部位不一样,生存期也是不一样的。
另外患者的肿瘤是否出现远处转移、以及转移的程度大小等,都与生存期有着密切的关系。
2、患者的身体机能决定治疗进展患者身体机能好,免疫力强,才能抵抗癌肿的发展,耐受各种手术、药物的治疗。
病人可通过饮食来调理自身免疫力,要多吃营养丰富、好吸收易消化的食物,注意生活规律,让体质跟得上治疗。
3、患者心态决定治疗周期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治疗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自然会影响到生存期。
临床上有很多病人心里压力大,导致肿瘤病情不断加重,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因此心理状态调整好了,才能对抗癌魔,谋求生路。
4、治疗方式直接决定患者命运治疗方法是决定晚期患者能活多久的关键性因素。
晚期患者可采用的治疗方法已经不多了,患者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差,很多病人已无力承受放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治疗方法一定要谨慎选择。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是关于“结肠癌转移能活多久”的相关介绍,希望能给广大的患者朋友带来有效的帮助,最后专家提醒大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认识病情,用一颗平常心态面对一切,不要轻易发怒,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这样才有希望达到治疗效果,尽早恢复身体健康。
结肠炎与结肠癌发生的病理学特征及其相关性
结肠炎与结肠癌发生的病理学特征及其相关性引言结肠炎和结肠癌是结肠的两种常见疾病,其发生与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
了解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对于诊断、治疗和预防这些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结肠炎与结肠癌发生的病理学特征及其相关性。
结肠炎的病理学特征结肠炎是结肠黏膜的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病理学特征包括:1.炎症细胞浸润:结肠炎患者的结肠黏膜常出现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的浸润。
2.黏膜溃疡:在严重的结肠炎患者中,结肠黏膜可能出现溃疡形成,溃疡区域呈现出糜烂和出血的情况。
3.黏膜增生:由于炎症刺激,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再生增生增多,形成肠腺瘤样改变。
以上特征是结肠炎独有的病理学表现,可以通过组织活检来确定结肠炎的诊断。
结肠癌的病理学特征结肠癌是结肠组织中恶性肿瘤的一种,其主要病理学特征包括:1.肿瘤细胞异型性:结肠癌细胞通常具有不同程度的异型性,包括细胞核的形态异常、核分裂的增多等。
2.肿瘤组织浸润:结肠癌细胞可以通过浸润周围组织,破坏正常结构,进而形成肿块。
3.淋巴结转移:结肠癌常通过淋巴系统进行转移,淋巴结转移是结肠癌分期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可以通过组织活检或手术标本分析来确定结肠癌的病理学特征,进而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结肠炎与结肠癌的相关性结肠炎与结肠癌有一定的相关性,部分结肠炎患者在长期慢性炎症的刺激下可能发展为结肠癌。
下面是两者相关性的几个方面:1.慢性炎症导致肠道环境改变:结肠炎患者肠道炎症会导致肠道环境的改变,包括菌群失调、黏液产生增加等。
这些变化有可能为结肠癌的发生提供了基础。
2.慢性炎症引发肠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在慢性炎症的刺激下,结肠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可能会导致肠腺瘤的形成,而肠腺瘤是结肠癌发生的前期病变。
3.共同的危险因素:结肠炎和结肠癌可能有共同的危险因素,例如肥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
这些因素可能增加了两者的发病风险。
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结肠炎患者都会发展为结肠癌,而结肠癌的发生也不仅限于结肠炎患者。
【早发现就不可怕】 挂网逃其实也不可怕
【早发现就不可怕】挂网逃其实也不可怕最近传出央视知名播音员罗京患上淋巴癌的消息,之前名人明星患癌的消息也频见报端,有的治愈复出,皆大欢喜;有的英年早逝,令人扼腕。
再看这些报道的细节,你就会发现,对于癌症,早期发现征兆当即就医是最重要的,治愈率也颇高。
淋巴癌:并非无药可救淋巴癌是对若干种原发于淋巴系统的癌症的统称。
淋巴系统的作用是过滤细菌,帮助人体对抗疾病。
淋巴管在身体的某些部位变宽形成淋巴结。
大部分人可以在腋下或颈部摸到淋巴结。
根据细胞繁殖的类型不同,以及癌症的不同表象,淋巴癌又分为不同种类。
人类淋巴癌最主要的两个分类是何杰金氏病与非何杰金氏病。
淋巴癌有若干症状,但几乎都不是淋巴癌所独有的,如:淋巴结肿大发生于上半身,与常见的感染造成的淋巴结肿大不同,通常是无痛性的;疲劳、乏力,体重通常在短时间内下降10%以上;断断续续地低烧、夜间盗汗;没有表皮原因的皮肤发痒和莫名的腰疼,还有饮酒后淋巴结痛。
有些研究者认为遗传因素加上环境的诱因(比如污染)可能造成淋巴癌;染发、特别是长期使用深色染发产品,以及职业原因与染料接触,与淋巴癌的发生有关。
也有研究认为,某些消化道的淋巴癌可能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造成的。
不过不要恐慌,过去的30年间淋巴癌的治疗有非常好的进展,淋巴癌有30个到35个细分类别,治疗手段和疗效会有不同。
即使是广泛转移的淋巴癌也不必惊恐,根据有针对性的治疗,也能见效。
结肠癌:患者多发现晚哪一种癌症将会是未来国人最大的隐忧?答案是结肠癌。
以前结肠癌高发被视为XX等发达国家的“专利”,随着经济发展,中国也成为结肠癌多发国家之一。
结肠癌发生率虽高,但值得庆幸的是,很容易找到早期病灶,且防治成效最好。
这种癌绝大多数是由息肉变成,癌变时间约需5~10年,只要配合做好早期筛检,在尚未恶化之前先割除息肉,即可避免形成恶性肿瘤。
早期发现治疗,治愈率和5年存活率都超过九成,是所有癌症中最容易被控制的。
目前结肠癌的治疗仍以外科手术为主,但力求伤口微小化已成趋势。
结肠癌继续恶化还能治好吗
结肠癌是临床常见的肿瘤疾病,具有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预后差等诸多致命特点。
近年来,随着消化类肿瘤疾病的高发,结肠癌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临床上,很多结肠癌病人及家属对,结肠癌继续恶化还能治好吗?充满了疑问,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结肠癌对于人们而言并不陌生,早确诊、早治疗,病人的康复效果越理想。
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不断发展,病人所遭受的痛苦,治疗的难度都会递增,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结肠癌早期症状与常见消化类疾病无异,很多病人由于轻视,当病情确诊时,也多恶化到了晚期。
此时,很多病人及家属认为,当病情处于恶化发展过程中,就等于被判了死刑,只能默默的忍受痛苦,接受死亡的降临,事实真的如此吗?肿瘤专家指出,结肠癌和其它肿瘤疾病一样,属于慢性疾病,随着病情的持续恶化,病人的痛苦及治疗难度会增加,但并不等于无法治疗。
在结肠癌病情发展过程中,病人根据自身实际病情,选择科学合理的疗法,完全能够实现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效果。
在众多的治疗方法中,不同的病理分期,不同的治疗理念,病人所产生的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对于结肠癌病人而言,越早治疗,病人的康复效果越理想。
对于结肠癌早期病人而言,建议选择手术与中医综合治疗。
结肠癌早期癌细胞没有扩散转移,病人身体耐受力较好,可以通过手术对癌灶的直接切除,快速控制病情,实现临床康复。
面对术后残留的癌细胞及复发风险,由于放、化疗会缺乏选择性,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因此建议选择药性温和、注重标本兼治的中医治疗,以降低术后复发风险,提高康复率。
对于癌细胞扩散转移的晚期病人而言,由于病人身体虚弱,产生诸多并发症,因此中医治疗效果更好。
中医从整体出发,在治疗“肿”、“痛”、“水”这些“标”症的同时,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重点治疗肿瘤“虚”、“瘀”、“毒”三大本质,通过对机体内环境的调节,起到标本兼治的功效。
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的评分标准
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的评分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对于这两种癌症,医学界已经建立了一套评分标准,用于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以指导临床治疗决策。
本文将介绍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的评分标准,希望能对相关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乙状结肠癌评分标准1.1 TNM分期TNM分期是乙状结肠癌评估的基础,包括瘤体大小(T)、淋巴结转移(N)和转移(M)三个方面。
根据不同分期,患者会被分为不同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1.2 Dukes分期Dukes分期是英国外科医生Cuthbert Dukes于1932年提出的一个乙状结肠癌分期系统,分为A、B、C三个阶段。
A阶段表示肿瘤局限于肠壁内层;B阶段表示肿瘤侵犯肠壁全层但未侵入淋巴结;C阶段表示肿瘤已经转移到淋巴结。
1.3 派特纳分级派特纳分级是根据肿瘤包膜和淋巴管壁的侵袭情况评分,分为I、II、III三个级别。
I级表示肿瘤包膜和淋巴管壁无侵袭;II级表示肿瘤包膜或淋巴管壁受限侵袭;III级表示肿瘤包膜和淋巴管壁均被广泛侵袭。
1.4 预后评分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合并症等因素,可以对乙状结肠癌患者的预后进行评分。
通常采用的评分系统有Cancer of the Colon and Rectum (CCR) Score、Modified Glasgow Prognostic Score等。
直肠癌也可以采用Dukes分期系统进行评分,用于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同样分为A、B、C三个阶段,根据肿瘤的侵袭范围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级。
三、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治疗策略除了评分标准外,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治疗策略也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通常采取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对于晚期患者,还可以考虑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
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的评分标准是指导临床治疗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医务工作者和患者都应该了解相关评分系统,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乙状结肠癌分期标准
乙状结肠癌分期标准乙状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常根据手术切除情况和肿瘤转移情况,将其分为分期小、中、大三级。
现在,国际癌症组织(IARC)提出了以下乙状结肠癌的分期标准:1. 乙状结肠癌I期:乙状结肠癌仅发生在乙状结肠内,未转移至肠管壁。
2. 乙状结肠癌II期:乙状结肠癌扩展至肠管壁,但未转移至附近淋巴结。
3. 乙状结肠癌III期:乙状结肠癌扩展至肠管壁,并转移至部分附近淋巴结。
4. 乙状结肠癌IV期:乙状结肠癌转移至远处脏器,或局部复发。
乙状结肠癌分期可以帮助医生建立准确的诊疗方案,为患者的恢复和早期康复提供有力的帮助。
一般来说,乙状结肠癌越早治疗,疗效就越好。
而正确的分期诊断是医生给患者提供精准有效的治疗的前提。
一般来说,乙状结肠癌分期实际上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方面: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现状、癌细胞侵袭程度和肿瘤转移程度。
肿瘤大小实际上指的是肿瘤弥漫程度,通常会用到CT或MRI技术来确定肿瘤大小。
肿瘤淋巴结转移现状则是指肿瘤细胞是否已转移至附近淋巴结,习惯上会使用淋巴结活检或其他实验技术来确定。
肿瘤侵袭程度指的是乙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程度,通常会使用病理学技术来确定。
最后,肿瘤转移程度指的是肿瘤细胞是否已经转移至远处脏器,一般会通过CT或MRI技术来确定。
针对乙状结肠癌,尽管目前存在多种类型的分期标准,但通常会采用国际癌症组织(IARC)提出的乙状结肠癌的分期标准。
肿瘤的分期不仅仅影响到治疗方案,更是决定患者的前景的关键因素,因此,在乙状结肠癌的诊断和治疗中,正确的分期诊断是十分重要的。
乙状结肠癌是一种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对患者的病情预后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乙状结肠癌的治疗中,正确地确定患者的病情分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积极控制病情,争取早期康复。
肝癌腹腔淋巴结转移还能治好吗
肝癌日常高发的恶性肿瘤疾病,如果病情持续恶化,且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极易危及病人生命。
众所周知,肝癌晚期恶化到晚期,癌细胞极易出现腹腔淋巴结转移,在给病人身心带去巨大痛苦之时,更会增加治疗难度,危及病人生命。
此时,不免很多病人及家属会问,肝癌晚期腹腔淋巴结转移还能治好吗?的疑问。
近年来,在多种致癌因素的影响下,肝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临床上,由于肝癌恶性高,病情发展快,很多病人在确诊时,病情多已恶化到晚期,癌细胞在病人机体内肆意游离,极易形成腹腔淋巴结转移,导致病人腹部有肿块,出现腹水、腹胀等现象。
临床上,由于肝癌腹腔淋巴结转移,会给病人身心带去巨大痛苦,且会增加治疗难度,很多病人及家属担心出现“人财两失”,而放弃治疗,放弃生命。
著名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教授指出,肝癌晚期腹腔淋巴结转移,形成新的继发性癌灶,虽然会增加治疗难度,但并不等于只能坐以待毙。
如果能够根据自身实际病情,辩证选择科学合理疗法,完全有希望,有机会减轻痛苦,延长生命。
目前,当肝癌腹腔淋巴结转移如果继续治疗,如何选择治疗方法,才能早日康复呢?肝癌淋巴转移病人在积极治疗时,能够根据自身实际病情,辩证选择治疗方法,是病人早日减轻痛苦,实现康复的前提。
因此,病人在治疗前需注意两点:一是,此时癌细胞已经扩散转移,常见的局部治疗无法消灭游离癌细胞,应注重全身治疗;二是,长期遭受癌毒侵蚀,病人身体虚弱,机体耐受力较差。
肝癌淋巴转移怎么治效果最好?一般来说,晚期肝癌大多已经发生转移,无法进行手术切除,临床上,晚期肝癌的治疗方法主要依赖药物治疗,包括化疗及中医药治疗,也可视情况采取放射治疗,无论化疗或放疗都应结合中医药治疗,以便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放疗仅适用于肿瘤范围局限的晚期肝癌患者,切因为放射线缺乏选择性,对人体正常细胞也会造成伤害,因此晚期肝癌的放疗应慎用,若适合放疗,应结合中医药进行治疗以起到增敏减毒的作用,合并放疗治疗肝癌能减轻放射线的伤害,提高治疗效果。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分析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分析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通常生长在肠壁黏膜层,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向周围组织蔓延,进一步导致淋巴结转移。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是指该肿瘤细胞从原发肿瘤生长处经由淋巴管进入肠系膜和髂内淋巴结,进而转移至腹膜后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和肝门淋巴结等淋巴结。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程度可以影响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方案。
在治疗中,医生常常需要进行淋巴结转移分析,以确定患者的癌症扩散和转移情况,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治疗计划。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分析的相关问题。
一、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对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方案都有很大的影响。
研究表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达35%~45%。
其中,直肠癌中低位的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而直肠癌高位淋巴结转移率则较低。
此外,其他因素,如直径大于5cm、组织学类型为腺癌、同时合并浆液分泌性腺瘤癌等,也会使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增加。
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淋巴结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直肠癌治疗中,医生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考虑以下因素:1.患者年龄:年轻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低。
2.病变部位:病变部位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高。
3.病变长度:病变长度越长,淋巴结转移率越高。
4.不同性质的病理:组织学类型为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最高。
5.肿瘤组织侵袭深度:肿瘤组织侵袭越深,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就越高。
6.病变的分化程度:分化程度越低的病变,淋巴结转移率越高。
三、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方法淋巴结转移的确诊还是需要通过病理学检查,但在临床前期可以通过以下检查手段来判断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1.直肠前列腺指诊:直肠前列腺指诊可以通过探测到直肠的淋巴结质地、大小和顺畅度等特征来判断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2.腹部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检测到淋巴结的肿大和结构改变等,对于前列腺或周围血管区域的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识别价值。
3. 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用,可以准确判断淋巴结有无炎症或转移。
转移淋巴结阳性率与结肠癌预后的关系
(oiv lmp n d ,N) , psiey h oeP 上 不断有研究证 实, 同分 t 相
期 内患者 的预 后存在 异质 性差 异 ,并 且常 因所选择 的术 式不 同导致分期 移动 现象 。上世 纪 9 年 代 , O 人
所清 扫 的淋 巴结 数 目越 多 , 分期也就越准确 【。 96 6 19 】 年提 出最 少需要清 扫 6 淋 巴结 以进行结肠 癌的分 个 期 。19 提 出至 少 需要 8个 。现 在许 多研 究表 明 97年 需要至 少检 查 1 2个淋 巴结才 能准确 分期【o 7 然而 在 】
即转移淋 巴结 占所 清扫 淋 巴结总数 的 比值 。研 究表
明, NR能更好 地区分 高危和 低危 患者 , 可切 除恶 L 对
淋 巴结 的数 目变 异影 响最大 的是病理师 ,而复发性 结肠 癌手术 、 老年 患者 、 直肠 癌 , 均与较 少数 目的淋
巴结切 除有 关 。B xe 等 【 】 出, atr 1 提 0 术前放疗 可能会
性 肿瘤 的治疗 和预 后均 有着 重要 的意义 。
1 淋巴结转移状况在结肠癌中的重要意义
19 H le[提 出淋 巴道为主 的肿瘤 转移模 84年 a td1 s ]
型, 认为区域淋 巴结 是肿瘤 细胞 的 “ 滤器 ” 当 “ 过 , 过
导致较 少数 目的淋 巴结切 除 。 2 NR概 念的提 出 L 正 因为外科 病理 合作水准 、 肿瘤 部位 、 术前放化 疗 以及所 选择 的淋 巴结清扫 范 围不 同,所获得的淋
机 会 明显 增加 。癌 在粘膜 下层 、 固有肌层 及结肠 周
3 N L - R与结肠癌预后的关系
作者单位 :301 407 湖北武汉 , 武汉 大学中南医 院肿 瘤科
结肠癌的病理分期与治疗方案选择
结肠癌的病理分期与治疗方案选择引言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中包括直肠和乙状结肠。
由于其多样的临床表现和不同分期的程度,治疗方法也因此而有所不同。
本文将探讨结肠癌的病理分期以及在每个分期中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一、结肠癌的病理分期1. T 分期:原发肿瘤大小和侵袭深度。
T 分期是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和侵袭深度来确定。
根据 TNM 分类系统,在 T 分期中,使用字母 T 加上数字 0 至 4 表示结果。
- T0:表示没有原发肿瘤。
- Tis:原位癌(早期非浸润性癌)。
- T1:癌细胞仅侵及粘膜层或粘膜下层。
- T2:癌细胞侵及浆膜层。
- T3:癌细胞穿透浆膜层并侵入邻近组织,但没有累及淋巴结。
- T4:癌细胞扩散到邻近器官或结构。
2. N 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
N 分期是根据淋巴结是否受到癌细胞的侵袭来确定。
根据 TNM 分类系统,在N 分期中,使用字母 N 加上数字 0 至 3 表示结果。
- N0:没有淋巴结转移。
- N1:有 1 至 3 个淋巴结受到侵袭。
- N2:有 4 个或以上的淋巴结受到侵袭。
3. M 分期:远处转移情况。
M 分期是评估肿瘤是否发生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
根据 TNM 分类系统,在 M 分期中,使用字母 M 加上数字 0 或 1 表示结果。
- M0:没有远处转移。
- M1:存在远处器官的转移,如肝脏、肺部等。
二、治疗方案选择1. 结肠癌的手术治疗对于早期结肠癌(Tis 或 T1),手术切除通常是首选治疗方法。
直接切除可通过内镜下黏膜切除或局部切除实现。
对于一些高度分化和表面组织损伤较小的低位乙状结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可能是一个选择。
而对于高位乙状结肠癌或者侵犯浆膜层或浆膜层以上的肿瘤,直肠全切除即直肠癌手术切除是常见的治疗方案。
手术切除后,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否存在,还可能需要进行淋巴结清扫。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年龄较大、合并有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手术等患者中,也可以考虑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或射频消融治疗。
肠癌淋巴转移化疗康复案例
很多病友因为没有对结肠癌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出现一些症状以后没有加以重视,导致了延误结肠癌的治疗,更有甚者出现了转移情况。
很多患者就此放弃了治疗,但其实如果能够选择正确的方式,还是有治愈的可能的,以下就是一个康复案例:方女士,浙江人,50岁。
病史:腹痛4年,未引起注意,于2011年5月初疼痛厉害,经检查发现,腹部出现拳头大小肿物,并且还常常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腹胀腹痛,便血,色鲜红,消瘦等症状。
在当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是结肠癌。
于同年6月底在肿瘤医院行结肠癌切除术。
术后病理示:结肠局限溃疡型低分化癌,淋巴结转移,术后行全身化疗6个疗程,具体方案不详。
随后复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大便不规律,时干时稀,偶有便血,未行特殊治疗,一月前症状加重,急剧消瘦,腹痛难忍并伴有下坠感再次CT检查肝脏有阴影显示肝脏有转移现象。
后在朋友建议下,服用灰树花D阻分(D组分)联合治疗,服用一个星期后,呕吐减少,睡眠质量提高。
随后继续服用D阻分联合化疗治疗,腹胀症状减轻,便血症状消失。
一个疗程后上诉症状基本消失,患者精神好,食欲大增。
两个疗程后再去CT检查肝脏阴影,发现未有扩散转移。
化疗结束后,继续服用灰树花D阻分至今,恢复良好,未出现转移现象。
通过这个案例,大家可以看出灰树花D阻分联合化疗减毒增效的作用很明显,而且能防止癌细胞扩散转移。
另外,也告诉告诉大家,延误诊断的危害性真的很大,所以大家一定要提高结肠癌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的意识。
如果出现由于延误而致使结肠癌晚期或者转移的现象大家也不要放弃,现代科技如此发达,一定能找得到适合您的治疗方法。
希望大家都能够得到良好的治疗,并取得满意的结果。
结肠癌淋巴转移症状
结肠癌是一种高发的恶性肿瘤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一般确诊的时候大多已经发殿到了晚期,晚期结肠癌患者可能会出现转移,从而加重患者的病情,结肠癌淋巴转移是常见的一种转移方法,如果出现转移一定要及时治疗,了解结肠癌淋巴转移十分重要,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结肠癌淋巴转移症状。
结肠癌淋巴转移有哪些症状?1、淋巴结肿大:它主要包括浅表和深部淋巴结。
一般浅表淋巴结以颈部比较多见,腋下和腹胜沟次之;深部以纵隔和腹主动脉旁比较多见。
2、局部压迫症状:一般是指深部淋巴结,如肿大的纵隔淋巴结会因压迫到食道而导致患者吞咽困难;肿大的纵隔淋巴结会因压迫到上腔静脉而导致上腔静脉综合症的出现;肿大的纵隔淋巴结会因压迫到气管而导致患者出现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和紫绀等症状。
3、发热:大肠癌淋巴转移病人会出现不规则的发热症状,多在三十八到三十九摄氏度之间,部分患者会出现持续高热和间歇低热现象,少数患者会有周期热。
著名肿瘤专家袁希福指出:运用中医保守治疗,在提高远期存活率的同时,可以改善结肠癌淋巴转移患者的全身症状和生活质量,从而延长生命时间。
中医治疗结肠癌淋巴转移对肿瘤细胞能够起到抑制、杀灭之作用,又能够起到固本培元,调节机体阴阳平衡,调动全身免疫功能,从而阻断或抑制肿瘤细胞的产生,帮助正常细胞强力生长,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命时间。
另外,结肠癌淋巴转移治疗采用中医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肿瘤生长、转移和扩散,通过辨证论治能有效的改善症状,而且提高了患者的体质和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这种双管齐下的治疗方式是西医治疗中不可具备的。
所以现在越来越多人的开始青睐于中医治疗,中医治疗结肠癌淋巴转移以袁希福的三联平衡疗法为主,帮助很多癌症患者恢复健康,中医治疗整体观念非常强,标本兼治,从内到外改善症状,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而且中医药副作用非常小,患者可以放心治疗,无用担心任何后遗症。
中医调理能纠正失调的机体,增强患者体质,去除肿瘤的复发因素,减少转移的机会,对防止结肠癌的复发和转移会大有益处。
大肠癌引流淋巴结转移及nlr与预后关系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Hunan, 410002, China
[
]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of metastasis-related indexes and 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 of draining
value虽然大肠癌患者的生存时间近年来有所延长袁但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只有50左右袁仍不够理想12遥引流淋巴转移为肿瘤常见的转移方式袁是指浸润的肿瘤细胞穿过淋巴管壁袁脱落后随淋巴液被带到汇流区淋巴结袁并且以此为中心生长出同样肿瘤的现象遥国际抗癌联盟渊uicc冤尧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渊nccn冤均根据阳性淋巴结转移数作为恶性院湖南省卫生计生委2018年度科研基金c20180617院410007长沙袁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与病理科渊方宇袁王海娟袁李征洋冤曰湖南省人民医院肾内三科渊张黎冤院张黎袁email院920459579qqcom肿瘤淋巴转移渊tnm冤分期的判断依据34遥近年来袁临床证实袁阴性淋巴结数渊nnln冤尧阳性淋巴结数占比渊lnr冤以及阳性淋巴结对数比渊lodds冤均是大肠癌预后的重要指标56遥此外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渊nlr冤作为反映机体抗肿瘤免疫平衡的重要因子袁也是多种恶性肿瘤的不良预后的预测指标7遥本研究探讨了npln尧nnln尧lnr尧lodds及nlr等指标对n2b期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遥病例资料回顾性收集医院2012年1月耀2014年10月采取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大肠癌患者93窑窑西南国防医药2020年2月第30卷第2期98例临床资料遥纳入标准院术前均为疑似肠癌患者袁且未接受放化疗及其他辅助治疗袁术后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n2b期原发性大肠癌曰患者病历资料完整曰本研究经医院伦理会批准和同意遥排除标准院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曰多发大肠癌曰术后3个月内发生淋巴转移或死亡者曰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遥其中男性58例袁女性40例曰年龄3078渊6327依413冤岁曰肠癌类型院结肠癌35例袁直肠癌63例曰病理类型院腺癌79例袁其他19例曰tnm分期院玉耀域期6例袁芋耀郁期92例曰手术方式院开腹手术21例袁腹腔镜手术77例曰肠癌扫除淋巴结数院12枚以下11例袁12枚以上87例曰术后辅助治疗情况院39例渊3980冤接受了术后单纯辅助化疗袁50例渊5102冤接受了术后同步放化疗袁9例渊918冤术后未接受辅助治疗遥方法调阅98例患者5年内渊截止2019年8月冤随访记录袁统计患者5年生存情况遥同时袁统计患者术后阳性淋巴结数渊npln冤尧nnln尧lnr尧lodds及nlr袁比较不同分组与预后的关系遥lnr阳性淋巴结数淋巴结总数袁阴性淋巴结数总淋巴结数阳性淋巴结数袁loddslog渊阳性淋巴结数05冤渊阴性淋巴结数05冤遥
右半结肠肝曲粘液腺癌伴有淋巴转移术后如何,治疗方法
右半结肠肝曲粘液腺癌伴有淋巴转移术后如何,治疗方法右半结肠肝曲粘液腺癌伴有淋巴转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在治疗方面,主要有手术、化疗和放疗等治疗方式。
然而,手术仍然是治疗右半结肠肝曲粘液腺癌伴有淋巴转移的主要方法。
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右半结肠肝曲粘液腺癌伴有淋巴转移的首选方法。
根据癌症的程度和位置,手术范围通常包括右半结肠的一部分或全部、右侧横结肠、肝曲等。
1. 根治手术:这种类型的手术旨在彻底摘除肿瘤和淋巴结,并修复受损的器官,以减轻患者的症状。
根治手术通常包括右半结肠切除术或右半结肠和横结肠切除术、肝切除术等。
2. 接受辅助治疗:对于已经进行了根治手术的患者,需要接受辅助治疗,以降低癌症复发的风险。
辅助治疗包括化疗和放疗等治疗方式。
化疗化疗是通过给患者注射化学药物来消灭恶性细胞的治疗方法。
它通常用于辅助治疗手术后的患者,以减轻肿瘤复发的风险。
化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定制,剂量和时间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整。
放疗放疗适用于术后复发患者,是一种以电离辐射为主要手段消灭肿瘤细胞的方法。
放疗可以用于直接杀死癌细胞,也可以减少辅助治疗的副作用。
治疗注意事项1. 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因为不同治疗方式可能会有副作用和风险,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2. 患者需要积极配合治疗,坚持药物治疗计划,注意身体休息,避免出现并发症的发生。
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测,了解病情的变化。
3. 患者应避免过度运动和剧烈的体力劳动,避免出现肠瘘和术后腹泻等并发症。
同时还应注意口腔卫生和饮食结构,避免刺激性饮食和过度进食。
4.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化疗和放疗,并按时去医院进行复查。
禁止自行停止化疗或放疗,否则可能会导致病情加剧。
5. 患者术后需要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避免病情复发、减轻手术后的并发症,缓解术后持续的疲劳感。
总之,右半结肠肝曲粘液腺癌伴有淋巴转移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等方式。
结肠癌早期患者手术之后怎么办
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加上不规律的作息和不良饮食习惯,导致结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因此确诊后要及时治疗。
对于结肠癌早期患者来说,手术是首选的方法,手术可以直接切除肿块,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也有不少患者在手术成功后1~3年内出现复发转移的情况,甚至有的数月即可复发转移,那结肠癌早期患者手术之后怎么办呢?临床上有不少结肠癌患者在做了手术或接受了其他方式治疗后,认为自己已经康复,医生也告诉说肿瘤切除得很彻底,只需以后每三个月来复查一次,于是他们便以为真正治愈,可以高枕无忧了。
然而不久后“卷土重来”的癌瘤常使他们欲哭无泪。
因复查时,已发现了转移。
而此时,坐等复查已使他们丧失了巩固治疗的最佳时机。
因为癌细胞的隐蔽性和检测仪器精确度的有限性,临床确诊的结肠癌,绝大多数已到了浸润期,此时癌细胞多已蔓延到区域淋巴结及其他部位,并同时伴有血道播散,手术切除往往不能将其“斩草除根”。
因而手术后复发、转移的机率是不容低估的。
即便是早期手术,患者体内仍可能残存有少量癌细胞,因为此时尚未形成肿块,这时CT、B超、磁共振等先进设备均检查不出来。
等条件适合时,这些癌细胞就有可能“死灰复燃”,再次形成癌瘤。
因此,即使手术很成功,也千万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应把握住早期康复的有效时机,增强抵抗能力,尤其是中药巩固治疗,扶正祛邪不伤身,非常必要。
在临床上,中医三联平衡疗法以显著的疗效,受到很多患者和家属的好评。
三联平衡疗法是我国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教授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30多年临床抗癌实践经验,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最新医学理论有机嫁接,融会贯通而创立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
三联平衡疗法”应用中药治疗,从患者整体着手,抓住病机要害,增强患者自身的抵抗力、免疫力,可采用内服与外敷相结合,病变部位与经络穴位用药相结合,治疗与康复同时进行,由于从整体治疗出发,着眼于调整全身阴阳平衡,所以治疗康复后不易复发,疗效持久稳定。
结肠癌没有扩散术后能活多久
结肠癌是目前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中老年的发病率较高。
由于人们对结肠癌了解不多,很容易忽视其早期症状,当出现明显症状时病情已是晚期。
对于没有扩散转移的结肠癌患者来说,手术一般是首先考虑的方法,可以直接切除肿块,快速控制病情,不过手术治疗并不彻底,术后易复发转移,会影响到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因此术后患者的生存期备受患者和家属的关注,那结肠癌没有扩散术后能活多久呢?关于结肠癌没有扩散术后能活多久这个问题,很难给出明确的答案,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体质、病理分型、病理分期、手术的方案、手术切除的效果以及术后巩固治疗等。
一般来说病情发现越早,手术切除的几率较高,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有积极的作用,不过手术并不能全部清除癌细胞,术后很容易出现复发转移的问题,一旦复发治疗会更加棘手,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术后巩固治疗是否得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术后患者能活多久,因此一定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巩固治疗,尽可能的降低复发转移几率,延长生存时间。
结肠癌术后常用的巩固治疗方法有放化疗和中医治疗,其中放化疗可以抑杀血液和淋巴液里残存的癌细胞,降低复发转移风险,延长生存时间,不过放化疗会伴随一系列的副作用,而手术也是一种有创治疗,患者应在术后身体恢复良好的情况下开始放化疗。
中医治疗结肠癌副作用小,基本上不会损伤机体,像年龄大、身体弱的患者也能使用,在术后以扶正祛邪为原则,把扶正元气放在首位,调节患者机体内的环境,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防治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抑杀残癌,稳定病情,预防复发转移,延长患者生命。
另外对于选择放化疗的患者,也能联合中医治疗,有助于起到增效减毒的功效,使治疗顺利完成,并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
目前,临床上常使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的手段来减轻对患者的伤害,提升治疗效果,其中中西医的综合治疗备受人们关注,尤其是中医在综合治疗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袁希福也表示:“中医是治疗结肠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应当始终贯穿整个治疗过程。
患上结肠癌,不同分期,治疗方式有不同
患上结肠癌,不同分期,治疗方式有不同我们知道不同的病情和病因,即便患者症状相同,治疗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而对于结肠癌患者来说,在不同的分期,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就是不同的。
很多人对此了解甚少,今天我们为大家就结肠癌的分期及治疗方式作相关科普。
在医学上结肠癌被分为几个不同阶段,症状表现和治疗方法都不相同,尤其是发生在结肠癌早期的患者,治疗的方法明显要比晚期的治疗简单,那么我们下面就来了解,患上结肠癌后,不同分期的治疗方式:一、首先我们来看不同分期的结肠癌不同症状:结肠肿瘤的分期国际上一般沿用改良的Dukes分期法A期:此阶段的肿瘤发生仅局限于肠壁内;B期:这个阶段的肿瘤已经穿透肠壁侵入浆膜或(及)浆膜外,但是并没有发生淋巴结转移;C期:发生到这个阶段后就会有局部的淋巴结转移,但转移仅限于肿瘤及肠旁淋巴结者也被称为C1期,后转移至系膜。
D期:这个阶段已经比较严重,已经发生了远处转移或腹腔转移,或已经侵及了邻近脏器无法切除了。
结肠癌的分期治疗方式:0期开始划分,分期越早,病灶体积越小,转移范围越小,预后也较好:1、0期0期阶段癌细胞没有穿透结肠内膜,患者可手术切除。
大部分可以通过结肠镜直接切除病灶,如果病灶体积太大,不宜直接切除,可通过结肠切除术将部分结肠切除做治疗。
2、Ⅰ期病灶已经侵入了结肠壁层。
Ⅰ期的病灶可在结肠镜检查时,直接做切除,如果切除边缘无残余癌细胞,就不需要其他治疗。
如果病灶体积较大,或结肠镜没有清理干净,就需要二次手术,结肠切除部分,再清除临近淋巴结。
手术后生存率可达80-95%。
3、Ⅱ期病灶穿过结肠壁侵袭附近组织,还没有扩散到淋巴结。
此时的患者需要手术切除病灶,并且做有效的清理。
患者术后生存率达到55-80%。
4、Ⅲ期已经扩散到淋巴结,身体的远处还没有转移。
这个时期的患者除进行手术切除病灶、附近淋巴结等,还需要辅助化疗。
治疗后患者的生存率可达40%[2]。
5、Ⅳ期此阶段的病灶侵袭到器官和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男女之比为2~3:1,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
由于结肠癌预后较差,很多病人在发现出现淋巴转移时比较恐慌,会发出是不是没救了?的疑问,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
结肠癌发生转移是中晚期患者最长表现出来的症状,大家都知道转移后的结肠癌治疗起来相比早期结肠癌更为困难。
主要是因为结肠癌转移主要表现在淋巴结上,一旦在手术时没有彻底清扫,就很有可能出现结肠癌的再复发,及再次转移,如此反复,直接影响着病人存活期的长短。
那么,结肠癌淋巴转移是不是没救了?专家指出,在西医治疗领域中,结肠癌淋巴转移一直是个难题。
多年来,医学界许多学者常忽视中医理论研究,以及中药治疗开发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然而,大量实践表明,对于结肠癌晚期淋巴转移病人,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
众所周知,对癌症治疗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
但病人需要知道,结肠癌出现淋巴转移,意味着癌细胞已经扩散,手术属于局部治疗,虽然能够暂时减轻癌灶压迫,但却无法实现标本兼治,因此手术成功并不意味着康复,术后如何做好巩固措施至关重要。
临床上,也常常有病人因忽略后续的巩固治疗,因术后复发失去生命。
由于结肠癌晚期病人身体虚弱,放疗、化疗毒副作用大,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中药巩固,中西医结合有利于攻守病情,调养病情,减轻痛苦,早日实现康复。
研究表明,结肠癌淋巴转移术后喝中药有两大优势:
一是可以“扶正祛邪”“培元固本”,修复手术造成的元气大伤,增强机体免疫力与耐受力;
二是可以有效清除机体游离及术后残留癌细胞,改善原发性癌灶生存环境,铲除易致癌“土壤”,实现标本兼治。
临床上,在中医治癌领域,三联平衡疗法具有不错的患者口碑,治疗效果受到很多患者的认可,该疗法是由出身于袁氏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拥有三十余载临床抗癌实战经验的袁希福教授,创立的中医药疗法。
该疗法具备中医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固本、软坚散结、以毒攻毒”等优势,并通过反复的临床实践应运而生,且治疗费用低,适合治疗各个时期的癌症患者,能有效抑制病情的恶化,增强患者的身体机能、减轻痛苦延长患者的寿命。
温馨提示,结肠癌晚期出现淋巴转移,虽然治疗难度大,但也并不是等于死亡,病人树立乐观心态,做好全面科学护理,进行中西医综合治疗,完全可以战胜“癌魔”,向死亡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