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雾凇》一
小学四年级语文《雾凇》一.doc
《雾淞》四年级语文教案font size="6”>《雾淞》课堂教学实录评析课文《雾淞》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淞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河山的歌颂之情。
全文层次清晰,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们以身临其境之感。
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由于雾淞离我们南方的学生生活较远,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六个环节:一、欣赏雾淞景观美;二、感知课文整体美;三、感悟景观谴词美;四、了解雾淞形成美;五、总观雾淞姿态美;六、个性实践留住美。
片段一:(欣赏雾淞景观美)师:孩子们你们都去过什么地方玩过?生:……师:这些地方都或多或少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吉林的松花江畔去看一道奇异的风景线一一雾淞(板书雾淞)。
师:(播放视频)三九严寒,北国大地万木萧条,当走进东北的—(省、市、区、县)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这就是著名的吉林雾淞奇观。
生:哇,真美呀!生:真壮观呀!师:大家看到雾淞了吗?此时如果让你跟雾淞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生1:你真美呀,像披着洁白的纱衣。
生2:雾淞形态各异,真神气呀!生3:我真想亲眼看看你呀,美丽的雾淞。
生:……片段二:(了解雾淞形成美)师:雾淞这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的衣服是怎样穿上去的呢?(指名朗读内容)师:与你们平时穿衣服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不一样在哪?生:比较慢、比较轻。
师:你是从哪感受到的?生:“慢慢地” “轻轻地” “一层又一层地”师:谁能通过朗读,读出雾淞穿衣服的样子?(指名读)师:要慢到多长时间才能穿上这一件衣服啊?生:一夜。
师:为了让人们欣赏到这么美丽的衣服,她艰难地穿了一夜,穿得这么慢。
下面我们来一起来欣赏一下,她是怎样穿上这件衣服的。
播放动画课件:(课件内容:雾淞形成的过程:“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雾凇》
争当“小导游”向“中外游客”介绍吉林雾凇的景色,适当加上自己的想象,要求包括景色描绘、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三个方面,并注意与“游客”的交流。
4、课外作业:小练笔:
已值冬季,有意识地观察一下清晨霜冻的景色及融化的过程,仿照本课作一次小练笔。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本篇板书我是依照作者的思路,将文中作者的思维路线、重点词语线和感情线,三级交叉,设计了词语式的板书,从而辅助于教法的实施和方法的落实,这样做符合板书设计的目标性原则,有序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和条理性原则等。
(2)质疑讨论法。课文重点部分介绍了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我将紧紧扣住雾凇之奇,鼓励学生质疑:雾凇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其他地方很少出现?然后引导小组合作探究、全班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说学法。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挥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运用反复阅读、小组合作等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探究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在学生的情感激起第一次高潮的时候再引领学生尽情地诵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当堂背诵的方式也是我在语文课堂上经常采用的,让课堂上背诵得热气腾腾,感觉很是不错。②学生比较激动地赏读了雾凇的色泽美,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我就要学生沉下心来,静思默想,解决课文的重难点:雾凇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找出概括雾凇形成原因的句子,接着围绕句子,提出疑问:“饱和的水汽”说明水汽怎样?“过于饱和的水汽”呢?“遇冷凝结”中的“冷”是一般的冷吗?学生交流中激起了对探究雾凇形成的兴趣。然后我再给学生提出两个问题:这过于饱和的水汽是哪来的呢?从文章的哪些字里行间能感受这水汽的确是过于饱和的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默读第二自然段,读读圈圈画画,课堂安静了,学生思考才会静得下心。
《雾凇》原文注释及赏析
《雾凇》原文注释及赏析
【原文】
《雾凇》①
[宋]曾巩
园林初日静无风②,雾淞开花处处同。
记得集英深殿里③,舞人齐插玉珑松④。
【注释】
①雾:俗称“树桂”又叫“银花”、“冰花”,是北方严寒季节由雾气凝结在树枝草木上而成。
它可以在一夜之间将一株株枯枝.一丛丛衰草骤然变成玲珑透剔、多彩多姿的玉树琼花,使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②初日:初升的太阳。
③集英深殿:即集英殿,在北宋都城汴京皇城之中,为举行御宴和试举人的地方。
④玉珑松:指白玉首饰,如玉钗之类。
【赏析】
本篇为曾巩出知齐州(今山东济南市)时所作。
首二句赞美雾松如树开花,处处相同,语虽朴直,却也将雾淞的特点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后二句以官舞女头上插戴的白玉首饰比喻雾淞,为这一如幻如梦的“琪花瑶草”涂上一层迷)的色彩,给读者以赏心悦目的美感享受。
在古代诗词中咏赞雾淞之作,极为少见。
【2019年整理】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雾凇》精品教案
22 雾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5个字只识不写。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3、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件展示美丽的雾凇,学生欣赏。
欣赏后谈自己的感受。
试着用自己积累的合适的词语来形容看到的景象。
二、认读本课词语。
1、描写雾凇美丽的词语。
2、本课的生词。
(指名认读,领读,同位互读。
)(此时此刻,你最想了解有关雾凇的什么知识?)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入课文,引领本课的学习。
三、初读课文,了解一下我们提出的哪些问题可以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借此,初步理清课文的内容脉络。
四、精读课文1、欣赏第一自然段。
出示画面,学生欣赏,听老师朗读介绍。
听完谈感受。
请学生自读,读完再谈。
(更深一层)体会出吉林雾凇的美丽神奇,及作者的自豪之情,感情朗读。
补充介绍:吉林雾凇、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是“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吉林雾凇最为特别。
2、阅读学习第二自然段。
为什么别的地方形不成如此奇特的奇观,原来雾凇的形成是有条件的。
出示第一句话: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引导学生读懂这句话,找出不懂的地方讨论交流。
总结出雾凇的形成条件: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饱和的水汽哪里来的?默读这一段,标记出有关的内容。
体会江水的奇特之处。
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当地平均气温是二、三十摄氏度,(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水温4摄氏度,雾气弥漫。
这雾气就够美了的。
补充介绍:教参267页。
凝结:夜幕降临,气温零下30摄氏度。
轻声读句子,想象感受雾气飘荡笼罩淹没模糊说说此时的感受。
再次美读。
继续欣赏,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白银银线银条银松雪柳配乐朗读。
谈感受。
小结:在严冬的夜晚,大自然用他那神奇的手,忙碌了整整一夜。
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精美绝伦的作品。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语文《雾淞》优质课PPT课件
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 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 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 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 松雪柳了。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 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 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 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 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 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 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 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 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 雪柳了。
22、雾凇
雾凇奇观
三九严寒,大地冰
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 堤上,洁白晶莹 的霜花 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 耀下,银光闪烁 ,美丽 动人.这就是闻名全国 的吉林雾凇奇观.
三九严寒,大地冰
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
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 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 下,银光闪烁,美丽动
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 吉林雾凇奇观.
的黑暗社会。
四、拓展阅读 契诃夫是与莫泊桑齐名的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列夫·托尔斯泰说他是 一个“无比
伦比的艺术家”。契诃夫的创作活动是从短篇幽默作品开始的,其幽 默名篇《公务员之
死》、《胖子与瘦子》、《变色龙》、《套中人》等,早已被译成中 文,为我国广大读
者所熟悉,其中《变色龙》、《套中人》还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建议同学们课外阅读
他唯一的孙子送到城里去做学徒。在小凡卡的心里却如此美好,正 是因为他现在的学徒
生活太悲惨了,已经到了他无法忍受的程度。
二、讨论写法的作用 1.加入插叙部分,更加衬托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和他迫切要回到爷爷 身边的心情。
2.小说除了运用插叙,还采取了哪些方法,使我们如此感动? 在文中找到几处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来体会其真实具体,给人印象深刻, 有身临其境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语文《雾淞》优质课PPT课件
三九严寒,大地冰 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 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 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 下,银光闪烁,美丽动 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 吉林雾凇奇观.
清早,寒风吹 拂,雾气缭绕人们 漫步在松花江边, 观赏着这千姿百态 的琼枝玉树,便会 情不自禁地赞叹: 这真是“忽如一夜 春风来,千树万树 梨花开”呀!
22、雾凇
雾凇奇观
三九严寒,大地冰
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 堤上,洁白晶莹 的霜花 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 耀下,银光闪烁 ,美丽 动人.这就是闻名全国 的吉林雾凇奇观.
三九严寒,大地冰
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
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 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 下,银光闪烁,美丽动
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 吉林雾凇奇观.
4. 反馈。 1检查朗读。 2指名背诵。 第四课时 教学第七题 一. 审题 二.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五幅图,弄清图意。 2.讨论每幅图表示什么意思。 3.指名说说自己知道的标志的意思。鼓励各抒己见。 4.说说你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些标志的? 5.讨论并交流:你平时还见过哪些标志,表示什么意思? 三.练习 出示标志,让学生上台说出这些标志告诉我们什么意思。 四.
洪水
冲倒
治理
很久很久
地形
父亲
引导
伟大英雄
2. 按要求填空。
洪:有( )画,第七画是( 父:有
)。
( )画,第三画是( 理:有( ) )。
画,第十画是( 姓:有( )画,第 )。
三画是( 四. 作业
)。
1. 抄写生字。 2. 背诵课文。 练习 6
教学目标 1. 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并会组词。 2. 认读词语,了解近义词,巩固、积累词汇。 3. 熟记成语。 4. 把句子读通顺,读流畅,具体体会判断词“是”的用法,并学 习运用。
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课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课文三九严寒,大地冰封。
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
树木被雾气淹没了。
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
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雾凇》课文解析:曾经听过几个老师教学《雾凇》这一课。
他们的教学程序大致相同:从题目入手,让学生从第一、三自然段通过读感受雾凇的美,然后再简单说说雾凇形成的原因、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着力引导学生美读课文的一、三自然段。
对于第二自然段的用时,没有超过课堂用时的五分之一。
在教学此课前,我也想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
读着此课,我突然想起了自己上年暑假到黄山的旅游。
去黄山的路上,导游滔滔不绝的向我们介绍黄山的美景,以及每一处景物形成的原因。
下了车之后,他只是说了说集合的.地点,就让我们自己去领略黄的风光了。
由于车上他对黄山美景的介绍,我们再来观赏黄山,就可以更深层次的领略各处景物的韵致,不至于走马观花,一看了之。
现在想来,这位导游真是聪明。
他先在车上为我们建立了观赏黄山的前经验,然后再让我们领略山中美景,自然可以使我们看的有序、有道、有味,起到不需此行的目的。
《雾凇》的第一、二自然段,多像导游在游览前对雾凇景观的介绍。
作者首先在为读者建立阅读雾凇的图像,紧接着通过介绍雾凇的形成原因和过程,激活学生相似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进一步感受雾凇美的兴趣。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语文《雾淞》优质课PPT课件
1.
出示词卡,认读字词。
1正音。
2“开火车”读,齐读。
2.
指导朗读。
1自由读。
2指图读词语,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武器。 3指导:这一课的词语都跟军事有关,朗读时要响亮、有力, 体现我人民解
放军个英勇威武。
4范读、齐读。 三.指导写字
1.出示范字,引导学生观察:陆、空、导、弹、枪。 2.学习偏旁。 3.重点指导:陆、导、枪。 4.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清早,寒风吹 拂,雾气缭绕人们 漫步在松花江边, 观赏着这千姿百态 的琼枝玉树,便会 情不自禁地赞叹: 这真是“忽如一夜 春风来,千树万树 梨花开”呀!
吉林雾凇有的像(
(
),还有的像(
真是千姿态。
),有的像 )……
• 1、什么是雾凇?雾凇形成的 条件是什么?
• 2、雾凇形成的过程是什么?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 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 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 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 被雾气淹没了。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 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 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 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 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 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 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 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 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 雪柳了。
银 线
银 条
22、雾凇
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 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 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 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 松雪柳了。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 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 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 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 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 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 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 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 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 雪柳了。
《雾凇》说课稿9篇
《雾凇》说课稿9篇《雾凇》说课稿1说教材:__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
课文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瑰丽而奇特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字里行间,作者对松花江畔的雾凇这一鬼斧神工般的自然奇观,以饱蘸赞之情之妙笔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景。
如诗如幻的语言,如银似雪的图景,把孩子们带进了一个童话般的仙境。
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说学情:我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四年级的孩子,他们从未亲眼见过雾凇,虽然通过文本能够得到一定了解,但仍缺乏感性认识,更无法理解吉林雾凇形成的特殊原因,给教学带来了困难。
针对教材特点和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决定把信息技术与语文相整合,制定了以下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的目标:①能有感情地读出雾凇的美。
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解重点词语“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进而去体会雾凇的形成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并学会运用词语。
③会用“吉林雾凇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真是……”来说话写话。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与学习方法。
②直观演示的教学与学习方法。
③“比较”的教学及学习方法。
(教学是双边的活动,教师教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学的过程,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只有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才能在交流中生成教学目标,在对话中实现共同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课件展示雾凇的千姿百态,让学生感受到雾凇的美丽动人。
②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这么美的景是怎样形成的呢?)③引伸到景美与人美的交融境界,渗透思想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雾凇这美丽的奇观,对于南方人来说很陌生,不要说学生,我自己也没见过,所以雾凇是怎样形成的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所在,而要感受到雾凇的美,就要通过观赏图片与有感情地朗读相结合去体会,因此,我把“边赏边读边感受”作为本节的第二个教学重点;我们学语文,最终的目的不是学而是运用它。
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雾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雾凇》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雾凇美景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想象、表达来描绘自然景物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描绘雾凇美景。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来描绘雾凇的美。
三、教学准备1.课文《雾凇》2.生字词卡片3.课件或黑板4.学生作业本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课件或黑板,展示雾凇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雾凇》中的主人公。
”2.学生回答后,老师简要介绍雾凇的定义和特点。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雾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和原因。
三、课堂讲解1.老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老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3.学生跟读生字词,确保正确发音。
四、课堂讨论1.老师提问:“课文中的雾凇美在哪里?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3.老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雾凇的美。
五、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场景,合作描绘雾凇的美。
2.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3.老师点评各组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七、作业布置1.学生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学生选择课文中的一个场景,用语言描述雾凇的美,写在作业本上。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雾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能够用语言描绘雾凇的美。
但在课堂上,部分学生对于生字词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课文《雾凇》在寒冷的冬夜,雾凇悄悄地来到了小城。
它把一切都装点得如诗如画。
雾凇的美,美在它那如梦如幻的景象。
【教材分析】雾凇_语文_小学_李长美
教材分析
《雾凇》是一篇描绘吉林雾凇美景的文章。
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雾凇、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全文共3个自然段,结构清晰。
第一自然段讲在三九严寒之际,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出现了雾凇奇观。
第二自然段交代了雾凇形成的原因。
第三自然段讲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雾凇奇景,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写景课文。
全文层次清新,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课文中的插图精美,更形象直观地放映了雾凇的奇景,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文字。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3《雾凇》
读长句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 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 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 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 总 是弥漫着 阵阵雾气。
读长句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 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 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 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 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读长句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 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 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 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 总 是弥漫着 阵阵雾气。
读长句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 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 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 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 总 是弥漫着 阵阵雾气。
当
dāng dàng
很早以前的某一时间
这一年、本年
禁
jīn jì n
受得住,耐久
(弱不禁风)
(禁止)
不许,制止
琼枝玉树( ② )
形容树木华美 ①美玉 ②美好的 ③海南省的别称
洁白晶莹
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雾凇之美,美在它的悄无声息,美在它的壮观奇绝。 要欣赏吉林雾凇奇观还大有讲究呢!当地有句俗语叫 “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也就是说,观 赏雾凇的最佳时间是在清晨。
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 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 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 树万树梨花开”呀!
零下30摄氏度 墓 暮
字词学习
zhuì
dī
pàn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语文《雾淞》优质课PPT课件
清早,寒风吹 拂,雾气缭绕人们 漫步在松花江边, 观赏着这千姿百态 的琼枝玉树,便会 情不自禁地赞叹: 这真是“忽如一夜 春风来,千树万树 梨花开”呀!
吉林雾凇有的像(
(
),还有的像(
真是千姿态。
),有的像 )……
• 1、什么是雾凇?雾凇形成的 条件是什么?
• 2、雾凇形成的过程是什么?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 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 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 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 被雾气淹没了。
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 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 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 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 松雪柳了。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 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 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 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 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 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 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 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 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 雪柳了。
3.
细读第二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用“——”画出写毛主席的句子。
3
毛主席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比较句子: 毛主席弯下腰,在自己手心上写了“毛泽东”三个字。 毛主席写下了“毛
泽东”三个字。
指名读句子。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弯下腰”说 明了
什么?
4
指导朗读。
( 毛主席教导他们要(
)。 三. 精读课文
)遇见(
)。
1.
出示投影,引导观
察这。是什么地方?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
细读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 2讨论: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主要学什么? “才”是什么意思?
最新苏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课文 《雾凇》优质课课件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 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 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 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 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 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 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 松雪柳了。
苏教 四年级上册
苏教 四年级上册
相关诗文
观吉林雾凇作
雾涌寒江晓日曛, 长堤雪柳正迷人。 非真非幻花如海, 留影留连客似云。 地借凇花播名气, 人惊冰魄长精神。 翻疑天上芳林瘦, 让与人间玉树春。
苏教 四年级上册
拓展学习(自由选择)
假如你是小导游,你会说些什么? 假如你是小画家,你会画些什么? 假如你是……, 你会……?
23、雾凇
苏教 四年级上册
生字
pàn
zhuì dù
liáo
qióng
畔
缀
镀
缭
琼
苏教 四年级上册
苏教 四年级上册
生字
wù
dī
sú
níng
shè
shì
雾
mù
堤
líng
俗
yān mó
凝 淹 模
摄
氏
幕
零
苏教 四年级上册
雾
堤 幕
俗 零
凝 淹
摄 模
氏
苏教 四年级上册
雾 幕
堤
俗 零
凝 淹
摄 模
氏
(雾凇)(长堤)(俗称 )(凝结) (摄氏度) (夜幕) (零下)( 淹没)(模糊)
苏教 四年级上册
生字词
• 笼罩
:
模糊 凝结
淹没
• 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千姿百态 琼枝玉树
《雾凇》课文内容
《雾凇》课文内容
我的家乡吉林,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每当到了冬季,我的家乡就变成了童话般的冰雪世界。
一个冬天的早晨,我漫步在松花江畔,只见岸边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冰条儿,犹如一朵朵白菊傲雪怒放;挺拔的松树上结满了树挂,洁白晶莹,就像披上了华丽的银装。
太阳出来了。
阳光照在树挂上,反射出夺目的光芒。
我踏着积雪向前走去,一片片树挂不时落在我的头上、身上,凉嗖嗖的,开心极了。
小朋友,你知道这雾凇——树上的冰花是怎样形成的吗?它还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呢。
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吉林的冬天,由于从丰满发电站流过来的水温度较高,这样的江水流到市区,蒸发的水汽“飞”到冰冷的树枝上,结成了冰霜。
冰霜越聚越多,就形成了独特的景观——雾凇。
苏教版四上语文雾凇
如何保护雾凇资源
减少污染
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排放,保护 环境,有利于雾凇的形成和保护。
合理开发
在开发利用雾凇资源的同时,要 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过度
开发和破坏。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雾凇保护的意识,通 过宣传教育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
雾凇资源的保护。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雾凇。
最后,风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微风可以带来新的水蒸气,并帮 助冰晶扩散到其他物体上,形成
更广泛的雾凇。
雾凇的分类
根据形成方式和外观, 雾凇可以分为粒状和 晶状两种类型。
晶状雾凇则由冰晶组 成,外观呈网状或羽 毛状,质地较为细腻。
粒状雾凇通常由水滴 组成,外观呈颗粒状, 质地较为粗糙。
02 雾凇的特点
地点推荐
吉林市的松花江畔、哈尔滨市的太阳岛、长白山的天池等都是雾凇观赏的著名地 点。
观赏雾凇的注意事项
注意保暖
由于雾凇是在冬季形成,气温较 低,观赏雾凇时应注意保暖,可 以穿厚实的衣服、戴手套、帽子
等。
注意安全
由于雾凇形成时地面湿滑,观赏雾 凇时应避免走到冰面上,以免发生 危险。同时,应注意保持安全距离, 避免拥挤和推搡。
注意保护环境
观赏雾凇时应保持环境整洁,不乱 扔垃圾,不损坏自然景观和植被。 同时,应注意保护野生动物和生态 平衡。
04 雾凇与人类的关系
雾凇对环境的影响
01
02
03
改善空气质量
雾凇能够吸附空气中的尘 埃和污染物,起到净化空 气的作用。
美化环境
雾凇洁白无瑕,晶莹剔透, 能够装点环境,增添自然 美感。
苏教版四上语文《雾凇》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语文《雾淞》优质课PPT课件
三九严寒,大地冰 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 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 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 下,银光闪烁,美丽动 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 吉林雾凇奇观.
清早,寒风吹 拂,雾气缭绕人们 漫步在松花江边, 观赏着这千姿百态 的琼枝玉树,便会 情不自禁地赞叹: 这真是“忽如一夜 春风来,千树万树 梨花开”呀!
。早
晨起床集合时,小明同学晕倒了,这很可能是因 导致,若确诊是此原因应马上
补充
。
2.脂肪 油:常温下呈液态的植物性脂肪。如:花生油、豆油、芝麻油等。 脂:常温下 呈固态的动物性脂肪。如:牛油、猪油等。
油和脂合称油脂,组成它的主要元素也是 C、H、O。它是细胞中 的储能分子,其氧化产生的能量是糖氧化产生能量的两倍,脂肪还能 帮助脂溶 性维生素的消化和吸收。
3.维生素
种类多,组成与结构复杂,生命体需要量甚微但十分重要,能调节 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维生素一般都是从食物中摄取 (媒体),若摄入量不足,生长发育会出现障碍,甚至会患某些疾病, 但服用过量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探究问题三:维生素与人体的关系 结论:维生素A 不足会引起夜盲症。
维生素B 不足会引起脚气病。 维生素C 不足会引起坏血病。 维生素D 不足会引起佝偻病和骨软化病。 练一练:1、蔬菜、水果可以调节新陈代谢,维持身体健康,主要原因 是 蔬菜、水果中富含人体需要的( )
结论:在新制的 Cu(OH)2 中加葡萄糖溶液并加热会出现砖红色的 沉淀。 想一想:砖红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结论:砖红色物质是 Cu2O
练一练:我们吃的零食和饮料可能含有下列物质:①葡萄糖.②牛奶。 ③防腐剂。④食用香料。⑤维生素 A、D。⑥食用色素。其中能提供 人体所需
营养的有
。对人体有害的应严加控制添加量的 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雾凇》一
四年级语文教案
font size="6">
《雾凇》课堂教学实录评析
课文《雾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河山的歌颂之情。
全文层次清晰,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们以身临其境之感。
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由于雾凇离我们南方的学生生活较远,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六个环节:一、欣赏雾凇景观美;二、感知课文整体美;三、感悟景观谴词美;四、了解雾凇形成美;五、总观雾凇姿态美;六、个性实践留住美。
片段一:(欣赏雾凇景观美)
师:孩子们你们都去过什么地方玩过?
生:……
师:这些地方都或多或少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吉林的松花江畔去看一道奇异的风景线——雾凇(板书雾凇)。
师:(播放视频) 三九严寒,北国大地万木萧条,当走进东北的____(省、市、区、县)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这就是著名的吉林雾凇奇观。
生:哇,真美呀!
生:真壮观呀!
师:大家看到雾凇了吗?此时如果让你跟雾凇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生1:你真美呀,像披着洁白的纱衣。
生2:雾凇形态各异,真神气呀!
生3:我真想亲眼看看你呀,美丽的雾凇。
生:……
片段二:(了解雾凇形成美)
师:雾凇这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的衣服是怎样穿上去的呢?(指名朗读内容)
师:与你们平时穿衣服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不一样在哪?
生:比较慢、比较轻。
师:你是从哪感受到的?
生:“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
师:谁能通过朗读,读出雾凇穿衣服的样子?(指名读)
师:要慢到多长时间才能穿上这一件衣服啊?
生:一夜。
师:为了让人们欣赏到这么美丽的衣服,她艰难地穿了一夜,穿得这么慢。
下面我们来一起来欣赏一下,她是怎样穿上这件衣服的。
播放动画课件:(课件内容:雾凇形成的过程:“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
师:看清楚了吗?现在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她穿衣服的样子给读出来吗?(“每当夜幕降临,……都是银松雪柳了。
”)指名朗读,重点指导读好“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
师:哎呀,我仿佛看到了雾凇像美丽的花仙子一样慢慢地、轻轻地穿上了飘逸的长裙,天多冷呀,谁能读得让她再多穿点吗?(指名读)
师:还能再多穿点吗?(指名读)
师:这下皮衣都穿上了,真暖和。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细细品味一番。
片段三:(个性实践留住美)
师:在我们祖国的辽阔国土上,还有许许多多的自然奇观,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号称祖国的四大奇观吧!(图片欣赏:吉林雾凇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师作适当讲解。
)
师:希望你能去探索这些自然奇观的形成原因,也写出像《雾凇》这么美的文章来。
[点评]
四年级语文教案
2、课件适时再现美。
吉林雾凇的壮美景观,学生大多是比较陌生的,教师一开始就出示雾凇的实景图片,把学生代入这个神奇而美丽的风景之中,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雾凇,产生一种想去学习的冲动。
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黑森森的树
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教师就先让学生想象都会是什么样的,然后带着想象观察近景图片,形象真切地再现,学生就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赞美、向往之情油然而生。
雾凇的形成是本课的难点,适时播放形成过程的一系列画面,并且加上优美的解说词,这对学生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解决了阅读中的一个拦路虎。
这样的使用课件,就是找准最佳作用点和最佳时机,让多媒体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3、让学生触摸语言的魂。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雾凇形成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文中主要是围绕这个问题,让学生体悟文本是怎样具体描绘“水汽”到“雾凇”的变化过程。
不仅需要课件引导,更需要有一个反复阅读、思考、体会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在一定的思维空间里,学生揣摩语言自我建构、自我生成、自我发展的过程。
学生与文本沟通交流,展示自我建构、自我生成过程中点点滴滴,都是揣摩语言、体悟语言内涵的活动。
课文“每当夜幕降临……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意境优美,如仙境一般。
学生品读涵咏,从“渐渐地”、“慢慢地”咀嚼到雾凇是逐步形成的;从“轻轻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灵性和优雅;通过对“最初……逐渐……最后……”和“一层又一层”的反复朗读和体悟,留下了从“银线”到“银条”再到“银松雪柳”的感性认识,并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画面。
4、从小语文走向大语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课文中描绘的景色是美的,大自然呈现的景色更美,在课文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
这篇课文去探索大自然的更多美景,鼓励学习大胆向作者挑战,写出更好的文章,从课堂走向课外,从小语文走向大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