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京津冀一体化专题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综述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综述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综述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增长状况已经明显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发展势头,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实现区域腾飞的重要途径。

本文着重从京津冀一体化的提出背景出发,从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体化具有的现实基础与有利条件、空间结构演化以及产业结构方面对目前我国学界对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指出存在的不足及其完善途径。

关键词: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综述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提出与发展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因此一直以来都受到不少专家学者的重视。

作为我国的三大城市群之一,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目前已经进入到全面推进的阶段。

各个阶段示意表如表1所示。

虽然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较长三角、珠三角而言发展缓慢,有较大差距,但是不同的专家学者还是对京津冀区域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政策主张。

对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最早构想,从政府的层面来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当时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北京市提出了包括廊坊、唐山等城市在内的“首都圈”或京津唐地区的协作与发展规划。

到了“八五”期间,北京市计划委员会邀请了河北、天津的八十余位专家,开展了《首都及周边地区生产力合理布局研究》,他们对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发展进行了分工,提出了相应的生产力布局具体实施方案。

与此同时,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与省计委开展了《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研究》,围绕着推进京津冀一体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针对性的提出了推进河北省环京津地区与京津联合的有效途径和对策。

河北省正式提出“两环开始带动战略”是在1996年,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河北环抱京津、濒临渤海的这两大优势,以推动河北经济的高速发展。

在此后的十多年里,学术界和政府部门都对此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研究,虽然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但是都认识到了京津冀区域合作的重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逐渐白热化,以清华大学的吴良镛教授先后发布的两份《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报告》为标志,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相关的研究和讨论日益增多,而且引起了京津冀三地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广泛关注,一些研究成果开始逐步落实到政府规划层面上来。

京津冀调研报告

京津冀调研报告

京津冀调研报告
京津冀调研报告
为了更好地推动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以了解当前的情况、问题和挑战。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报告。

首先,我们发现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面临着一些重大挑战。

首先,交通拥堵问题严重,造成了人员流动不畅和资源浪费。

另外,环境问题也非常突出,空气质量和水质都需要得到改善。

此外,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北京作为国家政治和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的资源和人才,但其他地区的发展依然落后。

最后,区域合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接下来,我们发现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

首先,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区域内的经济合作和资源互补。

例如,雄安新区的发展为北京分担了一些功能,缓解了人口和环境压力。

此外,京津冀地区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例如高速公路和高铁网络的建设,有助于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然而,我们也发现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政策协同不够,导致政策落地不实。

不同地区的政府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导致政策执行存在差异和不一致。

其次,京津冀地区的企业合作还不够密切,缺乏共享资源和技术的机制。

另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加大力度进行治理。

综上所述,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在解决交通拥堵、环境问题和经济不平衡的同时,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协同、加强企业合作、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合作,才能实现京津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

京津冀研究报告

京津冀研究报告

京津冀研究报告
京津冀研究报告
一、概述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北方的重要经济区域,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最为迅猛的地区之一。

本报告旨在对京津冀地区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和分析。

二、发展现状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拥有庞大的人口和丰富的资源。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初衷是通过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目前,京津冀地区在交通、产业、人口流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尤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出台,更加明确了发展目标和路径。

三、面临的问题
然而,京津冀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交通拥堵问题十分严重,交通基础设施滞后,导致人口流动困难。

其次,环境质量下降,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城市规划不合理,造成资源浪费和城市扩张不受控制。

四、未来发展趋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认为未来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应该走绿
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首先,要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优化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其次,要加大环保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最后,要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控制城市扩张,合理利用资源。

五、结论
综上所述,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极,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然而,在发展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为了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目标,我们应该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环境质量,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京津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报告范文

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报告范文

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报告范文一、现状分析京津冀地区位于中国北方,是中国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协同发展区域。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区域之间的竞争和相对独立发展导致的不协调问题,京津冀地区在经济、环境、人口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挑战。

二、经济发展1. 高端产业集聚:京津冀地区拥有众多高科技企业和高端制造业企业,如华为、小米等,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2. 区域协同:京津冀地区通过建设高速铁路和交通基础设施,实现了区域经济的紧密联系,形成了一体化的市场。

三、环境保护1. 治理雾霾:京津冀地区雾霾问题长期存在,但近年来通过政府的投资和政策支持,逐渐改善了空气质量。

2. 生态文明建设:京津冀地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实施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四、人口流动与社会保障1. 人才流动: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人才密集的地区之一,吸引了众多高级人才和优秀人才的流动。

这也促进了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创新。

2. 教育医疗保障:为了更好地满足人口流动的需求,京津冀地区加大了对教育和医疗的投入,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

五、城市规划与建设1. 新型城镇化:京津冀地区通过推进“协同发展、绿色发展、智能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建设了一批现代化、智能化的城市,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2. 工业园区建设:京津冀地区通过建设工业园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高端产业,推动了区域产业升级。

六、区域协同创新1. 科技合作:京津冀地区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推动了区域内知识与技术的流动,提高了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

2. 产学研结合:京津冀地区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企业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七、农业与农村发展1. 农业现代化:京津冀地区通过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产业的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2. 乡村振兴:京津冀地区通过振兴乡村经济,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调研报告

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调研报告

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调研报告一、引言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旨在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协同创新,推动三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深入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与意义(一)背景京津冀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但长期以来,三地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较为突出。

北京面临着人口过度膨胀、交通拥堵、资源环境压力大等“大城市病”;天津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河北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与京津存在较大差距。

为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应运而生。

(二)意义1、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2、缓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改善城市环境和生活质量。

3、促进产业转移和升级,推动三地产业协同发展。

4、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状(一)交通一体化取得显著成效1、铁路方面,京张高铁、京雄城际等线路的开通,大大缩短了三地的时空距离。

2、公路方面,多条断头路、瓶颈路的打通,使得公路交通更加顺畅。

3、机场方面,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成投运,进一步完善了区域航空运输网络。

(二)产业协同发展稳步推进1、北京的部分非首都功能产业向津冀有序转移,如一些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等。

2、三地在产业合作方面不断创新模式,共建产业园区,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3、新兴产业如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在三地的协同布局逐渐形成。

(三)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加强1、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取得明显成效,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2、水污染治理、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化。

3、共同推进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打造生态宜居的区域环境。

1、教育领域,通过合作办学、师资交流等方式,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

2、医疗方面,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不断扩大,医疗合作项目增多。

3、文化、体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一)体制机制障碍仍待突破1、三地的行政管理体制、政策法规存在差异,影响协同发展的效率。

京津冀一体化研究报告sf(6-17)

京津冀一体化研究报告sf(6-17)
路线:天津西、胜芳、霸州西(20分钟)、白沟、白洋淀、 徐水、保定(40分钟通勤)
石济客专(2014年开工在建-2017年通车)全程323.11公里
路线:石家庄东、藁城南、辛集南、衡水北、景州、德州东、 平原东、禹城东、济南北(全程1小时30分钟)
市级城市:承德、霸州、衡水等地实现高铁零突破,承德地区实现40分钟直通 北京,纳入1小时北京通勤圈。
燕郊(地铁6号线)
涿州(大兴线)
北京
一小时北京通勤
固安(房山线)
通勤区域:苏庄-郭公庄-北京西站 通勤时间:1小时
固安,北京正南50公里,又称京南第一城 北京第二机场落地,将更大拉近北京与固安乃至廊坊的 城市距离。 推动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大领域率先突破
京津冀高铁线路打造一小时铁路圈 京津冀地区已有 京津城际、 京沪高铁、 京广高铁、 津秦高铁、 石太客专 5条线路开通 随着规划另外 9条铁路未来开通。 京九高铁、 京沈高铁、 津承高铁、 津保高铁、 津石高铁、 京滨高铁、 京唐专线、 京津二线、 京张高铁、
京津冀已建成高铁
京津城际
•总里程:120公里
【中国第一条高铁】2008年8月1日通车
通勤时间:30分钟
•停靠站点:亦庄(未运营)、永乐(未运营)、武清(通勤距离:80公里、时间:20分钟) •意义:加速京津联系,年运力达到3000万人次,带动武清快速发展(代表项目:奥特莱斯)
京沪高铁
•总里程:1318公里 时间:51分钟)
路线:石家庄东、藁城南、辛集南、衡水北、景州、德州东、平原东、禹城东、济 南北(全程1小时30分钟)
石济客专是石太客专的延长,是京津冀横线高铁交通网的重要构成,连接山西和山东,实 现衡水的高铁通车,通车后北京至衡水272公里路程,时间将由3小时30分钟缩短至1小 时10分钟。

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调研报告

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调研报告

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调研报告京津冀地域一体、文化一脉。

2017年12月22日,京津冀特色文化产业研讨交流会在石家庄举办,来自京津冀的专家学者、文化企业负责人以及其他业内人士,围绕“新时代”京津冀文化产业当前面临的问题、发展趋势及未来前景等话题,从总体布局、特色资源、企业实战三个方面展开深入的研讨。

研讨会上,京津冀三地签署了《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行动计划》。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文化发展最富活力的区域之一,更好推动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不但是推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加强文化产业区域布局,以及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对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时间过去了两年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三地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果,协同步伐明显加快。

三地在明确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对接机制;民间组织通过积极举办各种活动加强三地文化产业在产学研等方面的深层次合作;企业也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进行投资合作。

但也要看到,目前京津冀三地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尚未做到统一步调、协同发展,三地出台的相关规划和政策法规之间也缺乏沟通和协调,难以形成合力。

一方面,三地都根据自身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和固有的文化历史资源各自发展,客观上造成了竞相建设文化产业园区、主题公园等,重复建设形成资源浪费。

另一方面,较为低端的重复建设导致各地难以携手进行深层次的文化产品开发,不但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产品需要,而且还进一步分流了对文化产品的有效需求。

还需注意的是,三地文化市场中体制性、行业性壁垒较为突出,文化产品和相关生产要素难以在三地自由流动,行业和企业间的优势难以实现互补,统一的文化市场难以形成,有优势、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难以做大做强,直接影响了三地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进程。

京津冀一体化研究报告

京津冀一体化研究报告

京津冀一体化研究报告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已到定稿阶段了,最快月底上报国务院。

北京市委研究室副主任余钟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不便透露。

“都在进行中。

”他说。

值得注意的是,京津冀三地政府在近期公开表态中,均明确提出将“交通一体化、产业链分工合作(产业转移对接)、生态环境建设”三大领域,作为京津冀一体化推进的重点。

天津市委党校经济战略研究所所长臧学英认为,“规划一旦出台,这三个领域会是三地最主要的合作方面,也是各自利益契合点所在。

”三大领域展开合作三地政府关于“交通一体化、产业链分工合作(产业转移对接)、生态环境建设”三大领域的共识,密集表述于近半个月内。

6月28日,北京市代表团赴河北展开了为期两天的学习考察。

座谈会上,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强调:“重点要切实抓好交通一体化、产业链分工合作、生态环境建设这三件事,在规划对接、资源共享、协作机制三个方面加强顶层设计。

”与此同时,河北省长张庆伟在简要汇报中也说,河北要“有力有序推进与北京的对接合作”、“强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积极推进交通一体化规划和建设”。

此后不足半月,7月11日,天津市市长黄兴国主持召开市政府第34次常务会议,会议表示:“要围绕推进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转移对接三个重点领域,尽快组织相关部门研究制定重点任务和项目清单。

”“交通、生态是三地共同利益所在,京津冀一体化首先要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环境治理也需要三地联防联控,而产业作为实现同城化的载体,是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

”臧学英认为,三地要真正实现一体化,这三大领域符合三地共同利益。

产业转移是难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近期的确是动作频频,尤其是在交通领域。

由交通部牵头成立的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专题研究组,近日编制了《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并在7月2日至3日,与京津冀三地交通部门负责人,在廊坊就规划内容进行了深度对接。

此外,一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于近日开工或即将上马,如北京至沈阳铁路客运专线河北-辽宁段6月30日正式开工建设。

2017年中国京津冀水环境治理专题分析报告

2017年中国京津冀水环境治理专题分析报告

2017年京津冀水环境治理专题分析报告2017年7月出版文本目录1、历史:京津冀地处海河流域,多重历史原因造成水环境脆弱 (4)1.1、京津冀水系基本情况 (4)1.2、多重历史因素造成流域水环境脆弱 (4)2、现状:区域水资源匮乏,水质污染严重 (7)2.1、资源性缺水:京津冀水资源匮乏,属严重缺水地区 (7)2.2、水质性缺水:地表水水质差,劣 V 类水占比全国最高 (8)2.3、“超级污水渗坑”事件再次敲响警钟 (12)3、政策体系日渐完善,治理目标逐步明确 (15)4、市政污水处理:处理水平逐步提高,仍有发展空间 (21)5、统筹规划、协同发展,大规模流域治理拉开序幕 (27)6、典型项目:永定新河与通州项目提供借鉴,白洋淀治理备受瞩目 (30)6.1、北京通州项目:总投资 280 亿,将成为标杆项目 (30)6.2、天津永定新河治理项目:兼顾防洪工程和水环境治理 (33)6.3、白洋淀治理:比邻雄安新区,项目备受瞩目 (35)7、投资分析 (37)图表目录图表 1:京津冀流域粮食产量占全国的 10% (5)图表 2:京津冀流域面积占全国流域面积的 3.3% (5)图表 3:京津冀流域图 (6)图表 4:京津冀水系图 (6)图表 5:2014 年全国各省级行政单位人均水资源情况(单位:立方米) (8)图表 6:海河流域水质情况 (8)图表 7:全国七大水系、浙闽片河流西南西北诸河地表水质 (9)图表 8:北京市五条河流水质差异较大 (9)图表 9:北京市河流水质情况 (9)图表 10:天津市河流水质情况 (10)图表 11:河北省河流水质情况 (11)图表 12: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南赵扶镇污水渗坑 (13)图表 13:渗坑废水呈锈红色、酸性,PH 约为 1 (13)图表 14:京津冀三地污水处理率情况 (15)图表 15:北京市废水排放总量和排放增长率 (21)图表 16:天津市废水排放总量和排放增长率 (22)图表 17:河北省废水排放总量和排放增长率 (22)图表 18:京津冀三地废水排放量对比 (23)图表 19:“十三五”期间新增投资测算思路 (25)图表 20:从市政污水处理项目到大规模综合性流域治理 (27)图表 21:北京市黑臭水体分布情况 (28)图表 22:天津市黑臭水体分布情况 (29)图表 23:河北省黑臭水体分布情况 (29)图表 24:通州水环境“十三五”规划示意图 (31)图表 25:永定新河区位图 (34)图表 26:永定新河一期治理工程照片 (35)图表 27:由于水质污染白洋淀曾爆发大规模死鱼事件 (36)图表 28:雄安新区地理位置示意图 (36)表格 1:京津冀地区主要河流情况 (4)表格 2:河北省渗坑治理行动方案 (14)表格 3:京津冀地区“十三五”期间污水处理建设规划 (15)表格 4:流域治理相关政策梳理 (18)表格 5:京津冀地区流域治理规划投资情况 (20)表格 6:京津冀地区污水处理概况 (24)表格 7:北京市市政污水处理现状 (24)表格 8:河北省地区市政污水处理现状 (24)表格 9:新版污水排放指标出台,排放指标持续收紧 (25)表格 10:“十三五”京津冀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投资 (26)表格 11:北京市通州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主要内容 (32)表格 12:通州区流域治理项目情况一览 (32)表格 13:白洋淀水质情况 (35)报告正文1、历史:京津冀地处海河流域,多重历史原因造成水环境脆弱1.1、京津冀水系基本情况京津冀绝大部分地区位于海河流域。

浅析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

浅析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都市为核心的经济圈和城市群正成为区域间经济竞争的主要载体。

环渤海地区具有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优势,它的兴衰对我国政治稳定、教科文发展和国际形象有着重要影响。

环渤海地区人力资本积累雄厚,信息基础设施优越,创新能力强,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振兴环渤海地区,关键在于整合京津冀区域。

一、京津冀区域的发展现状京津冀区域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唐山、保定、廊坊、秦皇岛、张家口、承德、沧州、石家庄、邯郸、邢台和衡水11个地级市,是我国最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我国北方最大和发展程度最高的经济核心区。

土地面积只有21.6万平方公里,仅占全国的2%,但是总人口达10860.5万,占全国的7.98%;地区生产总值达62172亿元,占全国的1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3661.8亿元,占全国的9.9%;进出口总额达6124.8亿美元,占全国的14.7%,。

京津冀已经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第三个最具活力的城市群。

近年来,京津冀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长三角和珠三角两个经济圈相比,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远远落后,反映了京津冀区域经济整体实力不强的现实。

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京津冀区域在基础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

1.区域经济整体实力不强。

以2005年统计数据为例,2005年长三角区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963亿元,珠三角区域为18059亿元,京津冀区域为20595亿元,京津冀和珠三角相当,远低于长三角,而人均生产总值则只有前两者的一半;而作为反映人群众生活水平重要指标的人均可支配收入,2005年京津冀地为10891元,也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差距悬殊。

2.区域对外开放程度低。

京津冀区域处于大陆北方,历史上又长期处于封建思想文化统治的核心地带,民风趋于保守与封闭,官本位和等级观念较重,亲商环境差,市场意识不强,与东南沿海开放较早的地区相比,开放程度明显低一些。

2017年京津冀一体化与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京津冀一体化与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京津冀一体化与钢铁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2月目录一、政策简介: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推进互联互通 (7)(一)战略目的:强化北京首都职能,疏散其非首都职能至周边地区 (7)(二)先行领域:重点推进互联互通,交通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 (11)二、需求:京津冀一体化加速推进,将直接拉动区域钢需 (13)(一)交通一体化: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建设提振钢需 131、京津冀区域初步形成综合交通网络,但交通方面仍存在短板 (13)2、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为协同发展前提,基础设施建设提振钢需 (14)(二)产业一体化:京津冀房地产发展不均衡,产业一体化有望拉动房地产发展 (16)三、供给:去产能带来多重改革红利,环保加码倒逼落后产能退出 (18)(一)去产能重点区域:区域整体面临较大去产能压力,当地龙头钢企将享受较大改革红利 (18)(二)环保政策重点治理对象:政策加码长期将加速落后产能退出,短期环保停限产将直接利好当地龙头钢企 (21)1、长期:产能过剩是恶化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环保政策趋严将加速落后产能退出 (22)2、短期:环保停限产短期内明显导致京津冀地区钢铁供给下降、钢铁价格上升,最严环保限产政策即将袭来利好京津冀地区龙头钢企 (24)(1)变量构建与判断条件定义 (24)①环保停限产信号的构建 (24)②判定条件的设立 (26)(2)计算结果 (28)(3)对京津冀地区环保政策的预期及其影响 (29)四、看好“京津冀一体化”带来的区域性供需格局改善 (31)(一)河钢股份 (32)(二)首钢股份 (33)政策简介: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推进互联互通。

从1986 年代首次发起正式的区域合作机制至今,京津冀区域的发展格局中包括了北京、天津、河北省石家庄等8 地市和山东德州,“一体化”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各省市协同发展,强化北京的首都职能,疏散其相对低端、低效益、低附加值、低辐射的非首都职能疏散到周边城市。

京津冀工程情况汇报

京津冀工程情况汇报

京津冀工程情况汇报近年来,京津冀地区在国家战略规划的引领下,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京津冀工程也在不断推进中。

下面我将就京津冀工程的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而言,京津冀地区加快了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其中,京津冀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京津城际铁路、京雄城际铁路等高铁项目也在建设中。

此外,京津冀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也在加速推进,包括北京地铁、天津地铁、石家庄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

其次,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也是京津冀工程的重点之一。

京津冀地区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京津冀地区实施了大气十条措施,加快了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的产能置换和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进清洁能源的利用。

同时,京津冀地区也加强了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推动水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整治。

再次,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也是京津冀工程的重要内容。

京津冀地区在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加大了科技创新力度,促进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同时,京津冀地区也加快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最后,京津冀工程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京津冀地区加快了新型城镇化进程,推动了城市群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

在农村领域,京津冀地区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了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京津冀工程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京津冀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工程建设力度,推动京津冀地区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进步,京津冀地区的一体化进步成为当前中国进步的重要战略之一。

旨在增进京津冀三地的协同进步,提高区域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起首,京津冀地区集中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源,联合进步将会在更大程度上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整体效益。

其次,京津冀地区互相紧邻,交通便利,进步联动效应明显。

在协同进步中形成京津冀一体化产业链的完善,不息加深区域市场一体化,提高各地的竞争力。

第三,京津冀地区面临着一系列共同的进步挑战,例如环境污染、土地资源短缺等。

通过一体化进步,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实现共同的可持续进步目标。

为实现,各方面需要共同努力。

起首,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定和协调上发挥重要作用。

需要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建立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体系,推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协同进步。

其次,各地企事业单位应加强合作,形成合力。

可以通过企业间联合、资源共享等方式,加强京津冀地区内的经济联系。

同时,还应鼓舞和支持创新创业,提高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再次,社会力气和个人也应乐观参与。

可以通过沟通进修、文化推广等方式,增强区域文化认同感,凝聚进步共识。

的进步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

起首,三地之间在经济进步水平、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加大协调力度,增进优势互补。

其次,京津冀区域的一体化需要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地方利益的影响,一些问题可能不容易解决。

此外,环境保卫和资源利用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京津冀地区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挑战,如何在一体化的进程中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考验。

为应对上述挑战和难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起首,加强政府合作,形成统一规划和管理。

只有政府部门之间有良好的合作和协调,才能够推动一体化进程。

其次,加大环境保卫和资源管理力度。

应加强环境保卫工作,缩减污染排放,乐观推行绿色进步。

从地方两会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2017

从地方两会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2017
动 .推 进 签 约项 目尽 快 开 工 建设 、投 产达 效 ,形成 新 的 增长动力。
园、未来科技城 、国家大学创新园区建设 ,共建- -t t : L 重点 实验室 、产业协 同 园区和产业技 术创新战略联盟 .推动
全 面创 新 改 革试 验 向纵 深 拓 展 ,深 入 推进 三 地 人 才资 质 互
同工 作被 北 京 和 天 津列 为 第一 要 务 ,对 于 i  ̄ d t , 来 说 第一 要务 依 旧是 产 业 转型 升 级 和经 济 结构 调 ,京津 冀 协 同位 于第 二重 要 位 置 。
北京 :重点推动三个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北 京市 市长 蔡 奇 指 出 ,2 0 1 7 年 是 北 京 市 实 施
市 副 中心 建 设 的投 入 就将 超 过4 2 - 1 ' 7 , 元
‘ 十三五’ 规 划 率 先 全 面建 成 小 康社 会 、 建设 国 际一 流 的 和谐 宜居 之 都 的关 键 一年 .也是 落 实 京津 冀协 同 发展 规 划纲 要 》 的重 要 一 年 首 都 发展 面 临 着难 得 的历
时代背景 ,那就是以信 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
方兴未艾 .深刻改变着人们 的生产生活方式 ,带来生产
力 质 的飞 跃 ,引 发 生产 关 系重 大 变革 .成 为 重 塑 国际 经 济 、政 治 、文 化 、社会 、生 态 、军事 发 展 新格 局 的主 导
铁 路 ,天津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 9 0 0 万人次 :推动 建立
2 0 1 7 年 天 津 将 全 面 深 化 协 同 发 展 强 化 与 国 家 部 委 、 中央 企 业 、大 院 大 所 的 有效 合 作 ,深 入 落 实 与 北 京 市 、河 北 省 各 项 合 作 协 议 ,积 极 推 进 滨 海 一 中 关 村 科 技

京津冀研究报告

京津冀研究报告

京津冀研究报告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人口密集的区域之一。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快速,城市化进程加快,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京津冀地区的国民经济、人口与城市化、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首先,京津冀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相对较为集中。

人口和经济资源重点在北京和天津两个城市,区域发展不够均衡。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应加大对冀南地区的支持力度,鼓励其经济发展,提高其在区域内的国民经济份额。

其次,京津冀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化进程快速,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是人口密集导致的交通拥堵问题。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应建设更多的地铁、轻轨等公共交通工具,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

其次是城市房价高企的问题。

为了解决房价过高的问题,可探索多元化的房地产供应方式,提供更多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满足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

最后,京津冀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也亟待解决。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京津冀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大气污染问题。

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应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同时,推动能源结构调整,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综上所述,京津冀地区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但也有相应的解决办法。

通过加大对冀南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均衡发
展;建设更多的公共交通工具,缓解交通拥堵;探索多元化的房地产供应方式,解决房价过高的问题;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推动环境保护工作。

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京津冀地区将实现更加可持续、均衡发展的目标。

京津冀研究报告

京津冀研究报告

京津冀研究报告《京津冀研究报告》京津冀一体化是中国政府推动的重要战略,旨在加速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构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长效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本报告主要从区域经济、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区域经济发展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较高的产业集聚能力。

在推动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首先应加强合作机制搭建,建立统一的区域经济合作平台,促进资源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和有效配置。

同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新兴产业,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环境保护京津冀地区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特别是雾霾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为了解决环境问题,首先需要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

其次,应加强区域环境监测和治理,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共同应对环境问题。

此外,应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三、基础设施建设京津冀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实现一体化发展至关重要。

在交通方面,应加大铁路、公路和航空等交通建设力度,加强区域交通一体化,提高交通运输的便捷性和效率。

在通信方面,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信息化水平,为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

同时,还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综上所述,京津冀研究报告主要从区域经济、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在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应加强合作机制搭建,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环境保护力度,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运输和信息化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京津冀一体化专题分析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7年7月正文目录1.京津冀土地财政的现状 (4)1.1土地财政的概念内涵 (4)1.2京津冀协同发展土地利用规划 (4)2.京津冀地产与财政的内生逻辑 (9)2.1京津冀的房地产催化了土地财政的增长 (9)2.2土地出让收入成为地方财政收入主要来源 (11)2.3土地财政并非京津冀地产价格高企的主要推手 (12)3.京津冀视角下的雄安新区土地财政展望 (13)3.1雄安新区有望走出土地财政依赖的困境 (13)3.2发债或成为雄安新区建设资金来源 (14)3.3 PPP模式助力雄安新区基建投资 (16)3.4雄安新区有望构建新型财政收支框架 (17)图表目录图1:2012-2016年北京市用地审批情况(公顷) (5)图2:2012-2016年北京市土地交易面积(公顷) (6)图3:2011-2016北京土地出让收入及占财政收入比重(亿元,%) (7)图4:2011-2015年京津冀房产与土地相关税收及占财政收入比例(万元,%) (8)图5:京津冀土地规划分类图 (9)图6:1999-2015年京津冀房屋销售价格(元/每平米) (10)图7:2011-2016年我国与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的税收(亿元,%)11 图8:2012-2016我国土地出让收入及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亿元,%) (12)图9:2011-2016京津冀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亿元) (15)1.京津冀土地财政的现状1.1土地财政的概念内涵土地财政指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

土地财政的收入来源:与土地有关的政府非税收入,包括土地出让金、土地租金、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等;与土地有关的税收,包括房地产税、建筑税、房地产和建筑业的营业税、土地增值税、购房的契税、房产交易过程中的个人所得税、耕地占用税等等;土地从征收到出让过程中的隐性收入和间接收入。

自1990年国务院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有偿出让开始,土地使用权市场正式出现并建立起来。

目前,我国地方财政收入有较大部分来源于土地出让金。

1.2京津冀协同发展土地利用规划据新浪网报道:2016年5月,国土部和发改委联合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5-2020)》。

规划划定了减量优化区、存量挖潜区、增量控制区和适度发展区,明确了各区域土地利用的原则和利用导向。

该规划对京津冀地区特别是环京地区新增建设用地严控、鼓励存量转换、存量挖潜,也在纠正北京周边通过土地供给来推动房地产发展的思路。

存量建设用地在结构上保障重点基础社会和公共服务,以及引导人口与产业的合理移动集聚为重心。

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土地利用规划来看,京津冀将会严控新增建设用地,控制环京区域房地产的膨胀发展。

存量建设用地凸出保障民生发展,因此未来京津冀土地利用也会结构性调整。

图1:2012-2016年北京市用地审批情况(公顷)2012年-2016年,北京市用地的整体规模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在2016年有小幅反弹。

其中新增建设用地从2012年的2154公顷减少到2016年的898公顷。

农用地转用的土地面积也从2012年的2077公顷减至2016年的840公顷。

图2:2012-2016年北京市土地交易面积(公顷)2012-2016年,北京市的土地交易面积在2013年达到顶峰2118.64公顷后下降,从2016年的2118.64公顷下降至2016年的477.29公顷。

北京地区土地交易面积减少,表明北京市在控制土地的供给。

图3:2011-2016北京土地出让收入及占财政收入比重(亿元,%)近几年北京土地出让收入从2012年的671亿元上涨到2015年的2010亿元,其占北京财政收入的比重也在16.77%到50.61%的区间波动。

未来北京趋向于摆脱土地财政的模式,土地出让金将继续减少,土地出让收入占北京财政收入的比重也将减少。

图4:2011-2015年京津冀房产与土地相关税收及占财政收入比例(万元,%)2011年-2015年,京津冀房地产与土地的相关税收占到财政收入的10%以上的比例。

京津冀房地产与土地相关税收从2011年的804,6819万元增长至2015年的133,47673万元。

京津冀房地产与土地相关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图5:京津冀土地规划分类图京津冀地区的土地供给规划为四类:减量优化区指北京四环以内地区;存量挖潜区指北京四环至北京六环;增量控制区是指北京六环至河北交界处、京津冀生态保护地区;适度发展区(燕郊、固安、武清、涿州等)。

总体来看,北京四环以内为减量优化区,也凸显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的意图,环北京区域要实现增量控制,京津冀生态保护区适度发展。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较为成熟的区域,土地规划实现控制增量,在京津冀城市化程度较弱的区域,土地规划要适度发展。

最终实现京津冀土地协调平衡发展。

2.京津冀地产与财政的内生逻辑2.1京津冀的房地产催化了土地财政的增长98年-04年,京津冀处于土地平稳供给期,自98年开始,我国实行住房改革政策,房地产市场开始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商品房销售面积从98年的952万平方米上升到04年的4183万平方米,年平均增速28%,房地产销售额从98年的545亿上升到04年的2053亿,年平均增速24.72%。

05年-08年,京津冀处于土地供给扩张期,房地产也较快发展并呈现过热状态。

图6:1999-2015年京津冀房屋销售价格(元/每平米)北京的房屋平均销售价格从1999年的5647元每平米升至15年的22633元每平米,。

天津地区从1999年的2251元每平米上涨到10107元每平米,河北从1999年的1354元每平米涨至2015年的5759元每平米。

从近十余年京津冀房屋平均销售价格来看,京津冀的房地产价格提升对于土地财政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从经济收益的角度,京津冀土地财政也受益于京津冀房价的上涨。

京津冀的土地财政也和京津冀的房价形成了螺旋式上涨的局面。

地价的高价促使了房价的高企,房价的高企也催化了地价的高企。

2.2土地出让收入成为地方财政收入主要来源图7:2011-2016年我国与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的税收(亿元,%)2011年,我国与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的税收为7001亿元,2016年涨至15018亿元,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从6.75%上升到9.41%,与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的税收对于地方财政愈加重要,部分经济欠发达区域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依赖较大,经济较发达区域对于土地财政依赖较小。

图8:2012-2016我国土地出让收入及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亿元,%)2012年我国土地出让收入为28886.31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47.29%,至2016年土地出让收入上涨到37456.63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42.96%。

过去五年,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围绕50%上下波动,土地出让收入已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3土地财政并非京津冀地产价格高企的主要推手京津冀房地产价格的高企,为京津冀土地财政收入提供了很好的支撑,但是京津冀土地财政与地产价格的螺旋式上涨,也造成了较大的收入分配差距。

拥有京津冀的房产成为了快速的致富渠道,是否拥有京津冀房地产成为财富的重要标志。

而房地产的特殊性质也使得其收益远超过存款利息、理财产品、基金产品乃至股票市场的收益,京津冀的房地产在近几年也成为中产阶层最好的投资标的。

近期,京津冀对于房地产市场的严格调控,也表明了政府欲在控制京津冀房地产的失控式发展。

尤其在17年以来,中央出台的通州副中心规划、雄安新区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进一步催化了京津冀地产的预期,京津冀的交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方面均会迎来较大利好,因此也带动了近期京津冀地产的火热。

因此京津冀房地产价格的高企因素复杂,土地财政并非京津冀地产价格高企的主要推手,因此土地财政问题并非是解决京津冀地产价格高企的根源。

但京津冀土地财政的优化,有利于调节地产价格高企带来的贫富差距等问题。

3.京津冀视角下的雄安新区土地财政展望3.1雄安新区有望走出土地财政依赖的困境据国土资源报报道:17年5月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姜大明主持召开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指出要发挥国土资源管理对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服务保障作用。

国土资源部计划将雄安新区作为国土资源管理改革试点和创新政策的先行先试区,重点从保障用地需求、土地供应政策、城市地质调查、不动产统一登记和土地税费相关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

17年5月,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在《人民日报》发文,坚决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把严格土地和房地产管控作为当务之急,明确新区是创新发展的高地、不是炒房淘金的地方。

研究制定与雄安新区功能定位相适应的人口和住房政策,探索全新的房地产改革路子,满足民众住房需求,打造政策高地、成本洼地。

从国土资源部与河北省委书记的表态来看,雄安新区有望走出土地财政的路径依赖陷阱,雄安新区的财政收入将不依赖土地财政收入,雄安新区的土地管理模式也将进行创新。

央企、行政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的迁入雄安也有望为雄安新区奠定多元化的财政收入来源,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有望成为雄安新区的税收收入来源,因此雄安新区摆脱土地财政依赖困境的基础具备,雄安新区的新型土地管理模式也有望成为全国的创新示范区。

3.2发债或成为雄安新区建设资金来源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展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地方市政债能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保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2014 年5月国务院批准了北京等十省市试点地方债自发自还,地方市政债有望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图9:2011-2016京津冀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亿元)11年京津冀的财政收入为6199亿元,财政支出为8579亿元,有2380亿元的财政赤字。

2016年,京津冀三地的财政收入为10656亿元,而财政支出则为15900亿元,有5244亿元的赤字。

截至2016年底,北京政府性债务余额4052.80亿元,同比下降40.53%;其中,政府债务余额3741.18亿元,下降34.70%,或有债务311.62亿元,下降71.31%。

京津冀的债务风险可控,京津冀举债仍有空间。

17年5月,财政部核定北京2017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525亿元,将主要用于北京城市副中心重大工程建设等领域。

新增债券将主要投向五个领域:141.14亿元用于北京城市副中心、2019北京世园会等重大工程建设;132.37亿元用于疏解非首都功能;90亿元用于土地储备;83.79亿元用于环境整治;77.70亿元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北京用于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资金,部分资金或用于雄安新区的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