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各章节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病理生理学考试重点大纲

病理生理学考试重点大纲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脱水的定义2、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水中毒,各自的临床特点及临床表现3、水肿的发病机制4、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了解第四章酸碱平衡紊乱1、主要出选择题,了解第五章缺氧1、常用的血样指标,5条2、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的发生机制及血氧变化特点3、发绀第六章发热1、发热定义2、发热的激活物种类3、制热信号传入中枢的途径4、正调节机制、负调节机制的种类5、发热的3个过程第十章应激1、应激的定义2、全身适应综合症分为哪三期3、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两大系统4、应激时的细胞体液反应5、应激性溃疡,定义和发生机制第十一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DIC定义2、DIC的发病机制3、DIC的诱因4、DIC的分期5、DIC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病机制第十二章休克1、休克的发病机制2、微循环变化的代偿意义3、休克晚期发生DIC的机制4、细胞损伤的四个机制,了解5、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定义6、细胞代谢障碍,看书,了解7、肾功能变化,看书,了解8、休克肺9、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定义,发病机制,了解第十三章缺血-再灌注损伤1、缺血-再灌注损伤定义2、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氧反常,钙反常,pH反常3、活性氧的损伤作用4、钙超载,定义,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5、无复流现象,定义6、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因素第十四章心功能不全1、心力衰竭定义2、心力衰竭的诱因3、心衰时心脏本身的三种代偿方式4、心衰时心脏以外的四种代偿方式,了解5、心肌收缩性减弱引发心衰的发生机制6、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四条第十五章肺功能不全1、外呼吸功能障碍2、呼衰定义3、呼衰的发病机制,肺通气功能障碍,肺换气功能障碍,急性呼吸窘迫、慢性阻塞性肺病4、急性肺损伤引起呼衰的机制5、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第十六章肝功能不全1、肝功能不全定义2、肝性脑病的概念3、肝性脑病发病机制,氨中毒学说4、肝性脑病的诱因第十七章肾功能不全1、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定义2、少尿期的变化特点3、健存肾单位学说4、矫枉失衡学说5、肾性高血压6、肾性营养不良7、肾性贫血8、尿毒症,概念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疾病概论1、疾病发生的条件2、诱因3、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4、脑死亡的判定标准。

生理学每章重点概括(知识梳理)(一)2024

生理学每章重点概括(知识梳理)(一)2024

生理学每章重点概括(知识梳理)(一)引言概述:生理学作为一门研究生命体各种生理功能以及生理过程的学科,对于理解人体的运作机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生理学的不同章节的角度,梳理出每章的重点内容,帮助读者系统地掌握生理学知识。

一、细胞的生理1. 细胞膜:结构和功能2. 细胞内外物质的运输:主动转运和被动扩散3. 细胞信号传导:电信号和化学信号4. 酶的功能与调节5. 细胞增殖与分化: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二、神经生理学1.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2. 神经冲动的传导:动作电位与突触传递3. 神经系统的组织与功能划分: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4. 感觉器官与感觉传递: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5. 神经调节与自主神经: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三、循环生理学1. 心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 心脏的电生理活动:起搏与传导3. 血压的调节与血管功能:自律性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4.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5. 全身循环与微循环: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功能与特点四、呼吸生理学1. 呼吸道的结构与功能2. 通气与肺泡气体交换:呼吸肌和肺泡的作用3. 氧气与二氧化碳的运输与调节:血红蛋白与呼吸酸碱平衡4. 呼吸中枢与呼吸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对呼吸的控制5. 人体呼吸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对呼吸功能的影响五、消化与代谢生理学1. 消化道的结构与功能:口腔、食道、胃、肠道2. 营养消化与吸收:消化酶和肠道对营养的处理3. 代谢与能量平衡:糖酵解、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过程4. 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肾脏对水和离子的调节5. 内分泌系统与代谢调节: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等对代谢的影响总结:生理学的每章内容都与人体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通过对细胞生理、神经生理、循环生理、呼吸生理以及消化与代谢生理等方面的探索,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体的机能和机制。

这些重点内容的掌握,将为我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生理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生理学》重点知识

《生理学》重点知识

《生理学》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2.生命活动至少包括三种基本特征,既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其中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

衡量组织细胞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阈值。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调节特点是迅速、精细而准确、作用时间短暂等。

4.反射的形式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通过后天学习建立的(如:望梅止渴)。

反射弧组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5.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调节速度较慢、作用范围较广、持续时间较长。

6.反馈作用主要包括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种方式。

如动脉血管的减压反射属于负反馈;如排尿反射、排便、分娩、血液凝固等活动属于正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物质跨膜转运的形式包括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其中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是顺浓度(电位)梯度转运物质,属于被动转运。

O2、CO2进出细胞膜是通过易化扩散的方式。

2.静息电位主要是由钾离子外流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安静时,细胞膜内负外正的稳定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是由于Na+外流引起。

3.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机械性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其关键结构是三联管。

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Ca2+的参与起到关键作用,故称为耦联因子。

第三章血液1.血浆渗透压由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

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是由血浆中的NaCl所形成,其作用是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是由白蛋白形成,其作用是在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和维持正常血浆容量中起着重要作用。

0.9%NaCl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属于等渗溶液。

2.正常人血浆pH值为7.35—7.45。

血浆pH值的相对恒定有赖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其中以碳酸氢钠/碳酸(NaHCO3/H2CO3)最为重要。

生理学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生理学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生理学研究方法的三个水平:整体、器官和系统水平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物质转化&能量转换)、兴奋性(刺激强度、作用时间及变化率)、适应性(行为&生理)和生殖二、内环境:1、体液量(60%体重)细胞内液40%;细胞外液20%(组织液、血浆、淋巴液)2、内环境: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3、稳态:内环境的理化因素相对恒定或处在动态平衡中三、生理功能的调节1、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特点:快速、短暂、精确种类:非条件反射vs. 条件反射)2、体液调节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的运输,对机体某些组织或器官的活动进行调节特点:缓慢、持久、广泛分类:运距分泌、旁分泌、神经分泌3、自身调节概念:组织器官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而是由其自身特性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的过程特点:范围局限、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四、反馈调节系统: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返回作用于控制部分的过程1、正反馈:加速体内某一生理过程完成2、负反馈:维持体内环境稳态第二章细胞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1、分子组成:脂类(磷脂、胆固醇、糖脂分子)、蛋白质(镶嵌蛋白、外周蛋白)、糖类2、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即流动的液态脂类双分子层为基价,其中镶嵌着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少量的多糖分别与类脂和蛋白质结合成糖脂和糖蛋白(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1、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移动,如氧、二氧化碳等影响因素:a.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b.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2非脂溶性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顺浓度差或电位差跨膜扩散(1):通过载体蛋白的构型改变完成物质转运,如葡萄糖(G)、氨基酸(aa)等营养物质。

特点:a.高特异性,即某种载体只选择性的与某种物质特异性结合b.有饱和现象,载体数量有限,转运的物质增加到一定限度时,转运量不再增加c.(2):在通道蛋白(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的帮助下完成,如离子特点:通道蛋白的开放和关闭控制着物质的转运a.特异性不高; b.无饱和现象;3、主动转运:非脂溶性物质分子等从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谁主动谁耗能),消耗ATP。

生理学各章节考试重点

生理学各章节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指细胞外液占体液的1/3,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液2、稳态:内环境的各种物理的和化学的因素保持相对稳定3、人体的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自身调节:由组织,细胞本身生理特殊性决定的,并不依赖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的反应4、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反射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5、神经调节的特点:迅速,局限,精确;体液调节的特点:缓慢,弥散,持久6、机体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单向式)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反馈控制,前馈控制,负反馈:反馈信息的作用是减低控制部分的活动的反馈控制,对保持内环境稳态起着重要作用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1、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的质膜的组成:脂质,蛋白质,极少量的糖类2、膜蛋白的分类:细胞骨架蛋白,识别蛋白质,酶,受体蛋白,跨膜转运物质的功能蛋白3、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1)单纯扩散举例:O2,N2,CO2,NH3,尿素,乙醚,乙醇,类固醇(2)易化扩散举例:A经载体介导:葡萄糖,氨基酸特点:饱和现象,结构特异性,竞争性抑制B 经通道介导:Na+,K+,Ca2+,Cl-等特点:A顺浓度或电位梯度的高速度跨膜扩散B门控体制包括电压门控通道和化学门控通道C 对通过的离子有明显的选择性(3)主动转运举例:A原发性主动转运——直接利用ATP:钠-钾泵B继发性主动转运——间接利用ATP: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肠和肾小管的重吸收(4)出胞和入胞4、细胞的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处于安静状态时,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等于K+的平衡电位产生机制:K+离子的外排极化:静息时膜的内负外正的状态去极化:静息电位的减少超极化:静息电位的增大复极化:细胞膜由去极化后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5、细胞的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膜电位发生迅速的一过性的波动,是细胞兴奋的标志产生机制:Na+的内流(去极化),K+的外流(复极化)阈电位:形成Na+通道激活对膜去极化的正反馈过程的临界膜电位6、局部电流的方向;膜外由未兴奋区流向兴奋区,膜内由兴奋区流向未兴奋区特点:全或无定律,不衰减传导7、反应: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生物体内部的代谢活动及其外部表现将发生相应的改变8、兴奋:指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9、兴奋性:指一切活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是衡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10、刺激量的参数:刺激强度,刺激持续时间,刺激强度对时间变化率阈刺激和阈强度:能使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叫阈强度,相当于阈qq:858342343 强度的刺激叫阈刺激。

生理学每章重点概括(知识梳理)

生理学每章重点概括(知识梳理)

(每章重点的概括,不是很详细,可以快速阅读,查漏补缺~~~)(一)绪论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2. 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对多细胞机体而言,整体所处的环境叫外环境,而构成机体的细胞所处的环境叫内环境。

当机体受到刺激时,机体内部代谢和外部活动,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变化称为反应.反应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

3. 自身调节:心肌细胞的异长自身调节,肾血流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恒定的自身调节,小动脉灌注压力增高时血流量并不增高的调节都是自身调节。

考生自己注意总结后面各章节学到自身调节。

4. 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调节的主要调节形式,特点是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

5.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部位广泛。

6. 生理功能的反馈控制:负反馈调节的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是一种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钠通道的开放和钠内流互相促进等生理活动都是正反馈。

考生自己注意总结后面各章节学到的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体镶嵌模型.基本内容①基架:液态脂质双分子层;②蛋白质:具有不同生理功能;③寡糖和多链糖.2.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⑴小分子脂溶性物质可以自由通过脂质双分子层,因此,可以在细胞两侧自由扩散,扩散的方向决定于两侧的浓度,它总是从浓度高一侧向浓度低一侧扩散,这种转运方式称单纯扩散。

正常体液因子中仅有O2、CO2、NH3以这种方式跨膜转运,另外,某些小分子药物可以通过单纯扩散转运。

⑵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浓度高向浓度低处转运时不需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转运,但转运依赖细胞膜上特殊结构的"帮助",因此,可以把易化扩散理解成"帮助扩散"。

什么结构发挥"帮助"作用呢?--细胞膜蛋白,它既可以作为载体将物质从浓度高处"背"向浓度低处,也可以作为通道,它开放时允许物质通过,它关闭时不允许物质通过。

生理学重点知识点笔记整理

生理学重点知识点笔记整理

⽣理学重点知识点笔记整理⽣理学考试重点总结绪论1. 衡量兴奋性的指标---阈值2. 反射弧—感受器、传⼊神经、发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 反馈,正反馈,负反馈(理解)4. 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第⼆章单纯扩散定义:脂溶性物质顺浓度差的跨细胞膜的转运。

如:O2,CO2 ,⼄醇,尿素,⽔等易化扩散定义:⽔溶性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特殊蛋⽩质,从⾼浓度侧到低浓度侧的扩散。

分类: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经通道的易化扩散主动转运(1)原发性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耗能,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跨膜转运的过程。

参与原发性主动转运的转运体为泵。

如:钠钾泵,H+泵,碘泵(2) 继发性主动转运借助钠泵建⽴的Na+势能贮备,跨膜主动转运物质的过程。

如葡萄糖,氨基酸、H+和Ca2+等物质跨膜转运的⽅式包括: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与⼊胞。

四.动作电位概念可兴奋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细胞两侧产⽣的快速、可逆、⽆衰减扩布的膜电位变化。

是细胞兴奋的表现,具有周期性。

AP分去极化(钠离⼦外流)和复极化(钾离⼦内流)期。

AP具有全或⽆的特征。

动作电位特征:全或⽆现象、不衰减性传导、脉冲式阈刺激:刚能引起组织产⽣兴奋反应的最⼩刺激。

阈强度:能引起组织产⽣兴奋反应的最⼩强度(衡量组织兴奋性⼤⼩的指标)阈下刺激仅使细胞产⽣局部电位,该电位⽆不应期,随刺激强度增⼤⽽增⼤,随传播⽽衰减,但可总和五.神经肌⾁接头的信息传递的过程轴突末梢AP—囊泡释放Ach—ACh与终板膜N受体结合—终板电位—肌细胞膜AP六.⾻骼肌收缩的形式1.等张收缩与等长收缩等张收缩:肌⾁作等张收缩时长度缩短,张⼒不变。

等长收缩:肌⾁作等长收缩时长度不变,张⼒增加。

2.单收缩和强直收缩单收缩—肌⾁受到⼀次刺激,爆发⼀次动作电位引起⼀次收缩强直收缩—在连续刺激下,肌⾁处于持续的收缩状态,产⽣单收缩的复合,包括不完全/完全强直收缩七.影响肌⾁收缩的因素1.前负荷对肌⾁收缩的影响(外因)2.后负荷对肌⾁收缩的影响(外因)3.肌⾁收缩能⼒对肌⾁收缩的影响(内因)第四章⼼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静息电位:幅值: -90 mV 离⼦基础: K+外流、与⾻骼肌、神经细胞类似⼆.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特点:(1)最⼤复极电位⼩, 阈电位⼩(2)0期去极幅度低(70mV) 速度慢(10V/s),时程长(7ms)(3)⽆明显的1、2期(4)4期⾃动去极速度快(0.1V/s)离⼦基础4期⾃动去极:①K+外流(IK)逐渐减少②Ca2+缓慢内流(ICa-T)③Na+内流(If)进⾏性增加0期去极:Ca2+内流(ICa-L)三.影响⼼肌兴奋性的因素①静息电位(RP): 胞外K+⽔平②阈电位(TP)③Na+ (Ca2+)离⼦通道的状态四.期前收缩:窦性节律外的刺激产⽣的收缩在窦性节律收缩之前代偿间歇:⼀次期前收缩之后所出现的⼀段较长的舒张期五.⼼肌细胞⾃律性⼤⼩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蒲肯野细胞100 50 40 25次/分⼼脏搏动受⾃律性最⾼的⼼肌细胞⽀配影响⾃律性的因素:(1)与⾃动去极速度成正⽐交感神经促进If & ICa-T(2)与最⼤复极电位成反⽐迷⾛神经促进IK(3)与阈电位⽔平成反⽐六.⼼肌细胞的⽣理特性有兴奋性、⾃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电图包括P、QRS和T波。

生理学每章知识点复习资料

生理学每章知识点复习资料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3.人体功能的调节可使机体适应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4.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方式,如动脉血压的减压反射调节;正反馈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同的反馈方式,如排尿反射、排便、分娩、血液凝固等。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分为4种,即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2.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理是K+外流。

3.细胞受到有效刺激后,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快速可扩布性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兴奋的标志;动作电位的上升支(去极化)是由Na+大量快速内流所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复极化)是K+快速外流所形成。

4.将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机械性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其结构基础是三联管。

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Ca2+是耦联因子。

第三章血液1. 正常人血浆pH值为7.35—7.45。

血浆中pH值的相对恒定有赖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其中以碳酸氢钠/碳酸为最重要的缓冲对。

2.血浆渗透压由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

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是由NaCl形成,其作用是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从而保持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是由白蛋白形成,其作用是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及维持正常血浆容量。

3.溶血是指红细胞膜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的现象。

4.临床和生理实验中用到的各种溶液中,如溶液的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称为高渗溶液,低于血浆渗透压称为低渗溶液,等于血浆渗透压称为等渗溶液。

等渗溶液在临床应用广泛,如0.9%NaCl溶液(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

生理学常考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

生理学常考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1.人体生理学就是研究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功能活动规律得一门科学。

2、生理学研究得三个水平: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整体水平。

3、体液就是人或动物机体所含液体得总称。

体液分为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与组织间液。

细胞外液又称为内环境.4、内环境就是细胞直接生存得环境。

5、内环境得各项理化性质,如温度、pH值等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得状态称为稳态。

6、稳态得意义:就是细胞行使正常生理功能以及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得必要条件。

7、生理功能得调节分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与自我调节。

8、神经调节就是由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所进行得调节。

神经调节得基本方式就是反射(反射得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得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得变化所作出得规律性反应),反射得结构基础得反射弧.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9、体液调节就是指机体某些细胞分泌得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所作用得组织、细胞影响其功能活动。

体液调节分为:远距分泌(又称全身性体液调节)、旁分泌(又称为局部体液调节)、自分泌、神经分泌。

10、自身调节指机体得一些细胞、组织或器官能不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对内、外环境得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11、神经调节得作用迅速、定位准确、持续时间短暂。

体液调节得作用相对缓慢、广泛、持久,对于调节一些相对缓慢得生理过程。

自身调节作用较小,仅就是对神经与体液调节得补充。

三者互相协调配合,使得机体各项功能活动得调节更加完善。

第三章细胞得基本功能1.单纯扩散就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简单物理扩散得方式顺浓度梯度所进行得跨膜转运。

2.影响单纯扩散得因素:①膜对该物质得通透性②膜两侧该物质得浓度差③温度3.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得帮助下进行得跨膜转运。

4.经载体得易化扩散特点:①特异性高②饱与现象③竞争性抑制5.经通道得易化扩散就是指带电离子顺电化学梯度进行得跨膜转运。

生理学重点总结(详尽版)

生理学重点总结(详尽版)

第一章绪论一、内环境和稳态1.内环境: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所处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

2.稳态: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机体通过复制的调节机制使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温度、pH值、渗透压、各种液体成分等)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

(泛指体内从细胞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到整体水平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在神经和体液等因素的调节下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稳态的生理意义: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①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都是酶促反应,需要内环境有充足的营养、氧和水,以及适宜的温度、离子浓度、渗透压、酸碱度等。

②细胞膜两侧一定的离子浓度和分布也是可兴奋细胞保持其正常兴奋性和产生生物电的保证。

③稳态的破坏将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导致细胞功能的严重损害,引起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二、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1.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生理调节的最主要形式。

特点是迅速、精确而短暂。

反射: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体液调节: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特点是缓慢、弥散、持久。

○1远距分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途径作用于全身各处的靶器官而产生调节作用。

②旁分泌:细胞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不经血液途径,而是在组织液中扩散,作用于邻旁细胞。

③自分泌:激素原位作用于产生该激素的细胞,甚至可以不释放,直接在合成激素的细胞内发挥作用。

④腔分泌:激素直接释放到体内管腔中发挥作用。

⑤神经分泌:一些神经元能将其合成的化学物质释放入血,经血液运输至远处,作用于靶细胞,这些物质叫神经激素,神经内分泌细胞将激素释放到血液循环中发挥作用称为神经分泌。

神经-体液调节:人体内多数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接受神经的支配,体液调节成为神经调节反射弧的传出部分,这种调节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生理学考试重点

生理学考试重点

生理学考试重点1.兴奋性:是指活的组织细胞或机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征。

2.牵张反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的肌肉收缩,称牵张反射。

3、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的百分比。

4、负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控制。

5、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5、HB氧饱和度:HB(血红蛋白)氧含量和氧容量的百分比。

6、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7、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

8、主动转运: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小分子物质或离子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的跨膜转运过程。

9、肾小球虑过率:每分钟两肾所生成的原尿量称肾小球滤过率。

10、内环境的定义:生理学中把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11、反馈:使受控部分的功能活动保持相对稳定的是负反馈;使受控部分的功能活动迅速发起,不断加强,直至完成的是正反馈。

12、负反馈调节:除排尿、排便、分娩、**、血液凝固等都是负反馈。

13、近视佩戴凹面镜,远视戴凸面镜。

14、细胞膜转运物质方式:被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载体易化扩散、通道易化扩散)]、主动转运。

15、心交感使心率加快;心迷走使心率变慢。

16、血细胞生成原料:蛋白质和铁。

17、呼吸全过程的三个环节:外呼吸与肺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或组织呼吸。

19、心肌的生理特征: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兴奋性、收缩性。

20、小肠运动的方式: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蠕动。

21、心率平均每分钟75次。

22、散热方式:辐射散热(是指人体以热射线<红外线>的形式将体热传给外界较冷物体)、传导散热(是指人体将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较冷物体)、对流散热(是指通过气体来交换热量,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方式。

)、蒸发散热(是机体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来散热)。

23、胃主要成份:盐酸(胃酸,由胃腺壁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粘液和内因子等。

生理学考试重点

生理学考试重点

E种收缩蛋白质各起什么作用?肌细胞收缩是怎样发生的?2.何谓单收缩和强直收缩、前负荷、后负荷?简述前、后负荷对肌肉收缩力的影响因素。

3.简述血浆和血清的区别。

4.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主要由何种物质组成?各有什么作用?1.熟记下列正常值:红细胞比容、血沉、红细胞数、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血小板数2.简述白细胞的功能。

3.血小板在生理性凝血过程中起何作用?4.名词解释: 红细胞比容、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与血沉、渗透脆性1.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并指出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异同点。

2.什么叫血型?说明输血的基本原则。

为何同型血相输还要做交叉配血试验?3.已知某人血型为A型或B型,能否鉴定他人血型?4.为什么纤溶系统亢进时会出现出血倾向?5.为什么月经血是不凝固的?6.为什么用温热生理盐水浸泡纱布按压伤口可促进止血?7.区别红细胞凝集、红细胞曡连、血凝。

第四章血液循环1.何谓心动周期?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瓣膜的状态有何变动?2.以心脏的缩舒、压力的升降、瓣膜的开关、血流的方向和容积的变化为基础说明射血和充盈的过程及特点。

3.何谓心输出量?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那些?4.说明评定泵血功能的指标及生理意义5.用于分析比较不同身材个体心功能的常用指标是:A.每分心输出量B.心指数C.射血分数D.心脏作功量E.心力贮备6.在心室射血期,房室瓣和动脉瓣的状态是:A.两者都打开B.两者都关闭C、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D、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E、以上都不对1.心室肌细胞、窦房结细胞及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有何特征?各时相产生的离子机制是什么?2.说明窦房结和浦肯野细胞自律性的发生机制。

3.试述心肌自动节律性的特点和影响因素4.心室肌发生动作电位时,下列哪一项离子跨膜运动是错误的:A.O期主要是Na+内流 B.1期主要是K+内流C、C.2期主要是Ca2+内流和K+外流 D.3期主要是K+外流E.4期有K+内流和Na+外流1.骨骼肌相比,心肌有哪些生理特性?2.试述正常兴奋传导的顺序、特点及房室延搁的意义。

生理学考试重点

生理学考试重点

生理学考试重点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对于即将面临生理学考试的同学来说,掌握重点内容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以下是为大家梳理的生理学考试重点。

一、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一些小分子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等通过单纯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其特点是顺浓度梯度,不需要能量和载体。

易化扩散:分为经载体的易化扩散和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前者如葡萄糖、氨基酸等的转运,具有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等特点;后者如钠离子、钾离子等的转运,具有离子选择性和门控特性。

主动转运: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原发性主动转运如钠钾泵,通过分解 ATP 来实现物质的逆浓度梯度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如葡萄糖在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吸收,是依赖于原发性主动转运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进行的。

2、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指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其产生机制主要是钾离子的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指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快速、可逆、可传播的电位变化。

其产生机制包括去极化、反极化和复极化等阶段,钠离子的内流和钾离子的外流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

3、肌细胞的收缩功能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其过程包括动作电位沿横管膜传向肌细胞深处、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以及肌质网对钙离子的释放和回收。

骨骼肌收缩的机制:是肌丝滑行学说,即粗肌丝和细肌丝相对滑行导致肌节缩短。

二、血液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又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理化特性:如比重、黏度、渗透压、酸碱度等。

2、血细胞的生理功能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其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会影响气体运输。

白细胞: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具有免疫防御功能。

血小板: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

3、生理性止血基本过程: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和血液凝固。

生理学考试重点归纳

生理学考试重点归纳

生理学考试重点归纳
生理学考试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细胞生理学:包括细胞膜电位、细胞内外物质的运输和交换、细胞信号传导等内容。

2. 神经生理学:包括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神经系统的组织和功能等内容。

3. 消化生理学:包括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消化酶的分泌和活性、消化过程中的吸收和排泄等内容。

4. 呼吸生理学:包括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气体交换的机制、呼吸中枢的调节、呼吸过程中的血液氧合等内容。

5. 循环生理学:包括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血压的调节、血液循环的机制等内容。

6. 泌尿生理学:包括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和排泄、酸碱平衡的调节、水盐平衡的调节等内容。

7. 内分泌学:包括内分泌器官、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激素的作用机制、激素平衡的调节等内容。

8. 生殖生理学:包括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性激素的合成和作用、生殖周期的调节等内容。

生理学各章节考点

生理学各章节考点

生理学各章节考点一.绪论(一)以往考过的题1.下列关于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各部分体液彼此隔开又相互沟通。

2.人体功能保持相对稳定依靠的调控系统是:负反馈控制系统。

3.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负反馈4.下列情况下属于自身调节的是:肾血流量在血压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5.反馈信息是指:受控变量的变化情况。

6.属于负反馈调节的过程是:减压反射7.破坏反射弧中的任何以缓解,下列哪一种调节将不能进行:神经调节,8.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属于:神经体液调节9.机体的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10.下列哪些现象中存在正反馈:血液凝固,心室肌纤维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时的Na内流,排卵前分泌大量的雌激素对腺垂体分泌LH的影响。

11.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二、本章节可能的考题A型题1.反射的不正确描述是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含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是刺激受体,通过中枢导致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应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4.可兴奋细胞兴奋共有的特征是神经冲动分泌活动收缩反应电位变化5.不属于反射弧结构的是感受器受体传入神经效应器6.用电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导致肌肉收缩属于反射反应反馈兴奋性7.下属生理活动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排便反射排尿反射血液凝固减压反射·B型题A.反馈信息 B 受控系统C控制系统D控制信息1.自主神经系统对于心血管系统是2.心血管系统对于自主神经系统是3.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可看做是A自身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调节D正反馈调节E负反馈调节1.进食时唾液分泌增加属于2.甲状腺细胞摄碘率因食物中含碘量增高而降低,属于3.$4.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冠脉血管扩张属于5.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属于X型题1.下述情况中,属于自身调节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心肌初长度越长,收缩力量越强人在过度通气后发生呼吸暂停当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全身动脉血压升高时,导致动脉血压下降到处水平2.正反馈的调节特征是《所控制的过程是可逆的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完成所控制的过程不可逆维持内环境稳态3.有关反射的描述,正确的是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含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反射的完成必须有大脑皮质的参与4.负反馈调节的缺点是不可逆有波动性不敏感滞后现象5.·6.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解不够灵敏调节幅度小调节范围局限在单个细胞或部分组织调节的效果是保持生理作用的相对稳定7.可兴奋组织是指肌肉淋巴细胞神经腺体8.生物体对刺激的反应形式有抑制兴奋神经动作电位反射9.-10.体液调节的特点是作用范围广作用时间久定位准确作用缓慢。

《生理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

《生理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

《⽣理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第⼀章绪论1.机体活动的调节⽅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调节,其中最主要的调节⽅式是神经调节。

2.神经调节的基本⽅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3.反馈调节控制有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类型。

第⼆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动作电位的产⽣是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

2.细胞膜上的通道主要可分为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和机械门控通道。

3.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的形式可分为单纯扩散、通道转运、载体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等5种。

4.影响⾻骼肌收缩活动的主要因素有前负荷、后负荷和肌细胞收缩能⼒。

5.从能量消耗的⾓度看,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形式有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两种。

6.CO2和O2等脂溶性物质进⼊细胞内是通过单纯扩散转运形式进⾏的。

7.静息电位是K+外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静息电位绝对值增⼤称超极化。

8.冲动达到神经-肌⾁接头处,使突触前膜释放Ach,使终板膜主要对Na+的通透性增加。

9.使肌⾁在收缩前处于被拉长状态的负荷称为前负荷。

10.产⽣动作电位的最⼩刺激强度称阈强度,不能产⽣动作电位的刺激称阈下刺激。

11.兴奋性是指机体组织、细胞对刺激发⽣反应的能⼒,其能⼒⼤⼩与阈强度呈反⽐关系。

12.在神经纤维上给予有效刺激,要产⽣⼀连串冲动,必须使两个刺激之间的间隔⼤于绝对不应期,如果刺激之间的间隔恰好等于绝对不应期,则只能传送⼀次冲动。

13.在⼀定范围内,肌⾁收缩产⽣的张⼒与初长度成正⽐,肌⾁在某⼀初长度时收缩产⽣最⼤张⼒,此时的前负荷称为最适前负荷。

14.当膜内外电位差变⼩或消失,即膜内负电位变⼩成为零的现象称为去极化。

15.细胞去极化后向原来的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称为复极化。

16.由神经⼲记录到的动作电位通常是复合动作电位,其幅度取决于兴奋的神经纤维的数⽬。

故当刺激神经⼲时,在⼀定范围内,刺激强度越⼤,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就越⼤。

17.动作电位去极化过程中Na+的内流属于膜转运⽅式中的通道转运。

生理学的重点及考点

生理学的重点及考点

生理学的重点及考点一、生理学概述1.1 什么是生理学1.2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1.3 生理学的基本原理1.4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二、生物膜与细胞生理学2.1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1.磷脂双分子层2.蛋白质通道3.膜的流动性 ### 2.2 细胞内外环境的平衡调节4.渗透调节5.温度调节6.pH值调节 ### 2.3 细胞的兴奋与传导7.神经细胞的兴奋过程8.神经冲动传导9.突触传递三、神经生理学3.1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1.神经元的分类2.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3.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 ### 3.2 神经传递4.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5.神经递质的作用与调节6.突触后电位 ### 3.3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7.大脑的结构与功能8.脊髓的结构与功能9.脑干的结构与功能四、心血管生理学4.1 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1.心肌细胞的兴奋过程2.心肌细胞的收缩过程3.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 ###4.2 心血管的调节4.心血管的自律性调节5.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的调节6.激素对心血管的调节五、呼吸生理学5.1 外呼吸与内呼吸1.外呼吸的过程2.内呼吸的过程 ### 5.2 呼吸中枢3.呼吸中枢的解剖与生理特征4.呼吸中枢的调节5.外界刺激对呼吸的影响 ### 5.3 气体交换6.呼吸膜的结构与功能7.气体的运输与转运8.气体交换的调节六、消化生理学6.1 消化道的结构与功能1.口腔的结构与功能2.胃的结构与功能3.小肠的结构与功能 ### 6.2 消化腺的分泌与调节4.唾液腺的分泌与调节5.胃的酸性分泌与调节6.胰腺与肠道的消化酶分泌与调节 ### 6.3 营养物质的吸收与代谢7.营养物质的吸收8.营养物质的代谢与能量平衡9.糖代谢与血糖调节七、泌尿生理学7.1 肾脏的结构与功能1.肾小体的结构与功能2.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3.肾小管的重吸收与分泌 ### 7.2 尿的生成与排除4.肾小球滤过与尿液生成5.输尿管与膀胱的功能6.尿液的排除与调节 ###7.3 水与电解质的平衡调节7.水的平衡调节8.离子的平衡调节9.酸碱平衡的调节八、内分泌系统8.1 内分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1.脑垂体的结构与功能2.甲状腺的结构与功能3.胰腺的结构与功能 ### 8.2 激素的合成与分泌4.激素的合成与运输5.激素的分泌与调控6.激素的作用机制 ### 8.3 常见内分泌疾病7.甲状腺功能亢进症8.糖尿病9.雄激素过多症通过以上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生理学的重点及考点,包括生物膜与细胞生理学、神经生理学、心血管生理学、呼吸生理学、消化生理学、泌尿生理学和内分泌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各章节考试重点2017-11-23 医学资料大全第一章绪论1、环境:指细胞外液占体液的1/3,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液2、稳态:环境的各种物理的和化学的因素保持相对稳定3、人体的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自身调节:由组织,细胞本身生理特殊性决定的,并不依赖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的反应4、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反射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5、神经调节的特点:迅速,局限,精确;体液调节的特点:缓慢,弥散,持久6、机体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单向式)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反馈控制,前馈控制,负反馈:反馈信息的作用是减低控制部分的活动的反馈控制,对保持环境稳态起着重要作用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1、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的质膜的组成:脂质,蛋白质,极少量的糖类2、膜蛋白的分类:细胞骨架蛋白,识别蛋白质,酶,受体蛋白,跨膜转运物质的功能蛋白3、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1)单纯扩散举例:O2,N2,CO2,NH3,尿素,乙醚,乙醇,类固醇(2)易化扩散举例:A经载体介导:葡萄糖,氨基酸特点:饱和现象,结构特异性,竞争性抑制B 经通道介导:Na+,K+,Ca2+,Cl-等特点:A顺浓度或电位梯度的高速度跨膜扩散B门控体制包括电压门控通道和化学门控通道C 对通过的离子有明显的选择性(3)主动转运举例:A原发性主动转运——直接利用ATP:钠-钾泵B继发性主动转运——间接利用ATP: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肠和肾小管的重吸收(4)出胞和入胞4、细胞的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处于安静状态时,膜外两侧的电位差,等于K+的平衡电位产生机制:K+离子的外排极化:静息时膜的负外正的状态去极化:静息电位的减少超极化:静息电位的增大复极化:细胞膜由去极化后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5、细胞的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膜电位发生迅速的一过性的波动,是细胞兴奋的标志产生机制:Na+的流(去极化),K+的外流(复极化)阈电位:形成Na+通道激活对膜去极化的正反馈过程的临界膜电位6、局部电流的方向;膜外由未兴奋区流向兴奋区,膜由兴奋区流向未兴奋区特点:全或无定律,不衰减传导7、反应: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生物体部的代活动及其外部表现将发生相应的改变8、兴奋:指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9、兴奋性:指一切活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是衡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10、刺激量的参数:刺激强度,刺激持续时间,刺激强度对时间变化率阈刺激和阈强度:能使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叫阈强度,相当于阈强度的刺激叫阈刺激。

两者是衡量细胞兴奋性最常用的指标,阈刺激和兴奋性成反比关系。

重症肌无力的病因:自身免疫性抗体破坏了终板膜上的Ach受体通道肌无力综合症的病因:自身免疫抗体破坏了神经末梢的钙离子通道肉毒杆菌中毒导致的肌无力的病因:病毒抑制接头前膜Ach的释放第三章血液1、血细胞的组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2、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3、血浆蛋白的功能:运输,缓冲,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免疫,参与凝血和抗凝血4、血量:指循环系统中存在的血液总量,包括循环血量和储备血量5、全血粘滞性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血浆的粘滞性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6、血浆渗透压:A晶体渗透压血浆=组织液,保持细胞外水平衡,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功能B胶体渗透压血浆>组织液,保持血管外水平衡7、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7.35~7.45,最主要的缓冲对是NaHCO3/H2CO38、造血中心:造血干细胞→卵黄囊→肝→脾→骨髓9、血细胞发育成熟过程: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10、血红蛋白浓度:男:120~160g/l 女:110~150g/l11、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甚至溶血的特性,与抵抗力成反比12、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产生原理:红细胞与血浆之间的摩擦力以及红细胞之间相同膜电荷所产生的排斥力阻碍了红细胞的下沉。

血沉:即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第一小时末血沉管中出现的血浆柱高度来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13、红细胞的生理功能:运输O2和CO2,缓冲酸碱度14、红细胞生成的基本原料:蛋白质和铁,幼红细胞发育成熟中所需的辅助因子:维生素B12和叶酸15、白细胞的功能:参与机体的防御和免疫反应,防止病原微生物的入侵16、血小板的生理特性:粘附,聚焦,释放;功能:生理性止血,促进凝血,修复支持血管壁17、生理性止血的过程:血小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纤维蛋白血凝块的形成与维持18、血液凝固:血液从流动的溶胶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19、血清和血浆的区别:血清中缺乏因子I及一些参与凝血的物质,但增添了一些在凝血过程中产生的活性物质20、凝血阶段: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途径:A源性凝血途径:是指由因子Ⅻ被激活所启动的凝血过程,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都在血浆中B外源生凝血途径:是指由凝血因子Ⅲ所启动的凝血过程主要抗凝物质:①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②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③肝素④蛋白C系统21、血型:血细胞膜上的特异性抗原的类型,主要指红细胞血型,即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主要有ABO和Rh血型最重要的抗原系统是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HLA)22、输血:输血前必须鉴定血型和在同一血型系统中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原则:首选同型输血,慎选异型间输血异型间输血是血型的选择原则是: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即交叉配血时主侧不出现凝集反应第四章血液循环1、心率:即心搏频率,指每分钟的心搏次数2、心动周期:心房收缩0.1s,心房舒0.7s,心室收缩0.3s,心室舒0.5s所谓心缩期和心舒期都是指心室的收缩期和舒期,不考虑心房的舒缩状态3、心舒期:心房与心室同处于舒的状态占半个心动周期4、心脏的泵血过程:射血和充盈机制:A泵血的动力——压力梯度——根本原因——心肌的节律性舒缩活动B心瓣膜的启闭5、心动周期的7个时相:心室收缩期: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心室舒期:等容舒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房缩期6、心音:是由于心瓣膜的启闭和血液撞击心室壁或大动脉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第一心音:标志着心脏收缩的开始,音调低,时间长第二心音:标志着心脏舒的开,音调高,持续时间短7、心脏泵血的评价:心脏的主要功能是输出血液,推动血流,供给全身组织器官所需的血量,以保证新代的正常进行。

8、搏出量:即每搏输出量,指一侧心室一次心搏中所射出的血液量,是心室舒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之差9、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和心舒末期容量的百分比10、心输出量:即每分输出量,指一侧心室每分钟所射出的血液总量,等于搏出量与心率的乘积11、心指数:在空腹和安静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输出量12、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A搏出量的影响:前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后负荷,B心率的影响13、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末梢浦肯野纤维网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搏动的正常部位,称为正常起搏点,所形成的心脏节律称窦性节律14、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的特点:复极过程复杂,持续时间长,升支和降支不对称15、心肌的生理特性:自动节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为什么会出现房室延搁:由于房室交界处细胞体积小,细胞间缝隙连接少,细胞膜电位低,0期去极化幅度小,速度慢16、血管的分类与功能:A弹性贮器血管——保持血管中血流的连续性B分配血管——将血液输送到各器官组织C阻力血管——维持动脉血压D交换血管——血液和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E容量血管——贮存血液F短路血管——调节体温17、血流阻力:血流阻力与血管长度和血液的粘度成正比,与血管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18、血压:指血管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形成血压需具备血液充盈和心脏收缩射血两条件19、动脉血压:动脉管流动血液对管壁的侧压力形成因素:A足够的血量充盈血管B心脏收缩射血C外周阻力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必要条件D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弹性能缓冲动脉血压的波动影响因素:心输出量,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20、中心静脉压的变动围:4~12cmH2O21、微循环组成: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管,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通路及功能:A迂回通路——血液与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故又称营养通路B直捷通路——促进静脉血回流,使一部分血液迅速经此通路流入静脉,以保证一定的静脉回心血量C动静脉通路——参与体温调节22、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23、心脏的神经支配:受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双重支配血管的神经支配:交感缩血管神经和输血管神经24、最基本的心血管中枢在延髓25、心血管反射的生理意义: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调配各器官的血流量,使心血管活动能与机体各种功能状态相适应26、血管升压素: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合成和分泌经下丘脑——垂体束运输到神经垂体贮存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主要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第五章呼吸1、呼吸的过程: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呼吸,指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2、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肌的舒缩活动引起的呼吸运动3、吸运动分为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4、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A使肺和小气道保持扩状态B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5、通气的阻力:A弹性阻力:来自肺组织本身的弹性回位力和肺泡表面力,占总阻力的70%B非弹性阻力:包括惯性阻力,粘滞阻力,气道阻力,占总阻力的30%6、气量:TV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正常成人约400~600ml补吸气量:IRV指平静吸气末,再用力吸气时所能吸入的最大气体量。

正常成人约1500~2000ml深吸气量:IC指在平静呼气末用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最大气体量补呼气量:ERV指平静呼气末用力呼气时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正常成人约900~1200ml 肺活量:VC是脂在最大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时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VC=TV+IRV+ERV 残气量:RV是指补呼气末仍残留在肺不能被呼出的气体量。

正常成人:男性约1500ml女性约1000ml 功能残气量FRC是指平静呼气末存留于肺的气体量,等于ERV与RV之和肺总量:指用力作最大吸气后肺所容纳的气体量TLC=TV+IRV+ERV+RV7、每分通气量:指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等于TV乘呼吸频率,平静呼吸时,成人的呼吸频率为12~18次/分最大随意通气量:即最大通气量,指一分钟以最快速度和最大用力呼吸时所能达到的通气量,正常人约70~120L肺泡通气量VA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新鲜气体总量,等于(潮气量-无效腔量)*呼吸频率肺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新鲜气体总量无效腔通气:指有通气但不进行气体交换的区域,包括解剖无效腔和肺泡无效腔无效腔效应:无效腔与潮气量的比值,反映了肺通气的效率8、O2和CO2在血液中存在形式: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化学结合的CO2主要是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O2血液中主要以HbO2的形式存在, CO2血液中主要以HCO3-的形式存在9、CO2对呼吸有很强的刺激作用,是调节正常呼吸的最重要化学因素动脉血中H+浓度增高时,呼吸加深加快;H+浓度降低时,呼吸受到抑制10、呼吸的反射性调节:化学感受性反射,机械感受性反射,防御性反射11、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侧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位于延髓,调整中枢位于脑桥12、正常人安静时,肺通气/血流比值为0.84第六章消化与吸收1、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A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B自动节律性C紧性D伸展性大E对电刺激不敏感,对温度,化学,牵刺激敏感2、慢波: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能产生自发性去极化和复极化的节律性电位波动,频率较慢,因慢波决定平滑肌的收缩节律,称为基本电节律3、支配消化道的神经:A在神经系统,由肌间神经丛和粘膜下神经丛B外在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占主导4、胃的消化功能包括胃液的化学性消化和胃运动的机械性消化胃液:是一种无色的酸性液体,pH为0.9~1.5,主要成分包括盐酸, HCO3-,Na+,K+等无机物和胃蛋白酶原,粘蛋白,因子等有机物盐酸:又称胃酸,是由泌酸腺中的壁细胞分泌主要作用: A激活胃蛋白酶原,为胃蛋白酶提供所需的酸性环境B杀死进入胃的细菌C盐酸进入小肠可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D有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由粘液和HCO3-共同构成的抗损伤屏障胃运动的形式:容受性舒,蠕动,紧性收缩胃排空: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动力是胃收缩(幽门两侧的压力差),阻力是幽门及十二指肠的收缩5、胰液:是无色,无臭,等渗的碱性液体,pH为7.8~8.4.成分包括水, HCO3-和多种离子等无机物和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核糖核酸酶等多种酶等有机物6、胆汗不含消化酶,但有胆盐,主要作用是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7、小肠的运动形式:紧性收缩,分节运动,蠕动分节运动的作用: A使消化液与食糜充分混合,有助于食物的化学性消化B使食靡和小肠壁紧密接触,促进消化分解产物的吸收C由于挤压肠壁,可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8、大肠的生理功能:A吸收肠容物中的水分和电解质,参与机体对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B对食物残渣进行加工,形成粪便并暂时贮存C吸收由大肠某些细菌合成的维生素B复合物和维生素K为什么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器官?口腔、食道——不吸收;大肠——水、盐胃——酒精、少量水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