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赤壁赋》文言知识点

合集下载

《赤壁赋》必备文言知识分类归纳(文学文化常识+文言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

《赤壁赋》必备文言知识分类归纳(文学文化常识+文言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

《赤壁赋》必备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文化常识+文言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一、文学文化常识关于文体: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①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②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③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

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出现于战国后期荀子的《赋篇》等诸子散文,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

其他常识:①望:农历每月十五。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朔:农历每月第一天。

②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③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④洞箫:管乐器的一种。

⑤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⑥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⑦本文又称《前赤壁赋》,写的是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的赤壁矶,而非赤壁之战的地方。

此地因苏轼文章得名,又称“文赤壁”,“东坡赤壁”。

“武赤壁”也称周郎赤壁,才是当年赤壁之战发生的地方,一般认为是现在的湖北省武汉市的赤矶山。

⑧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

十二支曰: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简化后的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

一、虚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二、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一词多义(1)东 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 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 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b如怨如慕(副词,像)4.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的像)(11)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3.省略句(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4.变式句(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四、重点语句翻译1.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引导语:苏轼《赤壁赋》是被贬调湖州是所作,那么其中的知识点,大家学习了哪些?我们一起阅读下文学习。

一、虚词1. 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连词,表修饰 )2. 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 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2)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 )(3)徘徊于斗牛之间( 介词,在 )(4)于是饮酒乐甚( 介词,在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词,被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 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 介词,在 )4. 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形容词词尾 )(3)郁乎苍苍( 形容词词尾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6)相与枕藉乎舟中( 介词,在 )二、实词1. 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 ( 通“嘱”,劝人饮酒 )(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 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 一词多义(1)东 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 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 a纵一苇之所如 (动词,往) b如怨如慕(副词,像)4. 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的像 )(11)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三、文言句式1. 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 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3. 省略句(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4. 变式句(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四、重点语句翻译1.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赤壁赋所有知识点归纳

赤壁赋所有知识点归纳

赤壁赋所有知识点归纳
1.背景知识:赤壁大战发生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三国时代。

当时,曹操率领大军进攻南方,玄德刘备和荆州刺史孙权联合抵抗。

赤壁战役是这场战争的转折点,在孙刘联军的英勇抵抗下,曹操遭到重创并溃退。

2.赤壁之战描写:诗中描绘了赤壁之战的战场景象,包括曹军的强大舰队和孙刘联军的各种抵抗手段。

诗中通过对火烧连营、铁锁连环等战术的描述,展现了孙刘联军智勇双全的形象。

5.修辞技巧:赤壁赋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象征、借代等,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通过夸张手法强调人物的英勇事迹和传奇成就。

6.典故引用:赤壁赋中引用诸多典故,如“滔滔江水”、“二虎竞食”、“乱臣贼子”的典故用以象征曹操的野心和孙刘联军的骨气。

这些典故与现实情境相结合,使作品更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

通过对《赤壁赋》的分析,可以看出它是一篇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的文学作品。

它不仅反映了曹操与孙刘等英雄人物之间的战斗,更多地传递了对自然景物和人类命运的思考与热爱。

它以生动的描写和动人的抒情,向读者展示了信仰、勇气和团结的力量,同时也唤起了读者对自由、正义和和平的追求。

赤壁赋文言知识总结

赤壁赋文言知识总结

《赤壁赋》文言知识梳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⑵山川相缪(通“缭”,环绕)⑶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⑷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 徘徊于斗牛之间A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B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2) 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气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 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3.一词多义(1) 东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2) 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 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 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如诉如泣(副词,像)(5) 白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不知东方之既白(发出白光,形容词作动词)(6) 歌歌窈窕之章(唱,动词)歌曰:“……”(歌词,名词)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7)属①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②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跟随)③天下属安定(适才,刚刚)④乃以秦王属吏(交付,托管)⑤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以上都读zhǔ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⑦若属皆且为所掳(用在人称后表示复数,名词等、辈)⑧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归属,隶属)⑨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属于)⑩神情与苏、黄不属(动词,类似)4.词类活用(1) 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2) 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4) 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5)形容词用作动词。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知识就是力量”。

你可能会认为这句话没有什么特殊的,三岁的孩子都知道。

是的,这句话里蕴藏着深奥的含义:知识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⑴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⑵山川相缪(通“缭”,环绕)⑶ 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⑷ 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 徘徊于斗牛之间A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B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2) 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 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3.一词多义(1)东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2) 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 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如诉如泣(副词,像)(5)白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6)歌歌窈窕之章(唱,动词)歌曰:“……”(歌词,名词)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4.词类活用(1) 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2) 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4) 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二、文言虚词1.而(1) 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 连词,表修饰。

高二语文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

高二语文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

高二语文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缪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 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一词多义1东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东望武昌介宾短语,向东2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如诉如泣副词,像4.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②下江陵攻占③顺流而东向东进军2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②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4名词用作状语。

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5形容词用作动词。

①正襟危坐整理②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③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二、文言虚词1.而1 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 连词,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3 连词,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问客4 连词,表并列。

侣鱼虾而友麋鹿2.之1 助词,的。

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须臾2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凌万顷之茫然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吾与子之所共适4 代词,它、它们。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3. 于1 介词,在。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渔樵于江渚之上托遗响于悲风于是饮酒乐甚2 介词,从。

月出于东山之上3 介词,被。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乎1 语气词,表示疑问。

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又何羡乎2 介词,在。

相与枕藉乎舟中3 形容词词尾。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及全文翻译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及全文翻译

一、虚词1.而(1)浩浩乎如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1)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乎(1)浩浩乎如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二、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一词多义(1)东 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 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 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b如怨如慕(副词,像)4.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的像)(11)不知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3.省略句(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3)(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4.变式句(1)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四、重点语句翻译1.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9《赤壁赋》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9《赤壁赋》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遗响”)
5.宾语前置句 (1)何为其然也?(疑问句中介词宾语前置,“为” 的宾语“何”前置,应为“为何”) (2)而今安在哉?(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在”
的宾语“安”前置,应为“在安”)
(3)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羡”的宾语“何” 前置,应为“羡何”)
6.定语后置句
(1)凌万顷之茫然(正常语序为“凌茫然之万顷”)
名词,歌词 名词,歌声
动词,歌唱
农历每月十五 动词,眺望 动词,向远处看 名词,名望,声望
到……去 纵一苇之所如 .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像,如同 . 3.如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 及,“不如”就是不及,比不上 王如 其言 依照,按照 .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的 代词,它
《赤壁赋》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每天积累一点点, 脑海变辞海!
1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2
一词多义
3
4
文言句式
一、古今异义 1.白露 横江 .. 古义:
白茫茫的水气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徘徊于斗牛 之间 .. 古义:
指天上的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3.凌万顷之茫然 .. 古义: 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整理 月光下清澈的江水
攻占
发白,发亮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固一世之雄也(“……也”表判断)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非……乎”否定反 问语气,表示判断语气)
2.省略句 (1)举酒属客(省略主语“苏子”) (2)凌万顷之茫然(省略主语“小船”)
(3)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省略主语“其声”)
吟诵 攻克,攻下;向东进军 捕鱼;砍柴

《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归纳

《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归纳

《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归纳《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著称。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中一些重要文言知识点的归纳。

一、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2、山川相缪“缪”通“缭”,盘绕。

二、一词多义1、望(1)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2)望美人兮天一方眺望,远看。

2、如(1)纵一苇之所如往。

(2)如怨如慕像。

3、属(1)举酒属客劝人饮酒。

(2)属予作文以记之嘱托。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4、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助词,表疑问,吗。

(3)相与枕藉乎舟中在。

5、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三、词类活用1、歌窈窕之章歌,名词作动词,唱歌。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动词的使动用法。

3、正襟危坐正,形容词作动词,整理。

4、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向南。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6、下江陵下,名词作动词,攻占。

7、顺流而东也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

四、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3、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五、特殊句式1、定语后置句客有吹洞箫者正常语序为“有吹洞箫之客”。

2、状语后置句(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正常语序为“苏子与客于赤壁之下泛舟游”。

(2)月出于东山之上正常语序为“月于东山之上出”。

3、宾语前置句(1)何为其然也正常语序为“为何其然也”。

(2)而今安在哉正常语序为“而今在安哉”。

4、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表被动。

六、重点实词1、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凭。

2、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

3、倚歌而和之倚:依照,按照。

《赤壁赋》(成语、一词多义、重点实词、情境默写 、写作素材等)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赤壁赋》(成语、一词多义、重点实词、情境默写 、写作素材等)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赤壁赋》知识梳理成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挖空练习、作文素材等一、相关成语物各有主:意思是世间万物各有其所属。

水波不兴:指没有涟漪和波纹。

形容十分平静。

水光接天:水的光色与天的光色相连接,比喻水域宽广。

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独立”的意思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凄凉。

余音袅袅:原意指声音已经结束,余音还在缭绕。

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不绝如缕:原意是只有一根细线连系着,似断非断。

比喻事情极其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

沧海一粟:指大海里的一粒谷子。

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一毫莫取:比喻极其微小的东西。

连一根毫毛那样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也不拿人家的。

形容为人廉洁,不占他人或公家的便宜。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拿不完,用不尽。

形容非常丰富。

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二、文化常识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想象丰富,成就卓越,因而有“浑涵光芒,雄视百代”的称誉。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南宋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

他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苏轼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赋:是中国古代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和谐;三、文辞上进究藻饰和用典。

汉代赋称为古赋,篇幅较长,多采用问答体,韵散夹杂,喜用生僻字。

六朝赋称为骈赋,又称“俳赋”,篇幅较短,讲究对偶和用典。

唐宋时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诗体赋称律赋,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和谐,并由考官出题限韵,全文一般不超过400字。

中唐以后,受古文运动影响,赋更加散文化,句式参差,多以散代骈,押韵较随便,比较注意行文的清新流畅,几乎与散文相接近,故称文赋。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归纳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归纳

一、虚词1.而〔1〕浩浩乎如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1〕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乎〔1〕浩浩乎如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二、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一词多义〔1〕东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b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b如怨如慕〔副词,像〕4.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的像〕〔11〕不知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3.省略句〔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3〕〔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4.变式句〔1〕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四、重点语句翻译1.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及全文翻译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及全文翻译

一、虚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二、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一词多义(1)东 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 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 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b如怨如慕(副词,像)4.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的像)(11)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3.省略句(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4.变式句(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四、重点语句翻译1.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及全文翻译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及全文翻译

一、虚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二、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一词多义(1)东 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 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 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b如怨如慕(副词,像)4.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的像)(11)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3.省略句(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4.变式句(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四、重点语句翻译1.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一、虚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二、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一词多义(1)东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b如怨如慕(副词,像)4.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的像)(11)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3.省略句(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4.变式句(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四、重点语句翻译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赤壁赋》知识点总结

《赤壁赋》知识点总结

《赤壁赋》知识点总结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赤壁赋》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既望:七月既望(农历十六。

既,过了。

望,农历每月十五)2、少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不多一会儿)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4、凌:凌万顷之茫然(越过)5、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驾)6、溯: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7、予怀:渺渺兮予怀(我的心)8、倚:倚歌而和之(循、依)9、方、破:方其破荆州(当;占领)10、下:下江陵(攻下)11、渚:渔樵于江渚之上(江边)12、卒、消长:而卒莫消长也(到底;消减和增长)13、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受)14、狼藉:杯盘狼藉(凌乱)15、白:不知东方之既白(亮)二、通假字1、属:举酒属客(通嘱,劝酒)2、冯: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通凭,乘)3、缪:山川相缪(通缭,环绕,盘绕)三、一词多义1、望: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②西望夏口(向远处看,眺望,动词)2、长:①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②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3、然: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②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4、于: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④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事,连词)5、白:①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②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6、歌:①歌窈窕之章(唱,动词)②歌曰(歌词,名词)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四、词类活用1、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2、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3、泣:泣孤舟之嫠(lí)妇(使动,使哭泣)4、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5、南、西:乌雀南飞西望夏口(名作状,朝南、往南;朝西,往西)6、下:下江陵(名作动,攻下)7、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作动,砍柴)8、侣、友: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五、古今异义的词1、徘徊:徘徊于斗牛之间(①古义:明月停留。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集合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集合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篇1一、虚词1. 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连词,表修饰 )2. 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3. 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2)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 )(3)徘徊于斗牛之间( 介词,在 )(4)于是饮酒乐甚( 介词,在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词,被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 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 介词,在 )4. 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形容词词尾 )(3)郁乎苍苍( 形容词词尾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6)相与枕藉乎舟中( 介词,在 )二、实词1. 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 ( 通"嘱",劝人饮酒 )(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 2. 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酵母菌大小测定
一、实验器材
1、菌种:酵母菌液体培养物
2、仪器和其他物品
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普通光学显微镜,擦镜纸,载玻片,滴管等。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
1、学习并掌握使用显微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2、掌握对不同形态细菌大小测定的分类学基本要求,增强对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感性认识。

三、基本原理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

微生物大小测定需借助测微尺---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两者配合使用。

镜台测微尺是一个在特制载玻片中央封固的标准刻尺,其尺度总长为1mm,精确分为10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为10个小格,共100个小格,每个小格10μm。

镜台测微尺并不直接用来测量细胞的大小,而是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格地相对长度。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可放入接目镜内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精确的等分刻度,一般有等分为50小格和100小格两种。

测量时,需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用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像。

由于不同显微镜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倍数不同,目镜测微尺每小格在不同条件下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

因此,用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求该显微镜在一定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然后根据微生物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即可计算出细胞实际大小。

四、操作步骤
1、装目镜测微尺(换目镜)
把目镜上的透镜旋下,将目镜测微尺刻度朝上放在目镜镜筒内的格板上,然后旋上目镜透镜,再将目镜插入镜筒内。

※双目显微镜的左目镜通常配有屈光度调节环,不能被取下,因此使用双目显微镜时
目镜测微尺一般都安装在右目镜中。

2、校正目镜测微尺
(1)放镜台测微尺
将镜台测微尺刻度面朝上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

(2)校正
先用低倍镜观察,将镜台测微尺有刻度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调节焦距,当清晰地看到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的刻度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

利用移动器移动镜台测微尺,使两尺在某一区域内两线完全重合,然后数出两重合线之间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所占的格数。

用同样的方法换成高倍镜进行校正,测出在高倍镜下,两重合线之间两尺所占的格数。

(3)计算
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um)=两重合线间镜台测微尺格数x10 / 两重合线间目镜测微尺格数
3、菌体大小测定
目镜测微尺校正完毕后,取下镜台测微尺,换上酵母菌染色制片。

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标本,换高倍镜测定酵母菌的宽度和长度。

测定时,通过转动目镜测微尺和移动载玻片,测出酵母菌的直径或宽和长所占目镜测微尺的格数。

最后将所测得的格数乘以目镜测微尺(在高倍镜下)每格所代表的长度,即为该菌的实际大小。

※和动植物一样,同一种群中的不同细菌细胞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测定每一种细菌细胞的大小时应至少随机选择10个细胞进行测量,然后计算平均值。

※球菌用直径来表示其大小;杆菌则用宽和长的范围来表示。

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只需要测量其细胞的宽度(直径),而枯草芽孢杆菌和迂回螺菌应分别测量细胞的宽度和长度,但应注意对杆菌可测量细胞的直接长度,而对螺菌测量的应是菌体两端的距离而非细胞实际长度。

4、测定完毕
取出目镜测微尺后,将接目镜放回镜筒,再将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分别用擦镜纸擦试干净,放回盒内保存。

五、实验结果及反思
表一目镜测微尺校正结果
物镜物镜倍数目镜测微尺格数镜台测微尺格

目镜测微尺每格代表
的长度/μm
低倍镜10 60 58 9.67
高倍镜40 97 24 2.47
表二酵母菌大小测定记录
1 2 3 4 5 6 7 8 9 10 宽度9.0 5.5 5.5 7.8 6.8 8.0 4.0 6.5 8.2 5.6 长度9.5 6.2 6.0 8.0 7.2 9.5 4.5 7.3 9.0 6.2
酵母菌 2.47 6.69 16.52μm 7.34 18.13μm 16.52*18.13
实验二酵母菌显微镜直接计数
一、实验器材
1、菌种
酵母菌液体培养物
2、仪器及其它用品
普通光学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擦镜纸,吸水纸,无菌滴管,移液管,试管,三角烧瓶等。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适宜对能在液体中均匀分散的微生物细胞或孢子的数量进行直接计数。

通常使用的血球计数板不适合用油镜,因此本实验推荐使用个体较大的酵母菌细胞作为实验材料,以保证观察效果。

二、实验目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使用血球计数板测定微生物或孢子数量的方法。

三、基本原理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是将小量待测样品的悬浮液置于一种特别的具有确定面积和容积的载玻片上(又称计菌器),于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的一种简便、快速、直观的方法。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计菌器有:血球计数板、Peteroff-Hauser计菌器等。

显微计数法适用于各种含单细胞菌体的纯培养悬浮液,如酵母、细菌、霉菌孢子等。

菌体较大的酵母菌或霉菌孢子可采用血球计数板。

血球计数板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其上有四条槽构成三个平台;中间较宽的平台又被一短横槽隔成两半,每一边的平台上各刻有一个方格网,每个方格网共分为九个大方格,中间的大方格即为计数室。

计数室规格:
25(中格)×16(小格)
16(中格)×25 (小格)
每种规格计数室中的小方格都是400个。

计数室大小:
每一个大方格边长为1mm,盖上盖玻片后,盖玻片与载玻片之间的高度0.1mm,所以计数室的容积为0.1mm3。

因此:以本次使用的25个中方格为例
1mL菌悬液中含有细胞数=五个中格总菌数(A)/5×25×104×稀释倍数(B)
四、操作步骤
1.君悬液制备
蒸馏水适当稀释制备酿酒酵母菌悬液;
2.镜检血球计数板;
3.加样品
血球计数板盖上盖玻片,将酵母菌悬液摇匀,用无菌滴管吸取少许,从计数板平台两侧的沟槽内沿盖玻片的下边缘摘入一滴,利用表面张力沟槽中流出的多余菌悬液;
※取样时先要摇匀菌液,加样时计数室不可有气泡产生。

4.显微计数
静置5min,将血球计数板置载物台上夹稳,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计数区,再转换高倍镜观察并计数;
如菌体位于大方格的双线上,计数时则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以减少误差;对于出芽的酵母菌,芽体达到母细胞大小一半时,即可作为两个菌体计算;
5.清洗血球计数板
用毕后,自来水冲洗干净,蒸馏水冲洗一遍。

※由于计数板伤得计数室刻度非常精细,勿用硬物洗刷,也不可用酒精灯火焰烘烤计数板,洗完后自行晾干或至40℃下烘干。

五、实验结果及反思
※反思:
1、在显微镜下找方格线时,应注意光圈的调整。

在本实验中就因为光圈太大,结果造成始终看不到方格线,或者能够看到方格线,但看不到菌体。

2、在测量时可以将菌液稀释成至少三个不同浓度梯度,从中找到最适合的浓度梯度。

体现在最后的计数结果上,不同梯度下的计数结果可能有所不同,但数量级应该一样,否则视为计数结果不准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