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公路运输组织效果评价指标

合集下载

运输绩效评估

运输绩效评估

02
准时到达率计算公 式
准时到达的运输次数 / 总运输次 数 × 100%。
03
提高准时到达率的 方法
优化运输路线、提高车辆和驾驶 员的调度效率、加强运输过程中 的实时监控等。
运输时间稳定性
运输时间稳定性
01
评估运输服务的时间一致性,即各次运输服务的时间差异是否
较小。
时间稳定性对客户满意度的影响
02
CHAPTER 05
运输服务满意度评估
客户满意度调查
调查方式
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问、在线评价等方式收集客户 对运输服务的满意度反馈。
调查内容
包括运输时效、货物安全、服务态度、价格合理等方 面,全面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数据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识别服务中存在的 问题和改进空间。
投诉处理与反馈
噪音污染法规
遵守相关法规,确保运输活动产生的噪音在可接受范围内。
交通拥堵影响
拥堵程度评估
对运输过程中所面临的 交通拥堵程度进行评估 ,以了解拥堵对运输效 率的影响。
拥堵缓解措施
采取有效措施缓解交通 拥堵,如优化交通信号 灯、增加公共交通设施 等。
拥堵预测与规划
通过预测和规划,提前 了解和应对可能出现的 拥堵情况,提高运输效 率。
变动成本
随着运输量的增加而增加的成本,如燃油费、路桥费、维修费等。
运输成本效益比
运输成本效益比
衡量运输成本与运输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是评估运输绩效的重要指标。
运输效率
反映运输能力的利用程度和运输速度的快慢 ,是评估运输绩效的重要指标。
CHAPTER 04
运输安全性评估
事故率
总结词

公路运输组织效果评价指标

公路运输组织效果评价指标
特性
安全性、及时性、准确性、经济性、方便 性、舒适性
公路运输成本降低的途径
提高道路等级 提高车辆的技术性能 改善经营管理的方式方法
服务质量评价指标
事故频率、事故损失率 运送速度、乘客出行时间、旅客购票时间 准点率、正运率、差错率 客运费率、货运费率 简便受托率、换乘率 主要线路最高满载率、车辆服务合格率
辆速度利用指标
技术速度、运营速度和平均车日行程。
车辆行程利用指标
车辆在一定时间内行驶的路程,称为行程。 车辆行程由载重行程与空车行程组成。
车辆载重量利用指标
是指车辆能力有效利用的指标,包括静载 重量利用率和动载重量利用率及实载率。
车辆拖挂能力指标
拖运率,挂车完成周转量与主挂一起完成 周装量的比值。
公路运输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
是劳动成果与消耗的劳动时间的比。通常采用两 个指标:
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
公路运输车辆利用单项指标
车辆时间利用指标
车辆的时间利用指标主要有:车辆完好率、 车辆工作率、总车时利用率及工作车时利用 率等四项。
车辆昼夜时间利用系数、车辆出车时间利用 系数
运输车辆生产率的计算与分 析
运输车辆生产率计算
运输车辆生产率式指营运车辆在运输生产活动中的效率, 它是综合反映车辆在时间、速度、里程、载客量和拖挂等 五个方面利用情况的指标。
各车辆利用单项指标对运输生产率的影响
工作率的影响 技术速度与里程利用率的影响
W ADd LDq0
运输消耗指标
燃油消耗指标:百车公里油耗量 成本指标:百车公里燃油量
运输效率指标
活劳动的效率指标 物化劳动的效率指标

3·1道路运输评价指标体系

3·1道路运输评价指标体系

道路运输组织评价指标体系
车辆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中进行运输生产活动,车辆生产率(运输 效率)的高低会受到车辆在时间、速度、行程和载质量等方面利 用程度的影响。 车辆工作条件
车辆为进行运输生产活动所处的这个特定的环境,称为车辆运用条件或工作条件,车 辆运用条件包括社会经济条件、运输条件、组织晕技术条件、气候条件、道路条 件。 1. 社会经济条件:由国家社会制度及经济法则所决定的运用条件。 2. 运输条件:指因旅客、货物的特性和要求所决定的运用条件。 3. 组织与技术条件:由客货运输生产经营者,对车辆的营运组织水平和技术管理水 平所决定的运用条件, 4. 气候条件:由气候的自然变化,如雨雪雾天气, 5. 道路条件:路面情况主要包括路面标准和道路等级,道路条件的优劣对于确保行 车速度、交通管理、交通法规、准确及时有直接的关系。
3 车辆行程利用指标:车辆在一定时间内行驶的里程称为行程, 车辆行程由载重行程和无载行程构成,无载行程包括空驶行程 和调空行程,空驶行程是指由载货点到卸货点的距离。调空行 程由车场到载货点或卸货点到车场的距离。行程利用率是指一 定时期内车辆的载重行程与总行程之比。 4 车辆载质(课)量利用指标:主要有静载质量、静载质量利用 系数、吨位利用率、实载率、托运率。静载质量:是指每辆营 运车辆平均装载的货物。q=Q/ 运车辆平均装载的货物。q=Q/N。静载质量利用系数:是平 均静载质量与营运车平均吨位的比值。 吨位利用率:是指车 辆实际完成的自载换算周转量与额定周转量之比。实载率:车 辆实际完成的自载换算周转率与全行程周转量之比,实载率= 辆实际完成的自载换算周转率与全行程周转量之比,实载率= 里程利用率× 里程利用率×吨位利用率。 5 车辆拖挂能力利用指标:是挂车所完成的周转量与主挂车完成 周转量之比。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试行)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了总结公路建设项目从决策、设计、实施到通车运营全过程的经济教训,科学评价建设成果,使公路建设管理步入程序化、规范化、工作方法科学化的轨道,强化全行业宏观管理机制,提高公路建设的管理水平,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是指在公路通车后,经过二、三年的实际运营考核,按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对建设项目从立项决策、设计方案、工程施工直至通车运营的全过程各阶段工作的成功与失误,全面对照、总结,并对各阶段工作成果变化的内在联系与促成因果进行追踪的工作。

为不断提高决策、设计、施工管理水平,合理利用建设资金,提高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全面改进建设管理,制定相关>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条建设项目后评价成果的主要文件为“后评价报告”、“建设项目管理卡”。

“后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一、建设项目的概述;二、项目前期工作各阶段(“项目建议书”、“设计任务书”、“初步设计”)主要指标的变化分析;三、项目施工实施与设计文件主要内容的变化及原因分析;四、考核期运营情况及其与决策、设计的预期目标的差别和原因分析;五、建设项目最终的评价;六、后评价的结论和建议。

利用国外贷款的项目后评价报告还应包括国内、外咨询(评估)结果、贷款额及其使用情况和偿还能力等。

“后评价报告”的文本格式及其主要内容要求详见本办法附件。

“建设项目管理卡”的表格内容详见本办法附件。

第四条凡属公路(包括独立大桥、隧道)建设的大中型及重点工程项目,均应按规定开展项目的后评价工作。

各建设单位应于建设项目立项(即项目建议书批准)后,开始填写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建立起建设项目跟踪管理系统和定期检查制度,并按规定逐步完善各阶段的各项管理机制。

第五条编制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必须以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各阶段的正式批准文件为依据,以科学数据为基础,通过科学分析、对比、检验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管理及通车运营各阶段主要指标及方案、物价、利率、汇率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及其因果关系;对比、分析建设规模、工程概算、经济效益、财务效益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变化及其原因,判别其变化是否科学、合理。

第5章_交通运输组织绩效评价指标(了解)

第5章_交通运输组织绩效评价指标(了解)
3.使用车数
使用车数用装车数u装与增加使用车数△u使 之和表示。
35
4.卸空车数
卸空车数用卸车数u卸与增加卸空车数△u卸空 之和表示。增加卸空车数使之不按卸车数统计的 卸空车数。
5.货车日车公里和货车日产量
货车日车公里是指每一运用货车每日平均走 行公里数。
36
6.货车日产量
货车日产量是指平均每一运用货车在一昼 夜内生产的货物吨公里数。
2.旅客列车速度指标
旅客列车速度指标包括技术速度、旅行速度和直达 速度。
旅客列车车底日车公里是指某一车底或平均每一车 底在一昼夜内所走行的公里数。客车日车公里是指某一 车底内的客车或全部客车运用车平均每辆在一昼夜内所 走行的公里数。
38
3.载客人数和客座利用率
旅客列车载客人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全路、 一个铁路局或分局平均每一旅客列车公里所完成 的人公里数。
11
5.2.1 公路运输产量指标评价
公路运输产量指标体系包括周转量和运量两 个指标。
1.周转量(P)
每次运输过程的完成,货物或旅客都被移动了一定 距离,其数量等于所运货物的质量(单位t)与运输距 离的乘积或旅客人数(单位p)与运输距离的乘积。前 者称为货物周转量,以吨公里计(t·km);后者成为 旅客周转量,以人公里计(p·km),二者统称为周转 量。
33
1.货车载重量及载重力利用率
(1)货车静载重 指货车从装车车站出发时的平均载荷P静。
(2)货车动载重 指重车在整个运行过程中的平均载荷P重动。
(3)运动车动载重 指每一运动货车车公里所完成的货物吨公里数P运动。
(4)货车载重力利用率 反映的是货车装载能力的利用程度λ载。
34
2.货车工作量

道路运输组织学

道路运输组织学

道路运输组织学1、什么是运输合同?承运人将旅客或货物从起运点运送到约定地点,旅客、托运人或者收货人支付票款或者运输费用的合同。

运输合同有何特征?运输合同的标的是运输服务行为;运输合同是双方有偿合同;运输合同是诺成合同2、运输合同的订立原则合法规范的原则平等互利的原则协商一致的原则等价有偿的原则运输合同订立程序?要约和承诺3、承运方责任有哪些?1. 逾期送达责任2. 货损货差责任3. 错运错交责任4. 故意行为责任4、托运方责任有哪些?1、未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和要求提供托运的货物,应按合同规定支付给对方违约金。

?2、由于托运人发生下列过错造成事故,致使车辆、机具、设备损坏、腐蚀或人身伤亡以及涉及到第三者物质的损失,由托运人负赔偿责任:(1)在普通货物中夹带、匿报危险品或其他违反危险品运输规定的行为;(2)错报笨重货物的重量;(3)货物包装不良或未按规定制作标志。

3、货物包装完整无损而货物短损、变质,收货人拒收,或货物运抵到达地找不到收货人,以及由托运方负责装卸的货物,超过合同规定装卸时间所造成的损失,均由托运方负责赔偿。

5、支付违约责任的方式有哪些?(1)支付违约金;(2)赔偿损失。

6、什么是道路运输生产过程?是道路运输业的劳动者运用运输车辆、装卸设备、承载器具、站场设施等,通过各种作业环节,将货物或旅客,从始发地运送到目的地的全过程。

其构成有哪些?(1)运输准备过程:即生产技术准备过程,也即在运输货物、旅客之前所做的各项技术性准备工作。

(2)基本运输过程:即直接组织货物或旅客,从起运地至到达地完成其空间位移的生产活动。

(3)辅助运输过程:即为保证基本运输过程的正常进行,所必需的各种辅助性生产活动。

如:维护与修理工作。

(4)运输服务过程。

如金融、保险等服务活动。

7、运输产品的基本形式?运输产品包括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扩大产品(延伸产品)。

8、运输服务质量管理是指为保证和提高运输质量而进行的调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检查、处理以及信息反馈等各项管理活动的总称,即用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手段提供用户满意的运输服务。

运输绩效评价指标

运输绩效评价指标
该地区承运人运输服务指标评价表
运价
承运人 (元/吨 公里)
A
0.25
B
0.20
C
0.3
D
0.35
权重
30%
信誉 等级
10 9 8 7 10%
运输时 运输能 安全性
间(天) 力
8
3
9
7
4
10
9
2
8
10
2
10
25%
25%
10%
注:安全指标以10分为最安全,运输能力指标以 10分为运输设备最好和运输网络最发达。
Pn=Nn/Nt
运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4)客户服务 1.客户投诉率 :在T时间段内,没有收到 货物的客户向客户投诉第三方物流企业 的比率。该指标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客户投诉率=客户投诉次数/总的送货总 数。
2.客户投诉处理时间 :一般为2小时。可 以根据行业情形,适当调节。但如果客 户重复投诉,则此权重应该加大。
运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3)运输过程 1.货物及时发送率 :一定时 期内第三方物流企业接到客 户订单后,及时将货物发送 出去的次数与总订单次数的 百分比来表示。设时段T内, 及时发货次数为Ni,总的订 单次数为Nt,则及时发货率 为:
Pi=Ni/NtBiblioteka 运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3)运输过程 2. 货物准时送达率 :按照客户 的需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产品安 全准确地送达目的地。设时段T 内,准时送达数为Nd,总的订 单次数为Nt,则准时送达率为 :
2.考核结果总分大于90分,承诺优先装卸货服务 3.考核结果总分大于80分小于90分,向供应商提出
改进通知,直至改进。 4.考核分数低于80分,向供应商提出警告通知,连

交通部关于印发《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

交通部关于印发《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

交通部关于印发《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6.06.23•【文号】交公路发[2006]294号•【施行日期】2006.06.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路正文交通部关于印发《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交公路发[2006]29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局:现发布《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办法(试行)》,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二○○六年六月二十三日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管理,加快道路运输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引导和促进道路运输企业加强管理、保障安全、诚信经营、优质服务,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道路旅客运输企业、道路货物运输企业(以下统称为道路运输企业)进行质量信誉考核,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质量信誉考核,是指在考核年度内对道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行为、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的综合评价。

本办法所称的道路客运企业,是指从事班车客运、包车客运或旅游客运业务的企业;道路货运企业是指从事营业性道路货物运输或从事为本单位服务的非经营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企业。

第三条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道路运输企业应当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加强管理,诚信经营,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提供安全、优质的运输服务。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鼓励和支持质量信誉良好的道路运输企业发展。

第五条交通部主管全国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的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工作。

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工作具体由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统一组织开展,市、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按本办法规定的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第一节 公路运输组织效果评价指标的类型

第一节 公路运输组织效果评价指标的类型

第一节 公路运输组织效果评价指标的类型公路运输组织效果评价指标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有关运输产量、运输质量、运输消耗、运输效率及运输经济效益等五个方面。

◆ 运输生产指标客货运量(Q )—统计期内运送的客货数量。

客货周转量(P )—统计期内客货运量与其运距的乘积。

◆ 运输质量指标万车公里死亡人数(Nb )10000kmNbNb ∑= (P/10000km )事故频率(Ra )10000km ZaRa =(次/10000km )货运赔偿率(Rc )100%CrRciRc ⨯= (%) 班车正点率(R0)100%Z0Z0R0⨯=∑ (%) ◆运输消耗指标燃油消耗指标:百车公里油耗量(Df )100kmQfDf =(L/100km)成本指标:百车公里燃油量(S )∑∑=S S (元/1000t.km 或元/1000p.km )◆ 运输效率指标活劳动的效率指标:全员劳动生产率(We )NP We ∑=(t.km 或p.km/p )物化劳动的效率指标:车吨(客)期产量(Pt )∑∑=t qP P (t.km 或p.km/t或p )◆ 运输经济效益方面的指标车吨(客)利润(Jt ) J ∑∑=q J Jt (元/t (p ))人均利润(Jn ) NJ Jn ∑=(元/p)资金利用率(f r )100%F J r f⨯=∑∑ (%)资产增值率(ra) 100%1-C Cra 0⨯=)((%) 第二节 公路运输生产率的计算与分析生产率:是指所产出的运输产品数量与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的量之比一、公路运输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劳动成果与消耗的劳动时间的比。

通常采用两个指标: 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二、公路运输车辆利用单项指标1、 车辆时间利用指标车辆的时间利用指标主要有:车辆完好率、车辆工作率、总车时利用率及工作车时利用率等四项。

车辆昼夜时间利用系数、车辆出车时间利用系数 2、 车辆速度利用指标技术速度、运营速度和平均车日行程。

公路运输组织学作业参考答案

公路运输组织学作业参考答案

《公路运输组织学》作业参考答案第一章交通运输与公路运输业1.什么是交通?什么是运输?通常将进行人或物的空间场所移动,称为交通或交通活动,而将为实现人和物的移动提供服务所进行的经济活动.称为运输或运输服务。

2.什么是运输距离?什么是物理距离和经济距离?运输距离指运输对象移动场所之间隔,一般包括物理距离与经济距离。

其中,物理距离,是指以实际行驶里程衡量的距离,其测定方法简便,较常应用;经济距离,是根据在运输场所间移动所费时间(时间距离),或需以货币支付的费用(费用距离)衡量的距离。

3.公路运输有哪些特点?(1)机动灵活,运输方便;(2)可实现“从门到门”的直达运输;(3)中短途运送速度快;(4)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快;(5)运量较小,运输成本高;(6)污染环境。

4.公路运输有哪些功能?(1)主要担负中、短途运输;(2)衔接其它方式的运输;(3)独立担负长途运输。

第二章公路运输生产过程及运输服务环境1.公路运输生产过程的构成环节有哪些?根据各项作业环节在运输服务过程中的作用,汽车客货运输生产过程通常可划分为运输准备、运输生产和生产辅助等三项主要工作环节。

2.公路汽车客运作业程序包括哪些?(l)发售客票;(2)行包受理托运;(3)候车服务;(4)组织乘车与发车;(5)客车到达。

3.公路汽车货运作业程序包括哪些?(l)货物托运;(2)派车装货;(3)货物运送与运达交货;(4)运输统计与结算;(5)货运事故处理。

4.车辆运输工作过程包括哪些?(1)准备工作:向起运地点提供运输车辆(空车或空位);(2)装载工作:在起运地点进行货物装车或旅客上车;(3)运送工作:在路线上由运输车辆运送货物或旅客;(4)卸载工作:在到达地点卸货或下客。

5.什么是公路运输生产要素?包括哪些内容?公路运输生产要素,指进行公路运输生产所必须具备的基础因素,主要包括公路运输设施(公路及场站)、运输设备(车辆)、运输对象(旅客、货物)及劳动者(驾驶员)等。

31道路运输评价指标体系.ppt

31道路运输评价指标体系.ppt
道路运输组织评价指标体系
车辆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中进行运输生产活动,车辆生产率(运输 效率)的高低会受到车辆在时间、速度、行程和载质量等方面利 用程度的影响。 车辆工作条件
车辆为进行运输生产活动所处的这个特定的环境,称为车辆运用条件或工作条件,车 辆运用条件包括社会经济条件、运输条件、组织晕技术条件、气候条件、道路条 件。 1. 社会经济条件:由国家社会制度及经济法则所决定的运用条件。 2. 运输条件:指因旅客、货物的特性和要求所决定的运用条件。
2.
3 车辆行程利用指标:车辆在一定时间内行驶的里程称为行程, 车辆行程由载重行程和无载行程构成,无载行程包括空驶行程 和调空行程,空驶行程是指由载货点到卸货点的距离。调空行 程由车场到载货点或卸货点到车场的距离。行程利用率是指一 定时期内车辆的载重行程与总行程之比。 4 车辆载质(课)量利用指标:主要有静载质量、静载质量利用 系数、吨位利用率、实载率、托运率。静载质量:是指每辆营 运车辆平均装载的货物。q=Q/N。静载质量利用系数:是平 均静载质量与营运车平均吨位的比值。 吨位利用率:是指车 辆实际完成的自载换算周转量与额定周转量之比。实载率:车 辆实际完成的自载换算周转率与全行程周转量之比,实载率= 里程利用率×吨位利用率。 5 车辆拖挂能力利用指标:是挂车所完成的周转量与主挂车完成 周转量之比。
3. 组织与技术条件:由客货运输生产经营者,对车辆的营运组织水平和技术管理水 平所决定的运用条件,
4. 气候条件:由气候的自然变化,如雨雪雾天气, 5. 道路条件:路面情况主要包括路面标准和道路等级,道路条件的优劣对于确保行 车速度、交通管理、交通法规、准确及时有直接的关系。
道路运输评价组织效果指标类型 Nhomakorabea
1.
2.

公路运输组织学课程复习资料(1406)

公路运输组织学课程复习资料(1406)

《公路运输组织学》课程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哪件货物属于超限货物 [ ]A.宽度大于3米B.重量在11t以上的货物C.长度大于9米D.长度大于14米2.不属于运输生产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的是 [ ]A.投入B.行程C.产出D.运输生产过程3.不属于公路客货运输站场系统的是 [ ]A.通信信息系统B.运输组织管理系统C.生产服务系统D.事故处理系统4.公共客运的乘行起终点调查中,通常进行的是 [ ]A.线路客流调查B.月票乘客客流调查C.出行起终点调查D.随机客流量调查5.不属于公路货运工作量近期预测的定性预测方法的是 [ ]A.集合意见法B.主观概率法C.专家意见法D.指数平滑法6.不属于公路集装箱运输主要形式的是 [ ]A.公路集装箱直达运输B.公路、铁路集装箱联运C.公路、水路集装箱联运D.公路、航空集装箱联运7.根据年运输量、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不同,集装箱货运站可分为 [ ]A.四级B.三级C.五级D.二级8.不属于公路货运计划组成部分的是 [ ]A.运输量计划B.车辆运用计划C.车辆计划D.日常作业计划9.不属于车辆速度利用指标的是 [ ]A.营运速度B.车辆走形时间C.技术速度D.平均车日行程10.汽车运输管理领域采用现代技术中,GPS是指 [ ]A.移动通信技术B.全球定位技术C.实时监控技术D.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11.不属于按运价运用范围进行分类的运价是 [ ]A.普通运价B.优待运价C.特定运价D.零担运价12.制定运输价格要以()为基础 [ ]A.运输成本B.盈利率C.运输利润D.运输价值13.不属于汇集式运输的是 [ ]A.分送式B.往复式C.收集式D.分送-收集式14.不属于决定旅客所选汽车服务水平的主要因素的是 [ ]A.旅客的自然条件B.旅客的出行目的C.旅客的身体状况D.旅客的出行时间15.()是选择公路货物运输装卸机械的综合依据 [ ]A.机械化的种类B.运输成本C.完成装卸工作时的特殊条件D.货物及包皮的种类和性质16.按车辆工作时间的长短与类型,城市公共汽车的营运方式分为 [ ]A.线路客流调查B.月票乘客客流调查C.出行起终点调查D.随机客流量调查17.不属于货物按装卸方法分类的是 [ ]A.计件货物B.堆积货物C.特殊货物D.灌装货物18.物资储存的重点管理方法中,B类物资的资金累积数约占库品的 [ ]A.8%~15%B.10%~25%C.20%~30%D.65%~85%19.不属于决定旅客所选汽车服务水平的主要因素的是 [ ]A.旅客的自然条件B.旅客的出行目的C.旅客的身体状况D.旅客的出行时间20.不属于车辆的时间利用指标的是 [ ]A.车辆完好率B.车辆正点率C.车辆工作率D.总车时利用率21.城间客流在方向上是 [ ]A.大体平衡的B.无规律的C.不平衡的D.是否平衡与季节有关22.决定计算机应用经济合理性的基本指标是 [ ]A.投资回收期B.利润增长率C.年经济收益D.投资额23.车辆在走合期的使用中,走行里程不得少于 [ ]A.1000 kmB.1800 kmC.500 kmD.2000 km24.物资储存的重点管理方法中,C类物资的品种约占总品种数的 [ ]A.8%~15%B.12%~15%C.60%~65%D.20%~25%二、多项选择题:1.乘务工作的组织形式包括 [ ]A.定线包乘制B.循环轮乘制C.循环包乘制D.定线轮乘制2.班线客运的主要特征是 [ ]A.固定线路B.移动线路C.固定站点D.移动站点3.汽车运输常用的装卸机械基本类型有 [ ]A.固定式装卸机械B.随车式装卸机械C.移动式装卸机械D.分送式装卸机械4.出租汽车的特点包括 [ ]A.及时性B.舒适性C.经济性D.方便性5.公路货运工作量调查可以分为下面几个阶段 [ ]A.准备B.现场调研C.实施D.结果处理6.公路货运工作量调查的内容包括 [ ]A.货主需求情况B.车辆供应情况C.货运供给情况D.当地经济发展状况7.公路货运工作量调查的方法一般有 [ ]A.询问法B.观察法C.经验法D.实验法8.整车装卸货运车辆的行驶路线可以分为 [ ]A.环形式B.肩回式C.往复式D.循环式9.公共客运线路客流调查的方法主要有 [ ]A.驻站观测B.随机抽样C.随车调查D.票据法10.运输业按照服务区域可以划分为 [ ]A.城市运输B.城间运输C.公务运输D.通勤运输11.易燃液体货物的主要危险是 [ ]A.燃烧B.放射性C.爆炸D.污染环境12.公路运输企业运输成本范围按其用途分为 [ ]A.折旧费用B.企业管理费C.车辆费用D.事故损失费用13.物资储备定额一般包括 [ ]A.经常储备定额B.事先储备定额C.定量储备定额D.保险储备定额14.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的营运方式,一般有 [ ]A.定线定站式B.不定线不定站式C.定线不定站式D.不定线定站式15.公共客运线路客流调查的方法主要有 [ ]A.正班车B.加班车C.夜班车D.临时车16.各发达国家的公路运输货运中转站的发展趋势是 [ ]A.网络化B.综合服务C.现代化D.专用站17.车辆寿命周期费用可以分为 [ ]A.投资费B.业务费C.维持费D.管理费18.凡公共汽车营运路线均须以()为基本调度形式 [ ]A.正班车B.加班车C.夜班车D.全程车19.公共汽车停车站,按其在线路上的位置可以分为 [ ]A.中途站B.区段站C.始末站D.技术站20.出租汽车驾驶员作业方式有 [ ]A.调度控制作业方式B.调度与自营相结合作业方式C.弹性作业方式D.自主决定作业方式21.车辆强制维护分为 [ ]A.日常维护B.二级维护C.一级维护D.三级维护22.运输业按服务区域可以分为: [ ]A.城市运输B.国际运输C.地面运输D.城间运输23.公路运价按照运价运用的范围可分为: [ ]A.普通运价B.固定运输C.特定运价D.优待运价24.城市公共汽车行车时刻表的基本类型,通常有 [ ]A.车辆行车时刻表B.旅客乘车时刻表C.车站行车时刻表D.车辆运行时刻表三、填空题:1.运输距离,指运输对象移动场所之间隔,一般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道路货运车队评估指标

道路货运车队评估指标

道路货运车队评估指标概述道路货运车队评估指标是对道路货运车队进行综合评估的一项重要工具。

通过对车队各项指标的评估,可以对车队的运营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为车队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帮助其优化运输业务,提高运输效率和质量。

一级指标1. 安全性指标•车辆事故率:评估车队的安全管理水平,反映车队的驾驶员培训和安全制度的有效性。

•车辆维护合格率:评估车队对车辆的日常维护管理状况,反映车队的车辆质量和维护水平。

2. 运输效率指标•车辆利用率:评估车队车辆的利用率,反映车队运输任务的有效分配和调度能力。

•车辆行驶里程:评估车队车辆的行驶里程情况,反映车队运输量和运输范围。

3. 运输质量指标•运输时间:评估车队运输的时效性,反映车队运输过程中的延误情况。

•货物损坏率:评估车队在运输过程中货物损坏的比例,反映车队运输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水平。

二级指标1. 安全性指标1.1 车辆事故率•驾驶员事故率:评估车队驾驶员的事故频率,反映驾驶员行车技术和驾驶安全意识。

•车辆保险索赔率:评估车队的保险索赔频率,反映车队的保险索赔风险和管理水平。

1.2 车辆维护合格率•车辆年检合格率:评估车队车辆年检合格的比例,反映车队对车辆安全性的重视程度。

•车辆维修保养记录完整性:评估车队对车辆维修保养记录的完整性,反映车队对车辆维护管理的严谨程度。

2. 运输效率指标2.1 车辆利用率•旅行时间占比:评估车队车辆的旅行时间与总运营时间的比例,反映车队的运输任务分配效果。

•车辆满载率:评估车队车辆的满载比例,反映车队的运输任务调度能力。

2.2 车辆行驶里程•平均行驶里程:评估车队车辆的平均行驶里程,反映车队的运输量和运输范围情况。

•行驶里程标准差:评估车队车辆的行驶里程差异,反映车队车辆运输范围的分散程度。

3. 运输质量指标3.1 运输时间•平均运输时间:评估车队运输任务的平均耗时,反映车队的运输效率。

•运输时间波动率:评估车队运输时间的波动情况,反映车队运输过程中的延误风险。

公路技术状况评价指标和评定方法

公路技术状况评价指标和评定方法

桥隧构造物扣分标准。
5、桥隧构造物技术状况评价(SCI)
如果桥梁、隧道和涵洞技术等级评定结果与实际情况 有明显差别,或定期检测数据(1~3年)不能反映当 前的技术状况,BCI 评定数据应按《公路桥涵养护规 范》和《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规定的方法重新检 测,更新评定结果,然后再实施BCI评定。
6、沿线设施技术状况评价(SCI)
3、路面使用性能评价(PQI)
+ 路面损坏状况评价(PCI)
PCI100a0DR a1
i0
wi Ai
DR 100 i1 A
DR 路面破损率(Pavement Distress Ratio),为 各种损坏的折合损坏面积之和与路面调查面积 之百分比(%);
Ai 第i类路面损坏的面积(m2); A 调查的路面面积(m2)。
3、路面使用性能评价(PQI)
+ 路面行驶质量评价(RQI) 调整后的行驶质量评价模型(RQI) 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了我国公路路面铺筑技术的进步和公路用户对道路 整度期望水平的提高。
RQI与IRI对应关系。
3、路面使用性能评价(PQI)
+ 路面车辙评价(RDI)
为了应对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不断出现的路面车辙问 题,《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将路面车辙列为独立 的检测指标,路面车辙用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 评价。与此同时,在计算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路 面PCI指标时,路面车辙损坏不再重复计算。
3、路面使用性能评价(PQI)
评价指标分为综合性指标和单一性指标两大类: 综合性指标是对路面使用性能的综合测度,优点是能 反映路面总体状况,指标单一,便于比较;缺点是不 能确切反映使用性能的局部特征,不便于诊断原委和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单一性指标是对路面使用性能诸多局部特征的具体测 度,它可以采用多项指标明确地表征路面使用性能各 组分的详细情况。 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选择不同的指标。

公路运输主要指标

公路运输主要指标

公路运输主要指标公路运输主要指标一、运输生产1、货运量指报告期运输车辆实际运送的货物重量。

计算单位:吨。

2.货物周转量指报告期运输车辆实际运送的每批货物重量与其相应运送距离的乘积之和。

计算单位:吨公里。

计算公式:货物周转量(吨公里)=∑(每批货物重量×该批货物的运送距离)3、集装箱运量指报告期运输车辆运送集装箱的实际数量。

计算方法:(1)按集装箱的实际箱数计算。

计算单位:箱。

(2)按折算系数折合为20英尺集装箱的数量计算。

计算单位:TEU。

二、汽车运用情况的统计指标(一)车日统计1、总车日指报告期每天在用营运车辆的累计数。

计算单位:车日。

计算方法:一辆营运车辆,不管其技术状况是否完好,每保有一天即计为一个车日。

计算公式:总车日=∑(每辆在用车辆×相应在用车日)如:某企业报告期有汽车500辆,全部投入营运,报告期日历日数为30天,报告期未发生车辆增减、调出、调入变化。

企业每辆车在这一报告期就是30个总车日,500辆在报告期共计30×500=15000总车日。

车辆数指标可以反映一个时点公路运输的规模或生产能力,它在报告期经常是有增减变化的,而总车日指标则消除了车辆变动对车辆数量的影响,若将时点数(车辆数)变为一个时期数(车日数)指标,可用车辆在企业保存天数之和反映企业对车辆使用的水平或规模。

2、完好车日指报告期总车日中,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完好,不需要进行修理或维护即可参加运输的车日。

包括实际出车工作及由于各种非技术性原因而停驶的车日。

计算单位:车日。

计算公式:完好车日=总车日-非完好车日3、非完好车日指报告期总车日中,因技术状况不好不能出车的车辆所占的车日。

包括正在进行或等待进行维护、修理的车辆及待报废车辆所占的车日。

计算单位:车日。

4、工作车日指报告期完好车日中,实际出车工作的车日。

计算单位:车日。

计算方法:一辆营运汽车,只要当天出过车(以签发路单为依据),不管其出车时间长短,出车班次多少和完成运输量多少,也不管是否发生过保养、修理、停驶或中途抛锚等情况,均计为一个工作车日。

第五章公路运输组织效果评价指标

第五章公路运输组织效果评价指标

第五章公路运输组织效果评价指标第一节公路运输组织效果评价指标类型公路运输组织效果评价指标基本类型主要包括有关运输产量、运输质量、运输消耗、运输效率及运输(经济)效益等五个方面。

一、运输产量指标1.客货运量(Q)2.客货周转量(P)二、运输质量指标 1.万车公里死亡(伤)人数(N b ) kmNb 10000Nb ∑=(p/10000km) 式中:∑Nb ——死亡(伤)总人数(p)。

2.事故频率(Ra) Ra=kmZa 10000(次/10000km ) 式中:Za--事故次数(次)。

3.货运赔偿率(Rc)%=100Rc ⨯CrRci 式中:Rci--货损货差赔偿金额(元);Cr--货运营业总收入(元)。

4.班车正点率(Ro)%=100Ro ⨯∑Zo Zo 式中:Zo ——正点班次(次)∑Zo ——全部总班次(次)三、运输消耗指标公路运输业是一个国家的能源消耗大户。

运输消耗指标包括:1.燃料消耗指标:百车公里燃油量(D f )km Q f100D f =(L/100km)式中:Q f ——油料实际消耗量(L )2.成本指标:千吨公里综合运输成本∑∑PS =S (元/1000t ·km 或元/1000p ·km) 式中:∑S ——运输总成本(元)∑P ——换算总周转量(1000t ·km 或1000p ·km )四、运输效率指标运输生产效率是运输产量和运输生产投入要素的比较,单位运输工具、运输劳动力完成的运输产量越多,表明运输生产效率越高。

它包括:1.活劳动的效率指标:全员劳动生产率(We )NP ∑=We (t ·km 或p ·km) 式中:∑P ——周转量总和(t ·km 或p ·km )N ——职工总人数(p )2.物化劳动的效率指标:车吨(客)期产量(Pt )∑∑0Pt q P =(t ·km/t 或p ·km/p) 式中:∑P ——周转量总和(t ·km 或p ·km )∑q 0——车辆总吨(客)位(t 或p )五、运输经济效益方面的指标经济效益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产出的比值,运输经济效益高低不仅关系到企业的自我积累和生存与发展,而且涉及到整个公路运输行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公路运输组织效果评价指标第一节公路运输组织效果评价指标类型公路运输组织效果评价指标基本类型主要包括有关运输产量、运输质量、运输消耗、运输效率及运输(经济)效益等五个方面。

一、运输产量指标1.客货运量(Q)2.客货周转量(P)二、运输质量指标 1.万车公里死亡(伤)人数(N b ) kmNb 10000Nb ∑=(p/10000km) 式中:∑Nb ——死亡(伤)总人数(p)。

2.事故频率(Ra) Ra=kmZa 10000(次/10000km ) 式中:Za--事故次数(次)。

3.货运赔偿率(Rc)%=100Rc ⨯CrRci 式中:Rci--货损货差赔偿金额(元);Cr--货运营业总收入(元)。

4.班车正点率(Ro)%=100Ro ⨯∑Zo Zo 式中:Zo ——正点班次(次)∑Zo ——全部总班次(次)三、运输消耗指标公路运输业是一个国家的能源消耗大户。

运输消耗指标包括:1.燃料消耗指标:百车公里燃油量(D f )km Q f100D f =(L/100km)式中:Q f ——油料实际消耗量(L )2.成本指标:千吨公里综合运输成本∑∑PS =S (元/1000t ·km 或元/1000p ·km) 式中:∑S ——运输总成本(元)∑P ——换算总周转量(1000t ·km 或1000p ·km )四、运输效率指标运输生产效率是运输产量和运输生产投入要素的比较,单位运输工具、运输劳动力完成的运输产量越多,表明运输生产效率越高。

它包括:1.活劳动的效率指标:全员劳动生产率(We )NP ∑=We (t ·km 或p ·km) 式中:∑P ——周转量总和(t ·km 或p ·km )N ——职工总人数(p )2.物化劳动的效率指标:车吨(客)期产量(Pt )∑∑0Pt q P =(t ·km/t 或p ·km/p) 式中:∑P ——周转量总和(t ·km 或p ·km )∑q 0——车辆总吨(客)位(t 或p )五、运输经济效益方面的指标经济效益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产出的比值,运输经济效益高低不仅关系到企业的自我积累和生存与发展,而且涉及到整个公路运输行业的发展。

因此,经济效益是评价公路运输组织效果的重要内容。

1.车吨(客)利润(Jt )∑∑0Jt q J=元/t(p)式中:∑J ——利润总额(元)∑q 0——营运车辆总吨(客)位t (p )2.人均利润(Jn )NJ ∑=Jn (元/p ) 3.资金利润率(ri )%=100ri ⨯∑∑FJ 式中:∑F ——全部资金总额(元)4.资产增值率(ra )%)-=(1001ra ⨯CoC 式中:C ——期末资产总值(元) Co ——期初资产总值(元)第二节公路运输生产率的计算与分析一、公路运输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指人们在劳动生产中的效率,它是劳动成果与消耗的劳动时间之比。

劳动生产率的确定,在汽车运输企业通常采用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两个指标。

其中全员劳动生产率可按式NP ∑=We 计算,司助劳动生产率(Wa),计算公式如下:We =NP ∑(t ·km 或p ·km) 式中:∑P ——周转量总和(t ·km 或p ·km )N ——同期司助平均人员(p ) 计算劳动生产率的时间,可分为时、日、月、季、年,分别以人时、人日、人月、人季、或人年来表示。

二、公路运输车辆利用单顶指标1.车辆时间利用指标车辆的时间利用指标主要有:车辆完好率(αa )、车辆工作率(αd )、平均每日出车时间(Td),出车时间利用系数(δ),车辆昼夜时间利用系数(ρ)。

工作车日完好车日营运车日 停驶车日非完好车日在册车日(总车日)非营运车日车辆完好率(αa),又称完好车率,指统计期内完好车日与总车日之比,用以表示总车日可以用于运输工作的最大可能性。

车辆工作率(αd),又称工作车率,是指统计期内工作车日与总车日之比,用以表示总车日的实际利用程度。

平均每日出车时间(Td),是指在统计期内平均每个工作车日的出车时间,即指当班车辆由车库或车场驶出,直到返回车库或车场的库外出车工作延续时间。

车辆昼夜时间利用系数(ρ),是指统计期工作车日内平均每日出车时间Td 在一昼夜时间中(即24小时内)所占的比重,又称总车时利用率。

出车时间利用系数(δ),是指统计期内车辆纯运行时间(H T )在出车时间内所占的比重。

2.车辆速度利用指标车辆速度利用指标有三项,即:技术速度、营运速度及平均车日行程。

其中:技术速度(V T ),等于汽车行驶的里程与纯运行时间之比,用以表示车辆行驶的快慢。

营运速度(V D ),是指车辆在路线上工作时间内,平均每小时所行驶的里程,用以表示车辆在出车时间内有效运转的快慢。

平均车日行程(L D ),是指统计期内平均每一工作车日内车辆所行驶的里程,用以表示车辆在统计期工作车日内有效运转的快慢。

L D =工作车日总行程 上述三项速度指标间相互关系为:L D =T D V D =T D δV T (km )3.车辆行程利用指标车辆在一定时间内行驶的里程,称为行程。

车辆行程由载重行程与空车行程构成。

载重行程属生产行程。

空车行程包括空载行程和调空行程,空载行程是指车辆由卸载地点空驶到下一个装卸地点的行程,也可计为生产性行程,因为它是运输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

调空行程是指空车由车场开往装载地点,或由最后一个卸载地点空驶回场的行程,它是完成运输工作的准备行程,还包括与运输工作无关的行程,如空车开往加油站、保修地点进行加油、保养、小修的行程。

为了反映车辆总行程的有效利用程度,采用评价指标里程利用率(β)指标,又称行程利用系数,是指统计期内车辆的载重行程与总行程之比。

L=Ly +Lw =Ly +Lk +LdLy ——有载行程(km )Lw ——无载行程(km )Lk ——空驶行程(km )Ld ——调空行程(km )β=总行程载重行程×100% 4.车辆载重(客)量利用指标车辆载重(客)量利用指标,是表示车辆载重(客)能力有效利用程度的指标,它包括静载重量利用率、载重(客)量利用率及实载率三项指标。

其中:平均静载重(质量)是指每一辆营运车平均装载的货物数量。

q =NQ (吨) Q ——计算期内实际总装载质量(t )N ——计算期内总装车数静载重(质)量利用率(γj),是指车辆实际完成的运量与车辆额定运量之比,用以表示车辆额定载重量能力的有效利用程度。

γj =0q q =∑∑==N i N i q qi 110×100%γj ——静载质量利用率q ——平均载质量q0——核定吨位载重(客)量利用率(γ),是指车辆实际完成的周转量与额定周转量之比。

其中,载重量利用率又称动载重量利用率、吨位利用率,载客量利用率又称满载率,均用以表示车辆在载重行程中载重(客)能力的有效利用程度。

γ=0Py P ×100% P ——实际完成的周转量(吨公里)或称自载换算周转量Py0——重车吨位公里(额定周转量)(吨公里)实载率(ε),又称吨(客位)公里利用系数,是指车辆实际完成的货物(旅客)周转量与全行程周转量之比,用以反映车辆在总行程中载重(客)能力的有效利用程度,即可综合反映车辆行程利用和吨位利用程度。

ε=总车吨公里实际完成周转量×100%=0P P 吨位利用率与实载率之间存在下列关系:εP0=γPy0在统计车辆的额定吨位相同时:ε=γβ5.车辆拖挂能力利用指标即拖运率(θ),是指挂车所完成的周转量与主挂车合计完成的周转量之比,用以表示车辆拖挂能力的利用程度。

三、运输车辆生产率的计算与分析1.运输车辆生产率计算式运输车辆生产率是措营运车辆在运输生产活动中的效率,它是综合反映车辆在时间、速度、里程、载重(客)量和拖挂等五个方面利用情况的指标,通常用单车期产量和车吨(座)期产量表示。

前者是指单位车辆在单位时间(年、季、月、日)内所完成的周转量;后者是指平均每一车吨(座)位在单位时间(年、季、月、日、时)内所完成的周转量统计期内以周转量计的车辆生产率计算公式为:θγβ-∂1W 0q L AD D d -=(t ·km 或p ·km ) 式中:W ——车辆周转量(t ·km 或p ·km )A ——统计期营运车辆数(辆)D ——统计期日历天数(天)平均一个工作车日内单位出车时间完成的周转量计算公式,则为:Wp =δV T βq 0γ(t ·km 或p ·km )式中:Wp ——单位时间周转量(t ·km/h 或p ·km/h )假定载货汽车在出车时间内,除因货物装卸作业发生停歇外,无其它停歇时间,则出车时间利用系数为δ=βtluVT L L +11 单位出车时间载货汽车完成的周转量为:Wp =110L tlu VT q +βγ(t ·km/h )单位出车时间(h )完成的运量(W Q ),W Q =综上所述,与货运车辆生产率有关的车辆利用指标共有八项:工作率αd ,技术速度载重行程L1,里程利用率β,额定载重量q0,载重量利用率γ,装卸停歇时间t lu ,拖运率θ。

2.各车辆利用单项指标对运输车辆生产率的影响(以载货汽车为例)1)工作率αd 的影响式W =θγβ-∂10q dLD AD 表明,车辆工作率与车辆生产率成正比关系。

为了提高车辆工作率,要求提高企业车辆的技术状况及企业营运组织工作水平。

2)技术速度(V T )与里程利用率β的影响。

当技术速度的初值越小,其值的变化对生产率的影响程度越大,当技术速度的初值很大时,其值的变化对生产率的影响程度较小。

提高车辆技术速度固然重要,但保持车辆的经济速度更能充分保证运输安全和经济性,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也是提高运输生产率的有效途径。

为了提高车辆的技术速度,要求车辆具有良好的动力性能和良好的驾驶技术。

里程利用率β对生产率的影响与技术速度的影响特性相同,里程利用率增加,车辆在工作时间内的载重行程随之增加,车辆生产率提高。

为了提高里程利用率,可采取如下措施:做好货源的调查工作,组织好回程货源,合理编制运输作业计划,选择合理的行驶路线及合理调度车辆;根据货运点的分布情况,合理规划汽车保养场、加油站的位置及采用多班运输时,应实行在线路上交接班,减少调空行程。

lu 10t L q a --=γβlu 1t L b -= 3)实际载重量(q 0γ)的影响平均吨位(q 0)与吨位利用率(γ)和车辆生产率呈线性关系,且提高平均吨位与吨位利用率对提高车辆生产率的影响极为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