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技巧
地质剖面图判读
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 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 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5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一般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 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 1 中Ⅲ岩层位 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 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 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 的垂直剖面图,包括:
1
图 1 地质地貌示意图
图 2 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
2
图 3 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
3
判断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判读 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 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 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 矿产分布状况等。
D.三叶虫残骸沉积、甲处岩浆侵入、恐龙残骸沉积、断层、
大型哺乳动物化石
18
(2)关于图中岩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处岩石一定为花岗岩
B.乙处岩石是由丁处岩石转化而来的
C.丙处岩石由沉积作用形成
D.乙处岩石形成于丙处岩石之后 解析:第(1)题,沉积地层下部岩石形成早,上部岩石形成晚,
所以地质过程从早到晚为三叶虫残骸沉积、恐龙残骸沉积、大
图 2 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 图 3 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
11
(2)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 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动。如图 1 中左侧岩层Ⅰ的 存在。
图 1 地质地貌示意图
12
图 2、图 3 中的各岩层都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 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 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与分析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与分析:
判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地质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通常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判读分析:1、看图例、比例尺。
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看比例尺可以知道其缩小的程度。
2、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
分析图示是向斜还是背斜,地层有无缺失,各层是否含有化石,含什么化石,化石是什么地质年代形成的;
有无断层,断层部位在什么地方;
有无侵入岩,是什么时代侵入的,地质构造与矿产分布有什么关系等。
以下图为例,图中A--D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
情况一: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情况二: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
以下图为例,图中A--D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
情况三: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
①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
②当时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
③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情况四: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形成的。
以下图为例,图中A--D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
情况五: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高考地理专题1.9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解图释含义含解析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知识点拨]1.地形剖面图的基本判读方法判断地形剖面图是否准确的关键点(如下图)判读地形剖面图,主要抓住以下“三看”①看起止点海拔是否准确:A在200~250 m之间,B在250~300 m之间。
②看极值点是否准确:a在250~300 m之间;b在150~200 m之间;c在350~400 m之间。
③看地势起伏是否一致:从A到B经过了升高—降低—迅速升高—缓慢降低的过程。
2.通视问题的分析方法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
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
常见的有以下两种情况。
(1)根据坡度陡缓情况。
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如图1)图1(2)是否穿越沟谷。
如果穿越沟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势会升高,即使地势再降低,也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通视(如左图)。
两地之间可能有山脊存在,一般情况下,凸坡也不能通视,如下图中,A点不能看到B点。
(如右图)图23.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第一步:确定剖面线。
在等高线图上画出一条剖面线(可能为已知,如下图中的A-B)。
第二步:建坐标。
纵坐标表示高度,横坐标表示水平距离。
第三步:确立比例尺。
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水平比例尺与原图一致。
第四步:描点。
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或仅描关键点,如最高点、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坐标图中。
第五步:连线。
用平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降趋势(如下图中8′、9′两点高度相同,两者之间为河谷,地势较低)。
AB间的剖面图如下:[典题示例](2014·上海高考)读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和地形剖面图(单位:m),回答(1)~(2)题。
(1)图1中剖面线AB 和MN 的交点在图2两剖面图上所对应的位置分别是( ) A .①和③ B .②和③ C .①和④D .②和④(2)若该区位于一拟建水库的库区内,当最高蓄水位达海拔150 m 时,图示范围内将出现( ) A .一个岛 B .两个岛 C .三个岛D .无岛[学审题析题] (在“____”上填关键点)[对点练习]1.(2015·天津文综,4)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质构造构造图剖面图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质构造构造图剖面图的判读一、知识讲解地质构造构造图剖面图的判读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如图1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如图1中Ⅳ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
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2.地质构造判断方法(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
如图3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形成山岭(如图3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如图3中丙),未侵蚀前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Ⅱ处、图3中甲处均为断层。
若只有破裂而无相对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1)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说明地壳处于下沉运动中。
(2)若上覆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了。
21.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图表判读满分破解33例word版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地质构造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根据地质剖面图可判读出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
图1图2图31.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可以结合图中的图例、地层的层序、岩层的侵入关系等确定出岩层的新老关系。
(1)一般岩层越老,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位置越靠上。
(2)若岩层中有侵入岩存在,则侵入岩形成晚于其所在岩层。
2.判断地质构造首先从岩层的弯曲变形、断裂错位以及连续延伸状况判断出岩层的形态,然后根据岩层的形态特点判断出地质构造的类型。
3.判断运动特点(1)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
(2)岩层破碎或缺失部分说明经历了侵蚀作用,也可能伴随着上升运动。
(3)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动。
【例】读下图,回答(1)~(2)题。
(1)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①苏②湘③滇④新⑤桂⑥内蒙古A.①②B.③④C.③⑤D.⑤⑥(2)图中()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析图过程】【标准答案】(1)C(2)C1.(2016·广州市调研)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A.断层、向斜、背斜B.断层、背斜、向斜C.向斜、断层、背斜D.背斜、向斜、断层解析:选B。
读图可知,甲岩层断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为断层;乙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丙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
2.(2016·天津市五校联考)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1)~(3)题。
(1)图中河谷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B.断层下陷C.向斜凹陷D.背斜张裂(2)图中地层,形成最早的是()(3)图中时间最可能是()A.早晨B.半夜C.午后D.傍晚答案:(1)A(2)B(3)C。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地质剖面图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地质剖面图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
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一般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2.地质构造判断方法(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未侵蚀前常成谷地或盆地。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根本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1)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说明地壳处于下沉运动中。
(2)若上覆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典型例题】(2016届雅安模拟)右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上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最可能为( )A.①②③④⑤⑥B.⑤⑥④③②①C.④③②①⑤⑥D.④③②①⑥⑤2.若①为石灰岩,则在①与⑤接触部位最可能形成( )A.页岩B.大理岩C.花岗岩D.砂岩思维过程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 1.C 2.B练习:1.下图是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图中( )A.岩层的形成顺序依次为①②③B.甲地是背斜顶部被侵蚀而形成的谷地C.乙地貌是岩层受张力作用后被侵蚀形成D.丙地貌的地质构造与泰山相同(2016·邯郸检测)翡翠玉石是矿物在高温、极高压力条件下(岩浆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变质形成的。
高中地理地形剖面图判读技巧
高中地理地形剖面图判读技巧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地形剖面图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型。
掌握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技巧,对于理解地形地貌、分析地理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技巧吧。
一、了解地形剖面图的基本概念地形剖面图是沿某一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它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直观地展示了地形的起伏变化。
通过地形剖面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地势的高低、坡度的陡缓、山脉的走向等地形特征。
二、掌握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要准确判读地形剖面图,首先需要了解它的绘制方法。
一般来说,绘制地形剖面图需要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剖面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选择一条能反映地形起伏特点的线作为剖面线。
2、建立坐标系:在图纸上画出水平坐标轴和垂直坐标轴,水平坐标轴表示剖面线的长度,垂直坐标轴表示海拔高度。
3、标点: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按其在剖面线上的位置和海拔高度,标注在坐标图上。
4、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标注的点依次连接起来,就得到了地形剖面图。
三、地形剖面图的判读要点1、地势高低观察地形剖面图的纵坐标,判断地势的总体高低情况。
如果纵坐标数值逐渐增大,说明地势逐渐升高;反之,则地势逐渐降低。
同时,要注意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海拔高度,以及它们在剖面线上的位置。
2、坡度陡缓坡度的陡缓可以通过观察地形剖面图中曲线的斜率来判断。
斜率越大,坡度越陡;斜率越小,坡度越缓。
此外,还可以通过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辅助判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
3、地形类型根据地形剖面图的起伏状况,可以判断出所经过的地形类型。
例如,山峰通常表现为曲线的最高点,山谷则是曲线的最低点,山脊是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部分,而鞍部则是两个山峰之间相对较低的部位。
4、山脉走向通过观察地形剖面图中地势起伏的延伸方向,可以判断山脉的走向。
如果地形剖面图中的地势起伏呈现东西走向,那么山脉的走向可能就是东西方向;如果呈现南北走向,那么山脉的走向可能就是南北方向。
读图指导-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读图指导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质地貌示意图、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等。
判断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判读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
图1 地质地貌示意图图2 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图3 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说方法找规律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
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如图1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如图1中Ⅳ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
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2.地质构造判断方法(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
如图3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3中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如图3中丁),未侵蚀前常成谷地或盆地。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质剖面图的判读一、典例剖析下图为某一出露地表的岩石,A-F为沉积岩,G为花岗岩,f为断层。
B岩层中有三叶虫(5.6亿~2.4亿年)化石,E岩层中有恐龙(2.3亿年~6 500万年)化石,F层中有火山灰层T,T层中矿物的形成距今约300万年。
据此完成(1)~(2)题。
(1)岩层的走向为岩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断层的走向为断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
则图中岩层A-E和断层f的走向分别为( )A.都为东北—西南走向B.都为西北—东南走向C.西北—东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D.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花岗岩G侵入在火山喷发T之后B.断层f发生在花岗岩G侵入之前C.a处岩石年龄最老,b处岩石年龄最新D.花岗岩G的地质年龄可能为1 400万年答案:(1)C (2)D解析:(1)由材料信息可知,A-F为沉积岩,G为花岗岩,f为断层,岩层的走向为岩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断层的走向为断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因此图中岩层A-E和断层f的走向分别为西北—东南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
(2)花岗岩是侵入岩,所以先是岩浆侵入,然后地壳抬升,露出地表,被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最后形成该地貌,花岗岩G侵入在火山喷发T之前,断层f发生在花岗岩G侵入之后,花岗岩G的地质年龄可能为1 400万年,所以D正确。
二、常见图示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质地貌示意图、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等。
判断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判读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
常见图示图1 地质地貌示意图图2 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图3 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三、判读技巧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
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高三一轮复习地质剖面图的判读(20张ppt)
① ② ③ ④
(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 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 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 成的地质年代越晚。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 或者海沟。
(5)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 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 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福建 张露
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 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一、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判读
1.向斜与背斜的判读
判读方法:1.岩层的形态 2.岩层的新老关系
12 33
21 3 2 1 23
一、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判读
(2)地层呈水平状态,且从下至上由老至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 代,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明显变化。(如图所示)
地表
(3)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 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如下 图)。若出现有断层,说明相应岩层形成后,发生了强烈的地壳运动,甚 至出现过地震。
(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 形成晚于岩浆喷出通道所切穿的岩石,侵入岩的形成晚于被 侵入岩石。 (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 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育其相邻的岩浆岩或侵入岩。
二、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
2判①1判 ③.3岩判断、..沉断 之变浆断侵②变 间积质岩图入 之质的岩岩的中性 间岩新岩的新沉老④岩 的层新关和老积浆 新的老系岩关岩岩 老新浆关系岩③关老岩系层和系关①沉系与变岩、积:岩质浆②岩岩浆岩岩之层岩晚间与穿新的层的于的沉切,沉序积或被积接其新:岩侵穿岩触接老的入切老下关触关接的或老触岩被系的系上关浆侵:系岩入新:
高频图表2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演示文稿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考情分析该专题在高考中的高频图表主要有地质剖面图、地貌景观图和示意图。
其中地质剖面图出现频率最高,判读难度较大,是本专题考生读图识图的重难点。
地质剖面图的组成一般由不同年代的岩石组成,考查重点一般是地质构造的判读,地貌类型的判断、岩层新老的判断,地质构造的应用、地壳的演化过程等问题。
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技巧地质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在判读时要分清是平面图还是剖面图,然后再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判读分析。
1.看图例、比例尺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
看比例尺可以知道缩小的程度。
图例比例尺越来越新2.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1)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2)若岩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
岩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
(3)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
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该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说明地壳上升后一直遭受外力侵蚀。
3.判断地壳运动状况和受外力作用状况(1)褶皱——水平运动。
褶皱水平运动(2)断层——升降运动。
断层升降运动(3)岩层破碎或缺失部分——侵蚀作用。
侵蚀作用(4)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此处有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可能有过下降运动。
4.看岩层是否缺失若岩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岩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5.看是否有岩浆活动若岩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岩层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岩层形成时代。
6.分析图内的地形特征有的地质平面图往往绘有等高线,可以据此分析山脉的延伸方向、分水岭所在地区、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差等。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6、根据化石:生物越简单形成时间越早,越复杂形成时
间越新
岩石形成时间早晚的判读
1、沉积岩形成早晚规律:从下往上,岩层越来越新 (覆盖者新,被覆盖者老)
2、岩浆岩形成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切穿关系:被切穿的老,切入的新(插足者新,被插足者老)
3、与岩浆交界处往往会因为高温高压作用形成变质岩
4、若为褶皱, 背斜中间老两翼新,向斜中间新两翼老
5、海底岩层:距大洋中脊(海岭)越近,岩层越新
一、地质剖面图的概念
地质剖面图表现的是剖面上的信息,垂直方向上的发展 变化,表现的是同一地点不同时期的现象变化。
地质平面图是表现的平面展布信息(俯视) ,
横向的延伸,表现的同一时期,不同地点的现象。
二、地质剖面图的思维模板(判读方法和步骤)
1、看图例、题干信息 (岩石类型及新老关系、地质构造类型)
6、下列岩层按照年龄由新到老排列正确的是( )
A.⑥②⑦①
B.⑦⑥③①
C.⑤⑥③⑦
D.④③②①
7、下列关于飞来峰形成地质作用过程正确的是( )
A.岩层断裂-垂直上升-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垂直上升-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
C.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外力沉积
D.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4、 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塌坍塌事故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三)地质作用发生过程的判读
5、下图为某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据图简述该地 地壳运动的过程。
下图为推覆构造示意图,这种构造通常是上盘 岩层自远处推移而来,上覆于相对停留在原地 不动的原地岩块之上而形成的一种地质构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质构造剖面图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质构造剖面图的判读一、知识讲解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读(1)沉积岩的判读:下老上新,如下图①②③④岩层越来越老。
(2)岩浆岩与沉积岩的判读:被侵入的先形成;即岩浆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如下图中⑤晚于所有的沉积岩。
(3)岩浆岩与变质岩的判读:侵入岩附近高温高压易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变质岩晚于侵入岩。
2.地质构造(背斜、向斜、地堑、地垒)的判读(1)背斜与向斜方法一:通过岩层形态判读: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上图中a处),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上图中b处)。
方法二:通过岩层新老关系判读:背斜岩层中间老两侧新,向斜岩层中间新两侧老。
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两个方法得出的结论不一致时,以方法二为准。
(2)断层的判读判读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两个条件需同时具备):①岩体受力断裂;②断裂面两侧的岩体有明显的错断及位移。
3.地质作用形成先后顺序的判读原则:被断层切断的岩层先于断层形成;被岩浆侵入的岩层先于岩浆侵入活动形成;被侵蚀的先于侵蚀作用形成。
二、经典高考试题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用T 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完成(1)~(2)题。
(1)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向斜东侧大B.背斜东侧小C.向斜西侧大D.背斜西侧小(2)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宜开采。
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第(1)题,河谷处最外侧是石灰岩、向里依次是页岩、砂岩,河谷处岩层地层年代表现为中间新、两翼老的分布规律,据此判断地质构造为向斜,图中河谷西侧的阶地较东侧陡峻,说明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C项符合题意。
第(2)题,从题干提供信息可知,该种贵重金属矿产在河床沙中,只有乙处沉积有厚厚的沙、卵石,沉积环境最好,最有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B项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技巧一、专题讲解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技巧(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①根据岩层层序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如上图中沉积岩Ⅰ的形成时间晚于沉积岩Ⅱ。
②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
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如上图中岩浆岩的形成时间晚于沉积岩Ⅰ和沉积岩Ⅱ。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且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2)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判断①根据岩层是否连续判断褶皱或断层。
②根据岩层弯曲形状或新老关系判断背斜和向斜。
如上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
③根据地表起伏状况判断地貌类型,如背斜山(谷)、向斜谷(山)、断块山、断层谷、陡崖等。
(3)地壳运动过程的判断①根据岩层上下关系。
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②根据岩层的弯曲。
若岩层出现弯曲、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运动。
如上图中甲处岩层弯曲说明其受到了水平挤压作用。
③根据岩层的缺失。
若岩层出现缺失,可能是缺失岩层所代表的时代地壳发生隆起,使当地的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或者原沉积物层剥蚀完毕;也可能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④根据侵蚀面。
若上下两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遭受到外力侵蚀。
若侵蚀面上覆新的岩层,是因为之后该地又经历了沉积作用。
如上图甲处上部岩层的不完整说明经历了侵蚀作用,沉积岩Ⅰ的覆盖说明又经历了沉积作用。
⑤根据侵入岩。
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如上图中花岗岩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岩浆侵入。
二、同步训练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丙、甲、乙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1B.2C.3D.4[解析] 1.B 2.B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与地壳运动。
从该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可以看出,乙处岩层出现断裂、错位,为断层构造;丙为侵入型岩浆岩层,为岩浆侵入乙所在岩层形成的,丙岩层上方为侵蚀面,再往上才形成沉积岩层甲。
所以B正确。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貌。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未形成褶皱的沉积岩层应与地平面平行,而形成褶皱后沉积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从该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中的岩层倾斜状况可以看出,甲、乙附近沉积岩层与地平面相比,发生倾斜,且甲、乙附近沉积岩层倾斜角度不同,因此该地区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两次褶皱,所以B正确。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
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4.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 )A.石灰岩、砂岩B.花岗岩、流纹岩C.大理岩、石英岩D.安山岩、玄武岩[解析] 3.C 4.A 第3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中背斜和向斜的成因。
甲地岩层向下弯曲,且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可判断为向斜,从地貌特征看为山岭,即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乙地岩层向上拱起,且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可判断为背斜,从地貌特征看为谷地,即背斜顶部受张力,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即背斜谷。
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三大类岩石的形成。
结合图中岩体运动方向,可以判断⑤岩层属于原来背斜(现已被侵蚀成谷地)顶部的岩层,即丙处应为沉积岩,A项中石灰岩、砂岩都属于沉积岩;B项中花岗岩、流纹岩都属于岩浆岩;C 项中大理岩、石英岩都属于变质岩;D项中安山岩、玄武岩都属于岩浆岩。
某地煤炭资源丰富,该地中学生在考查古生物化石的过程中绘制了一幅地形剖面图。
读图,完成5~6题。
5.B处地貌为( )A.断块山B.火山C.背斜山D.向斜山6.下列关于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B处地下采煤易发生瓦斯爆炸B.D处地下适合修建隧道C.该地岩层主要由岩浆岩构成D.该地地质构造受东西方向的挤压作用形成[解析] 5.D 6.B 第5题,B处地貌为山地,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
第6题,岩层中的天然气等可燃性气体易在背斜顶部集聚,而B处是向斜构造,故该处不易发生瓦斯爆炸;D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岩层上拱,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且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流,有利于保持隧道的干燥,适合修建隧道;该地岩层含有化石,故主要由沉积岩构成;结合指向标可知,该地地质构造受南北方向的挤压作用形成。
7.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甲地褶皱后沉积层Ⅱ顶部岩层被侵蚀掉,说明出现了侵蚀作用;后出现了沉积岩层Ⅰ,说明又发生了沉积作用;而Ⅰ、Ⅱ岩层都被岩浆岩破坏,说明最后岩浆侵入沉积岩层Ⅱ和沉积层Ⅰ。
答案 D8.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Ⅰ、Ⅱ B.Ⅲ、Ⅳ C.Ⅰ、Ⅲ D.Ⅱ、Ⅳ[解析] D图中显示,Ⅱ处是断层,Ⅳ处是岩浆侵入,均为内力作用所致。
下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下图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
读图回答9~10题。
9.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A.冰川沉积 B.流水沉积C.风力沉积 D.风化残积10.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 9.B 10.B第9题,甲地处于河流弯曲处的凸岸,流速较慢,流水沉积作用显著。
第10题,金刚石堆积物是由流水搬运而来的,故金刚石矿一定位于甲地上游,排除A、D两项;含金刚石堆积物多为砾石等大颗粒沉积物,而③地为砂粘土堆积物,颗粒较小,②地为岩浆岩,且周围多断层发育,岩石破碎,故在②地可能找到金刚石矿。
读我国某瀑布地质剖面示意图,该瀑布大约以每年一米的速度后退。
回答11~12题。
11.该瀑布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A.岩浆活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侵蚀作用B.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地壳抬升—侵蚀作用C.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作用D.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侵蚀作用12.该瀑布可能会影响其下游河流的( )A.含沙量 B.流量 C.汛期 D.结冰期[解析] 11.D 12.A 第11题,该瀑布形成过程中,先有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层,然后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即图中的砂岩。
再经过地壳的抬升,隆起成为高地,水流下泻时,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瀑布。
D对。
第12题,该瀑布每年因侵蚀后退,砂岩被侵蚀成细沙,导致河水的含沙量增加,可能会影响其下游河流的含沙量,A对。
瀑布不会影响流量、汛期、结冰期,B、C、D错。
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用T 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完成13~14题。
13.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向斜东侧大 B.背斜东侧小C.向斜西侧大 D.背斜西侧小14..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宜开采。
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 13.C 14.B第13题,河谷处最外侧是石灰岩、向里依次是页岩、砂岩,河谷处岩层地层年代表现为中间新、两翼老的分布规律,据此判断地质构造为向斜,图中河谷西侧的阶地较东侧陡峻,说明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C项符合题意。
第14题,从题干提供信息可知,该种贵重金属矿产在河床沙中,只有乙处沉积有厚厚的沙、卵石,沉积环境最好,最有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B项符合题意。
甲处离河流太近,粘土结构,丙、丁两处地势太高,都不符合贵重金属矿产的存在环境。
读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甲地地质构造和地貌成因分别是( )A.向斜内力作用后,流水沉积B.背斜内力作用后,外力侵蚀C.断层外力作用后,地壳抬升D.海沟板块运动后,外力侵蚀16.若只考虑岩层的软硬程度,依地形的高低起伏来判断,图中乙、丙、丁三种岩层由硬至软排列应为( )A.乙、丙、丁 B.乙、丁、丙 C.丙、乙、丁 D.丙、丁、乙[解析] 15.B 16.A第15题,读图可知,甲地从岩层形态上看,岩层向上拱起,所以甲地地质构造为背斜;其地貌为谷地,成因是地壳运动形成褶皱后,背斜顶部被外力侵蚀。
第16题,不同性质的岩层软硬程度不同,岩性较软的容易被侵蚀,而岩性较硬的不容易被侵蚀,保留在地表海拔较高的位置。
读图可知,乙岩层露出地面最高,说明岩石最坚硬;丁岩层露出地面最低,岩层最软。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图中1、2、3、4、5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年代由老到新。
读图完成17~18题。
1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地地貌主要是受外力作用形成的B.该地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因素C.该地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D.该地的地质构造为:甲处是背斜,乙处是向斜,丙处是地堑18.若图中4号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 17.A 18.A第1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的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并且有些地区还形成了断层,这些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第18题,读图可知,甲处是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
“飞来峰”即外来岩块,常见老岩层覆盖在新岩层上,通常是老岩层自远处推移而来,上覆于相对停留在原地不动的原地岩块之上。
读某地飞来峰附近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⑤岩层形成年代比⑥岩层早。
据此完成19~21题。
19.下列岩层中,形成年代最早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答案 A解析结合材料“其中⑤岩层形成年代比⑥岩层早”可推测出,①岩层形成年代早于④岩层;沉积岩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可判断出③岩层形成晚于②,②岩层形成晚于⑥,⑥岩层形成晚于⑤,⑤岩层形成晚于④,可知形成最早的岩层是①,A项正确。
20.据图判断,“飞来峰”成为“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岩层断裂B.水平挤压C.外力侵蚀D.推移上覆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飞来峰”的“峰”与左侧岩层是一致的,由于外力侵蚀,与左侧岩层之间有一谷地,主要地质作用是外力侵蚀,C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