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子宫内膜异位症(修订)(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子宫内膜异位症(修订)(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痛经在初潮后即出现,虽然疼痛剧烈但持续时间短,常 1-2 天内消失,妇检及 B 超未发 现器质性病变可助鉴别。 3.2.6 其他
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破裂时,需与卵巢囊肿蒂扭转、异位妊娠、黄体破裂及急性阑尾炎 等鉴别。
4 辨证
4.1 辨证要点 根据临床表现、疼痛发生的时间、性质、部位、伴随症状、体征及素体情况,并结合月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由多因素作用引起,其组织学发生复杂,因此预防作用有限,主 要针对易患因素作好源头预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防止经血逆流,及时发现并治疗引起经血排出不畅的疾病,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及性生活; 药物避孕,对有高发家族史、容易带器妊娠者,可选择口服避孕药抑制排卵,促进子宫内膜 萎缩;防止医源性子宫内膜的种植,规范各项手术操作,避免多次宫腔手术,保护子宫切口 周围术野,避免经前或经期行输卵管通畅试验及宫颈、阴道手术,或不必要的盆腔检查;提 倡晚婚,但宜适时生育,尤其是伴有生殖内分泌紊乱相关疾病者。 6.2 饮食调护
多为一侧性,常无症状。检查可扪及囊性包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无明显压 痛。B 超表现为形态规则的无回声团块或见分隔。 3.2.2 卵巢恶性肿瘤
早期无症状,或仅有下腹胀,病情进展时多呈持续性腹痛腹胀,一般情况差,或呈现恶 病质。B 超显示附件包块为混合性或实性,血清 CA125 值显著升高,多大于 100IU/ml,HE4 可升高。CT 及 MRI 检查有助于鉴别,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结合病理检查可确诊。 3.2.3 盆腔炎性包块
5 治疗
5.1 治疗原则[4、6、8]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以活血化瘀为大法,佐以理气行滞,温经散寒,清热除湿,祛痰
散结,补肾温阳,益气健脾等法。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经期活血祛瘀,理 气止痛;非经期针对病因,注重调节脏腑功能,疏肝行气,健脾补肾,兼顾正气,配合调经、 助孕、消癥散结。对于药物治疗后症状不缓解、局部病变加重或生育功能未恢复者,可中西 药结合治疗;若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大于5cm或发生破裂者应选择手术治疗。 5.2 分证论治 5.2.1 气滞血瘀证(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A)[9]

妇科诊疗方案

妇科诊疗方案

妇科诊疗方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盆腔炎中医诊疗方案(2012)盆腔炎,中医古籍无此病名,根据其临床特点,散见于“带下病”、“妇人腹痛”、“症瘕”、“不孕”等病证中。

1983年《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妇科学》已将“盆腔炎”作为中医病名编入,为中、西医通用病名,《中医妇科学》第七版教材中医诊断已采用此病名。

盆腔炎现西医又称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2006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定义〕,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

PID可局限于某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其中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

若盆腔炎急性期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盆腔炎后遗症(包括盆腔炎反复发作、慢性盆腔疼痛、不孕症及异位妊娠)的发生。

盆腔炎急性期因病势急,病情较重,必须中西医结合治疗以迅速控制病情。

而中医药对盆腔炎反复发作、慢性盆腔疼痛(相当于以往所称的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在防止病情复发、缓解患者疼痛,缩小或消散炎性包块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因此该诊疗方案主要是针对盆腔炎反复发作、盆腔炎所致的慢性盆腔疼痛的中医综合治疗。

一、诊断中医病名诊断及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中药新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证候规范》(广东科技出版社1990年出版)、以及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出版)相关内容拟定。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妇产科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出版)、《妇产科学》教材(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出版)、“盆腔炎性疾病诊治指南”(美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相关内容拟定。

二、中医治疗方案(一)湿热瘀结证症状: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腰骶胀痛,带下量多,带下色黄质稠,神疲乏力,经期腹痛加重,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小便黄,大便干燥,大便溏而不爽,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涩。

妇科常见病种中医辨证论治

妇科常见病种中医辨证论治

妇科常见病种中医辨证论治一、月经病:1、月经先期:以月经周期比正常提前为主要表现的月经病。

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十余天一行者证型:脾气虚证:月经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补中益气汤》黄芪、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肾气虚证:月经色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归肾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子、杜仲、菟丝子血热证:月经色红,舌红、苔黄,脉数《清经散》牡丹皮、地骨皮、青蒿、黄柏(盐水炒)、大熟地、白芍(酒炒)、茯苓2、月经后期:延后7日以上,甚至3~5个月以上者证型:肾虚证:月经色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当归、熟地、人参、山药、杜仲、山茱萸枸杞炙甘草血虚证:月经延后,量少色淡,头晕眼花,舌淡红,脉细弱《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炙甘草血寒证:月经延后,量少,色淡红,腹痛明显,舌淡,苔白,脉沉《温经汤》吴茱萸、当归、白芍、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气滞证:月经延后,量少或正常,色暗有血块,脉弦《乌药汤》乌药、香附、当归、木香、甘草3、月经过多:月经量超过80ml,但周期正常。

气虚证:月经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举元煎》人参、炙黄芪、炒白术、炙甘草、炒升麻血热证:月经色红,舌红、苔黄,脉数《保阴煎》生地、熟地、白芍、山药、川续断、黄芩、黄柏、生甘草血瘀证:月经色暗,血块,痛经明显,舌暗有瘀斑,脉弦不畅:蒲黄、五灵脂、益母草、三七、茜草4、月经过少:月经量少,或者经行少于2天,周期正常。

肾虚证:月经色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归肾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子、杜仲、菟丝子血虚证:经量少色淡,头晕眼花,舌淡红,脉细弱:熟地、当归、川芎、白芍、黄芪、党参,山药血瘀证:月经色暗,血块,痛经明显,舌暗有瘀斑,脉弦不畅《桃红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5、经期延长:经期超过7天,周期正常气虚证:月经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举元煎》人参、炙黄芪、炒白术、炙甘草、炒升麻血热证:月经色红,舌红、苔黄,脉数。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治规范方案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治规范方案
第33页/共147页
2.使用方法 (1)按“方式键”(Mode)将测试方式设置为吸
光度方式。 (2)调节波长设置想要的分析波长420nm。 (3)将参比溶液和被测溶液分别倒入比色皿中。注
意比色皿内的溶液面高度不应低于25毫米,大约 2.5毫升;被测试的样品中不能有气泡和漂浮物。
第34页/共147页
电导电极的贮存 电极(长期不用)应贮存在干燥的地方。
电极使用前必须放入(贮存)在蒸馏水中 数小时,经常使用的电极可以放入(贮存) 在蒸馏水中。
第26页/共147页
二、水的纯度测定
实验目的
1.理解电导率仪的工作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 2.测定各种水体的纯度。
第27页/共147页
实验原理
水的纯度取决于水中可溶性电解质的含量。由 于一般水中含有极其微量的Na+、K+、Ca2+、Mg2+、 CO32–、Cl–、SO42–等多种离子,所以,具有导电能 力。离子浓度愈大,导电能力越强,电导率越大; 反之,水的纯度越高,离子浓度愈小,电导率越小 。因此通过测定电导率可以鉴定水的纯度。
第6页/共147页
应用领域
1. 电厂-水处理; 2. 水厂和污水厂-废水处理; 3. 造纸-生产过程/废水处理; 4. 化工炼油-生产过程/废水处理; 5. 冶金和采矿-生产过程/废水处理; 6. 食品和饮料-生产过程/废水处理; 7. 医药行业-生物反应和发酵/废水处理; 8. 半导体-生产过程/废水处理/高纯水生产。
出现异常情况,联系管理员。 测量时应采用配套使用的,不要采用其它型号的。
第23页/共147页
测量低电导值的溶液时,请先在超纯水中 清晰并浸泡2个小时以上。
测量过程中,从甲溶液转到乙溶液时,先 用蒸馏水清洗后,在用乙溶液清洗,不能 用滤纸擦拭。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一、妇科常见病诊断方法
1、病史:病人认述自身病情,并汇总患病的时间、症状及变化情况,以便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2、检查:视诊、查询、肛门检查、外阴检查等,以查明病变的类型
及部位,为后续诊疗提供参考要素。

3、实验室检查:包括放射检查、心血管系统检查、尿液检查和血液
检查,以便对病理及病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4、辅助检查:包括B超、钼靶检查、CT检查、内窥镜和正电子发射
断层检查,用于检测肿瘤病变。

二、妇科常见病治疗原则
1、生活习惯改变:避免性活动,减少避孕措施的使用,改变性生活,改善营养,提高体质,保持良好的心情,适当的多做运动等,以减轻病症,改善身体状况。

2、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及中医论治,用中药温补调理,及时有
效的治疗,减轻痛苦,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3、西药治疗:根据病情、病原及病理变化,用西药治疗,例如:抗
生素、抗菌剂等,有效的抑制病原菌,缓解病情,达到治疗效果。

4、手术治疗:当病情严重、危象极大时,采用手术治疗,以有效的
缓解病情,恢复健康。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胎动不安、胎漏(早期先兆流产)中医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胎动不安、胎漏。

西医病名:早期先兆流产。

二、诊断:(一)、症候诊断1、肾虚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暗淡,质薄;小腹坠痛,腰酸痛;两膝酸软。

次证:头晕耳鸣,夜尿频多,或曾屡有堕胎。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滑。

2、脾肾两虚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淡;腰酸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

次证:腹胀,头晕耳鸣,神疲肢倦。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略滑。

3、肾虚血热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或深红;腰酸痛或小腹下坠;口干咽燥。

次证:两膝酸软,夜尿频多,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苔薄,脉细缓略滑。

4、气血虚弱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小腹坠痛或伴腰酸痛;神疲肢倦。

次证:心悸气短,面色无华或萎黄。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滑。

4、肾虚血瘀证:主证:阴道出血量少,色暗红;腰酸痛;或有妊娠外伤史。

次证:精神倦怠,小腹刺痛,耳鸣头晕。

舌脉:舌暗红,苔薄白,脉涩或细滑。

(二)诊断标准主证“阴道流血”必备,再兼主证1项、次证1项,或兼有次证2~3项,参考舌象、脉象即可作出临床拟诊。

三、中医诊疗方案(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肾虚证治法:补肾益气安胎。

方药:寿胎丸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

2、脾肾两虚证治法:固肾健脾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党参,炒白术,山药,黄芪,升麻,陈皮,柴胡。

3、肾虚血热证治法:滋肾凉血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保阴煎加减。

生地,熟地,白芍,黄芩,黄柏,续断,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旱莲草。

中成药:孕康口服液。

4、气血虚弱证治法:益气养血安胎。

方药:胎元饮加减。

党参,白术,熟地,当归身,白芍,杜仲,陈皮,炙甘草,桑寄生。

5、肾虚血瘀证治法:益肾祛瘀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加味圣愈散加减。

黄芪,当归,党参,参三七,熟地,白芍,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杜仲,续断,砂仁。

妇科常见病中医药知识指导模板

妇科常见病中医药知识指导模板

妇科常见病中医药知识指导第一部分妇科疾病的中医治疗用药原则妇科疾病的治疗,也和其他临床各科一样,着重在调整全身功能,临证时必须运用四诊八纲认真地进行辨证分析,分清脏、腑、气、血、寒、热、虚、实,然后确定治疗原则。

妇女以血为主,血赖气行,脏腑是气血生化之源。

由于妇女生理上数伤于血,以致气分偏盛,性情易于波动,常影响于肝;饮食失调,忧思劳倦,易伤脾胃;素禀不足,早婚多产,房事不节,常损伤肾气。

因此,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导致冲任损伤,产生的经、带、胎、产、杂诸病,常用补肾滋肾、疏肝养肝、健脾和胃、调理气血诸法来调补冲任,这是妇科疾病治疗的基本原则。

同时,女性生殖道与外界相通,容易直接感受外邪,因此在妇科疾病治疗中除内治法外,还可以配合外治法,以使药物直达病所,提高疗效。

一、补肾滋肾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气,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根本。

妇女发育到一定时期,肾气旺盛,天癸成熟,冲任通盛,才有月经和孕育的可能:若肾气不足,冲任亏损,就会发生经、带、胎、产、杂诸方面的疾病。

所以补肾滋肾是治疗妇科病的一个重要原则。

同样是早婚多产、房事不节,但由于体质的不同,有的损伤了肾气,有的损伤了肾阳,有的则损伤了肾阴,因此在运用补肾方法时,又有平补、温补、滋补之分。

(一)补肾益气肾气虚,冲任不固,导致月经先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崩漏、胎动不安、子宫脱垂、不孕等疾病。

治疗宜平补肾气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大补元煎、固阴煎之类。

(二)滋肾益阴肾阴虚,冲任血少,或热伏冲任,导致月经先期、崩漏、闭经、不孕等疾病。

治疗宜滋肾益阴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左归丸、六味地黄丸、补肾地黄丸之类。

(三)温肾助阳肾阳虚,冲任失于温煦,导致经、带、胎、产、杂诸病。

治疗宜温肾助阳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之类。

(四)温阳行水肾阳虚的进一步发展,常致气化失常,水湿内停,水湿下注冲任或泛溢肌肤,导致带下病、妊娠肿胀等疾病。

治疗宜温肾助阳,化气行水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真武汤、五苓散之类。

乳腺增生症中医诊疗指南

乳腺增生症中医诊疗指南

乳腺增生症中医诊疗指南1.乳腺增生怎么治?有什么效果好的药?2.乳腺增生怎么治疗?3.什么是乳腺增生?有什么症状?怎么治疗好?4.乳腺增生针灸治疗乳腺增生怎么治?有什么效果好的药?乳腺增生症是由于身体内分泌功能紊乱造成的,乳房疼痛轻者,可调节心理,缓冲压力,疼痛重者推荐中医中药治疗,定期复查。

1.心理治疗乳腺增生症的发生往往与劳累、生活不规律、精神紧张、压力过重有关。

治疗乳腺增生症首先就是要舒缓生活和工作压力,消除烦恼,心情舒畅,心态平和,症状就可以缓解。

2.中医中药治疗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症始于肝郁,而后血瘀痰凝成块,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柴胡、白芍、香附、橘叶、丹参、地龙为中医处方中的常用药。

有些患者还可服用中成药,如:散结灵、乳块消、乳宁、乳康片、逍遥散或丹栀逍遥散(加味逍遥散)等。

在除外乳腺恶性肿瘤的前提下还可试用中医外治疗法,如:中药乳罩、针灸、按摩等。

3.西药治疗可采用激素类药物、碘制剂及三苯氧胺,可以缓解疼痛,因有一定的副作用,不做首选。

维生素A、B6、E也有调节性激素的作用,可作为乳腺增生症的辅助用药。

4.手术治疗乳腺增生症因内分泌代谢失衡所致,本身没有手术适应证,临床上遇到个别与乳腺癌不易鉴别的乳腺结节,亦可采用手术切除,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乳腺增生怎么治疗?乳腺增生一般是由于某些原因引起内分泌激素代谢失衡,雌激素水平增高引起。

其主要症状为乳腺胀痛,可同时累及双侧,但多以一侧偏重。

月经前乳腺胀痛明显,月经过后即见减轻并逐渐停止,下次月经来前疼痛再度出现,整个乳房有弥漫性结节感,并伴有触痛。

乳房疼痛的严重程度与结节的有无及范围无相关性,疼痛可向腋下、肩背部放散。

少数患者可伴发乳头溢液。

由于病因来自身体内分泌功能紊乱,故除乳房方面的症状外同时还可出现月经不规律,脾气不好,爱着急爱生气、爱出汗等症状。

乳腺增生患者一般会选择以下四种治疗方法:1.心理治疗乳腺增生症的发生往往与劳累、生活不规律、精神紧张、压力过重有关。

妇科常见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妇科常见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减少副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减少单一治疗方法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提高患者 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局限性讨论
理论体系差异
中医和西医的理论体系存在较大差异,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不同,因此在结合治疗过 程中需要充分沟通和协商,确保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实践经验不足
中西医结合治疗需要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但目前具备这种综合能力的 医生数量不足,实践经验也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加强医生的培养和训练。
中医治疗 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主,采 用中药汤剂、针灸等方法。
西医治疗 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 。
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与局限
04

优势分析
01
综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和方法,针对患者的具
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02 03
互补作用
中医和西医在治疗方法和手段上具有互补性,中医注重整体调理和辨证 论治,西医注重病因病理和局部治疗,二者结合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 提高治疗效果。
感谢观看
辨证论治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脉等综合信息,确定证型, 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月经不调可分为肝郁气滞、脾 虚湿困等证型,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
中药作用
中药以调理气血、脏腑功能为主,可改善全身症状,提高 患者免疫力。如当归、熟地黄等具有养血调经的功效。
西药作用
西药主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抗生素可治疗妇科炎症, 激素类药物可调整月经周期等。
西医治疗
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
中西医结合优势
中医治疗可缓解症状,缩小肌瘤体积,西 医治疗可针对肌瘤进行精准治疗,两者结 合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妇产科常见病中医药诊疗护理方案

妇产科常见病中医药诊疗护理方案

妇产科常见病中医药诊疗护理方案一、胎漏、胎动不安诊疗护理方案胎漏、胎动不安中医药诊疗方案一、病名及诊断: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等。

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阴道少量流血者,称为“胎动不安〞,又称“胎气不安〞。

临床上有单纯“胎漏〞,但“胎动不安〞必有“胎漏〞。

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前兆流产、前兆早产。

胎漏、胎动不安是临床常见的妊娠病之一,经过安胎治疗,腰酸、腹痛消失,出血迅速停顿,多能继续妊娠。

假设阴道流血逐渐增多,兼症加重,因胎元有缺陷而致胎漏、胎动不安者,胚胎不能成形,故不宜进展保胎治疗。

假设胎动不安病情开展以致流产者,称为“堕胎〞或“小产〞。

假设妊娠在12周以内,胎儿未成形而自然殒堕者,称为“堕胎〞;假设妊娠12~28周内,胎儿已成形而自然殒堕者,称为“小产〞。

本病假设发生在妊娠中、晚期,那么类似于西医学的前置胎盘,诊疗中应予以高度重视。

二、病因病机:主要机理是肾虚、气虚、血热、血虚、外伤、症瘕致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

以致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三、辨证论治:胎漏:辨证时要根据阴道流血的量、色、质及其兼症、舌脉等综合分析始能确诊。

治疗大法以止血安胎为主,并根据不同的证型分别采用补肾、益气、清热等法。

遣方用药时不宜过用滋腻、温燥、苦寒之品,以免影响气血的生化与运行,有碍胎儿发育。

胎动不安:本病以腰酸、腹痛为主,或伴阴道少量流血,故辨证中应注意腰腹疼痛的性质、程度,阴道流血的量、色、质等征象,以及出现的兼症、舌脉,进展综合分析,指导治疗。

对有外伤史、他病史、服药史者,应在诊察胎儿状况的根底上确定安胎还是去胎的原那么。

安胎大法以补肾固冲为主,并根据不同情况辅以益气、养血、清热等法,总宜辨证施治。

假设经治疗后腰酸、腹痛加重,阴道流血增多,以致胎堕难留者,又当去胎益母。

〔一〕肾虚型:主要证候:妊娠期阴道少量下血,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胎动不安必兼:腰酸腹痛、胎动下坠〕,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脉沉滑无力。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经前期综合征(修订)(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经前期综合征(修订)(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经前乳房、乳头胀痛,小腹胀满连及胸胁,烦躁易怒,或精神抑郁, 善叹息,或头晕失眠,或头痛剧烈;月经可伴先后无定或延后,经来不 畅,色暗红;舌质暗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滑。 4.2.2 肝肾阴虚证
经行或经后乳房作胀,乳房按之柔软无块,五心烦热,两目干涩, 头晕目眩,腰膝酸软,或口舌糜烂,或潮热,盗汗;月经量少,色红; 舌质红,少苔,脉细。 4.2.3 脾肾阳虚证
血管性头痛又称偏头痛,多由于发作性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以 女性多见。常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头痛的发生时间与血压波动及 血管痉挛的程度有关,一般间隔数周复发,呈周期性发作,但与月经周 期无明显关系。而经前期综合征有月经周期规律性反复出现特点,月经 过后诸症减轻或消失。 3.2.4 水肿(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 [6]
为改变等症状为特征的综合征。中医称为“月经前后诸证”,包括“经 行情志异常”、“经行乳房胀痛”、“经行头痛”、“经行身痛”、“经行浮肿”、 “经行发热”、“经行泄泻”、“经行口糜”等病证。 3 诊断 3.1 诊断要点 3.1.1 病史(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 [4-5]
该病特点是伴随月经周期反复发作,常因家庭不和,或工作紧张而 诱发,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多见于 25-45 岁妇女。 3.1.2 症状(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 [6]
多于经前 1~2 周出现,经前几天加重,月经来潮后症状明显减轻 或消失。常见症状有紧张、焦虑、激动、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下降、工 作效率低:社交障碍;失眠、嗜睡、眩晕、眼花;厌食、恶心、腹泻;心 悸、盗汗、性欲改变;肢体肿胀、乳房胀痛、头痛等。所出现症状伴随 月经周期反复出现,至少出现 2 个月经周期以上。症状的轻重有明显的 个体性。症状的严重程度足以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 3.1.3 体征

妇科常见病中医药知识指导

妇科常见病中医药知识指导
便溏;舌胖淡,舌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缓弱或芤。
• 治法:补气摄血,固冲止血。 • 方剂:用固冲汤。 • (2)肾气虚证:阴道非时下血,量多或淋漓不绝,色淡质清稀;面色晦暗,头晕,怕冷,腰痛如
折,溲清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弱。
• 治法:补肾益气,固冲止血。 • 方剂:右归丸加人参。 • (3)肾阴虚证:阴道非时下血,量少或淋漓不净,色鲜红,质稠;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
3.辨证论治:
• (1)肾不足证:月经超龄未至,或初潮较迟,量少色淡,渐至闭经;头晕耳鸣,腰酸腿软,面色
憔悴,阴中干涩;舌淡红,少苔,脉沉弦细。
• 治法:补肾养肝调经。 • 方剂:归肾丸加鸡血藤。 • (2)血虚弱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稀,渐致闭经;面色苍白或萎黄,倦怠乏力,心悸气短,
毛发不泽,食欲不振;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 一、月经病
第二部分 几种常见妇科疾病的治疗用药
(一)月经先期
• 1.月经先期的概念:强调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者,并连续3个月提前者。 • 2.月经先期的病因病机:重点说明病机为气虚失摄或血热妄行,致冲任失调。
3.辨证论治:
• (1)脾气虚证:月经先期,量多,色淡,质稀。 • 治法:补脾益气,摄血调经, • 方剂: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 • (2)肾气虚证:月经量或多或少,色淡暗,质稀。 • 治法:补益肾气调经; • 方剂:固阴煎或归肾丸。 • (3)阳盛血热证:月经先期,量多,色紫红,质稠臭秽。 • 治法:清热凉血调经, • 方剂:清经散。 • (4)阴虚血热证:月经提前,量少,色鲜红,质稠粘。 • 治法:滋阴清热调经 • 方剂:两地汤; • (5)肝郁血热证: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色紫红,质稠有块。 • 治法:疏肝清热调经 • 方剂:丹栀逍遥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