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查研究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查研究
战略 定位 和省委 、省政 府关 于 以新型
积 极 稳妥 地 开展 新 型农 村 社 区建 设 , 推 动 土地 集 约利 用 、农 业 规模 经 营 、 农 民多元 就业 、生活 环境 改善 、公共
要体 现 :一 是建设 主体 。新 型农村 社
城镇 化 为 引领 、新型 工 业化 为 主 导 、 新型农 业 现代化 为基础 的 “ 三化 ”协
( 上接第 1 ) 了切 实 发 展 好 维 护 4页
好 老 百姓 的利益 。在任 何情 况下 都要 尊重 老百姓 的意愿 ,多 听 听老百 姓 的
干部深 入群众 ,摸实 情 、查 民意 、解 民难 、办实事 ,改变 了过 去村 干部 上 门要 、老百姓 不愿交 、干 群关 系 紧张 的局 面 ,树立 了政府 的 良好形 象 ,密 切 了干 群关 系 ,促进 了社 会和 谐 。四 期 间 ,工作 人 员挨 家 挨 户进 行 走访 ,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 区建设;基层 ;意 义;现状
当前 ,河 南各地 正在 按 照 国家关
的社会 生 活共 同体 ,更是 一种 国家 规 划性制 度变 迁的产 物 。从 新 型农村 社
区 的内涵来看 ,有 这样几 个 明显特 点
愿 、就业 为本 、量力而行 、尽力 而为 。
于 中原经 济区有关 “ 国工 业化 、城 全 镇化 和农业 现 代 化协 调 发展 示 范 区 ”
调科 学发展 的部署 ,积 极地 开展 新型
农村 社 区建 设 。

区建设 的 主体就是农 村社 区变 迁 的主 体 ,即政府 、社 区组 织 和社 区居 民 。 二是建 设思路 。把新 型农 村社 区建 设
作为 实现新 型 “ 化 ”协 调发 展 、强 三

伟大的构想艰巨的工程——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之我见

伟大的构想艰巨的工程——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之我见

建设新型 农村社 区 ,是河 南为适应 农村生产 力发展 的 内 在要 求 , 根本 上破除城 乡二元机 构 , 从 推动城 乡一体化 发展的 实践 创新 , 是统 筹城 乡协 调发展 的重大创举 , 基层干部 群众 是 的创 新创造 , 是继 土地 改革和家庭联 产承包 责任制之 后 , 河南 农村 社会发 生的又一 次具有 时代特征 的重大社会 变革 。河 南 省委 省政 府 对于 新 型农 村社 区 建设 提 出 了 格 的科 学 的要 求, : 即 通过 村庄合并 , 组建规 划科学 、 能齐全 、 功 环境优 美 、 管 理完 善的新设 区 , 改善农 民居住环境 , 农 民享受 到和城 市居 使 民相 同的居住 条件 和公共服 务。 这一 决策 , 是转变农村生 产生 活方 式 , 创新农村 社 区建 设和管理 的历史性变 革 , 是建设 社会 主义 新农村的伟 大构想 。
设 10个 , 成 5 %以上 ;0 0年 前全部启 动 , 8 建 0 22 力争建 成 9 % 0 以上 。洛阳市还 结合 “ 山四岭一分川 ” 五 的地 形地貌和旅 游资 源丰 富等特征 , 重点 在解决产 业配套和就 业创业上 下功夫 , 在 完善基础 设施 和公共服 务设施规划 上做文章 ,并 结合 当地 的 历史 人文 资源 , 古村 落保护 , 彰显特 色 , 出风格 , 突 融入 自然 , 实现 “ 一区一景 ” 。 洛 阳市还根据 当地经 济社 会发展 条件 、 民意愿 , 村 按照 有 利生 产 、 方便生 活 、 少成本 的原 则 , 减 合理 确定 新型 农村社 区 的选址 、 口规模 和用地规模 。 人 原则 平原地区每个新型农村社 区聚 集人 口 l万人以上 ,覆 盖半径 2公里左 右 ,住宅 6层 以 上; 丘陵塬 区每个新 型农村社 区集 聚人 口 5 0 以上 , 宅 4 00人 住 层 以上 , 筑要有特 色 ; 建 山区和旅游 景区每个 新型 农村社 区集 聚人 口 30 0 0人 以上 , 住宅楼层 根据 实际情 况 , 合地 形地貌 结 和生态特征打 造特 色小镇 。 并要 求做到基础设施 、 公共服 务设 施、 商业服 务设施 、 创业就业 项 目四配套 。 并注重群众 意愿 , 注 重群众 自主 ,把群 众利益放 在首位 。让群众享有 充分的知情 权 、 与权 、 参 选择 权和 监督权 , 最大 限度地 取得 群众 的理解 和 支持 。 可 以看到 ,河 南省委 省政 府构想 布置 各地市 县具体实施 的“ 新型 农村社 区建 设” 是在 科学发 展观 统领 下的 “ 型农村 新 社 区建设 ” 决非 “ 跃进 ” “ , 大 、 农业 学大 寨” 式一 哄而上 的群众

对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的思考

对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的思考

线路布设 , 形成 串状 , 但避 免近距 离沿
道路两侧 分布 , 影响 交通 安全。 可形 也 成 网状 ,相 邻社 区之间要 有方便 的交
索里 亚 ・ 玛塔 的 线形城 市理论 有机 结
城 乡统 筹 实 际 上 包 括 经 济 和 社 合 并发 展 , 出新 型农 村 社 区的 空 间 提
改革的平和之路》为书名的论著 , 提
出 了 田园城 市 的理 论 , 这个理 论兼 有
以新 型城镇化 为引领 ,不牺牲粮 食和
农业 、 生态和 环境 的“ 三化 ” 协调发 展。
发 展的重点是 对农村 社会政治 、 经 城 市 和 乡村 的优 点 , 际上就 是 城 市 实 济、 文化 等各 领域 进行 战 略性 调整 和 深 层 次变 革。统 筹 城 乡经 济资 源 , 实 和 乡村 的结合体 。借助 于 交 通工 具 , 只 需要 几 分钟 就 可 以往 来 于 田园 城 市与 中心城 市或 田园城 市 之间 。 市 城
河 南 新 型 城 镇 化 的发 展 方 向在 哪 里? 走小城 镇 化 发展 之路 , 是河 南 城 乡精 神文 明 的共 同繁 荣。
改作 他用 , 从而把 积 极 的城 市 生活 的

切 优 点 同 乡村 的美 丽 和 一 切 福 利
新 型农 村社 区建设 , 就是 要 不 断 满 足 农村 居 民的要 求 , 步打 破城 乡 逐
活环境 。 就 河 南 省 新 型农 村 社 区规 划 建 设, 从理 论和 实践 的角度 分析 思 考如
下。
城市 组 团式 发展 、 中小 城市 内涵式 发 展 、 型农 村社 区 集聚 式 发展 思路 中 新
的重 要一 环 。

中原经济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探析

中原经济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探析

持 资 金 非 常 有 限 ,土 地 置 换 资 金 到 位 滞 后 ,企 业 参
与、 社 会 组织 投入 、 个 人赞 助 等社 会力 量参 与严 重不 足 , 渠 道 多 样 化 、 主 体 多 元 化 的 投 融 资 机 制 尚 未 形
关 键 性 因 素 之 一 。近 年 来 , 虽 然 我 国经 济 有 了 长 足 发 展 , 并 加 大 了对 “ 三农 ” 的支 持力 度 , 但 由 于 长 期 受 到
差 距 日益 扩 大 的 背 景 下 , 使 农 村 人 口 与 城 市 人 口 同
样 享 有 文 明成 果 , 不 断 提 高 农 村 人 口生 活 质 量 , 以 缩
小城 乡差 别 的重 大举措 ” [ 1 ] 。 其二 , 它 不 是 简 单 地 使 农 民集 中到 城镇 , 而 是新 型城 镇 化 、 新型工业化 、 新 型
城 乡 二 元 公 共 财 政 投 入 体 制 的 影 响 ,各 级 政 府 对 新
型 农 村 社 区 建 设 投 人 较 少 .并 且 伴 随 着 农 村 税 费 改 革 , 农 村集 体 经济 收入 寥寥 无几 , 多 数 村 存 在 负 债 现
新 型 农 村 社 区建 设 之 所 以 “ 新” 。重 在 两 点 : 其
成 , 资金 短缺 的瓶 颈制 约 非常 突 出 , 难 以弥 补新 型农
收稿 日期 : 2 0 l 3 — 1 0 一l 9
基金项 目: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 河 南 新 型农 村 社 区 建设 的 困境 与 出路 ” (项 目编 号 : 2 0 1 2 B 2 6 7 一 ) , 女, 河南郸城人 , 河南工程学 院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 , 研究方向 : “ 三农 ” 问题 。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规划建议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规划建议

的 问题
1 . 以政绩 为出发点 。 不顾实 际情 况和
农 民意 愿
性 和有效性 , 政府相关政 策是必备条件 。
4 . 建设中各方面力量配合不足
要想 实现新农 村社区的长久发展 , 促
进农 村经 济 的发 展是物 质基础 。在对农
自从 中央提 出社会 主义新农 村社 区 村社 区建设 进行规划时 , 要综合分 析当地 各 地政府 在对 新农村 社 区建 设进 行 建设 的战略以来 , 各地政府 和相关 部门都 的经济特 色 , 重点 发展优势 产业 , 同时注
相关 政府 部门后续的政策很重要 , 同时后 应听取村 民的需求意见 , 使村 民心甘情 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当前 河 南 省 社 区建 设 存 在 续的各项 相关政 策要更 加注重农 民的生 参与到新农村社 区建设 中来 。
活方面 , 要想保证新农村 社区建设 的长期 3 . 统筹新农村社 区建设 与经济发展
农村 不同于城市整齐划一 , 千篇一 律 的地域 、 不 同的 自然 环境 、 不 同的人文 环 境的综合 体现 。农村 社 区规 划时要尊 重
力” “ 有序 ” “ 有效 ” 的建设 原则 。 农 村是 村 民祖 祖辈 辈生产 生活 的地
方, 长久 以来形成 了不同于城市的地理特
性、 发挥农 民 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 的空间肌理与地理风貌 , 农村 风貌 是不 同
化” 协调发展都是新型农村社 区建设 。但 区建成 之 后 , 政 府 并未 提 出相 关支 持政 次 , 要 考虑不 同农村 社 区的特点 , 社 区选 在各地实地调研发 现 , 其建设过程也存 在 策 , 居 民与 过去相 比生活成 本提高 , 增 加 址要有利 于当地优势产业的发展 , 有利 于 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 了本来就 收入不 多 的农 民的负 担 。因此 开发 利用 内部优势资源 。最后 , 规 划时还

浅谈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模式

浅谈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模式

该 决定首 次提出“ 农村社 区” 的概念 2 0 0 7年党 的十
七大提 出要把城 乡社 区建设成为 “ 管理有 序 、 服务 完 善、 文 明详和 的社会生活 共 同体 ” 山东省 人 民政 府 2 0 0 9年《 关 于大 力推 进新型城 镇化 的意 见 中 明确
提出: “ 以新型农 村社 区建设 为抓 手 ,积极 稳妥推 进
2 0 1 3 年 3 月
三 门峡 职业 技 术学 院 学报
J o u na r l o f S a n me n x i a P o l y t e c h n i c
Ma r . . 2 01 3
第 1 2卷 第 1 期
V o 1 . 1 2 . No . 1
经 济 与 管理
设 必须 以生 产发 展为 中心 环节 . 以生 活 富裕 为建 设
起, 形 成新 的农村 社 区格局 。1 9 8 0年 人 民公 社 制
度 废 除后 , 农 村社 区 以 ‘ 行政村 ’ 新 形 态组 建 起 来 . 而且 建 立 居 民委 员会 基 层 群 众性 组 织 并 实 行 村 民 自我管 理 、 自我教 育和 自我管理 。 2 0 0 6年《 中共 中央关于构 建社会 主 义和谐 社 会 的若 干重 大 问题 决定 ) ) 【 4 I 提 出“ 积极 推 进农 村社 区建 设. 健全 新型社 区管理和 服务体制 . 把社 区建设成 为 管理有 序 、 服务 完善 、 文 明祥 和 的社会 生活 共 同体 ” .
现农村 新貌 的窗 口 . 以管 理 民主为 新农 村 建设 的政
治 保障
( 二1 新 型农村 社 区
二、 社 会 主 义新 农 村 社 区模 式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青年参与的吸聚效应研究——以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为例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青年参与的吸聚效应研究——以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为例

区的青年在人 力资 源结构、 文化 素养 、 生活方式等方面均发生 了显著而积极 的变化 ; 社 区青年对新型农村有 着强烈 的认 同 感, 他们对新型农村社 区建设 带来生活的改善和收入 的增加等抱有 积极 的预期 ; 在社 区建设参与方面, 前期主要 集中在 宣 传发动 、 房屋 承建、 民主参政等方 面, 后期主要 集中在文化建设 、 行业( 角 色) 转型 、 高效农业等方 面; 不 同的参与渠道、 不同 的参与体制属性 、 不同的参 与主体 来源构成 了多样化的青年参与方式。基 于上述状况 , 加 大农村青年参与新型农村社 区建
2 0 1 3年 6月
J u n . , 2 01 3
【 青 少年研 究 】
新型 农村社 区建设对 青年 参 与的吸聚 效应研究
以河南省新型农村社 区为例
胡湘明 , 王 莹
( 河南省团校 ,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2 )

要: 调查表 明, 处于发展 中的新型农村社 区建设对青年参与有较 大的吸聚效应 ; 与传统 的农村 地 区相比 , 新型农村社
成部分和农村生产方式 的重要变革 ,新型农村社 区建 设从一开始就引起 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 其对社 会尤其 是对青年参与的吸聚效应为本研究关 注的焦 点。 新 型农 村 社 区 , 是 指打 破原 有 的村庄 界 限 , 将 两 个
或 两个 以上 的 自然 村或 行政 村 , 经过 统一 规 划 , 按 照统
社 会市 场学 范 畴 ,相类 似 的概念 有 “ 吸 纳 聚集效 应 ” 、
建房热潮 : 第一轮是在 2 0 世纪 8 O年代 , 表现为 由土坯 房 建半 砖 半坯 房 ( 即“ 里 生外 熟 型 ” 房) ; 第 二 轮是 在 2 0 世纪 9 0年代 , 表现为由半坯半砖房建砖 瓦房 ; 第三轮 是 在本 世纪 初 , 表现 为 由砖 瓦 房改 建砖 混房 。近年来 ,

解决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瓶颈问题的路径与模式分析

解决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瓶颈问题的路径与模式分析
2 0 1 3年 第 5期 总第 1 7 2期


CREDI T REF ERENCE
No . 5 2 0 1 3 S e r i a l NO. 1 7 2
解 决河南 省新 型 农村 社 区建设 资 金瓶颈 问题 的路 径 与模 式 分析
吴 艳 芳 ( 河南工业大学 ,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1 )

7 2・
【 金融纵横 】
吴艳芳
解决河南省新型农 村社区建设资金瓶颈 问题的路径与模式分析
人 使用 ①。 新 型农 村社 区 的资 金 需 求 包 括 以下 六 个 方 面 :

在基 础设 施建设 资 金 , 即住宅 建 设 , 道路 、 水、 电、 气、 通讯 等基 础设 施 , 以及 教 育 、 医疗 等 公 共 服 务 项 目。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 区建设所 需资金及其特点
《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 标准》 ( 草稿 )
提出, 新 型农 村社 区公共 服务 设施 , 原 则 上按 规 划 的
要求 配套 建设 , 应 达到 “ 规模 适度 、 相对 集 中 、 道 路硬 化、 人畜 分离 、 商 住 分设 、 饮水卫生 、 服务配套 、 街 容 整洁、 风 貌鲜 明” 的基 本 要 求 。服 务 设施 应包 括 : 行 政管 理 、 社 区服 务 、 教育 、 医疗 卫 生 、 文化体育 、 商业 服务 、 金 融 邮 电和 市政 公 用 等八 类 设 施 。新 型农 村

会化 公共 服务 设施 的现 代化新 型农 民聚居 点①。 建设新 型农 村社 区 、 推进 新农 村建 设 、 构 建统 筹
城乡的新型城镇化体系, 是 中原经济 区建设 的战略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若干问题探讨——基于南阳市新型农村社区试点规划建设分析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若干问题探讨——基于南阳市新型农村社区试点规划建设分析

的新型 城镇化道 路 ; 积极 稳妥 开展 新型 农村社 区建 设 试点 , 促进 土地集 约利 用 、 业规 模经 营 、 民就 农 农 近 就业 、 村 环境 改 善 ; 型农 村 社 区建 设 要 坚 持 农 新
“ 府 引导 , 划 先 行 , 政 规 就业 为 本 , 众 自愿 , 力 群 量
第1 1卷 第 9期
201 2年 9月
南 阳师 范学 院学报
J u n l fN n a g Noma ie st o r a a y n r lUn v ri o y
Vo . 1 NO 9 11 . S p. 2 2 e 01
新 型 农 村 社 区规 划 建 设 若 干 问 题 探 讨
而 行 ” .
要解 决社 区建设 中钱 的问题 , 就必 须认识 到 我
国当前 的发展 阶段 . 以说 城 镇 化 的 快 速发 展 , 可 对
当前 我 国农 村 的 冲击 还 是很大 的 , 论 在物质 领域 无 还 是意识 领域 . 体 上 , 国亦 具 备 了“以工促 农 , 总 我
在 这种 背景下 , 南省在 全省 范 围 内开 展新 型 河 农 村社 区规 划建设 工作 , 由河南 省住 房建 设厅 组 并
织 编制 了相 应 的 指 导 性 文 件 . 阳市 根 据 省 定 政 南

以城带 乡 ” 的条 件 , 备 了 统 筹 城 乡 发 展 的条 件 , 具 但 都无法 回避 过 去 “ 城 轻 乡 , 工 轻农 “ 区 别 重 重 的
基 于 南 阳市 新 型农 村社 区试 点规 划建 设 分析
乔 自成
( 阳 市规 划 设 计 院 , 南 南 阳 4 3 0 南 河 7 0 5)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政策需求分析——基于对河南A市新型城镇化的调查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政策需求分析——基于对河南A市新型城镇化的调查

分析 了基层群 众对新型农村社 区建设的感受、支持度及 未来的建设意愿 ,提 出了新型农村社 区建设推进 方面的政策 需求。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 区 新型城镇化建设


调 研 的基本 情况
本地就业 ,到省外务工主要 是为了获得较高 的经 济收入和更
近期 ,我们根据河 南省委宣传部 《 关于开展新型城镇 化 多的工作机 会 。尽管有超过 半数的在外务工人 员希 望回乡就 问卷调查》的通知 要求 ,对河 南省 A市推进新型城镇 化建设 业 ,但是 由于家乡的工 作机 会较少和经济收入原 因 ,他们还 情况 进行了入户 问卷调查 。这次调 查 ,主要是对基层群 众在 是会外出务工。 2 公共 服务 需 求 。从 调查 中我 们发 现 ,受访者 对教 育 、 推进 新型城镇化 、新 型农村社 区建设 中} 向认识 、感受和 意愿
1 . 就地 安置和就业 意愿 。在所有 被调查对象 中 ,3 2 0 %喜
2 基层群众 的认识 和觉悟水 平不断提 高 。在 这次入 户调
欢原 地安置 ,2 2 2 %喜欢 居住在县 城 ,l 6 6 %喜欢 居住在地 级 查 中,许 多村民都认识到走新 型城镇化道路 、建 设新型农村 市市 区,而 1 2 . 0 %的人喜欢保持 目前状态。务工人员更希望在 社区集 中居住 是大势所趋 。从 调查问卷 中可 以反 映出这一趋
文化娱乐 。绝大部 分受访者对 日常 文化娱乐活动 感到满
9 4 %。
从凋查的情 况看 ,入住新 型农村社 区的被 调查者 已在 享 意 。但是 传统 娱乐 方式 ——看 电视 所 占 比重 仍 然很 大 ,占
二、调 研反 映 的主要 问题及趋 势
( 一 )基层对新型城镇化建设 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l 村委 、社 区干部积极推动 。村委和社区领导能较好地领

河南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分析

河南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分析

第一章引言第一章引言第一节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一研究背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把“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河南省委、省政府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把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城乡建设作为本省现代化建设的综合性战略举措。

2011年下半年召开了河南省第九次党代会,大会提出了在全省加快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战略任务。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涉及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

其中文化建设为河南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丰富社区群众的精神生活,调动社区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的提出和逐步推进对农村文化的发展不仅仅是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方面,河南新社区的建设改变了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为原有的农村文化注入了城市文明,例如城市的秩序、公共文明、平等、自由、民主、责任,也实现了农村的文化转型,使农村人生成现代人的文化品质;另一方面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必然需要大量的拆迁和重建,农村文化也面临着保留、修复、迁建和重建的问题,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如果得不到重视,就会出现乡村记忆丧失,失去河水林木带来的自然享受,远离树草虫鱼带来的自然情绪。

因此,研究此课题也意在分析河南各市县在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新社区问题的方法,引起人们对新社区及社区文化建设的关注,促进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选题意义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是一个需要大力推进的现实问题。

不仅是新型农村社区基础理论研究和建设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价值诉求。

(一)理论意义。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杉l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一{I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卜.的报告IJ】求是.2007(21):11.。

关于加强临颍县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强临颍县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XI NN0NGC UN
2 1 .2 0 20
关于加强临颍县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祁 素 娟 ( 临颍县委 党校 , 河南 临颍 ,66 0 42 0 )建设 , 进一步实现城 乡统筹协调发展 , 当前农村 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中所面临的一个重 大而又现实的 是
问题 。近年来 , 临颍县 一方面积极推进农村新型社 区建 设 , 另一方面不断地 总结 、 提升 , 努力探索 出一 条新型城镇 化带动“ 三化 ” 协调发展 的路 【 关键词 】 农 村新型社区 ; 乡协调发 展 ; 城 创新
“ 把城 乡社 区建设成为 管理有 序 、 务完善 、 明祥和 的 服 文 社会生活 共同体”是党 的十七 大提 出加强农 村社会建设和 管 理的重大举措 。 国务院 出台的《 关于支持河南 省加快 建设中原 经济 区的指导意见》 中也 明确提 出要统筹城 乡规 划 , 村庄 优化 布局 , 设富裕 、 建 民主 、 文明 、 和谐的社会 主义新农村 。如何 加 强农村新 型社 区建设 , 进一步 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 展 , 是当前 农村 经 济社 会全 面发 展 中所 面临 的一个 重 大而 又现 实 的问 题 。近年 来 , 临颍县委 、 县政府按 照省市关于加快 推进城镇化 和城 乡一体化 的统 一部署 , 积极推进农 村新 型社 区建设 。 为进 步 掌握我县新型农 村社区建设现 状及存在 问题 ,着 力探索 破解制约新型 农村 社区建设瓶颈的思路和方法 。 日, 近 通过实 地 考察 、 走访村 民等 多种形 式对杜 曲 、 皇帝 庙 、 台陈等 乡镇 的 社 区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现将调研结 果报告如下 。
结合全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修编和城市总体规 划修编 ,聘 请 上海 同济大学规划没计研 究院高起点 、 高标准 、 高质量地编 制 完成了县域村镇体 系规划。计划用 l— 5年的时间 ,将 全县 Ol 35 6 个行政村进行整合 , 建设 7 个 中心村 ( 3 农村新型社 区 )从 , 根本 上改变农村 的居 住条件 、 活环境和公共服 务水平 , 生 促进 先进生产要素 向农村 流动 , 设施 向农村延 伸 , 服务向 基础 公共 农村覆 盖 , 现代文 明向农村扩散 , 实现城 乡统筹发展 。 同时 , 为 了确保农村新型 社区高起点 、 高标准推进 。县 委 、 政府按照 县 “ 先易后难 , 试点 先行” 的原 则 , 确立了 8个基础 比较 好的 区域 作为示范点 ,以便积累经验 ,引导 农村新型社 区建 设健康发 展 。二 ) ( 创新机制 , 破解难题 。 在农村新型社 区建设过程 中 , 县 委县政府立 足实际 , 创新机制 , 努力破解建 设过 程 中遇到 的各 种 困难和 问题 。 一是抢抓机遇 , 破解农村新型社 区建设用地瓶 颈 问题 。 农村新型社 区最大 的障碍是 土地制 约问题 。 为了解决 这个 问题 , 一方 面借助土地利 用总体 规划修编 , 及时调整 了用 地 规划 , 给重点社 区给 予用地上 的倾斜 ; 另一方 面 , 充分 利用 被 确定为城乡建设 用地 增减挂钩试点 县的机遇 ,大 力开展农 村 土地 及宅基地整理工 作 ,并且把农村新 型社 区建 设与土地 整理工作紧密结合 ,规定凡是建设农 村新型社 区的必须符 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不允许 因为建 设农村新型社 区出现新 的 违法 占地 , 必须达到 “ 占补 ” 平衡 , 在广大干 部群 众 中已形成 凡 建必拆的共识 。 二是整合资源 , 破解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不足 问 题。 按照“ 政府 引导 、 民主体 、 农 部门帮扶 ” 的原则 , 建立 农村 新 型社 区建 设多元化投入机制 ,着 力破解基础设 施资金投入 问 题 。通过 加大政府投入 、 资源整合 、 门帮扶等措施加大农 村 部 新型社 区建设推进 力度 ,在 一定程度 上弥 补新型社 区建 设资 金不足 问题 。( ) 三 以人为本 , 民利 民。在推 进农村新型社 区 惠 建设 工作中 , 县委县政府一直坚持 “ 为主体 、 村 群众 自愿 、 民 惠 利民” 的工作 原则 , 把强化村级班子建 设 , 度建设 , 制 增强村干 部的责任感和事 业心作为推进新 农村 建设的首要 任务 ,把群 众 自愿 , 惠民利民作 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在具体 工作 中, 一是制定科 学合理的拆建和 购房方案 , 充分维护群众 利益 。 首先合理确定 出拆迁房 的补 贴标 准和 新房价格 , 明确提 出新型社 区建设不 同于房地 产开发 ,既要注 重质 量又要 降低 成本 , 购房户 以成本价 购房 , 让 切切 实实让 老百姓 受益 , 分 充 调动 了群众入住新 型社 区的积极性 。 二大力实施 民生工程 , 解 除群众 后顾之忧 。 推进拆建过程 中, 在 失地农民全部参加养老 保险, 达龄人员均按 6 元 / 0 人标准打卡发放养老金 。 同时积极 开展就业培训和 多渠道安置就业 ,新 型社区居 民基本 实现就 近就 业 、 区域内每户至少有一人就 业的 目标 。( ) 四 群众参与 , 阳光操作 。 一是认真落实“ 四议两公开一监督” 工作 制度 , 让群 众参与进来 。 增加工作透明度 , 真正让群众感到村党支 部是 为 群众办事 的 , 是可 以依赖的 , 消除群众顾 虑。二是保证住房 建 设质量 。住 房建设质量是社 区建设的生命 , 在建设过程 中 , 我 县启动建 设的新型社 区是 由集 体代建 , 了确保质 量 , 部采 为 全 用有资质 的建筑公司进行建设 ,同时要求县 建设局给 予技术 监理方面 的支持 。 特别是几个社 区的村支部书记 , 为了确保建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发展对策初探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发展对策初探
象也很常见。
的技术对应是根 本没法 解决这 个问题 的,所 以研 究 和 技术 引 导才 是 农 村 建 设 技 术 问 题 的根 本 性 出路 。 ( 2 )依照先进经验 ,自主地进行村庄建设竞赛
德 国的农村 经验 很重要 的一 点就 是 “ 竞 赛 机
s e t t i n g u p r e a s o n a b l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p l a n n i n g , s a v i n g t h e c o s t o f
制”,针对中国的国情 ,我们 引入这种机 制时要 率 先 推动 农 村 的普 及 教 育 工 作 , 那 么 , 这种 推 动 工 作
可 分为 以 下三 个 主 要 方 面 。
①新村 民的培养 中国的农村村民面临着不同种类的压力,而村
民 对 这 些 事 实 和 背 景 并 不 能 明 显 地 指 出 , 必 须 先 进
me n t p l nn a i n g , a n d s o o n i n t h e f u t u e r He n a n ur r a l n e w c o m m—
u n i t y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a n d t h e n p r o v i d e s a u s e f u l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t h e g o v e mme n t d e c i s i o n - ma k i n g
年 9月 2 8日 出台 的 《 国务 院关 于 支 持 河 南 省 加 快 中 原经 济 区 建 设 的 指 导 意 见 》 中 明 确 提 出 : 统 筹 城 乡
划期 内的各项具体建设 内容 ( 如商业 、行政办公 、医

河南省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几个要点

河南省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几个要点

河南省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几个要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刘庄和南街村的成功经验,指出了河南省新农村社区建设需要把握的几个要项,为河南省新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新农村;社区建设;南街村;刘庄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3-00-02200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此为契机,2006年河南省制定了2006—2007年建设新农村规划纲要,2007年首批确定7各乡镇和11个村为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村(试点),2008年12月开始了第二批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试点工作。

在此过程中,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在紧密的进行中,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河南省新乡市古固寨镇祥和新村这样成功的农村社区,也面临着很多失败的社区建设现状。

河南省临颍县的南街村和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村的发展模式一直是中国赫赫有名的农村社区发展的成功典范,虽然这两个村庄的发展背景和历程与目前新的农村社区建设俨然不同,但是他们成功的经验还是相当有章可循的。

一、建立和发展乡镇企业是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的动力和有效途径河南省的大部分农村还处于后发型农村社区,这部分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初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社区居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物质文化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目前尚且处于发展之中,保持着传统农村社区的特点。

这些农村社区的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时间还要外出务工,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难度比较大,农业劳动力困乏,村庄留守儿童问题和养老问题比较突出。

目前农村的发展状况不可能把大量劳动力都束缚在小块的土地上,所以大力发展新型乡镇企业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由之路。

河南省的部分农村和乡镇已经拥有了自身的企业,在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要注重这些乡镇企业的成长。

20世纪七十年代,刘庄把发展重点由农业转向工业,选择的突破口是汽车喇叭制造,并由此带出一批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加工型企业。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总结了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做好农村工作的对策,以期为做好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问题;对策新农村建设是改善农村村容村貌、提高新时代农民素质的一项长期任务,应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新农村建设之路[1-2]。

河南省新农村建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强化政府引导,加大帮扶力度,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不断加快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但是,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多的制约因素和困难。

现就如何有效推进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3-4]。

1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1 农民种地积极性不高河南省从2005年开始取消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政策,开始时老百姓的负担确实减轻,但农药、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的涨价之风随之而来,农民的种植成本迅速提高。

尽管这几年农产品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但是农产品的提价给农民带来的利益被农业生产资料的涨价所抵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2012年全国两会上指出,根据湖南省物价局调查统计,2011年农民种植水稻,除去国家的粮食补贴,纯收益只有112.5元/hm2,还不如外出务工3个月的收入,因此不少地方的农田撂荒或作为垃圾场也不愿耕种,长此以往,1.2亿hm2的耕地红线很难保住。

1.2 从事农业人员素质偏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一技之长的农民流向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城市,并且有一部分人在大城市落户,留在农村的大多是文化水平不高的、50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大多数经历过苦日子,知道钱来之不易,宁愿用人工来耕作,也不愿意花钱用机器来耕种和收割,从而影响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难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对劳动者文化素质的要求。

在一部分人心里还存在“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只要能挣点钱就行,从不去想如何进一步改进,如何进一步挖掘土地的潜力,更是缺乏敢闯敢干的勇气,严重制约了新农村建设。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起点高、马力大、后劲足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起点高、马力大、后劲足
合 笺


新农 村
Lo n g h e b an k ua
i 设 l I
为每户 分配了 一间门面 房 , 既可以 出租杂 物 , 又可 以营 后 , 成功 申报 了 陈南社 区 、 梁北社 区等综 合整 治试点项
业 出租 。 三、 规划先行 。 解决社 区如何建 设问题
将全部 完成 。
四、 创新 办法 。 解 决土地从哪里来 的问题 。
规费减免等优惠政策 , 吸 引房地 产开发 、 工程设计 、 土建 施工等 单位参 与新型农 村社 区建设 ; 通过 开展 “ 干企 帮
、 村企联建等形式 , 企业拿钱建社区 , 腾出的部分 河 南新 型农村社 区建设主要采取了 “ 先建 后拆” 的 干村” 模式 。 为解决社区建设用地 问题 , 各地积极探 索 , 灵活运 土地供企业发展使 用 ; 农 村社 区项 目与城 市建设项 目捆 实现 开发 商资本 “ 下 乡支农 、 进 城获 利 ” 。2 0 1 1 作, 多渠道提 供土地来源 。 一是盘活存量 。 在 社区建设 中 绑运 作 ,
配套 、 住宅和建 筑 、 景观 与环境等 方面提 出 了科 学合 理 的规划 建设标 准 。如 《 标 准》 规定 了新 型农村社 区 的规 模, 人 口规模 6 0 0 1 ~1 0 0 0 0 人 为特 大型社 区 、 人 口规模 4 0 0 1 —6 0 0 0人为大 型社 区 、人 口规模 2 0 0 1 — 4 0 0 0人为
各地编 制的社区规划 由省里集 中评审 ,确保 5 0 年 不落 各地通 过实施 该项政 策 , 实行 人 随地 走 、 先用后销 等办 后。 新型农村社区本着 一代人建 设 、 几代人居住 的原则 , 法, 破解新 型农村社 区建 设用地不足 的问题 。如 漯河市 规划设计 一步到位 , 外观上注 重特 色 , 设施 上注 重完善 , 研究制定了《 新 型农村社 区建设人地挂钩 实施 办法》 , 有 格调上注 重新 颖 , 打 造百年社区 。 舞钢 市张庄 中心社区 , 请著名设计院 设计 , 白墙黛瓦 , 亦 古亦今 , 与青 山绿水融 为一体 , 被称 为新豫派风格 , 成 为火爆 的乡村旅游点 。 省

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民. 过 度 的行 政 干 预 会 导 致 一 系 列 不 良后果 。 如 一些 地 方 为

河 南 新 型 农村 社 区建 设 中存 在 的 突 出 问题
新型农村社 区的“ 新” 表现在 : 其一 . 不 同 于传 统 自然 村 落 的 一 种 新 的社 会 形 态 , 体 现 了新 的 社 会 发展 理 念 ; 其二 , 具 有 一 定 规 模 和 良好 生 产 生 活 环境 、 并 对 周 边 区域 具 有 一 定 经 济 辐 射 作 用 的 新 型 社 会 生 活 共 同体 : 其三 . 是 统 一 规 划 设 计 新址 , 统一 基础 设 施 建设 . 统一提供教育 、 医疗 等社 会 公 共 服

理念 、 内 涵 和 意 义 的认 识 较 模 糊 , 存在畏难情 绪和等 、 靠、 要 思想 . 没 有 充 分 挖 掘 社 会 资 源 和 因地 制 宜 地 调 动 群 众 的积 极
性: 另一 方 面 , 农 民共 同参 与 支 持 社 区建 设 的 热 情 不 高 。 相 当

要求 , 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 , 从 根 本 上 破 除 城 乡 二 元结构 , 推 动 城 乡一 体 化 发 展 的实 践 创 新 ; 是 统 筹 城 乡 协 调 发 展 的 重 大创 举 。河南 新 型农 村 社 区建 设 存 在 的许 多 问 题 ,
【 关键词】 河南 新型农村社 区建设 问题 对策
建设 新 型 农 村 社 区 .适 应 了 河 南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新 情 况、 新 问题 . 是 继 土 地 改 革 和 家庭 联 产 承 包 责 任 制 之 后 农 村
发 生 的 又一 次 重 大 社会 变 革 : 是 适 应 农 村 生 产 力 发 展 的 内在

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出路

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出路

河 南新型 农村 社 区建设 中存在 的 突出 问题
新 型农 村社 区在 河 南 省 已 出现 多种 建设 模 式 ,
条件 , 缩 小 城 乡差 距 , 不 仅是 推 进 县 域镇 村 一 体化 的
切人 点 、 统 筹城 乡发 展 的结合 点也 是促进 农 村发 展 的
即: 城镇 开 发改造 模式 、 郊 区联村 集聚模 式 、 多村 整合 联 建模 式 、 园 区带 动模 式 、 强 村兼并 模 式 、 村 企共 建模
港 生态 湿 地保 护 区集 观 光 、 美食 、 休 闲为一 体 的渔业
旅 游经济 区。
沅合 作社 ) , 培植 1 个 示范 村 ( 黄沙港 东方 村 ) 。 发挥 财
政 引导作 用 . 争 取 国家和省 市对 渔业 经济 发展 政策 的
全 县 现有 4 6家 规模 加 工企 业 ,省 级 龙头 企 业 2
引导 作用 支持 , 近三 年争取 各类 专项 资金 8 5 0 0万 元 , 资 助 了名 、 特、 优水 产 品生产 。 激活 了业 活力 。 九、 智 能的信 息管 理
元 结构 , 推 动 城 乡一 体化 发 展 的 实践 创新 , 是 统筹 城
乡协调发 展 的重大 创举 。 河 南省 在推进 新 型农 村 社 区
建设 中走 出了一条 “ 三化 协调 ” 科学 发展 的路 子 。 本文 主要探索 河南 新型 农村社 区建设存 在 的问题 与对 策 。


段 性成 果。
蟹苗 种基 地 ) , 打造 3个精 品 园( 淡水 二场 、 定海 农 场 、
平 和动 态监管 能力 , 使海 洋 渔业安 全信 息 系统 能保持
全 天候 运行 管理 , 保 障了渔业 生产 的安 全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问题研究
摘要:农村新型社区的建设,作为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过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它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实现农村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增强农村经济实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

如何科学地规划、建设、管理,对农村新型社区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关键词:农村新型社区;问题;对策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农村新型社区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载体之一,是新农村建设中的核心问题。

因此,我国农村社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农村社区建设也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期。

一、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国家对实现新农村建设采取的重要举措
中央早在2006年就提出了要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专题培训,培训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

认真开展这项工
作,必将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开局,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推动河南城乡统筹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是带动全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根本性选择。

但实现统筹城乡的发展则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它依赖于社会物质生产资料的极大发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目前正处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初期阶段,如何正确选择好河南省统筹城乡发展和实践模式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一定要结合当地特色积极进行探讨研究。

(三)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在省委、省政府加快统筹城乡发展进程的战略部署中,紧紧围绕建设腾飞河南的总体目标,按照“促进人口、产业和生产要素集聚、集约、集群发展”的要求,坚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点和结合点,作为加快“三化”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和突破口来抓,采取科学谋划、规划先行、多策并举破解资金、土地难题、强化完善工作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强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一些地区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主体得到了加强,农村基层社会管理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方式得到了改进和提升,农村基层群众的权益得到了有效维护,农村基层社会稳定的根基得到了夯实,为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
社会发展所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目前在我省大部分农村,村庄所剩人员不足整个村庄人数的1/3,并且都是一些老人和孩子,很多房子因为年久失修,住在里面很不安全,另外,闲置房屋大量存在,这样是对资源的一种严重浪费,新型农村的建设,有利于农村生活及住房条件的改善,还可以节约更多的土地资源。

把节约出来的土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一些好的土地资源可以整合在一起,得到更好的利用,一些不好的资源,例如,坡地、山地,我们可以归田还林,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效益,而且对于改善我们的赖以生存的大自然起到积极作用。

二、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分析
(一)以人为本、协调发展
改善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在城乡发展的高速发展阶段,城乡一体化的核心是城乡融合,在战略发展上,城市农村为整体城乡区域共同繁荣,同时也要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产业支撑,社区是城乡融合的基础点,同时也要进行结构的进一步合理优化,形成以商业为龙头带动城镇化发展的模式,建设一个更合理的新型农村。

(二)科学规划、因地制宜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升,加快新型社区建设势在必行,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社会管理的需要,必须以人为本,以建设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以发展为目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社区建设。

要建立各种共享机制,完善社区功能。

社区辖区内各级党政机关、驻军、学校、工厂、企业、社会团体及社会各界人士要积极支持所在地社区的工作,参与所在地社区的活动,要主动与社区开展对口帮扶活动,帮助解决社区工作中的各种实际困难。

(三)以镇带村、以工带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事关全局,只有真正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才能把握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和农村始终是难点和重点。

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特别是要在多予上下功夫,真正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全面推进农村的发展。

三、河南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新型社区的建设规划不科学
建设农村新型社区,部分地区缺乏科学规划,特色不明显,重当前建设轻长远打算,重形象改变轻产业发展。

有的地方社区建设只注意了居住环境的改变,忽视了与城镇二、三产业发展相结合、相呼应。

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中,有的地方将独具历史脉络、特色景观的镇村撤并,在建筑风格上造成千村一面,失去特色,没有彰显地域特色,在
文化发展和特色产业上失去了支点。

(二)建设内在动力不足
河南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很大程度上属于乡镇政府在严重缺乏资金的困难情况下为推动和促进小城镇建设所逼出来的“绝招”。

从短期来看,也许可以人为地制造出一个繁花似锦的小城镇建设局面,但这种竭泽而渔的行为必然导致两败俱伤,最后使小城镇建设成为无以为继的干涸河流。

(三)人才匮乏
纵观社区,人才结构布局不合理,人才岗位流通未形成制度,人才严重匮乏,人员年龄偏大,文化学历层次偏低,人才培养投入不足,是建设中所要面临的问题。

结合社区实际,劳动组织部门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各部门的人才培养,深入到各部门实行竞争上岗,使人才在竞争中找到自己适合的岗位,鼓励基层部门敢于给人才压担子对年轻有为的人才,要敢于安排到任务繁重的岗位上去锻炼,安排到条件坚苦的环境中去磨砺。

四、加快河南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对策
(一)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形成共识
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是农村的又一次变革。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就成为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

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收入普遍增长,要求改善生活条件、提升生活质量、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愿望愈加迫切。

因此,政府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国家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政策和建设农村新型社区的意义及优惠政策,营造浓
厚的氛围;通过组织到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学习和示范社区的辐射带动,增强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感性认识,开阔其视野。

(二)坚持规划先导,科学谋划绘就蓝图
在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中,我们十分重视规划的引领作用,坚持以规划为先导。

着眼于城乡经济、社会、自然和人的协调发展,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围绕大企业向产业聚集区、中小企业向创业园、商户向专业市场、城市居民向现代化小区、农民向农村新型社区等五个方面有序聚集,完成了中心县城、重点乡镇、产业聚集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空间布局规划,城乡一体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及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了宏观与微观、长远与近期相结合的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体系。

(三)坚持政策引导,促进农民建房并入住新型社区
建设农村新型社区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政策、体制的改革创新,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逐步缩小城乡差别,进而实现城乡一体服务均等化。

按照省委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政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大胆探索出台制定了一系列统筹城乡、保障农民利益的政策,让农民享受更多、更实惠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明确入住社区的农民在享受国家对农民优惠政策的同时,还可以享受城镇居民同等的医疗、社保、就业、最低保障政策。

同时,还制定并落实了涉及社区建设的资金奖补、物资供应、税费优惠、信贷扶持、土地使用、涉农项目倾斜、社区农户建房补贴等方面的激励政策,调动农民建设社区、入住社区的积极性。

(四)坚持产业优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中,始终坚持把打造产业支撑,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一是积极依托重点乡镇和产业集聚区创业平台作用,鼓励支持社区农户发展二、三产业,引导农民创业和转移就业,发展社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大力开展面向社区农户的农业科学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有效提升农民致富能力。

三是扶持社区农民发展高效农业,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组织协调涉农金融机构对农户发放小额贴息贷款扶持,帮助社区农户发展高效种养业。

四是着力加快农民创业园建设。

积极协调土地、规划、电力、银行等部门,支持农民创业,为企业和社区农户打造创业、增收的平台。

(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42400410925,主持人:王凤仙)
参考文献:
[1]张静.统筹城乡视阈下农村新社区和谐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0).
[2]李磊.吉林省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28).
[3]刑璐瑶,许耀东,等.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查研究[J].河南农业,2012(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