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耕地减少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合集下载

耕地面积减少对粮食安全的挑战分析

耕地面积减少对粮食安全的挑战分析

耕地面积减少对粮食安全的挑战分析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给粮食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战略问题,它关系到人民的生活需求和国家的稳定发展。

本文将分析耕地面积减少对粮食安全带来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首先,耕地面积减少给粮食生产带来了直接的影响。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减少了耕地面积会直接导致粮食产量的下降。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扩张,大量的农田被用于建设住房和工厂,导致耕地资源的丧失。

另外,环境问题也导致了耕地面积的减少,例如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

这些因素都限制了粮食生产能力的发挥,给粮食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其次,耕地面积减少对农民的生计和农村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农民是粮食生产的基本力量,耕地面积的减少会导致农民失去土地,无法维持他们的生计。

这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

农民失去了耕地,将面临就业问题和生活困难,这可能会引发社会问题和农村贫困的加剧。

另外,耕地面积减少也会影响粮食进口的需求和食品安全。

一些国家面临着人口增长和食物需求增加的问题,当国内耕地面积不足以满足粮食需求时,就需要通过进口粮食来解决。

然而,全球范围内耕地面积减少会导致粮食供应紧张,进口粮食的价格上涨,给那些粮食依赖性较高的国家带来了负担。

此外,粮食进口还涉及到国家的食品安全问题,一些国家可能受到进口粮食质量和安全的威胁。

面对耕地面积减少对粮食安全带来的挑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粮食供应和农村发展。

首先,需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地治理工作,保护农田资源。

政府可以通过相关政策和法规来限制土地利用,鼓励土地复垦和改良,减少耕地流失和环境破坏。

同时,还应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其次,可以通过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来提高耕地的利用率。

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作物产量。

科技创新也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耕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耕地利用现状分析及优化措施总结

耕地利用现状分析及优化措施总结

耕地利用现状分析及优化措施总结一、引言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耕地利用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耕地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以促进耕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二、现状分析1. 耕地面积逐渐减少随着城市扩张和工业用地的不断占用,我国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耕地面积从20世纪80年代的2.5亿亩减少到目前的2.1亿亩,这对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2. 耕地质量下降过度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措施导致了大量土地的质量下降。

农业化肥的过度使用、农药残留和土地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影响了粮食的产量和质量,还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优化措施1. 加强耕地保护政府应加大对耕地的保护力度,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对耕地的管理和监管。

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加强耕地立法,严禁将耕地用于非农业用途。

同时,加强对土地资源的调查和评估,及时发布耕地面积和质量的监测结果,提高社会公众对耕地保护的关注度。

2. 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引导农民采用科学种植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精准施肥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利用效率。

鼓励农民使用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3. 实施耕地轮作制度建立健全耕地轮作制度,遵循不同地区和不同耕地类型的轮作规律。

通过轮作制度,可以更好地保持土壤的养分平衡,减少土壤的退化。

同时,根据不同地区和耕地特点,推动多种农业方式的融合发展,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4.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适度减少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经济作物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空间。

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5.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农村的土地流转,促进耕地集约利用。

农地保护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农地保护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农地保护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的命脉。

而农地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其保护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农地保护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从环境保护、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环境保护农地保护不仅可以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可以有效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首先,合理利用和规划农地,可以减少农业用地的扩张,避免过度开发带来的环境恶化。

其次,优化农业土壤的管理和保护,可以减少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农地保护使得土壤具备更好的保水保肥功能,提高土壤质量,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农地保护还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二、农业生产效率农地保护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农地保护使得农业生产具备更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能够有效预防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破坏。

其次,通过保护农田水利设施,优化农田水源供应,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减少农田水资源的浪费。

农地保护还有助于改善农田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农作物品种的多样化,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农地保护还能够提供更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农业生产资本和技术支持,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三、农民收入农地保护对农民收入的提升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农地保护可以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减少非法征用和破坏农地的行为,增加农民的土地保值增值收益。

其次,农地保护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此外,农地保护还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就业和创业能力,稳定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综上所述,农地保护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保护农地有利于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产量;有利于改善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农地保护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和政策,确保农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变化愈发引人关注。

土地利用的变化不仅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还对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三个方面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农业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利用的变化对农业发展带来重要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农用地逐渐减少,土地转为工业用地或城市建设用地,这导致农业生产面积减少,进而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农民失去了土地,导致部分人口转向城市就业,这使得农村的劳动力不足,农产品的供给不足,进而推高了农产品的价格。

此外,农业用地减少也意味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受限,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受阻,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然而,农业土地利用的变化也给农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人们在城市化进程中对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的要求提高,这促使农业生产向着高效、环保、优质的方向发展。

农业用地减少的情况下,农民可以通过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来弥补农用地减少带来的损失,创造更高的农业经济效益。

二、工业工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土地利用的变化对工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用地的需求大幅增加。

土地被大量用于工厂、企业的建设,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然而,工业土地利用的变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大规模工业用地的开发和利用使得一些原本贫瘠的地区失去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工业的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变化也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的增加,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造成威胁。

三、城市建设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

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大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提升了城市的面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机遇。

大规模城市建设规模的举办,也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然而,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的变化也有一些消极影响。

土地资源有限,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意味着农田和自然环境的减少,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

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耕地是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的基础,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对耕地保护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就这一矛盾进行深入探讨,并指出相关的应对措施,以实现经济与耕地保护的平衡发展。

我们来看看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耕地保护至关重要。

耕地的减少会直接影响粮食供应,可能导致粮食短缺和价格上涨,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稳定。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大量的耕地被征用用于工业和城市建设,这就给耕地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经济发展也需要耕地资源来支撑。

农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业发展又需要足够的耕地来保障粮食产量和农产品供给。

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升级也需要更多的土地资源。

保护耕地与满足经济发展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针对这一矛盾,我们需要提出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政府应出台更加严格的土地利用政策,严格控制耕地的征用和保护。

建立健全的耕地保护制度,对耕地的使用、开发、保护进行规范管理,加大对耕地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力度,确保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要加大对耕地的保护与修复投入,在实施城乡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时,更多地考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确保耕地的稳定供给。

与此需要加大投入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和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节约土地资源。

发展节水农业、高效种植技术等新型农业模式,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粮食产量。

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可以通过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减少对土地资源的需求。

加大对生态农业、绿色食品生产的支持力度,引导农业向生态、绿色、有机方向发展,降低农业对土地资源的消耗。

加强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监测和评价,实施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循环利用,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资源环境友好型城市。

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既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制定和实施更加严格的政策法规,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农地保护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

农地保护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

农地保护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农地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资源,其保护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农地保护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还能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

本文将就农地保护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展开论述。

一、农地保护的经济效益1. 提升农业产能农地保护可以保障农业生产所需的耕地资源。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耕地可以确保充足的农业生产面积,提高农业的产能。

农业产量的增加可以满足人们的粮食需求,并对农业经济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 促进农产品供给农地保护有助于保持农业生产稳定和连续供应。

耕地保护可以避免农地被非农业用地侵占,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运转。

稳定的农产品供给可以有效缓解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压力,促进价格的稳定,并满足消费者对于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

3. 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农地保护有利于推动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农地保护的条件下,农民有更多的动力和条件进行农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

农业科技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同时还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4. 促进农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农地保护可以创造更多的农村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进行生产经营,农地保护可以为农民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增加他们的收入来源。

同时,农地保护也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经济支撑,为农民创造更多致富机会。

二、农地保护的社会影响1. 维护社会稳定农地保护可以维护社会稳定。

农业是中国最基础、最广泛的行业之一,保护农地可以保障农民的利益,维持社会的稳定。

农地保护有助于减少农民的土地流失风险,维护农民的权益,避免土地问题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

2. 保护生态环境农地保护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农地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保护农地可以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农田的保护有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等生态功能,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

3. 保障农民权益农地保护是保障农民权益的重要举措。

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

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

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退耕还林生态工程是指国家为保护生态环境和水源地,减少土地退化和沙漠化等问题,实行的将农田或荒地退耕还林或植草的一项生态工程。

这项工程的实施,对农户的可持续生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农民的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分别探讨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

一、经济方面的影响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后,对农民的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由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导致农户耕地面积减少,进一步导致农户的收益减少。

这对于那些土地缺乏的农民来说影响更大。

其次,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之后,耕地被改为林地或者草地,减少了农民的耕种收益,但是可以通过经济补偿来弥补其收益的损失。

此外,在农村发展产业的过程中,林业、草业等产业的发展也为农民提供了增加收入的渠道。

因此,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双重的。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农民社会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在桥梁以及村庄的建设方面。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后,需要对原有的土地、森林资源进行保护和管理工作;此外,还需要进行绿化和防止沙化的工作。

这也需要农民及村庄居民参与进来。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也可以带来一定程度的社会稳定。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于生态环境改善,水土流失的控制等都有很大的作用。

这对于农民来说,虽然短期内会受到经济方面的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对于农民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一方面由于退耕还林的种植尽量采用本土的树种,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预防土地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另一方面,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为农民提供了开展旅游业等产业的机会,增加了农民家庭收入,有利于农民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的可持续生计产生了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需要在考虑到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民的影响时,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等各种因素,以达到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民的最大利益,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农地保护的社会效益与可持续发展

农地保护的社会效益与可持续发展

农地保护的社会效益与可持续发展农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农地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农地保护的社会效益以及农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地保护的社会效益农地保护对于社会经济和农村居民有着广泛的社会效益。

首先,农地保护能够保障粮食安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人民的生命线。

保护农地可以确保粮食供应稳定,降低国家粮食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需求。

其次,农地保护有助于提升农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农地保护能够保持农业稳定发展,提高农业产值,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

同时,保护农地还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在发展特色农业、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开辟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此外,农地保护还具备重要的生态效益。

农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农地可以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并且有利于保护水土资源,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保护农地还可以促进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证农作物的良好生长环境。

二、农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农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首先,农地保护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农地保护可以保持农业生产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防止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发生,为农业生产提供稳定的土地资源保障。

其次,农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能够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保护农地有助于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促进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推动农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农地保护还能够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农地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农村环境质量,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

三、农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为了实现农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建立健全农地保护制度。

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划定农地保护红线,完善农地使用权和保护机制,加强对违法用地行为的惩罚力度。

农村土地问题对社会民生的影响与解决

农村土地问题对社会民生的影响与解决

农村土地问题对社会民生的影响与解决农村土地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农村稳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对社会民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有效解决农村土地问题,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一、农村土地问题对社会民生的影响农村土地问题对社会民生产生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民收入不稳定:由于农村土地流转困难,很大一部分农民依靠种植业和土地流转来获取收入。

然而,土地供给不足和农田撂荒等问题使得农民的收入变得不稳定,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2. 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土地问题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水平。

由于绝大多数农民只拥有有限的土地资源,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

而且,土地过于分散和不规范的经营方式导致农业生产难以规模化和现代化,进一步影响了粮食产量和品质。

3. 农村社会稳定性下降:土地问题也对农村社会稳定产生了冲击。

农民由于土地流转难、土地权益保护不完善等原因,造成一些农民闲散在家,无法找到稳定的收入来源。

这种情况下,社会不公平感加剧,农民工返乡和农村贫困问题也随之出现。

二、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方法为了解决农村土地问题对社会民生产生的影响,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清理整顿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增加土地供应。

推行市场化的土地流转方式,鼓励土地经营主体进行规模化、专业化耕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加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力度,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

同时,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权益保护机制,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合法权益。

3. 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加大力度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和耕地质量改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田质量。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通信和医疗等条件,促进农村现代化进程。

4. 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扶持:加大农民培训投入,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种植管理技术水平,增强其抵抗风险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论述耕地保护制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论述耕地保护制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论述耕地保护制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耕地保护制度是指国家对耕地资源进行保护和管理的制度,其目的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耕地保护制度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耕地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耕地保护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增长。

同时,耕地保护制度还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制度不仅可以保障粮食安全,还可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土地资源的破坏和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耕地保护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土地资源,减少土地的破坏和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耕地保护制度还可以促进农业生态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耕地保护制度的实施,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生产是农村经济的基础。

耕地保护制度的实施,可以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增长,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耕地保护制度还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耕地保护制度的实施,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耕地保护制度的实施,可以保障各地区的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同时,耕地保护制度还可以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推动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耕地保护制度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些都是耕地保护制度对我国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制度的实施,保障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耕地保护政策对农村发展影响分析

耕地保护政策对农村发展影响分析

耕地保护政策对农村发展影响分析耕地保护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

耕地是农民的生存资源,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对农村发展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分析耕地保护政策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首先,耕地保护政策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耕地是农民的主要生产资料,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可以保证农民有足够的土地种植粮食和蔬菜等农产品,确保农村农业生产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耕地保护政策的推行也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农村发展离不开农业的发展,而农业的发展需要充足的耕地资源保障。

其次,耕地保护政策对农村社会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农村是我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是我国农村经济的主体。

保护耕地资源可以保障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耕地保护政策还能够促进农民就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农民的务农压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同时,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也可以提高农民的土地使用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

最后,耕地保护政策对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耕地保护可以预防和减少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的发生,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提高农田生产力和农作物的产量质量。

保护农田环境可以维护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护农产品的绿色生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然而,耕地保护政策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土地流转难问题。

由于耕地保护政策限制了土地的流转和转让,一些具备发展潜力的农业企业和农业产业园区无法获得足够的土地资源支持。

其次,土地面积限制问题。

耕地保护政策要求耕地面积不得减少,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农村人口减少,一些农村耕地面积过剩,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农民收入的减少。

综上所述,耕地保护政策对农村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它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维护了国家的粮食安全。

农业比重下降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农业比重下降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农业比重下降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

在任何社会形态的任何发展阶段,人类生存都必须有生活资料作为支撑。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中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

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1]维持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粮食生产和其他物质资料的生产必须要靠农业来提供,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发展,任何时候也不能忽视粮食生产,忽视农业的基础性地位。

农业的发展也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马克思指出:“农业劳动力不仅对于农业领域本身的剩余劳动来说是自然基础,而且对其他一切劳动部门之变为独立劳动部门,从而对于这些部门中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说,也是自然基础。

”[2]农业部门为其他部门提供剩余产品和劳动力,推动着其他部门的发展。

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业生产率的高低,直接制约着一国工业化进程的实现程度,制约着其他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只有农业发展了,其他部门才能进一步的发展。

农业和各产业部门的发展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因此说农业是工业和其他产业发展的前提,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

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逐年下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总产量和农业增加值呈绝对增长之势。

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6095亿斤,增加到2006年的9949亿斤。

但与此同时,由于二、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逐年下降。

(一)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下降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而农业所占的份额却相对下降(见表1)。

表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单位:10亿元资料来源:根据《1985年-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农村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对三农经济的促进作用

农村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对三农经济的促进作用

农村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对三农经济的促进作用农村土地资源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土地是农民的生计来源,也是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如何有效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一直是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农村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不仅仅是一项经济问题,更是一项涉及到农村社会、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探讨农村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对三农经济的促进作用。

一、农村土地资源的存在问题农村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源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

一方面,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大量土地被闲置或者低效利用,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方式传统,农民在种植、养殖、农田经营等方面存在很多陈旧观念和传统模式,导致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降低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二、土地资源节约利用的重要性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对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节约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可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土地资源的供给量,为农村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撑。

其次,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可以减少农民的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村土地资源节约利用的途径要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途径。

首先,可以通过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流转和集约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其次,可以通过推广科学种植、养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另外,可以通过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最后,可以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保护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农村土地资源节约利用的重点任务当前,农村土地资源节约利用的重点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耕地面积对比农业生产与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耕地面积对比农业生产与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耕地面积对比农业生产与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社会,农业作为人类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之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耕地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其面积的增加或减少对农业生产和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耕地面积的变化对比对农业生产和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耕地面积的减少对农业生产和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已成为一个明显的趋势。

这对农业生产和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首先,耕地面积的减少会限制农业生产的规模和产量。

农业生产需要有足够的耕地才能种植农作物或饲养畜禽,而如果耕地面积不够,就会造成农作物种植面积减少、农产品供应不足等问题,从而影响到粮食安全和农产品市场稳定。

其次,耕地面积的减少会导致土地的过度利用和疲弱化。

为了满足粮食需求,农民可能会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和环境污染问题加剧。

此外,过度利用土地还会增加耕地退化和沙漠化的风险,进一步削弱耕地资源的可持续性。

最后,耕地面积的减少会影响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结构的调整通常需要有足够的耕地来支撑,而如果耕地面积减少,就会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困难。

此外,少了耕地的农民可能会转行或者离开农村,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口减少和农村经济的萎缩。

2. 解决耕地面积减少对农业生产和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的方案为了解决耕地面积减少对农业生产和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首先,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和管理。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并加大对非法占用耕地的打击力度。

同时,要加强对耕地的管理,确保土地得到合理利用,避免过度利用和疲弱化。

其次,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转型。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补贴、培训等措施,引导农民转变种植结构,发展高效集约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自然资源知识:土地利用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自然资源知识:土地利用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自然资源知识:土地利用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土地利用也在不断变化。

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对经济和社会有着不同的影响。

这篇文章将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以及相关的挑战和机遇。

一、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在中国,农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也是支撑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大量土地资源被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导致农业土地的减少。

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对经济和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

首先,农业土地减少了,粮食和农产品的产量会受到影响,这对国家的食品安全和经济发展都会有影响。

其次,农业就业机会也会受到影响。

在中国,大量人口仍然从事着农业生产。

而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农业土地减少,这意味着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也会受到影响,这将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最后,农业土地利用的变化也会影响到生态环境。

因为农业占据着大量的土地资源,所以任何农业土地的变化都会影响到自然生态系统。

二、城市化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大量的土地资源被用于城市建设。

这种土地利用的变化对经济和社会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首先,城市化导致土地价格的上涨,尤其是在一些中心城市的土地价格上涨非常明显。

这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高昂的房地产价格限制了普通家庭购房的能力,房地产泡沫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其次,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新的城市就业机会不断出现。

人们流动性增强,社会交往更加频繁。

这对城市经济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但是,城市化也对环境和基础设施提出了要求。

大量的人口和车辆进入城市,带来了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问题。

三、工业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工业土地的利用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中国,地方政府通过吸引外资和投资来扩大工业基础设施建设,这就意味着大量的土地资源被用于工业土地的开发。

尽管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些好处,但也带来了许多严重的问题。

首先,工业占据了大量土地资源,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农村耕地减少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农村耕地减少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农村耕地减少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农村耕地减少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摘要:土地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吃、穿、住、行的来源都离不开土地,而农村的生产用地(可耕地)则为我们提供直接和主要的食物来源,与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可是城市的土地数量是有限的,因此,出现了不少侵占农村的可耕地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对农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甚至已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因此,研究农村耕地减少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耕地;减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我国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这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和少地农民,农民失地必然造成农民养老失去传统的物质基础。

这些失地农民家庭有的得到了大量的经济补偿,生活好了起来,这些主要是城中村和近郊的农民。

而有些农民家庭得到的补偿却不能使他们以后的生活无忧,这些主要是偏远山区的广大农民。

这些大多数农民家庭中的青壮劳动力大部分选择了外出打工来赚钱,而一些不能外出打工的则在家种地。

我国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不仅对农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我国耕地面积在十年内减少了一亿亩,已引起了社会和政府的极大关注,为此,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耕地减少问题。

1 我国农村耕地减少的现状和影响我国土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4%,但适于农耕的土地很少,且有逐年下降趋势。

1996年我国拥有耕地1.23亿公顷(折合为18.51亿亩),居世界第四位,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9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40%。

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国的耕地面积逐年锐减:2001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9.14亿亩,2002年为18.89亿亩,2004年耕地总面积下降为1.22亿公顷(折合为18.3亿亩),人均耕地面积减到0.094公顷,2007年我国耕地总面积已减至1.217亿公顷(折合为18.26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92公顷(折合为1.38亩),2008年我国的耕地总面积是18.2574亿亩,2009年我国耕地总面积退变为18.25亿亩。

论耕地面积的减少对我国政治经济的影响

论耕地面积的减少对我国政治经济的影响

论耕地面积的减少对我国政治经济的影响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调查队高锋辉刘书亚李书杰会员编号sm 摘要: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命脉之所在。

耕地则是农业中的重要生产资料,农产品大部分出自于土地。

人类的一切活动归根到底也离不开食物。

正因为粮食在日常生活中过于普通反而容易使人忽视其重要性。

中国是一个超级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人均耕地占有量较少的国家。

中国的耕地问题与国家民族的生存发展厉害攸关。

耕地面积的减少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影响巨大。

本文试图从耕地、人口、粮食产量等方面的关系来简单分析耕地面积的减少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耕地保护政治经济人口粮食产量§1.我国耕地现状我国有960多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和3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海面积。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1996年我国农用地面积为65545万公顷;林地面积为2276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94%;牧草地面积为2660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7.99%;水面面积为217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28%;建设用地面积3520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3%;交通用地面积547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0.6%。

未利用地面积2599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7.34%,其中可利用地(包括草地、滩地、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7263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64%,难利用地(冰川、永久积雪、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田坎等)18733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70%[1]。

§2.我国耕地利用现状存在的特点和问题首先,我国土地资源的数量大,但耕地总面积小,而且人均耕地面积更小。

按人均占有耕地,世界平均为0.32公顷,而我国为0.1公顷,只有不到1/3。

其次,土地垦殖系数低,地区分布不均衡。

我国土地垦殖系数为13.68%,略高于世界水平,在世界上低于印度、日本、高于前苏联和加拿大。

全国85%的耕地集中分布于东南部22个省(市),15%的耕地分布于西北部各省区[5]。

浅谈耕地保护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浅谈耕地保护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美国保护耕地的主体是政府与农耕人,并在很久 以前便完善了该制度。其首先在保护耕地的模式上主 要注重治理环境和如何改善土地问题,其次才会考虑 粮食的总产量、粮食的安全、耕地的总数量、耕地的质 量等其他因素。 相对于我国耕地保护的整体模式,国 外发达国家的耕地保护模式往往对于保护耕地的范 围较广。
4 耕地保护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以来被经济和技术条件制约,造成土地浪费严重。 随着我国污染土地资源现象加剧以及农业水平不断发展,
耕地资源过度开发,加剧了耕地资源供给的矛盾。 文章通过分析耕地保护对于农业经济的影响,提出合理的
耕地保护措施,进一步加强我国耕地保护的工作,提高我国农业经济。
关键词:耕地保护;农业经济;国外模式
文章编号:1004-7026(2022)05-0072-03
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业、稳定农村,是国家 高度重视的问题,关系到人民的基本资源。21 世纪以 来,国家发布了 18 份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心文件,支 持“三农”的资金总额迅速增加,包括财政补贴在内的 农业政策得到实施。然而,由于农场财务规模有限、资 金不足和融资渠道不足等因素,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 薄弱。“十四五”规划建议促进所有农村产业的一体化 和发展,利用资本优势调动“三农”资金,释放农村融 资渠道,加快实现农村振兴目标。在保证金融农业稳 定增长的基础上,将单一政府投入转化为社会资本参 与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每一种经营方式都要考虑到 经济的重要性, 加速农业以外可耕种作物的转变。在 农产工业利益与粮食生产利益巨大差异的推动下,一 些较好的农地被改造成用于渔业、畜牧业、林业和水 果种植的农地。城乡接合部地理位置优越,虽然不能 与市中心地区相比, 但比远离城市的农村地区好得 多, 这也是乡村布局和城市建设矛盾后的选择地。在 主要经济和利益的推动下,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农业资 源面临压力,非农业用地的数量不断增加,可耕种地 也在不断减少。

中国耕地资源变化及其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对策

中国耕地资源变化及其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对策
以秦岭 —淮河 —昆仑山 —祁连山线为界划分南
作者简介 :赵其国 ,男 ,中国科学院院士 ,从事土壤资源 、土壤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 :2005 - 11 - 02 ;收到修改稿日期 :2006 - 03 - 29
4期
赵其国等 :中国耕地资源变化及其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对策
663
北 ,南 、北部面积大致相等 ,但北方耕地占全国耕地 总量的 62 % ,南方耕地仅占 38 %。而水资源的分布 状况则是 :北方河川径流量仅占 19 % ,南方达 81 %。 以大兴安岭 —阴山 —阿尔金 —冈底斯山连线划分东 西 ,东 、西部面积也大致相等 ,但东部耕地占全国耕 地总量的 9412 % ,西部仅占 518 %。东部水资源占 9514 % ,而西部仅占 416 %[6] 。水土资源匹配组合很 不协调 。 114 耕地后备资源日益匮乏 ,开发整理复垦难度大
1113 %。全国 20 %以上的县区人均耕地低于 FAO 确定的 01053 hm2人 - 1的警戒线[2] 。由于经济发展 对建设占用耕地需求长期存在 ,生态建设对生态退 耕的要求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等多方面原因 ,我国耕 地总量下降趋势明显 ,在短期内难以逆转 。中国的 人地矛盾在世界上是最尖锐突出的[3 ,4] ,在相当长 的时期内耕地问题始终是我国土地利用中第一位 的 、最根本的问题 。 112 耕地资源质量欠佳 ,土壤环境质量呈恶化趋势
年份
Year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合计 Sum 平均 Mean
表 1 1997~2004 年耕地变化的结构分析 Table 1 Structural analysis of changes in cultivated land changed in China from 1997 to 2004 ( ×105 hm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耕地减少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摘要:土地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吃、穿、住、行的来源都离不开土地,而农村的生产用地(可耕地)则为我们提供直接和主要的食物来源,与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可是城市的土地数量是有限的,因此,出现了不少侵占农村的可耕地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对农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甚至已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因此,研究农村耕地减少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耕地;减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我国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这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和少地农民,农民失地必然造成农民养老失去传统的物质基础。

这些失地农民家庭有的得到了大量的经济补偿,生活好了起来,这些主要是城中村和近郊的农民。

而有些农民家庭得到的补偿却不能使他们以后的生活无忧,这些主要是偏远山区的广大农民。

这些大多数农民家庭中的青壮劳动力大部分选择了外出打工来赚钱,而一些不能外出打工的则在家种地。

我国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不仅对农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我国耕地面积在十年内减少了一亿亩,已引起了社会和政府的极大关注,为此,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耕地减少问题。

1 我国农村耕地减少的现状和影响
我国土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4%,但适于农耕的土地很少,且有逐年下降趋势。

1996年我国拥有耕地1.23亿公顷(折合为18.51亿亩),居世界第四位,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9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40%。

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国的耕地面积逐年锐减:2001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9.14亿亩,2002年为18.89亿亩,2004年耕地总面积下降为1.22亿公顷(折合为18.3亿亩),人均耕地面积减到0.094公顷,2007年我国耕地总面积已减至1.217亿公顷(折合为18.26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92公顷(折合为1.38亩),2008年我国的耕地总面积是18.2574亿亩,2009年我国耕地总面积退变为18.25亿亩。

在全世界26个人口超过5000万以上的国家中,中国耕地总面积与美国并列第二,人均耕地面积则为倒数第三,仅高于日本和孟加拉国,居第24位。

再加上我国的土地后备资源尤其是耕地后备资源明显不足,更加突出了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的基本国情。

我国耕地面积锐减,给我国的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形势非常严峻。

耕地面积锐减,加上耕地质量退化,粮食产量已很难得到有效保障,我国粮食供求关系趋于紧张,国家粮食安全受到严峻挑战。

目前,我国耕地产出的粮食还难以满足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日益增长的需要。

而且国内的粮食价格也在上涨,其原因是粮食供给减少,而粮食供给减少的原因是耕
地减少。

由于耕地是一种人工—自然生态复合系统,它不但具有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绿地所具有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净化环境等生态环境功能。

耕地被征以后,其农产品生产、生活功能不但随之不复存在,其作为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也因耕地的不断减少而流失。

耕地的流失也使得土地被征前后原有的生态平衡不断被人为打破,生态环境难以恢复。

农村耕地的不断减少使农民的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为了增加耕地面积而进行的一些开荒,围湖造田等行动会造成生态破坏。

张涧村原来有一片苹果园,但随着耕地的减少,为了增加耕地面积而不得不把苹果树砍掉进行粮食种植,这使得在果园里生存的兔子,野鸡等动物现在已经消失了,而果园所在的坡地水土流失也日益严重。

耕地的减少产生了许多失地农民,失地农民大量增加,农民利益受损害,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受到严峻挑战。

这些农民没有地种,外出打工也没有知识和技术,整日无所事事,要么打打牌,喝喝酒,要么整日在村子里乱转,日子久了必然要生事,这就不可避免的产生犯罪。

而农民失去土地,又没有工作,收入就没有保证,这又必然造成农民的贫穷,进一步加大我国城市与农村的贫富差距,严重影响我国的社会稳定。

2 农村耕地减少的原因
1)耕地减少的自然因素。

现在全球气候变暖现象日益严重,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又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四季变化异常,使许多地方温差异常、降水异常。

一些原本就不是特别肥沃的土地会因缺少降雨而荒芜,不再适合耕种,从而造成耕地的减少。

气候变暖还会使一些土地沙化,从而造成耕地减少。

我国由于地质结构复杂、气候多变,水灾、旱灾、沙尘暴、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比较频繁,每年均程度不同的造成耕地面积减少。

另外,水土流失严重、三北地区的荒漠化、西南一带的石漠化和沿海地区的海水侵蚀等,也都造成耕地面积减少。

2)耕地减少的社会因素。

在道路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更是加大了耕地的减少和浪费,农村公路建设具有规模大、覆盖面广、里程长的特点,因而对耕地等土地资源需求量加大,从而形成了较大的土地资源压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土地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不断侵占农村的耕地,使耕地数量不断减少。

城市化的过程就是城市不断变大的过程,就是一些乡、镇、村变成城市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建造住房,不断建造各种生产生活设施,不断建造各种娱乐设施,总之不断侵占周边的耕地,使耕地不断减少。

3)耕地减少的人为因素。

农民建房选址时,随意性大,建设用地与农用地杂乱分布,村内公共服务设施无法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影响村庄整体美观和生活环境状况的提高,还造成了耕地的浪费。

农村一户拥有至少二处宅基地上的房子的现象很普遍。

宅基地土地登记发证到户尚未全面做到,导致产权不明晰。

不少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将农村集体土地非法入市,私自转让宅基地(包括地上房屋),甚至有的村民擅自改变宅基地用途用作商业
用地,出租经营买卖,从中获取暴利。

由于宅基地问题的存在,我国农村的耕地减少问题和浪费问题非常严重。

许多农民为了赚更多的钱外出打工,家里面没有人种地,造成了耕地抛荒问题,而且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