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上的信息交流》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信息交流》教案2篇
![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信息交流》教案2篇](https://img.taocdn.com/s3/m/7774cb0a700abb68a882fb68.png)
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信息交流》教案2篇PEP seventh grad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Volume I ,r informati on exchange" teaching plan编订:JinTai Co I I ege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信息交流》教案2篇前言: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
本教案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信息交流》教案2、篇章2: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信息交流》教案篇章1: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信息交流》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影响。
了解信息交流的意义。
2、了解常见信息交流的基本方式。
3、掌握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的常见方法。
过程与方法:了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利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能够熟练利用网络来进行信息交流(如:邮件发送、文件交换、网上聊天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做一个文明的网民。
二、学情分析:由于学生经历不同,上网时间有很大差异,因此对网络的认识也各有不同,有不少同学在思想观念上存在一些误区。
通过本节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网络在信息交流过程中的作用, 提高对网络的感性认识,做一个文明的网民。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不同时代信息交流的方式教学难点:做个有自我保护意识的文明网民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每天都会有新的事物产生。
初中因特网信息交流教案
![初中因特网信息交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bf2740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4.png)
初中因特网信息交流教案教案标题:初中因特网信息交流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因特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 理解因特网信息交流的概念和方式。
3. 学习使用因特网进行信息搜索、浏览和分享。
4. 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和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学生个人电脑或平板电脑。
3. 因特网接入设备和网络连接。
4. 教学课件和相关网站资源。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因特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并引导学生讨论因特网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知识讲授:2. 解释因特网信息交流的概念,包括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社交媒体等方式,并介绍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3. 讲解如何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并提供一些搜索技巧和注意事项。
4. 介绍如何浏览和筛选因特网上的信息,包括辨别可信信息和避免网络陷阱。
5. 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使用电子邮件和即时通信工具与他人进行交流,并强调网络礼仪和安全问题。
6. 介绍社交媒体的概念和常见平台,讨论如何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信息和与他人互动。
实践活动:7. 分组或个人练习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并分享他们找到的有用信息。
8. 学生观察和分析教师提供的一些网站,讨论网站的可信度和适用性。
9. 学生编写一封电子邮件或使用即时通信工具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
10. 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相关信息或与其他用户进行讨论。
总结和评价:1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知识。
12. 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反思,分享他们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困难。
13. 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和建议。
拓展活动:14.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因特网的其他功能和应用,如在线购物、在线学习等,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15. 学生可以在课后自主学习和实践所学内容,如通过搜索引擎查找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并撰写一篇文章。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括因特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性的图片和文字说明。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神奇的因特网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神奇的因特网](https://img.taocdn.com/s3/m/c2aaf5a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9d.png)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神奇的因特网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神奇的因特网引言: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因特网作为全球最大的信息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
本教案旨在通过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小学生介绍因特网的概念、功能以及安全使用技巧,培养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认识。
一、目标:1.了解因特网的定义和功能。
2.认识因特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学习因特网的安全使用技巧。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因特网?因特网是一个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过电信网络连接起全世界的计算机与服务器。
通过因特网,人们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网页、发送电子邮件、观看视频等等。
2.因特网的功能:a.获取知识:因特网上有海量的信息资源,人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轻松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b.交流与合作:人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工具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沟通和合作。
c.购物娱乐: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购买商品、观看电影、玩游戏等,极大地丰富了生活。
3.因特网的安全使用技巧:a.保护隐私: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谨慎地处理网络上的友谊请求和链接。
b.辨别真伪:学会辨别虚假信息,不轻信转发和分享未经证实的信息。
c.密码安全: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不要使用相同的密码或者简单的密码。
d.注意网络作业:在网络上提交作业时,遵守学校和老师的规定,不参与抄袭。
三、教学流程:1. 创设情境:通过讲述一个孩子因为使用因特网而解决问题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导入知识: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因特网的应用场景。
3. 探究讨论:学生小组合作,分工合作完成一个小调查,调查因特网在他们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4. 教师讲解:介绍因特网的定义和功能,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5.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功能,制作一张海报展示给全班。
6. 安全教育:学生小组讨论并整理出因特网安全使用技巧,展示给全班并进行讨论。
网上信息交流(教学设计)
![网上信息交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eac81f87c1cfad6195fa757.png)
课题:网上信息交流(1课时)陈秀玲一、课题分析:《网上信息交流》一课,对应到课本教程,归属于第十章走进网络世界,本章分为三节内容,第一节网络基础知识,第二节功能强大的因特网,第三节安全上网,健康上网。
我把本节内容穿插在第二节之后,第三节之前,信息交流,是功能强大的因特网的一个延伸与拓展,但在网上信息交流也存在着局限和弊端,从而引出第三节课安全上网、健康上网的内容,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我们学校是泗阳的重点中学,学生对计算机并不陌生。
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本节的内容是他们较感兴趣的,同时由于他们平时已经掌握了一些信息交流的方法,如用QQ、MSN聊天等,有一部分学生也会利用电子邮件进行相互联系,我们平时上课都用FTP上传下载教学资源,同学们也熟悉广播软件的交流。
但对网上信息交流基本没有形成系统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网络信息交流的特点和交流的方法,并能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
(2)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学会通过信息交流获取知识和资源,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优方案,从而高效率高质量地获取信息。
2、过程与方法利用同学们会用的方式,体验如何实现网上信息交流,理解网上信息交流多样性。
通过实例探讨,网上信息交流的特点,引导学生如何选择最优方案进行交流。
把社会实例影射到课堂实际,通过QQ远程控制协作功能,把课堂推向高潮,使学生对网上信息交流有更深的理解,从而提高同学们网上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交流,主动探索的能力;利用信息交流来获取需要的知识或信息,体会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信息交流的方式和特点。
2、教学难点:根据信息交流的目的,正确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
五、教学过程。
因特网的信息交流
![因特网的信息交流](https://img.taocdn.com/s3/m/03c2422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71.png)
1.电子邮 件
邮箱格式,用户名@域名,全球唯一性
邮件列表是一种群发邮件服务。 ○ 分3步:构建邮件内容,读者主动订阅邮件, 发信服务 ○ 通过邮件列表,企业可以在网站上添加订阅 入口获取用户订阅。用户订阅后,就能定期给 订阅用户群发邮件,发布站点最新文章、消 息等信息,特别适合博客、网站、论坛、网 店这类需要及时发布更新信息的个人或企业。 ○ 我的QQ邮件列表界面
• 给老师发一封电子邮件,内容如下
• 收到的“回复”和“转发”的邮件主题开头是什么? • 使用专用邮件客户程序与浏览器方式收发邮件之间的优缺点。
四、实时交流 实践
启动Netmeeting,与同学 信息交流
“开始”→ “运行”→ 输入 “conf”
单击“下一步”,输入前3行, “姓”、“名”、“电子邮件 地址”,内容随便写。
二、实时的信息交流方式
一.即时消息(Instant Messaging)必须双方同时在线。 二.QQ实时交流过程
○ 从QQ服务器上获取好友列表 ○ 用户与好友采用UDP方式发送信息 ○ 若无法直接联系,可用服务器中转 三.常见的实时交流有: ○ QQ ○ MSN ○ IP电话、视频会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电子邮件实践活动
2.电子邮件的收发模式
配置foxmail,给自己发一封电子邮件
○ 单击“工具” →“帐户管理”→“新建” ○ 输入你的内部email地址 ○ 选择“邮箱类型”为POP3,同时输入密码 ○ 测试一下是否成功。
3.电子邮件的传输过程
邮件先利用SMTP(简单邮件传送协议)发信到 邮件服务器上。
客户利用POP3协议从邮件服务器上收信。
2.电子邮件的收发模式
3.3.2实时的信息交流方式
![3.3.2实时的信息交流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3bb1994d2af90242a995e525.png)
二、非实时的信息交流方式
1.2电子邮件的格式
思考: 电子邮箱用户帐号在一个电子邮箱中具有唯
一性,那么电子邮箱地址的因特网中是不是也 具有唯一性呢?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邮箱服务器的网站域名 在因特网也是唯一的。
二、非实时的信息交流方式
1.3电子邮件的收发
登录你的邮箱,给我的电子邮箱 xxx@发送一封带有附件的电子 邮件,并同时发给你的同桌
/
二、非实时的信息交流方式
4、微博
微博(围脖),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 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 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 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推特)
思考:这两种模式各有什么优缺点?
三、实时的信息交流方式
2、聊天室
网络聊天室通常直称聊天室,是一种人们可以 在线交谈的网络论坛,在同一聊天室的人们通过 广播消息进行实时交谈。目前聊天室有两种,一 种是基于网页的,还有一种是需要安装软件的。
四、合理地选择交流工具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认识到实时交流工具与非实时交流工 具的特点,下面将以上交流工具的功能特点列出,我们可以 根据需求选择恰当的交流工具。
二、非实时的信息交流方式
1、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的内容:电子邮件不但传递文字 信息还可以附带传送图像、声音及影视片段等 多种媒体信息。
申请电子邮箱步骤:只要打开浏览器输入相 应的电子邮箱登录页面,依照注册向导来完成 注册,即可拥有一个电子邮箱。
二、非实时的信息交流方式
1.1电子邮件的格式 用户名@主机名.域名 电子邮件帐号中有一个@的符号,读音跟英文的 “at”一样,表示“在”的意思。如: xxx@126. com
网上交流信息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网上交流信息的教学设计和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bc144912cc58bd63186bdf8.png)
网上交流信息的教学设计和反思作者:李小华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7年第04期摘要:这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任何信息可以在瞬间传遍全球。
人们每天都在创造着新的信息,也在接受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游历国家数字图书馆、风景名胜区、尽情享受网上购物、网上交流带来的便捷和乐趣……关键词:网络交流信息博客一、教材本节课是重大课标版第六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一章走进网络世界第二节网上交流信息的内容,其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网上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并能够掌握申请博客的方法。
在当今这个网络时代,博客已经成为方便、快捷、经济的重要通信手段,了解它对现在的中学生来说无疑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二、学生初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对网络和新奇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有趣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学,让学生了解网上交流工具分为实时交流工具和非实时交流工具;并培养他们网络安全意识。
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网上信息交流的一种方法:注册自己的博客账号;按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交流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实践,自主完成任务,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意识,建立良好的网上信息交流素养;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给予人帮助及获得帮助的快乐。
并能够正确的认识事物,学会看到事物的两面性。
四、学习重点1.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交流;2.了解网上信息交流的方式;3.能够灵活的运用博客,撰写博客。
五、学习难点创设情境,引发兴趣,结合练习切合实际分层提高。
六、教学方法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采用任务驱动式及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现代信息意识与合作精神,重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给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体验成功。
《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教案设计
![《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5b0116e2f60ddccdb38a02a.png)
《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教案设计二、、教材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在当今社会,如何高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以便来支撑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是青少年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而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从网络上快速高效地获取信息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娱乐必备的技能之一。
本节课的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使其成为每位学生在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并为学生学会有效组织和处理信息奠定基础,是学生继续学习和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另外,本节还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与他人合作意识,也为必修模块的其他章节和各选修模块开展多元化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介绍本节设置了两方面的内容:常用网络信息搜索的方法。
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
3、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掌握搜索引擎的目录类搜索、全文搜索。
搜索引擎的出现和应用,使得在网络中高效地获取信息成为可能,其搜索技巧的娴熟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教学难点:掌握关键词搜索的技巧2.课时:一课时三、学情分析我所带的学生来自本地县城,他们已有使用网络搜索信息的经验,我所要做的就是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加以归纳提升,使他们形成多网络信息搜索的理性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自己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信息搜索水平。
同时老师要明白学生之间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要注意营造交流学习的氛围。
四、教学策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为主要活动方式,在分组过程中强调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
由于目前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为了完成本节的活动任务,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有意识地实行强弱结合的分组方式,帮助每一位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从而得到均衡的发展,这方面的操作技能不再成为今后学习和进步的障碍。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因特网上的信息交流》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因特网上的信息交流》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d7dd00daef8941ea66e056a.png)
方法;体验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变化。3、
是对义务教育阶段以及必修模块相关内容的疏理、重
构、提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因特网上的多媒体技术
2、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安全的环境,让他们在信息
环境下健康成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因特网上的量大信息交流方式
上网浏览信息、下载资料、收发邮件等对于人多数 学生学习能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因特网上的信息交流》教学设计及 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课例名
《因特网上的信息交流》
称
本节课的内容是网络技术应用的第三章,因特网技
术应用。1、介绍网络的掌握网络的基础知识和
教材分析 基本应用技能;掌握网站设计、制作的基本技术与评价
学生来说都不陌生。但据我们调查,绝大多数学生对从 力分析
网上获得的信息是否属实、有无价值等基本的信息评价
知识不了解,由于缺乏正确的判断而上当受骗的事情也 时有发生。另一方面,许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注重 教授使用不同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的方法,却忽视了告诉 他们如何对所找到的网络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价。事实 上,利用搜索引擎键人关键字所查找到的信息往往不是 符合我们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搜索引擎只是充当了 网络资源发现的辅助工具,并不能对信息质量进行鉴 别。正如苗逢春博士所言,“信息不等于知识,信息获 取能力不仅仅指能够获取信息,而是指能够获取有效的 信息。”因此,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鉴别和评价网络信 息资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
尤其是网络知识撑握得也比较好。
目前在学校里,孩子接受的大多仍是传统应试教
育;在家中,又没办法很好地和家长沟通。于是,好多
《信息交流》教学设计与反思
![《信息交流》教学设计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3dc558089eb172dec63b73b.png)
《信息交流》教学设计与反思作者:李福军来源:《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第06期课前分析学生已经学过BBS的使用、e-mail的申请及使用,对网络交流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交流的方式、了解互联网上多种信息交流的类型与相关软件。
过程与方法:能选择适当的信息交流工具与他人交流。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建立网络虚拟世界中对信息的判别、过滤、评价的意识,在信息交流中建立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学生建立负责任、文明用网的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因特网信息交流的方式。
难点:网络虚拟世界信息交流的规范、文明用网的意识与行为规范的养成及引导。
教学准备安装FreeICQ,架设BBS服务器。
教学过程导入教师请某学生唱《常回家看看》,并分析歌中“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是信息交流的基本方式,以此引入课题,同时引出学生跟父母交流的其他方式。
设计目的:通过最常用的办法、最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的方式引入课题,用歌曲中体现“信息交流”的歌词,引入本节要讲的信息交流的主题,同时把“孝文化”引入课堂,教育学生多与父母进行交流,体会父母对自己的思念之情。
内容教学1:信息交流的方式教师总结面对面交流、打电话、书信都是交流信息的方式后,请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和课本117页(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的内容,讨论从古代到现代,出现了哪些交流方式。
教师分析学生的各种回答,用PPT演示古往今来的各种交流方式。
古代主要用光和声为载体交流信息,如烽火台等。
现在有报纸、电话、广播、电视、网络等。
设计目的:体现研究性学习思想,让学生通过集体讨论、自学等办法交流、了解古往今来的信息交流方式,认识信息交流的发展。
内容教学2:信息交流的意义及影响教师请学生谈谈对其最有帮助、最难忘的一次交流活动。
教师对学生的各种回答进行分析后,请学生结合这次交流活动考虑信息交流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并结合课本117页的例子讨论。
设计目的:体现了新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让学生亲身体会交流的意义。
因特网的教案
![因特网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0be53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8.png)
因特网的教案因特网的教案「篇一」教学主题因特网上信息的浏览与获取适用年级高一年级教学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概述:让学生能够通过因特网找到有用的信息,并将有用的信息保存后,为今后的学习、研究积累资料。
重点:网络资源的保存和收藏夹的.使用难点:网页的几种保存类型、收藏夹中文件夹的创建学习目标1、掌握网络浏览的方法。
2、会保存有用的网络资源。
3、学会收藏有用的网址。
所需资源和环境数字化资源搜索引擎网站。
常规资源1、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2.2节;配套光盘。
2、教材配套教师用书。
3、“因特网上信息的浏览与获取”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所有计算机能够上因特网、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或液晶投影仪(实物投影仪)教学设计教学思路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所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通过“布置任务—学生活动—交流谈论—教师点拨”的形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问题目的重点/难点/关键点你知道获取网址有多少种方法?掌握获取网址的策略和方法在检索信息时可以使用哪些关键词进行检索。
如何保存网页?因特网的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因特网的概念和作用2、技能目标:掌握连接到因特网和浏览网页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上网浏览的基本操作2、难点:浏览器的使用;上网的条件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在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境内,有一个以“童话世界”、“人间天堂”而著称的地方,因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并以湖泊、瀑布群和滩流享誉世界。
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野生动物300多种、鸟类140多种。
这是什么地方呢?请看——[播放有关九寨沟的视频]同学们,我们的语文课学习过关于九寨沟的介绍,那你对“人间天堂”——九寨沟有哪些了解呢?你是通过哪些途径来了解九寨沟的?你还想了解九寨沟的哪些信息?1、浏览“九寨沟”网师: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来,因特网日益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它不仅给我们提供了难以计量的数据、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信息,而且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网上交谈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网上交谈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28d7c7fa0116c175e0e484f.png)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网上交谈》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网上交谈》教案教学设计第13课网上交谈教学目标:1.了解网络交流的优势和交互式学习的方式。
2.把握在NetMeeting中通过呼唤与其他人联系。
3.在网络上,通过键盘输入进行讨论。
4.把握“白板”的利用方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预备: NetMeeting软件的安装、连接。
教学重点: 1.网上交谈。
2.电子白板讨论。
教学难点1.网络呼唤。
2.白板的利用。
教学进程:1.这节课的要紧任务是让学生了解通过网络进行交流的优势,初步把握通过NetMeeting软件进行网络交流的方式。
2.NetMeeting软件不必然要求在因特网上利用,实际教学中能够在WindowsNT环境下利用,但最好在同一个局域网域内。
3.在局域网环境利历时,连接的“用户定位效劳器”不起作用,选择系统缺省就能够够了。
若是系统显现找不到“用户定位效劳器”错误时,能够按[确信]按钮忽略。
4.连接时,通过呼唤对方的运算机名(在“网络属性”中的“标识”下能够看到)或运算机IP 地址来连接,但一样采纳运算机名呼唤。
5.不同版本的NetMeeting能够进行连接、交谈、白板共享,可是在进行“私人”方式交谈时,只能对采纳相同版本软件的用户进行交谈。
6.电子白板中的工具与画图软件很相似,只是在白板中大伙儿能够同时写。
7.在课文中,白板中的西湖图片是通过粘贴进去的。
8.通过网络交流进行交互式学习,是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最要紧应用,也是尔后的进展方向。
此刻一些学校都利用了“电子教室”,但在教学上只强调了教师的监控,学生之间的交互用得很少。
因此,这一课的一个要紧目的确实是通过对NetMeeting软件的学习,把握网络交互式教学的方式,并将这种教学方式慢慢利用到其他学科中。
教学小结:学生把握在NetMeeting中通过呼唤与其他人联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网上交谈》教案教学设计第13课网上交谈教学目标:1.了解网络交流的优势和交互式学习的方式。
因特网上的信息交流
![因特网上的信息交流](https://img.taocdn.com/s3/m/94354633192e45361066f521.png)
四、合理地选择交流工具
因特网交流方 式及工具
交流双 方是否 同时在 线
一 对 一
一 对 多
多 对 多
文字 交流
在线 语音 交流
在线 可传 视频 输文 交流 件
非实时(如: 电子邮件) 实时(如: QQ等即时通信 软件)
结束
三、实时的信息交流方式
1、QQ
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QQ所开发的附加产品越来越多, 如:QQ宠物、QQ音乐、QQ空间等,受到QQ用户的青睐。 为使QQ更加深入生活,腾讯公司开发了移动QQ和QQ等 级制度。只要申请移动QQ,用户即可在自己的手机上享受 QQ聊天、后台QQ。移动QQ2007实现了手机的单向视频聊天, 不过对手机的要求较高。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邮箱服务器的网站域名 在因特网也是唯的收发
收发电子邮件的两种方式: 浏览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专用邮件客户程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如: outlook express、foxmail等
二、非实时的信息交流方式
2、BBS论坛 BBS全称为Bulletin Board System,为“电 子布告栏系统”或“电子公告牌系统”。 是 Internet上的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它提供一块 公共电子白板,每个用户都可以在上面书写,可 发布信息或提出看法。它是一种交互性强,内容 丰富而即使的Internet电子信息服务系统。
三、实时的信息交流方式
1、QQ
1999年2月,腾讯正式推出第一个即时通信软件——“腾讯 QQ”,QQ在线用户由1999年的2人(2人指马化腾和张志东) 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上亿用户了,在线人数超过一亿。 QQ以前是模仿ICQ来的,ICQ是国际的一个聊天工具,是I seek you(我寻找你)的意思,OICQ模仿它在ICQ前加了一 个字母O,意为opening I seek you,意思是“开放的ICQ”, 但是遭到了控诉说它侵权,于是腾讯老板就把OICQ改了名字 叫QQ,就是现在我们用的QQ,除了名字,腾讯QQ的标志却 一直没有改,一直是小企鹅。因为标志中的小企鹅很可爱,用 英语来说就是cute,因为cute和Q是谐音,所以小企鹅配QQ 也是很好的一个名字。
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教案
![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84b736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f4.png)
2、信息交换方式
传统电话
IP电话
采用技术
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
原理
预先分配传输带宽。用户在开始通话之前,先要申请建立一条从发端到收端的物理通路。只有物理通路建立之后,双方才能互相通话。在通话的全部时间里,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固定传输带宽。
将用户要传送的信息分割为若干个分组(packet),以“存储——转发”的形式,每个分组中有一个分组头,含有可供选路的信息和其他控制信息。
第一课 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
重点: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定义。
难点: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让我们眼花缭乱,因特网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信息爆炸的威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适用场合
100M内
500M内
可达20公里以上
三、网络中的连接设备
网络连接设备通常分为两大类:
(1)网内连接设备;
(2)网间连接设备。
网内连接设备主要有网卡、集线器、交换机及中继器等。网间连接设备主要有网桥、路由器及网关等。同时随着无线局域网产品技术的不断成熟,基于802.11系列标准的无线局域网连接设备也开始出现。
第五课 组建局域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双绞线的标准线序(对等线与交叉线),并尝试交叉线的制作。
(2)熟悉网卡,知道网卡的用途,并尝试进行安装。
(3)理解网络组建的所需要的硬件设备以及网络协议的配置。
[实用参考]《网上信息交流》教案
![[实用参考]《网上信息交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2b7f084b35eefdc9d3332d.png)
《网上信息交流》教案一、教学对象分析知识和能力方面:初中学生已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学生之间水平差异较大,统一讲授难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学生已有使用网络的感性经验,老师要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加以归纳提升,使学生形成通过网络交流信息的理性认识,老师要注意营造交流学习的氛围。
生理和心理方面:自主意识较强、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想表现,又怕表现”的心理状态。
二、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信息交流的手段越来越多地依靠互联网来进行,而电子邮件日益成为互联网上使用最频繁的信息交流方式。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电子邮件的地址及收、发电子邮件的操作,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网络交流技能。
让学生了解网上交流工具分为实时交流工具和非实时交流工具;并培养他们网络安全意识。
2.编排意图本课题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上网冲浪的基本技巧和网络理论基础知识下安排的,内容实用性强,既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又可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会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网络注册的一般方法(2)掌握电子邮件地址的组成并能根据需要发送邮件(3)按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交流方式2.过程与方法(1)通过老师提问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探究学习到师生总结提炼,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达到理论的提升。
(2)提高网上交流能力;通过自主探究与教师导学,循序渐进掌握知识点。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行为与创新(1)通过学习,学会分析,选择合适便捷的网上交流方式。
(2)能利用网络为学习和生活服务。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电子邮件地址的组成;收、发送电子邮件的操作2.难点:网上注册的概念;电子邮件地址的组成五、教学方法引导式教学,自主探究学习,任务驱动。
六、教学媒体学习环境:多媒体广播系统、互联网学习资源:QQ软件、自制课件、图片七、教学过程。
3.3.1非实时的信息交流方式
![3.3.1非实时的信息交流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26f7b40a7e21af45b207a816.png)
3.C/S与B/S模式
ATM机终端界面
旅游网站界面
3.C/S与B/S模式
C/S 与 BBiblioteka S 区别: 1.硬件环境不同: 2.对安全要求不同 3.系统维护不同
二、实时的信息交流方式:
QQ工作原理 1.用户首先从QQ服务器上获取好友列表,以建立点对点的联系。 2.用户和好友之间直接采用UDP方式发送信息。 3.如果对方无法直接点对点联系,则用服务器中转方式完成。
例如:gdxxjs@
邮箱地址的 用户账号
域名
2.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
电子邮件的工作过程遵循客户-服务器模式。发送方通过邮件 客户程序,将编辑好的电子邮件向邮局服务器(SMTP服务 器)发送。邮局服务器识别接收者的地址,并向管理该地址 的邮件服务器(POP3服务器)发送消息。邮件服务器识将 消息存放在接收者的电子信箱内,并告知接收者有新邮件到 来。接收者通过邮件客户程序连接到服务器后,就会看到服 务器的通知,进而打开自己的电子信箱来查收邮件。
三、课堂练习
1.每个电子邮箱对应一个邮箱地址。邮箱地址由 用户名 与 域名 构成,如“ninhao@”。 2. 收发电子邮件过程中,可以采用传统的 客户机/服务器 模式,安装一套专用的邮件客户程序来收发电 子邮件,也可以采用浏览器/服务器 模式,通过浏览器访问邮局网站,完成邮件收发工作。 3.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简称为 C/S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简称为 B/S 。 4. 客户机/服务器系统中,客户通过 用户界面 (简称UI,现在更多是图形界面GUI)来完成用户命 令和数据的输入,并根据用户要求从服务器获得请求服务的结果。 5. 电子邮件传递信息快捷,但收到邮件的时间与发出邮件时间之间 有一定差距 ,因为在邮件传递过程 中存在多个 SMTP 服务器(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服务器 ),这是用来实现邮件中继接力传递的。 6. 邮件并不是直接发送到接收用户的计算机上,而是存放在 邮件服务器 中,等待用户来取信,通过 __P_O_P_3__协议(邮局协议)用户可以把服务器邮箱里的信下载到个人计算机上进行离线阅读。 7. 即时消息是因特网中的 实时 信息交流方式,即时消息通信软件的特点是必须要 双方同时在线 。 常用软件有___Q_Q____、__M_S_N____、___微__信____等。
1.3.3信息交换方式
![1.3.3信息交换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f5335b9aa216147917112890.png)
二、非实时的信息交流方式
E-mail,BBS,BLOG(博客)等
1、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E-mail,也被大家昵称为“伊妹 儿”)是通过网络电子邮局为网络客户提供的网 络交流电子信息空间,是因特网上最早出现的和 应用最广的服务之一 。
1.1电子邮件的格式
用户名@主机名.域名 电子邮件帐号中有一个@的符号,读音跟英文 的“at”一样,表示“在”的意思。如: shiyanzhongxue@ shiyanzhongxue@
3.3因特网上的信息交流
【想一想】
在生活中你跟同学之间是怎样交流 的,你都用过哪些方式 ?
面对面谈话,电话是实时的交流方 式,写信是非实时交流方式。
一、因特网上信息交流方式
非实时的信息交流方式: (特点:用户交流不需要同时在线。 )
如:E-mail,BBS,BLOG(博客)等
实时的信息交流方式: (特点:要求双方同时在线。)
二、非实时的信息交流方式
1.2电子邮件的收发
收发电子邮件的两种方式: 浏览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专用邮件客户程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如: outlook express、foxmail等
1.3 C/S与B/S模式
C/S模式即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在这 种工作模式下,整个过程在客户程序与服务程序之间交互 进行,用户可以获得服务器提供的文本与多媒体信息服务。
2、聊天室 网络聊天室通常直称聊天室,是一种人们可以
在线交谈的网络论坛,在同一聊天室的人们通过 广播消息进行实时交谈。目前聊天室有两种,一 种是基于网页的,还有一种是需要安装软件的。
三、实时的信息交流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特网上的信息交流》
教案设计
实
习
报
告
;
学校:川农都江堰校区
学院:商学院
院系:商务信息系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
班级:2009级计科班
姓名:
学号:
~
2010年月日
《因特网上的信息交流》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职业高中教材《Windows XP中文版应用基础》,主要对象是职业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使用。
教材采用了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习和了解了网上信息交流、BBS论坛等知识的基础上,采用螺旋上升构建知识结构的方式来编写的,并且教材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来组建教材的体系结构和力求保持知识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更好的实现“新课标”的要求,从而使学生基本会利用因特网交流传递信息,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
二、学情分析
职业高中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中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来自农村的学生他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普遍较差,很多学生对互联网只有一般有所了解,有的基本能在一定程度上加以应用(如QQ聊天工具)。
但仍没有系统地学习如何在因特网上浏览和传递信息以及电子公告牌BBS和网上论坛的使用等知识。
~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讲授因特网上的信息交流,以及电子公告牌BBS的使用,是非零起点的课程,即学生已在初中学习时对相关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提升。
在已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信息交流工具的使用,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知识上有系统的拓展和延伸,而且也学会使用一、两种交流工具与他人进行网上信息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递信息的技能。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明确信息交流手段的多样性,了解网上进行信息交流的特点,会使用信息交流工具交流信息。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网上信息交流过程和信息交流工具的体验,掌握网上信息交流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利用QQ、BBS、网上论坛中的一到两种信息交流工具与他人交流。
(三)、情感与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信息交流获取信息,培养学生对来自网络信息的判断鉴别、筛选过滤、积极评价的能力;知道不能沉湎于虚拟世界,明确信息交流中的法制观念、文明习惯与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文明上网的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利用多种信息交流手段进行网上信息交流的方法。
&
(二)、教学难点:信息交流工具的使用,网络信息交流的法纪观念、健康文明上网的意识与行为习惯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与学生自己体验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分小组在网上进行信息交流为主要活动方式,在分组过程中强调小组内的相互合作方式。
对信息交流充分的小组给予积极评价。
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有意识地实行强弱结合的分组方式,帮助每一位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从而得到均衡的发展,这方面的操作技能不再成为今后学习和进步的障碍。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由问题“你想知道在网上怎么进行信息交流吗你想同远在千里的某人讨论问题吗那就来使用我们的网上信息交流工具吧”引出利用网络信息交流工具进行信息交流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产生积极乎马上就想交流的积极性,然后提出任务,打开学校网站论坛或者上海热线的BBS,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界面和基本功能按钮,在学生交流探究并
实践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实践注册方式,引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一起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师生一起用“任务驱动”和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积极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发布帖子或进入论坛进行讨论,让学生总结出常用网络信息交流工具的使用方法。
去体会网络信息交流的方法与技巧,并培养学生文明上网的行为习惯。
六、教学准备
(一)、硬件环境:投影仪、连接因特网的多媒体学生机房。
(二)、软件环境:互联网络、学校网站、学校网站的BBS、QQ2010软件、MSN、本课授课课件。
七:教学时数:1教时
,
八、教学过程:
"
练一练:(课外作业或下次上机实习时完成)
1、进入,成为合法用户;
2、登陆,浏览论坛主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3、进入“网虫自建聊天网”,上网聊聊,注意言行。
4、下载QQ聊天软件,安装,申请一个QQ号并登陆进行信息交流。
.
]
·
:
} ~ 、
十、教学反思
(一)课题引入:首先,用语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索的需求,并以学生的经验为载体,从学生接触到的信息交流问题,让学生谈谈自己在信息交流中的经验和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有利于导入新课。
(二)使用了三次任务驱动,一次动脑动手训练,包括赛一赛、想一想、练一练,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训练,使用多种信息交流工具和交流方式,如聊天、在留言板留言、发帖和回帖等,训练学生的计算机能力。
(四)通过“练一练”对课堂知识进行拓展,丰富学生视野,增强能力。
(五)初步培养了学生明确聊天室和QQ给人们提供了网上即时交流信息的工具,给我们带来了便利。
但作为中学生,千万不能沉湎其中,要合理安排时间,搞好学习,由于即时通讯的私密性,不少别有用心的人常常利用它发布虚假信息,使不少中小学生成为虚假信息的受害者,因此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
并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文明上网的良好习惯。
(六)不足:如果课堂教学结构再活跃些,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探索,效果将会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