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药性及工艺

合集下载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如何影响其药性和药效特征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如何影响其药性和药效特征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如何影响其药性和药效特征中药材作为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物质基础,其药性和药效特征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则是影响其药性和药效特征的关键因素之一。

炮制,是指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制、制剂的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的性质,对药材所进行的加工处理过程。

炮制工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

不同的炮制方法会对中药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性味归经等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改变其药性和药效特征。

首先,炮制可以改变中药材的化学成分。

例如,地黄经过蒸制后,其中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会发生分解和转化,生成具有滋阴补血作用更强的熟地。

又如,何首乌生用具有解毒、润肠通便的作用,而经过黑豆汁拌蒸后,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使其具有补肝肾、益精血的功效。

通过炮制改变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而调整其药性和药效,是炮制工艺的重要作用之一。

炮制还能够降低中药材的毒性和副作用。

有些中药材含有毒性成分,如川乌、草乌中的乌头碱,若直接使用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通过长时间的水浸、加热等炮制方法,可以使毒性成分分解或转化为毒性较小的物质,从而降低药材的毒性。

例如,川乌经过煮制后,乌头碱的含量显著降低,毒性减小,而其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药效得以保留。

此外,炮制可以增强中药材的药效。

比如,延胡索生用止痛效果不明显,经过醋制后,其生物碱成分与醋酸结合形成易溶于水的醋酸盐,提高了有效成分在煎液中的溶出率,从而增强了止痛的效果。

再如,杜仲生用难以煎出有效成分,经过盐制后,可引药入肾,增强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

炮制也能够改变中药材的性味归经。

性味归经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药材的作用趋向和适用范围。

例如,黄连苦寒,善于清心火,经过酒制后,可引药上行,清上焦之火;黄柏苦寒,主入下焦,盐制后则增强入肾泻火的作用。

在炮制工艺中,净制是最基本的环节。

中药炮制学——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

中药炮制学——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

中药炮制学——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中药炮制学是指对中药进行加工处理过程的学科,炮制方法是指将原材料经过一系列的制度化加工工艺进行处理,以便提高药效、改善品质、降低毒性或改变药性的方法。

下面,我将就中药的炮制方法及其主要药物进行详细的论述。

中药的炮制方法主要包括炒、烧、煮、浸、炙、炸、研、煅等多种不同的操作方式。

炒是指在炒锅中炒制,常用于一些干燥性草药的炮制,如茯苓、白术等;烧是指在火上直接烘烤,常用于一些带壳的药材,如茉莉花、麦冬等;煮是指将药材放入锅中加水煮沸,继续煮制一段时间,常用于一些草本植物的炮制,如黄芪、当归等;浸是指将药材浸泡在水中,以提取有效成分,常用于一些硬质药材,如海石、石决明等;炙是指将药材放在火上烤制,常用于一些具有寒性的药材,如阿胶、牛黄等;炸是指将药材放入炸锅中进行炸炒,常用于一些植物硬性物质的炮制,如皂角刺、木香等;研是指将药材研磨成细粉,常用于一些需要外用的药材,如冰片、水银等;煅是指将药材放在高温中进行熊制,常用于一些含金属元素的药材,如雄黄、朱砂等。

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改变中药的药性和药效。

比如炒制可以去除一些杂质,减轻或改善中药的味道;煮制可以破坏药材细胞结构,使有效成分更容易溶解;浸泡可以提取药材中的水溶性成分;炙烤可以加强中药的温热性质;炸制可以去除中药中的不良物质;研磨可以增加中药的细腻度和可溶性;煅制可以提高中药的烧灼性。

通过合理的炮制方法,可以充分发挥中药的疗效,同时减少其毒性和不良反应。

下面,我将就中药炮制方法的一些主要药物进行详细介绍:首先,茯苓是一种常用的草本药材,它的主要炮制方法是炒制。

炒茯苓可以去除其表面的杂质,使其品质更加纯净,同时减轻其寒凉性质,增加其温热性。

其次,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它的主要炮制方法是煮制。

煮黄芪可以破坏其细胞结构,促进有效成分的溶解和释放,增加中药的药效。

再次,当归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它的主要炮制方法是炙制。

炙当归可以加强其温热性质,增加中药的活血行气作用,并改善其味道。

中药材加工工艺

中药材加工工艺

中药材加工工艺一、中药饮片的定义中药饮片是在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下,将中药材通过净选、切制和炮制三大工序,制成一定规格的成品。

二、中药饮片生产工序中药饮片生产的主要工序简单分为净制、切制、炮炙三大工序。

1、净制净选后的药材称为“净药材”。

“净药材”是药材通过分别选用挑选、风选、水选、筛选、剪切、刮削、剔除、刷擦、碾串及泡洗等方法,达到规定净度的质量标准。

2、切制净药材的切制有鲜切或干切,都需经水润软化。

软化药材要求“少泡多润”“药透水尽”,防止药材内在水溶药效成分的丢失。

切制的方法有切、剪、刨、铹、劈、捣、制绒等。

切制要求一定规格的厚薄度、粒度,切制后的饮片加以干燥,以利保存、保证质量。

3、炮炙炮炙是指取用净制或切制后的净药材、净片,根据中医药理论制定的炮制法则,采用规定的炮制工艺制成药物的过程。

炮炙方法有:加热处理的:如炒制、烫制、煅制、制炭、蒸制、煮制、煨制等。

加入特定辅料再经加热处理的:酒制、醋制、盐制、姜汁炙、蜜炙、药汁制等。

另外,还有采用制霜、水飞等工艺处理的。

三、中药饮片的工序、设备与质量控制中药材必须依法炮制才能达到中医临床用药的质量标准,并能适应中医处方和中成药制剂的用药和调配质量的要求。

一般生产经过备料、净制、浸润、切制、干燥、炮炙等工艺环节,最终使各种规格的饮片达到规定的纯净度、厚薄度和安全有效性的质量标准。

近年来,我国中药炮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表1-1直观比较中药饮片的生产、选用设备与质量控制的情况。

四、中药饮片炮制的一般工艺流程1、净制生产工艺中药饮片净制生产工艺流程图2、切制生产工艺中药饮片切制生产工艺流程图3、清炒生产工艺中药饮片清炒生产工艺流程图4、辅料炒制生产工艺中药饮片辅料炒制生产工艺流程图5、炙制生产工艺中药饮片炙制生产工艺流程图6、燀制生产工艺中药饮片燀制生产工艺流程图7、蒸制生产工艺中药饮片蒸制生产工艺流程图8、粉碎生产工艺中药饮片粉碎生产工艺流程图9、煅制生产工艺中药饮片煅制生产工艺流程图。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与药效成分变化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与药效成分变化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与药效成分变化中药材的炮制工艺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炮制操作,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改变药材的性质和成分,使其更适合药用。

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中药材的药效,减轻药材的副作用,并且便于药物的贮藏和使用。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有干燥、炒制、蒸制、浸泡等多种形式,不同的工艺会导致中药材中活性成分的变化。

本文将从炮制工艺与药效成分变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炮制工艺对中药材的影响1. 干燥干燥是中药材最常见的炮制工艺之一。

它通过去除中药材中的水分,提高药材的稳定性,延长药材的保存期限。

同时,干燥也会导致药材中一些挥发性成分的流失,如挥发油等。

因此,在一些需要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材中,干燥工艺应该尽量避免使用。

2. 炒制炒制是中药材常用的一种炮制工艺。

它通过加热中药材,改变药材的结构和成分,提高药材的药效。

炒制可以改善药材的质地,增加其溶解度,增强药效成分与药物受体的结合力。

同时,炒制还可以破坏中药材中一些活性酶的活性,减轻其毒性。

3. 蒸制蒸制是用水蒸汽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的工艺。

蒸制可以破坏中药材中的一些不稳定成分,如毒性成分,使其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

蒸制还可以使药材中的一些成分与水蒸汽发生反应,形成新的活性成分。

例如,在蒸制过程中,部分中药材中的多糖会发生水解反应,产生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低聚糖。

4. 浸泡浸泡是将中药材浸泡在适当的溶剂中,使其溶解、浸润和提取活性成分的一种炮制工艺。

浸泡工艺可以提高中药材的药效,使其活性成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同时,浸泡还能去除中药材中的一些有毒成分,提高中药材的安全性。

二、炮制工艺与药效成分变化1. 挥发性成分变化在干燥过程中,中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容易被蒸发掉,导致挥发性成分的减少。

而在炒制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流失会减少,并且由于药材的结构和成分发生变化,使得部分原本难挥发的成分变得容易挥发。

2. 热敏性成分变化很多中药材中的活性成分是热敏性的,会在高温环境下发生分解或失活。

中药行业工作中的中药制药工艺与生产技术

中药行业工作中的中药制药工艺与生产技术

中药行业工作中的中药制药工艺与生产技术中药制药工艺与生产技术在中药行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传统医学的认可度和需求的增加,中药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为了确保中药的质量和疗效,需要采用合理的制药工艺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药行业工作中的中药制药工艺与生产技术。

一、中药制药工艺1. 中药炮制工艺中药炮制是将原药材进行加工和处理,使其适合于制药和临床使用的过程。

常见的炮制方法有炙、焙、炒、炒炙、炒炙制、炭制等。

炮制工艺可以改变中药材的性质和药效,提高其药理活性和疗效。

2. 中药提取工艺中药提取是指从中药材中提取出活性成分的工艺。

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水提法、水蒸气蒸馏法、醇提法、超声波提取法等。

提取工艺的选择应考虑中药材的性质和药效,以及目标活性成分的特点和要求。

3. 中药制粒工艺中药制粒是将提取得到的中药浸膏或中药粉末,经过研磨、混合、造粒等步骤制成颗粒剂型的工艺。

制粒工艺的目的是提高中药的稳定性和口服的便利性,适合于长期服用。

4. 中药包衣工艺中药包衣是指对制粒剂型的表面进行包衣处理,以改善药物的稳定性、遮光性和掩 masking taste。

主要包衣工艺包括硬脂酸包衣法、糖衣法等。

包衣工艺能够改善中药剂型的制剂性能和外观,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二、中药生产技术1. 中药炼制技术中药炼制是指对中药原料进行加工和炼制,制成高纯度的中药饮片或制剂的技术。

常见的炼制技术有柱层析、溶剂析出、制备性柱层析等。

炼制技术可以提高中药产品的纯度和一致性,确保其安全有效的使用。

2. 中药颗粒制备技术中药颗粒制备技术是将中药提取液经过浓缩、干燥等工艺制备成颗粒状的制剂。

常用的制备技术有喷雾干燥法、挤压造粒法、滚筒造粒法等。

颗粒制备技术可以提高中药产品的稳定性和溶解度,方便患者的服用。

3. 中药制剂工艺中药制剂是指将中药原料或中药提取物制备成各种剂型的工艺。

常见的制剂包括丸剂、口服液、注射剂等。

制剂工艺的目的是提高中药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治疗效果。

中医行业的中药炮制与制药工艺

中医行业的中药炮制与制药工艺

中医行业的中药炮制与制药工艺在中医行业中,中药炮制与制药工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们直接影响到中药的药效和质量。

中药炮制是指将草药经过加工后制成中药饮片或者其他剂型,而制药工艺则是指将中草药提取有效成分并加工成制剂的过程。

本文将对中药炮制与制药工艺进行探讨,以了解中医行业中这两个重要环节的具体内容与操作步骤。

一、中药炮制中药炮制是将中草药进行加工加热处理,以提高药性和疗效,并便于患者服用。

常见的中药炮制方法有炮制、制粉、熬炼、蒸制等。

下面分别介绍它们的具体操作过程。

1. 炮制:这是最常见的中药加工方法,主要是通过炒炙、热炒、干炒等方式,除去一些无效成分,加强药物的药效,提高中药的疗效和副作用。

例如,在炮制桂枝的过程中,将桂枝用文火烘炙,使其变得柔软,提高其温阳功效。

2. 制粉:有些中药需要炮制后制成粉末状,便于患者服用和药物吸收。

制粉的方法一般是将炮制后的中药晾干,并使用石磨或者微粉机进行研磨,使其成为细粉末。

3. 熬炼:这个方法主要是将炮制后的中草药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用小火慢慢熬炼,使其提取有效成分,并去除或减少一些不良成分。

例如,当我们制备黄连熬剂时,将炮制过的黄连加入适量水煮沸,然后小火熬炼数小时,最后过滤得到黄连熬剂。

4. 蒸制:这个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质地较硬的中草药,比如石菖蒲等。

将炮制后的中草药放入专用蒸锅内,加水蒸煮一段时间,使其变得柔软,方便煎煮和制成制剂。

二、制药工艺制药工艺是将中草药提取有效成分,并制成制剂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提取、浓缩、干燥、制剂配方等环节。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环节的操作步骤。

1. 提取:将炮制后的中草药进行粉碎,然后加入适量的溶剂(如水、乙醇等),进行浸泡、浸提或者反复浸取。

通过提取过程,草药中的有效成分被溶剂吸收,并形成提取液。

2. 浓缩:将提取得到的液体通过蒸发器等设备进行加热蒸发,使其溶剂含量降低,浓缩药液中的有效成分。

3. 干燥:将浓缩后的药液进行干燥处理,通常使用喷雾干燥、真空干燥等技术,使药液中的水分蒸发,得到干燥的中药提取物。

中药材药材炮制操作规范

中药材药材炮制操作规范

中药材药材炮制操作规范中药材是中医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药材炮制则是中药材加工的重要环节。

药材炮制操作规范的制定和遵守对于保证中药质量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中药材的炮制目的、炮制工艺和炮制操作规范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药材炮制的目的中药材的炮制是为了改变其性能、增强其药性、减少其毒性,从而提高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炮制过程中,可以通过炙、炒、煅、炮、焙等方法,改变药材的性味、药效和药性,使其更适合临床应用。

二、炮制工艺的分类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可以分为炙、炒、煅、炮、焙等几种。

炙是将药材置于火上进行炙烤,以改变其性味和药性;炒是将药材放入锅中翻炒,以增强其药效;煅是将药材放入炉中进行煅烧,以改变其性味和药性;炮是将药材放入炮筒中进行爆炸,以破壁和增强其药效;焙是将药材放入炉中进行烘烤,以改变其性味和药性。

三、炮制操作规范1. 药材的选择和质量控制在进行药材炮制时,首先要选择优质的药材。

药材的选择应符合药典或相关规范的要求,确保药材的品质和安全性。

同时,要注意药材的产地、采收时间和保存条件等因素,以确保药材的质量。

2. 炮制设备和工具的清洁和消毒在进行药材炮制操作前,要对炮制设备和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

清洁可以采用清水、洗涤剂或消毒剂等方法,彻底清除污垢和细菌。

消毒可以采用高温蒸汽、紫外线照射或化学消毒剂等方法,杀灭病菌和病毒。

3. 炮制操作的准备和安全措施在进行药材炮制操作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准备好所需的药材、炮制设备和工具,确保操作环境整洁和安全。

同时,要注意个人防护,佩戴好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防止药材粉尘和炮制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对人体造成伤害。

4. 炮制操作的时间和温度控制在进行药材炮制操作时,要控制好时间和温度。

不同的药材和炮制工艺对时间和温度的要求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要注意炮制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掌握好每一步操作的时间和温度,确保炮制效果的稳定和可控。

5. 炮制操作的仪器和设备使用在进行药材炮制操作时,要正确使用仪器和设备。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与功效变化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与功效变化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与功效变化中药是中国传统的宝贵医学遗产,拥有悠久的炮制历史。

中药材炮制是指将原始药材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使其达到更好的药理作用,以及更适合人体吸收和利用。

在炮制的过程中,药材的形态、组织结构、化学成分等都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其功效。

本文将探讨中药材的炮制工艺与功效变化的关系。

一、炮制工艺对中药材的影响炮制是一种特殊的加工工艺,通过不同的处理方法和工艺步骤,可以改变药材的性质和特点。

一方面,炮制可以去除药材中的杂质,增加药材的纯度;另一方面,炮制还可以改变药材的化学成分,提高其药效。

1. 温炙温炙是一种常见的炮制方法,通过将药材置于高温中进行加热,以改变其性能。

温炙可以使药材的维生素和活性成分更易于溶于水,提高药效。

同时,温炙还可以去除一些不良成分,如挥发油、毒素等,减轻药材的毒性。

2. 炒制炒制是中药炮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加热并翻炒药材,使其发生化学反应,改变其性质。

炒制可以改变药材的味道,使其更易于入药。

同时,炒制还可以调节药材的活性成分,增加其药效。

3. 曝晒曝晒是一种将药材暴露在阳光下进行炮制的方法,通过阳光的照射和空气的作用,可以改变药材的色泽、味道和药理作用。

曝晒可以提高药材的气味、苦味等特点,增加其药理活性。

二、炮制工艺对中药材功效的影响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可以改变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而影响其药理作用和功效。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例子:1. 人参的炮制人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经过炮制后可以改变其性质和功效。

未经炮制的人参具有温补气血、益肾固精的作用,但炮制后,人参的作用更加温和,更适合体虚病人使用。

2. 附子的炮制附子是一味强大的中药材,但未经炮制的附子具有剧毒,难以使用。

经过炮制后,附子的毒性减轻,其药效主要体现在温阳散寒、祛风除湿的作用。

3. 鳖甲的炮制鳖甲是一种中药材,既可以经过炮制使用,也可以生用。

炮制后的鳖甲具有补肾壮骨、润燥止痛的功效,而生用的鳖甲则适用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药理作用。

中药材的鉴别方法与炮制工艺

中药材的鉴别方法与炮制工艺

中药材的鉴别方法与炮制工艺中药是中国传统的宝贵药物资源,其中包含许多草药和植物提取物。

然而,在使用中药材时,正确的鉴别方法和炮制工艺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材鉴别方法和炮制工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使用中药材。

一、中药材的鉴别方法1. 外观鉴别法外观鉴别是最常用的鉴别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中药材的外观形态、颜色、气味等特征来鉴别其真伪。

例如,枸杞的真品颜色鲜艳且有光泽,而劣质品则呈现暗淡无光的状态。

2. 嗅觉鉴别法嗅觉鉴别是通过闻取中药材的气味来判断其品质。

例如,当闻到菊花的香气时,说明其为正品;而不良品则可能散发出刺鼻的气味。

3. 器械鉴别法器械鉴别是利用显微镜、量天平等器械对中药材进行观察和测量,以获得更准确的鉴定结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形态相近、难以肉眼鉴别的中药材。

4. 化学成分鉴别法化学成分鉴别是通过检测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来进行鉴别。

例如,通过检测川贝母中的川贝母甙含量来判断其品质好坏。

这种方法需要先对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行研究和分离,然后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测。

二、中药材的炮制工艺1. 温炙法温炙是指将中药材暴晒或置于低温炙烤。

这一炮制工艺可以提高中药材的药效,并改善其存储特性。

常见的温炙中药包括蜂蜡、枸杞等。

2. 烘焙法烘焙是指将中药材置于烘箱或火炉中进行烘烤。

这种炮制工艺可以改善中药材的质地和气味,并提高其药效。

例如,炮制后的黄芩药性更温和,容易入药。

3. 水煎法水煎是将中药材浸泡于水中进行煮沸。

这种炮制工艺可将中药材的有效成分溶解到水中,方便入药。

常见的水煎中药有枸杞子、黄芩等。

4. 曝晒法曝晒是指将中药材暴晒于太阳光下。

这种炮制工艺可以去除中药材中的水分,提高其药效和保存性。

常见的曝晒中药有菊花、金银花等。

总结:中药材的鉴别方法和炮制工艺对于正确使用中药非常重要。

通过外观鉴别、嗅觉鉴别、器械鉴别和化学成分鉴别等方法,可以准确判断中药材的品质和真伪。

而温炙、烘焙、水煎和曝晒等不同的炮制工艺,则可以改善中药材的药效、质地和保存性。

中药学中药的炮制与加工

中药学中药的炮制与加工

中药学中药的炮制与加工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起源、性能特点和炮制加工技术的学科,而中药的炮制与加工是中药学中的重要环节。

中药炮制与加工的目的是提高药材的药效,改善其性状和质量,使其更适合临床应用。

下面将从炮制与加工的定义、方法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炮制与加工的定义中药的炮制与加工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对药材进行预处理,使其达到适合使用的状态。

炮制是炮制药材的过程,主要通过焙干、加热、炒炙、熏制等方法,改变药材的性质和质量。

加工是对炮制后的药材进行加工制成成品药制剂的过程,主要包括研粉、浸泡、蒸制、煮炖等方法。

二、炮制与加工的方法1. 炮制方法(1)炒制:将药材放入炒锅中,利用火力对其进行炒炙,以改变药材的性质。

如桂皮常用的炒制方法是炖炒,可以增加药材的香气和味道。

(2)焙干:将药材置于壳体或容器中,经过一定的时间和温度,使其含水量减少,达到干燥的目的。

如枸杞子的焙制,可以增加其营养价值和口感。

(3)熏制:将药材放入炉中,使用中药材料进行熏制,使药材吸收中药材料的气味,以增加其疗效。

如藏红花的熏制,可以提高其色素的含量。

2. 加工方法(1)研粉:将炮制好的药材用细砂轮研磨成细粉,提高其可溶性和吸收性,以便用于制剂。

如人参片的研粉,可以增加其溶解速度和吸收效果。

(2)浸泡:将药材放入水或酒中,使其充分浸泡,以提取有效成分。

如川贝母的浸泡可以去除苦味,增加其滋润效果。

(3)蒸制:将药材置于蒸锅中,利用蒸汽进行蒸煮,以使其更易于煎煮或制成制剂。

如人参的蒸制可以提高其药效和药物成分的释放。

(4)煮炖:将药材放入水或酒中进行煮炖,以提取有效成分,并使其更适宜口服。

如黄芪的煮炖可以增加其甜味和口感。

三、炮制与加工的影响因素1. 药材质量:不同质量的药材炮制和加工的方法可能存在差异,需要根据药材的品质和用途来选择合适的炮制和加工方法。

2. 炮制与加工工艺:不同的工艺会对药材的性质和药效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选择适合的炮制和加工方法,保证药材的质量和疗效。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种类有哪些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种类有哪些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种类有哪些中药材炮制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按照医疗、调制、制剂的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的性质,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

炮制工艺的恰当运用,不仅能提高药材的药效,降低其毒性和副作用,还能方便储存和使用。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中药材常见的炮制工艺种类。

一、净制净制是中药材炮制的第一道工序,主要是去除药材中的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以保证药材的纯净度。

常见的净制方法包括挑选、风选、水选、筛选等。

挑选是指通过人工挑选,去除药材中的杂质、霉变品、虫蛀品以及非药用部位,如去除根类药材的芦头、皮类药材的粗皮等。

风选则是利用风力将药材中的杂质、轻质部分与药材本体分离。

比如,去除蒲公英、紫苏子等药材中的杂质。

水选是将药材放入水中,根据药材和杂质在水中的沉浮程度不同来去除杂质,或者洗去药材表面的泥土、盐分等。

筛选是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对药材进行筛选,以分离出大小均匀、符合要求的药材。

二、切制切制是将净制后的药材切成一定规格的片、段、丝、块等,便于后续的炮制和调配使用。

切制前,药材通常需要经过软化处理,使其质地变软,便于切割。

常见的切制规格有薄片(厚度 1-2mm)、厚片(厚度 2-4mm)、斜片、直片、段(长度10-15mm)、丝(细丝2-3mm,宽丝5-10mm)、块(边长 8-12mm)等。

切制的方法包括手工切制和机械切制。

手工切制对药材的损伤较小,但效率较低;机械切制效率高,但可能会对药材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三、炒制炒制是将药材置于锅中加热,并不断翻动,使其达到规定的程度。

炒制的目的是增强药效、缓和药性、降低毒性、便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等。

炒制分为清炒和加辅料炒两种。

清炒又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

炒黄是将药材炒至表面微黄或鼓起、爆裂,透出香气,如炒决明子、炒莱菔子等。

炒焦是将药材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如焦山楂、焦神曲等。

炒炭是将药材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如地榆炭、槐花炭等,炒炭后药材的止血作用增强。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如何保证药性不变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如何保证药性不变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如何保证药性不变中药材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色之一,它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炮制工艺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中药材的药性是否能够得以保持,从而影响临床疗效。

那么,如何通过炮制工艺来保证中药材的药性不变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药材炮制的目的。

中药材炮制的主要目的包括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增强药物的疗效,改变药物的性能,便于调剂和制剂,以及纯净药材、利于贮藏等。

例如,川乌、草乌等有毒药材,通过炮制中的煮、蒸等方法,可以降低其毒性成分的含量,从而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炮制工艺中的净制是保证药性不变的基础。

净制包括去除杂质、非药用部位以及霉变、虫蛀等部分。

通过净制,可以保证药材的纯净度,避免杂质和不良部分对药性的影响。

比如,在使用杏仁时,需要去除其外皮,因为外皮可能会影响其药效的发挥。

切制在炮制工艺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切制可以将药材切成适当的片、段、丝、块等形状,便于后续的炮制和煎煮。

切制时需要根据药材的质地和特点,选择合适的切制方法和规格。

例如,对于质地坚硬的药材,如白芍,需要切成薄片,以便于有效成分的煎出;而对于一些疏松的药材,如茵陈,则可以切成段。

炮制过程中的加热处理是影响药性的关键环节。

加热的方法包括炒、炙、煅、煨等。

不同的加热方法和温度对药性的影响各不相同。

例如,炒制可以增强药材的健脾止泻作用,如炒白术;炙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性能,如蜜炙甘草可以增强其补中益气的作用。

在加热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以避免过度加热导致药性的损失。

水制也是常见的炮制方法之一,包括洗、泡、润、漂等。

水制可以使药材清洁干净,软化药材,便于切制和炮制。

但在水制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用水量和浸泡时间,以免水溶性成分的流失。

比如,对于一些含淀粉较多的药材,如山药,浸泡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淀粉的损失,影响药性。

此外,辅料的使用也是炮制工艺中的重要环节。

中药的各种加工方法详解

中药的各种加工方法详解

中药的各种加工方法详解中药是指中国传统医学所使用的草药、植物、动物及其制剂。

加工是中药的重要环节,通过加工可以使药材更好地发挥药效,并且增加药材的稳定性和可储存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药的各种加工方法。

1.炙制炙制是中药中常用的一种加工方法,通过使用火烤或用火快速炙热使药材变形、颜色变黑等,提高药材的功效。

以阿胶为例,首先将阿胶用火烤至黄褐色,然后放入容器中冷却,使其变硬,得到阿胶。

炙制还常用于黄芪、紫皮膏等药材的制备过程中。

2.曝晒曝晒是指将新鲜草药、动物组织等暴露在阳光下晒干,以达到防腐、杀菌和保持药材活性成分的目的。

如人参、黄连、冬虫夏草等常用药材都可以通过曝晒来保持其药性。

3.焙制焙制是指将草药放入炉中进行烘烤或煮沸,以去除水分并改善药材的性能和功效。

焙制的药材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保存期限。

如浸入浓盐水中并置炉中烘烤的陈皮,经过焙制可以增加其香气和药效。

4.炖煮炖煮是将草药放入锅中用水煮沸,使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到水中,形成药液。

炖煮用于草药的制备过程中是常见的方法,如制备人参茶,将切片的人参煮沸后过滤得到药液。

炖煮还可以将草药和其他药物配伍煎煮,以提高药效。

5.箜篌研磨箜篌研磨是指将草药放入箜篌中进行摇晃和搓揉,使草药破碎、研磨成粉末状。

这种加工方法通常用于草药的制剂制备,如丸剂、散剂等。

例如制备川贝枇杷膏时,将川贝粉碾破成细粉,然后加入其他药材进行煮沸制剂。

6.研磨研磨是指用研钵和研杵磨碎草药,使其成为粉末状。

研磨通常用于草药制剂的制备过程中,例如将研磨后的草药加入到膏剂中制成糊状药物。

这种加工方法也常用于将硬的草药研成细粉,以便口服。

7.蒸制蒸制是将草药放入蒸锅中进行蒸煮,使其内部的水分蒸发,并改善药材的性质。

蒸制通常用于处理黄连、黄柏等药材,蒸制之后可以去除其苦味,增加其药效。

8.焯水焯水是指将草药放入热水中焯煮,将草药中的杂质去除,以净化草药。

焯水通常用于植物茎、根部等较多杂质的草药,如黄连、白术等。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与质量控制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与质量控制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与质量控制中药材是中医药疗效的关键组成部分,而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控制则直接影响着药材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控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展示中药材在传统中医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关注点。

一、中药材的炮制工艺中药材的炮制是指通过一系列加工处理方法,将采集的生药材转化为符合药用要求的成品药材。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形成了独特的处理方法,以提高药材的药效和耐久性。

1. 清洗:在炮制过程中,首先要对采集的生药材进行清洗,去除杂质和表面的附着物,使药材更加纯净。

2. 煮制:煮制是中药材炮制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将生药材加水煎煮,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水中。

煮制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和火候都需要掌握得当,以确保药材的有效成分被完全提取。

3. 烘干:烘干是炮制工艺的最后一步,通过将水分逐渐蒸发,使药材达到一定的干燥程度。

烘干后的药材更加便于保存和使用。

二、中药材的质量控制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是保证药材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确保中药材的疗效和安全性。

1. 采集:中药材的采集是影响药材质量的第一步,在采集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条件,以确保采集时药材含有最丰富的有效成分。

2. 鉴别:对采集回来的药材进行鉴别是判断其质量和真伪的关键。

鉴别方法包括药材的形态学、组织学、化学成分和药理学等方面的综合分析。

3. 检测:通过对中药材进行药材指标成分的检测,可以有效评估其质量。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红外光谱等。

4. 控制: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品质控制标准,对中药材的质量进行控制。

品质控制标准包括对药材外观、色泽、气味和含量等方面进行准确的控制要求。

5. 储存:合理的储存条件对中药材的保质期和质量至关重要。

储存过程中需要注意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以防止药材受潮、发霉和变质。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控制是传统中医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对药性有何变化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对药性有何变化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对药性有何变化中药材自古以来就在我国的医疗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而中药材的炮制工艺,更是一门充满智慧和经验的学问。

炮制,简单来说,就是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的方法和技术。

这一过程可不简单,它能让中药材的药性发生显著的变化。

炮制工艺的种类繁多,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效果。

就拿常见的净制来说,这是炮制的第一步,主要是去除药材中的杂质、非药用部分,让药材更加纯净。

比如,麻黄的根和茎作用不同,通过净制将根去除,只留下茎,就能保证用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炒制是另一种常见的炮制方法。

它又分为清炒和加辅料炒。

清炒能改变药材的性质,增强或降低其药效。

例如,炒王不留行,能使其质地松脆,易于煎出有效成分,增强药效。

而加辅料炒,如麸炒白术,能缓和白术的燥性,增强其健脾的作用。

炙法也是炮制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蜜炙可以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像蜜炙甘草;酒炙能增强活血通络的功效,如酒炙当归;醋炙有助于增强止痛的效果,比如醋炙延胡索。

煅制能使药材变得酥脆,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同时改变其药性。

比如煅牡蛎,能增强收敛固涩的作用。

蒸煮燀法也各有其妙处。

蒸制可以改变药物性能,减少副作用。

如蒸制何首乌,能降低其毒性。

煮制能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如煮制川乌。

燀法多用于种子类药材,能去除种皮,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像燀桃仁。

中药材经过炮制后,药性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炮制能改变药物的化学成分。

在炮制过程中,通过加热、加辅料等方式,药物中的化学成分会发生分解、转化、合成等反应。

例如,黄芩在经过蒸制或煮制后,其中的黄芩苷会被水解为黄芩素,从而改变了药性。

其次,炮制能调整药物的理化性质。

像一些质地坚硬的药材,经过炮制变得疏松,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同时,炮制还能改变药物的溶解性、稳定性等,从而影响其药效的发挥。

再者,炮制可以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有些中药材含有毒性成分,经过适当的炮制处理,可以使毒性成分分解或转化为毒性较小或无毒的成分。

中药材的加工工艺对药性有何影响

中药材的加工工艺对药性有何影响

中药材的加工工艺对药性有何影响中药材是中医防病治病的重要物质基础,其药性的发挥与加工工艺密切相关。

中药材从采集到成为临床使用的药材,往往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这些加工工艺不仅能够改变药材的外观和质地,更重要的是会对其药性产生显著的影响。

中药材的加工工艺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清洗、干燥、切片、炮制等。

首先来说清洗,这看似简单的步骤却至关重要。

如果清洗不当,可能会导致有效成分的流失。

例如,某些药材表面的黏液质可能含有重要的活性成分,过度清洗就会使其损失,从而影响药性。

干燥是中药材加工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不同的干燥方法和条件会对药性产生不同的影响。

比如,自然晾晒干燥虽然成本低,但受天气影响大,干燥时间长,可能会导致药材发霉变质,进而影响药性。

而采用烘干的方法,如果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可能会破坏药材中的热敏性成分,降低药效。

切片工艺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切片的薄厚均匀程度会影响药材有效成分的煎出率。

切片过厚,煎煮时有效成分难以充分释放;切片过薄,则可能在加工过程中造成成分的损失。

炮制是中药材加工中最具特色和复杂性的工艺之一。

炮制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炒、炙、煅、蒸、煮等。

每种炮制方法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和对药性的影响。

以炒制为例,分为清炒和加辅料炒。

清炒又有炒黄、炒焦、炒炭等不同程度的炒制。

炒黄能缓和药材的药性,增强其健脾开胃的作用;炒焦能增强药材消食止泻的功效;炒炭则能增强止血作用。

加辅料炒,如土炒能增强药材的补脾止泻作用,麸炒能缓和药材的燥性,增强健脾作用。

炙法是将药材与液体辅料共同拌炒,常见的液体辅料有酒、醋、蜜等。

酒炙能增强药材的活血通络作用;醋炙能增强药材入肝经、止痛的作用;蜜炙能增强药材润肺止咳、补中益气的功效。

煅法分为明煅和煅淬。

明煅能使药材变得酥脆,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煅淬能改变药材的理化性质,增强疗效。

蒸法和煮法能改变药材的性能,减少毒性或副作用。

比如,地黄经过蒸制成为熟地,药性由寒转温,功能由清热凉血转为滋阴补血。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如何影响其药性和药效特点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如何影响其药性和药效特点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如何影响其药性和药效特点中药材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物质基础,而炮制则是中药材在应用前的必要加工过程。

炮制工艺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中药材的药性和药效特点,进而影响到临床治疗效果。

炮制,简而言之,就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它历史悠久,经过历代医药学家的不断总结和完善,形成了一套独特而系统的理论和方法。

炮制工艺对中药材药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四气五味。

四气指的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五味则是酸、苦、甘、辛、咸。

例如,黄连本为大苦大寒之品,经过酒制后,其寒性缓和,能引药上行,善清头目之火。

又如,地黄生用性寒凉血,经过蒸制后,变为熟地,药性由寒转温,功能由清热凉血转为滋阴补血。

炮制还能改变药物的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人体的趋向。

一般来说,花、叶、皮等质轻的药物多升浮,而种子、果实、矿物等质重的药物多沉降。

通过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质地和性味,从而调整其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

比如,莱菔子生用能升能散,涌吐风痰;炒后性降,下气化痰,消食除胀。

此外,炮制能够改变药物归经。

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

通过加入不同的辅料进行炮制,可以引导药物作用于特定的脏腑经络。

如,知母用盐制后,能增强其入肾经的作用,更好地发挥滋阴降火的功效。

炮制工艺对中药材药效特点的影响同样显著。

一方面,炮制可以增强药物的作用。

例如,延胡索醋制后,其所含的生物碱成分更容易溶出,止痛作用大大增强。

另一方面,炮制可以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如,乌头经过炮制,能降低其毒性成分乌头碱的含量,减少中毒的风险。

在炮制过程中,净制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环节。

通过去除杂质、非药用部位等,可以提高药材的纯净度和质量。

比如,麻黄去节,能降低其发汗之力;远志去心,能消除其令人心烦的副作用。

切制能改变药材的形态和规格,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中药药材的炮制与加工方法

中药药材的炮制与加工方法

中药药材的炮制与加工方法中药药材是中医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炮制与加工方法对于药材的质量和药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药药材的炮制与加工方法,并探讨其对药材品质的影响。

一、炮制方法的概述炮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加工工艺将原始药材进行处理,以改变其性能和药效。

中药药材的炮制方法主要包括炙、炒、炮、炖、煮、蒸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1. 炙炙是将药材置于火上进行烘烤,使其表面微微泛黄。

这种方法常用于寒性药材的炮制,如炙黄芩、炙甘草等。

炙制后的药材性味温和,能够更好地发挥药效。

2. 炒炒是将药材放入锅中,用中小火炒热,直至药材变色。

这种方法常用于调理药材的性味,如炒白术、炒山药等。

炒制后的药材能够增强其补益作用。

3. 炮炮是将药材放入炮制器中,通过爆炒或高温烘烤使其膨胀。

这种方法常用于炮制大黄、炮制附子等。

炮制后的药材能够提高其活性成分的含量和药效。

4. 炖炖是将药材与其他药材或食材一同放入锅中,用文火慢炖。

这种方法常用于炖制补益药材,如炖鸡汤、炖猪骨汤等。

炖制后的药材能够更好地释放药效,并与其他药材相互协同作用。

5. 煮煮是将药材放入锅中,用大火煮沸,然后转小火煮至药材变软。

这种方法常用于煮制草药汤剂,如煮制黄连、煮制当归等。

煮制后的药材能够更好地释放药效,并方便提取药液。

6. 蒸蒸是将药材放入蒸锅中,用蒸汽蒸煮至药材变软。

这种方法常用于蒸制炙黄芩、蒸制炙甘草等。

蒸制后的药材能够更好地保留其活性成分,并增加其温和性。

二、炮制与药材品质的关系药材的炮制方法对其品质和药效有着直接的影响。

不同的炮制方法能够改变药材的性味、活性成分的含量以及药效的表现形式。

1. 改变性味炙、炒、炮等炮制方法能够改变药材的性味,使其更适合治疗特定的疾病。

例如,炙黄芩能够增加其苦味,使其更适合用于清热解毒;炒白术能够增加其甘味,使其更适合用于健脾益气。

2. 提高活性成分的含量炮制方法能够提高药材中活性成分的含量。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如何影响其药性和药效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如何影响其药性和药效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如何影响其药性和药效中药材,作为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物质基础,其药性和药效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炮制工艺。

炮制,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工艺和要求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

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它能够显著改变中药材的药性和药效,从而影响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炮制工艺对中药材药性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四气五味的改变上。

四气,即寒、热、温、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

以黄连为例,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经过酒炙后,黄连的寒性缓和,引药上行,善清头目之火。

又如,地黄有鲜地黄、生地黄和熟地黄之分。

鲜地黄性寒、味甘苦,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生地黄性寒、味甘,清热凉血、养阴生津;而经过蒸制后的熟地黄,性由寒转温,味由苦转甘,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作用。

通过炮制,中药材的四气五味发生了变化,其适用的病症和治疗方向也随之改变。

炮制还能改变中药材的升降浮沉特性。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人体的趋向,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是发散,沉是收敛。

例如,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其作用趋向为升浮。

经过蜜炙后,麻黄的发汗作用缓和,润肺止咳的作用增强,作用趋向变为偏于平喘止咳,趋于沉降。

再比如,大黄生用泻下作用峻烈,走而不守,具有沉降之性;酒制大黄则能引药上行,清上焦实热,其沉降之性减弱,升浮之性增强。

通过炮制,调整了中药材的升降浮沉特性,使其更能精准地作用于病变部位,提高治疗效果。

炮制对中药材归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

例如,柴胡归肝、胆经,经过醋炙后,增强了入肝经的作用,更有利于疏肝解郁。

又如,知母入肺、胃、肾经,盐知母则专于入肾经,增强了滋阴降火的功效。

通过炮制,有针对性地增强或改变中药材对某一脏腑经络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在药效方面,炮制能够降低或消除中药材的毒性和副作用。

有些中药材含有毒性成分,如乌头、附子等,生品毒性较大,经过炮制,如长时间的水煮、蒸制等,可以降低毒性成分的含量,使其在保证药效的同时,降低对人体的危害。

中医药材中草药的炮制与使用

中医药材中草药的炮制与使用

中医药材中草药的炮制与使用草药作为中医药学中重要的一部分,经过特定的炮制过程,才能发挥其独特的药效。

在中医理论中,草药的炮制包括多种方法和技术,旨在改变草药的性质,增强其疗效,并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探讨中草药的炮制与使用,以及其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

一、炮制草药的基本方法炮制草药是指对原始的中草药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和加工,使其成为更适合中医治疗的药物。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炮制方法:1.炒制:炒制是最常见的一种炮制方法。

它可以通过炒制来改变草药的性味、药效和药性。

例如,将生姜进行炒制后,可以减轻其辛热的性质,增加其温中散寒的功效。

2.炙烤:炙烤是将草药暴露在明火或炭火上进行加热的方法。

它能够改变草药的某些特性,如增强其温热的性质,增加其活血化瘀的功效。

常见的炙烤草药有当归、红花等。

3.蒸制:蒸制是利用蒸汽或热水蒸煮草药的方法。

蒸制能够改变草药的温性,增强其活血化瘀和温中散寒的作用。

比如蒸制生姜可以提高其散寒的效果。

4.煅炼:煅炼是将草药进行高温热处理的方法。

煅炼可以提高草药的寒温性,增强草药的收敛作用和止血功效。

常见的煅炼草药有生石膏、牡蛎等。

二、草药的使用范围与注意事项草药被广泛用于中医治疗中,具有独特的疗效和应用范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草药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1.清热解毒:一些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草药,如金银花、连翘等,常用于治疗热病、感染和炎症等病症。

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草药的剂量和使用时间,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2.活血化瘀: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草药,如川芎、桃仁等,常用于治疗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病症,如经期不调、瘀血症等。

在使用这类草药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掌握使用方法和剂量。

3.健脾开胃:一些具有健脾开胃作用的草药,如党参、山药等,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但对于脾胃湿滞或有脾气虚弱的患者,需避免过量使用。

4.安神助眠:一些具有安神助眠作用的草药,如黄连、酸枣仁等,常用于治疗失眠、焦虑和抑郁等神经系统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中药材基地信息四川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之美誉。

据资料统计,全川中药资源有5000余种,其中植物药4600余种,动物药320多种,矿物药130余种,约占全中国中草药品种的75;其中著名地道药材和主产药材30余种,如川芎、麦冬、黄连、川贝母、冬虫夏草等不仅是中国出口较早且量大的品种,而且在中国国内的生产和销售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比如川芎占有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份额;人工种植中药材超过50万亩,已建立川药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38个;各种动植物药的年允收量超过100万吨,是中国最大的中药材产地。

四川中药材主要有代表性的为:川芎、川贝母、虫草、天麻、川乌与附子、杜仲、当归、牛膝、黄连、通江银耳等。

主要野生和栽培(养殖)中药材品种及其地理分布概括如下:四川药材分布地【川芎】都江堰市(菊花心川芎)、郫县、彭州市、崇州市【川贝母】阿坝州、甘孜州;以卷叶贝母、暗紫贝母为主【附子、川乌】江油市;以南瓜叶附子为主流品种【黄连】洪雅县、峨眉山市、大邑县(味连)【麦冬】绵阳市、三台县(绵阳麦冬、川麦冬)【天麻】平武县大量栽培,野生资源广布【冬虫夏草】康定县、马尔康县【红花】简阳市、平昌县(川红花)【干姜】四川岷江流域多栽培、犍为县、沐川县主产【川牛膝】天全县(天全牛膝)、洪雅县【金银花】南江县、沐川县(川银花)【丹参】中江县(中江丹参)、平武县(川丹参)【补骨脂】西昌市、金堂县【郁金(川郁金)】双流县、犍为县、崇州市(多栽种绿丝郁金、黄丝郁金)【姜黄】犍为县、崇州市、双流县【莪术】犍为县、崇州市、双流县【天冬】内江市、古蔺县【白芍】中江县(中江白芍)、渠县【白芷】遂宁市(川白芷)【黄柏】荥经县、峨眉山市、洪雅县、通江县(川黄柏)【厚朴】都江堰市、峨眉山市、古蔺县、三台县(川朴)【杜仲】四川各地均有栽培【半夏】南充市、西充县主产,川东北地区多野生【金钱草】四川多野生资源(四川大金钱草)【泽泻】彭山县、都江堰市(川泽泻)【麝香】都江堰市、马尔康县(人工养殖,活体取麝)【熊胆】都江堰市主产(人工养殖,活体引流)【辛夷】北川县主产,四川各地有栽培【乌梅】大邑县、达州市多栽培【川续断】主产凉山州【羌活】甘孜州、阿坝州【银耳】通江县(通江银耳)【川明参】苍溪县、金堂县、巴中市【柴胡】剑阁县(竹叶柴胡多野生,习称“剑柴”;北柴胡多栽培)【桔梗】梓潼县(川桔梗)【花椒】汉源县(川椒、红椒)、茂汶县【大黄】四川北部、西部多栽培【党参】九寨沟县(原南坪县)【菊花】苍溪县、仪陇县、中江县【龙胆】凉山州野生资源丰富【川木香】四川西部(阿坝州)【枇杷叶】四川各地栽培【佛手】犍为县、沐川县(川佛手)。

川芎川芎是一种常用中药材,为伞形科藁木属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能,对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有作用。

川芎所含有效成分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部分,其化学成分研究表明水溶性以阿魏酸为代表,脂溶性以藁木内脂为代表。

川芎的总生物碱和酚性成分有较明显的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凝集、对已凝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降低血小板的表面活性等药理作用。

川芎为常用中药,性温,味辛。

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能。

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川贝母川贝母家种、野生均于6—7月采收。

家种贝母,用种子繁殖的,播后第三年或四年收获。

选晴天挖起鳞茎,清除残茎、泥土;挖时勿伤鳞茎。

贝母忌水洗,挖出后要及时摊放晒席上;以1天能晒至半干,次日能晒至全干为好,切勿在石坝、三合土或铁器上晾晒。

切忌堆沤,否则冷油变黄。

如遇雨天,可将贝母鳞茎窖于水分较少的沙土内,待晴天抓紧晒干。

亦可烘干,烘时温度控制在50℃以内。

在干燥过程中,贝母外皮未呈粉白色时,不宜翻动,以防发黄。

翻动用竹、木器而不用手,以免变成“油子”或“黄子。

其功能为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虫草虫草是一种昆虫与真菌的结合体。

虫是虫草蝙蝠蛾的幼虫,菌是虫草真菌,每当盛夏,海拔3800米以上的雪山草甸上,冰雪消融,体小身花的蝙蝠蛾便将千千万万个虫卵留在花叶上。

继而蛾卵变成小虫,钻进潮湿疏松的土壤里,吸收植物根茎的营养,逐渐将身体养得洁白肥胖。

这时,球形的子囊孢子遇到虫草蝙幅蛾幼虫,便钻进虫体内部,吸引其营养,萌发菌丝。

当虫草蝙蝠蛾的幼虫食到有虫草真菌的叶子时也会成为虫草。

受真菌感染的幼虫,逐渐蠕动到距地表二至三厘米的地方,头上尾下而死。

这就是“冬虫”。

幼虫虽死,体内的真菌却日渐生长,直至充满整个虫体。

来年春末夏初,虫子的头部长出一根紫红色的小草,高约二至五厘米,顶端有菠萝状的囊壳,这就是“夏草”。

虫草这时发育得最饱满,体内有效成份最高,是采集的最好季节。

青海,云南省迪庆、怒江州是中国虫草的主要产地之一。

具有“抗肿瘤,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秘精益气”之功效,用于久咳虚喘、劳嗽咯血、阳痿遗精、腰膝酸痛。

刚挖出来的虫草,一般是在采挖后的24小时内用牙刷轻刷去虫草上的泥土和虫体残余的胎衣,之后在3小时内,吧虫草撒放于干燥无光照的地面阴晾,使得虫草外部颜色更好看,阴晾时用粗铁丝网盖上防鼠。

8到12小时候,将已稍微干燥的虫草装入塑料薄膜袋子中或者布袋子里,每公斤虫草平均放入100克布袋装花椒一粒后密封,放于阴凉干燥处,然后每30天检查一次虫草的变化情况。

天麻天麻性平味甘,独入肝经,具有熄风止痉,平肝潜阳的功效。

用于治疗诸风湿痹,瘫痪不遂,肢节疼痛,老人偏头痛、眩晕、肢体麻木、语言赛涩,小儿惊痈动风等。

两千多年前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早对此有所一记载:“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

”并将其列为上品。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有较系统的概述,天麻能“主诸风痹,久服益气,轻身长年”,治疗“语多恍惚,善惊失忘”等症,历来被视为“治风之神药”。

亦有文献记载天麻能“熄风定惊”[3]。

中医临床用于治疗惊风抽搐、肢体麻木、头痛眩晕、冠心病、面肌痉挛、高血压等疾病。

另外天麻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一定的作用,如镇静安神、抗癫痈、镇痛;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如扩血管、降压以及增加机体耐缺氧能力等。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天麻还具有增智、健脑、延缓衰老的作用,对老年性痴呆症有一定的疗效。

鲜天麻的水分很高,切片干燥后卷曲程度都比较大,自然干燥和冷冻干燥天麻颜色为白色和乳白色,因为这两种干燥方法是在常温和低温下进行的,所以不会发黄。

而微波干燥的天麻颜色呈暗黄色,可能是由于微波干燥时温度不容易控制,温度过高导致天麻颜色暗黄。

而80℃恒温鼓风干燥和真空干燥温度不会太高,干燥颜色形态都比较好。

天麻的最佳干燥工艺为蒸过天麻在70℃~90℃范围内恒温鼓风干燥。

黄连其根状茎用作中药时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功效,可治时行热毒、高热烦躁、泄泻痢疾、口疮、痈疽疔毒等症。

药理试验证明,有抑菌及抗病毒、抗原虫作用,并能降低血压,扩张冠状动脉。

黄连含小檗碱、黄连碱等多种生物碱,另含黄柏酮、黄柏内酯等成分。

同属中尚有三角叶黄连,又名雅连、峨媚连,主产于四川;云南黄连又名云连,主产于云南。

其根状茎也供药用。

麦冬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成丛生长,高30厘米左右。

叶丛生,细长,深绿色,形如韭菜。

花茎自叶丛中生出,花小,淡紫色,形成总状花序。

果为浆果,圆球形,成熟后为深绿色或黑蓝色。

根茎短,有多数须根,在部分须根的中部或尖端常膨大成纺锤形的肉质块根,即药用的麦冬。

喜温暖和湿润气候。

宜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和沙质壤土,过沙和过黏的土壤,均不适于栽培麦冬。

忌连作,轮作要求3-4年。

麦冬生长期较长,休眠期较短。

1年发根2次:第1次在7月以前,第2次在9-11月。

四川麦冬适宜的栽植时期在3月下旬到四月上旬。

四川麦冬栽植时,先按行距10~13厘米开沟,深5~6厘米左右,在沟内每隔6-8厘米,放种苗2~4株,垂直放于沟中,然后将土填满浅沟,用扁锄推压或用脚踩,将种苗两侧的覆土压紧。

裁后立即灌透水一次,每公顷约需种苗10500千克。

四川麦冬栽种后,第二年4月即可收获。

选晴天,用锄或犁耕翻23-26厘米,将麦冬全株翻出土面,然后抖落根部泥土,用刀切下块根和须根,分别放入箩筐中,置于流水中,用脚踩淘洗,洗净泥沙,运回加工。

浙江麦冬则在栽后第三年或第四年收获,方法同四川麦冬产区相似。

四川麦冬的加工,是将洗净的根放在晒席上或晒场上暴晒,晒干水汽后,用双手轻搓(不要搓破表皮),搓后又晒,晒后又搓,反复5~6次,直到除去须根为止。

等到干燥后,用筛子或风车除去折断的须根和杂质,选出块根即可出售。

一般每公顷产干货1500~2250千克,而采用遂宁麦冬品种栽培,麦冬淘洗每公顷产可达3000~3750千克。

采收栽种麦冬,起土年限各产地有所不同。

有的种后第三年起土,产品肥壮粗短,旧称'花园子',或称'姚冬'。

有的种后实足二年起土,块根稍细长,香气足。

麦冬的采挖以立夏至小满季节为合时,最迟不超过芒种。

全株带根挖起,将带须块根剪出(苗可作种苗栽培),用清水洗至洁白干净,然后干燥。

要注意剪取块根时必须带须根,因为须根能起到将块根水分排出的导管作用,如过早修净须根,麦冬的水分不利排出,将使两端花黑或腐烂。

干燥方法(1)老法是日晒堆闷干燥法。

方法是将洁净麦冬薄摊在竹簟上,在烈日下曝晒、堆闷,如此反复三次。

第一次晒3~5天,再堆闷2~3天,使内部水分回出。

第二次晒3~4天,堆闷3~4天。

第三次晒4~5天,堆闷6~7天,此时麦冬已有八成干左右,即可修净两端须根,再复晒一次,趁热装在木箱中,踩实,封盖。

日晒法需时20~25天。

近年来使用较多的是烘干法。

方法是将洗洁净麦冬置特制烘炕上,先垫上竹帘,再放上麦冬,厚约15厘米左右,上盖薄麻布,火候控制在50℃~60℃左右,烘3~4小时,均匀翻动一次,如此烘焙、翻动,约烘2~3天即可干燥。

在烘焙过程中,火力要逐步降低,以防烘焦,最后修剪须根即可。

日晒法需时较长,费工多,但产品色泽较好,烘焙法加工省时,并可不受天气限制,且较不易泛油,但产成品色泽不如日晒法鲜明,同时如火候掌握不好,易烘至肉色老黄甚或烘焦。

川麦冬于栽种后第二年清明至谷雨采挖,选晴天用锄或梨翻耕25~27厘米深,使麦冬全株露出土面,抖去根部泥土,用刀切下块根和须根,放入箩筐内,在流水中用脚踩淘洗,将泥沙洗净,晒干水气后,用双手揉搓,搓后再晒,晒后再搓,反复4~5次。

待干燥后,在地上挖一条沟,长能睡两人,宽能睡一人,沟内垫席子,把麦冬倒入沟的中部,每次约25千克,两个仰卧沟中,用脚互相蹬擦,使须根断落,体质光洁柔润(此法待改进)。

每次约蹬半小时,然后用筛子除去须根和杂质即可。

一般亩产100千克左右。

(2)麦冬快速干燥由于麦冬含有大量粘液质,质地柔润,味甜发粘,在贮藏中易受潮发热,极易生霉、泛油,严重地影响了临床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