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高三课件正确使用熟语..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高三正确使用熟语课件 共58页PPT资料
![高三正确使用熟语课件 共58页PPT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22def3d011ca300a6c39070.png)
A. 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 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 印象。
B. 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 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 活。
C. 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 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 安全。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淄博七中语文组
明确高考要求:
高考对成语(熟语)的考查要求是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即能够正 确理解成语(熟语)的含义,并正确运 用到语境中去。
规律总结:
1、从历年高考的情况来看,试题中出 现的成语除个别(如薪尽火传、等量齐观、 胼手胝足、遇人不淑、白头如新、高山仰 止、头角峥嵘等)较生僻外,绝大部分是在 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而且容易用错的成语。 所以,我们在进行成语复习时,不能见难 就钻,应当注意的恰恰是那些常见而易错 的成语,这样才会取得比较好的复习效果。
D. 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 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 争精神。
2019高考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对于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专家们希望能从漫 无边际的史料中找到一些关于它的蛛丝马迹。
D.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 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各有 千秋。
【答案】D【解析】“各有千秋” 指的是各有 各的存在的价值。指人也指物,用于此处比较 恰当。“不寒而栗”指的是不冷而发抖。形容 非常恐惧。跟寒冷是没有关系的。“反戈一击 ”指的是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 攻击,跟语境不相符。“广开言路” 指尽量
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B. 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 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 活。
C. 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 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 安全。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淄博七中语文组
明确高考要求:
高考对成语(熟语)的考查要求是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即能够正 确理解成语(熟语)的含义,并正确运 用到语境中去。
规律总结:
1、从历年高考的情况来看,试题中出 现的成语除个别(如薪尽火传、等量齐观、 胼手胝足、遇人不淑、白头如新、高山仰 止、头角峥嵘等)较生僻外,绝大部分是在 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而且容易用错的成语。 所以,我们在进行成语复习时,不能见难 就钻,应当注意的恰恰是那些常见而易错 的成语,这样才会取得比较好的复习效果。
D. 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 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 争精神。
2019高考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对于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专家们希望能从漫 无边际的史料中找到一些关于它的蛛丝马迹。
D.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 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各有 千秋。
【答案】D【解析】“各有千秋” 指的是各有 各的存在的价值。指人也指物,用于此处比较 恰当。“不寒而栗”指的是不冷而发抖。形容 非常恐惧。跟寒冷是没有关系的。“反戈一击 ”指的是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 攻击,跟语境不相符。“广开言路” 指尽量
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正确适用熟语 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正确适用熟语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2e22507fd5360cba1adbb4.png)
专题三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据境明义,多维比较
第1讲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第2讲
正确使用熟语
目 录
超链接
专题三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据境明义,多维比较 “顶力”质疑
李承鹏先生倾力于足球打假,他在《我不会被打假 呼叫转移的》一文中痛批了一个涉嫌赌球的足球界大佬, 说他长期充当内线,给人供料,得到地下赌盘“操盘手 顶力支持„„”。
良好风气。与“热情”不能搭配。
答案:C
目 录
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它主要包括名词、动词、
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大类。(名词、动词、形 容词为考查重点) 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同音实词和异音实词的规 范应用上。
目 录
类型
特点
同音近义词
示例
祛除、驱除,侦查、 侦察 品位、品味,沟通、 勾通
目 录
C.作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奠基人,师昌绪先生多次领导 攻关会战,运筹帷幄 ,斩关夺隘,在我国航空发动机材料 .... 的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建立了卓越功勋。 D.近年来,人们购买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热情蔚然成 ... 风 ,主要是因为国产品牌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也可能与某 . 些国际品牌多次发生因质量问题被召回的事件有关。
D项,鞭辟入里: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深中要害。
答案:D
目 录
2.(2011· 安徽高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 的一句是(3分)( )
A.从人们早就耳濡目染 的传统曲目《天仙配》、《女 .... 驸马》,到让人耳目一新的现代佳作《徽州女人》、《雷 雨》,这一发展历程表现出黄梅戏艺术旺盛的生命力。 B.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 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 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 。 ....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据境明义,多维比较
第1讲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第2讲
正确使用熟语
目 录
超链接
专题三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据境明义,多维比较 “顶力”质疑
李承鹏先生倾力于足球打假,他在《我不会被打假 呼叫转移的》一文中痛批了一个涉嫌赌球的足球界大佬, 说他长期充当内线,给人供料,得到地下赌盘“操盘手 顶力支持„„”。
良好风气。与“热情”不能搭配。
答案:C
目 录
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它主要包括名词、动词、
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大类。(名词、动词、形 容词为考查重点) 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同音实词和异音实词的规 范应用上。
目 录
类型
特点
同音近义词
示例
祛除、驱除,侦查、 侦察 品位、品味,沟通、 勾通
目 录
C.作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奠基人,师昌绪先生多次领导 攻关会战,运筹帷幄 ,斩关夺隘,在我国航空发动机材料 .... 的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建立了卓越功勋。 D.近年来,人们购买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热情蔚然成 ... 风 ,主要是因为国产品牌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也可能与某 . 些国际品牌多次发生因质量问题被召回的事件有关。
D项,鞭辟入里: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深中要害。
答案:D
目 录
2.(2011· 安徽高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 的一句是(3分)( )
A.从人们早就耳濡目染 的传统曲目《天仙配》、《女 .... 驸马》,到让人耳目一新的现代佳作《徽州女人》、《雷 雨》,这一发展历程表现出黄梅戏艺术旺盛的生命力。 B.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 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 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 。 ....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熟语 PPT精品课件80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熟语 PPT精品课件80](https://img.taocdn.com/s3/m/9ffd5d60a8956bec0975e322.png)
5、成语: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 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 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少于 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 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 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 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成语有四字性特点。这大概是因为四字容易上口 下列的成语,就它们的出处来看,都不是四个字,换 句话说,也就是这些成语都是把非四字的话加以提炼、 形成四字成语,试看以下成语与其出处的关系:
(1)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 梁 惠王》上篇) (2)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 子· 梁惠王》上篇) (3)事半功倍"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证,民之悦之,犹解倒 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孟子· 公孙 丑》上篇) (4)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刻) 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 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 察今》) (5)黔驴技穷唐朝柳宗元有篇文章题目是《三戒》,其中有一个 小题为《黔之驴》。"黔驴技穷"就是从这篇文章叙述的故事中提 炼出来的。 (6)敝帚千金(或说"敝帚自珍")"里语曰: 家有敝帚,享之千 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曹丕《典论· 论文》)
正确使用熟语PPT课件
![正确使用熟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2f9faa38e9951e79a892765.png)
2、谚语:“说句俗话”
定义:民间广为流传的通俗简练而蕴义深广的固 定短语
内容:一是反映人生哲理的,二是反映生产经验 的,三是反映阶级斗争的。
如:“打肿脸充胖子”“十年树木,百年树 人”“眉头一皱,计上心头”“纸包不住火”“只 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情人眼里出西
3施、”格“天言下乌鸦一般黑”
定义:广为沿用的富有劝诫、启发、教育作用 的短语。
规律仿造出来的一些词语。 历史事件:毛遂自荐、完璧归赵、卧薪尝胆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愚公移山、鹬蚌相争 名言名句:老骥伏枥、学而不厌、殚精竭虑、
满招损谦受益 口头用语:七手八脚、欢天喜地、过河拆桥 流行用语:自力更生、舍己救人、百花齐放 来自外语:火中取栗(法国寓言)、天方夜谭
(阿拉伯故事)
注意:成语在最初形成时,大都代表一定的 意义,具有一定的适.用对象和感情色彩。 14
.
9
“正确使用”是指考查熟 语的使用能力,而不是机械地 考查熟语的字典意义,更不是 考查识记了多少个熟语。但是, 平时多练习,随时积累,掌握 好语义却是正确使用的前提。
.
10
对这一考点,重点在正确理解
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
境正确使用熟语。其中不仅有熟
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
使用得更好的问题。
17
附:校园歇后语
1、诗词名句 作业--千朵万朵压枝低 批评--二月春风似剪刀
下课铃--忽如一夜春风来
考试--问君能有几多愁
2、流行歌曲 好成绩--《一生钟爱》 心理学--《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3、电视电影
物理--《神奇的电波》
外语--《天方夜谭. 》
18
开动脑筋:写出和下列成语或俗语意思相近 的俗语或成语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熟语 PPT精品课件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熟语 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66c44448d7c1c708a14521.png)
解读新课标考纲
“正确使用熟语”属于“正确使用词语考点, 具体考查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两个层面, 即能够正确理解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能 根据语境正确运用熟语。高考对熟语的考查, 以辨析成语正误为主,大都采用四选一的客观 选择题,令人关注的是近年来个别省份出现了 将熟语与成语结合起来的混合考查题,并出现 了一些主观题型。据此分析,熟语检测今后仍 将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及热点之一,选材将会更 加贴近时代,同时,惯用语、歇后语、谚语、 格言等的考查也会浮出水面,使得语言材料更 加生活化和通俗化
常见的褒义成语: 凤毛麟角 叹为观止 一针见血 蔚然成风 常见的贬义成语: 八面玲珑 抱残守缺 半斤八两 处心积虑 飞扬跋扈 沽名钓誉 趋之若鹜 ……
不刊之论 文不加点 ……
捕风捉影 翻云覆雨 好高骛远
3.重复累赘
(1)她一语道破了他的隐私,使他好像如 芒在背。 (2)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使我国人民 生灵涂炭。 (3)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个好的 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类似的成语
首当其冲
对簿公堂 危言危行 差强人意 望其项背 不足为训 三人成虎 一文不名 不以为然 身无长物 万人空巷
2.误用褒贬
(1)在婚礼上,本来巧言令色的他却紧 张得话也说不出来了。 (2)当普天弹冠相庆时,我们不得不佩 服蔡振华在用人上的眼光和胆量。
(3)湖北省黄金寺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 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 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 人叹为观止。 巧言令色:形容用花言巧语和谄媚的态度讨 弹冠相庆:指一个人做官,其同伙也互相庆 叹为观止:赞美所看到的事物美好到了极点, 好别人。这是一个贬义词,此句误用为褒义。 贺即将有官可做,含贬义,此处误用为褒义。 是一个褒义词,此处误用为贬义。
“正确使用熟语”属于“正确使用词语考点, 具体考查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两个层面, 即能够正确理解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能 根据语境正确运用熟语。高考对熟语的考查, 以辨析成语正误为主,大都采用四选一的客观 选择题,令人关注的是近年来个别省份出现了 将熟语与成语结合起来的混合考查题,并出现 了一些主观题型。据此分析,熟语检测今后仍 将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及热点之一,选材将会更 加贴近时代,同时,惯用语、歇后语、谚语、 格言等的考查也会浮出水面,使得语言材料更 加生活化和通俗化
常见的褒义成语: 凤毛麟角 叹为观止 一针见血 蔚然成风 常见的贬义成语: 八面玲珑 抱残守缺 半斤八两 处心积虑 飞扬跋扈 沽名钓誉 趋之若鹜 ……
不刊之论 文不加点 ……
捕风捉影 翻云覆雨 好高骛远
3.重复累赘
(1)她一语道破了他的隐私,使他好像如 芒在背。 (2)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使我国人民 生灵涂炭。 (3)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个好的 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类似的成语
首当其冲
对簿公堂 危言危行 差强人意 望其项背 不足为训 三人成虎 一文不名 不以为然 身无长物 万人空巷
2.误用褒贬
(1)在婚礼上,本来巧言令色的他却紧 张得话也说不出来了。 (2)当普天弹冠相庆时,我们不得不佩 服蔡振华在用人上的眼光和胆量。
(3)湖北省黄金寺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 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 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 人叹为观止。 巧言令色:形容用花言巧语和谄媚的态度讨 弹冠相庆:指一个人做官,其同伙也互相庆 叹为观止:赞美所看到的事物美好到了极点, 好别人。这是一个贬义词,此句误用为褒义。 贺即将有官可做,含贬义,此处误用为褒义。 是一个褒义词,此处误用为贬义。
高考复习专题:正确使用熟语 PPT精品课件
![高考复习专题:正确使用熟语 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4ff7b76bec0975f465e235.png)
歇后语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熟语形式,一般由两部分 构成,有点像猜谜语。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 后半截是说明或解释,像谜底。
歇后语分喻意和谐音两类。
喻意的歇后语,前面部分是一个比喻,
后面部分是对前面部分的解释。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老鼠钻进书箱里—咬文嚼字
谐音的歇后语,后面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
高考复习专题
点击考纲
“正确使用熟语”属于“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考点,具体考查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使 用两个层面,即能够正确理解熟语在具体语 境中的含义,能根据语境正确运用熟语。高考对 熟语的考查,以辨析成语正误为主,大都采用四选 一的客观选择题,令人关注的是近年来个别省份出 现了将熟语与成语结合起来的混合考查题,并出现 了一些主观题型。据此分析,熟语检测今后仍将是 高考命题的重点及热点之一,选材将会更加贴近时 代,同时,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的考查 也会浮出水面,使得语言材料更加生活化和通俗化 。
2.判别熟语运用的正误
选出下列各句中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组( ) A、我笑小贩将不知产地的果物都称之为“上海的”,其实我也 不过是以五十步笑百步,因为我俨然已经将所有的樱桃,认为都 是来自玄武。 B、改革就是要敢想敢做,摸着石头过河,怕这怕那,只会耽误 时机,看着别人发展,怨天尤人。 C、主意是你出的,出了事儿你可吃不了兜着走。
八、双义成语
题型透视
依据高考,寻找规律
[命题剖析]
成语运用题在高考中属必考题。2010年高
考全国共有 8 套语文试题考查成语。高考考 查的成语的生疏度是有所控制的:既非十分 生僻,又非过于浅显。近年来有这样的趋势 ,即在四个成语中,有两三个是比较常见而 在使用时容易存在误区的,另有一两个是中 学生平时少见少用的。
《正确使用熟语》课件
![《正确使用熟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20ce4b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4c.png)
熟语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语 义的准确性,避免误用和滥用
熟语含义:熟语 是指在语言中长 期使用、约定俗 成的固定词组或 句子,具有特定 的含义和用法。
语义理解:在使 用熟语时,需要 准确理解其含义, 避免误解或误用。
语境考虑:熟语 在不同的语境中 可能有不同的含 义和用法,使用 时需要根据语境 进行选择和调整。
俗语等
正确搭配: 根据语境和 语义选择合
适的熟语
使用技巧: 注意熟语的 含义、用法
和语境
避免误用: 避免使用生 僻、不常见 的熟语,避 免使用含义 不明确的熟
语
学习途径: 阅读、写作、 交流等途径
学习熟语
注意积累: 在日常生活 中注意积累 熟语,提高 语言表达能
力
误用成语:将成 语的意思理解错 误,导致使用不 当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引出后一部分,如"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泥菩萨过 河——自身难保"等
惯用语:口语中常用的简短语句,如"马后炮"、"走后门"等
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熟语在语言表达中具有很强的表 现力和感染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熟语具有简洁、形象、生动、富 有哲理等特点
避免滥用:熟语 虽然具有固定的 含义和用法,但 在使用时也需要 注意避免滥用, 以免影响语言的 准确性和流畅性。
了解熟语的含义和用法,避免误 用
避免使用生僻的熟语,以免影响 理解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注意熟语的语境和语义,避免歧 义
避免使用带有贬义或歧视的熟语, 以免引起争议
熟语类型: 成语、谚语、
专题五:高三课件正确使用熟语..
![专题五:高三课件正确使用熟语..](https://img.taocdn.com/s3/m/f46c11e05a8102d276a22fdb.png)
⑴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 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 容庆祝、欢迎等盛况。而⑴句在使用时由于望文生义,把它 误解为“人们都离开街巷回到家里”了,因而导致了使用的 错误。
⑵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 不加点的毛病。
熟语的特点
▪1、凝固性:在语言里,一般词组和语句是 临时自由组合的,而各种熟语则是经久沿用 有了定型的,即熟语有着结构的凝固性。
▪ 2、表现力:具有丰富的内容,概括了人们 的认识成果,充实了词汇的宝库,具有很强 的表现力。
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 人们所熟习、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 的词组或句子,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 用语等。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结构上 的稳固性,即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如“明 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九牛二 虎”;二是意义上的整体性,即其意义是特定 的,不能只从字面上去解释,如“不刊之论” 就不能望文生义,解为“不能登载的言论”。
寒天喝凉水——点滴在心头
2021/2/18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火烧旗杆——长炭(叹)
姜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脚底
下抹油——溜之大吉
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
刘备借荆州——一借没回头
老鼠掉进风箱——两头受气
老虎屁股——摸不得
聋子耳朵——摆设
2021/2/18
马尾串豆腐——提不起来
程咬金的斧头——就这三下子
床底砍柴——撞板
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豆腐掉到灰堆里——吹不得、打不得
多一个和尚——多一分斋(灾)
二两棉花一张弓——细细弹(谈)
高考语文 正确使用熟语课件
![高考语文 正确使用熟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cc877389eb172dec63b79e.png)
向横穿马路,眼看两车就要相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 听“嘎——”的一声,公共汽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 场车祸的发生。车上乘客目睹了这扣人心弦 的一幕,议 论纷纷怨,声载道 。那翻倒在地的骑摩托车男子迅速爬起 来,一阵东张西望之后,未见交警身影,继而义无反顾 , 翻身上车,扬长而去。司机不禁 怒形于色,大声斥责那
正确使用熟语
辨析: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
• 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 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 形象。
• 某国虽然年年搞军演,次次都试射导弹,但总是 屡试不爽,不是发射故障,就是偏离目标,让人 大跌眼镜。
不足为训 危言危行
不刊之论 闻过则喜
文不加点 不名一钱
意义的 整体性
比喻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引申义
辨析: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
• 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学到大众 教育的跨越,但大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泥沙俱下,出现各 种各样的问题。
• 现在的市场上,电子辞典种类五花八门,产品质量也是良 莠不齐,能够选购到真正让广大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并不容 易,需要甄别。
• 驻科索沃地区的几位青年记者发回的新闻背景材料信息丰 富,平铺直叙,得到了新闻部主任的赞扬。
• “9.15”案件发生后,根据知情人提供的线索,公安人员 按图索骥,很快找到了犯罪嫌疑人的巢穴。
鱼龙混杂 鱼目混珠 不以为意 不以为然
义近
粉墨登场 高山流水
两用
辨析: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
• 书记、市长严令当地公安机关限期破案,公安倾巢出动, 设卡排查,当夜就抓获小偷,钱包如数追回。
• 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 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正确使用熟语
辨析: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
• 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 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 形象。
• 某国虽然年年搞军演,次次都试射导弹,但总是 屡试不爽,不是发射故障,就是偏离目标,让人 大跌眼镜。
不足为训 危言危行
不刊之论 闻过则喜
文不加点 不名一钱
意义的 整体性
比喻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引申义
辨析: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
• 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学到大众 教育的跨越,但大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泥沙俱下,出现各 种各样的问题。
• 现在的市场上,电子辞典种类五花八门,产品质量也是良 莠不齐,能够选购到真正让广大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并不容 易,需要甄别。
• 驻科索沃地区的几位青年记者发回的新闻背景材料信息丰 富,平铺直叙,得到了新闻部主任的赞扬。
• “9.15”案件发生后,根据知情人提供的线索,公安人员 按图索骥,很快找到了犯罪嫌疑人的巢穴。
鱼龙混杂 鱼目混珠 不以为意 不以为然
义近
粉墨登场 高山流水
两用
辨析: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
• 书记、市长严令当地公安机关限期破案,公安倾巢出动, 设卡排查,当夜就抓获小偷,钱包如数追回。
• 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 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PPT课件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cd7ba3fe4733687f21aaba.png)
考情分析
1.命题形式:考查形式稳定,主要是单项选择题
(22.)看从角色色彩,(上忌辨4敬析选谦失1当 ),要求选出使用恰当或不恰当的一项。
4句、中白 用云于深修2处饰.有“人田家园命(生活题”属特望文)生点义。:(1)考查重点明确。一是熟语中的
成语是考查重点,二是考查的误用类型一般集中 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
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解析】A项,“对于”应改为“对”,“对于”指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 “对”和“对于”的用法差不多,但是“对”所保留的动词性较强,因此这句 话中只能用“对”。B项,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前面的“从 根本上”语义重复,应删去“从根本上”。C项,“积淀”指积累沉淀。合乎 语境。D项,惊世骇俗,常指人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一般人感到震惊。在这里 形容丑闻,犯了使用对象不当的错误,可用“骇人听闻”。 【答案】C
方面。 C.中国古典诗歌所用的许多物象,本是无情无知的,但经过历代诗人反复继
A.早已高调宣布退休的达赖再次向其信徒发出号召,鼓动信徒参与“自
性和意义的整体性等特征。
(2)所考熟语一般是常用且易误易混的。尤其突出 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
“三不辨”(不辨词义、不辨对象、不辨色彩)、 5、相逢何必曾相识 (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 “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 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 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 用贬义成语。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命题者有的 故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考生要注意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PPT演示文稿
![正确使用熟语PPT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f90794de011ca300a6c390e9.png)
• 1、成语:成语是人们相沿习用的意义完整、
结构定型、表达精炼、含义丰富的固定词组,
在语言运用中常常作为独立的语言单位来使用。
正确使用成语,必须把握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因为成语是在语言的长期使用中形成的,其意
义和用法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定,因此,了
解成语的来源和结构,对于正确把握成语的意
义和用法是非常必要的。
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C )
• A、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 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
• B、我终于登上了魂牵梦萦的黄山,奇松异石、 流云飞瀑宛然在目,令人赞叹不已。
• C、正是这些普通的劳动者,凭借着理想与信念, 胼手胝足,夙兴夜寐,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 D、他鲁莽草率,刚愎自用,走到哪里哪里就被 他闹得一团糟,真可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 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又惊叹不已。
5
㈡经典案例
• 【案例2】(2005,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
• A、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
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 乏。
• B、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要办成体育竞技盛会,而且
15
※望文生义
•例:古人 写文章都 是文不加 点。今天 的人读起 来很吃力。
不讳
C.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需要提倡“拿来主义”精神, 如果脱离国情,盲目照搬,就有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画蛇添足)
D.1977年高考招生制度的恢复,既给下乡知识青年提供了求学上 进的机会,也使许多农家子弟有了“鲤鱼跳龙门”的希望。(脱胎
换骨) 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表现力:具有丰富的内容,概括了人们 的认识成果,充实了词汇的宝库,具有很强 的表现力。
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 人们所熟习、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 的词组或句子,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 用语等。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结构上 的稳固性,即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如“明 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九牛二 虎”;二是意义上的整体性,即其意义是特定 的,不能只从字面上去解释,如“不刊之论” 就不能望文生义,解为“不能登载的言论”。
2020/6/15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无人> 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 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 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 - <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 - <没多大长劲>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 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 半截的"谜底"。
2020/6/15
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 - <蹦达不了几天> 棋盘里的卒子 - <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 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 - <力大无穷> 曹操吃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
2020/6/15
。
歇后语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像谜面, 后一部分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表意在后 一部分,让别人去体会、猜测,语言生动活泼,诙 谐风趣。歇后语产生语义的基本途径是双关,或会 意,或谐音。比如“纸糊的琵琶——弹不得”“王 八吃西瓜——滚的滚,爬的爬”“荷花塘里着火— —藕燃(偶然)”“老虎驾车——谁赶 (敢)”“一个巴掌打不响 -- <孤掌难鸣>”“懒婆 娘的裹脚 -- <又长又臭>” 等。
专题五:高三课件正确使用熟 语..
什么是熟语
熟语是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词组或语 句,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语言现象。
从定义来看,熟语包括两种不同的结 构成分: “词组” 和“语句”。“词组” 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语句”指 谚语和格言。
熟语的特点
▪1、凝固性:在语言里,一般词组和语句是 临时自由组合的,而各种熟语则是经久沿用 有了定型的,即熟语有着结构的凝固性。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 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 一般也能了然。
2020/6/15
惯用语是具有特定含义的、形式短小、口语性很强的固定 词组。惯用语以三字为主,一般不用字面意义,其深层含 义(引申义或比喻义)几乎成了它的基本义,具有浓厚的 口语色彩,大多用于贬义。比如 “吃醋”“下课” “背 黑锅”“出风头”“钻牛角尖”“打退堂鼓”“捂盖 子”“留尾巴”如“二百五、风凉话、狐狸精、孔方兄、 捞成油 语水、”谚等 语与惯用语 阿谀奉承——拍马屁、李代桃僵——替罪羊、 置若罔闻——耳边风、旧事重提——炒冷饭
牵牛要牵牛鼻子——牵鼻子、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 脚——抱佛脚
2020/6/15
意义上的整体性。惯用语所表示的意义,是一个不能分割的整体, 它不是词义简单的相加组合,一般不能直接从字面上加以解释。在 使用时,它已从字面上意义转化为一种更深刻的抽象含义。例如, “敲门砖”,本指拿砖敲门,门一敲开,就把砖丢弃了。比喻借以 求得名利或某种目的的初步手段。又如,“炒鱿鱼”,鱿鱼一炒就 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解职。再如,“半瓶醋”,旧时 讥笑文人穷酸,用醋代替穷酸的酸。现比喻对某种知识或技能只略 知一二的人。所以,使用时,我们不能从字面上望文生义,而必须 从整体意义上来理解它,这是要特别注意的。为巩固这一观点,再 举几个常见常用的,不再解说本义,直接解说它整体的凝固义:例 如“穿小鞋”并非指穿了小号的鞋子,而是指暗中玩弄手段,给别 人以刁难、打击;“枕头风”不是吹过枕头边的风,而是比喻妻妾 或情人的话,对丈夫或情夫容易发生效力。“炮筒子”是指性情急 躁或心直口快的人,“狗腿子”是指坏人的帮凶 ,“敲边鼓”是 指从旁帮腔或助势,并非真的是去敲边鼓。
2020/6/15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 成语大多出自古代典籍诗文和历史故事,形式上以四 字语为主,意义上多是字面意义的引申义和比喻义, 言简意赅,最能体现熟语的结构上的稳固性和意义上 的整体性的基本特点。
2020/6/1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谚语也叫俚语、俗语、俗话,是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 现成语句,往往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口耳相传和凝聚着前人的智慧与经验是它的两个基本 特点。谚语是完整的句子,形式也较成语灵活,容许 某些改变。比如“浇花浇根,交人交心”“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五里不同俗,一地一乡风”“一方水土 养一方人”“一亩三分地(形容所属地盘、势力范 围)”“墙内开花墙外香(比喻有的人才在本单位本 地不吃香而在外单位外地吃香的不正常现象;也引申 为其他事物在出产地不如在外地受欢迎)”“会哭的 孩子有奶吃(比喻态度强硬、要求强烈的单位或下属 能得到更多的照顾)”
2020/6/15
惯用语的形式。惯用语的语音形式,是三音节为主,例如 “敲边鼓、挖墙脚、走后门、高帽子、对台戏、哑巴亏、 鬼把戏、背黑锅、碰钉子、回老家、磨洋工、耍花招、打 棍子、吹牛皮、抓辫子、开绿灯、扣帽子、拖后腿、凑热 闹、和稀泥、唱双簧”等等。其他音节也有不少:二音节 的,如“拷贝、冒尖、亮相、较真、吃香、丢脸、哭穷” 等等;四音节的,如“火烧眉毛、喝西北风、断线风筝、 打马虎眼、吃哑巴亏、打退堂鼓、唱对台戏、吃大锅饭” 等等;五音节的,如“脚踏两只船、快刀斩乱麻、换汤不 换药、二一添作五、赶鸭子上架”等等;六音节的,如 “干打雷不下雨、驴唇不对马嘴、睁只眼闭只眼”等等, 七音节的,如“不管三七二十一”等。惯用语的结构形式, 并列、偏正、主谓、动宾都是存在的,这是跟成语类似的 地方,不必赘述。有一些特殊的,需要略加注意,如“马 大哈”,是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的缩略语,属 于并2列020/结6/15 构,比喻办事粗心大意、随随便便的人。
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 人们所熟习、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 的词组或句子,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 用语等。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结构上 的稳固性,即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如“明 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九牛二 虎”;二是意义上的整体性,即其意义是特定 的,不能只从字面上去解释,如“不刊之论” 就不能望文生义,解为“不能登载的言论”。
2020/6/15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无人> 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 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 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 - <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 - <没多大长劲>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 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 半截的"谜底"。
2020/6/15
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 - <蹦达不了几天> 棋盘里的卒子 - <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 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 - <力大无穷> 曹操吃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
2020/6/15
。
歇后语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像谜面, 后一部分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表意在后 一部分,让别人去体会、猜测,语言生动活泼,诙 谐风趣。歇后语产生语义的基本途径是双关,或会 意,或谐音。比如“纸糊的琵琶——弹不得”“王 八吃西瓜——滚的滚,爬的爬”“荷花塘里着火— —藕燃(偶然)”“老虎驾车——谁赶 (敢)”“一个巴掌打不响 -- <孤掌难鸣>”“懒婆 娘的裹脚 -- <又长又臭>” 等。
专题五:高三课件正确使用熟 语..
什么是熟语
熟语是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词组或语 句,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语言现象。
从定义来看,熟语包括两种不同的结 构成分: “词组” 和“语句”。“词组” 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语句”指 谚语和格言。
熟语的特点
▪1、凝固性:在语言里,一般词组和语句是 临时自由组合的,而各种熟语则是经久沿用 有了定型的,即熟语有着结构的凝固性。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 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 一般也能了然。
2020/6/15
惯用语是具有特定含义的、形式短小、口语性很强的固定 词组。惯用语以三字为主,一般不用字面意义,其深层含 义(引申义或比喻义)几乎成了它的基本义,具有浓厚的 口语色彩,大多用于贬义。比如 “吃醋”“下课” “背 黑锅”“出风头”“钻牛角尖”“打退堂鼓”“捂盖 子”“留尾巴”如“二百五、风凉话、狐狸精、孔方兄、 捞成油 语水、”谚等 语与惯用语 阿谀奉承——拍马屁、李代桃僵——替罪羊、 置若罔闻——耳边风、旧事重提——炒冷饭
牵牛要牵牛鼻子——牵鼻子、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 脚——抱佛脚
2020/6/15
意义上的整体性。惯用语所表示的意义,是一个不能分割的整体, 它不是词义简单的相加组合,一般不能直接从字面上加以解释。在 使用时,它已从字面上意义转化为一种更深刻的抽象含义。例如, “敲门砖”,本指拿砖敲门,门一敲开,就把砖丢弃了。比喻借以 求得名利或某种目的的初步手段。又如,“炒鱿鱼”,鱿鱼一炒就 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解职。再如,“半瓶醋”,旧时 讥笑文人穷酸,用醋代替穷酸的酸。现比喻对某种知识或技能只略 知一二的人。所以,使用时,我们不能从字面上望文生义,而必须 从整体意义上来理解它,这是要特别注意的。为巩固这一观点,再 举几个常见常用的,不再解说本义,直接解说它整体的凝固义:例 如“穿小鞋”并非指穿了小号的鞋子,而是指暗中玩弄手段,给别 人以刁难、打击;“枕头风”不是吹过枕头边的风,而是比喻妻妾 或情人的话,对丈夫或情夫容易发生效力。“炮筒子”是指性情急 躁或心直口快的人,“狗腿子”是指坏人的帮凶 ,“敲边鼓”是 指从旁帮腔或助势,并非真的是去敲边鼓。
2020/6/15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 成语大多出自古代典籍诗文和历史故事,形式上以四 字语为主,意义上多是字面意义的引申义和比喻义, 言简意赅,最能体现熟语的结构上的稳固性和意义上 的整体性的基本特点。
2020/6/1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谚语也叫俚语、俗语、俗话,是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 现成语句,往往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口耳相传和凝聚着前人的智慧与经验是它的两个基本 特点。谚语是完整的句子,形式也较成语灵活,容许 某些改变。比如“浇花浇根,交人交心”“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五里不同俗,一地一乡风”“一方水土 养一方人”“一亩三分地(形容所属地盘、势力范 围)”“墙内开花墙外香(比喻有的人才在本单位本 地不吃香而在外单位外地吃香的不正常现象;也引申 为其他事物在出产地不如在外地受欢迎)”“会哭的 孩子有奶吃(比喻态度强硬、要求强烈的单位或下属 能得到更多的照顾)”
2020/6/15
惯用语的形式。惯用语的语音形式,是三音节为主,例如 “敲边鼓、挖墙脚、走后门、高帽子、对台戏、哑巴亏、 鬼把戏、背黑锅、碰钉子、回老家、磨洋工、耍花招、打 棍子、吹牛皮、抓辫子、开绿灯、扣帽子、拖后腿、凑热 闹、和稀泥、唱双簧”等等。其他音节也有不少:二音节 的,如“拷贝、冒尖、亮相、较真、吃香、丢脸、哭穷” 等等;四音节的,如“火烧眉毛、喝西北风、断线风筝、 打马虎眼、吃哑巴亏、打退堂鼓、唱对台戏、吃大锅饭” 等等;五音节的,如“脚踏两只船、快刀斩乱麻、换汤不 换药、二一添作五、赶鸭子上架”等等;六音节的,如 “干打雷不下雨、驴唇不对马嘴、睁只眼闭只眼”等等, 七音节的,如“不管三七二十一”等。惯用语的结构形式, 并列、偏正、主谓、动宾都是存在的,这是跟成语类似的 地方,不必赘述。有一些特殊的,需要略加注意,如“马 大哈”,是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的缩略语,属 于并2列020/结6/15 构,比喻办事粗心大意、随随便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