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30年代小说(五) 沈从文——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对这种人生形式表现的极致的,便是对所谓“神性”的 赞美。在沈从文的美学观中,神性”就是“爱”与“美”的 结合,这是一种具有泛神论色彩的美学观念。
既然“爱”与“美”就是“神性”,因此可以说在沈从文作 品中神性就是人性的最高表现。
.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向两个方向延伸: 一个向原始的自然人性(《龙朱》、《月下小景》、
.
《八骏图》: 以犀利的讽刺之笔画出了八位教授的精神病态(性变态)。
受现代文明的压抑,他们生命活力退化,性意识已经严重扭 曲;表面上道貌岸然,内心深处却醒靛不堪。 这篇小说中提出的“侍宦”观念,是沈从文答挞中国文化传 统的最着痛处的一鞭。虽然它取的只是性爱的视角,却涉及 到了中国文化生命力萎缩这一广泛的文化现象。 既要恢复生命的活力,又不要堕落为行尸走肉,这是沈从文 这类小说从反面呈现出的道德价值取向。
.
声音
“我实在是个乡下人……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 是乡巴佬的性情,爱憎和哀乐自有它独特的式样,
与城市中人截然不同!他保守,顽固,爱土地,也
不缺少机警却不甚懂诡诈。”
沈从文:《<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
《沈从文文集》第11卷,第43页。
“湘西世界”
在这类由乡村和抹布阶级构筑起来的“湘西世界”中,沈从 文正面提取了未被现代文明浸润扭曲的人生形式。
他的小说在探索理想的人生形式时贯注了关于人的改造的思 想。他继承了“五四”时期“人的文学”的观念和“改造国 民性”的传统,他所坚持的是现代意义上的人性立场和文化 精神。
二是在风格上,他们大多倾向于从 容节制的古典式审美趋向。
三是在文体上,他们大多创造出了 比较成熟的小说样式。
.
生平与创作
1902年12月28日,出生于湖南凤凰县沱江镇人。人,原名沈 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懋琳、璇若、上官碧等,京派小 说的代表作家
六岁(1908)时,沈岳焕开始入私塾读书。 1915年,沈岳焕从私塾转到设在城内王公祠的第二小学。
《神巫之爱》、《阿黑小史》等) 一个向摧折自然人生的社会现实(《萧萧》、《柏
子》、《贵生》、《丈夫》、《会明》、《虎雏》 等)。
沈从文小说的思想价值
他的小说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历史长河中,在乡村和城市 的题材空间里,通过人性世界(包括“神性”世界)和病态 世界的对比,严肃地探讨了人生,讴歌了健全的人生形式, 从而构成了一个从伦理道德角度去表现人生之“常”的独立 自足的艺术系统。
宣布结婚。
.
三十年代中期的沈从文
.
.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 返回湘西,居住沅陵,写 散文集《湘西》。后任西 南联大教授,胜利后为北 京大学教授,并主编《大 公报》、《益世报》的文 学副刊。
1938年沈从文在湘西沅陵
.
建国后被迫离开北京 大学,在中国历史博 物馆为展品写标签, 后从事古代服饰研究。
1924年12月,《一封未曾付邮的信》,是至今能见到 的沈从文的处女作。此后开始在《晨报副刊》、《现代评 论》、《小说月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
1928年,结交爱人张兆和。 1930年起,先后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 1933年返回北平,9月接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并主持
《大公报》文艺奖,有力地扩大了京派文学的影响。 1933年9月9日,沈从文与张兆和在北平中央公园水榭
他们以《骆驼草》、《大公报文艺 副刊》、《水星》和《文学杂志》 为主要阵地。这些成员的思想、艺 术倾向并不完全一致,但是在三十 年代后半期他们在文学事业上有共 同的趋向和主张,在创作上也有着 共同的审美理想与追求。
.
“京派”的基本特征:
一是在题材上,他们大多倾向于对 “乡土中国”和“平民现实”的描 写。
《绅士的太太》: 小说开头写道:“我不是写几个可以用你们的石头打他的妇人,我
是为你们高等人造一面镜子。”这实际上可视为沈从文城市知识阶 级题材小说的一个总的序言。 以冷隽的笔调揭露了两个绅士家庭内部绅士淑女们的种种丑行:绅 士在外偷情,太太出于报复与另一绅士家的少爷通奸;而那位少爷 在与父亲的三姨太乱伦的同时,又宣布与另一名媛订婚。 物欲横流的高等人精神空虚、道德堕落,已异化为两足的低等动物
因爱逃学,小学刚毕业,就被送到当地预备兵技术班,当补 充兵。 1917年8月入伍当兵。在长达5年多的时间里辗转于湘川 黔边境和沅水流域,广泛了解社会生活。 1922年受“五四”余波之影响,只身离开湘西来到北京。
.
湖南凤凰
.
.
.
在北京,他想进大学读书。到北大,说他是“小学文化”, 连报名费也退了回来。他很生气,又去报考燕京大学,又认 为学历太浅,不够资格读大学。
.
两类小说题材
在创作中正是高扬着这种道德意识去抨击现代异化的人性, 讴歌古朴美好的人性的。这构成了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主题。 沈从文的这种审美选择外化在小说题材领域。
他的小说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写城市与知识阶级的。
第二类是写乡村与抹布阶级的。
都市病态世界的展现
在这类小说中,他从一个“乡下人”的眼光出发,用这面镜子映照 出了上流社会道德沦丧的种种面影,以自然人性的道德尺度鞭挞了 衣冠社会人性的堕落和扭曲。
粉碎“四人帮”后, 1978年沈从文任中国 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 所研究员,出版有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等著作。
1988年5月10日,病 故于北京,享年86岁。
.
沈从文是一位丰产作家,一生中出版各种作品80多种,5 00多万字。
30年代是作为小说家的沈从文创作最丰盛的时期。1928年后, 他连续出版了《雨后及其他》、《入伍后》、《阿丽思中国 游记》、《神巫之爱》、《旅及其他》、《旧梦》、《虎 雏》、《都市一妇人》、《月下小景》、《八骏图》、《新 与旧》等,他一生中的30多个集子大都出于这个时期。1934 年创作的中篇小说《边城》、1938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长河》 (第一卷)及其他许多优秀短篇,则标志着沈从文小说创作 的成熟。
第十一章 30年代小说(五)
.
.
沈从文
第一节 沈从文
创作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路
“京派”
新文学中心南移到上海后,三十年 代继续活动于北平的自由主义作家 群所形成的一个特定的文学流派, 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 李健吾、林徽因、萧乾、汪曾祺等。 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 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