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5.伯牙绝弦》备课资料.伯牙绝弦》备课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5.伯牙绝弦》备课资料.伯牙绝弦》备课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5.伯牙绝弦》备课资料会昌县右水中心小学饶金华伯牙绝弦资料(一)伯牙在楚国做宫廷乐师。

一天,楚王君臣饮宴,请伯牙弹琴助兴。

伯牙弹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

他弹得非常投入,把琴曲所描写的红日、云霞、山林、海浪,以及风、雨、雷、电等变幻多端的海上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他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首优秀的乐曲,却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丝毫兴趣。

楚王听了这首乐曲连连摇头说:“太嘈杂了,换首别的弹弹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张,换了一首《高山流水》。

这时,楚王君臣已经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声中已昏昏睡着了。

伯牙又气愤又伤心,在这所谓的上流社会里,艺术竟然遭到如此的践踏。

他心中产生了疑问——天底下究竟有没有知音?志在潇潇细雨、皎皎明月、徐徐清风、皑皑白雪……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好皎洁的月色呀!)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 善哉,依依兮若杨柳!(是那么的柔美)当伯牙鼓琴志在芳草 ------善哉,萋萋乎若芳草!伯牙作为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虽然听者众多,但听到的,都是那些毫无价值的、没有意义的、空虚的、肤浅的赞美,他始终觉得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所以独自一人来到山间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他万万没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期,一个山野村夫却能听得懂他的琴声。

欣喜、喜极而泣、异常开心……善听的子期听懂的仅仅是伯牙的琴声吗?还是什么?心声、情怀、志向、苦恼、快乐……这就是心心相印、心有灵犀,这就是知心人。

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绵绵伯牙既然是春秋时期楚国有名的宫廷乐师,他一定会把自己的琴视为心爱之物,那他为什么要把琴弦挑断呢?意味着他的音乐再也无人能理解,他的志向再也无人能明白。

意味着他要回到以前孤独寂寞的日子中了,他不堪承受这种痛苦,所以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他把自己的快乐、自己的前程都绝断了,他万念俱灰,恨不得追随子期于地下,又哪里在乎这琴这弦呢?备课资料(二)伯牙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伯牙绝弦及点评9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伯牙绝弦及点评9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伯牙绝弦及点评9篇伯牙绝弦及点评 1一、说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四、说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自制课件五、说教学方法1、注意朗读和默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功夫;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每句话的意思,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组织相应的汇报交流活动。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

这篇课文虽篇幅短小,但毕竟是文言文,因此开课伊始要求学生首先将课文读通顺,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然后要结合已有经验,参照注释,参看插图,查阅相关资料理解句意,把握主要内容;之后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拓展阅读,想象当时的情景,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背诵课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评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评

《伯牙绝弦》评课稿《伯牙绝弦》是小学六年级唯一的一篇文言文。

仅仅只有77个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荡气回肠、耐人寻味的故事: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

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

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一、课前词语练习,做好铺垫一开课,教师出示词语“皎皎明月”,并引导学生打开思维,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说出这种形式的词语,让学生以轻松的节奏走进课堂,在融洽的氛围中开始了学习,并巧妙的给课文接下来的学习环节做好铺垫。

二、以读代讲,读出自己的理解。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这堂课从开始到最后都充满着琅琅的读书声。

从刚开始接触课文时“大声朗读,争取读流利”、接着继续接触课文“找出停顿,读出节奏”将文言文的陌生和晦涩化解、到“再将文章读一遍,借助注释,看看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地方没读懂”,和穿插在理解中的一次次“引读”,以及在“善哉”处的对读使理解水到渠成,最后的课外拓展“伯牙在钟子期墓前写下的词”的配乐读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知音难觅等。

每一次朗读并不是一味地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层层递进,步步提高。

教师意在给学生充分读的空间,力求通过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点燃学生热爱阅读文言文的热情。

三、紧抓“知音”,品出意境。

整节课,教师引着学生静下心来,在这短短的77个字中品读、想象、感悟。

让学生品味“善”字的不同意思,以现代人的角度解读“善哉”;查找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并在此处对“善鼓琴”“善听”进行了拓展,使学生个性化得到体现,由而使“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的理解水到渠成。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课件伯牙绝弦课件2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课件伯牙绝弦课件2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一天,楚王 宴请大臣,伯牙弹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 他把琴曲所描写的红日、云霞、山林、海浪等 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楚王君臣却喝得酩酊 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声中已昏昏睡去。伯牙 又气愤又伤心,在这所谓的上流社会里,艺术 竟遭如此践踏。于是他一个人来到山涧排遣内 心的寂寞和孤独,他万万没有想到,此时、此 地、此人——钟子期,一个山野村夫,却如此 懂得他的琴声。 伯牙苦苦寻觅的知音找到了,此时他最想 对子期说什么?
千 金 义 ; 三 尺 瑶 琴 为 君 死 , 此 曲 终 兮 不
何 苦 , 江 畔 起 愁 云 。 子 期 子 期 兮 , 你 我
伤 心 伤 心 复 伤 心 , 不 忍 泪 珠 纷 。 来 欢 去
不 见 知 音 人 。 但 见 一 抔 土 , 惨 然 伤 我 心 !
忆 昔 去 年 春 , 江 边 曾 会 君 。 今 日 重 来 访 ,
伯 牙 善 鼓 琴 ,
钟 子 期 善 听 。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看注释 2.联系上下文理解 3.学会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变通)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 洋兮若江河!”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伯牙鼓琴,志在柳 丝,钟子期曰:“善哉,依依 兮若 杨柳 !” 炎炎夏日,熏风南来。伯牙鼓琴,志在微 风,钟子期曰:“善哉,徐徐 兮若 清风 !” 秋高气爽,皓月千里。伯牙鼓琴,志在朗 月,钟子期曰:“善哉,皎皎 兮若 明月!” 秋去冬来,天寒地冻。伯牙鼓琴,志在飞 雪,钟子期曰:“善哉,,钟子期 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

25《伯牙绝弦》教学课件.

25《伯牙绝弦》教学课件.
炊烟袅袅 雨雪霏霏 春雨绵绵 白雪皑皑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善:擅长,善于。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善:好
子期去世,伯牙做出了什么样的举 动?(原文)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子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 一抔(póu) 土,惨然伤我心!伤 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 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 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鼓:弹 善:擅长,善于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 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 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 “善哉, 兮若明月!”志在清风, 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清风!”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材小语六年级上册
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
查字典 看注释 看插图 联系上下文理解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伯牙是当时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一 天,楚王君臣饮宴,请伯牙弹琴助兴。伯牙弹了他的 成名大作《水仙操》。他的琴声把红日、云霞、山林、 海浪,等变幻多端的海上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但这 样一首绝妙的乐曲,楚王听后却连连摇头说:“太嘈 杂了,换首别的弹弹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张。这时, 楚王君臣已经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声中已 昏昏入睡了。伯牙又气又悲,他想,在这所谓的上流 社会里,艺术竟然遭到如此的践踏,天底下究竟有没 有我的知音?自此,他经常独自一人在山间排遣内心 的孤愤与寂寞。
人生短暂,真情无价, 懂得理解,珍视友情!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25伯牙绝弦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25伯牙绝弦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
是:


5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 返自然志
愿的诗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是:


6崔颢的《黄鹤楼》: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
是:


7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两句诗
,写出了 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
8《木兰诗》描写战事频繁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 句是: , 。
喜欢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理由:
二、阅读理解与欣赏(共 50 分) (一)古诗文赏析(4 分) 9、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列题目。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 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2 分)
⑴小麦覆陇.黄
⑵妇姑荷.箪 食
⑶右手秉.遗穗
⑷左臂悬敝. 筐
⑸吏禄三百石.
⑹岁晏.有余 粮
3.翻译下列诗句。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4.分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不需翻 译) 答:
_ _
5. 诗人描绘了哪两幅画面?借此揭示了什么? 答:
_ _ 6. 本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答:
在相位者多龌龊
5.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 寡.学术: 释.卷:
用其人:
手不 龌.龊.循默:
卒.
6.找出与文中“以天下事为己任”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归。 C、普又以.其人奏。 。 7.请翻译:(2%)
)(2%) B、跪而拾之以 D、俱以.假山显

六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文言文二则:伯牙绝弦

六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文言文二则:伯牙绝弦

善哉 !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吗
——《列子·汤问》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绝弦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 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善哉乎乎 鼓琴,巍巍乎乎 若太,终身/不复 / 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方鼓琴而志在____,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乎若____。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21.文言文二则
伯牙绝弦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 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孔子游春》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 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 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伯牙当时是楚国著名的宫 廷乐师,名满天下,虽然听者 众多,他却始终觉得没人真正 听懂他的琴声。
他万万没想到,锺子期, 一个山野村夫,竟如此懂得他 的琴声!
(可插入 伯牙画像)
少选之间而志在____,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乎若____。”
……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25伯牙绝弦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25伯牙绝弦

25 伯牙绝弦《伯牙绝弦》是人教版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

这是一篇文言文,它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因钟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

全文共77个字,5句话。

1句为起,2、3、4句顺承而下,5句急转而后合,语言凝练典雅,抑扬顿挫,生气勃勃。

教学文本,我期待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阅读体验,感受这篇课文特有的语言现象;其次继续渗透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还能用现代语汇去补充;再有,依托语言层层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内涵,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使学生实现文化意象的传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感受朋友间相互欣赏,理解纯真友情。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重点】1.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2.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懂得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朋友间相互欣赏,理解纯真友情。

3.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难点】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表达方法,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师准备】《高山流水》音乐或视频;PPT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伯牙、子期相关资料及伯牙绝弦的故事。

搜集写景的ABCC式词语及描写高山、江水的词语或诗歌。

2课时第课时1.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重点】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意味。

【难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课前欣赏风景图片导入:同学欣赏图片中都画了些什么呢?如果给这幅图命名你会叫它什么?(引出高山流水图,这不仅是一幅画的名字,也是一首乐曲的名字),播放音乐《高山流水》这首动人的曲子也有一个动人的传说,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故事《伯牙绝弦》。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25伯牙绝弦》优质课教案_3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25伯牙绝弦》优质课教案_3

高山流水觅知音千古绝唱悟真情——《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八组教材的第一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学情分析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通过多读、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而且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的意思。

至于课文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强行灌输。

三、教学目标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根据注释、工具书等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体会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五、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六、教学时间一课时七、教学流程课前谈话:同学们,中央电视台有一档综艺节目《开门大吉》,你们看过吗?今天我们也来玩玩这个游戏,他们是根据声音猜歌曲,我们就根据画面来猜诗句,有没有信心挑战?我们先来热热身,跟着老师一起做:(加上动作说:开门大吉)我们发现这些诗句都是和什么有关呢?的确,古有云:知音难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都喜欢用诗句来歌颂友情,赞美知音。

而追根溯源,“知音”文化起始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出自于《伯牙绝弦》,今天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古文,上课!(一)了解人物,初识知音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对知音是?俞伯牙和钟子期。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伯牙绝弦 3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伯牙绝弦 3
人教新课标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 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 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 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 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 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 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悠悠的) 白云
(袅袅的) 炊烟
(哗哗的)பைடு நூலகம்流水
(隆隆的) 瀑布
(绵绵的) 秋雨
(皎皎的) 明月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 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 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 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 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 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 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古曲欣赏: 古曲欣赏: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 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美〕爱因斯坦 〔
人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 人生离不开友谊, 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 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 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马克思 马克思
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1.背诵课文。 背诵课文 2.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2.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伯牙绝弦》说课稿15篇_2

《伯牙绝弦》说课稿15篇_2

《伯牙绝弦》说课稿15篇《伯牙绝弦》说课稿1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和各位考官分享一下我对《伯牙绝弦》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伯牙绝弦》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中的一篇文言文。

__的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他们二人是知音。

当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黯然神伤,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

__虽然短小简洁,却用寥寥数语写出了一个荡气回肠、耐人寻味的感人故事。

学习本篇课文,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对待朋友之间的真挚友情,从而感悟到要珍惜友谊的道理。

二、说学情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不仅要了解教材,更要深入学生,了解学情。

我所教授的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们之前已经学习了很多首诗词,虽然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与诗词基本相同,所以对于本课来说,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是难点,只要对学习方法进行复习、对课文进行预习、并在课上适当点拨即可。

三、说教学目标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__大致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了解伯牙和子期成为知音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将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认识主人公的交往过程设置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而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设置为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通读感悟法、圈点勾画法、角色扮演。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从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三个维度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课件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课件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 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 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 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 /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 /不复鼓。
伯牙绝弦
炊烟袅袅
清风 徐徐 春雨 潇潇 芳草 萋萋 云雾 蒙蒙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 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 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
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荀子·劝学篇
注释: 秣——牲口的饲料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 若泰山!”
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 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 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 被拨断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 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 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 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 在这里听了起来。”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 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 洋洋兮若 江河!”
徐徐清风 袅袅炊烟 灼灼霞光 潇潇春雨 声声燕啼
依依杨柳 流水淙淙 萋萋芳草 皎皎明月 霏霏雨雪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 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 复鼓。
伯牙作为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 名满天下,虽然听者众多,但听到的 都是那些毫无价值的、没有意义的、 空虚的、肤浅的赞美,他始终觉得无 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所以独自一人 来到山间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他 万万没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学反思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学反思1《伯牙绝弦》选自《列子·汤问》,只有5句话,77个字,而这77个字里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

这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古文,读通读顺文章,理解大意是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到伯牙与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知音情谊是本文的难点。

文章比较浅显,字词的理解不算很难,因此一节课下来,得到了听课老师的赞赏。

自我感觉有几点做的还算满意。

一、音乐渲染,创设情境。

上课伊始,我便以古琴弹奏“高山流水”导入,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古文的意境。

在理解“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时,我精心截取又合成了一小段名家广播剧《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补充介绍伯牙在子期墓前悼念子期,故事以惨婉动人的音乐加以烘托,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伯牙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使学生的情绪达到高潮,甚至有女学生当场哭出声音。

二、反复朗读,感受文言之美。

文章不厌百回读,文言文的读更加重要。

在初读环节我就发现学生能够读通顺,但不会断句,没有节奏。

我适时范读,告诉学生“这是一篇古文,与我们现在一般的'文章不同,读古文要注意断句,讲究节奏、韵律的美感,高高低低、起起伏伏,就是我们说的抑扬顿挫。

”在初读、再读环节,学生的读就已经达到六遍之多,学生依然不能读出节奏、感情,更读不出韵味。

于是,我把朗读与理解进行有机地结合,比如文章的前四句,在理解了意思以后指导学生要读出高兴、激动、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读出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

学生在朗读中反复地品味语言,在品味语言中提升朗读。

最后,学生的朗读有了质的飞跃。

三、关注过程,指导学法。

整个小学阶段只安排了两篇文言文的学习,如何学习文言文,方法指导显得特别重要。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不断地总结学法。

初读感知的时候告诉学生“读古文不妨多看看注释,这能帮助同学们阅读。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

编辑ppt
15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编辑ppt
16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编辑ppt
17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 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 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 复鼓。
编辑ppt
18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 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 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 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 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编辑ppt
19
诗歌诵读会
• 现在,让我们怀着对二人情意 的敬仰之情,用最美的声音来传 送他们的故事吧。(分小组诵读比赛,2
编辑ppt
9
朗读课文,注意停顿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 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 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 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编辑p编辑ppt
11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编辑ppt
12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 “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 曰:“善哉, 兮若 !”
知我者,子期也!
编辑ppt
13
编辑ppt
14
伯牙是春秋时期有名的宫廷乐师,名满 天下。听他弹琴的,虽然大都是宫中的达 官显贵,可却没有人真正听得懂他的琴声, 伯牙甚感孤独。一日外出途中,他在高山 流水间弹奏了起来,以抒发内心的苦闷。 不想,一个砍柴的樵夫——钟子期,驻足 静听,并听出了伯牙琴声中想要表达的意 思。

《伯牙绝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优秀课件完整版完美版

《伯牙绝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优秀课件完整版完美版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Add a description)!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 意(Add a description)!过去没人 能听得懂(Add a description)!而 眼前的这个樵夫(Add a description)!竟然听得明明白白。 没想到(Add a description)!在这 野岭之下(Add a description)!竟 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Add a description)!于是他问明打柴人 名叫钟子期(Add a description)!
翻译课文
• 先解释句中重点词语 的意思(Add a description)!最 后翻译整个句子。
1 )伯牙善鼓琴(Add a description)!钟子期善听。
“善”:善于(Add a description)!擅长。 “鼓”:弹。
伯牙善于弹琴(Add a description)!钟子期善于欣
仿写
伯牙鼓琴(Add a description)!志

(Add a description)!
钟子期曰:善哉(Add a description)!
!”
志在
(Add a
description)!
? • 伯牙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家 (Add a description)!生 活中应该不缺少别人的赞美( Add a description)!但他 因为钟子期的死而“绝弦”了 (Add a description)!你 怎样看待他的举动?结合课文 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们来一起感受音乐。听完歌之后让我们来一起聊聊有关朋友的话题


让学生谈谈什么是朋友(Add a description)!加以点拨。体会一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25《伯牙绝弦》译文相关阅读素材新人教版(最新整理)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25《伯牙绝弦》译文相关阅读素材新人教版(最新整理)

《伯牙绝弦》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

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 .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 . 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

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 . 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

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 阅读材料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 阅读材料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人教版六年级上半学期语文书版本: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人教版七年级上半学期语文书版本: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原版学习了三年,伯牙琴艺大长,成了当地有名气的琴师。

但是伯牙常常感到苦恼,因为在艺术上还达不到更高的境界。

伯牙的老师成连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对他说,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你,而且你学习得很好。

至于音乐的感受、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没学好。

我的老师万子春是一代宗师,他琴艺高超,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力。

他现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我带你去拜见他,跟他继续深造,你看好吗?俞伯牙闻听大喜,连声说好!他们准备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东海进发。

船行至东海的蓬莱山时,成连对伯牙说:“你先在蓬莱山稍候,我去接老师,马上就回来。

”说完,成连划船离开了。

过了许多天,成连没回来,伯牙很伤心。

他抬头望大海,大海波涛汹涌,回首望岛内,山林一片寂静,只有鸟儿在啼鸣,像在唱忧伤的歌。

伯牙不禁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仰天长叹,即兴弹了一首曲子。

曲中充满了忧伤之情。

从这时起,俞伯牙的琴艺大长。

其实,成连老师是让俞伯牙独自在大自然中寻求一种感受。

伯牙身处孤岛,整日与海为伴,与树林飞鸟为伍,感情很自然地发生了变化,陶冶了心灵,真正体会到了艺术的本质,才能创作出真正的传世之作。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译文及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译文及同步练习题

《伯牙绝弦》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

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

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

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

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

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伯牙绝弦-同步练习一、看拼音写词语。

chè dǐ mèi lì miǎo shì chénɡ xiànɡ wǔ rǔ()()()()()luò yánɡ shǎn shuò bào yuàn máo dùn kuí huā()()()()()二、照样子,找规律,填成语。

1、五光十色_____钧_____发_____方_____计_____里挑__________花_____门_____通_____达_____全_____美2、议论纷纷书声_____ _____ 怒气_____ _____ 雄心_____ _____3、争先恐后扬_____避_____ 深_____浅__________口_____声_____腔_____调4、胆小如鼠心乱如_____ 暴跳如_____ 惜墨如_____骨瘦如_____ 爱财如_____ 视死如_____三、按要求写句子。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写下来。

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如果……就……(1)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我们战胜了“非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苏通大桥建成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牙绝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三、教法学法
教法:运用“以读代讲”法, “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 “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四、教学准备
《高山流水》乐曲,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配乐)
师: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我们看到的这幅画叫——《伯牙鼓琴图》。

图中这位入神弹琴的就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板书);这位凝神听琴的就是楚国的一个樵夫——钟子期(板书)。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千古流传的关于他俩友情的故事,题目叫——(板书课题)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课题)
2、板书课题,读题。

3、释题。

(“绝”是什么意思?“绝弦”又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抑扬顿挫品音韵。

1、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呢?想知道吗?请打开书本把课文读一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


2、说说第一次读文言文的感受。

3、指名读。

(师评价:很好,第一次读文言文就读得如此的流利,不简单了。

但是,文言文可是我们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遗产,我们要读出它的韵味。

听老师是怎样读的。


4、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听后评价,总结读文言文的方法。

5、学生按照方法再读。

6、指名读。

7、教师指导读“哉”“兮”两个语气词。

(师:在读文言文的时候,语气词后面延长停顿一下、一咏三叹,颇有音乐美。


出示句子:“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8、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出示句子:“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理解“谓”“世”分别是什么意思?让学生知道这是两个词,应该要稍停顿一下。

9、全班有感情朗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品味知音之情。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课文的意思。

2、汇报学习情况。

(一)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⑴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

⑵指导朗读。

(指名读——评价——再读)
(二)出示句子: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⑴理解几个重点词语的意思。

(“善哉”“峨峨”“洋洋”“若”“志在高山”“志在流水”)
⑵用自己的话说出句子的意思。

⑶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怎么赞叹?
⑷伯牙是当时著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景色呢?
⑸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怎么赞叹?
⑹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炊烟……子期会怎么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⑺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鼓的伯牙,我们一起读读这句,感受他们相遇相知的融洽!(指导读出泰山的巍峨挺拔,江河的浩瀚广阔。


(三)过渡: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出示此句)
⑴理解“念”、“必得之”的意思。

⑵用自己的话说出句子的意思。

⑶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这就叫——知音。

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板书:所念、必得)
⑷伯牙在楚国是著名的弹琴高手,身边总是充满了各种赞美之声,周围的人会怎样称赞?这些赞美之声听多了,也不过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会渴望什么?当听到子期对自己心意的领会,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或会对子期说些什么?
⑸感情诵读2—4句,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和欢乐。

(一个所念,一个必得,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就是伯牙和子期知音的境界。

多么美妙的意境,让我们把这奇丽的画面留在脑海里,再次诵读“高山”、“流水”这千古流传的佳句。


(四)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

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⑴理解“谓”、“乃”、“复”的意思。

⑵用自己的话说出句子的意思。

⑶师:据记载,这次相遇,伯牙、子期洒泪惜别,相约第二年再相会。

夏去秋来,当伯牙赶到楚国,万万没想到子期已因病不幸去世。

此时,如果你就是伯牙,满怀希望而来,却闻次噩耗,你又是什么心情?(悲痛欲绝、痛不欲生)板书:死,绝弦
是啊,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再也没有人赞他——(生读“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再也没有人赞他——(生读“洋洋兮若江河”)
师:如果你就是伯牙,来到子期的坟前,面对一块冰冷的墓碑、一?无情的黄土,你又会说些什么呢?
师:面对一块冰冷的墓碑,一?无情的黄土,伯牙做了些什么呢?(破琴绝弦)
⑷他在断绝琴弦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知音不再,留琴何用!这样的友谊哪里找,这是世上绝无仅有的友情,琴断音绝是伯牙看待知音的意义。

⑸这句话应该怎样读?(师:古人云:“志哀则音促。

”“乃—破—琴—绝—弦”,这样的决心,这样的痛心,是一个字一个字数着读出来的。

谁来读?)指名读,师点评。

⑹教师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此句。

师:你听得见吗?子期,如今你一走,“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我又要回到没有知音的孤独中去,读——
师:你听得见吗?子期,如今你一走,伯牙所念,无人必得。

“摔断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琴随你去,心随你碎,读——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相识满天下,知音只一人”伯牙绝弦使得高山流水成绝唱,高山流水依旧在,人事已全非,只是这山水中平添了一段知音的千古佳话。

后人由于伯牙绝弦的传说,就认为弹琴时弦断,则听众中必有知音在场;或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也常用高山流水比喻乐曲高妙或知音难觅。

关于这个故事,还有很多传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去查阅相关的资料。

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伯牙所念绝弦
知音
子期必得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