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准则完整版-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doc78页)

合集下载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是为了规范和指导国内企业和组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而建立的一套标准和规范。

它旨在提高组织的内部控制效能、促进风险管理和治理水平的提升,以及增强企业的透明度和信誉度。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的制定和实施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则:1. 独立性和客观性:内部审计部门应独立于被审计对象,并且内部审计人员应保持客观的态度进行审计工作,避免利益冲突。

2. 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持高度的职业操守和机密性,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保密性。

3. 组织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应对组织的风险管理过程进行评估和审计,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措施的有效性检查,以帮助组织更好地管理风险。

4. 内部控制和合规性:内部审计应评估和审查组织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企业流程、制度规范、制度执行情况等,以及企业是否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5. 沟通和报告:内部审计人员应及时向组织管理层提供审计结果和建议,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促进组织管理的改进和决策的优化。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在国内企业和组织中的实施对于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和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同时,它也能够促进企业的合规性和透明度,提升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信任度。

总之,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为了推进国内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促进企业透明度和信誉度的提高。

它为企业提供了一套规范和指导,帮助企业更好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并促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运营。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原创版】目录1.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定义和作用2.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的组成3.内部审计基本准则4.内部审计具体准则5.内部审计实务指南6.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意义和价值正文一、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定义和作用内部审计准则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所遵循的规范和原则。

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内部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从而为企业或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则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的,旨在规范内部审计行为,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的组成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分别是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和内部审计实务指南。

1.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作为内部审计准则的总纲,它规定了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是制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和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的基础。

2.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依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规定了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遵循的具体规范,包括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证据等方面的要求。

3.内部审计实务指南:根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制定,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具体操作指南,包括审计计划编制、审计实施、审计报告撰写等方面的详细规定。

三、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审计的目的和范围:明确内部审计的目的,保证审计工作的针对性;明确审计的范围,保证审计工作的全面性。

2.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应具有独立性,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性。

3.审计的公正性:内部审计人员应秉持公正原则,对待每一个审计对象都要公平对待。

4.审计的有效性:内部审计人员应采用有效的审计方法和技术,以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四、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是依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审计抽样: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业务实施过程中,从被审查和评价的审计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测试,以样本审查结果推断总体特征,并作出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方法。

中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最新版全

中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最新版全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根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与内部审计业务,也应当遵守本准则。

第二章一般准则第四条组织应当设置与其目标、性质、规模、治理结构等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

第五条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责和权限等内容应当在组织的内部审计章程中明确规定。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决策与执行。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并通过后续教育加以保持和提高。

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履行保密义务,对于实施内部审计业务中所获取的信息保密。

第三章作业准则第十条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全面关注组织风险,以风险为基础组织实施内部审计业务。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充分运用重要性原则,考虑差异或者缺陷的性质、数量等因素,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组织的风险状况、管理需要及审计资源的配置情况,编制年度审计计划。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年度审计计划确定的审计项目,编制项目审计方案。

第十四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或者被审计人员送达审计通知书,做好审计准备工作。

第十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审查和评价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关注信息系统对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影响。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内协发〔2003〕20号,2003年6月1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二章一般准则第四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考虑组织的性质、规模、内部治理结构及相关规定,并配备一定数量具有执业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

第五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并积极了解、参与组织的内部控制建设。

第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熟悉本组织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并不断通过后续教育来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内部审计业务。

第八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决策与执行。

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能恰当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第三章作业准则第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问题。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在考虑组织风险、管理需要及审计资源的基础上,制定审计计划,对审计工作做出合理安排。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前,应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内部审计通知书,并做好必要的审计准备工作。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应深入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采用抽样审计等方法,对其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测试。

第十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运用审核、观察、询问、函证和分析性复核等方法,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

第十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积极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

我国内部审计准则的体系(doc 9页)

我国内部审计准则的体系(doc 9页)

我国内部审计准则的体系(doc 9页)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体系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是中国内部审计工作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三个层次组成。

(一)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是内部审计准则的总纲,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是制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的基本依据。

(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是依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遵循的具体规范。

(三)内部审计实务指南。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是依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制定的,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提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与目标(一)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依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二)制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目标:3.征求意见。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各有关方面的意见。

4.修改定稿。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准则委员会根据各方面意见修改征求意见稿,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征询专家及有关方面意见后定稿。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发布、修订与解释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负责发布、修订与解释。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规定的内部审计准则框架IIA的职业实务框架(PPF)于1999年6月经IIA董事会正式批准。

PPF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强制性指南、实务咨询和发展与实务支持。

1.强制性指南,是指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不同的环境下,内部审计人员都必须使用的准则,它包括内部审计定义、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

这是内部审计的职业基础。

2.实务咨询,是内部审计准则的第二个层次,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一个建设性的条款,目的是对新准则的解释和运用提供详细的建议;同时还包括一些新的信息,像IIA发布的内部审计准则公告(SIAS)和新近流行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关注项目、风险管理的细则、咨询性服务准则、信息的安全性服务准则等。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是指为了规范和标准化中国境内企业内部审计活动,保障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合规性,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指南。

具体准则是对内部审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素进行规范和解释,旨在提高审计效能和审计质量。

以下是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以及具体准则的重要内容。

一、内部审计的目的和职责:2.规定内部审计的职责范围,包括对内部控制环境、风险管理、运营绩效、合规性、资产保护等进行审计。

二、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1.明确内部审计应独立于被审计对象,避免利益冲突和主观偏见。

2.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不受外部和内部干扰。

三、内部审计的组织和管理:1.明确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必要性,规定其组织架构和职责。

2.要求内部审计部门与公司高层管理层保持密切合作,独立行使其职责,直接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

四、内部审计的方法和程序:1.明确内部审计的工作程序,包括计划和目标设定、风险评估、审计程序设计、证据收集和分析等。

2.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统筹内外部资源,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和技术,确保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内部控制环境审计:1.评估机构的控制环境,包括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内部监督机制等。

2.审计控制环境的特殊要点,如组织的价值观、道德标准、风险意识等。

二、风险管理审计:1.评估和监督风险管理体系的运作,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措施的设计和执行情况。

2.审计风险管理的特殊要点,如排查内部控制漏洞、评估风险管理的效果等。

三、运营绩效审计:1.评估企业的运营目标和绩效指标的设定和实施情况。

2.审计运营绩效的特殊要点,如绩效评估的方法和数据的可靠性等。

四、合规性审计:1.审计公司的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情况,包括合同合规、信息披露合规等。

2.审计合规性的特殊要点,如内外部监管要求的理解和掌握等。

五、资产保护审计:1.评估企业的资产保护措施的效力和完整性。

2.审计资产保护的特殊要点,如制定安全策略和措施、评估和管理风险等。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024版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024版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024版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024版是中国国家审计机关在国内外内审准则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情况制定的一套内部审计规范。

该准则主要包括背景、内在原则、职责与独立性、内控环境、内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内审技术与方法、内部审计报告与内审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024版的背景部分,简要介绍了内审发展的背景、内审准则的全球趋势以及制定本准则的目的和重要性。

其次,内在原则部分强调了内审工作的客观性、独立性和保密性。

内审人员需要遵循公正、客观、独立和保密的基本原则,确保内审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然后,职责与独立性部分明确了内审人员的职责和权力,以及内审部门的独立地位和权威性。

内审人员应当履行职责,保持独立的判断和公正的态度,不受干扰和压力的影响。

接下来,内控环境部分强调了内审的目标必须与企业内控的目标保持一致,并提供了对内控环境的评估方法。

同时,强调内审人员应当与内控部门进行紧密合作,实现内审和内控的有机结合。

此外,内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部分明确了内审的工作范围和深度,包括对财务、运营、合规、风险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审计。

内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企业的业务和风险,准确把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然后,内审技术与方法部分介绍了内审的常用技术和方法,包括数据分析、风险评估、流程审计等。

内审人员需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审计,确保内审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最后,内部审计报告与内审保障部分强调了内审报告的编制和组织,以及内审的保障措施。

内审人员需要编制符合规范要求的审计报告,并提供充分的保障措施,确保内审工作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024版是一套中国国家审计机关制定的内部审计规范,旨在规范内部审计工作。

该准则从背景、内在原则、职责与独立性、内控环境、内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内审技术与方法、内部审计报告与内审保障等多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内审的要求和规范,对中国企业的内审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最新版全).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最新版全).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12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行为,维护内部审计职业声誉,根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中应当具有的职业品德、应当遵守的职业纪律和应当承担的职业责任的总称。

第三条内部审计人员从事内部审计活动时,应当遵守本规范,认真履行职责,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组织利益和内部审计职业声誉。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内部审计活动时,应当保持诚信正直。

第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客观性原则,公正、不偏不倚地作出审计职业判断。

第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并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按照规定参加后续教育。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保密原则,按照规定使用其在履行职责时所获取的信息。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违反本规范要求的,组织应当批评教育,也可以视情节给予一定的处分。

第三章诚信正直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诚实、守信,不应有下列行为:(一)歪曲事实;(二)隐瞒审计发现的问题;(三)进行缺少证据支持的判断;(四)做误导性的或者含糊的陈述。

第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廉洁、正直,不应有下列行为:(一)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二)屈从于外部压力,违反原则。

第四章客观性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实事求是,不得由于偏见、利益冲突而影响职业判断。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内部审计业务前,应当采取下列步骤对客观性进行评估:(一)识别可能影响客观性的因素;(二)评估可能影响客观性因素的严重程度;(三)向审计项目负责人或者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报告客观性受损可能造成的影响。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识别下列可能影响客观性的因素:(一)审计本人曾经参与过的业务活动;(二)与被审计单位存在直接利益关系;(三)与被审计单位存在长期合作关系;(四)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有密切的私人关系;(五)遭受来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六)内部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七)其他。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本序言旨在说明的制定依据、目标、体系、约束力、适用范围、制定与发布程序、修订和解释权等问题。

一、的制定依据与目标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审计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2、制定的目标:1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审计条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实现内部审计的制度化与规范化。

2促使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按照统一的内部审计准则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提高内部审计效率,以促进组织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3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责任,发挥内部审计在强化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4建立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相衔接的。

二、的体系是中国内部审计工作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准则公告、内部审计指南三个层次组成。

1、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是内部审计准则的总纲,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是制定内部审计准则公告、内部审计指南的基本依据。

2、内部审计准则公告。

内部审计准则公告是依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遵循的具体规范。

3、内部审计指南。

内部审计指南是依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准则公告制定的,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提供可操作的指导性意见。

三、的约束力1、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准则公告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的法定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必须遵照执行。

2、内部审计指南是对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的具体指导,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参照执行。

四、的适用范围1、适用于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的`全过程。

2、无论组织是否以盈利为目的,也无论组织规模大小和法定组织形式如何,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都应遵循内部审计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完整版)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完整版)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目录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2)第12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5)第21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计划 (8)第21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通知书 (10)第21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证据 (12)第21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工作底稿 (14)第210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结果沟通 (17)第21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报告 (18)第2107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后续审计 (21)第2108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抽样 (22)第2109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分析程序 (26)第22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控制审计 (30)第22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绩效审计 (34)第22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信息系统审计 (38)第22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 (45)第23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 (49)第23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关系 (54)第23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 (57)第23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利用外部专家服务 (58)第230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人际关系 (61)第23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65)第2307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 (67)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根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内部审计准则

内部审计准则

内部审计准则
内部审计准则是指各类企业、各级政府机关以及其他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所应遵循的原则,是衡量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尺度和准绳,对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内审工作的实际来看,一般情况是审计组实施审计后,均向派出者一一内部审计机构提交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一般是经过审计组集体讨论并由审计组长签字定稿的。

中国的内部审计准则体系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
1.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

基本准则是内部审计准则的总纲,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是制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的基本依据。

2.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以下简称具体准则)。

具体准则是依据基本准则制定的,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遵循的具体规范。

3.内部审计实务指南(以下简称实务指南)。

实务指南是依据基本准则、具本准则制定的,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提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

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中的三个不同层次,具有不同的约束力和权威性。

基本准则,是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的第一层次,是内部审计准则的总纲,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法定约束力。

基本准则、具体准则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的执业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遵照执行。

具体准则的权威性虽低于基本准则,但要高于实务指南,并有法定约束力;而实务指南是给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提供操作性的指导意见,不具有法定约束力和强制性,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参照执行。

内审准则(完整版)

内审准则(完整版)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指南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 号——审计计划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 号——审计通知书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3 号——审计证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4 号——审计工作底稿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 号——内部控制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6 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 号——审计报告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8 号——后续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9 号——内部审计督导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0 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结果沟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遵循性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4号──利用外部专家服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分析性复核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审计抽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人际关系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内部审计的控制自我评估法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3号──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关系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4号──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1号――建设项目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2号――物资采购审计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本序言旨在说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目标、体系、约束力、适用范围、制定与发布程序、修订和解释权。

一、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与目标(一)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二)制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目标:l.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实现内部审计的制度化、规范化和职业化。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的定义和意义
2.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的组成部分
3.各组成部分的具体内容和作用
4.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的实施和影响
正文
内部审计准则体系是内部审计工作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规范内部审计行为,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保护企业和组织的利益。

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由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三个层次组成。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是内部审计准则的总纲,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是制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的基本依据。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是依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遵循的具体规范。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针对不同的审计领域和业务,规定了审计程序、方法和要求,以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是为了指导内部审计人员在具体操作中遵循内部
审计具体准则而制定的,其内容包括审计计划编制、审计证据收集、审计报告撰写等各个环节的详细操作规范。

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的实施对于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
意义。

首先,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使得内部审计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其次,内部审计准则体系有助于内部
审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更好地履行内部审计职责。

最后,内部审计准则体系有助于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为企业和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是内部审计工作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规范内部审计行为,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保护企业和组织的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第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严格遵守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其他规定。

第二条内部审计人员不得从事损害国家利益、组织利益和内部审计职业荣誉的活动。

第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做到独立、客观、正直和勤勉。

第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保持廉洁,不得从被审计单位获得任何可能有损职业判断的利第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合理使用职业判断。

第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必要时可聘请有关专家协助。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诚实地为组织服务,不做任何违反诚信原则的事情。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保密性原则,按规定使用其在履行职责时所获取的资料。

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报告中应客观地披露所了解的全部重要事项。

第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妥善处理好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的关系。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应不断接受后续教育,提高服务质量。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二章一般准则第四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考虑组织的性质、规模、内部治理结构及相关规定,并配备一定数量具有执业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

第五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并积极了解、参与组织的内部控制建设。

第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熟悉本组织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并不断通过后续教育来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内部审计业务。

第八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决策与执行。

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能恰当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第三章作业准则第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问题。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在考虑组织风险、管理需要及审计资源的基础上,制定审计计划,对审计工作做岀合理安排。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前,应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内部审计通知书,并做好必要的审计准备工作。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应深入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采用抽样审计等方法,对其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测试。

第十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运用审核、观察、询问、函证和分析性复核等方法,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

第十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积极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下进行审计,不应改变审计计划确定的目标和范围。

第十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将审计程序的执行过程及收集和评价的审计证据,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

第四章报告准则第十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的编制应当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做到客观、完整、清晰、及时、具有建设性,并体现重要性原则。

第十八条审计报告应说明审计目的、范围,提出结论和建议,并应当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

第十九条审计报告应声明内部审计是按照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若存在未遵循该准则的情形,审计报告应对其作出解释和说明。

第二十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审计报告的分级复核制度,明确规定各级复核的要求和责任。

第二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应进行后续审计, 促进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纠正措施。

第五章内部管理准则第二十二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确定年度审计工作目标,制定年度审计计划,编制人力资源计划和财务预算。

第二十三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结合本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审计工作手册,以指导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

第二十四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建立内部激励约束制度,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考核,评价其工作业绩。

第二十五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在组织适当管理层的支持和监督下,做好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六条本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并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本准则自2003 年6 月1 日起施行。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 号——审计计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编制审计计划,保证及时、有效地执行审计业务,提高审计效率,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计划,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为完成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的,对一段时期的审计工作任务或具体审计项目作出的事先规划。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审计计划一般包括年度审计计划、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三个层次:(一)年度审计计划是对年度的审计任务所作的事先规划,是组织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二)项目审计计划是对具体审计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所作的综合安排;(三)审计方案是对具体审计项目的审计程序及其时间等所作出的详细安排。

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根据组织的性质、规模、审计业务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决定审计计划层次的繁简。

第五条年度审计计划应在下年度开始前编制完成,并报组织适当管理层批准,以指导内部审计机构下年度的工作;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应在审计实施前编制完成,并经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批准。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批准后的审计计划组织实施内部审计活动。

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若有必要,应按规定的程序对计划进行修改和补充。

第七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定期检查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

第三章年度审计计划第八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负责年度审计计划的制定工作。

第九条年度审计计划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一)内部审计年度工作目标;(二)需要执行的具体审计项目及其先后顺序;(三)各审计项目所分配的审计资源;(四)后续审计的必要安排。

第十条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时,应当考虑组织风险、管理需要和审计资源,以确定具体审计项目。

第十一条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前,应了解以下情况,以评价各审计项目的风险程度:(一)组织的发展目标及年度工作重点;(二)严重影响相关经营活动的法规、政策、计划和合同;(三)相关内部控制的质量;(四)相关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及其近期变化;(五)相关人员的能力、品质及其岗位的近期变动;(六)其他与项目有关的重要情况。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根据审计项目的风险程度规划审计项目执行的先后顺序。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根据审计项目的性质、复杂性及时间限制,合理安排所需的审计资源。

第四章项目审计计划与审计方案第十四条内部审计机构应根据年度审计计划确定的审计项目和时间安排,选派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

第十五条在具体实施审计项目前,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以下情况,以制定项目审计计划:一)经营活动概况;二)内部控制的设计及运行情况;三)财务、会计资料;四)重要的合同、协议及会议记录;五)上次审计的结论、建议以及后续审计的执行情况;六)上次外部审计的审计意见;七)其他与项目审计计划有关的重要情况。

第十六条项目审计计划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一)审计目的和审计范围;(二)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评估;(三)审计小组构成和审计时间的分配;(四)对专家和外部审计工作结果的利用;(五)其他有关内容。

第十七条审计项目负责人应根据项目审计计划制定审计方案。

第十八条审计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一)具体审计目的;二)具体审计方法和程序;三)预定的执行人及执行日期;四)其他有关内容。

第十九条审计项目负责人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业务复杂程度及审计工作的复杂程度确定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内容的繁简程度。

第五章附则第二十条本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并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准则自2003 年6 月1 日起施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 号——审计通知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通知书的编制与发送,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通知书,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在实施审计前,通知被审计单位或个人接受审计的书面文件。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二章审计通知书的编制与发送第四条审计通知书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一)被审计单位及审计项目名称;(二)审计目的及审计范围;(三)审计时间;(四)被审计单位应提供的具体资料和其他必要的协助;(五)审计小组名单;(六)内部审计机构及其负责人的签章和签发日期。

第五条内部审计机构应根据经过批准后的审计计划编制审计通知书。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在实施审计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

特殊审计业务可在实施审计时送达。

第七条审计通知书主送被审计单位,必要时可抄送组织内部相关部门。

涉及组织内个人责任的审计项目,应抄送被审计者本人。

第三章附则第八条本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并负责解释。

第九条本准则自2003 年6 月1 日起施行。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3 号——审计证据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证据的获取及处理,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证据,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活动中,通过实施审计程序所获取的,用以证实审计事项,作出审计结论和建议的依据。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依据审计目标获取不同类型的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包括下列几种:(一)书面证据;(二)实物证据;(三)视听电子证据;(四)口头证据;(五)环境证据。

第五条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具备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

(一)充分性是指证据数量足以证实审计事项,作出审计结论和建议;(二)相关性是指证据和审计目标相关联,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三)可靠性是指证据能够反映审计事项的客观事实。

第六条审计项目的各级复核人应在各自责任范围内对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予以复核。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在获取审计证据时,应当考虑下列基本因素:(一)适当的抽样方法。

(二)合理的审计风险水平。

证据的充分性与审计风险水平密切相关。

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越低,所需证据的数量就越多。

(三)成本与效益的合理程度。

获取审计证据应考虑取证成本与证据效益的对比。

但对于重要审计事项,不应将审计成本的高低作为减少必要审计程序的理由。

(四)具体审计事项的重要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