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大纲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大纲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计算机教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确保学生在计算机领域有坚实的基础和实际应用能力,中等职业学校需要制定一份全面而具体的计算机教学大纲。
本文将探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大纲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
教学目标应该包括学生在计算机领域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
例如,学生应该能够熟练使用常见的办公软件、编写简单的程序、了解计算机网络和安全等基本知识。
教学要求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适当调整。
二、课程设置和内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大纲应该明确各个学期的课程设置和内容。
课程设置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进行分层次的安排。
例如,初级课程可以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软件使用和互联网应用等内容;中级课程可以涉及编程语言、数据库管理和网络安全等方面;高级课程可以注重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管理等专业知识。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大纲还应该明确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包括讲授、实验和练习等,但是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教学方法需要与时俱进。
例如,可以引入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实验室和项目实践等教学手段,提供更加灵活和实践性的教学环境。
四、教材和资源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大纲还应该规定教材和资源的选择和使用。
教材应该与教学大纲相适应,内容全面、系统且易于理解。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辅助教材和资源,如教学软件、网络课程和实验设备等,以提升教学效果。
五、评估和考核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大纲需要明确评估和考核的方式和标准。
评估可以包括平时作业、实验报告和项目实践等形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考核可以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和实际操作等方式,以确保学生掌握了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和技能。
六、教师培训和发展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大纲还应该考虑教师培训和发展的问题。
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计算机基础》课程性质:公共课学时:64学时(其中讲课32学时,上机32学时)学分:4学分适用专业:计算机相关专业、会计专业一、课程性质与作用“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高专院校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一门充满新知识、新思维的信息技术应用课程,它的内容应以教育部确定的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三个层次的教学体系作指导,要求取材新颖,体系科学,突出知识点,以Windows作为讲授的主要操作平台,同时将办公处理软件Office、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等及时地溶入课程之中。
本课程从内容上分为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两大部分,特别要突出技能训练。
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技术及计算机基础应用技术。
在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主要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概念,如信息技术、计算机的历史与发展趋势、应用领域、工作原理、文件与数据存储、网络等;通过对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部分的介绍主要使学生了解软件的重要作用及软件开发技术,掌握典型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应用;通过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介绍使学生掌握Windows系统软件、办公自动化软件等常用软件的应用,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
总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使施教者传授更多的知识, 使学习者学以致用,既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和辅助技能,又为学生今后在计算机学科领域进一步发展培养兴趣与指引方向,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中数字化生存能力、在本专业中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未来社会的适应和发展能力。
二、课程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的编写以教育部确定的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三个层次的教学体系作指导,基本遵循中国计算机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学组2000年审定的教学大纲,按课题分为:课题一:计算机基础知识主要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组成及硬件系统,数制转换;课题二: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要介绍Windows XP系统的基本应用,汉字录入技术,Office2003套装软件中最常用的Word2003、Excel2003、、PowerPoint2003的应用;课题三:计算机网络基础主要介绍Internet技术及应用;课题四:计算机安全基础知识主要介绍网络安全和计算机病毒的基础知识和防病毒软件的使用。
中职计算机教学大纲
中职计算机教学大纲一、引言计算机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工具,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我们制定了本教学大纲。
本大纲旨在提供一套系统化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以帮助学生全面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等方面的知识。
2. 掌握常见的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软件等。
3. 学习编程语言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
5.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素养,提高他们在信息社会中的竞争力。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1.2 计算机软件概述1.3 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2. 办公软件应用2.1 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2.2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公式运算2.3 演示文稿软件的制作和展示技巧3. 编程语言基础3.1 基本编程概念和算法思维3.2 常见编程语言的入门知识3.3 编程实践和项目开发经验分享4. 计算机网络和网络安全4.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4.2 常见网络设备的配置和使用4.3 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防范措施5. 信息素养和计算机素养5.1 信息检索和筛选的技巧5.2 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享5.3 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意识培养四、教学方法1. 结合理论和实践,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2. 采用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组织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4.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趣味性。
五、教学评估1. 定期组织学习笔记和作业的提交,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评估。
2. 开展课堂测试和小组项目评估,评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3. 通过课程设计和实践项目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专业(电商-UI设计方向)
一、培养目标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直接导致各种掌握电脑设计技术的设计类人才缺口不断扩大,尤其是计算机设计几乎渗透到每个领域,对各类平面设计、电商网页设计、移动互联网界面设计人才以及室内三维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据专家估计,未来电脑设计师这个职位的人才都是供不应求的,也是最适合青年人发挥创造力的专业。
1、职业知识:具有较高的创意、设计水平和三维仿真能力,能
够熟练使用Photoshop、CorelDraw、Adobe Illustrator、
C4D、Dreamweaver制图等流行平面、网页设计软件进行
海报、画册、动漫、包装、书刊杂志、折页、网页、电商产
品等常用平面设计,成为策划、平面设计与制作的复合型人
才。
2、具备职业的视觉审美能力和现代前卫的设计理念;
3、熟悉电商项目运做流程和各行业客户的设计特点;
4、娴熟的软件使用经验和技巧,高效的作品表现能力;
5、能够将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完美结合,具备规范简约的设计
风格;
6、对印前印后、电商交易流程相关业务和常用设备有深入了解;
7、有效的沟通能力,能在工作中与客户及同事进行高效的交流
与协作;
8、优秀的客户服务意识,良好的客户心理把握能力和业务谈判
能力。
二、课程设置:5学期。
中职计算机教学大纲
中职计算机教学大纲一、课程导论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素养和操作技能,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就业提供基础支持。
1.2 课程内容本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计算机网络基础、网页设计等内容。
1.3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授课、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计算机基础知识2.1 计算机硬件基础2.1.1 计算机的组成和原理2.1.2 计算机的分类和性能指标2.1.3 常见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功能与使用方法2.2 计算机操作系统2.2.1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作用2.2.2 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与应用2.3 常用办公软件2.3.1 Microsoft Office套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2.3.2 常见办公软件的功能与应用三、计算机网络基础3.1 网络基本概念3.1.1 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功能3.1.2 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3.2 网络通信协议3.2.1 OSI七层模型及其作用3.2.2 常见网络协议的功能与应用3.3 网络安全与管理3.3.1 常见网络安全威胁与防范措施3.3.2 网络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四、网页设计4.1 网页设计基础4.1.1 HTML与CSS的基本概念及其使用 4.1.2 网页布局与设计原则4.2 网页制作与调试4.2.1 网页编辑工具的基本操作4.2.2 网页代码调试与错误排除4.3 网页交互与优化4.3.1 JavaScript的基本语法和应用4.3.2 网页性能优化的方法与技巧五、教学评价与考核5.1 教学评价方式5.1.1 学生作业与实践报告的评价5.1.2 平时表现与课堂问答的评价5.2 考核方式5.2.1 理论考试5.2.2 实践操作考核六、教学资源支持6.1 教材6.1.1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 6.1.2 《网页设计与制作》 6.2 实验设备6.2.1 计算机实验室6.2.2 网络实验设备6.3 在线教育资源6.3.1 优秀网络教学平台6.3.2 开放式课程资源七、教学进度安排7.1 第一学期7.1.1 计算机基础知识7.1.2 常用办公软件7.2 第二学期7.2.1 计算机网络基础7.2.2 网页设计八、教学团队8.1 主讲教师8.1.1 资格证书与经验介绍8.1.2 教学理念和风格8.2 助教人员8.2.1 分工与职责8.2.2 协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以上为中职计算机教学大纲的内容部分,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计算机教育,培养其相关知识和技能,并为其未来学习、就业做好基础铺垫。
中职计算机教学大纲
01 一、工程概况
目录
02 二、合同工期
03
三、合同价款及支付 方式
04
四、质量要求及验收 标准
05 五、双方权利和义务
06 一、工程概况
07 二、合同工期
目录
08 三、材料设备
09 四、质量标准及验收
010
五、合同价款及支付 方式
011 参考内容
甲方: 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明确双方在建筑工 程脚手架施工中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工程质量,现就有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建筑工程脚手架 施工
3、工程范围:脚手架搭设、加 固、拆除等全部内容
4、工程规模:约平方米
5、工程预算:元人民币
二、合同工期
1、本工程自年月日开始,至年 月日结束,工期为天。
2、如遇下列情况,工期顺延: (1)因甲方原因导致工程停工或变更计划; (2)不可抗力因素影响施工进度;
3、余款在脚手架施工结束并验 收合格后五个工作日内付清。
4、支付方式:银行转账或现金 支付。
四、质量要求及验收标准
1、乙方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施工图纸要求进行施工,确保脚手架的牢固性 和稳定性。
2、脚手架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和施工图纸要求,并经过质量检验合 格。
3、验收标准:脚手架施工结束后,乙方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施工图纸要求 进行自检,并通知甲方进行验收。甲方应在接到通知后五个工作日内进行验收, 并签署验收报告。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脚手架施工合同
3、工程范围:脚手架搭建及拆 除等施工工作。
二、合同工期
1、脚手架施工自X年月日开始, 至X年月日结束。
中职中专学校《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大纲
中职中专学校《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大纲《计算机网络基础》是一门中职中专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进行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一份《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大纲,供中职中专学校参考。
一、课程概述1.1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1.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1.3授课对象:计算机类相关专业学生二、课程目标2.1理论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掌握以下内容:(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2)计算机网络的层次结构和协议体系;(3)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介质、传输方式和编码方式;(4)常见的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技术;(5)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2.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并完成实践任务,学生应该具备以下技能:(1)完成局域网的搭建、配置和维护;(2)进行网络故障诊断和网络优化;(3)熟悉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4)能够进行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和规划;(5)能够进行网络安全防护和管理。
2.3态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培养并形成以下态度和价值观:(1)热爱学习,持续跟踪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发展;(2)遵守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规范和道德准则;(3)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的能力;(4)追求卓越,持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三、教学内容3.1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功能;(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4)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和测评方法。
3.2计算机网络的层次结构(1)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2)每一层的功能和协议;(3)层与层之间的协议交互过程。
3.3传输介质和传输方式(1)通信介质的分类和特点;(2)有线和无线传输方式的比较;(3)常见的传输介质和传输方式的应用。
3.4常见的局域网和广域网技术(1)以太网和无线局域网技术;(2)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原理和应用;(3)广域网的连接和扩展方式;(4)常见的广域网协议和技术。
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大纲
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大纲篇一: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学时:80学时适用专业及学制:初中三年制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一、制定依据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
本大纲依据《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岗位职业标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而制定。
二、课程教学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第一层次的课程,本课程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学习计算机的概念和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下列要求:具有计算机的初步知识;掌握微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操作系统概念并掌握Windows的有关知识及使用;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的使用;了解计算机病毒知识及处理方法;具有计算机网络的初步知识。
四、课程教学设计(一)整体教学设计(1)理论知识与上机操作紧密结合,突出上机操作环节;(2)每一教学单元列出学习目标和重点,配合的操作实例综合本教学单元知识点,设计的操作实例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
学生完成实例后,不仅理解和掌握本单元学习重点,也全面提升综合应用能力;(3)每个任务分为“任务要求”、“任务目标”、“基础知识”和“任务实现”4部分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过程符合学生认知习惯,达到老师易教,学生易学的效果。
(二)单元教学设计(1)计算机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领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了解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2)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分类;了解Windows XP 基础知识;使用汉字输入法;管理文件和文件夹;设置Windows XP(3)文字处理软件Word了解Word 2003基础知识;设置文字和段落格式;设置页面和打印文档;使用表格;使用图形和图片;使用文本框和艺术字(4)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工作簿的创建、保存,工作表的插入;作表的编辑及格式化;工作表数据处理;公式和函数;数据的图表化(5)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创建;;幻灯片的制作、美化;幻灯片的动画效果设置,创建超链接;演示文稿的放映设置;演示文稿的打印、打包及发布(6)计算机网络基础了解Internet基础知识;浏览与搜索Internet信息;利用电子邮件传递信息;使用压缩/解压缩软件与杀毒软件五、建议授课计划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六、课程教学实施条件1.师资要求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2.教学硬件设施及配备? 多媒体教学系统Windows 2000以上操作系统Office 2003 (Word 2003、Excel 2003、PowerPoint 2003)完整安装 3.教材及参考资料七、课程考核课程考核包括平时过程考核、期末理论考核和应用能力考核三部分。
中职计算机专业专业课教学大纲教材
中职计算机专业专业课教学大纲教材
课程概述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计算机应用技能方面的培训,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软件等方面的研究,以满足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需求。
课程目标
1. 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2. 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文字、表格、PPT等办公软件操作;
3. 能够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和网页制作。
主要内容
1.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
2. 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Linux等)
3.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4. 计算机应用软件(文字处理软件、表格软件、PPT软件等)
5. 程序设计基础知识
6. 网页制作基础知识
考核方式
1. 平时成绩占40%,包括作业、实验、课堂表现等;
2. 期末考试占60%,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参考教材
1.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2. 《Windows操作系统》;
3. 《Linux操作系统》;
4. 《计算机网络》;
5. 《Office办公软件》;
6. 《程序设计基础》;
7. 《网页设计基础》。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实验、课堂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适用对象
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上课时间
每周五节课,共10周。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课程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 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三、教学内容结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号部分是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96~108学时。
2. 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是结合基础模块进行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
职业模块旨在提升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理解: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叙述和解释。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解决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应用问题。
2. 对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操作和熟练操作两个层次。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和应用软件的基本应用能力,掌握常用Office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网页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应用与信息处理能力。
2.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具备以下能力:a.熟练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
b. 能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进行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网络应用等操作。
e.具备基本的网页制作知识,能够使用HTML和CSS进行简单网页的设计和制作。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a.计算机硬件及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b.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
c. Word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d. Excel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e. PowerPoint演示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f. 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与操作方法。
g. CorelDRAW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与操作方法。
h.HTML和CSS的基本知识与网页制作方法。
2.教学方法:a.讲授理论知识,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进行实际操作演练,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c.组织小组讨论和班级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计划与评估1.教学计划:全年授课时间:72学时每周课时:2学时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基础知识(4学时)-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8学时)- Word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16学时)- Excel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16学时)- PowerPoint演示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8学时)- 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与操作方法(12学时)- CorelDRAW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与操作方法(8学时)-HTML和CSS的基本知识与网页制作方法(4学时)2.评估方法:a.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成绩的30%。
中职计算机教学大纲(试行)
中职计算机教学大纲(试行)一、课程背景该计算机教学大纲适用于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工作,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技术素养,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基本操作原理;2. 熟悉并能运用常用办公软件完成各类办公任务;3. 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网络安全常识;4. 理解数据库原理和应用,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库操作;5. 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思维和编程基础,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6.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学创新意识,能够利用计算机处理和分析信息。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硬件: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基本设备的了解和使用;2. 操作系统: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安装和使用方法;3. 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的使用技巧;4. 计算机网络:网络基础知识、网络安全常识和网络应用技术的研究;5. 数据库:数据库概念、常见数据库软件的使用和简单数据库操作;6. 程序设计:基本的编程思想、编程语言和简单程序设计实践;7. 信息素养:信息检索、信息处理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系统地介绍计算机知识;2. 实践操作:利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和练;3. 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完成小型项目,锻炼实际应用能力;4.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合作研究。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参与度和课堂表现等;2. 作业考核:布置作业并评估学生的完成情况;3. 实践项目:评估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的表现和成果;4. 学科考试: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与参考书:按照教学内容选择教材和参考书籍;2. 实验设备:计算机实验室所需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环境;3. 教学软件:提供各类办公软件、数据库软件和编程软件;4. 网络资源:开发和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学。
七、教学安排根据学期的具体安排,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确保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教育部中职计算机应用教学大纲
附件4: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课程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 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三、教学内容结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号部分是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96~108学时。
2. 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是结合基础模块进行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
职业模块旨在提升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理解: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叙述和解释。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解决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应用问题。
2. 对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操作和熟练操作两个层次。
中等职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会计专业(中职),参考学时:44学时)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工具课程,是一操作性很强的基础课程。
二、教学目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讲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能力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程学习,一方面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掌握使用技能,具有在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进一步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另一方面,学生能利用计算机作工具,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使他们具有运用计算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基本能力。
三、教学要求1 )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知识,并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表格制作等。
具有PC 系列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常识。
具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常识,熟练使用Internet 。
了解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常识。
2)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高度重视上机操作这个教学环节,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3) 要养成热爱计算机的意识,并树立运用计算机这个现代化的工具来提高自身教学质量的思想。
4) 根据计算机更新快的特点,教材内容也应不断地修改与提高,要具有先进性和超前意识。
四、教学方法(五号宋体,加黑)本门课程拟采用多媒体加上机操作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基本内容及课时安排(五号宋体,加黑)(一)理论教学部分(五号宋体)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本章理论教学2 学时,实验2 学时,共4学时。
基本内容:计算机发展简史、计算机组成与工作原理、计算机中信息表示、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多媒体技术教学重点: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基本知识和键盘的正确使用教学难点:计算机中信息表示基本要求: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分类和应用领域,能说出计算机的几种分类、用途、应用领域。
2. 知道计算机工作原理及系统的组成,熟悉二、八、十六、十进制间相互换算的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熟练掌握数据存储的基本单位,了解数据的编码。
3. 了解微机的基本结构,掌握微机的配置。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科目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到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掌握必备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能力,为学习其他课程服务,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信息社会道德准则及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课程教学目标1.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能应用Internet获取信息,能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网络应用、办公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职业相关能力,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应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步养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习惯,并能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3.使学生树立科学态度及知识产权意识,自觉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计算机文化内涵,为今后的职业活动、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三、教学内容结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一)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为96~108学时。
(二)职业模块为适应相关专业学生学习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为32~36学时。
本模块是学生完成基础模块内容学习后,为激发专业学习兴趣,提高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而设置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
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职业方向,选择该模块中的相关内容(3~5个模块)进行学习,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拓展模块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拓展学习而推荐的选修内容,不做学时安排,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爱好安排。
教育部中职计算机应用教学大纲
附件4: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课程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 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三、教学内容结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号部分是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96~108学时。
2. 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是结合基础模块进行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
职业模块旨在提升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理解: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叙述和解释。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解决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应用问题。
2. 对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操作和熟练操作两个层次。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图文稿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郝俊丽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课程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 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三、教学内容结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1.基础模块(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号部分是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96~108学时。
2. 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是结合基础模块进行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
职业模块旨在提升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理解: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叙述和解释。
教学大纲(计算机应用基础中专)
教学大纲(计算机应用基础中专)教学大纲(计算机应用基础中专)1·课程概述1·1 学科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1·2 学时安排:总学时(120学时)。
理论课(80学时)。
实践课(40学时)1·3 学科性质:专业必修课1·4 培养目标: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1·5 先修要求:无2·教学内容2·1 计算机基本概念2·1·1 计算机的定义及分类2·1·2 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2·1·3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2·2 计算机硬件2·2·1 中央处理器2·2·2 存储器2·2·3 输入设备2·2·4 输出设备2·2·5 辅助存储设备2·3 计算机软件2·3·1 操作系统2·3·2 应用软件2·3·3 系统软件2·4 计算机网络2·4·1 网络基本概念2·4·2 网络拓扑结构2·4·3 网络协议2·4·4 网络安全2·5 计算机辅助设计2·5·1 CAD技术概述2·5·2 二维CAD绘图2·5·3 三维CAD建模2·5·4 CAD应用案例分析2·6 计算机辅助制造2·6·1 CAM技术概述2·6·2 数控机床编程2·6·3 数控机床操作2·6·4 自动化生产流程控制2·7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2·7·1 图像处理基础2·7·2 数字图像处理算法2·7·3 图像压缩与编码2·7·4 图像识别与模式识别3·教学方法与教材3·1 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3·2 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3·3 辅助教材:《计算机基础知识详解》、《计算机网络实践指南》、《CAD技术与应用》4·评估与考核4·1 日常表现: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4·2 平时考核:期中测试、实践操作考核等4·3 期末考试:闭卷笔试4·4 实践项目:设计、制作和演示一个实践项目5·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如下:●课程教材封面照片●课程教材章节导图●期中测试题目及答案●实践操作指导手册6·法律名词及注释●计算机软件:指能使计算机系统能够直接运行并完成特定任务的程序、数据和文档以及与之相关的临时文件和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基础模块(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
*号部分是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96~108学时。
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是结合基础模块进行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
职业模块旨在提升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内容。
教学内容与要求
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理解: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叙述和解释。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解决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应用问题。
对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操作和熟练操作两个层次。
会:指能够运用所学的技能进行独立操作,并能正确完成指定任务。
熟练:指能够连贯娴熟地完成操作,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操作流程,能解决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准确完成操作任务。
教学内容与要求
基础模块
1
2
3
4
5
6
7
8
9
教学实施
教学建议
教学时数安排建议
职业模块的教学时数分配由学校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安排。
实施学分制的学校,按16~18学时折合1学分计算。
教学方法建议
在本课程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中的主导作用,提倡结合现有教学条件,灵活选择、运用教学方法。
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充分发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利用计算机的图、文、音、视、动画等手段,生动灵活地表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
职业模块的教学应结合专业特点设计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基本教学设施建议
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要配备能满足教学需要的计算机机房、多媒体教室等设施;配备数量合理、配置适当的计算机和相应的外部设备(打印机、投影仪、扫描仪等);具备上网条件。
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编写应以本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应考虑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
10
理安排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
教材内容的选取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选取与学习、工作、生活相关的实际案例,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内容的选取还应注意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应具有前瞻性。
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环境的变化,逐步开发并完善教学辅助、实训操作、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建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收集与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合理应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特点,与各种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数字化教学资源可用于各个教学环节,如情境创设、协作交流、自主学习等教学活动。
教师应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潜能。
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的考核与评价要坚持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在考核与评价过程中,要重点考核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计算机文化素养及社会责任感的养成。
教师在进行考核与评价时,应跟踪记录学生运用计算机完成任务、案例或项目的过程,评价学生操作过程及操作结果的准确性、合理性、熟练性及全面性。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