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

送东阳马生序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送东阳马生序优秀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重点词的含义;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2、学习古人的勤奋好学精神。
3、有感情地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梳通文意复述故事并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录音材料。
【设计思路】文言文一直是学习的难点,因为它的语言特点及字义与现代汉语差别很大,学生的思想包袱很重。
教师可以以故事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阅读以提高文言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突破难点。
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导入:这是一篇赠序。
明洪武年间,宋濂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致仕。
第二年,宋濂至应天去朝见明太祖朱元璋。
其时,在国子监读书的东阳人马君则以同乡晚辈的身份前来拜访,宋濂就写了这篇__赠送给他。
作者以自己勤苦求学而功成名就的事实,现身说法,勉励后辈专心向学,刻苦自立,情真意挚,语重心长。
(板书课题及作者。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听录音,在老师的激导人下,自主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1、自由读课文,画出你不明白的字、词、句,小组内讨论解决。
2、积累常用文言词。
3、小组内找同学复述故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合作学习1、小组间交流,相互解决。
2、班上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师讲解故事内容,从感情人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宋濂小时候就爱好读书。
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回来读,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自己动手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及时归还。
有时天气非常寒冷,砚池里的水结成很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放松抄书,抄完赶快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破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严寒的冬天,寒风凛冽,积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我还不知道,到了书馆,四肢冻得僵硬了,不能动弹,服役的人拿热水给我浇洗,用被子围着盖着,很长时间才暖和过来”。
)1、读准字音:嗜叩问叱咄俟负箧曳屣皲裂媵人馁衾烨然缊袍(要求一个学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若有错误及时纠正。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六篇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六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篇1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2、理清__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
3、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增强阅读文言文的语感能力,进一步把握__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3、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情感目标:学习作者刻苦求学,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难点:1、把握__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2、理解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设计思路这篇__字词难度不大,除了一些重点词句,其他都比较容易理解。
__思路清晰。
在开篇提出“嗜学”,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词,层层展开,并采用对比法,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
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__的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要贯穿朗读,以朗读带动__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法、复述法、讨论法、质疑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示范朗读带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
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板书课文标题。
)二、解题,简介作者__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作为__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金华)人。
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案5篇

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案5篇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案5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案1教学设想这篇文章字词难度不大,除了一些重点词句,其他都比较容易理解。
文章思路清晰,在开篇提出“嗜学”,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词,层层展开,并采用对比法,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
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主要贯穿朗读,以朗读带动文章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参照“教学设计(A)”。
二、介绍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有关内容参照“教学设计(A)”。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句,疏通课文内容1.教师播放朗读带,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能否流畅地朗读课文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有极大的关系。
因此,要求学生至少将课文读上两遍,而且必须是以读得流畅无断续现象为标准。
要求学生在自由朗读时,注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词语和句子。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
(1) 指名学生朗读第1段,然后要求学生圈注本段中自己难以把握的字词。
(2)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行翻译第1段。
(3)教师评点学生翻译,特别提醒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2段。
(1)学生齐读第2段,然后标注出其中的重点字词。
(2)学生结合注释自读第2段后,向老师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3)指名学生翻译全段。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3段。
(1)要求学生笔译第3段。
(2)学生相互检查,讨论对方翻译中的不足之处。
(3)指名学生朗读自己翻译的内容。
然后教师进行评价,要求学生按照“信”、“达”的标准修改自己的译文。
(4)学生齐读第3段。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优质15篇)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优质15篇)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3.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通过现身说法,以自己年轻时代的求学经历启发马生,以达到劝学的目的。
4.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1.复述课文,掌握作者求学的主要经历,理清行文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2.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点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本文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2.把握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学习形象说理的技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学态度。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五单元前面几篇课文里,我们学习了几种古代不同体裁的文章,如吴均的书信体山水小品文——《与朱元思书》、陶渊明的自传体文章——《五柳先生传》、韩愈的议论性文章——《马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体裁为赠序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看看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的。
二、作者简介宋濂,明初文学家。
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现渐江义乌人)。
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
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
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
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
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朱无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
刘基称赞他为:当今文章第一。
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
著有《宋学士集》。
三、题目解说1.关于东阳:浙江东阳县。
与作者算是同乡(同一个省)。
2.关于马生,马君则。
“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马君则是作者同乡人,在京城太学里读书。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篇8学习目标1.初步感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2.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序”“致”“质”等的意义。
3.掌握常见文言虚词“以”“诸”等的用法。
重、难点1、重点: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序”“致”“质”等的意义。
2、难点:掌握常见文言虚词“以”“诸”等的用法。
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以合作探究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模式:“学、探、测”教学模式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
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我们今天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看看作者在古代有怎样的刻苦学习的精神?【二】出示学习目标1.初步感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2.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序”“致”“质”等的'意义。
3.掌握常见文言虚词“以”“诸”等的用法。
【三】作品、作者1.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朝初期著名文学家,生平著作甚丰,曾主修《元史》与刘基、高启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
2.解题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
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是国都)朝见朱元璋。
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
东阳,在今浙江省,当时与浦江、义乌等县同属金华府。
赠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四】自主导学嗜shì砚yàn逾yú硕shu加冠guān俟sì衾qīn烨yè缊yùn袍敝衣叱咄chìduō皲jūn裂媵yìng同舍shè生被pī绮qǐ绣容臭xiù负箧qiè曳yè屣xǐ2质疑问题、整体感知【朗读指导】(1)抽生依次朗读三个自然段,师生共同点评朗读情况,指出不当之处。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精选多篇)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ok轻时代的求学经历启发马生,以达到劝学的目的。
4.背诵课文。
二、初读,读熟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标记解决。
2.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停顿、读音。
3.集体正音。
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嗜学怠叩问绮秀裘葛谒余撰4.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语调5、学生齐读课文6、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
7、教师根据学生复述,理清行文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教师板书(边讲述边板书)勤幼时——借书——室内抄书——嗜学苦且中艰加冠——求教——百里叩问——益墓圣贤之道作若此当余之从师也——求学——负籍远游——中有足乐者乐学生根据板书提示,尝试背诵课文。
8.学生反复读课文,并熟读成诵。
9.布置作业:背诵课文第二课时三、精读,疏通文意学习课文第1段1.指名学生朗读第1段。
2.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字词:(1)余幼时即嗜学:我从小就爱好读书。
(2)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之:指抄书。
(5)未尝稍降辞色:态度一直严肃。
辞色:语言和脸色。
(6)援疑质理:援疑,提出疑难;质理,质询道理。
(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句首发语词。
’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3.指名学生翻译部分重点句子。
4.思考: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5.思考: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学生讨论后明确: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
主要语句有:(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3)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4)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学习课文第2段1.学生自由朗读第2段。
2.学生采用结合注释、相互交流、向老师提问等不同方式,理解本段中的重点语句,疏通阅读障碍。
3.思考以下问题:(1)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2)文章从哪些地方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衣食:廪稍之供、葛裘之遗——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组袍敝衣住宿: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行深山巨谷从师:未有问而不告——未尝稍降辞色、叱咄书籍: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经过四层对此,显而易见昔日艰难和今日条件的优裕。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案范文三篇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案范文三篇初中九班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及本文文体特征,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3.理解本文执着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过程与(方法)1.以朗读贯穿全文,带动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文意。
2.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课经常听到同学们抱怨“学习好累啊”“作业好多啊”“度日如年啊”大家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你心里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情,我们的学习真的很苦吗?我们看看古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学习的?以怎样的态度学习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二、自主预习1.介绍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
明初(散文)家。
明太祖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明朝开国元勋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当世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
著有《宋学士文集》。
2.知识链接“序”分为“书序”和“赠序”两种。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3.检查预习(1)重难字嗜学(sh)砚冰(yn)弗(f) 怠(di)逾约(y) 硕师(shu)叩问(ku) 叱咄(ch du)俟(s) 卒(z)负箧(qi) 曳屣(x)皲裂(jn) 媵人(yn)衾(qn) 绮绣(q)容臭(xi) 烨然(y)缊袍(yn) 耄老(mo)谬称(mi) 廪稍(ln)冻馁(ni) 谒(y)贽(zh) 诋(d)(2)通假字四支(zh)僵劲不能动(“支”同“肢”,肢体)同舍生皆被(p)绮绣(“被”同“披”,穿)(3)古今异义词假。
八年级下册语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五篇】

《送》是作者给同乡马君则写的赠言。
作者叙述了自己在求学生涯中的艰难经历和学习态度,旨在勉励马君则专心学习、刻苦攻读,以期学有所成。
本课除了重要文言词语需要积累学习外,更以作者勤苦求学的意志,成为激励学生发奋读书,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领悟作者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求学态度。
3、把握写作目的,领会写法作用。
三、学情分析我校九年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普遍缺少吃苦的经历、意志的磨练和勤奋的态度,很有必要利用教材积极的教育意义,对学生进行刻苦勤奋,好学上进的教育。
另外,他们在七、八年级的古文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本文除个别难懂的字句外,大部分都能理解,但对作者生活经历及其感悟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灵活设计教学过程,精心指导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
四、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积累文言词汇,领悟作者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求学态度。
而把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学态度作为难点。
五、课时安排这篇文章拟用2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反复诵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言词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领悟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求学态度。
把握写作目的,领会写法作用。
这里反映的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六、教学方法体验感受、对话交流、探究思考、读写结合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
在课堂上,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
情境体验四边对话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是我上这篇课文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开展不同形式的朗读、探究活动是我落实这些教学方法的途径,也是我这一教学设计的亮点。
七、教学手段的运用为了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明晰的学习模式,展示导学的索引问题,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送东阳马生序的优秀教案(通用6篇)

送东阳马生序的优秀教案送东阳马生序的优秀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的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送东阳马生序的优秀教案篇1学习目标1.初步感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2.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序”“致”“质”等的意义。
3.掌握常见文言虚词“以”“诸”等的用法。
重、难点1、重点: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序”“致”“质”等的意义。
2、难点:掌握常见文言虚词“以”“诸”等的用法。
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以合作探究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模式:“学、探、测”教学模式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
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我们今天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看看作者在古代有怎样的刻苦学习的精神?【二】出示学习目标1.初步感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2.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序”“致”“质”等的意义。
3.掌握常见文言虚词“以”“诸”等的用法。
【三】作品、作者1.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朝初期著名文学家,生平著作甚丰,曾主修《元史》与刘基、高启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
2. 解题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
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是国都)朝见朱元璋。
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
东阳,在今浙江省,当时与浦江、义乌等县同属金华府。
赠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四】自主导学1检查预习嗜shì 砚yàn 逾yú 硕shu 加冠guān俟sì 衾qīn 烨yè 缊yùn袍敝衣叱咄chì duō皲jūn裂媵yìng 同舍shè生被pī绮qǐ绣容臭xiù 负箧qiè 曳yè 屣xǐ2质疑问题、整体感知【朗读指导】(1)抽生依次朗读三个自然段,师生共同点评朗读情况,指出不当之处。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精选3篇)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精选3篇)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一些文言字词;了解“序”这种文体;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熟读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多种形式朗诵训练,提高学生诵读文言文的能力;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积累字词,解决疑难点,把握文章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勤奋刻苦的习惯,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困难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一些文言字词,理解并熟读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把握文章深刻内涵,挖掘其现实意义。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二)检查预习1、点同学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作者,作品背景的知识。
(教师依据情况补充)(三)疏通课文文意1、指导学生运用“五读法”,即“读标题、读引言、读课文、读注释、读练习”自主学习课文。
要求用梳辫子的方法整理本课重点文言字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2、小组合作交流解决疑难点,不能解决的在全班交流时提出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性地巩固字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都是怎样解决的?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
(3)、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全班交流,明确:(1)、本文以作者自己学习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叙述在他青少年时代求学生涯中的艰苦和勤奋,表现了顽强的学习毅力和勤奋的学习精神。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范文(精选5篇)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送东阳马生序教案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教案范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2.掌握文中的一些实词及虚词“以”的用法。
3.掌握对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1.掌握通过对比表达自己观点的写作手法。
2.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比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
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苦难就不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二、介绍作者和作品:1.介绍作者。
(学生自己介绍,教师补充。
)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
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晋等。
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
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
年老辞官。
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
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著有《宋学士集》。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三、朗读全文,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学生注意字词读音。
2.指名学生朗读。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四篇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四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篇1一、简析教材:《送东阳马生序》是鲁教版八班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五篇课文。
本单元所选文章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抒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意,无不浸透着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索。
而本文重在表达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受,意在勉励马生用心学习,刻苦攻读,将来能有所成就。
文章从容恳切,令人感动。
二、学情分析:本文较长,同学背诵起来难度较大,有些语句分析起来也较有难度,应当提前布置同学加强预习。
三、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及本课内容和本单元教学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1)诵读课文,掌控并积累一些文言虚词和实词,培育古文阅读技能。
(2)学习文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课文,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领悟文章的主要内容。
3、情感立场与价值观:体会刻苦学习的精神,激励自己勤奋学习的热忱。
四、教学重点:诵读课文,掌控并积累一些文言虚词和实词,培育古文阅读技能。
学习文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五、教学难点:理解如何用自身体会勉励马生作为教学难点。
六、教法学法:朗读、自主合作与探究七、教学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能精确翻译“求学经受”一层原文。
教学过程:一、直入课题并板书课题与。
二、简介与文体特点。
1、请同学简要沟通预习所查阅的作家作品,老师适当进行订正与补充。
2、关于“序”古代“序”有两种:一是介绍、评论文章的序;一是临别赠言的赠序。
本文属于赠序。
《送东阳马生序》是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
这是赠序,有别于介绍评价的序。
三、朗读课文。
1、老师范读。
请同学留意标划字音停顿。
老师板书生字,让同学注音书写。
最末订正。
(1)字音:嗜(shì)学砚(yàn) 逾(yú)约叱(chì)咄(duō) 俟(sì)负箧(qiè)曳(yè)屣(*ǐ) 皲(jūn)裂媵(yīng)人烨(yè)然持汤沃(wò)灌以衾(qīn)拥覆绮(qǐ)绣缊(yùn)袍敝衣多音字:容臭(*iù) 既加冠(guān) 僵劲(jìng) 日再食(sì)通假字:四支僵劲支---肢“肢体”皆被绮绣被---披“穿”(2)停顿: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从·乡之先达∕执经扣问以∕中有足乐者盖∕余之勤与艰∕假设此2、同学自由朗读至少两遍,要求读得精确流畅。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精选送东阳马生序教案4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篇1教学设想:这篇文章字词难度不大,除了一些重点词句,其他都比较容易理解。
文章思路清晰,在开篇提出“嗜学”,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词,层层展开,并采用对比法,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
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主要贯穿朗读,以朗读带动文章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古代劝学名言导入。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
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二、介绍作者以及写作背景1.介绍作者。
学生自读课文注释①,教师适当补充。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句,疏通课文内容1.教师播放朗读带,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能否流畅地朗读课文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有极大的关系。
因此,要求学生至少将课文读上两遍,而且必须是以读得流畅无断续现象为标准。
要求学生在自由朗读时,注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词语和句子。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1段,然后要求学生圈注本段中自己难以把握的字词。
(2)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行翻译第1段。
(3)教师评点学生翻译,特别提醒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
送东阳马生序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5篇

送东阳马生序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5篇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一、课前复习复习本课重点实词、虚词。
抽背课文。
二、新课导入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合作探究(一)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作者是怎样写自己的求学经历的?2.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华丽的情节?面对生活比自己好的同舍生,“余”抱什么态度?3.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
4.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5.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几个条件。
(各用四个字概括)6.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7.作者写作这篇赠序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8.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来并说说有何作用。
(二)品读课文,句段赏析1.品味“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中的动词。
点拨:“趋、从、执、叩问”这些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求知欲望。
2.品味“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点拨: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对知识的渴求。
(三)熟读课文,主旨探究通过对比,作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点拨: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要能吃苦,要有恒心。
(四)赏读课文,鉴赏评价1.宋濂用自己的求学经历,告诉了马生什么道理?时代不同了,宋濂的求学精神,我们还有哪些值得借鉴?点拨:在这篇文章里,宋濂以他的亲身实践和体会告诉马生:学习必须勤奋刻苦。
学习的内容和目的在今天已有很大的差别,但他所讲的道理对我们仍然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
作者那种不怕艰苦、勤奋好学、安贫乐道、不慕富贵的精神,他对马生的热情关怀和谆谆教导的态度,以及他的诚实守信、尊师重教都是值得肯定的。
2.以“学习中的苦和乐”为话题,运用对比的方法,谈谈你的理解。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精选12篇)《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及文体特征。
【精华】送东阳马生序教案4篇

【精华】送东阳马生序教案4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送东阳马生序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篇1一、课文主旨《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于晚年的一篇劝学之作,语文教案-送东阳马生序。
本文通过作者自叙青年时代求学的困难和刻苦学习的经历,并与今天大学生求学之易进行对比,得出业有不精,德有不成,主要是因为用心不专,不知勤苦求学之理的结论,并劝勉马生及大学生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更应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
二、结构内容全文共3个自然段。
第一段写自己求学之难和用心之专。
可分为3个层次。
第一层“余幼时……余因得遍观群书”请幼时求书之难,虽难而得博览群书。
第二层“既加冠……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讲成年后从师求教之难,这里有叩问之难,跋涉之难,食宿之难;虽难而心中快乐。
第三层,最后一句话,总结说自己大体上就是这般艰难。
第二段写当前的住在太学里的学生们的优越的学习条件。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今诸生学于太学……假诸人而后见也”这部分先讲学生的住、食、穿的条件都十分优越,再讲学习环境好,这里有读书环境好,老师好,书应有尽有。
第二层“其业有不精者……岂他人之过哉?”这段是发议论。
对于那些在如此优越的学习环境里而不能学有所成者提出批评。
第三段,点明这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
三、难句解析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全句译作:有时遇到先达训斥,(自己的)脸色(就)更加恭敬,礼节(就)更加周到不敢(随便地)回一句话,等到先达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篇1【学习目标】1.联系自身,学习古人克服困难、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2.掌握文章中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学法指导】朗读课文,了解内容;借助书下注释、工具书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抓住文章中对比的写作手法,深入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和意志。
【学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1.给加点字注音,并补充你认为重要的读音。
嗜学()加冠()叩()问叱咄()容臭()负箧()曳屣()皲()裂媵()人馁()衾()烨()然缊()袍廪稍()俟()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无从致书以观()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③尝趋百里外()④未尝稍降辞色()()⑤援疑质理()⑥腰白玉之环()⑦右备容臭()⑧非天质之卑()共7页,⑨俟其欣悦()⑩生以乡人之子谒余()3.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以及“序”这种文体的特点。
4.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家长评价:您的孩子读了遍课文。
您觉得您的孩子读的怎么样?(可从读音准确、是否流畅等方面评价)二、课堂助学1.导入2.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疏通大意。
(2)复述课文,理清行文思路3.释疑解难4.小结三、课堂巩固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和—久而乃和()言和而色夷()至—色愈恭,礼愈至()至舍,四支僵经不能动()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无冻馁之患()以—无从致书以观()计日以还()以中有足乐者()以衾拥覆()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之—弗之怠()走送之()益慕圣贤之道()当余之从师也()2.指出下列词的古今不同的词义。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六篇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六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了解序和赠序的不同,了解省略主语的句式和一词多义的用法;2.学习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中心的写法;3.引导学生从前人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事例中获得教益,为祖国建设的伟业而发奋学习,送东阳马生序。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第一段具体叙述早年不畏困苦、勤奋学习的经过。
2.难点:对比手法说明“勤且艰”及主语省略的两种情况。
三、教学时数:课外自读课文两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解题:这是作者写给他的同乡后生马君则的一篇文章,节选自《宋学士文集》里的《朝京稿》,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送东阳马生序》。
这是一篇“赠序”,它不同于一般印在书前评介作品或说明写作目的的“序”。
赠序是古代文体之一,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本文的重点是叙述自己的力学苦学的情况,以激励对方努力学习为目的。
“生”是对晚辈的称呼,也有亲密的意思。
东阳马生:东阳的马君则。
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浙江义乌县一带),明初著名文学家。
生活在元末明初,曾被召为翰林院编修,他借口父母亲年老,辞不就职,专心著述。
明初朱元璋重用他,命为江南儒学提举,替太子讲经,并在自己左右顾问。
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被称为“国家文臣之首”年老辞官回乡,不久因长孙宋慎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四川茂汶),中途病死夔州(四川奉节)。
生平著述很多,有《宋学士文集》75卷。
他的散文成就尤高,立意精深,语言生动畅达。
这篇课文是他散文中影响最大的一篇。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篇2【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翻译课文。
3、理解作者是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后生勤奋学习的。
4、培养想象和情感体验能力。
5、通过情景练习,进入→角色扮演的学习方法,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创意说明】本文重在叙述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意在勉励马生专心学习,刻苦攻读,将来能有所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翻译并背诵全文;
2.了解文学常识,理解课文的层次和对比的手法;
3.体会和学习古人刻苦求学和虚心求教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翻译并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体会和学习古人刻苦求学和虚心求教的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到读书年龄,当入学从师,古来如此。
然而莘莘学子,读到头来,其结果却迥然有异。
有十年寒窗,一举成名者;有孜孜以求,出人头地者;有碌碌无为,鲜有所获者;有半途而废,未有寸功者……究其原因,除却客观因素而外,恐怕是主观勤苦程度不同使然。
因此前人有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今天我们学习明朝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其中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二、文题背景
(一)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人。
明初文学家。
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
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志不仕,隐居龙门山着书。
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
年老辞官回乡。
不久,因长孙宋慎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现四川省汶羌族自治县一带),中途病死于夔州(现在四川奉节)。
宋濂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着有《宋学士文集》。
(一)关于“序”
古代“序”有两种:一是介绍、评论文章的序;一是临别赠言的赠序。
本文属于赠序。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给同乡(东阳)一位姓马的晚辈(马生)的临别赠言(序)。
这是一篇赠序,有别于介绍评价的序。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一)教师范读,学生正音
1.易错字
ō)duì)咄(ch叱(ú)约y逾()này砚(ì)学sh嗜(.
负箧(qiè)曳(yè)屣(xǐ)皲(jūn)裂媵(yìng)人
烨(yè)然持汤沃(wò)灌以衾(qīn)拥覆绮(qǐ)绣
俟(sì) 缊(yùn)袍敝衣
2.多音字
容臭(xiù)既加冠(guān) 僵劲(jìng)
3.通假字
四支僵劲支---肢“肢体”皆被绮绣被---披“穿”(一)学生自读,梳理文意
1.重点字词
致:得到。
假借:借。
弗之怠:不懈怠,不放松读书。
走:跑。
逾越:超过预定的期限。
以是:因此。
既加冠:已经到了成年。
患:担心,忧虑。
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
硕,大。
尝:曾经。
趋:奔,快走。
叩:请教。
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稍降辞色:言辞放委婉些,脸色放温和些。
叱咄:训斥,呵责。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
廪稍:官家给的粮食。
2.一词多义
以衾拥覆(用,介词)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连词)以俯身倾耳以请(而,连词) / 拿,把,介词)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介词
无从致书以观(来,连词)(的,助词)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代词,指借的书)走送之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弗之怠:之:指抄书。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词类活用3(名词做状语)用笔抄写。
笔录.腰:名词用为动词,腰挂。
腰白玉之环.4.古今异义今——菜汤汤:古——热水媵人持汤沃灌今——行走跑走:古——走送之
尝趋百里趋:古——奔,快走今——趋势
卒获有所闻卒:古——最终今——士兵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借今——假期
5.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具体研习
(一)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本文以作者自己学习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叙述在他青少年时代求学生涯中的艰苦和勤奋,表现了顽强的学习毅力和勤苦的学习精神。
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马君则的殷切期望。
(二)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都是怎样解决的?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
明确:得书之难,求师之难,求学之苦。
第一段总写,突出勤奋。
无书:无从致书以观————借书,抄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无师:无硕师名人与游————求师: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为师严厉:未尝稍有降辞色(遇其)叱咄————求学礼周:立侍左右色愈恭,礼愈至。
第二段详写,突出艰苦。
求学中途艰难: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受人照顾: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学习生活艰苦: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处其间————乐以忘忧: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三)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明确:从本段最后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
这正是学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
(四)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本文是一篇序,是赠序,亦即赠言。
与书序(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序》)不同。
本文是作者写给马君则的赠言,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满怀期望,态度恳切。
三、深入思考
(一)课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如第一段中一开始就运用对比,“嗜学”与“家贫”这对尖锐的矛盾,意在刻画作者能克服困难勤勉好学。
第二段写求学的艰苦情况。
写家中穷苦、路途险恶等衣、食、住、行,这一切都表现一个“苦”字,目的是与同舍生形成对比,也表现自己外表虽苦,内心却乐。
对比中无不是从正面教育勉励马生。
写作上的基本特点(二)领会文章写作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
然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明确:本文在笔法简洁。
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
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
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
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
寥寥数语,情态毕现。
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
叙述、描写的同时,还适当地穿插了议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比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归结上文,突出勤苦。
前者表明勤能补拙,后者表明乐以忘忧。
四、延伸拓展:宋濂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五、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有关学习态度的课。
其实古人论及学习的文章多得很,其中有不少耳熟能详的警句,像“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等。
古人也曾留下很多令人称颂的成语典故,诸如“头悬梁,锥刺骨”,“囊萤映雪”等等。
在今天,学习的目的有了新的定位,但学习的态度与方法是亘古不变的,这些足以供我们借鉴。
希望同学们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勤奋刻苦,在为求学之年,学有所成。
六、板书设计
得书读书刻苦无书借书之难
夹叙平议求师无师求求师诚恳勤求师学平时且现身说法
之艰礼周师严经艰求知心诚怒时历勉励马生受人照顾途中艰难
自己生活艰苦求学对比乐以忘忧他人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