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序言-马正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迹,从来不出现于无序之地

《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序言

作者:马正平总序写作的终极本质,不是模仿生活、反映生活,不是抒情言志,不是书面语言的表达,也不是信息的传播,而是写者对精神秩序(情思理想、价值取向)与书面语言符号秩序(语流符号结构)的创建、缔造而已,即人对自由生命秩序的创生与建构。而写作之美、文章之美,就是人类的一般的审美理想在文章内容和形式方面的体现:文章境界、文章节奏。所谓“文章境界”,就是内容上所展示出来的写者的心灵

高度、思维高度、智慧高度,一句话,就是写者的人格高度感、心灵空间感。所谓“文章节奏”,就是文章行文

的语言运动所体现出来的流动感、速度感、力量感、时间感。后者体现着生命的“存活”、生气,前者体现着生命、心灵、思维的自由。写作是人得自由生命的“栖息之所”。写作过程原理是“知行递变”的:在写作行为的过

程推进中,“知”(目标、目的)不断地自变过程中,“知”与“行”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递变”着、自我运动着,直

到写作的全部目的、目标完成为止。导论:走向非构思写作的研究、教学与训练在任何情况下,说和写

都帮助思想变得更加清晰,而且它们常是使之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而心理的构思与作品的完成/传达——是

携手并进的,写作具有创造性、抽象性、严密性,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思维的过程。因此,写作思维活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人类意识活动。一方面,写作思维是被语境因素高度制约、控制的对话性思维;另一方面,写作思维又是被有效的动力激活起来的意识活动,没有动力的去世,写作思维只是一堆“废铁”。写作主体性和写作思维建构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没有思维,人的行为就是盲目茫然的,个体将寸步难行。当写作主体建构起优化的、理想的写作主体性时,写作者才能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产生写作的敏感性,从而产生写作动机,并对写作行为实施有效的写作控制。写作和人一起生长,共享生命。构思性写作并不可取,因为这样的文章没有运用整套科

学的写作思维操作模型,而是平凑、猜测、感觉、试错等方法组合、构造、组装文章的,作者对这样的写作没有把我,因此必须先构思、后写作,再修改来保证文章的质量。而运思性、生长性写作学是通过整套科学写作思维——重复与对比的赋形思维、分析与综合的路径思维、协调与对抗的策略思维——的“运行”对写作话题、

主题、立意的思维展开,直接生长出写作思维网络——文章意思的网络、主题立意的系统,同时将这些“思绪”

用语符(词汇、语音、文字)转译出来、形成书面语言文本。这是一种即兴式生长或非构思的写作行为,这是一种真实、开放、自由、理想的人类写作行为、最高的写作境界。进入写作的美妙境界,也就是人认识自己

的过程,要明确模型建构与思维原理需要熟练掌握,把已经建构出来的思维模型运用到现实的写作行为中,并且持之以恒。上编写作主体素养与能力建构训练第1章:其心切切其文煌煌——主体心理写作

事业心的培养:激起与升腾写作的兴趣,强化与保持写作的意志。人生成就必以兴趣为动力。而写作兴趣的主要来源有直观性生成、自觉性发动、(潜在兴趣)写作化转换。而对写作的兴趣仅仅直至一种积极的心理情绪、思维、意志倾向;要写作的兴趣才是一种具体的实践要求。必须从以下7个方面勤加努力: 1)严肃生活,

广泛思考,敏锐感受时代生活的脉搏; 2)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一切行为都通过写作来进行) 3)增强交

流与沟通能力;4)推销自我;5)追求心灵的健康、情感的和谐;6)发愤著书;(为创造美而勤于写作,为创造永恒而发愤著书) 7)学习通过写作;(写作才思维——这是因为,写作需要思维,写作就是思维,

写作发动思维,写作活跃思维,写作创造思维)写作意志力是指对写作的欲望、意愿和实现这一意愿所表现

出来的测独特心灵力量,包括写作信念、写作毅力、写作责任心。写作意志力的自我培养有以下8种方

式: 1)以诱人的写作佳境来激发写作意志力; 2)不断孕育人生的高峰体验来升腾写作意志力; 3)在观

察与思考中强化写作意志力; 4)以感受激活写作意志力,用灵感沐浴写作意志力;(勤于事事留意、处处

感受思考) 5)把每一次构思都作为磨砺写作意志力的好机会; 6)把锤炼写作意志力置于文章的修改与清

眷中;(精益求精) 7)以不懈的人生追求来弘扬写作意志力; 8)在意气风发的写作中铸造意志

力。第2章:人格恢恢文格恢恢——人格动力和心灵空间多么高明的作家也不能用笔墨把自己的灵魂

和人格保藏起来。能说(空间性表达)会写(时间性表达)作者都是具有驾驭语言能力的人。写作需要主体性,是写作者的理想化、人格化和审美化了的精神指向和控制力量。写作主体性包括写作审美能力、写作人格(主导地位)、写作精神。写作主体人格心灵是不断建构与解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真善美的追求,构成了写作者的写作主体心灵人格背景建构和解构过程的主旋律。求真——理性智慧心理结构的建构:对人生、生

活真实、实在的追求。 1)永远保持一颗独立、自由的心; 2)时时更新生命体验意识,天天升腾自然关怀

品格;(在走出自然的过程中走进自然,又在走进自然的活动中走出自然) 3)把你的好奇的天性发挥到极致; 4)磨砺自我心灵的批判之剑; 5)用自教之器(自我关怀意识)打通人类求真的永恒之路。求善——

道德心理结构的建构:对我们具有普遍性的“好的”和“有益的”的东西的向往、追求和热爱。 1)学会在价值追

求中超越价值;(勤奋劳动、努力创新、增长财富) 2)自我培养做人的名誉心和生活的尊严感; 3)训练

和提升对人性的体验意识;(真诚、反省、发现) 4)用日常生活的火筑起公正人间的生存信仰。创美——

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对存在的主观留驻与永存,对生存的想象与秩序,对生活秩序的形式化建构、解构和重新建构。 1)秩序美感的获得是写作创美的心理基础,是秩序性的存在; 2)不断刷新解构美意识是写作创

美的心灵前提; 3)凝重和升腾语言美感意识才构成写作创美的丰富心灵内涵;(复杂性——和谐性——依

存性——秩序性) 4)努力刷新自由美感意识才是写作创美永恒的心灵动力; 5)培养和升腾形式化、赋形

化的创美意识。写作主体人格心理背景的建构基本途径有3:1)广泛阅读:在阅读中陶冶性情、浸润思想;(腹有诗书气自华) 2)多元化鉴赏:在鉴赏中纯化心灵,升华人格; 3)丰富阅历经历:丰富的经历月阅

历塑造辉煌的写作人生。(写作本质是人籁与天籁的对话,是人类精神与宇宙自然精神的对话。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能吟咏感受风雨,下笔惊动鬼神)第3章:时空体验自由之证——思维审美文章要有境

界感:海阔天空气象、清风明月胸怀;要有节奏感:积字成句,积聚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美感来自于生命自由的体验。时间之美——节奏美作为实践与速度的表征,具有非具象性、非主观性,写作节奏体现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空间之美——境界美指向一种经过自我体验、自我超越、渴求无限空间的心灵状态,一种弥漫性的空间存在,分情境、智境,有主体(心灵)境界、文章境界,思想深刻新颖、情感淳朴深厚。具体写作中境界与节奏不可分割,因此写作的审美理想其实就是时空的融合。写作行

为中产生空间之美的方法: 1)立意:高远、深刻、新颖。 2)行文: 1.在材料上吸纳高远壮阔的景物,同

时加大选材的跨度; 2.阔大的自然景物可以引发出高远的精神空间,对细小事物的工笔细描也可以生成空间

之美; 3.自然真切的情感抒发; 4.立体化结构的生成:多角度描述,多线索发展,用语忌露和透,应以含蓄

为要,尽可能以最少的文字形成最大的语域空间,获得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效果(比喻、象征、反讽、悖论、注释、用典);3)标题设计:比喻、双关、拟人、象征、正副标题;4)文面处理:标题所在位置、行间距、字体等; 5)修改:注意各部分之间是否和谐统一;注意整体境界是否形成;看具体语言运用中个别词语是

否能够恰当地生成控件没。写作行为中产生时间之美的方法: 1)行文: 1.在材料的吸纳上选取时间意

象; 2.在行文叙述上顺势推进,逐步深入; 3.打破时间的既定进程,制造文章内容上的高低起伏和情思的旁

逸斜出,以达到时间上的参差错落之美;(穿插、转折) 2)标题:抑扬顿挫的音节效果,对偶,标点运

用; 3)修改:与文章审美图样对比、对文章各部分进行更为细致的修饰、对称匀称,参差错落;写作行为

中时空之美的转换与融合: 1)时间空间化:材料跨度选择,加快节奏以拓展空间,切割时间撕裂时间链条

向空间转换;2)空间时间化:具体空间的不断转换,空间范畴(情感、结构等)跌宕起伏、旁逸斜出;3)时空的互融:从心所欲不逾矩;第4章:渲染反衬内容章法——赋型思维写作是一种艺术生产行为,

运用语言这种抽象的理性的表达媒介组织句子篇章来表达思想情感从而产生内容之美。写作是一种语言艺术,而语言问题的实质则是思维的过程。写作思维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对主题展开的美学性思维的“赋形思维”,

其次是关于怎样进行赋形的逻辑化思维的“路径思维”。重复与对比/渲染与反衬是写作赋形思维的基本操作模型,二者本质都是一种广义的修辞性、艺术性的思维行为,通常结合起来运用。古代的“起承转合”,实际上是

将重复与对比的结构思维原理、模型与文章的文本的结构模型优化的产物。分析与综合是写作路径思维的基

本操作实现方式,具体有以下3中思维模型: 1)因果思维:(是背景思维和功能思维而非过程思维) 1.运

用背景分析,从历史、条件和环境3个方面生成文章材料; 2.运用原因分析,从现实、历史范畴和复杂的关

系中生成材料; 3.运用功能分析,从事物产生的意义、作用、立意、效果、影响等方面生成材料; 2)相似

思维:对彼此联系的事物形成的共时性关系进行系统探究,从中找寻事物关联的机制; 3)文体思维:围绕

特定文体属性、特质、要求和规范而运作的写作思维; 5种文体的特征: 1)抒情:传达、渲染体验性、情

感性、感觉性、感受性、意境性、哲理性的主题,主要通过对作者的瞬间的心理体验、感觉、幻想、想象、联想、思考或者对景物、细节等进行描绘、渲染,才能形成诗的感觉和韵味、意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

现: 1.寓情于景的景物描写或象征描写; 2.情感、感觉的细节描写; 3.直抒胸臆的情感诉说; 4.感觉化、

情感化、片段化的因果“推理”; 2)叙事:在渲染、重复或反衬、对比某种性格、精神、命运或人生哲理时,

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1.通过人物的自我行为、细节、情节、活动、事迹或语言、心理、外貌的描写或

叙述,进行某个人物形象的性格或精神的“重复”与对比; 2.通过若干人物之间的性格或精神的所谓小说或戏

剧中人物关系“重复”与“对比”,来渲染、重复某个人物的性格精神或时代精神。 3.通过环境或景物的情调色彩

和寓意,来渲染或反衬人物的性格、精神、形象(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3)论理:在进行一种观点、

思想、主张、理论的渲染或反衬,重复或对比时,均是通过3个方面来实现的: 1.用一系列事实证据或事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