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人物性格和典型意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如何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义? • 所谓人物的性格特征是指在一定时代、社会、环境中人物所体现的 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特征。所谓典型意义是指人 物的性格所具有的广泛的代表性。人物形象的分析是考查小说阅读的 重要内容。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区分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概 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 判断人物是否是主人公,不是看人物是否贯穿始终和用的笔墨的多 少,而是依据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看他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创作 意图。概括人物性格特征应抓住言行心理等方面,不同性格的人物都 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习惯,所以从人物的语言行动人手,不难把握人物 形象的性格特征。肖像、心理描写也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分析时 也不能忽视。而对那些既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又能反映社会的某 些本质,具有某种共性的典型人物,还要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人物与 主题的关系去分析其典型意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wenku.baidu.com智力测验 电视台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智力测验,准备拍完之后向全国播放。他们带着摄像机和录音机,先到一个局,测验机关干部。 节目主持人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圆圈儿,问道:“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 机关干部们看着黑板上的粉笔圆圈纳闷儿,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心里没底,不敢回答。摄像机可是不停地来回摇。谁也不能回答吧? 那可太不像话啦…… 科员开始以请示的眼光看着科长;科长以求教的眼光望着处长;处长以他擅长领会意图的聪明眼光盯着局长;局长用习惯的眼光向秘书 求援;美丽的女秘书今天可是彻底悟了,走过来跟局长咬耳朵。她忘记正在录像,局长听罢秘书的汇报,才气呼呼的说:“对不起!事先不 打招呼,不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解答你们的问题哩?” 电视台的同志来到智力测验的第二组——一大学中文系的教室里。 冷场半分钟。骄傲的大学生们突然哄堂大笑,纷纷叫嚷起来: “这算啥问题嘛?还要考我们大学生!” “太瞧不起人了!简直是开玩笑!” 初中学生是第三组。一位常考第一名的尖子学生规规矩矩地带头举手,然后站起来指着,黑板的粉笔圆圈答道:“这是一个零。” 节目主持人问:“他答的对吗?” 同学们齐声回答:“对!” 主持人问:“还有别的答案吗?有没有第二种答案?大家好好想一想……” 一个调皮的学生,没敢站起来,在座位上叫了一声:“欧!……英文字母的欧!” 班主任瞪了他一眼。节目主持人赶紧说:“他说的对呀,回答得很好!” 第四组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看了黑板上的粉笔圆圈之后,教室里非常活跃,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问题; “是个月亮!” “怎么是月亮呢?”节目主持人高兴地问。 “黑板是天,天黑了,月亮又白又圆!” “是乒乓球!” “是烧饼!” “是鸡蛋!” “李谷一的嘴巴——她唱歌呐!” 智力测验圆满结束。电视台播放节目时,给加了个标题:人们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
• 第1、2、3道题都围绕“概括人物性格特征”设题,第4题是分析形象 的典型意义。第1题题目已经提示要从“眼光的描写”即肖像描写的 角度去分析,阅读小说不难找出:科员是“请示的眼光”;科长是 “求教的眼光”,处长是“聪明的眼光”;局长是“习惯的眼光”。 这些机关干部不是不能思考问题,而是长期以来的习惯使他们不敢思 考不愿思考,只等听命于上级。作者通过这些逼真的细节描写活画出 他们不肯主动积极思考问题,习惯按上级意图办事的性格特征。解答 第2题,可以从后面一问开始思考,先看尖子生回答问题是“规规矩 矩”;同学们是“齐声回答”;就连调皮的学生也只是在座位上叫。 由此得出,中学生的特征是“听话”。第3题,思考时要注意同中求 异,透过表面的相同,找出实质的不同。通过分析语言可以看出,大 学生“哄堂大笑”、“纷纷叫嚷”是因为他们太高傲,蔑视这些似乎 是太简单的问题。小学生“纷纷举起小手”是因为他们天真活泼,不 受约束,才能毫无保留地发表意见。第4题,要从反映作者写作意图, 表现主题的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的意义。根据小说最后一段内容,作者 举这四类人目的在于揭示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份的变化、限制思考 的因素增加,人们的想象力逐渐消失。
• 1.文中对机关干部眼光的描写,使用了那些不同的词语?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 2.从文中的描写看,中学生的特点是什么?请找出反映这 种特点的两个词语。 • • 3.同样是纷纷回答问题,大学生和小学生的表现有什么 不同? • • 4.“智力测验”测验了四类人物,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这 四类人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wenku.baidu.com智力测验 电视台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智力测验,准备拍完之后向全国播放。他们带着摄像机和录音机,先到一个局,测验机关干部。 节目主持人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圆圈儿,问道:“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 机关干部们看着黑板上的粉笔圆圈纳闷儿,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心里没底,不敢回答。摄像机可是不停地来回摇。谁也不能回答吧? 那可太不像话啦…… 科员开始以请示的眼光看着科长;科长以求教的眼光望着处长;处长以他擅长领会意图的聪明眼光盯着局长;局长用习惯的眼光向秘书 求援;美丽的女秘书今天可是彻底悟了,走过来跟局长咬耳朵。她忘记正在录像,局长听罢秘书的汇报,才气呼呼的说:“对不起!事先不 打招呼,不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解答你们的问题哩?” 电视台的同志来到智力测验的第二组——一大学中文系的教室里。 冷场半分钟。骄傲的大学生们突然哄堂大笑,纷纷叫嚷起来: “这算啥问题嘛?还要考我们大学生!” “太瞧不起人了!简直是开玩笑!” 初中学生是第三组。一位常考第一名的尖子学生规规矩矩地带头举手,然后站起来指着,黑板的粉笔圆圈答道:“这是一个零。” 节目主持人问:“他答的对吗?” 同学们齐声回答:“对!” 主持人问:“还有别的答案吗?有没有第二种答案?大家好好想一想……” 一个调皮的学生,没敢站起来,在座位上叫了一声:“欧!……英文字母的欧!” 班主任瞪了他一眼。节目主持人赶紧说:“他说的对呀,回答得很好!” 第四组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看了黑板上的粉笔圆圈之后,教室里非常活跃,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问题; “是个月亮!” “怎么是月亮呢?”节目主持人高兴地问。 “黑板是天,天黑了,月亮又白又圆!” “是乒乓球!” “是烧饼!” “是鸡蛋!” “李谷一的嘴巴——她唱歌呐!” 智力测验圆满结束。电视台播放节目时,给加了个标题:人们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
• 第1、2、3道题都围绕“概括人物性格特征”设题,第4题是分析形象 的典型意义。第1题题目已经提示要从“眼光的描写”即肖像描写的 角度去分析,阅读小说不难找出:科员是“请示的眼光”;科长是 “求教的眼光”,处长是“聪明的眼光”;局长是“习惯的眼光”。 这些机关干部不是不能思考问题,而是长期以来的习惯使他们不敢思 考不愿思考,只等听命于上级。作者通过这些逼真的细节描写活画出 他们不肯主动积极思考问题,习惯按上级意图办事的性格特征。解答 第2题,可以从后面一问开始思考,先看尖子生回答问题是“规规矩 矩”;同学们是“齐声回答”;就连调皮的学生也只是在座位上叫。 由此得出,中学生的特征是“听话”。第3题,思考时要注意同中求 异,透过表面的相同,找出实质的不同。通过分析语言可以看出,大 学生“哄堂大笑”、“纷纷叫嚷”是因为他们太高傲,蔑视这些似乎 是太简单的问题。小学生“纷纷举起小手”是因为他们天真活泼,不 受约束,才能毫无保留地发表意见。第4题,要从反映作者写作意图, 表现主题的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的意义。根据小说最后一段内容,作者 举这四类人目的在于揭示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份的变化、限制思考 的因素增加,人们的想象力逐渐消失。
• 1.文中对机关干部眼光的描写,使用了那些不同的词语?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 2.从文中的描写看,中学生的特点是什么?请找出反映这 种特点的两个词语。 • • 3.同样是纷纷回答问题,大学生和小学生的表现有什么 不同? • • 4.“智力测验”测验了四类人物,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这 四类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