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人物性格和典型意义
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
![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423cd3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cc.png)
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
阿Q是中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贫苦的农民,身上充满了各种缺陷和自卑情结。
尽管如此,他总是通过自己的幻想和妄想来掩盖自己的缺点,并试图通过虚伪的自尊心来摆脱自卑和侮辱。
阿Q形象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体现了一些中国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所表现出的无奈、自卑、软弱、懦弱等特点。
他的形象不仅仅代表着阿Q这个人物本身,更代表了整个中国社会层面上的一种精神状态。
同时,阿Q也是一种反讽与讽刺,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病和落后现象,引发了人们的反思和思考。
阿Q的形象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学中的一种经典形象,具有极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在于,反映了在困难和艰苦的环境下,人们往往会产生的一种自卑情结和逃避现实的心态。
阿Q形象也提醒了人们,要勇敢面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不是通过虚伪的自尊心或幻想来掩盖自己的缺点和短处。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17644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3e.png)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中的人物形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家能够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分析其背后的意义。
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作家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言行举止等方面的细节,作家能够使读者对人物产生直观的印象。
同时,作家还通过人物的对话和内心独白等手法,展示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鲜活。
例如,莎士比亚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哈姆雷特形象,是一个备受矛盾和困扰的人物。
他既是智慧和勇敢的王子,又是一个忧郁和迷茫的青年。
通过哈姆雷特的独白和对话,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他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进而对他产生共鸣。
二、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除了直观的形象描写,人物形象还常常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一定的思想和价值观。
通过人物的言行和经历,作家能够传递出深刻的主题和寓意。
例如,《红与黑》中的朱利安·索雷尔形象,代表了一种充满野心和冷酷的现实主义精神。
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不择手段地追求权力和地位,最终陷入了道德和情感的困境。
通过朱利安的形象,作家斯坦达尔将现实主义社会中的道德沦丧和人性扭曲的现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人物形象的发展和转变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成长而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往往能够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成长轨迹。
例如,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中的雪莉克尔夫人形象,一开始被描绘为一个冷漠无情的女人,对待孤儿们毫不关心。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读者逐渐了解到她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悔恨,最终她通过帮助孤儿们实现了自我救赎。
这种人物形象的转变不仅展示了雪莉克尔夫人的成长,也传达了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和对救赎的渴望。
四、人物形象的共鸣与启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并给予读者一定的启示。
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分析
![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04c68f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27.png)
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分析在小说中,人物是构建故事情节和传递主题的核心元素之一。
人物形象的刻画不仅关乎作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更深入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本文将通过对小说中的人物性格进行分析,探讨他们的内心世界、行为动机及与其他人物的互动关系。
一、人物一:李华李华是本小说的主角,他的性格特点主要体现在勇敢、坚韧和善良上。
在故事中,李华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总能毫不畏惧地面对,并竭尽全力去解决问题。
他不会被困境击垮,而是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应对。
例如,当他遇到困难时,他总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轻易放弃。
他的善良使他关心他人,对待他人充满同情心和宽容。
他愿意帮助别人,并且总是尊重他人的感受。
二、人物二:王明与李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王明,他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在自私、阴险和狡猾上。
王明在故事中总是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经常采取欺骗、背叛等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对他人的虚伪使他和其他人的关系破裂,他总是利用别人,从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尽管王明表面上似乎成功了,但他内心的空虚和孤独却让他无法得到真正的幸福。
三、人物三:张丽张丽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她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在矛盾、优柔寡断和善变上。
她在故事中经常陷入冲突和困惑中,很难做出决定。
这种犹豫不决的性格使她在人际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容易受到他人的操控。
尽管她内心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但她总是害怕失去,迟疑不决。
然而,在故事的发展中,张丽逐渐学会勇敢面对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最终获得了内心的平安和自由。
四、人物四:杨剑杨剑的性格特点主要体现在正直、坚强和无私上。
他是小说中的一位英雄角色,不畏艰险,始终追随自己的理想和品德准则。
他对家人和朋友非常忠诚,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去保护他们。
他的无私和正直使他成为其他人群众敬仰的榜样,他的出现不仅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同时也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崇高的人物形象。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性格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动机。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每个人物都有独特的性格特点,这些性格特点使他们与读者建立起情感联系,并引发读者对人性的思考。
《红岩》中的人物形象与思想意义
![《红岩》中的人物形象与思想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76ddd8d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55.png)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传承革命先烈的英勇 事迹和崇高精神
通过《红岩》中的人物形象,我 们了解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 崇高精神,这些精神是我们民族 的宝贵财富,应该得到传承和弘 扬。
激发爱国热情,增强 民族自豪感
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 幸福,不惜流血牺牲,他们的英 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可以激发我们 的爱国热情,增强我们的民族自 豪感。
细腻的心理描写
作品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深入揭示了 人物内心的世界,如江姐在得知丈夫牺 牲后的悲痛和坚强,展现了她的伟大品 质和崇高精神。
VS
生动的细节刻画
作品中生动的细节刻画,如许云峰在狱中 带领难友们进行斗争的描写,展现了他的 领导才能和革命精神,使得人物形象更加 鲜明生动。
06
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红岩》中的人物形象与
思想意义
汇报人:XX
2024-01-12
• 引言 •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 次要人物形象分析 • 思想意义探讨 •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 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01
引言
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
时代背景
作品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正值中 国革命斗争艰苦时期,反映了当时的 社会现实和革命斗争的残酷性。
敢于斗争
刘思扬敢于斗争和反抗的精神也是他的重要特点之一。他 在狱中积极参与各种斗争活动,不仅自己不屈不挠地斗争 ,还鼓励其他难友坚持斗争。
坚定信仰
刘思扬同样有着坚定的信仰和革命精神。他不仅在狱中坚 持斗争,还在狱外积极宣传革命思想,为推翻国民党反动 统治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03
次要人物形象分析
甫志高
加强团结协作,实现民族复兴
加强民族团结,促进 共同发展
沉沦主要人物形象典型意义
![沉沦主要人物形象典型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f5d67d4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a7.png)
沉沦主要人物形象典型意义《沉沦》是中国现代作家林语堂创作的长篇小说。
小说通过描写满清王朝末期的南京城,展现了一幅以庙堂为背景、以官僚为主角、以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为风俗的中国社会画卷,主要人物形象鲜明丰满,展示了不同的社会形象和命运,具有典型意义。
一、康有为康有为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是一位历史名人,他是晚清的一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维新者,也是小说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康有为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一直致力于满清政权,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福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小说通过描写康有为的崇高志向和自身经历,展示了他的形象具有典型意义。
康有为的形象具有高尚的品质和令人敬畏的精神力量。
他坚守自己的信仰,不畏艰险,不顾个人得失,始终追求真理和正义。
他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学者,还是一个为人民着想的政治家,他希望通过推动满清政权变革,使中国社会实现翻天覆地的改变。
他用自己的行动演绎了一个时代的理想和追求,体现了晚清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
康有为的形象还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职责和担当。
他始终关注社会问题,探索中国社会的发展道路,为实现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倾注了心血和智慧。
他不仅主张革新政府,还关心民生,呼吁加强教育事业,提倡科学精神和现代文明。
他深刻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端,呼吁推行新文化,提倡自由、平等和人权的观念。
他的形象揭示了身居要职的知识分子应承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二、冯子材冯子材是小说中的另一位主要人物,他是一个典型的晚清官僚。
冯子材出身于一个贫寒的书香门第,通过科举考试成功进入仕途。
他野心勃勃,追求权力和财富,不择手段,把捞取个人利益摆在了第一位。
他是一个世俗利己主义者,追求享乐和物质的满足,对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视若无睹。
冯子材的形象展示了清朝末年官僚的普遍现象和局限性,体现了小说揭示的社会现实和历史意义。
冯子材的形象具有鲜明的负面特征。
他是一个无原则、无底线的人物。
为了谋取个人利益,他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不择手段,可以说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分析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8564faa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5b.png)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分析人物性格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要素之一,通过对人物性格的描写和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对人性的思考和启示。
本文将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探讨人物性格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描写1.通过外貌特征描写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来暗示或直接表达人物的性格。
比如,高大健壮的体型、短发和剪短胡子可能表现出一个勇敢坚毅的性格;柔和的面容、悲伤的眼神则可能暗示人物内心的脆弱和敏感。
2.通过言行举止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往往是反映其性格的重要线索。
比如,一个口若悬河、细腻入微的人物可能是一个善于思考、机智灵活的角色;而一个沉默寡言、神秘莫测的人物可能有着内心的秘密和矛盾。
3.通过人物与其他角色的互动描写人物与其他角色之间的相处方式和互动关系也能够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比如,一个和蔼可亲、乐于助人的人物常常能够赢得众人的好感;而一个冷漠无情、专横跋扈的人物则可能引起他人的反感和憎恨。
二、1.性格特点的正面影响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往往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细致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作品可以向读者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比如,勇敢、正直、善良的主人公往往能够激发读者的勇气与正义感,使人们思考并追求自己内心最美好的一面。
2.性格特点的负面影响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也可能带有负面影响,通过塑造复杂多样的性格特点,作品可以引发读者对人性的思考和审视。
比如,一个阴险狡诈、善于算计的角色可能引起读者对人性的深入思考,同时也提醒人们警惕内心的阴暗面。
3.性格转变与发展一些文学作品中,通过描写人物性格的转变和成长,展示了人物在逆境中的奋斗和成长过程。
这种刻画不仅能够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也可以让读者在人物的成长历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启发人们积极面对困难,勇敢追求梦想。
三、人物性格分析的意义和影响通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小说人物——精选推荐
![小说人物——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ba9390fa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4c.png)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炼加工而成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
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所以小说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红楼梦》中究竟写了多少人物,清朝嘉庆年间姜祺统计共四百四十八人,而民国初年兰上星白编了一部《红楼梦人物谱》共收七百二十一人。
人物形象的特点1、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我们最为熟知的《三国演义》中关羽是名将、曹操是奸雄、诸葛亮是贤相,这些就是小说中的典型,具有代表性。
2、人物性格要具有复杂性和鲜明的个性特点。
人物描写不能铺天盖地的绝对化和公式化,一定要从多个侧面不同视角来对人物作出入情入理的描写。
“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而且千篇一律,“一百个女子,皆是如花似玉一副脸面”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完全违反实际生活的情理,这样创造出来的艺术没有生命力,只会叫人生厌。
“一人有一人的性格,各各不同,写来真是好看”“两人同是豪杰,却各自一样性格”这是毛宗岗对人物个性化的批语,这说明我们对文本的分析要联系社会把握人物的个性,才能看到文本所隐藏的价值。
3、人物肖像、动作和语言的性格化、个性化。
这一条这金圣叹评《水浒传》特别强调的。
在世界文坛上,屠格列夫是对女子的描写可以说是一绝,在他的许多小说种豆能见到;郁达夫对病态青年的描写是入骨三分;鲁迅对城市的小市民嘴脸的描写是体无完肤等等。
4、人物形象的塑造要符合逻辑和时间顺序。
1.人物描写的方法:⑴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注意概括介绍)⑵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3)运用配角烘托主要人物有那么句笑话,帅哥美女总喜欢跟比自己丑的人呆在一起,因为那是衬托。
故事创作也一样,也需要这种衬托,特别是配角的衬托,不断地运用配角来衬托主角,全力将你的主角塑造成偶像。
分析桑迪亚哥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典型意义《老人与海》
![分析桑迪亚哥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典型意义《老人与海》](https://img.taocdn.com/s3/m/613c84984b73f242336c5ff4.png)
答案:性格特点:(1)圣地亚哥是勇敢的。能独自驾一叶扁舟, 能深入大海中捕鱼,就足够说明老人的勇气了。老人在努力了 84 天 之后,终于在第 84 天有一条大鱼上钩了。可是,那条鱼太大了,仅 凭老人一人之力,几乎无法将鱼钓起。但是老人和凶残的大鱼搏斗, 鱼拼命挣扎,用他巨大的身躯撞击小船来还击。小船随时有可能被 大鱼撞翻而沉入海底。老人冒着生命危险,用尽所有办法,将鱼杀 死捕获。这展现了圣地亚哥的勇敢。
4
(3)圣地亚哥是乐观的。哪怕在最困难的时候,他还是有心情和 马诺林一起谈论棒球比赛,或者到露台饭店和别人闲聊;他每天早 起享受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高兴地出海捕鱼,不会去考虑结果会如 何。嘲讽、孤独甚至是马诺林的离开他都能够忍受。
5
(4)圣地亚哥是自信的:日积月累的捕鱼经验和技巧赋予了他足 够的自信,让他敢于选择在第八十五天开始他英雄般的远航;他相 信自己能够捕到一条大鱼,他甚至希望在航行途中碰见迷路的鱼群。
7
同时也坚定了读者对他的信念。圣地亚哥是海明威塑造的最后一位 悲剧英雄,也是他一生塑造的硬汉形象的最后总结。海明威的硬汉 子品格像精灵一样铮铮依附在圣地亚哥这一人物形象上,这便是海 明威式“硬汉”精神的象征。
8
6
典型意义:圣地亚哥与命运和死亡的勇敢抗争成就了海明威笔 下最完美的硬汉子形象。他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以坚韧的毅力承受 巨大的灾难而始终保持人的尊严,完美地体现了人生永恒的价值和 生命的意义,淋漓尽致地阐释了海明威的死亡主题“生命因死亡而 永恒,精神因死亡而大放异彩”。从老人的语言中可以看出老人的口 气豪迈而自信,他的话简短有力,没有多余的词,没有附加的解释,
3
(2)圣地亚哥性格刚毅,对未来充满希望。他历经风霜、饱受艰 难,岁月的流逝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后颈上凝聚了深 刻的皱纹,显得又瘦又憔悴”,“身上的每一部分都显得老迈”了, 可是他的那双眼睛“跟海一样蓝,是愉悦的,永不服输的”,我们认 识到虽然他一生历经沧桑、厄运连连,却是一位性格刚毅的老人。
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典型意义
![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典型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256855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c9.png)
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典型意义对小说人物作全面分析:其一,要体会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多方面描写,综合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
在文中画出描写句,试着作批注;尝试用图表理清文章主要内容等。
其二,要从总体上把握人物性格所具有的典型意义,不仅指人物身上所代表的一个时代的精神特质,还包括人物超时代的象征、喻指价值。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时代背景来理解人物,结合人物的生活空间进行分析,另一方面要注重联系现实,找到人物所哈指的具体对象,从而体悟其作为一类人物的象征特性。
下面是本单元人物分析的主要思路及对人物形象的简单概括。
一、米考伯先生:从外貌、习惯性动作、语言等细节刻画来把握人物性格,注意人物前后对比鲜明的夸张的滑看表现。
人物身上体现了爱菜虚荣、喜欢享受、缺乏责任心,但真挚善良、乐观向上的性格特征,代表着当时底层人民的道德品质和绝真人性。
米考伯先生已成为一类人物的象征,即“没有远虑,幻想走运的乐天派”。
二、玛丝洛娃:从人物的神态、动作、话言的细节描写,来理解地的精神面地,特要注意对她“笑”的多次描写。
文中刻画了一位纯洁、善良的姑娘饱受社会摧残、生活磨难之后精神上的堕落:丧失人格尊严,不知羞耻,自暴自弃,自我麻醉。
她是一个被凌辱的下层人民的典型。
她的身上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纯洁、善良、自尊,也体现了不合理社会对他们的残酷迫害。
最终,爱和宽想、、宽恕唤醒了她心中尚存的善良与仁爱。
她的“复活”代表着人性与尊严的回归。
三、聂赫留朵夫:结合人物的内心独白、对话和作者的旁观分析来深入体悟。
是一个忏悔贵族的典型。
他的身上休現了19世纪后半期俄国部分进步贵族知识分子的思想特征,体现了托尔斯泰世界观转变后的精神追求。
他原来是个有理想、追求真挚爱情的善良青年,但贵族社会的腐败风气使他堕落。
当他出席法庭陪审,发现被诬告杀人并被错判罪名的玛丝洛娃,是他年轻时引诱、抛弃的姑娘时,他开始良心觉醒,忏悔赎罪。
探监场景充分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挣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堂吉诃德》小说人物形象的角色意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堂吉诃德》小说人物形象的角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04b31530b1c59eef8c7b492.png)
《堂吉诃德》小说人物形象的角色意义堂吉柯德形象的典型意义1、堂吉柯德是一个非常复杂而矛盾的人物。
他的显著特点是脱离实际,耽于幻想。
他满脑子都是骑士小说里描写的那套古怪的东西,到处都有魔法,巨人和妖怪。
同时他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他所向往的理想和他所奉行的原则并不全是骑士制度的产物,其中也包含着人文主义的内容。
如他憎恨奴役压迫,特别看重自由,把锄奸救苦,除暴安良看作自己的天职。
他酷爱自由和公正,敢于为主持正义而忘我斗争。
2、他性格的另一个特点是他的行动的盲动性。
他办事不讲实际,单枪匹马地乱砍乱杀,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敌人,都毫不怯懦,而且从来也不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他的行动虽出于善良的动机,却往往得出有害的后果。
3、堂吉柯德的行动也说明他不是空想,不安于平凡闲暇的生活。
他不仅有理想,而且为了实现理想、改造现实可以不顾个人安危,不顾失败,表现出一种坚持理想、奋不顾身的献身精神和斗争精神。
4、总之、堂吉柯德的形象具有他的复杂性。
他耽于幻想、行动盲目,是一个喜剧型的人物。
同时他又是理想与现实脱节,动机高尚而行动错误的悲剧型人物。
他是可笑的,可悲的,又是可爱的,可敬的。
堂吉柯德形象的巨大概括力,使他成为世界文学中不朽的典型之一。
桑丘·潘沙的典型意义其性格与主人相辅相成:主人耽于幻想,他处处求实;主人急公好义,他胆小怕事。
在作品中,他的形象是不断发展的,最初显得愚蠢,后来逐渐愚中带黠。
在下卷中,性格有进一步发展:在他被公爵夫人捉弄而做了“总督”时,断案公平合理且机智,为官清廉正直,尽管只有短短几天,却做出了政绩。
但他不断地被人捉弄,最后悲惨地弃官。
作者通过这一人物体现了对民主精神的追求。
阿Q的形象特征及典型意义
![阿Q的形象特征及典型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104a489fad6195f302ba68d.png)
阿Q的形象特征及典型意义阿Q是鲁迅作品《阿q正传》里的主人公,阿Q的性格中有农民的质朴、愚蠢和狡猾,他主要的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
他的性格复杂深刻,在那个年代具有极其典型的形象特征及意义。
一、形象特征1.妄自尊大阿Q是一个流浪雇佣,虽是极卑微的人物,但全不把人放在眼里,即便是未庄最有钱的赵家,也总认为自己比别人优秀。
后来进了几回城,就更加觉得自负了。
2.见风使舵阿Q本来痛恨革命,等到辛亥革命大潮流震落到未庄,赵太爷父子都盘起辫子赞成革命时却看得热眼,也想做起革命党来。
但阿Q革命的目的,不过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为了扬眉吐气,报复不满的人,于革命意义,实在是丝毫没有了解3.欺软怕硬阿Q在赌钱赢了钱明知别人是故意打架赖账却不敢言,与王胡打架打不过时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对没有抵抗力的小尼姑动手动脚语言轻薄,对身形薄弱的小D卷起袖口摆出挑战的态度4.不敢正视现实阿Q在出言轻薄吴嫂后被全村人不待见,所有妇人都躲着他,他便离开未庄独自去了城中,后在城中呆不下去了又回到未庄并更加狂妄自大。
最后无路可走的时候渴望革命。
5.自欺欺人每当阿Q遭受到了屈辱和不好的待遇,例如被王胡揍了,就逃避现实,用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说被儿子打了;当他磕头受辱后,又将自己与状元做比较都是第一个;即使到最后被砍头也自欺欺人的说人生天地间本来免不了这样二、典型意义阿Q的形象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其典型意义在于小说通过描写阿Q所深受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再现了旧中国的社会现实,深刻地揭示出了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不妥协的反封建的意义;长期遭受封建地主阶级者压迫和欺凌的阿Q,以“精神胜利法”为突出的心理特征,其典型性格高度的概括了当时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从阿Q对革命的理解及其革命的命运中,彻底地暴露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阿Q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中国的真实而高度的缩影阿Q是未庄社会里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生活中充满了屈辱和痛苦的小人物。
社会地位极其底下,阿Q姓什么,出生于哪里,都无人知晓,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小说人物分析
![小说人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8e0f8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c1.png)
小说人物分析小说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通过人物的描写、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描绘,来展示作者对社会现象、人性问题以及个人命运的思考。
人物是小说中的核心元素之一,他们的塑造能够影响小说的整体氛围和阅读体验。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小说人物进行分析,以深入了解他们的形象、性格和作用。
1. 主角人物分析主角通常是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故事往往围绕着他们展开。
主角人物通常具有复杂的性格和鲜明的个性特征,以及深入思考和内心冲突的强大动力。
他们的命运和经历对整个故事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例如,在经典小说《红楼梦》中,贾宝玉被塑造成一个富有矛盾性格和激烈情感的人物。
他是贾府的独子,天生富贵,但他内心的孤独和对爱情的追求使他感到无尽的痛苦。
他的形象将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相结合,成为小说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2. 配角人物分析配角人物在小说中扮演着辅助主角的角色,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提供支持和冲突。
他们的描写通常包含主角人物的补充或对比,从而更好地凸显主角人物的形象和性格,增强故事的张力。
举个例子,在经典小说《飘》中,配角人物阿什利·威尔克斯是主角斯嘉丽·奥哈拉爱慕的对象,他代表着南方贵族文化的象征。
阿什利的风度和温文尔雅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斯嘉丽的粗犷与冲动。
通过配角人物描写的辅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主角人物的心理和动机。
3. 反派人物分析反派人物是小说中的反面角色,他们的存在往往是为了制造冲突和障碍,激发主角的成长和转变。
反派人物可以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来塑造,他们的形象通常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我们可以看到汤姆·罗宾逊这个反派角色的描写。
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种族主义者,因为他的行动导致了错误的指控和无辜人的冤死。
他的形象引发了主角斯科特和她的父亲艾图斯对正义和平等的思考,同时也加深了小说的紧张氛围。
4. 次要人物分析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通常是为了补充故事情节或增加故事的情感色彩。
小说之人物形象
![小说之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34fb7b226c85ec3a87c2c5ff.png)
第二处: 但有一年的秋季,大约是得到祥林嫂好运的消息之后的又
过了两个新年,她竟又站在四叔家的堂前了。桌上放着一个荸荠式 的圆篮,檐下一个小铺盖。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 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 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第三处: 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 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 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 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说明:三处是按祥林嫂生平排序的)
三是人物形象意义,包括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对表现主题有
何作用等。
以作品《老人与海》为例
形象类型 桑地亚哥: 思想性格 年迈体衰, 孤独背运; 乐观自信, 意义或作用 ①歌颂英勇顽强、夺取胜利的英雄主义精神:桑地亚哥不向命运 低头,无论环境多么艰难,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与智慧进行
人物 形象
铁骨铮铮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黛玉的性格特点。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 车辆久候了。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 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 被人耻笑了他去。(节选自《林黛玉进贾府》) 敏感自尊,小心谨慎。
小说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
人性的复杂性、丰富性、变化性
用联系、发展、辩证的眼光看待人物,绝不能单 一地、静止地评价人物。
小说中的人物,又称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采用“杂 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对比生活中的原型,小 说中的人物往往更具代表性。 人物形象有三个层面的内涵: 一是人物的代表身份、地位、阶层、类属及自身的外在形象; 二是思想性格特征; 核心内涵
红楼梦中的人物性格分析
![红楼梦中的人物性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e06bab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10.png)
红楼梦中的人物性格分析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红楼梦是一部极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作品。
这部小说以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精湛的描写而闻名,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样。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的几位人物进行性格分析,以便更加深入地理解他们在小说情节中的行为和思考方式。
贾宝玉:纯真而复杂的灵魂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主要人物之一,他的性格复杂而深刻。
他具有一颗纯真的心灵,对美的追求和对美的赏识都相当高,因此他常被形容为“花丛中的蝴蝶”。
他对诗词和艺术有着独特的欣赏能力,并对待别人表达他的感情时充满真诚和温情。
然而,贾宝玉也有着一些负面的性格特点。
他非常情绪化,经常陷入自怨自艾的状态,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挫折和痛苦感到难以承受。
他对女性的态度也复杂而矛盾,既深爱林黛玉、薛宝钗、迎春等人,又常常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对待她们。
林黛玉:敏感而自卑的艺术家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引人注目的女性之一。
她是一个敏感而多愁善感的艺术家,对于是非善恶有着敏锐的触觉。
她擅长写诗,并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然而,她对自己的才华和美貌常常感到自卑,这导致了她内心的痛苦和矛盾。
林黛玉也是一个极度情绪化的人,她的情感起伏非常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她对贾宝玉的深爱使她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同时她也对周围的人和事情充满了关怀和善意。
薛宝钗:沉静而理性的智者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相对比较沉稳的女性角色。
她以其温和而理性的性格而闻名。
她对贾宝玉的真诚和善良感到欣赏,并常常以平和的态度处理复杂的情感关系。
她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在重要时刻保持冷静。
然而,薛宝钗有时会显得过于理性和冷漠,对于他人的困难和悲伤没有充分的体会和理解。
她很少展现情感的表达,这使得她的内心难以被人理解。
贾母:仁慈而具权威的家族长者贾母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在整个故事中扮演着权威和慈爱的角色。
她是整个宁府家族的核心人物,她的决策和意见对于贾府家族的事务具有重要的影响。
她善良而慈祥,对于家族成员有着无私的关爱和忍耐。
语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解析
![语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c9adf9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1d.png)
语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解析在语文小说中,人物形象是作品中最为重要和生动的元素之一。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绘和塑造,作家能够向读者传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能够使故事更加真实和引人入胜。
本文将通过对三位主要人物形象的解析,探讨语文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和对作品的意义。
人物一:李文彬(《春》)李文彬是陈独秀的小说《春》中的主人公之一,也是一位典型的知识分子。
在小说中,李文彬被描绘为一个情感细腻、善良而又有理想的年轻人。
他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心和对新思潮的追求使他面临了很多的考验和挑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李文彬的形象塑造了一个新时代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他们思想开明,追求自由和平等,同时也面临着社会的压力和矛盾。
人物二:范进中(《围城》)范进中是钱钟书的小说《围城》中的主角,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温文尔雅、聪明而又矛盾复杂的人。
范进中的矛盾性体现在他对婚姻和事业两者之间的纠结上。
虽然他内心渴望自由和婚姻的幸福,但他却被社会和家庭的压力所束缚,一直陷入婚外恋的纠缠中。
范进中的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个人自由和婚姻观念的冲突,也反映了现代人在面对选择时的迷茫和困惑。
人物三:林黛玉(《红楼梦》)林黛玉是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中的经典形象之一,她是一个美丽而又矛盾复杂的人。
黛玉聪明、才情出众,但她也内心充满了忧郁和自负。
她对于爱情和命运的矛盾情感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林黛玉的形象塑造了一个非凡的女性形象:她是文化的象征,也代表了女性在封建制度下的束缚和挣扎。
通过对以上三位主要人物形象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语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方式多样而丰富。
作家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言行举止、人物关系等方面,深入地刻画了人物的形象,使之栩栩如生。
这不仅丰富了故事的情节,还使读者对作品中的人物产生了深厚的共鸣。
同时,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
毕业论文:小说《人生》中人物分析
![毕业论文:小说《人生》中人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89c6ee3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db.png)
毕业论文路遥《人生》中刘巧珍的人物形象分析2008秋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内容提要:在《人生》这部小说中,刘巧珍这一人物形象是路遥对于女性形象塑造的顶峰,是作者所着力颂扬的一个农村新女性,她是农村里最为完美最为神圣的代表。
刘巧珍对高加林的爱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婚姻观念的限制,她对高加林的爱,深沉而又纯洁,在传统的爱情道德上又折射出对具有文明表征的新生活的追求。
刘巧珍痴情地爱着高加林。
高加林提出分手时,对加林的行为给予体贴和理解,被人们称为是金子般珍贵的感情,而实质上所体现的乃是母性之爱的伟大。
她不是想通过高加林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而是希望通过高加林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可以说,在精神上,她是富有而又贫乏的,她的纯真,善良的外表内也掩藏着一些简单和愚昧的东西,她的谦让和自卑实际上也是对自我价值和否定。
刘巧珍爱情追求虽然不成功,但也给后来者追求地久天长的爱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典型的现实意义。
生活,除了物质生活,还有那不容忽视的男女双方与时俱进的精神生活。
关键词:人生刘巧珍形象。
路遥《人生》中刘巧珍的人物形象分析路遥的《人生》问世后,刘巧珍这位家喻户晓的乡村少女,几乎成了中国农村妇女传统美德的代名词。
在路遥的小说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既渗透了作家内在情感的体验,表达了对人生的独特发现和深刻思考,又具有普遍的社会内涵,同时还寄寓着作家展翅欲飞的幻想。
路遥对女性形象的塑造,除了一小部分涉及到她们的劳动、工作外,大多“镜头”放在了她们对爱情、婚姻的态度,以及围绕这一中心事件所采取的行动上。
刘巧珍这一人物形象是路遥对于女性形象塑造的顶峰,她身上几乎凝聚了传统女性的一切优秀特征,是作者心血之所聚,通过分析这一形象,我们可以清晰地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
塑造典型人物的意义
![塑造典型人物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c99eae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02.png)
塑造典型人物的意义塑造典型人物是文学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传达形式,它可以在作品中展现和传递一种类型的人物形象和特征。
典型人物是作者通过想象和创作,用文字来描述出的丰富而有生命力的形象,彰显着一定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
塑造典型人物的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塑造典型人物是创作形式的需要。
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形式对于展现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的要求非常高。
通过塑造典型人物,作家可以更加深入地表现作品中的主题思想,丰富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力。
第二,塑造典型人物是文学作品传达社会观念的有效方式。
通过作者对典型人物的刻画,可以使读者了解和认识这种类型人物所代表的一种思想观念、价值观或文化特征。
典型人物的塑造可以成为文化传承和社会价值观的宣导,有助于提高读者的思维深度和文化素质。
第三,塑造典型人物有利于读者情感共鸣。
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常常具有鲜明的个性和人物形象,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这种情感共鸣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加深对作品的记忆和理解。
第四,塑造典型人物是人文关怀的体现。
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刻画,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强对于不同个体的关注和理解。
同时,典型人物的塑造可以帮助文学作品更好地反映客观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加尊重人性的价值观念。
总之,塑造典型人物作为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和文化内涵。
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可以深入反映个体与环境、人类与社会、人性与文化的互动,使小说、散文等文学形式更加丰富和生动,更好地为人类传递思想和传承文化。
小说人物性格和典型意义
![小说人物性格和典型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c1c374dbe1e650e52ea992e.png)
• 1.文中对机关干部眼光的描写,使用了那些不同的词语?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 2.从文中的描写看,中学生的特点是什么?请找出反映这 种特点的两个词语。 • • 3.同样是纷纷回答问题,大学生和小学生的表现有什么 不同? • • 4.“智力测验”测验了四类人物,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这 四类人物? • •
• 第1、2、3道题都围绕“概括人物性格特征”设题,第4题是分析形象 的典型意义。第1题题目已经提示要从“眼光的描写”即肖像描写的 角度去分析,阅读小说不难找出:科员是“请示的眼光”;科长是 “求教的眼光”,处长是“聪明的眼光”;局长是“习惯的眼光”。 这些机关干部不是不能思考问题,而是长期以来的习惯使他们不敢思 考不愿思考,只等听命于上级。作者通过这些逼真的细节描写活画出 他们不肯主动积极思考问题,习惯按上级意图办事的性格特征。解答 第2题,可以从后面一问开始思考,先看尖子生回答问题是“规规矩 矩”;同学们是“齐声回答”;就连调皮的学生也只是在座位上叫。 由此得出,中学生的特征是“听话”。第3题,思考时要注意同中求 异,透过表面的相同,找出实质的不同。通过分析语言可以看出,大 学生“哄堂大笑”、“纷纷叫嚷”是因为他们太高傲,蔑视这些似乎 是太简单的问题。小学生“纷纷举起小手”是因为他们天真活泼,不 受约束,才能毫无保留地发表意见。第4题,要从反映作者写作意图, 表现主题的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的意义。根据小说最后一段内容,作者 举这四类人目的在于揭示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份的变化、限制思考 的因素增加,人们的想象力逐渐消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智力测验 电视台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智力测验,准备拍完之后向全国播放。他们带着摄像机和录音机,先到一个局,测验机关干部。 节目主持人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圆圈儿,问道:“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 机关干部们看着黑板上的粉笔圆圈纳闷儿,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心里没底,不敢回答。摄像机可是不停地来回摇。谁也不能回答吧? 那可太不像话啦…… 科员开始以请示的眼光看着科长;科长以求教的眼光望着处长;处长以他擅长领会意图的聪明眼光盯着局长;局长用习惯的眼光向秘书 求援;美丽的女秘书今天可是彻底悟了,走过来跟局长咬耳朵。她忘记正在录像,局长听罢秘书的你们的问题哩?” 电视台的同志来到智力测验的第二组——一大学中文系的教室里。 冷场半分钟。骄傲的大学生们突然哄堂大笑,纷纷叫嚷起来: “这算啥问题嘛?还要考我们大学生!” “太瞧不起人了!简直是开玩笑!” 初中学生是第三组。一位常考第一名的尖子学生规规矩矩地带头举手,然后站起来指着,黑板的粉笔圆圈答道:“这是一个零。” 节目主持人问:“他答的对吗?” 同学们齐声回答:“对!” 主持人问:“还有别的答案吗?有没有第二种答案?大家好好想一想……” 一个调皮的学生,没敢站起来,在座位上叫了一声:“欧!……英文字母的欧!” 班主任瞪了他一眼。节目主持人赶紧说:“他说的对呀,回答得很好!” 第四组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看了黑板上的粉笔圆圈之后,教室里非常活跃,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问题; “是个月亮!” “怎么是月亮呢?”节目主持人高兴地问。 “黑板是天,天黑了,月亮又白又圆!” “是乒乓球!” “是烧饼!” “是鸡蛋!” “李谷一的嘴巴——她唱歌呐!” 智力测验圆满结束。电视台播放节目时,给加了个标题:人们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
赏析米考伯分析他的性格特点和典型意义写不少于800字作文
![赏析米考伯分析他的性格特点和典型意义写不少于800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8013b0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e3.png)
赏析米考伯分析他的性格特点和典型意义写不少于
800字作文
米考伯这个人物形象非常生动,尤其是其“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性格,使他成为文学中的一个典型。
米考伯是大卫做童工时的房东,后来成了大卫的忘年之交。
大卫成年后在伦敦见到了他,在威克菲尔和希普那里为他找了工作。
希普抓住了米考伯的前科,逼迫他参与自己的勾当,但米考伯终于勇敢地揭露了希普的恶行。
米考伯人物出处出自《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长篇小说,被称为他“心中最宠爱的孩子”,于1849至1850年间,分二十个部分逐月发表。
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
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大卫从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以“我”的出生为源,将朋友的真诚与阴暗、爱情的幼稚与冲动、婚姻的甜美与琐碎、家人的矛盾与和谐汇聚成一条溪流,在命运的河床上缓缓流淌,最终融入宽容壮美的大海。
其间夹杂各色人物与机缘。
语言诙谐风趣,展示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广阔画面,反映了狄更斯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的理想。
1、性格特点伤感、仁慈、糊涂,在大卫小的时候就与他成为朋友。
2、人物简介威尔金斯·米考伯(Wilkins Micawber),米由于债务问题进过牢房。
大卫成年后在伦敦见到了他,在威克菲尔和希普那里为他找了工作。
希普抓住了米考伯的前科,逼迫他参与自己的勾当,但米考伯终于勇敢地揭露了希普的恶行。
米考伯最终移民澳大利亚,在经营农场上成就斐然,并成为当地长官。
米考伯的原型是狄更斯的父亲,约翰·狄更斯,他在狄
更斯儿时也遇到了类似的经济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如何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义? • 所谓人物的性格特征是指在一定时代、社会、环境中人物所体现的 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特征。所谓典型意义是指人 物的性格所具有的广泛的代表性。人物形象的分析是考查小说阅读的 重要内容。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区分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概 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 判断人物是否是主人公,不是看人物是否贯穿始终和用的笔墨的多 少,而是依据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看他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创作 意图。概括人物性格特征应抓住言行心理等方面,不同性格的人物都 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习惯,所以从人物的语言行动人手,不难把握人物 形象的性格特征。肖像、心理描写也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分析时 也不能忽视。而对那些既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又能反映社会的某 些本质,具有某种共性的典型人物,还要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人物与 主题的关系去分析其典型意义。
• 第1、2、3道题都围绕“概括人物性格特征”设题,第4题是分析形象 的典型意义。第1题题目已经提示要从“眼光的描写”即肖像描写的 角度去分析,阅读小说不难找出:科员是“请示的眼光”;科长是 “求教的眼光”,处长是“聪明的眼光”;局长是“习惯的眼光”。 这些机关干部不是不能思考问题,而是长期以来的习惯使他们不敢思 考不愿思考,只等听命于上级。作者通过这些逼真的细节描写活画出 他们不肯主动积极思考问题,习惯按上级意图办事的性格特征。解答 第2题,可以从后面一问开始思考,先看尖子生回答问题是“规规矩 矩”;同学们是“齐声回答”;就连调皮的学生也只是在座位上叫。 由此得出,中学生的特征是“听话”。第3题,思考时要注意同中求 异,透过表面的相同,找出实质的不同。通过分析语言可以看出,大 学生“哄堂大笑”、“纷纷叫嚷”是因为他们太高傲,蔑视这些似乎 是太简单的问题。小学生“纷纷举起小手”是因为他们天真活泼,不 受约束,才能毫无保留地发表意见。第4题,要从反映作者写作意图, 表现主题的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的意义。根据小说最后一段内容,作者 举这四类人目的在于揭示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份的变化、限制思考 的因素增加,人们的想象力• • • • • • • • • • • • • • • •
智力测验 电视台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智力测验,准备拍完之后向全国播放。他们带着摄像机和录音机,先到一个局,测验机关干部。 节目主持人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圆圈儿,问道:“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 机关干部们看着黑板上的粉笔圆圈纳闷儿,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心里没底,不敢回答。摄像机可是不停地来回摇。谁也不能回答吧? 那可太不像话啦…… 科员开始以请示的眼光看着科长;科长以求教的眼光望着处长;处长以他擅长领会意图的聪明眼光盯着局长;局长用习惯的眼光向秘书 求援;美丽的女秘书今天可是彻底悟了,走过来跟局长咬耳朵。她忘记正在录像,局长听罢秘书的汇报,才气呼呼的说:“对不起!事先不 打招呼,不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解答你们的问题哩?” 电视台的同志来到智力测验的第二组——一大学中文系的教室里。 冷场半分钟。骄傲的大学生们突然哄堂大笑,纷纷叫嚷起来: “这算啥问题嘛?还要考我们大学生!” “太瞧不起人了!简直是开玩笑!” 初中学生是第三组。一位常考第一名的尖子学生规规矩矩地带头举手,然后站起来指着,黑板的粉笔圆圈答道:“这是一个零。” 节目主持人问:“他答的对吗?” 同学们齐声回答:“对!” 主持人问:“还有别的答案吗?有没有第二种答案?大家好好想一想……” 一个调皮的学生,没敢站起来,在座位上叫了一声:“欧!……英文字母的欧!” 班主任瞪了他一眼。节目主持人赶紧说:“他说的对呀,回答得很好!” 第四组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看了黑板上的粉笔圆圈之后,教室里非常活跃,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问题; “是个月亮!” “怎么是月亮呢?”节目主持人高兴地问。 “黑板是天,天黑了,月亮又白又圆!” “是乒乓球!” “是烧饼!” “是鸡蛋!” “李谷一的嘴巴——她唱歌呐!” 智力测验圆满结束。电视台播放节目时,给加了个标题:人们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
• 1.文中对机关干部眼光的描写,使用了那些不同的词语?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 2.从文中的描写看,中学生的特点是什么?请找出反映这 种特点的两个词语。 • • 3.同样是纷纷回答问题,大学生和小学生的表现有什么 不同? • • 4.“智力测验”测验了四类人物,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这 四类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