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机械自然观之起源
2014春《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答案

2014春《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及主要思想。
答:背景:(1)自然科学成就:自18世纪下半叶起,自然科学在天文学、地质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各个领域获得前所未有的辉煌发展,导致19世纪自然科学发生了激烈的革命性变化;(2)理论前提:在马克思、恩格斯以前,自然科学的哲学研究早已问世,但是,古代的自然哲学囿于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思想,对自然的解释停留在简单的猜想、思辨阶段。
目的:概括自然科学新成就,创立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主要思想:(1)唯物辩证法自然观确立的历史必然性;(2)整个世界的历史是自然史和社会史的统一;(3)自然科学发展的动力及基本趋势:生产实践与科学试验是根本动力,科学认识内部的矛盾运动、科学理论与经验事实的矛盾、不同理论观点之间的矛盾、各门具体科学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是基本动力;(4)系统阐发科学认识论思想。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学科性质。
答:研究内容:(1)科学技术与自然观;(2)科学与科学方法论;(3)技术与技术方法论;(4)科学技术与社会。
具体说来涉及十个方面:综合研究;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自然观研究;科学哲学与科学方法论研究;技术哲学与技术方法论研究;技术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哲学问题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科学与文化研究;科学思想史研究;科技哲学名著与科学技术哲学史研究。
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不断地从各门自然学科、人文社会学科中,吸收其思想精华,批判地继承各相关学科的优秀成果,逐渐发展成的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3.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与体会。
答:(1)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科学发展观;(2)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提高科学技术研究的理论思维能力;(3)自然辩证法有助于培养科学技术研究的自主创新能力①具有怀疑批判和勇于创新的精神②掌握科技创新的基本途径、方法:a、科学研究始于问题;b、交叉与综合的思想方法;c、专业性研究方法③具有文、理、工兼容的知识结构4.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试述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试述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自然观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
要理清不同自然观之间的辩证关系,弄清它们之间的发展脉络。
因此,本文首先介绍了三种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形成和具体特征,然后说明了这三种自然观与当时科学水平的关系。
认识到现实总是先于哲学,哲学只是现实的反映。
我们应该实事求是,用新的现实改造旧的观念,而不是用旧的观念束缚新的现实。
关键词:三种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与联系,实事求是一、厘清不同自然观之辩证关系的重要性自然观是人类对于自然界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总看法,总观点,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
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1]不同自然观对人们的行为有不同的指导意义,自然观是人行为做事的方法论。
但三种不同的自然观之间相似而又不同,其间的界限往往让人搞不清楚。
因此常有发生使用错误的自然观指导自己的所作所为还不自知的事情,但错误的自然观导致错误的方法论,错误的方法论又会使人做出错误的行为,产生严重的后果。
因此厘清不同自然观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一件十分重要,且十分有必要的事情。
二、对三种自然观的简要认识(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古代因东西方文化差距及地理因素导致的信息交流困难,所以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大体上有两种存在,一种是西方的起源于希腊并逐渐发展开的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一种是古代中国唯物主义自然观。
[2]这两种自然观并不完全相同,但其本质思想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起源可追溯至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泰勒斯,他认为万物的本源是水,之后其他人在此基础上思考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阿那克米西尼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气”,赫拉克利特和希八索认为是“火”,恩培多勒思最后集众人所长,并加上新的元素“土”,认为万事万物由四种元素,土、火、水、气,组成。
这就是古希腊朴唯物主义自然观中占据主流的四气学说,当然还有别的学说,类似留伯基、德莫克利特的“原子论”,毕达格拉斯的“数即万物”,但都不是主流,大多数人还是接受四气说。
自然辩证法

弗里德里希· 维勒(Friedrich Wöhle), 1800年7月31日--1882年9月23日,德国化学家。 他因人工合成了尿素,打破了有机化合物的“生 命力”学说而闻名。
德米特里· 伊万诺维奇· 门捷列夫,19世纪俄 国化学家,他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但是真正第 一位发现元素周期律的是纽兰兹,门捷列夫是后 来经过总结,改进得出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律 的),并就此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份元素周期表。 1907年2月2日,这位享有世界盛誉的俄国化学家 因心肌梗塞与世长辞,那一天距离他的73岁生日 只有六天。他的名著、伴随着元素周期律而诞生 的《化学原理》,在十九世纪后期和二十世纪初, 被国际化学界公认为标准著作,前后共出了八版,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化学家。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
自然界是客观的、变化发展的物质世界;“物质在其 永恒的循环中是按照规律运动的”;物质运动在量和质的 方面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 式;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意识和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实 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 动,是人类存在的本质和基本方式;认识自然界要遵循客 观性原则。
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英国人, 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经典力学体系的奠基 人。
思考:牛顿的科学成就?
(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
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具有绝对的不变性; 它是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 来源于外力作用的、遵循因果规律的机械运动;人 与自然都是机器,并且是分立的。
3、以孤立和静止的方法研究自然界
这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虽然“对于日常应用,对于 科学上的细小研究让然是有效的”,但是,“他们在绝对 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主张“事物及其在思想上的反应 即概念,是孤立的、应当逐个地和分别的加以考察的、固 定的、僵硬的、一成不变的研究对象”,从而“堵塞了自 己从了解部分到了解整体、到洞察普遍联系的道路”,它 “在个别问题上胜过朴素唯物主义,但对世界的联系和发 展的理解却低于朴素唯物主义”。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辨证法复习范围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二者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主要观点、特征一、a机械论自然观的产生新兴科学的哺育,机械的广泛使用,新哲学体系的提炼b机械论自然观的主要观点与特点前提与基础:人与自然的两分,自然的数学设计,物理世界的还原论说明,自然与机器的类比主要观点1、物质观: 认为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最小的粒子——原子,……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下,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也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
这种原子论的物质观是经典力学世界图景的理论基础。
2、时空观: “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它又可以名之为‘延续性”’。
“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
”3、运动观: 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
4、因果观: 认为可以把经典力学的因果关系推而广之,用力学模型和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和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5、相互作用观: 认为物质粒子之间或由它们构成的物体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的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
6、人类统治自然: 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和压迫,人类企图代替上帝的地位,充当宇宙的统治者和创造者总体而言,机械论自然观提供了一幅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图景。
在这幅图景里,自然界绝对不变,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并将永远如此;万事万物只是在时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
c特点1、唯物主义。
世界是物质的,从自然本身来理解自然。
2、形而上学。
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和永恒不变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看不到事物之间普遍的联系和发展。
3、机械论。
承认自然界事物的机械运动及其因果关系,主张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浅薄的机械论:把万物都看成机器。
深层的机械论:一切现象都可以用力来解释。
牛顿、洛克的思想及其生成

在英国思想史上,17世纪后半期是近代思想生成和思想巨人辈出的时代。艾萨克·牛顿与约翰·洛克是其代表人物。两人长期的天才努力最终在17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结出累累硕果,英国甚至西方近代思想和知识的基本框架自此奠定。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牛顿的代表作,其开创性贡献主要集中在物理学、天文学和自然哲学领域。牛顿因此而成为科学革命的旗手。该书不仅因具体的科学发现而名扬四海,而且对人类思想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就世界观而言,该书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等控制宇宙的法则,极大地改变了时人对宇宙本质的理解,推动了时人形成有“机械论哲学”之称的全新自然观:自然界是一个整体,一切事物都具有内在联系,都完全服从于力学上的机械因果律。就方法论而言,该书是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相结合的光辉案例,彻底打破了中世纪流行的神启和先验方法,为获取知识提供了全新而可靠的方式。牛顿的贡献使人们开始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凭借人类的理性方法完全可以认识这些法则。该信条正是贯穿欧洲启蒙运动始终的基本信条。在这个意义上,牛顿成为欧洲启蒙思想的启迪者和启蒙运动事实上的发起人。爱因斯坦评论牛顿道:“在他以前和以后都没有人能像他那样决定着思想、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执着、自律的学术品格是思想进步和知识发展的精神动力。一般认为,清教伦理在英国近代化进程中发挥过大的作用,思想文化的近代化亦不例外。清教伦理认为,上帝写了两本书:一本是《圣经》,一本是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就是在理解上帝的智慧和伟大。这种认知为探寻科学真理提供了精神激励。清教伦理还认为,上帝的选民应该自我约束、艰苦奋斗,并把这些看作自己的天职。这种认知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严谨、顽强、独立等难得的职业素养。因此,清教徒在英国知识界不但比重大而且素养高。牛顿、洛克、波义耳、胡克都具有浓厚的清教徒背景。在论及牛顿与宗教的关系时,传记作者写道:“牛顿一直担负着上帝的使命,寻求上帝的秘密,解读上帝的设计。”爱因斯坦说过:“科学只能由那些全心全意追求真理和向往理解事物的人来创造。然而这种感情的源泉却来自宗教的领域。”引用这段话,不是用来支持宗教,而是想说作为思想和知识生产者的知识分子,需要有终极关怀,需要有追寻真理和探求真知的献身精神。
论机械自然观之起源

姓名:邢晓红学号:02130141论机械自然观之起源机械自然观是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简称。
机械自然观是历史上相继的自然观形态的一种形态或一种阶段。
它作为人类认识自然、刻画自然的一种自然图景和方法论的历史形态,曾历经数百年,它不仅其自身有着复杂的历史演化,而且对于西方近、现代的自然科学、哲学、宗教及其它社会科学的发生、发展,甚至对于西方社会文化总体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辩证法要求对每一个特殊的历史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º。
同样对机械自然观的历史情况也不例外。
通过对于科学技术史和哲学史的认真分析,我们认为,机械自然观的历史演化可以大体划分为四个阶段或四个相继的历史形态,即早期形态,经典形态、极端形态和现代形态。
机械自然观的早期形态的基本特征是机械式类比,它是以类比机械式机器(主要是手工制造的精巧的机械钟)看待宇宙及其万物的一种自然图景。
由于它以技术和工艺的生产发展引伸出来的机械为模式,所以它反映了不同于中世纪从思辨到思辨的思维方式的新的面向实践的观点,而且构成了对宗教神学自然观的直接威胁,成为反对经院哲学及其神学自然图景的一面旗帜。
早期形态的机械自然观基本上隶属于社会心理层次。
这是因为,第一,它比较直接地反映了与中世纪不伺的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生产技术状况,第二,它采取一种直观的类比方式,说明它还是不完善、不系统的思想意识。
因此,它是对当时社会存在比较直接的反映,是不够深刻的、尚未完全分化的、处于浑沌状态的社会意识。
这当然属于社会心理形态的机械自然观属于社会心理,在反对宗教神学自然观的斗争中,它既有优势又存在着不足。
所谓优势是说,由于宗教神学自然图景也是当时社会意识中占统治地位的、重压在人们心头上的社会心理,所以和它相对立的社会心理有助于消除这块重石;所谓不足是说,这种社会心理形式决定了它的非系统性、非深刻性和浑沌状态。
例如,它把世界看成一架钟表式机器,但钟表有自己的创造者—工匠,那么世界的创造者呢!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早期形态的机械自然观还认为存在着一个活生生的人格化的神—上帝,不过与宗教神学自然观不同,这里的上帝不再是随心所欲的君王,而只是一位在钟表发条松动时拧紧发条的工匠,这当然是一个历史进步,它是后来自然神论的萌芽。
机械主义自然观科学基础

机械主义自然观科学基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一直是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也有所不同。
机械主义自然观科学基础是一种以机械运动和机械原理为基础的自然观,它认为自然界的运行和现象可以用机械运动来解释和理解。
本文将从机械主义自然观的起源、发展以及对科学研究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机械主义自然观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由一种理性的设计所组成的,类似于一个完美的机械装置。
而亚里士多德则将这种机械主义观念进一步发展,他提出了物质的四个层次,从无机物到有机物,形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的机械世界。
机械主义自然观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伽利略和牛顿等科学家通过对物体运动和力学规律的研究,将机械主义观念应用到了自然科学领域。
他们认为,自然界中的运动和现象都可以通过数学和物理定律来解释和预测,就像一个精确的机械系统一样。
这种机械主义观念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推动了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机械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机械运动的研究,二是机械原理的应用。
机械运动的研究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学原理,从而揭示自然界的运行机制。
通过对物体的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的测量和分析,科学家可以得出物体受力和相互作用的规律,进而推导出物体的运动方程和动力学原理。
机械原理的应用则是将机械运动的规律和原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和改善人类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例如,通过研究和应用机械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各种机械装置和工具,如汽车、飞机、电脑等,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机械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不仅仅体现在物理学领域,还涉及到其他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
例如,生物学中的机械主义观念认为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都可以用机械运动和机械原理来解释和理解。
通过对生物体的解剖和生理功能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揭示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研究生物体的生理机制和生物进化的规律。
【完整版毕业论文】自然辨证法论文--机械发展中的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论文》机械发展中的自然辩证法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姓名: SZL学号:2012年12月04日摘要自然辩证法是在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
自然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
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关,不可分割。
机械作为工科这个自然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与进步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今天的许多学科、产业等想要继续高速向前发展都离不开机械的发展与进步,而机械本身要取得更深入的发展,就必须上升到哲学的高度,特别是自然辩证法对其发展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本文了介绍了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理论知识,阐述了自然辩证法与机械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以及重点说明了其对机械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机械科学技术发展第一章自然辩证法的实际意义1.1 自然辩证法的简介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自然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二级学科,是当今最活跃的哲学研究方向。
在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是人类自然观、自然科学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发展中的划时代的变革。
在自然观上,克服了传统的自然观的认识上的直观、思辨上的局限和近代自然观的形而上学与机械论,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做出了唯物的同时又是辨证的回答。
在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先验论的形而上学和唯理论的唯心主义倾向,将归纳法和演绎法辨证的结合。
第一次将社会实践放到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首要地位,强调了实践的重要作用,从方法论的高度阐明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论机械自然观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

论机械自然观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一、本文概述《论机械自然观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一文旨在深入探讨机械自然观在人类思想史和科技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性和地位。
机械自然观,作为一种以机械运动原理来解释自然现象和人类行为的哲学观点,自古希腊时期起便对科学研究和哲学思考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梳理机械自然观的演变过程,分析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在现代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
文章首先将对机械自然观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接着,通过回顾历史,阐述机械自然观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脉络,以及其与当时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的关联。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进一步分析机械自然观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思想解放以及塑造人类世界观等方面的历史作用。
文章还将探讨机械自然观的局限性,以及在现代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挑战。
本文将对机械自然观的历史地位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其在人类思想史和科技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并指出其在未来科学研究和哲学思考中的潜在价值。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希望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机械自然观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哲学思考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二、机械自然观的历史发展机械自然观,作为人类对自然世界的一种理解和解释方式,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
它起源于古代朴素的自然观,经过中世纪的神秘主义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启蒙,最终在17至19世纪的近代科学革命中达到了顶峰。
在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理解主要基于直观观察和朴素的哲学思考。
那时,机械自然观尚未形成,人们倾向于将自然现象归因于超自然力量的干预。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开始逐渐摆脱神秘主义的束缚,试图用更加理性的方式解释自然世界。
中世纪时期,虽然神秘主义和宗教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但也有一些学者开始尝试用机械原理来解释自然现象。
这种尝试虽然受到宗教思想的限制,但为后来的科学革命奠定了基础。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兴起和科学方法的探索为机械自然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自然辩证法概论讲义2-7(自然观的历史演变)素材

亚里士多德的希腊有机自然观思想
有机体的等级理论:天上运动和地下运动质 的区别,地球中心的宇宙体系,物种不变的 思想; 运动的目的论:如果一个事物经过了连续变 化有一个终点的话,这个终点就是目的; 第一推动:世界上万事万物最后的动因是那 最高的目的、形式、自身不动而推动一切事 物运动发展的“第一推动”; 重质的科学不重量的科学:重分类方法不重 数学方法。
古代科学的形态
自然哲学 西方:“原子论”“万物皆火(水、气)” 东方:道家学说、墨家实验;儒家“天人感应” 实用知识(科学)体系 中医 官员知识分子:五大农书、药书 三大发明的利用——技术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创新性差 理论自然科学 《几何原本》、阿基米德
自然哲学的猜测
古希腊自然哲学值得注意的知识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
自然哲学的衰落与技术上的创造
罗马时代在科学上取得的最突出的成果: 一是在天文学方面托勒密地球中心说的 建立; 二是在医学方面盖仑将医学知识体系化。
亚里斯多德“自然”的七种含 义
(1)起源或诞生; (2)事物所由生长的东西,即它们的种子; (3)物体中运动或变化的源泉; (4)构成事物的基质; (5)事物的本质或形式; (6)一般的本质或形式; (7)自身具有运动源泉的事物的本质。
2.
3.
4.
科学与经验结合的成果
1.
亚里士多德
在物理学方面:认为物体只有在一个不断作用着的 推动者直接接触下,才能够保持运动。他否认“真 空”的存在,认为空间必须装满物质。 在生物学方面:最先把生物学置于广泛观察的基础 之上,这反映了他注重经验的特点。 在胚胎学方面:认识到雌雄在生殖上各有不同贡献, 改变了那种认为父方是惟一真正亲本的看法。 在生理学方面:认为生物的结构是受生物的习性和 器官的功能支配的。 形而上学(metaphysics)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绪论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P2)、基本内容(P2-4)、学科性质(P6-8)?答:研究对象:①自然界的辩证法;②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③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辩证法基本内容:㈠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㈡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义: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㈢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四]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学科性质:⑴哲学的分支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
(属于哲学门类:科学技术哲学,一门关于理论思维(辩证思维)的学科)(2)中间层次在科学与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之间的位置上,是联系二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具有中介学科特点的一个哲学学科。
(自然辩证法与哲学、自然科学之间的层次关系:哲学自然辩证法各门具体科学技术)(3)交叉学科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不是孤立的,它不仅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也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
(4)综合性和开放性2.自然辩证法的学习体会(P23-26 )。
自然观1.人类自然观的演变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相互关系?(1)人类自然观的演变总是与同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紧密联系的。
人类自然观受当时科学和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而自然观对科技的发展起着推动或者阻碍的作用。
但科学技术最终总是能突破层层阻碍向前发展,并形成新的自然观,这种新的正确的自然观又会极大地促进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每一种自然观都不能摆脱历史的局限性;(3)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也不断的接受着检验并不断得到发展。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

第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第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
第三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新发展:生态自然观
所谓自然,是指非人 工的物理世界(包括 生命世界和非生命世 界)
除了外部自然还包括 人类携带的内部自然 如肉体、感性、情意、无 意识等。
自然还有 本性、本来 就有的东 西之意思
(三)主要著作与基本思想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恩格斯:反杜林论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主要著作与基本思想
(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的基本观点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自然界除了 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表现形式之外,什么也没有;运动在量上 和质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即 人脑的属性和技能;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 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他们既是 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 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一切事物处在普遍联系和相 互作用之中,处于永久的产生和消亡之中,处于不断的运动 和转化之中;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在自然的特定领域发展 的特定阶段上,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随着人类的社会实 践活动的深入展开,使原有的自然部分领域不断得到认识和 改造,于是出现了一个与外在于人的活动的“纯自然”所不 同的具有新质的“人化自然”,这种人化自然也就是进入人 类文化或文明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 哲学思想渊源
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哲学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古典唯心主义和费尔巴 哈的人本唯物主义的发展阶段。
论机械自然观之起源

论机械自然观之起源机械论自然观渊源于古希腊的原子论,肇始于文艺复兴时期,勃兴于近代科学革命中,19世纪后半叶受到挑战,20世纪初渐趋衰微,在西方思想史乃至世界思想史上居于统治地位有年,其成就骄人其缺陋也尖锐。
机械论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是分离的和对立的,自然界没有价值,只有人才有价值,发展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这就为人类无限制地开发、掠夺和操纵自然提供了伦理基础;在西方文化中,自然和女性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性的、象征性的政治关系,因而当自然被工具化、遭受迫害的同时,女性也未能幸免,同样遭受着人格丑化和迫害。
生态女性主义从人性、价值和公正的伦理视角对机械论自然观进行了反思与批判。
大约在16世纪到17世纪,一种与希腊有机论自然观相对立的新的自然观开始兴起,并迅速取代前者占据主导地位。
正像希腊自然观借助“生命机体”的隐喻,新的自然观也建立于一个奇特的隐喻——“机器”的隐喻之上:自然界是一架机器,一架由各种零部件组装而成按照一定的规则、朝着一定的方向运转的机器。
和希腊自然观一样,在这个隐喻中,自然界的秩序、规律、目的也被认为是源于某种精神性的东西;所不同的是,希腊哲学家认为精神在自然之中,是自然界固有的,而新时代的哲学家则认为,精神是自然之外的“超越者”,即“上帝”。
上帝设计出一套原理,把它放进自然界并操纵自然界运动,而自然界本身完全是被动的、受控的,它仅仅是一架“机器”。
这种新的自然观被称作机械论的自然观。
一、牛顿力学的巨大辐射效应笛卡尔构筑了十七世纪科学的概念框架,但他把自然看作是一架受精确的数学法则支配的完善的机器的观点,还只是一种幻想,牛顿力学的巨大成功使其梦幻成真。
由此近代机械自然观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一套世界统一性理论,同时,也给人们提供了一套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牛顿科学看来,物质的宇亩是被精巧地设计出来的巨大的机械装置,它服从于无比美妙的决定论的运动规律。
世界大机械由数量巨大的运转部件组成,所发生的一切都存在一定的原因,并会产生一定的后果,只要能够知道该系统在任何时刻的状态的所有细节,原则上就可以绝对地预言该系统任何一部分的未来;也就是说复杂的事物集合只要分解成自然的相互作用,人们就可以理解,这是一种典型的分析方法。
自然辩证法—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科学思想史一、希腊科学精神的起源Q1,“理性科学”在希腊时代,作为一种人文形式,是与希腊人对于“自由”的追求,与他们把“自由”为作基本的人文理念密切相关的。
比较起来,我们中国古代有着完全不同的人文理念,因而也伴随着不同的人文形式。
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古代文化是把“仁”作为基本的理想人性,而把“礼”作为达成这种理想人性的基本形式。
希腊人最高人文理念是自由。
一个人如果不懂得自由的话,那么他就只能是奴隶,就不可能成为一个高贵的人。
那么怎么样才能使他懂得“自由”呢?希腊人认为只有学习一门叫做“科学”的知识,才能进入自由的境界。
而科学,在他们看来也就是所谓自由的学问。
希腊科学的第一个要求就是Q3纯粹的非功利的。
希腊科学的第一个形态是数学,数学也是希腊时期最发达的一门学问。
数学按我们今天的看法,应该属于理科学问,可是在希腊时期,它却既不是文科也不是理科,因为当时文理不分的,如果你非要给它指定一个归属的话,那我说它应该算德育课程。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希腊人看来,唯有通过数学的方式,我们才可以领悟到那个最高的人文理念“自由”。
大家可以看一看,数学的对象是很奇特的,几何学的研究对象根本不在现实生活中。
比如圆,我们现实中的圆没有一个是真正圆的,我们看到的圆或多或少总有点不圆,只有几何学中的圆是真正的圆,是一个最完美的圆。
因此,希腊人认为,我们唯有通过学数学才能知道有一个理念世界存在,它超越于我们的此岸世界,这个世界中的所有成员都是最完善最真实的。
希腊人由于发现了这样一个超越的理念世界,而创造了一门理性科学。
Q3理念世界与理性科学的一个特征是纯粹性、内在性。
如果我们的思维,我们的精神世界永远纠缠在各种各样的现实纠纷之中的话,那么我们的思想不可能是纯粹的,我们就要考虑各种各样的现实因素,我们也就不可能给出一个纯粹理性的方案来解决我们世界的问题。
比如在我们中国的文化中,更多的是随机应变,见机行事,原则性不强,总是可以通融,这确实是两条完全不同的文明道路。
评析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评析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评析当我们回顾西方哲学发展历程时,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作为其中的重要阶段,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
本文将从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概念、历史渊源出发,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并针对可能存在的质疑进行回应。
对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总结,并提出个人看法和建议。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将自然理解为由物质粒子组成的机械体系的观点。
在这种观念下,自然世界被视为一部巨大的机器,其各种现象都可以通过因果律进行解释。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西方哲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17世纪伴随近代科学的发展而形成的。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种自然观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为现代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对于理解生态危机和人类健康问题也有着积极的启示。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制定更加精确的环境政策,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尽管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历史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自然观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质疑。
有观点认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过于强调物质的客观性和因果律,忽略了人的主观性和历史背景对自然的影响。
对此,我们可以认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并不矛盾。
事实上,历史唯物主义在强调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时,也并未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进行二元对立。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作为西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自然世界的独特视角。
尽管在现代社会中,这种观点面临诸多挑战与质疑,但我们不能忽视其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贡献,以及在解决当代生态环境、人类健康等问题时的启示作用。
在全面评估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时,我们应充分考虑到其历史渊源、内涵、现实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等多方面因素。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演化逻辑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演化逻辑1. 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将介绍本篇长文的主题和重要性,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概况。
在这篇长文中,我们将讨论三种不同的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并探讨它们对于科学研究和现代社会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在本篇长文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首先,我们将介绍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包括其定义、基本概念以及关注点和观点;然后,我们将深入探讨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核心原理和特征,还会讨论它在科学研究中的影响与启示;最后,我们将重点介绍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包括其理论基础和与其他两种自然观的关系,以及它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此外,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演化逻辑”,我们将探讨演化逻辑的概述、主要模式以及其对于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三种不同自然观的介绍和分析,深入探讨它们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应用,并且掌握演化逻辑的基本原理。
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文能够了解这些自然观的特点、优势和局限性,以及它们对于现代科学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提升对自然与科学之间关系的认识。
在文章结尾处,我们将总结各个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并探讨它们在当代科学研究中可能会产生的新应用和展望。
2.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2.1 定义和基本概念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独立于我们的意识和思想。
它强调物质实体的存在和运动是现实世界的基础。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中的事物、现象、规律都是由于物质实体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通过科学方法加以研究和解释。
2.2 关注点和观点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关注对自然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精确描述,并寻求探索其内在规律与机制。
它强调通过感性直接经验来获取对现实世界的了解,并通过重复可验证的实证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近代机械论自然观

近代机械论自然观引言近代机械论自然观是指在近代科学革命及工业革命的背景下,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的一种观点。
这一观点认为自然界的运行可以类比为复杂的机械装置,通过研究自然界中的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可以揭示出自然界的规律和机制。
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的提出和发展对于科学研究和工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机械论自然观的起源机械论自然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科学革命。
在这个时期,众多科学家开始以实验证据为基础进行研究,摒弃过去的观念和信仰,寻求自然界运行的理性解释。
伽利略·伽利莱的运动学理论和艾萨克·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为机械论自然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伽利略通过研究物体运动的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即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
这一观点打破了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状态”观念,认为自然界中的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
牛顿进一步发展了伽利略的运动学理论,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揭示出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力的作用。
机械论自然观的核心思想机械论自然观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自然界是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物体之间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可以类比为机械装置的工作原理。
根据这一观点,科学家们开始研究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试图揭示自然界的规律和机制。
机械论自然观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可计算性。
机械论自然观认为,自然界的运行可以通过数学计算来描述和预测。
牛顿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理论提供了准确的数学模型,使得科学家们能够通过计算来预测物体的运动轨迹和相互作用。
这一思想为科学研究的发展和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方法。
机械论自然观的应用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的提出对科学研究和工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于机械论自然观的科学方法成为科学研究的主要手段,科学家们开始以实验证据为基础进行研究,通过观察、实验、计算等方法来揭示自然界的规律和机制。
机械论自然观的应用还体现在工业生产中。
工业革命的推进需要许多机械和设备来增加生产效率,而机械论自然观的发展为工程师们提供了设计和制造这些机械的理论基础。
自然观的名词解释

自然观的名词解释自然观是指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理解方式。
它涉及到人们对自然现象、物质和能量的本质、起源和发展规律等方面的认识和解释。
不同的文化、哲学和科学体系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观。
在西方哲学传统中,有两种主要的自然观:机械自然观和有机自然观。
机械自然观是指将自然界比喻为一个巨大的机器,认为自然界的运行是受到精密的物理规律支配的。
这种观念起源于伽利略和牛顿的科学革命,以及笛卡尔的机械论。
机械自然观的特点是强调对自然现象的定量观测和数学建模,追求简单性和普遍性的规律。
它在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机械工程、物理学和化学等学科的发展。
相对于机械自然观,有机自然观则更强调自然界中的生命力和有机整体的特征。
它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复杂而有机的系统,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生态平衡的整体。
有机自然观的思想源自于古代的亚里士多德和现代的生态学家。
它强调对生态系统的研究,关注生物多样性、生态链条和生态平衡等方面的问题。
有机自然观对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除了机械自然观和有机自然观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自然观。
例如,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印度哲学中的自然观则强调尊重和保护自然界,将自然界视为神圣的存在。
这些不同的自然观反映了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人们对自然的认知和价值取向。
总之,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方式。
不同的自然观反映了不同文化、哲学和科学体系对自然的视角和重点。
通过对自然观的研究和比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论机械论自然观的局限性

mechanism
natural view that the
nature
and the u11iverSe锄-e
one
outside the
nature
the machine,the
human
with
are
naturally separate oppose。its main
viewpoint is:Natural invariable,the atomic fundamentality,machinery's intuitive a11d tlle world following become second nature.Modem science
between the thing
one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four),the
original basis discussed had reflected
kind of faith,believed the smallest brick bat the
existence,thus has restricted the theory to
key word:Mechanism natural view;Limitation;
Surmounting
II
目录
绪论..。.…..:………………………………….…………………………….. 0.1选题依据…………………………………………………………………………………l 0.2研究目的与意义………………………………………………………………………..1 O.3研究现状………………………………………………………………………………。2 0.3.1国外研究现状………………………………………………………………………2 0.3.2国内研究现状………………………………………………………………………3 0.4研究思路和方法…………………………………………………………………………5 O.5论文的创新之处…………………………………………………………………………5 第一章机械论自然观的渊源和形成…………………………………………………………………….7 1.1古希腊的原子论…………………………………………………………………………7 1.1.1古希腊原子论的基本内容…………………………………………………………7 1.1.2古代原子论的机械论性质…………………………………………………………9 1.1.3古代原子论的局限性………………………………………………………………9 1.2近代早期朴素的机械论……………………………………………………………….10 1.2.1近代早期机械论的兴起…………………………………………………………..10 1.2.2近代早期机械论的特点及局限性……………………………………………….1l 1.3机械论自然观的形成…………………………………………………………………11 1.3.1机械论自然观形成的科学基础………………………………………………….1l 1.3.2主客二分论是机械论自然观的观念前提………………………………………..14 1.3.3机械自然观产生的必然性……………………………………………………….15 第二章机械论自然观的主要思想………………………………………………………….1 7 2.1机械论自然观的主要代表及其观点…………………………………………………17 2.1.1机械论自然观的早期代表………………………………………………………。17 2.1.2机械论自然观的中期代表………………………………………………………….1 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机械自然观之起源
机械论自然观渊源于古希腊的原子论,肇始于文艺复兴时期,勃兴于近代科学革命中,世纪后半叶受到挑战,世纪初渐趋衰微,在西方思想史乃至世界思想史上居于统治地位有年,其成就骄人其缺陋也尖锐。
机械论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是分离的和对立的,自然界没有价值,只有人才有价值,发展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这就为人类无限制地开发、掠夺和操纵自然提供了伦理基础;在西方文化中,自然和女性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性的、象征性的政治关系,因而当自然被工具化、遭受迫害的同时,女性也未能幸免,同样遭受着人格丑化和迫害。
生态女性主义从人性、价值和公正的伦理视角对机械论自然观进行了反思与批判。
大约在世纪到世纪,一种与希腊有机论自然观相对立的新的自然观开始兴起,并迅速取代前者占据主导地位。
正像希腊自然观借助“生命机体”的隐喻,新的自然观也建立于一个奇特的隐喻——“机器”的隐喻之上:自然界是一架机器,一架由各种零部件组装而成按照一定的规则、朝着一定的方向运转的机器。
和希腊自然观一样,在这个隐喻中,自然界的秩序、规律、目的也被认为是源于某种精神性的东西;所不同的是,希腊哲学家认为精神在自然之中,是自然界固有的,而新时代的哲学家则认为,精神是自然之外的“超越者”,即“上帝”。
上帝设计出一套原理,把它放进自然界并操纵自然界运动,而自然界本身完全是被动的、受控的,它仅仅是一架“机器”。
这种新的自然观被称作机械论的自然观。
一、牛顿力学的巨大辐射效应
笛卡尔构筑了十七世纪科学的概念框架,但他把自然看作是一架受精确的数学法则支配的完善的机器的观点,还只是一种幻想,牛顿力学的巨大成功使其梦幻成真。
由此近代机械自然观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一套世界统一性理论,同时,也给人们提供了一套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牛顿科学看来,物质的宇亩是被精巧地设计出来的巨大的机械装置,它服从于无比美妙的决定论的运动规律。
世界大机械由数量巨大的运转部件组成,所发生的一切都存在一定的原因,并会产生一定的后果,只要能够知道该系统在任何时刻的状态的所有细节,原则上就可以绝对地预言该系统任何一部分的未来;也就是说复杂的事物集合只要分解成自然的相互作用,人们就可以理解,这是一种典型的分析方法。
从科学史考察,科学方法的发展,自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二百年来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始终是分析方法占有主导统治地位。
这种方法把整体分解为或还原为各个部分的整体性,以部分为首要,以整体为次要,整体的动力学性质来源于部分的特征,而不是部分的整体性。
割裂了部分和整体之间的许多丰富而具体的联系,所以人们习惯地把近代以分析为主(或先分析后综合)的方法简称为分析方法或还原方法,还有人称之为“原子论的思维方法”。
过分强调割裂碎片的分析方法成为我们一般思维和专业学科的特征,成为所谓的专业化思想的理论基础。
专业化思想在各自小范围内设立了一种无形的屏障,令没有步入这个殿堂的人望而生畏,令相关学科的专家难以沟通和交流,甚至同一学科的工作者之间也少有共同语言。
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