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没有再优越的职业了。
在十年的班主任工作过程中,我已深深体会到了他的优越。
优越的职业,当然要付出很多。
所以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扮演多种角色:第一、要像严父一样要求学生;第二、要像慈母一样疼爱学生;第三、要像朋友一样理解支持学生;第四、要像智慧的化身一样传道授业、解惑。
我们现在置身于改革大浪潮之中,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主要是基础教育的改革,需要我们去实施、去探索。
我深深体会到了肩上的重担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热爱这个职业,更热爱我的学生,所以长期以来我努力工作不断进取,在政治思想上始终坚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
坚持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时时处处以大局为重,加强团结,踏实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牺牲了大量休息时间和节假日。
多次但任初三升学班级的班主任工作,仍坚持抽出有限的休息时间学习黑龙江初中物理课改内容,学习有关教育的报刊。
下面是我几年来工作剪辑。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本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从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开始,我就深深的意识到这一点:中学生刚刚进入青春期,懂得接触社会,他们就像一张白纸,而老师就是一位丹青能手,这张纸被涂成暖色调还是冷色调,全凭老师去描绘。
所以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因为我校地处农村,周围环境是脏、乱、差,学生从家里来之前刚洗过脸,可是等走到学校时又成了“小黑脸”。
于是我在班级门口值周处放上脸盘、香皂、毛巾,让那些来到学校的“小黑脸”在这里洗洗脸,然后再进入班级。
时间一长,学生们爱干净了,那些蓬头垢面的小鬼都变的眉目清秀了。
第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首先,要求学生在上课前摆放好上课要用的学习用品;其次,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正确姿势(听课姿势、读书姿势、写字姿势);最后,下课后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用具收好,把自己的桌椅摆放好,方可离开教室去玩耍。
利用远程媒体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利用远程媒体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摘要】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在语文课堂的导入、新知识学习、学习评价等重要环节有目的有选择的适时使用媒体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创设情境;课堂效率【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
”并认为这是教学中的“金科玉律”。
虽然这种论述未免有绝对化之嫌,但的确也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
一、在新课导入环节创设情境点燃热情激发兴趣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
虽然他说的是如何写好文章的开头,但是这句话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导入同样适用。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课如果没有好的开端,教师会讲得索然无味,学生也难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也就很难进行。
教师导入新课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开门见山法、以旧带新法、故事引路法、问题设疑法等,较之这些传统的导入方法,利用现代教育远程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导入具有明显的优势,会起到更有效的作用。
以下结合《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实例加以说明。
《飞向太空的航程》开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升入太空的重要历史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半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航天之路,最后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结束,全文结构严谨,是一篇典范的新闻佳作。
小学数学课堂上情境教学的重要作用
小学数学课堂上情境教学的重要作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
”可见形象直观的方法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
因此,面对形象思维占优势的低年级小学生,我想方设法地借助图像、声音、质疑、活动、语言等手段积极创设教学情境。
一、创设质疑情境,引发自主探究创设质疑情境,就是在教师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在上课时,对老师提出的质疑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这一特点,鼓励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对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一开始就给学生制造了一个悬念:猜迷。
引出为什么一个三角形里不可能同时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猜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低年级孩子乐于帮助他人,乐于尝试解决困难,乐于展示自己的才能,一下子全都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全都想帮帮老师。
于是,学生通过观察、验证、推理与交流寻找到了答案。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
”知识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探究、验证、总结,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才能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体现数学的价值。
从表面上看,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由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更好地调动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二、创设实际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
量力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其实早在中国古代,就已有这种教育思想的萌芽。
这里我要强调的是明代王守仁说的,在教学中要量其资禀,也就是说要根据学生个人的资历禀赋能力进行教学。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更明确提出这个原则,他说:“一切事情的安排都适合学生的能力,这种能力自然会和学习与年龄同时增长的”。
这种主张不仅具有历史进步意义,而且具有反映客观教学规律的科学因素。
那到底什么是量力性原则呢?量力性原则又称为可接受性原则。
指教学与儿童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从儿童发展的实际可能性出发,使教学的任务、教材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是儿童可接受的。
既不要负担过重,也不能轻而易举,要高于儿童现有水平,保持一定难度,要在能力尚处在形成状态的“最近发展区”内,引导儿童经过努力去解决问题。
对于该原则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为谁量力和如何量力两个维度展开,首先,量力性原则的对象是学生,而不是老师,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施教。
其次,量力的意思就是不能太难或是太简单,难度过低或过高都是不量力。
这种思路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一致的,维果斯基就指出教学要走在发展前面,不能太难或太简单,可以说最近发展区为量力性原则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什么是最近发展区?我们都知道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即要以儿童一定的成熟水平作为基础,但是教学要推动发展,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儿童的明天。
因此,维果茨基提出了要确定儿童心理发展的两种水平,即现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水平。
现有发展水平指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而“可能发展水平”则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而最近发展区则是由两者间的差异来确定的。
例如,两个儿童接受 8岁儿童心理测定标准的测验,在标准化的辅助下,第一个儿童达到9岁儿童的水平,而第二个儿童达到12岁儿童的水平,那么第一个儿童的最近区是1年,而第二个儿童的最近区是4年。
它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跨美纽斯的观点有
跨美纽斯的观点有夸美纽斯作为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是人类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他于1632年写成《大教学论》一书,该书全面论述了人的价值、教育的目的及作用、学制、教学法、学校管理等内容,将教育学从哲学、心理学等学科体系中独立出来,是教育学形成规范学科的开始。
该书也直接奠定了夸美纽斯本人“教育学之父”的称号。
他本人提出了很多教育观点和理论,此处我们将其有代表性的观点总结如下。
第一,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但人的发展有其自身的法则,各级学校要按学生的年龄及其已有知识,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
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天然倾向和兴趣爱好,家长和教师都应该让学生自己或帮助学生选择与他兴趣相符合的学科,使其智力得到顺利的发展。
其次,关于“泛智教育”。
夸美纽斯认为我们应该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的人,要求让一切儿童,不分贫富、贵贱、男女、不管住在城市或乡村,都能在国语学校里,接受共同的初等教育。
第三,夸美纽斯还系统的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而在此之前,西欧各国仍普遍沿用历来采用的个别教学制,但这种形式存在面对对象少、教学过于随意等弊端。
而夸美纽斯认为,班级授课制则能从根本上杜绝这些弊端,他指出班级授课制从教师来说,工作可以减轻,一个教师可以教导一百个学生,所费的劳力是和教几个学生一样小。
而从学生来说,没有一个学生会被忽视,学生们会比以前更受关注,对于一个学生所说的话便会对于全体学生同等地有利,学生中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增进和加强学生对于教材的熟悉程度。
第四,在教学中,夸美纽斯提倡直观性教学原则,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因为知识的开端永远是从感官得来的,感官是记忆最可信托的仆役。
除了直观性原则外,夸美纽斯还提倡巩固性原则,认为只顾传授知识而不注意巩固,就等于把流水泼到一个筛子上。
最后,夸美纽斯还曾高度赞扬过教师这个职业,夸美纽斯认为太阳底下再也没有比教师更光辉的职业了。
夸美纽斯有哪些教育名言
夸美纽斯有哪些教育名言扬·阿姆斯·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是人类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他一生致力于民族独立、消除以及教育改革事业,曾担任捷克兄弟会牧师及兄弟会学校校长。
作为一名老师,夸美纽斯有哪些教育名言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夸美纽斯的教育名言1、青年人应当不伤人,应当把各人所得的给予各人,应当避免虚伪和欺骗,应当显得恳挚悦人,这样学着去行正直。
2、在人身上,惟一能够持久的东西是从少年时期吸收得来的……一个人假如不从睡在摇篮里的时候开始养成人生的清洁的习惯,那是最危险不过的。
3、书是传播智慧的工具。
4、合理安排儿童每天的生活,使之总是忙于有益的事情避免无事生非或虚度时光。
5、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6、“良好的模范恳切的语言和真诚坦白的同情”,系指家长、教师、同学及其他人的示范对儿童的影响。
7、用语言、事物表扬,用警告、训斥、惩罚及对特殊的个别的过错采用体罚,以有教益的惩罚制度,即“持以坦白的态度,出以诚恳的目的”,使儿童理解这样做是对他有好处的,正如吃苦药治病一样。
8、时间应分配得精密,使每年、每月、每天和每小时都有它的特殊任务。
9、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10、不要把许多杂乱的词句塞在脑子里,而是要启发了解事物的能力,使得从这种能力之中流泻出;像从活的泉眼流出一样——一条溪涧(知识)来。
11、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12、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而是让儿童练习良好道德行为,克服懒惰、轻率、不守纪律、颓废等不良行为。
13、读书而不理解,等于不读。
14、谦恭与乐于帮助别人是每个人的一种美德。
夸美纽斯的经典名言(1)太阳底下再没有比教师这个职务更高尚的了。
(2)有人说,人是一个“可教的动物”,这是一个不坏的定义。
实际上,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3)这些学者共同工作的目标应该是给科学彻底打定一个基础,把智慧的光辉散播到全人类,使散播的成绩超越既往的成就,并以新鲜有用的发明去给人类谋福利;……做这件事业一个人是不够的,一代人也不够,所以必需许多人一道工作,把前人的研究作为一个起点。
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解析)
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解析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创立阶段的人物和观点的对应。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他主张把一切知识教授给一切人和教育要适应自然,提出了统一的学制系统以及新颖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泛智”教育思想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为创立独立的、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基础,对西方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以及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因此,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故A项正确。
B项: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之父。
他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赞科夫是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
他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布鲁纳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
他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学科结构,提出了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式学习。
与题干不符,排除。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社会属性。
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
其中,教育的永恒性是指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
题干中,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为一切人和一切社会所必需,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均体现了教育永恒性的特征。
故C项正确。
A项:教育的阶级性是指在阶级社会,学校教育的控制权属于一定的当权阶级,当权阶级为了使教育为自己的统治服务,教育必须反映当权阶级的利益、愿望和要求,表现出鲜明的阶级性。
阶级性是教育的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的必然反映。
与题干不符,排除。
大教学论的优秀读书笔记
大教学论的优秀读书笔记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大教学论的优秀读书笔记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第一篇:大教学论的优秀读书笔记《大教学论》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教育理论方面的代表作,他是近现代教育和教学理论的最伟大的奠基者之一。
古德教授曾说过:“17世纪开始了教育和科学的新时代,在一定程度上,夸美纽斯是这两个方面的先驱。
”特勒尔博士在一次报告中说:“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居于首屈一指的地位。
他在初等和中等教育中引来并支配者整个现代化运动。
他与我们现在的教学的关系,类似于哥白尼、牛顿与现代科学的关系以及培根、笛卡尔与现代哲学的关系。
”由此可见,夸美纽斯不愧为近代教育理论的先驱,他的泛智思想是近代百科全书的先驱。
在教育史上,《大教学论》是他第一本教育学着作。
看着这本书的名字,夸美纽斯说过的话不由久久地回荡在我的耳畔:“我的主要教育事业之一是改良教育,这是我多年来的努力,想帮助学校里的青年,使他们摆脱所受的苦恼。
”想想夸美纽斯所受过的苦难,国破家亡、丧妻失子、颠沛流离,书稿一再被毁,都没有动摇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献身精神。
我敬佩他,爱戴他,我要带着这份敬重之情细细地品味他书中的文字,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以下我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作者创作这本书的背景夸美纽斯于1592年3月出生于捷克摩拉维亚的乌尔斯基--波罗特附近的一个手工业者家庭,父亲是新教徒。
他的一生也与兄弟会结下了不解之缘。
12岁时就成了孤儿,夸美纽斯中断了初等教育,后由兄弟会资助受完了中等和高等教育。
1614年,夸美纽斯担任一所文法学校的教师,开始研究教育问题。
1618年,担任兄弟会牧师兼兄弟会学校校长。
1618~1648年,捷克人民为反抗德意志天主教会的统治进行了长达30年的战争。
捷克战败后,夸美纽斯离开祖国,开始了终生的流亡生涯。
流亡波兰期间,夸美纽斯继续在兄弟会创办的中学里任教,并探讨教育改革问题,他的几部重要教育着作也相继问世,如《语学入门》《大教学论》《母育学校》。
古今中外关于教育的种种理解
古今中外关于教育的部分理解(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2)《中庸》:“修道之谓教”;(3)《荀子》:“以善先者谓之教”;(4)在汉语中,最早把“教”与“育”连起来使用的人是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尽心上》)(5)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6)柏拉图:教育使个人身心得到圆满发展;(7)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教育是生活的预备”;(8)英国学者斯宾塞:教育是生活的准备,如何经营完美的生活是教育应教导的一件大事;(9)美国教育家杜威:教育不是生活的准备,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10)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11)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的天性”;(12)斯大林:教育是一种武器,其效果是决定于谁把它掌握在手里,用这个武器去打击谁;(13)加里宁:教育是对于受教育者心理上所施行的一种正确的、有目的的和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身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14)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教育为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是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15)我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部分学者:教育是生产力;(16)三十年来普遍观点: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17)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部分学者:教育是产业,或至少是特殊产业;(18)世纪之交普遍观点: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19)我校郝文武教授:教育是主体间的指导学习。
浅谈初中英语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初中英语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发表时间:2011-06-20T15:08:08.38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1年8月上供稿作者:苏党锋[导读]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并认为这是教学中的“金科玉律”。
◆苏党锋陕西省周至县广济镇初级中学710407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初中英语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指明了新课改下英语教学的改革出路是必须走高效课堂之路。
关键词:初中英语情境教学高效课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并认为这是教学中的“金科玉律”。
情绪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个体的情感对认识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个方面的功能。
情境教学法就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愉快积极的情绪,从而使学生愉快地学习。
特别是初中英语教学,教师只有创设了吸引学生的情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效益。
而情境教学法正好满足了学生学习的这一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创设情境、营造环境,使学生如同处在现实交际活动中,在语言实践中学会语言,达到锻炼交际能力的目的。
一、巧设情境,激趣导学。
教师可以利用教室里的教师、学生、小动物、植物等客体创设英语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尽量使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把情境教学落在英语教学之中。
教师要对教学充满激情,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创造一种和谐的交际氛围,激发学生愉快的情感,使他们乐于开口说英语。
例如教授Book 1 Unit 14 Lesson16句型“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时,教师利用实物、图片指着距离近的实物问:What's this?Is this a book?指着距离远的实物问:What's that?Is that a pen?学生就会理解this/that的不同含义,而且能用所学的句型问答,这样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大大地提高学生说英语的机会。
自然地理教学中追因型情境的设计策略——以“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为例
心理学研究也表 明 :教 学伊 始 ,让学生 了解所探
究的内容 ,使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对新 旧概念进行
搜寻和联想 ,这种心理调适就叫心向。[ 1 这样做可以为
后续课堂教学中认知结构的建构性学习打下基础 ,以充
式。
在 高空 ,因不受地面摩擦 力的影响 ,风向主要取 决于水平气压 梯度力和地转 偏向力。在二力共 同作用 下 ,北半球的高空风向逐渐向右偏转 ,偏至风向与等压
会 引发 这种 变化 ?
这部分 内容在教材 中有文 字陈述 ,分别从地形 、
气候 、水文等角度作了说明。显然 ,第一位老师的课堂 问题设计是指导学生从教 材中来 归纳 ,应属于识记层
六 、 问题 的设计 要 有思 维性 若按照布卢姆的认知领 域 目标分类 ,可把问题分
成识记 、理解 、运用 、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在
3 1
个方面 ,调整一下问题设计的角度 ,能体现出其 中一个 或多个设计思想 ,也许会达到 “ 事半功倍”的效果。
■ ● 垒鲎 22 0 1 塑 龟
在本部分教学 中 ,笔者在学生课前 自主梳理的基
教研 学究
1 ̄3 时东亚地区的高 、低空风的风力大小和风 向 0 13 18 图。同学们读后试说明你直观感知至 的高空 、低空的风 力大小与等压线稀疏之间的关系 ,以及风向与等压线之 间的位置关系各有何不 同?( 此时教师可 以引入等压线
的概 念)
础上 ,提供 “ 东亚地区50 P 高空和近地面天气形势图 Oha
( 0 1 0 10 :O )” ,让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形象思 2 1 1 3 8 0
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生动性的实践研究
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生动性的实践研究(第一二阶段研究报告)引子: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的放在感官的跟前。
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该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放在听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
”他认为这是教学中的“金科玉律”。
这种论述虽不全面,但是它反映了学生认知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成理性认识的发展。
如果我们的课堂能通过一些方法手段,将一个东西同时呈现在学生的几个感官前面。
那样,沉寂的历史便能鲜活的存在于学生的大脑中。
试想:如果课堂上,能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的话,那么这个课堂怎么能不生动呢?生动的课堂上,学生总是能有收获的。
第一阶段:(1、确立课题及课题实验方案。
2、搜集本课题的文献资料,进行文献研究。
3、学习本课题相关理论知识,分析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研究目的通过提高历史课堂的生动性,让历史课堂成为学生爱学、会学、乐学的课堂;提高历史课堂的生动性,也是提高课堂时效性的有效方式、途径、过程和手段。
2、研究意义历史教学生动性因其在揭示历史知识的丰富性、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课堂教学呈现方式的多样化、教学语言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职业精神、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态度、民主课堂建设等方面呈现出感性的美。
同时因为历史知识所包含的思辨性、启发性、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促进作用,知识的逻辑性、以及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和影响力等方面,呈现出理性的美。
因此提高历史教学生动性的研究不是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而是可以以此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3、研究现状述评一、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第1期《生命化的历史与历史教育》(刘铁芳)一文中提出“拉近历史与当下生命的联系。
历史教育必须超越知识的教育,成为提升个人主体性,提升生命中的历史意识与历史情怀的教育,使历史与历史教育生命化。
浅谈激励性评语在作文的作用
浅谈激励性评语在作文的作用作者:王学飚来源:《读写算》2011年第69期【摘要】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育工作者“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的求知欲激发出来”。
教师激情的称赞能够使学生在成功的快乐中点燃自信的火花,展开想象的翅膀。
【关键词】激励性评语兴趣与信心作文观情感距离1.作文教学需要激励性评价1.1写作的动力源于激励:一专门研究机构问卷调查表明,超过半数多的学生不喜欢或害怕写作,喜欢写作的竟然不到2%。
作文的想象力、创造力的贫弱,已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
学生写作文为何如此没有动力?动力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变量,是一个很有效能的因素。
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给予理解支持、鼓励指导,使他们敢于写、善于写、乐于写,在自信中探索写作的思路。
1.2感受成功,需要激励:学生每次作文或思如泉涌,或搜肠刮肚,但都投入了自己的一份努力,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
写作,的确是一件辛苦的事情,这不仅是对写作能力的一次考试,也是对意志力的考验,更是对一些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态度的测试。
从学生的作文心理看,每次作文后,最急于知道的就是教师对作文情况的反馈,以从作文评改的批语中找到自我和学业的成就感,所以,教师作文评改的批语中每句话都直接影响着学生作文的心理,关切着学生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1.3新课标倡导激励性评价:新课标倡导“让学生不拘形式,自由表达,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让他们充分享受表达的自由”。
要真正让学生做到这一点,教师的评语就非常重要,它关系着学生是否有信心有兴趣再去写下一篇习作。
所以,激励性评价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积极方法,应在作文评价中引起语文教师的广泛关注、认可和运用。
2. 激励性评语的作用激励性的好评语,可以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教师的及时点拨和评语中流露的循循善诱,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起着很大作用;教师与学生多做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2.1激励性评价有利于增强学生作文的兴趣与信心:孩子们都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称赞。
新课标下的英语情境教学
哼了起来 , 之后我说 : “ We a l l e n { o v e d t h i s mu s i 音 乐渲染. 创设 情境
、
Wa r mi n g - u p 阶段 : 灵活 激 趣 . 培 养 兴趣
《 新 目标》 英语八 年级上 M 5 U n i t 1《 Y 0 u l i k e w e s t e r n c l a s s i c a l m u s i c, d o n ’ t y o u ?》 时, 先 播 放 了一 首著 名的歌曲《 T h e B 1 u e D a n u b l e 》 , 这时学生被 轻松 优雅 的乐 曲所 吸引 ,会唱的学生还跟着节奏轻轻地
良好 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 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 。 现代心理学家之父皮亚杰说 : “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 都要 依赖 于兴趣 。”英 国语言学 家埃 克斯利 ( C . E . E c k e  ̄ l e y ) 也认为 , 英 语 教 学 中“ 趣味性” 问题 是 一 门 不 小 的学 问 。兴 趣 是 中学 生 学 好 英语 不 可 缺少 的 内 在动力 。 而 一 堂 使学 生感 兴趣 的英 语 课 , 往 往 是 从 每 节 课 的 Wa r m i n g - u p 环 节 入 手 。几 分 钟 的 Wa r m i n g — u p , 运 用得 好 可 以取 得 事 半 功 倍 的效 果 。 比如 , 我会 在 每 节课 之 前 叫学 生 大声 对 自己说 : “ I D r o m i s e 1
什么样 ……” 情境 给 出后 , 兴 奋 的 学 生 积极 畅想 着 自 己未来 的生活 ,枯燥的机械认读换成 学生 热烈 地讨 论 和 自由地想象 。上 台表演的同学能够熟 练地 运用 已学 的句 型“ I f … i t w i l l b e…” 介绍未来 的生活 , 并 加 上 已学 过 的一 些 寒 暄 、 问候 的话 语 , 如H e l l o , Hi , 自主 地 完 成 了 比
泛智教育名词解释答案
泛智教育名词解释
一、泛智教育名词解释
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他认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给人们以广泛的知识教育,教育应当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
“泛智”,在夸美纽斯看来,是指广泛的、全面的智慧。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那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
二、泛智教育的目的
夸美纽斯特别重视教育的作用,他寄希望于泛智教育革新传统的封建教育,从而达到改良社会的目的。
首先,夸美纽斯把泛智教育看作改良社会的手段。
他高度评价了教育对于社会生活的作用,并希望通过教育改变社会道德普遍堕落的现象,从而减少黑暗与倾轧,得到光明与和平。
他特别指出一个民族如果受到良好的教养,就会扫除愚昧贫困,身体健康,德行良好,生活得富足、幸福。
其次,夸美纽斯认为泛智教育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他认为只要通过教育,任何人的德行和才能都能得到发展,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接受知识,培养道德和信仰,使人所具备的知识、德行和虔诚的种子得到发展,从而为来世的永生做好准备。
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作者:韩梁彦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2020年第11期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伟大的职业”。
每一位教师都穷尽毕生之所学教育学生,传道受业解惑,孜孜不倦,鞠躬尽瘁,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教师这一职业,进入各级各类学校成为一名教师,担当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但是对于这些新入职的教师来说,对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有一些困惑,不知应怎么做,对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做到爱岗敬业,这是基础。
即要热爱教师这一职业,如果不从心底热爱这一职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这一职业,就无法对这份职业真正负责,长此以往,就会对这份繁重的职业感到倦怠,进而影响教学。
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做到爱岗敬业。
同时还要甘为人梯,甘当学生的绿叶,为学生铺路。
此外,对待工作还要勤勤恳恳、有责任心,做好本职工作,因材施教。
正如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其次要做到关爱学生,这是灵魂。
“亲其师,信其道。
”即学生只有与教师亲近,才会信任教师,接受教师的教育。
为此教师要做到关爱学生,诲人不倦。
关爱学生的关键是要平等公正地对待全体学生,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要一视同仁。
另外,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关爱学生不是一味的溺爱,而是要宽严相济,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质量,进而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要做到为人师表,这是引导。
杨绛先生曾说:“好的教育,榜样的作用很重要。
”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
因此,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身立教,从思想道德、学识才能、言谈举止、仪表风度等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只有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師还要做到终身学习,这是教师发展的动力。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是泛智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大教学论》(1632)《世界图解》(1658)、《母育学校》(1628)等。
(一)论泛智教百和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夸美纽斯从17世纪30年代起就开始研究“泛智”(pamsophia)问题。
所谓”泛智”,在夸美纽斯看来,是指广泛的、全面的智慧。
而泛智教育则是实现泛智理想的工具。
泛智教育强调2点,一是普及教育,一切男女儿童,不论贫富贵贱,”人人均应受教育”;二是”人人均需学习一切”。
对此,夸美纽斯作了明确的说明:”我们希望有一种智慧的学校,而且是全面智慧的学校即泛智学校,也就是泛智工场。
在那里,人人许可受教育,在那里可以学习当前和将来生活上所需要的一切学科,并且学得十分完善。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用一名话概括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那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
”他有时又把泛智教育称作”周全的教育”,并通过对”周全的教育。
的解释进一步阐明其泛智教育主张。
他强调,周全的教育并非要求”人人懂得 (确切地或深刻地懂得)一切艺术与科学”。
实际上也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因为每种科学都是极广泛极复杂的,而人生又是短促的。
周全的教育旨在借助学校做到,“(1)通过科学与艺术的研究来培植我们的才能;(2)学会语文;(3)形成诚笃的德行;(4)虔诚地崇拜上帝。
”夸美纽斯还具体地谈了泛智教育的3个特点,一是”认识事物”。
泛智教育强调”把一切知识领域中的精粹的总和”灌输给学生,”使他们知道一切必须熟悉的东西,理解一切事物的原因,懂得一切事物的真正有益的运用。
”二是”行动熟练”。
泛智教育强调知行结合,要求它所培养的青年都是有活力的、对一切事情都能胜任、精练而又勤奋的人,同时还要求青年在行动中表现出诚实的德性和对上帝的热爱。
三是,语言优美”。
泛智教育要求它所培养的学生在语言方面能达到令人满意的能言善辩的地步。
夸美纽斯倡导的泛智教育和泛智学校是对旧的教育和旧的学校的一种否定和改革。
谈“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吴倩)
谈“把⼀切知识教给⼀切⼈”(吴倩)著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在《⼤教学论》中提出了“把⼀切知识教给⼀切⼈”这个观点,这本书的主要⽬的也就是从此点出发。
⽽从作者的提出此观点的背景来看,他忧痛祖国的沉沦,愤恨封建战争,渴望和平、安宁、光明世界的到来。
夸美纽斯认为,良好的教育是改造社会的主要⼿段,是打开新世界⼤门的钥匙。
为了争取祖国的和平独⽴,他献⾝与教育事业。
针对封建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明确地提出了普及教育的主张。
夸美纽斯指责了当时的学校只是为了富⼈设⽴的,穷⼈被排斥在校门之外。
他在书中这样写道:“在那些被摈于学校以外的⼈们⾥⾯,也许就有极其优秀的才智⼈⼠,他们这样被糟蹋、被埋没,真是教会与国家的⼤损失”。
同时,他认为“⼈⼈都应该接受教育,只有受过合适的教育,⼈才能成为⼀个⼈,⼀切男⼥青年都应该进学校”,“不独有钱有势的⼈的⼉⼥应该进学校,⽽且所有的城镇乡村的男孩和⼥孩,不论富贵贫贱,都应该进学校”。
在书中,作者将其进⼊学校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的⼤量事实的论证。
要把⼀切知识教给⼀切⼈,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所理解的点是:⼀切⼈。
强调了教育的普遍新问题。
正如作者所强调的那样,天性笨拙的⼈和⼥性都应该接受教育。
世上也找不到⼀个智⼒低到不能接受教育的⼈,⽽⼥性的求知能⼒往往要⽐男性还要强。
夸美纽斯对普及教育的具体要求是,对所有男⼥⼉童授以幼⼉教育和初等教育;对有志于从事脑⼒劳动的男⼥青年授以中等教育;对受完中等教育的“智者”授以⾼等专业教育。
由此可见,把⼀切知识教给所有⼈,不仅仅强调了对象“所有⼈”,⽽且强调了教育的阶段性,每个阶段只能与所学习的知识结构相适应。
因此班级授课制,在统⼀的⽼师、同⼀年龄阶段的学⽣、统⼀教育⽅法、统⼀的教材、统⼀课程编制的环境下,⾯向所有学⽣进⾏普及教育。
这种教学⽅法可以减少因为个别教学带来的费⼒,对于实现普及教育提供了⽅法指导。
为了实现这⼀主张,除了在学校⾥实⾏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还提出了另⼀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统⼀的学校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学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老师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因此可以多学,学校因此少一些喧嚣与劳苦,多一些闲暇、快乐与坚实的进步。
”这种教育思想在“轻负高效”的今天更令人神往!我在开展
创意法教育实践活动中,为了更好的体现创意法教育当中“优差平等,平等才有发展”“最差即最优”的核心教育理念,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组织活动,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交流的意识,增强孩子的表达欲望,对形成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和创新等意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以达到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目的。
一、小组的建立
第一步:学情调查
通过调查,掌握每个学生的性别、性格、特长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为小组初步
建立后的调整创造条件。
可用表格形式收集(下表供参考)
姓名性别兴趣特长性格是否愿当组长数学成绩是否优
秀
第二步,分组
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根据班级总人数而定,一般6~8人为宜。
确定小组人数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大小和自主性强弱等因素,根据学生年龄大小和自主性强弱等因素适度增减小组人数。
一般年龄越小,自主性越弱,合作小组人数就越少;反之,合作人数可以适度递增。
以我班48 人为例,全班按学习情况综合排名后,以“S”型分派为六组如下:
讲台
112211310 132414231522 253626352734 374838473946一组二组三组495867 162117201819 283329323031 404541444243四组五组六组
第三步:调整
1 、男女比例适中:上面的分组,只是简单的按成绩分,没有结合班级内学生的性别比
例进行合理搭配,这是不科学的,要想让小组的效益最大化,还必须注意小组内成员的性别搭配,也就是男女生比例要合理调配好(尽量接近l : 1 )。
2 、性格搭配互补:综合分析学情调查信息,老师应该注意学生性格的差异,尤其是开放性的课堂,如果不把外向内向性格的同学搭配好,那么小组的同学在课堂中便不能很好的配合,让各小组都能抢到展示的机会。
所以必须把外向、内向的同学尽量均分到各个小组中,才能让外向的同学有效地带动内向的同学。
3 、“优差”结合:小组互助式教学,有助于同学间的互帮互助,那么作为科任教师在排组内位置时,更应该注意,在同一个小组内,应该考虑到每一组内要有敢于发言、敢于管理的数学学科带头人,并安排其当该组的组长,否则没有组长的领导,容易造成交流时无人组织本组的讨论交流,帮扶“差生”时没有“优生”可进行指导。
其次,“优生”与“差生”交替坐,或坐对面;爱说废话的学生尽量靠小组长或讲台附近坐,这样便于小组长管理,和顾忌科任教师的威慑,少说废话。
如此,把各小组的同学根据数学学科成绩的“优差”进行合理的微调,这样更便于帮扶与交流。
座位安排合理,可以做到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的学生合作学习的最好效果。
从而让学生会在同一小组内,优生可以相互探讨,后进生也可以非常容易的请教优生。
一般来说,我们座位的排布是优生居中,中等生和待转化生在两边,这样优生与优生可以随时交流,优生与待转化生也可以随时进行交流。
以后在教学中,遇到
新的情况再做适当的调整。
例如:
差生1(爱说废话)优生1(组长)中等生1差生2
中等生3差生3优生2(副组长)中等生2(爱说废话)二、小组学习
在小组建成之后,我又依照创意法教育学案的写法,编写每一课时的创意法教育导学案,分发给每个学生,人手一份。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将以四种形式参与其中,具体如下:
1、生活引入(导学):这里主要采用填空题型,复习前面的知识点,例如数学中的重点公式、单位换算等,此部分非常重要,可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基本功训练(自学):学生根据自学提示,先自学教材中本课时的内容,然后试做导学案的练习,找出学习困惑,带入下一个环节——互学中解决。
3、题型训练(互学):小组内学生合作学习,力求解决自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
4、学以致用(评学):通过设计的练习,看是否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通过每课一测,检测自己是否完成本节课的目标。
在老师的引导下,小组成员互批互改、互相纠错,建立“优帮差”学习对子,“差生”做不到的题目,“优生”主动给其讲解。
另外,组与组之间的检测结果排名,要看小组平均分,这样,可以有效的缩小好学生、学困生之间的差距,调动他们积极性。
为了促进“差生”的真正的进步,我还专门为他们设计了较易的题目,请他们到各组的黑板上演板(我们教室前后左右共有6块黑板,每组可以就近分配一个),再请中等生批改、优生评讲。
三、尊重主体,鼓励参与探究
( 1 )鼓励学生敢想敢说。
传统教学中,学生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
遇到一题多解的题时可能学生的方法简单而老师不一定清楚,原因在哪儿?主要是学生不想说,不敢说,也没有机会说。
害怕自己说错了而被同学嘲笑,害怕与老师意见相左而惹老师生气。
我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胆开放课堂,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因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是学生的舞台,谁都可以表演,展示自己。
(2)探究活动更加具体。
深入探讨,反复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像数学家一样研究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找到数学方法,探索数学规律,从中获得经验,以便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能力。
课堂问题的设计也体现探究的常规方法一一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循序渐进。
这种问题不仅让学生探索得出规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过探索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时,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问题进行思考,猜想归纳再验证。
让学生探究的教学:虽然是一种费时的教学,但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那也是值得的。
因为这种做法可谓是“磨刀不误砍柴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创设探索情境。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是探究数学的主要特征。
教师根据教材特点,结合课堂实际,找准知识的切入点,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
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做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具有可操作性和探究性。
(4)开拓思考空间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让学生展开联想,发表见解。
对于同一个问题,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思考。
( 5 )创设民主氛围
课题的实验教学是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宗旨。
因此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师要注重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使学生在一种“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状态下,大胆学习、思考并表达自已的思想观点。
教师还要注意保护学生探索的积极性,要多背定、多鼓励、多引导,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出现错误,也不要轻意否定,更不能随意指责,而应该用一种平和的口气,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辨伪去妄。
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真正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才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学生课堂自控能力较差,课堂秩序难以控制等,这些问题还需要在我们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善和提高,如加强小组长培训、科任教师培训、组员培训等。
我认为,只要教师坚定不移地用创意法教育的基本理念指导学生学习,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在教学研究中不断探索,在教学总结中不断完善,我们的数学课堂一定会更加高效,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