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奏古琴的修养问题

合集下载

古琴与音乐修养心得体会大学生

古琴与音乐修养心得体会大学生

古琴与音乐修养心得体会大学生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传统文化之瑰宝。

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弹琴是需悟性的,需要点时间和过程。

有人可以学的很快, -年流水梅花,有人三年弹个平沙。

其实这些好比速生杨树和黄花梨的区别,前者适合如方便筷子,后者需洗洗考量制成传世器具。

没有那个是一定正确的,只是满足了不同学琴者的需要。

弹琴需多读书,多亲近自然。

作诗的功夫在诗外,弹琴亦然。

关于琴谱我个人觉得从少儿学古琴,琴学备要打好基本见识再从晚清看起,古文的解释和文字的识别和体会有一点积累后再入明代琴谱比较顺手。

古琴的弹奏方法

古琴的弹奏方法

古琴的弹奏方法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它的弹奏方法也是非常独特而精妙的,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理解。


学习古琴的弹奏方法时,有几个关键的要点需要注意。

首先,正确的手指姿势是非常重要的。

古琴的弹奏需要使用指
甲来弹奏琴弦,因此保持指甲的适当长度和修剪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手指的姿势也需要符合古琴的特点,保持手指的柔韧性和稳定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音符的发声和音色的变化。

其次,掌握古琴的演奏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古琴的演奏技巧包
括指法、按法、拨弦、滑音等多种技巧,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专业
指导来掌握。

在演奏时,要注意力求音准、音色和谐、音响丰满,
这需要弹奏者有着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和对音乐的理解。

古琴的曲谱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古琴的弹奏方法需要熟练掌
握各种曲谱的演奏技巧和表现要求。

古琴曲谱的演奏要求往往包括
了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需要弹奏者有着丰富的音乐情感和表现力,这是学习古琴弹奏方法的重要内容。

最后,要注重古琴演奏的艺术修养。

古琴的演奏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需要有着深厚的音乐修养和内在的音乐情感。

在学习古琴的弹奏方法时,要注重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注重对音乐的情感和内涵的挖掘,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技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总之,学习古琴的弹奏方法需要注重手指姿势、演奏技巧、曲谱的掌握和艺术修养的培养。

只有全面掌握了这些要点,才能真正做到古琴演奏的娴熟和精湛。

希望学习古琴的朋友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努力,不断提高,享受古琴演奏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初学者想要弹好古琴需要注意的几点

初学者想要弹好古琴需要注意的几点

初学者想要弹好古琴需要注意的几点在古琴文化日益火热的今天,许多朋友都想来学习古琴,借以陶冶情操,疏解生活压力;但往往有的朋友在学习几节课之后就慢慢松懈。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弹好古琴需要注意的几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坚持养成好的姿势与习惯古琴的身体姿势、左右手手指的姿势、使用的力度一定要从刚开始就以准确的方式去练。

比如我们在演奏古琴中一般是看左手,很少看右手的习惯,很多人就没有养成!犯了古琴一大忌----“左顾右盼”。

还有比如很多人右手手指的用力方向不对,再往下学难度高的曲子就会力不从心;而同样的,演奏时的坐姿(仪态)同样也很重要!所以,情愿学得慢,也要学得精。

大家可以将自己弹琴的视频录下来,检查自己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或者也可以对着镜子弹等等。

这些方法都能帮助纠正自己不对的地方。

2、坚持不放弃在古琴文化日益火热的今天,许多朋友都想来学习古琴,借以陶冶情操,疏解生活压力;但往往有的朋友在学习几节课之后就慢慢松懈:想来就来,想不来就不来;想坚持就坚持、想放弃就放弃。

其实,习琴是需日积月累的事情,并非通过一两个月的快餐教学就能达到掌握的目的,更是一辈子的事情。

我们学习古琴只要每天坚持弹,日积月累,时间久了,自然会进步。

所以大家在报名学习之后一定不能忘记自己的初衷!坚持下去,总能达到自己的目标!3、多听教学录音或古琴CD我们在练习曲目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节奏上的难点以及自己把握不准的地方,这个时候就可以选择对照教学录音找到正确的节奏或演奏方式;而当我们能够熟练的演奏琴曲并对曲目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通过听录音或古琴CD,就能进一步丰富对琴曲的理解,并慢慢的在演奏中加上自己的表达。

4、多看看古琴曲背后的故事在准备学一首新的古琴曲时,建议找些相关的资料甚至相关的诗词歌赋。

借以了解这首古琴曲背后的故事、它的意境等。

这样在自己学的时候就更能把握情绪,容易达到古琴的最高境界“手随心动、心随意动、人琴合一”。

古琴修习之路4

古琴修习之路4

古琴修习之路舒云涛说4:修习古琴要注意呼吸古琴修习的目的是通过古琴首先学会的是心静,而不是心动。

也就是说当你在修习古琴刚接触勾、挑练习时就应该学会让自己慢慢通过古琴静下来。

所以刚开始修习古琴时需要注意的关键两个字就是:呼吸。

记得以前学古琴弹给老师听的时候,我记得很清楚,她说你演奏少了一个字:气因为这个字我整整想了一年才有所感悟,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言书”,因为我深受西方音乐影响的,四二拍四四拍概念性比较强,这个气在哪里呢?一棵树具有的功能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功能,也就是植物也在呼吸,动物更不用说了,生命之道在一呼一吸之间。

在《周易·系辞上》一张一弛之谓道,即认为事物都有阴阳两个方面、两种力量,相反相成,相互推移,不可偏废,构成事物的本性及其运动的法则。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标示物质存在的基本范畴,是运动着的、至精至微的物质实体,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元素,是世界的本原,是标示着占有空间、能运动的客观存在。

气是中国古代对世界本原的认识。

修习古琴的气最通俗简单的气就在呼和吸之间,无论是散音的修习还是古琴乐曲的演奏都不要为了音乐而音乐,而是要和呼吸结合起来。

刚开始修习古琴可以有以下几种比较简易的方式:第一是道家的修炼方式:把宫商角徵羽每个音弹长,然后自然而然的声音消失,按照古琴减字谱每个音弹下去即可。

这种训练方式非常重要,持续时间越长越好,最好入门修习坚持半年以上,有时候我们工作忙碌的可能连一年感受自己呼吸时间都没有,而这时候除了古琴的声音外,就是自己呼、吸、呼、吸、呼、吸的声音。

《道德经》中所说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之道家思想在这样的修习方式中能得到很好的感悟,所谓琴以载道,道是宇宙起源、物质起源、生命起源。

琴是神器,浓缩了中国文化精髓的和宇宙共振交流的载道之器,通过这种修习方式在意、境、即神与物游,神与象通,心境交融中达到心与物、主与客的统一,超越物质曾鸣,在呼吸之间人想象力自由驰聘的精神境界。

琴学大师舒云涛《古琴修习之路》部分选

琴学大师舒云涛《古琴修习之路》部分选

古琴修习之路
舒云涛说1:修习古琴坐姿要求是正襟危坐
坐姿是修习古琴开始需要注意的,有的人学了几年年甚至几十年琴,坐姿都没过关,琴弹好了,颈椎病弹出来了,得不偿失。

正襟危坐这是坐姿第一个要求,语出《史记·日者列传》:“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襟,即衣襟;危是端端正正的意思,,也就是首先要坐出庄重、庄严。

另外修习古琴中的坐姿还要加八个字:含胸拔背,虚领顶劲。

含胸拔背的要求是比如你往椅子上一座,身体放松,双手放在琴上,这时胸部是往里凹的,这就是含胸,含者,内含也,是谓含胸。

此时的背部是自然往外凸的,形成圆弧状,这就是拔背。

不能用力,要自然,还有更重要一点就是头顶与尾椎上下这两个点要在一条直线上。

虚领顶劲是对修习古琴头部姿势的要求: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

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

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

我个人的感受是虚领头顶心的百会穴,使之朝上方垂直于苍穹,此处好像被系悬起来一样,如轻轻顶起一个气球。

按照中医养生来说顶悬头正后,四肢百骸才能灵活地运动,各经百脉才能通畅运行。

容易出现的抚琴姿势毛病是:头歪脖扭、低头猫腰、缩肩弓背、藏头缩尾,摇头晃脑。

古琴演奏出中国传统音乐的技巧心得

古琴演奏出中国传统音乐的技巧心得

古琴演奏出中国传统音乐的技巧心得古琴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乐器,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其深邃悠扬的音色,独特的韵味和绵长的音符,使其具有独特的魅力。

想要演奏好古琴并能够表达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的技巧和心得。

本文将从乐器的选购与保养、基础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琴演奏的艺术。

一、乐器的选购与保养古琴选购是演奏的第一步,选择一把符合自己需求的古琴对于后期的演奏离不开功劳。

在选购古琴时,应首先考虑琴身的材质和制作工艺。

传统古琴通常使用的是楠木或者檀香木等经过特殊加工处理的材质,这种材质能够产生较好的音色和共鸣效果。

其次,在选择琴弦时,要注意挑选符合个人演奏习惯和风格的琴弦,以保证演奏的稳定性和音色的质量。

古琴是一种极其敏感的乐器,所以在日常保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琴身的保护。

避免长时间直接暴露在阳光下,同时还要定期用干净的布进行清洁,以防止灰尘积累对琴身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还需要定期更换琴弦并进行调音,保持琴弦的稳定性,以确保演奏的准确性和音质的保持。

二、基础演奏技巧古琴演奏的基础技巧包括指法、拨弦技巧和琴曲各个部分的演奏方法等。

首先,要注意正确的指法和握弦位置。

在演奏时,正确的指法和握弦能够使音色更加纯净、通透,并且能够减少指头的跑位,提高演奏的精准度。

其次,要注意拨弦的力度和角度。

古琴演奏中,拨弦的力度和角度决定了音符的音量和音色。

要根据曲谱中的要求和自己的理解,合理运用拨弦的技巧,使音符的表现更加丰富多彩。

此外,在演奏曲目时,要注意各个部分的转换和过渡。

古琴曲目常常需要演奏者在不同的部分之间进行转换,这需要演奏者能够准确掌握每个部分的特点和转换时机,以确保演奏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通过反复练习,加强对曲目整体结构的理解和把握,能够更加流畅地演奏整首曲目。

三、情感表达古琴演奏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核心在于情感的表达。

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要利用自己的情感和感悟,将其融入到音乐中,真正诠释出曲目的含义和内涵。

对古琴音乐演奏者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思考

对古琴音乐演奏者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思考

对古琴音乐演奏者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思考古琴是一种中国传统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作为古琴演奏者,需要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审美能力,才能演奏出优美的古琴乐曲。

而对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有对音乐的热爱和理解。

这是音乐审美的一大前提条件。

只有喜爱音乐,懂得音乐的内涵和精髓,才能从本质上理解古琴音乐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在学习古琴演奏,我们不仅要掌握技巧,更要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风格以及演奏者的意图,才能在演奏时加以体现。

其次,要有学习和探究的精神。

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需要不断挑战自己,发掘音乐的潜力。

作为古琴演奏者,需要掌握音乐理论和技巧,不停地练习和反复琢磨。

同时,要拓宽视野,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古琴音乐,汲取不同的音乐元素,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水平。

再次,要有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古琴音乐的表达方式非常灵活,演奏者的个性在其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因此,在演奏中要有自己的表达风格,发挥自己的特点。

同时,要有对古琴音乐的理解和把握,将自己对音乐的感悟与情感融入到演奏中,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

最后,要有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音乐是一种交流和分享的艺术,古琴演奏者也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学习。

交流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借鉴别人的演奏技巧和表达方式,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和技巧分享给其他人,促进古琴音乐的交流和发展。

综上所述,古琴演奏者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努力和探究。

只有在不断学习、深入理解、个性化表达和交流互动中,才能逐步提升自己的音乐水平,并为古琴音乐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古琴的修身养性

古琴的修身养性

古琴的修身养性
古琴音色清晰纯美,含蓄,深沉而音韵悠长,十分适合表达人的思想感情。

古琴始终是中国文人最喜欢的乐器。

文人不仅用古琴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而且当作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工具。

古琴在文人心目中有十分神圣的地位。

唐代薛易简所著《琴谱》说:“琴之为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辩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风俗通义》中说:“雅琴者,乐之统也,然君子所常御者,琴最亲密,不离于身,虽在穷阁陋巷,深山幽谷,犹不失琴。

琴学有修身养性之用,道也,非艺也。

大声不喧哗而流漫,小声不泯灭而不闻,足以和人意气,感人善心,达到心平德和,修身养性的目的。

古琴不仅能修身养性,还有养生的功能。

修身是心里层面,养生是生理层面。

道德修养不是只欣赏琴音,还要理解琴的内容,品味琴音的思想内涵,进而影响和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养生是因为弹奏古琴使人心态平和,五脏协调,正气升邪气降,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人们渴望内心的平静,渴望紧张繁忙的工作之外,在喧闹的尘世之外有一方安心的净土,而古琴是实现这一愿望的最好工具。

一般乐器让人听之心动,古琴却能使人闻之心静,任何一种艺术都能缓解人们的压力,但古琴所表现的艺术更丰富,更深入,更细腻,更有生命力。

真正爱好古琴的人,不认为古琴仅仅是一把乐器,而是道,是一种有深刻内涵的有灵性的乐器。

古人在弹琴之前要沐浴更衣,焚香洗手,这不是迷信,而是表示对古琴的恭敬。

古琴是良师益友,是终生的朋友和伴侣。

(转自互联网)。

弹古琴的十大坏习惯,你中招了吗?

弹古琴的十大坏习惯,你中招了吗?

弹古琴的十大坏习惯,你中招了吗?弹古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多人弹古琴的过程中,养成各种各样的坏的习惯,影响了弹琴的进度和高度,那么在古琴的学习中,有哪些的坏的习惯呢?一、琴容不整。

古琴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对待高雅的艺术需要心生敬畏,古时弹琴,都需沐浴更衣,焚香净手,今日虽然不用如此,但至少要保持衣裳整洁吧,这是对古琴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二、琴姿不雅。

弹古琴是一个非常放松的过程,要求端坐平稳,双肩打开,头微微前倾,目光稍微带向左手的位置,双手自然放在琴体上。

弹琴的时候,身体基本保持不动,左右手在琴弦之上勾抹挑剔。

切不可身体左右摇摆,手舞足蹈,也许其他的音乐可以随性一些,但古琴是真的不行,不然就有点不伦不类了。

三、指法不精。

弹琴要练指,这是古琴的最基本的功底,如果指法没有练好的话,那么后面的学习很难进行下去。

而事实上有不少琴友贪图早一点学到曲子,就在指法还没有练好的情况下仓促学曲子,这是不太好的。

四、琴音不清。

弹琴的时候确实需要用力,但这并不代表需要用重力,即便是用重力,不一定要出重音,古琴的声音是中正平和,清微淡远的,如果总是出现很重的声音,那是不妥的。

五、定力不强。

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比较用心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开始毛躁起来,不会每天去练琴,偶尔偷一下懒,再后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到最后,只是偶尔去碰一下琴。

六、好高骛远。

弹琴只追求多,而不追求精,总是想着快点学新的曲子,而不去好好地将老的曲子好好弹,弹出自己的味道出来。

七、舍本求末。

眼下流行之风,吹遍整个古琴界,各种流行乐曲的改编层出不穷,流行的曲子确实好听,但内涵比起古曲就差了不少,这些古曲是古琴的精华所在,如果只顾着追求流行而舍弃内涵的话,就是丢掉了西瓜捡到了芝麻。

八、用心不专。

弹琴之时,最需用心,有人弹着弹着心就不在琴上面了,而是想着其他的事情。

古人说,琴者心也,心不在琴上,琴如何能弹好?九、动机不纯。

当然这只是少部分人,有人看到了古琴很雅,就来学,结果只是为了附庸风雅,只是做做样子,这是不可取的,如果是内心喜爱的话,是很难学好琴的。

古琴弹奏中延伸的修身与养生问题

古琴弹奏中延伸的修身与养生问题

古琴弹奏中延伸的修身与养生问题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国风》中就提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古琴音色清晰纯美,含蓄、深沉而音韵悠长。

十分适合表达人的思想感情。

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对它的表现力就已经尊崇到了神话的程度。

例如先秦著作《韩非子》曾记述了春秋时期琴家师旷弹琴引来玄鹤合鸣舞蹈的事迹。

历代都有以琴为中心的动人故事、传说。

春秋时期的孔子把古琴作为“乐教”的主要手段。

他所教授的“六艺”课程中的“乐”,就有弹琴咏唱诗歌的项目。

伯牙和钟子期更是许多人所知晓的。

伯牙弹琴子期知音的故事,在《吕氏春秋》中有明确的记录。

通过这个记载可以看到,最晚在秦代以前,古琴已可以用独奏的形式,用纯器乐的手段,来表现人对客观世界的感受,沟通人的思想感情。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都是抚琴的高手,大量的诗词歌赋中都有关于古琴的描述。

古琴历经三千多年,有三千多首有文字记载的琴谱,有大量的琴学理论论述。

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评为世界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足以证明古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三千年中,古琴辉煌过,也曾多次历经磨难,甚至被迫害到几乎遗忘。

但是,古琴始终在民间流传,在文人中流传,没有任何力量使它毁灭。

一旦环境许可,古琴便春风吹又生。

现在,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古琴又开始在中国兴旺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古琴、学习古琴。

我们不禁要问,古琴的生命力究竟在哪里?古琴作为世界上唯一的有着三千年历史而仍然有众多喜爱者的活的乐器,它的形制、曲谱、理论等一整套的琴学内容,没有任何一件乐器可以和它相比。

那么,古琴的生命力究竟在哪里?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古琴始终是中国文人最喜欢的乐器。

文人不仅用古琴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而且当作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工具。

他们通过古琴让自己的心灵和古人对话,视古琴为忠贞不渝的朋友,甚至视古琴为自己的生命。

乐器演奏与艺术修养的培养

乐器演奏与艺术修养的培养

乐器演奏与艺术修养的培养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乐器演奏是音乐的核心,而艺术修养则是演奏者在音乐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项品质。

本文将探讨乐器演奏与艺术修养的密切关系,并介绍一些提高艺术修养的方法。

一、乐器演奏的重要性乐器演奏是音乐表演的基础,它要求演奏者熟练掌握乐器技巧、具备音乐理论知识,并能够准确地表达音乐作品的内涵。

乐器演奏不仅要求技巧娴熟,更需要演奏者发自内心地理解和表达音乐的情感。

通过乐器演奏,演奏者可以将音乐作品完整地传达给听众,创造出美妙的音乐体验。

二、乐器演奏与艺术修养的关系艺术修养是演奏者作为艺术家应该具备的品质。

它不仅包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还涵盖了对音乐历史、音乐文化和音乐创作的研究。

艺术修养的培养可以提高演奏者的音乐素养,并且使其在演奏时更加细腻、纯熟。

只有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演奏者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才华,为听众带来真正的艺术享受。

三、提高艺术修养的方法1. 音乐理论学习:演奏者应该深入学习音乐理论,包括音阶、节拍、和弦等基本知识,以及音乐形式、作曲技巧等进阶知识。

通过系统的学习,可以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演绎能力。

2. 音乐历史研究:了解音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可以帮助演奏者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意义和风格,并在演奏中更好地还原作曲家的初衷。

3. 听音乐会与演奏会:定期参加音乐会和演奏会,聆听其他优秀演奏者的演奏,可以拓展自己的音乐视野,领略不同风格和技巧的演奏,从而提高自身的演奏水平和艺术修养。

4. 参与音乐交流与合作:与其他音乐爱好者、演奏者进行交流与合作,可以互相学习、分享音乐心得,拓宽自己的音乐思维和表现能力。

5. 探索不同音乐风格:学习并演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尝试跨界合作,可以锻炼自己的音乐表达能力,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

总之,乐器演奏和艺术修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演奏者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音乐家。

通过深入学习音乐理论、音乐历史,参与音乐交流与合作,演奏者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将音乐的美妙传递给更多的人。

弹奏古琴的修养问题

弹奏古琴的修养问题

弹奏古琴的修养问题古琴古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

古人誉为“圣人治世之音,君子养修之物。

”虽然赞颂过激,但史绩记载古琴轶事,确有其感人之魅力。

如《桓潭新论琴道篇》所载雍门用弹琴能使孟尝君伤感;《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司马相如以琴传情与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相爱的故事;唐薛易简著《琴诀》中,把古琴的作用概称:“可以观风教、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等。

使人闻之,无不对古琴产生敬慕的感情。

但是,古琴的这种艺术魅力的产生,是致力于琴学者,经过积年的勤学苦练,揣研,洞察琴曲意境,以自己的内涵修养通过熟练的技艺综合发挥的结晶,不是每个弹琴人都能够表达的艺术修养。

我国几千年来把古琴视为能登大雅之堂的一种乐器。

所以研究古琴艺术和撰写古琴论著的人颇多,如:刘向(西元前79 年――前8 年)著《说苑修文篇》、薛易简(西元725 年左右—— 800年左右)著《琴诀》、冷谦(西元1268——1408 左右)著《琴声十六法》、朱权(西元1378——1448 年)著《太音大全集抚琴论》以及徐祺(1580年左右——1650 左右)著《奚山琴况》等等。

绝大部分都是论述古琴美学、操缦规范、格言、艺术风格。

由于前人用词简练,陈述含蓄,加上神思神往的渲染,如;明朝朱权在《太音大全集》里曾这样说:“传云,琴瑟虽有妙音,而无妙指,终不能发甚哉,指法之难也。

”他仅说一个指法难,究竞难在何处,如何去克服难的指法而得妙音没有深入说下去,后人弹琴也只能心领神会了。

又如:《奚山琴况》论述弹奏古琴的二十四况(即:和、静、清、远、古、淡、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园、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

)虽然对每况都作了详尽的阐述,如在“细”中,他总结了初学琴者弹起琴来就手指忙个不停,生怕前后音接不上,想延长节拍自己控制不了,就难做到细,存在的问题是分析的很实际,但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仍末深入下去,对普及古琴,帮助今人学习古琴究竟应该怎样才能学好古琴仍然跳不出“难以理解”的困境,加上有些论述比较抽象,繁琐、重复。

对古琴音乐演奏者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思考

对古琴音乐演奏者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思考

对古琴音乐演奏者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思考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乐器之一,其曲调优美、音色悠扬,给人一种沉静、内敛的感觉。

而古琴音乐演奏者作为古琴艺术的传承者和演绎者,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要求。

那么,如何培养古琴音乐演奏者的音乐审美能力呢?古琴音乐演奏者需要对古琴音乐有深入的了解和熟悉。

只有对古琴音乐的起源、发展、不同曲调的特点等有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古琴音乐的内涵和情感。

学习古琴音乐的演奏者要有广泛的阅读和学习,并多听、多体验古琴音乐。

古琴音乐演奏者需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和感悟。

古琴音乐是一门高雅艺术,需要演奏者具有较高的修养和情感体验。

只有通过对古琴音乐的感悟和对生活的体验,才能更好地表达古琴音乐的情感和内涵。

古琴演奏者需要注重自身修养的培养,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的培养。

古琴音乐演奏者需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

古琴音乐是一门艺术,需要通过琴技和表演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古琴音乐演奏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琴技水平,并通过舞台表演来展示自己对音乐的感悟。

古琴演奏者还可以通过学习其他艺术形式如舞蹈、戏曲等来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

古琴音乐演奏者还需要不断开拓自己的音乐视野。

古琴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音乐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古琴演奏者可以通过学习其他音乐形式如古典音乐、爵士乐等来丰富自己的音乐视野,并通过与其他音乐演奏者的交流和合作来提高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

古琴音乐演奏者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只有通过对古琴音乐的深入了解和熟悉、注重自身的修养和感悟、不断提高艺术表现能力以及开拓音乐视野,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古琴音乐演奏者,并能将古琴音乐的美妙传递给更多的人。

对古琴音乐演奏者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思考

对古琴音乐演奏者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思考

对古琴音乐演奏者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思考古琴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自古以来便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琴曲婉转悠扬,古朴清雅,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韵味和美感。

而古琴音乐演奏者的音乐审美能力对于演奏的水平和艺术境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古琴音乐演奏者的音乐审美能力应该如何培养呢?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古琴音乐演奏者的音乐审美能力应该从对古琴音乐本身的理解和感悟开始。

古琴音乐有着独特的音乐美学特点,它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和西方音乐的和谐之美,具有独特的音韵和情感表达方式。

古琴音乐演奏者首先要对古琴音乐的历史渊源、音乐结构、音韵特点等有着深入的了解,以及对古琴曲目的内涵和情感要有敏锐的感悟和体验。

只有通过对古琴音乐的全面理解和感悟,才能真正领会古琴音乐的内涵和精髓,从而在演奏时能够准确传达音乐的情感和意境,使演奏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古琴音乐演奏者的音乐审美能力还需要通过广泛的音乐欣赏和学习来培养。

古琴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刻影响,也受到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影响。

古琴音乐演奏者除了要对古琴音乐有深入的了解外,还要广泛地接触和学习其他类型的音乐,比如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

通过广泛的音乐欣赏和学习,古琴音乐演奏者可以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丰富自己的音乐情感和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古琴音乐的审美特点和魅力。

通过学习其他类型的音乐,古琴音乐演奏者还可以借鉴和吸收其他音乐的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从而丰富自己的音乐表达方式,提高演奏的艺术水平。

古琴音乐演奏者的音乐审美能力还需要通过不断的自我修炼和提高来培养。

古琴音乐是一门高深的艺术,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古琴音乐演奏者,需要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和不断的自我修炼。

这就要求古琴音乐演奏者要有强烈的自我要求和自我修养的意识,要不断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演奏经验,不断地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演奏技巧和艺术水平。

只有通过不断地自我修炼和提高,才能够使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从而使自己的演奏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对古琴音乐演奏者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思考

对古琴音乐演奏者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思考

对古琴音乐演奏者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思考【摘要】古琴音乐演奏者在演奏古琴时,音乐审美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养音乐审美能力,演奏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古琴音乐的情感和内涵。

文章从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入手,探讨了古琴音乐演奏者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方法,包括细节品味与表达技巧、历史文化修养的重要性以及实践与经验的积累。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演奏者提升演奏水平,还有助于增强对古琴音乐的理解和传承。

结论部分强调了音乐审美能力对古琴音乐演奏者的重要影响,指出只有具备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演奏者才能真正领略和传达古琴音乐的魅力。

【关键词】古琴音乐演奏者、音乐审美能力、培养方法、细节品味、表达技巧、历史文化修养、实践经验、影响。

1. 引言1.1 古琴音乐演奏者的重要性古琴音乐演奏者在传承和弘扬古琴音乐文化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音乐风格独特、内涵丰富,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而古琴音乐演奏者作为古琴音乐的传播者和演绎者,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演奏技巧,更需具备深厚的音乐审美能力。

古琴音乐演奏者的重要性体现在对古琴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上。

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演奏和表达,将古琴音乐的美妙传达给听众,激发人们对古琴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古琴音乐演奏者也承担着传承古琴音乐文化的责任,他们需要深入研究和理解古琴音乐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将这种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使其得以继续传播和发展。

古琴音乐演奏者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的演奏技巧,更需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古琴音乐的情感和内涵。

只有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才能使古琴音乐的美妙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2. 正文2.1 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性音乐审美能力对古琴音乐演奏者来说至关重要。

音乐审美能力是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理解和评价能力,它直接影响着演奏者对音乐的表现和演绎。

古琴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林友仁:想弹好古琴,一定要牢记这七点

林友仁:想弹好古琴,一定要牢记这七点

林友仁:想弹好古琴,一定要牢记这七点原标题:林友仁:想弹好古琴,一定要牢记这七点1、弹琴,首先是要成为有修行的人、淡泊名利的人。

弹琴不要设计,不要处理。

一但人为地、刻意地设计了、处理了,就假了。

2、弹琴之人,意必在先。

意在哪里?意在指下,意就是要出寺庙里那种深沉洪亮的钟声,让钟声进入身体,或者让我进入琴声中,得心应手,体会到钟声即我,我即钟声。

彼此融合之后,天地间便只剩下钟声,除了钟声之外,没有任何其他杂念。

杂念多了,就不在琴里面。

3、弹琴要去除所有的念头,不要担心弹得对不对、人家喜欢不喜欢,只一门心思想着寺庙里的钟声。

集中一个念头,别的念头就没了,就好像古人在闹市中念书,全神贯注时,外部的杂声都没了,自己也没了。

连自己都没了,哪来的观众?哪来的好不好?还有什么好紧张?当你进了琴声之中,别人也就进了。

别担心别人,先担心自己。

4、无我境界如何达到?便是从一个“撮”入手。

撮,空弦不空,里面的内容无法言说。

练习“撮”,追寻寺庙钟磐之声的感觉,达到心手合一、人琴合一,弹琴便能得‘意’。

5、手腕要处于自然状态,才能气血畅通。

所谓自然状态:一是指按照手指的自然排列位置下指。

弹低音时,多用中指、名指,离岳山近些,出音亮些;弹高音时,多用大指、食指,离岳山远些,出音则柔些。

七根弦的触弦点并非在一条直线上。

古人设计的琴弦十分科学,低音暗,高音亮,正好用手指的自然布局来调节。

二是要沉肘。

正确的姿势就是自然的姿势,觉得舒服就行。

臂、肘、腕都要自然下垂,自然的东西永远是美的,自己弹着也舒服。

古人琴谱上所画的手势,只能看,不能学。

紧张、僵硬、做作的姿势,都是错误的。

三是用耳朵弹。

不要搞机械教条,触弦点固定在几分几,不能变,这是不对的。

声音要服从耳朵听到的效果,不要把耳朵废掉。

我在学琴初期,曾经用手弹琴弹了好长一段时间,当时还对手上的力度很满足。

后来才知道,那些声音太暴太燥。

所以说要用耳朵弹,就是指用耳朵来辨别声音。

乐器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弹古琴用弹琵琶的力度,肯定受不了。

对古琴音乐演奏者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思考

对古琴音乐演奏者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思考

对古琴音乐演奏者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思考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珍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琴音乐演奏者在演奏古琴曲目时,不仅需要具备纯熟的演奏技巧,更需要有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审美能力培养是古琴音乐演奏者成长的关键之一,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探讨。

音乐审美是指人们在美感作用下对音乐作品所产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表现。

对古琴音乐演奏者来说,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是指他们具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

对古琴音乐演奏者来说,音乐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古琴曲目的演奏需要演奏者能够准确地把握音乐的情感和意境,将其通过演奏表现出来,让听众产生共鸣和感受。

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古琴音乐演奏者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首先是对古琴曲目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古琴曲目多取材于古代文学作品和民间故事,演奏者需要通过对曲目的深入研究和理解,把握曲目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其次是对音乐表现手段的掌握能力。

古琴演奏具有独特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方法,演奏者需要具备精湛的演奏技巧,能够通过琴音的细微变化和情绪的抒发,将曲目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再次是对音乐情感的把握和表达能力。

古琴曲目多以抒情、婉约、豁达为主题,演奏者需要有丰富的情感积淀和表达能力,通过琴音的音色和变化,将曲目所要表达的情感传递给听众。

那么,如何培养古琴音乐演奏者的音乐审美能力呢?是通过对古琴曲目的深入学习和分析。

古琴曲目涵盖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演奏者需要通过对曲目的学习和分析,了解曲目的创作背景、故事内涵和情感表达,从而对曲目有更深入的理解。

是通过大量的演奏实践来提高演奏者的表现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地演奏实践,演奏者才能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将其运用到实际演奏中。

是通过学习其他艺术形式来开拓视野。

音乐与文学、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学习其他艺术形式,可以拓展演奏者的审美眼界,丰富其审美体验。

对古琴音乐演奏者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思考

对古琴音乐演奏者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思考

对古琴音乐演奏者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思考古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珍品,古琴演奏者在演奏时需要具备高度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对古琴音乐演奏者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既需要系统的音乐教育培训,也需要长期的演奏实践和积累。

古琴演奏者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对个人的音乐表现力和演奏技巧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古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琴音乐演奏者需要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技能。

音乐理论知识包括音阶、节奏、音乐形式、和声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是演奏者理解和演绎古琴曲目的基础。

古琴演奏者还需要掌握古琴演奏技法,包括指法、换弦、扫弦等技术,这些技法在演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系统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古琴演奏者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演绎古琴曲目,提高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

古琴音乐演奏者需要进行大量的古琴曲目的学习和演奏实践。

古琴曲目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音乐表现力。

古琴演奏者需要学习和掌握各种不同风格和时期的古琴曲目,包括古琴名曲、名家名曲和传统曲目等。

通过学习和演奏古琴曲目,古琴演奏者可以提高自己对古琴音乐的理解和领悟,不断完善自己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古琴音乐演奏者需要进行大量的音乐欣赏和交流活动。

音乐欣赏是培养个人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欣赏古琴音乐作品和音乐会演出,古琴演奏者可以拓展自己的音乐视野,提高自己对古琴音乐的审美水平。

古琴演奏者还需要与其他音乐人士和古琴爱好者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讨古琴音乐的艺术魅力和表现技巧,不断激发和提高自己的音乐创作和演奏表现力。

古琴君子品格

古琴君子品格

古琴君子品格
古琴既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

在弹奏古琴的过程中,琴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品格,这也是古琴文化所强调的。

古琴君子品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和谐:古琴的音色温婉悠扬,需要琴者在弹奏时控制好节奏、力度和音量,保持和谐的音色。

同时,琴者也应该在生活中追求和谐,不与人争执,不做过激的事情,保持内心的平静。

二、谦逊:在古琴文化中,谦逊被视为一种美德。

琴者需要谦虚地对待自己的琴艺,不自满、不自大。

同时,琴者也应该在与人交往时保持谦逊,不自以为是,不轻视他人。

三、恬淡:古琴文化中有一种“清、静、淡”的境界。

琴者需要在琴音中表现出恬淡的情感和境界,同时,在生活中也应该保持恬淡的心态,不贪图功名利禄,不沉迷于物质享受。

四、自律:古琴弹奏需要琴者严格控制自己的情感和动作,需要琴者具备自律的精神。

同时,在生活中也应该具备自律的品格,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克制自己的欲望、严格遵守社会规范。

在古琴文化中,琴者不仅需要掌握琴艺,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品格。

这些品格不仅可以提高琴者的音乐水平,还可以让琴者在生活中更加优雅、自律和谦逊。

- 1 -。

【中国风】古代人弹琴的讲究之处

【中国风】古代人弹琴的讲究之处

【中国风】古代人弹琴的讲究之处
弹琴在古代就是一件雅事,从史籍文献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古人对会弹琴的人是相当敬重的,文献中有名有姓的弹琴者,基本上都是精神不凡、学识过人的高人。

古人用重金买琴、用数十亩良田换一张琴的事情也并不少见。

做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得认认真真,像模像样。

弹琴讲究其实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环境要好:或在大自然之中择优美怡人之地、或在雅室之内焚香静室。

二是时候要好:天高气爽之时,明月清风之夜。

三是心态要好:心思集中,精神平和安定,神与道合。

四是听者要好:有知音更好,没有知音,便对大自然中的美好事物弹。

五是仪表要好:穿古朴、雅致的衣裳。

六是姿态要好、方法得宜:身体要端正,指法要丰富、简静。

七是修养要好:要勤读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弹奏古琴的修养问题古琴古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

古人誉为“圣人治世之音,君子养修之物。

”虽然赞颂过激,但史绩记载古琴轶事,确有其感人之魅力。

如《桓潭新论琴道篇》所载雍门用弹琴能使孟尝君伤感;《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司马相如以琴传情与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相爱的故事;唐薛易简著《琴诀》中,把古琴的作用概称:“可以观风教、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等。

使人闻之,无不对古琴产生敬慕的感情。

但是,古琴的这种艺术魅力的产生,是致力于琴学者,经过积年的勤学苦练,揣研,洞察琴曲意境,以自己的内涵修养通过熟练的技艺综合发挥的结晶,不是每个弹琴人都能够表达的艺术修养。

我国几千年来把古琴视为能登大雅之堂的一种乐器。

所以研究古琴艺术和撰写古琴论著的人颇多,如:刘向(西元前79年――前8年)著《说苑修文篇》、薛易简(西元725年左右――800年左右)著《琴诀》、冷谦(西元1268――1408左右)著《琴声十六法》、朱权(西元1378――1448年)著《太音大全集抚琴论》以及徐祺(1580年左右――1650左右)著《奚山琴况》等等。

绝大部分都是论述古琴美学、操缦规范、格言、艺术风格。

由于前人用词简练,陈述含蓄,加上神思神往的渲染,如;明朝朱权在《太音大全集》里曾这样说:“传云,琴瑟虽有妙音,而无妙指,终不能发甚哉,指法之难也。

”他仅说一个指法难,究竞难在何处,如何去克服难的指法而得妙音没有深入说下去,后人弹琴也只能心领神会了。

又如:《奚山琴况》论述弹奏古琴的二十四况(即:和、静、清、远、古、淡、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园、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

)虽然对每况都作了详尽的阐述,如在“细”中,他总结了初学琴者弹起琴来就手指忙个不停,生怕前后音接不上,想延长节拍自己控制不了,就难做到细,存在的问题是分析的很实际,但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仍末深入下去,对普及古琴,帮助今人学习古琴究竟应该怎样才能学好古琴仍然跳不出“难以理解”的困境,加上有些论述比较抽象,繁琐、重复。

给学琴者更产生“高不可攀”的思想。

为此,笔者根据几十年业余教授古琴的体会,总结学琴人容易产生的问题,浅谈几点弹奏古琴的修养。

一、弹奏古琴的“超前感”修养了解古琴和弹奏古琴的人都有这样的同感,即认为弹奏一首琴曲不难,如果将琴曲的意境有感情的表达出来确非易事。

往往弹奏者只知按指法拨弄琴弦,结果手与愿违,音非意合,干巴巴的使人听之乏味。

音乐是一种艺术语言,它是通过艺术处理的音响,表达作者思维与向往的感情,这就是“意境”的本质。

所以,凡弹奏一首琴曲,必先了解曲情内容,弹奏时将自己激发出来的感情与琴曲必须表现的感情融汇起来,这是首要条件。

但是,仅有内在感情条件,而表现形式上不能够手随意走、意与妙合,也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

因此,弹奏技巧也很重要。

古琴弹奏左右手指法有一百多种,堪称指法丰富,表现力强,世界上独具特色的乐器。

正因为它指法多而细,很容易使弹奏者顾此失彼。

即:注意了指法,忘记了节拍,注意了指法与节拍,忘记了弦数与音位,还要掌握音准和轻、重、徐、疾,若想把琴曲的感情处理好确非易事。

所以说:“古琴易学难记、易学难精”。

那么,如何在感情与表现方法上进行结合,弹奏出美妙的琴曲,就存在一个“超前感”的问题。

超前感内容很广泛,必须从弹奏准备到弹奏结束来谈:(一)、准备时的超前感。

前人传授学生琴艺,首先强调一个“品字”,就是衣冠要整齐,坐势要正确,必须静下来,等气沉丹田后方可操琴。

其实这种要求并不苛刻,因为衣冠不整有碍外观和指法运动;坐势不妥有碍左、右手的配合;心不静意境就发挥不出来;气不顺则无法控制气势。

除此外,为使起音不紊,使弹奏流畅,还必须在未开指弹奏前,头脑里先要起音,就好比唱歌起音定调一样,这样做的好处是:1、可使思想集中心静下来。

2、帮助激发感情,3、心中有音有备无患。

虽然道理很简单,对弹奏者也是一种必要的艺术修养。

(二)、“意通三会”。

意通三会是处理音与音之间协调关系的一种超前修养。

乐曲每一小节(句),音与音之间都有强弱之分,和声的两音也有主次之别,这是普通常识,意通三会就是弹奏时必须掌握三个音,即:第一个音过去后要在头脑里回荡,在发第二个音时要考虑与前一个音的承前关系,用什么样的力度,同时还要考虑第三个音的超前准备(思想上和指法上的准备)。

它好比绘画一样,先有意,后有笔,这样才能画出符合自己主观意想的作品。

古云;“吴道子画意在笔先”就是这个道理。

这种“意通三会”的修养是内在感情借指法表现出来的一种重要形式,不理解这一点就很难弹奏出符合自己追求的“意境”感情的琴曲。

(三)乐曲整体中的“超前感”。

每首乐曲都有它的主题思想,全曲音乐中又有表现主题思想的主要部分,主题乐段必须要有其它乐段来托衬。

如果弹秦琴曲处理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没有一种血肉相连的关系,那么就无法突出主题。

因之,弹奏乐曲的整体观念是必不可无的。

处理好承前继后的关系,也必须有一个“超前感”,方能弹奏出完整的好琴曲。

“超前感”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它是弹奏人体质、气质、技法等修养融汇为一体的结晶。

好比书法家写字一样,无论写正楷、行书、草书、运笔快、慢都能掌握书写规律,所以一篇字写出来都能气运贯通、一气呵成。

练习书法要多渎、多看、多写、学习得法自然久练成钢。

弹奏古琴则应多听、多弹、多学、多想、培养情操,旷日持久必达妙境。

培养“超前感”陈勤学苦练外,默唱旋律也是一种好方法。

就是当老师教弹时,跟着老师弹秦的旋律默唱、默记,自己练习时,重复默记的旋律让自己的指法跟着旋律的节拍运动,开始指法跟不上或按不实都勿顾虑,可以由慢入调,熟练后自然音就铿锵坚实。

但是,往往有的学琴人说自己嗓子不好或不会唱歇,不愿唱(包括默唱),其实它与演唱要求不一样不是要求唱的好听、动人,唱不好能够跟着旋律哼也可以。

这是一种手随音走,锻练发挥内在感情的正确学习方法。

天长日久自然养成心手相应,意与妙合,切不可只顾指法,头脑里没有音作规范,养成习惯,必入岐途。

有的人弹奏一辈子古琴行家评他“不会弹奏”,不能正确掌握学琴方法是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老师的正确教学方法也是重要原因。

因此“超前感”的修养是弹奏古琴者必备素质,是发挥内在感情使弹奏表里结合的连心锁。

二、弹奏古琴中的紧迫感思想上有了超前感,一般技法可以做到手随音走,如遇有急促乐句或必须在十六音符上表现的指法,如:(豆)、(急撞)、(掐起)等,它是以气运指瞬间表现的动作,不仅要求出音干净利落,同时还必须与后续的音保持有机联系,做到“天衣无缝”使乐句清彻流畅,则必须指法熟练,心手相应,手的动作随着头脑里的旋律运动才能做的恰到好处,因为弹琴人多重视指法,往往一想指法动作,在旋律的时值上手就不听使唤,就会滞顿、就不可能按节拍在瞬间发挥出正确效果,其结果,不是顾了指法慢了节拍,就是顾了节拍做不好指法,影响琴曲的感情发挥,它也是古琴易学难精的一个因素,如何培养自己的紧迫感,(1)必须一丝不苟的掌握这类指法的动作,经过勤学苦练能够在实际运用中很熟练的表现出来;(2)在弹奏时要思想上摆脱这类指法的动作构思,让指法融汇在思维中,随着思想上的意合(节拍)自然地做出来,这样才能弹出好的效果。

如;广陵派琴曲“梅花三弄”第五段是在一个小音区内用三种不同技法描述梅花迎风摇曳的第二个乐句,它与前后两个乐句主要不同处,就是十六分音符上的急豆,既要做的干净利落又要与下七徽六分名指九徽掐起联起来,如果不发挥指法的表现力,就达不到梅花抗风雪战严寒迎风摇曳的意境要求。

要做好这个乐句,就不是轻而易举能做好的,必须掌握正确的指法动作把它融汇在意念中一气呵成。

因此“紧迫感”是弹奏古琴演奏技法上不可缺少的一种修养。

三、弹奏古琴中的持续感弹奏古琴是通过复杂的指法掌握散音、泛音、按音三种音色交替表达乐曲感情的乐器,主要演奏技法又在按音上,从这三种音色以及音的波动特点来言,散音与泛音当弦震动出声后,因没有物体碰撞,其余音是随弦的震幅逐渐消逝,可以保持一定时值的余韵。

而按音是靠左手按弦,右手弹弦出音相互配合,当右指弦弹出音后,左手指必须按在弦上不离开才会保持余韵,如果左手指一离开弦,余韵就消失了,所以又产生了一个如何保持音韵不断的问题。

古琴是装有七根弦的乐器,每根弦上有三组音,由于七根弦粗细不一样,所以各弦同音阶的音位就不固定在同一个徽位上,作曲者为了发挥古琴音色美、音域广的特点,在编曲与安排指法上都是采用同音阶音色的方法组曲,因此,弹奏起来手指就必须不断变换弦相音位,两音相隔距离远的还要跳动,为什么古琴的指法多而细呢?最根本的问题是为了丰富琴曲感情适应表达能力的需要;同时也不能排斥适应多音位弹奏方便的需要,如何有效地将不同弦、不同音位上的音密切的联起来,必然产生除紧迫感外还有一个音与音连贯协调的“持续感”问题,所以“持续感”也是弹奏古琴者必须重视的一种修养。

弹琴人最易犯的指法毛病就是重视“音”而忽视“韵”。

就是手指在弦上移动时,前一个指法做对了又害怕下一个指法不好就忙于起指做下一个指法的准备,这样音是有了余音(韵)就断了,就产生音与音脱节,无形中音与音之间加了一个“○”休止符,破坏了乐曲的完整性,另一种易犯的指法病,就是用指不当,不会掌握变换手指的方法和一指按多弦的技法,也同样会使旋律断断续续无感情。

为使琴音演奏得园、润、洁、丽,就必须培养弹奏技法上的“持续感”。

四、培养“持续感”应该注意的问题是:1. 心要静不可浮躁,不能只听音不求韵。

2. 起指要慢,就是当两个手指先后按弦时,要尽量做到后一个音未出现,按前一个音的手指不动,保持余音不断的情况下有机地与后一个音联起来。

3. 不能用两指交替,必须起指变换音位的时候可采用前一个音氵(注下),后一个音卜上(绰上),其目的就是让前一个音弱下去,后一个音由弱到强自然联起来,这样音与音的衔接就不会硬梆梆的不协调,同时还可避免突然中断出现休止符。

4. 多弦连续取音的问题,它是一种技巧问题,一般采用“一指按多弦”和“蛇行鹤步”技法处理。

一指按多弦,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临近两弦连续音,用一指按两弦上下滑动或连弹两音;另一种是三根弦以上,手指可以同时按多根弦,这样出音的效果自然连贯无间隙。

蛇行鹤步是仿效蛇游走和仙鹤走路跨步的一种指法。

蛇行,一般用在大指同时按多弦连续取音上。

鹤步,是隔两徽以上的取音方法,因为手指长度不够,必须象仙鹤走路一样跨过去。

但是初学者员容易犯的毛病就是:1. 急急跨出后,控制不住落指力量,不仅有打琴面的木板声,同时也不可能掌握协调的音色,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思想上必须有超前感,使手指跨出前不紧张,同时要看准音位适当用力以手指压弦到琴面的方法按弦,不能用打琴面的方法按弦,这样方可取得好的效果。

前人讲“举指重如泰山、范指轻如鸿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