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二次分类
中班数学图形找家 二次分类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图形找家二次分类教案反思1、中班数学图形找家二次分类教案反思一、目标:1.学会根据形状、颜色、大小分类。
2.学会根据纵横标记定位物体,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体验数学的生活和数学游戏的乐趣。
二、准备:PPT课件,幼儿操作卡人手一份。
三、过程:1、送图形宝宝回家,了解图形的基本特征。
(1)师: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许多图形宝宝,看看有哪些图形宝宝呢?它有哪些特征(颜色、形状、大小),然后请你根据它的特征,轻轻地走到桌子旁把它送回家好吗?(2)请一个孩子告诉我们他得到了什么图形,特征是什么,以及他送回了哪个家。
2.展示图1,让幼儿观察、演示和解释双形和二维排列的规则,老师用形状和颜色来讲解。
(1)师:老师这来了几个图形宝宝,它们是谁呀,(一一出示图形讲出图形的特征)它们告诉我它们呀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怎么办?(帮它们找家)(2)出示图形屋,这个图形屋就是图形宝宝的家,我们来看看上面有上面呀?(颜色标记、形状标记)这说明我们要根据它的颜色标记和形状标记来帮图形宝宝们找到它们的家。
(3)我们先来看看横排,我们也叫它行,第一个前面的颜色标记是红色,那它整行都是红色图形的家,那第二个是什么颜色标记?(蓝色)又是谁的家呢?(蓝色图形的家)(4)横排看好了,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竖排,我们叫它列,第一列是什么标记?(正方形标记)说明这一列都是正方形的家,那第二列呢?(三角形、三角形的家)(5)认识了图形屋,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来帮助图形宝宝找家,我们先看第一行是红色,第一列是正方形,(边说边用手示范)那他们的交接点就是红色正方形的家,依次类推找出其它几个图形的家。
总结:我们的孩子真聪明。
虽然他们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我们都可以帮助他们找到他们的家。
3、出示图二,让幼儿观察,示范讲解双形双维排列的规则,教师讲解按形状、大小分。
(1)老师这还有几个图形宝宝没有找到它们的家呢,我们看看它们是谁?(两个两个图形出示)它们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2)出示图二,请幼儿观察上面有什么标记,我们应该怎样送图形宝宝回家呢?(请小朋友上来找家,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找)总结:我们来看一看这两个图形虽然它的形状一样、颜色一样但是它们大小不一样,我们小朋友很聪明还是帮助图形宝宝找到了自己的家,它们可高兴啦都说要谢谢你们!4、幼儿动手操作(1)今天我们教室里还有许多图形宝宝找不到自己的家呢,小朋友你们想帮助他们吗?请你们轻轻地搬椅子到座位上帮助他们吧!(2)幼儿操作,教室巡回指导。
幼儿园二次备课教案范文模板
活动名称:大班数学活动《图形的二次分类》一、设计意图本次二次备课针对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不断提高的特点,以及他们对操作的兴趣,旨在帮助幼儿掌握图形的二次分类方法。
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归纳图形的二次分类特征,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习按图形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2. 大胆用语言表述出图形的两个层次的不同特征,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3. 通过操作活动,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图形卡片、操作材料、记录表、彩笔等。
2. 经验准备:幼儿已具备一级分类的基础。
四、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 热身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2.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各种图形卡片,引导幼儿观察,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形都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二)基本部分1. 教师讲解二次分类的概念,并通过操作示范,引导幼儿按照图形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2. 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幼儿展示操作成果,教师点评。
4. 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分类过程,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三)结束部分1.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布置作业: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图形的二次分类游戏。
五、活动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4. 课后,及时总结本次活动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本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在实施过程中,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图形二次分类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图形二次分类教案引言:幼儿园中班是孩子们开始接触数学概念的重要阶段。
对于他们来说,数学概念的学习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引导。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份幼儿园中班数学图形二次分类的教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与运用数学图形。
一、教学目标:1. 掌握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的特征和命名。
2. 能够按照颜色、形状等特征对图形进行简单分类。
3.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和认识图形,并能够正确命名。
二、教学准备:1. 教具:模型图形卡片、不同颜色的纸片、彩色粘土。
2. 教辅:数学图形绘本、数学图形游戏。
三、教学过程:1. 游戏活动 - 探索图形:通过游戏活动引发幼儿对图形的兴趣,老师可选择适合中班幼儿的数学图形游戏,如找出最多的圆形物品、用纸片制作角、边的模型等。
通过持续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乐中体验图形,并能主动发现图形的特征。
2. 观察与思考 - 图形分类:向幼儿展示不同的图形模型卡片,要求幼儿仔细观察,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出相同的图形。
引导幼儿以颜色、形状等特征来进行第一次分类。
例如,红色的正方形、蓝色的长方形等。
通过此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图形的归类规则。
3. 实际操作 - 图形制作:让幼儿使用彩色粘土,根据老师的指导制作不同的图形,并提醒他们在制作过程中观察图形的特征。
制作完成后,鼓励幼儿用语言正确命名所制作的图形,并与其他幼儿分享。
4. 游戏探究 - 图形分类再次:在课堂中设置不同的游戏环节,比如幼儿接力找出形状相同的图形,或是根据老师给出的描述来选择相应的图形等。
通过游戏使幼儿进一步巩固对图形的识别和分类能力。
5. 视觉教具 - 数学图形绘本:在教学中使用数学图形的绘本,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图形的特征。
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寓教于乐的绘本,引导幼儿主动发现故事中出现的图形,并帮助他们认识与命名。
6. 拓展游戏 - 图形追寻:给幼儿提供一张大型纸张和各种大小的彩色纸片,让幼儿自由选择纸片,将相同的图形粘贴在大型纸张的相同区域。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图形的二次分类》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图形的二次分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图形的不同种类。
2.帮助幼儿通过观察和分类认识图形。
3.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板书: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关键词。
2.纸板、水彩笔、颜色卡片等教具。
3.图形卡片或图形玩具。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板书或图形卡片展示不同种类的图形,如正方形、圆形等,让幼儿猜猜每个图形所代表的名字。
2. 观察与讨论
•让幼儿观察教师展示的不同图形,并讨论其特点,如边数和形状等。
3. 分类游戏
•让幼儿分成小组,给出一些图形卡片或图形玩具,让他们根据图形的特点进行分类。
•引导幼儿思考,例如将正方形和长方形分类为“有四条边的图形”。
4. 制作图形画
•让幼儿用纸板、水彩笔等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图形画,可以锻炼他们的手工能力。
5. 总结
•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课程内容,强化图形的分类方法。
四、延伸活动
1.给幼儿出示一些复杂的图形让他们观察分类。
2.带领幼儿在环境中寻找各种图形的实物,并进行分类。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科学课,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分类的活动更好地认识图形的不同种类,并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趣味性的活动帮助幼儿巩固和拓展所学。
以上就是《图形的二次分类》的幼儿大班科学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
地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图形的二次分类》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图形的二次分类》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图形的二次分类方法。
具体目标如下:1.学生能够正确辨认常见的二维图形,如圆形、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2.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图形分类条件,将图形按要求进行分组;3.学生能够通过描述图形的特征,判断图形所属的分类。
教学步骤导入活动1.班级集体活动: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图形,引起学生对图形的兴趣,并让他们描述图形的特征和相似之处。
概念解释1.引入二次分类的概念: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二次分类,以及为什么要进行图形分类。
2.讲解常见的二维图形:详细介绍常见的二维图形,如圆形、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并给出它们的定义和特征描述。
活动初探1.学生个体活动:发放图形卡片,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分类要求,将卡片上的图形进行分类,比如按形状、边数等进行分类。
2.小组合作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交流和讨论各自分类的依据,并向其他小组展示他们的分类方法。
深化练习1.学生个体活动:发放工作纸,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分类条件,自行整理图形并写出分类的原因。
2.教师辅助活动:遍历学生的工作纸,与学生互动,让他们解释自己的分类标准,并给予指导和反馈。
拓展应用1.学生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一张白纸和一些颜色纸,让他们自行设计和制作属于自己的图形分类标准,并将图形贴在白纸上进行展示。
2.班级共同讨论活动:让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图形分类标准,并让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和建议,共同完善和丰富分类标准。
总结与反思1.反思活动:让学生思考本次活动中他们对图形分类的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有了哪些提升。
2.活动总结:教师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图形分类方面取得的进步,并指出仍需继续努力的地方。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以图形的二次分类为主题,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他们对图形分类的思维方式。
在教学中,我尝试采用了导入活动、概念解释、活动初探、深化练习、拓展应用等教学步骤,以让学生逐步掌握图形的二次分类方法。
大班教案层级分类
大班教案层级分类大班教案层级分类篇一:大班计算图形的二次分类大班计算:图形的二次分类泰州市幼儿园宋友岚设计思路:图形的二次分类是在幼儿有一次分类的经验基础上进行的活动,要求幼儿能按两个层次的特征将图形分开,使幼儿对层级分类有所体验,而找图形特征以及按特征分类的学习比较抽象,加之又是两个层级的分类,对幼儿来说更加难以掌握。
因而,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形象性等特点,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能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目标:1、通过多媒体,理解并学习图形的二次分类。
2、能大胆用语言表述出图形的二个层次的不同特征。
3、能按要求操作,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素材图附后)2、幼儿操作学具:磁性板(板上画好房子、房间)、含两种特征的图形、标记3、游戏场地布置:教学过程:一、演示课件,复习组成和加减。
师:“今天,森林住宅小区里搬来了几位新朋友,其他小动物就来看望它们,想和它们交朋友。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这几个小动物今天想到哪一栋房子里找朋友”(点击课件,出现四栋有数字的房屋,再依次出现四个小动物,每个动物手拿一道加减题或分合式,让幼儿根据小动物拿的题说出答案,送小动物走进相应的房子)。
(评析:此处成功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便于新知识的学习)二、幼儿操作,复习巩固一次分类。
师:“小动物都去看朋友了。
今天,我也为小朋友请来了一些新朋友。
”(让幼儿两人一组合作在自己的小磁性板上操作。
)师:看一看,新朋友是谁?生:图形。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这些图形有什么不一样?生: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
1、请幼儿根据图形娃娃不同的颜色或者不同的形状,给图形娃娃找家。
巩固一次分类方法(把图形送到磁性板上的第一层房子里)2、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按什么特征为图形找家的。
(评析:此出让幼儿按图形的某一种特征进行一次分类是必要的,为下面二次分类的学习作好铺垫。
)三、演示课件,学习二次分类。
大班数学:图形的二次分类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图形的二次分类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超市购物
在超市购物时,可以根据 商品的形状、大小、颜色 等因素进行分类,方便查 找和整理。
整理房间
在整理房间时,可以根据 物品的形状、大小、用途 等因素进行分类,使房间 更加整洁有序。
垃圾分类
在垃圾分类中,可以根据 垃圾的形状、大小、可回 收性等因素进行分类,有 利于资源的回收和利用。
详细描述
玩具店中的玩具需要按照年龄段(如 婴儿、幼儿、学龄前等)和类型(如 积木、拼图、车模等)进行分类。这 种分类方式有助于家长根据孩子的需 求选择合适的玩具。
案例三:地图上的区域分类
总结词
地图上的区域分类是根据地理位置和行政级别进行的分类方式。
详细描述
地图上的区域需要按照地理位置(如国家、省份、城市等)和行政级别(如省级、市级、县级等)进行分类。这 种分类方式有助于人们了解不同地区的行政归属和地理位置关系。
引导幼儿自主探索
及时反馈与评价
在图形二次分类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 自主探索不同的分类方法,培养其独立思 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对幼儿在图形二次分类活动中的表 现给予及时反馈和评价,肯定其优点和进 步,同时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对未来的展望
• 深入探究分类标准: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引导幼 儿深入探究更多的分类标准,如按照图形的边数、角度等进行分类。
在图形二次分类活动中,鼓励 幼儿尝试不同的分类方法,激
发其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大班数学活动图形的二次分类教案与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图形的二次分类教案与反思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学生能够掌握二次分类的概念,能够分类描述物体及图形。
1.2 能力目标:通过课上活动培养学生分类思维及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默认错误,勇于尝试。
2. 教学内容2.1 二次分类的概念二次分类是在基础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层次的分类,也称为进阶分类。
例如,当我们分物品时,可以先分为“动物” 和“非动物” 两类,进一步深入分类可以将“动物” 分类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 等。
2.2 二次分类的实践在本课中,我们将带领大家进行数学活动,以图形为例进行二次分类。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将能够懂得如何尝试用更深层次的思考进行分类概括,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
3.1 全班热身活动在开始活动之前,老师将组织全班的活动,以图案分类为主题。
老师将出示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图案,全班学生一起讨论,将图案进行简单分类,为之后的活动做准备。
3.2 小组活动设计老师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 3-4 人。
每个小组将会收到一组包含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图形。
作为一个小组,学生将图形分为“几何图形”和“非几何图形”两类。
深入分类以“几何图形”为例,可以进一步分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类型。
最后,学生将自己的二次分类结果在班级中进行分享和。
4. 教学反思4.1 教学过程本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思维活动形式探究二次分类概念。
全班热身活动,以形状图案为例进行分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类概括能力,并让学生更具备信心和趣味性。
小组活动为本课的重点,每个小组都需要发挥其合作和协作能力,达成共同目标,增强团队精神。
同时借助小组讨论,学生更加细致地注意和观察物体和图形特征,锻炼了分类描述的能力,增强思维质量。
中班数学活动:图形的二次分类教案
中班数学活动:图形的二次分类教案中班数学活动:图形的二次分类活动目标:1、仔细观察图形特征,能从颜色、形状两个方面描述图形。
2、根据两种标记对图形二次分类,发展分析和综合能力。
3、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小组合作的乐趣,增强自信。
活动准备:1、大小二级分类板若干,各种图形若干。
2、幼儿操作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一、提出任务,分析图形特征,正确描述图形的两种特征。
1、角色扮演,了解仓库地形图。
2、进入仓库,正确描述饼干特征。
3、尝试分类,能够讲述分类原因。
二、执行任务,观察分类标记,共同完成图形的二次分类。
1、出示颜色标记,认识颜色标记,教师贴在第一关仓库旁边,幼儿根据自己手拿的饼干按标记进入第一关仓库,师幼共同检查是否分的正确。
2、出示形状标记,认识形状标记,个别幼儿贴在第二关小仓库旁边,师幼共同进入第二关小仓库,完成分送饼干的任务。
3、出示图形统计表,解读统计表,请个别幼儿先数一数完成统计表,即贴上相应的数字。
三、再次挑战,巩固二次分类,体验小组合作的乐趣。
1、出示黄色圆形标记卡,了解运送任务。
2、出示红、绿两队分类板,解读运送要求。
3、幼儿分两队进行运送饼干,并统计好运送的饼干数量。
4、奖励红旗:运送最快的和全部送对的小队都可以得到一面红旗。
四、独立练习,复习图形特征,学习自我探索解决问题。
1、介绍其他小组的活动,允许幼儿自行安排自己的活动内容。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并检查小朋友的操作结果。
五、自我检查,描述操作情况,增强自信心。
1、观察操作结果,每组请一位小朋友描述自己的作业单。
2、帮助未完成的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六、迁移生活,了解不同分类,知道分类带来的方便。
介绍并播放生活中不同分类的图片,让幼儿知道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幼儿园中班数学《图形二次分类》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图形二次分类》教案中班数学《图形二次分类》参考教案,活动目标是学习看颜色、形状两种标记把图形进行二次分类,会自己收拾整理数学操作材料。
设计意图: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的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所证实。
因此他们对自己的探索和自己的操作很感兴趣。
目前,中班幼儿已经对颜色、事物单独的进行一级分类,但是对事物、图形进行二次分类有点难。
而数学是一门抽象、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在我选择"图形找家,二次分类"这个数学活动时,我是考虑到,老师们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中教师常运用教具演示,并以此为基础讲解数学概念,而实际上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老师讲和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必须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索和操作的过程。
所以,这节课我运用游戏的导入,借用多媒体的教学和幼儿操作的环节,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去探索、操作的过程中来学习图形的二次分类。
活动目标1.学习看颜色、形状两种标记把图形进行二次分类。
2.会自己收拾整理数学操作材料。
3.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教具:1.二次分类板2.绿、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若干3.课件ppt学具:1.每人一份操作板2.每人一个小兔子盘子和一个小熊的盘子里面的蓝色、红色、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各两个。
活动过程一、复习已认识的图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引导部分:引发幼儿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一)手指游戏:《小猴子盖新房》小猴子盖新房,小狗小猫来帮忙,钉的钉,抗的扛,房子盖的真漂亮,推门一看黑黢黢,原来忘记留个窗。
《正方形的窗圆形的窗三角形的窗》(二)师幼互动师:游戏结束了,我想问问小朋友们,游戏中小猴子盖的新房子的窗户都有什么形状的窗户啊?(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二、出示故事《图形宝宝找家》课件ppt,初步了解图形的二次分类(一)播放第一段ppt(初步学习按颜色标记找家)今天高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图形宝宝找家》(观看ppt)。
幼儿园大班优质数学教案《二次分类》含反思
设计意图:分类是把物体分成各具共同属性的几组,也就是依据一种属性或几种属性把一些物体放在一起。
这里所谓的"属性"指的是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粗细、长短、高矮、厚薄以及数量等。
分类的结果实际是"集合"的详细形式,它有利于关心幼儿理解并获得初步的集合概念。
有关"物体的分类"在幼儿园计算教学中占有相当重的比例。
分类力量是幼儿熟悉数和学习计数的基础。
依据大班幼儿喜爱探究、有剧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点,结合幼儿对图形特征的理解与爱好,我设计了此活动来关心幼儿理解层级分类,体验内包含关系。
在材料的供应上,留意了多样性,力求调动幼儿的探究爱好,并且在难度上也分出层次,满意不同力量孩子的需要。
在过程的设计上,主要通过阅历回忆、直接地探究、体验等方式来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乐观性。
活动目标:1、学习按事物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体验类包含关系。
2、初步培育观看、比较和反应力量。
3、培育幼儿比较和推断的力量。
4、让幼儿懂得简洁的数学道理。
活动预备:教具:课件;颜色、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圆形图片若干个;学具:帽子、手套、背心图片每人一套活活动过程:一、导入:出示图形王国,激发幼儿爱好;二、学习二次分类1.观看演示。
出示图形,让幼儿观看其特征,想一想如何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幼儿进行争论。
2.幼儿争论回答后,老师选择一种分法进行演示,如:将图形分成大小不同的两部分。
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想一想如何将每一部分再分成两部分。
老师演示分法。
3.老师小结:可先将图形按外形分,再按大小分;也可先按大小分,再按外形分;4. 学习对图片作二次分类。
发放操作材料,让幼儿观看图片的外形特征,然后按其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三、阅历迁移。
嬉戏"看谁站得快",进一步巩固幼儿的分析、归纳力量。
四、活动小结,老师对幼儿分类活动中消失的问题,分析、解决,关心幼儿获得分类阅历。
幼儿园大班教案《图形的二次分类》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图形的二次分类》含反思大班教案《图形的二次分类》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新生儿观察分类板、看是否标记尝试把图形二次分类,幼儿利用同质性分类板将三角形、圆形、方形、菱形等若干图形进行二级次进行分类,在“闯关游戏”中充分体验进行分类的快乐,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图形的二次分类》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幼儿利用层级分类板下品乐版将三角形、圆形、方形、菱形等若干图形进行甲等二级次分类。
2、观察分类板、看是否标记尝试把图形二次伊瓦诺分类。
3、在“闯关游戏”中充分体验分类的快乐。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天赋。
5、讲授让幼儿学习简单的高等数学题目。
活动过程:一、出示图形宝宝,引入主题。
“今天除了客人教师,还有谁来到了我们班?是什么图形宝宝?图形妈咪来干什么呢?” 二、在闯关游戏中把图形二次分类。
1、闯关开始:当面观看唐老鸭唐老鸭设计的路线图,这个路线图只要怎么走?幼儿尝试操作。
2、幼儿操作,看标记把图形进行呢第一次进行分类, ; ; ; 并请幼儿讲述操作方式结果。
3、继续闯关:(1)小组讨论路线图;(2)请个别幼儿介绍短果;(3)幼儿操作,教师巡导;(4)幼儿的操作过程结果展示在黑板幼儿上,一起验证。
三、闯关成功。
请幼儿讲讲在这次闯关游戏中的感觉?反思:兴趣能促使幼儿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领幼儿积极思考.在实践中,我的体会是:幼儿从幼儿的学习基本特征和认知规律出发.让孩子们在生动有趣学的游戏情境中快乐的学习数学。
在数学《图形的二次分类》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准备了充分的操作材料,让学童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二次分类的认识,大班幼儿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学习权限层级分类和有的放矢分类,我选择了其中的一个点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重点是观察进行分类板、看是否标记尝试把图形二次伊瓦诺分类。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图形的二次分类》PPT课件
家长可以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带幼儿参观博物馆、艺术 馆等场所,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各种图形,拓 展幼儿的视野和认知。
请家长引导幼儿在家中寻找不同形状的物品,并进行二 次分类的游戏,巩固学习内容。
亲子互动
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玩拼图、搭积木等游戏,提高幼儿 的图形认知和空间想象能力。
下一步教学计划安排
教学内容
下一阶段将学习《图形的三次分类》,引导幼儿在掌握二次分类的基础上,进一 步学习按照图形的不同特征进行三次分类。
下一步教学计划安排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图形的三次分类》,使幼儿能够熟练掌握图形分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 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分类能力。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
实践环节
提供多种图形,让幼儿进行二次分类 操作,并记录分类结果。
总结环节
回顾活动内容,强调图形分类的重要 性和方法,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 用所学知识。
注意事项和规则说明
在活动前,要确保幼儿已经掌握了一 定的图形知识,如认识基本图形、了 解图形的基本特征等。
在实践环节中,要确保提供的图形具 有代表性和多样性,以便幼儿能够充 分理解和掌握图形分类的方法。
03
幼儿们能够准确地按照图形的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并 且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分类的依据和结果。
04
总结评价
05
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幼儿们掌握了图形二次 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06
通过实践操作和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幼儿们的学习兴趣和 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激发。
家长参与延伸拓展活动建议
家庭作业
幼儿园大班数学《图形的二次分类》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图形的二次分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基本图形,巩固形状的名字和性质;2.学习把图形分为两类:直线图形和弯线图形,初步体会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分类的意义,先后几何的基础概念;2.把图形分类的方法和技巧,巩固形状的基本名字和性质。
三、教学准备卡片、图形模型、幼儿画纸四、教学步骤1.启发学生启发幼儿们通过观察、感知、描述、思考等活动,从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入手认识、分类、探究基本图形。
首先带领幼儿描绘连续的图案(如横线或弧形)以及有固定图形结构的两个图形(如长方形和圆形)。
2.认识基本图形并分析特点带领幼儿们认识和描述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基本固定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板书一张长方形可分为“横线”和“竖线”的简图,并带领幼儿绘制、研究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等图形的基本构成线型与名称。
3.图形分类带领幼儿们通过观察、分类,把图形分类为直线图形和弯曲图形。
然后引导幼儿们为什么要进行图形分类,了解分类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并把探究中学到的方法和技巧反馈到分类活动中。
4.巩固练习・让幼儿在课桌上、教室里、绘本中和教师提供的图形板块中仔细观察,挑选和区分直线图形和弯曲图形。
然后指导幼儿利用卡片、模型、画纸等进行独立、小组或教师引导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
・板书“口诀”,回归和复习课堂学习。
比如:“直线图形——横线、竖线、斜线,弯线图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
五、教学总结1.本节课通过观察、感知、描述、分类、练习等多种形式培养并巩固幼儿们对基本图形的认识、理解和分类能力。
2.带领幼儿了解分类的方法和技巧,并通过反馈把探究中学到的技巧和方法应用到分类中,巩固和提高学习的效果。
3.最后,让幼儿整理自己的学习笔记和体会,并形成图形分类的口诀或歌谣,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复习和掌握所学内容。
大班数学教案《图形的二次分类》及活动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图形的二次分类》及活动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图形的二次分类,能够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图形进行分类。
2.发展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二次分类,能够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图形进行分类。
2.教学难点:运用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进行图形的二次分类。
三、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图形卡片(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等)、分类盒、计时器、奖励贴纸。
2.学具:每组一套图形卡片。
四、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拿出一些图形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提问:“我们之前学过哪些图形?谁能告诉我这些图形的特点?”2.基本概念老师讲解图形的二次分类,即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图形进行分类。
举例说明,如按照颜色分类、按照形状分类、按照大小分类等。
3.实践操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套图形卡片。
每组选择一个分类标准,将图形卡片进行分类。
老师观察学生的操作,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小组讨论每组选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分类方法和心得。
6.游戏巩固老师设计一个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图形的二次分类。
例如:“找出不同”,老师在屏幕上展示一组图形,学生找出其中不同的图形。
7.活动反思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活动过程,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五、活动反思1.学生在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对图形的二次分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帮助,提高了团队意识。
3.部分学生在分类过程中出现了困难,需要老师个别指导。
4.活动设计合理,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了所学知识。
5.教师在活动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图形的二次分类。
2.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解决问题。
3.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愿意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二次分类,能够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图形进行分类。
幼儿园大班教案《图形的二次分类》
幼儿园大班教案《图形的二次分类》幼儿园大班教案《图形的二次分类》3篇幼儿园大班教案《图形的二次分类》1活动目标:1、幼儿利用层级分类板将三角形、圆形、方形、菱形等若干图形进行二级次分类。
2、观察分类板、看是否标记尝试把图形二次分类。
3、在“闯关游戏”中充分体验分类的快乐。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过程:一、出示图形宝宝,引入主题。
“今天除了客人老师,还有谁来到了我们班?是什么图形宝宝?图形宝宝来干什么呢?”二、在闯关游戏中把图形二次分类。
1、闯关开始:请观看唐老鸭设计的路线图,这个路线图应该怎么走?幼儿尝试操作。
2、幼儿操作,看标记把图形进行第一次分类,并请幼儿讲述操作结果。
3、继续闯关:(1)小组讨论路线图;(2)请个别幼儿介绍操作方法;(3)幼儿操作,教师巡导;(4)幼儿的操作结果展示在黑板上,一起验证。
三、闯关成功。
请幼儿讲讲在这次闯关游戏中的感觉?幼儿园大班教案《图形的二次分类》2一、设计意图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
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
目前,我班幼儿已经基本能单独进行图形、事物的一级分类,但是对事物图形进行二次分类有点困难。
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
在我选择的“二次分类”这个数学活动时,我是考虑到,老师们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中教师常运用教具演示,并以此为基础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而实际上,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主动活动的过程。
“图形二次分类”主要让幼儿和教师一起通过图形的特征进行一次分类,再进行第二次分类,等幼儿初步掌握好二次分类的方法后,我们再进行一次直接的二次分类,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图形的二次分类”的特征。
什么图是指幼儿将所要表现的物体进行归类
什么图是指幼儿将所要表现的物体进行归类
活动目标:
1、幼儿利用层级分类板将三角形、圆形、方形、菱形等若干图形进行二级次分类。
2、观察分类板、看是否标记尝试把图形二次分类。
3、在“闯关游戏”中充分体验分类的快乐。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形宝宝,引入主题。
“今天除了客人老师,还有谁来到了我们班?是什么图形宝宝?图形宝宝来干什么呢?”
二、在闯关游戏中把图形二次分类。
1、闯关开始:请观看唐老鸭设计的路线图,这个路线图应该怎么走?幼儿尝试操作。
2、幼儿操作,看标记把图形进行第一次分类,并请幼儿讲述操作结果。
3、继续闯关:
(1)小组讨论路线图;
(2)请个别幼儿介绍操作方法;
(3)幼儿操作,教师巡导;
(4)幼儿的操作结果展示在黑板上,一起验证。
三、闯关成功。
请幼儿讲讲在这次闯关游戏中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数学“二次分类”说课稿南勋幼儿园宋敏一、教材分析人是一个能动的个体,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
社会的发展也强烈需要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
在我选择的“二次分类”这个数学活动时,我是考虑到,老师们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中教师常运用教具演示,并以此为基础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而实际上,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主动活动的过程。
“图形的二次分类”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图形的二次分类”的特征。
二、幼儿情况分析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
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
目前,我班幼儿已经基本能单独进行图形、事物的一级分类,但是不能对事物图形进行二次分类。
而且由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他们的对某一事物也许明白,却无法从具体转化为自己内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过活动我希望他们能把自己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认识转为内在的、有规律的思考。
二、目标确定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趋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
在接触中发现,大班的孩子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对于动动,做做,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启发他们在操作后进行交流和讨论,积累经验,引导他们发现“图形二次分类”的规律特征。
因此,根据《纲要》中数学领域的目标以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并体验到发现的乐趣2、通过幼儿的操作、探索,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逻辑思维能力;3、引导幼儿说出图形两个层次的特征,体验包含关系,学习二次分类。
这三个目标中蕴涵了数学能力的培养、主动探索的经验获得和对事物归纳总结的能力的提高,体验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
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的能力”,于是,在一开始,我就将问题抛出来,“如何将这么多混在一起的图形分出来,你们认为可以用什么方法?”从第一、第二环节的逐步加深,到最后按物体的两个外部特征分类,将重点慢慢消化吸收;接着,就是如何将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验;那么,难点是“如何让幼儿理解包含关系”。
我决定从以下几点来突破:1、幼儿自己先想办法分类;具体操作;2、教师示范引导,帮助幼儿了解二次分类的基本特征:按某一特征分类后,接着按另一特征对已经分好的两类图形,再做一次分类。
这里,我准备用积木演示,首先,我将红、黄两种不同的三角形、圆柱形、长方形的积木混在一起,接着请小朋友帮我分成两类(那么,颜色只有两种,而图形却有三种,小朋友就会按颜色先分为两组)然后,我再请小朋友对其中的一组再分一次(很自然,小朋友就会按图形来分类了)3、幼儿再次操作4、经验迁移:举例请幼儿做二次分类“请大家将小朋友进行二次分类”(小朋友一般会先分男女,接着就会按高矮、衣服、头发等来进行第二层的分类)四、活动准备1、红色、黄色、蓝色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若干;2、各种积木五、教学方法为实现本次活动目标,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尝试操作法、语言讨论法和游戏法1、尝试操作法: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
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
在这个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投放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各种红色、黄色、蓝色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若干,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摆弄后,尝试找到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经验归纳。
2、语言讨论法:在数学教育中,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讨论的时机选择在操作的不同时间,就会对幼儿的具体操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
因此,在活动开始时,我就引导幼儿先讨论用什么方法分类,操作后再一次请幼儿讨论“你是用什么方法”,这样,通过不断的交流讨论,加上教师的帮助归纳,使幼儿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二次分类的概念。
3、游戏法:通过“看谁举得快”的游戏,进一步使幼儿通过竞争性的游戏,达到在玩中学的目的,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变被动为主动,既使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深化,又使幼儿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得到提高。
同时,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教师做到面向全体,注意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在各自不同水平上有所提高。
我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先观察,再尝试找出最好的分类方法,引导能力弱的幼儿在逐个尝试后,得出二次分类的特征。
六、教学流程: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方面的环节:1、通过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积极性;2、启发诱导,在自由操作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先引导幼儿观察图形的不同点(颜色、形状、大小),然后鼓励幼儿自由的操作,逐步深入,在自由探索中发现分类的方法;3、经验阐述,交流各自不同的方法:注重幼儿之间经验的交流与分享,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操作结果分享自己的发现,体验发现的快乐。
然后在每一个操作环节都有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小结,注重经验的巩固和归纳。
4、幼儿再次操作;5、游戏活动,扩展思路加深印象。
大班数学活动:图形的二次分类南勋幼儿园:宋敏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并体验到发现的乐趣2、通过幼儿的操作、探索,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逻辑思维能力;3、引导幼儿说出图形两个层次的特征,体验包含关系,学习二次分类。
活动准备:1、红色、黄色、蓝色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若干。
活动过程:1、学习按物体的两个外部特征分类。
(1)游戏:“看谁举得快”教师:请把X色的XX形举起来;或是请将大(小)的X形举起来。
幼儿听到信号后应迅速地根据这两个特征将图形举起来,看谁举得快。
2、学习对图形作二次分类。
(1)出示红、蓝两色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若干,请幼儿上来将几何图形按颜色分为两类,然后再请两名幼儿上来将红、蓝图形按形状不同各分为三类(即红色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及蓝色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初步学习对图形做二次分类。
(2)发放操作材料,幼儿操作。
每人一套大、小两种规格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首先将大、小图形分开,然后将大的图形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分为三类;再将小的图形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分为三类,要求有顺序地操作。
(3)教师小结,幼儿再次操作,进行二次分类。
3、经验迁移:举例请幼儿做二次分类“请大家将小朋友进行二次分类”4、活动小结,教师对幼儿分类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解决,帮助幼儿获得分类经验。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认识时钟南勋幼儿园宋敏一、分析教材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
时间是无直观形象是较为抽象的,因此,我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如:8:00入园,3:30离园……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为其理解和接受。
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为:1.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2 、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为此,我提供了幼儿人手一只钟,让幼儿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
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在活动中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幼儿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7:00时,提醒幼儿分针在12上,时针在7上。
四.教学准备小兔木偶,动物钟若干只(小老鼠、小猪、小猴、小牛、小狗等),图片若干张,红、黄、绿钟各两只,幼儿人手一只钟,实物中一只。
五.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二)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一只木偶小兔,以小兔开了家钟表点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食物钟,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三)基本部分在活动中我避免了“一言谈”和“自问自答”,注重幼儿主动的观察,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
1.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看,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
2.认识整点、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在本环节中,我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发现这三只钟有什么秘密?”让幼儿观察,比较,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
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幼儿说说几点钟,使幼儿所学知识马上得以巩固,而且通过实物投影放动物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
由于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以我在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幼儿想一想,2点到3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
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3.看图拨时间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请幼儿看几张照片,一下子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运用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幼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于理解,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请幼儿讲讲自己是几点睡觉的,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使活动渗入了常规习惯的培养。
(四)结束部分:评聪明娃娃在每组中评出一个聪明娃娃,再到户外跳舞祝贺他们,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
六.活动延伸1.教师或家长可向幼儿叫介绍多种钟、表及国内外有关钟表趣闻,丰富幼儿的知识。
2.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运用表达时间的词汇:如游戏时间,5点种到了,下班了……3.教室可设置时钟,以及请家长配合提醒幼儿按作息时间活动,如:起床、进餐等,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