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要点及历年中考题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及答案()
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 初二语文《桃花源记》《推敲》专项复习.(2004 •肇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 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此人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令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①遂与外人间隔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①此人 为具言所闻 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①停数日,辞去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 .(07重庆市,15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此人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 )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仿佛若有光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一.(2004·肇庆)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令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D.①停数日,辞去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二.(07重庆市,15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悉如外人(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26《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学生版+解析)
《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一、作者作品1.本文选自,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字,一字名,世称,自号“”。
诗人,散文家。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散文有《》《》《》等。
二、内容概括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
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课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林,进入桃源,出而复寻的时间顺序安排内容。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段)写渔人发现桃林的经过。
(开端)第二部分(2至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
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作者正是借此寄托社会理想。
第2段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
第3段写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
第三部分(4至5段)故事的结局和尾声。
三、字音字形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阡( )陌()交通黄发垂髫()妻子邑()人间()隔语( )云诣()太守刘子骥()四、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
1、缘溪行2、落英缤纷3、甚异之4、豁然开朗5、俨然6、阡陌交通7、黄发垂髫8、怡然自乐9、具答之10、咸来问讯11、率妻子邑人12、绝境13、不复出焉14、无论魏晋15、延至家16、处处志之17、欣然前往18、无问津者19、便扶向路。
扶:;向:20、便要还家。
2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2、欣然规往23、寻病终(二)通假字“要”通“”,。
“具”通“”,。
(三)词类活用(1)林尽水源(2)渔人甚异之(3)复前行(4)欲穷林(5)不复出焉(6)处处志之(7)未果(四)古今异义(1)无论(古义:今义:)(2)妻子(古义:今义:)(3)绝境(古义:今义:)(5)鲜美(古义:今义:)(6)交通(古义:今义:)(7)不足(古义:今义:)(8)仿佛(古义:今义:)(五)一词多义。
中考桃花源记复习要点
人间神仙境,世外桃花源---------------《桃花源记》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饮酒》。
二、文言实、虚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以注释为主)【一般词语】[缘]沿着,顺着。
芳]香花。
[落英]落花。
[缤纷]繁多样子。
[异]感到诧异。
[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复]再。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才]仅。
[平旷]平坦开阔。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
[悉、咸]全,都。
[黄发垂髫]指老人小孩。
[怡然]形容喜悦。
[乃]竟然。
[具]详细。
[问讯]打听消息。
[叹惋]感叹惊讶。
[延]邀请。
[语(yù)]告诉。
[扶]沿,顺着。
[向]从前,旧的。
[及]到。
[诣]到。
[遣]派。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
[果]实现。
【一词多义】[志] ①标记。
(寻向所志)②做标记。
(处处志之)[为] 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
(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
(寻病终)[闻]①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
(便舍船)②(shè)房舍。
(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②做。
(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鲜美]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味道好。
[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如此]古:像这样。
今:这样。
[不足]古:不值得。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要点及历年中考题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要点及历年中考题《桃花源记》是唐代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该篇小说以写田园生活为主题,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理想国。
以下是《桃花源记》的中考复习要点及历年中考题。
一、基本情节1. 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在齐梁两朝之间的晋代。
2. 主要情节:(1)故事开始,陶渊明在追捕一只兔子时,不慎迷路,最终发现了一个偏远的山谷,这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2)陶渊明被当地居民热情接待,居民告诉他这里是他们远祖所创的桃花源,这里的人民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
(3)陶渊明决定留在桃花源,过上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并将这个美丽的地方创作了一篇文章。
二、思想主题1. 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情绪:陶渊明通过对桃花源的描述,暗示了他对当时腐败世态的不满情绪,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2. 对人类社会的批判:陶渊明通过对桃花源社会的描写,暗示了对封建社会的不满,表达了对自由、平等、和谐社会的向往。
三、语言特点1. 清新自然的描写:陶渊明用简洁清新的语言描绘了桃花源的自然景色和村民的田园生活,给人以美好、宁静的感觉。
2. 山水描写与人物刻画相结合:在描写桃花源的自然景色时,陶渊明巧妙地结合了对居民的刻画,使山水与人物相辅相成。
历年中考题:1. 桃花源中的村民是怎样生活的?(2019湖南中考)2. 陶渊明为什么留在了桃花源不愿再回去了?(2018广东中考)3.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桃花源是什么样的?(2017北京中考)4. 《桃花源记》揭示了什么社会问题?(2016陕西中考)5.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的写作意图是什么?(2015江苏中考)根据以上的复习要点及历年中考题,我们可以对《桃花源记》进行较为全面的复习。
《桃花源记》是一篇描写田园生活的作品,通过对桃花源的描写,传达了对现实社会和人类社会的不满情绪,展示了陶渊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该篇作品语言清新自然,结合山水描写与人物刻画,给人以美好、宁静的感觉。
关于《桃花源记》,中考通常会涉及到对故事情节、思想主题以及语言特点的问题。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及答案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一.(2004·肇庆)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令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①遂与外人间隔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D.①停数日,辞去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二.(07重庆市,15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悉如外人(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要点及历年中考题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要点及历年中考题《桃花源记》是唐代诗人陶渊明的一篇诗文,全文共1400字,描写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里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是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
本文中考复习重点包括以下几点:一、文体和作者背景1.《桃花源记》是一篇散文,别称《桃花源诗》,写于唐代,作者是陶渊明。
2.陶渊明是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出生于今江苏涟水人,以其清新自然的反玄作品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以酒为诗、以诗为人"。
二、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1.篇章结构:《桃花源记》共有六段,分别是开篇、介绍桃花源、桃花源居民的起居、居民的名称情况、离开桃花源和终篇。
2.主要内容:文章讲述的是陶渊明偶然发现了一个偏僻的桃花坞,那里的人民与世隔绝、生活愉悦、四季如春,令他非常羡慕。
当地居民告诉他,他们的祖辈在东晋年间因为逃避兵乱而来此隐居,并一直世代繁衍生息,不再与外界联系。
陶渊明在这里与村民们相处,品尝美味食物,欣赏美景,过了几天快意的日子。
后来他告别了桃花源,回到世界上,但深深地怀念那个地方,许多年后写下了这篇《桃花源记》。
三、文学特点和独特价值1.《桃花源记》以它良好的人性、生命、自由、幸福等主题闻名于世。
2.全文透出一种恬静、唯美的豁达,追求唯美的人生境界,充其量只在生命短促的人身上发生。
3.作品中的桃花源生活和世外桃源理想的思想影响至今不衰,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
四、历年中考试题1.请用一个原因和两条具体表现描写陶渊明赞叹桃花源的原因和他对这个地方的情感。
(2021年浙江省绍兴市一模)答案:原因:与世隔绝;表现:四季如春、民风淳朴。
情感:爱不释手。
2.诗意《桃花源记》中,作者陶渊明在离开桃花源后,一回头望,始终看不到。
(2020年吉林省)A.桃花C.离愁D.居民答案: B3.《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
下列关于这篇诗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2021年云南省)A.桃花源是在唐朝时期发现的B.桃花源在江南地区C.桃花源的人们生活困难D.桃花源中的人们对自然有深厚的感情结语《桃花源记》是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它深入描述了一个与外界隔绝的世外桃源,揭示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渴求与向往。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桃花源记》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桃花源记》专项训练一、课内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B.悉如外人:全,都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男子的配偶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忘路之远近/已而之细柳军B.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其如土石何(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通过描绘桃花源的美景和民风民俗表现了他的入世思想,再借渔人“诣太守”寻找桃花源未果,表现了他的出世思想。
B.村人叮嘱要离去的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的心情。
C.全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把各个事情贯穿起来,最后以南阳高尚士刘子骥的经历再次突出桃花源的不可得。
D.文中反映了作者受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但他所设想的境界,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要点及历年中考题
《桃花源记》复习要点一、字词释义1 基本词语落英:落花缤纷:繁多的样子俨然:整齐的样子桑竹之属:类悉如外人:都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阡陌:田间小路邑人:同县的人相闻:可以互相听到鸡犬相闻:听到乃不知有汉:竟然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具答之(具言所闻)详细地咸来问讯:都桑竹之属:类叹惋:感叹,惋惜各复延至其家:邀请不足为外人道:值得既出:已经便扶向路:沿着;以前的及郡下:到了诣太守: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寻向所志:以前欣然规往:计划未果:没有实现问津:问路。
文中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津,渡口缘溪行:沿着2 古今异义芳草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总称妻子邑人古: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等)味道很好仿佛若有光古:隐隐约约,看不清楚的配偶今:好像来此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走投无路的境地古:交错相通阡陌交通无论魏晋古:更不用说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今:表条件1 / 9关系的连词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34 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以(意)动用法,以……为异,认为……很奇怪欲穷其林:原意是形容词,尽,完。
这里活用作动词,走完。
6 一字多义(不久)(2)寻病终(对,向)(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捕鱼为业(当做)寻向所志(寻找))寻向所志(标4遂迷,不复得路(终于)((3)后遂无问津者(于是,就)处处志之(做标记)记)翻译句子二花草遍地,鲜嫩美丽,落花纷纷。
1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 2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处处可以听到。
3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6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后他们都感叹惋惜。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原文全览(注意加点字的写法)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重点实词1.落英:落花。
2.缤纷:繁多的样子。
3.渔人甚异之:惊异,诧异。
4.俨然:整齐的样子。
5.桑竹之属:类。
6.鲜美:新鲜美好。
7.缘:沿着,顺着。
8.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9.咸:全,都。
10.穷:尽。
11.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2.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13.延:邀请。
14.不足:不必,不值得。
15.扶:沿着、顺着。
16.向:先前的。
17.处处志之:做记号。
18.规:打算,计划。
19.寻病终:随即,不久。
20.问津:询问渡口。
这里是“探访、访求”的意思。
21.未果:没有实现。
22.诣:拜访。
23.叹惋:感叹惋惜。
24.间隔:隔绝,不通音信。
25.妻子:妻子儿女。
26.具:详细。
27.才:仅仅,只。
28.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29.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30.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及答案(精选) (3)
精选题《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2004 ·肇庆)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令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①遂与外人间隔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D.①停数日,辞去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 叹惋” 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
是1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二. (07 重庆市, 15 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悉如外人(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译文: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2024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桃花源记》考试题精选(有答案)
《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期末考试题精选一、(2023山东·烟台中考模拟)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各题。
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甲】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乙】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丙】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不足为外人道也大道之行伐竹取道万道霞光B.与外人间隔选贤与能与游者相乐与人为善C.屋舍俨然怡然自乐佁然不动杂然相许D.妻子邑人不独子其子子固非鱼也孺子可教2.翻译文段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甲】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翻译:(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理解:渔人首先经过了一片风光优美的田园,然后才进入到桃花源,见到桃源人。
【乙】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翻译: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详细地告诉了桃源人,他们都很感叹惋惜。
理解:听了渔人的讲述,桃源人都为没有赶上桃源外的朝代变迁感到无比惋惜。
【丙】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翻译: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要点及历年中考题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要点及历年中考题《桃花源记》是唐代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散文,被称为“山水田园诗”之祖。
它以想象的形式描写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理想国,具有浓郁的田园风味,深刻地反映了陶渊明优美、深沉的情感和人文思想。
一、故事情节故事讲述了陶渊明在山野放羊时,一不小心走进了一处美丽的山林深处。
他发现那里居住着一群和平相处、乐于助人的人。
居民们生活简单、无忧无虑,自给自足,吃的粮食、喝的水都是由山林之间的自然资源提供,农具、家具、衣物都是自己动手制造的。
房屋都是随意搭建,在山林中谁都可以随意取用。
马路、桥梁、田垄、水渠,一切都是自主设计建造,有条不紊地运行着。
居民们友爱相处、互相合作,没有任何的争执和欺诈,不需要官府法律来维持秩序。
陶渊明惊奇又感动,为了不打扰那里的和平生活,便默默离去,回到了现实的世界中。
二、思想内容1. 描绘了美好的世外桃源故事中的桃花源是一个完全自给自足的世界,没有交通、通讯、经济等方面的压力,居民们过着简单、安稳、快乐的生活,与外面骚动无关,与高速发展无关。
这个简单却充实、安稳却快乐的世界令人向往,同时也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人间天堂。
2. 平和共处、互助合作“邻里相逢,悉数问好,各自主客,意气相投。
山林之内,无有违约之民;侯王之邦,不见猜忍之君。
”故事中的每个居民都能够和睦相处,大家没有丈量彼此利益的芥蒂,相信对方是能够与自己平等相对的,所以就不需要去猜心思、猜度颜色、分辨真伪,相互都已用心做到严守合约,让人感到平和与善良。
同时在这样一个自给自足的环境里,居民们共同劳动,互帮互助,实行互利共赢。
3. 追求自由、平等、自主故事中的桃花源是一个没有等级、没有权贵的社会,因此没有人受到压迫,也没有人受到歧视。
每个人都能够摆脱庸俗的世俗,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享受着自由、平等、自主的权利,实现人性的自由追求。
三、历年考题1. 翻译句子笔者称赞桃花源的颐养之道“其去物难禁,去情易止,去欲无痕”。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及答案
是O精选题《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 (2004 •肇庆)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 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令人 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2 .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1.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 ①遂与外人间隔 C .①此人—为具言所闻 D .①停数日,辞去(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二.(07重庆市,15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悉如外人(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2)此人--- 为具言所闻。
译文: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习题分六部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问题探究、理解性默写、阅读理解选择题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便要.还家同,意思为:2.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今义:食物味道好(2)阡陌交通..古义:今义:原是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统称,现仅指运输事业。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古义:今义:黄颜色的头发(4)率妻子..妻子:古义: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女子是男子的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古义: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5)无论..魏晋古义:今义: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3.词类活用(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原意为:惊异,诧异,句中意为:(2)名词作状语复前.行原意为:前面,句中意为:(3)名词作动词①处处志.之原意为:标志,句中意为:②未果.原意为:果实;结果,句中意为:4.其他重点实词(1)缘溪行缘:(2)落英缤纷缤纷:(3)欲穷其林穷:(4)林尽水源尽:(5)仿佛若有光仿佛:(6)初极狭,才通人才:通:(7)豁然开朗开朗:(8)屋舍俨然俨然:(9)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10)阡陌交通阡陌:(11)悉如外人悉:(12)并怡然自乐怡然:(13)咸来问讯咸:(14)遂与外人间隔间隔:(1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言:(1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17)停数日,辞去辞:(18)诣太守诣:(19)欣然规往规:(20)后遂无问津者问津:5.一词多义(1)寻①寻.向所志:②寻.病终:(2)异①渔人甚异.之②得无异.乎③奇山异.水(3)舍①便舍.船②屋舍.俨然③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4)具①具.答之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③百废具.兴④各具.情态(5)志①寻向所志.②必先苦其心志.③志.怪者也④志.虑忠纯二、文言虚词1.乃①乃.大惊②乃.不知有汉2.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②不足为.外人道也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三、句子翻译1.武陵人捕鱼为业。
译文:2便舍船,从口入。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要点及历年中考题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要点及历年中考题《桃花源记》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方丈意外发现一个与世隔绝的山谷的故事。
这篇作品虽然短小,但是内容丰富,涉及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心灵等多方面的主题。
下面是《桃花源记》的考试复习要点及历年中考题。
1. 主要人物介绍:- 方丈:主人公,意外发现桃花源的山谷。
- 桃花源人:山谷中的居民,与世隔绝,过着安逸自在的生活。
2. 故事情节梳理:- 方丈跟随猎人穿越山林,意外发现一片蔚蓝的湖泊,进而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山谷。
- 方丈进入山谷后,发现山谷中的居民与外界完全隔绝,生活安逸自在。
- 山谷中的居民对方丈表示热情,方丈也对山谷中的美景和人民的生活赞赏有加。
- 方丈决定返回告知外界,但是山谷中的居民表示不希望和外界有任何联系。
- 方丈最终选择在山谷中定居,告别外界的纷扰。
3. 主要主题:- 人与自然:《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山谷生活,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 人与社会:山谷中居民与外界隔绝,过着简朴的生活,呈现了对社会的回避和拒绝。
- 人与心灵:方丈在山谷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表达了个体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历年中考题:1. 选择题:下面哪一项是《桃花源记》的主题?A. 爱情悲剧B. 人与自然的和谐C. 革命斗争D. 动人的家庭故事2. 选择题:《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山谷,其中的居民过着安逸自在的生活。
这是在描述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还表达了哪一种情感?A. 对和谐生活的向往B. 对爱情的渴望C. 对物质财富的追求D. 对权力的追求3. 问答题:简述《桃花源记》中方丈的决定和原因。
答案:方丈最终选择在山谷中定居,告别外界的纷扰。
他对山谷中的美景和人民的生活赞赏有加,也被山谷中的居民的热情所打动。
山谷中的居民不希望和外界有任何联系,方丈也理解并尊重他们的选择,决定留在山谷中,过简朴自由的生活。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要点及历年中考题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要点及历年中考题《桃花源记》是唐代作家陶渊明所写的一篇隐逸小品,描绘了一个美好祥和的世外桃源。
这篇小品是文学史上杰出的隐逸典范之一,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下面是本文要介绍的《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要点及历年中考题。
一、作品概述《桃花源记》是唐代文学家陶渊明所写的隐逸小品,讲述了一个绝美的桃源之地。
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主人公许渊农偶然发现了一个充满幸福生活的桃花源,并在那里生活了三十多年。
最后,当地居民不再满足现状,离开了这个安乐世界,许渊农也离开了这里,回到了现实世界。
二、主要人物许渊农:故事的主人公,一个普通的山民,偶然发现了桃花源,住在那里三十余年。
桃花源人:生活在桃花源的居民,与外界隔绝,生活安逸纯朴,没有奴役和旷工制度。
三、主要内容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许渊农偶然走进一个蜿蜒而深的山谷,发现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
那里有高山流水、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有美味的美食和美酒。
经过了一番探索,许渊农向桃花源人道出了外面的战乱和风雨飘摇的世界。
桃花源人感到震惊,要求许渊农这次来者不可告人。
尽管如此,许渊农还是被留下了,他在桃花源居住三十余年,逐渐适应了那里的生活。
然而,每年他都会前往桃花源的出口,觉得那个蜿蜒而深的山谷充满了旅途或是回家的气息。
有一次他的朋友跟随他来到了桃花源,朋友回到了外面的世界后向东晋王朝报告了这个神秘之地。
但是,东晋政府的官员到达那里时却发现桃花源的山路奇险阻塞,只好放弃了进入的念头。
之后还有几次前来寻找桃花源的人,但都被山路阻隔而失败。
最后,一群动荡不安的百姓发现了桃花源,他们对这个地方的安宁和幸福充满了向往,于是自愿在那里定居。
桃花源人倍感压力和困扰,最后所有人选择离开了这个美好的世界。
许渊农也在这个时候离开了桃花源,返回了原本的生活。
四、历年中考试题1. 下列作品中,没有反映辛酸、磨难的是:A.《孔乙己》B.《老人与海》C.《丑皮匠》D.《桃花源记》2. “桃花别后轻相忘,流水东来永不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要点及历年中考题-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桃花源记》复习要点一、字词释义1 基本词语落英:落花缤纷:繁多的样子俨然:整齐的样子桑竹之属.:类悉.如外人:都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阡陌:田间小路邑人:同县的人相闻:可以互相听到鸡犬相闻:听到乃.不知有汉:竟然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具.答之(具.言所闻)详细地咸.来问讯:都桑竹之属:类叹惋:感叹,惋惜各复延.至其家:邀请不足.为外人道:值得既.出:已经便扶向..路:沿着;以前的及.郡下:到了诣.太守: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寻向.所志:以前欣然规.往:计划未果:没有实现问津:问路。
文中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津,渡口缘.溪行:沿着2 古今异义芳草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等)味道很好仿佛..若有光古:隐隐约约,看不清楚今:好像阡陌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邑人古: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来此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走投无路的境地无论..魏晋古:更不用说今:表条件关系的连词3 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4 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以(意)动用法,以……为异,认为……很奇怪欲穷.其林:原意是形容词,尽,完。
这里活用作动词,走完。
6 一字多义(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向)捕鱼为.业(当做)(2)寻.病终(不久)寻.向所志(寻找)(3)后遂.无问津者(于是,就)遂.迷,不复得路(终于)(4)寻向所志.(标记)处处志.之(做标记)二翻译句子1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花草遍地,鲜嫩美丽,落花纷纷。
2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
3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4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5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6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后他们都感叹惋惜。
7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村中人告诉他,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8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找到了船,就顺着之前的路划回去,每处都做了记号。
9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10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
11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觉得非常奇怪(1分),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1分)12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这番经历13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这里面的人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穿戴和桃花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三、补全省略的部分1、(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
(村中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此人一一为(村中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皆出酒食。
(渔人)停数日,辞去。
四、思考题1、作者描写“世外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有哪些(用原文回答)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
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
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寄托了作者及广大人民的政治理想,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不满。
....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3、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而且害怕外人打扰他们的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不足为外人道也”;这里的远离战乱、徭役,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们生活安宁、和睦相处,他们想继续过这样和谐宁静的生活。
4、郡太守遣人寻向所志,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
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用意是什么?说明他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理想的地方,各个阶层的人都非常向往。
(或说明他笔下的理想之境有着广泛的社会心理基础。
5、在“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并未写出渔人的答话,请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
现在是晋朝。
秦朝以后还有汉魏,汉魏之后才是晋朝6.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其中的“如此”指代哪些内容?渔人向太守报告发现了一个“世外桃源”,讲了发现的经过,讲了那里的自然界环境、社会风尚,讲了桃源人的生活状况,讲了自己与桃源人的交往,并说明归途中做了标记,要求太守派人去看个究竟7、请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人与渔人的交谈都交涉了哪些内容?(1.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 2. 桃花源人向渔人说明自己来到桃花源的原因;3. 桃花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4. 桃花源人嘱咐人不要向别人提起这里的情况)8、.课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中人的生活场景表现了他们(怡然自乐)的心情。
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中的人与世隔绝的时间太长了)10、从“不复出焉”“皆叹惋”“不足为外人道也”可以看出桃花源人的生活理想是什么?(希望永远生活在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和平安宁的社会里)1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这些话表现桃花源人什么样的特点?(淳朴厚道,热情好客的特点)12、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世外桃源)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比喻不受外界的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环境优美的地方)13、请写出本文成语至少4个:怡然自乐、阡陌交通、落英缤纷、鸡犬相闻14、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的理想。
“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15、.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表达作者怎样的理想?渔人的行踪。
即:发现桃花源——进入(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16.作者在文中勾画了自己的理想社会,请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示例: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没有贫穷,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科学技术发达,社会文明进步。
评分标准:(3分)内容合理2分,语言表述1分。
17.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避秦时乱18.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2分)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9.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围绕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语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即可。
(共3分,结合作品内容1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20、本文表达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
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
〔帮帮你〕可回忆《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醉翁亭记》等文章内容。
示例1:我认为领导干部心系百姓、心怀天下,可以使百姓安乐。
《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滕子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就使得当地“政能人和、百废俱兴”。
21.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成语。
(4分)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世外桃源;与民同乐,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22、请根据本文内容的理解,创作一幅不少于五言的对联。
美好理想寄桃源,黄发垂髫享太平/ 穷源易访桃源境,入世难为世外人 /世外桃园终难觅人间仙境不复临23.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2分)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
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24.“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25.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2分)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欲穷其林”。
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怡然自乐”。
离开桃花源时,他“处处志之”,但再来寻找时还是“不复得路”。
26.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2)_____;(3)______。
(3分)提示: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一、环境方面(优美);二、物质方面(富足)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
答三点即可。
这道题是分点的,不要简单地答:幸福。
27. 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3分)答: (1)活动 (2)穿戴 (3)心情28、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得一两处语句。
①“忽逢桃花林”、“渔人甚异之”②“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29.“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三句话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第一句是反映出避乱而出走,明曰“秦时”,实为东晋,战乱频仍,不堪重税,民不聊生;第二句是渔人就桃源人的“问今”而答,而且是“具言”,怎一个“乱”字了得,从听者的“皆叹惋”既与“秦时乱”相呼应,又可反映出“具言”的沉重;第三句是一种嘱咐、叮咛,如与“外人道”,这块静土何以独存,再一次表现出对外面的时局的恐慌。
1.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①遂与外人间隔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D.①停数日,辞去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D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①问今是何世②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C.①不复出焉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D.①设酒杀鸡作食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4.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5.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