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六年级上册第一组“感受自然”教学设计
《感受自然》教案设计
![《感受自然》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b7a970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9.png)
《感受自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感受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的组成及特点。
2. 自然景观的欣赏与评价。
3.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4. 环保意识与行为。
5. 观察自然、表达自然的技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然环境的奥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景观的价值。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利用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5. 运用观察与表达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户外观察和实践活动的场地和器材。
3. 准备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授:介绍自然环境的组成、特点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自然的重要性。
3. 欣赏与评价:分析经典自然景观,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然之美,并评价自然景观的价值。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自然景观保护、环保行为等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和实践,亲身体验自然环境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分享等。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等。
3. 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观察、表达、创造力等。
4. 学生作品:收集学生的观察报告、作文等作品,评估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户外探险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2. 开展环保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3. 引导学生进行自然摄影或绘画创作,展示自然的魅力。
《感受自然》教学教案
![《感受自然》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1eb74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a.png)
《感受自然》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环境,感知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的观察与体验2. 大自然的美与和谐3. 环保意识的教育4. 观察、想象与表达5. 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自然环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自然环境中的某一现象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学校操场、公园或自然景区2. 教学器材:望远镜、笔记本、画笔等3. 教学资源:自然环境图片、环保资料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观察自然: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环境,记录下美丽的瞬间。
3. 讨论:组织学生就自然环境中的某一现象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实践:引导学生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引导他们积极观察、思考和表达。
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在实践环节,尽量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环保活动,如捡拾垃圾、植树造林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环保行动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了解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检验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检查学生的实践成果,观察他们是否真正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4. 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自然环境摄影比赛,鼓励他们记录下大自然的美丽瞬间。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环保知识和技巧。
人教版《感受自然》教案
![人教版《感受自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4be7e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9b.png)
人教版《感受自然》教案第一章:自然美的欣赏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美的基本特征,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1.2 教学内容:1.2.1 自然美的概念与特征1.2.2 自然美的欣赏方法1.2.3 欣赏自然美的实例分析1.3 教学过程:1.3.1 导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自然美的看法和经历。
1.3.2 讲解自然美的概念与特征。
1.3.3 讲解自然美的欣赏方法。
1.3.4 分析欣赏自然美的实例。
1.3.5 总结:强调自然美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第二章:自然的声音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的声音,学会倾听和欣赏自然的声音。
2.2 教学内容:2.2.1 自然声音的来源与特点2.2.2 倾听和欣赏自然声音的方法2.2.3 自然声音对人类的影响2.3 教学过程:2.3.1 导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自然声音的感知和体验。
2.3.2 讲解自然声音的来源与特点。
2.3.3 讲解倾听和欣赏自然声音的方法。
2.3.4 分析自然声音对人类的影响。
2.3.5 总结:培养学生对自然声音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第三章:植物的世界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学会欣赏植物的美丽。
3.2 教学内容:3.2.1 植物的特征与分类3.2.2 植物的欣赏方法3.2.3 欣赏植物的实例分析3.3 教学过程:3.3.1 导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植物的看法和经历。
3.3.2 讲解植物的特征与分类。
3.3.3 讲解植物的欣赏方法。
3.3.4 分析欣赏植物的实例。
3.3.5 总结:强调植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和美丽价值。
第四章:动物的天地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学会欣赏动物的美丽。
4.2 教学内容:4.2.1 动物的特征与分类4.2.2 动物的欣赏方法4.2.3 欣赏动物的实例分析4.3 教学过程:4.3.1 导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动物的看法和经历。
4.3.2 讲解动物的特征与分类。
4.3.3 讲解动物的欣赏方法。
4.3.4 分析欣赏动物的实例。
人教版《感受自然》教案
![人教版《感受自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dafdb9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ce.png)
人教版《感受自然》教案第一章:自然美的欣赏1. 教学目标了解自然美的概念,学会欣赏自然景观,提高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2. 教学内容自然美的定义、自然景观的分类、欣赏自然美的方法。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4.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自然美的概念步骤二:讲解自然景观的分类步骤三:示范欣赏自然美的方法步骤四:小组讨论,分享欣赏自然美的感受5. 作业布置以小组为单位,拍摄一幅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照片,并配以文字描述,下节课分享。
第二章:自然生态的保护1. 教学目标了解自然生态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自然生态的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2. 教学内容自然生态的概念、自然生态的重要性、保护自然生态的方法。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4.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自然生态的概念步骤二:讲解自然生态的重要性步骤三:示范保护自然生态的方法步骤四:小组讨论,分享保护自然生态的感受5. 作业布置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周边环境的自然生态状况,并提出保护措施,下节课分享。
第三章:自然规律的探索1. 教学目标了解自然规律的概念,学会探索自然规律的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2. 教学内容自然规律的概念、探索自然规律的方法。
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
4.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自然规律的概念步骤二:讲解探索自然规律的方法步骤三:进行实验,引导学生探索自然规律步骤四:小组讨论,分享探索自然规律的感受5. 作业布置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自然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并制作PPT,下节课分享。
第四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1. 教学目标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学会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
2. 教学内容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的利用、可持续发展。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4.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自然资源的概念步骤二:讲解自然资源的利用步骤三:介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步骤四:小组讨论,分享对可持续发展的看法5. 作业布置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周边环境的自然资源利用状况,并提出改进措施,下节课分享。
《感受自然》教案设计
![《感受自然》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53d50a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11.png)
《感受自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通过观察和体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认知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的多样性2. 自然现象的观察与体验3. 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自然环境的多样性,提高对自然现象的认知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和体验自然现象,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环境,发现自然现象的特点。
2. 体验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亲身体验自然环境的魅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和体验心得。
五、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户外自然环境2. 教学工具:观察记录本、望远镜、指南针等3. 教学材料:自然环境图片、视频等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自然环境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观察与体验:教师组织学生户外观察自然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现象,如季节变化、动植物生长等。
3. 分享与讨论:学生将观察和体验的结果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心得体会,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自然现象。
4. 保护自然:教师讲解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提出保护自然的措施。
5. 总结与反思:教师组织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反思自己在观察、体验和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并提出改进方向。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观察和体验的自然现象的种类和特点。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3. 学生对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自然环境考察活动,深入了解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2.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3.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自然保护的知识。
九、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体验自然环境,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感受自然》教案设计
![《感受自然》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7485c7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f4.png)
《感受自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的美丽和伟大,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2. 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的美丽和伟大:介绍自然界的各种景观、生物和现象,让学生感受自然的魅力。
2. 环境问题:介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
3. 环保意识和行动:讨论环保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4. 观察自然: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能力,鼓励他们记录和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5. 思考自然: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的规律和奥秘,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自然景观、生物和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的美丽和伟大。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环境问题、环保行动等,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环保行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观察报告:评估学生观察自然的能力和观察心得的表达。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环保行动:评估学生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和行动力。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自然的美丽和伟大观察自然景观:组织学生去公园、山区等地方观察自然景观,记录和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介绍自然现象:学习自然界的一些常见现象,如日出日落、四季变化等。
2. 第二周:环境问题介绍环境污染:学习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危害,讨论如何减少污染。
介绍生态破坏:学习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讨论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3. 第三周:环保意识和行动讨论环保的重要性:学习环保的基本知识和理念,讨论环保对自然和人类的重要性。
参与环保行动:组织学生参与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环保行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第四周:观察自然观察生物:学习观察生物的方法,组织学生去野外观察生物,记录和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观察天空:学习观察天空的方法,组织学生观察星空、日出日落等天空现象。
《感受自然》的教案
![《感受自然》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8beb7a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7b.png)
《感受自然》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的美丽和伟大,增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资源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观察、表达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景观的欣赏:如山水、花草、树木、动物等。
2. 自然现象的探索:如季节变化、日出日落、风雨雷电等。
3. 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空气、水、食物、能源等。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自然现象和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创作法:鼓励学生创作自然主题的画作或作文,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自然景观、自然现象和自然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
3. 笔记本、文具等记录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丽。
2. 新课:介绍自然景观、自然现象和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自然的重要性。
3. 观察与讨论:组织学生观察自然景观,引导学生探讨自然现象和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 创作:鼓励学生运用绘画、作文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和理解。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自然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
7. 作业:布置自然观察日记,让学生记录下自己对自然的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观察能力:通过学生的观察日记和课堂参与度来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
2. 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绘画作品和作文来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思考能力:通过学生的讨论发言和作品内容来评价学生的思考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自然摄影活动,让学生用镜头捕捉自然的美丽。
2. 开展自然知识问答,增加学生对自然知识的了解。
3.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感受自然》教学教案
![《感受自然》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d980b8ddccda38366bafd6.png)
《感受自然》教学教案
《感受自然》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①热爱自然,体验自然,陶冶情操。
②学会观摩。
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通过联想和想像,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③通过“认养”树木、草地,培养学生与大自然进行对话,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环境的责任感。
④学会在观察与欣赏过程中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①观察自然、体验自然。
②联想、想像。
③表达感受、心理、体会。
○课程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①学生提建议,制定计划。
②学生可自由结合,分组观察、体验。
③走进大自然,结合自己的旅游经验。
“认养”树木、草地。
④与大自然对话的同时,侧重于对自然美景的沉浸与遐想。
○活动过程
①播放《神奇的大自然》录像片段,激发学生欣赏大自然的诗情画意。
②分小组交流:
a.你喜欢哪一个季节的.画面? b.你是否喜欢这个季节,为什么?谈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③小组选出发言代表全班交流。
④春、夏、秋、冬四个小组,代表发言。
a.表明自己的立场,谈出自己的感受,说出缘由。
b.可与意见分歧者争论,鼓励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⑤教师小结:无论你喜欢哪个季节,都无可厚非,因为这是你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人不能代替。
⑥结合自己的经验,小组交流:
a.你“认养”了哪棵树、哪片草地,为什么要认养它?你将会怎么做?
b.你“心中的美景”是怎样的?
⑦全班交流。
⑧学生点评,教师总结。
○活动小结
○学生习作展示:略。
六上第一组 主题习作课“感受大自然”
![六上第一组 主题习作课“感受大自然”](https://img.taocdn.com/s3/m/4198416931b765ce0508149c.png)
课中学生自学内容:z
1.回顾《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三篇课文,你所获得的作者写作上的启示有哪些?
2.回顾自己观察到的一种植物或动物或自然现象,想想暑假中都发生过哪些记忆深刻的事,哪件事感受最为深刻,有什么体会或感悟?
3.通过交流分享,修改自己的习作,点评同学的作文,培养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
通过范文引路,梳理习作方法
学习难点
养成及时修改习作的习惯
课程资源
语文课本《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课外补充《难忘的索溪峪》《暴风雨》
作业设计
习作
学生自主学习内容设计
课前学生自学内容:
1.搜集关于热爱大自然的诗句、美文。(至少各积累2个,可以上网或查阅相关书籍)
交流:《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哪些好的词、句,可以尝试用到习作中。
学生交流,师生梳理写
法
简单回顾课文写法,以便学生能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过渡:同学们,这些习作方法、好的词句要恰当的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有了他们的帮助,相信同学们以一定能够写出自己精彩的文章。
自主创作
六年级上册第一组单元习作课《感受大自然》教学设计
审核意见与建议
审核
主备人
崔文江
课题
《感受大自然》
完成课时
2
课型
主题习作课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分享描写大自然的诗句,交流描写大自然的美文,增强学生倾听、表达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2.通过范文引路,学生借鉴想像和联想的表达方法,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感受自然》的教案
![《感受自然》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44c9d3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b9.png)
《感受自然》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亲近自然,体验自然环境的美丽和和谐。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景观的观察和体验。
2. 环境保护的知识和实践活动。
3. 创作自然主题的绘画、写作和摄影作品。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观,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2.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创作法:鼓励学生创作自然主题的作品,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四、教学准备1. 自然景观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环境保护工具(如垃圾袋、清洁器等)。
3. 绘画、写作和摄影等创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自然景观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之美。
2. 观察:组织学生走出教室,亲近自然,观察和描述自然景观。
3. 体验:邀请专家讲解环境保护知识,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4. 创作:引导学生创作自然主题的绘画、写作和摄影作品。
5. 分享: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对自然的感受和认识。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自然的关注度。
2. 评估学生在环保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检验他们的环保意识。
3. 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考查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自然徒步活动,更深入地感受自然。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环境保护的了解。
3. 组织学生参加自然主题的比赛或展览,提升他们的创作能力。
八、教学参考资源1. 自然景观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环境保护知识的相关书籍和文章。
3. 绘画、写作和摄影等创作的指导书籍和作品。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在户外活动中,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避免发生意外。
2. 在环保活动中,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注意环保方法的正确性。
3. 在创作活动中,鼓励学生发挥个性,但也要注意作品的质量。
十、教学反馈与改进1.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
《感受自然》教案设计
![《感受自然》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ff7107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5.png)
《感受自然》教案设计第一章:了解自然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的定义和特点。
引导学生认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自然的定义和特点:自然是指自然界,包括山川、湖泊、动植物等一切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自然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平衡的特点。
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为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和条件。
人类应该珍惜自然、保护自然。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自然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自然的重要性和价值。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正确回答自然的定义和特点。
学生能理解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并表达出对自然的珍惜和保护之情。
第二章:感受自然之美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感受自然之美。
引导学生培养对自然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自然之美: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事物,如绚丽的彩虹、壮丽的山川、清澈的湖泊等。
欣赏自然之美: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培养对自然的欣赏能力。
保护自然之美: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培养保护自然的意识。
2.3 教学活动: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中的美丽事物。
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受。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保护自然之美。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通过观察和体验,感受到自然之美。
学生能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受。
学生能提出保护自然之美的方法和措施。
第三章:探索自然之谜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自然中的奥秘。
引导学生培养好奇心和创新思维。
3.2 教学内容:自然之谜:自然中有许多令人困惑的现象,如彩虹的形成、雷电的产生等。
探究自然之谜: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解开自然之谜。
培养好奇心和创新思维: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好奇心和创新思维。
3.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自然之谜,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人教版《感受自然》教案
![人教版《感受自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bca77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86.png)
人教版《感受自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自然环境中的各种自然要素,如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等。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自然的魅力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中的各种自然要素,感受自然的魅力。
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要素,感受自然的美妙。
3. 教学活动:观看自然景观图片和视频,学生分享对自然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自然保护的重要性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自然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环保素养。
2. 教学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破坏的原因和后果,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观察自然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
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感官观察自然,了解自然要素的特点和变化。
第四课时:思考与分析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教学内容:让学生分析自然环境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第五课时:综合实践活动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教学内容:让学生分组进行自然保护实践活动,如植树、清理垃圾等。
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指导并检查活动成果。
六、探索自然奥秘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了解自然界的奥秘。
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户外考察,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如气象观测、水质分析等;开展户外考察活动,如登山、探险等。
七、自然与人类社会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认识到自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自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人类社会对自然的影响。
感受自然活动方案
![感受自然活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ec414c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bd.png)
《感受自然》活动方案一、教材分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围绕“感受自然”主题进行教学,教学方式之一又是围绕大自然,感受期间的美。
为使主题得以升华,特作本次活动方案。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轻松迎客,寒梅报春。
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成心,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
走进大自然,那漂亮的风光会让人陶醉,那盎然的生机遇让人兴奋……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美好绝伦,它等待着咱们用心灵去倾听,去感受。
本组教材确实是以感受自然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
让咱们跟从课文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韵,倾听大自然的心声,与大自然互诉心肠、交流感受。
二、活动目标:1.在活动中,要充分感受《山中探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精神,要注意体会作者是如何细心观看大自然的,有哪些独特的感受。
2.要体会作者是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这些独特感受的。
3.在围绕“感受自然”这一主题进行活动时,既要培育学生酷爱自然的情操,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进行观看、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表达独特的感受,更要体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硕语言的积存。
4.通过“感受自然”的教学,学生对留意大自然,细致观看大自然,情真意切的表述对大自然的酷爱和赞美有了新的认知,激发了学生靠近自然、以大自然为友的爱好。
三、活动进程<一>制定活动打算,依照打算进行活动1.温故知新。
让学生阅读“感受自然”这一活动主题单元内容。
2.切身经历。
率领学生到学校周围的紫云山郊游,感受大自容的美:云、山、花草树木、虫、鸟等。
3.在观看感知中,进行口语交际。
学生间相互扬长避短,完善对大自容的熟悉。
<二>依据活动评判表,完成片段习写1.把“感受自然”片段习写出来,完成以下活动评判表。
________小组活动评判表a.组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组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活动时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活动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活动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活动进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展现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具体分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我习写的片段:<三>活动评判:1.你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收成是什么?说一说,写一写。
第一单元“感受自然”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感受自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0d0e19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e.png)
感受自然(六上一单元备课)感受自然──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内容简介:本组教材以感受大自然为主题,教材中选择了四篇课文,《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
《山雨》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
《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草虫世界。
《索溪峪的“野”》以独特的景致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
另外,我们从同步阅读教材中选择了4篇文章《倾听鸟语》《和树谈心》《落叶》《密西西比河风光》作为拓展阅读材料。
它们都是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童趣的散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仔细观察、展开丰富想象表达感受的方法;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练笔等形式积累语言。
教学模块设计构图:第一板块:整体感知拟定目标教学内容:一、自主阅读本单元内容。
1. 单元导读2. 4篇课文及课后思考.练习3. 词语盘点4. 口语交际.习作5. 回顾.拓展二、根据探究作业表,自行填写单元学习目标。
三、小组交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
四、全班分享与交流学习目标。
五、预习本单元字词,填写字词预习单。
单元学习目标(教师对照):单元字词预习单第二板块:文本感悟理解内容教学内容:1、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2、学习单导航,交流汇报、梳理课文内容3、品读精彩片段教学目标:1、培养学会搜集资料和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的水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优美的语句,整体感受课文,初步体会作者是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过程:一、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1、汇报交流单元字词预习单的内容3.小组内交流。
(带着你的感受读读你画的句子,谈谈你的感悟。
)4.全班交流。
预设:例如:当学生汇报含义较深的句段时能够这样细处理: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第一单元“感受自然”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感受自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c00700e4b35eefdc8d333f8.png)
感受自然(六上一单元备课)感受自然──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内容简介:本组教材以感受大自然为主题,教材中选取了四篇课文,《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
《山雨》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
《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草虫世界。
《索溪峪的“野”》以独特的景致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
另外,我们从同步阅读教材中选取了4篇文章《倾听鸟语》《和树谈心》《落叶》《密西西比河风光》作为拓展阅读材料。
它们都是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童趣的散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仔细观察、展开丰富想象表达感受的方法;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练笔等形式积累语言。
教学模块设计构图:第一板块:整体感知拟定目标教学内容:一、自主阅读本单元内容。
1. 单元导读2. 4篇课文及课后思考.练习3. 词语盘点4. 口语交际.习作5. 回顾.拓展二、根据探究作业表,自行填写单元学习目标。
三、小组交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
四、全班分享与交流学习目标。
五、预习本单元字词,填写字词预习单。
单元学习目标(教师对照):单元字词预习单第二板块:文本感悟理解内容教学内容:1、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2、学习单导航,交流汇报、梳理课文内容3、品读精彩片段教学目标:1、培养学会搜集资料和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优美的语句,整体感受课文,初步体会作者是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过程:一、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1、汇报交流单元字词预习单的内容3.小组内交流。
(带着你的感受读读你画的句子,谈谈你的感悟。
)4.全班交流。
预设:例如:当学生汇报含义较深的句段时可以这样细处理: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感受自然》教学教案
![《感受自然》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877f4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7.png)
《感受自然》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自然景物,培养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家园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自然景物的特点及欣赏方法。
2. 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环保意识的培养及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自然景物,发现自然之美。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周边的自然景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环保的重要性。
3.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
2. 观察自然: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分组观察校园、周边的自然景物,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美景。
3. 分享观察心得:学生回到教室,分组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互相交流感受。
4. 讨论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5. 环保意识培养:教师讲解环保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环保建议。
6. 环保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让学生将环保意识付诸实践。
8.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我眼中的自然”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9. 课后跟进:教师关注学生在课后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文、课堂表现和参与环保活动的态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校园及周边的自然景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环保实践活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话题。
《感受自然》的教学设计
![《感受自然》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73603f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15.png)
《感受自然》的教学设计《感受自然》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体验自然的情感,陶冶学生情操。
2.体悟自然的生命和灵性,认识并探究自然,欣赏自然中的诗情画意。
3.学会多角度观察,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能通过联想和想像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学习重点:1、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
2、学习在描写景物的同时表达情感。
学习难点:1、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表达观察的结果。
2、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像进行表达。
课前准备:1、去大自然中捡拾或者采摘一片你认为“不一样” 的叶子,同时详细记下你发现它的时候的时间、地点、周围的环境和当时的心情,尤其是你之所以要选择它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说说我的叶子:1、导语:19世纪末在德国有一个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他的名字叫莱布尼茨,他曾谈到一个观点——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人们也发现,即使外形最相似的两片树叶,仔细观察,也会发现它们大小不一,色泽不同,厚薄不均,叶上的细纹更不相同。
2、说说“不一样”:上课之间,我曾让大家走进大自然中去找过叶子。
现在,请你把它高高地举起来,(走到某学生面前)这就是你找到的那一片你认为“不一样” 的叶子吗?那就请你说说你是什么时候、在哪儿找到这片叶子的?还有你找叶子时的心情。
(是先想好了要找什么样的叶子?还是偶然发现的?还可以说说当时周围的环境。
)指名3—5个学生回答二、找找叶子的特征:听了这几位同学的发言,我发现,大家找到的叶子确实都各具风采。
可见同学们找寻它们的时候都进行了一番仔细的观察。
1、五官并用观察法:方法:多种器官配合。
其实啊,人们观察景或物时,是需要多种器官配合的,我管它叫“五官并用”观察法。
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一个都不能少。
2、作用:运用“五官并用”观察法,往往能更全面地了解景物。
3、要求:请同学们用“五官并用”的观察方法,完成你的叶子的观察报告表,记下你的叶子的颜色、形状、声音、气味、质地、味道(注意,前提是它没有毒哦)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文阅读”六年级上册第一组“感受自然”教学设计本组概述本组教材以感受大自然为主题,教材中取了四篇课文,同步阅读教材选取了九篇。
它们都是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童趣的散文。
通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仔细观察、展开丰富想象表达感受的方法;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练笔等形式积累语言。
设计理念:1.在分享同步阅读教材成果、开拓视野、发展思维的同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2.品味优美语言,体会作者细心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主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重点: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
分享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2.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同步阅读教材:《倾听鸟语》《和树谈心》《落叶》《密西西比河风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一、导入谈话1.出示插图,引出主题──感受自然。
师: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是不是似曾相识?还记得它们吗?(师出示四幅图片,生说出课题名称)师:这四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描写的是──—生:大自然。
师:对,在上周的学习中,我们走进了神奇美丽的大自然,领略了它的风姿,感受了它无穷的魅力,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
今天,我们用画知识树的方法一起再次走进这个美丽的世界。
(出示课件)这是知识树,也是一棵大自然之树,相信通过我们精彩的阅读展示,会让这棵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二、主题回顾师:从这四篇课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山中访友》一文中,山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清风鸟儿都是我们的朋友,走进山中,我们会感到无比的亲切、舒服,就像去拜访一位久违的老朋友,特别亲密。
师:是啊,大自然就如我们亲密无间的朋友。
(板书:亲密无间。
)生:读了《山雨》,我仿佛欣赏到了一场山雨音乐会,“叮咚──叮咚──”余音袅袅,韵味无穷。
师:说得真好!山雨的确是韵味无穷。
(板书:韵味无穷)生:我走进了草虫的村落,这里真是一个神奇有趣的世界,它们勇敢、勤勉、热情,让作者流连忘返。
师:这真是一个别样的情趣盎然的世界!(板书:情趣盎然)生:《索溪峪的“野”》给我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里山野、水野、物野、人野,犹如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
师:是啊,来到野性十足的索溪峪,连人也变野了。
(板书:野性十足)设计意图:从简短的交流中回顾第一单元课文的主题,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阅读概览师:(过渡):孩子们真会读书!从四篇课文中感悟到了大自然的亲密、韵味、情趣和野性。
在同步阅读教材中,也选编了九篇以大自然为主题的文章,我们重点阅读了四篇(课件出示四篇文章题目)。
前几天,老师已经让同学们认真阅读,并且填写了《同步阅读卡》。
能说说你们的阅读方法吗?引导生总结出:阅读──思考──勾画──批注──填写阅读卡师:能把课内的读书方法延伸到课外,同学们真能干!接下来结合你们的阅读卡,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它主要写什么?(引出主题,板书)1.《倾听鸟语》:悠扬动听──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只要有鸟儿的地方,都能听见它们婉转动听的歌唱,鸟语是世间最美的语言。
2.《和树谈心》:倾心交流──大树是大地的守护神,只要用心交流,就能和树谈心,感受到心灵的宁静。
3.《落叶》:有情有意──无论在北疆或南国,无论在深秋或初春,落叶翩然而下,为新叶的萌发奠基,无怨无悔。
4.《密西西比河风光》:旖旎壮观──东西两岸风光绮丽,动物们给优美的景色带来生气。
师小结:同学们读得认真,说得精彩!大自然真神奇啊,我们置身其中,欣赏了鸟儿的歌唱,大树的语言,落叶的情意,河水的壮观,真让我们如醉如痴。
设计意图:在同步阅读材料的资料交流中让孩子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炼主题。
四、片断分享与精彩赏析师:(过渡)这四篇文章,一定有一些优美的地方让你欣赏,或是有一些疑问让你困惑,让我们交流交流吧!在汇报之前,请你先说说是哪篇文章的什么地方。
(写景的文章一般文笔优美,因此应结合有感情的朗读重点体会,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优美的境界)1.《倾听鸟语》:(1)问题:为什么说“鸟语是世间最美的语言”?(生结合文中描写各抒己见)(2)生分享精彩片段,谈自己的感受:预设:我太向往乡村生活了!你看,乡下到处是树,到处是鸟,黄鹂、布谷鸟、云雀、……聚集在一起举办着“音乐会”,真热闹!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音乐会的盛况吧!(指导朗读,表现场面的热闹和鸟儿的欢畅。
)②读了第三自然段,我心里真难受:“梧桐树被砍了,清脆如洗的鸟声成了记忆里的一个遥远的梦,只能偶尔看见几只鸟儿惊恐地从城市的上空飞过。
”从“惊恐”这个词语中我体会到了鸟儿的孤单、无助和害怕。
城市的环境遭到了破坏,鸟儿们失去了美好的家园,真让人痛心啊!(3)对比朗读:师:孩子,你真会读书!从“惊恐”二字能设身处地体会到鸟儿的心情,感悟到鸟儿的心声。
它们为什么惊恐?生交流,预设:①、梧桐树被砍了,鸟儿们无家可归了。
②、城市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鸟儿很害怕。
③、有些人要捕鸟,鸟儿的生命经常会受到威胁。
……师:请孩子们读读第三自然段,读出鸟儿们前后不同的境遇和心情来。
(开始的欢快热闹,后来的害怕悲伤。
)(4)情景交流:如果你是其中一只鸟儿,你会对人们说些什么呢?生展开想象,交流──我多么怀念在乡村的日子呀,和伙伴们朝夕相处,无忧无虑……人类呀,我们希望能与你们和平共处……我们只要有一处小小的栖身之地就满足了……师小结:是呀,我们多么希望无论在乡村或城市,都能看到鸟儿展翅飞翔,都能听到鸟儿的欢唱,因为──鸟语是世间最美的语言!2.《和树谈心》(1)问题:我们真的能和树谈心吗?文中的人物是怎么和树谈心的?生交流,预设;①、牧羊人几十年置身于荒无人烟的地方,坚持不懈地植树,把树看做自己的亲人,和树默默地谈心,得到了心灵的宁静。
真是太了不起了!②、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把树比作自己的爸爸,他背靠着树干,就像靠在爸爸的怀里,和爸爸说着心里话,向爸爸诉说着自己的思念。
真让人感动!③、人们在孩子诞生、青年结婚、亲人不幸的时候,用种树的方式来纪念良辰吉日或寄托哀思,让树来倾听它们的心声。
(2)情景体验:师:孩子们,现在老师就是一棵树,愿意倾听你们的心声,你的快乐、烦恼、都可以向我诉说,现在拿起你的笔,把你的悄悄话写下来吧!师总结:只要用心、用情,我们就能和树谈心,与它分享我们的酸甜苦辣,成为知心的朋友。
3.《落叶》(1)问题:《落叶》一文给我们描绘了北国和南国不同的叶落情景,你喜欢哪一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交流,预设:我喜欢北国“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壮观景象。
开始是金蝴蝶般的几片,紧接着便是沙沙哗哗的金红的阵雨,然后就如铺出一片金红的地毡,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师:说得真好!请男孩子用朗读来给我们呈现这副金秋落叶图吧!②我喜欢万木争荣的春天里,新叶在歌唱,老叶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从树上飘然而下的情景。
没有悲戚,没有寞落,化作玉露琼浆,滋润着新叶的生长,默默无闻却又有情深意长!师:你从字里行间里读出了落叶的精神和品质,真会读书!那请女孩子用朗读来赞美无私奉献的落叶吧!(2)拓展延伸:“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叶也有情啊!看到它,你想到了谁?生交流:教师、警察叔叔、清洁工阿姨、边防军战士……4.《密西西比河风光》:问题:师:全文共四个自然段,你发现没有,每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生:都是“总──分”结构的段落,分别描写了西岸──东岸──动物──河这边的不同景象。
师:分析得真好!你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和我们交流交流吧!生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师小结:密西西比河旖旎的风光和神秘的气息让我们向往,真希望有机会亲身去欣赏欣赏。
5.总结写法:师:孩子们学得真不错。
我们再回头看看这八篇文章,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把一个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呢?(再浏览文章,引导学生总结出作者的写作特色:1.细致入微的观察;2.丰富奇特的想象;3.生动细腻的描写;4.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设计意图:在孩子自主交流和思维的碰撞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五、主题拓展师:通过刚才的阅读和交流,我们进一步感悟了大自然,这是一个绚丽多姿、生机盎然的世界。
如果是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呢?生自由交流。
(根据交流板书关键词语)预设:生:1.我希望有马良一样的神笔,描画出美丽的自然景色。
2.我要写一首诗来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3.我要用歌声来赞美美丽的大自然。
4.我要拍摄出一幅幅精美的相片,记录下一个个精彩瞬间。
……师小结:是啊,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用心感受,就能发现大自然的美;在你的眼前,就能展现出一片童话般美好的天地。
请看知识树,现在已经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了!老师把我们今天精彩的阅读交流成果汇成了一首小诗,把它送给自己,送给我我们美丽神奇的大自然:致大自然你是一首歌在耳边响起鸟语动听,山雨余韵躺在你温暖的怀抱是如此温馨与甜蜜你是一副画让我们留意和树谈心,河水旖旎驻足欣赏你的美丽是这样不忍离去你是一个朋友让人回忆草虫啁啾,落叶有意眷恋着你神秘的气息品味人生的真谛设计意图:让孩子走出文本,唤醒内心深处的情感,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六:附:1.阅读记录卡:2.板书设计:。